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措施

石油安全措施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3
  • 目录

石油安全措施

第1篇 过石油管道施工安全措施

一、安全技术保证及措施

(1)、在施工时,石油管道周围5m范围之内不进行大型机械施工,派专人在机械开挖及打钢板桩进行指挥,并对石油管道进行竹胶板围挡保护,防止施工过程中对石油管道的损伤。在施工前,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详细交代施工区域的施工情况。

穿石油管道电缆沟施工时,严禁进行动火作业,现场施工人员严禁抽烟。此处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对每个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施工时,将派安全员进行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2)严格按照基坑施工规范实施每道工艺的施工,开挖坑土堆放至10m~15m(1倍桩长)以外,坑土堆放要平整最大程度的减小堆土对油管承台桩的侧压力,即时对坑内积水进行抽排。在对基层实施挖土时,挖土机械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最大程度的减小挖土机械单位受力面积,杜绝冲击荷载,对油管下承桩的破坏。

(3)建立严格的工序交接程序,制定科学、严谨、可行的施工计划,最大程度的调动施工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拟定合理的奖罚条律,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协作意识,高度重视施工质量,如期完成施工任务。

二、机械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1)、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或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悉机械操作性能,经专业管理部门考核取得操作证或驾驶证后上机(车)操作。

(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工作时集中精力,谨慎工作,不擅离职守,严禁酒后驾驶。

(3)、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及时检修,决不带故障运行,不违规操作,杜绝机械和车辆事故。

(4)、机械操作人员做好各项记录,达到准确、及时,严格贯彻操作制度,认真执行清洁、润滑、坚固、防腐、安全的十字作业法。

(5)、设备及工具摆放整齐,不得随意摆放。

三、安全施工措施

1、基坑顶周边设置连续封闭的安全警示标志及护栏,防止人员坠落。

2、开挖前,先对淤泥戗白灰3m深,做好处理后开挖至设计深度。

3、为切实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根据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制订具体措施。

4、建立安全保证体系,除企业已有的机构外,工地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工程项目设立安全小组、班组设安全员,形成一个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工地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工地日常的安全工作,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发出整改通知,指导工程项目部和班组安全员的工作,对违章作业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5、优化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包括以改善施工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的的一切技术措施,如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危险因素,机械设备应设有安全装置。

6、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各种作业人员应配带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及劳保用品,严禁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7、施工中所有机械、电器设备必须达到国家安全防护标准,自制设备、设施应通过安全检验,一切设备应经过工前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按规定定期检查保养。

8、凡进入现场的一切人员,均要戴安全帽,正确使用“三宝”。要配合公司安全月检工作,工程项目部要实行周检,项目点要日检,施工中应抽检,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9、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前要进行安全交底,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

10、现场施工用线路,严禁电线随地走,所有电掣应有门、有锁,有危险标志。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现场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开关”制度。所有电器设备及金属构架均应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坚持经常性的安全交底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12、在施工过程中,对地面沉降、周围构筑物定期观察测量,加强对支护的监控。

13、所有施工人员均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设备性能,用电人员各自保护好自用设备的负荷、地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找电工解决,严禁非专业电气操作人员乱动电器设备。

14、配电系统分级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必须完整、牢固,防雨防尘。

15、多机作业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机和一闸多用,施工现场电缆、电线必须按规定架设,严禁拖地和乱拉乱搭。

16、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运行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

17、使用机械时,操作员要密切注意机上的仪器、仪表、指针是否超出安全范围,机体是否有异常振动及发出异响,出现问题应进行停电关机处理,不得擅离职守,隐瞒不报。

第2篇 石油化工的检修安全措施

石油、化工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检修工作具有频繁、复杂、危险性大的特点。

一、检修前的准备

主要工作包括:

(1)设置检修指挥部;

(2)制定检修方案;

(3)检修前进行安全教育;

(4)检修前检查。

二、装置停车及停车后的安全处理

1.停车操作及注意事项

停车方案一经确定,应严格按停车方案确定的停车时间、停车程序以及各项安全措施有秩序地进行停车。停车操作及应注意问题如下:

(1)、卸压。系统卸压要缓慢,由高压降至低压,应注意压力不得降至零,更不能造成负压,一般要求系统内保持微弱正压。在未做好卸压前,不得拆动设备。

(2)、降温。降温应按规定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须保证达到规定要求。高温设备不能急骤降温,避免造成设备损伤,以切断热源后强制通风或自然冷却为宜,一般要求设备内介质温度要低于60℃。

(3)、排净。排净生产系统(设备、管道)、内贮存的气、液、固体物料。如物料确实不能完全排净,应在“安全检修交接书”中详细记录,并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排放残留物必须严格按规定地点和方法进行,不得随意放空或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环境或发生事故。

停车操作期间,装置周围应杜绝一切火源。

停车过程中,对发生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方法,要随时做好记录;对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的关键性操作,要采取监护制度。

2.停车后的安全处理

主要步骤有:隔绝,置换、吹扫与清洗,以及检修前生产部门与检修部门应严格办理安全检修交接手续等。

1)、隔绝

由于隔绝不可靠致使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令人窒息和高温介质进入检修设备而造成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检修设备必须进行可靠隔绝。

视具体情况,最安全可靠的隔绝办法是拆除管线或抽插盲板。拆除管线是将与检修设备相连接的管道、管道上的阀门、伸缩接头等可拆卸部分拆下。然后在管路侧的法兰上装置盲板。如果无可拆卸部分或拆卸十分困难,则应关严阀门,在和检修设备相连的管道法兰连接处插入盲板,这种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广为采用。抽插盲板属于危险作业,应办理“抽插盲板作业许可证”,并同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1)、应绘制抽插盲板作业图,按图进行抽插作业,并做好记录和检查。加入盲板的部位要有明显的挂牌标志,严防漏插、漏抽。拆除法兰螺栓时要逐步缓慢松开,防止管道内余压或残余物料喷出,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加盲板的位置一般在来料阀后部法兰处,盲板两侧均应加垫片并用螺栓紧固,做到无泄漏。

(2)、盲板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进行编号。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作合适的盲板:盲板的尺寸应符合阀门或管道的口径;盲板的厚度需通过计算确定,原则上盲板厚度不得低于管壁厚度。盲板及垫片的材质,要根据介质特性、温度、压力选定。盲板应有大的突耳并涂上特别颜色,用于挂牌编号和识别。

(3)、抽插盲板现场安全措施:确认系统物料排尽,压力、温度降至规定要求;要注意防火防爆,凡在禁火区、抽插易燃易爆介质窗口或管道盲板时,应使用防爆工具和防爆灯具,在规定范围内严禁用火,作业中应有专人巡回检查和监护;在室内抽插盲板时,必须打开窗户或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通风设备强制通风;抽插有毒介质管路盲板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防止中毒;在高处抽插盲板作业时,应同时满足高处作业安全要求,并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危险性特别大的作业,应有抢救后备措施及气防站,医务人员、救护车应在现场;操作人员在抽插盲板连续作业中,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休息。

2)、置换、吹扫与清洗

(1)、置换。为保证检修动火和进入设备内作业安全,在检修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和管线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应进行置换。对易燃、有毒气体的置换,大多采用蒸汽、氮气等惰性气体作为置换介质,也可采用注水排气法。将易燃、有毒气体排出。设备经置换后,若需要进入其内部工作还必须再用新鲜空气置换惰性气体,以防发生缺氧窒息。

置换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①被置换的设备、管道等必须与系统进行可靠隔绝。

②置换前应制定置换方案,绘制置换流程图,根据置换和被置换介质密度不同,合理选择置换介质入口、被置换介质排出口及取样部位,防止出现死角。若置换介质的密度大于被置换介质的密度时,应由设备或管道最低点送入置换介质,由最高点排出被置换介质,取样点宜在顶部位置及宜产生死角的部位;反之,置换介质的密度低于被置换介质时,从设备最高点送入置换介质,由最低点排出被置换介质,取样点宜放在设备的底部位置和可能成为死角的位置,确保置换彻底。

③置换要求。用水作为置换介质时,一定要保证设备内注满水,且在设备顶部最高处溢流口有水溢出,并持续一段时间,严禁注水未满。用惰性气体作置换介质时,必须保证惰性气体用量(一般为被置换介质容积的3倍以上)、。但是,置换是否彻底,置换作业是否已符合安全要求,不能只根据置换时间的长短或置换介质的用量,而应根据取样分析是否合格为准。

置换作业排出的气体应引入安全场所。如需检修动火,置换用惰性气体中氧含量一般小于1%~2%(体积百分浓度)、。

④按置换流程图规定的取样点取样、分析,并应达到合格。

(2)、吹扫。对设备和管道内没有排净的易燃、有毒液体,一般采用以蒸汽或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的方法清除。

吹扫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①.吹扫作业应该根据停车方案中规定的吹扫流程图,按管段号和设备位号逐一进行,并填写登记表。在登记表上注明管段号、设备位号、吹扫压力、进气点、排气点、负责人等。

②.吹扫结束时应先关闭物料闸,再停气,以防管路系统介质倒流。

③.吹扫结束应取样分析,合格后及时与运行系统隔绝。

(3)、清洗和铲除。对置换和吹扫都无法清除的粘结在设备内壁的易燃、有毒物质的沉积物及结垢等,还必须采用清洗和铲除的办法进行处理。避免因为动火时沉积物或结垢遇高温迅速分解或挥发,使空气中可燃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大大增加而发生燃烧、爆炸或中毒事故。

清洗一般有蒸煮和化学清洗两种。

①蒸煮。一般说来,较大的设备和容器在清除物料后,都应用蒸汽、高压热水喷扫或用碱液(氢氧化钠溶液)、通入蒸汽煮沸,采用蒸汽宜用低压饱和蒸汽;被喷扫设备应有静电接地,防止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燃烧、爆炸事故,防止烫伤及碱液灼伤。

②化学清洗。常用碱洗法、酸洗法、碱洗与酸洗交替使用等方法。

碱洗和酸洗交替使用法适于单纯对设备内氧化铁沉积物的清洗,若设备内有油垢,先用碱洗去油垢,然后清水洗涤,接着进行酸洗,氧化铁沉积即溶解。若沉积物中除氧化铁外还有铜、氧化铜等物质,仅用酸洗法不能清除,应先用氨溶液除去沉积物中的铜成分,然后进行酸洗。因为铜和铜的氧化物污垢和铁的氧化物大部呈现迭状积附,故交替使用氨水和酸类进行清洗;如果铜及铜的氧化物污垢附着较多,在酸洗时一定要添加铜离子封闭剂,以防因铜离子的电极沉积引起腐蚀。

采用化学清洗后的废液应予以处理后方可排放。一般将废液进行稀释沉淀、过滤等,或采用化学药品中和、氧化、还原、凝聚、吸附以及离子交换等方法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排放。

对某些设备内的沉积物,也可用人工铲刮的方法予以清除。进行此项作业时,应符合进设备作业安全规定,特别应注意的是,对于可燃物的沉积物的铲刮应使用铜质、木质等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并对铲刮下来的沉积物妥善处理。

3)、其他

(1)、清理检修现场和通道

检修现场应根据gb2894《安全标志》的规定,设立相应的安全标志,并且检修现场应有专人负责监护;与检修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在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输送管道附近不得设临时检修办公室、休息室、仓库、施工棚等建筑物;影响检修安全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均应填平或铺设与地面平齐的盖板,或设置围栏和危险标志,夜间应设危险信号灯;检修现场必须保持排水通畅,不得有积水,检修现场应保持道路通畅,路面平整,路基牢固及良好的照明措施;检修现场道路应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其设置地点、形状、尺寸和颜色应符合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检修或施工需要占用道路,影响消防通道时,必需办理审批手续等等。总之,检修现场和通道应满足安全要求。

(2)、切断待检设备的电源,并经启动复查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的安全标志并加锁。

(3)、及时与公用工程系统(水、电、气、汽)、联系并妥善处置。

(4)、安全交接。检修前生产部门与检修部门应严格办理安全检修交接手续。交接双方按上述要求进行认真检查和确认,符合安全检修交接条件后,双方负责人在“安全交接书”上签字认可,生产车间在不停车情况下进行检修或抢修,也应详细填写“安全交接书”。

三、检修阶段的安全要求

检修阶段,常常涉及电工作业、拆除作业、动火作业、动土作业、高处作业、焊接作业、吊装作业、进入设备内作业等,应严格执行各有关规定,以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限于篇幅,以下仅介绍动火作业和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安全要求。

1.动火作业

(1)、固定动火区与禁火区。应根据火灾危险程度及生产、维修、建设等工作的需要,经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厂安全、防火部门登记审批,划定“固定动火区”。固定动火区以外一律为禁火区。

(2)、动火作业及分类。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均属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分特殊动火、一级动火和二级动火3类。

动火作业必须经动火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

(3)、动火安全作业证制度。

①在禁火区进行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严格履行申请、审核和批准手续。“动火安全作业证”上应清楚标明动火等级、动火有效日期、动火详细位置、工作内容(含动火手段)、、安全防火、动火监护人措施以及动火分析的取样时间、地点、结果,审批签发动火证负责人必须确认无误方可签字。

②动火作业人员在接到动火证后,要详细核对各项内容,如发现不符合动火安全规定,有权拒绝动火,并向单位防火部门报告。动火人要随身携带动火证,严禁无证作业及手续不全作业。

③动火前,动火作业人员应将动火证交现场负责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已落实无误后,方可按规定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动火作业。

④动火地点或内容变更时,应重新办理审证手续;否则不得动火。

⑤高处进行动火作业和设备内动火作业时,除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外,还必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和“设备内安全作业证”。

(4)、动火分析及标准。动火作业必须经动火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取样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要保留到动火作业结束。

②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时间或动火停歇时间超过30min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③动火分析标准:若使用测爆仪时,被测对象的气体或蒸气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体积比,下同)、;若使用其他化学分析手段时,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时,其浓度应小于1%;当爆炸下限小于10%、大于或等于4%时,其浓度应小于0.5%;当爆炸下限小于4%、大于或等于1%时,其浓度应小于0.2%。若有两种以上的混合可燃气体,应以爆炸下限低者为准。

④进入设备内动火,同时还须分析测定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

2.设备内作业

(1)、设备内作业及其危险性。凡进入石油及化工生产区域的罐、塔、釜、槽、球、炉膛、锅筒、管道、容器等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称为设备内作业。

(2)、设备内作业安全要点:

①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②进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将该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安全隔离(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代替)、,并清洗、置换干净。

③在进入设备前30min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h各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④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确保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

⑤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v,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⑥进入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

⑦在设备内动火,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

⑧设备内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并与设备内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

⑨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若需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⑩作业完工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

四、检修完工后处理

检修完工后应认真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对设备等进行试压、试漏、调校安全阀、调校仪表和连锁装置等,对检修的设备进行单体和联动试车,验收交接。

第3篇 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安全措施

一、重点部位的要求

(一)液化石油气接卸站台

液化石油气储备供应站是指炼油厂或石油化工厂的对外对内供应液化石油气的站点,是负责各种分配、零售供应站。储备供应站作为专门供应燃料的独立部门、窗口单位,涉及面很广,规模也大小不一,储存和供应型式也多种多样,必须建立健全完整的安全监督制度。储备供应站应按照作业的性质不同,确立自己安全监督的重要部位。接卸站台都是事故多发区,必须严格监督管理。

(二)液化石油气灌瓶间

灌瓶间是接卸、灌装液化石油气的场所,因液化石油气钢瓶完好程度不一,装、卸和灌装操作频繁,剩余的灌装的注气口内的液化石油气不断泄放,环境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范围之内,很容易因为明火或摩擦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压力高液化气高流速泄放,产生静电的危险性增加,也容易引起火灾爆炸。

(三)液化石油气气瓶库

更换液化石油气的气瓶库在城市、工矿企业、大型机关团体的职工住宅集中的地方广泛存在。充满液化石油气的钢瓶阀门关闭不严或存在缺陷,都可能使液化石油气气瓶库内成为充满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空间,加上来往换气的人员复杂,携带明火和产生摩擦火花、撞击火花的可能性非常大,管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各种事故。

(四)液化石油气压缩机间和仪表间

在压缩机间和仪表间周围都存在易燃易爆物品和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设备故障和仪表误动失灵都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导致不同事故发生。

(五)消防灭火设施

消防灭火设施对于液化石油气站的救灾活动十分重要,应该按规范要求进行配置,并保证其完好。

二、重点部位的安全技术要求

(一)储备供应站的接卸站台

1.铁路接卸站台

铁路接卸站台的安全监督问题已经在装卸栈台一节进行了详细说明,本节只做一些必要的补充说明。

专用线在停车全长范围内,做到无杂散电流窜人,接轨处应设钢轨绝缘接头。

作业线应为平直线,如条件确有困难,可使用曲率半径不小于500m的弯道。

装卸液化石油气的铁路栈台的装卸槽车能力多于4辆时,应按规范要求建栈台装卸;装卸槽车能力为1-3辆可在站台上设固定卸车管组,并在站台往储罐输液管路上的方便地方设紧急切断阀。管组和卸车设备应严密、牢固、无泄漏。

专用线和卸车管组都要接地,静电接地不宜少于两组。

作业站台与压缩机房、储罐区间应有可靠的联络设施,并有严格的用火管理制度。

2.公路接卸站台

接卸站与停车位置之间设有缓冲防撞设施,有各型车辆的停车标志和严格的火源管理制度。

汽车进入作业区时应戴阻火器,熄火装卸。

汽车液化气罐车和管组设有静电接地装置。

卸车管组坚固严密,无泄漏。

在未卸车完毕和卸车管阀关闭后未经管理人员确认之前,严禁发动和起车。

(二)储备供应站的灌瓶问

灌瓶间应为敞开或半敞开、不低于二级的耐火建筑,通风良好。

装卸用的旋塞或其他注气阀门必须启闭灵活,管组和各个接口应严密牢固,无泄漏。

灌瓶处的地面应为碰击不产生火花的材料铺砌。管组和磅秤要有静电接地措施。

所有进行灌装的气瓶都应有合格的压力容器检验证、标志清晰、外观检查合格。不符合要求的钢瓶拒不灌装。

残液禁止随意排放。灌瓶站应在专门的地方置换设备回收残液,集中处理。

气瓶的装满程度和灌瓶压力不得超过规定值。

灌瓶间应设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设备。

作业人员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不带硬质金属工具和用具进入作业区。

(三)液化石油气气瓶库

液化石油气气瓶库应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甲类物品库和《城市煤气设计规范》

中液化石油气的供应站等规范要求设计建造,库房宜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

单独仓库的总储瓶数不宜超过360瓶(按瓶装15kg型)。

实瓶应直立排放,瓶装能力15kg以上者只放1层,15kg以下者可放2层。

气瓶外应套防护胶圈。搬运时应用专用小车,不准拖运。

装运时要加垫并牢固靠紧,避免相互碰撞和摩擦发生危险。

库房屋盖宜采用轻型石棉瓦,地面应为碰击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浇筑,门窗外开,玻璃刷白色,以防止阳光直射。

冬天的气温应设法保持在—35℃以上,以防止搬运时焊口产生冷脆破裂。夏天库房内气温不宜超过35℃。

库房宜采用地脚窗或底部通风孔,避免石油气沉积。地面应高出室外自然地面。角阀关闭不严、坏扣、底座与提手松动、标志不清晰的气瓶不准入库和出库。

三、事故案例介绍

1978年3月4日,江苏省某化肥厂发生一起严重的液化气爆炸事故,死亡6人,重伤8人,轻伤47人,事故经济损失76万元。事故原因是驾驶员将液化石油气槽车开进车库并将车后的胶管连接在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铸铁逆止阀上,未进行交接;新接班的驾驶员未进行检查,就启动汽车,强行拉断阀门,储罐内的大量液化石油气冲出,遇锅炉明火形成空间爆炸,酿成事故。事故原因是运输过程中更换司机,未进行交接,新驾驶员未检查盲目开车造成的。但是,液化石油气储罐使用铸铁阀门,也为储罐留下了重大事故隐患。

1988年4月15日,天津某公司第二灌装站发生爆炸事故,3000只液化石油气瓶和一台50m3的液化石油气卧罐在充装过程中发生爆炸,大火放空燃烧了68h,烧毁了价值37万美元的灌装线,和118t液化石油气,扑救过程中7人受伤。事故原因是违章操作,钢瓶超装,并在未关闭钢瓶阀门时就拔掉充气管,液化石油气在压力下自行喷出,高速气流产生的静电诱发火灾爆炸。

19_1月20日,湖北省某地区锅检所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事故。当天,在正常检验中一只已经充好压缩空气的钢瓶正待进行气密实验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2人重伤。事故原因是在充装压缩空气前未进行液化石油气残液处理和置换造成的。

1992年4月14日广西省某公司发生了一起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事故,造成3人重伤,2人轻伤。事故是在修复液化石油气钢瓶过程中发生的。该厂领导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没有对钢瓶内进行液化石油气置换就加充压缩空气,并用气焊烘烤钢瓶的错误作业,引起瓶内的液化石油气爆炸。

1993年3月30日。内蒙古某矿的车载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102只钢瓶和一台卡车烧毁,事故损失约10万元。当日,装载102只钢瓶液化石油气的汽车在运输途中,因装载时稳固不好和颠簸,造成一些钢瓶的角阀松动,液化石油气泄漏,遇明火燃烧、爆炸。

事故表明,设计和施工隐患,违章指挥、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是酿成事故的根本原因。

第4篇 中石油天然气冬季八防安全措施

一、指导精神

由于冬季生产的特点,油田的生产需要面临三个方面的生产矛盾,一是冬季气温低、油区冬防保温和作业现场易燃易爆的矛盾,二是年末员工疲劳惰乏情绪与完成生产任务的冲刺阶段的管理矛盾,三是冬季特殊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安全生产平稳的矛盾,解决好这三个矛盾是推进冬季安全生产任务完成的关键点。根据公司生产会议精神和修总提出的工作要求,要结合气候变化进一步完善冬季“八防”系列管理措施和具体措施,所以认真落实“八防”工作,是油区冬季安全生产的关键,各单位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拿出具体的“八防”措施,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

二、工作目标

实现四季度安全生产无事故,确保年度安全环保工作圆满完成。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单位主管领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科

四、作业区安全生产“八防”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

一、 防火

1) 加强对员工冬季防火安全知识宣传,要求全体员工结合岗位特点,开展防火风险辨识和应急处理,开展岗位防火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 不乱用电热设备,不私拉乱扯,对库房等火灾危险场所,处工作需要外,其他情况不允许使用电热设备,使用电热设备,不要超负荷,用过的电热设备要及时关闭,以免发生火灾。

二、 防爆

1) 上岗员工要精心操作,严禁将火种带入防火防爆区域内,严格遵守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票制度,加强重点防火部位的监督检查

2) 开展防爆风险辨识和应急处理,开展岗位防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 防静电

1) 设计静电接地干线,确保管道、生产装置等接地部分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 确定合适的接地电阻值。

3) 在防爆区块内设有防感应雷接地,或者设静电接地干线。

4) 在危险场所入口外侧应设置接地的裸金属体,如金属栏杆、金属支架等。

四、 防煤气中毒

1) 加强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受限空间施工规定,注意个人防护,受限空间有专人监护,专人负责。

2) 队员工加强防有害气体中毒,防煤气中毒的安全教育,普及自救互救的知识

五、 防冻防凝

1) 全面做好厂房、机械设备的保温防冻工作。

2) 搞好消防器材设施的保温防冻。

3) 加强巡回检查,落实各项冬季生产管理规定,做好设备、水容器的脱水,防止冻裂泄露。

六、 防滑

1) 道路及钢板上的积水、霜雪应急时清理并采取防滑措施。

2) 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

七、 防坠落

1)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着装整齐,系好安全带,

2) 高处作业人员严禁相互嬉戏打闹,防止失足发生坠落事故。

3) 5级以上大风、大雾、大雪、凝冻天气禁止进行高空作业。

八、 防盗抢、防交通事故

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员工学习”四不伤害”,提高员工自身安全防护意识。

2) 夜间加强车辆防护,车辆门窗必须关紧,驻地门窗要关好。

3) 严格请假制度,夜间出行要有伴从。

4)

夜间行车风险;大雾天气视线差,能见度低;油区车辆多,地方车辆的违章造成安全风险加大;暴风雪条件下加大行车安全风险;霜冻天气路滑增加安全风险;驾驶人员违章操作,如各种违章行为;不执行油区驾驶限速管理规定;带车人制度不认真落实;私家车制度不落实;员工风雪天气上下车不注意安全;员工横穿马路不注意观望;巡回检查的马路上骑自行车不注意安全;驾驶员道路风险识别不够:驾驶员思想波动;车辆设备隐患问题不检查不治理;

5) 预防措施:

6) (1)组织驾驶员学习入冬前安全行车注意事项,做好严寒、大风、浓雾、暴雪等恶劣天气的安全行车教育。

7) (2)对全部车辆进行入冬前检查,确保灯光、制动等设施齐全有效严禁车辆带病运行。

8) (3)采取gps监控和路检、路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查纠违章行为。

9) (4)加强冬季行车安全知识的教育,扎实开展冬季道路风险辨识工作。

10) (5)加强岗位员工上下车,巡回检查过程中的安全知识教育。

11) (6)了解驾驶人员思想动态,确保驾驶员安全驾驶,避免驾驶员因为情绪驾驶出现事故。

12) (7)认真执行三个管理制度《私家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办法》、《交通安全管理补充规定》。

第5篇 液化石油气球罐开罐检查的安全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液化石油气贮罐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进行开罐检查,通常是在新罐投入使用满一年后及此后每隔五年进行,特殊情况下,要提前进行开罐检查。开罐检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项目多,需要检查的内容广,稍不注意便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故一定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现安全、有序、优质、高效。

湛江华洋石化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库于1996年5月份建成交付使用,气库共有六个1000m3的球罐,总库容为6000m3。1997年底进行了新罐投人使用后的首次开罐检查。

为了不至于开罐检查而造成气库的停产,我司开罐检查采取分组检查形式,即将贮罐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开罐检查,另一组进行液化气的进出作业,做到开罐检查、生产两不误。由于是一边开罐检查,一边生产,所以安全工作必须做到十足,确保万无一失。检查前我公司与检验单位、消防部门等共同制订了严密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在检查中各方紧密配合,职责分明,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最后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全部开罐检查工作。下面我们谈谈开罐检查所做的安全工作。

1 开罐检查前的安全准备

(1)在开罐检查前,我方与检验单位劳动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所、港日消防队和施工单位等联合开会,制订了详细的开罐检查安全工作方案,包括了开罐检查的项目内容、工期、安全防范措施、安全责任人和监护人,并成立了开罐检查安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开罐检查过程中的一切工作。

(2)开罐检查进场前,对所有人员,包括气库员工、劳动局及施工单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有开罐检查的内容、液化气的性质特点、防火防爆十大禁令、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知识及消防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以及事故紧急应变措施等,做到人人共知。

2 开罐检查的安全措施

(1)受检球罐区与正常生产球罐区的隔离措施

气库六个球罐每三个球罐组成一个防火区域,共分成两个防火区域。一组进行开罐检查时,另一组正常生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须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①受检罐区与正能既区之间另加设鹏隔离带。

②由于整个罐区管道系统是相通的,所以受检罐与管道系统之间必须加插盲板使其相互完全隔绝,并作明显的隔断标记。

③对受检罐区内的阀门、法兰及管道还应用玻纤布等阻燃材料包裹进行保护,防止在检罐过程中被砸坏。

④球罐动火(包括打磨与返修补焊)时,相邻球罐利用球罐喷淋系统开水进行喷淋保护。

(2)受检罐的清洗置换

①将受检罐内液态用烃泵抽到未检罐内,液态抽完后,用压缩机抽气态到未检罐内,注意罐内压力不能抽得太低,先抽到约0.2mpa时停止抽气。

②向罐内注水。从受检罐旁的消防栓接上消防水带,并将水带与球罐底部的排污管连接,开启消防泵向罐内缓缓灌水。

③开压缩机抽气。在江水入罐过程中,罐内水位不断上升的同时,气态逐渐压缩,罐内压力逐渐增大。此时可一边进水一边重开压缩机抽压,在水位上升到11m左右时停止进水(1000m3的球罐内径为12.3m,气相管设计是从球罐底部直插罐顶,高约11.5m),以防气相管入水,压缩机继续抽压,尽量回收罐内气体。

④打开罐顶放空阀排气。当罐内残余液化气压力抽至约0.05mpa时停止抽压,此时罐内剩余的气态液化气只剩有约100kg左右,将该罐的气相管阀门关闭,打开球罐顶的放空间,将残余的液化气从罐顶向大气中排掉,注意排放时的速度不能太快。

⑤浸泡—排水—抽风。气态排放完毕后,继续对受检罐充水,一直至有水从罐顶放空管流出为止,然后停止进水。球罐充满水浸泡两至三天后,将罐内的水放掉,将球罐顶部及底部的入孔盖全部打开,在罐顶人孔上装上一台防爆抽风机抽取球罐内气体,确保罐内的微量可燃气体基本被抽掉。

⑤化验罐内气体合格后,进人球罐内部进行清理工作。首先,必须进行罐内氧含量分析及可燃气体浓度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入罐作业。

可燃气体浓度均小于0.2%,全部符合安全动火要求。在确认罐内可燃气体含量及氧含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施工人员进入球罐内,拆下球罐内的浮球,以便以便以后在球罐内搭建脚手架。

(3)检罐的其它辅助工作

①在球罐内外部搭设脚手架,以便进人球罐内部清理罐内壁的铁锈、油污等残余物及在内外部焊缝及其两侧(约200mm宽)表面打磨。

②进入球罐内检查清理及打磨时,应使用12v或24v的低压防爆灯,在球罐外部还必须派专人进行监护。打磨机的电源电压超过36v时,必须采用绝缘性能良好的电缆线及有可靠的接地线。

③球罐经检查、检测、打磨、修补、油漆,并经水压及气密性试验合格,确认各项检验项目均完全符合要求后,即可按正常规范进行球罐置换、进气。

④生产罐和已检罐进行倒罐作业,未检罐按上述同样方法进行安全准备及检罐工作。

第6篇 过石油管道 施工安全措施

一、安全技术保证及措施

(1)、在施工时,石油管道周围5m范围之内不进行大型机械施工,派专人在机械开挖及打钢板桩进行指挥,并对石油管道进行竹胶板围挡保护,防止施工过程中对石油管道的损伤。在施工前,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详细交代施工区域的施工情况。

穿石油管道电缆沟施工时,严禁进行动火作业,现场施工人员严禁抽烟。此处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对每个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施工时,将派安全员进行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2)严格按照基坑施工规范实施每道工艺的施工,开挖坑土堆放至10m~15m(1倍桩长)以外,坑土堆放要平整最大程度的减小堆土对油管承台桩的侧压力,即时对坑内积水进行抽排。在对基层实施挖土时,挖土机械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最大程度的减小挖土机械单位受力面积,杜绝冲击荷载,对油管下承桩的破坏。

(3)建立严格的工序交接程序,制定科学、严谨、可行的施工计划,最大程度的调动施工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拟定合理的奖罚条律,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协作意识,高度重视施工质量,如期完成施工任务。

二、机械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1)、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或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悉机械操作性能,经专业管理部门考核取得操作证或驾驶证后上机(车)操作。

(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工作时集中精力,谨慎工作,不擅离职守,严禁酒后驾驶。

(3)、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及时检修,决不带故障运行,不违规操作,杜绝机械和车辆事故。

(4)、机械操作人员做好各项记录,达到准确、及时,严格贯彻操作制度,认真执行清洁、润滑、坚固、防腐、安全的十字作业法。

(5)、设备及工具摆放整齐,不得随意摆放。

三、安全施工措施

1、基坑顶周边设置连续封闭的安全警示标志及护栏,防止人员坠落。

2、开挖前,先对淤泥戗白灰3m深,做好处理后开挖至设计深度。

3、为切实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根据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制订具体措施。

4、建立安全保证体系,除企业已有的机构外,工地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工程项目设立安全小组、班组设安全员,形成一个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工地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工地日常的安全工作,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发出整改通知,指导工程项目部和班组安全员的工作,对违章作业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5、优化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包括以改善施工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的的一切技术措施,如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危险因素,机械设备应设有安全装置。

6、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各种作业人员应配带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及劳保用品,严禁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7、施工中所有机械、电器设备必须达到国家安全防护标准,自制设备、设施应通过安全检验,一切设备应经过工前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按规定定期检查保养。

8、凡进入现场的一切人员,均要戴安全帽,正确使用“三宝”。要配合公司安全月检工作,工程项目部要实行周检,项目点要日检,施工中应抽检,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9、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前要进行安全交底,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

10、现场施工用线路,严禁电线随地走,所有电掣应有门、有锁,有危险标志。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现场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开关”制度。所有电器设备及金属构架均应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坚持经常性的安全交底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12、在施工过程中,对地面沉降、周围构筑物定期观察测量,加强对支护的监控。

13、所有施工人员均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设备性能,用电人员各自保护好自用设备的负荷、地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找电工解决,严禁非专业电气操作人员乱动电器设备。

14、配电系统分级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必须完整、牢固,防雨防尘。

15、多机作业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机和一闸多用,施工现场电缆、电线必须按规定架设,严禁拖地和乱拉乱搭。

16、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运行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

17、使用机械时,操作员要密切注意机上的仪器、仪表、指针是否超出安全范围,机体是否有异常振动及发出异响,出现问题应进行停电关机处理,不得擅离职守,隐瞒不报。

第7篇 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安全措施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液化石油气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常温高压下储存于压力容器中,火灾危险性极大,一旦泄漏极易引起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近年来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不断发生,例如1998年3月5日发生在西安市液化石油气站的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2人死亡,32人受伤,直接损失400多万。2004看3月29日,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天然气分离厂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消防官兵抢险长达8h,方排除险情。如何预防和控制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危害一直是倍受关注的安全问题。

一、储罐的种类及特点

1.卧式圆筒罐

卧式圆筒罐主要是由筒体,封头、人孔、支座、接管、安全阀、液位计、温度计及压力表等部件组成。圆筒体是一个平滑的曲面,应力分布均匀,承载能力较高,且易于制造,便于内件的设置和装拆,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2.球形罐

球形罐主要由壳体、人孔接管及拉杆等组成,其壳体由不同数量的瓣片组装焊接而成。球形罐受力均匀,在相同壁厚的条件下,球形壳体的承载能力最高,但制造比较困难,工时成本高,对于大型球罐,由于运输等原因,要先在制造厂压好球瓣,然后运到现场组装,由于施工条件差,质量不易保证。因此,球形罐用于大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二、储罐泄漏火灾风险分析

1.泄漏物质易燃易爆

液化石油气具有很强的挥发性,闪点低于-60℃,具有易燃特性,最小点火能量为0.2~0.3mj,一旦遇到火源,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当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1m3液化石油气可转变成250~300m3的气态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按2%~9%的近似值计算,则1m3的液态液化石油气漏失在大气中,将会变成3000~15000m3的爆炸性气体。液化石油气泄漏形成为爆炸性气体遇火源发生化学性爆炸,其爆炸威力是tnt炸药当量的4~10倍,爆速可达2000~3000m/s。由于液化石油气热值大,1m3发热量是煤气的6倍,火焰温度高达1800℃。因此,液化石油气爆炸起火后,会迅速引燃爆炸区域的一切可燃物,形成大面积燃烧,造成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液化石油气的化学性爆炸比物理性爆炸的破坏作用更大。

储罐内液化石油气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保持蒸气压平衡,当罐体突然破裂,罐内液体就会因急剧的相变而引起激烈的蒸气爆炸。当储罐,设备或附件因泄漏着火后,其本身以及邻近设备均会受到火焰烘烤;受热膨胀后压力超过储罐所能承受的强度时,致使破裂,内部介质在瞬间膨胀,并以高速度释放出内在能量,引发物理性蒸气爆炸。喷出的物料立即被火源点燃,出现火球,产生强烈的热辐射。若没有立即点燃,喷出的液化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气云,遇邻近火源则发生二次化学性爆炸。

2.易发生泄漏

造成储罐泄漏的原因很多。质量因素泄漏,如设计不当,选材料不符,强度不足,加工焊接组装缺陷等。工艺因素泄漏,如高流速介质冲击磨损,反复应力作用,腐蚀破坏,冷脆断裂,老化变质,内压超高等。储罐的排污阀,因其处于储罐的最低部,最容易被冻裂,并且经常操作易损坏发生泄漏。储罐本体第一道法兰垫片,因未及时脱水而导致冬季冻裂,或因法兰垫片质量问题破裂造成泄漏。外来因素破坏,如外来车辆撞击;基础下沉或倾斜等。操作失误引起泄漏,如误开闭阀门;对液位监测错误或不及时,超量灌装引起储罐超压,导致储罐本体破裂或法兰垫片破裂泄漏;违章检修等。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天然气分离厂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就是因为在检修时误将不带温井的温度表卸下,导致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

3.受热易膨胀导致泄漏

液化石油气液态时的热膨胀系数远大于气态,体积膨胀系数是水的十几倍,温度越高,膨胀越大。在邻近火灾的烘烤下或夏季高温的作用下,液相的液化石油气易受热体积膨胀而使其饱和蒸气压增大,造成储罐、管道破裂,引起液化石油气大量释放至大气中。

4.泄漏气体易积聚

气态的液化石油气气体比空气重,为空气的1.5~2.0倍,泄漏后沿地面扩散,容易停滞集聚在地面的空隙、管道、下水道等低洼处,不易逸散,即使在平地上,也能沿地随风漂流而不易逸散到空气中,远处的明火也能将泄漏出来的液化石油气点燃并回燃,增加了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5.泄漏事故具有隐蔽性

液化石油气体无色无嗅,当储罐产生微小的裂纹,泄漏量较小时,不易被发觉,只有当大量气体急骤散发时,可以见到白雾或听到喷射声,遇明火发生燃烧爆炸时已经扩散了相当大的面积,导致突发事故。

6.泄漏物质具有毒害性

组成液化石油气的全体碳氢化合物均有较强的麻醉作用,吸入大量高浓度的气态液化石油气会引起人员中毒,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麻醉及意识丧失。若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液态液化石油气大量汽化,导致空气中氧含量的减少,可使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三、泄漏火灾风险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设备质量管理,杜绝泄漏现象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设计、选材、加工,制造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钢制卧式容器》jb4731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材料通常按第三类压力容器要求选择,罐体应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过程中造成的应力变化,焊接要经过100%的损探伤,安装时应选择刚性不燃的坚固基础作为罐体基础。法兰、垫片和紧固件的压力等级应高于设计压力。储罐本体第一道法兰垫片应用符合聚四氟乙烯,不得采用其他耐油石棉法兰垫片。

埋地储罐应采用严格的防腐措施,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最高级别防腐绝缘保护层,储罐还应作阴极防腐,采用电化学防腐措施后,引出管道的阀门后要安装绝缘法兰隔断。

储罐在投用以前,必须严格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进行强度和气密性试验。使用后,加强维护保养,定期进行开罐检验,从根本上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导致泄漏。

2.合理设置储罐,降低泄漏风险

液化石油气储罐或储罐区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的要求。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整个储罐的总容积超过3000m3时,应分组布置,组内储罐宜采用单排布置,组与组之间的防炎9距不宜小于20m,以防止火灾蔓延和便于进行火灾扑救。

储罐与储罐组四周应设防火堤,其高度为1.0~2.2m,使储罐漏液时不致于外流,并且通风较好,不会窝气。储罐区还应设置宽度不小于6m的环形消防车道,并宜设置至少2个安全出口。

储罐区应设置备用储罐,以供发生事故时倒罐用或作为开罐检查、检修的备用储罐。

储罐的进液管道和液相回流管道直接接入储罐内的气相空间,一旦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直接泄出去的是气体,其危害性比直接泄漏出液体要小得多。

储罐脱水排污应采用二次脱水装置,即脱水包,脱水包设计压力不应小于储罐设计压力,储罐至脱水包之间要有切断阀。在寒冷和严寒地区,从储罐底部引出的脱水排污管的根部应加装伴热或保温装置,以防止排污管阀门及其法兰垫片冻裂。

在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气站,液化石油气罐应埋地设置,可减少暴露在地面上的易燃易爆化工设施,杜绝气站内因车辆频繁出入而碰撞液化石油气设备,造成大量泄漏的意外情况发生,避免了夏季液化石油气受热后引起压力升高造成泄漏,同时减小邻近火灾的影响,埋地储罐的阀件、管道等泄漏液化石油气时,也容易进行有效的堵漏,有利于降低泄漏风险,提高安全性。

3.规范安全操作,减少泄漏量

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使之娴熟掌握操作技术及消防故障和隐患的方法,杜绝误操作,违章行为的发生。进入储罐区从事充气、检修和残液回收的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和鞋。储罐操作人员定时对罐区内储罐的压力,液位、温度和安全装置及主要操作控制阀门进行安全巡查。严格执行动火检修制度。夏季要根据储罐温度变化,及时开启喷淋装置,冬季要注意排水防冻。

4.防止泄漏气体聚集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要建在窝风地带,应选择有良好通风的地段,以便泄漏出来的液化石油气能及时散去。

液化石油气储罐宜露天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以防止泄出来的液化石油气气体在室内积聚,形成爆炸性危险气体。

储罐区内要严格控制低洼点,除必须设置的储罐阀门、操作井、地下卸液口、消防水池、地下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口等设施外,严禁设置地下和半地下建、构筑物装置。

5.设置防泄漏安全装置

储罐要设有液位,温度、压力测量仪表。液位测量应设高低液位报警;压力测量应设压力上限报警,较大容积的储罐,液位和压力的测量宜设远传二次仪表,防止超温、超压、超液位发生泄漏。

液化石油气储罐必须设有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大于100m3的储罐宜设有2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安全阀,防止储罐超压泄漏。凡在安全阀与罐体间设置的阀,必须处于开启状态,并要有铅封。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得超储罐的设计压力。安全阀要每年检验一次。

储罐区应设置紧急切断系统。该系统应能在事故状态下迅速关闭重要的液化石油气管道阀门和切断液化石油气泵、压缩机的电源,避免液化石油气大量外泄。在储罐的出液管道的进液管道等部位设置管道内置的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按钮安装在经常有人操作的区域附近,为了避免控制系统误动作,紧急切断阀应能由手动启动的遥控切断系统操纵关闭,只能手动复位,紧急切断阀宜为气动阀。

储罐的进液管、液相回流管和气相回流管上应设止回阀,出液管上宜设过流阀,止回阀和过流阀有自动关闭功能,可有效防止液化石油气管道发生意外泄漏事故。止回阀和过流阀设在储罐内,增强了储罐首级关闭的安全可靠性。储罐内未设置控制阀门的出液管道和排污管道,储罐的第一道法兰处最为危险,应在该处配备堵漏装置。

6.及时发现泄漏

为了能及时检测到液化石油气非正常超量泄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进行泄漏处理,应在储罐区、卸车点周围等危险场所,特别是低洼的阀门操作井、地下卸液口等容易积聚液化石油气气体的地方,均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和报警装置,观察仪表要设置在昼夜有人值班的安全场所,其报警值应取液化石油气爆炸浓度下限的20%。罐区正常巡查的工作人员,应配备手提式防爆型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检漏报警装置应定期检测保养,保证运转正常。

7.设置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

罐区消防供水洞庭湖采用环状管网,给水干管不应少于2条,管径不少于150mm。为便于消防车向管网供水,还应设水泵结合器,且至少2个,罐区内应设消火栓,其间距一般应为60m装罐区等重点部位附近应设箱式消火栓,其保护半径应为30m,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45l/s(视储罐大小而定),大型罐区设固定带架水枪,其供水压力不小于0.35mpa,对卧式罐不小于0.25mpa。储罐上安装消防喷淋和水喷雾设施,供灭火和降温用。罐区内按规范配备相应的移动式灭火器材,如干粉灭火器等。

8.妥善处置泄漏事故

当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及时有效地堵漏,是防止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事故发生和控制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可采取关闭阀门、转移物料、带压堵漏、注水堵漏等多种措施进行堵漏。如果通过关闭上游阀门可控制泄漏,应立即设法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气源。如果储罐设有备用卸料储槽或与其他有剩余空间的液化石油气储罐连通,可将泄漏罐内的液化石油气转移,或打开火炬放空阀放空,以减缓泄漏速度和总的泄漏量。当液化石油气管道、法兰发生泄漏时,可利用预制的夹具和密封胶及密封胶注入工具进行带压堵漏,参照有关带压堵漏技术规定执行。当储罐底部或出口管线发生泄漏时,可通过底部的注水管线注入高压水将液化石油气液面垫起,使水成为泄漏物料,之后考虑堵漏或采取转移物料的措施。

熄灭液化石油气扩散区的一切火种。液化石油气扩散的区域,电气设备保持原来状态,不要开或关,及时切断该区域的总电源。并在事故现场四周设立警戒区,警戒区内不得有任何火源存在,严禁将任何火源带入警戒区。

使用喷雾开花水流或惰性气体稀释、驱散泄漏的液化石油气体,防止它达到爆炸浓度。对已着火的泄漏液化石油气体在切断气源的同时,向火区喷发灭火剂。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启氮气管道、水蒸气管道,使氮气和水蒸气充盈火区空间,窒息灭火。在火焰熄灭后,应防止残余液化石油气汽化扩散甚至复燃。

第8篇 石油化工检修安全措施

石油、化工生产的性质决定了检修工作具有频繁、复杂、危险性大的特点。

一、检修前的准备

主要工作包括:

(1)设置检修指挥部;

(2)制定检修方案;

(3)检修前进行安全教育;

(4)检修前检查。

二、装置停车及停车后的安全处理

1.停车操作及注意事项

停车方案一经确定,应严格按停车方案确定的停车时间、停车程序以及各项安全措施有秩序地进行停车。停车操作及应注意问题如下:

(1)、卸压。系统卸压要缓慢,由高压降至低压,应注意压力不得降至零,更不能造成负压,一般要求系统内保持微弱正压。在未做好卸压前,不得拆动设备。

(2)、降温。降温应按规定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须保证达到规定要求。高温设备不能急骤降温,避免造成设备损伤,以切断热源后强制通风或自然冷却为宜,一般要求设备内介质温度要低于60℃。

(3)、排净。排净生产系统(设备、管道)、内贮存的气、液、固体物料。如物料确实不能完全排净,应在“安全检修交接书”中详细记录,并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排放残留物必须严格按规定地点和方法进行,不得随意放空或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环境或发生事故。

停车操作期间,装置周围应杜绝一切火源。

停车过程中,对发生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方法,要随时做好记录;对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的关键性操作,要采取监护制度。

2.停车后的安全处理

主要步骤有:隔绝,置换、吹扫与清洗,以及检修前生产部门与检修部门应严格办理安全检修交接手续等。

1)、隔绝

由于隔绝不可靠致使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令人窒息和高温介质进入检修设备而造成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检修设备必须进行可靠隔绝。

视具体情况,最安全可靠的隔绝办法是拆除管线或抽插盲板。拆除管线是将与检修设备相连接的管道、管道上的阀门、伸缩接头等可拆卸部分拆下。然后在管路侧的法兰上装置盲板。如果无可拆卸部分或拆卸十分困难,则应关严阀门,在和检修设备相连的管道法兰连接处插入盲板,这种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广为采用。抽插盲板属于危险作业,应办理“抽插盲板作业许可证”,并同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1)、应绘制抽插盲板作业图,按图进行抽插作业,并做好记录和检查。加入盲板的部位要有明显的挂牌标志,严防漏插、漏抽。拆除法兰螺栓时要逐步缓慢松开,防止管道内余压或残余物料喷出,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加盲板的位置一般在来料阀后部法兰处,盲板两侧均应加垫片并用螺栓紧固,做到无泄漏。

(2)、盲板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进行编号。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作合适的盲板:盲板的尺寸应符合阀门或管道的口径;盲板的厚度需通过计算确定,原则上盲板厚度不得低于管壁厚度。盲板及垫片的材质,要根据介质特性、温度、压力选定。盲板应有大的突耳并涂上特别颜色,用于挂牌编号和识别。

(3)、抽插盲板现场安全措施:确认系统物料排尽,压力、温度降至规定要求;要注意防火防爆,凡在禁火区、抽插易燃易爆介质窗口或管道盲板时,应使用防爆工具和防爆灯具,在规定范围内严禁用火,作业中应有专人巡回检查和监护;在室内抽插盲板时,必须打开窗户或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通风设备强制通风;抽插有毒介质管路盲板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防止中毒;在高处抽插盲板作业时,应同时满足高处作业安全要求,并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危险性特别大的作业,应有抢救后备措施及气防站,医务人员、救护车应在现场;操作人员在抽插盲板连续作业中,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休息。

2)、置换、吹扫与清洗

(1)、置换。为保证检修动火和进入设备内作业安全,在检修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和管线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应进行置换。对易燃、有毒气体的置换,大多采用蒸汽、氮气等惰性气体作为置换介质,也可采用注水排气法。将易燃、有毒气体排出。设备经置换后,若需要进入其内部工作还必须再用新鲜空气置换惰性气体,以防发生缺氧窒息。

置换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①被置换的设备、管道等必须与系统进行可靠隔绝。

②置换前应制定置换方案,绘制置换流程图,根据置换和被置换介质密度不同,合理选择置换介质入口、被置换介质排出口及取样部位,防止出现死角。若置换介质的密度大于被置换介质的密度时,应由设备或管道最低点送入置换介质,由最高点排出被置换介质,取样点宜在顶部位置及宜产生死角的部位;反之,置换介质的密度低于被置换介质时,从设备最高点送入置换介质,由最低点排出被置换介质,取样点宜放在设备的底部位置和可能成为死角的位置,确保置换彻底。

③置换要求。用水作为置换介质时,一定要保证设备内注满水,且在设备顶部最高处溢流口有水溢出,并持续一段时间,严禁注水未满。用惰性气体作置换介质时,必须保证惰性气体用量(一般为被置换介质容积的3倍以上)、。但是,置换是否彻底,置换作业是否已符合安全要求,不能只根据置换时间的长短或置换介质的用量,而应根据取样分析是否合格为准。

置换作业排出的气体应引入安全场所。如需检修动火,置换用惰性气体中氧含量一般小于1%~2%(体积百分浓度)、。

④按置换流程图规定的取样点取样、分析,并应达到合格。

(2)、吹扫。对设备和管道内没有排净的易燃、有毒液体,一般采用以蒸汽或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的方法清除。

吹扫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①.吹扫作业应该根据停车方案中规定的吹扫流程图,按管段号和设备位号逐一进行,并填写登记表。在登记表上注明管段号、设备位号、吹扫压力、进气点、排气点、负责人等。

②.吹扫结束时应先关闭物料闸,再停气,以防管路系统介质倒流。

③.吹扫结束应取样分析,合格后及时与运行系统隔绝。

(3)、清洗和铲除。对置换和吹扫都无法清除的粘结在设备内壁的易燃、有毒物质的沉积物及结垢等,还必须采用清洗和铲除的办法进行处理。避免因为动火时沉积物或结垢遇高温迅速分解或挥发,使空气中可燃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大大增加而发生燃烧、爆炸或中毒事故。

清洗一般有蒸煮和化学清洗两种。

①蒸煮。一般说来,较大的设备和容器在清除物料后,都应用蒸汽、高压热水喷扫或用碱液(氢氧化钠溶液)、通入蒸汽煮沸,采用蒸汽宜用低压饱和蒸汽;被喷扫设备应有静电接地,防止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燃烧、爆炸事故,防止烫伤及碱液灼伤。

②化学清洗。常用碱洗法、酸洗法、碱洗与酸洗交替使用等方法。

碱洗和酸洗交替使用法适于单纯对设备内氧化铁沉积物的清洗,若设备内有油垢,先用碱洗去油垢,然后清水洗涤,接着进行酸洗,氧化铁沉积即溶解。若沉积物中除氧化铁外还有铜、氧化铜等物质,仅用酸洗法不能清除,应先用氨溶液除去沉积物中的铜成分,然后进行酸洗。因为铜和铜的氧化物污垢和铁的氧化物大部呈现迭状积附,故交替使用氨水和酸类进行清洗;如果铜及铜的氧化物污垢附着较多,在酸洗时一定要添加铜离子封闭剂,以防因铜离子的电极沉积引起腐蚀。

采用化学清洗后的废液应予以处理后方可排放。一般将废液进行稀释沉淀、过滤等,或采用化学药品中和、氧化、还原、凝聚、吸附以及离子交换等方法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排放。

对某些设备内的沉积物,也可用人工铲刮的方法予以清除。进行此项作业时,应符合进设备作业安全规定,特别应注意的是,对于可燃物的沉积物的铲刮应使用铜质、木质等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并对铲刮下来的沉积物妥善处理。

3)、其他

(1)、清理检修现场和通道

检修现场应根据gb2894《安全标志》的规定,设立相应的安全标志,并且检修现场应有专人负责监护;与检修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在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输送管道附近不得设临时检修办公室、休息室、仓库、施工棚等建筑物;影响检修安全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均应填平或铺设与地面平齐的盖板,或设置围栏和危险标志,夜间应设危险信号灯;检修现场必须保持排水通畅,不得有积水,检修现场应保持道路通畅,路面平整,路基牢固及良好的照明措施;检修现场道路应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其设置地点、形状、尺寸和颜色应符合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检修或施工需要占用道路,影响消防通道时,必需办理审批手续等等。总之,检修现场和通道应满足安全要求。

(2)、切断待检设备的电源,并经启动复查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的安全标志并加锁。

(3)、及时与公用工程系统(水、电、气、汽)、联系并妥善处置。

(4)、安全交接。检修前生产部门与检修部门应严格办理安全检修交接手续。交接双方按上述要求进行认真检查和确认,符合安全检修交接条件后,双方负责人在“安全交接书”上签字认可,生产车间在不停车情况下进行检修或抢修,也应详细填写“安全交接书”。

三、检修阶段的安全要求

检修阶段,常常涉及电工作业、拆除作业、动火作业、动土作业、高处作业、焊接作业、吊装作业、进入设备内作业等,应严格执行各有关规定,以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限于篇幅,以下仅介绍动火作业和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安全要求。

1.动火作业

(1)、固定动火区与禁火区。应根据火灾危险程度及生产、维修、建设等工作的需要,经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厂安全、防火部门登记审批,划定“固定动火区”。固定动火区以外一律为禁火区。

(2)、动火作业及分类。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均属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分特殊动火、一级动火和二级动火3类。

动火作业必须经动火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

(3)、动火安全作业证制度。

①在禁火区进行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严格履行申请、审核和批准手续。“动火安全作业证”上应清楚标明动火等级、动火有效日期、动火详细位置、工作内容(含动火手段)、、安全防火、动火监护人措施以及动火分析的取样时间、地点、结果,审批签发动火证负责人必须确认无误方可签字。

②动火作业人员在接到动火证后,要详细核对各项内容,如发现不符合动火安全规定,有权拒绝动火,并向单位防火部门报告。动火人要随身携带动火证,严禁无证作业及手续不全作业。

③动火前,动火作业人员应将动火证交现场负责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已落实无误后,方可按规定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动火作业。

④动火地点或内容变更时,应重新办理审证手续;否则不得动火。

⑤高处进行动火作业和设备内动火作业时,除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外,还必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和“设备内安全作业证”。

(4)、动火分析及标准。动火作业必须经动火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取样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要保留到动火作业结束。

②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时间或动火停歇时间超过30min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③动火分析标准:若使用测爆仪时,被测对象的气体或蒸气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体积比,下同)、;若使用其他化学分析手段时,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时,其浓度应小于1%;当爆炸下限小于10%、大于或等于4%时,其浓度应小于0.5%;当爆炸下限小于4%、大于或等于1%时,其浓度应小于0.2%。若有两种以上的混合可燃气体,应以爆炸下限低者为准。

④进入设备内动火,同时还须分析测定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

2.设备内作业

(1)、设备内作业及其危险性。凡进入石油及化工生产区域的罐、塔、釜、槽、球、炉膛、锅筒、管道、容器等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称为设备内作业。

(2)、设备内作业安全要点:

①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②进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将该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安全隔离(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代替)、,并清洗、置换干净。

③在进入设备前30min必须取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h各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④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确保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

⑤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v,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⑥进入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

⑦在设备内动火,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

⑧设备内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并与设备内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

⑨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若需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⑩作业完工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

四、检修完工后处理

检修完工后应认真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对设备等进行试压、试漏、调校安全阀、调校仪表和连锁装置等,对检修的设备进行单体和联动试车,验收交接。

第9篇 石油库的防火安全措施浅析

一、火灾危险性

1.易燃性。油品属于有机物质,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油品遇火、受热以及与氧化剂接触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油品的闪点和自燃点越低,发生燃烧的危险性越大。

2.蒸汽的易爆性。油品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比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遇火花即能爆炸。

3.易积聚静电。油品是静电荷的不良导体,电阻率较高,当油品在装卸、灌装、泵送等作业过程中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并积聚产生强电场,当静电放电时会导致石油产品燃烧爆炸。

4.易扩散、易流淌。粘度低的油品流动扩散性强,如有渗漏会很快向四周流散,油品的扩散、流淌性是导致火灾的危险因素。

5.受热膨胀性。石油产品受热后蒸气压升高,体积膨胀,若容器灌装过满或储存于密闭容器中,会导致容器膨胀,甚至爆裂引起火灾。有些储油的铁桶出现顶、底鼓凸现象,就是因为受热膨胀所致。

6.沸溢喷溅性。重质油品燃烧时,燃烧的油品有的大量外溢,有的从罐内猛烈喷出形成高达70~80米的巨大火柱,火柱顺风向喷射距离可达120米左右,这种'突沸'现象,容易直接延烧邻近油罐,严重扩大受灾面积。

二、防火措施

1.正确选择库址,合理布置库区

(1)为了减少石油库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和交通线之间由于火灾事故时可能发生的互相影响,降低火灾损害程度,石油库区与周围建筑群之间应有适当的安全距离。建在地震基本烈度7度以上地区的油库,必须依据国家抗震设计规范采取抗震措施;在地震基本烈度达9度以上的地区不得建造一、二级石油库。

(2)为了保证油库安全和便于技术管理,油库的各项设施应按作业性质的不同,结合防火的要求,分区布置。

(3)油库内各设施的位置应合理布局,以保证油品有一个安全环境,使油品的储运顺利进行。铁路装卸区是油库重点要害部位,其铁路收发栈桥应为不燃烧体结构,并应尽可能地设在油库的边缘地区,避免与库的道路交叉,同时布置在辅助区的上风方向,与其他建。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汽车收发作业区属油库中火灾爆炸事故多发场所,故不宜设在纵深部位,而应设在油库出人口附近,以便与公路干线接近,有利于减少装油车辆的停留时间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漏油人水,会造成下游的大面积燃烧,并影响下游码头和船只,故也应尽量设在各类码头和依江(河)建筑物的下游。

(4)储油罐区的油罐布置要合理,并需设置罐区防火堤,配备充足的灭火设施。应根据油气扩散、火焰辐射、油品性质、油罐类型、扑救条件、消防力量等因素来成组布置储油罐,一般在同一组内布置火灾危险相同或相近的油罐。但地上油罐勿与半地下、地下油罐布置在同一油罐组内。每组固定顶油罐的总容量不应大于100000立方米,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的容量不应大于2000立方米。每组油罐不得超过12座。山洞罐区的罐顶应设类似呼吸阀的透气管以便将油气引出洞外,引出洞口的透气管应布置在下风方向。水封油库可在洞罐油面充惰性气体、设置洞罐水封墙和竖井盖板。

(5)防火堤可以防止油罐爆炸时油品四处流淌所引起的火灾蔓延。防火堤应以不燃材料建造。堤高1.0~1.6米,土质防火堤顶宽不小于0.5米。立式油罐的外壁与防火堤内侧基脚线的问距不小于罐壁高的一半,卧式的不应小于3米。堤内空间容积应小于最大油罐的全部容量,对于浮顶油罐则不应小于最大油罐容量的一半。油罐组容量大于20000米,且座数多于2座时,防火堤内应设隔堤,顶高应比防火围堤低0.2~0.3米。

(6)油库内道路尽可能布置成环形,双车道6米或单车道3.5米,尽量采用水泥路面,不得使用沥青辅料,距路边主防火堤基脚应不小于3米,两侧不宜栽植树木。

2.储油罐及其附件的设置

(1)油罐需设置机械呼吸阀、阻火器、液体、安全阀、泡沫发生器、液面液位检测显示、储油温度检测显示、油气浓度压力检测显示、泡沫发生器等附件。这些检测设备、仪表、附件的安装,能及时反映油罐的内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险情。

(2)定期对油罐附件进行检修、维护。测量孔每月不少于一次盖与座间密封垫是否严密,硬化,导尺槽磨损情况,螺帽活动情况密封胶垫换新每三年一次,蝶形螺母及压紧螺栓各活动连接处经常加润滑油;机械呼吸阀每月不少于2次,气温低于0℃时,每周不少于一次阀盘和阀座接触面是否良好,阀杆上下灵活情况,阀壳网罩是否完好、有无冰冻,压盖衬垫是否严密清除阀盘上灰尘、水珠,螺栓加油,必要时调换阀壳补垫;液压安全阀每季一次从外观检查保护网是否完好,有无雀窝,测量液面高度清洁保护网,添加封液,每年秋未应放出封液,清洁阀壳内部一次,必要时更搀封液;阻火器每季一次,冰冻季节每月一次阻火网或波纹片有无破损,是否清洁畅通,有无水汽冰冻,垫片是否严密清洁阻火网和散热片,螺栓加油保护;泡沫室每季一次玻璃是否破裂,有无油气泄出,吸人空气口是否畅涌无阻换装已损玻璃,调换密封垫,螺栓加油防锈。

(3)空气泡沫灭火室是油罐灭火时喷射泡沫的灭火装置,其类型及其设置数量必须根据油罐容量、储油品种、油面大小,以及泡沫剂类,分别计算确定,但每个罐至少安装两个,且各有一根单独的消防管来供应泡沫混合液,以备油罐火灾时喷射泡沫灭火。

(4)油罐在使用时,要严防油罐下沉和油罐变形。如果油罐出现均匀沉降超过50毫米、罐壁周围内任意10米周长范围内沉降差超过25毫米或内浮顶油罐因倾斜影响浮盘正常升降等情况时,必须腾空存油,对罐基进行技术处理。

3.桶装油品库房的防火要求

(1)桶装库房均应为地面建筑,不得用地下或半地下式,以免油气积聚。仓库用耐人材料建筑,耐火等级应根据储存油品的闪点不同而分别定为一、二、三级,最低不能低于三级耐火标准。库内地面应是不渗漏油品和撞击不会发出火花的地面,并带有1%的坡度

(2)为加强通风,库房应开足够的窗户和门,门的宽度不小于2.0米,且离最近户外通道行间距不大于30米(轻油仓库)或50米(润滑油仓库),门坎(坡)高大于0.15米。

(3)库房照明应采用相应等级的整体防爆装置或室外布线及装在墙上壁龛里的反射灯照明。但汽油等易燃液体桶装仓库,应采用防爆型灯具装置照明。

(4)储油库房与其他建筑间应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5)储存在库房中的桶装油品应直立。采用机械作业时闪点在28℃以下的,堆放不能超过二层,28~45℃之间的不能超过三层,闪点在45℃以上的堆放不能超过四层;采用人工作业时,容易发生碰撞坠落而产生火花或包装损坏,对闪点在28℃以下的,堆放不能超过一层。 28~45℃之间的不能超过三层,闪点在45℃以上的堆放不能超过四层;采用人工作业时,容易发生碰撞坠落而产生火花或包装损坏,对闪点在28℃以下的,堆放不能超过一层。

(6)库内主要通道宽不小于1.8米,堆垛问距不小于1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25~0.5米,以便于检查和疏散。

(7)桶装库房耐火等级和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

(8)露天堆放闪点低于45℃的桶装油品,应加盖不燃结构遮棚,并采取喷淋降温等措施。堆放场应远离铁路、公路干线,保持四面地形平缓,场地应平整并高出地面0.2米,四周以高0.5米的土堤、围墙保护。润滑油桶应卧放、双行并列、桶底相对、桶口朝上,堆高不超过三层。堆垛长不超过25米,宽不超过15米,堆间距不小于3米,堆与围堤间距大于5米,排与排间距大于1米。

(9)桶装油品容量一般应使桶内保持5~7%的气体空间。在不同季节,不同的油品,由于气温等的影响,其充装容量规定亦有所不同,所以在储存时也应采取相应措施。

(10)油桶应经常检查,发现渗漏时应立即换桶,防止油品漏在库房地上或进入排水沟里。

4.输油设备的防火要求

(1)石油库的灌油间一般应不低于二级耐火建筑要求,内部采用混凝土地坪,设坡向集油沟。灌油间一般长5~6米,高3.3~3.5米,室内通风良好,油气浓度不大于300毫克/立方米。通风照明电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

(2)灌油间内每12平方米建筑面积安装一副灌油栓,口径不大于40毫米,相互灌油栓距离为2米以上,栓上阀门安装在1.5米高左右处;高架计量泊灌与灌油间无门窗。洞孔的外墙保持一定问距(甲。乙类油品为10米以上,丙类油品为8米以上),周围设置防火堤,间距不小于2米;润滑油灌油间与桶装仓库设在一起时,两者之间应设防火分隔墙。

(3)进行灌油操作时,油灌车应做好接地保护装置。待灌装空桶与灌好的重桶应分别前后进出。为消除静电造成的火灾事故,灌油鹤管应插到油罐底部,油品灌装速度必须限制在安全流速范围内,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在灌装时流速一般应不大于4.5米/秒。

(4)油泵房的建筑结构应为耐火材料建筑,两端开门窗,向外开启,室内通风良好,空气中油蒸气含量不大于300毫克/立方米。油泵及其他电气设备一律采用防爆型,不得安装临时性、不合要求的设备和管道,禁止采用皮带传动装置,以免静电引起火灾。在泵房阀组场所应安装油品水封,引入井设施,集油井应加盖并有用泵抽除装置,泵间距。泵与墙间距均应为:米左右,真空泵房的真空罐应设在泵房外。油泵、阀门及各类通油仪器仪表不许有滴、漏、跑、冒现象,严禁油泵空转和导油管中出现间断性气囊的现象。油泵安装时必须保证轴线对正,轴承转动灵活,盘根安装适当,以防止由于安装性能不佳而引起运行时出现故障导致爆炸等事故。

(5)泊库内管路宜优先采用管沟敷设。管路材质一般用钢管,采用焊接或法兰盘连接,架设在不燃支架上,距地下电缆下方:米或下水道下方1.5米深处,各管路平行间距不小于10厘米。油管不宜敷设于建筑物的上、下方,与铁路等有轨道路的交角不宜小于60'。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基础应力范围间距应大于0.3米。油库管路的管径与输油量配备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10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液化石油气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

由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氢等杂质。不溶于水。熔点-160~-107℃,沸点-12~4℃,闪点-80~-60℃,相对密度(水=1)0.5~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2.0,爆炸极限5%~33%(体积比),自燃温度426~537℃。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50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在充装站内按工艺流程进行。禁止槽车、贮灌、或大瓶向小瓶直接充装液化气。禁止漏气、超重等不合格的钢瓶运出充装站。

(2)用户使用装有液化石油气钢瓶时:不准擅自更改钢瓶的颜色和标记;不准把钢瓶放在曝日下、卧室和办公室内及靠近热源的地方;不准用明火、蒸气、热水等热源对钢瓶加热或用明火检漏;不准倒卧或横卧使用钢瓶;不准摔碰、滚动液化气钢瓶;不准钢瓶之间互充液化气;不准自行处理液化气残液。

(3)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内含氧量小于3%。首次灌装液化石油气时,应先开启气相阀门待两罐压力平衡后,进行缓慢灌装。

(4)液化石油气槽车装卸作业时,凡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槽车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妥善处理:

——附近发生火灾;

——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

——液压异常;

——其他不安全因素。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照明线路、开关及灯具应符合防爆规范,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或防静电胶垫,管道法兰之间应用导电跨接。压力表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储罐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站内严禁烟火。进站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穿带钉鞋。入站机动车辆排气管出口应有消火装置,车速不得超过5km/h。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供气站点应设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专用钢瓶库;建立液化石油气实瓶入库验收制度,不合格的钢瓶不得入库;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和钢瓶应定期检验。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液化石油气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液化石油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液化石油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液化石油气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立即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静风泄漏时,液化石油气沉在底部并向低洼处流动,无关人员应向高处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第11篇 中石油天然气冬季“八防”安全措施

一、指导精神

由于冬季生产的特点,油田的生产需要面临三个方面的生产矛盾,一是冬季气温低、油区冬防保温和作业现场易燃易爆的矛盾,二是年末员工疲劳惰乏情绪与完成生产任务的冲刺阶段的管理矛盾,三是冬季特殊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安全生产平稳的矛盾,解决好这三个矛盾是推进冬季安全生产任务完成的关键点。根据公司生产会议精神和修总提出的工作要求,要结合气候变化进一步完善冬季“八防”系列管理措施和具体措施,所以认真落实“八防”工作,是油区冬季安全生产的关键,各单位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拿出具体的“八防”措施,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

二、工作目标

实现四季度安全生产无事故,确保年度安全环保工作圆满完成。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单位主管领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科

四、作业区安全生产“八防”风险识别及预防措施

一、 防火

1) 加强对员工冬季防火安全知识宣传,要求全体员工结合岗位特点,开展防火风险辨识和应急处理,开展岗位防火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 不乱用电热设备,不私拉乱扯,对库房等火灾危险场所,处工作需要外,其他情况不允许使用电热设备,使用电热设备,不要超负荷,用过的电热设备要及时关闭,以免发生火灾。

二、 防爆

1) 上岗员工要精心操作,严禁将火种带入防火防爆区域内,严格遵守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票制度,加强重点防火部位的监督检查

2) 开展防爆风险辨识和应急处理,开展岗位防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 防静电

1) 设计静电接地干线,确保管道、生产装置等接地部分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 确定合适的接地电阻值。

3) 在防爆区块内设有防感应雷接地,或者设静电接地干线。

4) 在危险场所入口外侧应设置接地的裸金属体,如金属栏杆、金属支架等。

四、 防煤气中毒

1) 加强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受限空间施工规定,注意个人防护,受限空间有专人监护,专人负责。

2) 队员工加强防有害气体中毒,防煤气中毒的安全教育,普及自救互救的知识

五、 防冻防凝

1) 全面做好厂房、机械设备的保温防冻工作。

2) 搞好消防器材设施的保温防冻。

3) 加强巡回检查,落实各项冬季生产管理规定,做好设备、水容器的脱水,防止冻裂泄露。

六、 防滑

1) 道路及钢板上的积水、霜雪应急时清理并采取防滑措施。

2) 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

七、 防坠落

1)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着装整齐,系好安全带,

2) 高处作业人员严禁相互嬉戏打闹,防止失足发生坠落事故。

3) 5级以上大风、大雾、大雪、凝冻天气禁止进行高空作业。

八、 防盗抢、防交通事故

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员工学习”四不伤害”,提高员工自身安全防护意识。

2) 夜间加强车辆防护,车辆门窗必须关紧,驻地门窗要关好。

3) 严格请假制度,夜间出行要有伴从。

4)

夜间行车风险;大雾天气视线差,能见度低;油区车辆多,地方车辆的违章造成安全风险加大;暴风雪条件下加大行车安全风险;霜冻天气路滑增加安全风险;驾驶人员违章操作,如各种违章行为;不执行油区驾驶限速管理规定;带车人制度不认真落实;私家车制度不落实;员工风雪天气上下车不注意安全;员工横穿马路不注意观望;巡回检查的马路上骑自行车不注意安全;驾驶员道路风险识别不够:驾驶员思想波动;车辆设备隐患问题不检查不治理;

5) 预防措施:

6) (1)组织驾驶员学习入冬前安全行车注意事项,做好严寒、大风、浓雾、暴雪等恶劣天气的安全行车教育。

7) (2)对全部车辆进行入冬前检查,确保灯光、制动等设施齐全有效严禁车辆带病运行。

8) (3)采取gps监控和路检、路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查纠违章行为。

9) (4)加强冬季行车安全知识的教育,扎实开展冬季道路风险辨识工作。

10) (5)加强岗位员工上下车,巡回检查过程中的安全知识教育。

11) (6)了解驾驶人员思想动态,确保驾驶员安全驾驶,避免驾驶员因为情绪驾驶出现事故。

12) (7)认真执行三个管理制度《私家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办法》、《交通安全管理补充规定》。

第12篇 危险化学品液化石油气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

由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氢等杂质。不溶于水。熔点-160~-107℃,沸点-12~4℃,闪点-80~-60℃,相对密度(水=1)0.5~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2.0,爆炸极限5%~33%(体积比),自燃温度426~537℃。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500。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在充装站内按工艺流程进行。禁止槽车、贮灌、或大瓶向小瓶直接充装液化气。禁止漏气、超重等不合格的钢瓶运出充装站。

(2)用户使用装有液化石油气钢瓶时:不准擅自更改钢瓶的颜色和标记;不准把钢瓶放在曝日下、卧室和办公室内及靠近热源的地方;不准用明火、蒸气、热水等热源对钢瓶加热或用明火检漏;不准倒卧或横卧使用钢瓶;不准摔碰、滚动液化气钢瓶;不准钢瓶之间互充液化气;不准自行处理液化气残液。

(3)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内含氧量小于3%。首次灌装液化石油气时,应先开启气相阀门待两罐压力平衡后,进行缓慢灌装。

(4)液化石油气槽车装卸作业时,凡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槽车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妥善处理:

——附近发生火灾;

——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

——液压异常;

——其他不安全因素。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照明线路、开关及灯具应符合防爆规范,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或防静电胶垫,管道法兰之间应用导电跨接。压力表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储罐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站内严禁烟火。进站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穿带钉鞋。入站机动车辆排气管出口应有消火装置,车速不得超过5km/h。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供气站点应设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专用钢瓶库;建立液化石油气实瓶入库验收制度,不合格的钢瓶不得入库;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和钢瓶应定期检验。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液化石油气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液化石油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液化石油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液化石油气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立即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静风泄漏时,液化石油气沉在底部并向低洼处流动,无关人员应向高处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第13篇 液化石油气站工艺装置的置换方法及安全措施

摘要:简单介绍新安装的液化石油气站投入使用前工艺系统的置换方法,具体论述各置换方法的原理以及安全措施和实用性,通过对照比较,选择安全经济的置换方法,来保证液化石油气站工艺装置置换时的安全工作,使工艺装置正常投入运行。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工艺装置;置换方法;安全措施

1  概述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液化石油气站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也不断增加,因此,液化石油气站投入使用前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新安装的液化石油气工艺装置内充满着空气,若直接灌入液化石油气,两者混合会形成爆炸性气体,这时由于充灌液化石油气时的流速很大,有静电产生,若接地不良,极可能会产生静电放电。静电火花一旦产生,就会引起系统内的可燃混合气体发生化学爆炸。为了杜绝这种事故的发生,在充装液化石油气之前,必须进行置换。

2  工艺系统置换方法及安全措施

液化石油气站工艺系统常用的置换方法有水洗置换法、抽真空置换法、蒸汽置换法和氮气置换法。

2.1  水洗置换法

水洗置换法是用水作媒介进行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置换的方法。进行置换时要将置换的系统全部充满水,使空气排出,然后从系统最高位接管接通气态液化石油气,再从最低位排污(排水)管向外排水。水在液化石油气气相压力和位置差的作用下,经排污管流出。随着水位的下降,液化石油气体不断补人到水流出的空间,直到水全部排净,从排污管口冒出液化石油气时,立即关闭排污管阀门,待系统内液化石油气压力升至0.49mpa以上,再关闭上部通气态液化石油气的阀门,置换工作完成。这时系统处于待液状态,按照罐车卸液操作程序,便可向储罐内充装液化石油气。

水洗置换法操作简单、置换费用低、效果好。但对工艺路线复杂的大、中型液化石油气站,为避免置换中出现死角,应根据每台储罐的工艺路线逐台进行置换。另外,在北方地区的冬季采用水洗置换法时,容易使管道结冰造成冻结。

2.2  抽真空置换法

抽真空置换法是用真空泵将工艺装置内部抽为真空,降低其气体含氧量的置换方法。据有关资料介绍,当容器内气体中氧的体积分数低于4%时,通人易燃气体后不会形成爆炸性气体。用国产的真空泵,抽吸负压值已达到o.0867mpa(650mmhg),按此值计算其含氧量为:

含氧量=[(760—650)/760]_21%=3%

式中,21%——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

用抽真空置换时,应先将系统上的压力表和安全阀的根部阀关闭,使其与置换系统隔离,并将储罐上的一块压力表改为真空表,作为置换指示用。置换步骤为:将系统的液相管与真空泵相接,气相管与液化石油气的气相来源相接,切断与无关系统的联系,开启真空泵抽吸系统内的空气,当系统真空度降到0.0867mpa以下时,停止抽气,关闭液相管上的操作阀;开启气相进口阀,从气相管向系统内充进气态液化石油气,并视进气情况开启压力表根部阀,关闭换为真空表的根部阀;待压力达到当时条件下的饱和蒸气压后,关闭进气阀,停止充气,按充液操作程序便可向储罐内充装液态液化石油气。充液结束后,应及时开启安全阀的根部阀,使安全阀处于工作状态。

抽真空置换法具有操作方便、置换简单等优点,且置换费用低,因而被普遍采用。

2.3  蒸汽置换法

蒸汽置换法是以水蒸气为媒介,进行置换的方法。进行置换时,要按照管道流向和设备布置情况,从管道始端接人蒸汽。对储罐应从下部排污管接人蒸汽。使蒸汽进入管道或设备,将内部原有介质从另一管端(储罐从上部人孔或放散管)驱散出来。为了保证置换安全,待蒸汽从出口管冒出后,关闭出口阀,使蒸汽压力升至o.196mpa以上后,再开启排放阀,如此反复吹洗约2h,取样分析系统内气体含氧量小于3%为止(若是动火置换,其含氧量应小于0.2%)。置换合格后,及时拆除蒸汽接管,关闭拆开的人孔和各阀门,防止含氧气体的进入。

经置换合格的工艺装置,应从气相管路充人气态液化石油气,待压力达到当时条件下的饱和蒸气压时,再按充液操作程序,向储罐内储存液化石油气。

蒸汽置换法由于蒸汽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不仅能驱排气体,还能使残存在系统内的可燃液体和油脂被气化排出,得到很好的冲洗,置换效果好,故多用于检修动火设备的置换。不足之处是置换现场要有蒸汽来源,置换费用较高。

2.4  氮气置换法

氮气置换法是以氮气为媒介置换工艺装置内空气的方法。用氮气置换时,先将液相管路与氮气接通,向系统内加入氮气,同时打开储罐上部的放散阀,让气体排出,约10min后,关闭排空阀,使系统内充气压力到0.196mpa后,关闭氮气源和液相管上的阀门,稳压后排放。依次重复操作,直到取样分析系统内气体含氧量小于3%为止。然后拆除氮气源,从气相管通人液化石油气体,待压力达到当时条件下饱和蒸气压时,停止充气,再按充液操作程序向储罐充装液化石油气。

氮气置换法稳妥可靠,但用于置换大、中型液化石油气站时气源难以保障。据核算,置换一台储罐所需的氮气量约为储罐容积的3倍,置换费用高。

3  结束语

液化石油气站的工艺管道和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置换,采用何种置换方法,应根据被置换装置的容积大小和现场实际条件来考虑。不论选择何种方法,都要先编制置换方案,隔离不相关的系统和设备,如水洗置换时,水不得进入烃泵内;抽真空置换时,要关闭压力表和安全阀的根部阀等。置换作业切忌简单从事,盲目操作。置换合格后向系统充气态液化石油气时,要随时检查有无漏气现象,对出现的漏气应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要停止充气,待处理合格后方可恢复充气作业。

参考文献

1.祖因希.《液化石油气操作技术与安全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8

2.《液化石油气使用与管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摘自:《化工安全与环境》2004.12)

第14篇 健全液化石油气站安全措施

液化石油气, 极具有易燃、易爆等属性, 如果控制不严, 管理不善, 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事故一旦发生, 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液化石油气的储存站点, 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区, 管理部门应积极投入, 配齐相应的安全防范设施, 加强防护监控, 切实做到以预防为主, 确保万无一失。应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

迁移高压线

站址确定后, 首先把站址上空高压线, 迁移, 避开高压线与液化石油气站的垂直交叉。

避雷电措施

在液化石油气站的周边选取三角形点位, 架设塔形的避雷针对固定卧式液化石油气储存罐金属外壳做跨接线和接地线, 经测试上述两项接地阻值要符合规范技术要求。

消防措施

在液化石油气站建设中, 在地下接通专为消防供水的管道, 地面上装设消防栓, 随时可以启用, 配备干粉灭火车和相当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并按期进行检验。

降温及检测装置

在固定卧式储液罐上, 按设计规范要求, 分别安装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和放空管, 架起能够遮挡太阳照射的遮阳棚, 同时要安装一套喷淋装置。

游标显示

在每个固定卧式储液罐的正面纵向中心线上, 安装一个磁性自动液位计, 又称游标, 游标的升与降与储液罐内的液位升与降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工作人员一目了然的掌握罐内的液位状况并根据刻度可以计算出存数量。

报警措施

在固定卧式储液罐之间, 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 在装罐车间安装检测报警器, 当某个部位有泄漏时, 可燃气体浓度达到额定上限时, 报警器就会自动发出鸣叫声, 提示工作人员及时采取腊施。

通风措施

车间仅是存放周转钢瓶的地方, 室内容易聚集可燃有毒气体, 因此, 在墙体的上方专设通风窗, 下方设置大功率换气扇, 保持室内与室外空气的充分对流。

第15篇 石油化工生产应急排液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针对石油化工生产中,事故情况下紧急排放可燃液体可能带来的火灾爆炸危险,阐述了在工艺上和设计上应急安全排液应采取的防火防暴技术措施。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可燃液体的应急安全排放,是防止火灾、爆炸蔓延扩展的重要措施。甲、乙、丙类的设备均应有事故应急排放设施。为了确保排放安全,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必须从排放设施的设计上、排放工艺上和操作上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 可燃液体排放设施的功能

可燃液体的应急排放设施主要是用于事故情况下的排放,当生产装置发生故障,反应物料发生剧烈反应,采取加强冷却,减少投料等措施难以奏效,不能防止反应设备超压、超温、暴聚、分解爆炸事故,应将设备内物料及时排放。尤其是在火灾状态下,为了减少物料损失或防止火灾蔓延扩大,并协助灭火,需将装置内的液态物料泄压排放。

2 可燃液体的排放设施

可燃液体物料的排放系统可以利用专门的设施,或利用通常的工艺管线和容器进行排放。

可燃液体的排放设施有抽送系统和压力自流系统两种类型。抽送系统由紧急冷却器、紧急排液管线、事故储槽或排放罐等组成。压力自流系统由紧急排液管线、紧急放空塔、紧急排放池及隔油、转油和排污系统组成。紧急放空塔、池设施也可以用于抽送系统。

紧急冷却器是用于冷却排放的所有料液,使之降温而消除火灾与爆炸危险的安全设备。一般为蛇管式,可以专用,也可以设计成两用的,即在正常操作时作为冷却器组的一部分。事故储槽是专门用于接受冷却后紧急排泄物料的安全设备,一般为立式钢罐。容积较大的直接火加热器、危险性较大的反应器,如氧化、硝化、氯化反应器等,均需装设事故储槽。大型石油化工装置油品的排放,需通过紧急放空塔、池进行。紧急放空塔下段有5~6层挡板,下部进油,上部喷淋冷却水,紧急放空塔下段的上部还应接入消防蒸汽。紧急放空塔可放在池内,塔池相通,但紧急放空池内应经常保持1/3以上的水,塔底应浸在水面以下。

3 可燃液体应急排放的安全技术措施

3.1事故排放设备设置在安全位置

设在厂房里的生产设备或容器,在紧急情况下,其内液体应放流到设在厂房外的地下或半地下专用事故贮槽或排放罐中。厂房到事故储槽或排放罐的距离应与到设在厂房外的工艺设备相同。从露天装置或工艺台架到事故储槽或排放罐的距离应布置在装置或台架范围以外,不应当将其设在厂房和与这些厂房有联系的露天装置或台架之间。

紧急排液时,紧急放空塔、池都有着火的危险。因此,紧急放空塔、池应设置在安全地带,通常应与其他装置或设施的安全距离为30m。用动力输送紧急排放物料的转油泵,距紧急排液池的距离应为15m以上。紧急放空塔或紧急排放池应设置在污水处理厂附近,尽量缩短排污管线的距离。

3.2及时启动排放设施

发生时故事,应能及时启动安全排放设施。事故阀门通常设在厂房外或第一层靠近出口的位置。如果阀门有远距离传动装置,则事故阀门应安在需放空的设备或装置附近,起动按钮要设在厂房外出口旁。事故放空最好是自动打开阀门,并与设备或装置停止运转的设施相联动。起动阀门的自动系统传感器,要安装在可能发生火灾的区域。

紧急排放的管道要向事故储槽或排放罐一侧倾斜,并且尽可能取直线减少弯曲。除设备闸阀外,所有事故放空管道上不准安装闸阀。

紧急排放管线要经常检查,如有可能,应经常用300℃、0.3mpa(表压)的过热蒸汽吹扫,以确保其畅通。

3.3事故排放设备应有足够容积

主要紧急排液安全处理设备的规格,需依据最大紧急排液量来确定。最大紧急排液量一般按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装置发生事故来考虑。如果几个装置或全厂共用一个紧急放空设施,则按一次紧急排液量最大的装置考虑紧急排液安全处理设施。在炼油厂,一般最大紧急排液量按管式炉或分馏塔底油考虑,如60万t/a或120万t/a的催化裂化装置,一次最大紧急排液量为300m3,50~60万t/a的热裂化和延迟焦化装置为200m3。一个事故储槽可以同若干个容器相连,其容量不应小于其中最大一个容器的容积。

在车间里,一些容量不大的设备,如计量槽、分配器、压力箱、燃料柜、淬火池等,不必设置专门的事故储槽。它们可利用设在室外或设在毗连的厂房内,但需用实体墙分隔开的生产容器作为紧急放空排放储罐。此时,液体的放空只能采取自流式。

3.4控制排放液体流速

处理事故要求的时间较短,小于10~15min,最好采用抽送和压放的方式排放,如石油炼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就是采用此法排放其中物料的。利用惰性气体压放,既可加快排放速度,又可消除在设备中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通常在操作中出现异常事故,或在设备运行中发生故障,或在火灾情况下须进行紧急排放的易燃易爆液态物料,都是处于沸点的温度条件下,通过管线进入紧急放空塔等设备中,若流速过快,易引起闪蒸。另外,排液速率过快时,生产装置内可造成瞬间真空,吸入空气或火焰,带来更大的爆炸危险。因此,应适当控制排放速率。对于密度较大而泄放压力较小的液态物料,一般闪蒸量较少,紧急排液时间也可较长,一般按30min考虑,如石油炼制企业的常减压蒸馏、延迟焦化、热裂化等装置,主要应采用自流排液方式,经紧急排液管线、紧急冷却器转送紧急放空塔、紧急事故罐等储存处理系统。

紧急排液管直径应根据排液量和紧急排液的限制时间及安全性来确定。石油炼制企业,60万t/a或120万t/a的催化裂化装置要求紧急排液时间较短,排放管径应较大,其余装置的排放管径一般与加热炉入口管径相同。

3.5防止排放设备发生火灾爆炸

为了预防排放的液体物料发生闪蒸,蒸出的可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紧急冷却的冷却面积要足够大,保证其冷却效果。紧急放空塔的冷却水量,应根据最大紧急放空量和泄放物料的温度确定。

事故储槽要制成密闭式的。但它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积存凝结水。此时,若放进高温液体,可能使水急剧汽化,槽内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蒸汽物理性爆炸。因此,积存的水要定期放掉。事故储槽的底要做成有坡度的,以便将水排干净。

为了防止高温液体流入封闭式事故储槽和空气接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发生爆炸,排放高温液体之前,要用水蒸气或惰性气体吹洗事故储槽及其管道。

3.6排放设施的安装符合要求

紧急排放的物料温度往往较高,因此,紧急排液管线要认真考虑热补偿问题,防止管线受高温作用,破裂失效。事故放空管道应用水封保护,以防火焰沿管发生蔓延。

事故储罐上面要安装呼吸管以控制罐内压力,呼吸管应对着安全方向,并且阻火器加以保护。如果排放的油品较重,事故储罐应具有保温或加热设施。蒸汽加热盘管的面积应按48h升温30℃设计。

几个装置共用一个放空塔、池设施排液时,冷却器就布置在装置内,由各装置自行管理。几个装置共用一条紧急排液管线时,其连接处必须各加单向阀,防止物料窜流。

紧急放空池应设简易的隔油设施和可将污油抽送至污油罐或燃料油罐的蒸汽泵或电力油泵。污油泵的输送能力以8h内送完一次最大排放量选定。池内污水应靠自流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安全和净化处理,并且宜设置用蒸汽吹扫污水管的接管。

3.7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应急排放可燃液体物料属于火灾危险性操作,必须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应制订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且严格执行,确保操作安全。在紧急排液的状态下应实施消防现场监护,及时处理意外情况。紧急排液后,必须用蒸汽吹扫整个排放管线和冷却器。

石油安全措施15篇

一、火灾危险性1.易燃性。油品属于有机物质,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油品遇火、受热以及与氧化剂接触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油品的闪点和自燃点越低,发生燃烧的危险性越大。2.蒸汽的易爆性。油品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比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遇火花即能爆炸。3.易积聚静电。油品是静电荷的不良导体,电阻率较高,当油品在装卸、灌装、泵送等作业过程中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石油信息

  • 石油库安全措施3篇
  • 石油库安全措施3篇95人关注

    一、火灾危险性1.易燃性。油品属于有机物质,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油品遇火、受热以及与氧化剂接触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油品的闪点和自燃点越低,发生燃烧的危险性越 ...[更多]

  • 液化石油安全措施13篇
  • 液化石油安全措施13篇93人关注

    液化石油气,极具有易燃、易爆等属性,如果控制不严,管理不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液化石油气的储存站点,也是安… ...[更多]

  • 石油安全措施15篇
  • 石油安全措施15篇83人关注

    一、火灾危险性1.易燃性。油品属于有机物质,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油品遇火、受热以及与氧化剂接触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油品的闪点和自燃点越低,发生燃烧的危险性越 ...[更多]

  • 液化石油气安全措施13篇
  • 液化石油气安全措施13篇64人关注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液化石油气贮罐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进行开罐检查,通常是在新罐投入使用满一年后及此后每隔五年进行,特殊情况下,要提前进行开罐检查。开罐检查是一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措施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