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形式14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0

安全生产形式

第1篇 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要求、种类、形式、组织

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

(1)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人的操作有很大的自由性,常常受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影响,尤其是繁重、毒害、单调重复的作业,最易违反规定,按照省力、简便、快速的办法去操作,即使是危险作业,在安全生产一段后,麻痹大意、疏忽侥幸的思想也会增长,形成自由操作。安全检查就是要通过监察、监督、调查、了解、查证,及早发现不安全行为,并通过提醒、说服、劝告、批评、警告,直至处分、调离等,消除不安全行为,提高工艺操作的可靠性。

(2)及时发现不安全状态,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本质安全程度设备由于腐蚀、老化、磨损、龟裂等原因,易发生故障;作业环境温度、湿度、整洁等也因时而异;建筑物、设施的损坏、渗漏、倾斜等,物料变化,能量流动等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安全检查就是要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或采取临时辅助措施。对于危险和毒害严重的劳动条件,提出改造计划,督促实现。

(3)及时发现和弥补管理缺陷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等的缺陷都能影响安全生产。安全检查就是要直接查找或通过具体问题发现管理缺陷,并及时纠正弥补。

(4)发现潜在危险,预设防范措施按照事故逻辑思维,观察、研究、分析能否发生重大事故,发生重大事故的条件,可能波及的范围,及遭受的损失和伤亡,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对策。这是从系统、全局出发的安全检查,具有重要的宏观指导意义。

(5)及时发现并推广安全先进经验安全检查既是为了检查问题,又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发现安全生产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开创安全工作新局面。

(6)结合实际,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安全检查的过程就是宣传、讲解、运用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过程,由于结合实际,容易深入人心,收到实效。

二、安全检查的要求

1.检查标准

上级已制定有标准的,执行上级标准。还没有制定统一行业标准的,就应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制定本单位的“企业标准”,做到检查考核和安全评价有衡量准则,有科学依据。

2.检查手段

尽量采用测检工具,进行实测实量,代替经验性的目测、估算,用数据说话,有些机器设备安全保险装置还应进行动作试验,检查其灵敏可靠程度。检查中如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的即发性事故隐患,应立即指令停止作业,迅速采取措施排除险情。

3.检查记录

每次安全检查都应认真、详细地做好记录,特别是测检数字,这是安全评价的依据。同时还应将每次对各单项设施、机械设备的检查结果分别记入到单项安全台账,目的是可以根据每次记录情况对其进行安全动态分析,强化安全管理。

4.安全评价

检查后,安全检查人员要根据检查记录认真地、全面地进行系统分析,用定性定量进行安全评价。哪些项目已达标,哪些项目需要进行完善,存在哪些隐患,及时提出整改要求,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

5.隐患整改

这是安全检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隐患整改工作包括隐患登记、整改、复查、销案。隐患应逐条登记,写明隐患的部位、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查出隐患的日期。有关单位、部门必须及时按“三定”(即定措施、定人、定时间)要求,落实整改。负责整改的单位、人员完成整改工作后要及时向安全部门汇报。安全部门及有关部门应派人进行复查,符合安全要求后销案。

三、安全检查的种类

为了安全和避免产生有害环境,应根据检查对象分别指定具体的负责者,经常地进行检查。

1.经理、厂(所)长巡视

经理每年一次对各二级厂矿进行一次安全巡视。厂矿企业领导者每年至少两次由安全管理者或安全工程师陪同到车间、工厂,对安全卫生状态、设备的维护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一般每年一月、七月各一次,也可以每月一次。

2.特别巡视检查

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由安全委员会成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巡视检查。这种检查是根据制定的检查表进行,并涉及到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防护的各个方面,每年年终进行一次。

3.管理者检查

管理者每月进行多次巡视检查,以了解掌握作业现场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研究对策。目前已成为经常性的巡视检查。

4.车间主任检查

车间主任每周进行一次巡视检查,对重大危险源或最危险点经常进行检查。

5.安全担当者(安全员)检查

对所负责范围内的场所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和指导纠正工作。

6.班长安全检查

每班进行作业前,班长要对当班人员的精神状态、情绪进行询问检查,并对当班作业区域内及周围的危险点、重点危险源进行巡视检查。

7.自主安全检查

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前对岗位及周围进行安全检查,并互相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是否符合要求。作业中互相关照,注意相互提醒等。

8.安全点检

安全点检是指作业者在作业进行前对操作的设备及其环境的检查。主要内容有:温度、湿度、氧气量、尘、毒气体浓度、爆炸、易燃气体、机器操作条件、工具材料堆放。楼梯扶手、栏杆的缺陷、可能发生坠落物及撞头的物体等。安全点检的方法是根据制定的设备、环境安全检查内容(点检表)进行逐一检查。

根据生产设备的结构特点(能否作外观检查)及其危险程度,也可分为:

(1)每日安全点检作业开始时进行,根据需要决定每日点检次数,外观判断。

(2)每周安全点检不可能每天发生异常的地方,每周对重要部位外观进行检查或根据特定需要进行。

(3)每月安全点检容易发生损伤的重点部位,如外观难以发现要简单卸下来。

(4)定期安全点检(半年一次)。

(5)每年定期安全点检。

四、安全检查的形式

安全检查常采取日常、定期、专业、不定期四种类型,各种检查可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进行。

(一)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是以职工为主体的检查形式,不仅是进行安全检查,而且是职工结合生产实际接受安全教育的好机会。日常检查是由各基层班组长或安全检查员督促做好班前准备工作和检查离班前的交接收整工作。督促本班组成员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各级主管人员应在各自业务范围内,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

(二)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一般包括周检查、月检查、季度检查、年度大检查和节日前检查。周检查由各部门负责人深入班组,对设备保养、器材放置、设备运行和交换班记录的记载等进行检查,并了解是否存在有不安全因素、隐患。月检查是由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主要目的是对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以便能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把整改具体措施落实到部门、具体人。召开班(组)长会议,总结讲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安全教育。季度检查是以本季度的气候、环境情况特点,有重点性地检查生产。春季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防建筑物倒塌为重点;夏季检查以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汛为重点;秋季检查以

防火、防冻、保温为重点;冬季检查以防火防爆、防毒为重点。季度检查还可以同节日检查相结合进行,如与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的安全保卫工作结合起来,在节日前进行。除检查目的和要求如同月检查外,要着重落实节假日的防火、值班、巡逻的组织安排工作。年度大检查是一年一度的自上而下的安全评比大检查。

节日检查是节日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等进行检查,以保证节日期间的安全。

(三)专业性检查

专业性安全检查一般分为专业安全检查和专题安全调查两种。它是对某一项危险性大的安全专业和某一个安全生产薄弱环节进行专门检查和专题单项调查。调查比检查工作进行得要细,内容要详,时间较长,并且作出分析报告,其目的都是为了及时查清隐患和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危险性,提出预防和整改的建议,督促消除和解决,保证安全生产。

专业性安全检查或专题安全调查是不定期的,它的提出是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安全工作的安排和生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本着预测预防的目的而确定,因而有较大的针对性和专业要求,可检查难度较大的内容,发现问题后又可集中研究整改对策。专业性安全检查是以安全人员为主,吸收与调查内容有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

(四)不定期检查

不定期检查是指不在规定时间内,检查前不通知受检单位或部门而进行的检查。不定期检查一般由上级部门组织进行,带有突击性,可以发现受检查单位或部门安全生产的持续性程度,以弥补定期检查的不足,不定期检查主要作为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或部门进行抽查。

五、安全检查组织

为了搞好安全生产检查,发挥监督作用,必须要有一个与检查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组织,有领导和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最好采用现场整改解决问题的方法。检查组织大体分为两类。检查规模和范围比较大的,要划分若干专业组或按区域分成片组,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亲自组织,抽调各专业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参加,分组分片深入现场,干群结合,进行检查。还可以组织各单位成立检查组,在自检的基础上进行互检。这种大规模的检查以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组织为宜。

检查规模不大,内容比较单一的,可成立一个检查组。这一种由企业专业安全检查和车间或班组开展的安全检查,一般由一名领导组织,有工人、技术、安全和工会等有关人员参加“三结合”检查组,进行细致的、具体的、深入的一项一项的检查整改。这样做,人员精干,检查得深,发现隐患多整改快,解决问题及时,效果好。

第2篇 安全生产检查的形式

(一) 自查、互查和上级检查

按安全检查人员分:自查、互查和上级检查。

(1) 自查属于内部自我检查。包括岗位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安全监察人员对自己专责范围进行安全检查。本单位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单位进行的检查,也属于自查。采用这种形式的安全检查,能对不断变化的现场状况随时随地地进行检查。例如为了检查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自查时,即可掌握其不安全活动的规律,因为检查人员经常深入现场,对现场的安全情况了解掌握得越多,所发现的不安全行为的次数就越多,从而纠正他人错误行为的机会就越多;又如班前、班中、班后的检查,班组长、安全员对工作的安全要求都十分清楚,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也最容易发生问题。因此,采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透明度”强,熟悉关键部位和危险场所,能掌握真实情况。

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检查,如果不认真、不仔细,马虎从事、流于形式,就不能反映真实客观情况。有的是因为经验不足或对生产工艺过程的内在因素发现不了,会失去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有的是因为对某些方面缺乏安全知识,即使危险因素明显,也视而不见;有的虽知危险,但习以为常,不再注意,容易麻痹。

(2) 互查属于外部的检查。包括二者间的互相检查,班组安全员轮流值日检查,班组间、车间、工区场队间、企业之间的互相检查,统称互查。电力企业的互查主要有设备定期检查,春冬两季的安全大检查,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自然灾害天气前后的安全检查,防止发生同类型事故的特别巡查,缺陷设备的跟踪检查,有针对性的安全监察等。它的优点是易于发现问题,能检查出一些原来注意不到或不易发现的问题,而得到满意的检查结果。此外,通过检查交流安全先进经验,吸取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完善对事故、异常、“三违”现象的判断标准,对安全状况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可提高检查人员对事故、隐患的洞察能力。它的缺点是如果参加人员素质不高,又无直接责任,有的因碍于人情面子,往往造成互相检查不够深入,问题不能充分暴露,达到预期的目的。

(3) 上级检查属于上级对下级的检查。主要有班组长对各岗位工人,厂局、车间、工区场队领导和有关生技、安监、调度专业人员对下属单位和部门的安全检查。这种形式对于改进工作、纠正错误、推进管理、解决难题有重要的作用。上级对下级的安全检查的着重点,应放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以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种检查最大优点是能使领导者及时发现下级单位、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为安全整改决策提供依据,能及时发现基层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等。

(二) 例行检查、专业检查和全面检查

按检查的内容分:例行检查、专业检查和全面检查。

1. 例行检查

工人和各类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按照规定时间和项目进行的检查,称为例行检查。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检查。例行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1) 班前(开工)的检查,检查人员的精神状态,安全工器具的携带,工作票、操作票的准备情况。班后(收工)的检查,检查施工质量,工作现场是否整理清扫。

(2) 运行班组的定期巡回检查,主要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和事故苗子。

(3) 春、冬季安全大检查,这是结合季节特点和事故规律进行的检查。春、冬季安全大检查是自查、互相、上级抽查相结合的综合性检查。

2. 专业检查

按照专业组织的检查统统称为专业检查,如防火、防爆、交通、电气、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查等,这种检查任务单一,重点突出,容易查深查细。这种检查的最大优点是针对性强。由于参加检查的往往是一些专业人员、行家,使用较为先进的测试仪器,对人员、设备、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具有很强的洞察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可为专业人员提供最新、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专业技术决策提供依据,及时改进设备,改善作业环境,不断提高安全水平。

3. 全面检查

企业领导会同有关部门的全面检查,主要查思想、查领导、查制度、查隐患。安全生产竞赛评比,也属于全面检查。这种形式需要时间长,领导应认真负责,否则会流于形式。

(三) 定期检查和临时检查

按检查时间分定期检查和临时检查。

定期检查应根据各企业、车间(工区、场队)、班组的管理制度、规定周期,由操作人员、班长、安全员、车间领导、安监部门、厂局级领导定期进行。

监时检查是事先没有规定,针对有时效要求的问题,根据需要临时安排的检查。例如:

(1) 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组织检查,查找薄弱环节,采取加固等防范措施,以防止、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和损失。

(2) 根据本单位或外单位发生事故(或障碍)暴露的问题,事故通报上列出需要检查的问题,临时安排检查有没有同样(类似)的问题存在,以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3) 对上级安全生产指示贯彻情况,专门安排检查、督促落到实处。

(4) 供电部门对必需确保安全供电的重大政治活动、群众活动,在活动前临时组织对供用电设备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督促供用电部门落实保安全供电的各项措施等。

第3篇 浅议新形式下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为了降低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具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至今,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部颁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十几个,使安全生产管理法制化得已初步实现。虽然安全生产法律不断出台、制度不断完善,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仍不断发生。如哈尔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公布,2005年1-7月哈市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七起,死亡8人。但仅笔者了解,哈市某一级建筑施工企业,2005年1-11月份,在多起安全生产事故中,造成死亡2人,“植物人”1人,够成伤残标准的多人。这些事故均未按国家有关规定上报行业主管部门,所以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次数、伤亡人数远高于主管部门统计。

现在仅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角度,结合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如何搞好新形式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

(一)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淡薄,安全生产隐患较多。

1.施工现场大量使用不合格或应按规定报废的安全帽、安全网、漏电保护器等安全防护用品;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防护器材不按国家规定检测、报废、更新。如1983年生产的卷扬机仍在施工现场使用。

2.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不全面、不严密、不牢固;宿舍、食堂、卫生间等生活设施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区、作业区极度脏乱差,文明施工达不到国家现行标准。

3.经济部门未在经济合同中体现安全生产费用;财务部门未设置专项安全生产费用帐户;技术人员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项目部多数管理人员对安全隐患、不文明施工行为视而不见;安全隐患不按要求整改或拒绝整改。

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专业素质差、配置未达到国家规定;“内业不完整、外业有缺陷”。

5.弄虚作假应付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平时无人管,检查前突击,查后即复原,出事钱摆平,是较为普遍、业内共知的一个“正常”现象。

6.个别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存侥幸,工作中存在“事前无预防措施、事中无应急措施、事后无经验教训”;用无谓的“牺牲”换取暂期的经济效益。

(二)法规、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混乱。

1.对于上级建设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国家的法规等,到达企业后形成了“老总不看、主管老总不认真看、项目经理让别人看,安全部门看了也白看”的局面。造成了人们对建筑企业生产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2.分部分项工程违法分包,企业承担巨大的风险。 施工项目部均未能依法分包,将土建工程“单项或五项”分包给无任何资质的个人;特别是作业风险高、安全责任大的“脚手架”工程,也承包给资质不健全或根本没有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这样的分包单位,一无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无施工技术人员,三是固定施工人员少,工期紧张时从社会上寻找未经专业培训的“三无”人员。

3.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野蛮施工普遍,分包单位不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违章指挥,项目经理或工长让塔吊在没有专职指挥、司索或“人证不符”的情况使用;架子工、电工、机械工在未经培训,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情况上岗作业。 违章作业,基础施工不按设计要求防护,没有防止坍塌措施;临时施工用电未达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要求,使用不合格或已淘汰的电闸箱,电线陈旧老化、绝缘破损,使用四芯线路,用电线路不按规范要求架设或埋设;脚手架不按规范进行防护,使用不合格或应淘汰的安全网或密目网;施工机械设备超期使用,不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与防护;

现场的施工人员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不使用安全带等。 野蛮施工,木工拆除外墙的梁、板、柱模板时,将拆除的模板直接扔在脚手架上的“平网”上,或者将“平网”解开作业结束后不恢复;室内抹地面清楼时,从楼上向楼下抛仍建筑垃圾;拆除外脚手架时,架子工直接将钢管、扣件扔在地面上。 分包单位不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作业前不接受项目部的安全技术交底或不在交底上签名;架子工等“特业”人员无证上岗不接受处罚;架子工、木工不按要求进行安全防护;不为施工人员配备合格的安全帽等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有关人员不按检查要求整改安全隐患。

4.奖惩机制不完善,对违规行为无约束力。 企业未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奖惩办法,对遵章、守制与违法、违规行为没有明确的奖罚标准。在生产中发生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奖励或处罚。

第4篇 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形式与组织领导

一、安全生产检查形式

安全检查的形式要根据检查的对象、内容和生产管理模式来确定,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企业的安全检查形式主要有:

1、生产岗位日常检查。生产岗位工人每天操作前,对自己岗位进行自检,确认安全才操作,以检查物的状况是否安全为主,主要有:

(1)设备状态是否完好、安全,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有效。

(2)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规定,个人防护用品是否齐备、可靠。

(3)作业场所和物品放置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4)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操作要求是否明确。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解决后才作业,如自己无法处理或无把握的,应立即向班组长报告,待问题解决后才可作业。

2、安全人员日常巡查。注册安全主任、安全员等安全管理人员每日深入生产现场巡视,检查安全生产情况,主要内容有:

(1)作业场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生产工人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有否违章违纪行为。

(3)协助生产岗位的工人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

3、定期综合性安全检查,从检查范围讲,包括厂组织对全厂各车间、部门进行检查和车间组织对本车间各班组进行检查,检查周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全厂性的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车间的检查每季度一次。全厂的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是以企业和车间、部门负责人为主,安全管理人员、职工代表参加组成检查组,按事先制定的检查计划进行,主要是检查各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以查管理为主。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查领导思想上是否重视安全工作,行动上是否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查安全生产计划和安全措技计划的执行情况,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情况,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安全检查、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隐患整改等)开展情况,查各类事故(包括未遂事故)是否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落实,有否组织演练。同时也对生产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对主要危险源,安全生产要害部位的安全状况要重点检查。检查应按事前制定好的安全检查表的内容逐项检查,对检查情况作出记录。对检查发现的隐患要发出整改通知,规定整改内容、期限和责任人,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检查组应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办法,同时根据检查所了解到的情况评估企业、车间的安全状况,研究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车间对班组的检查也基本是这样。

4、专业安全检查。有些检查其内容专业技术性很强,需由懂得这方面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比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电气设备安全检查,消防安全检查等。这类检查往往还要依靠一些专业仪器来进行,检查的项目、内容一般是由相应的安全技术法规、安全标准作了规定的,这些法规、标准是专业安全检查的依据和安全评判的依据。专业安全检查可以单独组织,也可以结合定期综合性检查进行。

5、季节性安全检查。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会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春季潮湿气候会使电气绝缘性能下降而导致触电、漏电起火、绝缘击穿短路等事故,夏季高温气候易发生中暑,秋冬季节风高物燥易发生火灾,雷雨季节易发生雷击事故。季节性检查是检查防止不利气候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措施是否落实,如雷雨季节将到前,检查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夏季检查防暑降温措施是否落实等。

事故主要发生在生产岗位上,生产岗位日常检查和安全人员日常巡查其检查周期短、检查面广能够很及时的发现生产岗位上的不安全问题,对预防事故有很重要的作用,要认真做好。

二、安全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安全检查要取得成效,不流于形式,不出现疏漏,必须做好检查的组织领导工作,使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1、要明确检查职责。安全检查的面广、内容多,专业性强,有不同的检查主体和检查周期,如果职责不清检查工作就难落实。要通过制度明确规定各项检查的责任人。比如,岗位日常检查工作可纳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由操作工负责。安全人员日常巡查工作在安全人员岗位责任制中具体规定。专业安全检查的职责可按“管生产、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设备设施的管辖确定检查职责,如工程部管的起重设备的专业检查由工程部负责。

2、检查要有计划,具体规定检查的目的、对象、范围、项目、内容、时间和检查人员,这样才能保证检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避免漏检。检查计划由检查的组织者制定。检查的具体项目、内容、要求、方法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内容应先制定安全检查表。检查时对照检查表逐项检查,作出检查纪录,保证了检查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漏检。检查人员要熟悉业务,在现场检查中能识别危险源和事故隐患,并掌握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

3、要做好整改和分析总结工作,整改中发现的问题要定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包括整改内容、时限和责任人),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和记录。要根据检查所了解的情况、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评估以便对总体的安全状况、事故预防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制定进一步改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的具体措施。

第5篇 安全生产教育形式、对象和责任部门

教育形式:全员安全生产教育、新工人入厂三级教育、“四新”教育、经常性教育、季节性教育、特种作业操作工作教育、中小型操作人员教育、调换工种换岗教育和工伤、长病假复岗教育。

1.全员安全生产教育

全员安全生产教育主要由各单位(项目部)负责实施。

(1)在每年年初、六月“全国安全月活动”、国庆节前后三次开展全员安全教育。

(2)每位员工每年接受至少一次的全员安全操作规章教育。其中内容有: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标准化管理、各种安全设施、措施要求等,并进行考核。

2.新工人入厂三级教育

三级教育是指新进单位职工的公司教育;项目部、施工队现场教育;班组岗位教育。

(1)公司安全教育

对新进单位的职工(合同工)临时工、培训和实习人员,由公司综合管理部、安全监督部负责一级安全教育。内容:党与国家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上的有关法令、规定和政策;本单位的生产特点;一般生产技术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企业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时间不少于8课时。方法力戒内容空洞、枯燥乏味,防止走过场。安全部门应把受教育者、教育内容、考试成绩等记入职工劳动保护教育卡。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2)项目部现场安全教育

对新职工经过公司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包括换岗人员),由项目部主管安全生产的经理负责第二级安全教育。内容:本项目部的生产概况;本项目部的安全生产情况,以及好坏典型事例教育等。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介绍情况,包括各种机械的性能等安全注意事项,使新职工对工地、项目部的安全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时间一般不少于4课时。

(3)班组岗位安全教育

新职工分配到班组后,由班长或大组长进行负责第三级安全教育。内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所担任工种的岗位责任制;新工人将要从事的生产、施工性质,工作地点以及环境的安全、卫生注意事项;生产、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技术知识以及各种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容易发生事故或有毒有害的地方;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管等。

3.成建制的外分包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

人员进场分别由项目部负责人与外分包负责人共同组织由项目部对进场人员进行知识总交底教育,由项目安全员会同外分包队伍进行工种岗位安全教育,教育内容要求可参见三级安全教育。

4.“四”新教育

由工程管理管理部、质量检查部等在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施时,负责对管理操作人员相应的操作及使用的安全教育。时间一般不少于8课时。

5.经常性教育

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形式可采用: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安全会议、安全技术交底、广播、黑板报、参观劳动保护教育室、播放录象等,结合公司生产、施工任务进行安全生产经常性教育。

6.季节性教育

由项目部结合季节特征、节假日前后职工容易疏忽而放松安全生产的规律,抓住主要环节,进行安全教育。凡是自然条件变化,大风、大雪、暴雨、冰冻或雷雨季节,应抓住气候变化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

7.特种作业人员和机械操作工的专门教育

特种作业人员和机械操作工,应按照特种作业和机械操作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证管理暂行规定按期培训、审证、考核。

8.换岗和复岗教育

由各项目部对调换工种的职工或工伤假、病假、产假、哺婴期等连续息工日超过三个月以上的职工,进行调换工种或复岗安全生产教育。学习和熟悉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知识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课时。

9.外包队伍职工安全教育

由工程管理部负责落实,对外包队伍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并按外包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相关措施。

第6篇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有哪些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有:

(1)每天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

(2)安全活动日;

(3)安全生产会议;

(4)各类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班;

(5)事故现场会;

(6)张贴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

(7)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等。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方法有:

(1)讲授法;

(2)实际操作演练法;

(3)案例研讨法;

(4)读书指导法;

(5)宣传娱乐法。

第7篇 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现象的特征与表现形式分析

安全生产是一项涉及人、机、环境与管理等诸多要素,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管理、社会等学科内容的复杂工作。近年来一些地方、行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状况,引起了人们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性问题的关注。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性实际是指安全生产各相关主体的效能正常发挥、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效力正常到位、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的效应正常体现,最终使安全生产工作的效果得到正常的保障。从另一角度说,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性问题的关注,实际上是对安全产工作失效现象的关注。目前失效学对失效问题的关注更多地是集中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而作为多种因素影响、多门学科复合、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域,是否也存在着类似于材料科学等的失效问题,应是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这至少可以从另一方面来认识与研究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本文拟对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失效现象的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失效现象与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现象

失效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我国失效学的创始人钟群鹏教授将“系统、装备、设备、部件、零件等产品丧失额定功能的现象”称之为“失效”,提出“失效是安全之母”,并认为通过对失效现象进行分析是变失效为安全的基本环节和关键,是人们深化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源头和途径。钟教授认为“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则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事故、事故隐患和事故风险进行分析诊断预测控制和预防根治的科学、公正的技术活动与管理活动的总称等”。从这一定义理解,失效及失效分析实际上包括了技术与管理、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的范畴,在自然与技术方面,失效较多地是指某种系统、装备、设备、部件、零件等应达到的技术要求没有达到、在自然寿命之内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对这一方面失效的分析与预测是建立新学科、开发新技术、发现新材料及采用新方法、改善新工艺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如在反坦克导弹出现后,如何有效提高坦克、装甲车的防护性能就成为提高坦克、装甲车生存能力与战斗能力的重要问题,而提高防护性能的通常做法是增加金属装甲的厚度,但这会影响坦克、装甲车的机动性,为了解决提高装甲防护性能与提高机动性能这一对矛盾,美国陆军利用失效分析方法在寻求装甲材料上进行了多次、反复的实验,最后采用了被称为神奇的“凯夫拉”作为装甲复合材料。“凯夫拉”是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研究开发的一种芳纶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易于加工与成型等特性,被称为“装甲卫士”。与玻璃钢相比,“凯夫拉”层压薄板的韧性是钢的三倍,而相同防护效果的装甲重量可以减少百分之五十。如果将“凯夫拉”薄板与钢装甲结合使用效果更好,采用“钢-芳纶-钢”复合装甲的坦克、装甲车可以防穿甲厚度为70厘米的反坦克导弹,还可以防中子弹。而实际上,失效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自然科学、技术与工程、材料领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同样可能存在着失效现象,只是这种失效不似自然、技术、材料领域那样具有可量化性或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式进行较为精确的计量。

安全生产工作属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范畴,它是一种复杂、多层和广义的工作。从其涉及的层次看,包括了为直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具体工作及与之相关的措施,也包括了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保障性与配套方面的工作;从构成的内容看,包括了安全生产立法执法、政策制定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有关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预防工作、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事故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与责任追究等;从参与的主体看,包括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与组织、政府有关部门与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企业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各项具体工作与责任的落实、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参与及监督、社会对安全生产的监督配合与支持等。从纯理论的设定来说,在安全生产的环境正常,安全生产体制合理、安全生产机制健全、安全生产各相关主体尽职、安全生产政策有效、安全生产监督到位、安全生产工作手段有力的条件下,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各种工作就是完全有效的,安全生产工作也就不存在失效的现象。但纯理论设定所依据的条件是一种存在于没有任何非正常因素影响的“真空”状态才可能出现和具备的,也就是说,实际工作中是不存在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处在多种、多重非正常因素影响之下的进行的,各层面、各方面的工作经常没有办法达到原来所要实现的预期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肃责任追究的情况下,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依然存在“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一些地方、领域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频发,这说明安全生产工作在某种程度、某些方面、某些领域、某些环节存在着失效的现象,政府、部门、企业及有关方面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应当发挥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产生的效应没有完全产生、有关制度办法应当具有的功能没有完全到位。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提高政府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与保障水平,不仅要推进体制、机制、法制、制度、投入、文化、管理等方面的落实,而且也应真研究体制、机制、法制、制度、投入、文化、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失效现象,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各项政策与抵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持续改进、持续提高。

二、安全生产失效现象的主要特征

承认安全生产工作存在失效的现象,并不是对安全生产工作及其成效的否定或部分否定,相反,它是及时、有效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的重要内容。分析安全生产工作的失效现象,并不是揭安全生产工作的“短处”、也不是扬安全生产工作部门的“家丑”,更不是给政府及有关部门“抹黑”,相反,这是改进及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这是因为,失效现象与可靠性实际上是一个事物功能的两个方面,任何产品、技术、系统都有存在着失效的可能,任何一种管理活动包括宏观及微观的管理活动也都存在着失效的可能。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否认失效现象的存在可能性,而是要对失效的特征、表现及其根源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并寻求治理失效现象的可行途径及有效措施。

从构成失效现象最为基本的内涵看,安全生产工作的失效现象首先具有失效学所定义的一般意义上失效的基本特征,诸如绝对性、普遍性、客观性等。但由于安全生产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及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构成要素的不同,安全生产工作的失效现象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如复杂性、模糊性和反复性。具体说,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现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绝对性。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绝对性主要源于人们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认识的有限性及安全生产工作所特有的相对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上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受人们认识水平影响及工作条件制约,我们对安全生产工作地位、作用、特点及规律的认识还难以完全到位、完全准确,对安全生产工作总体走向、基本趋势的判断与把握所依据的基础有时往往并不充分、信息也并不完全准确有效,所得出的观点、结论可能出现失误甚至是错误。在没有办法完全解决主观认识与安全生产工作客观状况差距、矛盾的情况下,基于现有安全生产工作阶段、基础、条件及特点的分析与判断所制定的政策、所设计的制度、所采取的措施,难免存在着不尽完善的地方甚至是内在的缺陷,因此,安全生产工作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失效的可能。二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对性原理表明,在现有的技术、投入等条件下,安全实际上是一定条件下社会或人们对于风险可接受、承受的状况,而不是没有任何风险的状况,也就是说,安全或可靠性是相对的、而不安全或失效则是绝对的。不安全或失效的绝对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无所作为、无法作为的,而是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对存在的各种隐患及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要心中有数,并立足防范、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隐患、解决问题,确保安全。三是安全生产工作所特有的开放性决定了安全生产的工作量与工作成效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及非可控性。安全生产表现为一种状态,其实现及保持的前提是众多主体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但由于相关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意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差距较大,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推进速度、力度、广度、深度及可能产生的效果常常不完全取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门自身的愿望与努力,也就是说,在安全生产工作与其成效存在着非对称性关系及安全生产工作成效存在非可控性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工作的失效现象是难以避免的。

2、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普遍性。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普遍性表明失效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伴随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而产生的,存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失效存在于安全生产的各环节。从各环节所包含的内容看,安全生产工作包括安全生产的立规立法、组织领导、制定政策、决策部署、贯彻实施、跟踪督促、监督检查、报告反馈、总结提高等;从各环节相互的依次递进及相互关系看,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工作过程大体上包括源头把关、准入管理、预防防范、过程控制、应急救援、事故调查、责任追究等环节。而以上两个方面的每一个环节又可以分为许多具体的细节,每一个环节、细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的,各环节、细节的合理衔接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整体性、系统性及可靠性的基本前提,但实际上,在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有些环节、细节往往可能出现脱节、有些工作常常落空、有些领域时常处于空白状态等,这些都是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表现。二是失效存在于安全生产各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耦合”之中,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人、机、环境及为支持和维系人、机、环境三者组合并正常运行的管理因素,而安全实际上表现为人、机、环境三者在有效的管理下实现和谐、匹配时的状态。如果将安全生产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那么人、机、环境及管理则是一个个相对独立且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四个子系统之间的组合及与整个系统的关系有时表现为一种“耦合”关系,而当四个要素(或子系统)之中的任意两个出现不匹配时,则四个要素及其及所构成的系统运行与功能可能出现失效或处于失效状态,原来存在于各种要素及其组合形成的系统之中的隐患就可能演变为事故。三是失效存在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体行为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主体在其行为目标的选择上常带有某种程度的“趋利”性,其行为及决策不可能完全最规范、最理性、最优化,这既是失效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造成失效的根源之一。

3、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客观性。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失效现象具明显的客观性或必然性,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无法消灭或完全消除失效现象,但可以认识、分析、研究失效现象并从中找出规律性,提出相应的措施。失效的客观性在以下方面:一是由安全生产体制客观上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导致的失效。与前几年相比,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体制已有较大进步,但因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总体格局没有作大的调整,安全生产体制的改革主要还是只集中于进行机构规格及部门隶属关系的调整,并没有完全从科学的角度对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体制进行重新的设计与构造,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职能边界界定不清、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层次划分不准等问题增加或导致了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内耗,使安全生产一些工作的成效及效率大打折扣。二是安全生产工作运行机制上的不顺客观上加重了失效的程度。目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流程、规则、制度不尽完备,领导决策机制、责任落实机制、投入保障机制、运行协调机制、预警预测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有关主体在权、责运行关系上的不对称、不对等、不匹配问题相当突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难以非常有效地落实到位。三是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的失效。我国现有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上重下轻、上大下小,网络不全,力量不足、手段不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推进工作上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失效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四是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履职不到位引发的失效。企业是安全生产最为重要的责任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必须做好的工作是遵章守法、组织落实、建立制度、改善基础、日常管理、确保投入、承担责任等方面,但目前不少企业对自己在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职责并没有完全认真履行到位,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各项保障制度、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也没有认真加以执行,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着上级热、下级冷、政府热、企业冷的不正常现象。五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仍然较差,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决策部署很难被有关主体特别是企业有效地“吸收”并转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行动,安全生产工作断层、脱节、失管、失控等时有发生。

4、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复杂性。失效的复杂性是指安全生产工作失效影响因素的多变性、失效主体的多元性及失效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工作领域的复杂性引发失效的复杂性。安全生产工作领域并不是一个范围明确、边界清晰、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或一项专门化的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或涉及的领域、范围、主体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任何一个领域、行业、地方、单位、个人的任何活动实际上都包含着安全的要素,由于每一个领域、行业、地方、单位、个人的情况、特点千差万别,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具体要求、办法、措施和制度、规程也各不相同,特别是不少行业、企业的产品、工艺、技术非常复杂,一个方面、一个环节工作或一个行为出问题,都将造成安全生产工作总体上的失效。二是安全生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引发失效的复杂性。严格地说,安全生产工作并没有非常准确、精确的内涵界定,我们不难给安全生产工作下一个定义,但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对其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作出具体与明确的规定。从其所涉及的学科看,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运用政治、经济、社会、管理、自然、技术、法律等学科的内容,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复合、多种知识及技能综合运用的复杂性工作;从工作的层面看,安全生产工作内容有技术方面的管理与行为方面的控制,技术方面的管理主要是指为实现本质安全在设备、装置、技术、产品、部件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的标准、规范的管理与控制,而行为方面的控制则侧重于从制度方面对一个组织或人在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与政策情况及自身安全生产行为的管理与控制等,失效现象可能产生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方面。三是安全生产工作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引发失效的复杂性。安全生产工作状况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管理、技术的因素以及体制、机制、法制、投入、人的素质等都会直接对安全生产工作当然也包括失效产生重大的影响。

5、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模糊性。失效的模糊性指安全生产失效的领域、失效的范围、失效的程度难以进行定量、准确的测定与评价,而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等通常是失效的外在形式。这主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定位的存在着相对模糊性。一种工作的定位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一工作以及从事这一工作的部门、人员在的地位及作用的发挥,而在我国不少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定位多年来一直处于较为模糊的状况,一些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在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往往是要求安全生产要服从于经济增长,但实际上,经济的增长并不就是经济的发展,因为它所侧重和追求的是短期的速度、短期的目标与短期的成绩,与经济发展所追求的长期、协调、持续的目标是不同的。将安全生产工作作如此定位,实际上降低了安全生产工作在全局中本来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导致了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的层层衰减和失效程度的层层加大。二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现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对一些有争议的、易出现交叉、易出现矛盾的事项,经常用“有关部门”、“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关内容”加以表述,这只是在文字上绕过了问题、回避了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消除矛盾,降低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且容易引起部门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一些该落实的工作没人落实、没法落实、没有落实。三是安全生产工作运行规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安全生产工作规则难以进行精确的设计,部门、单位之间甚至连安全生产各环节、各方面的衔接也难以有非常明确的界定,工作中的模糊性、伸缩性空间还较大。四是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的部门职能边界划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特别是对一些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可能负有较大责任、需要投入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不太好管的工作,经常会出现扯皮、推诿和踢皮球现象,这也是安全生产失效最为集中的领域。五是安全生产工作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目前对有关部门、单位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合理、科学的以定量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大多以是否发生事故或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但这未必能完全真实反映出部门、单位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状况,因此,评价标准的模糊性也会造成失效现象的产生。

6、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反复性。失效的反复性表明失效的发生不是一次就终结,而是可能多次出现、反复出现,一些地方连续多次发生性质相同、原因相似的重特大事故,实际上就是失效反复性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安全生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总体呈现螺旋式上升,但可能出现反复,并在反复中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二是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知与判断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次终结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要经历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最为常见的情况大致是: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的主要领导起先可能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理解、不够重视,而当其所在的地方、部门或单位发生事故甚至是重特大事故时,这一领导可能因为事故被处理或受到某种影响时,在短期内他们可能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又作批示又开会又搞检查,也能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过一段时间因为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后又可能放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我国不少地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出现的时紧时松、时冷时热、安全生产形势时好时坏的问题,就充分说明了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反复性。三是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与周期性也会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反复性。在安全生产总体必须服务、服从于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工作与整个经济的增长周期具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性,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事故也相应地呈多发、频发态势,反之则相反,我国历史上几个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也基本是事故的多发、易发期。四是在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偏弱及安全生产责任约束偏软的情况下,一些安全生产相关主体在安全生产上的非正常、非理性行为可能多次出现、反复出现,如某些非公有小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可能因为没有被及时发现查处,而多次、重复、持续进行,由此导致的安全生产失效现象也就重复、反复产生。

三、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主要表现形式

失效现象存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失误。失误是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失效的重要根源,主要是指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位、方向、决策及总体思路上出现的“失误”。安全生产工作定位上的失误,是安全生产工作最致命的失效,因为定位决定方向、决定思路、影响决策、影响整个工作的开展,这也是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得不到应有承认和确立。在不少地方和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还摆不上全局决策的内容、摆不上主要领导工作的议程,主要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和形式上,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把握出现失误,将不抓安全生产工作或在安全生产工作上降低要求与标准作为 “改善” 当地投资环境的一个内容,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抓得太紧会“破坏”投资环境、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位低层次化。在不少地方和部门,还没有真正从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加以重视,而是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从属性、附庸性的、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工作加以对待,对制约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一些关键性、根本性问题长期不予重视和解决。三是将安全生产工作定位简单化。一些地方、部门的领导认为安全生产工作只是安全生产工作部门的事情,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只是发发文件、开开会议、搞搞检查,再有就是查查事故,喊一喊、跑一跑就可以了,没有太多的“政策含量”、“技术含量”和“政绩含量”,在安全生产的人、财、物等投入上没有给予相应和必要的考虑与保障,对安全生产工作特有的规律性、复杂性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安全生产工作没有进行通盘、系统和长期的考虑,对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及法制没有进行科学和全面的研究与设计等。最终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方向不明、思想不清、重点不准、措施不力,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功利性,缺乏应有的计划性、系统性、连续性,往往是想到什么就抓什么、想到哪里就干到哪里、干到哪里是哪里。

2、失灵。失灵是失效的重要形式之一,表现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机制、法律法规及政策应具备的功能没有具备、应发挥的作用没有发挥、应产生的效果没有产生。从机制失灵的角度分析,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运行及开展的正常机制没有形成,安全生产工作的推动基本上还是靠“人治”,而不是靠制度、机制、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在很大程度甚至主要还受一个地方部门或主要领导人的变动、个人选择偏好及个人关注重点的变化影响,也就是说,当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比较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当作“一回事”时,安全生产工作的推进就较为顺利,反之,安全生产工作的推进就十分困难,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常常感到自己是从事边缘性工作并被边缘化的部门,难以作为或难以有大的作为,安全生产工作常常处于边角、临时性工作的状况。从法律法规失灵的情况看,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法律法规本身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可操作性较差,如《安全生产法》实施近三年来,由于本身的不足较为明显、加之配套的规定没有及时出台,贯彻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第二个方面是有些安全生产方面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不尽衔接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引起相关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之间在日常工作与行政执法上的扯皮、推诿与磨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法律法规可能产生的效应;第三个方面是因有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重视、不落实所产生的有法不依问题,这是一种由于政府及有关部门选择性偏好(主要是有些地方政府认为严格依法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会影响当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失灵,这种因政府有意“违法”行为而出现的一些法律法规在个别地方“不算数”、“难算数”的问题时有出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政策失灵的角度看,安全生产政策是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些突出问题、普遍性问题的基本依据,但由于一些政策如投入政策、风险抵押金政策、提高事故赔偿标准的政策等的执行可能对某些企业的短期利益产生影响,加之一些政策滞后及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没跟上,一些安全生产政策在执行中常常现被“打折扣”,出现所谓的政策效应“漏出”现象。

3、失控。失控实际上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四个基本要素即人、机、环境与管理的之间的和谐、匹配状态被破坏,人的行为、物与环境的状况、管理的活动得不到应有的控制,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部或局部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部分安全生产监管对象失控。安全生产两个最主要的主体是政府(含政府的有关部门)及企业,两者之间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对企业实行有效、有力的监督、确保企业依法规范自身安全生产行为是政府的法定职责,而政府的监督是否到位取决于多种因素,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它在设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时必须考虑将各类企业都纳入其监督范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有部分企业实际上仍游离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外,即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对这部分企业进行应有的管理、检查与监督,这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安全生产行为处于失控的状态。二是部分管理领域失控。由于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尽清楚、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政府安全监管力量配置的不足,安全生产的有些领域没有办法进行应有的监督与管理,出现管理的“真空”、脱节与放任自流,因这一问题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三是日常管理工作失控。主要是作为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主体的一些企业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特别是一些非公有的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上处于空白的状态,安全生产工作不想管没人管不会管,安全生产没有必要的投入,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四是有些主体的行为出现失控。最为突出的是有些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在安全生产行为上出现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化倾向,即个别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一些企业则千方百计逃避政府的监管、安全生产违法甚至犯罪行为长期存在。

4、失调。失调是安全生产工作中有关的几种关系现出非对称化,其应有的平衡及稳定关系被打破,所导致的安全生产工作失效。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关系的失调。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有效管理、有效监督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管理的层次或幅度必须合理、合适,也就是说管理者或与被管理者之间在数量上有一个相应的比例关系问题,在被管理者、被监督者的数量为一定的情况下,管理者太多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但管理者太少,则必然导致管理、监督的不到位及管理、监督质量的下降,管理者或监督者实施管理、监督的目标可能落空。如目前作为承担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力量配置与其所承担的职能、工作任务及面对的工作领域相比,显然极为不合理,也不符合管理学上的一般原理与规律,这一状态如不改变,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难以真正有效地开展。二是监管者自身权限与责任关系的失调。从监督的角度看,能实行安全生产有效监管的前提是三个,第一是监督者的数量适当、并有相应的素质,对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掌握、理解与运用水平要高于被监督者,能对被监督者进行到位的指导、到位的管理与监督,即能管得过来;第二是监督者具有从事监督工作所需的地位及权威,能够真正开展监督、敢于开展监督;第三是监督者的监督行为及结果能对被监督者的行为或相关利益如经济上的利益、发展的机会等产生应有的影响与制约。对照上述三个方面,目前承担综合监管职能的安监部门所拥有的职权与其所承担的巨大责任相比,显然处于失调的状态,实际上难以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效的监管。三是相关主体作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之间关系的失调,最为突出的是由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关系的失调、监管者自身权限与责任关系的,导致作为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主体的企业敢于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成本与收益上对比上进行大胆的“博奕”,而且它在安全生产上所进行的有意或无意的违法行为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常常小于它可能得到的边际收益,这是引发安全生产失效行为最为深层的根源之一。

5、失缺。失缺是政府(含政府的有关部门)与企业两个最为重要的安全生产工作主体的职责、责任及功能在时间与空间上出现的空缺。主要是以下方面:一是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失缺。安全生产事关社会与整个国家的全局利益,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真正到位是安全生产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职责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在有些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是他们非抓不可的工作,该由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做的工作不做、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在领导层面首先出现失缺,由于政府主要领导的“示范”效应,政府的其他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也纷纷“效仿”,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有时常常感到自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没有地方反映问题与困难。二是部门在监管上失缺。我国各有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在设计其监管工作运行流程、规则与制度时,往往有意或无意地产生一种这样的倾向,即其监管的工作重点、力量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的领域,而没有延伸到乡镇及广大的农村,出现监管领域上的断层,如乡村道路、乡镇船舶、乡村建筑活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实际上没人管,在当这些领域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按规定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时,常常会引发部门之间的扯皮。三是由于有些部门工作不认真、要求不严格、责任不落实引起的失缺。安全生产工作与责任的落实需要以大量、持续、艰苦的工作作为支撑条件,而认真则是落实工作好与责任的根本保证,但有一些地方、部门抓安全生产工作就是为应付上级与有关方面的检查,对安全生产工作没有进行必要的布置、检查与落实,一些表面上看来是有人管的事情、有人管的领域实际上并没人管、没管到位。

6、失真。失真是安全生产信息在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反馈等各环节中出现的变形、遗漏与错误,所造成的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及执行与结果上的失真。安全生产信息是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各方面、各环节运行情况、基本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客观描述,包括各种情报、消息、数据及资料等,是在对安全生产工作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所产生的。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安全生产信息是安全生产工作得以正常和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安全生产信息失真最为突出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在部署过程中的层层失真,从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及其力量的配置情况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的设置是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及县(市、区)共四级,力量的配置上则呈现严重的倒三角状况,市、县(市、区)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相当突出,而在事故起数占70%左右的乡镇及广大农村则没有相应的安全工作机构或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专门人员,这一状况直接造成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落实与信息传递上的层层衰减、层层变形与层层走样。二是安全生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最为突出的是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及绩效估价上存在夸大放大、报喜不报忧的问题,就是对安全生产工作极不重视、极不落实的地方、部门在反映其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时也都说“领导高度重视”、“贯彻上级部署迅速及时”、“措施具体有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事故的情况、隐患整改、重大问题等等,则千方百计加以“缩小”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种失真往往会使上级及一些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真实情况的认识与判断出现失误,从而给安全生产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三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策“含金量”或“效应”失真。尽管目前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的落实情况并不太好,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意图常常难以完全实现,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执行中的失真问题较为突出。

7、失常。失常是安全生产工作环境出现某种程度的非正常化倾向,安全生产工作环境是安全生产工作得以正常推进及运行的外部条件,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来说,环境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对安全生产工作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某些时候、某些环节也可能起到关键性的影响,而且安全生产工作环境常常不是安全生产工作部门可以改变及控制。总体上看,我国的安全生产环境在逐步改善,但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求相比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有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虽然在口头上对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作了很有高度的强调,但仅限于说说而已,光说不练,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了 “有高度没力度” 的奇怪现象,安全生产工作的面临的各种困难非常多。二是安全生产执法环境依然较差,特别是有些地方、部门单纯、片面地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于正常的安全生产执法活动限制较多、干预较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在进行执法时面临较大的无形压力,并处于左右为难的状况,不认真执法是失职,认真执法则有可能得罪有些领导、甚至连自己的位置都可能保不住。三是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形成,现有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没能有效地调动起有关主体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安全生产工作一家管、一家负责的现象仍在不少地方存在。四是安全生产的社会环境总体较差,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仍较为薄弱,面对全社会公民的安全宣传教育很少效果也很差,大部分公民不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没有掌握必备的安全生产技能。

第8篇 电力安全生产中各种违章的表现形式

一、线路部分:

1、操作票不是事故处理也不开,有时不拿到现场照样可以操作,有时拿到现场也不对照杆号、不检查开合位置(指油开关);

2、倒闸操作有时不戴绝缘手套、不戴安全帽,两线一地供电的监护人也不穿绝缘靴;

3、挂地线时,不用验电器,用绝缘杆代替;

4、拆旧导线、放旧杆时,该采取安全措施的没采取,突然剪断导线;放野杆随意蛮干;

5,放、紧线的主要过道该用旗语的没用,该设专人看护的没设,设了也不负责任;

6、施工单位签发的涉及到运行设备的工作票,该到运行单位汇签的没汇签,带电栏内应填写带电设备也漏填写;

7、工程施工该打临时拉线的没打,该用牵引的投用,该用角度滑子的没用,人拽绳捞习以为常;

8、低压线路作业不设专人监护,监护设了也不集中精神或随意离开,不负责任;

9、低压线路作业不挂地线不认为是违反规程;

10、采用小型号机械设备起吊重大部件时,对机械参数掌握不够,估计不足,措施不当;

二、变电部分:

1、操作票不预演,监护人不逐项宣读,操作人不复诵,操作结束后回到办公桌上再打“v”做记号;

2,倒闸操作有时不戴绝缘手套或不穿绝绝缘靴;

3、作业不按规程规定履行开工手续和竣工手续,工作票不提前一天交给值班员,无法提前作好准备;

4、在变电所开关柜里检修开关,有的只挂一会地线或组地线;

5、运行单位两人值班,其中一人可以随意离开岗位,私事公事都可办,有了操作就一人子,操作监护制是有人时执行,无人时取消;

6、巡回检查有时不准时、不到位、不认真;

三、共性部分:

1、停电作业,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班成员宣读完工作票后,便以为完事大吉,或离开作业现场,或随工作组参加作业,没有在现场监视工作组成员的不安全动作或行为等:

2、安全帽小型作业时戴时不戴,大型作业不全戴,安全帽戴了也不系带;

3、高处作业安全带有时不系;有时脱离安全带保护;

4、高处作业,工具材料不用绳索上下传递,随意乱扔;

5、擅自扩大作业范围或扩大工作票上的任务,没有的项目也能指挥干;

6、工程施工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没进行,工作组该认真研究施工方案、方法的没研究;

7、工作负责人工作前不了解、不检查安全措施就开始工作;

8、操作票该填“检查开关、刀闸的位置”而没填写;

9、检修工作结束后,验收马虎,现场清理不彻底就送电;

10、酒后开车、开快车、开病车、客货混装,不顾安全。

第9篇 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形式有哪些

一、入场三级教育必不可少

《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同时要求对所有新入场人员都要经过三级教育,我们企业应采取的做法是,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经过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后,每一级教育的内容和时间都进行严格的规定,然后要进行严格考试或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未经安全生产教育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二、日常教育不放松

项目部在每周周一安全教育是对农民工进行日常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项目经理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所以,我们要求“周一安全教育”必须由项目经理亲自组织并主持,由项目经理、项目生产经理或项目安全员主讲,内容包括上周的工作情况汇总、报告,存在的事故隐患和整改情况,本周的工作内容和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其他单位或其他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和经验教训,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知识等等。项目部安全员要及时填写教育记录,并及时把周一教育的情况的影像资料传输给企业的管理部门留档保存。

每班班前十分钟教育,由班组长组织、主持并主讲,重要讲解本班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做到内容全面、言简意赅,不拘泥于形式,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工作面上进行,总之,做到警钟长鸣。

三、专项教育经常抓

我们在工程开工之初、竣工收尾阶段、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前后)、农忙季节等都是事故多发时期,这个时候他们有的要回家,考虑为家中的妻儿老小带点什么礼物;有的刚从家回来,还惦记着家里的大小事情,思想波动比较大,我们应针对具体的情况对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四、坚持领导负责制

从组织上高度重视开展对农民工专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了安全始终是一把手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领导对农民工进场进行安全培训都有明确的指导意见。项目经理还要亲自抓好这项工作。

五、注重针对性培训

我们对参培农民工的安全综合素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通过分析学员填写的登记表,准确把握安全教育应解决的迫切问题,区分层次和轻重缓急,既有应急的补缺补差,也有适应性的普遍提高,还有前瞻性的技能储备,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增强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实效性。以避免教育培训内容与学员的实际需要脱节,失去了对不同类型学员的指导作用。

六、充实培训内容

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必须以公司的规章制度为主要培训内容,如何做到“三不伤害”,如何贯彻公司“人身安全做到‘十不准’”是培训的重点内容,要从佩戴安全帽入手,教会他们规定场所不仅必须佩戴安全帽而且必须系上安全帽的绳,安全帽才能够发挥“安全”的作用,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具,如何回避和降低风险也是培训的重点内容。

从学员强化意识、掌握理论和提高技能的需要出发,根据成人学习的心理上特点,精心安排培训计划,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的原则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对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突出以安全意识、管理知识、生产组织、先进理念、企业文化等内容的培训;对具体操作的员工则要突出岗位操作技能、工艺规程、工艺参数、应知应会、原材料性能、安全操作等内容的培训。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岗位应知应会的培训内容,必须使岗位全体员工全面掌握,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使员工真正认识到违章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七、突出案例分析

我们收集整理国内外最近发生的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培训时从中挑选出适合培训对象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其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事故的进程、造成的后果或损失、事故的应急处理与救援、责任人处理,以及吸取教训,如何防范以避免发生类似事故等环节,对学员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知识培训。案例教学,以案释法,既可以消除学员对学习安全知识理论的畏难情绪,又可以尽快使其从单纯的理论学习转入实际运用,把对安全知识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员真正懂得“条条规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验证”。起到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在引用案例时,还应注意实用性,可操作性,发动学员一起积极主动参与;在分析案例时,要给其诊断,找出病因,结合到所学的理论,再结合单位安全现状做出正确分析。案例内容可以是安全方面的,也可以是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只要能使人受到安全启发的,能通过案例进一步深刻掌握所学的安全理论知识,使理论不晦涩难懂,能引用到实际安全操作当中的,都可采用。同时要注意案例的更新,注重时效性。

八、开办农民工夜校

农民工夜校也是我们安全管理中重要的培训教育手段,建筑企业应有针对性地专门编制农民工夜校教材,期内容可以包括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知识、操作规程等,公司或项目部可利用雨休或晚上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项目部也可在工地的职工娱乐活动室准备安全教育的图书和光盘,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大家学习和观看。在施工现场利用安全生产宣传栏、事故案例警示图片、安全生产的醒目标志等,使农民工时刻能感受到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九、营造宣传气氛

要搞好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宣传,特别是在农民队伍中开展安全培训首先必须营造一个学习的气氛,要让农民工首先知道安全是为自己,安全是与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幸福分不开的,不仅是企业要安全,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安全。只有宣传工作到位,营造一个自觉学习安全氛围,农民工才能够自觉的接受安全培训。

十、把握培训时机

农民工大多来自农村,如果对他们进行连续培训,他们的学习耐力和接受理解能力将大打折扣,为保持农民工学习安全规章的积极性,我们将时间化整为零,把课程按工序分解,充分利用工前,工休,工后,雨天进行培训,尽量不要占用农民工的休息时间。在每道工序进行前,先培训后操作,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安全操作规程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十一、提高师资水平

安全培训包括的内容多、知识更新快。作为安全培训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因此,要提高培训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和技能。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有条件的教师要经常到基层去实践,了解现场情况,增加实践知识能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使学员学以致用。其次,管理部门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地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新知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机会,提高其业务水平。第三,应弘扬和倡导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使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热爱教学工作。第四,要聘请引进高素质的老师和安全工作专家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并从中吸取精华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十二、采取多元化手段

由于农民工的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在培训时必须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在讲解安全规章制度要采用通俗大众化的语言,避免照本宣科讲者无味,听者不闻。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安全漫画张贴,安全警示标语悬挂,甚至还要开展安全谜语竞猜活动一系列简单易懂,趣味性较强的方式方法,通过事故案例的录像来加深对安全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以经验教训来绷紧安全这根玄。

十三、创新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应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同,增强多样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在国家安监部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从农民工的成人学习特点出发,创新培训教学方法。教师传授知识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提高,要避免机械地按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进行一味地知识灌输。可以通过互动教学、手脑并用、集体讨论、课堂和现场相结合,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增强培训中的共鸣,使安全培训质量得以保证,提高培训效果。

十四、检查培训效果

培训完毕,我们采取检查手段来验证培训的效果,以及时调整培训的方法。通常检查培训效果我们都是通过笔试来进行,但由于有的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写太多的字比较困难,那么我们通常的笔试就发挥不了作用,但为了检查培训的效果。我们采取口试和笔试相辅的方法进行,考试分为两部分,口试占70%,简单笔试占30%。通过笔试和口试来检验培训效果,发现达不到培训效果的,将及时调整培训的方式。

第10篇 安全生产检查内容及形式

1 安全生产检查形式

①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②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

③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④季节性及节假日安全生产检查

2 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生产)特点,制定检查项目、标准。

检查项目

查思想

查制度

查机械设备

查安全生产设施

查安全教育培训

查操作行为

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查伤亡事故的处理等。

1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定期分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内部建制等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中型以上的企业(公司),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分公司每月组织一次;项目部每半月组织一次制度性的全面安全生产检查。施工现场比较集中的公司可以每月组织—次;项目部半月或每旬组织一次。总之,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与上级要求而建立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每次安全生产检查应由单位领导或总工程师(技术领导)带队,工会、安全、动力设备、保卫等部门派员参加。这种制度性的定期检查内容,属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检查。

2 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

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应由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某项专业(如垂直提升机、脚手架、电气、塔吊、压力容器、防尘防毒等)安全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单项检查,这类检查专业性强,也可以结合单项评比进行。参加专业安全生产检查组的人员,主要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懂专业技术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和有实际操作、维修能力的技术工人参加。新搭设的脚手架、垂直提升机(龙门架和井字架)、塔吊等重要设施和设备使用前的验收工作属于专业性安全生产检查。

3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形式通常有

①班组进行班前、班后岗位安全生产检查;

②各级安全员及安全值日人员巡回安全生产检查

③各级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的同时检查安全。

4 季节性及节假日安全生产检查

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是针对气候特点(如冬季、暑季、雨季、风季等)可能给安全施工(生产)带来危害而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前后,为防止职工纪律松懈、思想麻痹等,也要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检查时应由单位领导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节日加班,更要重视对加班人员的安全教育,同时要认真检查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2.2 安全生产检查方法及要求

方法

动作试验

要求

1 “看”

主要查看管理资料、持证上岗、现场标志、交接验收资料、“三宝”使用情况、“洞口”、“临边”防护情况、部分设备的防护装置等等。

2 “量”

主要是用尺进行实测实量。例如测量脚手架各种杆件间距、塔吊道轨距离、电气开关箱安装高度、在建工程与临近高压线的距离等。

3 “测”

主要是用仪器、仪表实地进行测量。例如用水平仪测量道轨纵、横向倾斜度,用地阻仪摇测地阻值等等。

4 “动作试验”

由操作人员对各种限位装置进行实际动作试验,检验其灵敏程度。例如塔吊的力矩限制器、行走限位、龙门架的超高限位装置、翻斗车制动装置等等。总之,能测量的数据或动作试验,均不应以“估算”、“步量”、“差不多”等模糊词汇来代替具体数据。

要 求

⑴组织领导

⑵要有明确的目的

⑶检查记录

⑷安全评价

⑸整改

⑴组织领导

各种安全生产检查都应该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特别是大范围、全面性安全生产检查,要明确检查负责人,抽调专业人员参加检查,并进行分工,明确检查内容、标准及要求。

⑵要有明确的目的

各种安全生产检查都应有明确的检查目的和检查项目、内容及标准。重点项目(如在安全管理上,应着重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提取使用等)、关键部位(如安全设施、“安全生产保证项目”等)要认真仔细地检查。大面积或数量多的相同内容的项目,可采取系统的观感和一定数量的测点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检查时尽量采用检测工具,用数据说话。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不仅要检查是否有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还应进行应知、应会抽查,以便了解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的安全素质。

⑶检查记录

检查记录是安全评价的依据,因此要认真、详细记录。特别是对隐患的记录必须具体详实,如隐患的部位、危险性程度及处理意见等。采用安全生产检查评分表的,应记录每项扣分的原因。

⑷安全评价

安全生产检查后要认真地、全面地进行系统分析,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哪些检查项目巳达标;

哪些检查项目基本达标,但是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行完善;

哪些项目没有达标,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整改。

接受检查的单位(即使本单位自检也需要进行安全评价)应根据安全评价研究对策,进行整改,加强安全管理。

⑸整改

整改是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检查结果的归宿。整改工作包括隐患登记、整改、复查、销案。

第11篇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形式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

经理(厂长)是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建立的是以经理(厂长)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经理(厂长)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他对企业的人员、物资、资金等各方面均在最高指挥权和调度权。因此,企业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全面责任。

二、企业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就是把企业从上至下分为若干个安全生产管理层次,明确各自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有效地实现全面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层次与企业规模有关。一般企业的管理层次可分为三层:总公司(公司)、车间(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班组。无论何种规模企业,安全管理层次都可归纳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

决策层主要起决策、指挥作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根据法律法规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制定安全生产规划、计划;建立健全安全机构、配备人员;保证安全资金和物资投入;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场所。

管理层主要对安全生产进行日常管理,贯彻落实企业生产规章制度,并负责检查落实。

操作层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防止事故发生。操作层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

第12篇 安全生产教育的主要形式

安全生产教育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专门培训和经常性教育。

(一)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公司、部室和生产班组(岗位)的三级安全教育。

1、公司安全教育。是对新员工和调换工作岗位的人员在未分配到基层单位前进行的安全教育,目的是使他们树立起安全生产观念,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熟悉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保证生产安全。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重要性及其意义;一般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的特点、概况;伤亡事故发生原因和事故教训等。

2、部室安全教育。是对新员工和调换工作岗位的人员分配到基层单位后进行的安全教育。目的是使他们知道本部室的危险部位、有害作业的情况,本部室安全生产情况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3、班组(岗位)安全教育。是对新员工和调换工作岗位的人员分配到固定工作岗位,开始工作前进行的安全教育。目的是使他们知道本班组安全生产概况;岗位的作业环境、危险部位;本岗位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等。

(二)特种作业专门培训。按国家标准gb5306-8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考核管理规定》,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称为特种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者,称为特种作业人员。在电信行业中属于特种作业范围的主要有:电工作业、锅炉司炉、压力容器操作、起重机械作业和线路施工和维护登高作业等。

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经过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发给“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持证上岗。培训内容按国家颁发的特种作业《安全技术考核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

(三)员工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要经常开展。随着企业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生产流程、岗位等都要适应市场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员工掌握新的安全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技能,如果不经常使用会逐渐淡漠;再说生产任务繁忙时,“安全第一”的思想往往会动摇。因此,安全工作要时常提醒,警钟长鸣,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十分有必要。经常性安全教育主要方式有:

1、坚持班前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班后会讲评安全情况。

2、围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扩大宣传。

3、召开安全生产会议,专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4、召开事故现场会,分析事故原因及教训,制定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在安全教育中,要注重方式、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激发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动机和热情,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13篇 创新安全教育形式确保安全生产质效

形式决定内容,形式直接影响效果。这是人类活动中一条不可更改的通用原则。对我们安全工作而言,安全宣传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他是提高职工群众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不难看出:“一支粉笔加一张嘴”的过时的传统式的宣传教育方式,已不适用煤炭企业改革发展的形势,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就拿我们综掘一队来说,我们曾经在强化职工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上通过采取“案例警示”、“一日一题”、“一月一考”、“温馨提示”等各种形式,起到了预防和减少事故、消除安全隐患和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作用。如果我们不顺应形势的发展,墨守成规,不创新形式,不推陈出新,简单的照搬和模仿,只能适得其反,很难取得更好地效果。所以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之需要,我认为,不断探索,不断更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之日趋完善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等高科技产品的投入使用建设一支高素质、安全型的员工队伍已经成为时代发的需要,企业的科技含量再高,如果没有一支掌控它们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企业就很难不入低能耗、高效率、更安全的佳境。所以说,对于员工素质的要求相当重要。员工素质的提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所以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也同样成了现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一个企业在安全宣传教育上没有创新,企业员工素质很难得到提高。宣传教育形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们以本队的实际做法中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每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同样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往往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非议和阻扰,所以说创新的道路是曲折的,同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最终会在不断的发展中被人们接纳、认可。因此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得以升华。

二、以新的思路、新的观念,不断创新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教育形式

优胜劣汰的企业发展的必然,企业要发展必然要有一个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来支撑。目前我们在不断继续深化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结合“白国周班组安全管理办法”,“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在各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岗位标准和作业标准化为重点,依据煤矿“三大规程”按照各岗位工种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通过“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等一系列行为活动,对操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进行安全确认的操作方法,首先以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熟练掌握本工种、本岗位操作规程开始,做到每干一项工作都要严格落实“手指口述”操作程序,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我们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点,把其当做推动安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突破口和落脚点,从每个员工的操作规范抓起,有计划、有正对性地分工种、分专业进行岗位必知必会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训我认为,首先是广大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去那种被动性地“要我安全”逐步被员工的这种主动性地“我要安全”观念所替代。理念变了安全教育形式也就随之变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安全教育的对象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所以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

三、家属联动,多措并举,切实搞好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在对原有安全宣传教育形式进行改革、提高的同时,我们综掘一队结合本队实际,不断开拓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渠道,在适当的时机采取召开家属安全活动座谈会的有效形式,及时向职工家属通报自己的亲人(丈夫)在本队安全生产中的表现,真正唤起这些贤内助们协助本队做好丈夫(亲人保安工作的主动性,彻底改变了以前只疼钱、不疼人的现象,通过家属职工活动的开展,近两个月来,我们在家访中普遍听到和看到了根本不知道也很少关心丈夫在安全上有无违章、有无罚款,彻底步入了以前由疼钱疼人,再到疼安全的良性循环轨道。她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座谈会多开一些,以便使她们更好地掌握丈夫在安全上、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有效地促进丈夫遵章守纪,更好地积极主动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宣传教育形式,通过亲人的吹枕边风,唤醒丈夫的安全良知,知道违章的背后有亲人的呼唤和嘱托。这比平时周一、三的安全和政治学习生产的效果大得多。通过构筑第二道放线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了全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有力开展。

四、覆盖安全宣传教育的“空白点”和“盲区”

安全宣传教育应该是有效的,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要做到不仅重视“安全月”、“百日安全活动”等重要的时段的安全教育,也要重视日常的安全教育,不但要抓好重要的岗位安全教育,同时也要抓好辅助岗位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和各个角落。能够发现企业安全宣传教育的“空白点”和“盲区”,采取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形式消灭它,这就是一个创新,同时要重视借鉴,学习各方面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想办法把它“嫁接”到自己的工作中,用更多的方法,更好地经验促使我们定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更有效的开展。

总之,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宣传教育业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

第14篇 安全生产检查的要求及组织形式

安全生产检查,是企业生产特点,对生产中的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突击性的或者专业性的检查活动。安全检查是劳动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广泛员工和组织群众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发现生产过程中不安全隐患的一种办法。(风险管理世界网-安全员之家)

一、生产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安全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企业各部门,各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发现生产现场不安全的物质状态,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和潜在的职业危害,以便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和纠正,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就是发动广大群众关心安全生产,参与检查和解决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实际上也是宣传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个安全生产方针的活动。

1962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把安全检查列为一项规定,对安全生产检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企业要把安全生产检查列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每年不可缺少的群众性活动,安全生产检查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安全生产检查要有明确的目地具体计划通过检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第三、强调安全生产有领导负责。

第四、生产检查活动要注意联系职工群众,避免出现领导与群众相胶离的情况。

安全生产检查要贯彻边检查边改制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于物质条件,当前还不能解决的,要订出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整改。

二 安全生产检查的组织形式

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检查的目的和内容而定,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以企业领导为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组成安全生产检查组进行安全检查,这种检查体现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它能使业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清楚地了解安全生产的真实情况,使提出的整改措施切合实际,解决问题及时,效果好。

以领导和职工群众相结合的形式组成安全生产检查组进行检查。职工是生产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对生产中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状况有直接认识领导和职工群众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使得检查面广,有深度领导能通过群众可以了解到很多安全生产的情况,从职工群众中找到消除不安全隐患的办法,就此发动和依靠群众落实整改措施。

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组织形式组成安全生产检查组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这种安全检查比一般的安全检查专业技术性强,具有较大的针对性和专业要求,可检查难度较大的项目。这种检查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材研究整改对策。

以职工为主体的形式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它是发动和依靠企业的职工自觉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这种形式能使职工直接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并发挥其监督作用,而且是职工群众结合生产实际接受安全生产教育的好机会。

查管理,查制度,就是要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制度的执行情况。

检查企业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企业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健全,执行的如何。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否建立健全。

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明确

企业领导是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边评比边生产。

企业在新建,扩建,改建和引进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企业是否按照相规定编制和执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

是否按归类规定发放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是否实行了有效的监督,与此同时,还要检查个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如企业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知识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对新工人是否进行了二三级安全教育。

在检查中要注意及时总结,表彰,推广安全生产搞的好的部门和个人。

查现场,查隐患,主要是深入生产现声场,检查企业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安全状况,以及相应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是否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例如

车间建筑物是否安全,安全通道是否通畅,零部件的顾放是否合理。

各种机器设备的排列和防护装置,电与设备的安全设施,各种压力容器化学物品的使用管理情况。

生产场所的通风,照明设施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措施,以及工人的劳动条件,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是否符合安全卫生和规定。

查伤亡事故处理,检查企业对因公伤亡事故是否按照规定及时报告,认真调查,及时处理,是否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是否有漏报或隐瞒不报的情况如有发现,可从中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中,要根据各自的生产情况和特点,在检查的内容上,所有侧重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安全生产形式14篇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经理(厂长)是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建立的是以经理(厂长)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经理(厂长)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他对企业的人员、物资、资金等各方面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形式信息

  • 安全生产形式14篇
  • 安全生产形式14篇10人关注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经理(厂长)是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建立的是以经理(厂长)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经理(厂长)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他对企业的人员、物资、资金等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生产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