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总结范文

物理公式总结(十六篇)

发布时间:2023-03-25 14:27:10 查看人数:48

物理公式总结

【第1篇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p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第2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公式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公式总结人教版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第3篇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一、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第4篇 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

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2.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

1.水平方向速度v__=v_o

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_=v_ot

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2

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_t=(v__2+v_y2)1/2=[v_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_y/v__=gt/v_o

7.合位移s=(s__2+s_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_y/s__=gt/(2v_o)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3.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行驶速度(vma_=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ep: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4.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_{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_: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_=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_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_)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5.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

冲量与动量相关物理公式

1.动量:p=mv{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6.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0<=a<派/2w>0f做正功f是动力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当派/2<=a<派w<0f做负功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第5篇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一的学生学习物理自然是离不开物理公式的,而且要牢牢地记住!下面搜集了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起去看看吧!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

一、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 1m/ s=3.6km/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2 =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_o t –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o – g t (g=9.8≈10 m / s2 )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_=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 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_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_: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 m_1m_2 / r2 g=6.67×10-11 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 q_1q_2 / r2 k=9.0×109 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 i l 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 当 l⊥b时: f=b i l , b//l时: f=0

9.洛仑兹力f=q v b 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 当v⊥b时: f=q v b , v//b时: 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m≈μ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b:磁感强度(t), l:有效长度(m), 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2)力矩

1.力矩m=fl 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 m顺时针= m逆时针 m的单位为n·m 此处n·m≠j

三、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_= v_o 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_= v_o t 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 / 2

5.运动时间t=(2s_y / 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 1/2 )

6.合速度v_t=(v__2+v_y2) 1/2=[ v_o2 + (gt)2 ] 1/2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二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第6篇 高一上半学期物理公式总结

一、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三、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总结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 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四、常见的力公式总结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_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_: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_=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_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_)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第7篇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质点的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第8篇 高三复习物理公式总结:运动和力公式

运动和力公式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第9篇 初三上册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简单电现象 电路

1、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 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十五、电流 电压 电阻 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其中热效应和磁效应必然发生。

2、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①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q/t

②单位:安(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换算:1a=103 ma=106μa

③测量:电流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在测量前后先估算一下电流强度的大小,然后再将量程合适的安培表接入电路。在闭合电键时,先必须试着触接电键,若安培表的指针急骤摆动并超过满刻度,则必须换用更大量程的安培表。

使用安培表时,绝对不允许经过用电器而将安培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以防过大电流通过安培表将表烧坏。因为安培表的电阻很小,所以千万不能把安培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或电源两极上,否则将造成短路烧毁安培表。

读数时,一定要先看清相应的量程及该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再读出指针所示数值。

3、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i1=i2

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i2

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①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1mv=103kv 1kv=103v 1v=103 mv 1mv=103μv

②一些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 1.5伏 一节铅蓄电池 2伏 人体的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照明电路的电压 220伏 动力电路的电压 380伏

③测量:电压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或用电器两端电压时,必须把伏特表跟这部分电路或用电器并联,并且必须把伏特表的“+”接线柱接在电路流入电流的那端。

每个伏特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电压不得超出伏特表的量程。如若被测的那部分电路或用电器的电压数值估计的不够准,可在闭合电键时采取试触的方法,如果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很快地摆动并超出量程范围,则必须选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才能进行测量。在用伏特表测量电压之前,先要仔细观察所用的伏特表,看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并弄清刻度盘上每一个格的数值。

6、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u=u1+u2

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

7、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代表符号ω。

常用单位有:兆欧(mω) 千欧(kω) 它们的换算:1mω=106ω 1kω=103ω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跟横截面积有关,跟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

9、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导线长度改变电阻值的仪器。

接法:一上一下 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铭牌含义:“100ω 2a”表示 阻值为100ω 允许通过的电流为2a

注意点: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应把滑片p移到变阻器电阻值的位置,从而限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以保护电路。

10、变阻箱: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定值电阻个数和阻值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变阻箱有旋钮式和插入式两种。它们都是由一组阻值不同的电阻线装配而成的。调节变阻箱上的旋钮或拔出铜塞,可以不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它可以直接读出电阻的数值。

11、欧姆定律

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

12、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总=r1+r2

13、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1/r总=1/r1+1/r2

14、串联分压,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分流,分流与电阻成反比。

方法介绍

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

(1)元件连接法 分析电路中电路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电路,并列接在两点间的是并联电路。

(2)电流路径法 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方向分析电流的路径,直到电源的负极。如果只有一条回路,则是串联;如果电流路径有若干条分支,则是并联电路。

(3)元件消除法 若去掉电路中的某个元件时,出现开路的话则是串联;若去掉电路中的某个元件后,其他元件仍能正常工作则是并联。

十六、电功 电能 生活用电

1、电功: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计算式:w=uit=pt=t=i2rt=uq(其中w=t=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单位:焦耳(j)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 1kwh=3.6×106j

测量:电能表(测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接法:①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中②“1、3”进“2、4”出;“1、2”火“3、4”零

参数:“220v 10a(20a)”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电流不能超过20a;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50hz”表示电能表应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电路中使用;“3000r/kwh”表示工作电路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0转。

电能表间接测量电功率的计算式:p=×3.6×106(w)

2、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电功率的单位是瓦。计算式:p=w/t=ui==i2r(其中p==i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额定功率是由用电器本身所决定的,实际功率是由实际电路所决定的。联系:p实=2p额,可理解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1/n时,功率就变为原来功率的1/n2。

4、小灯泡的明暗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i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t成正。计算式:q=i2rt=uit=t(其中q=ui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6、电热器:主要部件是发热体,是由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7、家庭电路:由电源线、电能表、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等元件组成。

①家庭电路的进户线相当于家庭电路的电源,由两根线组成,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火线与零线之间有220v的电压。

②开关及保险丝必须与电路的火线相连。开关接在火线上,当拉开开关切断电路时,电路上各部分都脱离了火线,这样人体碰到这些部分就不会触电,检修电路也比较方便。能使整个电路更安全。

③电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灯座(或灯头)之间,利用测电笔可以检查开关安装是否正确。拧下灯泡,将开关闭合,把测电笔笔尖分别触灯座两接线柱,其中有一个氖管发光,再将开关断开,再用测电笔分别触两接线柱,如果两个都不发光,说明开关安装正确;如果仍有一个发光,说明开关接在零线和灯座之间,应予以纠正。

④一般照明电路里使用的保险丝由电阻率比较大而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在电路中的电流超过保险丝熔断电流时,保险丝立即熔断,使电路断开,从而保护用电器,避免引起火灾。

选用保险丝的原则,应该使用它的额定电流稍大于或等于电路的正常工作电流。

在照明电路中如果用铜丝代替保险丝,当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铜丝不会熔断,起不到保险的作用。

8、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所引起的伤害事故。

9、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电压高于36伏的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明插座的安装应高于地面1.8m,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应接地。

记忆法

十七、电与磁

1、磁体:物体能够吸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体具有吸铁性与指向性

2、磁极:磁体上磁性紧强的地方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称为n极、s极或北极、南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中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为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4、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空间磁场情况的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磁感应线的疏密表示磁性的强弱,磁感应线的箭头表示磁场的方向。

5、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的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的附近。第一个提出磁偏角的是沈括。

6、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旋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磁极的分布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是依据通电线圈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的原理制成的。

其磁性的强弱与有无铁芯、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

7、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是法拉第发现的。

8、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9、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导体内电流方向,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10、直流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直流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绕轴旋转的原理制成的。线圈能持续转动的原因是①线圈具有惯性,当线圈到达平衡位置时,由于惯性,能越过平衡位置②当线圈越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能及时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11、直流电:方向不变的电流 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周期性改变的电流

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表示电流每秒发生50个周期性的变化,方向改变100次。

【第10篇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 vo)/2 4.末速度vt=v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v平t=vot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_=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_2 vy2)1/2=[vo2 (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_=gt/v0

7.合位移:s=(_2 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_=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_=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 h)2=m4π2(r地 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_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_: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 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 f22 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 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 f2|

4.力的正交分解:f_=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_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_)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_ {f:回复力,k:比例系数,_: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_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_,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 m2v2=m1v1′ 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 m2) v2′=2m1v1/(m1 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 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行驶速度(vma_=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 ep1=ek2 ep2也可以是mv12/2 mgh1=mv22/2 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_(7)弹簧弹性势能e=k_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 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第11篇 高三复习物理公式总结:气体的性质公式

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 1atm=1.013×105pa=1900px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第12篇 高考必备物理公式总结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冲量:i=ft {i:冲量(n 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3.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4.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5.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动能}

6.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7.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8.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9.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1.简谐振动f=-k_ {f:回复力,k:比例系数,_: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_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_,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_=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_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_)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常见的力公式总结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_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_: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 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第13篇 初二年级上册物理公式总结

(1)速度公式:v=s/t

(2)质量与重量:g=mg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

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

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

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

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

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

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

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

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密度公式:ρ=m/v

【第14篇 2023年9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u0时,则p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u0时,则p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 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7.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火线上。

1、电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1kwh = 3.6 106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马力 = 735瓦。电功率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 = w / t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 = i 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 = i2 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j。常用单位有:度(kw•h),1度=1kw•h=3.6106j。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s)。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w(国际);常用单位有:kw

8.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j;t→s;u→伏(v);i→安(a)

9.利用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j、t用s,则p的单位是w;②如果w用kw•h、t用h,则p的单位是kw。

10.对于纯电阻电路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实际电压(u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 u0时,则p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u0时,则p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100w的灯泡如果接在110v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w。)

1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j);i→安(a);r→欧(ω);t→秒(s)。)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3.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v,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14.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1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1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火线上。

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为加强宣传思想工队伍建设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此××局高度重视统筹兼顾、积极谋划。

中共中央党校的一个月的学习时间就要过去了,这是我一生中度过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个月。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的理高水平的学习。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物理难,难于上青天。一些中学生有这样的感慨。但是物理真的有这么难吗?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几条学习物理的几个小技巧。一.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期中考结束了,大家的成绩怎么样呢?不理想?没关系。如果能做好对期中考试的总结,及时调整学习的战术,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们会获得意外的惊喜。一、针对期中考试作整体总结大家先对自己的期中考试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

回首来,大学第一个学期就这样匆匆过去了,我大学生涯的最后一节英语课(希望是~)就在这圣诞将至的欢快气氛中带着淡淡的寂寥和遗憾结束了。回想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等待出分的那一个多月实在是没什么心情外出游玩,而尘埃落定后又怕在开...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来,本人按照公司党委《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安排方案》相关要求,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立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思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对照...

【第15篇 初三上册物理公式总结2023

热学部分

1、q=cmδt [q吸=cm(t-t0) q放=cm(t0-t)] 2、热平衡方程 q吸=q放 3、q=mq q=qv

4、η=w有用/q总=q有/q总 欧姆定律部分

1. i=u

r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

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

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

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

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

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r/n (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r

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

2r2

它们所对

应的电阻之比)

11.

i1r2

i=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2r1

它们所对

应的电阻的反比)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 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第16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公式总结

1、重力:g=mg

2、密度:ρ=m/v

3、压强:p=f/s

4、液体压强:p=ρgh

5、浮力:

(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理想斜面:f/g=h/l

8、理想滑轮:f=g/n

9、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0、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1、功率:p=w/t=fv

12、功的原理:w手=w机

13、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4、机械效率:η=w有/w总

15、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16、r=u÷i

17、u=i×r

18、i=u÷r

物理公式总结(十六篇)

物理量 单位 公式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质量 m 千克 kg m=v温度 t 摄氏度 °c速度 v 米秒 ms v=st密度 千克米3 3; =mv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压强 帕斯卡(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物理公式信息

  • 物理公式总结(十六篇)
  • 物理公式总结(十六篇)48人关注

    物理量 单位 公式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质量 m 千克 kg m=v温度 t 摄氏度 °c速度 v 米秒 ms v=st密度 千克米3 3; =mv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压强 帕斯卡(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