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总结(优选1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51

八年级上册历史总结

第1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2023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华民族的反抗与探索

第1课鸦片战争

知识点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上盛的国家;为开辟市场和掠夺原料,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②为了牟取暴利,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鸦片输入的危害: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

3、销烟: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

4、意义: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二《南京条约》的签订

1、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时间: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

(3)结果: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④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三中国社会的巨变

鸦片战争是中国有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2、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2课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一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

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2、1843年,洪秀全创立“上帝教”,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永安封王,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形成。

知识点二建都南京

1、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废除土地私有,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

2、北伐和西征:北伐失败,西征取得巨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知识点三“天国梦”的破灭

太平天国争权夺利,导致天京变乱,洪秀全提拔年轻将领,扭转局面。

外国侵略者和曾国藩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

3、影响:是中国近代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顽强反抗精神。

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一火烧圆明园

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改条约等无理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暴行:火烧圆明园。

4、结果: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知识点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沙俄对这个东北和西北边疆一直抱有野心。19世纪50年代,沙俄出兵侵入黑龙江,强行建立军事基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吞并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

沙俄侵占我国领土表

时间条约名称割占的领土范围领土面积(km2)

1858《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

1860《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多万

1860

1864《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

19世纪80年代《伊犁条约》等中国西北部7万

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

第4课洋务运动

知识点一“自强”与“求富”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内外交困。

2、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洋务派代表人物:

①中央:奕。

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开始的标志:1861年年总理衙门的设立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5、内容

时期口号工业性质创办工业代表人物评价

前期

“自强”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第一个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规模的军事工厂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规模的造船厂

后期

“求富”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第一个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李鸿章

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汉阳铁厂张之洞钢铁厂

6、19世纪60年代初,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知识点二洋务运动的影响

1、破产的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3、评价:

①进步性: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局限性: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也不能救中国。

4、启示: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

第2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1839.6.3~6.25,虎门销烟)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8.29中英《南京条约》)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掠夺中国领土最多国家)(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_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第3课收复新疆

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向中国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鸦片输入的危害: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吸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虎门销烟时间、地点、:1839年6月3日、广东虎门、林则徐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对林则徐的评价)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鸦片战争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标志: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对中国的影响: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

失败根本原因:我国封建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战争爆发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两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一致)

第二次鸦片时间: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

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珍宝,并火烧圆明园

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方式: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

面积: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李秀成率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华尔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这次农民起义。

第3课收复新疆

时间:19世纪七、八十年代

重要人物:左宗棠(爱国将领,也是洋务运动地方代表人物)

战略战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进入新疆大败侵略军

经过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

中俄两国签约,清政府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1894年日本出兵朝鲜,接着侵略中国。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这次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4年9月

黄海大战(黄海战役)地点:黄海大东沟

清方主舰:致远舰

主要人物:邓世昌(民族英雄)

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签订时间:1895年4月

中方代表:李鸿章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起源地:山东

义和团运动: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战胜战役:廊坊战役。

结果:被清政府及外国列强镇压。

时间:1900年~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直接原因: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清政府行为: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经过:大沽——天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第4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3.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851-1864年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_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p9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背景:p12

过程:1876年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兵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了新疆。p1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p14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时间:1900.6——1901年,

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2

单元小结: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见p4,p17,p22)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第6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方)p25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

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

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

学堂。p25-p27

_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

1、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性质)

2、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4、(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p27

第7课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导火线:《马关条约》的签订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影响:

1.“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p32

2..政治团体的形成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3.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内容: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p31):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性质:一次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结果:1898年9月慈溪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第8课辛亥革命

准备:1.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

2.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_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性质: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结果: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911年的辛亥革命_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足: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9课新文化运动背景:p40

时间:从1915年起

主要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

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标志:《青年杂志》的诞生第二年改为《新青年》内容:以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_;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扩大: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第5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教学工作总结

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四个班的教学任务。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有以下心得和体会:

一、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学生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教学,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采取了多种办法,如:多讲故事,多组织学生表演等等。至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多种缘故,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理想。

二、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上课之前,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只有这样,自己在课堂上才有足够的信心。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只有备好课了,自己的心里才有底,而不至于边讲边照着书念。否则,课堂混乱,老师肯定会控制不了的。

三、狠抓课堂,重视巩固。

历史知识内容多,条目复杂,为了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我非常重视课堂,争取当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另外,在下一节课,我会对上节课的内容再复习一遍,以使同学们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率。

四、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爱国情操

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历史教学要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要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电教媒体表现力强,传递信息量大。它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会注释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学生了解这一历史悲剧,而且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日本人为什么能在南京犯下这滔天罪行?为使历史悲剧不再从演你们青年学生应怎么办?这样,学生对南京屠杀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五、转变教学观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六、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会更加虚心地求教,加倍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历史教学水平。

第6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识记)p2---3

时间:1839年6月

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约110多万千克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评价: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识记)p4

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

赔款:赔款2100万元(赔款)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商埠:对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攫取中国的特权: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又取得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英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理解)p5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识记)p7--8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p47~48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1858年开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①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

②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

③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④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

其中割占最多领土的是,1858年《瑗珲条约》。

沙皇俄国是19世纪(中国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②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5、左宗棠收复新疆(识记)p12--14

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在前往哈密的途中,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左宗棠堪称是一位在巩固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

新疆有一种柳树被称为“左公柳”就是赞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

6、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理解)p16--17

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海战上激战,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成为民族英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其中“公”就是指邓世昌。

7、中日《马关条约》(理解)p17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时间: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

第7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 鸦片战争

1、 背景:

国际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1839年虎门海滩------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影响: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 经过: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于广东省------------结束于江苏省南京)

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

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

3、 结果: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1)割地:香港岛

(2)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3)赔款:2100万银元

(4)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客观: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主观: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武器落后、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6、民族英雄:林则徐

二、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1、 主要内容: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情况。

2、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意:学习外国的长处,抵御外国的侵略。)

(缺点:魏源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没有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层面,因而有局限性。)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第一次被攻陷

1、原因:英法(不满足鸦片战争已经获得的成果)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1860年

3、主凶:英法

4、帮凶:美俄

二、列强的罪行

英法:火烧圆明园(1860.10)

沙俄:强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

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

1、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 洪秀全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洋枪队:青浦大捷、慈溪大捷(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美国人)

2、 左宗棠收复_疆

(1)背景:

_疆危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_疆;英俄支持阿古柏;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2)海防与塞防之争

海防----李鸿章

塞防:左宗棠(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力主收复_疆。)

(3)过程:军事斗争----消灭阿古柏,收复_疆。

政治谈判:收复伊犁

(4)结果:收复_疆(1884年清政府在_疆设立行省)

(5)意义:巩固了西北边防,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长期以来推行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2、时间:1894年

3、主要战役:黄海海战---------战后日本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

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军制造了旅顺_。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民族英雄:邓世昌

二、中日《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

3、内容:

割地----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

赔款----白银2亿两

通商----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工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1、清政府极端腐败,妥协 退让。

2、中国经济落后

3、清军军备不足,装备落后,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4、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足。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得到教训或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

2、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发展科技;

3、培养人才等;

4、增强综合国力,发展国防事业。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第二次被攻陷

1、时 间:1900年

2、目 的:为镇压中国人民(义和团运动)反抗侵略的斗争

3、国 家:英美德意法俄日奥(奥:奥匈帝国)

4、人 物:英国人 西摩尔---------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

5、罪 行:攻陷京津,烧杀抢掠

二、《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国家:清政府-----欧亚11国

3、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拆毁炮台,列强可在要地驻兵。

4、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中“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 ---90年代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意:即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代表: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5、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培养新式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

6、破产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评价:

(1)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性质),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7课: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2、开始: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

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活动: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目的: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高潮: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时间:1898年

标志:《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内容:见教材------废除科举制中的八股文

4、结果: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扼杀而失败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等

5、影响:

(1)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性质)

(2)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严复和《天演论》

(1)主要进步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2)思想主张:主张学习的西方的政治制度,积极变法维新。

(3)影响: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启发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4)人物评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和政治上的软弱---根本原因

2、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3、把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4、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和破坏。

(例如戊戌政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体会或收获?

1、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动力。

2、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3、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4、要善于接受先进思想,勇于学习先进文化。

第8课: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

1、兴起:孙中山成立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

2、发展:成立同盟会

时间和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机关刊物:《民报》

3、高潮: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总统孙中山(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4、失败:革命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

5、评价: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成功方面:_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方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第8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归纳总结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3、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4、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_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3)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4)1860年,李秀成在青浦痛击了“洋枪队”,是为“青浦大捷”。

(5)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第9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十】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六课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_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_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上海(后期)

(3)主力:学生工人(6月初)

(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2.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

(3)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_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成立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5)中共一大(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处主任。

2.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1926年

(2)目的:_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2.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地点:湘赣边界

(3)领导人:毛泽东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队伍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的原因:

(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根本原因:党内的左倾错误

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3.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主要内容: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2.九一八后,中国的反应:

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西安事变(1936月12月12日)

(1)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全民族的利益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十五课“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

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

2.南京_

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_,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往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第十七课内战烽火(1946---1949年)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

①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②为了欺骗人民,

(2)毛泽东去重庆的目的:

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②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重庆谈判的成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第十八课战略大决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

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1月

(2)指挥者:_、罗荣桓

(3)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

(4)重要城市:锦州、沈阳

(5)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4)中心:徐州

(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规模、战果最丰)

4.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3)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功臣)

(4)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的局面)

★第十九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张謇

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五个阶段:

a.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e.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a.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

b.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表现如下)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非常薄弱。

★第二十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科技改变生活

(1)轮船、火车的传入: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2)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第二十一、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近代科学家

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为确保行车安全,他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家——魏源

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编成的《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

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的《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3.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维新变法运动中,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4.科举制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炀帝时期)

第10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有远见的措施。

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第11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来,我担任八年级历史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指出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加强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20__年_月_日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基本情况。

1、教学基本情况。

本学期任教__班,__班的政治科教学工作,八年级历史科使用的是岳麓版的新教材,七年级政治科使用的是人民版教材。这一学期,我在各位领导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落实教学工作计划,努力学习课改理论,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认真完成各项材料和各项任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基础差的学生较多,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期对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所借鉴。

2、学生基本情况:

刚进入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从内容到学习方法都不是熟悉的。因此上在开学初这一段时间里我大部分时间所做的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及习惯。做到心中有数。为以后的上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利的验证。

3、教学完成情况:

①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所有课程的基础知识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②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和成就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例如:秦始皇、曹操等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二、本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

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1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五)抓好课后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本期教学成绩总结(期末考试)。

20__—20__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以自主测试形式由县统一命题,依据了《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精神,从地区八年级物理教学实际出发。该套试题的命题素材主要来自现有教科书及社会生活实际,试题内容灵活,注重生活实际和应用。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审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3、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四、存在的问题。

综合本期教学工作和试卷批阅情况,并结合我校教学现状,我认为我的物理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素质远远落后于当前教育形势。

由于自己的业务水平有限,远远不能适应于当前的课改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学习,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二)学生成绩不够理想。

尤其是学生个人成绩并不突出,要进一步加强对优生的培养力度。争取能取得好的名次。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对所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

(三)教科研成绩不突出。

教研成果少、档次上不去。要加强教学理论的钻研与教学业务的学习。

五、下期发展方向。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学期的工作打算是: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要进一步学习课改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教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多出教研成果,力争提高成果档次。

(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优生冒尖两不误。

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辅导工作,既要在统考中取得好成绩,又要在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三)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努力构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体现开放性、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在教学中,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认真写好手记、案例,不断进行理论学习,争取撰写出有质量的教学经验论文

(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学有所得。

第12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识记)p2---3

时间:1839年6月

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约110多万千克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评价: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识记)p4

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

赔款:赔款2100万元(赔款)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商埠:对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攫取中国的特权: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又取得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英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理解)p5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识记)p7--8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p47~48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1858年开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①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

②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

③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④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

其中割占最多领土的是,1858年《瑗珲条约》。

沙皇俄国是19世纪(中国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②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5、左宗棠收复新疆(识记)p12--14

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在前往哈密的途中,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左宗棠堪称是一位在巩固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

新疆有一种柳树被称为“左公柳”就是赞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

6、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理解)p16--17

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海战上激战,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成为民族英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其中“公”就是指邓世昌。

7、中日《马关条约》(理解)p17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时间: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

第13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第三课收复_疆

1.左宗棠收复_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_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_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_手里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_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_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_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_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六课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_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__;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对象:封建_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_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上海(后期)

(3)主力:学生工人(6月初)

(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_”、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_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_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2.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

(3)标志:中国_的诞生

(4)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_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成立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5)中共一大(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_,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处主任。

2.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1926年

(2)目的:_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_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__人和国民党左派。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_人民革命运动。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2.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地点:湘赣边界

(3)领导人:_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起义失败后,_带领起义队伍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_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_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的原因:

(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根本原因:党内的左倾错误

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3.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主要内容: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_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2.九一八后,中国的反应:

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西安事变(1936月12月12日)

(1)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全民族的利益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十五课“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

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

2.南京_

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_,在六周时间内,_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_迁往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第十七课内战烽火(1946---1949年)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蒋介石电邀_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

①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②为了欺骗人民,

(2)_去重庆的目的:

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②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重庆谈判的成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第十八课战略大决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

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1月

(2)指挥者:_、罗荣桓

(3)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

(4)重要城市:锦州、沈阳

(5)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_、粟裕、谭震林等

(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4)中心:徐州

(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规模、战果最丰)

4.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3)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功臣)

(4)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的局面)

★第十九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张謇

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五个阶段:

a.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e.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a.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

b.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表现如下)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非常薄弱。

★第二十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科技改变生活

(1)轮船、火车的传入: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2)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第二十一、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近代科学家

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为确保行车安全,他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家——魏源

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编成的《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

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的《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3.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维新变法运动中,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4.科举制的废除

八年级上册历史总结(优选13篇)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鸦片战争1、背景:国际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直接原因(导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八年级上册历史信息

  • 八年级上册历史总结(优选13篇)
  • 八年级上册历史总结(优选13篇)51人关注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鸦片战争1、背景:国际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直接 ...[更多]

相关专题

教学工作总结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