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委员会公司管理制度是一种有效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旨在促进决策的民主化、专业化和高效性。它通过设立不同的委员会,将公司的各项事务分解到专业团队,确保每个领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专业的处理。这种制度能够提高决策质量,降低运营风险,同时激发员工参与感,提升团队协作。
包括哪些方面
1. 委员会设置:根据公司业务需求,设立如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财务委员会等,每个委员会负责特定领域的决策和管理工作。
2. 成员构成:委员会成员由公司高层、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确保决策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3. 职责划分:明确各委员会的职责范围,防止工作重叠或漏洞,确保公司运作顺畅。
4. 决策流程:规定委员会如何进行讨论、投票和制定决策,以及如何向董事会汇报和执行决策。
5. 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确保各委员会之间的协调合作。
6. 监督机制:设立评估和审计机制,定期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效果,确保其运行符合公司目标。
重要性
委员会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化决策:专业人员参与决策,能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分散风险:通过多级决策,可以减少单一决策的风险,保护公司免受重大失误的影响。
3. 激发潜能:委员会制度鼓励员工参与,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促进个人成长和团队凝聚力。
4. 透明度:决策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增强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有利于维护公司文化。
方案
1. 建立委员会体系:根据公司规模和业务需求,设立必要的委员会,并明确其职能。
2. 选拔成员:选择具有专业背景和领导能力的员工担任委员会职务,确保决策质量。
3. 制定工作规程:为每个委员会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南,明确工作流程、会议规则和报告制度。
4. 培训与发展:定期对委员会成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领导力。
5. 评估与反馈:设立定期评估机制,收集反馈,不断优化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6.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制度,表彰优秀委员会和个人,推动全体成员积极参与。
通过上述方案,委员会公司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助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委员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公司审计委员会管理制度
某公司审计委员会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有效保护股东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督导公司审计职能的有效运行,监督公司受托责任的履行,保证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根据《公司章程》,参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特设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并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在财务报告、内外部审计、内部控制等方面履行职责并对董事会负责。
第三条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董事构成。
第四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由董事长或者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联合提名,并由董事会选举产生。选举办法:
(一)若被提名委员人数等于应选人数,则每位被提名委员获得全体董事过半数赞成票即当选;
(二)若被提名委员人数超出应选人数,则按照应选人数,获得较多赞成票数的被提名委员当选,若出现票数相等的情况,应就票数相等的被提名委员单独进行投票,获得较多赞成票数者当选。
第五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应具备商务、法律或财务方面的工作经验,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及公司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第六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任期与董事会任期一致,委员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委员任职期间,如果委员丧失董事资格,则该委员自动失去委员资格,委员会应根据本制度第三至四条 的规定补充委员人数。
第六条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限如下:
1、复核年度已审计财务报告,复核其他财务报告和董事会报告,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公允性;
2、检查公司所有重要的会计政策,就会计政策的变动对董事会及公司股东作出解释;
3、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讨论外部审计的范围、程序和计划,核查审计结果;
4、领导内部审计,其具体工作有:任命及撒换内部审计负责人,核准内部审计章程,复核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形式,审查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复核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及训练情况,复核审计结果等;
5、监察公司关键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领域,审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公允性与有效性;
6、监督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关于内部控制方面建议的执行;
7、审阅公司的主要政策及制度,监督公司管理层行为不损害公司的利益,确保公司有效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商业道德、保持有效的控制以使管理层进行科学的决策。
第七条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会应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公司审计状况。
第八条 审计委员会应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后三个月内向股东作有关公司过去一年的审计专项报告,内容包括:
(一)公司已审计财务报告的检查情况;
(二)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状况;
(三)公司董事及高层管理人员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及股东决议的情况;
(四)审计委员会认为应当向股东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九条 审计委员会行使职权所必需的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十条 审计委员会在行使职权时,如果发现公司的经营情况出现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以公司的名义聘请注册会计师及执业审计师给予帮助,由此发生的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以公司审计部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进行公司内部审计、配合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负责检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运行,负责执行委员会的有关决议。
第十三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分为常规会议和临时会议,常规会议每年召开两次,临时会议可根据需要由委员提议随时召开。
第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在召开前五天通知全体委员,由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参加方可召开会议;委员会会议由委员会主任招集,委员会主任无法招集,可以委托其他委员负责招集;每一名委员有一票的表决权;会议做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
第十五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临时会议可以采取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
第十六条 公司财务负责人可以列席审计委员会会议,在必要时,可以邀请公司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参加。
第十七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应由董事会秘书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由董事会秘书保存。委员会成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第十八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议案和表决结果应以书面形式上报董事会备案。
第十九条 审计委员会的委员对所议事项负有保密责任,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
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自董事会批准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2篇 某物业公司内部安全委员会及管理制度
物业公司内部安全委员会及管理制度
1.0目的
为小区内部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保护小区财产和业主、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减少和防止一般事故,预防重大事故发生。
2.0适用范围
本小区范围内适用
3.0管理职责
3.1小区安全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各部制定安全制度、监督落实情况、组织安全检查、整改安全隐患,定期召开安全会议。
3.2各部门负责人为各部门安全管理总责任人
3.3安全委员会职能执行部门为秩序维护部
4.0定义(无)
5.0程序
5.1管理特性:全面、细致、整改、预防
5.2安全委员会成员
主任:物业经理
副主任:秩序维护主管
成员:客服主管、工程主管、环境主管
5.3 安全委员会职责
5.3.1 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及物业管理公司颁发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精神。
5.3.2 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委员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事故调查制度。
5.3.3 召开小区安全工作会议,对各部门安全工作进行评估,消除各类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5.3.4 对小区发生事故,成立由物业经理为首的、主管职能部门和事故发生部门领导参加的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5.3.5 组织小区安全检查,积极配合上级主管机关检查。
5.3.6 督促指导各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5.4安全责任人制度
5.4.1 物业经理为本小区一级安全管理责任人,履行本小区安全委员会职责。
5.4.2 由物业经理任命,各部门负责人为本小区二级安全管理责任人,即部门安全管理总责任人,均须和物业经理签定安全责任书。
5.4.3由部门负责人任命,各部门主管为本小区三级安全管理责任人,均须和部门签定全责任书。
5.4.4各级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自己管辖区域的消防、治安等一切有关安全方面的工作。
5.4.5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确定和划分本部门主管管辖的具体安全责任区域,并填写《本小区各部门安全责任区域划分表》。签字确认。对部门所管辖的区域,因责任区域划分不明确或没有划给部门具体人员进行管理的,由部门安全总负责人承担此区域的安全管理责任。
5.4.6对部门区域安全管理责任人有变更的,部门负责人及时将其责任区域明确,按《本小区各部门安全责任区域划分表》的格式,让其签字确认后送秩序维护部存档。
5.4.7物业经理和部门主管签字确认的《本小区安全责任区域划分表》秩序维护部和部门各存档一份备查。
5.5部门安全责任区域划分原则
5.5.1各部门对自己部门办公所在区域和管理、使用的设备所在区域的安全承担责任。
5.5.2各部门对自己管辖区域和管辖区域的就近区域(覆盖)的安全承担责任(有明确设施的区域除外)。
5.5.3对部门管辖的区域,存在两个部门共同使用和管理的区域/设备,由该两个部门共同承担安全责任。
5.5.4对无法划分的公共区域,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承担安全管理责任。
5.6一级安全管理人职责
5.6.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把安全防火工作作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
5.6.2 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5.6.3 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5.6.4 组织防火安全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5.6.5 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5.6.6为本单位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人力、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5.6.7对本小区发生的火灾事故,积极组织员工进行扑救,并领导、监督、查明发生的原因,查清事故责任者。
5.7二级安全管理责任人职责
5.7.1 贯彻执行本小区有关安全工作的各项指示规定,将安全工作纳入本部日常管理;
5.7.2 制定本部的防火、防盗等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布置落实。
5.7.3 每三个月组织本部的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可请秩序维护主管、领班进行自行培训,教育员工时刻树立安全意识;
5.7.4组织本部所辖范围内的安全检查,及时整改、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5.7.5对发生在本部管辖范围内的安全事故,要查明事故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安全委员会。
5.7.6 每半年负责总结一次本部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
5.7.7 对火灾事故积极组织所属员工扑救、疏散人员、及时报警。
5.7.8 承担因工作失职而造成的消防、治安等其它安全事故的责任。
5.8三级安全管理责任人职责
5.8.1执行和遵守本小区、本部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各项指示。
5.8.2掌握所辖范围内和公共区域内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分布位置及使用方法。
5.8.3 按照本小区及本部指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规定,积极配合本部主管对所属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5.8.4认真学习消防知识,熟记本小区消防应急程序并培训所属员工。
5.8.5认真检查当值期间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一旦发现立即制止并整改。
5.8.6对火灾事故积极组织所属员工扑救、疏散人员、及时报警。
5.8.7承担因工作失职而造成的消防、治安等其它安全事故的责任。
5.9义务消防队制度
(1)秩序维护部、工程部及本小区安全重点部位全体员工均为本小区义务消防员;
(2)其它部门主管级(含)以下员工按30%比例参加(以男员工为主);义务消防员均必须同本小区签订安全责任书;
(3)各部门义务消防员如有更换应及时补充,同时报秩序维护部备案,秩序维护部每半年对义务消防员名单进行一次更新;
(4)对义务消防队员的培训和训练护卫部
每年根据工作情况进行一次。
5.10义务消防员职责
5.11.1认真遵守和执行本小区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及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5.11.2义务消防员是消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应熟记本小区《火灾应急处理程序》。
5.11.3发现任何违反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及火灾隐患,应及时制止并报秩序维护部。
5.11.4熟悉本岗位区域消防器材、设施的分布情况并掌握灭火器、消火栓、手动报警按钮的使用方法。
5.11.5有权制止随意挪动、堵塞、圈占、损坏消防设施和器材的违章行为。
5.11.6发生火险时,立即报警并挺身扑救,积极疏散宾客,保护本小区和住户及员工的安全。
5.11本小区安全检查制度
5.11.1本小区安全管理原则:
实行内紧外松的安全管理原则。即:将安全管理和优质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做到热情服务、礼貌待客的同时,内心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预防消防、治安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5.11.2本小区安全检查内容:
5.11.2.1本小区各部门安全制度落实程度。
5.11.2.2接待登记等各项手续是否健全并按要求办理。
5.11.2.3门窗是否牢靠,下班后是否关窗锁门。
5.11.2.4各种钥匙的管理是否严格,有无交接手续,有无漏洞。
5.11.2.5办公室的印章、票款、贵重物品、重要文件的存放是否安全可靠。
5.11.2.6财务制度、库房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安全方面有无漏洞。
5.11.2.7各种电器设备、消防器材、设施、烟感报警系统等是否完好和灵敏有效。
5.11.2.8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存放是否安全可靠。
5.11.2.9用火、用电、用气有无违章情况,消防通道有无堵塞
5.11.2.10重点部位人员有无脱岗情况。
5.12安全检查制度实施办法
5.12.3.1秩序维护部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主管级以上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对隐蔽部位(如天花)的检查,在检查时进行抽查。
5.12.3.2秩序维护主管、领班、巡逻人员对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安全情况随时可以进行监督、检查,各部门领导应予以支持和合作。
5.12.3.3每次安全检查情况,保安部要认真记录,建立安全检查档案,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限期整改。
5.12.3.4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半个月后进行复查整改结果,对逾期不整改的,按相关规定处罚。
5.12.3.5各部门对收到的安全隐患整改内容,要认真督促、规范整改,并承担因延误整改或整改不规范、不彻底、应付整改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责任。
5.13安全宣传、培训教育制度
5.13.1本小区保证每个新入职员工都经过本小区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5.13.2本小区每年组织对本小区员工进行一次安全知识培训;
5.13.3每年全国消防宣传日 秩序维护部应组织张贴标语、知识竞赛或消防演习等活动。
5.13.4每三个月更新一次安全宣传橱窗内的安全宣传内容。
第3篇 公司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管理制度
某公司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确定公司发展规划,健全投资决策程序,加强决策科学性,提高重大投资决策的效益和决策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公司法》、《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参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特设立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并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对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第三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由五名董事构成。
第四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委员由董事长或者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并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第五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主任委员负责召集委员会会议。主任委员由董事长在委员中任命产生。
第六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委员任期与董事会任期一致,委员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委员任职期间,如果委员丧失董事资格,则该委员自动失去委员资格,委员会应根据本制度第三至四条的规定补充委员人数。
第七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职责权限如下:
(一)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二)对《公司章程》规定须经董事会批准的重大投资融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三)对《公司章程》规定须经董事会批准的重大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四)对其他影响公司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五)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行检查;
(六)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第八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可以在举行会议前,邀请有关行业专家和专业顾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规划,提供公司规划发展决策项目。
第九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应会同或责成公司有关部门对重大投资融资、资本运作、资产经营等项目的意向,编制初步可行性报告以及合作方的基本情况等,签发立项意见书等书面意见,以供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十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会议分为常规会议和特别会议,常规会议每年召开两次,特别会议可根据需要由委员提议随时召开。
第十一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会议在召开前三天通知全体委员,由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参加方可召开会议;委员会会议由委员会主任招集,委员会主任无法招集,可以委托其他委员负责招集;每一名委员有一票的表决权;会议做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
第十二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会议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临时会议可以采取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
第十三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会议,可邀请公司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
第十四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会议应由董事会秘书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由董事会秘书保存。委员会成员应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第十五条 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议案和表决结果应以书面提案的形式上报董事会供董事会审议。
第十六条 董事会根据战略委员会提案召开会议,进行审议,并将审议结果,同时反馈给战略委员会。
第十七条 出席战略与投资发展委员会的委员对所议事项负有保密责任,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
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自董事会批准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4篇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管理制度
安委会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
2每季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分析总结全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协调、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3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究制订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
4调查处理全公司范围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5总结推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表彰生产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5篇 某某公司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管理制度
某公司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规范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及考核程序,加强公司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公司法》、《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参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特设立董事会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并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选、选择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择并提出建议;制定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并进行考核;负责制定、审查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对董事会负责。
第三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五名董事构成。
第四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由董事长或者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联合提名,并由董事会选举产生。选举办法:
(一)若被提名委员人数等于应选人数,则每位被提名委员获得全体董事过半数赞成票即当选;
(二)若被提名委员人数超出应选人数,则按照应选人数,获得较多赞成票数的被提名委员当选,若出现票数相等的情况,应就票数相等的被提名委员单独进行投票,获得较多赞成票数者当选。
第五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主任委员负责召集委员会会议。主任委员由董事会在委员中选举产生。
第六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任期与董事会任期一致,委员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委员任职期间,如果委员丧失董事资格,则该委员自动失去委员资格,委员会应根据本制度第三至四条 的规定补充委员人数。
第六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限如下:
1、根据公司的经营活动情况、资产规模和股权结构对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的规模和构成提出建议;
2、研究董事和高管人员的选择标准及程序,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3、在公司内及公开人才市场上广泛收集合格的董事和高管人员的人选;
4、对董事候选人和经理人选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
5、对需要提请董事会聘任的高管人员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
6、根据董事会成员及公司高管人员的工作范围、职责、重要性及外部薪酬水平,提议上述人员的薪酬计划或分配方案;
7、薪酬计划或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对董事会成员及公司高管人员的绩效评价标准、程序和主要评价体系等;
8、组织评价公司董事会成员及高管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及绩效表现;
9、接受公司高管人员关于考核与薪酬的投诉;
10、负责对公司薪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11、制定总经理、财务总监和其它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计划,并负责关键后备人才的培养,系统地制定继任计划,保证在任何突发情况下总经理有候选人选。
12、董事会授权的其它事宜。
第七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会的提名方案提交董事会审议决定。
第八条 委员会提出的董事会的薪酬计划,须报董事会同意后,提交股东批准通过后方可实施,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方案须报董事会批准。
第九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以公司行政人事部为日常办事机构,专门负责提供公司有关经营方面的资料及被考核人员的资料,并负责保管管理层名单,负责筹备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并执行委员会的有关决议。
第十条 董事、高管人员的选任程序:
(一)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应积极与公司各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研究公司对新董事、高管人员的需求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
(二)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可以在本公司、控股企业以及公开人才市场等广泛收寻董事、高管人选。
(三)搜集初选人员的职业、学历、职称、详细工作经历及兼职情况,形成书面材料。
(四)招集委员会会议,根据董事、高管人员的任职条 件,对初选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五)在选举新的董事和聘任高管人员前一至两个月,分别向股东和董事会提出董事候选人和新聘高管人员的建议和相关材料。
(六)根据股东和董事会的决议进行后续工作。
第十一条 行政人事部负责做好对董事和高管人员考评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公司有关方面的资料:
(一)提供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和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二)公司高管人员分管工作范围及主要职责情况;
(三)提供董事及高管人员岗位工作业绩考评系统中涉及指标的完成情况;
(四)提供董事及高管人员的业务创新能力和创利能力的经营绩效情况;
(五)提供按公司业绩拟定公司薪酬分配计划和分配方式的有关测算依据;
第十二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对董事和高管人员考评程序:
(一)公司董事和高管人员对委员会作述职和自我评价;
(二)委员会按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对董事和高管人员进行评价;
(三)根据岗位绩效评价结果及薪酬分配政策提出董事及高管人员的报酬和奖励方式,表决通过后,由董事长报公司股东批准,同时报董事会备案。
第十三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活动一般分为常规会议和临时会议,常规会议每年召开两次,临时会议可根据需要由委员提议随时召开。
第十四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召开前五天通知全体委员,由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参加方可召开会议;委员会会议由委员会主任招集,委员会主任无法招集,可以委托其他委员负责招集;每一名委员有一票的表决权;会议做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
第十五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临时会议可以采取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
第十六条 行政人事部负责人可以列席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在必要时,可以邀请公司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参加。
第十七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应由董事会秘书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由董事会秘书保存。委员会成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第十八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议案和表决结果应以书面形式上报董事会备案。
第十九条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委员对所议事项负有保密责任,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
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自董事会批准颁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