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优质范文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发布时间:2024-03-28 10:13:01 查看人数:35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749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共有134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贫困是障碍 发展是难点

《中国扶贫》:您对全国妇联在扶贫工作中的责任是如何理解的?

崔郁:我认为妇联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肩负重任,大有可为;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首先,贫困妇女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妇女同男性相比,受教育机会少、文盲或半文盲率高、生产技能偏低、妇科病和地方病患病率高。在贫困人口中,女性贫困状况、脱贫难度都是很大的,应该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对象。

其次,贫困妇女是参与扶贫开发的主体。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男性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劳动力女性化的趋势日显突出,尤其在贫困地区女性承担着家庭生计维持和发展重担,因此,只有妇女脱贫,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村家庭摆脱贫困。

妇联具有参与扶贫开发的组织优势。妇联组织具有比较健全的组织网络,尤其是农村的基层组织延伸到村,直接联系妇女群众,在带领广大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妇联是一支富有满腔热情、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苦干实干的干部队伍。她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怀着对贫困妇女的一片真情,以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广大妇女的信赖。

《中国扶贫》:您认为贫困地区妇女工作的特殊之处和难点分别是什么?

崔郁:贫困本身是妇女发展和妇女权益保障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妇女的文化程度低,妇女的劳动技能弱、女性结婚和生育年龄偏低,妇科病患病率比较高。

解决贫困问题是促进妇女发展和保障妇女权益的前提和基础,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应该是切实维护和保障贫困妇女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也是妇联组织在农村贫困地区推动工作的首要任务。

做好贫困地区妇女脱贫工作的难点是解决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重点是提高贫困妇女自身发展能力,激发她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扶贫》:妇联组织是如何解决贫困妇女在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的?

崔郁:妇联组织与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共同实施妇女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政策实施3年来,已发放1514.79亿元,获贷妇女306.67万人次,中央及地方财政落实贴息77.62亿元,帮助近千万妇女实现创业就业,解决了生产发展中的难题,为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中国扶贫》:在下一步工作中,妇联有哪些具体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妇女实现脱贫致富?

崔郁:下一步,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第一,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妇女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农村贫困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培训、妇联干部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妇女反贫困能力。

第二,继续大力实施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政策。从帮助解决贫困妇女发展资金入手,为贫困地区妇女脱贫致富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第三,积极引导贫困妇女发展手工编织项目。从就近就地就业入手,帮助解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

第四,坚持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状况。新建、扩建一批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三八绿色工程”基地。

第五,积极开展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及医疗救助。从帮助农村妇女健康检查入手,解决她们的健康问题。

第六,继续发挥妇联组织社会公益平台作用,鼓励动员各界社会力量通过“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春蕾计划”、“安康计划”、“消除婴幼儿贫血”等公益平台帮助贫困妇女和儿童。

第七,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妇联系统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对口帮扶工作。继续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第八,加强调查研究,了解贫困妇女儿童的现实需求。从社会性别的角度,通过入户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研“单亲特困母亲”、“贫困留守儿童”及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妇女的基本情况、生存状况、致贫原因、发展需求等。

创业支持 健康保障

《中国扶贫》: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全国妇联推行的“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政策的进展情况,该政策能够为贫困妇女解决哪些问题?

崔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是全国妇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共同实施的为贫困妇女生产发展提供支持的金融政策,这项政策自2009年实施以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推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个项目在带动妇女创业就业、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促进了妇女创业增收,推动解决就业民生问题。据统计,妇女小额贷款每笔平均额度为4.82万元,平均贴息金额为2074元。全国妇联在甘肃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94.4%的贷款妇女反映贷款后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二是推动了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各地将妇女小额贷款与发展地方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引领妇女在科学、精细、高效的农业生产劳动中实现了增收致富,促使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取得了“小贷款、好项目、大发展”的多赢效果。三是维护了妇女发展权益,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政策将女性确定为承贷主体,为妇女获得信贷资源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她们自主参与经济决策与管理创造了机会,提升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对于推动实现男女平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四是促进了家庭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妇女小额贷款为创业妇女带来了较好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吸引部分进城务工男性返乡就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妇女儿童等社会问题,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五是提高了妇女素质,培养了新型妇女人才。受贷妇女通过申办和运用小额贷款进行创业就业、发展生产,提高了政策水平、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

《中国扶贫》: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崔郁:问题主要是担保基金不足、贷款对象遴选不够严格、财政贴息到位不及时等。我们目前正在严格按照“规范、安全、有效、持续”的总原则,要求各地实施妇女小额贷款切实做到“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通过规范运作,真正把贷款发放管理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在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这项政策稳步、健康、可持续实施,惠及更多的妇女和家庭。

《中国扶贫》: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也是全国妇联近年来力推的民生工程,请您谈谈推行这个项目的初衷和目前项目的进展情况。

崔郁:推行“两癌”免费检查项目是为了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是让妇女群众真正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是2009年全国妇联和卫生部共同开展的,确定到2011年在全国221个县为1000万名35-59岁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检查,为200个县的120万名35-59岁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癌检查。截至2011年,中央及地方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累计完成1169万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和146万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为推动解决农村贫困妇女“两癌”治疗难题,2011年4月,全国妇联建立了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争取财政部每年从中央公益金中拨付5000万元,用于贫困妇女救治工作。同时,全国妇联积极通过公益平台,募集社会资金,目前,已累计救助10815人,其中为9900名贫困患病妇女每人发放了一万元的中央救助金,社会救助915人。

三年来,全国妇联共面向200多个试点县编写、发放300万册《妇女健康知识100问》宣传册,组织了61万妇女参加健康知识竞赛,在央视录制播放了公益广告宣传片。通过健康宣传和组织发动,农村妇女对“两癌”项目知晓率明显提高,从项目初期接受率不到50%,到现在广大农村妇女愿意接受并主动寻求服务,健康意识明显改善。

2012年7月27日,全国妇联、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在京召开了“两癌”检查项目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全面部署了新一轮工作任务,明确了“2012-2015年计划为5000万农村妇女提供免费宫颈癌检查、为600万农村妇女提供免费乳腺癌检查”的目标任务。

目前,该项目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免费检查覆盖面不够。据估计,我国农村35-64岁妇女约为1.58亿,目前正在实施的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的覆盖面仅为6%和0.8%,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妇女的健康需求。

高度重视留守妇女儿童

《中国扶贫》: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是目前全社会非常关注的群体,全国妇联针对这些弱势贫困人群做了哪些工作?

崔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有留守妇女近5000万,合计已超过1个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而且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全国妇联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从留守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维护留守妇女权益、促进留守妇女发展为着力点,通过“关爱服务”、“维护权益”为农村留守群体办实事。

第一、大力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一是全国妇联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实施“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以基层“妇女之家”为行动载体和平台,探索建立了农村妇女互助小组,积极开展妇女骨干与留守妇女儿童一对一、手牵手的结对帮扶活动。二是将农村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领导协调机制,将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或设立专项经费,有效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入园、托管、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问题。三是在北京、江苏、浙江等13个省区市的26个试点市、县、区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促进特殊儿童群体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四是通过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督导、举办试点工作推进会、启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整合社会资源等重点措施,为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54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35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一些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日益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星星家园”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妇联的支持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

一、争取政府支持,整体统筹安排,工程全面实施。

冬,咸宁市妇联为我们双溪桥镇争取到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创办资金。上半年,我们镇政府用这笔资金全面启动留守关爱工程,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活动,丰富载体,规划建设,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建设留守寄宿制学校、实行结对帮扶、开展主题关爱活动等措施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积极构建和谐教育。

一是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政策,执行“两免一补”,杜绝乱收费,为特困家庭和留守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从物质上给留守儿童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是政府、学校、社会共参与,三管齐下送温暖,建立助学体系,出台了救助贫困学生的办法,每年拨出一定经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入学,党委、政府、机关干部、广大党员纷纷捐资捐物。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咸宁市中心支行今年3月份向我们留守中心捐赠了投影仪、体育器材等一万多元的教学用品,鄂南高中的教师、学生也为我们捐赠了4000余元的音响设备,任市长也曾向我们“星星家园”捐款3000元,我们镇的区人大代表也曾个人共捐款多元,武昌水果湖一小、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也曾经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今年六·一前夕,咸宁市妇联为我们送来了4000元慰问金,区妇联捐款1000元,咸安区教育局捐赠1000元,双溪教育总支捐赠500元。

三是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净化社区文化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区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职能部门经常性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二、学校逐步建立体制,管理服务不断完善。

我们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在指导、检查、考评时,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重要内容,我们学校建立了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办法,制订了对留守儿童实施管理的“制度与计划”,设立了留守处常务

主任,聘请了生活老师,并与常务主任、生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学习指导老师等签订了责任状。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留守学生健康档案”、“留守学生家庭档案”,并设立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处”,还跟留守儿童签订了“服务托管合同”。|确保在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把对留守儿童关爱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健全家长学校,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对家长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学校的扶持和督促力度,保证家长学校正常办学,经常开展活动。

二是建立了“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班主任和德育教师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设置亲情电话、开展主题班团队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制度等措施,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建立“四个”教育服务制度,分别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监护人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学校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建立了与监护人沟通联系制度,运用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

四是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联系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结对帮扶,开展主题教育。

留守儿童关爱问题,不仅得到了区委、政府和妇联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咸宁市政府、妇联、咸安区政府、妇联领导经常组织人马到我们留守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几年来,社会各界也积极努力,致力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一是开展社会结对帮扶活动。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积极作用,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定期到学校结对帮扶送温暖。妇联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联系“社会妈妈”和“家长”。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倾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各界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在交通、消防、禁毒、防溺水等各方面,集中开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

三是深化对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的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他们逐渐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和研究,家庭、学校和社会协作的工作模式开始建立,围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来召开专门的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为政府提出和执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措施提供了帮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投入。留守儿童渴望爱,需要全社会人人去关爱,去帮助。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我们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大部分年龄在45-59岁之间,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接纳一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充实我们的队伍。

2、我们留守年中心西边的一排平房(食堂、饭厅、浴室等)在7月9日咸安区校舍安全大排查中被确定为d级危房建议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妇联等助一臂之力,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由于教室、寝室太少,这就限制了我们招生的数量。为了满足更多留守孩子到留守中心就读的需求,建议政府、妇联、教育出面协调解决留守学生的用房问题。

4、外来干扰、网吧、“”等严重侵害了我们留守学生的经济利益和身心健康。建议政府及执法部门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严肃禁止这些不法经营,还给留守孩子安宁日子。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32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37位用户关注,25人点赞!

高校学生骨干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中坚力量,主要包括高校学生干部、团干部、党员及各类积极分子。他们思想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参与社会事务意识浓。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帮扶留守儿童,是辅助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有效抓手,有较强的操作可行性。首先,高校有良好的人才基础。大学生骨干在高校是一个数量较庞大的群体,资源丰富。他们在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优于一般大学生,既有关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责任感,又有较高的可塑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参与此项活动能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扩大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其次,学生骨干具有年龄优势。他们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相对于留守儿童的祖辈更容易与儿童交流。他们知识水平高,多才多艺,帮扶活动易让留守儿童接受和喜爱。最后,有良好的社会政策导向。

国家鼓励高校学生骨干参与帮扶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曾针对留守儿童问题举行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项目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号召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2007年5月,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青马工程”,把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作为这一工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这样的帮扶活动在力所能及地解决留守儿童困难的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勇于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生骨干可以将国家政策与个体实践相结合,积极投入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接受锻炼,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学生骨干帮扶留守儿童这一具体工作要落到实处,要在相关机制上加以完善,确立正确的指导原则。总体来说,要和高校的“青马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统筹工作,避免在实际帮扶过程中出现工作浮于表面和重工作轻成效的问题,这就需要制定具体的原则以加强组织引导、协调管理。

首先,立足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切实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高校党、团、学组织要选好、选对大学骨干,为帮扶工作做好人才保障。同时,坚持就近、就便原则,在高校周边农村开展工作,以便于联系和沟通。除此之外,帮扶要在大学生个人能力范围内进行,不能影响其自身的学业和生活。其次,建立机制。留守儿童成长是动态的,高校学生骨干也是变化的,不能因学生骨干的变更而影响工作的继续开展。要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避免工作开展时出现时有时无、忽紧忽松的现象,就要建立帮扶工作持续机制:一是制度规范化,建立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使帮扶工作有章可依;二是要有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届学生骨干帮扶周期结束后,要做好志愿者“接力棒”的交接工作,让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使帮扶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正轨。再次,设定方案。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留守儿童的成长规律和生活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帮扶工作活动方案。方案要考虑实施操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采纳喜闻乐见、寓教于乐、易于被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内容。最后,讲究方式。工作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帮扶的效果,方法得当,效果显著;处之不力,事与愿违。

创新帮扶活动的方式,丰富帮扶活动的内容,灵活、有效地去实施,系统、全面地去开展帮扶工作。同时,营造学生骨干与留守儿童群体和谐互动的良好氛围,在互动中进行道德教育,一方面让留守儿童在帮扶活动中感受到亲情与暖;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骨干关心社会、关爱儿童的精神,使他们在帮扶中锻炼成长。

二、建立高校学生骨干帮扶留守儿童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高校学生课余时间相对较多,特别是寒暑假时间比较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结合“青马工程”实践环节的内容,有效地开展帮扶留守儿童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工作小组,开展祥光调查研究

留守儿童问题普遍而复杂,学生骨干根据“青马工程”培训体系内容及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建立校、院和班级的公益组织或相关协会,加强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这样不仅便于集中部署工作和信息反馈,还可以集思广益,迅速、有效地整合各种教育要素应对各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同时,深入调研,全面了解留守儿童信息,要深入农村、走进基层,开展社会调研,撰写相关调查报告,做好相关数据分析,根据帮扶对象的分布、数量、层次进行分类,有目的性地做好帮扶工作。为此,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将每个帮扶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等基本信息输入电子信息系统,建档成册,便于资料查寻,定期了解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做到跟踪、记录、分析,全面了解帮扶留守儿童的成长变化。总之,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主导作用,其成员要密切配合,共同探索帮扶的思路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机制,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调查统计方案设计部署实施反馈调整”循环体系。

(二)创新帮扶内容,多角度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

学生骨干要利用周末等节假日的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农村开展帮扶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将“三下乡”改为“常下乡”,提高帮扶的效果。一是学业辅导。大学生骨干受过高等教育,知识丰富,懂得学习方法和技巧,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是发挥他们的优势和强项。可以通过赠送学习用品或集中开班辅导,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可以进行“一帮一”结子,根据个体对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去辅导,培养其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适时安排留守儿童到大学校园参观,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二是情感呵护。大学生亲和度高,在帮扶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可以扮演留守儿童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的角色,经常陪伴他们,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访,让他们有交流的对象和倾述的对象;可以举办专场文艺演出,开展各类体育、游戏等活动,为留守儿童表演喜闻乐见的节目。这些都可以使留守儿童亲情上的缺失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弥补,减少他们心灵上的孤寂感,有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三是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因监护力度不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安全教育是日常帮扶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骨干可以通过集中宣讲、发放传单、图片展览等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各类安全知识教育,尤其是在交通、饮食、溺水、防骗等方面重点加强教育,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减少人身安全受到伤害的机会。同时,对留守儿童还要讲解安全自救知识,即使受到伤害,也要把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加强联络,建立帮扶常态机制

高校学生骨干与自己帮扶留守儿童可以实施帮扶责任制,进行“包保”工作。加强与留守儿童本人、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其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络。首先,高校学生骨干要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除直面交流外,平时还要经常保持电话、书信联系,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情况。电话里能指导的就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通过家访进行指导和帮助。其次,保持与监护人的联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老年人,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与孩子沟通上存在困难,在教育、监管孩子会出力不从心的情况。“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平时表现,提醒监护人除在保证孩子生活需求外,还要加强安全上的教育、学习上的监督、情绪上的观察、行为上的规范。”最后,还要保持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学生骨干通过定期与家长通电话或书信联系等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农民工家长树立家庭教育观念,让他们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四)扩大宣传,在高校形成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气氛

自“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项目推介会以后,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部门的关注,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好的舆论氛围。高校也应响应社会号召,广泛宣传,可以采用校园宣讲、校园广播、图展等形式;也可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开通“关爱留守儿童”专题网站,刊登相关的留守儿童文章和图片,引起他人的共鸣。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也要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如“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小队”等活动。同时,还可以联合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和报道,扩大校园帮扶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使校园氛围与社会舆论形成良好的互动。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2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54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年起,我校就在全镇范围内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陶建志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镇确立了七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中心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包制度和机制。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8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68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爸爸,我们马上要上学了,叔叔给我买了新书包,我和哥哥想你们……”在江口县德旺乡交界村委会,4岁多的徐崇婷正对着电脑和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视频通话。

村委会办公室里,两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两台电脑,一台亲情电话,几本台账,一摞表册,墙上还挂着《空巢留守服务站岗位台》、《空巢留守人员管理制度》等牌子,陈列布置虽然简单,却洋溢着满满的温暖。

近年来,铜仁市以“民心党建”工程为抓手,将“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选派“第一书记”和两个遍访工作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相结合,探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合力共建留守儿童温馨家园。目前,各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91581余对,发动帮扶38431余次,帮助解决问题63627项。

有的放矢 精准关注留守儿童

万山区茶店街道办事处垢溪村和老屋场村干群连心室的墙上有两样东西很是吸引眼球:一张是详细呈现留守儿童分布信息的手绘地图,一本是详细记录联系领导、部门和干部的包保对象、职责及范围的工作台账。

一张留守儿童分布图、一本工作台账,这在碧江区每个干群连心室都能看到。随手翻看,每名留守儿童的父母去向、监护人情况及入学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联系领导、部门、干部及帮扶内容、措施等一清二楚。

在要求“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关爱留守儿童的实际工作中,铜仁市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出台《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留守儿童救助保护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同时,组织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积极协调配合民政、教育、公安、卫生计生、人力资源、扶贫、妇联、共青团、残联等部门,围绕留守儿童数量、构成、特点、家庭状况、生活情况、入学就医情况、家庭监护等方面,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和《留守儿童情况登记表》,每季度更新一次数据,确保不漏一个、不缺一项、不留死角。

目前,该市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各级领导通过开展“两个遍访”深入各组各户走访排查留守儿童,累计共走访群众513902户、1757189人,排查出留守儿童135308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134630个。

对症开方 精准关爱留守儿童

碧江区灯塔办事处灯塔社区因“撤村设居”,拥有一栋两层楼的村活动室,里面设有道德讲堂、远程教育室、干群连心室、群众说事室、群众工作室等四室一堂,更为吸引眼球的是,活动室里还设有亲情聊天室、图书室、心理疏导室,还开办了“下午4点半课堂”,铜仁幼师的老师们以志愿者身份每天下午4点半准时到课堂与28名留守儿童近距离辅导,已然成为留守孩子的温馨家园。

针对父母或务工外出、或离异外出的不同情况,为确保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精准到位,铜仁市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原则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帮扶。如碧江区按照乡管村用的原则,由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参与,采取政府支持、村组自筹、单位赞助、社会捐赠等方式,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目前已筹集45万元,专款专用,实现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全覆盖。印江县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父爱母爱缺失、沟通交流缺少、有效监护缺乏、“亲情饥渴”等问题,采取“第一书记”充当“爱心爸妈”、“家长”和“代课老师”等角色,经常和他们聊天、辅导作业,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另外,铜仁市还从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力,将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264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至495元。针对因意外事件造成的家庭贫困,落实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及时给予留守儿童关爱救助。

目前,该市共制定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方案33060个,研究提出的措施对策70839余条。

打组合拳 精准关心留守儿童

碧江区灯塔办事处黑岩坪小区13岁留守儿童裴杰患有碎骨病,“第一书记”了解情况后,联合驻村干部多方协调,联系到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给予免费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为确保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铜仁市整合民政、教育、扶贫、妇联、团委、残联等部门资源,形成帮扶救助政策“组合拳”,切实解决问题和困难,突破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障碍。驻村干部还采取“1+1”“1+n”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方式,积极建立“爱心服务站”,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并通过深入实施“希望工程” “雨露计划”“圆梦行动”“春蕾计划”等活动,扩大关爱覆盖面。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6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41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继《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今年2月之后,截至目前,已有山东、福建、浙江、云南、吉林、宁夏、安徽等26个省份出台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措施。

《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

为达到上述要求,山东、福建、黑龙江等地提出了阶段性具体目标。

山东指出,2016年,部署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2017年,建成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平台。

福建要求,力争到2017年,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全面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源头预防等关爱保护机制有效运行,侵害、伤害留守儿童权益的事件和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家庭:不满16周岁儿童不得单独居住

家庭监护方面,外出务工人员不能让不满16周岁儿童单独居住。

《意见》要求,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

浙江、云南等多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规定。浙江提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前应当将务工地点、联系方式和委托监护等基本信息告知村(社区)和子女就读学校(园)。云南要求,用工企业、单位要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

学校: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失学

学校教育方面,《意见》要求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吉林明确,中小学校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

云南提出,到2017年,实现符合寄宿规定的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小学80%在校寄宿、初中100%在校寄宿。到2017年,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到2020年,全省寄宿制中小学都拥有标准的心理健康辅导室。

社会:专家建议调动社区资源

社会力量方面,《意见》指出,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民政等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意见》提到“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和“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两个方面。宁夏、安徽等多地提出了具体措施。

安徽提出,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返乡创业门槛,健全返乡创业公共服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就业创业的,要有针对性地推荐用工岗位信息或创业项目信息。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40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230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可以让你脱颖而出。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1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道口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_______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2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__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目标任务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

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

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

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

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

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

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六、考核及奖励。

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个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另加20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

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牵手扶助人员所得总分等于包保留守、单亲儿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总和。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

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

另一块是奖励学生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10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30元。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生15元。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3一、指导思想

根据校关于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结合我班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

以此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交流,了解父母贡献,感受父母艰辛,让学生懂得父母给予自己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亲情,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5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84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21年2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古路口中学

调查方法:班主任调查、走访、访谈

调查报告一、基本概况

我校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校有12班322个学生,其中就有173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有一半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调查报告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十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5%,良好的不到35%,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4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7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现象。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调查报告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落实措施。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学校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马上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标识,全面掌握留守儿童信息,并及时更新。

2.完善建立寄宿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餐饮管理、控辍保学等相关工作制度,满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需要。

3.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或其他活动场所,加强关爱服务。

4.全面开展结对帮扶,对特殊困难留守儿童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37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97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二五年起,我校就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2009年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吴绵景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校确立了七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包制度和机制。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9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73位用户关注,50人点赞!

民生问题事关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文化局、市妇联共同组织开展的“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共建和谐新家园”行动,既是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保障和改善妇女民生、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市委、市政府希望并号召社会各届积极投身到“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共建和谐美好家园”活动中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推动和谐长春建设的生动局面。在此,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全社会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工作,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各届要从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对于促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对于解决外出劳动力的后顾之忧,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增强关爱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紧迫感,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

二是,希望全社会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实际问题。要围绕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开展多渠道、多门类、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在培养和造就新型女农民方面实现新突破。要围绕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增收致富本领,大力推广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短平快的种养加项目,引导农村妇女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鼓励种养女能手、女经纪人、龙头企业带头人等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她们帮扶和带动留守妇女增收致富。要围绕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妇女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和扶持,提高农村留守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要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切入点,以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为重点,引导农村留守妇女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家庭文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文明和谐新农家。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贫困是障碍 发展是难点 《中国扶贫》:您对全国妇联在扶贫工作中的责任是如何理解的? 崔郁:我认为妇联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肩负重任,大有可为;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首先,贫困妇女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妇女同男性相比,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留守信息

  •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
  •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44人关注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帮助和服务我社区留守少年儿 ...[更多]

  •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 留守儿童帮扶措施35人关注

    贫困是障碍 发展是难点 《中国扶贫》:您对全国妇联在扶贫工作中的责任是如何理解的? 崔郁:我认为妇联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肩负重任,大有可为;不是可做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