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制度范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汇编和程序(3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4-05-07 查看人数:37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有哪些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初次登记:患者入院时,通过询问和证件核对,收集基本身份信息。

2. 标签使用:在患者身上和医疗文件上贴上包含姓名、生日和病历号的标签。

3. 双重确认:执行任何医疗操作前,医护人员需两次核对患者身份,如姓名、出生日期等。

4. 电子记录:维护准确的电子健康记录,确保信息同步且易于访问。

内容是什么

这些程序的实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 信息采集:确保收集的信息详尽无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 标签管理:使用不易脱落、清晰可见的标签,并定期检查其完整性和准确性。 - 沟通确认:在进行治疗或用药前,医护人员需与患者本人或家属沟通,确认操作对象。 - 技术支持:利用条形码、rfid等技术,提高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规范

为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应遵循以下规范:

1. 建立严格的内部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

2. 定期培训员工,强化身份识别意识,更新识别技术知识。

3.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错误或疏漏进行追踪和改正。

4. 保持与患者的开放沟通,鼓励他们参与自己的身份确认过程。

重要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直接关系到:

1. 防止医疗错误:准确的身份识别能避免误诊、误治,保障患者安全。

2. 保护患者隐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维护患者权益。

3. 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精准性和连续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4. 法律合规:符合医疗法规要求,降低医疗机构的法律风险。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基础,需要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严格执行,以确保每一次医疗服务都能准确无误地送达正确的人。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范文

第1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兰色纸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4、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使用“腕带”识别标识制度与措施一、各病区对手术、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应使用“腕带”做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标志。

二、急诊科、icu在与病区交接时,护士对上述病人应认真核对腕带标识是否与病历相符(包括床号、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与签名。

三、外科系统各病区责任护士对医嘱备手术患者,查对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准备,并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应注明左、右。手术当日,手术室人员应与送手术者共同核对标识上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送入手术间,并做好记录与签名。术后手术室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方能离开,手术病人回病房,于次日上午晨交班后由责任护士核对取下(前提是患者麻醉清醒后)。

四、产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儿科病房,针对无自主能力的婴儿应给腕带标识,内容包括婴幼儿姓名、性别、床号、科别、父母姓名。转科时应认真核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并签名。

五、病危患者用深红,手术患者用粉红,小儿用蓝色。

第2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

一、患方带城镇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或公司医保卡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医保或医疗卡的卡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二、患方带身份证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身份证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三、患方就诊挂号时未能出示以上任何一种证件的,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方自己填写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作为患方的就诊卡信息出具就诊卡和挂号票据,

当使用姓名、年龄识别患者身份有困难时,可选择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

四、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但如果患者病情属于急危重症,则不得影响患者的及时诊治。

五、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务人员根据当时患者的有关情况制作“腕带”牌,上面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住院病人一卡。

二.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姓名、性别、床号等)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

附:

作为识别依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识别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三.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

发放特殊饮食及其他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除应采取以上方法确认患

四.急诊科、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以及转科患者的身者身份外,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份识别及核对程序四.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急诊室、产妇、手术患者;对

1.患者由急诊科收入病房,由急诊科人员、病房值班护士按照《住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急救、输血、镇静期间患者;对不同语种语言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送交流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对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对病人登记本”中。传染病、药物过敏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

2.患者出入病房和icu之间,由病房护士和icu护士按照《住院信息的载体。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转科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由陪同人员陈述患交接登记本”上。者姓名。

3.患者出产房进入病房,由妇产科双人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

五、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名于护理记录中。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

4.患者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床头卡、病历牌(卡)、住院病人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一览卡等信息,并由转出科、转入科护士在“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

六、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字,认真做好识别和交接记录。

七、质控科和护理部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并有记录。

5.病房与手术室间相互转接患者:八.患者转床、转科时,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规定,必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须及时更新床头卡、病历牌(卡)、住院病人一览卡等信息,认真做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好识别和交接记录,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各种信息的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一致性;急诊科与病房、急诊科与手术室、手术室与病房、重症监护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病房与其他科室、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交接病人或新生儿时还必须

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及时制作并更换新的“腕带。”

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附:重点环节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和流程一、急诊科、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以及转科患者的身份识别及核对程序

1.患者由急诊科收入病房,由急诊科人员、病房值班护士按照《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送病人登记本”中。

2.患者出入病房和icu之间,由病房护士和icu护士按照《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转科交接登记本”上。

3.患者出产房进入病房,由妇产科双人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并双签名于护理记录中。

4.患者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床头卡、病历牌(卡)、住院病人一览卡等信息,并由转出科、转入科护士在“转科交接登记本”上签字,认真做好识别和交接记录。

5.病房与手术室间相互转接患者: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

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进入手术间之后严格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的要求核对,并及时规范填写相关内容,入病案保存。

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与病区护士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在交接时,除使用“腕带”对患者进行识别交接外,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或确认患者身份。

二、输血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程序:

采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以及陪护人确认的方法识别患者身份。

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申请单,病房护士需经二人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

输血科须经二人核对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同时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裂后进行交叉配血。

病房护士检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无误后方可输入。

三、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程序::护士采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以及陪护人确认的方法识别患者身份,根据医嘱做好术前准备。

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开始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四、标本采集、给药、发放特殊饮食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程序:

采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以及陪护人确认的方法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为患者进行相关服务。

第3篇 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

为了规范医院管理,有效防止错误识别患者身份引起的医疗事故,规定护士至少使用2种身份识别方法查对患者身份。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

一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床头卡、治疗卡、腕带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二是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三是对住院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识:普通病人使用绿色腕带,病危、病重、一级护理、手术病人使用红色腕带,新生儿使用粉红色腕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四是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五是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六是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手术室护士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七是在采血、给药或输血等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

八是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陈述患者姓名,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身份识别制度为规范医疗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率,它将大大提高患者护士在操作治疗过程中识别患者的准确性,全面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相关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汇编和程序(3篇范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初次登记:患者入院时,通过询问和证件核对,收集基本身份信息。2. 标签使用:在患者身上和医疗文件上贴上包含姓名、生日和病历号的标签。 3. 双重确认:执行任何医疗操作前,医护人员需两次核对患者身份,如姓名、出生日期等。 4. 电子记录:维护准确的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患者身份识别信息

  •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汇编和程序(3篇范文)
  •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汇编和程序(3篇范文)37人关注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初次登记:患者入院时,通过询问和证件核对,收集基本身份信息。2. 标签使用:在患者 ...[更多]

  •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汇编(3篇范文)
  •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汇编(3篇范文)13人关注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多种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包括:1. 姓名和出生日期核对:这是最基本的身份确认方式。2. 手环标识:医院通常会给患者佩戴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