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总结范文

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七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39:06 查看人数:10

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1篇 高一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生命的物质基础

导语整理《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走近细胞》,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化学元素的种类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最基本元素是c,基本元素是c,h,o,n,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zn,cu,b,mo。不同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其含量相差很大,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元素的含量不同。

2.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约占细胞总量的97%,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能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水

水在细胞中含量最多,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叫结合水,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叫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是各种反应的介质,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能够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2.无机盐

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酸碱平衡。

3.糖类

糖类主要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根据水解情况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4.脂质

脂质主要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很多脂质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

5.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氨基酸分子的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叫做肽键,表示为-nh-co-。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每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次序不同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具有以下多种重要功能: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催化、运输、调节和免疫。

6.核酸

核酸由c,h,o,n,p等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根据核酸中所含五碳糖的种类不同,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和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第2篇 高一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生命的结构基础

导语整理《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走近细胞》,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可以流动。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两种,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于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细胞质

(1)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具有两层膜。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具有两层膜。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内质网是由膜结构连成的网状物,分为粗面型内质网和滑面型内质网,与蛋白质和脂类,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4)核糖体分布于粗面型内质网上和细胞质基质中。

(5)高尔基体具有扁平囊和小泡,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构成,与有丝_有关。

(7)液泡表面有液泡膜,内有细胞液,含有多种成分,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

3.细胞核

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真核细胞的_方式有三种:有丝_、无丝_和减数_。细胞增殖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周期的概念

连续_的细胞,从从_完成开始到下一次_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_间期和_期。

3.植物细胞的有丝_

间期主要特点是染色体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每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中的染色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末期:两份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以后,染色体解开螺旋成染色质,纺锤丝逐渐消失,核膜和核仁重现;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细胞板,并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

4.动物细胞的有丝_

在细胞_的间期,中心粒倍增成两组:_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在其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

5.有丝_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三、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1.细胞的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而且是稳定的,一般是不可逆的。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因此,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的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因为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2.细胞的癌变

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作用,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而发生癌变。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被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与正常细胞相比,它有一些独具的特征:(1)能够无线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

3.细胞的衰老

【第3篇 高一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生殖和发育

导语整理《高一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生殖和发育》,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生殖的类型

1.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包括_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和营养生殖。

(2)在无性生殖中,新个体是母体直接产生的,所含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基本保持母体的一切性状。无性生殖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组织培养,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的一部分切下来,放在适宜的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再进一步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组织培养的优点是取材少,培养周期较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2.有性生殖

(1)被子植物的花粉是在雄蕊的花药中形成的,里面含有两个精子。一朵花的子房里生有一至数枚枚胚珠,胚珠的里面是胚囊,含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极核。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这种受精方式叫双受精。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胚是新个体的幼体。由亲本产生有性细胞(也叫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减数_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1.减数_的概念

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_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_中形成的。精原细胞(变形)→初级精母细胞(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点_)(染色单体分离)→精细胞(变形)→精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卵原细胞(复制长大)→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相等_)→极体→2个极体

次极卵母细胞(细胞质不相等_)→卵细胞(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4.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其实质是两者的细胞核融合。减数_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生物的个体发育

1.个体发育的概念

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_、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就叫个体发育,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大致分为胚胎发育、胚乳的发育等阶段。

2.种子的形成和萌发子叶

胚珠受精卵(有丝_一次)→顶细胞→球状胚体→胚芽

胚轴胚

基细胞→胚柄胚根种子

受精极核(多次_)→游离的胚乳核(形成细胞壁)→胚乳细胞→胚乳(单子叶植物保留,双子叶植物被子叶吸收)

珠被→种皮

3.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对于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长出生殖器官后,营养生长就逐渐减慢,甚至停止,对于多年生植物每年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仍然发育,逐年长大。

4.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前者指受精卵发育成幼体,后者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出生以后,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

5.胚胎发育

(1)蛙的受精卵(卵裂四次)→卵裂(继续_)→囊胚(具有囊胚腔)→

两个腔外胚层

原肠胚三个胚层中胚层→分化成组织器官

内胚层

(2)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形成羊膜,里面充满液体,叫羊水,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了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6.胚后发育

蛙等两栖类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具有明显差异,这类动物在胚后发育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要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_发育;爬行类等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差别较小,胚后发育主要指身体的长大和生殖器官的逐渐成熟。

【第4篇 高三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三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一)

1.将面团包在纱布里搓洗后,留在纱布里的物质是蛋白质,洗出的白浆为淀粉.

2.外分泌性蛋白通过生物膜系统运送出细胞外,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零.

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失去的水是液泡中的水.

4.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均是真核细胞分裂方式.细菌为原核生物,分裂为二分裂.

5.精原细胞既可以有丝分裂,也可以减数分裂.

6.线粒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7.蓝藻是原核生物.

8.根减生长点细胞没有大液泡.

9.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增殖.

10.基因重组发生在四分体时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1.同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存在.

12.愈伤组织特点:未分化,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13.皮肤生发层细胞代谢旺盛,在间期易癌变.

14.根分身区细胞含自由水量大于成熟区细胞.

15.叶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为绿色,含叶绿体.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16.植物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三倍.

17.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

18.t2噬菌体为双链dna病毒.

19.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均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

20.人体nacl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21.蒸腾作用强度会影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速度.

22.联系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23.atp中只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p键为一般化学键.

24.atp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

25.atp中所含的糖为核糖.

26.人的肠腺和胰腺能分泌麦芽糖酶,进入小肠.

27.c3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不消耗能量,c4植物固定co2消耗能量.

28.应激性的最终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

29.适应性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30.遗传物质多样性,也决定了生物应激性和适应性的多样性.

31.细胞中结合水越多,其抗逆性越强.

32.细胞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之间可自由转化.

33.n是土壤中最易缺少的元素.

34.动物只能利用有机态的n[氨基酸],动物缺n实质是缺少氨基酸.

35.植物缺fe表现为失绿症,新叶先发黄.

36.缺锌可引起苹果,桃的小叶症,从叶症.

37.钠钾可参与兴奋细胞的兴奋性变化.

38.核酸遗传特异性决定了蛋白质特异性.

39.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

高三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二)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也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准确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

各种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中心法则的书写。

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

生物变异不可遗传:不引起体内遗传物质变化

可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影响,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

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第5篇 高一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生命活动调节

导语整理《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走近细胞》,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植物的激素调节

1.向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如植物幼苗向光生长、根向重力定向运动等,向性运动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2.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胚芽鞘的生长、弯曲与胚芽鞘尖端有关。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一小部分。胚芽鞘确实产生某种物质,从上向下运输,促使下部生长。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单侧光线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侧分布多,背光侧细胞纵向生长得快,结果使茎朝向光源的一侧弯曲,说明生长素在尖端内能横向运输。一般来说,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而高浓度生长素则抑制生长。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在侧芽积累,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称为极性运输。同时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4.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萘乙酸、2,4—d等。它们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可用于培育无子果实),防止落花落果。

5.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

植物激素是指在一定部位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除生长素外,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_素、脱落酸和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二、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的概念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其主要内容是激素的调节。

(2)激素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当人体受到寒冷等刺激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以促进新陈代谢抵御寒冷。当甲状腺激素增加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种调节作用叫反馈调节。

(3)相关激素间的关系

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共同调控生长发育;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

2.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系统调节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的反应,大致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外变成负电位,膜内变成正电位,兴奋以局部电流方式沿神经纤维传到,其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突触间隙(前后膜间的间隙)和突触后膜(与前膜对应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其内含有递质,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内,递质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神经元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3)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调节躯体运动的特点是:各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位置呈倒置关系,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叫言语区,当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间(s区)受损时,会患运动性失语症(病人能听懂、看懂、会写,但不会讲话);当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损时,会患听觉性失语症(病人会讲、会写、能看懂,但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的反应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而且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的反应比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而且时间比较长。两种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要地位,控制体液的调节,反之体液调节又影响神经调节。

3.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墓础

(1)激素调节与行为

动物行为的产生不仅需要运动器官参与,还需要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调控。激素调节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表现最显著的是在性行为和対幼崽的照顾方面。对幼鼠注射或口服_酮后,出生仅14d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能调控对幼仔的照顾行为,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

(2)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6篇 初中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7篇 高一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新陈代谢

导语整理《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走近细胞》,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酶的概念、特牲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的条件。

二、atp的结构和功能及atp与adp的转化

1.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可写成a-p~p~p。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atp与adp的转化十分迅速,转化式是atp→adp+pi+能量(可逆,条件是酶),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tp中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对绿色植物来说,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三、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是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生成有机物(ch2o)+氧气(条件光能,叶绿体)。

2.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前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种,后者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转换光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3.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前者在叶绿体内的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条件是有光、色素和酶,物质变化是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同时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后者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条件是h、atp、酶,物质变化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同时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4.光合作用为几乎所宥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_能量来源;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_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1.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形成中央液泡,主要靠细胞内的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亲水性物质吸收水分,叫做吸胀作用。成熟的植物细胞已形成中央液泡,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是具有一层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有浓度差,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间具有一定的浓度差,所以植物细胞可看作是一个渗透系统。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根吸收的水分沿导管运输,其中95%--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重要动力。

五、植物的矿质营养

1.矿质元素是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有n,p,k,s,ca,mg属于大量元素,fe,mn,zn,cu,b,mo属于微量元素。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吸收动力是呼吸作用,与吸收水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矿质元素随着水分的运输而运输,动力是蒸腾作用,进入植物体后,有的仍呈离子状态,如钾离子,有的形成不稳定化合物,如mg、n、p、这两类元素可转移再利用,有的形成稳定化合物,如ca、fe,不能转移再利用。

六、人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

1.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能量,多余部分在肝脏和肌肉处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储存起来,血糖降低时,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还有多余的糖可以转变成脂肪,某些氨基酸。

2.脂肪可以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储存起来,也可以再度分解成甘油,脂肪酸,然后氧化分解或者转变为肝糖元。

3.氨甚酸被吸收后,一是被直接合成各组织蛋白质、酶和激素,二是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三是通过脱氨基作用,分解成含氮部分(可转变成尿素)和不含氮部分(可氧化分解,也可合成糖类,脂肪)。

4.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可用图解表示成糖类与脂肪和蛋白质双向转化,蛋白质向脂肪单项转化;三者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糖类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三者之间还相互制约,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主要由糖类氧化分解供能。

5.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80~120mg/dl,血糖含量低于50~60mg/d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低于45mg/d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需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6.当肝功能不好或磷脂的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脂肪堆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多食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可以预防。

7.人体每天必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主要因为蛋白质不能储存。动物性食物中氨基酸种类较齐全,豆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较丰富。

七、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在细胞质基质进行;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在线粒体中进;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条件是酶)。

2.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别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转变成乳酸,反应式分别是c6g12o6---c2h6o+2co2+能量(条件:酶)和c6h12o6----2c2h6o3+能量(条件:酶)。

八、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都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七篇)

导语整理《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走近细胞》,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化学元素的种类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最基本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生物重要知识点信息

  • 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七篇)
  • 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七篇)10人关注

    导语整理《高一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走近细胞》,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化学元素的种类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最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