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工作制度

执法工作制度5篇

更新时间:2024-05-04 查看人数:54

执法工作制度

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工作制度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2. 岗位职责:详细描述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3. 工作流程:规定各项任务的处理步骤和责任人。

4. 时间管理:包括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假期安排。

5. 考核评价:设定绩效指标和评估周期。

6. 培训发展:员工培训计划和晋升路径。

7. 员工福利:薪酬、福利、奖励和惩罚政策。

8. 内部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

注意事项

在制定工作制度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平衡公平:确保制度对所有员工公平,避免产生歧视。

2. 征求意见: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增加制度的接受度。

3. 沟通传达:发布前充分解释和沟通,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

4. 定期审查:定期评估制度的有效性,适时调整更新。

制度格式

工作制度的格式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1. 封面:包含制度名称、发布单位、发布时间等信息。

2. 目录:列出制度的主要章节和子章节。

3. 引言:简述制度的目的和依据。

4. 正文:详细阐述各项规定和程序。

5. 附则:如有必要,可以包含解释、修订历史等补充信息。

遵循以上要点,我们可以构建出一套既专业又实用的工作制度,为企业的稳定运营提供坚实的基础。每个组织的情况各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调整,以打造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制度。

执法工作制度范文

第1篇 县工商局完善制度加强基层执法办案工作主要做法

今年初,为进一步发挥工商部门的监管执法职能,切实维护公平诚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市××县工商局围绕“四个只有”原则和“四化建设”、“四个转变”、“四高目标”的要求,完善七项制度,加强新时期基层执法办案工作。

一、完善案件移送制度。按照新的“三定”方案,该局成立了专职执法机构——经济检查执法大队(以下简称执法大队),局机关实行统一办案、集中执法,其他科室不再负责办案工作。但由于执法大队人力有限,还难以对全局各项工作实现全面掌控,而且从近几年执法办案工作实践看,很多案件线索都来自于日常巡查和业务管理工作。为了确保执法大队充分发挥职责,该局建立完善了系统内部“横、纵、交叉”3条案件信息网络和移送机制。一是机关科室与执法大队加强横向联系,凡在业务管理工作中发现的案件线索,一律在当日移送执法大队调查处理。二是工商所与执法大队加强纵向联系,一般登记类案件(“两虚一逃”除外)和案值1万元以下的其他类型案件,委托工商所查办,其他案件需在3个工作日内移送执法大队。三是执法大队内设的2个科室在合理划分案件领域的基础上,实行交叉联系,对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他线索,可以并案的移送并案查处;属另一科室查办领域的,移送查办。

二、完善联系指导制度。一是以××市局“送教上门、助推转型”活动为契机,加强与市局各处室的衔接联系,积极争取支持,邀请市局处室上门指导,以开阔视野,提升素质。同时,加强市局处室基层工作联系点的建设和管理,以点带面,切实推动全局工作。二是加强与当地法制办、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的协调联系,集中开展程序规范、执法方式、监督制约、责任追究和应诉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培训,特别是对一些涉足不多、把握不准的案件,要巧借外力,邀请法制办、法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会商,切实提高执法质量。三是对基层工商所,以该局法制工作机构牵头,建立交叉督查指导制度,重点抓好强制措施、立(销)案件、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执行结果的监督检查,并认真开展案件回访工作,坚决禁止以罚代法、以罚代管、罚款放行等行为,切实规范执法行为。

三、完善技能培训制度。一是落实分类培训。继续实行分类培训模式,结合基层执法办案人员的工作实际和执法水平,分层次、分批次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各取所得,努力提高基层执法办案人员调查取证和分析研究等能力。二是开展跟班学习。每季度从基层办案单位选调3-5名干部到执法大队进行实务操作轮训,期间参与大要案件和新兴领域、疑难案件的查处,丰富基层办案经验。三是坚持学用结合。继续坚持“逢训必考”制度,不管是集中培训还是跟班轮训,结束时都要组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同时,建立大要案件和疑难案件点评辩论制度,分析总结、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四、完善执法联动制度。一是按照保密工作的规定,依托oa办公系统政务信息平台和手机短信群发管理系统,畅通案件信息渠道,对各办案单位发现的重大线索或查办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上述渠道及时通知其他办案单位,从而快速查处同一类别、同一批次的案件或商品,形成强大声势,震慑违法经营者。二是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指导、统一协调的原则,对全系统办案力量实行统筹管理和调配,哪里有需要就突击哪里,哪里有难点就支援哪里,实行“联合作战” ,切实提升部门形象和执法权威。三是加强与纪委、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协作,争取部门支持和配合,建立健全重大案件移交、执法安全保障等机制,保障执法人员的切身利益,提高案件查处工作的威慑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五、完善案件举报制度。一是加强12315申诉举报网络建设,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将“一会两站”纳入基层组织建设范围,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监督网络,以此拓展案件线索渠道,高效快捷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二是建立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和保密制度,对隐蔽性较强的违法行为和窝点,依靠社会举报及时查处,凡经查实的案件线索,对举报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严格保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强化市场监管工作。

六、完善廉政防范制度。一是深入开展“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教育活动,通过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查找剖析、工作制度建设等阶段性工作,切实解决行政执法、消保维权、执法监督、执法礼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强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在机关办公大楼和各工商所设置廉政文化走廊,设置电脑廉政警句屏保和电话廉政语音提示,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干部职工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

七、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始终把强化执法办案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到领导重视、保障倾斜。局领导班子要经常性地专题研究执法办案工作,出点子、理思路、纠偏差、做后盾,免除执法办案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完善执法办案工作激励机制,对领域上有突破、工作上有创新、执法上树权威的单位,每年预算部分经费加大后勤保障力度;对在执法办案工作中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富于创造的个人,也要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鼓励,切实扭转部分干部“不敢办案、不愿办案”的思想。

第2篇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工作管理制度

(一)学习制度

1、努力学习政治,结合局机关下达的政治学习计划,按时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定期开展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树立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生产安全的大局观念。

2、不断钻研业务,提升执法监察能力。认真学习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政策,加强对行业生产特点的研究,明晰生产操作规程。

3、加强执法、办案程序的学习,明确简易程序的操作要点,掌握一般程序的要素和结案的审批程序。

4、坚持日常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日常学习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由支队统一组织。

5、建立专用学习笔记,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考核,保证学习质量。

6、每周五下午为自学学习时间,每月末最后一个星期的周五为集中学习时间,无特殊情况学习时间不得占用。

(二)请销假制度

1、请假由申请人向所在的大队领导请示,在市区内请假一天的由主管副支队长审批,连续两天以上的由支队长审批。

2、请假人出市辖区的,由主管副支队向支队长呈报,由支队长审批。

3、婚假、丧假由申请人提出申请,时间超过7天的,由支队报主管局长批准。

4、工作期间原则上不予准假,极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按照审批权限,逐级上报。

5、申请人不得越权请假,不得擅自超假,需要续假的要按照请假规定,逐级审批。

6、请、休假结束后,按照请假的程序销假。

(三)车辆管理制度

1、管理职责

(1)局车队负责支队机动车辆的使用、调度、维修、保养、燃油供应、审验和车辆档案管理等工作。

(2)如遇紧急情况而局车队负责人又因故不在时,支队领导可以直接安排车辆,并及时通知局车队负责人。

2、工作用车

(1)工作用车本着积极保障、相对固定、先急后缓、集中调配的原则进行安排。

(2)各大队用车必须提前一天向支队报用车计划。

(3)出市工作用车必须经分管局长批准,由局车队负责人具体安排。

(4)支队车辆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时,经分管局长或支队长批准后乘用出租车。

(5)车辆保养和维修、燃油控制、事故处理按局车辆管理规定执行。

3、其他用车

原则上工作车辆不许私用,更不得越权申请和审批。需要时在银州区内的由主管副支队长审批;在市辖区内的由支队长审批;出市的由主管局长批准。

(四)工作汇报制度

1、工作汇报的主要内容: (1)支队和上级组织布置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 (2)执行工作计划的进展情况。 (3)案件的板栗和结案情况; (4)阶段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规划及设想。 (5)其他需汇报的工作。 2、请示汇报的方式:

能当面答复的,一般由汇报人员直接向主管领导口头请示,需研究后答复或办理中需作文字依据的用书面请示报告单。 3、大队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作的开展情况,每月向支队领导口头汇报一次,每季度书面汇报一次,一般采取会议集体汇报的形式进行。如因特殊情况无法集中汇报,也可分别汇报。半年及年底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一次综合性书面汇报。 4、支队每季度向局主管领导综合汇报一次。 5、汇报要逐级进行,不得越级汇报。如极特殊情况来不及汇报的,应及时进行补报。

(五)案件审批制度

1、在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中,发现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履行简易程序的由大队负责人直接审批。

2、一般程序罚款在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由主管的副支队长审批。

3、罚款在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由支队长审批。

4、罚款在30000元以上或对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其他强制措施的,由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5、举报案件的受理由大队进行登记,由支队长根据管辖范围,指派大队处理。

(六)着装规定

1、严格按照安监系统发放的标志佩带。        2、执法监察时,必须着规定的制服,着装时要整齐划一,单位内部必须统一。        3、 着制服应当保持整洁,配套穿着,不得混穿。不得在制服外罩便服。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扣好衣扣。着长袖衬衣(内衣)时,下摆扎于裤内。制服内着毛衣、绒衣、棉衣等内衣时,下摆不得外露。

4、穿制服时,只准穿黑、棕色鞋。鞋跟高度不超过三厘米,不得赤脚穿鞋。        5、集体活动或参加局大型会议时,应当着制服参加,且支队内部统一。

6、 季节换装的时间和着装要求,由支队根据季节变化统一规定。        7、上、下班时应着便服,不得着执法监察服装到饭店、洗浴或娱乐场所等活动。

(七)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八不准

1、不准伺私枉法,办人情案,禁止向生产经营单位通风报信。    2、不准违反国家规定乱罚款,禁止内定和下达罚没款指标。    3、不准在工作时间饮酒,禁止酒后参与执法活动。    4、不准收受生产经营单位礼品和钱物,禁止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5、不准在工作时间从事娱乐活动,禁止赌博和变相赌博。    6、不准为企业提供或销售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产品。    7、不准用公车办私事,禁止公车参加婚丧嫁娶等活动。

8、不准随意变通法律规定和降低处罚标准,禁止出现办案不公现象。

(八)会议制度

1、支队办公会议

(1)支队办公会由支队长主持,支队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综合负责会议记录。

(2)会议主要内容

①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提出贯彻实施意见。

②研究决定支队工作目标、发展规划。

③研究、部署、总结支队的阶段性工作。

④研究各大队提出的需要支队决定的事宜。

⑤研究其它重要事项。

2、队务会议

(1)队务会议由支队长主持,支队领导班子成员、各大队负责人参加。

(2)会议主要内容

①各大队负责人汇报前期工作完成情况、近期工作计划和需要协调的有关事项。

②统一调配安排各大队工作。

③讨论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3、全体人员会议

(1)全体人员会议由支队长主持,支队全体人员参加,综合负责会议记录。

(2)会议主要内容

①传达、学习、落实上级指示、文件以及市局办公会议精神。

②传达队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的有关事项。

③各大队负责人汇报前期工作完成情况和近期工作安排。

④支队总结前期全面工作,布置近期工作计划。

⑤其它需要研究部署的工作。

4、会议纪律

(1)未经支队长批准,不得无故不到会,否则按矿工处理。

(2)会议期间未经主持人批准不得中途退场,不得喧哗、议论、打瞌睡。

(3)认真做好会议笔记。

(4)严守组织纪律,不得泄露需要保密的事项。

(九)保密制度

1、不该问的案件机密绝对不问。

2、不该看的案件机密绝对不看。

3、不该记录的案件机密绝对不记录。

4、不该传播的案件机密绝对不传播。

5、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案件机密。

6、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案件机密。

7、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案件材料。

8、不携带机密文件、案件资料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十)文件处理制度

1、支队文件印发

(1)支队文件由内勤或有关大队负责起草。

(2)草拟公文要言简意赅、文理通顺、字迹清晰、标点符号正确,符合统一的公文格式。

(3)文件草稿誉清后,必须由大队负责人校对、核稿后送综合,再由综合负责人填写主题词后送支队长签发。

(4)属于综合、全面、重大问题的,经队长办公室讨论决定,由支队长审签:属于某一业务方面的文件,由大队长审核后送支队长签发。

(5)文件审签字后,由内勤按文件内容统一编号、打印、并负责文件的发放和归档。

2、外部来文处理

(1)外来文件、电报、资料等,一律由内勤负责签收、拆封和登记处理。

(2)外来重要文件要逐页查点,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急密文件要注明签收时间。

(3)各大队收到的文件、参加会议带来的文件资料要及时送交综合进行来文处理,不得私自截留、藏匿、遗失。

(4)外来文件经登记处理后,由综合负责人根据文件性质和内容,提出拟办意见,交支队长审批后转有关大队传阅或者办理。

(5)文件传阅必须及时、快速、急办文件必须当日传完,普通文件必须在三日内传完。传阅文件要做到勤传、勤收、做到不拖、不压。文件传阅禁止横向传送。

3、文件管理

(1)综合负责文件、资料的统一管理,建立文件、资料登记太帐,加强文档管理,防止错乱、遗失。

(2)借阅文件要严格履行借阅手续,限定借用时间。要做到谁借文、谁签字。

(3)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秘密文件一般不得传阅、借阅,如确需传阅、借阅的,必须经支队长批准,并按规定的级别、范围进行传阅、借阅和收回。

(4)综合要对文件、资料经常进行检查、清理、归类,做好文件的催办、清退和立卷归档工作。

(十一)考勤制度

1、综合负责劳动纪律检查和考勤工作。

2、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工作纪律,不得无故缺勤、迟到、早退。

3、各大队要指定专人负责考勤工作,并于每月28日前将本月考勤表报综合汇总。

4、工作人员生病,必须持定点医疗单位的病假证明,经支队长批准后方可休假。

5、工作人员暂时离岗由大队长批准,时间较长的按照请销假规定执行。

6、大队之间因工作需要,调派大队之外的人员配合的,由大队长申请,由主管副支队长调派,不得越权调派,未经主管领导批准,工作人员不得离岗。

(十二)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1、支队行政、业务印章由综合负责人保管。

2、式样印章须经支队领导同意后综合方可准予用印。

3、用印必须规范。盖出的印章要做到位置恰当、图形清晰。

4、要加强印章管理,严禁私用、出借或者遗失。

5、严禁继续使用废止的印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封存或者销毁。

6、对私用、出借、遗失印章或者继续使用作废印章的,一经发现,除给予纪律处分外,可以视情节给予经济处罚。

7、对因私用、出借、遗失印章或者继续使用作废印章而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者造成经济赔偿的,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十三)物资、器械管理制度

1、综合负责全支队所有物资、器材的购置和管理工作。

2、各大队因工作需要购置办公用品的,需提出书面申请,经支队长审核同意后,由综合统一购置。

3、支队物资和办案专用器材由专人保管。需要使用时,由需用大队办理借用手续。

4、支队物资和办案专用器材不得外借或私用。特殊情况需要外借、私用的,必须经支队长同意。

5、借用人员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归还。保管人员要严格检查物资、器材的各项性能,确保物资、器材的正常、完好,并办理归还手续,否则不得入库。

6、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和使用。因使用不当而损坏的物资、器材,由使用人员按原价赔偿。

第3篇 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范本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难点问题,整合执法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根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县范围内涉及食品安全的联合执法工作。

第三条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是全县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的领导机构,其办公室是食品安全联合执法综合协调机构。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具体实施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

第四条 县政府负责起草上级交办的联合执法行动方案,协调各有关执法单位申请的联合执法行动,组建联合执法工作队伍,督促、检查各食品安全执法单位在联合执法行动中依法履行有关执法职责,协调执法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以及信息综合等。

第五条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联合执法中履行各自法定职责。

第六条 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活动前,由县政府根据联合执法方案要求,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建联合执法工作队伍。

第七条 各职能部门应根据联合执法方案要求,选派熟悉业务、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参加联合执法活动。

第八条 联合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按照县政府统一安排,各司其职,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第九条 联合执法主要内容包括:

(一) 围绕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重大活动和节假日食品安全等开展的联合执法行动;

(二) 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的涉及食品安全需要联合执法的工作任务;

(三) 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申请开展联合执法的事项。

第十条 联合执法启动机制:

(一)常规启动机制。根据食品安全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全县性的、重大的联合执法以及上级要求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时,县政府应拟定联合执法行动方案,经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同意后组织实施。

(二)专项启动机制。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单一专业执法力量难以纠正、制止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时,相关部门可将联合行动方案(草案)提交县政府,经县政府与相关部门协商后组织实施。

(三)突发启动机制。遇到突发事件或其他紧急事项需要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行动时,县政府应立即上报县政府和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实施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分类处理”机制。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坚持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原则,各有关执法单位应根据职责和程序分别进行立案、调查,并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实施食品安全联合执法互动机制。联合执法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超出本部门查处职能范围时,应迅速与由县政府联系,申请协调解决。相关执法部门在接到县政府的通知后,应及时赶到现场,办理移交手续,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联合执法行动结束后,参加行动的各有关部门应对本次执法活动的处理情况作书面整理,报告县政府备案。

第十四条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服从联合执法方案安排,主动配合执法牵头单位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并在人力、物力以及宣传、车辆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持。

第十五条 各级政府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在本辖区范围内开展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不得加以推诿、阻拦和干扰,保证联合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 本制度由昌黎县水产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4篇 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范本怎么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难点问题,整合执法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根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县范围内涉及食品安全的联合执法工作。

第三条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是全县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的领导机构,其办公室是食品安全联合执法综合协调机构。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具体实施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

第四条 县政府负责起草上级交办的联合执法行动方案,协调各有关执法单位申请的联合执法行动,组建联合执法工作队伍,督促、检查各食品安全执法单位在联合执法行动中依法履行有关执法职责,协调执法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以及信息综合等。

第五条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联合执法中履行各自法定职责。

第六条 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活动前,由县政府根据联合执法方案要求,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建联合执法工作队伍。

第七条 各职能部门应根据联合执法方案要求,选派熟悉业务、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参加联合执法活动。

第八条 联合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按照县政府统一安排,各司其职,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第九条 联合执法主要内容包括:

(一) 围绕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重大活动和节假日食品安全等开展的联合执法行动;

(二) 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的涉及食品安全需要联合执法的工作任务;

(三) 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申请开展联合执法的事项。

第十条 联合执法启动机制:

(一)常规启动机制。

根据食品安全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全县性的、重大的联合执法以及上级要求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时,县政府应拟定联合执法行动方案,经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同意后组织实施。

(二)专项启动机制。

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单一专业执法力量难以纠正、制止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时,相关部门可将联合行动方案(草案)提交县政府,经县政府与相关部门协商后组织实施。

(三)突发启动机制。

遇到突发事件或其他紧急事项需要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行动时,县政府应立即上报县政府和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实施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分类处理”机制。

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坚持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原则,各有关执法单位应根据职责和程序分别进行立案、调查,并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实施食品安全联合执法互动机制。

联合执法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超出本部门查处职能范围时,应迅速与由县政府联系,申请协调解决。

相关执法部门在接到县政府的通知后,应及时赶到现场,办理移交手续,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联合执法行动结束后,参加行动的各有关部门应对本次执法活动的处理情况作书面整理,报告县政府备案。

第十四条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服从联合执法方案安排,主动配合执法牵头单位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并在人力、物力以及宣传、车辆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持。

第十五条 各级政府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在本辖区范围内开展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不得加以推诿、阻拦和干扰,保证联合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 本制度由昌黎县水产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5篇 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难点问题,整合执法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根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县范围内涉及食品安全的联合执法工作。

第三条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是全县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的领导机构,其办公室是食品安全联合执法综合协调机构。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具体实施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

第四条 县政府负责起草上级交办的联合执法行动方案,协调各有关执法单位申请的联合执法行动,组建联合执法工作队伍,督促、检查各食品安全执法单位在联合执法行动中依法履行有关执法职责,协调执法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以及信息综合等。

第五条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联合执法中履行各自法定职责。

第六条 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活动前,由县政府根据联合执法方案要求,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建联合执法工作队伍。

第七条 各职能部门应根据联合执法方案要求,选派熟悉业务、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参加联合执法活动。

第八条 联合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按照县政府统一安排,各司其职,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第九条 联合执法主要内容包括:

(一) 围绕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重大活动和节假日食品安全等开展的联合执法行动;

(二) 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的涉及食品安全需要联合执法的工作任务;

(三) 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申请开展联合执法的事项。

第十条 联合执法启动机制:

(一)常规启动机制。根据食品安全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全县性的、重大的联合执法以及上级要求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时,县政府应拟定联合执法行动方案,经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同意后组织实施。

(二)专项启动机制。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单一专业执法力量难以纠正、制止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时,相关部门可将联合行动方案(草案)提交县政府,经县政府与相关部门协商后组织实施。

(三)突发启动机制。遇到突发事件或其他紧急事项需要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行动时,县政府应立即上报县政府和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实施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分类处理”机制。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坚持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原则,各有关执法单位应根据职责和程序分别进行立案、调查,并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实施食品安全联合执法互动机制。联合执法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超出本部门查处职能范围时,应迅速与由县政府联系,申请协调解决。相关执法部门在接到县政府的通知后,应及时赶到现场,办理移交手续,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联合执法行动结束后,参加行动的各有关部门应对本次执法活动的处理情况作书面整理,报告县政府备案。

第十四条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服从联合执法方案安排,主动配合执法牵头单位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并在人力、物力以及宣传、车辆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持。

第十五条 各级政府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在本辖区范围内开展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不得加以推诿、阻拦和干扰,保证联合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 本制度由昌黎县水产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执法工作制度5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难点问题,整合执法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根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县范围内涉及食品安全的联合执法工作。第三条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是全县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的领导机构,其办公室是食品安全联合执法综合协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执法信息

  • 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20篇范文)
  • 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20篇范文)62人关注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难点问题,整合执法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根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更多]

  • 执法工作制度5篇
  • 执法工作制度5篇54人关注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难点问题,整合执法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根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更多]

  • 联合执法工作制度3篇
  • 联合执法工作制度3篇40人关注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难点问题,整合执法资源,建立统一协调、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根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