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措施

危险安全措施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59
  • 目录

危险安全措施

第1篇 危险化学品一氯甲烷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

无色易液化的气体,具有弱的醚味。分子量50.49,熔点-97.7℃,沸点-23.7℃,相对密度(水=1)0.9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8,闪点<0℃,自燃点632.22℃,爆炸极限8.1%~17.2%(体积比)。易溶于水,溶于醇,与氯仿、乙醚、冰醋酸混溶。高温时水解成甲醇和盐酸。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易燃,并生成光气。

【活性反应】

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健康危害】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能引起肝、肾损害。严重中毒时,可出现谵妄、躁动、抽搐、震颤、视力障碍、昏迷,呼气中有酮体味。尿中检出甲酸盐和酮体有助于诊断。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60(皮);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20(皮)。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明火、热源。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接触液体时防止冻伤。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氯甲烷遇水能产生具有强腐蚀作用的盐酸,为了防止设备腐蚀,在生产过程中的氯甲烷脱除、冷却、回收、干燥、塔再生工序都需要加入适量氢氧化钠进行中和。

(2)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瓶口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3)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第2篇 化学危险物品储运安全措施

(l) 这类物品中的爆炸物品、自燃物品、放射性物品,必须分别存放在专门的仓库。

(2) 储存爆炸性物品的仓库不允许设在城镇市区和居民聚居的地方,并与周围建筑、交通要道、输电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仓库储存量不得超过规定。

(3) 爆炸物品堆放不应过高过密,以便通风、装卸和检查。一般垛高不超过1.8m,对于敏感的雷管等垛高不超过1.5m;垛与垛间距不少于lm。为了防潮湿,垛底应垫有10cm的方木。仓库的温度、湿度应严格控制,夏季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高于80%,冬季一般保持15~25℃之间。

(4) 储运易燃液体的仓库应远离明火,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沸点低于或接近夏季气温的易燃液体,应储存在有降温设施的仓库里。包装容器内的液体不能装得过满,封口要严密。对于闪点低于28℃、沸点高于38℃的易燃液体储罐应按压力容器设计,并有冷却降温或气体冷凝设施。易燃固体多属还原剂,因此不能与氧化剂混合储存,仓库要阴凉、干燥、要有散热措施。

(5) 毒害性物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不得与酸类食品同存一库。库房应有特殊标记,管理制度要严格。库内应有中毒急救、清洗、中和、消毒的药品和设施。

(6) 腐蚀品性质各异,储存要求也不同,如冰醋酸受冻会结冰,库房内要有采暖措施;碱性腐蚀物品大多数易吸水,因此要防潮;化工厂常用的硫酸、盐酸、硝酸宜储存在单层建筑物内,地面要耐酸,库内要有良好的通风,防止暴晒及温度过高而引起容器爆裂。

(7) 放射性物品应存放在专门的场所,库房应远离生活区,并有特殊防护措施。放射性物品入库时应严格验收,应用放射性探测仪对放射性物品的放射计量进行测试,并加以记录,然后安排储存。要做好人身防护。

(8) 储存氧气及可燃气体的气瓶禁止露天堆放暴晒,必须露天堆放时应采取措施以避免暴晒;堆放地周围10m内禁止堆易燃物,并不得动用明火。储存气瓶的仓库应为单层建筑,设置易掀开的轻质屋顶,地坪可用不发火沥青砂浆混凝土铺设,门窗都向外开启;库温不宜超过35℃且有通风措施。气瓶库应用防火墙分隔为若干单独分间,每一分间有安全出入口。气瓶仓库最大储存量不应超过规定。对直立放置的气瓶,应设有栅栏或支架加以固定,防止倾倒。卧放气瓶必须防止滚动。气瓶的首尾方向应堆放一致并旋紧安全帽。高压气瓶的堆放高度不宜超过5层。对盛有易聚合的气体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

(9) 化学危险物品运输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准运手续,且又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驾驶员、押送员持证上岗执行任务,并严格遵守装卸操作规程。

(10) 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厂(车间) 区和储存仓库建设和布置应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满足安全防火、环境保护等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第3篇 危险化学品甲烷、天然气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

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分子量16.04,熔点-182.5℃,沸点-161.5℃,气体密度0.7163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相对密度(水=1)0.42(-164℃),临界压力4.59mpa,临界温度-82.6℃,饱和蒸气压53.32kpa(-168.8℃),爆炸极限5.0%~16%(体积比),自燃温度537℃,最小点火能0.28mj,最大爆炸压力0.717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

【活性反应】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

【健康危害】

纯甲烷对人基本无毒,只有在极高浓度时成为单纯性窒息剂。皮肤接触液化气体可致冻伤。天然气主要组分为甲烷,其毒性因其他化学组成的不同而异。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在生产、使用、贮存场所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手套,接触高浓度时应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佩带供气式呼吸器。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天然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

(2)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固定动火区必须距离生产区30m以上)。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配气站严禁烟火,严禁堆放易燃物,站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应有事故排风装置。

(3)天然气配气站中,不准独立进行操作。非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配气站。

(4)含硫化氢的天然气生产作业现场应安装硫化氢监测系统。进行硫化氢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含硫化氢作业环境应配备固定式和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

——重点监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

——硫化氢监测仪报警值设定:阈限值为1级报警值;安全临界浓度为2级报警值;危险临界浓度为3级报警值;

——硫化氢监测仪应定期校验,并进行检定。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天然气储气站中:

——与相邻居民点、工矿企业和其他公用设施安全距离及站场内的平面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天然气储气站内建(构)筑物应配置灭火器,其配置类型和数量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的相关规定;

——注意防雷、防静电,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工艺管网、设备、自动控制仪表系统应按标准安装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时要把车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采用管道输送时:

——输气管道不应通过城市水源地、飞机场、军事设施、车站、码头。因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输气管道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

——输气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输气管道管理单位应设专人定期对管道进行巡线检查,及时处理输气管道沿线的异常情况,并依据天然气管道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管道。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第4篇 高支模板施工一般危险源识别及安全措施

1、一般危险源识别

1)模板变形、断裂;

2)扣件爆裂、滑脱;

3)钢管强度或刚度不足造成弯曲变形过大或局部失稳;

4)个别顶托伸出钢管顶部超长;

5)个别钢管立杆采用搭接或立杆支撑底部悬空;

6)水平拉杆步距过大,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不设或少设等。

2、预防措施

1)根据专项方案采用新模板、楞木、牵杆、立杆间距按设计要求布设。

2)钢管扣件先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3)水平、竖向剪刀撑、扫地杆按设计要求设置,不得不设、少设或加大尺寸设置。

4)立杆采用对接、错开布设,不得采用搭接,上下端顶紧。

第5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一氯甲烷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

无色易液化的气体,具有弱的醚味。分子量50.49,熔点-97.7℃,沸点-23.7℃,相对密度(水=1)0.9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8,闪点<0℃,自燃点632.22℃,爆炸极限8.1%~17.2%(体积比)。易溶于水,溶于醇,与氯仿、乙醚、冰醋酸混溶。高温时水解成甲醇和盐酸。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易燃,并生成光气。

【活性反应】

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健康危害】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亦能引起肝、肾损害。严重中毒时,可出现谵妄、躁动、抽搐、震颤、视力障碍、昏迷,呼气中有酮体味。尿中检出甲酸盐和酮体有助于诊断。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60(皮);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20(皮)。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明火、热源。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接触液体时防止冻伤。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氯甲烷遇水能产生具有强腐蚀作用的盐酸,为了防止设备腐蚀,在生产过程中的氯甲烷脱除、冷却、回收、干燥、塔再生工序都需要加入适量氢氧化钠进行中和。

(2)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瓶口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3)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第6篇 干燥过程安全措施——干燥过程及危险性分析

化工生产中的固体物料,总是或多或少含有湿分(水或其他液体),为了便于加工、使用、运输和贮藏,往往需要将其中的湿分除去。除去湿分的方法有多种,如机械去湿、吸附去湿、供热去湿,其中用加热的方法使固体物料中的湿分汽化并除去的方法称为干燥,干燥能将湿分去除得比较彻底。

干燥在化工、轻工、食品、医药等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对原料或中间产品进行干燥,以满足工艺要求。如以湿矿(俗称尾砂)生产硫酸时,为满足反应要求,先要对尾砂进行干燥,尽可能除去其水分;再如涤纶切片的干燥,是为了防止后期纺丝出现气泡而影响丝的质量。

②对产品进行干燥,以提高产品中的有效成分,同时满足运输、贮藏和使用的需要。如化工生产中的聚氯乙烯、碳酸氢铵、尿素,食品加工中的奶粉、饼干,药品制造中的很多药剂,其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都是干燥。

干燥按其热量供给湿物料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导干燥湿物料与加热介质不直接接触,热量以传导方式通过固体壁面传给湿物料。此法热能利用率高,但物料温度不易控制,容易过热变质。

(2)对流干燥热量通过干燥介质(某种热气流)以对流方式传给湿物料。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与湿物料直接接触,干燥介质供给湿物料汽化所需要的热量,并带走汽化后的湿分蒸汽。所以,干燥介质在干燥过程中既是载热体又是载湿体。在对流干燥中,干燥介质的温度容易调控,被干燥的物料不易过热,但干燥介质离开干燥设备时,还带有相当一部分热能,故对流干燥的热能利用程度较差。

(3)辐射干燥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器发射至湿物料表面,被湿物料吸收后再转变为热能将湿物料中的湿分汽化并除去,如红外线干燥器。辐射干燥生产强度大,产品洁净且干燥均匀,但能耗高。

(4)介电加热干燥将湿物料置于高频电场内,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下,物料内部分子因振动而发热,从而达到干燥目的。电场频率在300mhz以下的称为高频加热,频率在300~300_105mhz的称为微波加热。

在上述四种干燥方法中,以对流干燥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在对流干燥过程中,最常用的干燥介质是空气,湿物料中的湿分大多为水。因此,本章主要讨论以湿空气为干燥介质、以含水湿物料为干燥对象的对流干燥过程。

干燥按操作压力可分为常压干燥和真空干燥;按操作方式可分为连续干燥和间歇干燥。其中真空干燥主要用于处理热敏性、易氧化或要求干燥产品中湿分含量很低的物料;间歇干燥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或要求干燥时间很长的场合。

在化学工业中,常指借热能使物料中水分(或溶剂)汽化,并由惰性气体带走所生成的蒸气的过程。例如干燥固体时,水分(或溶剂)从固体内部扩散到表面再从固体表面汽化。干燥可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于燥两种。并有真空干燥、冷冻干燥、气流干燥、微波于燥、红外线干燥和高频率干燥等方法。干燥过程安全措施是指确保干燥设备、干燥介质、加热系统等安全运行,防止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发生。即干燥装置在运行中应该严格控制各种物料的干燥温度。根据情况采取温度计、温度自动调节和信号报警等控制措施。当干燥物料中含有自燃点很低或含有其他有害杂质时必须在烘干前彻底清除掉;干燥室内也不得放置容易自燃的物质。干燥室与生产车间应用防火墙隔绝,并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电气设备开关应安装在室外。在干燥室或干燥箱内操作时,应防止可燃的干燥物直接接触热源,以免引起燃烧。干燥易燃易爆物质,应采用蒸汽加热的真空干燥箱。真空能降低爆炸的危险性。但当烘干结束后,去除真空时,一定要等到温度降低后才能放进空气。对易燃易爆物质采用流速较大的热空气干燥时,排气用的设备和电动机应采用防爆的。在用电烘箱烘烤能够蒸发易燃蒸气的物质时,电炉丝应完全封闭,箱上应加防爆门。利用烟道气直接加热可燃物时,在滚筒或干燥器上应安装防爆片,以防烟道气混入一氧化碳而引起爆炸。同时注意加料不能中断,滚筒不能中途停止回转,如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封闭烟道的入口,并灌人氮气。干燥按操作压强可分为常压干燥和减压于燥;按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干燥与连续式干燥;按干燥介质类别可划分为空气干燥、烟道气干燥或其他干燥介质的干燥;按干燥介质与物料流动方式可分为并流干燥、通流干燥和错流干燥。就其干燥设备而言,可分为间歇式常压干燥器,如箱式干燥器;间歇式减压干燥器,如减压干燥器、附有搅拌器的干燥器;连续式常压干燥器,如洞道式干燥器、多带式干燥器、回旋式干燥器、滚筒式干燥器、圆筒式干燥器、气流式干燥器和喷雾式干燥器等;连续减压干燥器,如减压滚筒式干燥器等。

间歇式干燥,物料大部分靠人力输送,热源采用热空气自然循环或鼓风机强制循环,温度较难以控制,易造成局部过热,引起物料分解造成火灾或爆炸。因此,在干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连续干燥采用机械化操作,干燥过程连续进行,因此物料过热的危险性较小,且操作人员脱离了有害环境,所以连续干燥较间歇式干燥安全。在采用洞道式、滚筒式干燥器干燥时,主要是防止机械伤害。在气流干燥、喷雾干燥、沸腾床干燥以及滚筒式干燥中,多以烟道气、热空气为干燥热源。干燥过程中所产生的易燃气体和粉尘同空气混合易达到爆炸极限。在气流干燥中,物料由于迅速运动相互激烈碰撞、摩擦易产生静电;滚筒干燥中的刮刀有时和滚筒壁摩擦产生火花,这些都是很危险的。因此,应该严格控制干燥气流风速,并将设备接地;对于滚筒干燥应适当调整刮刀与筒壁间隙,并将刮刀牢牢固定,或采用有色金属材料制造刮刀,以防产生火花。用烟道气加热的滚筒式干燥器,应注意加热均匀,不可断料,滚筒不可中途停止运转。斗口有断料或停转应切断烟道气并通氮。干燥设备上应安装爆破片。在干燥易燃、易爆的物料时,最好采用连续式或间歇式真空干燥比较安全。因为在真空条件下,易燃液体蒸发速度快,并且干燥温度可适当控制低一些,从而可以防止由于高温物料局部过热分解,降低了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当真空干燥后消除真空时,一定要使温度降低方能放人空气,否则,空气过早进入,会引起干燥物着火或爆炸。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分解的物料进行干燥时,辊筒转速宜慢,要防止物料落人转动部分;转动部分应有良好的润滑和接地措施。含有易燃液体的物料不易采用辊筒干燥。

第7篇 火灾事故危险源防范安全措施

1、适用范围

1.1火灾能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必须将火灾事故源消灭在萌芽中.根据向家坝工程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危险源,特制定《火灾事故危险源的防范安全措施》适用向家坝工程建设施工、施工局各单位。

2、火灾危险源的安全组织措施

2.1各施工、运行单位的行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火灾危险源的预控工作。行政正职不在时由主管安全的副职负责,并制定消防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2、施工局下属的各工区,单位下属的作业队和班组科室领导,各自担负自己作业面的火灾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当正职不在时,由副职负责,并层层签订防火区域责任制。

2.3各施工、运行单位都应建立义务消防队,消防队员的人数不得少于总人数的30%。每年至少组织一至两次消防演练。

3、火灾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在易发生火灾的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有明确的消防设备配置图表,还应保证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畅通。

3.2永久消防设备应制定定期试验方案,永久和临时消防设备应定期清扫和维护,保证清洁完好。

3.3各施工单位人员必须进行全员消防知识培训。会使用灭火器会自救逃生。义务消防队员还应会使用消防水灭火。

3.4易发生火灾的施工现场应悬挂严禁烟火的标示牌。

3.5严禁在施工现场设易燃易爆物品仓库,在施工现场只允许当天的存量。

3.6包装箱板、塑料纸和可燃杂物应每天清除。

3.7易发生毒气泄漏或燃烧后产生有毒气体的场所配备10-20具防毒面具和空气呼吸器。

4、火灾危险源的安全措施

4.1动火适用范围:

凡在向家坝工程施工区内易发生火灾的动火的作业。

4.2明火控制安全措施:

(1)易燃易爆场所电焊、氧焊等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证,动火点应与易燃和可燃物严格隔离,至少应保持5m以上距离,当距离达不到5m以上时,应采用防火隔板和防火布隔离。

(2)在动火作业区内应配备灭火器不少于两瓶。

(3)重要的动火作业区应派专人监护火源,特别是上层动火作业,层有可燃物时,应先洒水湿润,作业期间设专人防护。

(4)动火作业完成后应检查有无遗留火源,半小时后还应检查一次现场无遗留火种方能办理消动火作业证手续。

(5)氧气瓶与乙炔瓶在室内外不得小于5m距离。

(6)氧气、乙炔瓶和管子每天应检查完好,不漏气,防止回火。

(7)施工现场不允许任何人用明火取暖。

4.3电气及易燃物火灾危险源的安全措施

(1)所有施工用电源盘柜必须铁制,并接地良好,开关和刀闸绝缘合格,柜门应关闭好,并标明有责任的标示牌。

(2)所有电动工具绝缘良好,不合格的电动工器具一律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3)施工用电源线(电焊线、加温线、照明线等的电缆线)绝缘良好,无短路接地,不合格应及时更改。

第8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液化石油气

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
理化特性由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氢等杂质。不溶于水。熔点-160℃至-107℃。沸点-12℃至4℃。闪点-80℃至-60℃。相对密度(水=1)1.5至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至2.0。爆炸极限5%至33%(体积比)。自燃温度426℃至537℃。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危险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0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500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在充装站内按工艺流程进行。禁止槽车、贮罐、或大瓶向小瓶直接充装液化气。禁止漏气、超重等不合格的钢瓶运出充气站。

(2)用户使用装有液化石油气钢瓶时:不准擅自更改钢瓶的颜色和标志;不准把钢瓶放在曝日下、卧室和办公室内及靠近热源的地方;不准用明火、蒸气、热水等热源对钢瓶加热或用明火检漏;不准倒卧或横卧使用钢瓶;不准摔碰、滚动液化气钢瓶;不准钢瓶之间互充液化气;不准自行处理液化气残液。

(3)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内含氧量小于3%。首次灌装液化石油气时,应先开启气相阀门待两罐压力平衡后,进行缓慢灌装。

(4)液化石油气槽车装卸作业时,凡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槽车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妥善处理:

——附近发生火灾;

——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

——液位异常;

——其他不安全因素。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车库。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照明线路、开关及灯具应符合防爆规范,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或防静电胶垫,管道法兰之间应用导电跨接。压力表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储罐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站内严禁烟火。进站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穿带钉鞋。入站机动车辆排气管出口应有消火装置,车速不得超过5km/h。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供气站应设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专用钢瓶库;建立液化石油气实瓶入库验收制度,不合格的钢瓶不得入库;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域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和钢瓶应定期检验。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专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液化石油气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液化石油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液化石油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液化石油气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立即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者侵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露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味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静风泄漏时,液化石油气沉在底部并向低洼处流动,无关人员应向高处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至少为800m。

第9篇 危险化学品硝基苯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可疑致癌物。

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123.11,熔点5.7℃,沸点210.8℃,相对密度(水=1)1.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25,饱和蒸气压0.02kpa(20℃),辛醇/水分配系数1.85~1.88,闪点87.7℃,引燃温度482℃,爆炸极限1.8%(93℃)~40%(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制造苯胺、染料等。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硝酸发生强烈反应。

【健康危害】

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引起溶血及肝损害。

解毒剂:静脉注射亚甲蓝。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皮)。

iarc:可疑人类致癌物。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耐油橡胶手套。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打开硝基苯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2)生产、贮存硝基苯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3)硝基苯运转设备的外漏部分或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安全护栏挡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4)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

(2)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硝基苯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4)定期检查硝基苯的储罐、槽车、阀门和泵等,防止滴漏。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不得在人口稠密区和有明火等场所停靠。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2)硝基苯应用专用槽车运输,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保持安全车速。

(3)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防高温。

(4)输送硝基苯溶液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硝基苯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硝基苯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对于液体至少为100m,固体至少为25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在隔离距离基础上进一步加大。

第10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硫酸二甲酯

特别警示

可疑人类致癌物。剧毒液体,火场温度下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微带洋葱臭味。微溶于水,溶于醇。分子量126.13,ph值小于7(1%溶液),熔点-31.8℃,沸点188℃(分解),相对密度(水=1) 1.3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35,饱和蒸气压2.00kpa (76℃),log pow(辛醇/水分配系数)-0.82~-0.66,闪点83℃,引燃温度188℃。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染料及作为胺类和醇类的甲基化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遇热源、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活性反应】

与氨水反应强烈。

【健康危害】

本品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误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眼、皮肤灼伤。长期接触低浓度,可致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0.5(皮)。

iarc:可能人类致癌物。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工作场所配备洗眼器、喷淋装置。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打开硫酸二甲酯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避免直接接触硫酸二甲酯,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应戴上防毒面具。

(2)严禁利用硫酸二甲酯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3)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4)在硫酸二甲酯环境中作业还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硫酸二甲酯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硫酸二甲酯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重点检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硫酸二甲酯检测仪、报警器及排风扇;在可能发生硫酸二甲酯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在作业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志;

——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硫酸二甲酯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5)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应配备相应滤毒器材、空气呼吸器、防尘器材、防溅面罩、防护眼镜和耐碱的胶皮手套等防护用品。

(6)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7)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防止雨淋和曝晒,远离火源、热源。工业用硫酸二甲酯自出厂之日起,保质期为6个月;逾期可重新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时,方可继续使用。库房温度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

(2)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4)定期检查硫酸二甲酯的储罐、槽车、阀门和泵等,防止滴漏。

(5)应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硫酸二甲酯应用专用槽车运输。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用过的空桶也必须密封)。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保持安全车速。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防高温。

(3)输送硫酸二甲酯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硫酸二甲酯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必要时亦可近地面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硫酸二甲酯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硫酸二甲酯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硫酸二甲酯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严禁用水处理。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2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500m、夜晚700m。

第11篇 夏季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措施(五)

夏季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措施(五)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地面温度高达32~42。c。炎热的气候条件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威胁很大。危险化学品火灾也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温度升高使危险化学品体积增大,压力增大

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般物理现象。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普遍比较大,储存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后体积容易膨胀,同时蒸气压增加,使容器内部压力增大,若超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就会造成容器故障,甚至炸裂。高温季节盛装易燃液体的铁桶出现“鼓桶”现象以及玻璃容器的炸裂现象都是由于受热膨胀所致。如果容器是敞口,液体膨胀超过其容量就会外溢,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例如,液化石油气体积膨胀系数是水的11~17倍,其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时,禁止用沸水加热或烘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除了采取防热降温措施以外,还要控制灌充量,即按规定的充装系数进行灌装。

就气体而言,其膨胀系数就更大了。气体一般都是装在钢瓶里的,随着温度的升高,钢瓶内的压力就会增大。例如氧气瓶o。c时,瓶内压力为150kg/cm;温度升高到54.6℃时,压力就升到180kg/cm2。压力过高,钢瓶就有爆炸的危险。

二、温度升高使液体的蒸发速度加快

易燃液体蒸发能力的大小不但与液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大,其中温度对它的影响更重要。温度越高,易燃液体蒸发越快,液面上蒸气浓度越大,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可能性就越大,火灾爆炸危险性就越大。不同液体的蒸发速度因温度、沸点、比重、压力的不同而不同。易燃液体蒸发的难易程度用沸点来表示,沸点越低,表明该液体的蒸发性越强。有些易燃液体的沸点是很低的,如在常压下,汽油的沸点是50。c,如环境温度超过其沸点,就容易发生危险。

三、温度升高加速氧化分解和自燃

由于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许多危险化学品受热后容易分解,放出氧气甚至氧原子,使其它物质氧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如果通风不良,热量积聚不散,致使温度升高,又会加快氧化速度,产生更多的热,促使温度继续升高,当温度达到物质的自燃点时物质就会自燃起火。有些自燃点较低的物质如黄磷(自燃点为30。c),如果不妥善保管,夏季气温超过它的自燃点时,遇空气就能自燃起火。

夏季防止危险化学品事故,关键是要防热降温。具体措施有:

1.要有合格的危险化学品仓库

危险化学品仓库应采用不导热的耐火材料做屋顶和墙壁的隔热层,屋檐要适当加长,以阻止阳光射入仓库;库墙要适当加厚,常开窗,采用间接通风洞,设置双层门,双层屋顶;窗玻璃漆成蓝色或选用磨砂玻璃。

2.危险化学品要分类存放

化学危险品一般分为爆炸性物品、遇水燃烧物品、自燃性物品、易燃固体、易燃和助燃气体、腐蚀性物品、氧化剂等。对这些物品要分类、分库、分件、分架存放,严禁把各种性质互相抵触、灭火方法不同、容易引起自燃的物品混放在一处。储存物品时堆垛不可过高、过大、过密,垛与垛之问;垛与墙、柱、屋梁、电灯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并留有消防通道,不得超量储存。

3.要严格控制温度

为仓库设贮水屋面或在仓库屋面上设置冷却水管,气温在30“c以上时喷水降温,使仓库内温度保持在28。c以下。在仓库屋顶铺石麻袋,能增加屋顶的隔热性能,也可将库房屋顶、外墙和窗户玻璃涂成白色,利用白色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减少辐射热的吸收,达到降温的作用。根据物品性质和包装情况,还可以在仓库地面上浇井水、放冰块,有条件的安装空调进行降温。有的仓库可在早晚和夜间开窗通风,放进冷空气,中午关闭门窗,防止热空气进入。

4.对露天堆场和贮罐采取降温措施

桶装的易燃液体,应放在建筑物内,以防太阳直接照射。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临时露天存放的,应采用不燃材料搭建遮阳棚,有时要用皮管定时喷水降温。桶内一般只盛装容积的90%95%,留有5%~10%的空间,这样能防止桶内危险化学品受热膨胀而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贮罐顶部应设置降温装置,在气温达到30。c以上时,开启冷却水泵进行喷淋降温。贮罐也不能装得太满,需留出5%~10%的容积空间。

5.应有防雷设施

危险化学品仓库,一般都设在本单位或城市的边缘地区,与周围的其它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仓库周围就形成了空旷地带,容易遭受雷击。因此,仓库要安装避雷装置,以防止雷击而引起火灾事故。

第12篇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措施对策的建立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49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也就是说各施工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施工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辨识出危险源进行监控,预防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一般是指一个施工项目整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也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通过对整个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分析,界定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哪些是危险源,其危险性质、危险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是什么。通过有效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也就是说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源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危险源是原因,事故是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才能采取恰当的安全对策措施。

施工现场必须根据工程对象的特点和条件,充分识别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需控制的危险源。识别方法可采用直观经验法、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法等。危险源确定程序如下:

1.找出可能引发事故的生产材料、物品、某个系统、生产过程、设施或设备、各种能源(如电磁、射线等)及进入施工现场所有人员的活动。

2.对危险辨识找出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结果;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原因。

3.将危险源分出层次,找出最危险的关键单元。

4.确定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通过对危险源伤害范围,性质和时效性的分析,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如现场可能引起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以及其他群体伤害事故状态的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脚手架搭拆、模板支架搭拆、大型机械装拆及作业、结构施工中临边与洞口防护、地下工程作业、消防、职业健康和交通运输等施工活动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

5.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危险性评价”和“事故严重度评价”。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危险,通过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大小。

6.确定危险源。按危险性大小依次确定危险源的顺序。

施工现场危险源确定后,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且经济合理的安全措施对策,预防事故发生。安全措施对策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对策和安全管理措施对策。

安全技术措施对策:包括施工现场广泛采用的机械化施工工艺、自动化生产装置和自动化监测及安全保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这些技术措施都能有效地保护作业人员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管理措施对策: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企业的安全生产整合、完善、优化,将人、机、物、环境等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正常开展,使安全技术措施对策发挥最大作用。安全管理措施对策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坚持安全设施“三同时”原则、对安全生产实施安全监督和日常检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及各种操作规程,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等。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严密,伤亡事故总是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为了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的损失,从容应付紧急情况,应需要严密的应急计划、完善的应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活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则涵盖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这三部分内容。它是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一项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策。

建筑施工现场是事故高发的重点场所,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又使建筑业成为高风险行业。如何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达到“人——机——环境”系统相互协调,保持最佳“秩序”状态,要求施工单位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不能只重视抓大问题而忽视小细节。要树立“施工现场无小事”的意识,抓好任何一个环节和部位的安全生产建设。在施工现场工作安排和布置时,通过安全检查掌握“危险源”现状,分析产生危险原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及时对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识别和预控,不断摸索“危险源”的规律,总结控制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对策,不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目标,才能确保施工全过程的生产安全。

第13篇 高支模板工程一般危险源识别 安全措施

1、一般危险源识别

1)模板变形、断裂;

2)扣件爆裂、滑脱;

3)钢管强度或刚度不足造成弯曲变形过大或局部失稳;

4)个别顶托伸出钢管顶部超长;

5)个别钢管立杆采用搭接或立杆支撑底部悬空;

6)水平拉杆步距过大,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不设或少设等。

2、预防措施

1)根据专项方案采用新模板、楞木、牵杆、立杆间距按设计要求布设。

2)钢管扣件先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3)水平、竖向剪刀撑、扫地杆按设计要求设置,不得不设、少设或加大尺寸设置。

4)立杆采用对接、错开布设,不得采用搭接,上下端顶紧。

第14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原油

特别警示易燃粘稠液体。

理化特性原油即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之间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原油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60~30℃),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以上。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还含有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观可以有很大差别。

主要用途:原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生产各种油品等,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易燃,遇明火或热源有燃烧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 石油对健康的危害取决于石油的组成成分,对健康危害最典型的是苯及其衍生物,含苯的新鲜石油对人体危害的急性反应症状有:味觉反应迟钝、昏迷、反应迟缓、头痛、眼睛流泪等,长期接触可引起白血病发病率的增加。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在可能泄漏原油的场所内,应该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安全防护眼镜。穿相应的防护服。戴防护手套。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时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带有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往油罐或油罐汽车装油时,输油管要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的底部,以减少油料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 (2)当进行灌装原油时,邻近的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要戴上防火帽后才能发动,存原油地点附近严禁检修车辆。 (3)注意仓库及操作场所的通风,使油蒸气容易逸散。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度不宜超过30℃。 (2)保持容器密闭。应与氧化剂、酸类物质分开存放。储存间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等设施。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灌装时,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导静电拖线,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3)输油管道地下铺设时,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并设警示标志。运行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 吸入: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观察呼吸。如果出现咳嗽或呼吸困难,考虑呼吸道刺激、支气管炎或局部性肺炎。必要时给吸氧,帮助通气。 食入:禁止催吐。可给予1~2杯水稀释。尽快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尽快就医。冲洗之前应先摘除隐形眼镜。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用泡沫覆盖抑制蒸气产生。用干土、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收或覆盖并收集于容器中。用洁净非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在液体泄漏物前方筑堤堵截以备处理。雾状水能抑制蒸气的产生,但在密闭空间中的蒸气仍能被引燃。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周围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第15篇 我公司适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抢救措施

一、心肺复苏急救

概述:心脏骤停亦称心博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博动,有效泵血功能丧失,血液循环中断,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一般认为心脏骤停4-6分钟内,脑细胞仍维持微弱代谢,如积极抢救,病人有可能复活。否则,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即使心肺复苏暂时成功,终因脑死亡而失去复苏意义。

徒手心肺复苏程序:1、判断环境是否危险,2、判断患者反应,3、呼救及报警,4开放气道,5、人工呼吸,6、人工循环

心脏骤停的判断:凡清醒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博动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应立即抢救。

呼吸骤停的判断:一看,二听,三感觉。

心肺复苏的a、b、c三步骤

a-1、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2、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3、应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头侧位并清除口腔异物,4、检查呼吸是否足够。

b-1、口对口/鼻呼吸(连续吹2口气、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秒、有效指征胸廓有起伏即可、通气频率10-12次/min<8岁者12-20次/min)现场急救时不一定复苏器械,所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是紧急供氧和呼吸复苏的有效方法。

方法:术者用放在病人前额上保持头后抑的手拇指,示指紧捏病人鼻孔避免漏气,另一手托住下额颏,深吸气后将口唇严密包紧病人口部,以中等力量持续吹气1-1.5min,吹气量0.8-1.2l(若牙紧闭、则口对鼻孔吹气)见胸廓抬举有效,吹气结束与病人口部脱离的同时放松捏鼻手指,让起胸廓复位呼出气体,一般先连续吹气2次扩张萎陷的肺脏,继之均匀吹气频率10-12次/min。

c-1人工循环 :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1、心前区捶击在心脏骤停1分钟内进行复苏最有价值,术者右手握紧拳头距胸壁20-30厘米垂直向胸骨下段击1-2下,如不成功,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2、胸外心脏按压,病人仰卧在平地或硬地上,术者一手掌置于病人胸骨下段,另一手压在该手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借助双手臂和躯体重量向脊柱方向垂直压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略作停顿后原位放松,但手掌根不能离开原按压部位,按压、放松比例约1:1,如此反复进行,频率为100次/分,胸外心脏按压必须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

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比例:成人30:2,8岁以下单人抢救30:2、双人抢救15:2,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有效指标为按压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测得血压收缩压小于等于8.0kpa,发绀改善,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甚至出现自主呼吸。

心脏按压要点

心脏按压部位确定a:1、中指食指沿肋弓向中间滑移,2、中指触摸到剑突,3、另一手掌根部紧贴食指放在胸骨上,4、四指交叉抬起不接触胸壁进行按压。

心脏按压部位确定b:1、简单的定位方法成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处为心脏按压部位

姿势

按压与放松间隔相等:1、用力法幅度4-5厘米,按压时每分钟换人一次2、快速压100次/分钟、尽量不间断,

幅度及频率

成人患者30:2,8岁以下单人抢救30:2、双人抢救15:2按压有效指证:触到脉搏瞳孔逐渐缩小、口唇转红、有自主呼吸现象。

二、触电急救

1. 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捧、竹竿、干布等物品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触电伤员,防止自身触电而直影响抢救工作。

2. 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与心跳,发现呼吸与心跳停止时,应立即现场就地抢救。

3. 心肺复苏的抢救一定要持续到底。

4. 处理电击伤病员时,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如触电后强离电源或自高空跌下发生颅脑腔外伤,血气胸内脏破裂、四肢、骨盆骨折等,有外伤、灼伤均同时须处理。

5. 现场抢救中,不要随意搬动伤员,以免加重伤情及延误抢救时间,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医务人员来接替救治前不能中止,

6. 如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是否带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前,不能接触断线点8-10米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只有在确证线路不带电才能将触电者离开线路,就地进行急救。

三、创伤急救

1. 创伤急救的基本要求

1.1 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1.2 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1.3 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志不清,或昏迷,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

1.4 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伤口。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

1.5 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时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2. 止血

3.1 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

3.2 伤口出血呈啧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3.3 用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布带等止血时,应先用柔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刚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上肢每60分钟,下肢每8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钟。开始扎紧与放松的时间均应书面标明在止血带旁。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不要在上臂中三分之一处和帼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若放松时观察已无大出血可暂停使用。 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使用。

3.4 高处坠落,撞击、挤压可能有胸腹内脏破裂出血。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常表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医院救治。若送院途中时间较长,可给伤员饮用少量糖盐水。

3. 骨折急救:

3.1 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杆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3.2 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

3.3 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它代替物)放置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必须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只能采用抬颏使气道通畅,不能再将头部后仰移动或转动头部,以免引起截瘫或死亡。

3.4 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运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4. 颅脑外伤:

4.1 应使伤员采取平卧位,保持气道通畅,若有呕吐,应扶好头部和身体,使头部和身体同时侧转,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

4.2 耳鼻有液体流出时,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轻轻拭去,以利降低颅内压力。也不可用力擤鼻,排除鼻内液体,或将液体再吸入鼻内。

四、高温中暑急救

1. 烈日直射部,环境温度过高,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等可以引起中暑现象,其症状一般为恶心、呕吐、胸闷、眩晕、嗜睡、虚脱,严重时抽搐、惊厥甚至昏迷。

2. 应立即将病员从高温或日晒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20-25℃空调房休息。用凉水擦浴,湿毛巾覆盖身体,电扇吹风,或在头部置冰袋等方法降温,并及时给病人口服盐水。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五、有害气体中毒急救

1. 气体中毒开始时有流泪、眼痛、呛咳、咽部干燥等症状,应引起警惕。稍重时头痛、气促、胸闷、眩晕。严重时会引起惊厥昏迷。

2. 怀疑可能存在有害气体时,应即将人员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处休息。抢救人员进入险区必须带防毒面具。

3. 已昏迷病员应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心跳停止者,按心肺复苏法抢救,并联系医院救治。

4. 迅速查明有害气体的名称,供医院及早对症治疗。

六、烧伤急救

1. 电灼伤、火焰烧伤或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覆盖送医院。

2. 强酸或碱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迅速将被侵蚀的衣物剪去。为防酸、碱残留在伤口内,冲洗时间量一般不少于10分钟。

3. 未经医务人员同意、灼伤部位不宜敷搽任何东西和药物。

4. 送医院途中,可给伤员多次少量口服糖盐水。

七、化学烧伤急救

1. 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

2. 大量流动水冲洗创面,越早越好,宜用冷水。冲洗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

3. 遇水生热的化合物如生石灰、四氯化钠等必需先将其拭去,然后再用水彻底冲洗。

4. 创面做简单包扎,防止二次污染。

5. 迅速查明烧伤物名称,供医生及时对症治疗。

八、烫伤急救

1. 用冷水局部降温10分针。此法同时可以冲洗掉热的液体,并用一块干净、潮湿的敷料覆盖。

2. 伤处肿胀时,去掉手表、手镯、戒指等,将敷料轻轻固定包扎,不要施压。

3. 除非烫伤很小,否则一定送伤者去医院。

九、动物咬伤急救

1. 蛇咬伤;

1.1 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奔跑、饮酒,以免加速蛇毒在人体内扩散。

1.2 咬伤大多在四肢,应迅速从伤口上端向下方反复挤出毒液,然后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用布带扎紧,将伤肢固定,避免活动,以减少毒液的吸收。

1.3 有蛇药时可先服用,再送医院救治。

2. 犬咬伤

2.1 犬咬伤后应立即用浓肥皂水冲洗伤口,同时用挤压法自上而下将残留在伤口内唾液挤出,然后再用碘酒涂搽伤口。

2.2 少量出血时,不要急于止血,也不要包扎或缝合伤口。

2.3 尽量设法查明该犬是否为“疯狗”,对医院制订治疗计划有较大帮助。

危险安全措施15篇

1化学危险药品的管理危险药品安全问题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我们只有完善危险药品的储存条件,在保管和取用药品时做到科学合理,严格遵循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危险信息

  • 危险作业安全措施7篇
  • 危险作业安全措施7篇111人关注

    危险作业共八个方面: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破土作业、吊装作业、盲板抽堵作业。1.动火作业tablewidth='95%'border='1' ...[更多]

  • 危险点及安全措施4篇
  • 危险点及安全措施4篇110人关注

    一、登塔作业危险点:1、高空坠落、落物2、机械伤害3、人身触电安全措施:1、特殊气候情况下(东汽风机风速超过 18ms、雷电天气)严禁进行登塔检修作业。2、身体不适、 ...[更多]

  •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15篇
  •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15篇99人关注

    特别警示易燃粘稠液体。理化特性原油即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 ...[更多]

  • 危险点安全措施15篇
  • 危险点安全措施15篇72人关注

    高空作业按照高空作业管理规定执行,脚手架铺设合格,人员安全带及防坠器检查合格并正确佩戴,备件、材料、工具等物件必须牢靠固定 ...[更多]

  •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措施3篇
  •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措施3篇71人关注

    缺氧危险作业是指具有潜在的和明显的缺氧条件下的各种作业,主要包括一般缺氧危险作业和特殊缺氧危险作业。缺氧危险作业易引发各类事故。如在工业气体使用场所,特别 ...[更多]

  • 重大危险安全措施10篇
  • 重大危险安全措施10篇67人关注

    第一项水害一、危险源名称:水害二、危险源地点:井下采掘作业场所三、主要发生环节:采掘作业四、风险控制主要措施:l、要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井下职工均要熟悉透水 ...[更多]

  • 危险物品安全措施4篇
  • 危险物品安全措施4篇66人关注

    (1)贮存大量化学危险物品的仓库,除应有消防保卫设施外,根据物品不同性质,应进行分区分类隔离贮存。个别性质极为特殊的物品,应单独贮存。(2)对爆炸品、剧毒品和放射性 ...[更多]

  • 一般危险源安全措施4篇
  • 一般危险源安全措施4篇61人关注

    1、一般危险源识别1)模板变形、断裂;2)扣件爆裂、滑脱;3)钢管强度或刚度不足造成弯曲变形过大或局部失稳;4)个别顶托伸出钢管顶部超长;5)个别钢管立杆采用搭接或 ...[更多]

  • 危险安全措施15篇
  • 危险安全措施15篇59人关注

    1化学危险药品的管理危险药品安全问题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我们只有完善危险药品的储存条件,在保管和取用药品时做到科学合理,严格 ...[更多]

  • 危险源安全措施15篇
  • 危险源安全措施15篇57人关注

    一、情况说明为保障安全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矿井财产不受损失,根据集团公司列入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管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措施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