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总结范文

上数学总结(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3-02-01 11:30:10 查看人数:98

上数学总结

【第1篇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总结。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数学课内外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领他们多去尝试,找出规律。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本学期教学中转化思想用得较多,这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3、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学中我即注重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时,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也就要注意处理好全体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利用模型让学生摆一摆,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是不同的,只有观察到物体的三个面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多创设学习情景,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每节数学课中,我都尽量出示主题图,引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好地消化,课后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7、控制好课后的作业量。本学期由于手足口病耽误课时,为了赶进度,后半学期作业量偏大,给师生带来一定的负担,以后要留好机动课时,尽量克服此类现象的发生。

8、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第2篇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8.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20.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21.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22.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23.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24.分数线、分子、分母

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 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 分母等于除数,而0.5 分数值则等于商。

25.分数由来

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26.可能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第3篇 八年级上数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上数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上数学工作总结第

本人本学期担任八年级(5 )(9)两班数学课教学和八(5)班班主任工作。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 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三、教学研究 .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 、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3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

4 、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 、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 、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 、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 、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 、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八年级上数学工作总结第

本人本学期担任八年级(2)两班数学课教学工作。 一年来,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认真备课。

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

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第4篇 最新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最新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44页------46页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47页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分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5篇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总结。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数学课内外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领他们多去尝试,找出规律。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本学期教学中转化思想用得较多,这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3、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学中我即注重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时,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也就要注意处理好全体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利用模型让学生摆一摆,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是不同的,只有观察到物体的三个面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多创设学习情景,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每节数学课中,我都尽量出示主题图,引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好地消化,课后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7、控制好课后的作业量。本学期由于手足口病耽误课时,为了赶进度,后半学期作业量偏大,给师生带来一定的负担,以后要留好机动课时,尽量克服此类现象的发生。

8、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第6篇 小学五年级上数学工作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热心关怀下,全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本期顺利地完成了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为总结经验,特将本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于此以为鉴: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工作坚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着眼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为宗旨,继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打好数学学习基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达成教学目标:

本期完成了分数的意义和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因数和倍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教学目标。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了分数的计算方法,学会了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会判断,会约分、通分。

4、使学生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基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与旋转90°

5、使学生学会了用折纸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基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6、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基本学会了求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

7、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等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本期坚持了教学“五认真”。

本期的教学工作,认真坚持了教学“五认真”。

1、认真钻研了教材、大纲,研究了班集体情况。

开学之初,认真地学习、研读了教学大纲、教材,仔细研究了大纲讲的知识技能的要求用语及目的要求和重难点,研究了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了解了教材的编排体系,研究了班级情况,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思想善,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

2、认真撰写了课时教案。

针对了解的情况内容情况,本期教案作了各章节的分析,写出了符合班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写上了课后小记,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息反馈。

3、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

课前,我总认真熟记教案;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方面,努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

4、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

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作了认真的批阅。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5、认真作了学生的单元测验。

本期教学工作,做到了教学一个阶段,就立即捕捉信息反馈,对学生学习知识情况进行了单元测验,测验中,对学生进行了认真对待考试的思想教育。

6、认真辅导了班上的后进生。

本期的后进生,我抓得早,抓得牢,从上期就部署了计划,对后进生进行了辅导。辅导中,针对当前教学中的重点,关键进行辅导、复习,力争使后进生人人过关。

四、本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本期,针对学生间时的思想波动,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如: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的教育、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了解时代特征的教育、使全班同学均能正常发展。

五、课改得失。

本期也作了课改的尝试,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对课改的理念、课改的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落实。

六、本期做得不足之处。

1、课改的实践力度不够。

2、对优生的拔尖工作做得不够。

3、与学生家长的联络不够,缺乏教学合力。

总之,本期的工作有得有失,也就有长进,我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力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7篇 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2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4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5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5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5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5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5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6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6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6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6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6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6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6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7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7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7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第8篇 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44页------46页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47页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分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9篇 九年级上数学复习计划总结

(一)复习目标

(1)第21章22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主要是计算,教师提前先把概念、性质、方法综合复习,加入适当的练习,特别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重要题型: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③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在课堂上要逐一对这些题型归纳讲解,多强调解题方法的针对性。最后针对平时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2)第23章是几何部分。这章的重点是旋转的性质及其生活中的应用。所以记住性质是关键,学会应用是重点。要学会生活中的旋转是随时都可以转化成数学问题,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非常熟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常见的旋转题要多练多总结。

(3)第24章主要是“圆”的教学,对这章的考试题型中实际问题背景学生可能不一定熟悉,所以要以与课本同步的题型为主,要熟记圆的垂径定理,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直角三角形与垂径定理之间的联系,并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评,尽量是精讲多练,该动手的要多动手,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圆与多种几何图形结合的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

(二)复习方法

(1)强化训练

这个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目较多,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二次函数,在复习过程中要分类型练习,重点是解题方法的正确选择同时使学生养成检查计算结果的习惯。还有几何证明题,要通过针对性练习力争达到少失分,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

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对应知应会的内容要反复讲解、练习,必须做到学一点会一点,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平时多小测多检查。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做课外习题,适当提高做题难度,我校各班级有针对性的选择资料,要求学生能完成,教师要批改。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

通过近三年的学习,我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对证明题掌握不牢,不会找合适的分析方法,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没有思路。在今后的复习中我准备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项练习证明题,引导学生如何弄懂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力争让学生把各种类型题做全并抓住其特点。

(4)加强学困生的辅导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对他们要多表扬多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对不会的知识要多讲几遍,不怕麻烦,直至弄懂弄会,同时要配合班主任和家长搞好对学生的家庭辅导工作。

(三)课时安排

本次复习共10天左右的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二次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

复习时间:12月13—15

第二部分:转和概率初步

复习时间:12月16—20

第三部分:圆旋

复习时间:12月21—24

第四部分:二次函数

复习时间:12月27—31

【第10篇 新人教的一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

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11篇 初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2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4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4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4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5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5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5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5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5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6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6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6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6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6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6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6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7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7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7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7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7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7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7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7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7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7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8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8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8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8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8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8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8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8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8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9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9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9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9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9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9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9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9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9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0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0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0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0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0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0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0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0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0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1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11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1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1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1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1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第12篇 最新初中八年级上数学知识总结

人教版最新初中八年级上数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一次函数

1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

2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

3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

第二章数据的描述

1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

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

扇形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

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2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三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

3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四章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_,y)关于_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y).

4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第五章整式

1整式定义、同类项及其合并

2整式的加减

3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整式的乘法

4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5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

(2)整式的除法

6因式分解

(1)提共因式法

(2)公式法

(3)十字相乘法

上数学总结(十二篇)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推论(aa…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上数学信息

  • 上数学总结(十二篇)
  • 上数学总结(十二篇)98人关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