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实验课题阶段性总结 第2篇2023年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第3篇教师小组合作研修总结 第4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工作总结 第5篇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范文 第6篇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第7篇六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学期总结 第8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第9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第10篇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专题总结范文 第11篇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第12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第13篇2023年教师小组合作研修总结范文 第14篇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第1篇 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实验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问题提出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本设想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三、实验做法
四、基本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因此,实验基础上一确定,我们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主体性教育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然后再从中挑送四位精干的老师组成实验组。实验组的成员每两周参加一次理论学习、研讨活动。
2、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3、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如:两位实验老师上同一课例,进行对比实验。课后共同砌磋、研究、取长补短,提高实验质量,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每次听课后组织评课时,先让上课的老师说课,然后实验组老师根据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评课活动,解决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止。
4、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四、实验成果和体会
经过近半年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已显示出如下优越性: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知识性。
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有助于克服自我为中心,同伴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交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教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半载,略见成效。实验班考试优秀率、及格率逐步上升,学生的计算、操作、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这仅是起点,我们决不就此止步。
当然,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碰到许多困难,如:缺乏专家或科研专业人员的指导,实验水平不是很高;实验人员不足,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可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下决心克服,相信下一阶段的实验有区、市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效果更加显著,一定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2篇 2023年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打,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忙的不亦乐乎。回答问题异常活跃,甚至出现了“哄抢”的局面。我们教师提供了但是小组合作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处于初期阶段,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唯有如此,才能掌握其内涵。
总的来说,通过小组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3篇 教师小组合作研修总结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中,我们学校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但在这一年的摸索之后中,有时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等。平时忙着上课,对出现的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这次研修很及时也很必要,给了老师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看视频、混合课例研修、完成作业、参与讨论等多种形式向身边的专家和同事们学到了很多,感觉受益匪浅。
我们一共写了两次作业,第一个是为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设计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第二个是结合语文教学思考小组合作的有效和老师的作用。这两次作业是针对学校在实施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最核心的问题。通过作业我发现每个老师都是以非常认真谨慎的态度对待作业,那种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令我震撼。老师们都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是第二次作业中的问题,这正是我平时上课中的困扰所在。
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到底该怎么做?强调学生主体,并不是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语文老师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给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引导。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对个别不认真的学生或小组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确保合作顺利开展。有很多学生只是听众,不能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需先在组内明确分工,让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获得成就感。二、精心选择学习内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要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进行精心选择。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选文内容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要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适时点拨引导深化。以阅读教学为例,要以学生对作品阅读、欣赏活动为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走进作品,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与作品发生共鸣。引导学生自主钻研,了解学生在钻研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评价。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被老师肯定、欣赏。只要出自真心,老师的一个赞赏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都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第4篇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工作总结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应该是基础。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加强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①、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②、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指示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③、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可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使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提问人”和“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4、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原本以为我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祝愿每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在辛勤的努力下,都拥有这么一批可爱、乐观、上进的学生吧。
【第5篇 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个体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各小组或团体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本学期我们六一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细细回顾学生这学期的合作学习的情况,有喜人的进步,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一、合理分组,共同进步
开学初,根据一年来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性格,处理的能力,特长等把全班分成十个小组。实行优中差搭配,自制力弱的与责任性强的搭配,沉默不语的与善于表达的搭配,尽量做到优势互补。通过学期的合作学习中,确实发现这种分组方法合理,确实让学生之间的优点能够得到互相影响。
二、评价公平合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班的学习小组评价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包括课堂上的、课外的、成绩测试等。课堂上以小组四人合作的情况,回答问题的对错与快慢,四人完成作业的情况,酌情加星。一方面体现互帮互助,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评价,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意识,激发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完成任务。
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很快。
动手实践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掌握的知识会更牢固。在本学期圆单元学习时,根据学习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我基本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剪、去量、去比,去比较,自己发现特征,发现公式。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公式时,我让每组准备三个不同大小的圆片(包括圆形物体),上课时,以组进行测量圆的周长,我发现,组长能够合理安排组员,分工合作,有的组采用绕一绕的方法,有的小组采用滚一滚的方法,在记录单上完成后,又通过讨论得出了圆周长的通用计算公式。
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活动中,出现组长大包大揽的现象,组员偷懒的现象。
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学习、探讨、不断反思和改进,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展现它的魅力,真正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学习,学会合作,不断提高和快乐的掌握数学知识。
【第6篇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总结一: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但是班级学生人数多制约着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体验的全面展开,影响着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学生个性、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协同发展。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1993)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更重要的是生生交往——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学生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掌握外语交往的进程。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本文拟从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入手探讨课堂合作学习策略。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的。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合作学习简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个体责任感保证全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最后独立接受测试或其它方式的评估。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也能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是:动机与态度由被动到主动到自主;教学方式由接受到探究;社会环境由个人到同伴合作。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交互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唱“独脚戏”,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组织机械操练,学生自主语言实践机会明显不够。小组活动则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据统计,如果一节课中有一半时间用于小组活动,那么学生个体训练时间是大班化讨论或问答模式下学生个体训练时间的五倍。在传统的课堂中,通常情况下是教师问,学生答,谈不上是交互的。而小组活动时,每个学生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反馈,想答(问)什么,就答(问)什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觉实践,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互-交际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我国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各地的班学生数额将继续偏大。大班中包含了各种学习风格、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怕在班级发言,而小组活动为那些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甚至还可以从小组中得到某些帮助安慰,建立自信,很好的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经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的同时实现不同的目标,小组中的个体在不同方面发挥优势,各个学生都张扬了自我的个性,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小组活动中展示了才华,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 、规范操作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交流的多样性与个人的参与度是一对矛盾。小组规模过小,交往圈子小,提供的信息必然有限;过大,小组成员的参与必然受到限制,一些成员可能干脆被动听取,主动参与者的数量反而下降。课堂内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自由、任意组合;二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在小组人员构成上有同质与异质之分,前者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认知水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于有共同的语言,彼此间容易打开心扉,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后者则求异,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异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所形成的互补机制,亦能使小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按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利用。一般而言,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编组原则是以异质分组为主,同时注意组际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际之间的竞争,但突出异质性。还有一种方法是按学习的问题和学生的兴趣分组,这有利于探讨问题。编组一般要小,从同桌两人小组,发展到前后两桌四人小组,再到相邻课桌(可以改变“秧田型”的空间结构)六人小组,具体的小组规模可根据讨论议题、讨论时间而定。小组活动时课桌椅的摆放允许灵活多样,如固定排列,组团式,或圆桌式,目的是有利于合作和互动。
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教师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都尽可能有书法好的、喜欢画画的;口语好、喜欢表达的;口语差、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组发言人由组员推选,不同的活动由不同的人员代表发言,每个人都获得发言机会。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我们可以说,you all did a good job in the discussion ,let’s see which group will win, group one got the highest grade. 师生给出的评价提示词都是针对小组而不是个人。
2.明确任务、形式整合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焦虑。语言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虽然有些研究者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尽管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者的个体性格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合作学习之所以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是因为它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尽量多说,大胆开口,不怕讲错。学生在小组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随时把不懂的东西弄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应该宽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宽容他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何自信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这样不仅减少焦虑感,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和英语产生兴趣。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提出背诵一段课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没有太大意义。如在教people and work中,我选择了 make a survey这一任务让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我在教a traffic accident中,让学生共同讨论,提出遵守交通规则的“dos”和“don’ts” .这些任务的选择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教师先让学生个别学习、个别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因此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了1分钟合作学习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
合作学习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 首先进行分工, 每个成员先负责完成某一部分,然后回到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
【第7篇 六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学期总结
---如何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
我们科组“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学困生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的课题研究已有一段时间了,总结前段时间的工作,发现不足之处是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善的奖励机制。针对不足,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让学困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干能干的事,这样他们才会表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分层作业的方法让学生选择,例如,别的同学背10个单词,学困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5—8个单词,这比硬性规定学习任务更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体验到一种受人尊重与信任的情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提倡互助与协作。在优秀生与学困生之间结成帮困对子,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并定时检查小组的完成情况,对做得好或有进步的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助与协作,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业,也可以使助人的学习优良学生进一步得到锻炼。
3.多给英语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把比较简单的任务交给他们完成,比如,在学单词时把容易读的单词或容易记的单词,请学困生来完成以此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强化他们的求知内驱力。
4.给学困生更多的赏识和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欣赏和爱护儿童”。因此,要重视赏识教育的运用,激励性评价学困生,让他们不断获得自信。如在课堂上为他们营造安全的心理,尽量不感到忐忑不安。允许学生出错,少用否定性评价“no, you’re wrong ”。多用激励性评价“if you try again, you will do better”。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学困生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们,就能使他们逐步走入正常的英语学习轨道。
【第8篇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应该是基础。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加强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①、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②、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指示有关的旧知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③、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把“你今天学到可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使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其次,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4、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原本以为我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祝愿每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在辛勤的努力下,都拥有这么一批可爱、乐观、上进的学生吧。
【第9篇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2017年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避免了部分学生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对学生人格方面有很大的塑造和熏陶。
根据学生能力大小及个性差异进行分组,让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说话的机会,让好的学生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克服不敢说话。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在做事中获得知识,有所收获。我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告诉孩子学会交流、倾听、赞赏,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强调交流、倾听赞赏的重要性。从别人的发言中产生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给探索的内容以合理的补充和扩展,在别人的启发下完善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我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忙的不亦乐乎。回答问题异常活跃,甚至出现了“哄抢”的局面。这时我顺势加入评价机制,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到活而不乱。
但是,在现在的阶段,虽然自己一再总结,一再反思,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今后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完善。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二:
从上个学期开始,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研讨活动。它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回首这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这个领域,想要实现生生互动,智慧生成,全员达标,就需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上做足功夫:1教师必须有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动力的能力;2指导小组中每个成员明确目标和任务,做好学习的分工与合作;3抓住合作的契机,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主动发言的能力;4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出新颖的、符合学生身份和认知能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合作内容;5注重对合作过程的对个体参与度,小组发言以及课堂的生成给予及时到位地评价。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否则,表面上课堂的热闹互动,掩饰不住课堂的内在的底气不足和学生思维发散的混乱无序。因而如何有效的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值得研究的。在课堂合作出现问题时及时记录,做好教案调整和教学反思,是下一个合作成功的铺垫。哪些情境适合小组合作,我回顾了之前的教学片断,共同探讨:
一、基础知识检测需要合作学习。
学习第五课《再塑生命》时,四班听写基础知识后收起来,回来批了一节课,把小测反馈给同学们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无法实现当堂达标的目标,也打断了学生及时课堂巩固的学习热情。于是二班再上这堂课的时候,听写完了以后小组互换批改,两分钟后统计出达标小组和不达标的情况,及时强调易错字形,当堂改正,学生印象深刻,乐意接受。
二、解决难点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
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是演讲辞,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句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印象深刻: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学生在品味这个句子时,有从句式特点入手的,也有从修辞角度考虑的,起来表述时答案众说纷纭。第一个班级授课的时候,我都直接肯定了他们不同的答案,并且顺势帮他们梳理出品味句子的几种不同角度。第二个班级授课的时候,这个句子的赏析也出现了争论,这个时候我改变了策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讨论,三分钟后,小组代表起来发言,明确了这个句子从句式特点上来说是设问句,从修辞角度上来谈是反复,并且说出了表达的作用。最后一个小组还联系以前所学课文,补充梳理出品味句子的角度可以从句式,修辞,关键词等方面综合考虑,这个合作的契机是准确的,所以智慧的生成是灵动的。
三、解决开放性习题时最好需要合作学习。
现在有许多练习题是开放性的,这类题目答案多样化,言之成理即可,但学生往往考虑问题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例如:在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设计了一个问题: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由于学生的经历太少,所以这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中大家的智慧,就会想出多种答案。在这时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是发散的,智慧的火花在合作学习中闪耀。
由此,掌握契机,适时进行的合作学习能够激励同学高效学习,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及奖励机制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重要依据。
合作学习研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例如:学生课堂表现,个人作业、日清、周清,单元过关要及时总结并给奖励,奖励喜报。奖励机制为等级式,晋级奖励。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选。被评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长”奖励喜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创新教育的明天!
【第10篇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专题总结范文
我校现有专职教师110人,在校学生人数1300左右,是我市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初中,同时也是一所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随着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和家庭对学校要求的不断提高,XX年6月、XX年9月先后邀请生本教育的倡导者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实践者丹阳六中荆志强老师来校作专题报告。我校在XX年12月月开始着手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XX年10月学校的几位领导南下广州考察和学习生本教育的理论,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人民教育》XX年生本教育专辑、郭思乐教授的《谛听教育的春天》和《天纵之娇》等数本生本教育的理论书籍,接触生本教育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推崇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巨大作用。
XX年7月,我校与我市其他三所兄弟学校同时申报成为了苏州市指导学生自学实验学校,并正式启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验。
第一阶段,XX年12月通过教师申报和学校行政推荐的方式,确定了第一批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实验学科涵盖了学校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为帮助这些实验老师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学校还成立相关实验学科协作组,协作组成员由校长室、党支部、教务处、教科室各个部门的行政以及相关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学科协作组采用跟踪听课、评课,学生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实验过程学生和教师的变化,及时帮助实验教师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困惑。
学校教科室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有关小组合作的理论学习和沙龙研讨活动。学校于XX年12月24和XX年5月组织实验老师、行政和青年骨干教师两赴南通如皋金盛初中学习活动单导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XX年12月20日还邀请金盛初中的领导、教研组长和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来我校进行“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指导。XX年11月17日部分实验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赴张家港观摩苏派名师研讨活动,XX年4月部分骨干教师和行政赴泰州洋思中学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成功经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汲取人家在推行课改中的成功经验。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我校课改的方向————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前期部分教师实验的基础上,学校于XX年12月全校所有班级和所有学科推行了“生本教育”的经验,由校长室牵头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构建起具有我校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和学习效率为中心”的“立足三学、实践生本”的课改模式,先后出台了《明德初中小组合作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德初中“立足三学,实践生本”课堂改革实施方案》、生本教学课堂基本要求8条、学生课堂常规10条,对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师生的讲练时间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将教师推进课改的情况进行考核,结合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制订了《明德初中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考核办法》并递交教代会通过。学校推进课改的过程中,从“形”入手,并逐步由外显的“形”深入到内在的“神”。全校所有班级初步成立9-10个4-6人的“生本学习小组”,民主推选了生本小组长,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个性化的“组名”,看似一个简单的“组名”可以大大地激发起学生的一种荣誉感、集体感,小组的建立可以看到学生的热情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每个备课组都能认真编制课前活动单、教学活动单,加强了对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自主学习的指导。生本学习小组成立以后,如何加强小组的管理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每个班级有两块小组学习情况的评分表,做到每日一评、每周汇总、学期总评,学生会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在班内评比中的情况,充分地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将“课堂和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的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阶段,公开课汇报、成果展示和交流研讨。我校每个教研组的每位教师每月进行一次同一堂课的展示,大家在一种平等、宽松的环境中研讨,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校在初期部分学科、部分班级和前期全校所推行的整体实验基础上,大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将探索和实践中的这些做法与其他学校分享,此举得到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的支持,我校于XX年12月30日和12月31日两天时间举行了一次面向全市15所初中和兄弟小学的公开展示活动,太仓市教培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兄弟学校的近两百位教师出席本次活动,我校16位老师开设了语、数、英、理、化、政、史、生八门学科的公开课,16位老师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课堂上学生的小组讨论、精彩发言和上台汇报都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活动得到了市教培中心领导的肯定。XX年3月13日,我校与苏州26中、吴江同里中学、常熟孝友中学举行了“五校联动、同构异构 ”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校的?位老师开设了?节公开课,全市所有初中的校长、教培中心的领导专家和兄弟学校的100多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我校独具特色的小组合作模式得到了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称赞,得到了市教培中心专家的肯定。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同时,我校一些参与实验的老师,一些青年骨干教师也能将自己的成功做法总结与提升,XX年4月15日王晓梅老师、孙杰老师上了2堂指导学生自学的课题研讨课,XX年11月29日我校王晓梅老师被评为苏州指导学生自学先进教师,并在苏州新区一中举行的表彰会上进行大会交流发言。袁红花老师的《充分利用百度资源,让初中生学会自主学习生物知识》、王雨老师的《注重英语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陆红亚老师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范惠芳《“课前活动单”在指导学生自主学生自主语文的作用》、藤烨平老师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数篇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论文在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论文比赛中获奖,王晓梅老师被评为苏州市第3批指导学生自学先进教师,范惠芳老师承担了太仓市微型课题《在农村初中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研究》、钱海燕老师承担了太仓市微型课题《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策略研究》顺利结题,上学期期末校教科室向全校教师征集60多篇指导学生自学方面的个人总结,有陆颐等7名学生被评为XX年太仓市网络自主学习之星,初一年级王金逸等22名学生参加XX年省第七届数学文化节,其中10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6人获三等奖,初二年级金钱彬等21人参加XX年省第七届数学文化节,其中7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朱佳琪等9位学生参加XX年苏州市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其中朱佳琪等3位学生获二等奖,朱楠等6人获三等奖,吴仪等3人在XX年度“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红色经典”观后感评比中获奖,陈韵雯等3人XX年苏州市中小学“寻访家园”征文比赛获优秀奖,陶正冬等8名学生在太仓市第6届中小学科技节仿真模型中获奖,邵奕敏等3名学生在XX年江苏省第11届中学生作文现场赛中分获二等奖、三等奖。
随着课改向纵深推进,我们遇到问题的阻力也逐渐地凸显出来,因为有些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显现出来,对课改产生了怀疑的态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开始出现了“松散”的现象,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学生也没有刚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强烈需求、热情也没有开始时高涨了,教室内小组评价表记录也少了。部分教师也以课时紧、任务重,部分老师还是回到以往“满堂灌”的情形,课堂上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我校针对所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召开了各年级的教师会议,会上大家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困惑与想法,校长室也把学校在今后推进课改的一些设想与各年级教师进行了沟通,我们也深知只有领导和教师的想法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更好、更稳地推进我们课改。所以,我们要多创造一些教师学习理论的机会,多交流各自的想法。同时,在评选优秀生本教师的基础上,要结合学校教师考核办法,在年终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中要对推进课改作出成绩的教师进行嘉奖。
在统一教师的思想的同时,注意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要研究我们的学生,要关注我们的学生,要随时注意学生的一些心理变化、思想变化,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特别是那些边缘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我们要完善学生小组合作的评价方法,要通过评选优秀学习小组来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来鼓励他们,每个小组都要树立一个目标,用目标来激励他们。
【第11篇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但是班级学生人数多制约着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体验的全面展开,影响着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学生个性、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协同发展。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1993)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更重要的是生生交往——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学生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掌握外语交往的进程。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本文拟从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入手探讨课堂合作学习策略。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的。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合作学习简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个体责任感保证全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最后独立接受测试或其它方式的评估。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也能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是:动机与态度由被动到主动到自主;教学方式由接受到探究;社会环境由个人到同伴合作。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交互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唱“独脚戏”,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组织机械操练,学生自主语言实践机会明显不够。小组活动则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据统计,如果一节课中有一半时间用于小组活动,那么学生个体训练时间是大班化讨论或问答模式下学生个体训练时间的五倍。在传统的课堂中,通常情况下是教师问,学生答,谈不上是交互的。而小组活动时,每个学生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反馈,想答(问)什么,就答(问)什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觉实践,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互-交际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我国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各地的班学生数额将继续偏大。大班中包含了各种学习风格、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怕在班级发言,而小组活动为那些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甚至还可以从小组中得到某些帮助安慰,建立自信,很好的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经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的同时实现不同的目标,小组中的个体在不同方面发挥优势,各个学生都张扬了自我的个性,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小组活动中展示了才华,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规范操作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交流的多样性与个人的参与度是一对矛盾。小组规模过小,交往圈子小,提供的信息必然有限;过大,小组成员的参与必然受到限制,一些成员可能干脆被动听取,主动参与者的数量反而下降。课堂内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自由、任意组合;二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在小组人员构成上有同质与异质之分,前者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认知水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于有共同的语言,彼此间容易打开心扉,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后者则求异,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异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所形成的互补机制,亦能使小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按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利用。一般而言,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编组原则是以异质分组为主,同时注意组际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际之间的竞争,但突出异质性。还有一种方法是按学习的问题和学生的兴趣分组,这有利于探讨问题。编组一般要小,从同桌两人小组,发展到前后两桌四人小组,再到相邻课桌(可以改变“秧田型”的空间结构)六人小组,具体的小组规模可根据讨论议题、讨论时间而定。小组活动时课桌椅的摆放允许灵活多样,如固定排列,组团式,或圆桌式,目的是有利于合作和互动。
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教师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都尽可能有书法好的、喜欢画画的;口语好、喜欢表达的;口语差、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组发言人由组员推选,不同的活动由不同的人员代表发言,每个人都获得发言机会。
2.明确任务、形式整合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焦虑。语言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虽然有些研究者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尽管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者的个体性格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合作学习之所以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是因为它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尽量多说,大胆开口,不怕讲错。学生在小组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随时把不懂的东西弄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应该宽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宽容他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何自信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这样不仅减少焦虑感,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和英语产生兴趣。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提出背诵一段课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没有太大意义。如在教peopleandwork中,我选择了makeasurvey这一任务让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我在教atrafficaccident中,让学生共同讨论,提出遵守交通规则的“dos”和“don’ts”.这些任务的选择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教师先让学生个别学习、个别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因此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了1分钟合作学习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
合作学习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首先进行分工,每个成员先负责完成某一部分,然后回到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信息资源,最后担任特定的角色。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使每个人都有事干,目的是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方法方面的交流。如:学生在介绍相关职业的词汇和句型的同时,还交流了以绘画表达的方法;以相片或图片表达的方法;以唱歌或表演的方法;以chant的形式表述的方法等。学生在交流知识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过程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还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有想到的,从而达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4.教师主导、合理评价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如在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中用了chant这种非常富有创意的形式,就马上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对这种学习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而后带领全班学生套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替换练习体验这种方式带来的乐趣和效果,把学生的学习推向高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表面化而忽略深层独特性的探究。这是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引起注意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在具体英语课堂实施中,我运用了量化考核制度,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得分集体加分,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因作业、成绩等原因失分,小组集体扣分,在整体评价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优生在小组中己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小组成员欢迎的对象,学困生也不再是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而是被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合作小组同学包围着。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激励下,优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了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参与课改的英语教师在教授新编义务教育七年级新课本《英语》(goforit)的过程中,在英语课堂上逐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成为了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课堂互动、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成功。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课堂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课堂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重视师生交往,还要重视生生交往。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在交往中寻找各自恰当的位置。第三,教学交往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第四,教学交往要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学交往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多样化的确切的教学交往形式。
四、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体会
学习社交技能是英语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把社交技能作为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一般地说,在执行群体任务之前,教师先确定一项社交技巧,然后给学生讲授并示范社交的技巧,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章可循”。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人际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练习社交英语,锻炼了诸如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建议、协调、解释、道歉、修正意见等社交技能。随着社交技能的逐步内化,学生就能够有效地与人共事,提高学习成绩。一旦掌握了社交技能,学生就可以受用终身。
传统的评价是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只有少数学生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大部分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显然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也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观给现代教育带来崭新的理念。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中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以及等级、打分与评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价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在具体操作中,英语课堂合作可以学习引入了“基础分”和“提高分”,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其目的是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小组内讨论所形成的共识及主要分歧作小结疏理,代表整个学习小组发言;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想法,进行必要的质疑与辩解;对经过小组讨论形成的主要成果进行疏理、归纳,信息重组,必要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但不要将自己设想的“标准答案”强加给他人;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包括讨论过程与结果)作出客观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这种英语学习方式正越来越显示着它的优越性,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水平出发,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或班级集体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互助性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第12篇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总结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总结
一个成功的班级,不应该是班主任一个人单独作战,要能够让学生们互相约束,互相管理,用荣誉感和羞耻让学生能自觉进步。
实施的方法:
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分工细致明确。一般分组长、语文、数学、英语管理员、纪律、卫生仪表管理员,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位组员都要参与管理。分工协作,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感因素促进学生非认知的发展,以及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能力.根据学生们的性格、能力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安排小组的座位。
其次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总组长.接手初一(8)班的班主任工作后,并对小组长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班主任对小组长还应该经常进行教育和培养。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注意工作方法。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多指导。例如第六组的陈容在班上不受同学们的欢迎,分去的小组成员也很排斥她,通过找小组长谈话,让他去引导与纠正其他组员的做法.效果很明显.
二、增强小组合作的凝聚力
集体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大集体如此,小集体也一样。大集体是否团结上进与小集体是息息相关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都想方设法让小组活动起来。首先,订立了组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会因为老师的处罚而不满,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订立的。
其次,每节课让各科任老师在每节课根据学生的纪律以及是否专心听课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如果是自习课则由课代表或纪律委员来评定,一个星期统计一次,排出名次,学生非常踊跃,组员之间有了自律,出现问题在小组中解决,同时又可以互相帮助,班上的同学有了小组的荣誉感和羞耻感。每周在评选时,让每个小组来总结本组的进步和不足。
此外,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了解同学中的不良行为,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初步的成效:
一、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每个学生对待班集体的态度上来,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三.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同学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地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
四.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五.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级小组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和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六.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信息与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
存在的问题:
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如何优化;有些教育内容很难进行量化管理,在量化评价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分寸是一个难题;量化过程中,操作细则的“粗”与“细”的问题,是一个难把握的东西;在量化的过程中交与学生时的确存在操作的困难。量化管理本身存在着把教育简单化、僵化的危险,必须辅之以细致的思想工作,两者怎样统一在教育过程之中,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在本学期的小组合作班级建设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我感觉在学习和纪律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下个学期,我将继续完善这种模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法。
总结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总结
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我着重从班级目标的确定与内化、班级文化的建设与执行、班级管理队伍的培养与使用、班级良好习惯的培训与养成、班级考核的落实与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寻和实践,事实告诉我,这个方向是对的,但需要老师艰辛的付出和无悔的精神。
一.制定班级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很简单,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目标,就像大海上一艘迷失方向的船,飘到哪儿算哪儿;当然,没有目标,就没有了动力。所以,我班全体师生共同确定的班级目标为“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优的集体”,同时,我班学生以班级目标为方向制定自己的学期目标和学月目标,各小组也在班级目标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小组目标和口号。这样,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他们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也就有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二.落实班级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我班明确要求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环保习惯、学习习惯、劳动健体习惯、安全活动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健康生活习惯等。开展《七年级七班每日一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要养成这些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要有适合本班师生实际的相应制度来约束和评价。我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班干部、学生、科任老师的意见,然后委任班干部针对自己所管的方面制订出相应的制度或要求。再逐条让全班同学讨论,老师补充成文,这样制订出来的班规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管理就能到位。才能真正做到行之有令,有令必行,有令必止,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各合作学习小组分别制定各组的管理制度(在班会课时间向全班宣读,此制度一式两份,小组内存一份,班主任老师处存档一份),由小组长监督执行和考核。班主任做各小组坚强的后盾。除班长以外,其余八名班委干部分别蹲点各合作学习小组,督促和考核各合作学习小组的习惯养成和学习情况。有问题或成效及时向班主任反应汇报,并在班长的组织下及时对合作成果予以公布和表扬。同时,还要落实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创设健康和谐、快乐向上、自尊自信的学习环境。
三.落实班级管理队伍的培训与培养,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要落实班级管理队伍的培养,首先必须认真了解本班每一个学生,从中发现和挖掘有头脑灵活、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有爱心、有互助精神、有自信心、有主人翁意识的学生,通过民主评议,推选出班委成员。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有工作热情,责任心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工作魄力。班委的每一个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我再教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每天利用自主合作结束的一点时间,值周班长将会在班长的部署下小结一天工作的得失。负责不同部门的班委也要根据情况及时总结本部门的工作。每周五中午,要求所有班干部向值周班长汇报工作情况,值周班长汇总后再在下午放学后在班里简短小结本周情况,发现亮点,找出不足,商榷改进办法和措施,我再进行点评。在点评中,我侧重表扬,突出教育,重点是给予指导。这样,既提高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巩固同学们的进步,增强班级自信。
同时,我还为班集体每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设立了管理岗位,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一员,人人都有管理职责,人人都能体验到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感受。同时我每天设一名临时班长,参与班级的常务管理,在晨读时间和班长、值周班长、美文赏读执行者一起组织晨读活动。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负有管理的责任,享受参与管理的快乐;也有服从被管理的义务,
体验收获的快乐。增强了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实现了班级管理的和谐发展。
四.开展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育人内涵我班除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外,还积极开展每月一红歌集体演唱,提升学生精气神;开展每日班级集中教育,规范为生行为;延伸每周一升旗仪式(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由学生自主设计和主持,班主任指导、参与、评价),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的快乐与迷惑,遵规守纪的责任,互帮互助的感动,善待与包容的幸福,努力求学的艰辛与快乐。我班在本期主要开展了“有缘云中相聚,共创美好集体”、“我和我的班集体”、“文明礼仪伴我行”、“我很重要”、“如果没有你”、“感恩的心”、“交通安全记我心”、“环保进我家”、“挫折与人生相伴”等主题班会活动。
五.展示阶段成果,提升学生自信学生的学业情况、习惯的养成(品质的发展)情况等都要及时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我除了重视对学生学习和习惯养成教育过程的督导与评价考核以外,我还注重了学生各项考核结果的运用。我想运用这些结果来鞭策后进、激励先进,提升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自信。所以,我班班委正在策划在教室文化建设中增设“学生手工作品展示栏”、“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考核结果展示栏”、“品学兼优学生照片展”、“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展示窗”等,通过这些展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示学生的长处和特长,从而提升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自信,消除因学习差、违纪等因素造成的自卑落后心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六.学会学习与总结,丰富育人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应努力把握育人方法之“十二要”,我也正在刻苦践行这“十二要”,但确实很难。
一是班主任要有耐心。耐心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面对学生,教师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二是班主任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三是班主任要毫不吝啬地赞美你的学生。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赞美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
四是班主任要公正。公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应遵守的、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
五是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
六是班主任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班主任必须具备宽容的品格。
七是班主任教育要严格。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学生。老师的严格就是一种爱!八是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九是班主任要主动问候学生。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尊重学生,从而赢得他们的尊重。
十是班主任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学生第一”是不容争议的。
十一是班主任要时常与家长沟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家长联系和沟通,这是班主任要做好的第一项工作。
十二是班主任要每天反思一下自己。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
同时,班主任还应以自己的品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会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就会在学校规定到校时间之前到校;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下的班级管理才刚开始,我也正在努力学习、摸索和总结。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了,终会有所获的。
总结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总结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教学工作外,还要面对繁重琐碎的班级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成立合作小组是我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很奏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合作小组式的班级管理方式,给学生提供了符合现实社会合作以及竞争双重特性的学习情境。当我在面对教学和班级管理时,除了讲大道理,命令规定还有民主选举外,透过学生差异性的分组,合理的安排座位,进步卡得分制度,物质性的或非物质性的奖励等方法。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配合适当的观察,适当的介入和引导,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方略。
一.班级岗位承包制:
在班级中制定了《进步卡》班级管理制度,主要把卫生、纪律、学习等分解成若干个岗位,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范围,并按其表现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进步卡》得分表。进步卡均由学生操作,所以,规定必须制定的细致明确。班干部、组长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明明白白操作,正当的使用权利给自己或他人加分。班级内出现的事情均可依“法”行事。这样,既弱化了班主任的权威,又增强了班级管理的科学性。
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小组成员的分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公平性的原则。按文化成绩、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性格差异划分。全班48人,共分8组。基本上,每组的实力相当。
(二)小组内部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选小组组长:主要由六人当中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有责任心的人担当。
②确立小组组名:小组集体确立组名,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
本班的组名有蓝精灵、水晶组、快乐导航、学习之舰、梦幻组、诗幻组、糖果组等。
2.小组卫生管理:
每周学生在校只有五天,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均有固定的人打扫不同的卫生区域。这样,避免责任不清,推委扯皮现象。值日后,可以根据卫生的打扫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干的好加分,干的不好也不坏,不加分也不扣分,对于干的较差的学生,则必须扣分。利用加分制度调动了学生打扫卫生的积极性,也使其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小组纪律管理:
要求每个学生严格遵守的各种规范和规范制度,合理的约束学生。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好闹,上课时常管不住自己。而班主任不可能天天跟随其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小组中选出学习好,行为习惯好的人担任组长。每个小组的组长只需做好其组内的五名同学的“监护人”,及时的管理和制止组员的不“法”行为,给予适当警告或处理。表现好的进行加分奖励,表现不好的就扣分。如实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表现情况,消除自身不良习惯。
4.小组学习管理:
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了学习情况的不同,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一跟学生及时沟通和辅导。如果学习上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六人呢,给每个小组的五个成员找一个小老师即组长,及时解决问题。小组内部在学习上的相互竞争、切磋,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经证实后可以适当的给与加分。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学生会发现不是“学海无涯苦做舟”,而是“学海无涯乐做舟”。这就是进步卡的魅力吧!小小的一个卡片,却凝聚和体现着学生的努力和辛勤。
(三)小组间的班级管理:
1.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之外,还要参与班级管理,即“中队班长”、“轮流班长”等。以小组内座位编号为序,每天轮流管理本班。分别对本班每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管理,如实记录。
2.每周还要对各个“争强好胜”小组总评。评比得分最高的小组则被评为“明星小组”、个人得分最高的被评为“最佳学生”、每周进步最大的学生被评为“进步小明星”,这些班级体都要给予物质奖励,人人为努力进步而“战”,促使小组间、成员间的竞争,激励学生们不断努力。
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成效:
1、培养合作意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展示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通力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13篇 2023年教师小组合作研修总结范文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中,我们学校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但在这一年的摸索之后中,有时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等。平时忙着上课,对出现的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这次研修很及时也很必要,给了老师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看视频、混合课例研修、完成作业、参与讨论等多种形式向身边的专家和同事们学到了很多,感觉受益匪浅。
我们一共写了两次作业,第一个是为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设计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第二个是结合语文教学思考小组合作的有效和老师的作用。这两次作业是针对学校在实施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最核心的问题。通过作业我发现每个老师都是以非常认真谨慎的态度对待作业,那种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令我震撼。老师们都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是第二次作业中的问题,这正是我平时上课中的困扰所在。
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到底该怎么做?强调学生主体,并不是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语文老师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给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引导。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对个别不认真的学生或小组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确保合作顺利开展。有很多学生只是听众,不能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需先在组内明确分工,让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获得成就感。二、精心选择学习内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要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进行精心选择。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选文内容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要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适时点拨引导深化。以阅读教学为例,要以学生对作品阅读、欣赏活动为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走进作品,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与作品发生共鸣。引导学生自主钻研,了解学生在钻研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评价。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求被老师肯定、欣赏。只要出自真心,老师的一个赞赏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都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第14篇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但是班级学生人数多制约着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体验的全面展开,影响着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学生个性、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协同发展。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1993)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更重要的是生生交往——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学生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掌握外语交往的进程。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本文拟从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入手探讨课堂合作学习策略。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的。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合作学习简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个体责任感保证全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最后独立接受测试或其它方式的评估。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也能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是:动机与态度由被动到主动到自主;教学方式由接受到探究;社会环境由个人到同伴合作。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交互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唱“独脚戏”,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组织机械操练,学生自主语言实践机会明显不够。小组活动则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据统计,如果一节课中有一半时间用于小组活动,那么学生个体训练时间是大班化讨论或问答模式下学生个体训练时间的五倍。在传统的课堂中,通常情况下是教师问,学生答,谈不上是交互的。而小组活动时,每个学生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反馈,想答(问)什么,就答(问)什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觉实践,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互-交际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我国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各地的班学生数额将继续偏大。大班中包含了各种学习风格、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怕在班级发言,而小组活动为那些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甚至还可以从小组中得到某些帮助安慰,建立自信,很好的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经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的同时实现不同的目标,小组中的个体在不同方面发挥优势,各个学生都张扬了自我的个性,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小组活动中展示了才华,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 、规范操作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交流的多样性与个人的参与度是一对矛盾。小组规模过小,交往圈子小,提供的信息必然有限;过大,小组成员的参与必然受到限制,一些成员可能干脆被动听取,主动参与者的数量反而下降。课堂内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自由、任意组合;二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在小组人员构成上有同质与异质之分,前者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认知水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于有共同的语言,彼此间容易打开心扉,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后者则求异,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异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所形成的互补机制,亦能使小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按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利用。一般而言,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编组原则是以异质分组为主,同时注意组际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际之间的竞争,但突出异质性。还有一种方法是按学习的问题和学生的兴趣分组,这有利于探讨问题。编组一般要小,从同桌两人小组,发展到前后两桌四人小组,再到相邻课桌(可以改变“秧田型”的空间结构)六人小组,具体的小组规模可根据讨论议题、讨论时间而定。小组活动时课桌椅的摆放允许灵活多样,如固定排列,组团式,或圆桌式,目的是有利于合作和互动。
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教师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都尽可能有书法好的、喜欢画画的;口语好、喜欢表达的;口语差、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组发言人由组员推选,不同的活动由不同的人员代表发言,每个人都获得发言机会。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我们可以说,you all did a good job in the discussion ,let’s see which group will win, group one got the highest grade. 师生给出的评价提示词都是针对小组而不是个人。
2.明确任务、形式整合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焦虑。语言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虽然有些研究者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尽管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者的个体性格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合作学习之所以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是因为它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尽量多说,大胆开口,不怕讲错。学生在小组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随时把不懂的东西弄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应该宽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宽容他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何自信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这样不仅减少焦虑感,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和英语产生兴趣。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提出背诵一段课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没有太大意义。如在教people and work中,我选择了 make a survey这一任务让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我在教a traffic accident中,让学生共同讨论,提出遵守交通规则的“dos”和“don’ts” .这些任务的选择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效果。教师先让学生个别学习、个别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因此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了1分钟合作学习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
合作学习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 首先进行分工, 每个成员先负责完成某一部分,然后回到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信息资源,最后担任特定的角色。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使每个人都有事干,目的是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方法方面的交流。如:学生在介绍相关职业的词汇和句型的同时,还交流了以绘画表达的方法;以相片或图片表达的方法;以唱歌或表演的方法;以 chant的形式表述的方法等。学生在交流知识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过程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还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有想到的,从而达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4.教师主导、合理评价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如在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中用了chant这种非常富有创意的形式,就马上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对这种学习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而后带领全班学生套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替换练习体验这种方式带来的乐趣和效果,把学生的学习推向高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表面化而忽略深层独特性的探究。这是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引起注意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在具体英语课堂实施中,我运用了量化考核制度,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得分集体加分,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因作业、成绩等原因失分,小组集体扣分,在整体评价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优生在小组中己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小组成员欢迎的对象,学困生也不再是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而是被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合作小组同学包围着。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激励下,优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了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的学习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参与课改的英语教师在教授新编义务教育七年级新课本《英语》(go for it)的过程中,在英语课堂上逐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成为了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课堂互动、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成功。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课堂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课堂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重视师生交往,还要重视生生交往。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在交往中寻找各自恰当的位置。第三,教学交往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第四,教学交往要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学交往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多样化的确切的教学交往形式。
四、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体会
学习社交技能是英语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把社交技能作为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一般地说,在执行群体任务之前,教师先确定一项社交技巧,然后给学生讲授并示范社交的技巧,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章可循”。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人际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练习社交英语,锻炼了诸如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建议、协调、解释、道歉、修正意见等社交技能。随着社交技能的逐步内化,学生就能够有效地与人共事,提高学习成绩。一旦掌握了社交技能,学生就可以受用终身。
传统的评价是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只有少数学生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大部分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显然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也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观给现代教育带来崭新的理念。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中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以及等级、打分与评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价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在具体操作中, 英语课堂合作可以学习引入了“基础分”和“提高分”,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其目的是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小组内讨论所形成的共识及主要分歧作小结疏理,代表整个学习小组发言;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想法,进行必要的质疑与辩解;对经过小组讨论形成的主要成果进行疏理、归纳,信息重组,必要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但不要将自己设想的“标准答案”强加给他人;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包括讨论过程与结果)作出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