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顺口溜 第2篇美术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3篇2023年中考知识点总结:方程式 第4篇2023年中考知识点:水的知识点总结 第5篇therebe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6篇2023中考知识点:原子分子的知识点总结 第7篇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顺口溜
数学中考知识点总结顺口溜
直线、射线与线段
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
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
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
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延伸变直线。
两点定线是共性,组成图形最常见。
角
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共线反向是平角,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直平之间是钝角,平周之间叫优角。
互余两角和直角,和是平角互补角。
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平角反向且共线,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钝角界于直平间,平周之间叫优角。
和为直角叫互余,互为补角和平角。
证等积或比例线段
等积或比例线段,多种途径可以证。
证等积要改等比,对照图形看特征。
共点共线线相交,平行截比把题证。
三点定型十分像,想法来把相似证。
图形明显不相似,等线段比替换证。
换后结论能成立,原来命题即得证。
实在不行用面积,射影角分线也成。
只要学习肯登攀,手脑并用无不胜。
解无理方程
一无一有各一边,两无也要放两边。
乘方根号无踪迹,方程可解无负担。
两无一有相对难,两次乘方也好办。
特殊情况去换元,得解验根是必然。
解分式方程
先约后乘公分母,整式方程转化出。
特殊情况可换元,去掉分母是出路。
求得解后要验根,原留增舍别含糊。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审设列解双检答。
审题弄清已未知,设元直间两办法。
列表画图造方程,解方程时守章法。
检验准且合题意,问求同一才作答。
添加辅助线
学习几何体会深,成败也许一线牵。
分散条件要集中,常要添加辅助线。
畏惧心理不要有,其次要把观念变。
熟能生巧有规律,真知灼见靠实践。
图中已知有中线,倍长中线把线连。
旋转构造全等形,等线段角可代换。
多条中线连中点,便可得到中位线。
倘若知角平分线,既可两边作垂线。
也可沿线去翻折,全等图形立呈现。
角分线若加垂线,等腰三角形可见。
角分线加平行线,等线段角位置变。
已知线段中垂线,连接两端等线段。
辅助线必画虚线,便与原图联系看。
两点间距离公式
同轴两点求距离,大减小数就为之。
与轴等距两个点,间距求法亦如此。
平面任意两个点,横纵标差先求值。
差方相加开平方,距离公式要牢记。
矩形的判定
任意一个四边形,三个直角成矩形;
对角线等互平分,四边形它是矩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叫矩形;
两对角线若相等,理所当然为矩形。
菱形的判定
任意一个四边形,四边相等成菱形;
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互分是菱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邻边相等叫菱形;
两对角线若垂直,顺理成章为菱形。
【第2篇 美术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1、美术学习的四大领域:
①欣赏·评述 ②造型·表现③设计·应用④综合·探索
2、美术作品产生需要的条件:
①生活经验和感受 ②画家提炼、加工的创造激情③艺术技巧和物质材料
3、再现性美术作品:真实; 表现性美术作品:抽象。
4、情趣盎然的美术作品离不开高雅的情趣和意境,意境是情和景相结合的结果。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
1、 原色:不能与任何其他两种单色混合而成的色彩,颜料中的三原色为红黄蓝,是混合成
其他一切色彩的原料,本身不能再分解,三原色等量相加为黑色。
2、 间色:由两个原色相混而成;三原色的三间色分别是橙绿紫。
3、 色相:指不同色的“相貌”。
4、 明度:指色的明暗、深浅程度。
5、 纯度:指色的饱和度。
6、 对比色:色环中180°正对的颜色,互为对比色。
7、 类似色:色环中30~90°范围内的颜色,互为类似色。
8、 色调:色彩总倾向,表达一定情感或营造某种特定的氛围。一般分为冷色、暖色。(冷色:带有蓝色色调或青色色调的色彩,给人以寒冷的感觉,一般称为冷色。暖色:带有红色、橙色色调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一般称为暖色。)
9、 美术作品的多种表现形式: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 雕塑、剪纸等。
第三单元 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标志设计、吉祥物设计、奖杯奖牌设计)
1、标志:是人们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起着识别、示意和传达信息的作用。
2、标志的特点:表现形式——简练、传达信息——明确、艺术形象——独特美观
3、标志的种类:国家标志、团体标志、商品标志、会议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4、标志的设计要素:构思、构图、色彩
5、标志的表现形式:具象、意象、抽象
6、标志的形式组合:图形组合、文字组合、图文组合
7、校运动会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①选题 ②构思 ③构图 ④定稿 ⑤着色
8、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含期盼成功的愿望。
9、吉祥物设计的基本特征:① 吉祥、成功的寓意; ②形象的.拟人化、亲和力; ③地域特征;④主题活动的特征; ⑤独创性
10、吉祥物的设计步骤:①确定原型 ②进行卡通造型 ③赋予活动特征
第四单元 校园艺术节
(招贴设计、请柬设计、面具设计)
1、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分布于各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区、机场、码头、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
2、招贴的类型主要有:政治类、文化类、公益类、商业类、娱乐类、比赛类等
3、招贴的表现方法主要有:绘画(水彩、水粉、麦克笔等),摄影,剪切拼贴,电脑制作等。
4、招贴的构成要素:
① 图形; ② 文字(主标题、副标题、说明文字、广告词等);③ 色彩
5、请柬:又称为请帖、柬帖。是为了邀请客人参加某种活动而发的礼仪性书信。
6、请柬的表现形式有:平面单面式、立体折叠式
7、请柬的表现方法有:镂空、异形
8、请柬的构成要素:标题、称谓、正文、敬语、落款
9、请柬的写作格式:首先在上方写上被邀请者名称
其次交待活动内容、时间
最后署名邀请人和发出请柬的时间
10、 面具——
指在文娱表演或化妆会上,为表演需要,把面孔遮住,使人改变为特定形象的用具 。
11、 我国传统的面具形式包括:傩舞面具、社火面具、藏戏面具等。
其共同特征:① 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提炼概括,角色塑造典型化; ②造型装饰一半采用夸
张变形的手法; ③色彩饱和、对比强烈。
12、面具的设计制作过程:① 构思造型; ② 选择材料; ③ 工艺制作
第五单元 平面设计的盛宴
1、视觉传达设计:利用视觉符号并通过视觉媒介进行信息表现和传达的设计
2、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像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
广告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等。
备注:1、掌握第一单元作品与作者等连线信息。
2、能分别说出至少2个外国和中国的画家以及作品。
3、能说出本学期课堂上上了哪些手工课,用过什么工具箱,能说出工具箱内工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纸工工具:蛇形尺、直尺、花边剪、剪刀、打孔器、订书机、笔刀、垫板等
【第3篇 2023年中考知识点总结:方程式
阅读!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相等,推断反应物或生物的化学式。
(2)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利用这一定律可以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此可以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①化学变化中的“一定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②化学变化中的“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③化学变化中的“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定义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方法:①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然后将连线改为等号;③注明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
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比较简单,但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一个事项。
三个要领:
(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
(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事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给出体积需根据密度换算成质量)。
几种金属及其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铜:
cuso4o5h2o====cuso4+5h2o↑ 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h2+cuo====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 (oh) 2↓+2nacl 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 (oh) 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 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zn+fecl2==zncl2+fe 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银:
agno3+hcl==agcl↓+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agno3+nacl==agcl↓+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
2agno3+na2so4==ag2so4↓+2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补充化学方程式: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气体遇空气变棕色
ag+2hno3(浓)==agno3+no2↑+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棕色气体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现象:铜逐渐溶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fe==3fecl2 现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2na2o2(过氧化钠)+2h2o=4naoh+o2 现象: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生成
钙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2+ca(oh)2==2ca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钡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现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强酸的沉淀生成
bacl2+na2co3==baco3↓+2nacl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盐酸和硝酸,其实也溶于硫酸,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容易看出来
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或hno3、h2so4)==nacl+h2o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cao+h2o==ca(oh)2现象:放出大量的热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fecl2(fe(no3)2、feso4)==fe(oh)2↓+2nacl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括号
里面的反映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现象:有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ahco3+naoh==na2co3+h2o现象:不明显此反应的na换成k是一样的
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此反应把na换成k是一样的
2naoh+co2==na2co3+h2o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的na换成k是一样的
ca(oh)2+co2==caco3↓+h2o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nahso4+naoh==na2so4+h2o现象:无明显现象
2naoh+so2==na2so3+h2o现象:无明显现象
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no3==2fe(no3)3+3h2o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2hno3==cu(no3)2+h2o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2hno3==cu(no3)2+2h2o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naoh(或koh)+hno3==nano3+h2o现象:不明显
mg(oh)2+2hno3==mg(no3)2+2h2o现象:白色沉淀溶解
caco3+2hno3==ca(no3)2+h2o+co2↑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nahco3+hno3==nano3+h2o+co2↑现象:以上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第4篇 2023年中考知识点:水的知识点总结
阅读!
水的构成
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水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水的化学性质
(1)分解 2h2o=通电= 2h2↑+o2↑
(2)水可遇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电解水试验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实验 现象 表达式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
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所用药品为h2、cuo和无水硫酸铜或cacl2,反应原理是让h2与cuo反应,生成的水被吸收装置吸收,通过盛cuo的玻璃管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再通过吸收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求出生成h2o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再通过计算确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水的净化过程
过滤方法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是一个基本操作,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三靠、两低、一贴”,三靠是指: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要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两低是: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里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一贴是: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无气泡。
【第5篇 therebe中考知识点总结
有关there be中考知识点总结
there be中考知识点扫描
there be结构作为初中的一个重点句型,在教育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作为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列入其中,在各地中考试卷中也频频亮相。
考点一:对there be基本理念的考查
1.what did you see on the desk then?
there ________ a bottle of orange.
[03北京宣武区]
a. was b. were c. has d. had
2. there ________ an english film here tomorrow. [04武汉]
a. has b. is going to be c. will have
3. there used to have few tall buildings around our village. (找错并改正)
a b c d
[03陕西]
4.whats on the plate?
there ________ some bread on it.
[03吉林]
a. is b. are c. has d. have
[扫描1]
根据句子的.时间状语或上下文暗示、衔接等,在初中阶段be的形式不外乎有这么几种:
①现在时(is / are)、过去时(was / were)、将来时(will be)、完成时(have / has / had been);
②可以与情态动词连用,组成there +情态动词+be的形式,表推测语气;
③可与seem, appear, used to等状态词连用,构成there seems / appears / used to be...;
【第6篇 2023中考知识点:原子分子的知识点总结
阅读!
原子与分子
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分布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原子中的电量关系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数字表示意义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h2o
元素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决定该元素的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
(3)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4)稀有(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是2个)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6)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离子概念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 、h+ nh4+、fe2+ fe3+ ca2+
阴离子:o2- 、oh- s2-、f- cl- so4 2- co32- no3- mno4- po43- mno42- clo3-
原子团概念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 po43- hco3- 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第7篇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 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 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7.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 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m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 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平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 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 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3.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 2)求质量 3)求体积
9. 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 重力:g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 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 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 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 f↑ 2)f不变 s↓ 3)f↑ s↓
5. 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9. 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 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 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平衡法:f=g
22.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 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平衡时f<f;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l;平衡时f>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平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 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 f牛顿 s米
15.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 斜面:fl=gh 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 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 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 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 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 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 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 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 通路:接通的电路。
8. 断路:断开的电路。
9. 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 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 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 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 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 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 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 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 1千欧=10欧
2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 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 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 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u r=r+r i:i=1:1
5. 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u r=r u:u=1:1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 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 变形:w=uit=irt=u/r
6. 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 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 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 当u<u时,p<p;灯很暗
12. 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 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 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 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 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0.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 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5.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7.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 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9. 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 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11.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2.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13.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 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15. 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16. 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17. 电磁铁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调节;3)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高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9.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0.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知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3)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 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2.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3.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 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27.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路方向的电流。
28.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十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 博得传播速度v与欧畅、频率的关系是v=λf
2. 电磁波四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 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_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 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5. 光纤通讯优点: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
6. 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7.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2. 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3. 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
4. 氢弹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质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