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优质范文

竭泽而渔

发布时间:2024-04-26 20:05:25 查看人数:43

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2006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6分钟,共有253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孔门弟子记孔子的渔猎活动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孔子钓鱼而不用网具断流捕鱼,射鸟而不猎击归巢之鸟,这在当时必是异于常人之举,故被其弟子极珍视地记录下来。

孔子如此行事,旧注多以仁爱释之。朱熹在注释本章时就引洪氏语曰:“孔子少贫贱,为养与祭,或不得已而钓弋,如猎较是也。然尽物取之,出其不意,亦不为也。此可见仁人之本心矣。待物如此,待人可知;小者如此,大者可知。”此解虽不够全面,却并不十分牵强。《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的话说:“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将剖腹取胎、竭泽而渔和覆巢毁卵视为不义之举,就明显来自道德视域。以此解读孔子的“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既可见其对猎取动物的矛盾心理,又表明了不尽物取之的节制态度,是生态伦理意识的萌芽。

《孟子·梁惠王上》记有一则故事,也反映了这种意识和情感。齐宣王看到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便问这牛的用途。得知是准备宰了祭钟,看那牛哆嗦可怜的样子,就表达了不忍之情。视此,牵牛者说:“那就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吧!”齐宣王说:“那怎么可以废除呢?用只羊来代替吧!”以羊代牛,不明真相者以为齐宣王吝啬,齐宣王自己也无法说清此举是出于什么心理,而孟子则将其概括为“仁术”即仁爱之道,视为齐宣王可行仁政而王的证明并极力鼓励之。

从“杀生”的角度看,用羊与用牛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孟子亦有同见。孟子肯定齐宣王的,是他“不忍其觳觫”而产生的恻隐之心。孟子解释说:“是乃仁术也,见牛而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所言,虽从动物保护的弘旨看有些狭小,却符合常人的体验。记得小时候,我爷爷在生产队当车夫。在其所驭之马年老体衰时,生产队决定将其宰杀,将肉分给社员食用。尽管当时很困难,吃肉是一件难得之事,但我爷爷不仅在这匹老马被宰杀的前夜与之相伴、流泪,而且在宰杀时离村出走,宰杀后拒不领受马肉。这一来自童年的记忆,令我想起便心中作痛。

孟子认定恻隐之心是“仁之端”即仁的萌芽,故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问题上借题发挥,据此引导齐宣王树仁心,行仁政,可谓用心良苦。孟子所言,虽指向在政治,但也同时体现了与孔子相若的生态伦理意识。从古至今,出于生存需要,人类以一些生物为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杀生时产生不忍之情,从而有所选择有所节制,是人有别于动物世界,或人之所以为人的表现。孟子曾总结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朱熹注“爱物”说:“物谓禽兽草木,爱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将爱人与爱物联系起来但不等量齐观,主张取之时用之有节而非不取不用,从自然秉赋和人类生存需要看,是符合实践理性的,尽管不能令动物保护主义者满意。如果多数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会在减少血腥、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使人类保有一些对自然万物的温情和敬意。

从孔子的“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到孟子的“仁民而爱物”,虽如后儒所见,是仁者之心的体现,但仅此尚不能体现孔、孟此一主张和行为的全部价值。《吕氏春秋》、《淮南子》和《水经注》均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宓子贱被鲁君任命为亶父(今山东单县)宰,三年后,孔子派另一名学生巫马旗去考察他的政绩。巫马旗乔装夜入亶父后,见一夜渔者捕到鱼后又放回水中,便问其故。夜渔者说:“我放回的是小鱼。我们的地方官宓子贱要求在小鱼长大后再捕,所以放了。”孔子闻听巫马旗的汇报后十分高兴,认为宓子贱治邑有方,可担当大任。

宓子贱要求渔夫捕大放小,与孔子不一网打尽、不倾巢尽剿一样,都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为了防止因一时之利而丧失长远利益,是可持续发展观的肇始。孟子直接承袭了这一主张,他在与梁惠王对话时指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比较可见,孟子的主张与孔子师徒是一脉相承的,且更为明确而完善。孔孟之后,这一主张得到广泛认同。在记录宓子贱治亶父事迹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一年四季应如何保护利用山泽资源的具体规定,如《孟春纪》中的“禁止伐木,无覆巢”,《仲春纪》中的“无竭川泽,无漉陂池,无焚山林”等。这些认识和主张世代相袭,许多成为政令,或人的自觉行为。

以仁爱之心待物与可持续利用,是孔子和孟子倡导之生态伦理的两个重要支点,是德性与理性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儒家生态伦理主张,既坚持了“天生百物人为贵”的人本主义,又反对了对自然万物的漠视与任意宰割;既倡导人对自然的爱护与尊重,又没有阻止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对自然的有节制利用。坚持这两个方面,既可防止狂妄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使人类对自然万物怀有感恩之情与敬意;又可避免极端的泛道德主义,使人类陷入狭小而自虐的境地。

竭泽而渔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60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原文: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译文:

竭泽而渔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93位用户关注,60人点赞!

二字词语:渔夫、渔翁、渔舟、渔民、渔网、渔具、渔船、渔歌、渔捞、观渔、渔塘等。

四字词语:竭泽而渔、渔翁得利、坐收渔利、从中渔利、渔海樵山、东猎西渔、渔经猎史、渔阳参挝、渔夺侵牟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竭泽而渔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0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48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远而观之,自1996年以来,政府加大了财税的汲取力度,财政收入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增长。连续12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速高达19.27‰而同期gdp年增速为15.02%。其结果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配率)逐年拔高,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1996年的10.91%增至2008年的20.4%,加上政府性基金收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等,已超过50%。而与此同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却逐下降,由1990年的53.4%降至2005年的41.4%。政府连续10多年强化税收,与民争利,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必然损及民生。正因如此,在持续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后,许多国人并没有感到福利的增长,国内消费也未能成长为可以推动经济的强大动力,内需始终不振。一旦经济增长减速,民生困顿、内需疲软就很难避免,各种被掩盖的深层矛盾也开始凸显。

近而观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财政在自身造血功能下降的同时,还必须加大对经济的输血。年初提出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经远不够用,总理多次表示还要再出重拳。在这种情况下有媒体报道,财政部全员发动“加班找钱”,试图完成全年财政收入增幅9.8%这一经验已表明“不可能”的任务。财政部官员称,除了消费税,他们还在抓紧时间研究更多课题,如资源税、物业税、个税等,“只要收入形势没有明显转好,我们这种紧张的工作状态就不会改变”。

上有所需,下必甚之。当财政部都需要“加班找钱”时,面临同样造血、输血难题,其“土地财政”且受到更多限制的各级地方政府,自然会产生更迫切的“饿钱”冲动。当地方政府的预算扩张冲动可以在“应对经济危机”的大义名份下堂而皇之时,各种苛捐杂税就获得了正当性。其后果之一是,官民冲突因“变更税收征管办法”之类原因而加剧,社会矛盾开始走向某种最原始,也是最可怕的形态。美国的独立战争就是发端于英殖民官方的无理加税,而中国古代因横征暴敛导致的,更曾在每个王朝的末期反复上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南康事件不应被视为偶然个例,而应视之为一种危险信号。它是缺少制衡的政府预算扩张这一刚性需求的必然后果。即使没有全球金融危机,即使南康市没有颁布《木(竹)材产品成品方单位税额表》,同样的事件在中国,仍然可能发生。

在当下中国,财税调控经济的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也已经有所体现,唯一被遮蔽的,是税收所对应的纳税人权利,即公民控制和监督税收使用的权利。在公众连起码的知情权都阙如的情况下财政的支出不受监督,收入没有制衡,从而具有某种刚性扩张,乃至是转移财富的特性。在这种情境下,必须对加税所可能引发的社会冲突保持高度警惕。

就调节公平而言,社会财富是在政府,中产以上和中下阶层间上演“三国演义”,而非仅仅在贫富之间博弈。政府是最富的一方,以加税为手段调节公平,等于削弱本来相对贫穷的其他二者,补贴最富一方这已经不是缘木求鱼.而只能说是竭泽而渔。

就刺激经济而论,虽然政府投资具有“反周期”的特性,对暂时缓解危机有利,但以加税为来源,则恶化了市场主体的经营环境,令经济的长期活力受损。

竭泽而渔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98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73位用户关注,50人点赞!

当好先行 服务渔民 -为渔民谋福利做为我们的服务宗旨 伟大的实践,必须产生伟大的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了同一主题中国*党始终立足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自由联系。做为我们执法工作者,我们来自于渔民,植根于渔民,服务于渔民才是我们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今天,我们已经站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十六大报告为我们绘就未来二十年全 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蓝图,朝着第三步战略目标前进,这是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梦想。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和落脚点,其本质在于坚持执法为民,在此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群众真正感到三个代表就在自己身边。 为渔民着想,急渔民之所急,帮渔民之所需,深入渔民当中,切实解决生活和技术难题,把工作做到船头,把学习办到村头,把各项工作真正的走下去,改变命令式的工作作风,让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深入民心,这些都是化口号为行动的真实写照。开展政务公开和业务承诺,牵涉到渔业生产和安全的部门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接受渔民的监督,使我们的队伍作到秉公执法,依法行政,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把优质服务的旗帜真正优质到百姓的心坎上,老百姓有句俗话说的好:只有真情的东西才能真让俺动心窝子。是的,服务的到位,渔民才会靠拢我们,才会支持我们,我们的公仆才会做好。 民生重于泰山,近年在省局的领导下,认真实践得一方民心,保一方平安的诺言,紧紧抓住渔民满意这一条主线,积极研究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老百姓想什麽、盼什麽、要求什麽,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意识贯彻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真正为渔民尽实心、办实事、谋实利。才会赢得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的干部群众才有更大的动力和干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中装着渔民,行动中想着他们,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溶于群众的大团体中。我们背负的是船检,渔监事业,而面对的是广大渔民,大家是我们事业活的窗口,船检、渔监通过我们来服务渔民,通过我们为海洋渔业经济保驾护航,做为我们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通过我们的行动体现出来,按三个代表的要求,抓住思想教育,抓住工作制度建设,抓好工作作风建设。实践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实践,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密切党好人民的血肉联系,增加广大干部为人民谋福利的自觉性。 时代培养了我们,渔民们选择了我们,忠诚于党和人民,公正执法,执法为民,是我们 船检、渔监工作人员实践的信念,要把自己的执法岗位看做是执政为党的一个重要岗位,把自己所做的一切与渔民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尽自己所能作好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时刻提醒自己正直廉洁,确定好自己的位置,正确估量好自己,努力、勤奋、钻研、创新,运用科学理论,赶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素质,作到自身正,业务强;开拓进取,把自己武装好,整顿好,才真正作到公正执法,切实的为渔民、渔工服务,完成领导好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真正的履行神圣职责,共同为渔民谋福利。 &nbs

p;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三个代表知道新的实践,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立足于实际,抓住突出问题,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我们局领导贯彻实施的优质服务年真正的落实好,解决好,尽心竭力的为渔民排忧解难,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在十六大的号召下,全民建设小康社会,朝这第三步战略目标前进,这是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目标。 十六大胜利召开,为我们绘就了宏伟的蓝图,同时也提出了新形势下目标,中国的入世,挑战已经向我们拉开了序幕,海洋渔业环境在日益恶化,中韩、中日渔业协定生效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在这一形势下,我们执法队伍应该认清形势,把握住机遇,迎接挑战,围绕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努力拼搏,创造发展环境,让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加强,服务工作更到位,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历经风霜有信念,关山飞渡志愈坚。二十一世纪海洋事业发展的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占地球71%的海洋,并把它视为第二空间,我们是站在新世纪的前沿建设我们事业,更应该有能力、有信心做好。十六大向我们展示了无比美好的前景,全国人民正意气风发的投入建设小康社会,朝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 今天,我们的工作才刚刚拿到考卷,困难、机遇、挑战还在后面,我们不仅要把服务切实的做下去,还要让管理跟上,让思想跟上,我们的整个海洋渔业工作才能跟上。 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管理中学会管理,在服务中学会服务,并能在管理中赢得服务!

竭泽而渔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9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20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天人合一”的思想

管子主张:“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

孔子认为,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

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宋代哲学家张载:“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的思想

《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阴阳变易、五行相生”的思想

《周易·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系辞传》:“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五行说,认为“木”主生,代表生命,木属东方,属春季。由于日出东方,故把东方之“木”作为五行之首。

“以时禁发、取之有度、永续利用”的思想

《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天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长利》:“利虽倍数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

《陶朱公书》:“种柳千树则足柴,十年以后,髡一树得一载,岁髡二百树,五年一周。”

森林防灾与风水思想

《汉书·贡禹传》:“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繇此也。”

清代梅曾亮《柏枧山房文集·卷10》:“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下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二雨未毕,而砂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圩不可贮水,毕至畦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

清代赵仁基:长江“水溢由于沙积,沙积由于山垦”。

郭璞《葬经》:“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森林美学与森林旅游传统

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北宋画家郭熙《山水训》:“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竭泽而渔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5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53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假道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唇亡齿寒:意为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寒冷,借以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竭泽而渔: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出自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背城借一: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意在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竭泽而渔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2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10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1、榨光人民,来满足政府的需求,正犯了竭泽而渔的错误。

2、政府不可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竭泽而渔,一味增加赋税。

3、但一味的低价策略占领市场无异于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对品牌后期的发展甚至是致命性的。

4、中国在未来,在21世纪是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因为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而亡国灭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中学生? ?未来环境的主人,国家的建设者和决策者,是否树立起与可持续性发展相一致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5、我们要避免竭泽而渔的做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6、国家发展经济不能竭泽而渔,要眼光放长,多给子孙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7、由于人口剧烈增长和竭泽而渔的捕猎方式,许多动物的品种已被灭绝。

8、他们竭泽而渔,鱼越来越少,最后吃亏的是我们普通渔民。

9、若竭泽而渔,则蛟龙也不能生存了。

10、砍烧林木竭泽而渔等等有摧毁性和伤害力的行为继续在各地上演,()在在都为我们这个危脆的地球添加了巨大的压力。

11、贪婪的人们为最求眼前利益而不能自拔,这样做无疑是竭泽而渔,早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12、你这种作法,简直就是竭泽而渔,完全没有考虑到后果。

13、勿竭泽而渔。勿杀鸡取卵。勿舍本逐末。

14、你一次就把所有资源用尽,这种竭泽而渔的作法,行不通的!

15、我的家乡山清水秀像世外桃源一样,可贪婪的人们为最求眼前利益而不能自拔,这样做无疑是竭泽而渔,早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竭泽而渔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56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2、竭泽而渔: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3、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4、鱼米之乡: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竭泽而渔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7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22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在这时,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响应今年主题: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我们社区开展了植树活动,让每个家庭都出一份力。

我们家发的了铲子、水桶和几棵小树苗,准备去植树了。我们走到公园时,只见大家都忙开了。我们赶紧找到一块地开始种树,我们把树苗放在一旁,我和爸爸负责铲土,哥哥和妈妈负责提水,就开始了。我使劲地往地上一铲,没想到这土这么硬。但为了世界的环境,我一定要加把劲,我越想力气就越大,不一会,脚边就有了一层厚厚的土,大家都干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就栽好了一棵树,大伙又忙起来了……

植树是多么重要啊!树林可以有效的抵御泥石流、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并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美化环境,无时无刻不在保护人类,而人类却无止境地砍伐树木,让树林大量减少,人类可真是竭泽而渔、焚林而猎呀!不是世界环境日过了就不要爱护环境了,我们应该时刻宣传、实践保护环境。我们可以伐木,但要边伐边种,不然一旦发生了自然灾害,我们就算赚了再多钱,不也买不了性命吗?

在此我想大家提出几个意见: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2、多种树,少砍树3、设立护林区,派人护林4、对偷伐、偷猎的人处以相关政策5、多宣传、实践保护环境6、少开汽车,多用自行车和电动车7、进行垃圾分类,进行回收……

竭泽而渔

孔门弟子记孔子的渔猎活动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孔子钓鱼而不用网具断流捕鱼,射鸟而不猎击归巢之鸟,这在当时必是异于常人之举,故被其弟子极珍视地记录下来。 孔子如此行事,旧注多以仁爱释之。朱熹在注释本章时就引洪氏语曰:“孔子少贫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竭泽而渔信息

  • 竭泽而渔
  • 竭泽而渔43人关注

    孔门弟子记孔子的渔猎活动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孔子钓鱼而不用网具断流捕鱼,射鸟而不猎击归巢之鸟,这在当时必是异于常人之举,故被其弟子极珍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