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建立管理制度及流程(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9

建立管理制度及流程

建立管理制度及流程是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环节,它涵盖了企业的各个层面,旨在确保组织的有效运行和高效协作。这包括:

1. 组织架构设计:明确各部门职责,规定汇报关系。

2. 工作流程设定:规定工作步骤,提升效率。

3. 规章制度制定:设定行为准则,保证公平公正。

4. 决策机制:定义决策层级和流程,优化决策效率。

5. 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内部信息流通,减少误解。

6. 员工培训与发展:提升员工技能,激发潜力。

7. 监督与评估:设立考核标准,保证执行效果。

包括哪些方面

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建立应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1.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福利待遇等。

2. 财务管理:预算编制、成本控制、财务报告等。

3. 生产运营:生产计划、质量控制、物流管理等。

4. 市场营销:市场调研、产品推广、销售策略等。

5. 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更新等。

6. 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维护、投诉处理、满意度调查等。

7. 法规遵从:合规审查、风险评估、法律事务处理等。

重要性

管理制度及流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

1. 提升效率:通过标准化流程,减少冗余和混乱,提高工作效率。

2. 保障质量:明确标准和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3. 促进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增强团队协作。

4. 防范风险:通过合规管理,预防法律和业务风险。

5. 激励员工:公正的评价体系能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满意度。

6. 保持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持续改进,维持企业竞争优势。

方案

1. 确定目标:明确管理制度的目标,如提升效率、保障公平等。

2. 分析现状:全面了解现有流程,识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3. 设计流程:依据业务需求,设计合理的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责任人。

4. 制定规则:编写详细的操作手册,明确规则和程序。

5. 培训实施: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并能执行新的制度。

6. 监控反馈:定期评估制度执行情况,收集反馈,及时调整优化。

7. 持续改进:建立反馈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

在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应保持开放心态,鼓励员工参与,共同构建一个高效、公正且富有活力的企业管理体系。

建立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

第1篇 清洁公司档案建立管理规范

清洁公司档案建立及管理

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包括:作业计划、作业记录、抱怨记录及其他服务记录及档案。

一、作业计划

计划制定者:经营管理部主任及现场主管

作业计划依据:根据双方所签订的清洁承包合同内所规定的清洁范围,由计划制定者现场实地察看并结合甲方的建议,将所有清洁范围内的清洁区域形成书面计划,并落实作业人与监督人,由现场主管安排作业,并将作业计划上交至甲方相关管理人。

表格支持:《定期清洁工作安排表》

作业计划的作用:使现场各项清洁工作安排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使现场各项清洁工作的作业结果有责任人及监督人。

二、作业记录

作业记录的填写:现场主管及清洁员工

作业记录的监督:经营管理部各层级管理者及现场主管

表格支持:《工作检查记录表》、《洗手间保洁签到表》

作业记录的作用:使现场各项清洁工作的作业结果有责任人及监督人;

能有效的监督清洁员工的劳动效率及作业合格率;

提前发现各项清洁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时有效进行整改。

三、抱怨记录:

抱怨记录的填写者:经营管理部各层级管理者及现场主管

抱怨记录的来源:甲方相关清洁工作的监督人、清洁员工、对清洁工作的结果有抱怨的人。

表格支持:《来人来电(投诉)记录表》

抱怨记录的作用:使现场的各项清洁工作有全面的质量反馈渠道;

能使现场的各项清洁工作有及时整改的机会;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与监督的平台;

四、其他服务记录及档案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填写者:经营管理部各层级管理者及现场主管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作用:能及时有效的检讨各项清洁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及时总结各种工作经验,规避不良工作;

对各项清洁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

表格支持:《纠正与预防措施要求单》

经营管理部样板分部的各种记录:

第2篇 建立hse管理体系工作程序

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和消除风险的科学管理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hse管理体系是企业体现人文关怀、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hse体系建立的筹备

建立hse管理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在筹建hse管理体系之初,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hse管理体系标准进行深入学习,对体系总体框架和宣贯模式进行充分分析、调研和策划,最终确立适合本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创建工作的总体系思路。

为使hse体系建立扎实开展,稳步推进,企业应成立以厂长为组长,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hse领导小组,下设hse办公室,负责体系建立的日常工作,hse办公室由专门管理人员组成,建议分为4个工作小组:

培训及宣传推进小组:主要负责hse体系宣传工作以及各层次人员hse意识培训和hse工作组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培训;负责与上级、外部的沟通和联系,组织hse的推广、建立与实施。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各基层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核实并汇总评价结果,提出隐患治理方案,编制企业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报告。

法律法规识别获取小组:负责获取国家、地方、行业相关的hse法律、法规、标准及识别、整理出相关条款,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提供给各单位组织学习和对照实施,并编写法律法规符合性报告。

文件编写小组:负责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包括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件的编写,并指导协助基层单位作业指导书的和各职能部门hse管理职责的编制。

为了保证hse管理体系建立工作顺利进行,hse办公室人员应每天制定工作计划,每周进行书面总结,同时,还要建立hse例会制度,总结本周工作,部署下周打算,使工作信息得到及时传达与反馈。

严格规划,确保hse管理体系建立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企业职工对体系的认知和对新生事物的推广难度,企业应严格按照pdca循环的方法建立一个循环往复、持续改进的hse管理体系,在符合iso14001和iso18001体系标准的前提下,制定hse具体的建立步骤和霎时间推进表。hse体系建立分为五个阶段:初始状态评审、体系策划和风险评估、体系文件编制、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审核及管理评审。

为了培养企业员工的hse意识和技能,达全员参与hse的体系建设工作目的,企业应多次组织hse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先从管理干部和技术管理人员抓起,培养中坚力量;再由各单位组织对班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实现hse培训网状辐射的功能。

开展hse初始化状态评估,找出管理差距

hse办公室应深入各职能部门和生产现场,就组织机构、hse职责、装置设计和建设、事故预防和处理、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仔细的调查,收集分析以往的事故案例,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 标准制度,观察分析现场操作,了解掌握企业在hse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差距,客观评价现有的hse管理,形成企业初始化评估报告。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科学、细致、全面的风险评价是建立有效的hse管理体系的前提,企业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展这项工作,发动全部一线职工直接参与此项工作中,从而真正找出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可能存在hse危害。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工作共分五个阶段。

准备阶段: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各基础单位对各自所管辖的所有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进行摸底统计,整理出企业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清单,初步确定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范围。

培训普及阶段:为了让每一位员工都掌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分析方法,建议采用层层培训的方式,首先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然后要求他们回到各自单位组织全员培训和评价实践,期间,hse办公室人员根据各单位的实践情况,有针对性地辅导、讲评和总结,帮助职工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

全面开展阶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在各单位全面展开,主要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以及管理缺陷四个方面来分析。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制定:根据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情况,风险评价、危害识别小组负责编制企业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报告,并将当年的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目标分解成指标下发到各单位。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每一次重大危害和重大环境因素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案,通过行政控制(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工程控制(如技措技改,隐患治理)、员工控制(如培训员工的hse意识和技能)来降低风险,以确保目标、指标的完成。

hse管理体系作为科学的管理体系,所涉及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以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要求。为了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企业必须确定识别、获取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方式、更新的途径等。法律法规小组负责收集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企业标准、规定、要求等,并梳理原有的hse规章制度,整理编写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一览表》,具体条款明确至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以网络的形式,在局域网上公布,要求各单位组织学习,开展符合性评估工作,修订相关的管理文件,做到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工作符合法律的要求,从而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法制观念,明确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律责任。

hse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体系文件是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和载体,它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三部分,其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及文件可操作性程序直接关系到体系运行质量的好坏,所以要求要高。为此,企业要对体系文件得精心设计,认真编制,仔细审定。

管理手册

hse方针的拟定,应结合企业hse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企业目前hse风险及影响的性质与规模、遵守相关hse法律法规以及对hse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能够实现为今后企业制定和实施hse目标及指标提供框架的目的。管理手册为政策性文件, 是企业向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hse整体信息的文件,其深度和广度应因企业的不同而不同,编写时应以适应企业的需求为前提,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风险的性质、技术要求及员工素质能力。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具体运作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方法和途径。在编写时,建议采用谁主管谁负责编写的原则,首先由hse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每个程序文件的流程示意图,结合标准,讨论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做到集思广益,反复论证,确保每一项工作的流程在理论上(主要指标准和法律等)的合理性和实际上的可操作性相统一。流程图确认后,按照流程图编写程序文件,在工作程序中要明确所涉及到的人员,列出开展各项活动的步骤,明确进行活动的接口关系,活动如何控制和所要达到的要求。充分体现5w+1h(谁、何时、何地、做什么、如何做、如何控制),使程序文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指导基层现场作业的工作指南性文件,规定现场作业的具体工作方法,由基层单位负责编写。要求编写过程中根据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情况,从“干什么、如何干和出了问题怎么办”三方面入手,编制出有效削减和控制风险的作业指导书。

hse体系的试运行与评审

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各个层次的文件进入试运行阶段(体系磨合期),目的是让体系在实践中检验其充分性、适用性入有效性。运行期间,企业内外部应加强运作力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用制度保障体系运行畅通。通过实施hse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建立各类记录、图表、资料等做好记录,在评审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纠正各种不符合,及时修正体系,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第3篇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技术交底制: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各级管理人员需亲自逐级进行书面交底;

2)班前检查制:责任工程师必须督促与检查施工方、专业分公司对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进行了检查和落实;

3)大中型机械设备实行验收制,凡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

4)每周安全活动制,项目经理部每周要组织全体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对上一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本周的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作必要的交底。

5)定期检查与隐患整改制:项目经理部每周要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整改,并作好安全隐患整改消项记录;

6)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实现年审制,每年由公司统一组织进行,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增强安全意识,避免违章指挥;

7)实行安全生产奖罚制度与事故报告制度;

8)危急情况停工制:一旦出现危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险情,要立即停工,同时即刻报告公司,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险情;

9)持证上岗制:特殊工种必需持有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操作。

第4篇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步骤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8个步骤:

1.确定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该流程同样适用于保持和持续改进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

按照iso9000:2000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传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的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分四个阶段:前期准备、体系策划、体系建立、体系试运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

1、思想准备

组织的各级领导在贯彻《标准》(简称贯标)上统一思想认识,贯标是实行科学管理、完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能力的需要,只有充分统一认识,做好思想准备,才能自觉而积极地以推动贯标工作,严格依据《标准》逐步建立和强化质量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自我完善机制,完善和规范本组织管理制度,保证组织活动或过程科学、规范地运作,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2、组织培训

(1)选择培训对象:组织活动(过程)中全部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是贯标的骨干力量,贯标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取决于最高管理者和各部门负责人对《标准》的理解。

(2)培训内容:

①2000版gb/t19000族标准基础知识,

②《标准》的理解和实施,

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3、建立贯标运行机构

(1)建立贯标工作机构

一般由最高管理者担任贯标工作机构负责人,管理者代表担任副职,贯标工作涉及的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机构成员。

贯标工作机关的任务是策划和领导贯标工作,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依据《标准》要素分配部门的质量职责,审核体系文件,协调处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2)任命管理者代表和确定质量管理工作主管部门

管理者代表由最高管理者以正式文件任命并明确其职责权限,代表最高管理者承担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行使质量管理方面的权利。

管理者代表应是本组织最高管理层成员,具有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履行管理者代表职责和权力的条件和渠道;熟悉本组织的业务;能较好地理解gb/t19000族《标准》及其要求,并且切实能够实际履行职责。

质量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协助管理者代表根据贯标工作机构决策,具体组织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3)成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小组

选择经过文件编写培训、有一定管理经验和较好的文字能力的,来自质量管理体系责任部门的代表组成《标准》文件编写小组。

4、分析评价现有质量管理体系

贯标的目的是改造、整合、完善现有的体系,使之更加规范和符合《标准》要求。这要求贯标者依据《标准》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决定取舍。

(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阶段

1、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组织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它要体现出本组织的目标及顾客的期望和需要。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是质量管理的主要职能,在制定质量方针时要满足以下要求:

(1)质量方针要与其质量管理体系相匹配,即要与本组织的质量水平、管理能力、服务和管理水平一致。方针内容要与本组织所提供的服务的职能类型和特点相关。

(2)质量方针要对质量做出承诺,不能提些空洞的口号,要反映出顾客的期望。

(3)质量方针可以集思广义,经过反复讨论修改,然后以文件的形式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并注明发布日期。

(4)质量方针谴词造句应慎重,要言简意明,先进可行,既不冗长又不落俗套。

(5)质量方针要易懂、易记、便于宣传,要使全体员工都知道、理解并遵照执行。

2、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1)需要量化,是可测量评价和可达到的指标;

(2)要先进合理,起到质量管理水平的定位作用;

(3)可定期评价、调整,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4)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质量目标要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及员工。

3、组织机构及职责设计

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托组织机构来协调和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涉及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的分工、顺序、途径和接口都是通过本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来实现的,所以,必须建立一个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为此,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分析现有组织结构,绘制本组织“行政组织机构图”。

(2)分析组织的质量管理层次、职责及相互关系,绘制“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说明本组织的质量管理系统。

(3)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要素分别分配给相关职能部门,编制“质量职责分配表”。

(4)规定部门质量职责;管理、执行、验证人员质量职责。

(5)明确对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的全部要素负有决策权的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资源配置,

资源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包括依据标准要求配置各类人员和基础设施,在对所有质量活动策划的基础上规定其程序和方法以及规定工作信息获得、传递和管理的程序和方法等。

(三)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阶段

1、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是通过建立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来实现的。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当情况改变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要求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作为组织开展质量活动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提供证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用以展示质量管理体系,证明其与顾客及第三方要求相符合。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表格等。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专门编写小组编写,编写顺序可以:

(1)自上面下进行,即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及记录表格的顺序编写;

(2)自下而上地进行;

(3)采取中间突破的方法,即先编写程序文件。

首先应对文件编写组成员进行培训,接着制定编写计划,收集有关资料,编写组讨论文件间的接口,然后将文件初稿交咨询专家审核;咨询专家向编写组反馈,并共同讨论修改意见之后,由编写组修改文件直至文件符合要求。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批准、发布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分级审批。质量手册应由最高管理者审批;程序文件应由管理者代表批准,作业指导书一般由该文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跨部门/多专业的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审批。文件审批后,需正式发布,并规定实施日期。以宣传和培训的形式,使组织中所有人员理解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的有关内容,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前,可以通过考试检察员工对有关内容的了解和理解情况。

(四)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阶段

1、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

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后,要经过一段试运行,检验这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组织通过不断协调、质量监控、信息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影响质量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例如旧的习惯、传统思想、缺乏认识、对文件理解偏差等。所以,对程序、方法、资源、人员、过程、记录、产品(服务)连续监控是非常必要的。发现偏离标准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可以增加内部质量审核的次数,通过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这一自我改进机制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

内部质量审核(简称内审)和管理评审是验证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内审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文件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了有效贯彻等内容进行的。

内审特点在于它的客观性、系统性和独立性。内审分为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阶段:文件审核是评价组织编写的质量手

册、程序文件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和工作目标的需要。现场审核是评价实际的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及这些规定是否得到有效贯彻。内审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所进行的活动的适宜性;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运行情况和工作程序的执行情况;有关质量制度、规章、办法执行贯彻情况;人员、设备和器材的适宜情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完整性,与标准的符合性等。试运行期间,内审频次视情况可以较多,每年需要23次;体系正常运行后,内审方式可以分为集中审核或滚动审核。前者是集中全面审核,每年至少一次,后者是按计划陆续开展,每次审核一个或几个部门或活动,全年至少覆盖所有部门一次。

应在内审程序中明确规定内审的以下各步骤:

①策划审核(确定任务、目的、范围);

②准备审核(组成审核组、编制审核计划、检查表、准备现场审核记录、不合格报告等工作表格);

③现场审核(首次会议、现场收集客观证据、评价、末次会议);

④编写审核报告;

⑤进行现场整改,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⑥纠正措施跟踪验证。

⑦编制年度质量管理体系情况汇总分析报告;

(2)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适时地评价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性、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管理评审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①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程度;

②内审及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及有效性的评价,对薄弱环节的专门措施;

③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及趋势分析;

④顾客意见和处理情况,主要问题分析和预防措施;

⑤本组织机构和资源的适应性;

⑥质量改进计划;

⑦进一步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见。

3、质量管理体系的调整和完善

内审和管理评审可以帮助发现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中不符合《标准》或操作性不强之处。一方面应纠正体系中的不合格项,另一方面要修改文件。

4、质量管理体系资格认证的准备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资格认证的准备工作主要有4个方面:

(1)模拟审核。由咨询专家独立对本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核,明确提出不合格项,并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①过程是否被确定过程程序是否被恰当地形成文件

②过程是否被充分展开并按文件要求贯彻实施

③在提供预期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2)组织针对不合格项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制定纠正措施计划,限期整改。

(3)提出资格认证申请,提交质量管理手册,确定资格认证时间。

(4)咨询专家指导资格认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在指导下:

①对重点项目进行自查:

②全员再次培训和考核,进一步理解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相关职责、权限,本人在质量管理体系的位置、作用;相关程序文件及其它文件内容和实施情况;

③提供质量体系运行的相关见证材料:例如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计划、内部及会议记录;抽取一些典型职业技能鉴定考务挡案等。

第5篇 建立实施绿色饭店管理体系

酒店建立、实施绿色饭店管理体系

1、目的

说明对酒店建立、实施绿色饭店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及对质量、环境与绿色饭店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总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酒店绿色管理体系及体系文件的控制。

3、职责

(1)总经理

a.负责领导酒店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与绿色饭店管理体系;

b.批准管理体系手册和发布质量、环境方针和目标。

(2)创绿领导小组

a.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确保酒店质量、环境与绿色饭店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b.确保环境与绿色饭店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绿色饭店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确保在整个酒店内提高满足宾客、环保要求意识的形成;代表酒店与绿色饭店管理体系有关的事宜对外进行联络。

c.负责组织编制与环境方针和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与绿色饭店管理体系文件。

4、要求

(1)绿色饭店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酒店按照浙江省绿色饭店地方标准db/t--2001标准要求建立了绿色饭店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保持和实施,并予以持续改进。为此应做到下述要求:

a.酒店对绿色饭店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进行识别,这应包括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等过程,并编制相应的程序文件;应根据这些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大小及复杂程度进行相应的控制;

b.明确过程控制的方法及过程之间相互顺序和接口关系;通过识别、确定、监视、测量分析等对过程进行管理;

c.对过程进行管理的目的是实施绿色饭店管理体系,实现酒店的创建绿色饭店的方针和目标,达到持续改进;

d.根据酒店服务外包供方对酒店环境符合性影响的程度,在服务实现过程中,本酒店确保对其实施必要的控制,执行向关制度中的规定。

(2)环境与绿色饭店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并贯彻实施和持续改进。

a.按照绿色饭店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及酒店的实际情况,应编制适宜的文件,以使绿色饭店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b.体系文件分为两类:

①各部门工作手册,作为各部门运行绿色饭店管理体系的常用实施细则:包括管理标准(各种管理制度等);工作标准(岗位责任制要求等);业务标准(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控制规范等);部门质量、环境记录文件等。

②其他文件:可以是针对环境计划、标准、规范等,文件的组成应适合于其特有的活动方式。

c.文件规定应与实际动作保持一致,随着绿色饭店管理体系的变化及保护环境方针、目标的变化,应及时修订,定期评审,确保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

d.文件的要求应切合实际,便于理解应用。

第6篇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般要经过ohsms标准培训、制定计划、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的评估(初始评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设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体系运行、内审、管理性复查(或称管理评审)、纠正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外部审核等基本步骤。

在建立oshms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组织之间的区别和具体生产条件的不同。也就是说,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组织所建立的oshms管理体系。

第二,不同的管理层次需要对标准的条款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认识,层次越高,理解和认识的程度应该越深刻。换句话说,只要求具体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该标准是远远不够的,组织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每个人都必须掌握该标准,对该标准有充分的理解。否则,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是无法保持和实施的。

第三,oshms标准所提供的只是管理标准,也就是说是一种管理方法,如果没有最高管理层的承诺,如果离开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按照该标准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文件写得再好,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一、学习与培训

由外部专家或咨询机构对组织管理层和专门推行小组成员以及全体职工进行oshms标准培训,是开始建立oshms体系时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最高管理层深入理解该标准,才能真正把建立oshms体系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组织最高管理层才会作出应有的承诺。只有专门推行小组成员全面理解标准,建立oshms体系的工作才能够得以正确规划和推动。培训工作要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而且必须是全员培训,中层以上干部必须重点培训,要运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要广泛、深入,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造成一个贯标声势。作为组织领导和管理层,必须掌握oshms标准的基本内容、原理、原则,并且理解标准的内涵。

学习中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深刻理解和掌握标准中17个要素的逻辑内涵。领导和承诺是核心,“方针”是导向,“组织、资源和文件”是基本资源支持,“风险辩识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实现事故预防的关键,“计划和实施、监测”是实现过程控制的基础,“审核和评审”是纠正完善及自我维护的保障。体现了以领导和承诺为核心,以方针目标等要素为支持,以审核和评审实现自我监督与持续改进的整体思想。

(2)结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突出整体思维观;把“领导与承诺”和“一把手负责制”结合起来;把强调风险评价和事前预防结合起来;把“计划”及“实施与监测”和强调生产作业现场的“人、机、环”协调运行结合起来;把“审核与评审”与传统的监督检查结合起来。

(3)结合本组织的实际学习标准。学习标准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本组织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掌握标准的内涵,理解其实用价值。

二.制定计划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和涉及面很广的工作,没有详细的工作计划是无法按期完成的。通常情况下,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据此可以采用倒排时间表的办法制定计划。例如,假定组织确定1999年12月接受外审,外审前的所有工作必须在2002年12月前完成,依次可以排出2002年11月至2002年10月的总计划表。

除了排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工作总计划表和每项具体工作的分计划表外,制定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提出资源需求,报组织最高管理层批准。

三.现状调查与评估(初始评审)

充分理解和掌握oshms标准后,对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也称为初始评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现状调查(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能分配与适合情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章、适用的国际公约、国内法规、标准、指南及其执行情况,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针、目标及其贯彻情况,近年来组织的事故情况和原因分析等);二是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确认存在的问题并对照强制性规定找差距;三是最高管理层对现状、差距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给予审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调查与评估结果将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设计的基础。

任何组织,不论其经营管理水平如何,规模大小如何,客观上总是存在着一个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因此,在按照标准选择oshms体系要素前,应对组织现存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状况进行详尽的调研,重点围绕体系文件、各类资源与人员条件、osh管理与控制现状、以及体系运行水平等方面,评价运行的可行性、有效性,从而找出固有体系要素在构成、运行、协调、监督中的缺陷。通过对现有体系要素的对照分析,为重新选择要素提供依据。

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设计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必须在现状调查(初始评审)的基础上做好体系设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设计主要包括5个步骤。

第一是确定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第二是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组织管理机构的确定是分配职能和确定管理程序的基础,在分配职能和编写程序文件之前,必须先进行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确定机构时,要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尽量避免和减少部门职能交叉。

第三是职能分配,即把oshms标准中的各要素所涉及的职能逐一分配到部门。进行职能分配时,要求把标准中的各要素全面展开并转换成职能,分配到组织的各部门,确保通过职能分配,使标准的各项要素都能得到覆盖,没有遗漏。进行职能分配时要坚持一项职能由一个部门主管的原则,当一项要素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负责时,要明确主要负责部门或撤并相关部门。

第四是确定体系文件层次结构,关键是确定程序文件的范围,并提出体系文件清单。

第五是体系文件的编写、审定与批准。

第7篇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般要经过ohsms标准培训、制定计划、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的评估(初始评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设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体系运行、内审、管理性复查(或称管理评审)、纠正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外部审核等基本步骤。

在建立ohs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组织之间的区别和具体生产条件的不同。也就是说,任何组织所建立的ohs管理体系都不能被另一组织照搬照抄。

第二,不同的管理层次需要对标准的条款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认识,层次越高,理解和认识的程度应该越高。换句话说,只要求具体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该标准是远远不够的,组织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每个人都必须掌握该标准,对该标准有充分的理解。否则,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是无法保持实施的。

第三,ohsms标准提供的只是管理标准,也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方法,如果没有最高管理层的承诺,如果离开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按照该标准所建立的管理体系写得再好,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第8篇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基本点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基本点

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要求所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它强调预防为主;强调遵守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强调全过程控制,有针对性地改善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行为,以期达到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持续改善,切实做到经济发展与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同步进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组织在建立、保持与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有必要遵循下列基本的共识性要求:

一个组织内可能存在若干种危害,对于不同的危害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但一个组织只应建立并保持一个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覆盖该组织所处的所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情况;

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结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结构由职责和权限、组织结构、资源和人员、工作程序和技术状态管理等组成。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必须文件化。即编制与本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适应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

坚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与管理评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与管理评审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确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各要素是否有效实施并与实现规定的目标相适应,提供减少、消除和预防各类不符合所需的客观证据,使体系不断改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

坚持不懈地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第9篇 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建立及管理规范

1 公司安环部对每位职工要建立“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档案要详细记录每位职工所接受的教育培训情况,职工档案和考试成绩试卷应保存完好。

2 档案记录要实事求是,不得造假。公司安环部要对各车间的档案及记录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3 “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由安环部和车间各执一份,并妥善保管,工作调动要及时将档案转存。

4 职工调动填写“职工调动记录表”(附表一)随职工安全教育档案一并转入相应车间。

5 职工各种考试试卷力求内容相对丰富,禁止内容过少或长期使用同一份试卷。

第10篇 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建立

随着is09000贯标认证的广泛开展,管理体系的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按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涵盖企业管理的每个方面,如:如何处理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对企业管理者时有困扰。

除is09000标准之外,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又颁布了第二套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面对目前国内外正在掀起的iso14000认证热潮,施工企业应该持何态度企业是否应该建立多套管理体系,以及如何避免多套管理体系运行所带来的工作重复和效率低下这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本文结合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行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和建筑企业的特点,提出建立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的观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点思路。

一、质量、环境、安全三种管理体系的发展和联系

iso9000 系列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iso以往单一制定技术标准的格局,不仅把标准化活动同国际贸易紧密地结合起来,引起产业界乃至政府对标准的重视,而且把系统理论引进了标准化,提出了建立文件化管理体系和管理体系认证等一系列概念。这不仅是标准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而且在管理领域也引起了极大反响。

1993年6月,把国际标准的目标指向了人类最为关切的环境问题,开始制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到1996年10月iso已颁布了iso14000系列主要的5个标准。

iso14000颁布后,引起世界各国工业界的重视和广泛兴趣,抓起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热潮。我国早在1997年2月即等同采用为国际gb/t24000-1so14000,目前我国电子、化工等行业约有50多家的企业已获得了iso14000证书。

除已颁布的iso9000和iso14000标准外,iso下一步还要制定和颁布一套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标准(暂称为iso15000),该标准将参照英国1996年颁布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标准bbs98800,要求企业建立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ohsms),改善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管理,保证职工健康和安全。

质量、环境和安全三种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市场一体化的格局,强调了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质量管理体系(qms)保证生产出的产品合格,使顾客满意;环境管理体系(ems)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社会满意;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体系(ohsms)保证在企业内部文明组织生产,加强安全保障,使员工满意。三种管理体系的对象不同,但目标一致。三种体系均作用于企业组织的生产过程,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指导思想上,三种管理体系都遵循相同的管理思想:(1)从注重技术解决发展到从组织上和管理职责上解决;(2)从注重终端控制发展到全过程控制;(3)要求制定管理方针,针对管理体系的总目标做出承诺;(4)要求建立并保持分层次的文件化体系;(5)强调记录和可追溯性; (6)强调“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7)要求采用适当的管理技术;(8)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原则;(9)自愿性原则等。在体系运行方式上,三种管理体系都按照:制定目标方针、计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审核及管理评价,即戴明模式(pdca循环)来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二、建筑施工企业与三种管理体系

1.建筑施工企业与质量管理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质量管理现状使得iso9000的作用在建筑企业中得到更加突出的体现。iso9000标准于 1994年被我国等同采用后,立即得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响应。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已通过iso9000认证,这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保证工程质量的现实需要。

2.建筑施工企业与环境管理体系。与iso9000相比,建筑施工企业对悄然兴起的iso14000现象则表现出认识不足和热情不够。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

(1)环境保护涉及每个企业。当今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的主题,环境保护不只是意味着控制污染,而与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因此,环境保护涉及所有行业,iso14000认证并不只是电子、化工、造纸等“排污”企业的事,而是面向所有企业和组织。

(2)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也面临来自环保团体、业主、居民、社区和政府部门各方面的压力。建筑污染已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事实上,目前在国内和国际工程的招投标中,已要求承包商的标书中包含环境保护的内容。

(3)防止环境认证成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早在iso14000颁布之初,iso就宣布对这一新的认证标准只给予2-3年的缓冲期,缓冲期过后国际市场就可能会对未获证企业和产品作出若干限制,发达国家就可能籍此对第三世界国家构筑“绿色贸易壁垒”。那时,国内的建筑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通行无阻,除要持有“1so9000的通行证”外,可能还需要持有“iso14000的绿卡”。

(4)建筑施工企业同样可以享

受 iso14000的成果。在当前形势下,按iso14000建立ems,对建筑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扩大cis成果,增加无形资产;帮助企业树立永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使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快科技进步;规范程序,强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整体水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界面;可见,建筑施工也应该研究和关注iso14000标准,甚至考虑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这不只是解决施工企业的现场文明施工问题,而且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和经济效益。

3.建筑施工企业与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安全保证甚至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一项强制性条件,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不亚于质量管理,已有一些企业曾偿试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模式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因此,ohsms标准一旦经iso颁布,必将立即被政府和企业所采用,建筑施工企业更会以积极的态度接受ohsms标准。

三、建立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质量、环境、安全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都有必要建立系统化、文件化和按照持续改进的戴明模式运行的管理体系来支持。然而,这并不意味企业要分别建立多套独立的管理体系来平行运行。从iso9000和iso14000贯标认证的实践和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趋势看,企业建立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是可行和必要的。

1.一体化可避免工作重复和效率低下。按三套标准建立三套管理体系,意味着企业要设置三套组织机构,编制三套体系文件,势必造成职责和权限的交叉和混淆,使得工作重复,资源浪费,也不利于文件的控制。这样,实际上增大了企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和无序性,降低了系统功能和管理效率。

2.一体化是管理的系统原理的要求。企业存在三个平行的相互独立的管理体系,违背了管理的系统原理。根据系统的观点,为达到组织的管理效果最佳,其所有管理活动必须纳入一个整体考虑,这就意味着任何管理子系统都应该成为组织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运作,从而达到节约管理资源,提高整体效益的目的。

3.一体化反映了三种管理体系的内在联系。质量、环境、安全三种管理体系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在体系运行方式上也体现了相同的管理学原理。三套管理体系同时作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如影响质量的因素5mie中就有人员和环境的因素,在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中,管理者很难把质量、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割裂开来,建立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正体现了三者的内在联系。

4.一体化也是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趋势。iso已认识到建立多套管理体系和实行多重认证会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和管理上的不便。如果不是单纯为了认证,完全可以把iso9000和iso14000标准结合起来实施,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又可以统一考虑企业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也有国内学者提出制定综合管理标准体系(gms),也就是:qms+ems+ohsms―gms,对这样的综合管理体系,只须由综合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进行一次审核认证。事实上,iso正积极为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创造条件。即将颁布的新版iso9001:2000把原iso9901:1994的20个要素分布4个方面,使其与is014000相兼容。在iso9000标准2000新版的说明中也强调了与iso14000的相容性。在今后颁布的其他管理体系标准,iso也将使它们在结构、术语、技术和运作方式上都尽可能接近,以形成一致并共有的结构方式来实施不同标准要素的要求,从而为企业最终实现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创造条件。

四、建立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的途径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立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途径:

1.从头开始,建立新一体化管理体系。如果原来的管理体系很不完善,或根本没有,则可参照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模式,结合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和安全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适用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这种做法一次到位,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缺点是过程复杂,难度很大,前期效果不明显。

2.先分别建立单独的管理体系,然后再一体化。例如,可以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取iso9000认证,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借鉴iso9000贯标的成功经验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获取iso14000认证,然后再把二体系逐渐整合。这种做法的特点是先简后繁,简单易行,前期效应大,但缺点是费时较长,成本较大。

3.在成功管理体系中加入其他管理要素,逐步发展成为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比如,已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已成功运行的企业,则可在此基础上纳入环境和安全管理的要素,这样可把质量体系的成功经验运用于各种管理要素的运作之中,做到平稳过渡。这种做法切实可行,但要避免一体化深度不够或出现主次体系。

无论采取何种一体化途径,都是先通过体系文件的通用化和共享,来逐步达到一体化文件的形成。因为不同的管理体系都要通过程序文件进行运作,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标志就是各层次体系文件的有机结合,做到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的一体化。然而,文件一体化并

非指一定要构成单一的一套金字塔文件结构。由于各体系的目标不同,也考虑到当前体系认证的现实,各体系手册可以形式上分开,但要保证在结构形式、组织目标和运行模式上的一致。对于程序文件的一体化,可以通过用参考表格形式来说明程序文件与每个部门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处理好接口的协调和优化;对于作业文件,则必须做到完全一体化,不但要做到文件内容、格式和编号的一致,而且要实现作业和执行过程的一体化。

尽管各体系目标存在相互促进的一面,整合不同因素在管理逻辑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会有一些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影响一体化的进行,如:

1.不同体系目标客观上存在冲突的可能。例如,业主提高某项质量上的要求,则可能增加对公众的环境影响;为了防止施工扰民而采取夜间施工,则增加了工人的安全风险。这是整合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2.不同体系要素实现各自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技术手段存在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3. 各体系受不同的外界影响。如果相关方的团体或上级机关强加于某一体系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另一体系,企业受这种外来的压力,甚至外部资源的影响,则可能会妨碍一体化的进行。

4.存在内部主观上的影响。如果管理层主观上对不同体系的优先性有要求,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程度的考虑,那么,对体系的整合就存在一种人为影响的趋势。

第11篇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各项制度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

(一)规范项目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在该工程中,我公司始终会把追求一流的深化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作为项目经理部的宗旨,为此,我们将制定高标准的管理目标(即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程序化的管理方法,高效优质地完成与业主签订的合同目标),项目部针对工程项目和众多分包商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包括生产管理、物资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品保护等,制定《分包入场须知》,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减少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

在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作为项目质量管理的依据,严格规范各专业承包商和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装修材料样品制、施工样板和首检定标制、质量责任制、工序管理制度、方案数据管理制度、质量教育制度等。

(二)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定位

业主赋予工程总承包责任,则要认真地履行总承包的责任、权力和义务,站在总包的高度去统筹考虑、全面控制工程全局,高效、优质地完成工程目标。

总承包责任不是单一的责任,而是对工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负有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公司会十分珍惜总包管理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和突出总包的管理和作用,综合协调处理好各方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管理程序。在本工程中,我们会十分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以计划管理为主线,以落实工程实施条件为重点

在工程实施和运作管理过程中,我们将严格地按计划进行管理,包括工程总控制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和周进度计划,还包括设计条件、材料、设备、机具、劳动力、资金等配套计划。明确阐述计划完成所需的施工条件,并予以落实。通过计划,能够找到工程的关键环节和主导线路,从而为工程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重视合同管理,以此作为对工程各方的约束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工程运作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执行合同,并以此作为依据,约束和控制各专业承包商履行其合同责任和义务。我们将从以下方面抓好合同管理:

(1)高度重视工程招标,确保招标文件和合同的严密性

(2)重视并做好合同签定和合同交底

(3)按合同对工期进行严格控制

(4)按合同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5)按合同对安全、文明施工、成品保护进行严格控制

(6)按合同对各种二次设计、详图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资料进行严格控制

3、发挥总承包的综合协调作用

在本工程重点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协调工作:

(1)全方位全过程地为业主服务。

(2)项目技术管理协调能力。

(3)工程总承包的策划、组织、管理、协调、实施和控制以及配套能力。

(4)对工程特殊情况和问题的决策和应变能力。

第12篇 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4.1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1.1一般规定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教工、职工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各部门责任人应对下属教工、职工进行不定期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幼儿园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教工、职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学校、幼儿园应当将消防安全常识纳入教学和培训的内容,并保证一定的课时.在学生活动的公共区域,应张贴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图画,并通过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向学生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常识.

学校、幼儿园应结合全国“119”“3.29”消防宣传日等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的情况,应做好记录.

4.1.2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

-- 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

-- 本单位和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 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 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及逃生自救的知识和技能;

-- 组织、引导学生、幼儿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 火灾案例等其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内容.

4.1.3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 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 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 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并应持证上岗;

- 特殊工种人员,并应持证上岗;

- 学校、幼儿园讲授消防常识课程的老师;

- 其它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4.2防火巡查、检查

4.2.1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落实防火安全措施情况进行巡查和检查.

检查前要确定检查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表上签名,做好检查记录,存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档案.

巡查、检查过程检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4.2.2巡查工作应以学生、幼儿宿舍为重点,夜间防火巡查应至少每2小时进行一次.并以下列内容为主要内容

--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及是否做到人走后停火、停电;

--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对检查到的安全出口门应逐一进行开启检查,对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应进行抽查,抽查率不得低于10%;

-- 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有无过期、损坏及不清洁现象;

-- 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是否关闭不严、闭门器是否损坏;

--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及工作记录情况;

-- 其它消防安全情况.

4.2.3学校、幼儿园应每月至少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一次全面的防火检查,以下列内容为主要检查内容学校、幼儿园应每月至少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一次全面的防火检查.

-- 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 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安全出口检查率要达到100%,疏散指示、应急照明要抽检20%以上;

-- 消防水源情况,要做出水试验,抽检率不得低于10%;

-- 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查看用火、用电审批登记;

-- 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抽人员进行考核,抽考率不得低于20%;

--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要查看工作记录;

--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场所的防火安全情况;

-- 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 防火巡查情况,要查看巡查记录是否全面、认真、是否完成了规定的次数;

-- 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 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4.2.4学校、幼儿园至少每季应对所设置的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功能性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 手动和自动报警设施的报警情况;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末端放水情况;

-- 消防水泵启动情况;

-- 自备发电机组的切换情况;

-- 最不利点消火栓的压力情况;

-- 消防电梯迫降情况;

-- 防烟排烟的启动情况等.

4.3.0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学校、幼儿园应加强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防火门、防火卷帘、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火灾应急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使用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或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不得遮挡、覆盖或疏散指示标志;

公共区域和客房内要设置疏散示意图;

工作人员应掌握引导客人疏散的技能.

4.4.0 消防控制室值班

--消防控制中心操作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消防法规、技术规范和有关消防联动控制及操作等专业知识,应具备专业操作资格,持证上岗;

--消防控制中心操作管理人员应能熟练掌握消防设施设备操作技能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负责24小时监视消防主机、闭路监控、防盗报警信号.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火警信号后,应通知服务员或巡楼警卫(或其他就近工作人员)进行确认,及时报警并告知总机通知相关人员到场处置;

--消防控制中心操作管理人员值班期间严禁脱岗,不得在控制中心内大声喧哗、嬉闹.保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卫生清洁,提前15分钟交接班,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和《自动消防设施设备系统运行情况登记表》;.

4.5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

4.5.1学校、幼儿园应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日常管理,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器材应完整、有效.建立维护管理档案,记明类型、配置数量、设置部位和维护管理负责人.

学校、幼儿园应当按照建筑消防设施检查维修保养有关规定的要求,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情况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学校、幼儿园,每年应当对其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建筑灭火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由具备资格的维修单位实施的功能性检查.

4.5.2学校、幼儿园内设置的消火栓系统应达到下列要求:

-- 消火栓不被遮挡、挤占、埋压;

-- 消火栓有明显标识并与相邻环境有明显区别;

-- 消火栓配置的水枪、水带齐全,水带盘接方式正确;

-- 消火栓箱内远距离启动按钮工作正常;

-- 消火栓无明显损伤、腐蚀、泄漏;

-- 消火栓压力正常.

4.5.3学校、幼儿园内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达到下列要求:

-- 洒水喷头外观完好;

-- 无损坏、泄漏等情况;

-- 检查湿式报警阀时,在其试水装置处放水,报警阀应及时动作;水力警铃应发出报警信号,并应启动消防水泵;

-- 应利用末端试水装置对水流指示器进行试验;

-- 寒冷季节,消防储水设备的任何部位均不应结冰.

4.5.4 学校、幼儿园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进行下列功能测试:

-- 采用专用检测仪器分期分批试验探测器的动作及确认灯显示;

-- 试验火灾警报装置的声光显示;

-- 试验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报警功能、信号显示;

-- 对备用电源进行1~2次充放电试验,1~3次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试验;

4.5.5用消防设施设备联动控制柜自动或手动检查下列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显示功能:

--防排烟设备、电动防火阀、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等的控制设备;

-- 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水系统的控制设备;

--火灾应急广播、火灾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指示标志灯;

--强制消防电梯停于首层试验;

--消防通讯设备应在消防控制室进行对讲通话试验;

--检查所有转换开关;

--强制切断非消防电源功能试验;

-- 试验火灾事故广播设备的功能.

4.5.6灭火器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 灭火器设在位置明显地点,取用方便,灭火器箱不得上锁锁闭;

-- 灭火器材摆放稳固,铭牌完整清晰、朝外,未被埋压或被挪作他用;

-- 灭火器表面清洁、干燥,没有锈蚀现象,避免日光曝晒和强辐射热;

-- 灭火器保险销和铅封完好,喷嘴或喷射软管畅通,没有堵塞、变形和损伤缺陷;

-- 灭火器已充满灭火剂和驱动气体;

-- 灭火器压力表读数或压力指示器指示正确;

-- 及时更换灭火器损坏器件,检查、维修过的灭火器,在灭火器的筒身和贮气瓶上分别贴上维修铭牌;

-- 对符合ga 95-1995标准5.1条报废条件的灭火器,必须作报废处理.

4.6用火、用电安全管理

4.6.1所有电器设备应由具有电工资格的人员负责安装和维修,严禁非电工人员作业,徒工在作业时需有证电工监护.

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线路的敷设应符合gb50303-2002、gb50045-95、gbj16-87、gb50098-98的有关规定.

在防爆、防潮、防尘的部位安装电气设备时,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每年对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一次绝缘性能检测.

4.6.2学校、幼儿园电气设备的安装及线路的敷设应符合gb50303-2002标准的规定,并应达到下列要求:

-- 明敷塑料导线应穿管或加线槽保护,吊顶内的导线应穿金属管或b1级pvc管保护,导线不得裸露,并且要留有70×70cm的检修孔1至2处;

-- 配电箱的壳体和底板宜采用a级材料制作.配电箱不得安装在b2级以下(含b2级)的装修材料上;

-- 开关、插座应安装在b1级以上的材料上;幼儿园的开关、插座必须安装在儿童无法触及的位置;

-- 照明、电热器等设备的高温部位靠近非a级材料、或导线穿越b2级以下装修材料时,应采用岩棉、瓷管或玻璃棉等a级材料隔热;

-- 不能用铜丝、铝丝代替保险丝.

4.6.3学校、幼儿园应严格落实下列电气防火安全措施:

-- 增加用电负荷时,应办理相关用电审核、审批手续,不得超负荷用电;

-- 使用期间不得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作业、;

-- 严禁在人员活动场所使用电热器具、高热灯具、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移动照明灯具和用电器具;

-- 非使用期间除必要照明设施外,应关闭其它电器设备,降落共享空间处的防火卷帘;

--停送电时,在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停电时先断负荷开关,后断电源开关,送电时先送电源开关,后送负荷开关.

4.6.4学校、幼儿园应加强对可燃物及使用明火设施等火源的管理,并严格落实以下管理措施:

-- 严格内部动用明火审批制度,落实现场监护人和防范措施;

-- 固定用火设施和大型用电设备落实专人负责;

-- 学校、幼儿园内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 学校、幼儿园客房内禁止使用蜡烛取代电气照明;

-- 服务区禁止使用溶剂汽油、可燃气体做燃料的取暖炉具;

-- 及时制止遗留火种等行为,及时清除烟头等火种或可燃物.

--学校、幼儿园进行装修时,应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在装修施工现场动用电气焊等明火时,应清除周围及焊渣滴落区的可燃物质,并设专人监督,装修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严禁在运行中的管道、装有易燃易爆的容器和受力构件上进行焊接和切割.

4.7 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4.7.1组织机构、分工

学校、幼儿园的全体员工必须会组织人员疏散,且应当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常识.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机构的主要组织和分工如下:

-- 指挥部:负责在公安消防队到达之前指挥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

-- 灭火行动组:负责按照预案,采用各种方式及时到达现场扑救火灾;

-- 通信联络组:负责报火警、迎接消防车辆及人员,与有关部门保持畅通联络;

-- 疏散引导组:负责维护火场秩序,疏散被困人员,抢救重要物资;

-- 安全防护救护组:负责抢救伤员,准备必要的医用药品.

4.7.2 预案的编制

学校、幼儿园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制定,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不同的起火部位,起火时间.主要包括下列程序和内容:

-- 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发现火情后,立即用口头、电话或使用手动报警按钮向单位或有关负责人报警.相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对火情的真实性进行确认,确认发生火情后,应立即向公安消防队报火警,然后启动消防泵等消防设施并组织有关人员扑救初起火灾;

-- 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火灾发生后,疏散引导组人员应立即到达指定位置,负责火场人员和物资的疏散,通过应急广播或采用扩音机等方式,引导火场人员按指定的路线有秩序地撤离.

-- 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在公安消防队到达前,灭火行动组应按预案,按照“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或一般”的原则,指挥各组人员就位,充分利用灭火器、消火栓或自动消防设施,开展火灾扑救工作;

-- 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程序:火灾发生后,通信联络人员及时将指挥员下达的命令传达至学校、幼儿园各部位人员,同时向指挥员反馈各部位的行动情况;

-- 善后处置程序:火灾扑灭后,各部位应及时清点本部门人员数量和物资损失情况,并向指挥员汇报,由指挥员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相关应及时封闭火灾现场,保护火灾现状,等待公安消防队进行现行进行火灾调查工作.

4.7.3演练的实施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学校、幼儿园应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其他学校、幼儿园应当结合本场所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消防演练时,应当学校、幼儿园入口处设立带有“正在进行消防演练”字样的标志牌,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

演练结束后,应做好记录,及时总结演练过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预案内容.

4.8火灾隐患整改

4.8.1隐患整改本着及时、高效、实用、经济的原则,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

4.8.2学校、幼儿园对存在的能当场整改的火灾隐患的,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督促落实,并做好记录:

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落实整改资金,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对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4.8.3对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学校、幼儿园应当积极制定解决方案、筹措资金,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隐患整改前能停业的要停业,不能停业的应报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同意后,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实行严格管理,保证不发生问题.

4.8.4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负责整改的部门或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报请职能部门及时验收,验收合格后送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签字后存档备查.

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学校、幼儿园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进行及时的验收.

4.9.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

4.9.1 学校、幼儿园应根据各项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制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考评和奖惩规定,明确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考评和奖惩的程序、内容、方法.

4.9.2 学校、幼儿园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的归口管理部位应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考评的总体内容,实行消防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4.9.3 学校、幼儿园应明确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严格执行内容奖惩规定,做到奖优罚劣.

第13篇 小区分项物业管理方案:档案建立

华庭小区分项物业管理方案:档案建立

14.小区档案建立与管理

建立j华庭的资料档案,加强资料档案的管理,对于保存小区的历史信息,维护管理的连续性和规范化,便于楼宇及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更新和住户的沟通、联系,作用不可低估。

(1)管理内容

a.工程档案:从接管开始的所有工程技术、维修、改造资料、各种竣工图及各类设施资料等;

b.住户档案:所有住户购(租)房合同(复印件),住户基本情况登记表、装修申请表和住户健康状况登记表等;

c.商场档案:商场名称、经营范围、审批手续、交费情况、经营情况等;

d.管理档案:绿化资料、日常巡查、(清洁、维修、保安)记录、值班记录、车辆管理记录、监控记录、监控录像、各类活动的照片资料、维修记录、设备运行记录、有偿服务记录、会议记录、荣誉资料等;

e.财务档案:逐年形成的小区财务收支报表、物业维修基金使用报表等;

f.文件档案:有关物业管理法规政策、公司文件等。

(2)管理措施

a.制订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b.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分门别类,编目造册,方便查阅,利于管理;

c.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存放有序,管理规范;

d.配置专门的档案管理用房和必要的设备设施,以满足档案管理要求;

e.根据档案资料的形式、性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科学管理,确保档案资料完整、安全;

f.实现电脑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14篇 办公大楼房屋档案建立管理规范

办公大楼房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档案资料的分类:

1.办公楼档案资料包括:建筑产权产籍资料;规划批准文件;规划总平面图;道路规划图;纵向规划图;绿地规划图;详细规划说明书;环境评价书;办公楼购、租房业主和用户的资料、状况等;

2.办公楼工程、公建档案资料包括:办公楼竣工和相关资料、土建结构、平、立、剖图;供水、供热平面系统图;电气系统图;地下管网图;市政设施管网综合规划图;人防布置及结构图等;

3.办公楼设备档案资料包括:各类设备设施保修及售后服务合同、出厂说明书及附带的图纸、资料等。

档案资料的交接:

1.物业管理中心参照建设部建材(1991)第69号《房屋接管验收标准》对大厦交接验收。

2.物管中心办公室和物业管理部负责同开发商相关部门进行办公楼档案资料的交接工作。

3.物管中心工程部负责同开发商相关部门进行办公楼工程、公建档案资料和设备档案资料的交接。

4.物管中心对交接的档案资料要一一登记注册,记录在交接验收单上。交接验收单一式两份由双方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各自归档保存。

5.物管中心对办公楼的各类档案资料,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分类归档,妥善保管。

档案管理:

1.在物业管理中心成立后,将立即建立zz海关办公楼工程资料档案,将通过产权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处接收到的完整的zz海关办公楼档案资料建档保存。

2.zz海关办公楼入住后建立的用户档案属于物业管理中心要建立的重要资料档案,内容包括客户资料,客户资料变化情况等。

3.日常管理资料档案,包括:公用设备设施档案、财务档案、员工个人档案、客户意见调查表、服务质量回访记录、保修记录、客户投诉记录及处理情况、重大事件等,以科学、完善地记录zz海关办公楼的日常管理工作。

4.在档案资料的保管方面,物业管理中心将本着安全、完整、保密、方便查阅的原则,专人专柜保管,制定完善管理、查阅制度,确保不丢失、不泄密。

档案目录

1.物业接管资料;

2.专业化管理资料;

3.业主资料;

4.委托合同;

5.各项管理制度;

6.人员素质与培训;

7.房屋管理及维修养护;

8.设备管理;

9.环境卫生、绿化管理;

10.市政公用设施管理;

11.治安保卫管理;

第15篇 美术馆物业管理制度档案建立管理

美术馆物业管理制度和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档案资料的管理是物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能有效地为住宅区楼宇及共用设施的使用、维修、改建和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针对美术馆的物业管理形式,做到每一项管理工作有理论、有制度规范、有工作详实记录,计算机系统对原始文件资料进行管理,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从物业管理的角度记录每一个住宅单元的生活档案,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建章立制,对所有档案资料进行严格的、科学的、集中的管理。

(一)档案制度建立与管理

1、主要思路

档案资料分类:依据美术馆的具体情况,管理特点略有增减、各有侧重。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原有资料的整理,找到过往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进行重新的分类和补充,使其符合对美术馆细致管理的需求。

档案建立抓住重新接管这一契机,整理住户全面的原始资料,并对陈旧部分进行及时的修正,最大限度的明确现有物业状况和业主的自然状况,作为分户管理的档案基础,以方便接管后日常管理。

档案管理实行原始资料与电脑管理资料综合管理。原始资料包括:纸张、文字、卷宗、录像带、胶卷、照片、图表等形式;电脑资料包括:电脑软、硬盘储存系统;做到各种档案资料并重,互相补充,形成美术馆管理的无盲点网络。

区内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建立档案资料,依照采取的管理方式中制定的规范程序,逐一建档,形成标准化、制度化的档案管理体系。

2、建立档案、资料的分类检索

1)业主提供的资料

a、项目批准文件

b、用地批准文件

c、建筑执照

d、拆迁安置资料

2)技术资料

a.总平面图

b.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

c.消防、附属工程及地下管网竣工图

d.地质勘测报告

e.工程合同开

f.竣工报告

g.工程预决算

h.图纸会审记录

i.工程设计变更通知及技术核定单(包括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j.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k.沉降观察记录

l.竣工验收证明书

m.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质量保证书

n/新材料、构配件的鉴定合格证书

o.水电、卫生器具、电梯等设备的检验合格证书

p.砂浆、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

q.供水的试压报告

r.绿化工程竣工图纸及相关资料

s.其他技术资料

3)管理处建立的资料

a.住宅区基本资料

b.住宅区分区资料

c.商业网点资料

d.娱乐设施资料

4)住户资料

a.住户入住资料

入住通知书

入住协议书

b.家庭人员档案

住户情况登记表

(二)管理处各项管理制度目录

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码

1管理处内部岗位设置、标准__.00.01

2职业安全健康职责__.00.02

3物料管理办法__.00.03

4停电停水应急预案__.00.04

5水浸应急预案__.00.05

6治安应急预案__.00.06

7文件质量记录管理办法__.00.07

8犬类管理办法__.00.08

9保安岗位架构图__.01.01

10保安运作规程__.01.02

11人员出入管理办法__.01.03

12监控中心管理办法__.01.04

13车辆管理办法__.01.05

14保安岗位操作规程__.01.06

15安保岗位标准__.01.07

16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__.01.08

17保洁岗位监管规程__.02.01

18绿化(地)养护监管规程__.03.01

19消防安全管理办法__.04.01

20火警应急预案__.04.02

21消防设备(设施)运行管理办法__.04.03

22消防设备(设施)操作规程__.04.04

23消防管理制度__.04.05

24消防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规程__.04.06

25弱电设备(设施)运行管理规定__.04.07

26弱电设备(设施)操作规程__.04.08

27弱电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规程__.04.09

28弱电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__.04.10

29电梯设备监管办法__.05.01

30电梯故障紧急预案__.05.02

31供配电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__.06.01

32供配电设备(设施)运行管理规程__.06.02

33供配电设备(设施)操作规程__.06.03

34供配电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规程__.06.04

35电工安全操作守则__.06.05

36给排水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__.07.01

37给排水设备(设施)运行管理规程__.07.02

38给排水设备(设施)操作规程__.07.03

39给排水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规程__.07.04

40管道维修工作规程__.07.05

41房屋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__.09.01

42房屋设备(设施)运行管理规程__.09.02

43房屋设备(设施)操作规程__.09.03

44房屋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规程__.09.04

45房屋、设备设施巡视内容与要求__.09.05

46设备完好率标准__.09.06

47房屋、设施维修保养规程__.09.07

48服务供方质量监管规程__.10.01

49雨

天防滑管理办法__.10.02

50业户管理办法__.11.01

建立管理制度及流程(15篇)

建立管理制度及流程是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环节,它涵盖了企业的各个层面,旨在确保组织的有效运行和高效协作。这包括:1.组织架构设计:明确各部门职责,规定汇报关系。2.工作流程设定: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建立信息

  • 验收管理制度谁建立方案(40篇)
  • 验收管理制度谁建立方案(40篇)97人关注

    方案1为了建立并执行有效的质量检查验收管理制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全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2.制定详细的质量检查手册,明确各项操作流 ...[更多]

  • 建立项目管理制度5篇
  • 建立项目管理制度5篇91人关注

    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旨在确保项目的高效执行和目标达成。这一制度涵盖了项目规划、执行、监控、评估及改进等多个层面,以确保团队协作的有效性 ...[更多]

  • 电算化管理制度建立(15篇)
  • 电算化管理制度建立(15篇)90人关注

    电算化管理制度建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的方方面面,旨在提升效率,确保数据安全,并优化业务流程。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内容:1.系 ...[更多]

  • 建立管理制度15篇
  • 建立管理制度15篇81人关注

    建立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旨在确保组织的高效运作和持续发展。它涵盖了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决策流程、绩效评估、员工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包括哪些方面 ...[更多]

  • 验收管理制度谁建立(15篇)
  • 验收管理制度谁建立(15篇)72人关注

    验收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确保产品或项目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防止潜在风险,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它涉及从项目启动到交付的全过程,涵盖了多个关 ...[更多]

  • 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 建立预算管理制度70人关注

    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旨在规范企业资金运作,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财务支持。预算管理制度涵盖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 ...[更多]

  •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4篇
  •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4篇69人关注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提升组织效率,确保目标达成,以及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涉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环节,从政策制定到执行监督,再到反馈与改 ...[更多]

  • 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方案(12篇)
  • 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方案(12篇)68人关注

    方案1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的方案如下:1.制定预算政策:明确预算管理的原则和目标,形成书面文件。2.设立预算委员会:由高层领导和关键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预算的审批和监控 ...[更多]

  •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2篇)
  •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2篇)56人关注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旨在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一过程涵盖了多个层面,涉及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工作流程。包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