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石油化工管理制度(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8

石油化工管理制度

石油化工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生产运营,确保安全、环保、高效的工作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员工权益,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它涵盖了从原料采购、生产流程、设备管理、质量控制到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多个环节。

包括哪些方面

1. 原料及物资采购:规定了供应商选择标准、合同签订流程、物资验收规范。

2. 生产流程管理:涵盖工艺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生产计划与调度。

3. 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检验标准、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持续改进机制。

4. 环境保护措施:涉及废物处理、污染预防、节能减排政策。

5. 安全生产制度:规定了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安全培训和事故报告程序。

6. 人力资源管理:涵盖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职业健康与安全规定。

7. 合规性管理:确保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重要性

石油化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企业运营的基石。它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严格的管理制度能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良好的环保措施有助于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负责任的形象,符合绿色发展的趋势。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促进长期稳定发展。

方案

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详尽的操作手册,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执行标准。

2. 加强培训与教育:定期进行安全、环保、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3. 实施监控与审计:设立内部审计机制,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激励与约束并重: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员工遵守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良好企业氛围。

5. 不断优化升级:根据生产实践和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保持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石油化工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油化工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石油化工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石油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化工产品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由于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由于其特殊性,自身存在着众多危险源,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温高压或低温低压、易燃易爆的特点,甚至产生极大的火灾及爆炸危险,所以组织安全生产的难度较大。

本文就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结合hse管理体系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并且简单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

现代石油石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由于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的频频发生,不仅给企业带来了高额的经济损失,也使石油石化产业长期处于高能耗、高污染、高破坏的境地。

一、石化安全生产面临形势与现状

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愈来愈多,特别是关于安全、健康、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潜在威胁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超大型石化生产装置、储存装置的日益增多,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不断增加;

2)化学品经营、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量流动危险源;

3)大量长输油、输气的管线建设,由于横跨不同地区,所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构成了新的危险因素;

4)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薄弱,很多化工企业建在市区,或十年前处于城市郊区但现在已被城市包围,居民区、生产区混杂,特别是城市加油站、加气站均建于市区,并有相当数量建在人口密集区,潜在危险性增大。

安全生产形式十分严峻,加强安全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安全管理部门积累并探索出大量组织安全生产的经验。

二、大力做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石油化工安全生产规定:石油化工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档案、事故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并且要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登记建档、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防范、监控措施,对重大事故隐患,采取整改措施,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家局20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总局3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要求,企业必须履行好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职工的操作技术培训,推行上岗资格取证制度,经常不断地开展反事故演练,练就职工过硬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识别安全隐患的火眼金睛,增加安全生产的保障系数。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推行hse(健康、安全、环境)体系管理。hse管理体系将健康、安全、环境融为一体,将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天性逐步变为保全生命质量、保护环境的持续利用与追逐利润并重,使企业的管理目标特别突出了人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中心,围绕工艺的每一个环节,抓好一岗一责制的落实,做到全员、全方位、全天候抓安全生产,逐步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安全生产管理局面。

近年来,石化企业的安全教育可谓声势浩大,每年的第一份文件、第一个会议的内容都是安全生产,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安全承诺书,交纳安全风险抵押金,表彰上年度安全生产先进等。适时开展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开展班组事故预想发布会、反事故演练活动等,营造出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以提升。中石化一贯坚持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命的思想,大力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制定了《安全卫生科技“十五”发展纲要和2022年远景规划》

其次是设备的安全管理。

主要通过以下三点实现:一是建立关键装置、要害部位领导负责制度,对一些大型反应器、压缩机、燃烧炉等关键设备实施单位领导负责制,查找并及时整改事故隐患是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中心环节,领导带头深入现场,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二是要建立常年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发动职工针对生产控制的每一个环节查找隐患,大患大治,小患小治,绝不拖延,以看板的形式及时向有关人员说明隐患的名称、部位、治理期限等;三是加大用火、安装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化工装置在停工检修、扩建或临时抢修状态下,必须加强动火条件的确认、审批、监护制度及作业人员的管理,明确职责,加强教育,对不符合作业条件的坚决制止。

第三是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对于化工原料产品也建立关键部位领导负责制度,做好安全流畅生产和销售经营。由于危险化学品所固有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使得安全问题尤其重要。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安全形势比较严重,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频繁,已成为制约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国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总体思路是:实施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经营、废弃全过程的动态“户籍”式监控管理,尤其是剧毒品、爆炸品全程的监控管理,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监控,长输管道的监控管理。

当前,国家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总局针对危险化学品已经采取系列措施:

1、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国家建立了企业设立和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批准制度;包装物、容器专业生产企业定点审批制度;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制度;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准购制度;危化品运输企业资质条件认定和通行管理制度等。

2、加强对重点品种的监管,落实两个主体责任。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液氯、液化石油气、液氨、剧毒溶剂等重点品种的道路运输安全监控,重点打击超载,防范翻车泄漏事故。强化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两个责任制,加强政府执法监管力度和部门履行职责能力,落实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严格规章制度,认真排查和整治隐患,建立健全以第一责任人为中枢的安全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厂和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到人头。

3、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杜绝“三违”现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施安全标准化活动。该《安全标准化规范》共有10个a级要素、51个b级要素。这些要素从系统管理的角度覆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各个方面,是提升安全的重要手段。应该说,考核机构对照每个要素给企业进行考评,能够分析得出企业目前的安全状况。通过安全标准化工作,可以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将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加强企业双基工作,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建设进程。同时,政府部门根据考评结果,明确重点监管对象,把它作为发证后监管的重要内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4、依靠科技进步,加大隐患治理和技术改造。贯彻落实“科技兴安”战略,加大科技投入,研发、继承和推广石油化工安全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利用现代化信息,不断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预警能力。

5、开展联合执法,完善化学事故应急预案。在危化品安全监管上,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特别是公安、交通、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道路、水路安全监管,建立区域化学品运输安全监控体系,联合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各地、各企业要制定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演练。对已发生的化学品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清事故原因,采取教训,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另外,加大安全生产技改投入,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技术含量,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安全生产监控软件,实施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形成现场管理与网络管理双管齐下的良好局面。

另外,要加强施工作业的安全检查,发现事故苗头坚决排除。

三、应急管理体系

(一)建立预防好措施使安全预警疏而不漏

预防措施是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hse管理的一个重要要素。hse管理目标是“通过对员工进行hse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促进员工的hse意识;最大限度地查出事故隐患,使事故发生率逐年减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安全生产实施‘四杜绝、三不超、一稳定’;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把对环境的影响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企业hse方针是“遵守所在国和地区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建立重大事故隐患预防控制体系是石化工业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对降低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系数意义重大。

第一,要正确识别石化企业生产的危险源,按照相关标准对工艺生产控制过程中的诸危险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要素和预防重点,建立近期和长远的防治计划,进行动态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警、及时整改。

第二,建立切实可行的事故隐患应急处理系统,围绕石化生产中的具体环节,按照hse体系要求,有针对性地编制风险评估、预警、应急处理方案,有效地抑制突发事件,减少社

会危害和企业经济损失。

第三,加大安全生产的监察力度。石化企业的安全主管领导和部门必须将隐患治理和安全监察始终列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实施企业安全管理监察体系,积极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升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监控能力和水平。

组好检查与监督工作

检查与监督是实施hse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检验hse管理体系好坏的一种有效手段。企业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养制度、设备定期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管理人挂牌制度、生产运行记录台账等,有效地保证了生产装置的安全高效运行。企业组织专业安全检查、季节检查与抽查等,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全面实施。要严格按照hse管理规范要求执行,确保了施工质量,按时完成治理达标工作。对重点生产装置、关键部位、油气站、库等都制定了应急安全防范措施,如防火安全应急措施,防硫化氢中毒安全防范措施,触电抢救应急计划,油、气运输安全应急计划,井控应急计划,油、气储罐泄漏与灭火应急计划等。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是抓好安全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治理工作,才能控制事故源头,确保安全。如钻井一公司对新井位的确定,首先是对井下地质、周围环境、搬运、安装、钻井等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做到事前管理,心中有数。其次,在钻井作业过程中,进行安全检查,做到发现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包括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明确。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包括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在内的整个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有关应急预案,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到2oo7年底形成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国家、省(区、市)、市(地)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和应急救援支撑保障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对于石油化工行业应急管理工作,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四个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储运事故灾难预案》、《陆上石油开采事故灾难预案》、《海洋石油开采事故应急预案》。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实现安全发展,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共同促进石化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事故处理

石油化工行业具有野外、高空、高温、高压、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装置大型化、作业过程连续化、生产原料及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易腐蚀等危险特点。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一些国内外的事故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安全警示。

化工安全事故处理基本形式有事故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

其基本任务是

1及时控制危险源

2抢救受伤人员,这是重要任务

3指导群众防护

4做好现场清理,清除危害后果对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

5处理后要做好统计分析

一般企业为紧急事故处理做好设备和设施,比如:应急电话、常用药品、急救药品、消毒用品等急救物品和眼科常备药物及器械等。

1.1大力宣贯hse管理体系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

《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指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销售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

《油田企业基层队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等14个企业标准。

hse管理体系

可简单概括为:

危害识别;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持续改进。

3几点建议

a)加大宣贯hse标准的力度,大力宣传实施hse的重要性、必要性;

b)强化全员hse培训,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

c)要注重hse的总结和评审工作,以利改进和提高;

d)着重加强对基层队、站领导及业务骨干的hse业务指导;

e)实施hse管理,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夯实基础,然后逐步推进,整体实施。

随着hse管理体系的不断推广实施,全员安全意识正逐渐提高,安全基础工作逐年得到加强,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2篇 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措施

石油化工行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特点,极具危险性,事故发生率高,且旦事故发生,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安全是石油化工行业的首要问题之一,采取有效地安全防范措施,对工程全程进行有效监控与管理,可以说已经成为保障石油化工企业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必备。

1、安全管理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1.1从原材料和产品的性质看,石化生产中涉及物料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群死群伤事故几率高。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一旦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极易导致人员伤亡。

1.2从工艺条件看,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易出现突发灾难性事故。生产过程需要经历很多物理、化学过程和传质、传热单元操作,一些过程控制条件异常苛刻,如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

1.3从生产方式上讲,石化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规模大,连续性强,个别事故影响全局。装置呈大型化和单系列,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某一部位、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或操作失误,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生产装置的大型化使得单套装置的处理能力不断扩大,如常减压装置能力已达1000万t/a,催化裂化装置能力达到800万t/a,乙烯装置能力达到100万t/a以上。

1.4从设备装置看,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大型化、立体化、集团化;管道纵横贯通,装置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一旦发生事故,扑救难度大,损失严重。据有关资料对近年来世界石化行业重大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单套装置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惊人。

1.5从动力能源上看,石油化工生产具有火源、电源、热源交织使用的特点。这些动力能源如果因设备缺陷、设置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便可直接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引发源。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振兴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

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和保持适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存亡和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就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建立健全安全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改进的管理体系,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做到“防微杜渐”,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2.2用安全科学观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

工业的文明离不开科技进步和人民对物质及文化的需求,现代工业的发展又承受着高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巨大风险,对风险的承受力与社会文明及公众的文化素质、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科技越进步,文化事业越繁荣,人民的安全科技文化程度也需要相应提高,促进安全向着科学化管理迈进。科学的工作态度可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工作方法,科学、合理、有序地工作,成功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使人类真正拥有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明的社会。安全已发展成为一门以技术应用过程中安全与危险这对矛盾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独立学科。不能建立起安全学科观,企业安全管理就只能囿于以经验性的事后处理为特征的管理,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的技术成果进行管理创新,就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浪潮中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大企业的需要。

2.3安全工作管理人员的培养

施工企业各项目基层员工的安全文化和技术素质是施工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也决定着施工企业的命运。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

2.3.1努力营造基层员工安全文化氛围。一个安全工作者如果不懂施工专业知识,就发现不了问题。

2.3.2在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进程中,注重用安全文化的功能、安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去开拓各项目基层员工的内心文化世界,去挖掘基层员工的精神文化世界;用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去引导、激励基层员工的思想文化世界;用科学的思维文化方法去完善作业程序,提高操作技能,进而形成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场。

2.3.3通过制度化建设来提高各项目基层员工的制度文化素质。安全管理制度是人创造的,但制度常常也能反过来塑造人,使员工不知不觉地适应于制度,从而达到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对施工企业各项目基层员工安全文化建设来说,从制度入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3.4通过自上而下灌输。作为施工企业员工,由于素质上的差异和经历的不同,对安全价值观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差别,施工企业各项目基层员工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提高,往往不是自觉促成的,需要自上而下的灌输。

3、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3.1临时用电申请人、审批人等,在制订和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之前必须充分了解用电作业的环境和火灾危险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爆炸极限、引燃温度、闪点、密度等;了解现场通风状况;了解该环境属于何种爆炸危险区域,根据上述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对策和防范措施。

3.2配电系统应根据负荷条件合理的进行规划,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应根据负荷的发展规划正确地进行选择;施工单位安装线路时应由电工负责,并应严格制度,不准乱拉电线和接入过多地负载;定期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检查线路的实际负荷情况;安装合适的断路器、熔断器,以便线路过负荷时能及时切断电源;严谨滥用钢丝、铁丝代替熔断器的熔丝。

3.3为了防止线路发生短路和过载,在安装电气线路时应重视导线的类型、截面和绝缘强度的选择,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干燥无尘的场所,可选用一般绝缘导线;潮湿的场所,应采用有保护的绝缘导线,如铅皮线、塑料线以及在钢管内或塑料管内敷设的一般绝缘导线;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可采用铅皮线、管子线(钢管涂耐酸漆)、硬塑料管线;高温场所,应采用石棉、瓷珠、瓷管、云母等作为绝缘的耐火电线电缆;可燃粉尘、可燃纤维较多的场所,应采用有保护的绝缘线。

3.4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需牢固可靠;为了防止接触电阻过大,必须经常对运行的线路和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发现接头松动或发热,应及时紧固或做适当处理;大截面导线的连接可用焊接法或压接法,铜铝导线相接时,宜采用铜铝过渡接头。采用在铜铝导线接头处垫锡箔,或在铜线鼻子上搪锡再与铝线鼻子连接的方法,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减少接触电阻的措施;在易发生接触电阻过大的部位涂变色漆或安放试温蜡片,可以及时发现过热情况。

3.5对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气工具及通信器材,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铭牌上的防爆类别、级别、温度组别,当达不到使用环境可能释放物质的级别、温度组别,或类别不对时,应视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3.6当生产装置发生事故,工艺异常或生产中必须进行采样、脱水、排放等操作,临时用电容易引起爆炸火灾事故时,用电人员必须绝对听从生产岗位人员的指挥,立即停止用电,在非防爆区进行停送电操作。

第3篇 石油化工设备反腐蚀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石油化工设备反腐蚀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适用于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所属炼化生产和销售企业,其它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凡受到生产工艺中腐蚀介质或工业大气、冷却水、土壤等腐蚀的各类设备、管道、建构筑物等(以下统称“设备”)。都必须采取相应的反腐蚀措施。

第四条 设备反腐蚀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生产、技术、设计、工程、检修、研究和供应等部门及使用单位应积极参与和配合设备管理部门做好设备的反腐蚀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企业要制定设备反腐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落实责任制,必须有分管领导负责反腐蚀管理工作。设备管理部门是设备反腐蚀工作的归口单位,应有专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工作,与使用单位以及生产、技术、设计、工程、检修、研究、供应等部门形成完整的设备反腐蚀管理网络。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分管领导管理职责

全面负责反腐蚀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企业设备反腐蚀管理规划,及时听取反腐蚀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检查反腐蚀工作的进展情况,对重大的设备反腐蚀问题做出决定。

第七条 设备管理部门职责

(一)负责本企业设备反腐蚀归口管理工作,组织或参与反腐蚀设备、设施、措施的设计审查、施工、质量验收,负责使用维护和检查维修等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二)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集团(股份)公司有关反腐蚀管理制度,并结合本企业情况制定设备反腐蚀管理制度。

(三)应设专职的技术人员,做好设备反腐蚀工作计划、方案的制定和技术管理工作。

(四)针对设备反腐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组织有关部门、使用单位和科研单位进行研究、攻关,不断提高设备反腐蚀管理工作的水平。

(五)负责本企业设备反腐蚀管理工作情况的检查、考核,并及时向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六)负责对工艺反腐蚀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工艺技术管理部门,并上报主管领导。

第七条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职责

第八条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职责

(一)负责本企业工艺反腐蚀技术的归口管理工作。

(二)负责组织工艺反腐蚀方案的审定和药剂质量的评定及筛选。

(三)负责工艺反腐蚀措施的技术管理,制定和完善工艺反腐蚀措施的工艺卡片、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并对实施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四)针对工艺反腐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组织有关部门、使用单位和科研单位进行研究、攻关,不断提高工艺反腐蚀管理工作的水平。

(五)根据操作规程、操作法,加强操作纪律管理,确保生产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第九条 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职责

认真执行国家和上级管理部门的有关标准、规范,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反腐蚀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并组织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按规定向使用单位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

第十条 供应部门职责

(一)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采构设备、材料、反腐蚀涂料及药剂,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

(二)根据相关的质量标准,负责对所购反腐蚀涂料及药剂的入厂质量检验工作,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第十一条 使用单位职责

(一)负责建立设备反腐蚀技术档案(台帐),有真实完整、随时可查的数据记录。

(二)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有关设备及工艺反腐蚀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反腐蚀工艺要求正确操作和组织生产。

(三)负责设备及工艺反腐蚀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工作。

(四)负责编制设备腐蚀检查方案和检维修方案,并参加施工质量验收。

(五)负责编制本单位的设备反腐蚀计划,负责或配合制定反腐蚀方案。

第十二条 设计单位职责

(一)认真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根据所设计装置的生产工艺、介质的腐蚀情况,合理设计工艺及设备反腐蚀方案。

(二)及时收集有关反腐蚀的信息,积极参与反腐蚀技术攻关,不断提高设备、工艺反腐蚀设计水平。

第十三条 检修单位职责

负责按有关规程及检修方案,对反腐蚀设备进行检修,并配合做好反腐蚀检查工作。

第十四条 设备检测单位职责

根据企业设备反腐蚀管理工作的要求,做好各类腐蚀监(检)测工作,建立完整的监(检)测档案,为设备腐蚀状况的分析判断提供依据。

第三章 反腐蚀设计

第十五条 反腐蚀方案设计,必须符合国家、集团(股份)公司有关规范和规定,并选择有效的反腐蚀技术措施(如耐蚀材料、结构、反腐蚀涂料、衬里、电化学保护、添加反腐蚀药剂、工艺反腐蚀等)。

第十六条 设备选材时,应充分考虑腐蚀介质、介质流动状态、温度、应力状况、冲击载荷等因素,高含硫原油加工装置还应按sh/t3096《加工高含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设备设计选材导则》和《加工高含硫原油部分装置在用设备及管道选材指导意见》进行选材。

第十七条 在设备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结构对腐蚀的影响。

第十八条 当采用反腐蚀新材料、新技术时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第四章 工程施工

第十九条 反腐蚀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必须符合国家、集团(股份)公司有关规范和规定。反腐蚀施工工程,应选择具有相应反腐蚀施工资质、技术力量和装备能力,且有良好业绩的施工队伍。

第二十条 施工前必须认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一)施工前应完成设计技术交底,组织施工图审查。

(二)施工单位应按要求认真编制施工方案,在异常气候环境下施工,必须制定相应施工技术措施。

(三)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满足现场施工技术及安全要求。

(四)施工机具必须符合现场施工要求。

(五)反腐蚀施工材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或有关行业标准。对新材料、新产品除必须进行入厂质量检验外,还应具有相关部门的技术鉴定证书。

第二十一条 施工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要认真组织好反腐蚀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应严格执行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重要反腐蚀工程的施工,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质量监理。

第二十二条 加强反腐蚀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一)每道施工工序必须经过中间质量验收,施工结束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验收。

(二)反腐蚀工程施工的总承包单位应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工程结束后,必须按要求及时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

第五章 使用与维护

第二十三条 各企业和使用部门建立设备档案时,必须包括反腐蚀方面的内容。应建立腐蚀数据记录和腐蚀失效案例记录等设备反腐蚀台帐。

第二十四条 凡采用反腐蚀措施的设备,使用部门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当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设备反腐蚀措施失效。

第二十五条 对于已有的工艺反腐蚀措施,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由使用单位提出方案,经生产技术、设备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修改。

第二十六条 在工艺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工艺技术指标,控制物料中腐蚀性介质的含量,不得超过规定值。防止由于生产工艺波动造成可引起设备腐蚀加剧的工艺条件(如温度、介质流动情况、ph值)产生。

第二十七条 在装置停工时,应严格按照工艺技术规程,对含腐蚀性介质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清洗、中和、钝化等处理,以防止设备腐蚀。

第二十八条 对设备非金属反腐蚀衬里的维护检修,应执行shs03058《化工设备非金属反腐蚀衬里维护检修规程》。

第二十九条 重视和加强设备的表面反腐蚀工作,应根据设备的腐蚀状况,按shs01034《设备及管道油漆检修规程》要求进行表面反腐蚀处理工作。

第三十条 对长期停用的装置和设备,应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反腐蚀措施进行保护。

第六章 腐蚀检查与监测

第三十一条 为适应加工含硫原油装置和化工生产装置反腐蚀的需要,有效防止和控制设备腐蚀,确保生产装置安全运行,各企业应根据腐蚀介质沿工艺流程分布规律,加强设备腐蚀检查,建立腐蚀监测网络,为设备的检维修、正常运行提供数据。

第三十二条 在装置停工检修时,应根据腐蚀检查方案,由有关人员组成腐蚀检查鉴定小组,对设备的腐蚀状况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价,并写出腐蚀检查鉴定技术报告。

第三十三条 对于易发生腐蚀、可能会对生产和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的设备,应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包括设置固定监测点,由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测试。

第三十四条 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设备腐蚀监测布点方案和监测布点图,建立监测台帐,及时整理数据,形成系统、完整的监测数据库,计算腐蚀速率,提出反腐蚀对策。监测可采取挂片、探针、测厚等方法。

第三十五条 应针对工艺生产特点,加强对物料中腐蚀性介质含量的监测和分析,建立定期分析制度,严格控制腐蚀性介质的含量。

第三十六条 应建立硫化氢等关键性腐蚀介质沿流程的分布档案,尤其是对部分用高强钢材料制造且介质中硫化氢含量较高的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硫化氢含量的采样分析及数据统计。进入球罐的液化石油气、丙烯等介质中,硫化氢含量不得大于设计规定指标;当硫化氢含量超过20mg/kg,严禁进入钢材标准抗拉强度≥540mpa制造的储罐。

第三十七条 应对工艺流程中反映设备腐蚀程度的参数(如铁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ph值等)进行定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工艺操作。

第七章 工艺反腐蚀管理

第三十八条 工艺反腐蚀措施是指为解决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工艺介质对设备的腐蚀所采取的工艺反腐蚀方法,包括炼油生产装置以“一脱三注”为主要内容的工艺反腐蚀措施。

第三十九条 各企业要制定加强工艺反腐蚀措施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构和责任制。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工艺反腐蚀的归口管理,与设备管理部门、反腐蚀药剂的采购(供应)部门、使用部门等共同形成完善的管理网络。

第四十条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本企业具体情况确定工艺反腐蚀的部位、操作参数和技术控制指标,各有关部门必须按要求严格执行。工艺反腐蚀的主要控制指标应纳入生产工艺平稳率考核。

第四十一条 应加强对各种进厂化工原材料中腐蚀介质的检测分析,对原油应进行含硫量、含氮量、含盐量、酸值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检测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工艺反腐蚀方案。

第四十二条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加强生产装置工艺技术文件、操作规程、操作法,操作纪律等工艺反腐蚀的日常管理,解决工艺反腐蚀措施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工艺反腐蚀措施必须在装置开工及工艺主进料引进装置的同时启动,在装置停工及工艺主进料切断后方可停运。

第四十三条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根据规定选用能满足工艺生产技术要求的各类工艺反腐蚀药剂(如破乳剂、缓蚀剂、水处理药剂等),制定工艺反腐蚀药剂的质量检验标准,有关单位应按标准严格进行药剂质量检验工作,防止不合格药剂进入生产装置,影响正常生产。

第四十四条 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对工艺反腐蚀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并将检查监督结果及时反馈给生产技术部门,为改善工艺反腐蚀效果、筛选反腐蚀药剂提供可靠依据。

第四十五条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艺反腐蚀设施及反腐蚀药剂使用的效果进行检查与考核,并根据设备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调整反腐蚀药剂的型号和供应商。

第八章 检查与考核

第四十六条 各企业要逐级落实设备反腐蚀工作的管理责任。应明确责任人及相应的职责,制定必要的考核办法,定期对反腐蚀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第四十七条 设备管理部门每月应对定点测厚等设备腐蚀监(检)测情况、设备反腐设施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第四十八条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每月应对各装置有关工艺反腐蚀的技术指标控制情况和反腐蚀药剂使用、检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各企业应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制定企业设备反腐蚀管理制度。

第五十条 本制度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4篇 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液化烃球罐区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1 液化烃球罐区安全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1.1 液化烃球罐区及球罐的安全设计、运行管理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相关技术和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

1.2 液化烃球罐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安全、职业卫生、消防、抗震减灾的有关法规和报批程序。建设项目中安全、职业卫生、消防、抗震减灾技术措施和设备、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 术语

2.1 液化烃

在15℃时,饱和蒸气压大于0.1mpa(g)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不包括液化天然气。

2.2 紧急切断阀

安装在球罐进出口管道上、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时能够快速紧密关闭(tso)的阀门,紧急切断阀的允许泄漏量等级应达到ansi b16.104(fci 70-2)class v级或以上级。该阀门应具有热动、手动及遥控手动(带手柄的遥控)关闭的功能。

2.3 关闭时间

紧急切断阀靠液压、气压或电信号关闭时,由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或操作者发出关闭信号开始至液流完全关断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以秒(s)表示。

2.4 全压力式储罐

液化烃在常温和较高压力下存储的液态储罐。

2.5 半冷冻式储罐

液化烃在较低温度和较低压力下存储的液态储罐。

2.6 热动

指受高热(如火烤)情况下启动或动作。

3 液化烃球罐区的选址及区域布置、设计要求、运行管理和施工管理

3.1 选址及区域布置

3.1.1 选址

液化烃球罐区的选址要严格执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油田企业、城镇燃气、油库等炼化板块以外的企业液化烃球罐区应执行相应行业的国家标准。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的液化烃球罐区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

3.1.2 罐组

3.1.2.1 液化烃球罐组应设防火堤。防火堤不应高于0.6m,且不应低于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安装高度。

3.1.2.2 液化烃球罐不得与其他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同组布置,但全压力式液化烃球罐可与可燃液体的压力储罐同组布置。

3.1.2.3 球罐材质不能适应该罐组介质最低温度时不应布置在同一罐组内。

3.1.2.4 同一罐组内全压力式或半冷冻式储罐的个数不应多于12个,且不超过2排。

3.1.2.5 两个罐组相邻球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3.1.3 道路

3.1.3.1 液化烃罐组周边应设环形消防通道,路面宽度不小于6m,转弯半径不小于12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m。

3.1.3.2 罐区内的产品运输道路距离球罐外壁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3.2 设计要求

3.2.1 一般要求

球罐区的设计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4、《液化烃球形储罐安全设计规范》sh 3136、《钢制球形储罐》gb 12337、《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 3007、《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d0001、《石化管道器材选用设计通则》sh 3059等各专业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

3.2.2 设备材质

3.2.2.1 球罐选材除符合相应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a)采用低温钢时应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如p、s含量及冲击功要求等。

b)采用低合金高强钢应标明腐蚀介质的适用浓度,并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工艺上严格执行腐蚀介质的控制浓度,不得超浓度使用。

3.2.2.2 对于气候潮湿,且最低设计温度t<0℃球罐的阀门、螺栓、导淋管、管帽应选用可适用于液化烃介质且耐大气腐蚀的材质。

3.2.2.3 球罐保温材料应使用具有阻火作用的材料,保冷必须采用不燃材料。

3.2.2.4 操作平台和梯子应根据当地区气候条件选用耐腐蚀材料。

3.2.3 工艺要求

3.2.3.1 球罐应至少设2个安全阀和1个紧急放空线(安全阀副线),每个都能满足事故状态下安全泄放量的要求;安全阀前后均应设手动全通径切断阀,切断阀口径不应小于安全阀出、入口口径,正常保持全开状态,并加设铅封或锁定;气体紧急放空管管径不应小于安全阀的入口直径。

3.2.3.2 对易爆介质或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者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当在安全阀或者爆破片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并且进行妥善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大气。

3.2.3.3 球罐应根据存储介质的特性确定是否需要设置切水设施。球罐切水应遵循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原则。切水接管应位于球罐最低部位。如采用二次脱水系统,脱水罐应为压力容器,设计压力不应低于球罐的压力等级,设计温度应按照所存介质常压沸点考虑;与球罐之间的管道系统应为压力管道。寒冷(最冷月平均温度0-10℃)、及严寒(最冷月平均温度<-10℃)地区的脱水系统应采取保温伴热等防冻措施。

3.2.3.4 液化烃球罐应视存储物料的性质设置合理的注水设施。注水设施的设计以安全、快速有效、可操作性强为原则。

3.2.3.5 两端阀门关闭且因外界影响可能造成介质压力升高的液化烃管道应有泄压的安全措施或设施。

3.2.3.6 携带可燃液体的低温可燃气体排放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sh3009的有关规定;低温管道器材的选用应符合《石化管道器材选用设计通则》sh3059的有关规定。低温气体如未设专用排放系统,则在排入全厂性火炬总管前应设置气化器。

3.2.3.7 液化烃蒸发器的气相部分应设压力表和安全阀;液相部分应有液位指示仪表。

3.2.3.8 有可能被物料堵塞或腐蚀的安全阀,在安全阀前应设爆破片或在其进出口管道上采取吹扫措施;在寒冷及严寒地区,对于含水物料的安全阀进出管道应采取防冻措施。

3.2.3.9 储存不稳定的烯烃、二烯烃等物质时,应采取防止生成过氧化物、自聚物的措施。丁二烯球罐应采取以下措施:

a)设置氮封系统;

b)储存周期在两周以内时,应设置水喷淋冷却系统,使球罐外表面温度保持在30℃以下;储存周期在两周以上时,应设置冷冻循环系统和阻聚剂添加系统,使丁二烯温度保持在10℃以下;

c)丁二烯球形球罐安全阀出口管道应设氮气吹扫。

3.2.3.10 液化烃设备应有事故紧急排放设施,可将设备内的液化烃排放至安全地点,剩余的液化烃应排入火炬系统。

3.2.3.11 在非正常条件下,当设备顶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g)的压力容器应设安全阀;当设备顶部最高操作压力为0.03~0.1mpa(g)的设备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安全阀。

3.2.3.12 液化烃泵房的地面不宜设地坑或地沟,泵房内应有防止可燃气体积聚的措施。

3.2.3.13 相邻液化烃球罐宜设联合平台,联合操作平台应设不少于两个通往地面的梯子(至少两个是斜梯,斜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大于42°),作为安全疏散通道。

3.2.4 仪表自控

3.2.4.1 液化烃球罐区应设置仪表控制系统完成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监控、报警及过程控制任务。控制系统可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

当罐区操作中有安全联锁要求时,应设置安全联锁回路及安全仪表系统。安全联锁回路中的测量元件(包括传感器、变送器等)、逻辑控制器和执行元件(包括电磁阀、控制阀、切断阀等)均应满足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要求。

3.2.4.2 液化烃球罐罐顶应设压力就地和远传仪表测量气相压力,压力表与压力变送器不得共用同一开口。宜单独设置压力高报警设施,压力高报警检测元件可采用压力开关或独立的压力变送器等可靠性强、有广泛应用的元件。

3.2.4.3 液化烃球罐应设就地和远传液位计。就地液位计可采用磁翻板液位计、钢带液位计、雷达或伺服液位计的罐旁指示仪,不应使用玻璃管(板)液位计。当就地液位计采用雷达或伺服罐旁指示仪时,球罐还应设一种不同类别的液位远传仪表。寒冷及严寒地区使用的磁翻板液位计应采取伴热或保温措施。

3.2.4.4 液化烃球罐应设高低液位报警和高高液位联锁切断进料措施。高高液位联锁的检测元件应独立设置,可采用超声波、音叉、浮球或电容式液位开关,并宜与雷达、伺服等远传液位计的高高液位信号组成“三取二”联锁切断进料,高高液位联锁的检测元件应能在线校验。高液位报警的设定高度应为球罐的设计储存液位。高高液位报警的设定高度,不应大于液相体积达到球罐计算容积90%时的高度。

3.2.4.5 紧急切断阀

a)液化烃球罐液相进出口处应设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阀的执行机构可选用气动型、液压型或电动型(优先选用气动)。当切断阀的执行机构为气动执行机构时应选用单作用气缸执行机构(故障安全性型);如已采用气动双作用气缸执行机构时应配事故空气罐。当执行机构为电动型时,其电源应通过电气ups供电,其电源电缆、信号电缆和电动执行机构应做防火保护。

b)紧急切断阀应与工艺控制阀相区别。其密封结构应采用耐火结构并符合ansi/api std607标准;允许泄漏量应符合ansi b16.104(fci 70-2)class v级或以上级。

c)液化烃球罐区防火堤外及控制室操作站(硬开关或软开关)应设置紧急切断阀联锁按钮,当球罐液位高高报警或发生火灾时,操作员能够遥控或就地手动关闭紧急切断阀,在紧急切断阀关闭后,自动联锁停止进料泵。紧急切断阀的关闭时间按下表:

紧急切断阀的完全关闭时间

公称尺寸dn(mm)完全关闭时间(s)

≤50≤5

65~350≤10

d)紧急切断阀应能保证在易熔元件自动切断装置温度达到75±5℃时自动关闭。

e)选用的紧急切断阀应为故障安全型。

3.2.4.6 液化烃球罐区应设现场声/光报警设施。固定式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器及其他报警信号应接入现场声/光报警设施。探测器的设置及报警设定值的设定严格执行《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

3.2.4.7 液化烃球罐区现场远传仪表及仪表控制系统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ups的后备电池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2.4.8 电缆宜按防火堤外桥架或埋地敷设,堤内埋地方式敷设,至设备处穿钢管保护。埋地敷设的电缆应考虑防止地下水的侵蚀。如果堤内采用仪表汇线槽盒架空敷设时,应选用阻燃型电缆。

3.2.4.9 液化烃球罐区应根据所在地区雷击概率及相关标准设置相应的电涌保护器。

3.2.4.10 液化烃球罐区仪表及控制系统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应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3.2.5 安全监控系统

3.2.5.1 液化烃球罐区应设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室外安装的摄像机应置于接闪器有效保护范围之内;摄像机的视频线、信号线宜采用光缆传输,电源采用ups供电,各类电缆两端加装浪涌保护器;摄像机应有良好的接地,接至接地网。

3.2.5.2 远离生产厂区或独立的液化烃罐区应设周界报警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应能与工业电视监控系统联动。

3.2.6 电气及防雷防静电

3.2.6.1 液化烃球罐应设防雷接地。接地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沿罐周长均匀分布,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3.2.6.2 液化烃球罐支柱应设接地板,球罐的接地板直接焊接在支柱上,接地线应采用螺栓与接地板可靠连接(如果1台球罐设有n根接地引下线,则至少n-1根需要螺栓连接,另外1根可以直接焊接于接地板上,能消除基础沉降产生的应力)。

3.2.6.3 接地引下线以及接地极宜采用铜材料,如果使用热镀锌扁钢,则腐蚀性土壤条件下宜采用75mm×5mm热镀锌扁钢,其余地区不应小于40mm×4mm。采用铜线或圆铜材料的接地引下线的有效截面积应≥50mm2。

3.2.6.4 与罐体相接的电气、仪表配线(铠装电缆除外)应采用金属管屏蔽保护,电缆外皮或配线钢管与罐体作电气连接。在相应的被保护设备处,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浪涌保护器。

3.2.6.5 液化烃储罐及管道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在管道进出设施、泵房、防火堤处设静电接地。

3.2.6.6 在防火堤外人行踏步处、液化烃泵房门口以及球罐扶梯入口处应设消除人体静电装置。

3.2.6.7 4根及以下螺栓连接的工艺管道法兰及阀门应做电气连接。

3.2.6.8 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信息系统接地等应共用接地系统,实测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3.2.6.9 接地网应设检测井

3.2.7 消防

3.2.7.1 消防水泵房用电设备的电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所规定的一级负荷供电要求。消防水泵房及其配电室应设事故照明,事故照明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重要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应在最末一级配电装置或配电箱处实现自动切换,其配电线路宜采用耐火电缆。油田、油库等另有专门规范规定的执行相关规定。

3.2.7.2 消防水源

a)液化烃球罐区的消防水源应可靠,供水时间不低于8h。当球罐区附近有合适水源时,可设置为消防备用水源,消防备用水源上设可靠的取水设施。

b)液化烃罐区应设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其压力宜为0.7~1.2mpa(g)。独立或远离厂区单独的液化烃罐区应设独立的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c)消防水泵、稳压泵应分别设置备用泵,其能力不得小于最大1台泵的能力。消防冷却水泵供水能力除满足额定工况要求外,在满足150%额定流量时,水泵扬程不低于65%额定扬程。稳压泵的流量不宜小于启动1只消火栓时的流量。若考虑备用动力源,应考虑100%流量备用。

d)消防水泵应在接到报警后2min以内投入运行。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消防水泵应能依靠管网压降信号自动启动。

3.2.7.3 球罐区消防冷却水系统

a)液化烃罐区的消防冷却总用水量应按球罐固定式消防冷却用水量与移动消防冷却用水量之和计算。

b)消防冷却水管道应在防火堤外安全位置设置控制阀,控制阀前的配水管道宜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或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涂覆其他反腐材料的钢管,以及铜管、不锈钢管;控制阀后的管道应采用前述材质的管道。当控制阀前管道采用不反腐的钢管或者不能避免出现锈渣、焊渣及其他可能堵塞喷雾(喷淋)喷头的杂质时,阀前应设置带旁通阀的过滤器,管道可焊接连接;阀后管道应采用避免出现焊渣、锈渣的连接方式。阀后的镀锌钢管可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丝扣或法兰连接。严禁在预制及施工过程中损坏镀锌层。

c)容积大于等于1000m3的液化烃球罐的消防水喷淋应采用远程手动启动程序控制系统,同时具备现场手动操作功能。

3.2.7.4 液化烃罐区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当使用扩音对讲系统作为消防应急广播时,应能切换至消防应急广播状态。

3.2.7.5 液化烃罐组宜按防火堤内面积每400m2配置1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但每个球罐配置的数量不宜超过3个。

3.2.7.6 有液化烃球罐(区)的石油化工企业,如单罐容积大于等于1000m3或液化烃球罐区总容积大于等于2000m3时,应配置干粉消防车。

3.2.7.7 出罐区防火堤污水管道(沟)应设水封井及切断阀。

3.3 运行管理

3.3.1 检测制度

3.3.1.1 液化烃球罐的定期检测检验要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的相关规定。球罐管理单位应在全面检测时提出温度计套管和球罐支柱的检测要求。

3.3.1.2 安全阀的检测检验要严格执行《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zf001。

3.3.1.3 压力管道的检测检验应严格执行《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

3.3.1.4 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应定期检测,周期不大于1年,并应满足当地主管部门的检测周期要求。

3.3.1.5 防雷接地应每半年检测1次(可结合法定检测进行,1次法定检测,1次管理检测),并在每年的雷雨季节前进行防雷接地的法定检测,检测时应先断开断接卡后进行测试。

3.3.1.6 对已建在采空区、煤田、软地基等不良地质条件上的液化烃球罐,应每年对罐区地基进行独立沉降观测,或者经过充分论证,制定适合当地条件的监测周期。新建球罐应避免建于上述不良地质条件地区。

3.3.2 检查、维护制度

3.3.2.1 设备检查

a)操作平台以及扶梯等通道应保持完好、畅通、清洁,不得遗留其他杂物。

b)每年应组织人员进行阀门、法兰、导淋、放空管等细小设施的检查,检查腐蚀情况以及盲板或法兰盖的配置情况等。

3.3.2.2 电视监控系统检查

a)电视监控系统必须24小时有人负责监视。

b)确保电视监控系统运行良好,如有故障及时维修。

c)保持摄像镜头清洁,图像清晰。

d)电视监控记录应至少保存1周。

3.3.2.3 仪表电气系统检查

a)每年在雷雨季节来临前组织专业人员对球罐区的等电位和接地系统进行检测,经评估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检查地下隐蔽部分锈蚀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定期对仪表系统进行调试及维护,确保仪表灵敏好用。

3.3.2.4 消防系统检查

a)每年清理1次消防喷淋管网及喷头内的杂物,确保喷头畅通。

b)每月检查1次消防箱内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内,消防水带是否老化、破损,不合格的水带及其他消防器材应及时更换。

c)每月对球罐的喷淋(雾)系统出水情况测试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2.5 注水堵漏系统检查应有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确保系统完好。

3.3.3 安全运行制度

3.3.3.1 液化烃罐区应定为一级要害部位,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安全管理规定》。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管理。液化烃球罐区的管理人员应熟悉球罐区周边情况。在应急预案中应分析球罐区周边设施的危险有害性及其重要程度(是否需要特殊保护等),判断其是否会威胁球罐区的安全运行,同时评估球罐区事故状态下的影响范围,分析在事故状态下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可行的应急方案。一旦周边关系发生变化,应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3.3.3.2 液化烃罐区大门明显处或者未单独设出入口的罐区明显处应设置“人员进入安全须知”告示;罐区内应设置醒目的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和危险危害告知牌。对于泄漏有没有堵漏措施和堵漏设备,是否能够实施堵漏,能否采取倒罐措施均需给予说明。

3.3.3.3 独立或远离厂区单独的液化烃球罐区应实施封闭化管理,厂区内的化烃球罐区可依托厂区进行封闭化管理,建立严格的门禁管理制度,配备完备的门禁设施,对人员和车辆实行严格管控,对各危险源实行实时电视监控。

3.3.3.4 编制合理的液化烃罐区《工艺技术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并严格执行。应控制工艺参数,不超压超温超液位指标;应控制好物料脱水,坚持三不脱水,即夜间不脱水,大雾天不脱水,雷、暴雨天不脱水,脱水时不得离人(如夜间、雾天必须脱水时,应由当班班长批准,并加强监护);收、付、倒料作业的流程设定应实行双人确认;物料采样作业应采用密闭方式,并由操作人员进行监护;实行物料管线卸压的规范化操作;认真落实员工的现场巡回检查责任和控制系统监控责任。

3.3.3.5 在寒冷及严寒地区应编制冬季防冻防凝方案,落实防冻防凝措施,并责任到人。对物料系统可能含水部位必须加伴热保温并及时排水。

3.3.3.6 严格执行国家、行业规范和企业设备管理规定。应按规范要求定期组织压力容器、管道及其安全附件的检验,不超期使用;加强对各类阀门的日常检查和维修工作,保证阀门严密、完好;做好在用设备的运行管理和备用设备的定期切换运行,运行动设备应实行点检,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及时对故障设备设施进行检修,不带病运行。确须超期使用的设备设施应采取相应措施,并按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3.3.3.7 对液化烃罐区配备的各种消防、气防设备设施,各种检测、报警仪表或系统等应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使其处于完好状态,并做好记录。

3.3.3.8 液化烃球罐或系统停用检修前应编制停用工艺处理方案,按方案组织工艺处理,并用盲板隔绝,经分析合格并确认后方可交出。新球罐及系统首次投用或检修后投用,应编制投用方案,必须经吹扫、置换、气密、保压、分析合格,并按确认表的要求进行逐项确认签字后方可投用。液化烃球罐首次投用前应进行含氧量分析,对于烷烃类介质氧含量应小于6%,对于爆炸范围较宽的介质氧含量应小于3%;当贮罐介质对氧含量有特殊要求时,氧含量不应超过其要求的安全值。

3.3.3.9 液化烃罐区的直接作业环节应严格执行相应管理制度,并办理相应手续。要严格控制用火作业,采取严格用火措施,各种用火(含可能产生火花)作业不得与工艺处理、采样等可能产生物料泄漏的作业交叉进行;机动车进入液态罐区必须安装阻火设施;严禁使用非防爆电器;严格控制电子器械的使用;液化烃罐区的操作应采用防爆工具;维修时应依据现场作业条件,确定是否采用防爆工具;液化烃罐区应采取其他控制火源的措施。

3.3.3.10 定期组织液化烃罐区管理和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和反事故演习,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液化烃罐区操作人员必须取得地方政府颁发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操作资格证和企业颁发的岗位操作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并定期复审。

3.3.3.11 按照《应急程序》中物资清单配备备用应急物资,做到定人管理,定点摆放,取用方便,并做好物资清单记录,进行实物标识,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3.4 施工管理

3.4.1 各专业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关专业的施工资质。

3.4.2 企业要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明确施工范围,并作出标记,告知存在的危险源、可能引发的后果及控制措施。

3.4.3 施工及检维修作业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和应急预案,经业主审核后,向所有作业人员交底。

3.4.4 进入液化烃球罐区所有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检测合格后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3.4.5 在液化烃球罐区动土、动火、临时用电作业及车辆进入该区域作业必须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否则不得作业。

3.4.6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落实职责、编制应急预案、配齐应急物资。

第5篇 石油化工hse管理体系编制

一、编制企业hse实施程序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q/shs0001.1 —2001)规定了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十大要素,四个行业的hse管理规范规定了企业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步骤和开展hse管理工作的原则、要求。各企业在建立hse管理体系时,应根据hse管理规范的原则、要求,并结合本企业风险评价、现状调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管理问题,并按照hse管理体系规划设计和准备阶段进行的工作,编制出简洁明确、通俗适用的“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现在就编制内容和要求叙述如下:

(一)“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基本文件结构

“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是企业hse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的指南,也是“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和“生产车间hse实施程序”编制的基本依据。

“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实际上包含了企业概况、企业承诺及方针目标、hse组织机构及职责、hse关键管理程序四大部分基本内容和企业hse管理制度、企业hse管理活动应遵循的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两大部分溯源支持性文件内容。因企业hse管理制度在形式、内容上相对独立,是企业已有的管理资源,因此,在文件结构上可单独汇编成书。企业在hse管理活动应遵循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因其内容巨大,企业难以汇编。因此,可在“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或“企业hse管理制度”中列出法律、法规、标准的目录及检索更新的渠道、方法,但其内容应尽量收集齐全,以便执行。

hse关键管理程序是“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的主体组成部分,其结构及内容应简洁、明确、有效、适用,以便于企业的操作执行和检查考核。因此,其文件结构应包括:1.适用范围和管理对象。2.职责与分工。3.管理内容与控制要求。4.检查纠正与考核。5.溯源文件(制度、规定)与记录。

(二)“企业hse管理实施程序”应编制的基本内容

1.企业概况:

1)企业的生产类型、规划、产品及生产经营情况;

2)企业的hse特点;

3)企业的hse管理状况等。

2.领导承诺和方针目标:

1)领导承诺。领导承诺应由企业及二级单位的最高管理者,按hse管理规范中有关领导承诺的原则、内容和责任的要求,以书面的形式作出。

2)方针目标。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按hse管理规范确定的方针目标的制度原则和评审发布程序,制定出符合企业hse管理要求的方针目标。

3)管理者代表。企业最高管理者签发的授权任命书。

3.hse组织机构、职责、资源:

1)企业按hse管理规范要求建立的hse组织管理机构及章程。

2)企业根据hse管理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修订完成的各级组织和人员的hse职责。

3)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财力和物力资源的配置计划。

4.hse关键管理程序:建立和实施关键管理程序,是hse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必须按照hse管理规范的要求,对十个体系要素的中每一个重要环节和关键管理活动作出管理控制程序上的具体程序。包括: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及文件控制。3)风险评价与隐患治理。4)承包商与供应管理。5)设计与建设。6)运行与维修。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8)检查和监督。9)事故处理和预防。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5.企业hse管理制度(可单独编写)

6.企业hse管理管理活动应遵循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1)有关hse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目录;

2)有关的hse的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目录;

3)检索更新的渠道和办法。

二、编制基层单位(队)hse实施程序要点

1.基层队概况描述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性质、工作类型、人员状况、主要设施与设备、工作量、hse管理状况、主要生产作业班级情况等。

2.调查报告:建设类基层队开工前或在外承包工程投标书完成前;运转类基层队投产前或正在运行中,应对生产(施工)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3.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1)领导承诺的内容主要包括:说明hse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承包和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在安全、环境和健康方面的努力方向及奋斗目标,提高职工hse意识的技术素质,提出职工hse教育培训;提出定期开展风险评价,搞好隐患治理和风险控制等。

2)方针目标:包括制定hse方针、制定hse管理目标。

3)基层队正职领导要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一体化管理,提高基层队的hse管理水平;通过岗位的hse表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组织制定基层队hse职责和hse业绩的管理考核细则,并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及定期组织hse检查,积极消除事故隐患等责任。

4.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1)组织机构和职责包括:基层成立hse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基层队hse管理组织机构图,并明确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hse职责。

2)职责考核:其方式是基层队应建立hse职责定期检查考核制度;其考核内容主要包括hse运行表现业绩两个方面。

3)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培训、物力资源、文件控制。

5.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风险评价指:识别与生产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风险评价程序如下:

1)风险评价;

2)隐患治理。

6.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7.承包商、供应管理

8.运行和维修

1)要求:基层队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所有新安装和改造的设备,要进行开车前审查。

2)基层队要制定和完善有关: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工业动火管理制度、设备拆迁及安装安全规定、现场消防器材的配备及防火安全规定、隐患报告制度、营区(营地)hse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健康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hse检查制度、hse实施程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制度等管理规定和制度。

9.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1)变更管理主要包括:变更管理的范围:人员、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要求、技术、设施、工作程序的变更及其它变更。更按统一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并由专人进行管理。

2)应急管理指对生产、储运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细致地分析调查研究,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订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10.检查与监督

基层单位每月应组织一次全面的hse检查。常规的hse管理工作检查,包括日常、定期和不定期等方式。

11.事故处理和预防

发生有人员伤亡的事故时,基层队应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采取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的措施。

12.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基层队应定期开展内部审核活动,并积极配合上级单位对其进行的hse管理体系内部和注册审核,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

13.基层队hse实施程序的审批和实施

hse实施程序编制完成后,要报上一级公司hse主管部门和领导审查,审批后,方可实施。

三、如何编写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

作为企业、监督hse管理体系有 效实施的职能管理部门,应按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本部门hse实施计划,并保证让其部门的每一员工,按照其岗位的hse实施计划,认真履行自己的hse义务,确保部门的hse目标的实现。

编写符合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要求的职能部门hse实施计划,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以职能部门为对象、编写出职能部门的总体hse实施计划

该实施计划要能让不了解该职能部门的人知道该职能部门的hse目标、对外承诺的职责、公司(企业、二级单位)对其的考核要求等。而对外承诺的内容,即其需履行的职责,要体现十大要素的要求。

现以某二级单位技术部门为例:

1)hse目标:

贯彻执行各项工艺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组织消除工艺隐患,确保本企业不发生因工艺设计或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环境与健康的事故。

2)部门职责承诺内容(从十大要素方面体现):

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编制全厂技术措施计划和进行技术改造时,应有hse项目;制定生产装置开、停及检维修方面的工艺管理程序,并组织检查及考核其执行情况,制定并执行工艺变更和管理变更程序;负责工艺方面的安全专业检查,对检查出的有关问题要有计划地及时整改;负责操作事故的调查处理。健全各类台帐及工艺报表等:制定会防范技术措施;建立隐患治理管理程序;对采购的设备、设施等严把工艺要求关。

3)部门考核要求:

——按要求设立技术开发、节能管理、工艺管理等岗位,并按相关要求配置相关合格的岗位人员,按时完成各项台帐、月度技术表报等。

——在检查、评价中,及时消除隐患。

——对承包商施工时执行工艺情况负责验收,对供应商提供的设备与设施要有工艺方面的具体书面要求。

——负责技措项目的设计、施工和投用时的“三同时”审查,及时制定技措项目的开、停车等安全操作规程。

——每月组织对关键装置的工艺安全检查,并建立检查档案。

——制定应急情况下的工艺操作要求。

2.以职能部门内各岗位为对象、编写出的各岗位的hse实施计划

岗位hse实施计划要让岗位员工能够按照它的计划,正确履行hse义务。以某二级单位技术部门内工艺管理岗位为例:

1)hse目标:加强现场监督,严格工艺管理,确保工艺指标合格率95%。

2)岗位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两年以上基层操作经难,熟悉了了解生产情况等。

3)岗位职责:(见其hse职责)

4)岗位考核要求:

每日不少于两次对关键装置的主要参数进行检查记录,每周检查一次技措项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按时编制安全操作规程,每月末准时完成对装置车间的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考核;按时下发隐患、技措项目等的工艺联络签单或变更单。

3.评审与持续改进、提高

职能部门在hse实施中,应有评审与改进、提高这一内容。职能部门每年都需对当年的hse实施计划进行评审,对下年的hse实施计划进行重新修订。

总之,职能部门的hse实施计划要力求做到:目标明确,分解到岗;突出考核,贴近实际;强化职责,落实要素;简洁明了,操作性强。

第6篇 石油化工检修过程中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装置主要有精馏、吸收、离心、和加热、压缩、配电、水循环、污水处理等公用配套设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主要是多种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物料,对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很高,特别是检修过程中的动火管理是关系到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的更新速度快、及时调整,设备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内部介质的压力、温度、腐蚀等作用,或因结构、材料、焊接工艺等先天缺陷,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需要抢修,电焊、气割、塑焊等动火十分频繁,平均每天动火都在很多处,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容易出现马虎和纰漏。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不采取必要的清洗、置换、监控等措施,就会引起火灾、爆炸、灼伤和中毒等事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的目标是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动火设备管道内部没有易燃物,二是确保动火设备管道周边没有可燃物。要做到两个确保,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动火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切实实施切断、隔离、清洗、置换、通风等安全技术措施,按程序做好申请、变更、批准、施工、监护、清理、验收等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一个需要动火的某个生产单元,某一台贮罐或某一台设备,一定要清楚容器内部和外部物料的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物料的危险特性,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是将动火物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动火

为便于管理,可以设立固定动火区。凡可拆卸并有条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焊割的物件,必须移至固定动火区内焊割,从而减少在生产车间或厂房内的动火工作。 固定动火区也必须做好相应的安全对策:要进行适度清洗置换,没有可燃物; 设备、管道及周围l5米范围内没有可燃物料;设备、管道在动火过程中物料分解放出可燃气体时,可燃气体或蒸汽不能扩散到其他场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 作业区周围要划定界限,设立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二是卸压和卸料

为避免设备管道因降温降压收缩不均匀,易产生应力而损坏的特点,要缓慢降低设备内的压力和温度,同时接好静电接地线。将设备内物料接入符合要求的产品贮存场所,在退料过程中严格控制退料速度符合规定,并注意观察有无异常情况。

三是切断隔离

现场检修,要停止与待检修设备相连接的运转设备系统。 隔断与此台设备相连接的所有进出管,使检修、焊割的设备与其他设备(特别是正常生产的设备)完全隔绝,以保证可燃物料等不能扩散到其他设备及其周围。可靠的隔绝方法是安装盲板或拆除一段连接管线。盲板的材料、规格和加工精度等技术条件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不可滥用,并正确装配。必须保证盲板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管道的工作压力,同时密闭不漏;盲板应安装在法兰的进口侧;盲板厚度应不低于管壁厚度;盲板应有突耳,并用明显的颜色予以标记;要用有符合规定的盲板材料。

对拆除的管路,注意在生产系统或存有物料的一侧关闭阀门。还应注意常压敞口设备的空间隔绝,保证火星不能与其他容器口逸散出来的可燃气体接触。

四是清洗

容器及管道置换处理后,其内外部必须仔细清洗。因为,有些可燃易爆介质被吸附在设备及管道内壁的积垢或外表面的保温材料中,液体可燃物会附着在容器及管道的内壁上。如不彻底清洗,由于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可燃物会逐渐释放出来,使本来合格的动火条件变成了不合格,从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清洗可用热水蒸煮、碱洗、酸洗,使设备及管道内壁上的结垢物等软化溶解而除去。采用何种方法清洗应根据工艺技术的特点确定。用蒸汽和清水对设备及其连接的管道(指切断隔离点与设备连接管)交叉清洗,原则要求不少于二遍;碱洗是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清洗,其清洗过程是:先在容器中加入所需数量的清水,然后把定量的碱片或液碱分批逐渐加人,同时缓慢搅动,待全部碱片或液碱全部加入并完全溶解后,方可通入水蒸汽煮沸。蒸汽管的末端必须伸至液体的底部,以防通入水蒸汽后有碱液泡沫溅出。禁止先放碱片后加清水(尤其是热水),因为烧碱溶解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涌出容器管道会灼伤操作者。酸洗是在水中加入适量盐酸并搅拌。先碱洗后酸洗,也可交叉进行,目的是除去设备管道内的氧化铁积存物和酸碱及油类物质。

对于用酸碱清洗法不能除尽的垢物,可用木质、黄铜(含铜70%以下)或铝质的刀、刷等方法铲除 。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对地面、地沟和周边设备用蒸汽和清水冲洗干净。

五是置换

做好隔绝清洗工作之后,把容器及管道内的可燃性或有毒性介质彻底置换。 常用的置换介质有氮气、氩气等。置换的方法要视被置换介质与置换介质的比重而定,如果物料的比重大于氮气的比重,氮气应从釜上入口进,从釜下出口排出,如果物料的比重小于氮气的比重,氮气应从釜下入口进,从釜上排出,如比重相差不大,此时应注意置换的不彻底或两者相互混合。置换气体用量一般为被置换介质容积的3倍以上。以水为置换介质时,将设备管道灌满并有水从最高点溢出。

六是通风与检测

应打开容器的人孔、手孔、物料孔等,自然通风冷却,也可以用鼓风机对设备内部进行强制通风,通风冷却的同时可增加设备内部的氧气含量。

动火检测分析就是对设备和管道以及周围环境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动火分析不但能保证开始动火时符合动火条件,而且可以掌握焊割过程中动火条件的变化情况。在置换作业过程中和动火作业前,应不断从容器及管道内外的不同部位采取气体样品进行分析,检查易燃、易爆气体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检查合格后,应尽快实施焊割,动火前半小时内分析数据是有效的,否则应重新取样分析。取样要有代表性,以使数据准确可靠。焊割开始后每隔一定时间仍需对作业现场环境作分析,动火分析的时间间隔则根据现场情况来确定,正常是不超过2小时。若有关气体含量超过规定要求,应立即停止焊割,再次清洗置换并取样分析,直到合格为止。

气体分析的合格要求是: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汽的含量:爆炸下限大于4%的,浓度应小于0.5%;爆炸下限小于4%,浓度则应小于0.2%;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操作者需进入内部进行焊割的设备及管道,氧气含量应为18%~21%。检测可燃气体含量或可燃蒸汽的爆炸范围的方法主要是用易燃易爆检测仪自动检测。

在容器及管道内需采用气焊或气割时,焊、割炬的点火与熄灭应在容器外部进行,以防过多的乙炔气聚集在容器及管道内。

七是审批

由生产车间或项目负责人对现场进行检查,重点是设备及管道内部和周边环境及地沟是否确保没有可燃物。由生产车间或项目负责人到安全管理部门申请动火作业证。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到现场核查,符合动火条件予以批准,不符合动火条件要说明情况落实重新清洗置换的措施。对有较大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物料特殊作业场所动火,安全管理部门要会同生产、技术、设备等部门共同制定审查动火方案并报公司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审批。

八是动火

动火人要查验动火证并熟悉作业现场情况。如不符合动火条件,有权拒绝执行并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在动火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周边环境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动火并报告。特殊作业动火主要有带压不置换动火和登高焊割动火。带压不置换动火,就是严格控制含氧量,使可燃气体的浓度大大超过爆炸上限,然后让它以稳定的速度,从管道口向外喷出,并点燃燃烧,使其与周围空气形成一个燃烧系统,并保持稳定地连续燃烧。然后,即可进行焊补作业。

带压不置换动火法不需要置换原有的气体,有时可以在设备运转的情况下进行,作业时间短,有利于生产。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可燃气体的容器与管道的外部焊补。由于这种方法只能在连续保持一定正压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控制难度较大,而且没有一定的压力就不能使用,有较大的局限性,也有较大风险性。因此,为增加安全保险系数,一般化工企业原则要求不准使用此办法动火。

登高焊割动火是离开基准面2米以上(包括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焊接与切割的作业(含周边有坑、槽、沟和斜坡)。主要是在各种塔器和车间外部管架上动火。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将高处作业和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危险因素叠加起来,增加了危险性。其安全问题主要是防坠落、防触电、防火、防爆以及其个人防护等。因此,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除应严格遵守一般焊接与切割的安全要求外,还必须遵守的主要安全措施有:登高进行焊割作业者,衣着要轻便,戴好安全帽,穿胶底鞋,禁止穿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要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不能用耐热性差的尼龙安全带,而且安全带应牢固可靠,长度适宜,高挂低用;在高处进行焊割作业时,为防止火花或飞溅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应把动火点下部的易燃易爆物移至安全地点;对确实无法移动的可燃物品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例如用彩钢板或防火毯覆盖遮严;在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可燃物喷水淋湿,增强耐火性能;高处焊割作业,火星飞得远,散落面大,应注意风向风力,用水管及时浇灭溅落的火花;对下风方向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大,以确保安全。还应注意相近车间的地沟中有无可燃液体流出。

九是监火

监火人必须是本岗位二操以上人员,懂生产操作规程,懂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懂报警方法,懂急救措施,工作责任心强,动作敏捷,站在便于观察周边情况和便于扑灭溅落火花的位置。配置足够的灭火器,备用浇灭火花的水管或蒸汽管。戴好安全帽。监火期间不得离岗,不得兼作其他工作。特殊情况需短暂离岗必须落实人员临时代替。较大危险岗位监火要安排二人或二人以上。

十是清扫与验收

动火结束后,要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拆除盲板,连接好相关管道,同时要防止物料泄漏溅落。监火人要会同动火人清扫动火现场,防止有遗留火种。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离开现场,并及时向车间主任或项目负责人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十一是设备试压

对动火维修以后的设备及管道在使用前应进行试压,检查焊接点泄漏情况。试压方式主要有水压和气压。对密封要求较高的设备管道在气压试验过程中可以用肥皂水检查,也可以在惰性气体中加入体积比为1%的氨气,在检查点贴上硝酸银试纸,如试纸发黑则是泄漏点。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均应视情况缓慢进行,不可急升急降。

十二是非正常情况不动火

在雨、雪、浓雾天气,夜晚,六级以上大风,重要节假日,高温季节中午室外动火,如果不是生产非常急需,原则要求不动火。在动火过程中如有登高,进罐作业还要按规定办理登高作业证,进罐作业证。

动火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掌握石油化工企业检修过程中安全生产动火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知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综合技能,也才能更有效地保障企业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冬季如何做好化学危险品的消防安全

化学危险物品是指具有爆炸、燃烧、毒害、腐蚀等危险性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保存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物品。一般来讲,化学危险物品在夏季易发生事故,冬季的气候条件同样能引起化学危险物品的诸多危险。

首先,应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在冬季,尤其在北方,气温较低,人们为了御寒,在生产、储存场所,经常把门窗关闭得严严实实, 使现场通风条件较差,而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液体在此条件下仍会挥发,这就会使其局部范围内积聚,在空气中可燃气体成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时,遇到火源就会引起爆炸引起火灾。同时,因密闭较严,安全出口不畅,泄压面积不够,更容易造成惨重损失和伤亡。

其次,防止雨雾侵入。冬季雨雪天气,对于遇水或受潮后易引发危险的化学危险物品的贮存和运输要特别重视。

第三,做好防静电工作。冬季,天干物燥,空气相对湿度小,化学危险物品尤其是液体、气体,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静电,而对气体、液体来讲,其点火最低能量很小。 所以在冬季,防止静电危害显得更为重要。冬季来临,应对静电接地点进行测量,使其接地电阻符合要求;进入此类场所的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并且在进入前,采取提前将静电释放等方法防止静电危害。

第四,雨雪天气,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行车安全。冬季多雨雪天气,会造成交通状况恶劣,尤其对汽车运输在雨雪天气行车时,首先应注意提前检修车辆,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尤其是制动、方向操纵、方向指示等部分,必须保证绝对良好;其次,恶劣天气的行车,要保持低车速,特别遇有通过泥泞、积雪、结冰等危险路段或遇有警告标志的,车辆行驶时速不应超过15公里,并避免使用紧急刹车或急速转向,与同方向行驶的车辆之间保持不小于30米的安全距离。

第五,采暖保温要求。冬季气温较低,对于低温下易冻结而发生危险的物品,用什么方法保温、怎样解冻要特别小心,严禁采用明火取暖,对于必要采暖场所,应按要求采用水暖,并保持安全距离。化学危险物品受冻时,严禁明火烘烤,只允许用温水或蒸汽缓慢化冻。另外,对于家庭用液化石油气罐钢瓶,冬季充装不宜过满,因室内外温差较大,当钢瓶由室外进入室内时,钢瓶会因受环境温差影响使内压升高而膨胀,引起爆炸事故。

石油化工管理制度(6篇)

石油化工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生产运营,确保安全、环保、高效的工作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员工权益,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它涵盖了从原料采购、生产流程、设备管理、质量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石油化工信息

  • 石油化工管理制度(6篇)
  • 石油化工管理制度(6篇)18人关注

    石油化工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生产运营,确保安全、环保、高效的工作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员工权益,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它涵盖了从原料采购、生产流程、设备管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