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与卫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其主要内容包括:
1. 感染防控策略的制定与执行
2. 感染监测与报告体系的建立
3. 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清洁消毒管理
4. 手卫生和无菌操作规程
5. 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隔离与管理
6. 员工培训与教育
7. 感染防控的持续改进与评估
包括哪些方面
这些内容涵盖了从预防到应对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
1. 制定全面的感染防控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各级人员对感染控制的理解和执行。
2. 设立监控网络,定期收集、分析感染数据,及时发现感染风险。
3. 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确保其无菌状态。
4. 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规范无菌操作流程,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5. 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科学的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6. 定期对员工进行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升其防控意识和技能。
7. 不断审视和优化现有制度,通过质量改进活动提高感染控制效果。
重要性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保护患者免受院内感染的威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能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维护医院正常运作。此外,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也有助于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对抗全球抗生素耐药性的挑战,对公共卫生具有深远影响。
方案
为了落实上述管理制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由医院领导参与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度的制定和监督。
2. 设立专职的感染控制部门,负责日常监控与指导工作。
3. 定期进行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审计,确保标准执行。
4. 开展手卫生运动,通过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强化员工手卫生意识。
5.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并定期组织复训。
6.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现感染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7. 通过内部分享会、研讨会等形式,促进感染控制的最佳实践交流。
通过这些具体方案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将医院院内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为患者和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3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3
(一)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计划、制度、实施措施。
(二)管理监督、评价感染控制效果,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三)对医院新建设施进行卫生学审定,按其标准提出审定意见。
(四)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并提供技术咨询。
(五)每3-6个月召开一次委员会会议,讨论研究有关院内感染问题,听取专职人员工作汇报,针对医院具体情况提出对策。
(六)医院发生感染流行或较大事件,立即组织处理,逐级汇报并上报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追踪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七)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
第2篇 y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医院病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伤害,提高医疗效果,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特作规定如下:
(一)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
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是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为目标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感染控制和管理计划。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业务副院长兼任,其他成员为有关学科的科主任组成。
2、医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直属医务部领导的专职机构。
3、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长为各科室主任兼任,另外有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4、医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一般由个科住院总医师和护士长担任,也可指定专人管理。
(二)各级感染管理组织职责
科室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职责
①、在医务部领导下,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②、负责医院内感染的日常检测,结合本科室实际采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并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士、清洁工)进行有关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消毒、灭菌、隔离等教育工作、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等规章制度的落实。
③、及时发现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协助并督促主管医师留取标本,使院内感染病例的病原送检率必须达100%(其他感染的病原送检率须达60%),填写病历首页并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使院内感染漏报率<20%,采取控制措施。
④、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积极向护理部提出关于消毒灭菌、控制院内感染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有关方面的科研工作,使院内感染率<10%。
(三)医院感染管理的控制措施
1、消毒灭菌与隔离
①、医院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所有需要消毒和灭菌的物品都必须彻底清洗干净。污染医疗器材和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②、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干热灭菌(油、粉、膏);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可选用化学消毒法,如环氧乙烷灭菌(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内窥镜、人造移植物等)、2%的戊二醛浸泡灭菌等;消毒首选煮沸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才用化学方法。
③、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杀菌谱、使用方法、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用于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应视不同情况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④、甲醛不能用于空气的消毒,甲醛熏箱可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的消毒,不能用于灭菌,消毒方法不能采用自然挥发熏蒸法。
⑤、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周消毒;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氧气湿化液应每日更换无菌水。
⑥、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1>用流动水洗手,开关最好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
第3篇 y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医院病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伤害,提高医疗效果,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特作规定如下:
(一)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
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是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为目标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感染控制和管理计划。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业务副院长兼任,其他成员为有关学科的科主任组成。
2、医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直属医务部领导的专职机构。
3、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长为各科室主任兼任,另外有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4、医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一般由个科住院总医师和护士长担任,也可指定专人管理。
(二)各级感染管理组织职责
科室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职责
①、在医务部领导下,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②、负责医院内感染的日常检测,结合本科室实际采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并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士、清洁工)进行有关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消毒、灭菌、隔离等教育工作、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等规章制度的落实。
③、及时发现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协助并督促主管医师留取标本,使院内感染病例的病原送检率必须达100%(其他感染的病原送检率须达60%),填写病历首页并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使院内感染漏报率<20%,采取控制措施。
④、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积极向护理部提出关于消毒灭菌、控制院内感染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有关方面的科研工作,使院内感染率<10%。
(三)医院感染管理的控制措施
1、消毒灭菌与隔离
①、医院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所有需要消毒和灭菌的物品都必须彻底清洗干净。污染医疗器材和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②、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干热灭菌(油、粉、膏);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可选用化学消毒法,如环氧乙烷灭菌(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内窥镜、人造移植物等)、2%的戊二醛浸泡灭菌等;消毒首选煮沸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才用化学方法。
③、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杀菌谱、使用方法、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用于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应视不同情况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④、甲醛不能用于空气的消毒,甲醛熏箱可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的消毒,不能用于灭菌,消毒方法不能采用自然挥发熏蒸法。
⑤、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周消毒;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氧气湿化液应每日更换无菌水。
相关推荐:
烟草专卖局灭火减灾预案
汽车公司招聘管理制度
新公司员工守则
办公室行政管理制度范本
人事管理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