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新政的“新”之处)
(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
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具体措施如下: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
管制证券业。
(2)复兴工业〖核心内容〗: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将生产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生产引起过剩。
(3)调整农业政策: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为受损农民提供补贴。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福利保障措施;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且措施多以立法形式出现。
★作用: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2篇 高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__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__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2.高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高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4.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高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唐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
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清代:省、道、府、县。
5.高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3篇 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导语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今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为你整理的《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学习路上,为你加油!
1.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
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2.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为首相
3.职能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议会改革
1.概念:使_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_,避免_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3.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____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5.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皇帝制度:
1、确立“皇帝”名号: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为以后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
2、基本内涵: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①为了显示皇帝独尊规定: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所用的玉印称“玺”,以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②皇权至上: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中央、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③皇位世袭:自称始皇,后世为二世、三世以致千万世。
(二)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个__官职是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__军务,地位与丞相一样,但始皇实际并未任命太尉,而是自掌兵权。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三)郡县制
1、确立:
①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③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2、规定:
①郡是中央政府下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行政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②郡的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
3、作用影响:郡县制的推行,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四)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
(1)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增强,疆域不断扩大,秦朝成为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秦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