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措施

设备内安全措施10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0

设备内安全措施

第1篇 化工设备内作业危险及安全措施

化工生产工艺复杂,运行环境恶劣,设备极易因高温、高压、腐蚀等因素出现故障,需要检修。而化工设备内检修,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针对检修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化工设备塔、釜、槽、罐、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多数为特种设备,而这些化工设备运行时所接触的介质,多数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强碱、强酸性物质,在化工工艺运行过程中又处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因此,化工设备内检修作业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若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可能发生人身伤害、爆炸事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化工设备内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化工设备内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

(2)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导致作业人员出入困难,相互之间联系不便,不利于作业监护。

(3)有限作业空间内,一般温度较高,导致作业人员体能消耗较大,易疲劳,易出汗,易发生触电事故。

(4)有些塔、釜、槽、罐、炉膛、容器内留有酸、碱、毒、尘、烟等介质,具有一定危险性,稍有疏忽就能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难以施救。

2、化工设备内检修作业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化工设备内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9-88、《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1999等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2.1安全隔离

安全隔离就是将所要检修的化工设备,在作业之前必须采取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等方式与系统运行设备、管道,进行可靠隔离,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防止阀门关闭不严或操作失误而使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窜入检修设备内,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2.2切断电源

化工设备搅拌机等,运转机械装置设备,进入内部检修作业之前,必须将传动皮带缷下,或把起动机械的电机电源断开如取下保险丝、拉下电器闸刀等,并上锁,使在检修中的运转设备不能启动,并在电源处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

2.3取样分析

进入化工设备内作业,必须预先办理《进塔入罐作业许可证》,并严格执行审批手续,审批人员应到现场认真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对检修的设备采取一系列工艺处理,如隔离、转换、中和、清洗、吹扫等。凡用惰性气体(一般为氮气)置换过的设备,入罐前必用空气转换出惰性气体,然后进行取样分析;对罐内空气中的氧含量进行测定,符合安全标准,检修人员才能入内;若在罐内进行动火作业时,除要求氧含量在18%~21%的范围内,罐内空气中的可燃物含量必须符合动火规定;若罐内介质有毒,还应测定罐内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要低于其最高允许浓度;对涂漆、除垢、焊接罐内通风换气,并按时间要求取样分析,发现超标情况、立刻停工处理。

2.4用电安全

罐内作业所使用的照明、电动工具必须是安全电压,在干燥的罐内,电压应小于36v;在潮湿环境或密闭好的容器内,安全电压应小于12v;若有可燃性物质存在,还应符合防爆要求。电动工具要有可靠接地,严防漏电现象发生。

2.5个人防护

进罐作业检修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以及对化工设备内的介质有所了解,针对不同介质穿戴不同劳动防护用品,如特殊的情况下戴防毒面具入罐,并严密监视罐内情况变化,限定罐内作业时间,进行交替作业,减少在塔内停留时间。

2.6现场监护

进入设备内检修时,设备现场必须至少有2人进行专门监护,监护人要熟悉设备内介质的毒性、中毒症状,火灾和爆炸性,根据介质特性备齐急救器材、防护用品。监护人所站位置能看清设备内作业人员作业情况。监护人除了向设备内递送工具、材料外,不得从事其他工作,更不能擅离岗位,发现设备内有异常时,立即召集急救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凡进入设备内抢救人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穿戴好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绝不允许未采取任何个人防护而冒险进入设备救人。

2.7现场急救措施

在意外事故发生后,能及时、迅速、正确地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以及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因此,在作业之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接触有毒、缺氧的化工设备,应备有劳动保护用品、消防器材(隔离式防毒面具、灭火器)。接触酸、碱等介质应备有清水,医生和救护车辆。

2.8教育培训与应急救援

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技能。作业之前,制定有效的应急事故救援预案。

第2篇 设备内作业安全措施

设备内作业是化工行业八种需要办证的危险作业之一,这里说的“设备”是广指各类设备,地上、地下封闭空间。例如各类塔、釜、贮罐、管道、地下室、窨井、隧道、地窖、仓库等等。

设备内作业的危险性在于封闭空间中危害性物质的存在,人员进入作业可能会因缺氧窒息、中毒或燃烧、爆炸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为保证设备内作业的安全,国家标准《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88和化工行业标准《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1999中已就此项作业的安全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近年来各地在设备内作业过程中的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仍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究其原因,除作业者缺乏基本常识,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之外,“设备”形式的千变万化和“作业”条件的错综复杂,无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应当引起有关人员的密切关注。

事例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几个有关设备内作业方面的事例,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业过程的某些特点,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借鉴。

事例1:特殊的人员

2002年9月,某化工厂打算将一空渣油铁路罐车改作它用,雇用了几个外来民工清理罐底残油。工作接近结束时,有人突然来了“好主意”,如果用火烧,则又快又干净。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决定动火清罐。在罐口几次点火不着,咋办一人便下到罐底去点,结果可想而知,点火人险些葬身罐内。这件事,就作业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有多处违章,但我觉得,更应当带给我们反思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单位都不免雇用外工,作为新步入工业领域的特殊群体,在安全生产、安全作业方面,用工单位应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员工管理,他们的相关技能培训和安全管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发生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用工单位将难辞其咎。

事例2:特殊的介质

2001年10月,东北某化工厂输送冷却水的水泵(在约3m深窨井中)因气温降低,决定停用。为防止送水管道冬季冻裂,采用氮气从用水装置向水泵反吹的方法,排除管内积水。工作结束后,在岗位人员检查水泵时,下井人员发生窒息昏迷,幸亏发现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此类缺氧窒息事故,近几年已有多起报道。这里造成未遂事故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介质具有的隐蔽性。一般说来,对于封闭不严又不太深的窨井,人们容易忽视其中的危险性;再者氮气的密度与空气十分接近,容易在井中滞留,而且氮气无色、无味的特性,使作业者不易察觉。所以在使用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类气体作业时,应特别注意做好作业情况的相互通报,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事例3:特殊的情况

设备内作业的正常程序是:先置换设备内气体,使之达到合格,办理安全作业证,然后才能进行作业。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某化工厂定期清除氯乙烯蒸馏釜的残渣,需要人员进釜作业,可是,由于残渣不断释放可燃气体,釜中气体分析总是达不到合格,如何做到既安全,又能满足生产需要。经过研究,他们决定: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暂不做气体分析,但作业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①有效切断进入蒸馏釜的所有物料管线,作业现场设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应急工、器具。②进釜作业人员佩戴长管呼吸器,腰间系挂安全救生带。③作业人员着装和携带清渣工具经特别挑选,严格禁止产生火花。④釜内保持通风,作业人员及时轮换。⑤釜外设专人监护,监护人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岗。⑥办理特殊作业证,请总工程师签署意见。结果措施得当,清釜作业安全顺利。

应当说,可以进行设备内作业的唯一通行证,只能是确保作业安全。

缺氧环境的形式多样不易识别,作业过程复杂多变很难把握,决定了设备内安全作业的特殊困难性。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家的有关法规要求,认真汲取作业事故中血的教训,将对我们做好此项工作大有益处。

刘旭方

第3篇 化工设备内有限空问作业安全措施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化工设备塔、釜、槽、罐、锅炉、压容器和管道多数为特种设备,而这些化工设备运行时所接触的介质,多数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强碱强酸性物质,在化工工艺运行过程中又处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因此,化工设备内有限空间的检修作业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

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导致作业人员出入困难,相互之间联系不便,不利于作业监护;有限作业空间内,一般温度和热度较高,导致作业人员体能消耗较大、易疲劳;易出汗,易发生触电事故;有些塔、釜、槽、罐、炉膛、容器内留有酸、碱、毒、尘、烟等介质具有一定危险性,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而一旦发生事故,就难以施救。

以上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化工设备内检修作业的危害性。为确保化工设备内作业人员的安全,国家制定了《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9-88、化工行业标准《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1999以及《液化石油气移动式压力空间检修作业安全规程》hab002-200 1、入罐作业“八个必须”等有关规定,因此,化工设备内作业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认真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1.安全隔离

安全隔离就是将所要检修的化工设备在作业之前和系统运行设备、管道进行可靠隔离,可以采取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的方式,但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防止阀门关闭不严或操作失误而使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窜入检修设备内,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2.切断电源

进入磨煤机、搅拌机、造气炉等运转机械装置设备内部检修作业之前,必须将传动皮带卸下,或把起动机械的电机电源断开,如取下保险丝、拉下电器闸刀,并上锁使在检修中的运转设备不能启动,并在电源处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

3.取样分析

进入化工设备内作业,必须预先办理《进塔入罐作业许可证》,并严格执行审批手续。审批人员应到现场认真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对检修的设备采取一系列工艺处理(如隔离、置换、中和、清洗、吹扫等),凡用惰性气体(一般为氮气)置换过的设备,入罐前必须用空气置换出惰性气体,然后进行取样分析,对罐内空气中的氧含量进行测定,符合安全标准,检修人员才能入内。若在罐内进行动火作业时,除要求氧含量在18%~21%的范围内外,罐内空气中的可燃物含量必须符合动火规定。若罐内介质有毒,还应测定罐内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要低于其最高允许浓度。对涂漆、除垢、焊接等作业,作业过程中能产生易燃、有毒有害气体,必须加强罐内通风换气,并按时间要求取样分析是否合格,这样才能保障设备内防火、防爆和防中毒的要求,保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4.用电安全

罐内作业所使用的照明、电动工具必须是安全电压。在干燥的罐内安全电压应小于或等于36v,在潮湿环境或密闭好的容器内,安全电压应小于或等于12v。若有可燃性物质存在,还应符合防爆要求,电动工具有可靠接地,严防漏电现象发生。

5.个人防护

进罐作业检修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对化工设备内的物质介质要了解,针对不同介质穿戴不同劳动防护用品。在特殊的情况下要戴防毒面具入罐,并严密监视罐内情况变化,规定在罐内的作业时间,进行交替作业,减少在罐内的停留时间。

6.现场监护

进入设备内检修时,设备现场必须设两人以上进行专门监护。监护人要熟习设备内介质的理化特性、毒性、中毒症状、火灾和爆炸性,根据介质特性备有急救器材、防护用品;监护人所站位置能看清罐内作业人员作业情况;监护人除了向罐内递送工具、材料外,不得从事其他工作,更不能擅离岗位。发现罐内有异常时,立即召集急救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凡进入罐内抢救的人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绝不允许未采取任何个人防护措施而冒险入罐救人。

7.现场急救措施

在意外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迅速、正确地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因此,在作业之前应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接触有毒、缺氧的化工设备,应备有劳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隔离式防毒面具、灭火器);接触酸、碱等介质应备有清水,并及时通知医生和救护车辆。

8.培训和教育

化工企业要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技能,作业之前要制定有效的应急事故救援预案。

9.悬挂安全警示牌

对容器设备和特种作业现场,在作业之前悬挂安全警示牌,写明安全检修注意事项、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急救方法。

第4篇 容器设备内焊割作业的危险性及安全措施

在电力生产建设和设备检修中,经常需要进入容器设备内部动火焊割,在容器设备内部焊割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除了存在易中毒、易窒息、易触电等危险因素外,还因在容器设备内部作业时人员进出困难、联系不便,易出现事故发生后不易被人发现的情况,导致事故危险性的扩大而造成伤亡事故。所以容器设备内部焊割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容器内部动火作业有关要求和规定,保证安全作业。

进入容器设备内部焊割作业时,除必须遵守焊割作业的一般要求外,还必须做到“八个必须”,即必须申请,并得到批准;必须进行安全隔绝;必须置换、通风;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必须在容器外设有监护人;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进入设备内部动火的安全措施有:

(1)进入设备内部前,要先弄清容器设备内部的情况。

(2)该设备与外界联系的部件都要进行隔离和切断,如电源和附带在设备上的水管、料管、蒸汽管、压力表等均要切断并挂牌警示。有污染物的设备应按前述要求进行清洗后才能进入内部焊割。

(3)进入容器内部焊割要实行监护制,派专人进行监护。监护人不能随便离开现场,并与容器内部的人员经常取得联系。

(4)设备内部要通风良好,不仅要驱除内部的有害气体,而且要向内部输送新鲜空气。但是,严禁使用氧气作为通风气源,防止燃烧或爆炸。

(5)氧乙炔焊、割炬要随人进出,不得任意放在容器内。

(6)在容器内部作业时,要做好绝缘防护工作,容器要接地防止触电事故。

(7)做好人体防护,减少烟尘等对人体的侵害,目前多采用静电口罩。

第5篇 化工设备内作业危险安全措施

化工生产工艺复杂,运行环境恶劣,设备极易因高温、高压、腐蚀等因素出现故障,需要检修。而化工设备内检修,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针对检修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化工设备塔、釜、槽、罐、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多数为特种设备,而这些化工设备运行时所接触的介质,多数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强碱、强酸性物质,在化工工艺运行过程中又处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因此,化工设备内检修作业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若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可能发生人身伤害、爆炸事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化工设备内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化工设备内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

(2)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导致作业人员出入困难,相互之间联系不便,不利于作业监护。

(3)有限作业空间内,一般温度较高,导致作业人员体能消耗较大,易疲劳,易出汗,易发生触电事故。

(4)有些塔、釜、槽、罐、炉膛、容器内留有酸、碱、毒、尘、烟等介质,具有一定危险性,稍有疏忽就能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难以施救。

2、化工设备内检修作业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化工设备内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9-88、《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1999等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2.1安全隔离

安全隔离就是将所要检修的化工设备,在作业之前必须采取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等方式与系统运行设备、管道,进行可靠隔离,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防止阀门关闭不严或操作失误而使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窜入检修设备内,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2.2切断电源

化工设备搅拌机等,运转机械装置设备,进入内部检修作业之前,必须将传动皮带缷下,或把起动机械的电机电源断开如取下保险丝、拉下电器闸刀等,并上锁,使在检修中的运转设备不能启动,并在电源处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

2.3取样分析

进入化工设备内作业,必须预先办理《进塔入罐作业许可证》,并严格执行审批手续,审批人员应到现场认真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对检修的设备采取一系列工艺处理,如隔离、转换、中和、清洗、吹扫等。凡用惰性气体(一般为氮气)置换过的设备,入罐前必用空气转换出惰性气体,然后进行取样分析;对罐内空气中的氧含量进行测定,符合安全标准,检修人员才能入内;若在罐内进行动火作业时,除要求氧含量在18%~21%的范围内,罐内空气中的可燃物含量必须符合动火规定;若罐内介质有毒,还应测定罐内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要低于其最高允许浓度;对涂漆、除垢、焊接罐内通风换气,并按时间要求取样分析,发现超标情况、立刻停工处理。

2.4用电安全

罐内作业所使用的照明、电动工具必须是安全电压,在干燥的罐内,电压应小于36v;在潮湿环境或密闭好的容器内,安全电压应小于12v;若有可燃性物质存在,还应符合防爆要求。电动工具要有可靠接地,严防漏电现象发生。

2.5个人防护

进罐作业检修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以及对化工设备内的介质有所了解,针对不同介质穿戴不同劳动防护用品,如特殊的情况下戴防毒面具入罐,并严密监视罐内情况变化,限定罐内作业时间,进行交替作业,减少在塔内停留时间。

2.6现场监护

进入设备内检修时,设备现场必须至少有2人进行专门监护,监护人要熟悉设备内介质的毒性、中毒症状,火灾和爆炸性,根据介质特性备齐急救器材、防护用品。监护人所站位置能看清设备内作业人员作业情况。监护人除了向设备内递送工具、材料外,不得从事其他工作,更不能擅离岗位,发现设备内有异常时,立即召集急救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凡进入设备内抢救人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穿戴好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绝不允许未采取任何个人防护而冒险进入设备救人。

2.7现场急救措施

在意外事故发生后,能及时、迅速、正确地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以及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因此,在作业之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接触有毒、缺氧的化工设备,应备有劳动保护用品、消防器材(隔离式防毒面具、灭火器)。接触酸、碱等介质应备有清水,医生和救护车辆。

2.8教育培训与应急救援

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技能。作业之前,制定有效的应急事故救援预案。

第6篇 浅谈化工设备内作业危险及安全措施

化工生产工艺复杂,运行环境恶劣,设备极易因高温、高压、腐蚀等因素出现故障,需要检修。而化工设备内检修,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针对检修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化工设备塔、釜、槽、罐、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多数为特种设备,而这些化工设备运行时所接触的介质,多数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强碱、强酸性物质,在化工工艺运行过程中又处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因此,化工设备内检修作业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若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可能发生人身伤害、爆炸事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 化工设备内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化工设备内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

(2)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导致作业人员出入困难,相互之间联系不便,不利于作业监护。

(3)有限作业空间内,一般温度较高,导致作业人员体能消耗较大,易疲劳,易出汗,易发生触电事故。

(4)有些塔、釜、槽、罐、炉膛、容器内留有酸、碱、毒、尘、烟等介质,具有一定危险性,稍有疏忽就能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难以施救。

2 化工设备内检修作业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化工设备内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9-88、《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1999等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2.1 安全隔离

安全隔离就是将所要检修的化工设备,在作业之前必须采取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等方式与系统运行设备、管道,进行可靠隔离,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防止阀门关闭不严或操作失误而使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窜入检修设备内,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2.2 切断电源

化工设备磨煤机、搅拌机、造气炉等,运转机械装置设备,进入内部检修作业之前,必须将传动皮带缷下,或把起动机械的电机电源断开如取下保险丝、拉下电器闸刀等,并上锁,使在检修中的运转设备不能启动,并在电源处持“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

2.3 取样分析

进入化工设备内作业,必须预先办理《进塔入罐作业许可证》,并严格执行审批手续,审批人员应到现场认真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对检修的设备采取一系列工艺处理,如隔离、转换、中和、清洗、吹扫等。凡用惰性气体(一般为氮气)置换过的设备,入罐前必用空气转换出惰性气体,然后进行取样分析;对罐内空气中的氧含量进行测定,符合安全标准,检修人员才能入内;若在罐内进行动火作业时,除要求氧含量在18%~21%的范围内,罐内空气中的可燃物含量必须符合动火规定;若罐内介质有毒,还应测定罐内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要低于其最高允许浓度;对涂漆、除垢、焊接罐内通风换气,并按时间要求取样分析,发现超标情况、立刻停工处理。

2.4 用电安全

罐内作业所使用的照明、电动工具必须是安全电压,在干燥的罐内,电压应小于36v;在潮湿环境或密闭好的容器内,安全电压应小于12v;若有可燃性物质存在,还应符合防爆要求。电动工具要有可靠接地,严防漏电现象发生。

2.5 个人防护

进罐作业检修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以及对化工设备内的介质有所了解,针对不同介质穿戴不同劳动防护用品,如特殊的情况下戴防毒面具入罐,并严密监视罐内情况变化,限定罐内作业时间,进行交替作业,减少在塔内停留时间。

2.6 现场监护

进入设备内检修时,设备现场必须至少有2人进行专门监护,监护人要熟悉设备内介质的毒性、中毒症状,火灾和爆炸性,根据介质特性备齐急救器材、防护用品。监护人所站位置能看清设备内作业人员作业情况。监护人除了向制备内递送工具、材料外,不得从其他工作,更不能擅离岗位,发现设备内有异常时,立即召集急救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凡进入设备内抢救人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穿戴好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绝不允许未采取任何个人防护而冒险进入设备救人。

2.7 现场急救措施

在意外事故发生后,能及时、迅速、正确地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以及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因此,在作业之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接触有毒、缺氧的化工设备,应备有劳动保护用品、消防器材(隔离式防毒面具、灭火器)。接触酸、碱等介质应备有清水,医生和救护车辆。

2.8 教育培训与应急救援

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技能。作业之前,制定有效的应急事故救援预案。

第7篇 化工设备内有限空问作业的安全措施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化工设备塔、釜、槽、罐、锅炉、压容器和管道多数为特种设备,而这些化工设备运行时所接触的介质,多数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强碱强酸性物质,在化工工艺运行过程中又处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因此,化工设备内有限空间的检修作业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

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导致作业人员出入困难,相互之间联系不便,不利于作业监护;有限作业空间内,一般温度和热度较高,导致作业人员体能消耗较大、易疲劳;易出汗,易发生触电事故;有些塔、釜、槽、罐、炉膛、容器内留有酸、碱、毒、尘、烟等介质具有一定危险性,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而一旦发生事故,就难以施救。

以上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化工设备内检修作业的危害性。为确保化工设备内作业人员的安全,国家制定了《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9-88、化工行业标准《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1999以及《液化石油气移动式压力空间检修作业安全规程》hab002-200 1、入罐作业“八个必须”等有关规定,因此,化工设备内作业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认真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1.安全隔离

安全隔离就是将所要检修的化工设备在作业之前和系统运行设备、管道进行可靠隔离,可以采取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的方式,但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防止阀门关闭不严或操作失误而使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窜入检修设备内,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2.切断电源

进入磨煤机、搅拌机、造气炉等运转机械装置设备内部检修作业之前,必须将传动皮带卸下,或把起动机械的电机电源断开,如取下保险丝、拉下电器闸刀,并上锁使在检修中的运转设备不能启动,并在电源处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

3.取样分析

进入化工设备内作业,必须预先办理《进塔入罐作业许可证》,并严格执行审批手续。审批人员应到现场认真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对检修的设备采取一系列工艺处理(如隔离、置换、中和、清洗、吹扫等),凡用惰性气体(一般为氮气)置换过的设备,入罐前必须用空气置换出惰性气体,然后进行取样分析,对罐内空气中的氧含量进行测定,符合安全标准,检修人员才能入内。若在罐内进行动火作业时,除要求氧含量在18%~21%的范围内外,罐内空气中的可燃物含量必须符合动火规定。若罐内介质有毒,还应测定罐内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要低于其最高允许浓度。对涂漆、除垢、焊接等作业,作业过程中能产生易燃、有毒有害气体,必须加强罐内通风换气,并按时间要求取样分析是否合格,这样才能保障设备内防火、防爆和防中毒的要求,保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4.用电安全

罐内作业所使用的照明、电动工具必须是安全电压。在干燥的罐内安全电压应小于或等于36v,在潮湿环境或密闭好的容器内,安全电压应小于或等于12v。若有可燃性物质存在,还应符合防爆要求,电动工具有可靠接地,严防漏电现象发生。

5.个人防护

进罐作业检修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对化工设备内的物质介质要了解,针对不同介质穿戴不同劳动防护用品。在特殊的情况下要戴防毒面具入罐,并严密监视罐内情况变化,规定在罐内的作业时间,进行交替作业,减少在罐内的停留时间。

6.现场监护

进入设备内检修时,设备现场必须设两人以上进行专门监护。监护人要熟习设备内介质的理化特性、毒性、中毒症状、火灾和爆炸性,根据介质特性备有急救器材、防护用品;监护人所站位置能看清罐内作业人员作业情况;监护人除了向罐内递送工具、材料外,不得从事其他工作,更不能擅离岗位。发现罐内有异常时,立即召集急救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凡进入罐内抢救的人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绝不允许未采取任何个人防护措施而冒险入罐救人。

7.现场急救措施

在意外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迅速、正确地对受伤人员进行抢救,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因此,在作业之前应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接触有毒、缺氧的化工设备,应备有劳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隔离式防毒面具、灭火器);接触酸、碱等介质应备有清水,并及时通知医生和救护车辆。

8.培训和教育

化工企业要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技能,作业之前要制定有效的应急事故救援预案。

9.悬挂安全警示牌

对容器设备和特种作业现场,在作业之前悬挂安全警示牌,写明安全检修注意事项、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急救方法。

第8篇 设备内作业 安全措施

1、安全隔离:

设备上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应有效切断。

1.1管道安全隔绝可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1.2电源有效切断可采用取下电源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挂警示牌。

2、清洗和置换:

进人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

2.1氧含量18%一21%。

2.2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浓度应符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

3、通风

应采取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

3.1打开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

3.2必要时,可采取机械通风。

3.3采用管道空气送风时,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3.4不准向设备内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4、定时监测

4.1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应在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后方可进入设备。

4.2采样点应有代表性。

4.3作业中应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经作业现场处理后,取样分析合格方可继续作业。

4.4作业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作业工具带出设备,不准留在设备内。

4.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可靠通风措施。

5、照明和防护措施

5.1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5.1.1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佩戴隔离式防毒面具。

5.1.2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5.1.3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防腐蚀防护用具。

5.2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v。

5.3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5.4临时用电线路装置,应按规定架设和拆除,线路绝缘保证良好。

6、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安全措施

6.1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6.2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必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施工。

6.3设备内作业过程中,不能抛掷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业要有防止层间落物伤害作业人员的措施。

6.4设备外应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急救用品。

7、监护

7.1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7.2进人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7.3险情重大的设备内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与设备内取得联系。

7.4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

7.5设备内事故抢救时,救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设备内实施抢救。

第9篇 容器设备内焊割作业危险性及安全措施

在电力生产建设和设备检修中,经常需要进入容器设备内部动火焊割,在容器设备内部焊割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除了存在易中毒、易窒息、易触电等危险因素外,还因在容器设备内部作业时人员进出困难、联系不便,易出现事故发生后不易被人发现的情况,导致事故危险性的扩大而造成伤亡事故。所以容器设备内部焊割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容器内部动火作业有关要求和规定,保证安全作业。

进入容器设备内部焊割作业时,除必须遵守焊割作业的一般要求外,还必须做到“八个必须”,即必须申请,并得到批准;必须进行安全隔绝;必须置换、通风;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必须在容器外设有监护人;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进入设备内部动火的安全措施有:

(1)进入设备内部前,要先弄清容器设备内部的情况。

(2)该设备与外界联系的部件都要进行隔离和切断,如电源和附带在设备上的水管、料管、蒸汽管、压力表等均要切断并挂牌警示。有污染物的设备应按前述要求进行清洗后才能进入内部焊割。

(3)进入容器内部焊割要实行监护制,派专人进行监护。监护人不能随便离开现场,并与容器内部的人员经常取得联系。

(4)设备内部要通风良好,不仅要驱除内部的有害气体,而且要向内部输送新鲜空气。但是,严禁使用氧气作为通风气源,防止燃烧或爆炸。

(5)氧乙炔焊、割炬要随人进出,不得任意放在容器内。

(6)在容器内部作业时,要做好绝缘防护工作,容器要接地防止触电事故。

(7)做好人体防护,减少烟尘等对人体的侵害,目前多采用静电口罩。

第10篇 容器、设备内作业的安全措施

由于化工生产易燃易爆、有害有毒,到这些地方去从事某种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在进入容器、设备之前必须根据工况预测危险因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安全预评价,制定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在施工方案中加以落实。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看看你都有做到吗?

什么叫容器、设备?这里所指的是容器、设备是指化工生产中的各塔、器、箱、柜、釜、罐、槽、炉、管、井、沟、池、斗、仓和有可能进入的较大机械动力设备以及其他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统称为容器设备。

容器内作业的危险性

1、有与之联通的容器、管道发生有害有毒物质互串互害的危险,亦有容器外有害、有毒因素进入容器内,使容器内作业人员难以预料和躲避。

2、容器内通风不畅,毒物等有害因素不易扩散,而且在工作过程中,有害有毒的残留物可能逐渐散发,有毒或可燃物增加,氧气减少使危险性增加。

3、照明不良,容易发生误操作。

4、容器内场地狭小,发生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事故可能性大。

5、高大容器内检修,部件间落差大,容易发生坠落事故;器内可燃部件(如本格子、脚手架、包装物等)易燃成火灾,且燃烧速度快。

6、容器内发生事故后抢救困难。

7、容器内温度高,操作者体温高,劳动量大,呼吸和血液循环加快,毒物的吸入量增加。据测定,人体呼吸空气量与运动量有关,静止与奔跑相比所需空气量相差八倍。温度高同时使器内残留物加快挥发,增大了毒物对人体的供应量,使人更容易中毒。

8、容器内湿度大。容器内原有的液体残留和作业人员出汗等增加了器内湿度,湿度的增加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原因是:

增加了毒物在人体上的溶解度加大吸收量。有些化学物质如氰化物遇潮湿会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有些毒性不大的物质遇潮湿毒性也会加大。

湿度大于人体电阻下降,增加了触电的危险。因为,干燥环境人体电阻可达1000~1500欧姆,潮湿状态时,人体电阻可下降为600~800欧姆。所以一般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伏,在潮湿场所及在塔、罐等金属容器内,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伏。

容器、设备内作业的“八个必须”

由于容器内作业存在着诸多危险,极大地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所以,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必须做到“八个必须”:

一、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二、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三、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四、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五、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六、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七、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八、必须有抢救的后备措施。

一、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化工生产装置是若干台设备和管道组成的生产系统。

系统在生产运行过程中,设备、管道等会不断发生变化,如遭化学腐蚀、介质冲刷、交变负荷下的应力腐蚀和疲劳、磨损、沉积、结垢、物料附着挂壁、器内部件松动、衬里脱落等等。

上述某些项目的变化,就会表现出控制指标的恶化,影响安全运行和生产下降,发展到某种程度必须停机,进行清理、维修或改造。

由于化工生产进入设备管道内作业的危险性,因此,必须加强对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的控制与管理,使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实行申批制度,不允许随便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制止事故的发生。

必须进入时,应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领导审查批准。其目的是统筹按排作业时间,审查补充安全措施,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

领导审批签字实际上也是一种确认制度,使管理落实,避免事故,控制不办证或草率行事。领导审批要防止搞形式主义,责任一定要到位。

在日常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中,由于操作人员不懂安全技术或思想麻痹,或没有履行申请、办证和申批手续,而肓目作业,酿成了许多恶果的事例比比皆是......

申请办证、申批可以完善措施方案,明确人员责任,使措施落到实处。认真办证、认真审批是强化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安全管理措施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避免肓目作业造成的混乱,减少事故的发生,哪怕是突击抢修也不例外,也要有审批手续。事故救援情况紧急时,必须有当班安全责任人考虑落实好进入容器的安全措施。

二、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安全隔绝是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的关健性措施。它的意义有二个:

一是界定本项作业涉及范围。

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在管理上称作一个单项工程,由一个项目负责人去组织完成,工程项目的内容、范围必须界定。

把本次作业所涉及范围以外的设备、管道隔绝开,使之成为一个封闭的施工系统。同时,也界定了责任区。

二是有效防止系统以外的设备、管道内有毒、有害因素与本系统互串互害。因此,安全隔绝必须认真,方法必须可靠。

首先做到系统以外所有的设备、管道逐一检查不要遗漏,全部隔绝于系统之外,即使是细小的管线也不要遗漏。

其次是按规范加装盲板或拆除一级(段)管线而后封堵的方法实施隔绝。切不可用关阀门和加水封作为隔绝方法,许多事故证实它是不可靠的。

为了保证隔绝安全可靠,可先制订方案,绘制盲板图,定位置、定人员,由项目负责人按顺序和进度掌握进行,任何人不得擅自指挥和操作。

注意:加堵盲板或拆除一段管子之前,应先将压力卸完、物料排净。加堵网板应按安全技术规程办事,如是剧毒物品还应先进行置换,然后才能将法兰管道拆卸。

三、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任何动力设备的清理和检修都要首先切断动力源。

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空间狭小,如是运动部件,人工作于器内部件之间,不切断电源,极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在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进入球磨机后被磨死在机内;进入搅拌机、粘合机内被绞死。

此类事故,究其原因是某些管理者和操作者对切断动力电的概念不清或怕麻烦,有的把揿停机按钮视为切断电源,结果遇有误操作或误动作,机件复运行伤害机修人员。切断动力源是指切断送电开关并加锁挂禁牌,或取下熔断保护并由检修者保管。

采取上述措施即使发生误操作,机器也不会被启动,从而达到本质安全。还有以物料流(如气、液等)为动力的部件,不但要关闭阀门,而且还要加装盲板(包括管道),以防止误操作。

由于容器是封闭空间,即使打开人孔等,容器内的照明也不能满足作业的要求,因此进入容器内作业一般都须使用灯具照具。

在容器内使用照明灯具,难免灯具与容器内物体发生碰撞而损坏,同时也难免拉动电源线时发生磨擦挤压而破坏电源线绝缘层。

因此,在容器内工作时,使用照明灯具发生触电的可能性比容器外要大得多。为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容器内工作照明一定要使用安全灯具。

电线进入容器、应从容器口开始就要采取措施保证不磨擦,不与尖锐工件、材料接触,防止破损。在金属容器内照明灯具的安全电压为12伏,容器内有易燃物料的应采用防爆型灯具,必要时,可采取灯具设在器外,向器内照射的办法照明。不要图方便在该使用安全灯具的场合,使用其它灯具,这是很危险的。

四、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人要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无论从防止火灾、爆炸或防止中毒的角度讲,都必须进行置换,经取样分析合格,才允许进入。

因化工生产易燃易爆、有毒和强腐蚀性的物料较多,介质气体复杂,不进行置换通风,就进入设备、容器内工作,很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及人身伤害事故。

为保证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人员的安全,进入前必须进行置换,入内后进行通风。

置换是用一种安全的介质将容器内的可燃物或有毒有害物质替换出来,使容器、设备内达到安全要求。怎样置换?置换使用的介质要视被置换物质的性质而定,两者相混不应发生不良反应。

容器内如存有可燃气体,则首先用不燃物置换,如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烟道气等,符合安全要求后,再用空气置换合格才能进入。

容器内若有一般方法难以排出的残留物,则要选择恰当的洗涤液或用蒸气、热水蒸煮、吹扫使其分解。

为了保证置换彻底不留死角,置换前应做好置换方案,绘制置换流程图,特别要注意,由于工艺需要,设备结构上易造成死角的,最后置换应选用气体置换,如泡罩塔、套管式换热器等。

在设备操作压力之下和安全氧含量之内,可用分次加压置换方法。置换选择的排出口不但要考虑置换的彻底,而且不能造成排出口周围的施工环境的不安全。置换介质和方法的选择,要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二者不可偏废。

容器、设备内作业,空气流动性差,场地狭小,人员拥挤。为防止意外,器内工作应注意通风,必要时可采用机械进行强制通风。但切记不得使用氧或富氧气体置换和通风,否则易造成事故。

置换和通风是保证进入容器、设备内安全作业的重要措施。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作业中很好地实施,切勿可违章操作、盲目蛮干。

五、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一)分析的标准

1.可燃气在空气中含量分析应符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第106条规定和动火作业“六大禁令”关于动火分析的要求。

2.氧气量在19~22%。

3.有毒介质的含量应符合tj36-39《化工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第32条规定。

在容器内存在多种毒物的情况下,须注意毒物的联合作用。如一氧化碳与硫化氢或一氧化碳与氮氧化物同时存在时,起相加和相乘作用。多种毒物混合取样分析标准呈下列关系:

c1/m1+c2/m2+……cn/mn≤1

式中:c1、c2………cn为各个物质的实际浓度(mg/m3)

m1、m2……mn为各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

例如: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而实际在容器内测得,一氧化碳20mg/m3;硫化氢6mg/m3。计算20/30+6/10=0.67+0.6=1.27

上式说明,虽然co、h2s分别都是合格的,但混合后联合作用超标。不符合进入容器内作业的安全条件。

取样分析注意代表性,能反映器内有毒物质的最高含量。采样人和项目负责人要深入现场查看,根据器内具体情况和介质性质,在最有代表性的部位采样。在容器内采样,一般应在上、中、下三个部位采气样。比空气轻的气体,取样位置应在容器的上部和顶部;比空气重的气体,取样部位应在容器的下部或底部。

(二)分析的时间和要求

1.容器经清洗、置换后,要立即进行采样分析,符合安全要求后,才可进入容器内作业,作业应在30分钟内进行,超过时间,应重新取样分析。

2.容器即使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后,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容器内的沉积物、壁上的附着物等由于温度变化和清除锈蚀物等活动,有毒物有可能会不断散发出来,使本来合格的条件有可能变为不合格。

因此在作业过程中至少每隔30分钟检测一次,最长不超过2小时,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此时,应积极查找原因,消除隐患,经再次分析合格后,方能重新进入容器内作业。

3.有条件的可采用质量可靠的经过校验的测毒仪、测爆仪、报警仪,随时监测容器内的劳动环境,发现变化及时处理。

分析是进入容器内作业必须履行的步骤,它是验证容器内是否符合进入条件进行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

不分析、不按规定分析、不按时间要求分析进入容器内作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危险性,事实证明是不可取的,靠简单的用鼻子闻等不科学的方法分析,是不可靠的,应该废止。

六、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防护用具是在工艺、设备、环境等方面采取安全措施后,仍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劳动者不受伤害所必须采取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防止万一,一般劳动作业,均需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或工具。在容器、设备内工作场地狭小、情况复杂、危险因素多、变化大的情况下佩戴防护用具格外重要。因为容器内易遭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化学灼伤和中毒等事故。

同时还有由于死角、沉积、附着等难以百分之百的排除和还有人们的疏忽和不可预见的因素。

因此要求作业人员进入容器内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以防不测。

如何穿戴防护用品?根据容器内作业条件和可能发生的危害,选择穿戴安全帽、手套、口罩(防毒面具、空气(氧气)呼吸器)、防护眼睛、防护工作服、安全带、防爆工具等防护用具,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未按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具,发生事故的例子很多。可见,佩戴防护用品是作业人员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措施。

七、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存在着危险因素多、情况复杂多变、事故机率大、进出设备困难、内外联系不便、发生事故不易发现、抢救困难等特点。

设专人在器外对器内作业进行监护,以便及时发现不安全状态迅速救助。设置监护人是容器、设备内作业防止事故发生,实施紧急救援的重要组织措施。

对监护人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强健的体魄,并要认真履行下列职责:

1.工作前,监护人要做好如下检查。

是否有申请办理并经批准的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的许可证。证上填写的安全措施是否齐全,并落实到位。

了解进入容器的作业人员是否有病,体质强弱,拒绝被监护人带病进入容器内工作。

了解进入容器的作业人员对工作任务是否清楚,分工是否明确,特别是项目负责人和器内外联系人。

检查器内工作使用的防护器具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安全设施如架子、梯子、平台栏杆、检验仪器是否符合要求。

2.监护人经检查后,对安全措施未落实或不完善的危险作业,应提出改进意见。经提出后,仍不改进的,应拒绝参加监护工作,并报告部门负责人。

3.监护人应该与被监护人之间,规定联系方式和信号。否则不准进入容器工作。

4.监护人有权监督被监护人执行安全措施要求。如发现违章作业,应立即责令其停止工作。

5.监护人必须注意,严禁使用吊车、卷扬机等电器设备做起吊作业人员的工具。因为遇到停电时,作业人员就无法从容器内撤出。

6.监护人必须注意自身安全,监护位置的环境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同时应做好处理事故的准备工作,不得参与施工作业,不能做影响监护的一切工作,更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7.进入容器内作业时间较长时,作业人员和监护人都应轮班工作,并严格进行交接班。

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器外不设监护人或监护人不坚守岗位,断送了不少职工性命。

有的监护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有急事或被叫去干其它事情,造成器内人员中毒抢救不及时或误操作造成机伤事故。

不设监护人,监护人不负责或监护人离岗去干其他的事,都会使器内工伤事故发生并延误抢救时机,增加事故的严重度,使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和挽回的损失变成了无能为力。

八、必须有抢救的后备措施

准备好抢救后备措施,是进入容器、设备作业万一发生事故,组织紧急救援的物质准备和组织准备。

现在一旦容器内的作业人员出现危险,监护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积极参与抢救,但往往由于没有抢救的后备措施布置,盲目行动,事故现场乱作一团,抢救人员违章进入容器施救,实际上易造成1人中毒多人死亡的惨局。

事故扩大大多是由于监护人员遇有情况,束手无策造成的。任何人承担器外监护任务时,都要清楚地预测危险,明确救护方法和物质准备。

首先自己要有一套能进入容器施救的防护器材,防毒面具或长管送风式的面具,氧气呼吸器等。

其次确定容器内的人员如遇危险怎样施救,上器救还是下器救?如由上器救,无论有无危险,应系好安全带,绳子由监护人掌握,作业基准面至容器口应有金属梯子;如是下器救助方便,方法不同,准备工作就不一样了。

另外,是中毒还是火灾的救助方法显然也不同,准备也不同。遇到危险时,监护人的报告方法,救助手段都要事先规定好,这是实施抢救的组织准备。

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的抢救后备措施,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因此,监护人和项目负责人,一定要高度重视,在派人监护的同是时,落实好针对性的救助方法和措施,以防万一发生事故,尽快得到救助,减少损失。

设备内安全措施10篇

化工生产工艺复杂,运行环境恶劣,设备极易因高温、高压、腐蚀等因素出现故障,需要检修。而化工设备内检修,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针对检修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安全防范措施。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化工设备塔、釜、槽、罐、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多数为特种设备,而这些化工设备运行时所接触的介质,多数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强碱、强酸性物质,在化工工艺运行过程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设备内信息

  • 设备内安全措施10篇
  • 设备内安全措施10篇30人关注

    化工生产工艺复杂,运行环境恶劣,设备极易因高温、高压、腐蚀等因素出现故障,需要检修。而化工设备内检修,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针对检修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安全防范 ...[更多]

  • 设备内作业安全措施5篇
  • 设备内作业安全措施5篇13人关注

    1、安全隔离:设备上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应有效切断。1.1管道安全隔绝可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措施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