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硝基苯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评论:更新日期:2015年06月08日
特别警示 | 可疑致癌物。 |
理 化 特 性 | 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123.11,熔点5.7℃,沸点210.8℃,相对密度(水=1)1.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25,饱和蒸气压0.02kpa(20℃),辛醇/水分配系数1.85~1.88,闪点87.7℃,引燃温度482℃,爆炸极限1.8%(93℃)~40%(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制造苯胺、染料等。 |
危 害 信 息 |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硝酸发生强烈反应。 【健康危害】 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引起溶血及肝损害。 解毒剂:静脉注射亚甲蓝。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皮)。 iarc:可疑人类致癌物。 |
安 全 措 施 |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耐油橡胶手套。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打开硝基苯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2)生产、贮存硝基苯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3)硝基苯运转设备的外漏部分或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安全护栏挡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4)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 (2)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硝基苯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4)定期检查硝基苯的储罐、槽车、阀门和泵等,防止滴漏。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不得在人口稠密区和有明火等场所停靠。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2)硝基苯应用专用槽车运输,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保持安全车速。 (3)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防高温。 (4)输送硝基苯溶液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硝基苯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硝基苯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对于液体至少为100m,固体至少为25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在隔离距离基础上进一步加大。 |
第2篇 硝基苯特性及安全措施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可疑致癌物。
理
化
特
性
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123.11,熔点5.7℃,沸点210.8℃,相对密度(水=1)1.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25,饱和蒸气压0.02kpa(20℃),辛醇/水分配系数1.85~1.88,闪点87.7℃,引燃温度482℃,爆炸极限1.8%(93℃)~40%(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制造苯胺、染料等。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硝酸发生强烈反应。
【健康危害】
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引起溶血及肝损害。
解毒剂:静脉注射亚甲蓝。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皮)。
iarc:可疑人类致癌物。
安
全
措
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耐油橡胶手套。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打开硝基苯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2)生产、贮存硝基苯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3)硝基苯运转设备的外漏部分或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安全护栏挡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4)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
(2)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硝基苯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4)定期检查硝基苯的储罐、槽车、阀门和泵等,防止滴漏。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不得在人口稠密区和有明火等场所停靠。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2)硝基苯应用专用槽车运输,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保持安全车速。
(3)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防高温。
(4)输送硝基苯溶液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硝基苯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硝基苯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对于液体至少为100m,固体至少为25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在隔离距离基础上进一步加大。
第3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硝基苯
特别警示
可疑致癌物。
理
化
特
性
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123.11,熔点5.7℃,沸点210.8℃,相对密度(水=1)1.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25,饱和蒸气压0.02kpa(20℃),辛醇/水分配系数1.85~1.88,闪点87.7℃,引燃温度482℃,爆炸极限1.8%(93℃)~40%(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制造苯胺、染料等。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硝酸发生强烈反应。
【健康危害】
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引起溶血及肝损害。
解毒剂:静脉注射亚甲蓝。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皮)。
iarc:可疑人类致癌物。
安
全
措
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耐油橡胶手套。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打开硝基苯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2)生产、贮存硝基苯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3)硝基苯运转设备的外漏部分或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安全护栏挡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4)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
(2)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硝基苯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4)定期检查硝基苯的储罐、槽车、阀门和泵等,防止滴漏。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不得在人口稠密区和有明火等场所停靠。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2)硝基苯应用专用槽车运输,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保持安全车速。
(3)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防高温。
(4)输送硝基苯溶液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硝基苯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硝基苯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对于液体至少为100m,固体至少为25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在隔离距离基础上进一步加大。
第4篇 危险化学品硝基苯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可疑致癌物。
理
化
特
性
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123.11,熔点5.7℃,沸点210.8℃,相对密度(水=1)1.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25,饱和蒸气压0.02kpa(20℃),辛醇/水分配系数1.85~1.88,闪点87.7℃,引燃温度482℃,爆炸极限1.8%(93℃)~40%(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制造苯胺、染料等。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硝酸发生强烈反应。
【健康危害】
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引起溶血及肝损害。
解毒剂:静脉注射亚甲蓝。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皮)。
iarc:可疑人类致癌物。
安
全
措
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耐油橡胶手套。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打开硝基苯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2)生产、贮存硝基苯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3)硝基苯运转设备的外漏部分或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安全护栏挡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4)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
(2)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硝基苯储存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4)定期检查硝基苯的储罐、槽车、阀门和泵等,防止滴漏。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不得在人口稠密区和有明火等场所停靠。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2)硝基苯应用专用槽车运输,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保持安全车速。
(3)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防高温。
(4)输送硝基苯溶液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硝基苯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硝基苯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对于液体至少为100m,固体至少为25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在隔离距离基础上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