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总结范文

解题总结(十六篇)

发布时间:2023-02-09 20:30:06 查看人数:58

解题总结

【第1篇 2023年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总结

●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数学高考题的容量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6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面对难题,讲究方法,争取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方法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还有象完成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它途;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以退求进,立足特殊,发散一般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如果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解决探索性问题

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应用性问题思路:面—点—线

解决应用性问题,首先要全面调查题意,迅速接受概念,此为“面”;透过冗长叙述,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重点数据,此为“点”;综合联系,提炼关系,依靠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此为“线”,如此将应用性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当然,求解过程和结果都不能离开实际背景。

【第2篇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总结

基础知识: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文章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4.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7.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8.容易弄错的术语:

(1)表达技巧 = 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 =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

(5)语言特点= 通俗易懂/ 严谨/ 优美、生动、鲜明/ 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

9.在哪儿找线索: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0. 引号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表强调。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可适当做标记

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角标记号。

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

3、答题。

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运用下文常见答题技巧回答;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

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可用①②③等序号对答案进行标注。

二、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 的特点(使语言更加 ),

表达了 的感情(反映了 的形象)。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可以从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 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 的语气。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 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 加强了语气。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答题格式:我认为(觉得) 。因为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提炼中心、主题:

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阅读:

一、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二、常用的答题技巧:

(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题:

答题格式: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二)“××”词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三)“××”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格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四)说明文中的主观题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第3篇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的重要性复习指导总结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的重要性复习指导总结

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bd是be与ba的比例中项,求证:ad是ae与ac的比例中项。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知道,bd2=be·ba,进一步可以证得△bde∽△bad,得到一些对应角相等。而要证明ad是ae与ac的比例中项,即要证明ad2=ae·ac。要证明等积式,就是要证明比例式aead=adac。要证明比例式,可以考虑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或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根据本题的条件,就是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相似,即△ade∽△acd。证明三角形相似需要两个条件,由于∠dae=∠cad,因此只需再找一对角相等或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首先考虑的是证明两个角相等,不行时再考虑证明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如∠aed=∠adc。结合条件,可以证出∠bed=∠bda,所以就可得到∠aed=∠adc,从而证得结果。

像这种思考问题的,隐含着的化归思想。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的前提下,解决较难问题时,我们经常采用把问题逐步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已经解决的问题,最终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经常总结一些常见问题所采用的常见办法,如证明两个角相等,常见的有哪些?证明两条边相等,常见的有哪些?如何证明直线与圆相切?如何求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_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与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什么关系?等等。然后再通过适量的练习,达到熟练掌握方法的目的。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数学中要充分注重对数学思想的理解。除了上面提到的化归思想外,数学中,我们还过字母表示数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解组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等。从数学思想方法上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就更能提高自己的。

最后,还要注意改善学习方式,提高。一般都有这样一个习惯,结束后,或者作业做完后喜欢交流答案,这表明急需想知道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再进一步交流一下解题的方法,会更高。因为数学题目是大量的,一般学生是做不完的,不少题目有许多不同的解法,比如两位学生的答案一致,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一样,可能一种是一般的基本的方法,而另一种是根据这个问题的特征采用的特殊的方法,各有千秋,通过交流,取长补短,那么就能共同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

【第4篇 初二数学解题方法知识点总结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 运用公式_2 +(p+q)_+pq=(_+q)(_+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 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_+q)(_+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_-y=-(y-_),(_-y)2=(y-_)2, (_-y)3=-(y-_)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_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_=b(a≠0)

在这个方程中,_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_来说,字母a是_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第5篇 gre数学题解题方法总结

gre数学题解题方法总结

gre(gre._df.cn)为大家归纳了gre数学题解题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准备新gre数学考试,详细见下文。

a. 最小值代入检验法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通过代入某一个值求解,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易懂的代数式。我们前面说过,gre所测试的.数学知识不超过初中水平,但ets却轻而易举地就能把这些题变难,惯用的手段不是屡设陷阱,就是用晦涩复杂的语言来表达一个事实上很清楚简单的数学计算。最小值代入检验法是ets这些伎俩的克星,它通过一个虽未获证明却着实可用的土办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项,从而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

怎样运用这种方法?

1. 看看问题是否很复杂以至于用通常的代数法无济于事。

2. 代入选项中处于中间值的选项,比如5个选项的值分别为1,2,3,4,5,你可以先代入值3试试,然后判断应该是大于3的数还是小于3的数,接着继续代入。

3. 如果选项不能为你提供有效的解题线索,你可以从题干入手,寻找一个符合题干变量的最小的值如1或者2。

4. 排除肯定错误的选项,直到正确选项出项在你面前。

【第6篇 中考数学常见解题技巧方法总结

中考数学常见解题技巧方法总结1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2、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

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3、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所以在中考中面对这类问题,一定要做到避免失分。

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在中考中,有一类题目说难不难,说不难又难,有的时候三两下就有了思路,有的时候苦思冥想很久也没有想法,这就是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方程可以说是初中数学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中考中必考内容。从近年来的中考来看,结合时事热点考的比较多,所以还需要考生有一些生活经验。实际考试中,这类题目几乎要么得全分,要么一分不得,但是也就那么几种题型,所以考生只需多练多掌握各个题类,总结出一些定式,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5、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做这类题时一定要有“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

6、几何图形的归纳、猜想问题

中考加大了对考生归纳,总结,猜想这方面能力的`考察,但是由于数列的系统知识要到高中才会正式考察,所以大多放在填空压轴题来出。对于这类归纳总结问题来说,思考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中考数学常见解题技巧方法总结2

选择题的解法

中考数学试题主要是为了凸现能力,小题一般要小做,除了直接法解答外,还要注意巧解,各位同学在做中考数学选择题时善于使用数形结合、特值(含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特殊角度、特殊体等等)、排除、验证、转化、分析、估算等方法,一旦思路清晰,就迅速作答。不要在一两个小题上纠缠,如果确实没有思路,可先蒙一个,并做标记,即使是“蒙”也有25%的胜率,后面有剩余时间可以选择重新做。

填空题的解法

由于中考数学填空题和选择题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些解题方法、策略可以共用。中考数学填空题要认真运算,表达结果必须数值准确、形式规范,否则将前功尽弃,因为填空题无过程分。

函数型综合题

此类中考数学解答题是将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直接给中考考生,先求函数的解析式,再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几何型综合题

此类中考数学解答题是先给中考考生规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

中考数学压轴题

中考数学试卷中的压轴题是很多中考考生所苦恼的,在回答中考数学压轴题时需要掌握的答题技巧有以下几点:

1、压轴题难度有约定:历年的中考数学压轴题一般都由3个小题组成。第(1)题容易上手,得分率在0.8以上;第(2)题稍难,一般还是属于常规题型,得分率在0.6与0.7之间,第(3)题较难,能力要求较高,但得分率也大多在0.3与0.4之间。近十年来,最后小题的得分率在0.3以下的情况,只是偶尔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方关注。控制压轴题的难度已成为各届命题组的共识,“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略翘”已成为上海数学试卷设计的一大特色,以往上海卷的压轴题大多不偏不怪,得分率稳定在0.5与0.6之间,即考生的平均得分在7分或8分。由此可见,压轴题也并不可怕。

2、分析结构理清关系:解决中考数学压轴题时,要注意它的逻辑结构,搞清楚它的各个小题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还是“递进”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去年第25题的(1)、(2)、(3)三个小题是平列关系,它们分别以大题的已知为条件进行解题,(1)的结论与(2)的解题无关,(2)的结论与(3)的解题无关,整个大题由这三个小题“拼装”而成。

3、应对策略必须抓牢:学生害怕“中考数学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中考前,盲目地多做难题是有害的。从外省市中考卷或从前几年各区模拟考卷中选题时,特别要留意它是否超出今年中考的考查范围。我认为压轴题的解题能力不能靠一时一日的“拔苗助长”而要靠日积月累的培养和训练。在总复习阶段,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放弃一些难题和大题,多做一些中档的变式题和小题,反而能使他们得益。

中考数学常见解题技巧方法总结3

1、配方法

所谓的配方法公式是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将一些术语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幂的形式。通过公式求解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为匹配方法。其中,常用的是匹配成完全扁平的方式。匹配方法是数学中身份转换的重要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因子分解,简化,方程解,方程和不等式明,函数极值和解析表达式。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是将多项式转换为几个积分的乘积。因子分解是身份变形的基础,在解决代数,几何和三角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因子分解的方法很多,除了中学教科书上关于公因子法的提取,公式法,分组分解法,交叉乘法法等,还有诸如使用术语加法,根分解等,,未确定系数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且广泛使用的方法。我们通常将未知或变量称为元素。所谓的替换方法是用新变量替换原始公式的一部分,或者在相对复杂的数学公式中修改原始公式,以简化它并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方法和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_2+b_+c=0(a,b,c属于r,a≠0)根辨别,delta=b2-4ac,不仅用于确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求解方法问题,代数变形,解方程(群),解不等式,研究函数甚至几何,三角运算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首先确定结果的欲望有一定的形式,其中包含一些未确定的系数,然后根据未确定系数方程组的设定条件,解决这些未确定的系数值或找到这些系数之间的关系未确定系数,从而解决数学问题,这种问题解决方法称为未确定系数的方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反法

反法是间接明。这是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首先提出与的结论相反的设,然后,从这个设,通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设,从而肯定了正确性。原始。矛盾明可以分为矛盾的简化荒谬明(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和矛盾的穷举明(结论的反面不止一种)。通过矛盾明的步骤一般分为:(1)反设;(2)减少;(3)结论。

7、面积法

平面几何中的面积公式和与面积公式导出的面积计算相关的属性定理不仅可以用于计算面积,而且还可以明平面几何问题有时会得到两倍的结果。使用面积关系来明或计算平面几何问题称为面积法,这是几何中的常用方法。

8、客观问题解决方法

多项选择题是提供条件和结论的问题,需要基于某种关系的正确。选择题设计精巧,形式灵活,可以全面检验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考试的能力和知识的覆盖面。

【第7篇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以及解题技巧的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以及解题技巧的总结

常考的密度测量

(1)、液体的密度测量一般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被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往量筒内倒一些,并测出其体积v;

c、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2;

d、则被测液体的密度:ρ液=(m1-m2)/v。

中考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

特别注意:若用天平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一些待测液体,并测出烧杯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测其体积,因烧杯上会沾有一部分液体,造成所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值偏大。

(2)、固体密度的一般测量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m;

b、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测出其体积v1;

c、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并测出水与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d、则被测固体的密度:ρ固=m/v2-v1

特别注意:对于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测量时,应在第三步的“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后面加上“用细铁棒把待测物体压入水中”

2

天平使用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1)、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偏大;砝码生锈,则测量值偏小;

(2)、游码没有归零,则测量值偏大;

(3)、天平没有调节平衡,指针偏右时:则测量值偏小;指针偏左时,则测量值偏大。

3

天平使用技巧: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水平桌面上。

(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位置平衡。

a、调节原则是: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b、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指针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线上;指针运动时,看它在分度盘中央线两端摆动幅度是否一样。

(4)、测: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向天平右盘加减砝码(加减砝码原则: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注意:当左码右物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6)、收:称完后,把被测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4

判断空、实心球的方法:(已铁球为例)

(1)、比较密度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求出球的密度。ρ球=m球/v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实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空心。

(2)、比较体积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质量的实心铁球的体积,v铁=m球/ρ铁。若v球=v铁,则该球是实心;若v球v铁,则则该球是空心。

(3)、比较质量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体积的实心铁球的质量,m铁=ρ铁_ v球,若m铁=m球,则该球是实心;若m铁m球,则则该球是空心。

5

利用天平和容器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1)、用天平测出空容器的质m1。

(2)、用天平测出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

(3)、将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出,装满待测液体,并用天平测出容器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3。

(4)、则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容=(m3-m1/m2-m1)ρ水。(v容=m2-m1/ρ水)。

6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平均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混=m混/v混=m1+m2/(v1+v2).7在求混合物质的含量问题时:必须把握m总=m1+m2和v总=v1+v2,列方程来解。8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技巧:

(1)、选定一个参照物。

(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3)、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静止的。

9

换算单位的技巧:

(1)、大单位化小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乘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m3换算dm3 4.6 m3=4.6_103=4.6_103 dm3

(2)、小单位化大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除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23cm=?m 23cm=23/100=0.23m=2.3_10-1m

10

平均速度的几种特殊求法:

(1)、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路程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

(2)、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时间的平均速度v=(v1+v2)/2

(3)、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车长+桥长/总时间.

11

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技巧:

具体做法是:数值后面的单位代表小数点前面那一位数的单位,从小数点后开始退,退到数值的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二位是什么位,该数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什么。如:256.346m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4.567d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

12

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先看两物体原来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2)、再看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所以出现了什么情况。

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与灰尘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用手拍打衣服后,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就从衣服中分离出来了。

13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区分的技巧:

关键看:两个力是作用在几个物体上了。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了。

14

弹簧测力计在所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

(1)、测力计受力静止时,它的两端都受到力的作用,但测力计示数只表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2)、弹簧的伸长是各个部分都在伸长,若弹簧断了,去掉断的部分,剩余部分受到同样大小的力伸长的长度比原来的要短,因此测量值偏小。

(3)、把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重力的和,物体的重力=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的自身重力。

15

判断液面升降的技巧:

情况一、

1、从水中把物体捞到船上时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 ρ水时:则水面上升。

(2)、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2、从船上把物体扔到水里时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 ρ水时:则水面下降。

(2)、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情况二、一块冰浮在液面上,当冰全部融化后,液面变化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 ρ液时:则液面上升。

2、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不变。

3、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下降。

16

判断物体具有那种能的技巧:

(1)、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关键看物体是否在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关键看物体相对与参考面是否有高度。

(3)、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关键看物体有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17

月球上的特点:

(1)、无大气。

(2)、无磁场。

(3)、弱重力。

(4)、昼夜温差大。

18

在太空和月球上不能做的事有:

(1)、指南针不能使用。

(2)、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降落。

(3)、内燃机不能工作。

(4)、不能看到流星。

(5)、人不能面对面直接交谈。

19

在月球上会发生的事有:

(1)、可以用天平称物体质量。

(2)、人可以举起比自己重的物体。

(3)、人可以在上面用笔写字。

(4)、在月球上的机器不需要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5)、在上面看天空是黑色的。

20

宇航服具有的特点:

(1)、供氧 (2)、耐压 (3)、密闭

(4)、保暖 (5)、抗射线。

21

为什么火箭用液氢做燃料?

(1)、氢的热值高。

(2)、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3)、液态氢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节约空间,以便于储存更多的燃料。

22

火箭的整流罩应具备的特点:

(1)、熔点高 (2)、隔热性能好。

【第8篇 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总结

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总结

科技类作品的阅读一直是高考的主要测试内容,着重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筛选、提取、推断信息的能力。其解题技巧总结如下: 科技文第1题通常重在检测对文中重要词语或概念的理解,含指代义的理解;重在检测对关键句子或判断的理解,为全面准确地理解科技文做准备。解答此类题,要认真读好原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找到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谨防望文生义一类的选择项的干扰。 科技文第2题通常考查对文中局部信息的筛选、提取和辨别。题目的指向非常明确,有的虽然没有明示,但实际上仅是在某一段落内就可以找到答案。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注意用词的肯定性、可能性、推测性便能解决问题。 科技文第3题则主要侧重对全文范围内的关键信息、重要信息的筛选、辨别及判定上。从近几年高考情况来看,或者是对全文不同地方的'内容进行提取,或者是对全文重要内容,如主旨、意图、意义等进行提取,或者是根据文章意思转换表述形式。解答此题,要先整体感知;然后再扣住关键语句,充分认识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是事关全局的,增强筛选和提取的自觉性;最后对照题目,逐一找准题干每一选项对应的区间,按需踩点,与原文进行对照比较,瞻前顾后找准联系。 科技文最后一道题重在检测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测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要根据文章已经提供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演和测定。一是内容上要有着落,二是推断的过程要合乎思维规律,这样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相关的题目。

【第9篇 2023年解题技巧归类总结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第10篇 2023高考备考资料:语文解题方法总结3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第11篇 高考语文解题公式总结

高考语文解题公式总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古诗词鉴赏: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第12篇 2023中考英语知识点总结:听力训练题型及解题技巧

中考听力试题主要涵盖了下列四大题型:

1、听句子或对话选图;2、听问句选答语;3、听小对话回答问题;4、听长对话或独白回答问题。

听力的话题:

问候、邀请、看病、约会、购物、问路、打电话、谈论天气、询问时间等,测试内容大致可分为:时间和数码、地点和动向、价格和数量、人物和事件、情景和背景等。在复习阶段听力训练中,同学们应该对以上提到的试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明白自己的软肋在哪里,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

解题方法:

首先,听力理解的语言材料有别于阅读材料,语言结构不如书面语言严谨,较接近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有犹豫、停顿、重复、思考、重音、略音、拖长音、被打断、语序颠倒等现象,句子简短,但内涵信息多。同学们回答听力试题时,除了听力涉及内容外,要特别注意说话人的语音、语气、语调等方面包含的信息。那么,听力的技巧是什么呢?

同学们记住以下16个字:稳定情绪,集中精力,预测内容,审清题意。

同学们应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听的时候必须镇定自信,全神贯注,以积极向上的心理准备,尽快进入答题状态。并且,同学们应尽量利用“试卷分发”到“播放试音乐曲和试音材料”之间的时间,及时、迅速地阅读题目(题干和选项),并画出问题的关键词,根据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来比较推测对话的内容,带着问题去听,有重点地去听。

(一)听句子或对话选图:对于这部分题,其实处理很简单,同学们不用担心句子的难易,只要捉住关键词,就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例如:

听力稿为:born under the star sign of lion, a person is believed tobestrong, confident and generous。

析:本句对于同学们的水平来讲,有很多生词,而且句式复杂,但是没有必要担心题做不对,只要抓住关键词lion,此题迎刃而解。因此,c为正确选项。

再如:

听力稿为:not many girls play the trumpet, but i do. i thinkitsgreat。

析:本句同学们一看就是对乐器进行选择,在听之前,可能同学们只会说后两个。但听过之后,发现没有提到b和c。因此,此题完全可以采用排除法,故选择a。

(二)听问句选答语:同学们听懂疑问词或助动词就可以了,通过这个词来判断句子的类型、问句的类型以及判断句子的时态。

例如:

a.yes,i can. b.yes,i am。

c.sorry,i dont know.d.i can do it。

听力稿为:can you count from one to a hundred?

析:此题只听清了“canyou”两个词就可断定这是一个一般疑问句,要用“yes”或“no”回答,再根据can这个词,可断定要选a项。

再如:

a. in 1991. b. since 1991. c. very often。

听力稿为:how long have you been away from china?

析:此题只听清howlong…?就可以了,因为对howlong…?的回答只有两种,一个是for+时间段,其次是since+时间段。至于in+年,提问应该是when…?对于veryoften的提问,通常是howoften…?

(三)听小对话回答问题:对于这部分题,同学们要着重看答语,然后在问题上画出关键词,看看是问的man还是woman,然后再听。通常会问到的问题如下:

(1)考具体事实和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价钱、数量、原因、目的、结果等,有时还要对听到的信息做加工处理,如数字运算、时间顺序、比较筛选、同义转换、因果关系等。常见细节问题有:

where has sb. been?

what time will they meet?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omorrow?

who will be in the sports meeting?

what is wrong with…?

why can not…?

how long will she keep the book?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the bookshop?

how many people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how much are all the things?

(2)推测谈话背景,判断人物身份。要求同学们理解对话地点、背景和对话者之间的关系。常见的考查背景的问题有:

who are the two speakers?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which sport will the boy maybe win?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where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talking?

【第13篇 2023高考备考资料:语文解题方法总结2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第14篇 2023年中考化学解题技巧总结

首先,选择题:标记题目关键词

①答题稳

许多考生在答选择题时毛躁,没看清题就落笔,这时考生要提醒自己:评卷看准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着急忙慌地把会的题答错了,多傻呀。

②看全面

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免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解决马虎的好办法。

③做标记

标记出否定叙述,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④留痕迹

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帮助考生答对题的好办法。

⑤巧联系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⑥两检查

一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如分析是b对,可写到括号里的是d;二检查括号里的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检查时务必先检查涂卡是否准确。

其次,非选择题:贴近核心问题作答

①注重情境

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例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②围绕核心问题

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如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③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的,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这样表达更准确。应尽可能写出自己最有把握,没有争议,能得到大家认可的答案,不给别人扣分的机会。

④按逻辑顺序分析

从“已知”到“未知”,分析思考要有逻辑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可以是空间顺序,如实验现象有几点,可以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去寻找,也可以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时间顺序来思考。有些开放题没有思路,大脑一片空白时,可以按章节逐一搜索。

然后,表达书写:表述完整环环相扣

①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要求。要看清试题对表达方式的要求,是用化学用语回答,还是文字或者图形。

②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回答问题要精炼,不要重复叙述。

③回答问题时避免答非所问。如把碱的俗称写成了化学式,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写成了文字叙述,要求画发生装置结果画成了制和取的装置。

④语言表述要完整。缺少主语或前提会导致不知所云或不严谨。

⑤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要体现出因果关系,回答要环环相扣。

⑥不要写错别字。不少考生因写错别字、书写潦草致使阅卷老师辨别不清而被扣分。错别字如“石蕊”写成“石芯”、“饱和”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涤纶”写成“涤伦”等;写错了要划清楚,改清楚,不要“越描越黑”。

⑦不要把化学用语、计量单位写错。如元素符号忘记了大小写的原则;化学方程式忘记配平,状态符号漏标注,反应条件未写清等;在化学计算中,有时单位不统一就代入计算,导致答案错误而失分,或者把“t”写成“g”,或者不标注单位等。

还有,满分法宝:先准后快先易后难

①试卷发下后,不要急于做题。应先按要求在指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姓名、学校等,然后仔细阅读考试说明及注意事项,接着浏览一下试卷的页码、题数和题型,做到心中有“卷”,当答题铃声响起后,再集中精力投入答题。

②不必拘泥于试题在试卷上的编排顺序。可以先答化学,或先答物理,这样就避免了内容和思维的转化。再就是根据经验和感觉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答,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比倒数第二、三题简单,可以先做最后一题,再做前面的题。

③心静方能发挥好。理化合卷题量较大,许多学生心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完,所以做题时不认真思考,怕耽误了时间做不了后面的题,于是没看清题就匆忙作答,结果造成能得分的题没得到分,所以考生一定不要毛躁,要静下心来,先准,再快。

最后,答完检查

①检查试题是否全部答完,有无漏答或没有答全的题目;

②检查题干所标关键字是否考虑周全;

③检查答案错别字,包括化学用语误写。

【第15篇 高考数学数列问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总结

高考数学数列问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总结

数列问题篇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

1. 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排列组合篇

1.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 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6.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7. 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 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考数学各题型解题方法与技巧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第16篇 数学怎么总结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的解法

1、直接法:根据选择题的题设条件,通过计算、推理或判断,,最后得到题目的所求。

2、特殊值法:(特殊值淘汰法)有些选择题所涉及的数学命题与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关,在解这类选择题时,可以考虑从取值范围内选取某几个特殊值,代入原命题进行验证,然后淘汰错误的,保留正确的。

3、淘汰法:把题目所给的四个结论逐一代回原题的题干中进行验证,把错误的淘汰掉,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

4、逐步淘汰法:如果我们在计算或推导的过程中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进行,既采用“走一走、瞧一瞧”的策略,每走一步都与四个结论比较一次,淘汰掉不可能的,这样也许走不到最后一步,三个错误的结论就被全部淘汰掉了。

5、数形结合法: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求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求解体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2、联系与转化的思想: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数学学科的各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在解题时,如果能恰当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代换转化、已知与未知的转化、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具体与抽象的转化、部分与整体的转化、动与静的转化等等。

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4、待定系数法:当我们所研究的数学式子具有某种特定形式时,要确定它,只要求出式子中待确定的字母得值就可以了。为此,把已知条件代入这个待定形式的式子中,往往会得到含待定字母的方程或方程组,然后解这个方程或方程组就使问题得到解决。

5、配方法:就是把一个代数式设法构造成平方式,然后再进行所需要的变化。配方法是初中代数中重要的变形技巧,配方法在分解因式、解方程、讨论二次函数等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6、换元法:在解题过程中,把某个或某些字母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用一个新的字母表示,以便进一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换元法可以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式子化简,把问题归结为比原来更为基本的问题,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7、分析法:在研究或证明一个命题时,又结论向已知条件追溯,既从结论开始,推求它成立的充分条件,这个条件的成立还不显然,则再把它当作结论,进一步研究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达到已知条件为止,从而使命题得到证明。这种思维过程通常称为“执果寻因”

8、综合法:在研究或证明命题时,如果推理的方向是从已知条件开始,逐步推导得到结论,这种思维过程通常称为“由因导果”

9、演绎法: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10、归纳法: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11、类比法:众多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一些相互之间有相似属性的事物,在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根据它们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类比法既可能是特殊到特殊,也可能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三、函数、方程、不等式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⑴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⑵待定系数法。⑶配方法。⑷联系与转化的思想。⑸图像的平移变换。

四、证明角的相等

1、对顶角相等。

2、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或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4、凡直角都相等。

5、角平分线分得的两个角相等。

6、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7、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高(或中线)平分顶角。

8、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9、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0、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11、关系定理:同圆或等圆中,若有两条弧(或弦、或弦心距)相等,则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12、圆内接四边形的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3、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14、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5、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7、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8、利用等量代换。

19、利用代数或三角计算出角的度数相等

20、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并且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五、证明直线的平行或垂直

1、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主要依据和方法:

⑴、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⑵、平行定理、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⑶、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内错角或同旁内角),两直线平行。

⑷、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⑸、梯形的两底平行。

⑹、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或两底)

⑺、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2、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主要依据和方法:

⑴、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由一个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⑵、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互相垂直。

⑶、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则第三个内角为直角。

⑷、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⑸、三角形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则这边所对的内角为直角。

⑹、三角形(或多边形)一边上的高垂直于这边。

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⑻、矩形的两临边互相垂直。

⑼、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⑽、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或平分弦所对的弧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

⑾、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⑿、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⒀、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于两圆的公共弦。

六、证明线段的比例式或等积式的主要依据和方法:

1、比例线段的定义。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

3、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4、过分点作平行线;

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成比例,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6、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7、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9、通过比例的性质推导。

10、用代数、三角方法进行计算。

11、借助等比或等线段代换。

七、几何作图

1、掌握最基本的五种尺规作图

⑴、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⑶、平分已知角。

⑷、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⑸、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掌握课本中各章要求的作图题

⑴、根据条件作任意的三角形、等要素那角性、直角三角形。

⑵、根据给出条件作一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

⑶、作已知图形关于一点、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

⑷、会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⑸、平分已知弧。

⑹、作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⑺、作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等。

八、几何计算

(一)、角度与弧度的计算

1、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角的计算主要依据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⑵、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⑶、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

2、弧和相关的角的计算主要依据

⑴、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⑵、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⑶、弦切角的度数等于所夹弧度数的一半。

3、多边形的角的计算主要依据

⑴、n边形的内角和=(n-2)_180°

⑵、正n边形的每一内角=(n-2)_180°÷n

⑶、正n边形的任一外角等于各边所对的中心角且都等于

(二)、长度的计算

1、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计算

用到的定理主要有三角形全等定理,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三角形及各种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定理。关于梯形中线段计算主要依据梯形中位线定理及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性质定理等。

2、有关圆的线段计算的主要依据

⑴、切线长定理

⑵、圆切线的性质定理。

⑶、垂径定理。

⑷、圆外切四边形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⑸、两圆外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两圆内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半径之差。

3、直角三角形边的计算

直角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应用最广,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勾股定理和特殊角三角形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等。

4、成比例线段长度的求法

⑴、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⑵、相似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⑶、射影定理;

⑷、相交弦定理及推论,切割线定理及推论;

⑸、正多边形的边和其他线段计算转化为特殊三角形。

三、图形面积的计算

1、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⑴、s□abcd=a·h

⑵、s菱形=1/2a·b(a、b为对角线)

⑶、s梯形=1/2(a+b)·h=m·h(m为中位线)

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⑴、s△=1/2·a·h

⑵、s△=1/2·p·r(p为三角形周长,r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

3、s正多边形=1/2·pn·rn=1/2·nan·rn

4、s圆=πr2

5、s扇形=nπ=1/2lr

6、s弓形=s扇-s△

九、证明两线段相等的方法:

⑴、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线段相等;

⑵、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

⑶、利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⑷、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

⑸、角平分线的性质;

⑹、利用轴对称的性质;

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⑻、平行四边形性质;

⑼、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1:平分一条弦所对的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⑽、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定理及推论;

⑾、切线长定理。

十、证明弧相等的方法:

⑴、定义;同圆或等圆中,能够完全重合的两段弧。

⑵、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垂直平分一条弦的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一条弦所对的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⑶、圆心角、弧、圆周角之间度数关系;(圆心角=弧=2圆周角)

⑷、圆周角定理的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十一、切线小结

1、证明切线的三种方法:

⑴、定义——一个交点;

⑵、d=r;(若一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则这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⑶、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八个性质:

⑴、定义:唯一交点;

⑵、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d=r)

⑶、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⑷、推论1: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⑸、推论2: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⑹、切线长相等;过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并且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切线的夹角。

⑺、连结两平行切线切点间的线段为直径

⑻、经过直径两端点的切线互相平行。

3、证明切线的两种类型:

⑴、已知直线和圆相交于一点

证明方法:连交点,证垂直

⑵、未知直线和圆是否相交于哪点或没告诉交点

证明方法:做垂直,证半径

十二、辅助线的作用与添加方法:

辅助线是沟通已知与未知的桥梁.现已学过的添加辅助线方法有:

1、梯形的七类辅助线:

⑴、作梯形的高;

⑵、延长两腰;

⑶、平移一腰;

⑷、平移对角线;

⑸、利用中点;

⑹、连结两腰中点;

2、一般的辅助线

⑴、过两定点作直线;

⑵、作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⑶、延长某一线段;

⑷、作一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

⑸、构造直角三角形;

⑹、作平行线;

⑺、作半径;

⑻、弦心距;

⑼、构造直径上的圆周角;

⑽、两圆相交时常连公共弦;

⑾、构造相交弦;

⑿、见中点连中点构造中位线;

⒀、两圆外切时作内公切线;

⒁、两圆内切时作外公切线;

⒂、作辅助图形(如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中作辅助三角形);

解题总结(十六篇)

中考听力试题主要涵盖了下列四大题型:1、听句子或对话选图;2、听问句选答语;3、听小对话回答问题;4、听长对话或独白回答问题。听力的话题:问候、邀请、看病、约会、购物、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解题信息

  • 解题总结(十六篇)
  • 解题总结(十六篇)58人关注

    中考听力试题主要涵盖了下列四大题型:1、听句子或对话选图;2、听问句选答语;3、听小对话回答问题;4、听长对话或独白回答问题。听力的话题:问候、邀请、看病、约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