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有哪些制度
在我们的粉尘作业环境中,生产制度涵盖了多个关键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 安全操作规程:详述员工在粉尘作业中的具体操作步骤,确保安全无误。
2. 粉尘防爆措施:规定如何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风险,如定期清理、通风系统维护等。
3. 应急预案:制定应对粉尘事故的快速反应计划,包括疏散、灭火和急救程序。
4. 员工培训:规定定期进行粉尘作业安全教育,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 设备维护:设定设备检查和保养周期,保证设备运行良好,减少故障风险。
是指什么
生产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而设立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在粉尘作业中,它是一套详细指导如何安全、高效处理粉尘的管理规定,旨在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重要内容
1.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作业环境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危险并制定相应对策。
2. 个人防护装备:明确员工应佩戴的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以减少粉尘对健康的危害。
3. 工作场所清洁:强调保持工作区域整洁,及时清除积尘,降低粉尘浓度。
4. 管理监督:设立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执行,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制度流程
1. 制定制度:结合粉尘作业特性和法规要求,制定全面的生产制度。
2. 培训宣导:对全体员工进行制度培训,确保人人了解并理解其内容。
3. 实施监控:通过现场巡查、视频监控等方式,监督制度执行情况。
4. 反馈调整:收集员工反馈,定期评估制度效果,适时调整优化。
5. 持续改进:随着技术进步和法规更新,不断更新和完善生产制度,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以上内容旨在为我们的粉尘作业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每个员工都需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
粉尘作业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第1篇 粉尘作业安全生产制度
1、 本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23号)以及有关标准、规范、制度为依据,切实履行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防护,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①本单位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工作服、手套、防毒防尘口罩、防护眼睛及耳塞等级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及处罚等级管理制度。
②本单位优先选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和个体防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提高木材加工及木质家具制造行业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水平,提升职工个体防护能力。
③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执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工作服、手套、防毒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及耳塞等级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2、 本单位定期对员工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教育,粉尘作业员应了解木尘的爆炸危险特性和安全措施。
3、 粉尘车间确保通风、防爆、隔爆及泄爆等级设施完好、适用。
4、 粉尘作业场所应杜绝各种非生产性明火存在。
5、 粉尘厂房应安装防雷设施。
6、 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内,不得使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7、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应有防爆防尘措施。
8、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应有防过载措施。
9、 粉尘车间使用皮带传动,应安装相应安全防护装置。
10、 粉尘作业场所应设置除尘通风装置。
11、 安装于室内的收尘器,应安装直通室外的泄爆管,其长度不得大于3m。
12、 收尘器应安装灭火用介质管道接口。
13、 滤袋应采用消静电滤料制作,其抗静电特性应符合规范要求。
14、 天花板或短管、滤袋框架应符合防静电要求。
15、 收尘器应设防静电直接接地设施,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
16、 收尘器与进、出风管及卸灰装置的连接法兰应用导线跨接,其电阻小于0.03ω
17、 配套的风机等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18、 收尘器应设置泄爆装置 。
19、 除尘风管中不应有粉尘沉降。
20、 所有可能积累粉尘的生产车间和贮存室,都应及时清扫。
21、 车间清洁时不应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第2篇 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内粉尘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粉尘爆炸事故发生,保障公司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规范粉尘作业岗位操作流程,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内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以及粉尘作业防护的管理。
3、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
4、职责
4.1 安全生产部
4.1.1公司粉尘治理工作的直接负责部门,具体负责指导和监督各项目粉尘治理工作的开展;
4.1.2组织制定落实防尘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
4.1.3负责对粉尘治理项目的确定落实;
4.1.4负责对接触粉尘人员的健康监护、监测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4.2 机动部
4.2.1负责对工厂容易产生粉尘的生产设备设施和通风、除尘系统进行日常安全监察,防止出现老化、发热、磨损、撞击火花、强烈振动、接触不良、接地不良、漏电、除尘效率下降等现象;
5、 粉尘作业安全管理
5.1 粉尘作业的管理
5.1.1 人员要求
5.1.1.1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粉尘作业
5.1.1.2有下列情况的劳动者禁止从事粉尘作业:
a) 各种类型活动性肺结核病。
b) 慢性肺部疾病,严重慢性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疾病。
c) 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
d) 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5.1.1.3对接触粉尘作业的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5.1.1.4禁止在粉尘作业场所用餐和饮水、吸烟。
5.1.2 防护要求
5.1.2.1 凡涉及粉尘作业的工作岗位,个体安全防护用品、器具、通风设备应齐备。
5.1.2.2员工进入粉尘作业岗位之前必须佩带公司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具(防尘口罩)和预防性药品。
5.1.2.3在进入粉尘工作岗位作业之前,必须降低粉尘浓度,不应在没有采取防尘措施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5.1.3 过程控制要求
5.1.3.1 凡涉及粉尘的岗位,安全员必须对该岗位的员工进行安全作业环境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粉尘危害预防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5.1.3.2 凡进入粉尘作业岗位,作业人员必须按防护要求穿戴适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器具等,作业人员使用的防尘保护用品, 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防尘设备必须落实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检验和保养。
5.1.3.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岗位人员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5.1.3.4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于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1.3.5员工离开粉尘作业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粉尘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粉尘的各个部位,避免粉尘吸入体内。
5.1.3.6安全员根据公司车间自身特点制定安全检查表,并按安全检查表认真进行粉尘危险情况检查。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并对每次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监督限期治理。
5.1.3.7在粉尘作业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有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取得动火证;
--明火作业开始前,应清除明火作业场所的可燃粉尘并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材;
--进行明火作业的区段应与其他区段分开或隔开;
--进行明火作业期间和作业完成后的冷却期间,不应有粉尘进入明火作业场所。
5.1.3.8所有可能积累粉尘的生产车间和贮存室,都应及时清扫,禁止进行吹扫。
5.1.3.9若粉尘岗位起火,应正确选择灭火剂。
5.2健康管理
严格依照《尘肺病防治条例》对公司粉尘作业岗位的员工进行健康管理,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对在职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6、培训
6.1粉尘作业安全培训应当作为企业岗位培训内容,纳入培训规划。
6.2对各级管理人员应进行粉尘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和有关劳粉尘作业危害预防知识的培训。
6.3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劳动法规、卫生防护知识、岗位安全操作及培训。
第3篇 粉尘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制度
为了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1、建筑结构
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生产场所有两个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通道确保畅通,两层以上(含两层)不得设置防盗窗。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宜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单层建筑中,屋顶宜用轻型结构,如设置在多层建筑中,多层建筑物宜为框架结构;墙面处应多开门窗或开口,其中作业面积在3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两对门窗,30平方以上5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3对门窗,且门窗开启方向应向外。
2、通风除尘
采用机械式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装置和设置收尘设施,严禁直排,推荐采用布袋收尘或湿式收尘装置,收尘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场所,离明火产生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储存在独立的堆放场所。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3、清洁制度
每天上下班都要对生产车间进行清理,视尘量及时对收尘装置进行清理,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至最低,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清洁时必须停止抛光等产生粉尘的作业。
4、禁火措施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严禁各类明火。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停止抛光作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检修时应使用防爆工具,不应敲击各金属部件。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器材配备
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配备消防器材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1立方米的消防沙,可燃爆粉尘燃烧时必须使用消防沙灭火,灭火时应防止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严禁使用普通灭火器灭火。
6、电气电路
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的电器线路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应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电气线路符合行业标准。
7、培训教育
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企业负责人、员工要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应做好粉尘爆炸安全生产教育;危险岗位的职工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8、安全检查
制定企业粉尘防爆实施细则和安全检查表,安全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粉尘防爆检查并做好记录。
9、劳动保护
企业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企业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10、预案演练
企业应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粉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1、检测评价
企业对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应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并通过技术革新手段不断提高粉尘作业安全标准。
第4篇 粉尘作业安全制度范本
为搞好本单位粉尘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使本单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
5、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6、对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8、粉尘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9、企业应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0、企业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1、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第5篇 粉尘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 本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23号)以及有关标准、规范、制度为依据,切实履行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防护,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① 本单位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工作服、手套、防毒防尘口罩、防护眼睛及耳塞等级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及处罚等级管理制度。
② 本单位优先选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和个体防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提高木材加工及木质家具制造行业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水平,提升职工个体防护能力。
③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执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工作服、手套、防毒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及耳塞等级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2、 本单位定期对员工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教育,粉尘作业员应了解木尘的爆炸危险特性和安全措施。
3、 粉尘车间确保通风、防爆、隔爆及泄爆等级设施完好、适用。
4、 粉尘作业场所应杜绝各种非生产性明火存在。
5、 粉尘厂房应安装防雷设施。
6、 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内,不得使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7、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应有防爆防尘措施。
8、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应有防过载措施。
9、 粉尘车间使用皮带传动,应安装相应安全防护装置。
10、 粉尘作业场所应设置除尘通风装置。
11、 安装于室内的收尘器,应安装直通室外的泄爆管,其长度不得大于3m。
12、 收尘器应安装灭火用介质管道接口。
13、 滤袋应采用消静电滤料制作,其抗静电特性应符合规范要求。
14、 天花板或短管、滤袋框架应符合防静电要求。
15、 收尘器应设防静电直接接地设施,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
16、 收尘器与进、出风管及卸灰装置的连接法兰应用导线跨接,其电阻小于0.03ω
17、 配套的风机等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18、 收尘器应设置泄爆装置 。
19、 除尘风管中不应有粉尘沉降。
20、 所有可能积累粉尘的生产车间和贮存室,都应及时清扫。
21、 车间清洁时不应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第6篇 粉尘作业安全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内粉尘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粉尘爆炸事故发生,保障公司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规范粉尘作业岗位操作流程,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内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以及粉尘作业防护的管理。
3、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
4、职责
4.1安全生产部
4.1.1公司粉尘治理工作的直接负责部门,具体负责指导和监督各项目粉尘治理工作的开展;
4.1.2组织制定落实防尘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
4.1.3负责对粉尘治理项目的确定落实;
4.1.4负责对接触粉尘人员的健康监护、监测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4.2 机动部
4.2.1负责对工厂容易产生粉尘的生产设备设施和通风、除尘系统进行日常安全监察,防止出现老化、发热、磨损、撞击火花、强烈振动、接触不良、接地不良、漏电、除尘效率下降等现象;
5、 粉尘作业安全管理
5.1 粉尘作业的管理
5.1.1 人员要求
5.1.1.1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粉尘作业
5.1.1.2有下列情况的劳动者禁止从事粉尘作业:
a) 各种类型活动性肺结核病。
b) 慢性肺部疾病,严重慢性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疾病。
c) 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
d) 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5.1.1.3对接触粉尘作业的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5.1.1.4禁止在粉尘作业场所用餐和饮水、吸烟。
5.1.2 防护要求
5.1.2.1 凡涉及粉尘作业的工作岗位,个体安全防护用品、器具、通风设备应齐备。
5.1.2.2员工进入粉尘作业岗位之前必须佩带公司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具(防尘口罩)和预防性药品。
5.1.2.3在进入粉尘工作岗位作业之前,必须降低粉尘浓度,不应在没有采取防尘措施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5.1.3 过程控制要求
5.1.3.1 凡涉及粉尘的岗位,安全员必须对该岗位的员工进行安全作业环境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粉尘危害预防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5.1.3.2 凡进入粉尘作业岗位,作业人员必须按防护要求穿戴适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器具等,作业人员使用的防尘保护用品, 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防尘设备必须落实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检验和保养。
5.1.3.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岗位人员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5.1.3.4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于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1.3.5员工离开粉尘作业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粉尘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粉尘的各个部位,避免粉尘吸入体内。
5.1.3.6安全员根据公司车间自身特点制定安全检查表,并按安全检查表认真进行粉尘危险情况检查。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并对每次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监督限期治理。
5.1.3.7在粉尘作业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有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取得动火证;
--明火作业开始前,应清除明火作业场所的可燃粉尘并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材;
--进行明火作业的区段应与其他区段分开或隔开;
--进行明火作业期间和作业完成后的冷却期间,不应有粉尘进入明火作业场所。
5.1.3.8所有可能积累粉尘的生产车间和贮存室,都应及时清扫,禁止进行吹扫。
5.1.3.9若粉尘岗位起火,应正确选择灭火剂。
5.2健康管理
严格依照《尘肺病防治条例》对公司粉尘作业岗位的员工进行健康管理,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对在职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6、培训
6.1粉尘作业安全培训应当作为企业岗位培训内容,纳入培训规划。
6.2对各级管理人员应进行粉尘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和有关劳粉尘作业危害预防知识的培训。
6.3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劳动法规、卫生防护知识、岗位安全操作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