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优质范文

生命的旋律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5:06 查看人数:40

生命的旋律

生命的旋律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206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6分钟,共有187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创作特点 创作模式 表现形式综观

二十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统一,体现出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消费的完美结合。但从总体上讲,都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宣传性,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分析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特点,可以使我们深入地认识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规律,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主旋律电影。

对于主旋律电影的分类,一般是按题材和内容来划分,将其分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和重大现实题材电影等三种。主旋律电影在艺术创作方面,主要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主旋律电影的选材多以革命历史题材、重大现实题材为主

主旋律电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党和政府斥巨资拍摄大量的主旋律电影,其根本目的也就在这里。由此中国主旋律电影多以表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与现实生活风貌为主。通过观看这些影片,可以使广大观众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并起到了反思历史、关照现实、认识生活的功能。

例如,《长征》全景式地再现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悲壮历程,《重庆谈判》反映国内革命斗争的重要史实,《大决战》系列片展现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宏大场面,《周恩来万隆之行》反映了我国外交斗争的不平凡的历史,《国歌》刻画了无数爱国者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献礼影片《我的长征》通过一名红军小战士的独特视角,对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给予了全景式展现,精致巧妙的构思和大气磅礴的气势,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拥有了崭新的意蕴和格局。重大历史题材影片《东京审判》形象展示了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东条英机等日本甲级战犯的历史过程,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险恶嘴脸,以真实的氛围、凝重的情节、史诗般的风格,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主旋律电影善于塑造历史人物、时代英雄以及普通劳动者的典型形象

中国主旋律电影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其自身形态受到观众和市场的驱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一系列的史诗性革命战争巨片和革命领袖历史传记片之后,观众和市场开始呼唤更多贴近生活现实的更加适应时展的艺术形象。主旋律电影以1989年影片《焦裕禄》标志,“主旋律”影片开始了新的英雄人物的塑造方法,英雄人物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全能英雄,而是一样儿女情长的平凡形象。这种新的创作风潮使主旋律影片中的领袖人物个人魅力的表现和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时代促使观念改变,随着主旋律电影的不断发展英雄模范人物的创作也陆续发生着变化。影片《郑培民》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彻底颠覆了“高大全”套路,则是以细节塑造人物,以民族精神感动观众。其艺术感染力决不仅仅是如其直截了当的片名那样单一,而是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影像世界。电影《任长霞》为了防止英雄“脸谱化”,在制作中力求真实,并将14万登封老百姓为任长霞送葬的真实录像镜头运用到了作品中。影片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物的心灵世界,既注重刻画任长霞忠于职守的光辉形象,又将她还原成一个普通的母亲和妻子,富有人情味。《沉默的远山》中塑造了一个走下神坛的主旋律式的英雄人物,主人公周国知不再是高高在上站在神坛上让人们顶礼膜拜的人物,而是你身边一个普通的民政干部,或者说就是你的乡亲。《生死牛玉儒》从人物性格的挖掘入手,避免了从概念出发,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纵观全剧,处处涌动着一种真诚的激情。编剧和导演把牛玉儒还原成普通人,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看他,在他胸怀大局、心系人民的一生中找到了创作的切入点,增强了影片的情感冲击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激情的市委书记。这些主旋律影片把握精

神世界、注重人格形象、着力镜像表达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三、主旋律电影的表现形式尊重生活,忠于艺术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发展,主旋律电影也在逐步走向市场,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其存在空间也在日益扩大。主旋律影片是一种艺术要求很高的片种,不能只为宣传教育而拍,也要做到尊重生活,忠于艺术,尤其要尊重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审美艺术。主旋律影片只有遵从艺术和市场规律,才能打动观众。

影片《郑培民》是以原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副主任郑培民为原型改编的故事片,紧紧围绕郑培民在担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期间,率领全州干部群众劈山开路,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根主线做文章,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郑培民廉洁从政、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光辉形象,讴歌了他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忠诚党的事业的崇高品格,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 在影片《任长霞》中运用横断面式的创作手法,叙述了河南省登封县女公安局长任长霞忠于职守,最后以身殉职的感人故事。影片以其生前最后36个小时的生活片断为切入点,通过她与亲人、战友以及登封县老百姓的接触,镜头逐一闪回到任长霞的“过去”,表现出了她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100分钟的影片,浓缩了任长霞“亲民爱民”的精神。这位2004年“感动中国”第一人,再次在银幕上感动了千百万的中国观众。

生命的旋律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6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48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叙事策略;变化

主旋律电影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对影视创作进行新的规划与调整的产物。“主旋律”本是一个音乐术语,指乐曲中表现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具有显著特征的、并处于重要地位的旋律构成。最早将这一术语引入电影的,是副部长贺敬之1987年在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上的讲话:“作品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容,应该成为我们文艺的主旋律。我们的主旋律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给人们以鼓舞和鞭策,而不能贬低、丑化、歪曲我们的社会主义。”①同年7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在北京成立。随后,广电部、财政部提供的重大题材故事片资助基金启动。可见主旋律作为一个文化与意识形态工程,是一个明显的政府行为。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化、娱乐化、多元化成为社会的主要审美形态,“主旋律”概念也在发展变化。作为一种题材,“一切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优秀之作,一切有利于激发人们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优秀之作,一切有利于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的优秀之作”②,都被列入了主旋律的范围。作为一种创作精神,“在一切电影创作中加强社会责任感,把握时代精神,争取最好的社会效益”③。从这两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主旋律的概念已演变成电影的创作方向和指导思想,符合这一创作方向和指导思想的都是主旋律电影。革命历史伟人英雄、勤政爱民的国家干部、善良朴实的民众可以成为“主旋律”人物,舍生取义、救死扶伤、助人为乐可以成为“主旋律”事件。甚至可以宽泛地说,只要是弘扬真善美的电影就是主旋律电影,“他应该包括一切推动整个时代文明健康发展的新文化。”④

主旋律电影的主要功能是强调社会效益,它肩负着宣扬国家意识形态,加强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在这个功能指导下,不少主旋律电影过分强调思想性,往往在电影的观赏性上“火候不足”。人为拔高的立意、生硬的情节、程式化的表演和粗糙的拍摄手法常常和主旋律电影联系在一起,观众对这一类型的电影也缺少亲近感。如果主旋律电影受不到受众自觉自愿的接受,它原来想要发挥的一切功能都只能是一厢情愿。这样,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拍成的影片只能停留在物质层面(拷贝)而不能转化成预期的精神力量。

可喜的是,近些年,我们看到一些主旋律电影为了自身的生存也为了完成自身所肩负的意识形态使命,不得不开始变革,叙述策略也发生变化,舍弃了直露的简单图解的做法,而让倾向“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⑤,通过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完成这一使命。如近年来出现的表现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的电影《郑培民》《张思德》《生死牛玉儒》《任长霞》《杨善洲》等都是叫好又叫座。《任长霞》是一部再现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感人事迹的主旋律电影,不仅在当年获得了政府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而且影片上映后创造了票房2600万的佳绩,改写了主旋律影片市场不好的历史,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窥见主旋律电影在叙事策略上的四个方面的变化,即政治主题的伦理化、情节塑造的泛情化、英雄人物的平民化、操作方式的市场化。

一、政治主题的伦理化

中国的国情是国和家在结构功能上的一致,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中国具有悠久的国/家、政治/伦理一体化的传统,国家政治通过社会家庭伦理进入现实人生,伦理的规范性和道德的自律性通过这种一体化而转化为对政治秩序的稳定性的维护和说明,政治意识形态的一元化借助于对伦理道德规范和典范的肯定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⑥。

电影《任长霞》就是这样以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为叙事中心,运用传统的道德逻辑,把任长霞这个人物,放在中国人伦的体系下进行塑造刻画。

在这个伦理体系下,任长霞的一切社会、家庭关系都可以纳入进来。任长霞访问老大娘家,在灶边添火,和大娘唠家常,这时的任长霞像老大娘的孝顺的孙女。乡亲们也称任局长是她们的好闺女。对于任长霞的上级郑局长(其姓氏我们可以认为它指认的是“郑州公安局”这样一个集体代表),我们看到,在郑局长面前,任长霞带有一种对伯乐的亲情般的敬意,还有着女人在提拔者面前的特有的女儿般的撒娇。任长霞可以在郑局长的批评面前,委屈得痛哭流涕,甚至可以“放肆”地责怪郑局长“你来了也不帮我……”,而郑局长完全是一副家长的既疼爱又很威严的口吻:“我还当你孩子哄啊。……”影片中任长霞所处的环境,不仅仅是一种由法律维系着的公对公的工作关系,在上下级的关系中,还包含着微妙的伦理化的关系成分。这一切,都在中国人特有的伦理文化传统里获得了共鸣,从而完成了意识形态塑造的目的。

二、情节塑造的泛情化

生命的旋律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5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64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作者 芭比·普若博莱特,简·里奇【美】

翻译 陈果

出版 京华出版社

日期 2011年6月

定价 28.00元

标题是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我一边读,一边在想着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童年、母亲、姐姐、生命、坚韧、家园、枪声、歌声、永不消逝的爱……这些东西交错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确定自己要写下什么样的字眼儿。

1945 年,战败的德国全面沦陷,所有的德国民众都要背负希特勒所犯下的罪行。和其他的德国人一样,芭比一家也在大战末期的烽火中残喘挣扎。父亲被征召到苏联前线打仗,年仅7 岁的芭比和姐姐艾薇与母亲在战争中失散。

为了和亲人团聚,她在姐姐的带领下踏上了横跨德国的寻亲之旅。火光、炸弹在她们眼前闪现,她们在碎石瓦砾中穿梭躲闪,死亡无处不在,遍地都是腐尸散发出的恶臭,死亡在向她们逼近。前方是嗖嗖的枪声,咆哮而过的战车,还有血肉模糊的尸身。

“娃娃,我不要你看!”姐姐用同样瘦弱的双手托举起芭比的世界,为她遮挡住这个残忍的世界。芭比跟着姐姐一直往前走,紧紧地抓着她的手,穿越硝烟弥漫的战场,以为这样总有一天可以再见到家人。即使童年被迫中断,也要用光明来定义黑暗。

在姐姐的鼓励下,7 岁的芭比紧紧跟随艾薇的脚步,对母亲和家的思念支撑着她们走完了300 多里的路程,徒步穿越了大半个德国,她们直面死亡的威胁,终于活了下来,她们拥有了第二次生命。

然而,故事并没有仅仅限于描写战争中的爱,在这样一个故事当中,作者通过一个7 岁小女孩的眼睛来探究这个世界,把对这场战争的思考和觉悟融入其中,并对她的国家――德国――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表达了深深的忏悔。

生命的旋律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3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05位用户关注,60人点赞!

大家好!

非常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永昌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安康杯”演讲比赛。我的演讲题目是“安全,生命中永恒的旋律”。

激情六月,阳光灿烂,生命就如同这飞火流萤一样的美丽!在这人海如潮滚滚红尘的现实社会中,请问什么是最珍贵的?是金钱,还是地位,是功名,还是利禄?不,都不是!是生命!只有鲜活的生命,才能在广阔的宇宙的空间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只有健康的生命才能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为社会造福。

谁不热爱自己的家,谁不愿笑语长存,幸福美满,哪一个企业不愿意兴旺发达,哪一个国家不愿繁荣昌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之舟时常会遇到暴风骤雨和滔天巨浪的摧残和颠覆,无以计数的生命之魂不得不面对一次次生离死别的严峻考验。安全——这个话题,带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太沉重了。

我有一个初中时的同学,他出生在一个纯朴的苗家山寨。那年高中毕业后,他想带领全村人民发家致富,于是开起了农用车,村里一下子热闹了,上街赶集,只见农用车上人头攒动,没有一点空隙,人们脸上洋溢着满意和自豪。深秋的一个下午,村民们把刚收获的农作物拉到集市上,换成了生活用品,换成了孩子上学需要的钱……说说笑笑的车子上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可就在回家的路上,农用车因为严重超载,翻下了山沟,歌声和笑语霎时间在血泊中凝固了,紧接着是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在这次车祸中,11人死亡,8人重伤。失去亲人的阵阵悲痛声,久久回荡在小山村的上空,打破了曾经多么宁静的苗家山寨。

今年正月初六,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愉快的气氛中,我从老家乘车回保山的途中,就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场惨剧:一个12岁的小男孩因为在放牛路上玩耍,被一辆大货车压碎了脑袋,孩子的母亲在孩子冰冷的尸体旁,哭得昏死过去,父亲则抱起一块大石头,把肇事车子的挡风玻璃砸得粉碎,冲着一旁吓得瑟瑟发抖的司机大声吼叫:你压碎了我的儿子,我要砸碎你的车子!也许,这位父亲已经失去了理智,但面对这样的打击和痛苦,又有几个父亲能够冷静呢??砸碎的挡风玻璃可以再买,失去的经济损失也可以弥补,然而死去的儿子可以回来吗??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还可以弥补吗??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关于安全事故的报道:车祸、矿井坍塌、建筑工人从高楼坠下……等等,一件件、一庄庄都让人触目惊心。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在你那一点点不注意、不小心当中突然消失。

我们无法体会那些人面临死亡,失去生命那一瞬间脑海里有过什么想法或是经历了什么样的恐惧,但活着的我们能感受一个生命突然从我们身边消失的痛苦和无奈。年年有事故,岁岁有哭声,这是多么不和谐的一种音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平安宁的生活需要安全,经济的腾飞需要安全,时代的发展更需要安全。朋友们,为了我们人生的潇洒,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美满,为了我们企业的兴旺发达,为了我们国家的昌盛繁荣,更为了世界少一些悲伤,多一份欢笑,来吧,让我们一如既往的将安全工作进行到底,确实做到“时时处处想安全,人人事事讲安全”。想方设法为脆弱、宝贵的生命筑起一道保护的屏障。让我们一起记住:安全,是生命永恒的旋律;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证!!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段快板来结束我的演讲。

打竹板,给你听,安全生产铭记心。

要想安全搞得好,安全规章要记牢。

安全教育要经常,规章制度要上墙。

安全检查很重要,隐患整改见成效。

干部抓安全,天天不得闲,

无声细微处,才是好干部,

生命财产都重要,忽视安全不得了

生命的旋律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60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关键词]“主旋律” 影视作品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大学生的现实要求,且不说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消极应付情绪,以致产生反感和抵制心理。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在渠道途径和方式方法上下工夫。要做到寓教于乐,以致潜移默化,重视并充分发挥“主旋律”影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主旋律”影视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主旋律”影视就是指以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创作的影视作品。从广义上说可以认为,凡是反映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进行的浴血奋斗,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的影视作品,都可以视为“主旋律”影视。狭义上说,“主旋律”影视则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先进事迹的作品。从本质上讲,“主旋律”影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借助精彩的情节和简练的艺术语言,向广大人民群众讲述着革命故事,弘扬着革命精神,传播着革命真理,寄托着革命信念。

二、利用“主旋律”影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有利条件

(一)“主旋律”影视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目前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实现教育内容上的与时俱进以及方法上的突破创新,用“主旋律”影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之一,就是“主旋律”影视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作为特定文化的创造者,必然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利益集团。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确立了新文化的大众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取向基本沿袭了“民族的、大众的,工农兵的”的文化路线,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和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都带有大众属性。“主旋律”影视作为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负载和传达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信息,几乎所有人的思想都会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当然,值得指出的是,“主旋律”影视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并不排除娱乐功能,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观众渴望得到的智谋、奇迹、恩仇等心理诉求在观赏“主旋律”影视作品时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二)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审美意识。作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并且思维敏锐,接受新生事物快,可塑性极强。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表现革命战争年代艰苦斗争的影视作品以及表现当代社会主旋律的影视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较强的精神需求,而且有占相当比例的学生还比较崇尚和热衷。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大学生有兴趣而且有能力接受这种以“主旋律”影视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三、利用“主旋律”影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挖掘内涵,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经历和生活阅历,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较多的人文历史知识,因此,利用“主旋律”影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简单机械地进行,仅仅停留在观看影片、写观后感、举办心得交流会等层面。要把这些“主旋律”影视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阐释,深刻挖掘这些“主旋律”影视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并且把它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我们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民族精神中去,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二)整合影视教育资源,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主旋律”影视虽然十分丰富,但是有不同的主题,有些时代性不是很明显。因此,在对“主旋律”影视教育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要突破旧有模式的限制。注重为广大青年学子树立优秀的学习样板,要重视弘扬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完善大学生内在的道德理想人格为旨归,注重挖掘大学生内在的心理要求,通盘考虑,扩大视野,充分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党和国家及人民对大学生的希望与大学生的个人成才愿望结合起来,创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

生命的旋律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40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03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主旋律原本是一个音乐术语,是指在诸多演唱或者演奏的声部中,有一个声部或者是一种乐器的演奏,是处于突出地位的,它所演唱或演奏的旋律,是音乐作品的主导旋律,其他声部对它起到一个丰富、烘托、补充的作用。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化代表大会上深刻总结了艺术和政治的关系,党的领导和艺术家的责任的关系等,认为这种反思和总结后的内容,应当成为我们电影创作的“主旋律”。1987年,中央成立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在这个小组的领导下,一大批反映革命和生产建设的影片被搬上了银幕,人们也将这种类型的电影约定俗成地认为是主旋律电影。20世纪90年代,同志先后多次对中国的电影拍摄提出过明确的要求,他先后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后又提出“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在此后几个大型的电影会议中,这些精神被逐渐地细化和贯彻。至此,主旋律电影指导创作体系已经完备地建立起来了。

关于主旋律电影的定义,尚没有权威部门专门,但是我们可以从其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上进行分析和总结。所谓主旋律电影,在形式上,区别于一般的商业类电影;在内容上,反映当代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代表着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在题材上,既可以是古典历史题材,也可以是革命战争题材,还可以是伟人传记题材、时展题材。如果符合上述几个特征,就基本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了。

二、当代主旋律电影中存在的问题

自主旋律电影诞生以来,在反映伟大历史、表现精神情怀、体现民族精神、倡导时代新风等方面一直都在不断进步着。但是与中国电影市场的如火如荼比起来,主旋律电影却总是给人格格不入的感觉,这其中的原因,包含历史、现实、观众和电影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一)叙事策略的僵化

主旋律电影所具有的艺术特征,注定了它在题材和内容上的选择是和国家的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约定俗成的观念让创作者和欣赏者都会下意识地认为,主旋律电影就是为政治服务的,致使主旋律电影在叙事策略上逐渐地僵化起来,成为一种固定的套路。大多数的主旋律电影,尤其是表现某一个人的主旋律电影,故事总是以这个人物处于一个困难重重的困境中开始的,他要面临着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时要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时候还要牺牲自己的亲情和友情。正是在这样一个困难环境中,主人公表现出了他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后,以一个完美的大结局收场。《孔繁森》中,作为一个山东的干部,孔繁森在一呆就是八年,感到十分愧对家人,想尽办法去弥补,但是当家庭的事情和工作的事情发生冲突时,他又总是毫不犹豫地舍小家而顾大家。特别是一面是藏族同胞遭受了雪灾,急待救援,一面又是自己的妻子身患重病,危在旦夕。孔繁森仍然选择了将工作摆在第一位,直到最后遭遇车祸去世。还有很多主旋律影片,几乎都是一个情节的模子,总是正义的一方在开始的时候力量很弱,但是却始终不曾放弃,在不断地努力下,最终获得了胜利。这种单一的情节设置,在影片的一开始就知道了故事的结尾,跟电影本身的艺术规律是背道而驰的,自然也不会引起观众的兴趣。更重要的在于,影片没有刻画出一个鲜活的、真实的,能够让观众们信服的艺术形象,电影中的主人公只是作为了一个叙事符号的再一次出现而已,这种千人一面的情节设置也在客观上影响了主旋律电影的传播。

(二)表现手法的苍白

主旋律电影无疑是包含着厚重的思想性因素的,它在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主旋律电影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创作理念。但是,我们表现这种思想和精神因素的手法过于单调和苍白,若没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就没有丰满的人物形象,影片精神性因素的表达就会大打折扣。如影片《生死牛玉儒》中,观众一开始就知道牛玉儒已经得了绝症,但是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以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要知道生老病死本就是人之常情,用生病来作为赞美一个市委书记的表现手法,无疑是十分俗套的,照这个逻辑延伸下去,是不是倡导我们所有的领导同志都要带病工作呢?这不是影片要表达的初衷,但是却把我们引进了这样一个误区。

(三)对立关系的定位不当

当前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通病就在于,对于对立关系的定位不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始终都处于一个对立的位置。公私永远都是不能兼顾的,永远都是只能通过牺牲小我才能完成大我。很多影片中,只有主人公一个人是正义的坚持者,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维护者,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国家和小家,大我和小我,本身就是一体的,为什么我们的主人公非要牺牲一方才能获得另一方?其中真的没有兼顾的办法吗?影片《任长霞》中,有一个情节是家人一直都想照一张全家福,但是因为任长霞的工作忙,一直没有照成,直到任长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成为她的一个遗愿。在当今照相设备和照相技术都高度发达的今天,照张相片和工作之间真的有那么对立吗?成为到死都不能完成的心愿?这种对对立关系的不恰当定位和脱离世俗生活的人物刻画,只会让观众越来越反感。

三、从《建党伟业》看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新模式

(一)创新精准的主题切入

关于反映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影片可谓不在少数,所以对于这一题材主旋律影片的拍摄,很容易就落入了俗套。拿影片的开始部分来说,这部分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之后,各派之间权益争斗,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自封为的皇帝,后来在全国的讨伐中黯然死去。这一部分中,并没有十分庞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来表现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和悲剧下场。其中有其和冯国璋、段祺瑞、蔡锷等北洋军阀的对话,用人物忐忑的行为来刻画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可谓以小见大的典范。在表现等青年一代的革命理想时,更多的是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交谈中来表现的,期间没有铁骨铮铮的誓言,也没有豪气云天的气概,但是却始终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写在这些年轻人的脸上,以此来表现他们的革命精神。这种主题的切入角度和以往的主旋律影片是完全不同的,影片将主要人物的思想和精神还原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我们和这个人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给人以真实和可信的感觉。例如袁世凯紧握金鱼,和在雪地中漫步,蔡锷和小凤仙在火车站的离别,都是将精神化因素付诸于生活化的表现,以此来推动整个影片的主体发展。

(二)创新的叙事结构

面对如此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很难通过几个片段的截取来代表和展现这段历史的全部过程,而且影片中人物众多,无法用大量的戏剧冲突来表现某一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想要一一予以展现,就要选择一种合理的叙事结构,使其既能表现出影片的主旨思想,又尽可能多地刻画人物形象。在该片中,采用了一种串联加并联的叙事结构,即按照历史的发展时间,对事件进行逐一的展示,在此期间,根据历史的真实事件,适当地加入一些重要的事件,这符合历史发展的顺序,也符合观众对于影片的欣赏需要。大多数观众都有着主旋律电影的观看经验,对于传统的叙事结构都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欣赏习惯,但是该片却打破了过去这种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传统模式,看似是平铺直叙,但是却始终起伏不断,更何况期间还有很多重大事件的加入,给人以惊喜之感。这种在叙事结构上的大胆尝试,将残酷的革命斗争变成了一段对于历史的追忆,将这一段历史表现得生动而又不失厚重。

(三)人性化的人物表现

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影片继承了《建国大业》中的优良传统,在表现人物的观念时,突破了以往单纯的对立两面,而是引入了第三种力量,民主爱国人士对于历史的审视和选择,在对立的双方面前,第三方力量互有倾斜,让我们以更加人性化的视角和人性化的方式对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在人物刻画上,导演要求演员要努力接近人物生活的常态,这也是影片的最大特色。在演员选择上,就有了年纪的区别。周润发、赵本山、冯巩等60岁左右的老年演员分别扮演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张嘉译、冯远征等中年演员分别扮演、陈独秀等人;刘烨、陈坤、潘粤明等青年演员分别扮演、、蔡和森等人,现实演员和人物形象在年龄上的符合,无疑使人物的刻画更为生动。同时影片也着重刻画人物的生活性表现,如和陈独秀的吃火锅、烤白薯,和的看烟花,周佛海的腹泻等,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将其置于生活中予以表现,拉近了人物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生命的旋律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8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07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当学生在学习时,

当大人在工作时,

一声巨响……

他们失去了以往校园里的欢笑,

失去了为完成的学业,

失去了为完成的工作,

去换来了永远的与世长辞!

地震的那一刻,

房屋在动,

四川人民的心在动,

全国人民的心在动,

想起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我们只有失声痛哭。

可怜的孩子,

你在合眼的那一刻,

手中还握着舍不得放开的笔,

你用你手中无芯的笔杆,

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乐章!

亲爱的妈妈,

您在厚厚的水泥板砸下来的一瞬间,

您用您的脊梁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那未发出去的短信,

会伴随着你的孩子永远向前!

绵竹的兄弟姐妹们,

你们安息吧!

虽然你们的身体离开了人世,

但你们往日的笑脸会永放光芒!

我恨老天!

我恨上帝!

那些无辜的人到底做错了什么?

使你接二连三的“发火”,

我不会忘记1月16日的湖南雪灾,

我不会忘记4月13日的拉萨事件

我更不会忘记5月12日的四川地震。

老天,上帝!

请你们挣开你们那双有眼无珠的眼睛,

看一看,听一听,

有多少人死于你们的手中,

有多少因失去亲人痛哭的,

你们何不有种残人和惭愧呢?

在着初夏的季节,

一朵朵正在绽放的花蕾,

就这样凋谢了,

全国人民陷入了深深的哀思!

愿死者安息,

愿生者坚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家园没有了,房屋没有了,

但中国人民的脊梁骨还在,

是永远压不弯的,压不垮的,

家园没有了,我们可以从建,

房屋没有了,我们可以从盖,

最后我想大声说:

生命的旋律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86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风,轻轻地吹。

在风中,

弥漫着一股泥土香味儿。

清新淡雅,

如同酒般醇厚。

那淡淡的泥土香味儿,

畅想着生命的旋律……

听,那是什么?

是鸟儿在歌唱。

那优雅宛转的歌声,

是那样动人清脆。

细细听,

那清脆的歌声中,

隐藏着一种特殊的旋律——

生命的旋律……

看,那是什么?

柳树抽出了枝条,

桃花绽开了笑脸,

溪水哗哗作响。

大地生机勃勃,

到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演奏着生命的旋律……

生命的旋律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1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94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记得那是1997年的3月,开学初我校唯一一名音乐教师调转去外地安家,我所在的学校急需一名音乐教师,我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每年的汇演都少不了我的演唱与表演,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投入到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我对音乐学科的教学不但充满了信心,而且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我决定要从这个专业的一点一滴学起,当时我已经30多岁了,但我毅然决定报考成人高考的大专音乐专业。我利用业余时间找了一名老师,帮助我从基础学起,通过不断努力,我进步特别大,理论基础有了很大提高。很快,暑假到了,有了一次去佳木斯师范学校学习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一次学习让我开拓了音乐知识的视野。记得当我面对教室20多架钢琴的时候,心情无比激动,30多岁的我第一次触摸到钢琴就不停地弹,时间不够,我就放弃中午休息时间,一弹就是一中午,每天中午都能从钢琴室里传出不太熟练的琴声。班主任找到我,问我为什么中午还不休息,当他知道我30多年第一次摸到钢琴并弹奏钢琴,并且已经从事一个专业学科十几年后又转到音乐学科时特别感动,时常利用休息时间指导我,让我受益匪浅,坚定了我刻苦学习的决心,经过几个中午的练习,我的进步很大,从而更有信心练下去了。此次学习让我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就这样,我经过成人高考顺利进入省教育学院的音乐系进行专本连读的学习,并顺利毕业,随后我又考取了中学音乐学科的教师资格证。

如今,我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突破,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喜欢,我也曾在县、校的艺术节中多次获得奖项。对于专业知识,如声乐、器乐、舞蹈等,都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不过,现在音乐学科教学综合性较强,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教师内在的教育认同感,如果仅仅把音乐教育看成是听听音乐、唱唱歌,无疑与音乐教育的真谛相去甚远。看到如今的成绩,回想曾经的音乐学习生涯,不禁让我既感叹又欣慰,感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更加感激曾经在我音乐教育教学成长之路上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和同事。

提升音乐素质是音乐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目标,音乐素质是在音乐领域内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即读谱和乐理的知识和技能、乐器演奏、有关音乐史的知识和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指挥合唱团和乐队的基本技能的知识。音乐素质的培养是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培养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全面提高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要掌握各种技术理论的基本知识,还应掌握音乐美学、音乐教育、乐理学,并对中外音乐史、音乐教学发展概况有所了解。我时常把学到的知识和现在的新教材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课堂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拓宽知识面。较高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是音乐教师较易感觉困难的地方,所以从更新音乐教育知识和理念的角度出发,音乐教学内容应转向以学生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如音乐创作、表演和反思、评价等。教学方法主要是打破传统的教材教法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通过体验、创造、表现、评价与反思等环节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等。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出现新问题后应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工作。

生命的旋律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24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155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关键词]全球化;产业化战略;主旋律电影;民族意识形态策略;商业叙事

世纪之交,中国经济文化领域最根本的动力来自全球化。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谈判最终达成协议,中国于2001年12月10日成为wto的正式成员,这构成了全球化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有两大进程实现了转移,“一是‘全球化’取代‘现代化’成为中国文化想象的新的中心,百年以来困扰中国的启蒙/救亡的‘现代’宏愿在千禧之后异常明确地为新的全球视点所替代。二是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中国日常生活的新的中心。”在全球化时代,资本的逐利逻辑迅速地进行着其在中国的扩张,从1995年引进美国大片算起,国产电影在世纪末受到了巨大冲击,政府对电影业频频投资,通过推行电影的主旋律战略,扶持民族电影业保护本土文化,这并未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电影的颓势,持续的输血并没有增强造血功能。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政府主管部门和业界认识到,在我国进入全球化的新世纪,一味地单纯强调主旋律战略,很可能使中国沦为好莱坞电影的巨大市场,必须以产业化战略求中国电影的自立和强大,直面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安全和产业运行两大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电影开始明确地突出电影的产业性,实施了由主旋律战略向产业化战略的转移。2002年,更加开放的《电影管理条例》的颁布,党的十六大提出文化产业的战略,这些事件确立了该年度在电影产业化转型中的标志性意义。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政府主管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出或修订一系列电影政策,这些措施在实践中极大地解放了电影生产力,使新世纪中国电影的产量、票房、影片类型样式、投融资结构、产业链等各方面都有显著改观,发展形势较九十年代乐观喜人。

处在时代潮流中,主旋律电影也在调整自身策略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从创作方面看,主旋律电影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民族意识形态为核心构筑新的意识形态策略;以商业叙事模式探讨对传统宏大启蒙/救亡正剧叙事模式的突破;另外,创作主力向青年导演的转移也预示着新的创作可能。所有这些,在电影产业化战略的根本规定和制约下互相作用,影响着主旋律电影在新世纪的生存和前景。

意识形态策略:以民族意识形态为核心

是否弘扬了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判定影片能否划为主旋律影片序列的依据。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意识形态变动不拘表象背后的弹性正是主旋律电影的巨大优势所在,这使主旋律电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其再解释的灵活性可以源源不断地吸纳新的异质资源,从而保持自身蓬勃的生命力。“国家的弹性的‘主旋律’概念也是为了保证它作为艺术的合法性,因为一旦狭窄化,将可能会使它在社会传播与接受上陷入困境。”全球化背景下,当原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足以抵抗西方意识形态时,主旋律电影转而从政治民族意识形态和文化民族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全方位地挖掘调动民族意识形态,从根本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从弘扬政治民族意识形态方面看,《东京审判》是新近的一个范例。影片的主人公梅汝h是当时民国政府的代表团成员。与之类似的,是世纪之交推出的《我的1919》,其中着力赞扬的主人公顾维钧是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团成员。此类影片的表现对象从政策规定性上比重大革命战争题材领袖人物相对宽松,艺术创作空间更自由。这些影片立足于民族政治立场,超越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政治功绩的一维宣扬,在多维空间内构筑起观众对民族和国家的想象,加深观众对当下祖国的热爱,巧妙实现主旋律电影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功能。吴天明导演的《首席执行官》是政治民族意识形态在英模人物片及工业题材领域的一次演练。该片把民族角逐的战场搬到了当下的现实生活,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它与《东京审判》、《我的1919》述说的是同一个神话。它比同类英模影片的高明之处突出地表现在其政治民族意识形态的立意:不像大多英模影片那样以略显陈旧的伦理化叙事、泛情化策略攻克观众已经麻木疲惫的情感,而是描写了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和气魄的现代企业家,片中凌敏魅力的根源在于他发展民族工业的一腔热忱和杰出业绩,通过海尔在发展过程中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壮大激荡起观众的爱国热情,完成了对今日民族英雄的塑造。此类影片采取民族立场的深层原因是在全球化趋势下以共同的民族想象抵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势文化,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百年来的悲情和屈辱的‘第三世界’形象已经开始退去”,自信和平从容的大国将是今日中国在银幕上的形象定位,然而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及经济实力的落后还将是很长时间内国人的心理焦虑,因此弘扬政治民族意识形态的影片将契合满足观众的这一深层心理需要,成为全球化时代主旋律影片的重要策略。

相对于政治民族意识形态的显性,文化民族意识形态无疑是隐性的,处于文化深层结构的家庭伦理比政治民族意识形态更隐蔽也更稳固。传统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国同构的中国文化体系中,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而具有超稳定的结构。因此,传统家庭伦理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国家统治策略在家庭中的显现而被纳进主流文化体系。需要注意的是,继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前期传统家庭伦理再次受到精英文化的质疑,第五代早期影片对传统文化大胆地质询和弑父情结反映的是锐意改革的一代人破除一切羁绊的理性反思。在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稳定的精神家园抚慰处于改革进程中的大众,这种需要由于全球化几乎同步地发生在我国而显得尤其迫切,传统家庭伦理用古老中国生生不息的情感方式抵抗着呼啸而来的西方文化,用历时性的辉煌抵抗着西方文明共时的威胁。“主旋律电影在这一时期将前期暧昧不明的传统文化纳入了自己的领域。它如此毫不含糊地维护国家主流价值和人民的精神系统,比起那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的英雄创世神话,传统文化题材电影更深刻地契合着国家及其广大人群的现实需要,它迅速成为主旋律电影垂青的新目标。”可以预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表现传统家庭伦理、关注普通人生的题材将成为中国电影长期的选择对象,这毕竟是好莱坞电影难以模拟的世态情怀,为处在急遽变革潮流中的国人提供无法代替的精神家园。同时,此类影片的代表如《洗澡》、《那山那人那狗》、《和你在一起》、《台湾往事》、《美丽上海》、《美丽的大脚》、《和你在一起》、《花腰新娘》等在整 体氛围上大都单纯清新澄彻透明,有效规避了传统主旋律电影(重大题材、英模人物题材)修辞暴露的痼疾,成为老中青三代导演在世纪之交不约而同的选择,这本身也透露出传统文化强大的召唤力。

叙事模式:向商业叙事模式过渡

进入新世纪,重大题材主旋律影片数量减少,即使在某些特定纪念年份,如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推出纪念献礼影片的数量和规模力度也明显减少和弱化。究其原因,从外部看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政府对主旋律电影的态度更加理性,自觉遵守产业化的规则,注重主旋律电影的商业成绩,毕竟在自由选择的市场机制下,没有经济效益的主旋律电影很难谈论社会效益;从内部看是经过多年探索,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的重大题材宏大救亡/启蒙正剧叙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电影创作中达到顶峰,几乎已经用尽了所有目前可用的重大题材。

内外交困的危机使得重大题材主旋律电影在沉寂中酝酿寻求新的突破,它的出发点是调整僵化的叙事模式,以新的商业叙事模式适应变化了的产业化环境。这种调整早已经开始,叶大鹰的《红樱桃》、《红色恋人》,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以其与传统重大题材影片的不同而有了探索意义。不同之处究竟在哪里?两者实质性的区别是由革命消费走向了消费革命,将革命由表现主体变成了陪体,成为故事的元素、时代背景和人物生活的时空统一体,总之是变成了人们消费的对象。不难看出,这种消费革命的叙事实质就是商业叙事。对革命/战争的消费能市场化到何种程度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问题,对革命/战争自由阐释的程度将影响我们对革命的认识,提升传统重大革命战争题材影片的人文思想深度并拓宽其表现样式。传统重大题材主旋律电影对商业元素的运用为很多人津津津乐道,然而这种运用多年来没有质的突破,尽管“曾经是‘革命’的中国早就变成一个‘消费革命’的中国”,然而我们对革命/战争的阐释空间仍有限制,这种限制束缚着主旋律电影商业叙事模式的探讨。我们以明星出演传统重大题材主旋律电影为例来简单探讨此事。

这里的明星不是指大陆的演员,而是指成熟商业电影体制下(如港台)的明星,因为大陆的著名演员实际和港台的明星是两种电影体制下的产物。明星出演主旋律影片早有先例,张国荣主演《红色恋人》在当年引起了舆论和业界的关注,然而那部影片很遗憾地票房败北。从那时起至今好像再也没有港台明星主演传统重大革命战争题材主旋律影片,只是偶尔地以少量戏份客串,增加一点噱头般的卖点,如梁家辉、刘德凯出演《太行山上》,曾志伟出演《任长霞》,余文乐出演《邓小平・1928》等。这里涉及的理论问题是对明星制的理解,简单地说,“明星,明星制度是一种体制的产物,一定的明星不但跟一定的类型片种相辅相成,而且跟一定的题材,一定的文化潮流,一定的社会心理呼应配合,这正是电影工业和广大电影观众同生共息,彼此依靠的最敏感的部分。”具体到传统主旋律电影(重大题材和英模人物题材),建构观众对明星主演主旋律影片的心理认同的深层次问题是如何有效弥合明星形象和重大题材影片叙事模式之间的裂隙。明星制作为商业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将在重大题材主旋律影片中得到持续的开掘。然而,由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特殊敏感性,其创作方法和叙事模式的变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创作主体:青年导演酝酿新的可能

世纪之交,如果沿用传统的代际划分来考察国内导演群体的创作,我们可以笼统地说,第四代擅长传统主旋律电影,从中追求宏大史诗境界,此外在艺术上精雕细刻,第五代是商业电影实事上的擎旗者,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的主将继当年掀起影像美学革命外,现在又成了产业化时代的宠儿,另一部分当年第五代的导演已经接过第四代的枪,成为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主力;第六代导演屡遭诟病,至今仿佛仍未“长大成人”,他们更加关注现实人生,其表现对象已不限于当初的边缘人物而更多涉及普通百姓,他们继承百年中国电影历来秉持的现实主义传统,于平凡人生的书写中寄寓人文关怀,客观地说,第六代导演(包括比其更年轻的导演们)在集体浮出水面后,这种趋势表现得愈发明显。

生命的旋律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创作特点 创作模式 表现形式综观 二十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统一,体现出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消费的完美结合。但从总体上讲,都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宣传性,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生命信息

  • 生命的林子
  • 生命的林子91人关注

    国有林场是林业产业的支柱和骨干之一,对林业发展起着示范带头作用。林场营林生产是一项林木种植业生产,生产对象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生产过程就是树木生命周期的循环 ...[更多]

  • 享受生命
  • 享受生命76人关注

    班车上放着早间新闻,什么频道不记得了,可是内容让人过耳不忘。 一件是说昨天风力较大,把北奇广场三楼的一个广告牌吹了下来,这本来也不是一件大事,可是偏偏落下 ...[更多]

  • 善待生命
  • 善待生命72人关注

    前几天,看了湖南都市频道《寻情记》里,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后心里先是感动,后是感慨,再是愤怒。 讲的是一个19岁的衡阳女子,一个怀有一两个月身孕的女子,在今年七夕 ...[更多]

  • 生命的旋律
  • 生命的旋律40人关注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创作特点 创作模式 表现形式综观 二十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统一,体现出主流意 ...[更多]

  • 第一生命
  • 第一生命23人关注

    最近,特大交通事故特别多。 就说电视太平新闻上北海南路发生的吧。一个人骑着摩托车,撞倒在对面使过来的一辆大卡车下面,地上流了一滩血,听说,那骑摩托车的人下半身被 ...[更多]

  • 感恩生命
  • 感恩生命22人关注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让生命更美好》。 记忆的丝线已经缠去了十四个年头,生命的大树也已经有了十四圈小小的年轮。在这生命的十四个年头里,有朋友嘻嘻哈 ...[更多]

  • 生命的怒放
  • 生命的怒放17人关注

    田里田边填心间。 半开半合伴翩跹, 亩陇亩畹幕不掀。 花开花落画满天 有这样一个女孩,刚要降生,就被认定为是死胎,而正准备被处理掉时,却意外的发出了极其微弱的婴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