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管理体系运行
4.7.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按成本管理体系策划(见4.6)输出的结果,持续有效地实施和运行成本管理体系,以确保成本管理体系活动和成本发生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见4.7.2和7.1)。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按成本管理体系策划(见4.6)输出的结果,持续有效地实施和运行成本管理体系,并对成本管理体系运行实施控制。
●组织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来保证的。因此,组织应对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予以控制。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识别和确定与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有关的活动;
――对这些活动应进行策划,并确保这些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成本控制(cca2101:2008标准第2.6.10条)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成本要求。
●成本保证(cca2101:2008标准第2.6.13条)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满足成本要求的信任。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涉及所有要素条款,是体系所有要素有效运行的保证。
第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管理体系审核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管理体系审核
8.4成本管理体系审核
标准条文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和审核方案,并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以确定成本管理体系活动是否:
a)符合策划的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b)得到了有效实施和保持;
c)有效地满足了成本战略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d)有效地满足了管理者要求。
组织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包括日程安排,并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审核方案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和公正。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审核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9.3.2)。
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组织的外部。
目的和意图
高度竞争性市场环境迫使组织必须堵塞所有成本的漏损,以最具竞争性的价格、用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来赢得顾客,追求更大的利益。成本管理体系正是为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成本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实现成本方针和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管理手段,它是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的正式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其目的就是评价成本管理体系满足要求的程度(判定成本手册和其他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有效、能否按成本管理体系标准运行以及体系对实现成本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宜)以便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管理体系审核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点
●审核(cca2101:2008标准第2.12.1条)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审核是对成本管理体系符合性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组织自我改进的重要机制。聪明的组织管理人员将利用内部审核不但来衡量和改进其成本活动,同时还延伸到了组织的其他经营活动。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和审核方案,并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以确定成本管理体系活动是否:
a)符合策划的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b)得到了有效实施和保持;
c)有效地满足了成本战略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d)有效地满足了管理者要求。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内容应包括:
――审核方案的策划(包括:确定审核的频次、目的、范围、依据等;对其策划的依据应考虑所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等因素);
――审核的准备(包括:组成审核组、编制审核计划、编制检查表、通知受审核部门约定审核时间等);
――审核的实施(包括:召开首/末次会议、审核的方法、现场审核、编制不符合报告和审核报告并确保审核的独立性等);
――应记录审核结果;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及其产生的原因;
――跟踪活动(包括: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验证结果的报告)。
●审核方案(c标准第2.12.2条)是指针对特定时期所策划的,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在某种场合审核方案也被称为“审核计划”。组织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包括日程安排,并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审核方案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cca2101:2008标准第2.12.7条)是指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和公正。组织拟实施审核的审核员应具备一定的审核能力,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的记录(如审核方案策划的结果、审核计划、现场审核记录、不符合项报告和审核报告等)应予保持。
●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审核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审核员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跟踪验证,并保持验证的证据。
●审核和检查的区别(见下表)
审核和检查的区别
审核
检查
目的
对象
执行人员
依据文件
活动开展
结果反馈
保持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成本管理体系过程
审核人员
成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成本改进方案
按计划开展活动
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最高管理者
降低或保持成本水平
成本发生过程
管理人员
计划、资源预算、动量标准、作业标准
日常工作
总会计师、成本总监、成本经理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审核涉及所有要素条款,是对所有体系要素条款实施的符合性进行判定的过程,并为以下要素条款的实施提供重要输入:
――8.6不合格控制;
――9.3.2预防和纠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4成本业绩评价;
――9.5成本否决和激励。
第3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管理体系策划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管理体系策划
标准条文
组织应对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进行策划,以满足4.1的要求和确保6.3.2的实现。
组织在对成本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应保持成本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由策划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策划是研究如何完成某项活动或达到某一目标的具体的构想过程。任何活动或工作未达到预期的结果,均与策划相关,可能都是因策划不够造成的。因此,策划活动是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要素条款规定了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策划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成本策划(cca2101:2008标准第2.6.9条)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成本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及实现成本目标。成本策划包括成本管理体系策划和成本水平策划两个部分,其内容含盖了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所有方面,目的就是满足要求以及实现组织的成本目标。本要素条款是对成本管理体系策划的控制。
●对成本管理体系策划,组织应规定和落实职责和权限,通常情况下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到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者以及组织所有的成本管理人员、体系审核人员和成本核算人员都应赋有成本策划的职责;对成本策划的结果一般要求组织应形成文件;对成本策划结果的实施或执行情况,组织应进行必要的监视和测量,当发现未满足成本策划的结果时,组织应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并实施成本改进。
●成本管理体系策划是建立、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和制定并实现成本目标的具体构想过程。成本管理体系策划对一个组织来讲是有效实施和运行成本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活动之一。
●组织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策划要满足4.1总要求和6.3.2成本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说组织要围绕着4.1总要求和6.3.2成本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成本管理体系策划,以实现成本目标和成本管理体系过程达到预期的结果。
●一个组织的成本管理体系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如顾客和市场情况发生变化等)而导致变更,对这种变更应进行策划,在策划时组织应规定与变更有关的运作过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组织在实施成本管理体系变更时不会出现成本管理体系不完整、不适宜或相互矛盾的情况。如原材料定额进行了变更,但没有对预算进行相应的变更,这就属于典型的没有对体系变更进行策划,而导致成本管理体系的不适宜或不完整。因此,组织在对成本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时应考虑到体系的适宜性和完整性。
●成本管理体系策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如何制定和实现成本战略的策划;
――如何制定和实现成本方针和目标的策划;
――如何满足“总要求”的策划;
――如何规定各部门和各类人员职责和权限的策划;
――成本发生过程的策划
――控制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管理活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的策划(包括管理技术);
――如何编写和执行成本管理体系文件的策划;
――如何设计成本管理体系记录表格的策划;
――如何实施培训并确保其有效性的策划;
――如何识别、确定和消除提高成本因素的策划;
――如何识别、确定和发挥成本优势的策划;
――如何制定和实施成本改进方案的策划;
――如何控制成本风险的策划;
――如何开展运行活动保证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实施的策划;
――如何实施成本审核、检查和核算的策划;
――如何进行持续改进的策划;
――如何对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策划;
――如何建立成本否决和成本激励机制的策划;
――如何实施业绩评价的策划。
(不限于此)
●策划应采用系统性的思维,策划必须在活动前或活动过程中进行,策划的结果一般应形成文件。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管理体系策划是成本管理体系所有要素条款有效实施的前提保证,也是重要的输入过程。
第4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标准条文
组织应采用规定的适宜方法对成本发生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这些方法应具有能够证实成本发生过程满足要求的能力。
为确保成本发生过程满足要求,当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判定成本发生过程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见9.3.2)。
监视和测量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对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目的就是使成本发生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发现问题或偏差及时解决和纠正,更好地保持和发挥过程能力(包括过程的合理性和稳定性),最终确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发生过程监视和测量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采用规定的适宜方法对成本发生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这些方法应具有能够证实成本发生过程满足要求的能力。组织应制定《成本发生过程监视和测量方法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对成本发生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方法是过程审核或日常检查。
●为确保成本发生过程满足要求,当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判定成本发生过程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见9.3.2)予以改进。
●监视和测量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本要素条款是以下要素条款的重要输入: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预防和纠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4成本业绩评价;
――9.5成本否决和激励。
第5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
8.3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
8.3.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对成本水平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成本水平满足要求的程度。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产品成本设计(见6.2)和成本策划的安排(见6.3),在产品成本设计和成本发生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目的和意图
成本核算是对成本水平所达到的结果进行监视和测量的过程。因此,应通过核算来发现成本水平未满足要求的问题,以保持预期的过程能力,最终确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水平监视和测量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对成本水平的符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成本水平满足要求的程度。成本水平的符合性是指与成本目标、降低成本目标、成本计划、动量标准和标准成本等相符合的程度。组织应针对成本水平的符合性要求,策划并实施成本核算过程,找出成本差异和差距,为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提供输入。
●对成本水平的监视和测量应在产品成本设计和成本发生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产品成本设计阶段的测量是验证成本动量标准是否满足单位产品成本标准水平的过程,测量的对象是标准成本;对成本发生过程的阶段性测量是验证成本发生的结果是否满足成本水平要求的过程,测量的对象是实际成本。
●组织应对成本核算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进行确定。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本要素条款是实施成本核算的总体要求。
第6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
标准条文
最高管理者应任命或指定一名高层管理人员为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无论该人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如何,至少应具有并履行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按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并对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负责;
b)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成本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成本意识和更新成本理念;
d)主持成本改进工作,带领成本工程师们持续改进成本水平;
e)确保与成本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沟通。
目的和意图
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是指挥和控制成本管理体系并对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有领导责任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是组织的行政一把手,组织的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靠他来领导、指挥和协调,有些工作还要自己亲自去做,这样就显得精力不够,有时也忙不过来,况且成本管理体系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最高管理者亲自来抓,可能会有些困难;那么,作为一把手还不能不抓成本工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最高管理者要任命或指定一名高层管理人员为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以代表最高管理者来指挥和控制组织的成本管理体系。本要素条款规定了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
理解要点
●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应由最高管理者任命或指定。最高管理者应任命或指定一名人员为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不能指定多人;
●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管理经验并能胜任工作。
――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应理解最高管理者为什么要任命或指定自己为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
――被任命或指定的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必须是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
●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是具有指挥和控制的职责和权限,并负有领导责任的高层管理者,一般包括:
――总经理;
――副总经理;
――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
――总成本师或成本总监;
――总工程师;
――总质量师或质量总监。
(不限于此)
●由于组织的性质、模式和经营方式不同,高层管理人员的岗位名称也就不同,如总经理,有的组织称为ceo首席执行官,还有的组织称为总裁。
●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不一定是专职的,无论该人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如何,至少应具有并履行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按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并对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负责;
b)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成本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组织的成本管理体系的业绩主要体现在:成本方针和成本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情况、成本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建立、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和保持、成本方针和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水平的降低和保持、低成本运营的实现、顾客满意度的不断增强、差异化的形成、市场集聚和成本领先等竞争力的提升、员工成本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以及成本理念的更新等方面。(不限于此)
――改进的需求包括成本管理体系改进、成本发生过程改进和成本水平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成本意识和更新成本理念;
――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应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成本意识的氛围和推动成本意识的管理,确保全体人员在成本方面都能意识到降低成本和低成本运营的重要性和所从事活动的关联性以及如何才能为实现成本目标做出贡献。
――成本理念是指人们对成本的看法、观点和信念。
d)主持成本改进工作,带领成本工程师们持续改进成本水平;
e)确保与成本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沟通。如与顾客、供方、政府、协会的沟通和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沟通等。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其他体系要素的实施是成本管理体系负责人的职责。
第7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管理手册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管理手册
标准条文
组织应编制、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手册,成本管理手册包括:
a)成本管理体系范围,包括对本标准要求进行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的阐述;
b)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描述;
c)对成本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引用。
注:由于本标准对建立成本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手册中可引用程序文件,但不应包括程序的具体细节。
目的和意图
本条款对成本管理手册的内容提出了要求。其目的就是要求组织在成本管理手册中阐明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成本管理手册的结构、详略程度和格式的编排与组织的类型、规模及产品或过程的复杂程度及组织的文化和风格有关。
●组织应编制成本管理手册,并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手册所规定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手册包括:
a)成本管理体系范围,包括对本标准要求进行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的阐述;
组织所编制的成本管理手册原则上应覆盖本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当本标准要求在某些内容方面不适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时,组织可以进行相应的删减,但必须在手册中注明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
b)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描述;
组织应对识别和建立的成本管理体系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给予描述。这是组织对本标准的4.1总要求的具体体现。
c)对成本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引用。
成本管理手册可以引用本标准要求的和组织的成本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由于本标准对建立成本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手册中可引用程序文件,但不应包括程序的具体细节。
●成本管理手册是文件应按4.3.3文件控制条款的要求予以控制。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除删减的内容外成本管理手册覆盖了成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对这些要素条款均有指导意义。
第8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方针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战略方针
标准条文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和批准成本战略方针,并确保该方针:
a)与组织的使命和宗旨相适应;
b)是制定和评审成本目标的框架;
c)包括实现战略的承诺;
d)形成文件,予以实施和保持;
e)传达到全体人员,并使其充分理解;
f)在持续的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和更新(见4.3.3)。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规定了对成本战略方针的要求。提出本条款是为了促使组织更明确和更有效地制定成本战略方针和追求成本管理的目的性。
理解要点
●成本战略方针(cca2101:2008标准第2.14.7条)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战略方针。成本战略方针是组织长期经营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成本活动的行动指南,是组织全体人员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根本准则和行动纲领,是实施和改进组织成本管理体系的推动力,是评价成本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基础。因此,最高管理者必须对成本战略方针的制定和实现负有责任。制定成本战略方针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为确保方针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必须根据本组织的具体情况认真进行研究和制定,由最高管理者亲自批准和发布,并确保全体人员都能理解和坚决贯彻执行。
●组织的宗旨除成本外还会涉及质量、环境、安全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组织的成本战略方针应与这些宗旨相适应。成本战略方针应是组织总方针的一部分,并为制定和评审成本目标提供框架。这种框架关系表现在:组织成本目标的制定应在内容上与成本战略方针相吻合,成本战略方针的实现则通过评审与其相吻合的成本目标的实现情况来确定。成本战略方针给出了组织的成本和成本管理宗旨,而成本目标是对这一宗旨的具体体现、落实和展开。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目标均是成本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的依据。因此,成本战略方针不能空洞或不切实际。
●成本战略方针的内容应包括:
――实现成本战略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适宜的成本理念;
――组织的成本战略。
●组织制定的成本战略方针应是文件化的,并予以实施和保持。
●为了成本战略方针的最终实现,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成本战略方针传达到全体人员,并确保全体人员得到沟通、理解和坚决贯彻执行。
●组织应对成本战略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或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组织应控制成本战略方针的制定、批准、评审、修订和更新等活动。
●成本战略方针一旦发布,就应相对稳定,由于是长期的行动纲领,不宜多变。否则,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思想不稳定,影响成本管理工作,造成成本的提高。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总的来说,成本战略方针与成本管理体系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是:成本战略方针是成本管理体系其他要素的行动纲领;成本管理体系其他要素的运行不能偏离成本战略方针。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理解:
●成本战略方针是组织开展成本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依据。即以此为依据确定组织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地、持续地满足了组织的成本战略方针和目标。
●成本战略方针是组织开展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即以此为依据评价组织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否继续保持适宜于组织的成本战略方针和目标;又是组织开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也就是在业绩评价中评价组织的成本战略方针是否继续合适,如果不合适,则应提出修改的意见。
●成本战略方针是组织开展监视和测量的重要依据。即以此为依据确定组织的成本战略方针和目标在成本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是否正在得到实现。
●成本战略方针的制定、批准和发布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4.4.2职责和权限);成本战略方针是文件,应按4.3.3文件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成本战略方针为编制和评审成本目标(6.3.2成本目标)提供了框架;成本战略方针是所有要素条款的指导思想和宗旨,同时也为所有要素条款输入信息。
第9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管理体系总体要求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管理体系总体要求
4.1总要求
标准条文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以确保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满足要求。
组织应:
a)规划成本战略和战略实现过程;
b)制定成本目标;
c)充分识别和确定成本发生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d)识别并提供必需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e)在成本发生前实施预先控制,策划、设计和确定应发生的成本水平,以明确成本水平要求,为成本的合理发生提供依据;
f)确定并提供成本控制和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g)确保成本发生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成本策划输出结果和成本动量要求的有效性;
h)监视、测量和分析成本发生过程满足要求的能力,充分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为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提供输入;
i)采用必要的措施和方案,以实现成本管理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给出了建立文件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并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总体思路和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中的“应”是“必须”的意思,具有强制性语言色彩,用“应”提出的要求是必须满足和符合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将视为不合格。
●组织应按本标准中的要求:
――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实施成本管理体系;
――保持成本管理体系;
――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组织只有系统地对为满足成本水平要求和成本发生过程要求所需的成本管理体系活动和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作用进行识别和管理,才能使成本管理活动达到预期的结果,满足预期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水平要求。本要素条款明确了成本管理体系所需活动的范围,组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规划成本战略和战略实现的过程;
――成本战略(cca2101:2008第2.14.5条)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管理的战略。成本战略是组织竞争战略中关键的战略,为组织的成本管理提出了长期的思考、要求和远景。
――成本战略规划(cca2101:2008第2.14.7条)是指对如何实现成本战略的总体策划和安排。成本战略实现规划的具体要求见cca2102:2008标准第5.3条。
b)制定成本目标;
――成本目标(cca2101:2008第2.6.7条)是指在成本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成本目标的具体要求见cca2102:2008标准第6.3.2条。
c)充分识别和确定成本发生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成本发生的过程是成本控制的基本着眼点,预期的成本水平是成本发生过程有效控制保证出来的,控制成本发生过程的前提是识别和确定成本发生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包括这些过程顺序和活动的接口。
――对成本发生过程的识别和确定应是充分的,这种充分性取决于组织对成本发生过程的定义和范围的认识。
d)识别并提供必需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为确保组织的成本发生过程和预期的成本水平得到有效地控制,组织应投入必需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投入哪些资源投入多少资源何时投入这些资源组织应充分地进行识别、确定和确保提供。
――在投入资源的过程中组织应考虑为控制成本所带来的成本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e)在成本发生前实施预先控制,策划、设计和确定应发生的成本水平,以明确成本水平要求,为成本的合理发生提供依据;
――成本控制越往前移越有意义。所以,组织在投入资源以前就应对成本实施预先控制。成本预先控制的活动通常包括:产品成本设计和成本策划。
――通过成本预先控制的活动所产生的成本合理发生的依据和明确成本水平要求的文件通常包括:成本目标、成本计划和成本动量标准。
――成本预先控制的具体要求见cca2102:2008标准第6条。
f)确定并提供成本控制和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为使成本发生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并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或结果,组织必须确定并提供成本控制和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成本发生过程控制所需的准则通常包括:流程和作业标准、成本放行的准则、选择和评价供方的准则以及成本改进方案等。
――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准则通常包括:成本管理手册、各种控制程序、各种规定和各种活动计划等。
g)确保成本发生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成本策划输出结果和成本动量要求的有效性;
――组织的成本发生过程只有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才能确保成本发生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受控条件见cca2102:2008标准第7.1条。
――对成本发生过程的控制结果,组织必须满足成本策划的输出和成本动量要求。
――成本动量(cca2101:2008第2.7.5条)是指决定和驱动某种过程资源消耗水平的可变量。
h)监视、测量和分析成本发生过程满足要求的能力,充分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为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提供输入;
――通过对过程能力和业绩的监视、测量和监视、测量所获结果的分析,充分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为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提供输入。
――提高成本因素(cca2101:2008第2.2.1条)是指提高成本的原因或条件。提高成本因素包括不合格。
i)采用必要的措施和方案,以实现成本管理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
――组织对已经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必须制定成本改进方案或采取措施持续改进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并保持已改进的成本水平。
――组织除持续改进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外,还应通过对成本管理体系业绩的监视、测量和监视、测量所获得结
果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成本管理体系活动的不合格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对这些成本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进行管理。这些成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成本战略、管理活动、资源提供、成本设计、成本发生、监视和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
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提供的证据
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提供的有关证据(见cca指南)。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第10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核算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核算
8.3.2成本核算
标准条文
组织应对成本核算过程进行策划,并采用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对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测量,这些测量应包括:
a)成本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
b)成本计划实施结果的测量;
c)产品成本设计结果的测量(见6.2.4);
d)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的测量(见9.3.3);
e)成本改善方案和纠正措施实施结果的测量(见9.3.3和9.3.2)。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规定和实施成本核算的策划、原则、范围、内容、时机、频次、方法、所依据的准则、计算口径、计算公式、职责和权限以及记录、报告和评审所需的控制。
为确保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满足要求,当成本核算的结果判定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见9.3.2)。
由核算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业绩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核算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成本核算(cca2101:2008标准第2.11.2条)是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规定的方法计算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做好计算成本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建立并严格执行材料的计量、检验、领发料、盘点、退库等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成本核算的组织方式。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成本目标的实现情况,真实反映成本水平,并对成本控制的业绩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
●组织应对成本核算过程进行策划,并采用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对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测量,这些测量应包括:
a)成本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
b)成本计划实施结果的测量;
c)产品成本设计结果的测量(见6.2.4);
d)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的测量(见9.3.3);
e)成本改善方案和纠正措施实施结果的测量(见9.3.3和9.3.2
●组织应采用以下核算方式对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测量:
――业务核算。业务核算(cca2101:2008标准第2.11.4条)是指在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从业务技术的角度进行定量考核和计算的过程。如对钢铁公司炉前工人一年需要多少套工作服进行核算,对销售人员一年打了多少个销售电话进行核算等。业务核算一般由主管部门的业务人员进行。业务核算通常采用实物量为计算单位。
――统计核算。统计核算(cca2101:2008标准第2.11.5条)是指在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通过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考核和计算的过程。如钢铁公司炉前工人一年的工作服消耗量占全公司工作服消耗量的比重,销售人员打电话的数量占全公司电话数量的比重等。统计核算一般由主管统计工作的部门或人员进行。统计核算通常采用实物量和价值量为计算单位。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cca2101:2006标准第2.11.3条)是指在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通过会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考核和计算的过程。如对钢铁公司炉前工人一年消耗了多少钱的工作服进行核算,对销售人员一年打了多少钱的销售电话进行核算等。会计核算一般由财务会计部门或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主要以货币为计算单位。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规定和实施成本核算的策划、原则、范围、内容、时机、频次、方法、所依据的准则、计算口径、计算公式、职责和权限以及记录、报告和评审所需的控制。并按规定的要求和遵循成本核算原则实施成本核算,以确保成本核算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
●为确保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满足要求,当成本核算的结果判定成本水平和成本控制业绩未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见9.3.2)。
●由核算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成本核算的方法很多,除职能基础成本核算(传统核算)外,还包括abc作业成本法和sc标准成本法等核算方法,组织应根据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在选择核算方法时应注意实施的复杂程度和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是否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如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要求。当组织改变成本核算的方法时应相应修改《成本核算控制程序》的内容,防止成本核算过程失去控制。如需要时,组织成本核算方法的改变还应得到税务部门的书面批准,以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采用成本核算软件进行成本电算化的组织应对计算机软件的能力进行确认,确保其能力满足要求,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组织应具备一定的成本道德,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确保成本数据的客观和准确。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核算为以下要素条款提供成本测量信息:
――4.7.2运行要求;
――4.7.3信息和沟通;
――6.2产品成本设计;
――6.3.2成本目标;
――6.3.3成本计划;
――8.4成本管理体系审核;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预防和纠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
――9.4成本业绩评价;
――9.5成本否决和激励。
第11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分析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分析
9.2成本分析
标准条文
组织应对成本分析过程进行策划,以确定成本分析的需求、时机、技术、方法、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并按策划的安排,识别、确定、收集和利用适当的成本信息,采用适宜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成本分析,以证实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以及成本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改善成本动量和作业能力以及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成本分析的输出应提供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信息:
a)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的业绩,包括主动性业绩和被动性业绩;
b)影响成本动量合理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及程度;
c)成本水平的发展趋势及规律,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结果;
e)供方的成本保证能力和成本水平(见7.6)。
成本分析的记录和报告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成本分析是为了证实成本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评价在何处可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和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一步改善成本水平。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分析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对成本分析过程进行策划,以确定成本分析的需求、时机、技术、方法、职责和权限以及过程要求,并按策划的安排,识别、确定、收集和利用适当的成本信息,采用适宜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成本分析,以证实成本水平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以及成本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改善成本动量和作业能力以及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成本分析(cca2101:2008标准第2.6.19条)是指收集和利用成本信息,剖析和揭示成本规律,致力于增强满足成本要求的能力。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以审核的结果和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并结合成本计划、动量标准、资源预算、统计、技术等数据资料,按照一定的原则和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成本管理体系和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事件、不符合和成本升高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这些原因。此外,成本分析活动还应包括发现、认识和研究成本发生和构成的规律以及成本的发展趋势。
●为了证实成本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评价降低成本和成本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需求,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利用适当的成本信息,并选择和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成本分析。组织应识别和确定用于分析的成本信息,这些信息可来源于组织内部监视和测量活动、成本发生过程、与顾客和供方有关的过程以及组织外部市场、竞争对手和相关方等方面。组织应明确信息搜集的渠道、方法和频次,并确保通过成本信息系统获得所需成本信息。成本信息应是真实、准确、充分和适宜的。
●组织应对所搜集的成本信息进行分析,不仅有归口部门的分析,相关的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也需要开展分析。组织应识别、选择和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技术。成本分析的方法一般包括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水平与不同时期的成本水平或不同的成本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揭示成本差异和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成本进行对比分析过程中常见的对比有:
――本期实际与本期计划的对比,包括与预算和标准成本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标杆实际水平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竞争对手实际水平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水平的对比;
――本期实际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的升降变化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和规律,找出差距、查明原因,采取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应注意与对比对象的可比性,使对比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和更符合实际。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问题或指标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研究和测定这些因素判定出对这一综合问题或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分解,测定每个因素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其原因,采取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如影响材料成本差异的因素可能存在供方选择、采购质量、采购价格、材料检验和试验、材料发放和领用、消耗定额或标准成本、工艺加工方法、人员操作技能等因素。组织应采用因素分析法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地分析,就能找到真正原因和判定这些原因的影响程度。
●相关分析法是在分析某个问题或指标时,将与该问题或指标相关的其他问题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或相关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一个组织经济指标是很多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指标体系,在这个指标体系中,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如果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其他相关指标也能随之发生变化。例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产品成本和销售收入的变化;而产品成本和销售收入的变化,又会引起利润的变化等。利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研究如何降低成本,达到为成本管理服务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上述三种成本分析的方法是同时存在的,如进行对比分析后,对找出的差距、差异或不足,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这些差距或不足是哪些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又存在着什么关系,需要用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等。
●必要时组织应编制成本分析指导书和统计技术应用指导书,对成本分析的方式、方法、时机和频次以及统计技术的应用等做出规定,以确保成本分析的有效性。
●成本分析的输出应提供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信息:
a)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的业绩,包括主动性业绩和被动性业绩;
b)影响成本动量合理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及程度;
c)成本水平的发展趋势及规律,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结果;
e)供方的成本保证能力和成本水平(见7.6)。
●成本分析的记录和报告应予保持(见4.3.4)。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分析为9.3.2预防和纠正措施和9.3.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提供输入。
第12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否决和激励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否决和激励
9.5成本否决和激励
标准条文
组织应建立适宜的成本否决和激励机制,以支持成本管理体系、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应制定、执行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并确保:
a)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和履行;
b)成本否决和激励的范围、内容、时机、方式、方法、条件、程序和准则得到规定和实施。
目的和意图
成本否决和激励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支持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及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体现成本管理在组织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提高组织全体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成本控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否决和激励的要求。
理解要点
●组织应建立适宜的成本否决和激励机制,以支持成本管理体系、成本发生过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续改进。应制定、执行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并确保:
a)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和履行;
b)成本否决和激励的范围、内容、时机、方式、方法、条件、程序和准则得到规定和实施。
●成本否决(cca2101:2008标准第2.6.21条)是指用成本控制和降低成本的非预期结果来否定其他方面的业绩。成本否决是组织深化成本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实行成本否决以成本作为组织业绩的最终评价指标是组织强化成本控制的一种管理机制。组织实行成本否决的实质就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效益说话;成本否决的指导思想就是讲求代价,效益第一。任何工作或活动都不能脱离成本和效益这个纲。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效益,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提高成本、损失效益,即使在其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也是违背组织最终目的的,是不可取的。组织实行成本否决有利于促进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人员的成本意识和对成本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控制成本、降低成本,实现成本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否决的内容通常应体现在成本管理制度中,应按制度规定实施考核,并保持透明、坚定和一视同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和公开,这样才能达到成本否决的促进作用和效果。
●一般情况下“非预期结果”指的是:未实现成本目标、未控制和消除提高成本因素、未实现成本计划、超出动量标准、超出资源预算等(不限于此)。
●成本激励(cca2101:2008标准第2.6.22条)是指激发和鼓励成本改进的手段。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否决和激励涉及所有其他体系要素条款,是保证、支持和促进成本管理体系所有要素条款有效实施的活动。
第13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业绩评价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业绩评价
9.4成本业绩评价
标准条文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评价,以确保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内各相关职能和层次应确保收集到以下必要信息为最高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提供输入:
a)成本管理体系审核结果;
b)成本目标的实现情况;
c)成本动量和作业标准的准确程度;
d)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e)成本分析的结果;
f)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及改进的机会;
g)以往业绩评价的跟踪措施;
h)可能影响成本管理体系策划的变更;
i)成本风险;
j)供方的成本保证能力以及产品成本和价格水平;
k)顾客反馈等外部成本信息;
l)改进的建议。
业绩评价的输出应包括资源需求、成本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成本发生过程的改进、成本水平的改进、成本战略方针和目标以及其他要素改进的决策。
组织应对业绩评价输出的改进决定和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案(包括: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和成本改进方案),并实施、跟踪和验证这些措施和方案,以满足最高管理者对成本改进要求。
业绩评价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目的和意图
业绩评价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就成本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目标的贯彻落实及实现情况进行正式的评价,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评价活动来总结成本管理体系的业绩,并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还应考虑任何可能改进的机会,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及竞争对手的业绩予以评价,从而找出自身的改进方向。本要素条款给出了成本业绩评价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点
●业绩(cca2101:2008标准第2.6.23条)是指满足要求的程度。业绩通常包括:成本管理体系业绩和成本水平业绩。成本管理体系业绩决定成本水平业绩;成本水平业绩是成本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和体现。
●业绩评价(cca2101:2008标准第2.6.18条)是指最高管理者为评定成本管理体系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业绩评价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评价活动应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主持,并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一般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如遇下列情况时,可由最高管理者决定增加评价的频次:
――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新技术的出现;
――成本概念或管理模式发生变化;
――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发生变化;
――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不限于此)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对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评价,以确保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内各相关职能和层次应确保收集到以下必要信息为最高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提供输入:
a)成本管理体系审核结果;
b)成本目标的实现情况;
c)成本动量和作业标准的准确程度;
d)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e)成本分析的结果;
f)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及改进的机会;
g)以往业绩评价的跟踪措施;
h)可能影响成本管理体系策划的变更;
i)成本风险;
j)供方的成本保证能力以及产品成本和价格水平;
k)顾客反馈等外部成本信息;
l)改进的建议。
●业绩评价的输出应包括资源需求、成本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成本发生过程的改进、成本水平的改进、成本战略方针和目标以及其他要素改进的决策。
●组织应对业绩评价输出的改进决定和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案(包括: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和成本改进方案),并实施、跟踪和验证这些措施和方案,以满足最高管理者对成本改进要求。
●业绩评价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3.4)。
●业绩评价和内部审核的区别(见下表)
业绩评价和内部审核的区别
内部审核 业绩评价 目的 ―― 依据 ―― 性质 使用 执行人员
检查和评价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体系标准、成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控制文件
检查活动
频次较多
审核组(内审员)
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业绩、现状和环境的持续的适宜性
顾客及相关方的期望、体系审核的结果、成本报告
评价活动
频次较少
最高管理者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业绩评价涉及所有其他要素条款,是对其他要素条款实施的适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的评价。
第14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实现规划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战略实现规划
标准条文
组织应在成本战略实施前对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进行规划,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确保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应明确:
a)战略实现周期;
b)与战略实现相关的组织机构、团队要求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c)确保战略实现和战略实现过程有效实施所需的机制、资源、途径和方法;
d)战略部署、阶段性目标、计划和时间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动要求;
e)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
f)记录要求。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规定了对成本战略实现的要求。制定出一个好的成本战略不是最终目的,提出本条款是为了促使组织更明确和更有效地实现所制定成本战略。
理解要点
●组织在成本战略制定后和实施前应对如何实现成本战略和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进行规划,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确保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的受控状态通常可包括: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文件应发放到位,确保与实现战略相关人员获得规划文件;
――跟踪和检查成本战略实现规划的执行情况;
――评价和确认成本战略实现规划的执行效果(与9.4成本业绩评价接口);
――采取必要措施,纠正偏离规划的活动和行为(与9.3.2预防和纠正措施接口);
――提供必要资源,以保证规划的实现。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应明确:
a)战略实现周期;
组织应在规划中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成本战略的实现周期。实现周期可以是3年、5年、10年,也可以规定更长时期。
b)与战略实现相关的组织机构、团队要求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为实现战略,组织是否需要搭建专门的组织机构。如果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组织机构能够保证规划的实现,组织可不必专门设立机构。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对自己的成本管理团队提出切实可行的充分的战略实现要求。成本管理团队成员一般包括:最高管理者、体系负责人、成本经理、主管、成本工程师、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变革专家、成本杀手、ie工程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者等,组织应对这些人员提出要求,并规定其实现成本战略的职责和权限(包括责任成本)。
c)确保战略实现和战略实现过程有效实施所需的机制、资源、途径和方法;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建立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机制,如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证机制、创新机制、预警机制等。
――为实现战略,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规定战略实现的途径,如建立文件化的程序。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战略实现所需的方法,如平衡计分卡等。
d)战略部署、阶段性目标、计划和时间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动要求;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对战略实现过程和活动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形成文件,明确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并在计划中明确一致性的具体的行动要求。
e)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规定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如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或与9.4成本业绩评价接口。
f)记录要求。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规定所需的记录(包括记录表格),并明确记录要求(与4.3.4记录控制接口),以满足充分提供战略实现证据的需要。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要素可能会涉及成本管理体系所有其他要素条款。
第15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要求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战略要求
5.1总则
标准条文
组织应制定、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成本战略,以指导组织成本管理的整体运作。
成本战略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对使命、价值观和远景的描述;
b)成本战略方向;
c)标杆瞄准、成本领先、成本优势和成本竞争力方面的战略意图;
d)成本战略目标。
成本战略应是组织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应与其相违背或矛盾。
组织制定的成本战略应是差异化和可验证的,并在持续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方面得到批准、评审和更新(见4.3.3)。
注1:成本战略方向通常包括:成本优势、成本竞争力、低成本模式、供应链成本优势、成本管理团队建设、成本保证、成本控制、成本流程、成本信息化、成本精益化和成本文化等。组织应结合自身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制定。
注2:成本战略通常情况下应保持相对稳定。
注3:成本战略的差异化是指组织在成本方面与众不同的思路和行动。
目的和意图
没有意图,就没有动机;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成本和成本管理是组织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出成本战略要求其目的就是通过战略来描述组织的成本意图(包括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通过战略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模式,最终实现低成本运营。本要素条款规定了组织成本战略的总体要求。
理解要点
●成本战略(cca2101:2008第2.14.5条)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战略。包括组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确定的使命、价值观和长远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策划和途径。
●组织应制定成本战略,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指导组织成本管理的整体运作和实现组织的成本目的。
●成本战略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对使命、价值观和远景的描述;
――组织的成本战略是组织在成本方面的较长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应描述和依据组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的使命、价值观和发展远景来制定(为确保组织成本战略的实现,可以采用平�计分卡方式,即通过财务成本指标、顾客满意、作业流程以及员工的学习与成长这四个方面来保证和评价)。
――成本战略的决定性关系:使命→价值观→成本远景→成本战略→低成本模式→成本领先→成本竞争力→经营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b)成本战略方向;
――组织应明确成本战略方向。成本战略方向通常包括:发挥和创造成本优势、提升成本竞争力、形成低成本模式、打造供应链成本优势、成本管理团队建设、成本保证、成本控制、成本流程、成本信息化、成本精益化和成本文化等。组织应结合自身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制定。
――低成本模式(cca2101:2008第2.14.11条)是指优于对手的低成本模型和运作方式。
c)标杆瞄准、成本领先、成本优势和成本竞争力方面的战略意图;
――组织在制定成本战略确定成本战略方向时,应确定和瞄准成本标杆,找到成本水平的基准参照物。成本标杆(cca2101:2008第2.14.13条)是指可作为组织样板的先进成本水平。
――成本领先就是成为别人的成本标杆,如何才能成为别人的成本标杆是成本战略的基本内容。
――成本优势(cca2101:2008标准第2.14.12条)是指优于对手的低成本有利原因或条件。这些原因和条件通常来自于组织的地理位置、已获得的优惠政策、运行机制、经济规模、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战略优势、开发和创新能力、技术和装备的水平、人员意识和能力、高生产效率和整体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和保持成本优势是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途径。组织的成本优势有些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是组织创造的。如何识别、确定、发挥和创造这些成本优势取决于管理者的认识程度。作为客观实在的成本优势在发挥其效率上组织应与竞争对手或标杆相比较。
――成本竞争力(cca2101:2008标准第2.14.10条)用成本(2.1.1)参与竞争的能力。组织的成本管理能力和低成本水平是成本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d)成本战略目标。
成本战略目标(cca2101:2008标准第2.14.10条)是指在成本和成本管理方面所追求的战略目的。成本战略目标应是组织长期的奋斗方向这一点应区分于成本目标。与成本战略目标相比,成本目标是短期目标。
●成本战略是组织的一个基本战略,是组织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除成本战略外可能还包括市场战略、产品战略、质量战略等基本战略,当成本战略与这些基本战略组合后,结果就形成了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因此成本战略不应与组织的经营发展战略相违背或矛盾。成本战略的制定应结合组织经营的五大要素:
――市场环境;
――整个产业链中的角色;
――企业成长的阶段性要求;
――核心优势和竞争力;
――模式选择和标杆瞄准。
●由于组织的类型、规模、产品、现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所制定的成本战略也就不同,因此组织制定的成本战略应是差异化的成本战略,应体现于众不同的思路和行动,并易于评价和可验证战略实现的效果。组织的成本战略在持续的适宜性和可行性方面应得到批准、评审,不要时应予以更新(见4.3.3文件控制)。
●成本战略是组织长期的任务和不懈的追求,通常情况下应保持相对稳定。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管理体系所有要素条款的活动都应符合成本战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