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规律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2

安全生产规律

第1篇 把握安全生产十大规律

纵观各类事故,少数是由于管理不善发生的,绝大多数却是干部或职工违章所造成的。深刻剖析违章者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因素:

安全意识、价值观标准、自律能力、技术能力、经验阅历、个人行为习惯、体质体能情况、个性差异、情绪变化、机动反应能力等。

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联系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对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趋向,并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这种联系就是规律。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第一位的就是要熟悉并掌握安全生产十大规律,利用规律指导现实安全生产。只有这样,才能追根溯源,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一、安全周期规律

安全工作的力度大小,安全状况的优差好坏,是波动曲折的,不是直线运动。安全状况的波动与安全工作的波动呈反向运动。安全状况平稳的时候,正是骄傲自满、松懈麻痹的时候,安全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开始发奋扭转被动局面。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是难能可贵的危机意识,是最应该办到而又最难办到的。

二、人的安全理念升华规律

理念决定人的行为观念,文化决定人的价值观。当今一些安全抓得好的企业,都是靠安全文化的长期加盟取得的。独特的安全理念在人的思想意识领域的不断升华,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撬动企业安全管理“杠杆”的另一端不断上升。

安全管理是一种实践,也是一门科学,在安全工作中,仅仅靠实打实、硬碰硬的指标往往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一种更深的层次、更宽的领域上认识和把握,这就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文化兴安全、管安全、保安全。长期的安全生产,使我们认识到,如果说,企业的安全1年靠的是侥幸、3年靠的是机遇、5年靠的是管理、那么10年8年就需要靠安全文化的长期加盟和支撑。因此,抓安全,离不开文化,文化兴则安全兴。所以,抓安全要有管理的深度。

在安全中,我们树立什么样的理念呢?我们的理念应该是:安全工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

国家在安定中强盛,企业在稳定中壮大,家庭在和谐中幸福。没有安全做前提,稳定、和谐和幸福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安全高于一切;安全关系每个职工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所以说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关系企业的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安全先于一切;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影响社会效益,影响企业形象,影响干部政治生命,所以说安全影响一切。

三、人的生物节律变化规律

生物节律亦称“生物钟”,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物节律学说认为,人类最重要的节律有三种:即23天的“体力盛衰周期”,28天的“情绪波动周期”和33天的“智力强弱周期”,也就是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

当三大规律都接近各自的高潮期峰顶时,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均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此时可以尝试去创造一些纪录;反之,三个节律都接近各自低潮的低谷时,人就容易出差错,容易发生事故。研究人体生理节律变化规律,就可以根据人体生物节律情况安排工作,以便于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主动地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我们总结概括的安全生产“十大薄弱人物”,就是这三大规律作用的外部表现。

四、安全链条规律

大工业生产的连续工艺把管理者和作业者都组合成协作劳动的群体,也就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是会危及上下环扣以及整个链条,每一个环扣都是活体主宰的岗位,安全的系数是与各个岗位连环的闭合程度决定的。

五、安全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盛水多少,不是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条长度的平均值,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根,取决于质地最差的那一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故的发生,不是取决于大多数人,而是取决于数量极少的“三违”人物、危险人物、事故“苗子”。每个职工都是安全木桶中的一根木条,千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

六、伤疤效应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普通现象,伤亡事故的鲜血和生命,对于承受者本人来说,或死或伤,大多已经失去了接受教训的资格。有资格也很有必要接受教训的人,却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临深渊心不惊,眼看伤疤不想疼。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犯类似错误,最大的教训就是不接受教训。为防止悲剧重演,对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楚不放过,责任者没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落实不放过。

七、人与设备、环境相对规律

在安全人、机、环境系统管理中,其相互之间关系是复杂的。主要有这样几层含义:机对环境关系是它既能产生不利的环境(如噪声、振动、有害气体等),又能控制、改造环境。而环境对机的关系一样,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其影响也不同,例如高温、高湿、压力、甚至它自己产生的震动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机的运转,而对这些影响,同样是采取工程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段进行防护或控制。

安全生产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它涉及到生产的各个方面、角角落落,其中有人的存在,也有物的因素,又有环境的制约。人的行为不安全、物的状态不安全和环境条件的不安全,都可能造成事故。因此,要想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树立一种“大安全观”的思维广度,围绕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做到从宏观上掌控,最终才能心中有数,稳操胜券。

八、生产方式变化规律

一般生产作业场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都在频繁移动变化。在移动变化过程中,由于具有临时性,人不可避免的滋生将就、凑合、侥幸等观念和行为,对遵章作业、严守操作堆积等规定容易抛弃之脑后,是事故易发期。因此,动态的安全保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实现的。

根据这一规律,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不仅要实现静态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动态的安全。每次静态达标评价都不错,我们自己感觉也不错。原因就是动态检查不过关,问题多、三违多。对我们职工个人来言,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念好“三部曲”,做到“五不干”。“三部曲”即:一看:环境是否安全。二想:规程要求如何干。三干:确保安全才能干。“五不干”即:没有履行工作手续不干,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干,工作任务不清楚不干,自己心中无把握不干,上级违章指挥不干。

九、安全堤坝原理

安全的堤坝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危及堤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严重的“三违”、隐患,是颠覆性、破坏性极强的毁堤行为,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堤坝决口,一旦决口要坚决堵漏,亡羊补牢。不然,势猛迅急,很难补救。

细节决定成败。安全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容不得丝毫差错。每周我们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每月我们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目的就是查找问题与不足,堵塞安全管理漏洞,筑牢安全大堤。

十、球体斜坡原理

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快、越高,势能是向下的,稍有懈怠松劲,球体就会下滑。安全工作上的作何放任,撞运气,顺其自然,随其下滑,甚至放手不管,安全这个“球体”必然会滑下来,砸伤压坏的必然是推球的人,因为他是安全责任人,是第一责任者。所以,抓安全必须克服惰性,树立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树立生命共同体观念,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即抓安全管理要有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抓安全处罚要有包公精神--六亲不认,抓安全教育要有济公精神--苦口婆心,紧严细实、永不懈怠地抓下去。严细管理的根本是实现以人为本,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严,体现在严是爱--爱己、爱友、爱家、爱企业、爱社会;细,体现在细是福--福己、福友、福家、福企业、福社会。

只有正确理解安全生产十大规律内涵,利用规律作指导,才能认认真真把握安全生产动态过程的每分每秒,做好本质安全人,为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做贡献。

第2篇 安全教育工作中安全生产规律性的把握

如何在具体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性,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科技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

在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安全培训给成本让路。把压缩安全培训工作必需的时间、费用作为减少投资成本的手段,以资金紧缺为借口,以工作忙为托辞,该参加培训的人员没有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培训,在安全培训上存侥幸心理。安全培训给任务让路。片面追求完成任务而不顾人力、物力等客观因素,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也要完成,以至于“没有上岗资格人员他人临时顶替一下、缺乏应急措施努力克服一下”等现象屡见不鲜,埋下安全培训隐患祸根。安全培训就是效益,安全培训就是生命,这是无数事实换带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只有冲破诸如以上误区,安全培训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抓好安全培训,还要优选安全教育培训的时机。安全培训的时机是有讲究的,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企业自身的发展、部门及其岗位工作的需要进行安全培训是被动的,但过于主动、超前开展安全培训也是不可取的;选择最住培训人员,让最合适的人、是需要的人优选参加培训。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员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企业的责任,接受安全教育是每位员工的权力与义务,但不能搞平均主义、“一刀切”;对于受教育人员而言,受教育时间有先有后;而且依据个人岗位、素质,在受教育要求方面宜有深有浅;在此基础上,要优选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众多和单一学科知识的浩瀚性、先进性与发展性,决定了每个人所不能穷尽所有这些知识的,并不是所有员工不懂的知识、技能都需要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之,应有轻重缓急之分,选择企业目前、近期或中期急需知识技能进行安全教育。

在安全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养成上,要引导员工认识到:“什么是安全?为什么要抓安全?由谁来抓安全?在什么地方抓安全?怎么抓安全?这五个方面的问题,要通过讨论,使全体员工明确自己在安全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确保了全公司员工在“安全管理思想认识上到位、安全现场管理到位、安全硬件设施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安全科技创新到位”。并依靠“六个到位”的理念,促进了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员工自觉做到“三严”和“三个一”:“三严”即安全管理严在干部、现场管理严在规程、行为管理严在细节;“三个一”即一切安全工作要落实到现场、一切安全管理要落实到班组、一切安全教育要落实到个人。其核心是突出安全第一意识。

二、安全教育要明确责任,严管理在每一个环节

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要明确责任,严管理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在“五要”,是指素质提高、标准要细、责任要强、设备要精、考核要严。

当前许多企业出现技术工人断层现象,这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标准要细就是在职责范围内,引导教育员工各项作业标准要有明确规定,责任落实就是要分门别类地认真指定一套安全管理细则,要让干部职工在各项工作中明确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形成一套规范科学的安全工作标准,各种岗位的干部职工,要熟知自己所负的责任,这种责任既贯穿与各项工作要求之中,更体现在对工作的态度、工作的质量上。设备要精是指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安全就无法保证。保证安全生产,决不让设备带病作业。考核要严就是指要把制度严格落实下去,通过考核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实现安全生产大家管的局面,使干与不干、干好干坏的结果不大一样。

三、要防患未然常抓不懈

物质世界是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的,安全状况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变化规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贯穿煤炭生产的全过程,贯穿煤矿工作的始终。决不能只顾生产不顾安全,也不能抓抓停停,一劳永逸,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

要认识到,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抓与不抓不一样,自觉抓与被动抓不一样。只有自觉抓,才能对情况早分析,规律早认识,措施早制定,事故早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否则,就会陷于被动境地,“摁下葫芦瓢起来”,出现事故多发、疲于奔命的不良后果。只有全员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观念,处理好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牢固树立了“严格管理”的观念,处理好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牢固树立了“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观念,处理好了无情管理与关心职工的关系;牢固树立“常抓常新”的观念,处理好偶然与必然的关系。依靠上述观念和关系的形成,我们才有可能做到安全管理“无缝覆盖”,从而为实现较长的安全生产周期奠定了基础。

在安全教育上,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堵塞安全漏洞。在生产形势好的时候,想到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防止麻痹思想;在安全周期长的时候,想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找出薄弱环节,防止松懈思想;在受到表彰奖励的时候,想到批评、听哭声的时候,防止骄傲自满思想。要多一些未雨绸缪、超前预防,少一点亡羊补牢、事后“诸葛亮”。

在安全生产的教育方面,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教育与管理与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也呈现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所以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任何工作的一时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对安全工作要毫不放松地抓,不厌其烦地抓,抓好每一个过程,抓好每一环节,抓好每一个人,做到全方位地做好安全工作,最大限度地延长安全生产周期。

四,要进一步增强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安全管理的实践告诉我们,抓安全有无针对性或针对性的强弱,效果是不一样的。这种针对性与安全工作运行态势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着密切联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并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内部蕴藏着必然性,而且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安全生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如此。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重视程度高,管理措施严,工作力度大,安全形势就好。这是一种必然。如果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放得少,自觉性差,采取的措施不实,职工自主保安全意识不强,就会导致事故发生。这也是一种必然。反之,则具有偶然性。从龙口矿区的实际来看,事实也正是如此。有的单位一年几次事故,而有的单位几年不出一次事故,这决不是偶然的,偶然的背后存在着必然。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找到差距,采取措施,增强自觉性,促进和发展“必然”,转化和控制“偶然“,下功夫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不让“偶然”发生。

五、要突出重点强化安全教育

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联系,都是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统一。安全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也有重点与一般之分。

要利用多种手段,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宣传,加强对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运用正反典型教育职工,讲清安全生产给职工、家庭、企业、国家带来的好处,讲清不安全生产的危害,使之入脑人心。要采取脱产培训、技术比武等方式,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主保安能力和业务技术素质,增强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安全教育必须讲究实效,必须加大力度和深度,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安全生产真正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六、要做到系统推进

如果把安全教育工作看作一个系统工程的话,那么,还需要若干个子系统与之相适应、相配套,以子系统的完成保证整个系统的推进。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整体布局、强化宏观管理的同时,对具体的员工安全教育工作更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和部署。

七、要用“三定”保安全

抓好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要结合实际,以“三定”为工作和教育目标,为定人、定责、定考核。定人就是岗位上人员数量与质量的问题。要研究和熟知各个岗位的作业特点,即技术难度和安全系数。要研究人的特点、个性及素质定位,做到什么岗位用什么人。选人用人即包括工人岗位也包括干部岗位。企业选择好生产一线班组长和车间管理干部,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是安全生产工作质量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有了问题,其他环节即受到威胁。因此,安全生产选放心人是非常重要的。

定责就是确定安全责任大小、责任范围等,就是要做到担任什么职务负什么责。企业安全职责的制定一要以有关法规为依据,二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把安全生产重点卡控环节落实到各级干部和各工种岗位,做到不漏项无死角。三是制定岗位责任要于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联系起来。

定考核,考核是落实岗位责任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安全生产“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问题的根本措施。要明确考核对象、标准、内容等。通过考核发现不安全问题、不负责行为、不放心的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班组长处在兵头将尾的位置,是安全生产的直接组织者,在安全生产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安全意识如何、技术素质如何、安全责任心如何、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处理得如何,对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抓好班组长队伍建设就显得特别重要。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班组长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感,培养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其更好地发挥安全生产的关键作用,为安全生产的现实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种关键人物就是通常所说的“薄弱人物”。有的职工因为工作中产生了矛盾,生活中出了问题,其思想就会发生波动,情绪受到影响,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安全生产上来。这就需要组织和干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经常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了解职工情绪,做好说服引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化消极为积极,变不利为有利,进而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井上,消灭在上岗前。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目标实现之目的。

第3篇 安全生产规律

1、安全是什么?安全是煤矿的天;安全是矿工的生命;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安全是基础的基础;安全是煤矿综合素质地反映;安全是管理者意志和能力的表现;安全是煤矿文明程度的标尺;安全是煤矿的第一形象;安全是矿工家庭的幸福和企盼;安全是社会的安宁和愿望;安全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指向。

2、安全周期律。安全工作的力度大小,安全状况的优差好坏,是波动曲折的。安全状况的波动与安全工作力度的波动呈反向运动;安全状况平稳的时候,正是骄傲自满、松劲麻痹的时候;安全出问题之后,往往开始发奋扭转被动局面。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是难能可贵的危机意识,是最应该办到而又最难办到的。

3、木桶原理。安全工作的好坏,事故的发生,不是取决于大多数人,而是取决于数量极少的三违人员、危险人物、事故苗子。每个员工都是安全这个木桶中的一根木条,千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

4、链条原理。大工业生产的连续工艺,把管理者和作业者组合成协作劳动的群体,即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链环的断裂,都会危机上下链环以及整个链条。安全是一个闭合的链条,每一个链环都是活体主宰的岗位,安全的系数是由各个岗位链环的闭合程度决定的。

5、堤坝原理。安全的堤坝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危及堤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严重的三违、隐患,是颠覆性破坏很强的毁堤行为。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堤坝决口。一旦决口,要坚决堵漏,亡羊补牢。不然,势猛迅急,很难补救。

6、球体斜坡原理。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高。势能是向下的,稍有懈怠松劲,球就下滑。安全工作上的任何放任、撞运气,顺其自然,随其下滑,甚至放手不管,球体必然急速滚下,砸伤压坏的首先是推球的人,因为他是安全的责任者。

7、场所移动效应。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头以及运输、通风等作业场所,都在频频移动变化。一些临时性的支护等设施都是为了作业者的安全,由作业者自己施工、自己撤销的。移动所带来的临时性,不可避免的滋生将就、凑合、侥幸等观念和行为。因此,动态的工程质量标准化,是最安全最重要的保证,而又是在现场移动中最难实现的。

8、伤疤效应。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普遍现象。伤亡事故的鲜血和生命,对于承受者本人来说,或死或伤,大多已经失去了接受教训的机会。有机会也很有必要接受教训的人,却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临深渊心不惊,眼看伤疤不想疼。

9、暗箱效应。煤矿井下的作业是在封闭的地下空间中进行的。在这样的暗箱中从事艰苦的劳动,很容易由疲劳、枯燥乏味而导致情绪的烦闷、压抑、波动、低落。暗箱操作,时常处于监管的失控和现场人际影响的劣质化,人的行为随意放任、甚至由逆反心理驱动、毁损动机的滋生。道德观、责任心、文明动力,在暗箱中的作用就至关重要。有效的现场监控、高频率的走动式管理、自觉的自主保安和互保行为,都是关键的约束手段。

10、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安全哲学。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向,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的东西。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本身又始终服从于内部隐藏着的必然性,任何偶然性的东西都是必然的。安全工作的每一步努力,都在为安全的必然性创造条件;而每一次“三违”和每一处隐患,都为偶然发生的事故埋下必然的祸根。安全的希望在于遵循客观规律的必然性。把安全压在侥幸的偶然性上,求神祈鬼撞大运,那是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11、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安全逻辑。安全工作有大量的必要条件,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的。缺了任何一项必要条件,安全都没有把握。所以,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永无止境,永远不能骄傲懈怠。安全工作没有任何一项条件可以成为充分条件。一项工作做得好,只能为安全提高了系数,而无法确保万无一失。因此,安全工作不可顾此失彼。要有轻重缓急,但不能鄙视乃至放弃任何一项安全工作。

12、安全的综合效应。构成安全的要因很多,各因子与安全既有和的关系,缺一不可;更呈现出复杂的函数关系。安全要因至少包括:(1)方针、法规的现实有效性及执行的忠诚度和真实性;(2)责任体系的完备和考核的严格;(3)装备、设施的配套、完善和安全适用程度;(4)质量标准化的动态实现水平;(5)岗位作业标准化的单岗微观认真程度和恒久性;(6)反“三违”的力度,教育转化程度;(7)现场管理的有效闭合和高效运作;(8)管理者、作业者的执行素质、观念意识、业务状态、行为调控;(9)自然条件。

13、“三违”分析。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和称“三违”。“三违”是事故的根源,“三违”是安全的大敌。“三违”不除,安全难保。既然“三违”是祸端,为什么“三违”还屡禁不止?原因很多,管理、制度、教育,都要加强。但是,根源还是作业者、管理者的观念意识仍在误区中。误区一,“三违”带来的“好处”多,“三违”可以省力气、省时间、省材料、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从而众人满意受表扬,欲望满足多赚钱,习惯随意无拘束,逞能得意心情舒畅。误区二,“三违”导致事故的概率低,违章指挥导致死亡事故的概率为10万分之一,违章作业导致事故的概率为20万分之一。违章指挥=1/10万杀人,违章作业=1/20万自杀。只看到低概率导致的偶然性,看不到自己这一次的“三违”,一旦导致事故就是100%。“三违”的主要心理特点是:侥幸、麻痹、懒惰、从众、强蛮、逆返、贪便宜。

第4篇 探索瓦斯地质规律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瓦斯地质规律包括瓦斯生成的地质条件,瓦斯保存的地质条件,瓦斯赋存特征,矿区、井田构造变形特征及复杂程度,不同方向的断裂、褶皱类型及发育特征,构造挤压、张拉、剪切应力场的演化历史,煤层结构破坏及构造煤的发育程度等,这些都是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矿井瓦斯涌出量、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煤与瓦斯突出强度和瓦斯抽放利用条件的主要地质因素。

云贵高原系由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组合而成,包括哀牢山以东的云南东部、贵州全部和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部分边缘地区。华南地区在构造上属华南板块,北面受塔里木--华北板块的挤压,西面受特提斯构造侧挤,南面受印支板块的推挤,东面受太平洋菲律宾板块的多次俯冲作用,从印支期经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期,连续的挤压变形,多次造山,多期岩浆活动,使得华南地区成为我国煤与瓦斯突出最为严重的地区。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无论是煤层瓦斯的赋存、分布的地质原因和规律,还是瓦斯涌出、瓦斯突出的原因和规律,都涉及到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只有清楚矿区、矿井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应力场在历次构造运动中经受挤压、拉张、剪切作用的演化历史,才能弄清楚矿井、采区、采面煤层瓦斯的保存和赋存特征,也只有如此,才能清楚矿区、井田的构造挤压、剪切带的分布和构造煤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清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分区、分带特征,煤层瓦斯抽放的难易程度和应采取的对策和技术。

桂箐矿井区内构造形迹以北东向的挤压较紧密的背斜和较宽缓的向斜发育为特征,同时又有北东向北西向的断层发育。由于断层的存在,上述背、向斜构造形迹常被断层切割破坏,保存多不完整。区内主要可采煤层(m9煤层),性软、脆,f在0.19--0.37之间,外观多呈粉状,仅局部有碎块,多由光亮型及半亮型煤条带组成,煤层厚1.18~23.12m,一般厚2.0~4.5m,厚度有较大变化,浅部多在4.0m以上,中深部出现两个方向为北西~南东延伸的厚度变薄带,这两带煤层厚度一般多在1.50~2.50m间,深部及北西部地带,煤层厚度复又增加,煤厚一般增厚为4.0~6.0m。这两个厚度变薄带均位于龙盖背斜轴部,其延伸方向与这一背斜延伸方向大体一致,在背斜成生时,由于局部张力拉伸而使煤层受拉张力影响导致其厚度变薄可间接说明构造因素的影响。由于本区m9煤层深埋地下,不存在风化带,因此,煤层中瓦斯封闭状况较好,在矿井钻孔施工过程中常伴有瓦斯涌出和喷孔等动力现象,这也说明了地质构造及构造应力的作用。

瓦斯突出分布是不均衡的,特别是压性、压扭性构造与突出息息相关,有时断距只有几米甚至几分米的小型逆断层或平移断层就会导致强烈的瓦斯突出。从现今的构造应力场来看,构造发育的地带构造应力场应力比较集中,使煤层处于强挤压状态,从而有利于煤层中赋存高压瓦斯。另外,瓦斯突出与褶皱构造的关系也是极其密切的,煤层在褶皱形成过程中,由于韧性剪切、塑性流动而形成构造煤的“煤包”通常是发生严重瓦斯突出的部位,当背斜的轴部及其附近张性断裂比较发育,或者当背斜的轴部受到“侵蚀”时,则成为煤层瓦斯排放的通道。

从桂箐煤矿“5.16”煤与瓦斯突出情况来看,煤层(m9)厚度有较大的变化,钻孔资料显示煤层厚度在1.2-3.0m,而突出地点的煤层厚度达到了8.3m,煤层厚度的突然增大,使煤体在地质构造的作用下形成“煤包”而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m9煤的坚固性系数f的试验指标及其性状上也可以看出,m9煤的结构类型应属于ⅲ类构造煤,属易突出煤层。

煤与瓦斯突出是个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煤体结构的破坏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构造应力集中、压性、压扭性构造是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地带,因此地质构造通过对煤体结构的控制来控制瓦斯突出的分布,研究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和瓦斯突出的煤体结构破坏,是实现瓦斯突出预测的技术途径。另外,要系统收集、整理建矿以来各个采掘工作面每天的瓦斯浓度、风量和抽放量,计算出各个采掘工作面每天的绝对瓦斯涌出量,然后转绘到瓦斯地质图上,就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与各种地质因素和采掘条件的关系,通过图上展绘的瓦斯涌出量值,就可预测临近未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的大小。

瓦斯地质是矿井瓦斯防治工作的基础,积极开展瓦斯地质的研究工作,对促进矿井安全健康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5篇 安全生产十大规律

一、安全周期规律

安全工作的力度大小,安全状况的优差好坏,是波动曲折的,不是直线运动。安全状况的波动与安全工作的波动呈反向运动。安全状况平稳的时候,正是骄傲自满、松懈麻痹的时候,安全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开始发奋扭转被动局面。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是难能可贵的危机意识,是最应该办到而又最难办到的。

二、人的安全理念升华规律

理念决定人的行为观念,文化决定人的价值观。当今一些安全抓得好的企业,都是靠安全文化的长期加盟取得的。独特的安全理念在人的思想意识领域的不断升华,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撬动企业安全管理“杠杆”的另一端不断上升。

安全管理是一种实践,也是一门科学,在安全工作中,仅仅靠实打实、硬碰硬的指标往往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一种更深的层次、更宽的领域上认识和把握,这就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文化兴安全、管安全、保安全。长期的安全生产,使我们认识到,如果说,企业的安全1年靠的是侥幸、3年靠的是机遇、5年靠的是管理、那么10年8年就需要靠安全文化的长期加盟和支撑。因此,抓安全,离不开文化,文化兴则安全兴。所以,抓安全要有管理的深度。

在安全中,我们树立什么样的理念呢?我们的理念应该是:安全工作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

国家在安定中强盛,企业在稳定中壮大,家庭在和谐中幸福。没有安全做前提,稳定、和谐和幸福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安全高于一切;安全关系每个职工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所以说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关系企业的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安全先于一切;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影响社会效益,影响企业形象,影响干部政治生命,所以说安全影响一切。

三、人的生物节律变化规律

生物节律亦称“生物钟”,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物节律学说认为,人类最重要的节律有三种:即23天的“体力盛衰周期”,28天的“情绪波动周期”和33天的“智力强弱周期”,也就是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

当三大规律都接近各自的高潮期峰顶时,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均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此时可以尝试去创造一些纪录;反之,三个节律都接近各自低潮的低谷时,人就容易出差错,容易发生事故。研究人体生理节律变化规律,就可以根据人体生物节律情况安排工作,以便于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主动地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我们总结概括的安全生产“十大薄弱人物”,就是这三大规律作用的外部表现。

四、安全链条规律

大工业生产的连续工艺把管理者和作业者都组合成协作劳动的群体,也就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是会危及上下环扣以及整个链条,每一个环扣都是活体主宰的岗位,安全的系数是与各个岗位连环的闭合程度决定的。

五、安全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盛水多少,不是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条长度的平均值,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根,取决于质地最差的那一条,安全工作的好坏,事故的发生,不是取决于大多数人,而是取决于数量极少的“三违”人物、危险人物、事故“苗子”。每个职工都是安全木桶中的一根木条,千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

六、伤疤效应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普通现象,伤亡事故的鲜血和生命,对于承受者本人来说,或死或伤,大多已经失去了接受教训的资格。有资格也很有必要接受教训的人,却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临深渊心不惊,眼看伤疤不想疼。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犯类似错误,最大的教训就是不接受教训。为防止悲剧重演,对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楚不放过,责任者没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落实不放过。

七、人与设备、环境相对规律

在安全人、机、环境系统管理中,其相互之间关系是复杂的。主要有这样几层含义:机对环境关系是它既能产生不利的环境(如噪声、振动、有害气体等),又能控制、改造环境。而环境对机的关系一样,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其影响也不同,例如高温、高湿、压力、甚至它自己产生的震动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机的运转,而对这些影响,同样是采取工程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段进行防护或控制。

安全生产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它涉及到生产的各个方面、角角落落,其中有人的存在,也有物的因素,又有环境的制约。人的行为不安全、物的状态不安全和环境条件的不安全,都可能造成事故。因此,要想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树立一种“大安全观”的思维广度,围绕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做到从宏观上掌控,最终才能心中有数,稳操胜券。

八、生产方式变化规律

一般生产作业场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都在频繁移动变化。在移动变化过程中,由于具有临时性,人不可避免的滋生将就、凑合、侥幸等观念和行为,对遵章作业、严守操作堆积等规定容易抛弃之脑后,是事故易发期。因此,动态的安全保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实现的。

根据这一规律,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不仅要实现静态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动态的安全。每次静态达标评价都不错,我们自己感觉也不错。原因就是动态检查不过关,问题多、三违多。对我们职工个人来言,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念好“三部曲”,做到“五不干”。“三部曲”即:一看:环境是否安全。二想:规程要求如何干。三干:确保安全才能干。“五不干”即:没有履行工作手续不干,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干,工作任务不清楚不干,自己心中无把握不干,上级违章指挥不干。

九、安全堤坝原理

安全的堤坝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任何细小局部的隐患,都会危及堤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严重的“三违”、隐患,是颠覆性、破坏性极强的毁堤行为,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堤坝决口,一旦决口要坚决堵漏,亡羊补牢。不然,势猛迅急,很难补救。

细节决定成败。安全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容不得丝毫差错。每周我们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每月我们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目的就是查找问题与不足,堵塞安全管理漏洞,筑牢安全大堤。

十、球体斜坡原理

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快、越高,势能是向下的,稍有懈怠松劲,球体就会下滑。安全工作上的作何放任,撞运气,顺其自然,随其下滑,甚至放手不管,安全这个“球体”必然会滑下来,砸伤压坏的必然是推球的人,因为他是安全责任人,是第一责任者。所以,抓安全必须克服惰性,树立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树立生命共同体观念,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即抓安全管理要有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抓安全处罚要有包公精神--六亲不认,抓安全教育要有济公精神--苦口婆心,紧严细实、永不懈怠地抓下去。严细管理的根本是实现以人为本,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严,体现在严是爱--爱己、爱友、爱家、爱企业、爱社会;细,体现在细是福--福己、福友、福家、福企业、福社会。

第6篇 瓦斯地质规律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瓦斯地质规律包括瓦斯生成的地质条件,瓦斯保存的地质条件,瓦斯赋存特征,矿区、井田构造变形特征及复杂程度,不同方向的断裂、褶皱类型及发育特征,构造挤压、张拉、剪切应力场的演化历史,煤层结构破坏及构造煤的发育程度等,这些都是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矿井瓦斯涌出量、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煤与瓦斯突出强度和瓦斯抽放利用条件的主要地质因素。

云贵高原系由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组合而成,包括哀牢山以东的云南东部、贵州全部和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部分边缘地区。华南地区在构造上属华南板块,北面受塔里木--华北板块的挤压,西面受特提斯构造侧挤,南面受印支板块的推挤,东面受太平洋菲律宾板块的多次俯冲作用,从印支期经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期,连续的挤压变形,多次造山,多期岩浆活动,使得华南地区成为我国煤与瓦斯突出最为严重的地区。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无论是煤层瓦斯的赋存、分布的地质原因和规律,还是瓦斯涌出、瓦斯突出的原因和规律,都涉及到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只有清楚矿区、矿井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应力场在历次构造运动中经受挤压、拉张、剪切作用的演化历史,才能弄清楚矿井、采区、采面煤层瓦斯的保存和赋存特征,也只有如此,才能清楚矿区、井田的构造挤压、剪切带的分布和构造煤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清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分区、分带特征,煤层瓦斯抽放的难易程度和应采取的对策和技术。

桂箐矿井区内构造形迹以北东向的挤压较紧密的背斜和较宽缓的向斜发育为特征,同时又有北东向北西向的断层发育。由于断层的存在,上述背、向斜构造形迹常被断层切割破坏,保存多不完整。区内主要可采煤层(m9煤层),性软、脆,f在0.19--0.37之间,外观多呈粉状,仅局部有碎块,多由光亮型及半亮型煤条带组成,煤层厚1.18~23.12m,一般厚2.0~4.5m,厚度有较大变化,浅部多在4.0m以上,中深部出现两个方向为北西~南东延伸的厚度变薄带,这两带煤层厚度一般多在1.50~2.50m间,深部及北西部地带,煤层厚度复又增加,煤厚一般增厚为4.0~6.0m。这两个厚度变薄带均位于龙盖背斜轴部,其延伸方向与这一背斜延伸方向大体一致,在背斜成生时,由于局部张力拉伸而使煤层受拉张力影响导致其厚度变薄可间接说明构造因素的影响。由于本区m9煤层深埋地下,不存在风化带,因此,煤层中瓦斯封闭状况较好,在矿井钻孔施工过程中常伴有瓦斯涌出和喷孔等动力现象,这也说明了地质构造及构造应力的作用。

瓦斯突出分布是不均衡的,特别是压性、压扭性构造与突出息息相关,有时断距只有几米甚至几分米的小型逆断层或平移断层就会导致强烈的瓦斯突出。从现今的构造应力场来看,构造发育的地带构造应力场应力比较集中,使煤层处于强挤压状态,从而有利于煤层中赋存高压瓦斯。另外,瓦斯突出与褶皱构造的关系也是极其密切的,煤层在褶皱形成过程中,由于韧性剪切、塑性流动而形成构造煤的“煤包”通常是发生严重瓦斯突出的部位,当背斜的轴部及其附近张性断裂比较发育,或者当背斜的轴部受到“侵蚀”时,则成为煤层瓦斯排放的通道。

从桂箐煤矿“5.16”煤与瓦斯突出情况来看,煤层(m9)厚度有较大的变化,钻孔资料显示煤层厚度在1.2-3.0m,而突出地点的煤层厚度达到了8.3m,煤层厚度的突然增大,使煤体在地质构造的作用下形成“煤包”而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从m9煤的坚固性系数f的试验指标及其性状上也可以看出,m9煤的结构类型应属于ⅲ类构造煤,属易突出煤层。

煤与瓦斯突出是个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煤体结构的破坏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构造应力集中、压性、压扭性构造是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地带,因此地质构造通过对煤体结构的控制来控制瓦斯突出的分布,研究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和瓦斯突出的煤体结构破坏,是实现瓦斯突出预测的技术途径。另外,要系统收集、整理建矿以来各个采掘工作面每天的瓦斯浓度、风量和抽放量,计算出各个采掘工作面每天的绝对瓦斯涌出量,然后转绘到瓦斯地质图上,就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与各种地质因素和采掘条件的关系,通过图上展绘的瓦斯涌出量值,就可预测临近未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的大小。

瓦斯地质是矿井瓦斯防治工作的基础,积极开展瓦斯地质的研究工作,对促进矿井安全健康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安全生产规律6篇

如何在具体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性,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科技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在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安全培训给成本让路。把压缩安全培训工作必需的时间、费用作为减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规律信息

  • 安全生产规律6篇
  • 安全生产规律6篇32人关注

    如何在具体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性,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生产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