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人生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538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4分钟,共有294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提起印象派,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一个名字――莫奈,“印象派”因他而得名,他也是唯一一位毕生坚持印象派风格的集大成者,彪炳美术史册。2014年3月8日至6月15日,“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向观众敞开怀抱。
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次举办莫奈特展,也是由民间资本参与的一次大型展览,展品全部来自法国马摩丹莫术馆,它是全世界典藏莫奈作品最多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馆藏来自于莫奈次子米歇尔的捐赠。本次展览共展出52幅印象派大师作品,其中40幅莫奈真迹,基本涵盖了他艺术生涯中几个重要时期的代表作。
眼睛的启蒙教育
莫奈来自一个毫无文艺色彩的小市民家庭,他能走上美术道路,除了天赋优异,更要归功于两位曾对其影响很大的老师:欧仁・布丹与约翰・巴托德・荣金德。布丹的《沙滩上的女裙》与荣金德的《阿维尼翁》都在这次展览中展出。
1840年11月14日,奥斯卡-克劳德・莫奈出生于巴黎,父亲是个杂货铺的店主,一心巴望他子承父业。5岁那年,父亲带全家投奔勒阿弗尔的姑姑,这个风光旖旎的海滨城市与石头之城巴黎迥然不同,阳光、泥土、森林与大海,绚烂的风景渗透到小小少年的生命中,将在不曾预料的未来深深影响着他。
在巴黎时,小莫奈就喜欢在墙上涂鸦,母亲说服父亲,将11岁的他送进当地的艺术学校。莫奈悟性很高,数年之后,已小有名气,他迅速勾勒的人物速写,被父亲挂在橱窗中售卖,10到20法郎一幅。特展中展出了7幅莫奈早年的漫画作品,人物头大身子小,既突显个性特征又予以夸张表现,相当幽默传神。
1856年,16岁的莫奈认识了32岁的欧仁・布丹,后者发现他很有天分,开始教他用油彩作画。布丹警示他不要拘泥于漫画的趣味,而是“打开眼睛,好好观察”。布丹用笔急促散乱,但神奇的是他勾勒的天空海岸却好似有了呼吸起伏,天光云影间流动的美一下征服了莫奈。很多年后,莫奈感恩道:“我会变成一个画家,是因为欧仁・布丹让我这么做的。”
在布丹的鼓励下,19岁的少年莫奈带着乡音,怀揣梦想,重返巴黎。19世纪的巴黎海纳百川,全世界的文艺青年们都涌向这座“流动的盛宴”,践行艺术理想。莫奈先后结识了画家库尔贝、马奈与毕沙罗,他们之于主流美术界,全是一群叛逆者。其时统治画坛的新古典主义一派,代表人物为安格尔,崇尚“理想之美”,讲究形状线条精确圆润,题材大多来源于宗教神话与历史故事。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德拉克洛瓦与库尔贝相继对安格尔的权威发起了挑战,前者的浪漫主义强调“色彩就是线条”,用色大胆浓烈;后者代表的现实主义,主张“要画当代事物”,表现普通人的生活。
库尔贝、马奈、毕沙罗,外加米勒与柯罗,他们都抛弃在画室闭门造车、复制经典,而往野地里跑,天天写生。与这样的同道们交游切磋,莫奈耳濡目染。当他年满20岁必须去服兵役时,面对一向认为他画画荒唐的父亲的“收买”:回来继承杂货铺就出钱替你赎兵役,莫奈倔强地一跺脚:那我宁可去服兵役!
他的军旅生活直到1862年在北非染上伤寒而终止。莫奈一遣返回乡,马上与布丹会合,写生画画,随后结识了荷兰人荣金德。荣金德在水彩画中将瞬息万变的大气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莫奈叹服不已,荣金德也毫无保留地给他许多建议,补充了他从布丹那里得到的教育。莫奈回忆与荣金德一起写生的日子是伟大的时光:“他是我真正的老师。他给我的眼睛做了启蒙教育。”从一开始,莫奈就走上了一条离经叛道的新路。
他和小伙伴们改写了艺术史
1862年,莫奈暂与家庭和解,到巴黎格莱尔开设的画室学习。格莱尔的老师正是安格尔,可想而知莫奈多么格格不入,不久画室里的几个“异端”便凑到了一起――21岁的雷诺阿、巴齐耶,23岁的西斯莱与22岁的莫奈,自诩“格莱尔四剑客”。这是日后影响艺术史的友谊,他们都将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四人天天背着干粮画具,结伴到郊外写生。
莫奈喜欢打扮,虽然一穷二白,却极力打扮成花花公子。雷诺阿说他:“兜里一毛钱都没有,却要穿花边袖子,装金纽扣!”这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文不名之时,不时借着莫奈的华丽行头,骗些饭局大吃大喝,今朝有酒今朝醉!莫奈终身热爱美食美酒,据说他食量惊人,往往一顿能吃掉五人份。雷诺阿后来向女儿回忆:“那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特展中有4幅雷诺阿的作品,3幅是他为莫奈与其妻子而作,见证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1863年,法国官方沙龙如期举行,评审委员会垄断保守美学标准行之有年,在这年一下砍下三千多幅作品。皇帝拿破仑三世为平息舆论显示公允,特意举办了一个“落选者沙龙”。结果观者如堵,比官方沙龙还热闹,马奈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更是引发了轰动效应。以往只出现在神话传说中的裸女,竟然堂而皇之地与西装革履的绅士们一同出镜,拿破仑三世大为光火,大叫:“!”评论家们也纷纷嘲讽它表现形式的先锋:“这画大概是没画完吧?”然而一面新的艺术旗帜已横空出世。莫奈们受到的震动与鼓舞,不可言表。
25岁的莫奈有了自己日渐成熟的理念,对当初的偶像库尔贝也有了一点批判。库尔贝的画背景多用褐色全涂,这是历代画家们总结出的经典配色,莫奈则拒绝古典雍容、不会出错的颜色,力求画出眼睛所真实看到的一切。他甚至不愿在户外画出草图、再回到画室细加工,全程写生的方式连当时追求写实主义的库尔贝与马奈都觉得他“走火入魔”。他画早期代表作《花园里的女人们》时,255厘米长250厘米宽的大画,因坚持户外作画,专门挖了一条壕沟,用滑轮放置画板。为了等候合适的阳光,可以一坐一上午。“艺术史上还没有人画出过如此明亮的阳光。”1865年官方沙龙开幕当天,马奈刚到场就被围住,人们纷纷称赞:“您画的海景可真好啊!”马奈惊诧了:“我没画啊!”原来因一个字母之差(manet与monet),莫奈雄浑有力的笔触,被理所当然地当作已出名的马奈。这次展览是莫奈成名的起点。也在这一年,一位18岁的年轻姑娘卡米耶走进莫奈的生活,成为他的模特、情人与后来的妻子。这个熟练的风景画家,开始创作肖像画。1866年,莫奈以卡米耶为模特,仅用四天时间超速画出《着绿衣的女人》入选官方沙龙,充分展现了他在肖像画上同样功力不俗。许多人开始相信,莫奈足以与马奈齐头并进了。有意思的一点是,和其他小伙伴不同,在长达70年绘画生涯里,莫奈从未画过一张画。
但他的画还是卖不出价钱。1866年莫奈一度为躲债逃回故乡,买不起画布就把之前画过的油彩刮掉,二次、三次地作画。好哥们巴齐耶看不下去了,答应出资2500法郎买下《花园里的女人们》,当然他也没钱――只能每月付50法郎……莫奈被旅馆赶出门,穷困潦倒至极,甚至想过跳塞纳河自杀,即便如此,也没有丝毫改换心意,去画那些随大流的、能马上带来钱的画。1871年,布丹看过莫奈新创作的风景画后,一时目眩神迷,“莫奈已经万事俱备了”,他说。
见证印象派的诞生与分野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莫奈避往伦敦。他在伦敦认识了画商丢朗-吕厄,这位独具慧眼的画商十分认同莫奈们的创作,认为他们的方向是正确的。70年代初,画家们屡遭官方沙龙的拒绝,倍感失望。是莫奈在1873年提出创建一个新的艺术家团体,独立于学院派之外,一时应声者众。
1874年1月,在丢朗的召集下,艺术家们组建了一个股份有限公司,他们要完全脱离沙龙制度的运作,不设评审团也不设荣誉奖,自由展览,只谈艺术。这年3月,第一次展览开展,参展人数达30人:布丹、荣金德、莫里索、德加、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柯罗、塞尚和莫奈等齐数云集,阵容华丽。
不出预料,展览遭到许多评论家的批评抵制:主题平凡无奇,笔触散漫草率,“这批人就是把颜料装进枪膛,轰两发上画布,签个名――这也叫作画!”其中风格最激进的两位:莫奈和塞尚,成为众矢之的。记者路易斯・勒鲁瓦发表了《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一文,逐一讥讽画展中各种“无法理解”的画,尤其是莫奈的《日出・印象》,“多么轻易啊!这玩意儿的完整程度还不如毛坯墙纸!”他揶揄地将这批画家命名为“印象派”,没想到因此被载入史册。
以前欧洲绘画追求事无巨细描绘一切景观,如今印象派画家们发现在阳光与露天条件下,那些细微的阴影轮廓根本不存在,他们用更快的速度,更确切地完成所谓“眼前之所见”。休闲度假,劳作娱乐,各种题材皆可入画。从观念到技巧,印象派无一不具有革命性。在印象派画作前,把鼻子凑到近前的看画方法是不可取的,最好退后几步,那些看起来纷乱无序的笔触忽然各归其位,在眼前复活一片真实生动的斑斓观感。
从70年代起,莫奈开始从日本版画中汲取营养,大胆地将东方的散点透视引入自己的画中。1876年,莫奈又尝试新的题材――画火车,无边的蒸汽、雾本能地吸引着他。他穿上自己最好的一套华服,径直走到圣拉查尔火车站站长面前,神气地介绍自己:“我是画家克劳德・莫奈!”高声宣布,自己一直犹豫到底是画火车北站还是你们车站,不过本人认为你们车站更有个性!站长被他的气场派头唬住了,竟真的按他要求疏散旅客,通知前方火车晚点半小时,让司机放出四处弥漫的蒸汽烟雾……画田园风光好理解,在当时画火车这样的新型事物,被认为是工业而又肮脏的。莫奈开西方工业风景画先河。
1879年,印象派第四次画展开幕,这些画家的作品不再无人问津,甚至学院派对其也有所借鉴。而印象派内部悄然发生着变化:德加开始热爱画室内景;雷诺阿时来运转出入上层,他重新发现了拉斐尔等人所代表的传统技法中的优点;塞尚认为印象派追求的阳光与空气转瞬即逝,搬回家乡画苹果与圣维克多山……1880年,莫奈送了两幅画参加当年的官方沙龙,德加将其视为背叛,公开拒绝再与他共事……
到了1886年的印象派第八次画展,新面孔开始出现:乔治・修拉与保罗・西涅克。他俩都热烈崇拜莫奈,但在技法上却未亦步亦趋,比如修拉开创的“点彩法”引入谢弗雷的光学理论,将观察到的事物转化为科学排列的各点。毕沙罗觉得很新鲜,但莫奈、雷诺阿认为这是近乎纯技术的操作。1886年画展上,修拉凭借著名的《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一炮而红,而莫奈等人则表示不满,宣布退出展览。印象派最后一次展览曲终人散,此后人各有志,各奔前程。莫奈的人生开始走入一个更为深沉纯粹的阶段。
哲思的睡莲:印象派的西斯廷教堂
妻子卡米耶因辛劳染上了肺结核,可怜她与莫奈共苦多年,却未有机会同甘。1879年卡米耶去世,年仅32岁。莫奈没钱请模特,她总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出现在他的画中。展出的《在特鲁维尔海边》、《卡米耶在海边》,都是莫奈为妻子所画的名作,后者从未离开过他的工作室。
1883年,43岁的莫奈移居巴黎郊外的吉维尼村,在这儿一住就是43年,直到生命终结。最后陪伴在他身边的是艾丽丝。1878年,莫奈一家与画商霍舍戴夫妇为邻,丈夫几年前曾买下他的《日出・印象》。妻子艾丽丝在卡米耶卧床之际,帮忙照料莫奈的两个小儿子,两人渐生情愫。后来莫奈与艾丽丝以及她的六个子女,在众人侧目中组成一个十人的大家庭。
墙内开花墙外香,1886年莫奈在美国的画展出人意料地受到追捧,画作大卖,丰厚的收入终于让他彻底摆脱了生计之忧,此后可以倾心关注于绘画了。他常去诺曼底海岸的艾特达,那里有鬼斧神工的白垩海崖,一次画得忘情,差点连人带画被潮水卷走。朋友莫泊桑写道:“我经常跟着克劳德・莫奈去寻找印象。他已不再是画家,而是色彩的猎人……”
1888年,莫奈又开始痴了一般地画麦垛。他创造了一种前无古人的写生方式,架起一长排的画架,不停穿梭其间,一口气画下几十幅,因为光线变化太快了。麦垛本身变得并不重要,只是色彩的载体,莫奈想表现的是它在不同季节、天气、光线下的变幻莫测。这种灵感被他投射到附近的白杨树林、鲁昂的大教堂,这些著名组画所代表的“抽象的印象”,被美术史家认为是抽象主义的先声。莫奈对作品的要求十分严格,据美术史记载,他亲手毁掉的作品比19世纪任何一个画家都多。
1892年,莫奈买下地皮,建起温室花园,开掘池塘引来河水,整日像园丁一样劳作,栽种各色花木。这个池子后来成为美术史上最著名的池塘。从此莫奈的创作题材基本都集中在他的花园中。他又在水上特意修了一座日式拱桥,漆成绿色。繁茂的花木环池而居,柳枝紫藤垂悬水面,朵朵睡莲漂浮其上,如同一座植物的天堂,“这是我最美的作品”。莫奈经常凌晨3点起床,一连几小时静坐莲池畔,观察不同时刻花与水的美妙变幻。特展中的《紫藤花》、《萱草》、《鸢尾花》,与睡莲系列、日本桥系列,可一窥当时的盛景。
1914年一战爆发,儿子们走上战场,家仆躲往偏远乡下,莫奈拒绝友人的劝说,坚持不肯离开家园,哪怕40公里外的巴黎正炮声隆隆。在炽热的战火中画着宁静的睡莲,这种奇异的反差,在他看来,等同于一种抗敌的举动。残忍的是,对色彩如此敏锐的莫奈,此时患上了白内障,渐渐失去色觉,不时闪现画中的空灵蓝色已全然无法得见。
一个伟大的想法却在他心中萌生,画“大装饰画”,巨大的睡莲,挂在宽敞的圆形空间里,“使人产生置身于无边无际水面的幻觉……”为了画这组大画,74岁的莫奈花一年时间再建了一个新画室,以便架起高18.3米、长36.6米的超大画布。创作的艰辛自不待言,“我是个老人了,这些画超出我的所能,可我还是想表达我的感受。”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日当天,他给担任法国总理的好友克里蒙梭写信,表示愿将完成后的画作捐赠国家,“这是我参与这场胜利的唯一途径。”
莫奈为这些画花费了近十二年,写生不满意,他就将其毁掉重画,一直临近生命的尽头。日后每个走进卢浮宫橘园美术馆椭圆陈列厅的观众,都像霎时走入梦境般震颤不已,被整壁的池水与莲叶所包围。眼疾之苦毁掉了莫奈对光的认知,却像是打开了通灵般的想象力,睡莲的具体形象消失了,只剩下无数暗色的圆盘,笔触凶猛,仿佛火焰在水面上燃烧。空间泯灭了界线,只剩下永恒的光影与色彩。这种震撼的哲思体验,让橘园美术馆被誉为“印象派的西斯廷教堂”。
无奈的人生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7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16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微:那我们要赶快。(心里也很不甘)
犬:(今天一切都会结束,包括我们三人的事。)
弥勒:诅咒,夺走爷爷、父亲生命的诅咒,该结束了。
珊瑚:混蛋奈落,为了增加妖力,竟然取走了琥珀体内的碎片!我绝对饶不了你,今天一定要杀了你!
(神无抱着赤子欲逃,被杀挡住路)(杀、桔、奈、白、神乐五人正在打斗)
杀:奈落,这次你逃不了了!
桔:和四魂一起消失吧,让我净化你!
神乐:(奈落那混蛋,竟然让我和杀生丸打。)
(犬等人赶到)
神无:怎么办?赤子如果被杀……
犬:奈落,你觉悟吧,今天一定不会让你逃掉!
奈:
麻烦了。赤子也无法逃掉吗?早知道会这样就不该和赤子见面了。谁知道魍魉丸被桔梗打伤,桔梗跟踪神无到了这里。可恶!难道是我奈落气数该尽吗?
珊瑚:奈落,你今天是咎由自取!我要为琥珀报仇!
(弥、珊、微对抗神乐,双方势均力敌;杀对抗白童子,白被打伤,却不能杀死他;犬桔对抗奈落,奈落身体被打碎却未死。)(奈落、白童子拼命保护赤子)
奈落突然大喊:太好了,魍魉丸还没死,他来了。我们赢了!!
白童子:魍魉丸,把赤子带走!快!
(魍魉丸把赤子和神无带走)
犬:会让你逃掉吗?!
杀:半妖,快去追心脏,我对付奈和白!如果让心脏逃了,我会杀了你!
犬:可恶!我去追!
桔:我和你一起去。
弥:微,这样好吗?
微:算了。我和犬在一起战斗的次数很多了……有桔帮助犬的话,犬的胜算更大。
无奈的人生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3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08位用户关注,60人点赞!
2、生活,工作。有有时候感觉好无奈,好无语。也许,我们只能这样忍气吞声,任劳任怨吧。
3、生活有太多的无奈,让人言不由衷。
4、失去是无奈、错过是无奈、离别是无奈、忘记是无奈、后悔也是无奈,人生有好多好多的无奈,不胜枚举。
5、我们被束缚着,不能自由。好似无形的大网束缚着。就好像松脂球里面的蜘蛛、苍蝇一般。无法动弹!最后好似万劫不复永远封在里面!
6、无奈是对生活、对事物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一种无力可施。
7、有些事,我们明知道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8、开始,我们一人来到这世上。结束,我们又是一个人离开这世界!
9、工作,依靠个人能力和人际关系,可始终离不开金钱的支持。
无奈的人生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8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09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其实漫长而充满未知的道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面对他的时候,连最基本的胆识都失去,张皇失措,逃避畏惧。恍如一个提线木偶,应该算得上是高级的木偶吧。
如今,许多孩子恰恰正是这样,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牺牲品,他们并非自愿,而是不得不这样,“上学”“放学”,“上课”“下课”。作业,辅导班,接踵而来。他们只有机械般的完成的,做的好,便是一通称赞,做的不好,那么,很遗憾,等待你的只有劈头而来的批评。然后就是反省。
孩子,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然而孩子是喜欢创造的,他们总能想出五花八门的东西,他们的创新是与生俱来的,泥堆里,孩子在捏泥巴,瞧,他捏出了一个个多么生动的小东西,尽管没有大师做的精致,却丝毫不做作,浑然天成。“死孩子,又跑来玩泥巴,给我回家去。”哦,是谁家的家长又来教训孩子了。只见大人一手丢掉孩子手中的泥巴,一手拉着孩子回家。“下次再玩这种没出息东西,看我不打你。”孩子回来依依不舍的了望了眼自己的作品,离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
美术课上,一个孩子显得异常开心,是啊,他最喜欢画画了呢。不等老师说完,他便离开始了创作,一朵朵大红花,一片片绿草地,一幢幢大房子在他的笔下诞生,他沉浸在绘画的快乐中。“你在干什么呢,今天我们画的是山,你怎么净画些没用的呢,上课听了吗,赶紧重画。”不知何时,老师过来了。孩子被老师的话深深的抨击。他失落的擦掉自己很满意的画,然后一笔一笔,慢慢的,绘画着黑板上的大山。却怎么也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时代在进步,生活在进步,但是人生却在退步。当世俗的眼光认定一件事是对的,便不会有人再去辩驳,人们逐渐过起公式化的生活,创新,早已被抛在脑后。
孩子,在成长,他们的眼中最新奇的灵动,然而,慢慢的,一次次的否定,他们亦不再相信自己最初的那份真挚,那片新奇渐渐浑浊,最后消失。
无奈的人生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8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57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双城记》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作品,被称其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
法国大革命期间,青年医生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人命的暴行,因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出狱后,马奈特之女露茜与仇家儿子达奈相爱。于是,在法国革命的旋涡中,一幕幕家庭的恩怨情仇上演。达奈主动放弃贵族一切,独自到英国做法语教师自食其力,马奈特心怀宽厚,不计前嫌,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婚后的几年生活得比较平静,可是一封来自法国巴黎的信却打破了平静。那是原来的仆人写的,诉说了自己的不幸。而达奈为去营救仆人,身陷巴黎,被不公正地投入监狱。此刻,马奈特和女儿以及老朋友台鲁森银行老业务员劳瑞先生也赶到。所有人都为营救达奈而奔波着,然而“雅克”的代表人德日发夫妇以及复仇女却丧失理智,挥动着复仇的旗帜,一心将达奈置于死地。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露茜的昔日暗恋者卡屯出现了,他们策划了整个营救计划,因为相貌相似,他甘愿替达奈一死,并且识破了德日发太太想斩草除根的想法。及早让他们撤离,逃过一劫。
故事背景进行了大面积的渲染,让人感受到当时英国和法国不同的社会氛围,尤其是阴森恐怖的法国新政权的描写,让我不约而同地联想起。法国在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后,很快就陷入了复仇的狂热,极端分子无理由地杀害无辜平民,那私设的法庭上毫无公正可言,一批批的平民走上断头台。而只是那些极为可笑的罪名。在杀戳结束后,人们又开始狂欢,人们毫无是否判断能力,以法庭的裁定作为他们自己的标准。多么恐怖啊!难道这真得是法国大革命吗?
最有震憾力的角色是卡屯,因为他曾两次救过达奈,而且并不因为达奈赢得了露茜的芳心而嫉妒,反而他和达奈成为了好朋友。小说中一直宣扬的是一种宽厚仁慈的人道主义观点,正因为卡屯心怀宽阔,他才会求助自己的朋友。正因为卡屯性格放荡,毫无进取心,对生活前途都绝望,他才会牺牲自己,成全达奈。也许这正是对爱的牺牲。爱,就意味着牺牲。最后,文中提到,卡屯并没有死,因为他活在每个人的心中。是啊,他们一生中,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位朋友。人们的记忆里,卡屯是视死如归的,他面对死亡毫无畏惧,心静如水。可能是他觉得活着是毫无意义的吧,可为什么他放弃自己的生命呢?那只是为了追求精神的升华吗?其实卡屯在英国法庭以及在法国救达奈的举动看,卡屯是个充满智慧,又勇敢有谋的人,他策划了整件事情。当到最后结尾时,读者为达奈的必死无疑的结局而纠心时,卡屯像个英雄一般的出世了,给整个死局带来了一线生机,将事件引入高潮。当然,人们仍然希望卡屯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解救自己的生命。虽然卡屯肉体虽然消亡了,但他的精神却得以永生。
无奈的人生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7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91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我想要展翅高飞,牵挂却束缚了我的翅膀。挣脱不了,我只能无奈地承受被束缚地颓丧。即使你们说我懦弱,我不在乎······
我想要独立,远走他乡,然而牵挂束缚了我的脚步,使我举步难定,最终只能无奈地放下提起了的脚,乖乖地选择被牵挂束缚。即使你们说我找借口也行,我不在乎······
无法展翅,不能独立,只能无奈,无奈地选择被牵挂束缚。我真的好想好想挣脱束缚,但牵挂总是使我无力。即使你们说我虚伪,我不在乎······
也许束缚是一种幸福,也许束缚是一种溺爱,也许束缚是一种关心,也许束缚·······
无论怎样,没有经历过磨难,便无法体会成长,无法学会独立,便不能明白世界的现实。
于是我再次想要挣脱牵挂的束缚,去外面体验生活,然而牵挂又一次使我怯步,我再一次无奈。
我怕,真得好怕,怕挣脱牵挂的束缚后,还有没有再一次被牵挂束缚的可能,也怕牵挂因我地挣脱,在我回来以后,物是人非,那时便后悔莫及,我怕······
我真的好无奈,无奈来源我的怕。我怕挣脱束缚后一切将不复存在,怕违背关心我的人,怕自己地挣脱上了关心自己,牵挂自己的人的心啊!我能怎么办?又能怎样,只能无奈,无奈啊!
无奈的人生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0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94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1、警察无可奈何,只好让他走了。
2、他看见亚瑟先生高踞在桌子上,不觉一愣,露出了无可奈何的伤心脸色。
3、老百姓在官吏强夺面前惜之不得又无可奈何,还要强作欢颜的可悲境况。
4、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状。
5、小明这种顽皮的学生,老师对他无可奈何。
6、妹妹的考试成绩真是让我无可奈何。
7、她争执一番後,无可奈何地缴纳了罚金。
8、小明的妈妈无可奈何的对小明说:“好吧你去玩吧!”
9、弟弟很淘气,妈妈拿他真是无可奈何。
10、我无可奈何的答应了他的要求。
11、哎,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放弃我的实验了。
12、面对朋友的误会,他百口莫辩,只好无可奈何的摇摇头。
13、等车这只是一种无望且又无可奈何的等待。
14、当一切已成往事,文字也无可奈何成为一个个符号。
15、她无可奈何地得出结论,承认我是对的。
16、面对朋友的误会,他百口莫辩,只好无可奈何的摇摇头。
17、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无可奈何的事,但都要坦然面对。
18、遇到这么蛮不讲理的人,()我也是无可奈何。
19、正是因为这种无可奈何我才感到非走不可。
20、她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
21、萨姆举起双臂作了个无可奈何的姿势。
22、对于小明这种顽皮的学生,老师对他无可奈何。
23、猫无可奈何地坐在鸟笼前,眼看着鸟儿近在咫尺,可怎么也够不着。
24、她的表情是将信将疑而又无可奈何。
25、时时光总是在一天天的无可奈何中过去……
26、一个人会强求其他的欲望,但对于自己的梦是无可奈何的。
无奈的人生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9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78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开心快乐的女孩了,孤独和寂寞的感觉已经缠上我了,虽然,现在依然可以笑哈哈的,但那种快乐的感觉已经不存在了。我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我经历了那么的坎坷,还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这已经是我内心的一种境界,也是我所承受的极限了,所以对于美好的东西,我不敢奢望太多,我只相信瞬间……
当一个人没有了目标是这样的无趣,当一个人没有了梦想活着是这样的惨白。当你出现时,我才发现原来世间还有色彩梦依然存在,可醒来后才知道,一切如浮云般飘渺迷幻,寂寞依然,可能孤独更适合我。寂寞的夜,好安静,安静的让人心醉,多姿多彩的世界已经悄然褪色,我还是喜欢这黑夜,一个人静静的等,等那个给我世界带来色彩的人。
心迷失在这黑夜里,一个人体会这夜别样的美,那凄凉哀愁的气息。让自己麻醉,让自己沉迷,或许这就是我的主旋律。一个人在这里写心声,或许时间会冲淡一切。虽然我很珍惜,我不知道自己可以记录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你看到后会不会理解,长长吐了一口气,一个人就这样静静的坐着…………静静的想着心事。
一直坚强的心在这一刻竟然变得那么的脆弱。听着那伤心的歌曲竟一个人伤心的落泪为了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久违的心情……
这一刻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奈,一直苦苦寻找的幸福却是在那个遥远的天边在那个没有尽头的深渊,我的世界竟是如此渺小,如此黑暗……
无奈的人生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58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1、虽然这些人知道如何发送邮件,如何打印文档,但面对如雪崩般涌现的数字信息,他们却无可奈何。
2、无可奈何之际,他们去求教在科瑞家宴会上认识的牧师西威尔先生。
3、网民用它来表示他们面对伪造的结论和捏造的媒体报道的无可奈何。
4、医生无可奈何,倒了一杯水,说:“请喝水吧。”
5、日本再也不能陷入无可奈何的状况。
6、领导人华盛顿峰会传递出的信息是,面对令欧洲大陆元气大伤的银行业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区依然既绝望又无可奈何。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对于这个检测结果,魏泽洋的家人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没有钱给魏泽洋医治。
9、都说了这样的事你不要再做了,妈妈无可奈何地夺走了小明手里的切菜刀。
10、没有人的时候,他总是偷偷的躲起来吸烟,()就连老师都对他无可奈何了。
11、他瞥了一眼周围的木块和金属块,无可奈何地拾起垫子拿到屋里。
12、纯粹出于无可奈何的冲动,我想对阿比尔在本垒的表现作一番评述。
13、那个监犯头儿无可奈何似地摇着头。
14、时光如大江东去般一往无前滔滔不息,“无可奈何花落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15、他无可奈何地插上钥匙,打开行李箱。
16、她的表情是将信将疑而又无可奈何。
17、你以为过去两个月的每个周末,我就喜欢无可奈何地坐在你的船上吗?
18、读到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寂寞惆怅。
19、小紫能把菲菜认成小麦,当真是无可奈何呀。
20、典型的例子包括答应做某件事但是没有做到,或者将衣物在房间里丢的到处都是,不加节制地花钱,对婚姻关系表现得无可奈何且毫无兴趣。
无奈的人生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14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265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致病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加之组织、体液分布广泛以及给药方法便捷,使得其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好,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关注。自2000年4月在美国首次上市以来,人们已在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方面积累了众多资料与经验,但有关综述却不多。本文对利奈唑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作一全面、客观的述评,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和保持其长期有效性提供参考。
1 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
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作用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但与其他抗菌药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而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通过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产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由于作用部位及方式独特,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1]。在耐药菌日益流行的今天,利奈唑胺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几乎所有的致病性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各种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革兰阳性的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可能与革兰阴性杆菌的外排机制有关[2]。体外药敏试验还显示,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内的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vre)在内的肠球菌对利奈唑胺都100%敏感[3-4]。1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阳性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所致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利奈唑胺对日益常见的耐多药结核杆菌和泛耐药结核杆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和治疗疗效[5-7],但因利奈唑胺不是常规抗结核药,故目前尚无相应的体外药敏试验数据。
2 药动学特点
利奈唑胺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口服后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近100%,可以经静脉给药-口服方法进行序贯治疗。利奈唑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1%,分布容积为40~50 l,每12小时口服给药600 mg后0.5~2 h达到血药峰浓度(15~27 mg/l),血药消除半衰期(3.4~7.4 h)较长,且对敏感菌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可一日2次给药。利奈唑胺在体内被代谢为两种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氨基乙氧乙酸和羟乙基乙酸,给药量的65%经非肾途径清除(可能会有部分药物在肾小管被重吸收),30%以原药形式随尿液排出体外[8-9]。利奈唑胺的组织、体液穿透性好,在肺、皮肤、肌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脑脊液中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10],故适应证也较广,临床地位重要。
3 临床应用
美国fda批准的利奈唑胺的适应证为:用于治疗由vre引起的败血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以及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菌血症。利奈唑胺在临床实践中还被用于治疗分枝杆菌、尤其是耐多药和泛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以及一些糖肽类抗菌药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糖肽类抗菌药治疗的mrsa感染。
3.1 对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严重感染的疗效
郭志峰等[11]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治疗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临床和微生物学治愈率都显著高于糖肽类抗菌药(分别为88.7%、87.0%和83.6%、81.8%)。该荟萃分析结果还显示,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等细菌的清除率也都高于糖肽类抗菌药(分别为86.7%、89.5%、100%和74.0%、87.0%、66.7%),对mrsa的清除率亦高于糖肽类抗菌药(分别为81.9%和69.8%)。杜玉明[1]报道,利奈唑胺治疗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肺部、血液、神经系统以及术后切口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总有效率达81.0%,其中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率为100%、治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率为100%、治疗屎肠球菌感染的有效率为83.3%、治疗溶血性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率为88.9%。叶香芳等[12]报道,3例万古霉素治疗无效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膜炎合并脑脓肿患者经接受利奈唑胺治疗后均获得痊愈。郭立涛等[10]报道,对12例糖肽类抗菌药治疗无效的mrsa感染患者经改用利奈唑胺治疗后均获得临床治愈、病原学培养转阴。
上述数据表明,利奈唑胺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mrsa、中度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e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rsp)等耐药菌所致感染都具有很好的疗效。不过,并非所有由上述耐药菌引起的感染都应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因为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明显、尤其是长疗程用药时的安全性问题突出,同时该药的售价高、最重要的是须考虑减少细菌诱导选择性耐药的产生。一般情况下,对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若细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仍建议选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若明确为耐万古霉素细菌引起的感染,则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此外,对不能耐受糖肽类抗菌药不良反应或糖肽类抗菌药治疗无效的耐药菌感染也可考虑选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尤其是在国内目前可选用药物较为有限的情况下。
3.2 治疗耐药结核杆菌感染
cox等[5]完成的一项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成功率达67.9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48%(有36.23%的患者需停药)。schecter等[6]使用利奈唑胺治疗3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结果发现22例(72%)获得治疗成功,还有5例仍在继续治疗中;9例(30%)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3例(10%)需停药。黄海荣等[7]进行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则显示,使用含有利奈唑胺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成功率达82%,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2%、25%和6%,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服药者比例是26%。由上述数据可知,使用含有利奈唑胺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和泛耐药结核病有效、成功率高,大部分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但也有患者因血液或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将利奈唑胺列在抗结核药的第ⅴ组即疗效尚不确切药组,故现原则上不主张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单药或耐多药的结核病,而只应在治疗耐多药或泛耐药结核病中当由抗结核药第ⅰ~第ⅳ组的药物不足以组成有效的化疗方案时才可考虑选用[13]。此外,利奈唑胺治疗结核病时需长时期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短期治疗时高,临床上须谨慎。
koh等[14]认为,在治疗结核病时将利奈唑胺的日剂量减至300 mg不会影响其抗结核治疗效果,却可显著减少骨髓抑制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黄海荣等[7]分别使用利奈唑胺300、600和1 200 mg 3种不同的日剂量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结果发现3种不同剂量治疗方案的治疗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时不仅应限于已无其他可选有效治疗药物的耐多药或泛耐药结核病、且需减少日剂量至300 mg,同时密切监测血液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视力改变等。
3.3 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利奈唑胺的肾毒性轻微,经肝、肾双通道排泄,故可用于肝、肾功能减退以及老年人和儿童患者等特殊人群。多篇文献[15-18]证实,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人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rsa以及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有效,但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治疗时间超过10 d时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在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人(包括肾功能减退患者)感染时应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并注意监测血小板水平变化,至少每周复查1次
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减少后即及时予于对症治疗或停药。国内、外的一些回顾性分析[19-21]结果还认为,利奈唑胺可用于治疗由mrsa、prsp和vre等耐药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新生儿和婴、幼儿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有利于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不过,也有报道称,早产新生儿因基础凝血功能较差、使用利奈唑胺后更易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故建议早产新生儿慎用利奈唑胺[22]。利奈唑胺被美国fda列为妊娠分级c级,即只有在确认其对孕妇的治疗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用于妊娠患者。
总之,对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老年人、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利奈唑胺是可考虑的治疗选择之一,但需注意监测血小板减少、对老年人和早产新生儿尤其需要注意这一不良反应,用于孕妇前则须充分权衡利弊。
4 局限性及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