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有哪些内容
医院院内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员工行为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医疗质量控制、患者权益保障、安全管理规定、信息管理政策、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应急处理预案等。这些制度旨在确保医院运营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同时也为医患双方提供了行为准则。
管理规范
1. 员工行为规范:强调职业道德,要求员工尊重患者,保持专业素养,遵守工作纪律。
2. 医疗服务流程:明确从预约挂号到诊疗、出院的每一步骤,保证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 医疗质量控制:设立质控部门,定期评估医疗效果,确保诊疗安全和效果。
4. 患者权益保障:制定投诉处理机制,保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
5. 安全管理规定:涵盖医疗设备安全、药品管理、感染控制等方面,防止意外发生。
6. 信息管理政策: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同时规范电子病历的管理和使用。
7. 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运作,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8. 应急处理预案:面对突发事件,如疾病爆发或自然灾害,能迅速启动响应机制。
重要意义
医院院内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增强了医院的公信力。它有助于预防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和谐,同时也是医院自我监管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度化管理,医院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提升整体运营效能。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定需严谨,应结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其合法性和适用性。制度的执行需要全员参与,定期评估和修订,以适应医院的发展变化。此外,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应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以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完善的医院院内制度是医院稳健运营的基石,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保障。
医院院内制度范文
第1篇 某医院院内通报制度
z医院院内通报制度
本院职工必须自觉遵守医院制度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等相关章程,如有违犯者视情节予以院内通报批评,并扣取一定的奖金。
1、凡涉及劳动纪律、安全生产、文明服务、规范操作、质量控制、能源管理、卫生秩序以及佩证上岗、仪表仪容等方面不符合院部规定的,院行政查岗及各分管职能督查中发现者均可按制度通报处理。
2、凡院部领导、院总值班、爱国卫生委员会、医务、护理、科教、院感、质管理、人事及院行政等部门不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被通报者扣除当月 安全阀奖金。
3、凡在一年内有二次及以上通报的与年终奖挂钩。
4、本规定与院内其它制度参点数照执行,自发文日起生效。
第2篇 n医院院内禁烟制度
附属医院院内禁烟制度
为了控制吸烟的危害,保障医患健康,保护环境,特制定本规定如下:
一、在医院办公、就诊、住院大楼内的任何地方,都禁止吸烟。
二、每位职工有义务有责任宣传吸烟对健康对他人的危害,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在院内醒目场所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医院等候室禁烟制度上墙。
四、在院内不设置吸烟器具,不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志和物品。
五、及时劝阻在禁止吸烟场所内的吸烟行为,每位职工有义务有责任劝阻进入禁烟区内吸烟者。
六、本院职工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得在院内禁烟区吸烟,违者每次罚款500元。
七、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3篇 y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医院病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伤害,提高医疗效果,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特作规定如下:
(一)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
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是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为目标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感染控制和管理计划。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业务副院长兼任,其他成员为有关学科的科主任组成。
2、医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直属医务部领导的专职机构。
3、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长为各科室主任兼任,另外有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4、医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一般由个科住院总医师和护士长担任,也可指定专人管理。
(二)各级感染管理组织职责
科室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职责
①、在医务部领导下,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②、负责医院内感染的日常检测,结合本科室实际采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并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士、清洁工)进行有关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消毒、灭菌、隔离等教育工作、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等规章制度的落实。
③、及时发现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协助并督促主管医师留取标本,使院内感染病例的病原送检率必须达100%(其他感染的病原送检率须达60%),填写病历首页并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使院内感染漏报率<20%,采取控制措施。
④、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积极向护理部提出关于消毒灭菌、控制院内感染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有关方面的科研工作,使院内感染率<10%。
(三)医院感染管理的控制措施
1、消毒灭菌与隔离
①、医院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所有需要消毒和灭菌的物品都必须彻底清洗干净。污染医疗器材和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②、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干热灭菌(油、粉、膏);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可选用化学消毒法,如环氧乙烷灭菌(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内窥镜、人造移植物等)、2%的戊二醛浸泡灭菌等;消毒首选煮沸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才用化学方法。
③、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杀菌谱、使用方法、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用于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应视不同情况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④、甲醛不能用于空气的消毒,甲醛熏箱可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的消毒,不能用于灭菌,消毒方法不能采用自然挥发熏蒸法。
⑤、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周消毒;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氧气湿化液应每日更换无菌水。
⑥、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1>用流动水洗手,开关最好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
第4篇 附一医院院内会诊制度
第一医院院内会诊制度
一、科内会诊
对本科内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所有病例,都可由主治医师或医疗组长主动提出,科主任召集科室有关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以进一步明确和统一治疗意见。会诊时,由床位医师报告病历,集体分析诊疗情况,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作出总结意见,由床位医师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二、科间会诊
1、门诊病人: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或转专科门诊者,需经本科门诊年资较高的医师审签并完成电子转诊,由病人持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请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病人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邀请和被邀请医师之间电话沟通,避免患者反复辗转。
2、住院病人: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主治医师审签后,由专人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按照申请科室的要求,派主治医师或指定医师在24小时内完成会诊,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会诊时,经治医师和(或)主治医师应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也表示对被邀医师的尊敬。
三、急诊会诊
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的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主治医师审签,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在特殊情况下,可电话邀请,现场补填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应在1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四、院内会诊
疑难病例需多科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教科同意、邀请有关医师参加。申请科室应提前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的名单报医教科。会诊由医教科主持,主治医师报告病史,经治医师详细做好记录,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