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分级管理制度怎么规定(15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查看人数:15

分级管理制度怎么规定

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方式,旨在通过明确的职责划分和权限分配,确保企业的高效运作和决策流程的顺畅。这种制度通常包括对员工的职务级别设定、职责界定、晋升路径规划以及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包括哪些方面

1. 职务级别设定:确定各级别的岗位职责和权力范围,形成清晰的职级体系。

2. 职责界定:明确每个职务的工作内容、责任和期望成果,确保任务的准确执行。

3. 晋升路径规划: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路径,鼓励优秀人才的成长和提升。

4. 考核机制:建立公正的绩效评估系统,以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职务级别的匹配度。

5. 激励机制:设计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6. 沟通协调:确保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促进团队协作。

重要性

分级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

1. 提高效率: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减少工作重叠和决策延误,提高工作效率。

2. 稳定组织: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道路,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稳定性。

3. 促进公平:通过公正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保证机会平等,降低内部矛盾。

4. 驱动发展:激励员工提升自我,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

方案

实施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方案如下:

1. 制定职务描述:详细列出各级职务的职责、权利和所需技能,作为招聘和晋升的基础。

2. 构建职级框架:设计合理的职级架构,包括管理层级、职位序列和晋升通道。

3. 绩效评估:建立定期的绩效评估周期,以量化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员工表现。

4. 培训与发展:提供持续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提升能力。

5. 沟通机制:设立定期的部门会议和一对一反馈环节,保持信息透明。

6. 调整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和员工反馈,定期审视和调整分级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性。

以上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公平、有序、高效的分级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

分级管理制度怎么规定范文

第1篇 州医院麻醉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自治州医院麻醉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实施麻醉医师授权分级管担,科主任为科室麻醉医师授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特制定本制度。

一、麻醉病人的分类

(一)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无全身疾病的病人。

ⅱ级:轻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不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频死病人

(二)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

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手术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心肺复苏等。

(三)新开展项目、科研项目。

(四)参考手术分级标准。

二、麻醉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范麻醉医师的级别。所有麻醉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3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获得主任医师任职资格,且医院聘任其岗位。

三、各级医师麻醉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展开asa1-2级病人的麻醉。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展开asa2-3级病人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独立展开asa1-3级病人的麻醉,二、三级手术麻醉。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独立展开asa1-4级手术病人的麻醉,三、四级手术麻醉。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独立展开asa1-5级病人手术麻醉,四级手术麻醉。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指导下级医师操作疑难的麻醉及处置下级医师麻醉操作意外,展开新项目,极高风险手术麻醉等。

(七)主任医师:指导各级麻醉医师操作疑难病人的麻醉及处置下级医师操作意外,展开新技术、新项目的指导,参与极高风险手术麻醉等。

四、特殊麻醉审批权限

(一)高风险麻醉:高度风险麻醉是指麻醉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决议后行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由指定的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负责实施。

(二)急诊手术麻醉:预期手术的麻醉级别在值班医师麻醉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麻醉。若高风险或预期麻醉超过自己麻醉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二线值班,必要时向科主任上报。

(三)新技术、新项目:①一般的新技术、新项目经科内讨论。同时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格能力评价和授权制度》的相关程序进行审批备案;②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须经科内讨论后上报医院审批。

五、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程序

(一)麻醉医师可独立承担麻醉时,或麻醉医师根据前述有关条款需晋级承担上一级麻醉权限时,应当根据自己的资历、实际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情况,书写述职报告,填写“西双版纳州人们医院麻醉医师资格准入申请表”交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二)科室组织科内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对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评价后,提交医务科;

(三)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评估;

(四)通过考核后,提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并公示结果;

(五)医务科下发授权通知。

六、监督管理

(一)医务科、质控办履行管理、监督、检查职责;

(二)按照本制度与程序对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进行准入和动态管理;

(三)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其检查结果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项目中。

第2篇 州医院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自治州医院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我院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授权管理

(一)成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委员会,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下,负责全院医师手术分级授权工作。

1、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注册地点在本院。

2、每年由手术医师所在科室和医院按其手术操作能力、效果、医疗质量等绩效指标评价审核,确定每位手术医师手术分级授权资格。

(二)医务科负责日常监督工作。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年对本科手术医师进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手术操作能力、效果、医疗质量等绩效指标评价审核,确定每位手术医师手术分级授权资格。

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院长

副主任委员:业务副院长

委员:医务科、质控办、相关科室负责人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及各专业组,组成人员如下:

(一)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由医务科主任担任。

(二)外科综合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组员:相关科室负责人

(三)内科综合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组员:相关科室负责人

三、临床手术分级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级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上者。

(一)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3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三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三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

1、低年资主任医师:担任主任医师三年以内。

2、高年资主任医师:担任主任医师三年以上者。

五、手术医师手术分级原则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由所在科室和医院医疗技术授权委员会审核批准,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由所在科室和医院医疗技术授权委员会审核批准,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由所在科室和医院医疗技术授权委员会审核比准,可承担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由所在科室和医院医疗技术授权委员会审核比准,可承担三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由所在科室和医院医疗技术授权委员会审核比准,可承担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由所在科室和医院医疗技术授权委员会审核比准,可承担四级手术。

7、主任医师:由医院医疗授权委员会审核比准,承担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手术。

六、手术审批权限

(一)常规手术

1.四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报批手术通知单。

2.三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报批手术通知单。

3.二级手术: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报批手术通知单。

4.一级手术:主管的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并可签发手术通知单。

(二)高度风险手术

高度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人决定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签发手术通知单。

(三)急诊手术

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通知并施行手术。若属高风险手术或预期手术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上级医师审批,需要时再逐级上报。

(四)资格准入手术

资格准入手术是指按州级或州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专项手术资格认证或授权的手术。

(五)特殊手术:

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

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

2、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着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

3、各种原因致毁容或致残的;

4、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5、同一患者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6、高风险手术;

7、外援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

以上手术,须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报医务科审核,由业务院长或院长审批,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第3篇 某某物业公司项目分级评估管理办法

某物业公司项目分级评估管理办法

随着物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发展,为抓住机遇,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贯彻__物业五年规划中提出的产业规模化、品牌最优化、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方针,对外面向市场及广大客户展示__物业的专业风范,对内赋予物业管理全新的内核和精神。针对总部发展方针并结合nj公司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项目现场管理的责、权、利,增强项目管理的综合效益、规范运作和风险防范意识,体现高品质、高回报,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充分发掘内部潜力,做好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努力实现总部规划中要求的成为cbd高级物业管理资深专家、物业管理企业顾问专业机构、规模化物业服务之先导企业的三个市场定位,对在管项目进行管理等级评定。

为体现项目等级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企业管理与培训部根据项目品牌效益、经济效益、规模效益等综合因素,分6大类,19个细目建立项目评估体系,对nj公司在管项目进行分类:(具体办法见附件)

说明:

1、90分以上(含90分)为a类;70分-89分为b类;70分以下为c类。

2、a类项目年利润必须超过20万,对应完成利润总额得满分;b类项目年利润为5-10万;c类项目年利润为0-5万。

3、根据项目分类,由行政与人力资源部拟定人员配置、年薪制及资源支持具体配套办法。本办法每年审核一次,并重新审定项目类别,体现持续改进和发展的原则。

4、本办法由项目主管部门企业管理与培训部根据《项目等级评估表》内所列内容组织项目等级评估,评估结果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核确定。

第4篇 原煤分级筛 岗位管理职责

一、严格执行《选煤厂安全规程》和设备操作规程,做到安全文明生产及防火工作。

二、熟练掌握筛分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和技术特征,掌握各零部件的名称、作用以及开、停车程序。

三、开机前认真检查轴承润滑、激振器、万向节、筛板及各种零部件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和处理。

四、遵章守纪,坚守岗位,班中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五、使用保管好岗位设施,搞好设备和环境卫生。

六、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按时参加班前会。

第5篇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1、全矿设备实行矿、队两级管理,矿机电科设备组、队组配备兼职设备管理员。

2、管理职责和范围:

机电科设备组负责全矿设备的更新、改造、大修、报废、检查,发放、验收和管理,指导队组设备管理工作,按时向上级部门或主管领导上报各种报表,做到全矿设备帐、卡、物、板四对口。

组队兼职设备管理员,负责全队设备的领取、回收、检查、管理。对本队的设备要经常做到数量清,状态明,新领设备要及时上帐,有条件的队组要挂牌,每月向设备组汇报一次本队设备状况,监督本队管好、用好机电设备,促进本队生产任务的完成。

第6篇 热工dcs系统/辅控网工程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1目的

热工dcs系统、辅控网系统,其运行及使用对确保dcs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在事故及异常工况下的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使用中应严格管理,确保其运行正常。为加强对工程师站的分级授权管理,结合本厂具体情况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芜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dcs系统、辅控网系统工程师站的授权管理工作。

2规定

2.1 热工专业应按照工程师及历史站生产厂商的说明,对专责人及使用上述设备的人员进行分级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操作使用。

2.2对专责人及允许使用人员的权限应进行分级管理,每年热工专业应将设备专责人和允许使用人员及各自权限的名单上报,经安环部审核并经公司批准后公布,严禁任何非授权人员擅自操作或越权限操作,一经发现,严肃考核;外专业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使用工程师站及历史站,若有必要必须有热工人员陪同并对其工作执行批准手续。

2.3消缺、改进过程中凡涉及到工程师站及历史站的工作,必须有获得相应授权的两位及以上工作人员参与方可进行,原则上单人不得进入或在机房内停留;工作人员应相互监护,并做好事故预想,履行工作票制度。

2.4 权限管理

2.4.1为确保设备安全,以下人员可进入工程师站:

2.4.1.1获得授权的热工人员。

2.4.1.2 其他热工管理和技术人员。

2.4.1.3 公司领导。

2.4.1.4 生产职能部领导及专业人员。

2.4.1.5其他得到领导同意的人员可在热工专业人员陪同下进入。

以上这些人员中除第一类外其余人员不得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操作。

2.4.2授权级别及工作范围

2.4.2.1级别一:

工作范围:对所有系统配置文件进行修改、系统恢复、批量icc导点、批量iee导入组态文件、历史数据配置(必须有2人同时参加)。

2.4.2.2级别二:

工作范围:进入iee组态器,对组态进行查阅修改、deploy及undepoy;进入icc组态器,对io进行修改及下装;在图形生成进行画面修改进行mmi下装操作;系统备份。

2.4.2.3级别三:

工作范围:操作员画面进行报警历史查阅、历史(实时)数据查阅、soe数据查阅、画面浏览;功能块关闭、强制置值及恢复。

2.4.2.4具有高级别的人员具有低级别的操作权;

2.4.2.5若因工作需要,具有低级别的人员需进行高级别的操作时,2.4.2.6必须取得检修部临时授权,必要时要由具有级别一、二的受权工作人员进行监护;

2.4.2.7运行中严禁进行画面操作;超出授权范围进行操作视为违章;

2.5除日常检查及特殊情况外,热工人员不得在没有工作需要的情况下进入工程师站环境,如果工作需要必须进入工程师站环境,必须有工作票,并有人监护。

2.6在工程师站做任何软件及数据修改必须按《芜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工自动化设备检修规程》、《芜湖发电公司dcs工程师站管理细则》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任何人员,未经许可,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计算机进行任何软件的删除、拷贝、修改等任何工作。

2.7在工程师站所进行的参数修改或组态修改工作,操作时必须有监护人在场,经监护人确认后,方可存盘,同时必须填写逻辑修改参数调整记录。

2.8在工程师站操作完毕后,应退出自己的帐户到初始化环境下。如发现工作完成后,长时间不退出的,由专业进行考核。

第7篇 重大风险应急程序-险情的类型分级管理

1. 险情的类型

一类是自然环境造成的险情,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风暴潮、地震、海啸、洪水等。

另一类是事故引起的险情,主要包括井喷失控、火灾和爆炸、溢油污染事故,人员伤亡、中毒事故、急性传染病、硫化氢等毒物泄漏及特大交通事故等。

2. 应急管理职责划分

油田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管理一级灾害和突发险情,下令采取一级应急行动,油田应急办公室负责二级灾害和突发险情管理,决定采取二级应急行动。油田公司所属各单位负责三级灾害和突发险情管理,决定采取三级应急行动。

灾害和突发险情出现后,所属单位立即采取三级应急行动(火灾必须首先拨火警电话)。并上报油田应急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决定是否采取二级应急行动;采取二级应急行动时,应急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应立即赶赴现场亲自指挥应急行动,迅速根据险情级别判断是否采取一级应急行动,并报请应急指挥中心主任批准一级应急行动后下令实施。

3. 经济责任划分

三级抢险费用由油田公司所属各单位负责结算。二级以上抢险由应急办公室及油田公司相关处室裁定后是否进入油田公司抢险费。

4. 险情划分(见险情划分表)

险情划分表

分级

险情

三级险情

(基层单位)经济损

失不超过5万元

二级险情

各单位经济损失

不超过30万元

一级险情

油田公司经济损失

超过30万元

井喷

油水井井口发生泄漏,但井口完好,无失控可能

油水井井口发生泄漏,井口部分失灵,但没有失控

井喷失控,井口完全损坏,有可能引起火灾

火灾

爆炸

油水井井口发生泄漏,消防设施完好,消防器材充足,无人员死亡

消防设施基本完好,无人员伤亡

现场消防设施损坏不能使用,火灾与爆炸涉及易燃易爆区,有人员伤亡

台风、海

啸、风暴潮

台风进入绿色警戒线,最高潮位3.7m以下

台风进入黄色警戒线,最高潮位4.5m以下

台风进入黄色警戒线,最高潮位4.5m以上

洪涝灾害应

急级别提前

一级

24小时降雨量25~49.9mm,局部50~99mm局部积水

24小时降雨量50~99.9mm,局部100~249.9mm,行洪河道达到警戒水位

24小时降雨量100~249.9mm,上级防汛部门通知将在油田内行泄洪水,堤坝有决口的可能

人员伤亡

个别受轻伤,现场可以处理

多人受伤,但未出现重伤和死亡,现场不能处理

多人受伤或死亡,现场无法处理

急性传染

和食物中毒

个别人传染,轻微中毒,现场能够治疗,并控制了事态的发展

多人传染,中毒较严重现场已经不能控制事态的发展

传染和中毒不断扩大,现场已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

硫化氢和

其他有毒

物质泄漏

轻微或有迹象发生泄漏报警和控制系统完好

有人员中毒,但仍在控投影下,报警显示有毒物质严格超标

已经有人员伤亡,且在不断增加,控制系统失灵

特大

交通事故

多人受伤,3人以上死亡,经济损失巨大

地震

(1)(1)对中、长期地震震性分析预报,按上级要求行动;

(2)(2)明确接到政府文件,按要求行动,并实施应急预案;

(3)(3)对突发性地震,实施地震应急预案

管线穿孔

断裂冻堵

电路故障

单井管线或电路故障未发生污染或没有人员伤亡

计量站以上集输管线或电路故障,且发生污染事故,无人员伤亡

高南长输管线发生故障且较长时间未能处理,已影响油田生产或油田大面积停电,一时无法恢复

5. 险情报告的内容

(1) 灾害事故险情种类;

(2) 险情的严重程度;

(3) 发生地点、时间、影响范围(报火警应提示道路情况);

(4) 发生险情地点的环境情况;

(5) 自救情况;

(6) 急需要救援的内容。

6. 现场应急决策的基本原则

(1) 疏散无关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2) 切断危险物源,慎重启用停用设备设施,防止二次险情发生。

(3) 保持通信畅通,随时掌握险情发展动态。

(4) 调集救助力量,迅速控制险情发展。

(5) 正确分析现场情况,划定危险范围,现场决定当机立断。

(6) 正确分析风险损益,在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下,组织实施抢险。

第8篇 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某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1、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是由医疗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质管、院感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实施的。

2、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减少毒副反应,减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控制缺乏指征抗菌药物的使用,坚决制止滥用抗菌药物。积极开展并规范围术期用药。

3、必须贯彻有样必采的原则,药敏结果未报告前或病情不允许情况下,可根据临床经验用药。用抗菌药前采样(可多次)送培养和药敏,待药敏报告后再调整。

4、遵循分线用药原则,根据病情应用抗菌药物,提倡应用第一线药物,控制第二线药物,严格控制第三线药物的使用。

5、普通感染或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倡首选一线抗菌药物;二线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上应由主治医师以上批准后方可使用;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药敏或有关专家会诊或疑难病讨论意见,由经管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审批,报分管院长或质管科审批后方可使用。

6、审批后的三线抗菌药物的使用期限不超过七天,若确需继续使用,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7、实行三线抗菌药物使用审批登记制,具体由质管科负责。质管科每月对使用审批情况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科室抗菌药物量化考核。

8、坚持量化考核结果与奖罚措施挂钩,对情况特别严重者予以通报处理。

第9篇 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规程

1目的

1.1:为了强化物业公司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落实设备分级管理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1.2引用标准:《物业公司设备完好标准》

1.2.1设备完好的基本要求

1.2.1.1设备性能良好。机械设备精度能稳定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动力设备的功能达到原设定要求。

1.2.1.2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安全防护装置良好,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规定的技术规定,控制系统、计量仪器、仪表和液压润滑系统工作正常,安全可靠。

1.2.1.3原材料、能源、润滑油料等消耗正常,无漏油漏气(汽)、漏电、外表清洁整齐。

1.2.2设备完好标准

1.2.2.1性能良好,满足生产要求;

1.2.2.1.1安全系统齐全可靠,符合技术要求;

1.2.2.1.2设备能力达到额定值以上;

1.2.2.1.3操作系统动作灵敏可靠;

1.2.2.1.4各传动系统运转正常;

1.2.2.1.5润滑冷却系统工作可靠符合技术要求;

1.2.2.1.6行走机构工作可靠符合技术规定;

1.2.2.1.7仪表、指示器等工作灵敏准确,定期检验;

1.2.2.1.8其他各系统均运转正常。

1.2.2.2零部件齐全完整,符合要求。非操作运行所需要的零、附件及某些装饰部件不列入考核。

1.2.2.3设备的清洁、润滑、调整、紧固、反腐和密封

1.2.2.3.1设备外表基本清洁,清洁度在规定范围内,油、气、水路系统渗漏不超过规定;

1.2.2.3.2润滑点润滑符合要求;

1.2.2.3.3各部紧固件不松动,锁销齐全有效;

1.2.2.3.4各调整部件均符合技术要求;

1.2.2.3.5基本无锈蚀和漆层脱落现象。

1.2.2.4随机附件、工具基本齐全、能满足运行和维修需要。

1.2.2.5使用记录齐全,填写整齐准确;

1.2.2.5.1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包括运转时间,保养修理及事故记录,能源和润滑消耗等;

1.2.2.5.2技术挡案齐全、资料数据齐全准确。

2 原则

各项目必须依据危险源辨识标准及设备完好标准,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年限、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本质安全设备、完好设备、不完好设备三个级别,分别用绿、黄、红代替以便于规程的落实和设备的安全分级管理。

2.1本质安全设备,设备缺陷为零,完全达到完好标准。

1.2完好设备

1.2.1检查设备技术状况时,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项目,若能现场整改的,仍作为完好设备统计。

1.2.2设备经过两次大修或严重损坏,无法修复到出厂标准时,可适当降级使用,但必须满足使用要求,仍列为完好设备。

1.3.3不完好设备

1.3.1待修、在修设备(季节性使用的设备计划性检修期间仍按完好设备统计)为不完好设备。

1.3.2设备完好标准中1.2.2.1, 1.2.2.2, 1.2.2.3为主要项目,有一项不合格,该设备即为不完好设备。

1.3.3设备完好标准中1.2.2.4、 1.2.2.5为次要项目,有两项不合格该设备即为不完好设备。

1.3.4凡属国家公布淘汰的机电设备不得添置,正在使用的,一律为不完好设备。

第10篇 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风险管理,防范电网事故和人身事故,维护电网安全和企业稳定,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和省公司《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规定》及市公司《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各单位要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机构与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与节点标准,根据安全风险类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第三条 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第二章 控制对象

第四条 电网安全风险是指电网在以下列条件情况下存在发生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遭遇自然灾害、遭受外力破坏、在特殊运行方式下。

(一)自然灾害,是指地震、台风、洪水及暴风雪等对电网的破坏,其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程度一般比较大,危及范围具有不确定性。

(二)外力破坏,是指由于各种建设、施工作业人员以及社会其他人员的人为因素造成电力设施的停电、故障和损坏。外力破坏分为过失损坏、盗窃和蓄意破坏三类,电网遭受的外力破坏主要是过失损坏。过失损坏的主要类型有违章施工(作业)、异物短路、烟火短路、车辆撞杆等。

(三)特殊运行方式,是指电网由于设备检修、改造以及新设备投运,受电网结线的限制,致使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发电厂母线出现单线(单电源)、单变、单母线运行的情况。

第五条 人身安全风险是指人员在高危作业或设备巡视、检修、施工等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疏忽或主观违章或“三措”不落实,造成对人身伤害的可能性。

(一)高危作业是指施工环境恶劣或施工难度极高,发生人身伤害可能性很高的作业。

1、i类高危作业

(1)变电专业

在220kv变电站运行母线下方或设备附近进行吊装作业、220kv主变压器吊装。

(2)输电专业

在220kv带电线路附近进行组立(拆除)铁塔、在险恶地理环境下组立(拆除)220kv线路铁塔、220kv线路大跨越施工放线。

2、ii类高危作业

(1)变电专业

在110kv变电站运行母线下方或设备附近进行吊装作业。

(2)输电专业

在110kv带电线路附近进行组立(拆除)铁塔、在险恶地理环境下组立(拆除)110kv线路铁塔、跨越高速公路、铁路、运河110kv及以上线路施工放线。

(三)工作疏忽是指无主观违章动机,但客观上已形成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违章行为,如:没有按工作流程与规程要求实施作业,登错线路杆塔、走错有电间隔、安全带没有扣好、误操作等。

(四)主观违章是指存在侥幸心理,故意进行违章作业。

第三章 控制原则

第六条 企业行政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企业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分管生产、基建的副总经理是生产、基建安全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 生产技术部、发展建设部、调度中心,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是本专业领域安全风险控制的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安全监察部是安全风险控制的监督部门,负责检查督促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第八条 工区(项目部)、班组及个人,是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执行者与责任人,负责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做细做实。

第四章 控制分级

第九条 公司负责控制管辖范围内220kv变电站全停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一般电网事故。

(一)调度中心是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调度管理部门,负责做好电网运行方式调整、电网设备停电检修计划安排、电网运行监控与调度操作、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防止误整定、误调度。

(二)生产技术部是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调度部门、变电运行工区、变电检修工区、输电工区、配电工区做好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

(三)安全监察部是电网安全风险控制的监督部门,负责监督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

(四)变电运行工区负责做好变电运行操作、设备检修许可、重要设备监视等工作,防止误操作及安全措施漏项。

(五)输电工区负责做好重要线路的巡视防护工作,防止线路遭受外力破坏。

(六)调度中心、变电运行工区、输电工区控制管辖范围内220kv变电站全停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一般电网事故。

(七)基层班组控制班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认真执行“两票”、“三措”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防止发生人员责任障碍。

(八)个人控制作业安全风险,遵章守纪,规范作业,防止发生个人违章行为。

第十条 公司控制管辖范围内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人身重伤和死亡事故。

(一)生产技术部是生产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的管理部门,负责做好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

(二)发展建设部是基建、技改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的管理部门,负责做好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

(三)安全监察部是人身安全风险控制的监督部门,负责监督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

(四)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配电工区、施工单位是控制高危作业人身安全风险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组织实施高危作业,落实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与安全措施,加强施工作业过程控制,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五)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配电工区、施工单位控制管辖范围内高危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防止发生人身重伤和死亡事故。

(七)基层班组控制班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认真执行安全施工作业票、《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防止发生人员责任未遂与异常。

(八)个人控制自身作业安全风险,按照《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的要求,规范作业,防止发生个人违章行为。

第五章 控制措施

第一节 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 在编制年度运行方式中,应明确各220千伏变电站的110千伏备用通道,特殊运行方式下应保持不得少于2条,且相邻变电站应安排足够备用容量。

第十二条 对中低压侧有电源接入的变电站,应配置低周低压解列装置、高频切机装置、振荡解列装置以及相应的同期并列装置;对可能形成孤立系统的电网,应安排足够的低周低压减负荷容量;变电站中低压侧应配置备自投装置,条件允许时应投入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 安排计划停电时,应充分考虑电网的可靠性和电力电量平衡,按照“主设备与辅助设备、变电与线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同时检修的原则安排停送电,统筹协调好基建、技改、检修停电计划,切实减少现场操作,一旦无法避免出现特殊运行方式,则启动预警程序。

第十四条 当电网出现特殊运行方式时,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是防范电网安全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组织各专业部门认真分析特殊运行方式期间电网运行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危险点,认真分析、评估电网存在的安全风险,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一)调度中心

1、填写电网特殊运行方式预警通知单,分送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及有关调度机构和运行单位。

2、做好特殊运行方式下的电力电量平衡,督促运行单位做好用电负荷转移运行方式调整方案,尽量转移220千伏变电站内的重要负荷和重要用户。

3、做好特殊运行方式的供电潮流、电压计算工作,核对可能出现的最大潮流是否满足线路、主变的限额,无功电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4、特殊运行方式下,为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相应的线路、主变、母线全保护运行,原则上不安排保护及二次回路停用校验工作。

5、在特殊运行方式申请单开工前应核实相关要求的落实情况,并作为开工的必备条件之一。在特殊运行方式的倒闸操作前,应向现场值班人员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及特殊运行方式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

6、特殊运行方式下需要加强巡视的设备,应在检修申请单中明确,同时通知相关单位。调度运行人员要加强对特殊运行方式的运行情况的监视,确保相关的线路、主变、母线等设备输送功率、潮流控制合理。

7、加强对特殊运行方式的运行情况监视,并做好变电站全停的事故预想及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反事故演习,确保特殊运行方式下尽快恢复供电。

(二)生产技术部

1、严格执行防误操作管理要求,加强操作票的逐级预审工作,并及时反馈审核意见和操作注意事项。

2、深入现场,靠前指挥,组织协调变电运行工区、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及施工单位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做细做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三)安全监察部

1、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规定,加强工作票的逐级预审工作,确保工作票的正确性。

2、跟踪检查《电网特殊运行方式预警通知单》流转情况,现场检查“两票”、“三措”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3、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保持同市气象台的联系,按照《江苏电网应对重大气象灾害处置预案》进行特殊气候条件的预警。

4、填写特殊气候条件预警通知单,分送生产技术部、发展建设部、调度中心。

(四)变电运行工区

1、变电所遇到特殊运行方式,操作班班长应组织操作人员对该运行方式危险源点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详细防范措施。

2、操作班班长对操作票要进行审核把关,并合理安排人员进行操作。对于重要操作项目,还要执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

3、加强解锁钥匙管理,原则上正常情况下不允许使用解锁钥匙。如确实因操作需要使用解锁钥匙,如特殊运方、事故处理等,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3、工作票许可人需到现场许可工作票,要详细交代特殊运行方式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及安全注意事项,许可过程要有录音保存。

4、工作许可人员必须按照《变电一次设备作业现场围栏和标示牌设置规范》、《变电二次设备作业现场安全措施设置规范》做好现场安全措施。

5、运行人员要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对运行与检修或施工设备的交圈地带要严防死守,特别是在进行施工搭接和与运行设备的安全距离接近允许值时,设备运行单位应安排专人对运行设备进行重点监护。

(五)输电工区

1、单线运行前,要对线路进行一次全面的巡视检查,并做好事故预想和抢修准备。

2、单线运行期间,要加强对线路接头、耐张线夹等部位的红外测温检查,防止接头发热造成断线。

3、单线运行期间,要保持对线路的不间断巡视,重点区域要进行全天候巡视,发现异常和隐患应采取果断措施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派专人24小时看守,并及时上报。

4、单线运行期间,对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建筑施工作业,必要时要积极与地方行政部门联系,实施暂停施工措施。

(六)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配电工区、施工单位:

1、检修、施工前,要根据对检修、施工现场的勘察结果,编制《三表三措》、《作业指导书》或《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按程序审核批准后,组织检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2、开工前,要按照工作票或安全施工作业票的要求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业人员的身体精神情况、施工机械的性能情况,并认真进行施工任务、安全措施交底。

3、在高层平台上工作,工具、材料使用绝缘绳索上下传递,地面用绝缘绳索控制,保持其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高层平台应设置专用的检修电源箱,禁止随意上下施放临时电源线。

4、同塔(杆)架设的线路,当其中一回路停电作业时,检修、施工人员上下传递工具、材料时应使用绝缘绳索,杆塔下人员应将绝缘绳索控制,保持与带电线路的安全距离,防止摆动;工作线路加挂接地线时,应将较长的地线固定好,防止风摆触及带电线路。

5、起重工作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重物等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

6、加强设备资料的管理,设备调整、更名、线路改道后要做到及时修改资料,确保设备资料与现场实际一致,并且设备、杆塔上必须有的名称、编号、相位以及必要的安全、保护等标志应明显、齐全。

7、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合理安排人员分工,临近带电设备作业时或危险作业,必须安排专职监护人进行现场监护。认真按照《作业指导书》开展作业,规范检修、施工作业行为,加强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的安全控制,确保检修、施工安全。

第二节 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 生产技术部召开月度停电平衡会,分析确定下月设备停电检修、技改扩建施工及新设备启动投运中的高危作业,由生产技术部启动预警程序。发展建设部通过定期召开工程协调会,分析确定近阶段基建、技改施工中的高危作业,由发展建设部启动预警程序。

第十六条 当高危作业确定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管副总经理是防范高危作业人身安全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组织各专业部门认真分析高危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评估安全风险,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第十七条 对于输变电专业i、ii类高危作业,公司生产技术部、发展建设部应分别上报市公司生产技术部、基建部、安全监察部。

第十八条 生产技术部、发展建设部,要认真组织编制高危作业《三表三措》、《作业指导书》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按程序审核批准后,组织检修、施工安全交底。

第十九条 安全监察部要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监查,检查督促“两票”、“三措”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预控卡》执行到位,防范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行为。

第二十条 输电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配电工区、施工单位要针对高危作业的特点,按照《三表三措》、《作业指导书》或《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选派工作负责人及工作成员,配备施工作业器具,做好安全措施,组织开展施工。

第二十一条 检修、施工班组,要组织班组人员认真学习《三表三措》、《作业指导书》或《施工组织设计》,熟悉和掌握施工特点及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积极配合工作负责人完成指定的检修(施工)任务。

第二十二条 工作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好开工会、收工会,确保每一位成员都清楚工作任务、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停电范围、邻近带电部位、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工作中,工作负责人必须始终在现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当工作地点分散、工作环境比较危险、多班组、多工种作业时,工作负责人应增设专责监护人和确定被监护人员。

第二十三条 登杆塔前,作业人员认真核对应停电检修线路的识别标记和双重名称无误后,方可攀登。登杆塔至横担处时,应再次核对停电线路的识别标记与双重称号,确实无误后方可进入停电线路侧横担。

第二十四条 在带电设备区域内使用汽车吊、斗臂车时,车身应使用不小于16mm2的软铜线可靠接地。在道路上施工应设围栏,并设置适当的警示标志。

第二十五条 工作地段如有邻近、平行、交叉跨越及同杆塔架设线路(平行或邻近带电设备),为防止感应电压伤人,应加装接地线或使用个人保安线,加装的接地线应登录在工作票上,个人保安线由工作人员自装自拆。

第二十六条 扩建、技改设备与运行设备应做到界面清楚,应用高为170cm的固定式临时围栏将作业地点与运行设备进行有效隔开,不得将尚处在施工中的设备提前接入运行系统中。

第二十七条 带电作业应设专人监护。监护人不得直接操作。监护的范围不得超过一个作业点。复杂或杆塔作业必要时应增设(塔上)监护人。

第二十八条 高低压同杆架设,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应先检查与高压线的距离,采取防止误碰带电高压设备的措施。在低压带电导线未采取绝缘措施时,工作人员不得穿越。在带电的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时,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的绝缘隔离措施。

第二十九条 配电带电作业时,作业区域带电导线、绝缘子等应采取相间、相对地的绝缘隔离措施。绝缘隔离措施的范围应大于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实施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拆除时顺序相反。装、拆绝缘隔离措施时应逐相进行。

第三十条 双电源和有自备电源的用户,应采取机械或电气联锁等防返送电的强制性技术措施。在双电源和有自备电源的用户线路的高压系统接入点,应有明显断开点,以防止停电作业时用户设备返送电。

第三十一条 各级领导干部及专业管理人员,要按照到场要求和到位标准,深入作业现场,深入基层班组,开展检查、监督和指导,切实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工程管理规范、风险控制到位,不断降低和努力化解人身安全风险。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由公司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11篇 某烧结厂危险源危险点分级控制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对全厂各类危险源(点)的监控管理。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烧结厂各部门。

3. 术语

危险源(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潜伏着较大的危险性设备、岗位与场所。这些设备、岗位与场所引起的事故会导致人身伤害,设备、设施损坏,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点控制管理部位。这种部位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形态,是预测、控制事故的关键环节。

4. 管理职能

4.1 安监科是危险源(点)专业主管部门,负责对烧结厂各级危险源(点)等级划分进行审批,督促各车间及有关部门制定危险源(点)防范措施,负责对烧结厂各级危险源(点)进行督查。

4.2 机动科、技术科等职能部门是危险源(点)分口专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各自分管范围内危险源(点)进行等级划分审核,组织制定危险源(点)防范措施,负责对烧结厂各级危险源(点)进行专业性检查。

4.3 各车间和工序(或班组)对本车间和工序(或班组)级危险源(点)进行检查,并组织本级别的日常检查。

5. 管理内容及要求

5.1 安全管理组织原则

5.1.1 各部门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本办法的贯彻执行。

5.1.2 根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专业管理部门严格控制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安全部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5.1.3 健全危险源(点)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

5.2 危险源(点)等级划分原则

不能把所有设备、设施及场所不论危险性大小都列为确立危险严重度等级因素,也不可把所有的物品不论储存量多少和危险严重程度大小都列为确定危险严重度等级因素。一般应根据以下原则:

5.2.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大的列入决定因素;

5.2.2 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可能性大小和严重程度,可能性大且造成死亡和重伤的列入决定因素;

5.2.3 发生设备、设施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可能发生重大或特大事故的列入决定因素;

5.2.4 发生事故的经济损失大小,大的列入决定因素;

5.2.5 危险源(点)等级划分不要分得过细或过粗。过细,不便于分类指导;过粗,就可能混淆差别,也不利于分类指导;

5.2.6 以危险严重度为重点,以危险概率、危险频率为参考值进行分级;

5.2.7 突出体现各部门生产特点及作业环境。

5.3 划定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

5.3.1 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

5.3.2 有提升系统危险的场所;

5.3.3 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

5.3.4 有高处坠落的危险场所;

5.3.5 有触电伤害的场所;

5.3.6 有烧伤、烫伤的场所;

5.3.7 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的场所;

5.3.8 有落物、飞溅、坍塌、淹溺伤害场所;

5.3.9 有被物体碾、绞、挂、夹、刺、压和撞击的场所;

5.3.10 有被绊倒及其它致人伤害的场所;

5.3.11 曾发生过事故的岗位、场所。

5.4 危险源(点)等级划分

5.4.1 影响危险源(点)等级划分的因素

5.4.1.1 设备、设施和物品拥有量的多少和大小。一般讲,拥有量多,设备、设施庞大,危险严重程度高;

5.4.1.2 危险性设备、设施及场所工种的多少。一般讲,拥有工种数多的危险严重度高;

5.4.1.3 生产质量要求高低和产量大小。一般讲,质量要求高、产量大,危险严重程

5.4.1.4 生产的季节性要求也影响危险源(点)的危险严重度。一般讲,有季节性要求的危险严重度高。

5.4.2 全厂将危险源(点)分为一、二、三、四、五(五级)

5.4.2.1 一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多人死亡且危险概率较高的地方,即危险性指数大于或等于320(d≥320)。

5.4.2.2 二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多人重伤且危险概率较高的地方,即危险性指数大于或等于161-320(d;161-320)。

5.4.2.3 三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重伤事故的地方,即危险性指数大于或等于71-160(d;71-160)。

5.4.2.4 四级危险源(点):具有一定危险性,有可能造成一般伤害事故的地方,即安全指数小于20-70(d;20-70)。

5.4.2.5 五级危险源(点):具有一般风险,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地方,即安全指数小于20(d<20)。

危险指数评价表

序号 d值 评价 分数级

1 ≥320 极高风险 一

2 161-320 高度险 二

3 71-160 显著风险 三

4 20-70 一般风险 四

5 <20 稍有风险 五

d=l.e.c

d:危险性指数

l:发生危险的可能

e:职工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

c:危险严重度

事故危险概率分级(l)

等级 程度 发生概率的情况 分值

l 往常 几乎经常出现 4

l 容易 多次出现 3

l 偶尔 有时出现 2

l 很少 出现的可能性很少 1

职工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e)

类别 连续在危险中工作的时间 分值

e 每天连续8小时 4

e 每天连续4小时 3

e 每天1小时 2

e 每周或每月1次 1

危险严重度定性划分等级(c)

类别 等级 严重程度 分值

c 致命 可造成多人死亡 20

c 严重 可造成一人死亡 6

c 临界 可造成重伤 4

c 一般 可造成轻伤 2

5.5 危险源(点)的辨识方法

5.5.1 查出所在岗位、机台、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要特别注意潜在危险因素的查找。

5.5.2 全面掌握危险因素的性质、特点,危险因素从相对稳定状态向危险状态,进而向事故发展的激发条件。

5.5.3 预想本岗位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影响和波及的范围。

5.5.4 收集、了解、分析本岗位和同类岗位过去处理意外事故的经验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的原因等情况。

5.6 安全管理程序

5.6.1 危险源(点)的管理和控制坚持“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危险源(点)管理网络,各部门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本部门危险源(点)的可控性负总责,建立以部门一把手为核心的逐级负责的危险源(点)的管理网络,实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

5.6.2 危险源(点)的责任人必须明确。绘制危险源(点)流程图,危险源(点)警示牌上墙,建立危险源(点)档案和事故应急预案。

5.6.3 对查出的危险源(点)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一、二级危险源(点)隐患限期当天内完成整改。

6. 检查与考核

6.1 一、二级危险源(点)在公司、厂严格控制和管理基础上,由岗位接班次进行检查,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上做好详细记录,车间按周负责组织工艺技术、设备、安全等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测定、鉴定和评价,做好检查记录。烧结厂按月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进行定期检查测定、鉴定和评价,并做好检查记录。

6.2 三级危险源(点)在车间严格控制和管理基础上,岗位按班次进行定期检查,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上做好详细记录,车间按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日常工作由部门一把负责,并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

6.3 四、五级危险源(点)由班组长具体负责定期检查和评价,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上做好详细记录,同时报部门备案。

第12篇 附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第三医院抗菌药物的分级和使用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药品价格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类进行管理。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临床医师需依临床需要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签名。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第13篇 医疗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类:

1、一类: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简单小型手术。

2、二类:小型手术及手术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不大的中等手术;

3、三类:中型手术及一般大型手术;

4、四类:疑难重症大手术及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多科联合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

2、主治医师

3、副主任医师

4、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住院医师:担当一类手术的术者,二、三类手术的助手。

2、主治医师: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在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可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四类手术的助手。

3、副主任医师:担当三类手术的术者,在主任医师的帮助下,可担当四类手术的术者。

4、主任医师:担当三、四类手术的术者。

四、手术审批权限

1、一、二类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2、三、四类手术及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疗服务部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

(1)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2)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3)高风险手术。

(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5)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

(6)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

(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14篇 皮肤病专科医院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皮肤病医院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1.特级护理

1.1指征:

1.1.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1.1.2重症监护患者;

1.1.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1.1.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1.1.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1.1.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1.1.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1.2护理要求:床头及病员一览表上以特护标记表示

1.2.1设立护理组,安排熟悉业务的护士,每日早、中、晚三班,24小时专人看护,并班班交接。

1.2.2安置病人于重症病房或单人病房。

1.2.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其他观察指标,并做好记录。

1.2.4抢救仪器、器械和药物呈备用状态,一旦发生变化,立即投入抢救,并做好抢救物品的处理工作。

1.2.5及时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1.2.6按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操作措施,保证各种导管畅通,保持导管口的清洁并定时消毒,详细记录引流量及色泽情况。

1.2.7按时认真填写重危护理记录单,要求能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评价。

1.2.8了解影响病人心理的各种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和疏导,并进行卫生健康指导。

1.2.9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1.2.9.1每日更换床单位及衣裤,保持床单位整洁,一旦污染,及时更换。

1.2.9.2在病情许可下,每日床上擦身1次,并进行会阴护理。

1.2.9.3口腔护理每日2-3次,洗脸和头发护理每日2次。

1.2.9.4每两小时翻身(或遵医嘱),压疮护理每日3次。

2.一级护理

2.1指征

2.1.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1.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2.1.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2.1.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2护理要求:床头及病员一览表上以一级护理标记表示

2.2.1严密观察病情,每30-60分钟巡视一次。

2.2.2正确及时执行医嘱,落实各种治疗护理措施,

2.2.3按照专科要求做好各种导管护理,保持导管通常,观察引流液,并做好记录,定时弃去引流液,并按医嘱要求做好标本留置和送检。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2.4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

2.2.4.1做好皮肤护理,头发、会阴护理每日1-2次

2.2.4.2禁食、昏迷病人口腔护理每日2次,其他病人协助刷牙。

2.2.4.3督促病人经常翻身,术后或昏迷病人协助翻身每2小时1次,并做好压疮护理。

2.2.5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协助完成各种需要。

2.2.6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3.二级护理

3.1指征:

3.1.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3.1.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3.2护理要求:床头及病员一览表上以二级护理标记表示

3.2.1注意观察病情,观察特殊治疗和特殊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

3.2.2根据患者病情可在床上或床边进行轻度活动。

3.2.3协助病人做好晨、晚间护理,并鼓励病人多翻身,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完成各种需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2.4根据不同疾病,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

4.三级护理

4.1指征

4.1.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4.1.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4.2护理要求:床头及病员一览表上以三级护理标记表示

每日巡视2次,掌握病情变化及思想情况,注意病人的饮食及休息,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督促病人遵守院规,做好健康教育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5.基础护理指征:凡住院患者,按护理级别要求分别实施基础护理工作。

护理要求:

5.1床单位:床单位清洁平整,无污物、皮屑,床头柜清洁整齐,床下地面无杂物,患者衣裤清洁。

5.2头发、胡须:清洁整齐、无臭味,胡须短。

5.3口腔:有与病情相适应的护理措施,口腔清洁无残渣、无口臭。

5.4皮肤、会阴:清洁无污迹,无胶布痕迹。

5.5指(趾)甲:剪平,无污垢。

5.6各种引流管:固定正确,无扭曲,管壁清洁,引流管通畅。

5.7按时巡回,解决患者生活需求,如喂饭、擦身。

5.8药、饭、水送到床边。

5.9预防压疮:要求翻身有记录,体位放置正确、舒适,无压疮发生。

第15篇 医院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十四项核心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江苏省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的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分级管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手术分级

根据手术的风险性、复杂性和技术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包括介入、腔镜等各种微创手术):

(一)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三级手术: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四级手术: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医疗机构手术级别范围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手术级别范围必须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具备开展手术所必需的能力、水平、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条件。被卫生部、省卫生厅纳入特殊管理的手术项目应符合相关规定。

(一)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地区的区域提供以高水平专科医疗服务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相应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区域性医疗机构;是省或全国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相结合的技术中心,是国家高层次的医疗机构,可开展各级手术,但应侧重开展三、四级手术,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切实提高手术技术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的地区提供以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疗机构,完成一、二、三级手术,侧重二、三级手术,应注意质量水平的提高,并重视围手术期的准备和处理。有条件的二级甲等医院经省辖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可开展部分四级手术。

(三)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由一、二级医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向一个社区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完成一级手术,并应注意其质量水平的提高;一级甲等医院经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审核同意,可开展部分二级手术。

(四)未明确级别的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手术级别范围,由登记机关在其手术级别审核权限范围内确定。登记机关无权确定医疗机构手术级别范围的,应报请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确定。

(五)专科医院手术级别范围由省辖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其级别、功能、任务适当调整并审核确定。

三、手术医师分级

手术医师应依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根据手术医师取得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相关专业的年限,手术医师分级如下: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

四、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根据医师服从医疗机构的原则,医疗机构应在本规范限定的或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手术级别范围内,根据对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展不同级别的手术进行限定,并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审核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开展新的手术,或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重大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五、手术审批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手术审批制度,按以下要求经审批后方可开展:

(一)常规手术审批

1、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2、二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管理部门备案。

4、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管理部门备案。

(二)特殊手术审批

1、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

(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保健对象等。特殊保健对象包括高级干部、着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等;

(2)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3)涉及法律风险,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4)同一病人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5)高风险手术;

(6)邀请外院医师参加手术者的;

(7)人体器官移植手术;

(8)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本院属首次开展的手术;

(9)重大的新手术以及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10)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有其他特殊技术准入要求的。

2、特殊手术须组织科内讨论,填写《手术审批申请单》,经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务管理部门审核、院领导审批后,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第(4)种情形的特殊手术,如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或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先组织科内讨论,经科主任签署意见并向医务管理部门、院领导汇报,经批准同意后先行手术,术毕24小时内补办手续。

4、第(8)种情形的特殊手术,须组织科内

讨论,填写《手术审批申请单》,经科主任签署意见,报医务管理部门审核、院领导审批并报登记机关备案后,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5、第(9)种情形的特殊手术,需报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论证,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评审后方能在医院实施。对重大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的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复。

(三)在《医师执业证书》注册地点外开展手术的,需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或《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执行。外藉医师的执业手续按《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四)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员生命,经治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五)手术审批、通知等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医疗机构,应采用电子签名;未实行电子签名的,应打印出纸质《手术审批申请单》、《手术通知单》,按照审批、通知程序规定履行相应的手写签名手续。

六、手术级别范围及手术权限管理

(一)省卫生厅负责全省医疗机构和医师的手术管理工作。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医疗机构和医师的手术管理,可审核、认定各级手术;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其执业登记的医疗机构和医师的手术管理,审核、认定二级及二级以下手术级别范围。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有特殊准入规定的手术、项目,从其规定执行。

(二)各医疗机构、各级医师须严格执行手术级别范围和手术权限规定。

(三)医疗机构开展规定手术级别范围外手术,必须对手术科室、麻醉科及需要技术支持的相关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和操作能力、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管理制度、操作规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抢救预案等进行综合考评,综合考评合格,报请登记机关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登记机关无权确定医疗机构手术级别范围的,应报请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确定。

(四)医疗机构超手术级别范围手术的审批按以下要求执行:

1、申请程序:由手术科室提出申请,医疗机构内部进行综合考评,经医疗机构学术委员会讨论同意后,上报登记机关审核。

2、医疗机构提出超范围手术申请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原件和复印件;

(2)开展新手术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3)医院手术科室、麻醉科及icu等所需技术支持的相关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开展情况,设备、基础设施条件及日常技术质量考核情况;

(4)手术操作规程、规范;

(5)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培训、学习情况;

(6)是否有上级指导医师,上级指导医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开展相关手术的年限和手术例数、治疗效果等情况;

(7)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手术、麻醉等意外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抢救预案等;

(8)近二年本科室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争议、医疗事故发生情况统计;

(9)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资料。

3、登记机关在接到申请后组织专家进行资料审核、现场考察、评审验收,并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答复。二级医院新开展四级手术的,需经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各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认定。

(五)在抢救生命、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等紧急情况下,医疗机构超越手术级别范围开展手术,应邀请上级医院会诊并电话报经登记机关批准后进行,术毕一周内补办书面手续。

(六)除第(五)项情形外,医师不得超过其手术权限开展手术。

七、监督管理

(一)明确各级医院、各级医师手术级别范围,是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利益的有效措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院、各级医师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手术级别范围、执业医师手术权限及手术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

(三)各医疗机构未按本规范执行的,一经查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责令其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在实施手术诊疗活动中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分级管理制度怎么规定(15篇)

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方式,旨在通过明确的职责划分和权限分配,确保企业的高效运作和决策流程的顺畅。这种制度通常包括对员工的职务级别设定、职责界定、晋升路径规划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分级信息

  • 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 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95人关注

    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预防性的安全管理策略,旨在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的危险,防止事故发生。它涵盖了从识别隐患到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隐患的全过程,包括隐 ...[更多]

  •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4篇
  •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4篇90人关注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旨在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它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财务、运营、法律、技术、市场和 ...[更多]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6篇)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6篇)89人关注

    本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部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患者安全,减少药物滥用和抗药性的产生。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级管理原则2.抗菌药物分类3.使用 ...[更多]

  •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汇编【4篇】
  •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汇编【4篇】82人关注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这一制度通过科学的分类和严格的管理,防止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降低耐药性的发生,同时也 ...[更多]

  • 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5篇
  • 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5篇75人关注

    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针对医疗机构中抗生素使用的重要管理策略,旨在确保合理用药,防止抗生素滥用和抗药性的产生。这一制度主要包括对菌药物的分类、使用权限、监测 ...[更多]

  • 风险分级管理制度4篇
  • 风险分级管理制度4篇73人关注

    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对组织内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它涵盖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更多]

  •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4篇
  •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4篇72人关注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这一制度通过科学的分类和严格的管理,防止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降低耐药性的发生,同时也 ...[更多]

  •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篇
  •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篇68人关注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手术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该制度将手术分为不同级别,依据手术的复杂程度、风险系数和技术要 ...[更多]

  • 药物分级管理制度5篇
  • 药物分级管理制度5篇66人关注

    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一项旨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的管理措施。它涉及药品的分类、使用、储存、审批等多个环节,旨在通过科学的分类,优化药物的配置和使用,降 ...[更多]

  • 分级授权管理制度(3篇)
  • 分级授权管理制度(3篇)63人关注

    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是一种企业管理策略,旨在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和决策的灵活性。它涉及到权力的分配、责任的明确、流程的设定以及监督机制的建立,旨在促进团队协作 ...[更多]

相关专题

管理制度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