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分析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7
  • 目录

安全生产分析

第1篇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与对策措施

当前,面临着化工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职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2、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3、对工人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

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4、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5、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1、人员。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2、设备。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3、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4、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怒、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5、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6、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三、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1、抓干部的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 干部要把研究本单位(部门)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2、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

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

3、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1)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2)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3)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

4、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1)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在化工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

(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3)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2个子系统,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

(4)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5)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6)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四、结论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第2篇 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小型露天采石场大部分多为私营企业,分布广,基础差,生产规模较小,开采技术落后,而且农民工居多,文化水平低,重视安全工作的程度不够,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极低,加上一些矿山业主重经济而忽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占很大比列,一直是事故多发的重要领域。

一、主要事故类型

1、物体打击

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一味追求生产进度,或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及工作疏忽大意,在爆破作业后不及时对采面上的浮石、险石进行彻底清理,采面上的浮石、险石滚落、坠落击中伤人事故屡屡发生。

2、坍塌事故

采石场经营者为了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采用“一面墙”的开采方式,利用凿岩爆破先掏空下部,以使处于上部的岩面悬空,失去支撑而自由塌落。掏底开采不能将上方岩面全部崩落,会在工作面上形成较大的悬石或伞檐等重大事故隐患,上部岩体受雨水侵蚀和频繁爆破震动的影响,致使岩体坍塌可能酿成重大伤亡事故。

3、坠落事故

部分采石场作业人员不按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规定作业,在凿石、爆破、清理岩面等高处作业时不系安全带,从而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部分采石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冒险蛮干,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是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4、爆破事故

《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作业单位应当采用台阶式开采,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开采方式,严禁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等开采方式”。但不少采石场为了减少凿岩量,仍然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扩炮时缩短扩炮时间,药包和孔壁发生摩擦撞击、孔内温度过高等原因而早爆酿成事故。由于扩壶爆破大块率高,许多崩落下来的岩石尺寸过大,必须进行二次爆破,如果爆破作业人员不规范操作,往往产生大量的飞石,造成更多爆破事故的发生。另外,不少采石场为了节省爆破器材用量,采用过短导火索,也是导致爆破事故的主要原因。

5、触电事故

在电气设备设施运行、操作和检修过程中,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用电知识、违反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电压、电气设备等方面选用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相符;使用了安全性能不合格的设备、器具,缺乏必要的保护装置;设备使用不当、超载运行;设备和线路的安装不合格、检查、维修不善,带病运行等引起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

6、机械事故

采掘、破碎、传输等机具的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倾覆等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员操作失误或设备缺陷所导致的危害。

7、车辆运输事故

矿场车辆虽然只是在矿区内进行运输作业,但如果对安全驾驶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违章驾驶、管理不善和车辆带病运行等,就会造成车辆伤害事故。车辆伤害主要有:有碰撞、刮擦、翻车、坠车、失火和搬运、装卸中坠落及物体打击等。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驾车、疏忽大意、车况欠佳、道路条件差、环境恶劣以及运输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现场管理混乱

不少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缺少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生产观念落后,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在生产中不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的甚至违章指挥。对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视而不见,造成现场管理混乱。

2、违章作业严重

大多数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按安全设计进行生产。各工种、各环节不按工序作业,缺乏协调和配合,特别是在爆破作业时剪短炮绳、高处作业无防护、掏底开采等,致使因违章作业造成的生产事故频频不断。

3、缺乏安全培训

往往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的培训趋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的作用。而针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更是缺乏,很多从业人员都是临时工、农民工,文化水平低,自身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盲目生产,冒险生产,违章作业时有发生。

4、安全条件不足

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方式落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老化,开采技术落后,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缺少基本的安全健康保护措施,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

5、违法开采突出

由于小型露天采石场点多面广,规模小,分布散的状况仍普遍存在,安全监管难度大。无证开采,超层越界开采,一证多采及乱采乱挖等违法行为比较严重。矿业秩序混乱,无序生产,违规生产等现象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是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因素。

6、监管不到位

基层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对现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另外,监管人员的思想和作风不适应安全工作的要求,缺乏专业型,管理型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偏低,执法不严,工作落实不下去,监管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工作经费和办公条件,装备等条件不足,从而造成安全监管工作不能有效到位。

从以上事故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这些原因都会造成安全事故有机可乘。加强对小型露天采石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仍不容忽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寻求和探索新的、科学的监管方式,全面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淘汰、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兼并整合生产规模小、资本资源浪费严重的矿山;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技术服务与保障的作用,严格小型露天采石场的市场准入机制;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自身管理水平,加大有效的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自觉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陈旧的生产设备,加强劳动安全健康保护,全面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真正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

第3篇 安全生产典型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

一、检修、安装施工组织工作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

作业项目

危 险 点

控 制 措 施

工作前的施工准备

工作现场的工作条件,现场设备状况等情况检查了解不清

1、接受工作任务后,勘察现场,核对图纸,检查有无反送电,明确应断开的开关、刀闸、应挂接地线处所,分析工作量的大小。

2、对大修、技改、基建施工,带电作业或综合性停电作业,各班组配合作业应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分析不安全因素,草拟确保安全施工的安全措施。

3、一般性设备缺陷处理工作应在工作前了解掌握缺陷部位及缺陷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同时要了解现场条件、停电工作地点和相邻带电设备名称、编号及相应安全措施。

工作任务不清、安全措施不全

1、大修、技改、基建施工,带电作业,综合性停电,各班组配合工作等涉及较为复杂的工作项目,应按规定编制施工方案,根据审批权限,报有关上级部门审批,并组织学习落实。

2、一般性设备缺陷处理,工作前的班前会,班长应进行“三交待”、“三检查”。

“三交待”:交待工作地点及相邻带电设备;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及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措施。

“三检查”:检查工作班成员精神状况;劳保着装、安全帽、工作鞋;登高、绝缘工具是否完好合格。

工作负责人、工作班人员选配、分工不当

1、工作负责人必须具备较熟练的本工种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一定的组织指挥能力。

2、工作班人员技术熟练、有较强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能胜任在班长或工作负责人的指导下,保质保量保安全地进行工作。

制定、审批保证安全施工的组织安全技术措施

无票进入现场工作

在设备上工作(包括高压设备),必须按《安规》有关规定办理工作票。

签发工作票未严格把好安全关

工作票签发人必须严格审查工作票的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符、并审查:

1、工作的必要性;

2、工作是否安全;

3、工作票上所填写的安全措施以及所附的危险点分析及其控制措施是否正确完备;

4、工作负责人是否适合,工作班成员组成是否适当,精神状态是否良好。

工作许可审查不细致,未尽到许可人的责任,未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工作班人员进入现场

1、工作许可人应首先做到:

a、检查工作票上所列工作任务与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b、工作现场所布置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备齐全。

c、负责检查停电设备有没有突然来电的危险。

d、工作票上所列一切内容即使有很小的疑问,也必须向工作票签发人询问清楚,必要时可作详细补充、否则不予许可。

2、工作许可人在会同工作负责人检查所做的安全措施正确完备,并指明带电设备位置和注意事项。且由工作许可人以手触试停电设备确无电压后,方可在工作票上签字,许可工作。

3、工作许可后,进入现场前工作班组应列队,由工作负责人进行“三交待”、“三检查”,无误后方可进入现场。

制定、审批保证安全施工的组织安全技术措施

次日复工未认真检查现场安全措施

工作间断,第二日复工之前,应会同值班员重新检查安全措施齐全完整符合工作票求后,方可重新开始工作,工作班成员,由工作负责人或监护人带领进入现场,同时进行“三交待”、“三检查”后方可开工。

工作监护人离开现场,现场工作无人监护

1、工作期间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不得离开现场,如果必须要监护人接电话取材料等,必须指定另一位能胜任监护人职责的工作人员代替并交待清楚,返回时同样要认真履行交接手续。

2、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时,只有安全措施可靠,工作人员集中在一个工作地点,确无误碰、误入、无触电危险的情况下,工作负责人方可参与工作。

3、专职监护人,各班组协同作业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不准参与工作,不准离开现场。

未经许可人同意变更安全措施

1、按工作票内容办理的安全措施在未消票前不得擅动。

2、特殊情况(如开关同期调测)需要变更安全措施时,必须征得工作许可人同意,并加强监护,完工后及时恢复原布置的安全措施。

现场工作终结

工作中作业人员互相照应、协调监护不够

1、工作班成员互相之间加强作业过程中的协调、配合。

2、及时提醒加强监护,防止误登带电设备,误入带电间隔和误碰触电。

人员未全部退出现场已下令办理消票终结工作

电气设备检修只有在工作全部完毕,工作负责人清理全部作业人员人数、姓名与工作票相符,方可消票。

人员已全部退出现场办理工作终结手续后,又上设备处理问题

1、办理工作终结前,工作负责人应对被检修设备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没有遗留问题,方可消票终结。

2、办理工作终结前,工作人员应清理现场工具、器材、仪表,并搬出设备区,方可消票、终结。

3、工作终结前全体工作人员退出设备区,值班人员封闭设备区道路、大门。办理终结后任何人不得登上设备、构架。

二、电气运行巡视设备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

作业项目

危 险 点

控 制 措 施

巡视设备(雷雨天)

1、避雷针落雷,反击伤人。

2、避雷器爆炸伤人。

3、室外端子箱、瓦斯继电器进雨水。

1、穿试验合格的绝缘靴,并远离避雷针5m;

2、戴好安全帽,不得靠近避雷器检查动作值;

3、端子箱、机构箱门关紧,瓦斯继电器防雨罩完好。

巡视设备(雾天)

1、突发性设备污闪(雾闪),接地伤人。

2、空气绝缘水平降低,易发生放电。

3、能见度低误入非安全区域内。

1、应穿绝缘靴巡视;

2、在室外布置措施或设备巡视时,严禁扬手;

巡视设备(冰雪天)

1、端子箱,机构箱内进雪熔化受潮直流接地或保护误动。

2、蓄电池室内温度过低,不能正常工作。

3、巡视路滑,易摔跤。

4、上下室外楼梯踏空、滑跌。

1、检查箱门关闭良好,若遇受潮时,应立即用热风机干燥处理。

2、门窗封闭良好,开启升温设备保持湿度不低于规定值。

3、穿绝缘胶鞋,慢行,及时清雪。

4、及时清雪,抓扶手慢行。

巡视设备(夜间)

1、夜间能见度低易伤人。

2、巡视盖板不整齐,踏空摔跤,造成人体挫伤、扭伤。

1、携带照度合格的照明器具,谨慎检查。

2、认真检查,盖板应平整,无窜动,保证夜间巡视的安全。

巡视设备(大风天)

1、刮起外物短路。

2、设备防雨帽、标示牌脱落伤人。

1、认真巡视 ,对外物及时处理、清理。

2、平时要认真检查,不牢固的及时处理。

巡视设备(高温天)

1、充油设备,油位升高,内压增大造成喷油严重渗油。

2、液压机构油压异常升高,开关不能安全可靠动作。

1、监视油位变化,必要时请求停电调整油位。

2、监视不超过极限压力,人工安全泄压,建立专用记录进行监视分析。

巡视设备(汛期)

1、电缆沟进水,淹没电缆。

2、场地操作平台,巡视道有积水,威胁操作人员安全。

1、做好路面排水,使积水不入电缆沟,畅通排水。

2、及时排除操作台积水,操作上述设备时,必须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

系统接地检查

1、接地故障引起谐振易引起pt爆炸。

2、接地易产生跨步电压触电伤人。

1、检查设备时应戴好安全帽,防止爆炸碎片伤人,同时要远离pt。

2、巡视时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与接地点保持8m以上距离。

ct开路检查

ct爆炸,ct二次产生高电压伤人

穿绝缘靴,戴好安全帽和绝缘手套,二人同时进行。出现异常现象及时汇报处理。

sf6泄压检查

sf6气体中毒

进入室内启动引风机,进入气体积聚处戴好防毒面具。

充油设备异响

1、设备爆炸伤人。

2、溅油起火伤人。

巡视时戴好安全帽,二人同时进行,未采取可靠措施前不得靠近异常设备。

三、电气倒闸操作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

作业项目

危 险 点

控 制 措 施

接受调度操作命令

接听电话不清,接受操作命令错误

1、接受操作令前与调度方通话做好记录。

2、启动录音对接受操作令全过程录音。

3、受令完毕逐字、逐句复诵,以使双方听证无误,如有疑问必须双方应答清楚。

填写操作票

填写操作票错误

1、受令后根据操作任务对照一次系统图,明确操作对象、运行位置、开关、刀闸双重编号。

2、由操作人填写操作票,监护人逐项审核。

3、正式操作前必须在模拟盘上操作预演无误。

误操作

走错间隔

1、操作人在前,监护人在后到达操作现场。

2、确认操作对象的设备名称、双重编号与操作票相符。

3、监护人不动口,操作人不动手。

误操作

1、倒闸操作必须由两人进行。

2、监护人持票发令,操作人复诵,严格做到监护人不动口操作人不动手。操作中每进行一项均必须进行“四对照”,严格按票面顺序操作。

3、执行一个倒闸操作任务中途不准换人。

4、防误闭锁装置不准用万能钥匙解锁和撬砸闭锁装置。

5、每操作完一项及时打“√”,不得事后补打。

6、大型、重要操作时车间主任或技术负责人应参与监护。

操作感应电

1、拉、合开关、刀闸操作必须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

2、雨天室外操作杆必须装有防雨罩。

3、雷电大风大雨时禁止操作。

4、装拆高压熔断器,应戴护目镜,必要时使用绝缘夹钳,站在绝缘垫上。

带电拉合、装拆地刀地线

1、操作前必须使用合格的验电器先验电。

2、装地线时,先接地,后装上端。拆地线时程序相反,接地端不得缠绕。

电弧灼伤

1、操作时,操作人、监护人应选择合适的站位。

2、操作时,操作人的身体应躲开刀闸和把手活动范围。

装设标示牌围栏

标示牌不明显或错误,围栏装设错误

1、严格按操作票项目装设标志牌,齐全醒目,文字部位朝外。

2、室内高压设备停电工作,应在工作地点两旁间隔或对面间隔装设遮栏式红白相间警绳,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志牌。

3、在室外地面高压设备上工作,应在工作地点四周装设围栏,标志牌文字朝内。

四、电气检修(维护)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

作业项目

危险点

控制措施

电气检修

误登、误碰带电设备

1、开工前严格进行三交待,明确工作任务、工作地点及安全措施。

2、攀登前必须核对设备名称和编号与工作票相符,确认“在此工作”标志是否正确。

3、严格履行验电、接地手续。

4、工作地点必须装设安全围栏,文字朝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警示牌。

5、相邻带电设备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

6、设专人监护随时纠正违规动作,督促保持安全距离。

误入带电间隔

1、开工前严格进行三交待:交待工作任务,指明工作地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2、认真核对设备名称和编号与工作票相符。

3、严格履行验电、挂接地线程序,严格执行工作许可制度。

4、装设安全围栏,工作地点装设“在此工作”标示牌。

5、相邻带电设备装设“止步、高压危险” 标示牌。

6、设专人监护随时纠正违规动作。

检修人员随意解除防误闭锁装置

1、严格执行防误闭锁操作程序。

2、禁止任何人员未经批准随意使用万能钥匙。

3、禁止用万能钥匙代替程序钥匙进行操作。

4、禁止用其他工具撬砸闭锁装置。

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

1、登高作业(2米及以上)系好安全带,使用防滑木梯。

2、工作中严格执行“两穿一戴”,安全帽必须系好帽带。

3、工作中应认真谨慎,防止工器具和设备脱手或脱落。

攀登高压瓷柱时折断

1、攀登ct、pt前应认真检查瓷套有无裂纹。

2、禁止直接攀登110kv阀型避雷器以及瓷质绝缘支柱、刀闸支柱,从事拆、接线工作。

脚手架不稳倒塌

1、检修用脚手架必须搭设牢固,四周用拉绳绑牢,缆绳不得系在带电设备上,上部必须有1米高的防护围栏,站人跳板不得破损。

2、拆除脚手架必须由上而下分层进行,不准上下层同时拆除,不准将整个脚手架推倒或先拆下层立柱。

3、超高超大脚手架应装剪力撑杆。

带电装设接地线

1、首先将接地线尾端与检修设备的接地桩头牢固连接,禁止接地线缠绕。

2、验电前必须在同一电压的有电设备上验证验电器是否良好,并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3、当验明确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并三相短接。

4、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和戴绝缘手套。

交流低压、直流短路而导致电弧灼伤

在交流低压配电及直流系统上的工作应两人进行工作,并作好交、直流短路的安全措施。

搬运长物触电

在升压站内搬运长物,必须放倒搬运。

刀闸跌落电弧伤人

110kv设备、10kv母线检修时,母线刀闸要加装绝缘罩,刀闸操作把手要加用止位螺钉并保证止位可靠。

起重设备误碰带电设备

起重时控制吊臂回转尺寸、角度,指挥人员、司机加强监护。

五、水轮发电机组检修(维护)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

作业项目

危 险 点

控 制 措 施

进入发电机内部检查维护

异物进入发电机内

1、工作前应检查工作票上列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2、进入前,工作人员应将随身所带物品(如手机、钥匙、笔等)全部拿出。

3、对所带工器具应登记,小工具(如板手、螺丝刀、钳子等)应用绳子系好。

4、检查完毕出来后要对照登记薄检查所带入发电机的工具物品是否全部带出。

进入引水流道内工作

未经许可擅自进引水流道内工作或办理工作票结束手续后又进入引水流道内工作;充水前不进行检查和清点人数

1、工作前应断开取水口工作闸门电源、锁好控制柜门,并派专人守候,未经工作总负责人通知,不得开启闸门。

2、进入引水流道前必须先办理工作票许可手续,检查取水口工作闸门漏水是否满足工作要求,手提照明灯数量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3、进入引水流道前、后应清点人数、所带工具数量,应保证进入的人数与出来的人数相符,工具数量相等。

4、进入引水流道检查应穿胶鞋,防止被杂物划伤,注意防滑,上、下爬梯时应戴手套。

5、办理工作票结束手续后,严禁私自进入引水流道内工作,确因工作需要时,应向工作总负责人汇报,取得同意后方可入内工作,工作完毕后应汇报合作总负责人。

6、充水前应由生安、保卫及有关人员进行最后检查,确认无工作人员和杂物后,监督工作人员封门。

7、引水流道充水过程中应加强监视,取水口闸门开度严格按充水大纲要求,遇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充水,进行处理。

六、高压试验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

作业项目

危 险 点

控 制 措 施

高压试验

误登带电设备(间隔)

试验现场必须安装安全临时遮栏,并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志牌,并设专人监护,严防误登带电设备。

试验设备及自用电源电击伤人

1、高压试验设备的外壳必须接地。接地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4平方毫米的多股软裸铜线。接地必须良好可靠。

2、被试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的接线应牢固并尽量缩短,高压引线必须使用绝缘物支持固定。

3、试验电源必须用有明显断开点的刀闸,外壳不得破损。

试验接线错误,表计量程不符合试验要求

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表计倍率、量程符合试验要求,调压器是否在零位,均应正确无误。

试验现场和被试设备接线人员未离开

工作负责人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观察试验现场确已无人,改接线人员确已离开被试设备。

大电容被试设备放电不充分,电击伤人

1、未装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应先行放电再试验。

2、高压直流试验时,每告一段落或试验结束时,应将设备对地放电数次并短路接地。

被试设备未安全脱离电源而更改接线

1、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将升压设备部分短路接地。

2、被试设备未脱离试验电源,放电未尽不得对被试设备改接线。

试验失去监护

1、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对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加压过程中专人监护,操作人大声呼唱。

无票工作或搭票工作

1、高压试验应填写第一种工作票。在一个电气连接部分同时有检修和试验时,可填写一张工作票,但在试验前应得到检修工作负责人的许可。

2、在同一电气连接部分,高压试验的工作票发出后,禁止再发出第二张工作票。

七、继电保护(自动化)及二次回路检查调试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

作业项目

危 险 点

控 制 措 施

继电保护(自动化)校验

误入运行带电间隔

认真核对设备保护名称和待试验开关间隔编号,工作时设专人监护,不得误入相邻运行间隔,并只能在警示绳内指定地区工作。

误跳开关

在一次设备运行而停部分保护工作时,应特别注意断开不经连接片的跳、合闸线圈及与运行设备有关的连线。

误动保护回路

在校验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时,凡与其他运行设备二次回路相连的连接片的线应有明显标记,并按安全措施要仔细地将有关回路断开或短路,做好记录。

失去安全监护

1、工作负责人应查对运行人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在工作屏的正、背面由运行人员设置“在此工作”的标志。

2、若进行工作的屏仍有运行设备,则必须有明确标志,以与检修设备分开。相邻的运行屏前后应有“运行设备”的明显标志 (如标志牌、红布幔、遮栏等)。

触电伤人

在现场要带电工作时,必须站在绝缘垫上,戴线手套,使用带绝缘把手工具(其外露导电部分不得过长,否则应包扎绝缘带),用以保护人身安全,同时将邻近的带电部分和导体用绝缘器材隔离,防止造成短路或接地。

损坏电源设备

1、在进行试验接线前,应了解试验电源的容量和接线方式。配备适当的熔丝,特别要防止总电源熔丝越级熔断。

2、试验用刀闸必须带罩,禁止从运行设备上直接取得试验电源,在进行试验接线工作完毕后,必须经第二人检查,方可通电。

ct开路、ct二次产生高压伤人

1、在ct二次回路进行短路接线,应用短路片或导线压接短路,并要有可靠的接地点。

2、二次回路升流必须断开电流连片,防止ct一次产生高压伤人。

pt反充电伤人

对交流二次电压回路通电时,必须可靠断开至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回路,防止反充电。

传动试验伤人

1、保护试验前必须退出保护出口压板,带开关整组试验前必须先通知有关人员离开开关和机构,并设专人监护。

2、传动或整组试验后不得再在二次回路上进行任何工作,否则应作相应试验。

分段开关误动

在分段开关运行时进行中央信号装置校验时,停用分段开关控制电源和分段开关出口压板。

保护联跳、误动运行中设备

有联跳保护整组试验时,应先断开联跳回路出口压板防止误动运行中设备。

查找直流系统接地保护误动、拒动

使用高电阻万用表进行,严禁用对线灯,严禁人为两点接地。

误整定

1、保护装置调试的定值,必须根据最新整定值通知单规定,先核对通知单与实际设备是否相符(包括互感器的接线、变比)及有无审核人签字。

2、根据电话通知整定时,应在正式的运行记录簿上作电话记录,并在收到整定通知单后,将试验报告与通知单逐条核对。

3、所有交流继电器的最后定值试验必须在保护屏的端子排上通电进行。

损坏插件

1、微机及集成电路保护时,拔插件前必须停保护装置电源。

2、微机及集成电路保护时,在用烙铁进行工作时必须先接地或先拔下电烙铁电源插头方可进行焊接。

高频保护误动

在进行高频保护检查时(包括通道检查)必须退出高频通道保护压板。

二次回路检修

高压伤人

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为220kv大于3米,110kv大于1.5米,35kv大于1米,10kv大于0.7米。

电缆沟盖板伤电缆

扳动电缆沟盖板,必须小心,避免伤及电缆。

民工误入带电间隔

对民工进行安全教育,并设专人监护。

存在寄生回路

保护装置二次线改动或改进时,认真检查接线是否正确,严防寄生回路存在。

保护误动

1、在继电保护屏间的过道上搬运或安放试验设备时,要注意与运行设备保持一定距离,防止误碰造成保护误动。

2、不允许在运行中的保护屏上钻孔,尽量避免在运行中的保护屏附近进行钻孔或进行任何有震动的工作,如要进行,则必须采取妥善措施,以防止运行中的保护误动作。

误接线

1、现场工作按图纸进行,严禁凭记忆,凭经验作为工作的依据。如发现图纸与实际接线不符时,应查线核对,如有问题,应查明原因,并按正确接线修改更正,然后记录修改理由和日期。

2、修改二次回路接线时,事先必须经过审核,拆动接线前先与原图纸核对,接线修改后要与新图核对,并及时修改底图,修改运行人员及有关继电保护人员用的图纸。修改后的图纸应及时报送直接管辖调度的继电保护机构。

3、在变动二次直流回路后,应进行相应的传动试验,必要时还应模拟各种故障进行整组试验。

第4篇 化验分析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1)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技能,了解本岗位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及处置措施。

(2)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规程。

(3)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分析操作规程,作好各项原始记录。

(4)积极参加安全活动、岗位技术练兵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5)认真维护保养好所用仪器、设备,发现缺陷及时消除,并作好记录。

(6)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劳动防护用品、防护器材等。

(7)认真做好危化品分析试剂储存、使用,并建立台账。

(8)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同时向有关领导报告。

第5篇 安全生产科事故分析报告工作程序

在安全生产中必须建立健全事故追查记录、绝大部分事故都是有“三违”造成的,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加以追查分析,目的是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从而确保公司生产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1、 一般性违章由所在部门进行教育、处罚、不作为本科考核范围。

一般性违章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长期或一段时间内形成的危害、意识不到或估计不足,习以为常的“三违”所造成的事故。这种现象是可以纠正的就是要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因不规范、不熟悉而出现的“三违”现象随技能、素质的提高可逐步提高。职工的安全 意识、技能素质的高低,防范“三违”的自觉性与期密切相关。因此应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形势任务、安全方针、劳动纪律、安全知识、规程、工艺规程教育,应重点抓好主人翁思想教育,做好教育、考核、管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一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增强防范事故的能力。

2、 对发生事故由所在单位、组织现场人员写出事故经过。

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不但要靠思想教育还须靠教罚并举,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分析:根据情节严重和造成的危害程度给予帮教处罚,干部职工一视同仁。写出事故经过及分析报告。

3、 事故分析报告的格式

要求:①具体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②事故经过

③事故原因分析、找出责任人

④整改措施

⑤处罚意见

4、 事故分析报告的工作程序:

1. 事故分析后一式三份交安全生产科备案

2.发生事故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公司领导和生产科对隐瞒不报的单位予以200元罚款。

注:1.人为原因造成停产4小时以下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内为一般事故。

2.人为原因造成停产4小时以上或有重伤工亡的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值10万元之间为重大事故。

3.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为特大事故。

第6篇 对安全生产中的几个不良现象的分析

〔摘 要〕 通过对电力事故通报的分析和实际调查,指出了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学习流于形式、安全职责模糊不清等几个不良现象,描述了这些现象的具体表现,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安全生产;不良现象;原因;危害

几年来,电力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比较平稳,但在个别地区和单位因违章造成的人身伤害,却有上升趋势,有的甚至连续发生,教训惨痛。笔者通过对电力事故通报的分析和实际调查,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几个不良现象做简要分析。

1 安全学习流于形式

这些年,安全生产管理不能说不严格,但在一些单位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的现象还是存在,有的甚至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就拿班组的安全学习来说,相关部门把职工的发言记录以及记录字迹是否工整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把这些作为评选“一流班组”的重要条件。通过对某电厂的调查发现,从创“一流班组”那时起,至少有50%的班组专门有人编写发言记录。对于安全学习,特别是发生人身伤亡的事故通报,大家都比较重视,学习也比较认真。但好多情况下,只当作一件新闻,听过了就完,有时,上面要求紧了,职工就抱着应付差使的心理表个态,然后由专人整理,实质是为每个人编一段。这么多年,几乎千篇一律。

1.1 产生的原因

1.1.1 过于倾向经济奖罚

大多数单位都是把评比先进与经济考核结合在一起,如果两者的关系把握不好,就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写或写不好安全记录,就会挨批评,甚至被处罚;相反,写好了,再加上其它的条件就能评上先进。前有奖励诱惑,后有惩罚堵截,等于“逼”着班组做假。

1.1.2 管理人员得过且过

其实,检查人员对上述造假现象心知肚明,但长期以来就这样延续下来了,厂里这样检查,上级联查也这样要求。大家几乎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就是没有人来打破这个局面、改变这种现状,关键还是管理者没有真正重视。

1.1.3 学习方式古板,没有吸引力

现在很多单位的安全日学习,仍然停留在班长读《通报》、职工谈体会、领导提要求的状态中。这种学习方法针对性不强,形式比较老套,不能真正入髓入脑,效果并不明显。

1.1.4 班组学习负担过重

调查发现,要求班组开展的各种学习太多。安全学习、政治学习、技术问答、民主生活会等等,厂里、公司、车间层层布置,哪一级的要求都得执行,使班组应接不暇。所以,好多情况下是穷于应付,而职工真正静下心来用于安全学习的时间并不多。

1.2 带来的危害

1.2.1 在职工中造成一种虚夸的不良现象

如果这种华而不实的学习与检查方法长期得不到改变,就会在职工中形成一种造假的风气,使本来很严肃的学习,搞得很庸俗,最终是自欺欺人。

1.2.2 使职工对安全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目前,一提起安全学习,一部分职工马上产生抵触情绪。他们宁愿去现场干活,也不愿意参加安全学习。对形式多于内容的学习方式很是反感。

1.2.3 职工对管理人员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个别管理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安全检查走过场,致使部分职工错误地认为管理人员就是没事找事的一群人,对他们没有好感,甚至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1.3 解决的办法

1.3.1 深入实际,倾听职工的声音

管理人员要端正态度,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只要抱着诚恳、体贴、关心的态度,就一定能听到职工发自心底的声音。有时职工的话可能刺耳一些,但相关部门要是经常听听这些话,再做一些冷静分析,这对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会大有裨益。

1.3.2 各级领导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发现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要雷厉风行,发现苗头即刻制止。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生产秩序,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开展标准化作业。坚决杜绝无票作业,杜绝误操作。如此,安全生产“不断抓、抓不断”的怪现象就会有所改变。

1.3.3 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激活安全学习

现在各个发电厂基本上都建起了局域网,要通过现代化手段,使职工安全学习的内容丰富起来。充分利用声像技术,把集团公司内部或本企业发生的不安全现象,通过电视短剧的方式,对照安全作业规程,分析事故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把短剧编成开放性的结尾,让职工想象补充、展开讨论。

1.3.4 注意保留实物资料,建立安全教育基地

各单位都会产生一些实物教育资料,比如,挡住高空落物救了一条人命的安全帽;清扫设备时不执行《安全作业规程》,绞入设备里的棉丝;不遵守检修工艺导致损坏的工具或设备,等等。有关部门要注意收集、整理这些资料,建立安全教育基地,通过这些实物资料进行教育,职工就更容易接受。

2 安全职责模糊不清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包含2个体系。一是安全保证体系,它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日常安全管理和完成具体安全工作的职责,各级行政第一负责人是本单位本部门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安全监督体系,它负有监督、检查职责,行使这一职责的是企业的安监部门和各级安全员。

就这2个体系进行随机提问的结果是,80%的职工不知道企业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是什么;70%的职工认为安全管理是安监处或安全员的事。

职工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清楚,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者对自己的职责同样模糊不清,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上,顾不上安全工作。而部分安全员把安全管理工作又看得很简单,虽然平时也知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但真正运作的时候,还是认为抓安全就是罚人的工作,只要敢罚,就能做好工作。

2.1 产生的原因

2.1.1 有关部门忽视对企业安全体系的宣传

一般电力企业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比较重视,却很少向职工介绍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所担负的职责,甚至一些领导对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各自的安全职责都不是很清楚,因而不能从宏观上把握安全体系两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职工也缺乏主动了解这些体系职责的意识,认为只要工作安全,由谁负责都无所谓,等出了问题,也没人去找这方面的原因。

2.1.2 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足

部分职工根本就没有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工作。调查显示,对安全员岗位的认识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这是个养老的岗位。某厂专职安全员70%是50岁左右的老同志,他们大都是初中文化,个别人还达不到初中水平,有的连安全工作总结都不会写,更不用说组织安全大检查、制定安全措施、引进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了。

2.1.3 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根深蒂固

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职工认为,生产任务紧急时,按安全操作规程去做,工期不允许,再加上领导又在催,所以,只好违章作业,这是把安全措施和实际工作对立起来。由于这样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发生问题,所以领导或安全管理者也就默许,职工也就习以为常。

2.2 带来的危害

2.2.1 责任不清,工作推诿、扯皮

安全职责不清楚,势必导致工作界面不清楚,从而使安全措施和安全责任得不到真正贯彻落实。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就会相互推诿、指责,推卸责任,贻误工作。

2.2.2 工作随意,作风浮躁

从调查情况看,部分人员之所以强调安全措施无法做,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事先没有认真进行危险点分析,没有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的原则。由于开工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工作被动,特别是在工期紧张时,安全措施就没有了保证。这种习惯养成了,在工作上就表现为随意性大,作风不扎实,不严谨。

2.2.3 为事故发生积累了能量

由于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不注意提高安全员的素质,使违章行为得不到有效扼制。处理违章现象时,不执行“四不放过”原则,而是考虑企业的一时利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越是这样,职工对安全管理越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会形成“三违”现象屡见不鲜,“两票三制”流于形式的局面,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为酿成大患积聚了能量。 2.3 解决的方法

2.3.1 明确安全生产两个体系的职责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监督规定》,界定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职责。安全保证体系必须发挥安全生产的主导作用,组织做好安全生产的日常例行工作,做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及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安全监督体系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监督问题的整改方面来,促使安全生产形成“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良好局面。

2.3.2 坚持安全生产“五同时”

重视生产本身不是错,只是不要忘记: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明确要求安全生产“五同时”,即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时,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

2.3.3 建立严格的生产指挥程序

杜绝越级指挥、违章指挥。抓好班组建设,尤其是基层安全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按规定开展好安全日活动,提高班前会、班后会的针对性,充分认识违章作业的危害;组织实施《反违章行动计划》,通过“四级控制”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杜绝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

第7篇 《安全生产法》中对生产经营单位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是怎样规定的?

《安全生产法》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中第七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伤亡事故的统计和分析可使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企业事故伤亡情况,从中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和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给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提供全国的安全生产动态情况,便于制定我国的安全生产政策,提供给新闻媒体发布,加强舆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而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和监督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通过统计的数字增强广大职工和有关领导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的责任,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安全生产工作。

做好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统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统计的数字要全面、准确、及时、没有遗漏。在统计方法上,可以按照行业、地域以及伤害程度、死亡人数等不同标准,分门别类地予以统计。

目前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主要对以下几个行业进行分类统计:

一、 工矿企业

1、 煤矿企业: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国有地方煤矿企业、矿办小井、乡镇煤矿企业。

2、 非煤矿山企业

3、 非矿山企业

二、 火灾事故

三、 道路交通事故

四、 水上交通事故

五、 铁路事故

1、 路外事故;

2、 路内事故。

六、 航空事故

通常在统计企业事故同时,常有工伤事故经济损失统计。工伤事故经济损失是指发生伤亡事故造成的一切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付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价值。

由于我国企业多,行业主管部门比较多,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比较复杂,而且还在不断的进行变化,给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企业也要了解、懂得有关部门下发的工伤事故统计方面的规定,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共同配合,括好这项工作,使其真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第8篇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案例分析

一、材料: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2/min,总入风量5089m2/ min,总排风量5172m2/min。该矿2000

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

1、事故直接原因:

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

2、事故间接原因

(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问题:

请根据事故调查组分析的事故原因,为该矿拟订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不少于500字)

二、材料:潞安某矿煤矿储运处发生一起重大触电伤亡责任事故,6人触电,其中3人死亡3人经抢救脱险。当天上午,储运处煤矿10人准备上煤,但是10米长的皮带运输机所处位利上煤,他们在组长冯某的指挥下将该机由西北向东移动。稍停后,感觉还不合适,仍需向调整。当再次调整时,因设备上操作电源箱里三相电源的中相发生单相接地,致使设备外壳带电,导致这起事故发生。

事故分析,

皮带输送机额定电压为380 v,应该用四芯电缆。而安装该机时,却使用三芯电缆。电源线在操作箱(铁制)的人口处简单地用麻绳缠绕,并且很松动。操作箱内原为三个15 a螺旋保险,后因多次更换保险,除后边一相仍为螺旋保险外,左边、中间二相用保险丝上下缠绕钩连。中间相保险座应用两个螺丝固定牢,实际只有一个,未固定牢致使在移动皮带机过程中,电源线松动,牵动了操作箱内螺旋保险底座向左滑动,造成了中间一相电源线头与保险丝和操作箱铁底板接触,使整个设备带电。这些工作人员为临时工,只经私人介绍,仓库就同意到煤矿储运处干活,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

一、单项选择题

1.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 )

a.感知电流 b.摆脱电流 c.致命电流 d.室颤电流

2.在tn系统中,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进行( )。

a.保护接零 b.保护接地 c.重复接地 d.保护接零和接地

二、多项选择题

3.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 )。

a.单相电击 b.两相电击c.跨步电压电击d.直接电击

4.属于基本安全用具的是( )。 a.绝缘手套 b.绝缘靴c.绝缘杆 d.绝缘夹钳

5.漏电保护器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重要措施,以下应该安装漏

电保护器的是( )。

a.所有移动式电气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 b.安装在潮湿或强腐蚀场所的电气设备

c.临时性电气设备d. 触电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插座

三、简答题

6.简单分析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7.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和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哪些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附参考答案:

一、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1、该采区左翼工作面要立即停产整顿,对通风系统进行调整,待系统稳定后,组织测风员和瓦斯检测员进行风量测定和瓦斯浓度测定,风量和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后,方可移交生产。

2、加强瓦斯管理,健全瓦斯管理制度。

3、要加强重点瓦斯工作面管理工作。

4、要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瓦斯鉴定工作。

5、要增加矿井安全投入,健全瓦斯检测的“二道防线”,确保安全生产。

6、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7、加强矿井通风技术力量。

8、合理组织生产,杜绝违章指挥现象。

二、

1.b 2. a 3. abc 4. cd 5. bcd

6.(1)临时工在移动设备时,未切断操作箱上的进线电源。

(2)移动式皮带机未按规定安装接地或接零,也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3)对临时工管理混乱。人厂的临时工,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没有

进行上岗前各种安全教育。

7.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

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

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到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

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

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

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

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员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断电。

②带上绝缘手套,

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③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

金属线之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

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一、事故整改与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贯通巷道规定。并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两个掘进工作面贯通巷道,制定周密的贯通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掘进巷道贯通前,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作业,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准备工作。②贯通时,必须由专人在现场统一指挥,停掘的工作面必须保持正常通风,设置栅栏及警标,经常检查风筒的完好状况和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立即处理。③若掘进的工作面采用爆破贯通,2个工作面入口必须有专人警戒,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④贯通后,必须停止采区内的一切工作,立即调整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2、加强矿井瓦斯管理,建立健全瓦斯管理制度。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严禁漏检、假检、瞒检。当瓦斯超限时,瓦检员有权下令撤离工作面人员。

3、矿井必须有建全测风制度,每10天进行1次全面测风,对于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巷道,也必须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进行全面测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风量。贯通后,各种通风设施要保证完好可靠,并有专人管理与维护,防止风流短路、紊乱。

4、制定“一通三防”管理机制和采掘工作面瓦斯鉴定工作。定期进行瓦斯员、安检员、测风员等进行安全培训,认真执行瓦斯日报审查制度,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5、提高矿井技术管理力量,特别是采掘、通风、机电、地测等部门技术人员,认真做好现场的技术指导工作。

6、要增加矿井安全投入,特别是矿井必须有足够数量的通风安全检测仪表和监控设施。仪表必须定期检验。

7、合理组织生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杜绝违章指挥现象。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作业。

二、

1.b 2. a 3. abc 4. cd 5. bcd

6.(1)临时工在移动设备时,未切断操作箱上的进线电源。

(2)移动式皮带机未按规定安装接地或接零,也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3)对临时工管理混乱。人厂的临时工,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没有进行上岗前各种安全教育。

7.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到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员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断电。

②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③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之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第9篇 化工安全生产检测分析作用预防措施

化验分析这项工作是每一化工企业都离不开的。由于化工企业是连续、稳定并和生产同步的,是一个复杂连续的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物料活动、物料反应,经常还伴随着高温、高压等条件,并且活动介质多数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通过化验分析数据来指导工艺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尤其必要。多年来从事化验治理工作的实际经验,以化验分析数据对安全生产的作用为例,说明其对化工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指导作用。

一、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必要条件,由于化工生产品中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操纵要求严格,如果治理不当或者生产中出现错误, 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者灼伤等事故。轻则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重至造成人员伤亡,工厂毁坏。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安全的生产基础,现在化工就不吭能够健康正常的发展。 全生产时化工生产的保障,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工生产的上风,必须实现安全生产,确保生产长期连续、安全的运行。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企业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生产能力,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关键,化工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的试生产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题目,否则便不能进进实际生产。

二、缺乏化验分析导致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1)缺乏原料数据分析,以至于原料的不稳定性事故多。化工企业生产中很多化工原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决定了易出现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情况。而压力容器的爆炸及反应物的爆燃,都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

(2)缺乏生产过程数据分析,造成生产过程事故多。化工生产中的副反应、处于临界状态或爆炸极限四周的反应都易引发火灾事故。

(3))缺乏控制数据分析,设备破损引起爆炸泄漏。生产原料的腐蚀、生产压力的波动、生产流程中的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惫性损坏以及高温、深冷等导致的压力容器破损;设备设计不公道或加工工艺存在缺陷,都易引起事故发生。

三、案例分析

1.某煤气厂利用汽化剂(氧气和水蒸气)制取粗煤气,粗煤气经过一氧化碳变换、低温甲醇洗涤,合成甲醇后,甲醇吹除气(主要为甲烷)作为城市煤气。该厂在制备氧气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碳氢化合物这一重要指标,假如这套万立方米空分装置在空气分离过程中,液氧、液氮、液空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没有及时进行放空置换处理,就会造成空分塔的内爆。化验分析提供的超标数据没有引起生产工艺职员的重视,曾经发生过空分塔的内爆,设施损坏。通过强化化验数据的管理,生产控制职员在化验员提供的正确数据下精心操纵,从而杜尽了类似事故的发生。

2.国家城市煤气标准规范规定,煤气中的氧含量小于1%,假如氧气含量超标,集聚达到6.6%的爆炸极限值,当碰到高温、高压或管道设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火花时,就会发生爆炸。某化肥厂在煤制气过程中,由于分析职员在量取色谱峰高时出现差错,分析数据不能代表生的实际情况,致使工艺职员没有及时调节工艺参数,从而导致管道爆炸,造成整个净化工段全部变成废墟的严重后果。根据这一事例,该厂对化验系统的所有分析职员进行了安全学习教育,化验职员能够自觉抵制人情数据;引进了更精密的色谱仪等仪器进行气体分析,严把化验分析质量这一关。杜绝了风险,成为优质的城市煤气,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由于生产工艺职员同化验员失职,对于灰分超标和限下率超标时,数据不上报,或改动后上报合格数据,造成了事故隐患。 为了保证化验分析数据的正确,通过巡检、复检、抽检和实检制度,制度规定从事化工分析的技术员,保证化验分析结果万无一失,每月由领导牵头进行一次复检,假如查出题目,追究到底。使化验分析的结果更加正确无误,保证了工厂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三、预防措施

(1)把化验分析的原理应用于规划设计。要求对化工企业的选址进行严格规范。要充分考虑企业四周环境条件、散发可燃气蒸气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位置、风向、安全间隔、水源情况等因素,增加分析检测和数据采集设备,从而能够及时获取数据,避免或减轻事故发生。

(2)把化验分析的原理严把应用于建厂和设备选型。化工企业的生产房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透风、防泄漏、防爆等条件和因素。同时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防爆、耐高温或低温、耐腐蚀、满足压力要求的材质并能进行数据采集和检验,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3)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和检验和检测分析。一般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受高温、高压、腐蚀影响,设备材料就会出现性能下降、焊接老化等情况,可能引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炸事故。此外还要做好生产装置系统的检验和检测分析工作安全。

(4)强化教育培训,做好事故预案和预案避免分析。化工企业从业职员要确保相对稳定,企业要严格职工的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特殊岗位安全操纵规程培训并持证上岗、处置事故培训等,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不断进步职产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纵技能 ,进步职工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并进行预案避免分析方案, 通过采样,检测和分析的方法避免预案发生。

(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检验和分析,杜尽责任事故。从领导到治理职员,明确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强化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检验和分析检测,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防止由于治理松懈,“三违”等造成事故。随着化工安全生产职责的明确,责任的落实,治理环节严谨,基本可以杜尽责任事故的发生。

四、结论

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的危险因素,火灾爆炸,中毒,其他还有粉尘、噪声与振动、高温、灼伤等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在生产中普遍存在,不轻易防范、发生事故后果严重。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数据检验和检测的思想,配合先进的检测设备,加强控制和管理,及时获取正确的分析检测数据,使企业安全治理者、操纵职员及时获悉,就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事故发生。

第10篇 分析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1、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安全、健康、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积极参加安全、健身、环保活动。

2、自觉接受安全、健康、环保和知识培训,积极参加岗位技术练兵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操作技能。

3、严格执行岗位作业指导书,正确操作分析仪器。

4、认真填写质量记录,对本人的分析数据负责。

5、熟悉本岗位所用化学危险品的基本性质并正确使用。

6、正确穿戴和妥善保管劳保用品,会使用消防器材。

7、做好进入受限空间和动火作业的环境分析。

8、保持工作现场清洁、整齐。

第11篇 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差距和原因分析

2  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与差距

2.1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非煤矿山分布于冶金、有色、建材、化工、轻工、核工业、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从新中国成立初到现在,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体制变化大。在从高度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管理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初到1981年底以各产业部门的行业行政管理为主,到1982年的各产业部门的行业管理和劳动部门的国家监察并行,直至现在的国家监督的演变过程。“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已不适应当前矿业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非煤矿山原有的“行业管理”随着1998年各产业部门的撤销已不复存在,“群众监督”实际上不存在,新的国家监察机制还不完善。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三方制衡的安全工作机制相比,我国现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

我国机构改革解决了以前行业管理与国家监察之间的矛盾问题,可又出现了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等新问题。将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置于经济管理部门之下,客观上容易造成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情况,也不符合国际惯例。通过对76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75%)主管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权力机关都设在劳动部或由主管劳动事务的部长负责,在劳动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把综合安全生产管理与矿山安全监察分开进行,其中约16%的矿业生产比重较大的国家分设两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分别对综合安全生产和矿山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在一些市场经济国家,有把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职能逐渐由政府转交给社会的倾向。

我国非煤矿山的安全卫生综合管理职能分散到了安全监察、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和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市场准入关则由矿产资源部门负责,客观上造成各部门协同管理困难。各国基本上都是把安全与卫生统一结合管理。德国、墨西哥等12个国家将安全、卫生与工伤保险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组织共同管理。在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工伤和职业病保险也是由劳动安全卫生主管部门负责,这样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统一。而且,近年来市场经济国家越来越倾向于把各类各行业的监察工作统一管理,以保证监察工作的协调性。

2.2  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机构不合理

安全监察属于国家行政执法性质,要求有比较严密的组织机构和权威性的工作制度。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监察实行分级管理,虽然有利于与地方政府协调关系,统一行动,但也受地方政府对安全生产重视与否的制约,有时会与中央政府的步调不一致。各地或多或少存在着机构不健全、政令不通畅的情况。国外无论是政府部门直接监察还是法律依法授权的单位依法监察,多数是垂直管理的体系。

2.3  非煤矿山安全监察模式较落后

我国矿山安全监察项目不完善,方式和手段较落后,监察方式主要还是行政方式。美国的安全监察方式已转到行政监察、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较好地做到了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的统一。实施法规的行政方式已由起诉改变为预防和劝告,依法设有科研、教育和技术支援中心等支撑机构,负责进行事故和职业病方面的研究、免费对矿山进行检测检验和技术咨询、人员的培训。

我国矿山安全监察部门没有完全独立的执法权,一些行政处罚必须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来决定;行政复议、仲裁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或人民法院来进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都建立了权威性很强的矿山安全监察部门,并赋予了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和监察人员相当的权利。在美国,矿山安全卫生监察机构拥有比职业安全卫生监察部门更大的独立的执法权,还成立了一个完全独立的联邦矿山安全卫生复审委员会,其成员由总统直接任命,委员不必对劳工部长负责,直接作为政府的判决机构执法,对各种矿山安全卫生诉讼作出裁决,对该裁决不服的还可进一步向法院申诉,这样保证了执法的公正性。

2.4  矿山安全监察员业务素质较低

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监察员有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矿山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有的缺乏矿山实际工作经验,特别是1998年国家机构改革,长期在矿山安全监察岗位上工作的、经验丰富的人员大量流失,而新补充上来的人员又来不及培训,一时难以胜任矿山安全监察工作。国外监察人员的素质较高,国家任命的监察员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又受过专门培训,有丰富的矿山现场经验,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处理危险情况的决断能力。

非煤矿山安全监察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不适应矿山安全监察的需要。全国监察人员仅有2000多人。

我国矿山安全监察员的权威性有限,下达的指令往往不能完全执行,在一些乡镇民采矿山,监察指令执行起来就更难。美国矿山安全监察员的权威性很强,监察员到矿山去监察,不得预先通知企业,不得在矿山吃饭;在进入矿山开展监察活动时,可由警察陪同进行;作出的各种监察指令矿山必须无条件执行;对拒不执行安全监察指令的矿主,执法机关可向联邦法院提出起诉。在日本,劳动基准监察官可行使司法警察的权力。

3  非煤矿山安全健康监察执法方面的问题与差距

3.1  矿山安全健康监察执法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工业发达国家监察程序和方式具体明确。美国为加强监察工作制定的《安全卫生监察工作手册》,对监察员的职责、监察程序、违章类型及鉴别标准、限期治理的期限和措施、紧急状态的处置、处罚形式、起诉和抗拆的程序等都有详细规定。现场监督检查很严。井下矿山每年至少检查4,次,露天矿2次。矿山安全监察人员一年有80%的时间在矿山。去矿山检查的时间保密,能较真实地反映矿山的实际情况。

3.2  政府各部门协同管理不够

由于采矿活动的准入把关不严,使得大量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采矿点一涌而上。一些矿山无<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照样可搞到炸药放炮,无工商营业执照照样可以生产经营。

3.3  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矿山发展不平衡

多年来,普遍存在重大中型矿山,轻小型矿山;重国有矿山,轻非国有矿山的现象,致使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矿山的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差别大,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对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非国有小矿山的管理不力,基本上没有投入,致使其开采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死亡率高,重大事故频繁发生。

3.4  矿山安全监察经费不足

有的地区因经费短缺以至无力正常履行监察职责。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千方百计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造成利益部门化、制度化,还容易滋生腐败。一些矿山安全卫生检测机构由于经费不足,接受委托检测项目实行收费制度,往往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检测质量。

工业发达国家矿山安全监察经费有保障,拥有较先进的检测检验和分析手段。在美国,只有为采矿用品生产厂家的产品进行安全检测并发放生产许可证可按国家标准收取一定费用,其他为矿山安全卫生监察服务的检测检验分析工作一律不准收费,保证了代表国家监察的公正性。

3.5  非煤矿山安全法制化进展缓慢

(1)有法不依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重立法,轻宣传贯彻。有的法规标准发布以后宣传贯彻不够,致使这些法规标准得不到很好的实施。二是有些矿山企业的经营者、地方和部门的领导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淡薄,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不依法办矿、治矿。部分矿山的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违法违规行为相当普遍。地方、乡镇矿山的情况更严重。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矿业是地方经济、财政支柱,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地方政府及矿山所有者置法律于不顾,要钱不要命,忽视对乡镇矿山的安全管理与投入,使得重大事故一再发生。部分地区党政干部参与乡镇矿山的经营,入干股,包庇纵容乡镇矿山业主的违规、违法行为,使其得不到有效打击和整治,对事故责任人查处不力。对乡镇矿山向国有矿山抢夺资源、乱采的行为管理不力,甚至是偏袒、默许、纵容,致使部分乡镇矿山的不法行为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2)执法不严的原因有多方面。有的由于矿山安全监察人员对矿山安全法规不甚明了,或缺乏矿山安全技术知识和经验;有的是由于监察人员玩忽职守,或惧怕地方恶势力,或碍于情面,或收受贿赂,以至造成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3)事故查处不力,处罚太轻,事故责任追究不力。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自然因素,回避人为因素;处理事故直接责任者易,处理负有领导责任者难。有时候由于负有领导责任者相互推诿,使事故不能按时结案。

我国矿山安全法规对违规、违法人员的处罚形式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刑事处罚3种,在法规中规定得比较原则,各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灵活性太大。

行政处罚往往执行起来力度不够,该责令改正的不下达改正通知;该并处罚款的不处以罚款或少罚款;该提请政府停产整顿的,不提请政府决定;而且,由于地方政府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连很轻的处罚都难以执行。

刑事和经济处罚太轻,失去了法律的威慑作用。违法经营所得的收益远大于伤亡事故造成的全部损失,也是业主不惜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

国外矿山安全监察执法严格,处罚严厉,违规处罚的特点是采用经济和法律惩罚相结合。如美国对造成死亡事故的责任者从重处理,若造成死亡事故的主要责任在矿主,则要对矿主处以高额罚款和刑事起拆,死者家属还可获得高额的赔偿。这样,使得矿主和矿工慑于法律的威严,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能自觉遵守安全法规和制度。

4  监督方面的问题与差距

工会组织作为“群众监督”的重要力量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占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矿工整体技术素质较差,自发的监督作用很有限,加上体制和工人自身素质的原因,工人自发参与安全监督的力度非常有限,工人自身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监督。新闻监督近年来对安全监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没有法律的保障,还受到地方保护及矿山的阻挠、干扰。在已建立起三方协调机制的国家,工人有权参与一切矿山安全管理,工人自身的权益受法律保护;矿山安全监察员到矿区监察时,必须有工人代表陪同,工人代表有权提出检查项目。

第12篇 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现象的特征与表现形式分析

安全生产是一项涉及人、机、环境与管理等诸多要素,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管理、社会等学科内容的复杂工作。近年来一些地方、行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状况,引起了人们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性问题的关注。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性实际是指安全生产各相关主体的效能正常发挥、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效力正常到位、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的效应正常体现,最终使安全生产工作的效果得到正常的保障。从另一角度说,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性问题的关注,实际上是对安全产工作失效现象的关注。目前失效学对失效问题的关注更多地是集中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而作为多种因素影响、多门学科复合、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域,是否也存在着类似于材料科学等的失效问题,应是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这至少可以从另一方面来认识与研究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本文拟对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失效现象的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失效现象与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现象

失效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我国失效学的创始人钟群鹏教授将“系统、装备、设备、部件、零件等产品丧失额定功能的现象”称之为“失效”,提出“失效是安全之母”,并认为通过对失效现象进行分析是变失效为安全的基本环节和关键,是人们深化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源头和途径。钟教授认为“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则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事故、事故隐患和事故风险进行分析诊断预测控制和预防根治的科学、公正的技术活动与管理活动的总称等”。从这一定义理解,失效及失效分析实际上包括了技术与管理、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的范畴,在自然与技术方面,失效较多地是指某种系统、装备、设备、部件、零件等应达到的技术要求没有达到、在自然寿命之内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对这一方面失效的分析与预测是建立新学科、开发新技术、发现新材料及采用新方法、改善新工艺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如在反坦克导弹出现后,如何有效提高坦克、装甲车的防护性能就成为提高坦克、装甲车生存能力与战斗能力的重要问题,而提高防护性能的通常做法是增加金属装甲的厚度,但这会影响坦克、装甲车的机动性,为了解决提高装甲防护性能与提高机动性能这一对矛盾,美国陆军利用失效分析方法在寻求装甲材料上进行了多次、反复的实验,最后采用了被称为神奇的“凯夫拉”作为装甲复合材料。“凯夫拉”是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研究开发的一种芳纶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易于加工与成型等特性,被称为“装甲卫士”。与玻璃钢相比,“凯夫拉”层压薄板的韧性是钢的三倍,而相同防护效果的装甲重量可以减少百分之五十。如果将“凯夫拉”薄板与钢装甲结合使用效果更好,采用“钢-芳纶-钢”复合装甲的坦克、装甲车可以防穿甲厚度为70厘米的反坦克导弹,还可以防中子弹。而实际上,失效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仅仅存在于自然科学、技术与工程、材料领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同样可能存在着失效现象,只是这种失效不似自然、技术、材料领域那样具有可量化性或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式进行较为精确的计量。

安全生产工作属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范畴,它是一种复杂、多层和广义的工作。从其涉及的层次看,包括了为直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具体工作及与之相关的措施,也包括了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保障性与配套方面的工作;从构成的内容看,包括了安全生产立法执法、政策制定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有关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预防工作、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事故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与责任追究等;从参与的主体看,包括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与组织、政府有关部门与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企业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各项具体工作与责任的落实、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参与及监督、社会对安全生产的监督配合与支持等。从纯理论的设定来说,在安全生产的环境正常,安全生产体制合理、安全生产机制健全、安全生产各相关主体尽职、安全生产政策有效、安全生产监督到位、安全生产工作手段有力的条件下,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各种工作就是完全有效的,安全生产工作也就不存在失效的现象。但纯理论设定所依据的条件是一种存在于没有任何非正常因素影响的“真空”状态才可能出现和具备的,也就是说,实际工作中是不存在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处在多种、多重非正常因素影响之下的进行的,各层面、各方面的工作经常没有办法达到原来所要实现的预期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肃责任追究的情况下,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依然存在“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一些地方、领域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频发,这说明安全生产工作在某种程度、某些方面、某些领域、某些环节存在着失效的现象,政府、部门、企业及有关方面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应当发挥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产生的效应没有完全产生、有关制度办法应当具有的功能没有完全到位。因此,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提高政府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与保障水平,不仅要推进体制、机制、法制、制度、投入、文化、管理等方面的落实,而且也应真研究体制、机制、法制、制度、投入、文化、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失效现象,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各项政策与抵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持续改进、持续提高。

二、安全生产失效现象的主要特征

承认安全生产工作存在失效的现象,并不是对安全生产工作及其成效的否定或部分否定,相反,它是及时、有效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的重要内容。分析安全生产工作的失效现象,并不是揭安全生产工作的“短处”、也不是扬安全生产工作部门的“家丑”,更不是给政府及有关部门“抹黑”,相反,这是改进及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这是因为,失效现象与可靠性实际上是一个事物功能的两个方面,任何产品、技术、系统都有存在着失效的可能,任何一种管理活动包括宏观及微观的管理活动也都存在着失效的可能。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否认失效现象的存在可能性,而是要对失效的特征、表现及其根源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并寻求治理失效现象的可行途径及有效措施。

从构成失效现象最为基本的内涵看,安全生产工作的失效现象首先具有失效学所定义的一般意义上失效的基本特征,诸如绝对性、普遍性、客观性等。但由于安全生产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及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构成要素的不同,安全生产工作的失效现象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如复杂性、模糊性和反复性。具体说,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现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绝对性。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绝对性主要源于人们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认识的有限性及安全生产工作所特有的相对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上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受人们认识水平影响及工作条件制约,我们对安全生产工作地位、作用、特点及规律的认识还难以完全到位、完全准确,对安全生产工作总体走向、基本趋势的判断与把握所依据的基础有时往往并不充分、信息也并不完全准确有效,所得出的观点、结论可能出现失误甚至是错误。在没有办法完全解决主观认识与安全生产工作客观状况差距、矛盾的情况下,基于现有安全生产工作阶段、基础、条件及特点的分析与判断所制定的政策、所设计的制度、所采取的措施,难免存在着不尽完善的地方甚至是内在的缺陷,因此,安全生产工作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失效的可能。二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对性原理表明,在现有的技术、投入等条件下,安全实际上是一定条件下社会或人们对于风险可接受、承受的状况,而不是没有任何风险的状况,也就是说,安全或可靠性是相对的、而不安全或失效则是绝对的。不安全或失效的绝对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无所作为、无法作为的,而是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对存在的各种隐患及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要心中有数,并立足防范、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隐患、解决问题,确保安全。三是安全生产工作所特有的开放性决定了安全生产的工作量与工作成效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及非可控性。安全生产表现为一种状态,其实现及保持的前提是众多主体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但由于相关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意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差距较大,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推进速度、力度、广度、深度及可能产生的效果常常不完全取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门自身的愿望与努力,也就是说,在安全生产工作与其成效存在着非对称性关系及安全生产工作成效存在非可控性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工作的失效现象是难以避免的。

2、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普遍性。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普遍性表明失效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伴随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而产生的,存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失效存在于安全生产的各环节。从各环节所包含的内容看,安全生产工作包括安全生产的立规立法、组织领导、制定政策、决策部署、贯彻实施、跟踪督促、监督检查、报告反馈、总结提高等;从各环节相互的依次递进及相互关系看,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工作过程大体上包括源头把关、准入管理、预防防范、过程控制、应急救援、事故调查、责任追究等环节。而以上两个方面的每一个环节又可以分为许多具体的细节,每一个环节、细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的,各环节、细节的合理衔接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整体性、系统性及可靠性的基本前提,但实际上,在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有些环节、细节往往可能出现脱节、有些工作常常落空、有些领域时常处于空白状态等,这些都是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表现。二是失效存在于安全生产各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耦合”之中,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人、机、环境及为支持和维系人、机、环境三者组合并正常运行的管理因素,而安全实际上表现为人、机、环境三者在有效的管理下实现和谐、匹配时的状态。如果将安全生产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那么人、机、环境及管理则是一个个相对独立且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四个子系统之间的组合及与整个系统的关系有时表现为一种“耦合”关系,而当四个要素(或子系统)之中的任意两个出现不匹配时,则四个要素及其及所构成的系统运行与功能可能出现失效或处于失效状态,原来存在于各种要素及其组合形成的系统之中的隐患就可能演变为事故。三是失效存在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体行为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主体在其行为目标的选择上常带有某种程度的“趋利”性,其行为及决策不可能完全最规范、最理性、最优化,这既是失效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造成失效的根源之一。

3、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客观性。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失效现象具明显的客观性或必然性,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无法消灭或完全消除失效现象,但可以认识、分析、研究失效现象并从中找出规律性,提出相应的措施。失效的客观性在以下方面:一是由安全生产体制客观上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导致的失效。与前几年相比,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体制已有较大进步,但因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总体格局没有作大的调整,安全生产体制的改革主要还是只集中于进行机构规格及部门隶属关系的调整,并没有完全从科学的角度对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体制进行重新的设计与构造,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职能边界界定不清、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层次划分不准等问题增加或导致了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内耗,使安全生产一些工作的成效及效率大打折扣。二是安全生产工作运行机制上的不顺客观上加重了失效的程度。目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流程、规则、制度不尽完备,领导决策机制、责任落实机制、投入保障机制、运行协调机制、预警预测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有关主体在权、责运行关系上的不对称、不对等、不匹配问题相当突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难以非常有效地落实到位。三是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的失效。我国现有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上重下轻、上大下小,网络不全,力量不足、手段不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推进工作上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失效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四是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履职不到位引发的失效。企业是安全生产最为重要的责任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必须做好的工作是遵章守法、组织落实、建立制度、改善基础、日常管理、确保投入、承担责任等方面,但目前不少企业对自己在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职责并没有完全认真履行到位,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各项保障制度、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也没有认真加以执行,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着上级热、下级冷、政府热、企业冷的不正常现象。五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仍然较差,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决策部署很难被有关主体特别是企业有效地“吸收”并转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行动,安全生产工作断层、脱节、失管、失控等时有发生。

4、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复杂性。失效的复杂性是指安全生产工作失效影响因素的多变性、失效主体的多元性及失效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工作领域的复杂性引发失效的复杂性。安全生产工作领域并不是一个范围明确、边界清晰、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或一项专门化的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或涉及的领域、范围、主体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任何一个领域、行业、地方、单位、个人的任何活动实际上都包含着安全的要素,由于每一个领域、行业、地方、单位、个人的情况、特点千差万别,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具体要求、办法、措施和制度、规程也各不相同,特别是不少行业、企业的产品、工艺、技术非常复杂,一个方面、一个环节工作或一个行为出问题,都将造成安全生产工作总体上的失效。二是安全生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引发失效的复杂性。严格地说,安全生产工作并没有非常准确、精确的内涵界定,我们不难给安全生产工作下一个定义,但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对其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作出具体与明确的规定。从其所涉及的学科看,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运用政治、经济、社会、管理、自然、技术、法律等学科的内容,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复合、多种知识及技能综合运用的复杂性工作;从工作的层面看,安全生产工作内容有技术方面的管理与行为方面的控制,技术方面的管理主要是指为实现本质安全在设备、装置、技术、产品、部件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的标准、规范的管理与控制,而行为方面的控制则侧重于从制度方面对一个组织或人在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与政策情况及自身安全生产行为的管理与控制等,失效现象可能产生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方面。三是安全生产工作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引发失效的复杂性。安全生产工作状况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管理、技术的因素以及体制、机制、法制、投入、人的素质等都会直接对安全生产工作当然也包括失效产生重大的影响。

5、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模糊性。失效的模糊性指安全生产失效的领域、失效的范围、失效的程度难以进行定量、准确的测定与评价,而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等通常是失效的外在形式。这主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定位的存在着相对模糊性。一种工作的定位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一工作以及从事这一工作的部门、人员在的地位及作用的发挥,而在我国不少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定位多年来一直处于较为模糊的状况,一些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在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往往是要求安全生产要服从于经济增长,但实际上,经济的增长并不就是经济的发展,因为它所侧重和追求的是短期的速度、短期的目标与短期的成绩,与经济发展所追求的长期、协调、持续的目标是不同的。将安全生产工作作如此定位,实际上降低了安全生产工作在全局中本来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导致了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的层层衰减和失效程度的层层加大。二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现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对一些有争议的、易出现交叉、易出现矛盾的事项,经常用“有关部门”、“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关内容”加以表述,这只是在文字上绕过了问题、回避了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消除矛盾,降低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且容易引起部门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一些该落实的工作没人落实、没法落实、没有落实。三是安全生产工作运行规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安全生产工作规则难以进行精确的设计,部门、单位之间甚至连安全生产各环节、各方面的衔接也难以有非常明确的界定,工作中的模糊性、伸缩性空间还较大。四是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的部门职能边界划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特别是对一些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可能负有较大责任、需要投入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不太好管的工作,经常会出现扯皮、推诿和踢皮球现象,这也是安全生产失效最为集中的领域。五是安全生产工作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目前对有关部门、单位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合理、科学的以定量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大多以是否发生事故或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但这未必能完全真实反映出部门、单位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状况,因此,评价标准的模糊性也会造成失效现象的产生。

6、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反复性。失效的反复性表明失效的发生不是一次就终结,而是可能多次出现、反复出现,一些地方连续多次发生性质相同、原因相似的重特大事故,实际上就是失效反复性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安全生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总体呈现螺旋式上升,但可能出现反复,并在反复中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二是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知与判断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次终结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要经历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最为常见的情况大致是: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的主要领导起先可能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理解、不够重视,而当其所在的地方、部门或单位发生事故甚至是重特大事故时,这一领导可能因为事故被处理或受到某种影响时,在短期内他们可能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又作批示又开会又搞检查,也能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过一段时间因为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后又可能放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我国不少地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出现的时紧时松、时冷时热、安全生产形势时好时坏的问题,就充分说明了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反复性。三是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与周期性也会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反复性。在安全生产总体必须服务、服从于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工作与整个经济的增长周期具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性,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事故也相应地呈多发、频发态势,反之则相反,我国历史上几个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也基本是事故的多发、易发期。四是在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偏弱及安全生产责任约束偏软的情况下,一些安全生产相关主体在安全生产上的非正常、非理性行为可能多次出现、反复出现,如某些非公有小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可能因为没有被及时发现查处,而多次、重复、持续进行,由此导致的安全生产失效现象也就重复、反复产生。

三、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主要表现形式

失效现象存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失误。失误是安全生产工作失效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失效的重要根源,主要是指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位、方向、决策及总体思路上出现的“失误”。安全生产工作定位上的失误,是安全生产工作最致命的失效,因为定位决定方向、决定思路、影响决策、影响整个工作的开展,这也是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得不到应有承认和确立。在不少地方和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还摆不上全局决策的内容、摆不上主要领导工作的议程,主要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和形式上,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把握出现失误,将不抓安全生产工作或在安全生产工作上降低要求与标准作为 “改善” 当地投资环境的一个内容,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抓得太紧会“破坏”投资环境、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位低层次化。在不少地方和部门,还没有真正从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加以重视,而是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从属性、附庸性的、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工作加以对待,对制约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一些关键性、根本性问题长期不予重视和解决。三是将安全生产工作定位简单化。一些地方、部门的领导认为安全生产工作只是安全生产工作部门的事情,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只是发发文件、开开会议、搞搞检查,再有就是查查事故,喊一喊、跑一跑就可以了,没有太多的“政策含量”、“技术含量”和“政绩含量”,在安全生产的人、财、物等投入上没有给予相应和必要的考虑与保障,对安全生产工作特有的规律性、复杂性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安全生产工作没有进行通盘、系统和长期的考虑,对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及法制没有进行科学和全面的研究与设计等。最终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方向不明、思想不清、重点不准、措施不力,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功利性,缺乏应有的计划性、系统性、连续性,往往是想到什么就抓什么、想到哪里就干到哪里、干到哪里是哪里。

2、失灵。失灵是失效的重要形式之一,表现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机制、法律法规及政策应具备的功能没有具备、应发挥的作用没有发挥、应产生的效果没有产生。从机制失灵的角度分析,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运行及开展的正常机制没有形成,安全生产工作的推动基本上还是靠“人治”,而不是靠制度、机制、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在很大程度甚至主要还受一个地方部门或主要领导人的变动、个人选择偏好及个人关注重点的变化影响,也就是说,当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比较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当作“一回事”时,安全生产工作的推进就较为顺利,反之,安全生产工作的推进就十分困难,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常常感到自己是从事边缘性工作并被边缘化的部门,难以作为或难以有大的作为,安全生产工作常常处于边角、临时性工作的状况。从法律法规失灵的情况看,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法律法规本身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可操作性较差,如《安全生产法》实施近三年来,由于本身的不足较为明显、加之配套的规定没有及时出台,贯彻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第二个方面是有些安全生产方面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不尽衔接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引起相关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之间在日常工作与行政执法上的扯皮、推诿与磨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法律法规可能产生的效应;第三个方面是因有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重视、不落实所产生的有法不依问题,这是一种由于政府及有关部门选择性偏好(主要是有些地方政府认为严格依法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会影响当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失灵,这种因政府有意“违法”行为而出现的一些法律法规在个别地方“不算数”、“难算数”的问题时有出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政策失灵的角度看,安全生产政策是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些突出问题、普遍性问题的基本依据,但由于一些政策如投入政策、风险抵押金政策、提高事故赔偿标准的政策等的执行可能对某些企业的短期利益产生影响,加之一些政策滞后及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没跟上,一些安全生产政策在执行中常常现被“打折扣”,出现所谓的政策效应“漏出”现象。

3、失控。失控实际上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四个基本要素即人、机、环境与管理的之间的和谐、匹配状态被破坏,人的行为、物与环境的状况、管理的活动得不到应有的控制,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部或局部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部分安全生产监管对象失控。安全生产两个最主要的主体是政府(含政府的有关部门)及企业,两者之间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对企业实行有效、有力的监督、确保企业依法规范自身安全生产行为是政府的法定职责,而政府的监督是否到位取决于多种因素,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它在设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时必须考虑将各类企业都纳入其监督范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有部分企业实际上仍游离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外,即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对这部分企业进行应有的管理、检查与监督,这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安全生产行为处于失控的状态。二是部分管理领域失控。由于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尽清楚、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政府安全监管力量配置的不足,安全生产的有些领域没有办法进行应有的监督与管理,出现管理的“真空”、脱节与放任自流,因这一问题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三是日常管理工作失控。主要是作为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主体的一些企业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特别是一些非公有的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上处于空白的状态,安全生产工作不想管没人管不会管,安全生产没有必要的投入,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四是有些主体的行为出现失控。最为突出的是有些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在安全生产行为上出现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化倾向,即个别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一些企业则千方百计逃避政府的监管、安全生产违法甚至犯罪行为长期存在。

4、失调。失调是安全生产工作中有关的几种关系现出非对称化,其应有的平衡及稳定关系被打破,所导致的安全生产工作失效。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关系的失调。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有效管理、有效监督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管理的层次或幅度必须合理、合适,也就是说管理者或与被管理者之间在数量上有一个相应的比例关系问题,在被管理者、被监督者的数量为一定的情况下,管理者太多是社会资源的浪费,但管理者太少,则必然导致管理、监督的不到位及管理、监督质量的下降,管理者或监督者实施管理、监督的目标可能落空。如目前作为承担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力量配置与其所承担的职能、工作任务及面对的工作领域相比,显然极为不合理,也不符合管理学上的一般原理与规律,这一状态如不改变,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难以真正有效地开展。二是监管者自身权限与责任关系的失调。从监督的角度看,能实行安全生产有效监管的前提是三个,第一是监督者的数量适当、并有相应的素质,对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掌握、理解与运用水平要高于被监督者,能对被监督者进行到位的指导、到位的管理与监督,即能管得过来;第二是监督者具有从事监督工作所需的地位及权威,能够真正开展监督、敢于开展监督;第三是监督者的监督行为及结果能对被监督者的行为或相关利益如经济上的利益、发展的机会等产生应有的影响与制约。对照上述三个方面,目前承担综合监管职能的安监部门所拥有的职权与其所承担的巨大责任相比,显然处于失调的状态,实际上难以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效的监管。三是相关主体作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之间关系的失调,最为突出的是由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关系的失调、监管者自身权限与责任关系的,导致作为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主体的企业敢于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成本与收益上对比上进行大胆的“博奕”,而且它在安全生产上所进行的有意或无意的违法行为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常常小于它可能得到的边际收益,这是引发安全生产失效行为最为深层的根源之一。

5、失缺。失缺是政府(含政府的有关部门)与企业两个最为重要的安全生产工作主体的职责、责任及功能在时间与空间上出现的空缺。主要是以下方面:一是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失缺。安全生产事关社会与整个国家的全局利益,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真正到位是安全生产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职责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在有些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是他们非抓不可的工作,该由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做的工作不做、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在领导层面首先出现失缺,由于政府主要领导的“示范”效应,政府的其他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也纷纷“效仿”,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有时常常感到自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没有地方反映问题与困难。二是部门在监管上失缺。我国各有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在设计其监管工作运行流程、规则与制度时,往往有意或无意地产生一种这样的倾向,即其监管的工作重点、力量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的领域,而没有延伸到乡镇及广大的农村,出现监管领域上的断层,如乡村道路、乡镇船舶、乡村建筑活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实际上没人管,在当这些领域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按规定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时,常常会引发部门之间的扯皮。三是由于有些部门工作不认真、要求不严格、责任不落实引起的失缺。安全生产工作与责任的落实需要以大量、持续、艰苦的工作作为支撑条件,而认真则是落实工作好与责任的根本保证,但有一些地方、部门抓安全生产工作就是为应付上级与有关方面的检查,对安全生产工作没有进行必要的布置、检查与落实,一些表面上看来是有人管的事情、有人管的领域实际上并没人管、没管到位。

6、失真。失真是安全生产信息在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反馈等各环节中出现的变形、遗漏与错误,所造成的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及执行与结果上的失真。安全生产信息是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各方面、各环节运行情况、基本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客观描述,包括各种情报、消息、数据及资料等,是在对安全生产工作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所产生的。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安全生产信息是安全生产工作得以正常和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安全生产信息失真最为突出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在部署过程中的层层失真,从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及其力量的配置情况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的设置是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及县(市、区)共四级,力量的配置上则呈现严重的倒三角状况,市、县(市、区)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相当突出,而在事故起数占70%左右的乡镇及广大农村则没有相应的安全工作机构或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专门人员,这一状况直接造成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落实与信息传递上的层层衰减、层层变形与层层走样。二是安全生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最为突出的是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及绩效估价上存在夸大放大、报喜不报忧的问题,就是对安全生产工作极不重视、极不落实的地方、部门在反映其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时也都说“领导高度重视”、“贯彻上级部署迅速及时”、“措施具体有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事故的情况、隐患整改、重大问题等等,则千方百计加以“缩小”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种失真往往会使上级及一些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真实情况的认识与判断出现失误,从而给安全生产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三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策“含金量”或“效应”失真。尽管目前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的落实情况并不太好,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意图常常难以完全实现,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执行中的失真问题较为突出。

7、失常。失常是安全生产工作环境出现某种程度的非正常化倾向,安全生产工作环境是安全生产工作得以正常推进及运行的外部条件,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来说,环境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对安全生产工作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某些时候、某些环节也可能起到关键性的影响,而且安全生产工作环境常常不是安全生产工作部门可以改变及控制。总体上看,我国的安全生产环境在逐步改善,但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求相比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有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虽然在口头上对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作了很有高度的强调,但仅限于说说而已,光说不练,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了 “有高度没力度” 的奇怪现象,安全生产工作的面临的各种困难非常多。二是安全生产执法环境依然较差,特别是有些地方、部门单纯、片面地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于正常的安全生产执法活动限制较多、干预较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在进行执法时面临较大的无形压力,并处于左右为难的状况,不认真执法是失职,认真执法则有可能得罪有些领导、甚至连自己的位置都可能保不住。三是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形成,现有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没能有效地调动起有关主体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安全生产工作一家管、一家负责的现象仍在不少地方存在。四是安全生产的社会环境总体较差,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仍较为薄弱,面对全社会公民的安全宣传教育很少效果也很差,大部分公民不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没有掌握必备的安全生产技能。

第13篇 分析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1、分析工必须接受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分析工作的性质、所用化学品、仪器性能要充分的了解,对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有足够估计,掌握预防和补救措施。

2、分析工必须对分析的物质组成,化验方法,反应机理,操作规程及原料中间产品、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等要全面学习,充分掌握后,方能进行分析操作。

3、分析工作必须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方能上岗操作。

4、分析室要保持肃静、整洁、不能脱岗、.睡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5、做有毒、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的分析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对分析剩下的废液不能直接到入下水管道,做好废液回收工作,使用酸,碱时做好防护工作。

6、分析工必须坚守岗位,细心操作,认真按时做好分析记录,保证记录真实可靠、清洁、完整,分析结束后要在分析报告单上签字。

7、使用精密仪器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对仪器做好必要的维护保养,玻璃仪器使用后将其清洗干净放好。

8、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杜决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第14篇 化验室化验分析员安全生产职责

1、对本岗位安全工作负责。

2、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公司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接触有毒物质后应洗手,使用腐蚀性药剂时,要戴橡胶手套。

4、班前检查设备、工具是否完好,电气线路有无损坏。

5、从事有害气体操作,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对硫酸等危险品应规范使用。

6、严禁在化验室内进食、吸烟和存放食品。

7、保持工作场所、操作台、仪器、仪表清洁、整齐有序,做好安全文明生产。

8、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提高安全意识。

9、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第15篇 分析领班安全生产责任制

1、认真学习安全、健康、环保法律、法规、标准,贯彻执行公司和公司各项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制度。

2、积极参加安全、健康、环保知识和岗位安全、健康、环保技能教育培训以及各种安全、健康、环保活动,不断提高安全、健康、环保知识和技能。

3、组织开展质量体系运行工作,组织实施生产过程质量审核、质量体系运行检查的计划,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4、组织开展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执行企业质量体系标准,对产品质量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同时,组织实施《质量改进计划》,并进行动态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持续改进。

5、组织开展分析检验的管理工作,及时检查和考核,确保分析质量受控。

6、组织开展qc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分析15篇

当前,面临着化工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职工的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分析信息

  • 安全生产分析15篇
  • 安全生产分析15篇87人关注

    当前,面临着化工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一、提高认识 ...[更多]

  • 安全生产原因分析6篇
  • 安全生产原因分析6篇71人关注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制造企业逐年增多,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如何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有效预防,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对维护安全生产稳 ...[更多]

  • 车间安全生产分析5篇
  • 车间安全生产分析5篇41人关注

    1、严格执行分析岗位的操作规程,认真对样品进行分析。2、在配制分析标液时,要认真负责,保证标液的准确性。3、认真填写分析化验单,保证及时、准确、字体仿宋,不得涂改 ...[更多]

  • 事故安全生产分析8篇
  • 事故安全生产分析8篇24人关注

    在安全生产中必须建立健全事故追查记录、绝大部分事故都是有“三违”造成的,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加以追查分析,目的是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更多]

  • 分析岗位安全生产5篇
  • 分析岗位安全生产5篇16人关注

    1、分析工必须接受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分析工作的性质、所用化学品、仪器性能要充分的了解,对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有足够估计,掌握预防和补救措施。2、分析工必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生产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