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财政局农业科年度工作总结
20__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省厅农业处的具体工作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
力度为核心,着力促进稳粮、增收、保供给;以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为平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支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整合资金为抓手,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基础,不断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支农和农财工作的各项任务,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 20__年农业支出完成情况
20__年,全市财政支农资金支出25.1亿元,较2023年18.4亿元增长6.7亿元,增长36.6%。其中,农业支出1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2%,水利支出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5%,扶贫支出59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1%,农业综合开发支出39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__年,我们按照年度农业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的总体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分时期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 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支农资金,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20__年,我们在各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工作、克服困难,多渠道、多层次,千方百计筹措支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完善支农资金积累投入机制,努力增加农业投入,确保了年度财政支农资金的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各项支农资金25.1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各项财政支农资金10.6亿元,市、县财政安排投入支农资金14.5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支农职能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 努力做好财政支农年初预算安排工作。
按照《农业法》规定“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和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以及中央和省财政关于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依法安排财政支农预算的精神,积极做好年度财政农业支出预算安排,并针对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下发专题文件,对各县市区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排名站队,进行通报,提出要求,确保全市年度财政支农预算合理安排,依法增长。20__年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支农资金25.1亿元,较2023年增长36.6%。从全年预算安排情况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增加农业投入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出了很大努力,尽可能挤出较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达到了《农业法》要求,保持了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的稳定增长。
2、 利用财政贴息吸引银行贷款。
20__年,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我们继续采用“财政贴息、银行贷款、农民还钱”的方法,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银行、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全年共计投入市级财政贴息资金263万元,吸引扶贫贷款,水库除险加固贷款,50家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农业结构调整贷款以及其它贴息支农贷款7300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扶持畜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通过市农业财政信用资金管理处贷给新野科尔沁公司;通过财政贴息为鸭河水库除险加固贷款2000万元。
3、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20__年,我们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发挥财政职能,努力争取增加中央和省财政对我市的农业投入。一方面及时掌握上级投资政策和支持重点,结合我市农业实际,积极做好项目的考察论证,建立支农项目库,有重点地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扶持项目。另一方面,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在工作中注意及时总结项目管理经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反馈项目情况,注重跟踪问效,上报典型材料,恪守资金信用,注重工作信誉,营造投资环境。2023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29614万元,较上年增长10%。其中:农综开发资金1017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3413万元,其它各项支农资金106033万元。对增加我市农业投入,支持农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按照公共财政理念,改革支农方式,优化资金结构,突出支持重点,统筹各项支农资金,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投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地增加。
1、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围绕农田基本建设,整合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市各级财政集中财力,共投入财政资金 万元,重点支持了旱涝保收田,灌区配套,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建设,有效巩固和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筹措资金5.36亿元,重点通过支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田间道路整修、村镇规划、村内道路硬化、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建设的差距,为新农村建设
提供较好的硬件环境。20__年,有重点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60 个;共筹措资金 1.16亿元,解决了全市32.3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支持构建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支持构建国家对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调动和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023年,全市共投入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 1.65 亿元,对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1511.516万亩农作物进行良种补贴。把支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来抓,共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8431万元,共补贴各类机具1.27万台(件),其中大中拖 1908台,小拖5043台,玉米收获机554 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7 台,抗旱机械1745台套,旋耕机1219台,秸秆还田机299台,其它农机具2043台(件),受益农户12275户,拉动农民投资1.9亿多元。
3、支持科技进步和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测土配为施肥项目实施范围。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根据扩大内需的新形势,结合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新情况,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完善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强化监督检查,防止骗取、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2023年共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551.9 万元,对我市 1.8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7690 名贫困地区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增强转移就业的本领,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绿色南阳。一是支持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林业生态省建设为核心,将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等纳入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努力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效果。一方面筹措资金2789万元,积极做好林业生态省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认真抓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的需要。全年共落实补偿资金2759万元。同时,认真完善资金管理措施和补偿制度,努力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为确保我市森林生态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积极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共拨付资金 12233.7万元。二是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筹措资金1010 万元,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努力营建市民的山水休闲后花园、健康大森林和游憩大自然,促进南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筹措资金480 万元,积极支持全市重点特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贴息、补助、信贷担保等方式,重点支持宛西制药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三是支持现代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4810 万元,重点支持了方城、唐河、邓州粮食产业,社旗、新野、邓州畜牧产业,西峡县食用菌产业等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发展。
6、支持扶贫地区扶贫开发。2023年,我们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贯彻中央、省有关扶贫工作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断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财政扶贫工作的规律,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人口参与反贫困的能力,并努力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做好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贫困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突出资金使用重点,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民培训等。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万元,通过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尽量将财政扶贫和财政支农资金结合起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资金的投入管理,积极推行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努力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质量和效益。四是不断壮大贫困地区县乡财政,积极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农民与财政双增收目标。
7、建立应急机制,努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强化资金管理,全力支持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为管好用好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按照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职能,及时拨付资金,强化资金管理,严禁擅自扩大开支范围,防止截留、挪用和浪费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引导受益群众及社会资金投资,形成投资联动。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产权的归属予以明确,建立了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资金、工程发挥效益。二是要建立应急机制,全力做好防汛、抗旱、病虫害防治、畜禽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
(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我市2023年度各类农业财政资金进行审计检查。二是积极做好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督促唐河、淅川等县做好对审计署专员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三是认真做好202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和财政扶贫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下发了《关于对2023年度科技扶贫项目检查验收情况的通报》,通过检查,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的监督力度,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整体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确保了支农资金效益地发挥。
(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自3月份以来,我们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省厅有关要求,抽调人员,部门配合,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围绕目前“三农”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调研,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提高支农决策水平。在调研中目的明确,措施得力,深入实际,积极大量地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理论上进行研讨,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并认真撰写了《财政扶持引导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调研报告,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对策,对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支农工作将起到有益推动作用。
(五)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提高支农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把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年度农财内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强化学习、征求意见、分析评议、整改提高,达到了学习讨论氛围浓厚,思想触动深刻,工作革新力度较大的目的,切实提高了科室干部职工素质,增强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使活动的开展真正起到提高 “五个能力”、 发扬 “六种作风”、 达到 “五个明显”的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财政各项工作地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3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财政支农进度不均衡,支农专项资金大多挤在年末支出,支出质量不高,影响支农项目落实。
(二)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的新形势下,财政支农的一些制度规定、工作方法以及资金使用管理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转换财政职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支农资金管理不严的问题还没有根本好转,挤占、挪用支农资金以及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四)学习不够深入扎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应付事务多,工作深度不够。
四、2023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农业投入。一要安排落实好各项财政支农支出预算。认真做好市级农业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安排好农业财政支出预算,确保预算内农业财政支出依法增长;二要多渠道、多层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市农业扶持资金。三要利用财政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增加农业投入。
(二)认真组织对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价,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继续推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项目论证和专家评审制度。
(四)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农方式,优化支农结构,整合各类资金,突出支出重点,改善农业支出缺位、越位和错位状况。
(五)开展调查研究,以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结合农业财政工作实际,加大政策调研力度,探索工作新思路,创新工作新举措,努力提升农业财政工作层次和水平。
第2篇 区农业科技服务团年度工作总结
为认真实践__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支持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区农经委组建了驻村工作农业科技服务团,抽调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等部门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服务团成员,在区委组织部的直接领导下,以解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手段,围绕科技兴农战略,为各级工作队所驻行政村开展重点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现将农业科技服务团两年来的科技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技服务工作成效
自成立驻村工作农业科技服务团以来,我们坚持每月两次以上进村开展科技服务,以举办技术讲座、发放科技图书资料、开展技术咨询、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等多种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两年来,农业科技服务团共服务行政村25个,举办技术讲座8场,开展科技下乡18次,发放科技图书500册、科技资料4000多份,接待咨询服务群众8000人次,现场解决技术难题42个。同时在全区开展了一次农业技术服务周活动,邀请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的技术专家,在我区4个行政村举办了4次专业技术讲座,服务群众1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农业科技服务团为农民开展科技服务,带动农民增收8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认真组织。区委组织部和区农经委的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科技服务团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工作台帐。每次开展科技服务前,组织部门都作了具体安排,每天到哪个村,开展什么服务,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而且在服务团进村之前,驻村工作队的领导和成员都提前做好准备,安排布置场地,组织群众参加。同时对群众进行宣传,让群众提前准备,有什么技术难题,需要什么技术,发展什么项目,到时向服务团成员请教。区委组织部和区农经委的领导每次都亲自带队,与科技服务团成员一起到各村开展技术服务,为驻村农业科技服务团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全区各行政村的不同情况,农业科技服务团成员,准备了不同的讲稿和技术资料,针对种植、养殖等不同特点,采取专场培训,分类指导。如孙庄乡的孙庄和郭庄两个村都建立了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较多,群众迫切需求名优瓜果蔬菜的反季节栽培技术,服务团成员来到这两个村时,就着重带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建造管理方面的科技资料,向群众传授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名优果蔬的栽培管理技术;翟庄乡柳庄村和干河陈乡小村铺村,是我区有名的养猪专业村,应这两个村驻村工作队的要求,农业科技服务团到村里重点讲授生猪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干河陈乡挂刀营村80%的农户养殖奶牛,全村奶牛存栏量达600多头。农业科技服务团到村里后,在奶牛饲养管理、品种改良、牧草种植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培训。总之,凡是群众要求的,科技服务团都尽量做到,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3、深入农户,现场指导。在科技服务活动中,对群众提出的模糊不清的问题,需要现场察看解决的,农业服务团的科技人员都会主动地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庭院,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就地解决技术难题。在孙庄村进行科技服务时,科技人员发现该村园区内的养鱼池,由于缺氧,长有很多有害藻类,对鱼类的生长很不利,就及时指导管理人员利用增氧机增氧,利用硫酸铜杀灭有害藻类,避免了鱼类缺氧死亡现象的发生;在翟庄乡柳庄村,一位养羊的农户喂养了40多只小尾寒羊,品种退化严重,而且死亡率高,经过服务团成员现场诊治,认定是由于近亲繁殖造成 ,指导该养殖户更换亲本品种,杜绝近亲繁殖;在后谢乡河东王村,该村养殖肉鸡的农户反映幼鸡得病死亡率高,农业服务团的畜牧兽医人员就现场对病鸡进行解剖,查找病因,对症下药,使群众很快掌握了防治技术。
4、发挥特长,造福于民。农业科技服务团的成员不仅集中地为农民群众开展各种技术服务,而且还利用各自的特长,帮助驻村工作队为农民办实事,造福于民。农业科技服务团的蔬菜技术人员,在2023年利用自己蔬菜种植的专门特长,帮助后谢乡河东王村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蔬菜生产。他们帮助村里调整80亩耕地,于麦收后种植早熟夏阳白菜,从种植到收获仅两个月时间,亩收入达500多元。白菜收获后,又帮助村里建起36座塑料大棚,种植秋延后黄瓜,实现亩收入2000多元;农业服务团的畜牧科技人员为扶持河东王村的养殖业,帮助该村建设一座300立方米的玉米秸秆青贮池,消化玉米秸秆40余亩,同时帮助养殖户建设了11座养鸡大棚,有效地推动了该村养殖业的发展。目前,该村生猪存栏1500多头,肉鸡存栏10000多只;水利科技人员为解除干河陈乡小村铺农民的饮有害水之苦,协调项目资金27万元,为该村打了一眼152米的深水井,并进行水泵、水塔、自来水供应管道配套,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问题;农业科技人员针对干河陈乡小村铺村大多数群众养猪,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指导该村建设了30多座沼气池,不仅节约了能源,还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探出了路子。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
两年来的驻村科技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行政村对科技服务工作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组织不到位,没有取得应有的服务效果;二是科技服务时间较短,好象青蜓点水一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棚架问题;三是农业科技人员本身的科学技术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驻村科技服务工作重点是要抓好三个转变:
1、临时科技服务向固定科技服务转变:针对各村的产业优势,可挑选相应的科技人员为驻村工作队员,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2、单纯技术服务向实施科技项目转变:区直各部门争取的科技扶贫项目或农业产业化项目,可由驻村工作队带到行政村实施,驻村工作队也要确定科技项目,使每个项目成为农民致富的龙头,带动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第3篇 财政局农业科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与计划
财政局农业科____年总结和____年计划
____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省厅农业处的具体工作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为核心,着力促进稳粮、增收、保供给;以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为平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支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整合资金为抓手,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基础,不断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支农和农财工作的各项任务,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 ____年农业支出完成情况
____年,全市财政支农资金支出25.1亿元,较2023年18.4亿元增长6.7亿元,增长36.6%。其中,农业支出1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2%,水利支出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5%,扶贫支出59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1%,农业综合开发支出39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____年,我们按照年度农业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的总体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分时期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 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支农资金,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____年,我们在各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工作、克服困难,多渠道、多层次,千方百计筹措支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完善支农资金积累投入机制,努力增加农业投入,确保了年度财政支农资金的持续稳定增长。____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各项支农资金25.1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各项财政支农资金10.6亿元,市、县财政安排投入支农资金14.5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支农职能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 努力做好财政支农年初预算安排工作。
按照《农业法》规定“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和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以及中央和省财政关于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依法安排财政支农预算的精神,积极做好年度财政农业支出预算安排,并针对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下发专题文件,对各县市区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排名站队,进行通报,提出要求,确保全市年度财政支农预算合理安排,依法增长。____年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支农资金25.1亿元,较____年增长36.6%。从全年预算安排情况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增加农业投入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出了很大努力,尽可能挤出较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达到了《农业法》要求,保持了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的稳定增长。
2、 利用财政贴息吸引银行贷款。
____年,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我们继续采用“财政贴息、银行贷款、农民还钱”的方法,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银行、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全年共计投入市级财政贴息资金263万元,吸引扶贫贷款,水库除险加固贷款,50家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农业结构调整贷款以及其它贴息支农贷款7300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扶持畜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通过市农业财政信用资金管理处贷给新野科尔沁公司;通过财政贴息为鸭河水库除险加固贷款2000万元。
3、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____年,我们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发挥财政职能,努力争取增加中央和省财政对我市的农业投入。一方面及时掌握上级投资政策和支持重点,结合我市农业实际,积极做好项目的考察论证,建立支农项目库,有重点地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扶持项目。另一方面,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在工作中注意及时总结项目管理经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反馈项目情况,注重跟踪问效,上报典型材料,恪守资金信用,注重工作信誉,营造投资环境。____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29614万元,较上年增长10%。其中:农综开发资金1017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3413万元,其它各项支农资金106033万元。对增加我市农业投入,支持农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按照公共财政理念,改革支农方式,优化资金结构,突出支持重点,统筹各项支农资金,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投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地增加。
1、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围绕农田基本建设,整合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市各级财政集中财力,共投入财政资金 万元,重点支持了旱涝保收田,灌区配套,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建设,有效巩固和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筹措资金5.36亿元,重点通过支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田间道路整修、村镇规划、村内道路硬化、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建设的差距,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较好的硬件环境。____年,有重点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60 个;共筹措资金 1.16亿元,解决了全市32.3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支持构建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支持构建国家对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调动和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____年,全市共投入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 1.65 亿元,对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1511.516万亩农作物进行良种补贴。把支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来抓,共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8431万元,共补贴各类机具1.27万台(件),其中大中拖 1908台,小拖5043台,玉米收获机554 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7 台,抗旱机械1745台套,旋耕机1219台,秸秆还田机299台,其它农机具2043台(件),受益农户12275户,拉动农民投资1.9亿多元。
3、支持科技进步和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测土配为施肥项目实施范围。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根据扩大内需的新形势,结合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新情况,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完善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强化监督检查,防止骗取、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____年共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551.9 万元,对我市 1.8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7690 名贫困地区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增强转移就业的本领,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绿色南阳。一是支持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林业生态省建设为核心,将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等纳入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努力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效果。一方面筹措资金2789万元,积极做好林业生态省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认真抓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的需要。全年共落实补偿资金2759万元。同时,认真完善资金管理措施和补偿制度,努力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为确保我市森林生态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积极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共拨付资金 12233.7万元。二是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筹措资金1010 万元,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努力营建市民的山水休闲后花园、健康大森林和游憩大自然,促进南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筹措资金480 万元,积极支持全市重点特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贴息、补助、信贷担保等方式,重点支持宛西制药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三是支持现代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4810 万元,重点支持了方城、唐河、邓州粮食产业,社旗、新野、邓州畜牧产业,西峡县食用菌产业等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发展。
6、支持扶贫地区扶贫开发。____年,我们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贯彻中央、省有关扶贫工作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断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财政扶贫工作的规律,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人口参与反贫困的能力,并努力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做好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贫困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突出资金使用重点,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民培训等。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万元,通过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尽量将财政扶贫和财政支农资金结合起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资金的投入管理,积极推行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努力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质量和效益。四是不断壮大贫困地区县乡财政,积极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农民与财政双增收目标。
7、建立应急机制,努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强化资金管理,全力支持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为管好用好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按照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职能,及时拨付资金,强化资金管理,严禁擅自扩大开支范围,防止截留、挪用和浪费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引导受益群众及社会资金投资,形成投资联动。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产权的归属予以明确,建立了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资金、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二是要建立应急机制,全力做好防汛、抗旱、病虫害防治、畜禽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
(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我市____年度各类农业财政资金进行审计检查。二是积极做好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督促唐河、淅川等县做好对审计署专员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三是认真做好____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和财政扶贫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下发了《关于对____年度科技扶贫项目检查验收情况的通报》,通过检查,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的监督力度,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整体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确保了支农资金效益地发挥。
(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自3月份以来,我们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省厅有关要求,抽调人员,部门配合,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围绕目前“三农”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调研,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提高支农决策水平。在调研中目的明确,措施得力,深入实际,积极大量地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理论上进行研讨,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并认真撰写了《财政扶持引导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调研报告,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对策,对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支农工作将起到有益推动作用。
(五)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提高支农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把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年度农财内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强化学习、征求意见、分析评议、整改提高,达到了学习讨论氛围浓厚,思想触动深刻,工作革新力度较大的目的,切实提高了科室干部职工素质,增强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使活动的开展真正起到提高 “五个能力”、 发扬 “六种作风”、 达到 “五个明显”的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财政各项工作地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____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财政支农进度不均衡,支农专项资金大多挤在年末支出,支出质量不高,影响支农项目落实。
(二)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的新形势下,财政支农的一些制度规定、工作方法以及资金使用管理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转换财政职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支农资金管理不严的问题还没有根本好转,挤占、挪用支农资金以及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四)学习不够深入扎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应付事务多,工作深度不够。
四、____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农业投入。一要安排落实好各项财政支农支出预算。认真做好市级农业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安排好农业财政支出预算,确保预算内农业财政支出依法增长;二要多渠道、多层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市农业扶持资金。三要利用财政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增加农业投入。
(二)认真组织对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价,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继续推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项目论证和专家评审制度。
(四)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农方式,优化支农结构,整合各类资金,突出支出重点,改善农业支出缺位、越位和错位状况。
(五)开展调查研究,以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结合农业财政工作实际,加大政策调研力度,探索工作新思路,创新工作新举措,努力提升农业财政工作层次和水平。
(六)加强新时期农业财政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办好2-3期培训班,提高我市农财干部队伍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