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88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分钟,共有209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区党委六届七次全委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目标,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和实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农村各级党组织,关键在有一支带头富、领民富的农村党员队伍。每个农村党员都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按照“二十字”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先进性,作出新贡献。
做“生产发展”的模范,为振兴农村经济作出新贡献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农村党员做“生产发展”的模范,就要找准在振兴农村经济中的位置,聚精会神搞生产,一心一意谋发展,既要
保证农村经济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而为尽快改变农村后进面貌、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8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72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春风经验”对艰苦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0**年6月1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县腾达镇春风村视察,充分肯定春风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成功走出了一条在条件艰苦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奇葆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县委、县政府组织调研组深入春风村开展再调研,对其发展历程、做法经验进行了详细了解和分析,对春风经验进行了提炼和总结。我们深深感到,春风经验对推进条件艰苦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
一、春风村的变化
**县腾达镇春风村地处**县城东北,距县城6公里,全村共有农户187户人口826人,幅员面积5200亩,耕地4000亩。春风村海拔600多米,属喀斯特地貌,是一个石漠化的山村,土壤瘠薄,资源缺乏。2004年前这里是贫穷落后的象征。近几年,村支两委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春风村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一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400
元,2008年增至5500元,4年翻了一番多,并超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该村以水果、花卉、茶叶、畜牧等种养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占主导地位,人均纯收入达3475元;乡村生态旅游为主的服务业收入是一大特色,人均达484元;工资性收入达1541元。
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4年来,春风村修建环村水泥路7.8公里,组道碎石路5.6公里,便民路12公里,公路形成大中小3个环线,新修人畜饮水池11口,新建沼汽池136口,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家家用沼气”;电话普及率从5%发展到98%,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户平2部,电视普及率100%。
三是村社更加文明和谐。春风村在基层组织的带动下,以争创“和谐农家”、“五好家庭”、“卫生庭院”和以开展“美在家庭、美在村居”活动为载体,注重搞好文化建设,强化村民素质,提高群众生存、生活质量。全村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稳定和谐,2006年至2008年,被宜宾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和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二、春风村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
总结春风村发展的经验,可概括为“四个力”:立足自身挖潜力、改革创新有魄力、基层组织强有力、艰苦奋斗聚合力。
(一)立足自身挖潜力。春风村乱石满山,种植常规农作物,收入低下。春风村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在坚持不懈地探索中找到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路子,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培育支柱挖潜力。近十年来,该村群众一直在寻求产业致富的路子,在经过发展蔬菜、雪梨等多种产业的尝试后,发现该村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非常适合发展李子产业,在这片石头山上长出的李子口感特别好,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于是,村支两委适时引导村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李子产业。目前全村已发展李子面积达1000余亩,初步实现了规模种植,2008年实现产量30万斤,产值120万元,李子已成为春风村的一项支柱产业。二是延伸产业挖潜力。以前,春风村虽离城不远,但由于交通不便,到县城需要翻20多里的山路,区位优势难以发挥。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春风村邻近县城的优势凸显出来,春风村人瞄准农业休闲旅游迅速升温的趋势,不失时机地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把李子产业拓展、延伸,大力发展“农家乐”,促进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吸引大批城里人来此观光、休闲。“春观花,夏品果,秋闻香(花卉),冬尝凤(乌鸡)”成为这里的旅游特色,每年接待游客两三万人,农家乐户均年收入近5万元,旅游业收入已成为春风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三是规模发展挖潜力。春风村结合自身地理条件的特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在坚持发展李子产业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在村里适宜区域发展茶叶、花卉产业的思路,围绕水果、茶叶、花卉,制订了
“三个一千”的产业发展规划,即建设1000亩优质李子、1000亩良繁茶、1000亩花卉基地。目前,全村已建成集中连片李子园1000亩,大部分已投产;建成优质无公害良繁茶园1000亩,今年开始投产;发展花卉苗圃基地820亩,各种花木10余万株,生态效益初现雏形。
(二)改革创新有魄力。春风人以产业发展为主题,不断创新思路,在发展产业、树立品牌等方面开拓出致富新路子。一是把产业发展与组织化管理结合。为解决果园管理、李子销售等问题,该村2006年成立李子协会,严格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原则运作,实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注册了“猫咡湾”李子商标,引导李子产业以无公害食品为目标,实现无害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李子的品质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每年协会根据市场情况定价,避免农户相互压价,形成价格协商与稳定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利益。二是把产业发展与农村文化结合。从2006年起,春风村农民每年都自发举办“李花节”、“品果节”,村民们表演自己创作的农家快板、歌舞等节目,自己“搭台唱戏”,吸引八方游客慕名游玩,进一步扩大了春风村和“春风李”的知名度。三是把产业发展与农村改革结合。春风村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引进三家公司建起了乌鸡养殖和花卉种植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土地入股700亩,与公司分成,平时到公司务工,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成为农业工人。四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春风村十分注重引导村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十分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他们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保护山上的林木,保护果园的土壤,保护村庄的生态。该村利用果园、林木有利条件,发展果园养鸡,林下养鸡项目,利用鸡吃虫、粪肥果,在生态种养上先行先试,既减少污染,又能产生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三)基层组织强引力。春风村的成功,最为关键的是有一个富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村支两委班子。无论是特色产业发展还是新村建设,村支两委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引领作用,2004年,新当选的村支两委班子形成了统一认识,即产业发展要对路,必须讲究科学;选对项目,要因地制宜。于是,他们选择发展李子产业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带领群众到山上找土、挑土、背土,在石缝中将李树发展到1000余亩,李子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效益。此后,村支两委又引导农民建立了李子协会,发挥协会连接市场的桥梁作用;注册了“猫咡湾”商标,品牌效益使李子一下增值许多,从之前的不足1元/斤涨到今年5元/斤,李子产业产值从2004年的4万多元增长到2008年的120万元,李子种植户人均收入达9000元。通过多年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春风村形成了“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人才带资源抓项目,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格局。群众在村班子的领导下,干劲更足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更高了。
(四)艰苦奋斗聚合力。春风村原来基础条件相当落后,当地农民卖农产品的运输成本相当高,李子产业收益很小。为此,春风村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干,不要苦熬”的口号,群众自愿投资投劳修建公路。春风组39户187人,人平集资200元,每户每天出工一人,3个多月修起了碎石路,解决了出山难、运输难问题。现在全村在碎石路的基础上,完成了7.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修通了联结各社的12公里便民路,在全村形成了13公里的旅游环线。春风村常年缺水,于是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修了11口水池,容积1100立方米,将山泉引进池中,再引进农户家中,基本解决了春风村的饮水难问题。“宁愿苦干,不要苦熬”已成为春风村的时代精神,村干部与群众逐步形成了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和谐局面,构筑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三、春风经验对条件艰苦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春风村在村支两委带领下,敢于突破,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其发展经验对于推进条件艰苦地区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
(一)树立辩证的资源观,做足“特”字文章,是艰苦地区“思变”的观念引擎。一般来说,条件艰苦地区往往资源贫脊、区位偏远、交通不便,缺乏农业竞争优势。剖析春风村的发展之路,其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秉赋,善于变资源“劣势”为比较优势。春风村的满山石头不适宜于一般的农作物种植,但岩石所具有较强的聚热功能可以促使李树糖分聚集,使李子色美味佳,这是它的比较优势。春风村干部群众选择在漫山遍野的石头缝中规模化栽种李子,突出区域特色,做大做强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优势特色农业转变。在此基础上,春风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通行条件,打开“山门”,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进而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创建农产品品牌、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使农业效益大大提高,实现了农业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变。
(二)强化基层组织带动作用,做足“带”字文章,是艰苦地区“谋变”的关键环节
“强村背后有能人”。春风村能从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很大程度归功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就是一位很有头脑、见识的基层干部,2004年当选为村主任后,他提倡“宁愿苦干,不要苦熬”的春风精神深受群众拥护。带领群众修公路,自己出资5万多元;带领群众找水源、修水池,身先士卒;发动群众大栽李树,改良品种,身体力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多产业,拓宽农民致富途径。因此,只有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领头雁和带头人,才能加快条件艰苦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使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要注重把有先富、领富能力并有热心、公心、责任心的能人培养成农村发展的领头人,按照办事公道、群众公认、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要求,从农村能人中培养选拔村级组织骨干力量,提高他们主动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这是艰苦地区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
(三)激发农民群众创业精神,做足“创”字文章,是艰苦地区“求变”的重要保障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0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03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以党的十八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贫困村发展、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改善贫困村面貌、提高贫困村治理水平、构建贫困村和谐社会为目标,重点帮助贫困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开展好扶贫帮困工作,全面加快贫困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帮助定点帮扶村拔妙乡石和寨村和联系村复兴村及马鞍山村搞好两委班子建设,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开辟致富门路,推进产业化经营;帮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尤其是特困户家庭存在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帮助寻找致富门路,努力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力争通过帮扶使贫困村人平年纯收入净增8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净增20000元以上。本年度计划帮扶贫困户40户共85人脱贫。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帮扶机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锡平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扶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伍兵同志具体分管扶贫工作,局纪检组长刘良平同志负责贫困村驻村工作。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抓、具体人员负责抓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深入贫困村和联系村加强调查研究,找准制约村级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原因,制定帮扶规划,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帮扶工作台账。
(三)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协助贫困村和联系村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在组织设置、领导班子、队伍素质、组织制度、发展经费和场所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制度建设和民主监督,完善村支两委的决策机制和办事机制,充分发挥两委班子总揽全局、指导协调能力,努力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四)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群众条件。一是与拔妙乡人民政府和拔妙供电所联系,解决石和寨村办公地点用电问题。二是针对影响该村3社、4社、5社涉及700余人安全通行和经济发展瓶颈的永兴桥已成危桥的严峻情况,积极与县交通局等部门联系协调,争取该桥的排危立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水务局等涉农部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维修和管护好提灌站1处、水渠2500米、山坪塘2口,切实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五)加强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提供信息、技术等支持,在管理维护好石和寨村现有的650亩银杏、300亩油桐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栽培规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二是与县畜牧局、县扶贫移民局联系协调,进一步帮助发展猪、羊、鸡等养殖业,力争培育养殖大户2户。三是协助做好该村5社200亩闲置地的招商宣传工作,引进和发展山羊养殖业。四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规模化、立体化农业种植模式,提高农田的利用率,促使村民人均纯收入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800元。
(六)加强结对帮扶,切实改善民生。一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对贫困村特困党员和特困户、特困
学生等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化肥、种子等农资,帮助其发展农业生产。二是为贫困学生开展送书籍、慰问金活动,确保贫困户子女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对考上普通高中、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子女积极争取贫困学生救助项目。三是积极帮助贫困户解决大病救助、新农合报账、各种证件办理中的困难问题。四是积极动员生产经营者和企业主、爱心人士等开展“为贫困家庭献爱心”活动,帮助解决贫困户家庭生活困难和增加收入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提高致富技能。(七)加强致富培训,提高致富能力。建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培训基地,本年度召开展2次农村适用技术科技培训以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培训,努力增强其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扶贫帮扶工作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每月听取驻村干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帮扶中的实际问题。每季度至少到帮扶村开展一次调查研究,解决1--2个突出问题。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21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22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乡广大农村妇女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肩并肩,手拉手,充分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她们积极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但是,受传统观念和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一部分农村妇女仍在“生孩子做饭,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小圈子中徘徊,存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想富盼富不会致富,发展创新、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不足,导致家庭经济拮据,个人收入水平较低。为充分发挥全乡农村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使广大妇女都能参与到发家致富的道路上来,我们对全乡妇女致富增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基本状况
__乡地处马陵山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55个行政村,是一个以种植粮食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乡镇。全乡共有65531万人,其中妇女劳动力14587人,全乡人均纯收入3886元,其中妇女所占收入比例为42%。妇女从业结构主要有种植、养殖、加工、服务业、外出务工等。目前,全乡从事农业的妇女14000人,其中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妇女5000人;从事养殖业的妇女300人;加工业的5000人、在当地企业就业的妇女职工1000人;外出打工人员2700人。妇女年收入在2500—4000元的6000人,年收入5000元左右的5000人,年收入万元以上的3000人,有125人因各种疾病不能从事生产劳动,其余人员主要是孩子小,家务负担重和生活富裕不需要妇女挣钱的人员,也有一部分人员缺少致富门路和资金。
二、有利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妇女在致富增收方面表现为“三个增强”。
(一)致富意识增强。
近年来,通过积极开展“美在农家、富在庭院”,“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使广大农村妇女逐步摆脱“女主内,男主外”、“相夫教子”、“无才是德”等传统的束缚,认识到妇女参与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许多农村妇女带头搞起了种养加项目,主动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并成为山乡经济建设中的“致富带头人”。
(二)致富能力增强。
“绿色证书”培训、“农民夜校、“妇女致富经验交流会”及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使全乡60%以上的妇女接受了农业新技术培训,70%的农村妇女掌握了2门以上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同时,巾帼科技示范基地也在农村妇女致富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信息传播。基地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妇女,随时将市场供求信息和最新技术传递给妇女,能够有效地指导生产。二是试验示范。各基地不断引进新品种,研究试用新技术,使基地无论从品种还是技术上始终处于市场领先地位,起到带头带动作用。三是培训推广。我们以基地为课堂,通过现场观摩、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妇女进行培训,及时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给妇女群众。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基地接受了培训,学到了技术,在基地的带动下实现了增收致富,增强了农村妇女闯市场的信心和能力。
(三)就业群体实力增强。
农村妇女致富就业的渠道不断拓宽。目前,我们乡已形成了果蔬业、家庭养殖业、服装加工、工艺品加工业等百花齐放的发展势头,其中仅中国结工艺品一项,就拉动了院北、西苍等5个村3000名妇女就业。另外,按照上级有关精神,我们号召全乡农村妇女“跳出__发展__”,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妇女外出致富就业渠道,提高组织化程度,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使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转(来源:文秘站 )移成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一条最有效、最快捷的渠道。据调查,眼下我们乡在各行各业中参与致富的妇女人数达16000多人,妇女正发展成为全乡经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守旧,缺乏竞争意识。
__乡依山傍水,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但为什么有的村、有的户经济发展较快,妇女生活水平较高,有的村有的户面貌依旧,经济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就是妇女的思想观念观念问题,部分农村妇女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出来,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强,墨守陈规,因循守旧,求安逸,怕吃苦,求享受,怕麻烦和传统的习惯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管理的老一套,由于这些妇女的思想陈旧、观念落后,因此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和敢冒尖的勇气,无论干什么都怕这怕那,搞企业怕赔本,搞买卖怕“砸锅”,种庄稼嫌粪臭,给人做活钱不多,只好围着锅台转,抱着孩子串,守着电视看,无论干什么都坐享其成,束手束脚,虽然路在脚下,却不敢大胆向前迈进,致使家庭经济状况一年不如一年。
(二)传统的观念限制了妇女在致富增收中的主导作用。
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仍然存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认为致富兴家是男人的事,女人只要带好孩子做好家务就行了,在致富增收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受“大气候”的影响,当前农村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中90%以上为男性,造成许多农村妇女成为家庭“留守人员”,一般家庭由于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使得妇女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致富发家上项目上来,而许多村又没有适合妇女从事的家庭项目,于是形成了妇女想富盼富,苦于没有合适的致富门路。
(三)缺少主导产业和能人带动。
实践证明,一项好的产业可以有效带动一批农村妇女走上致富增收之路。而当前在农村这种能够起到带动作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是很多,许多地方一个村难找到一个效益可观,辐射面广的社会效益型项目。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闭门摸索,各自为战,形不成群体优势。比如我们乡的院北村,原来由于没有一个象样的主导项目,在妇女致富方面一直是个薄弱村,自从村里引进了中国结工艺品加工项目后,这种局面立即得到了改观,现在村里70%以上的妇女坐家当上了“上班族”。另外,缺乏领头雁的带领也是制约农村妇女致富增收的“瓶颈”之一,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一个女能人可以一大批妇女走上致富发家的道路,比如我们乡孙塘村的金梅,她通过从外地打工学来的纸绳编织技术,回村个人白手起家创办了金梅工艺制品厂,一个人带动了周围130多名农村妇女进厂就业。元堂村的陈兰香带头在村里搞起了大棚育桃项目,带动了本村48名农村妇女搞起了大棚蔬菜,大棚养鸡,大棚养花项目,从这层意义上说,能人带动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妇女素质。
加强与农业和科技部门的联系,以乡镇劳动技能培训基地为依托,建立健全农村妇女培训网络。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培训。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培养合格的非农产业务工者为主要任务,创新教育培训思路。具体操作中要量化指标、强化措施、分类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妇女的需要。
(二)选好配强妇代会主任,深化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和双带致富工程。
妇代会是妇联的最基层组织,妇代会主任是农村妇女的带头人。要选拔那些年纪轻、文化高、有市场经济头脑的经济型、敢闯敢干的开拓型、大公无私的奉献型妇女担任村妇代会主任,把妇代会主任带头致富、带领农村妇女致富的双带致富工程作为增加农村妇女收入的重要抓手,帮助妇女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增收致富。
(三)树立榜样,抓好典型。
在全乡范围内,树立几个方面的典型,如种植、养殖、加工等,让她们传授经验,以点带面,带领全乡妇女共同致富。
(四)大力培育示范基地、龙头项目和各类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所在,要突出抓好结构调整、龙头企业、特色基地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四个关键环节,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五)鼓励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拓展增收渠道。
民营经济是乡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是农民增收最现实的途径。要鼓励和扶持农村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帮助落实好用地、资金、税收、进出口、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要促其向规模化、特色化、集团化发展。
(六)继续开展巾帼扶贫行动。
在农村妇女中开展科技结对、扶贫结对等活动,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到人,实行一帮一或二帮一,帮助和带动更多的妇女成为致富能手。要在帮助贫困妇女争取小额贷款方面多做工作,为她们提供资金、项目和技术上的支持。
(七)发展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4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72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依托科技 找准经济发展新路
车力乡立业村共有人口1430人,耕地面积1000公顷,沙性土壤居多,蒸发量大,气候常常是十年九旱,村民基本靠天吃饭,过着广种薄收的日子。2001年,全村人均收入仅为2000元,集体外债30多万元,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2001年,种粮大户路智江被推选为立业村村主任,2002年,路智江了解到玉米育种是个致富的好项目,便买了大量关于玉米育种的书籍,又到省内外玉米育种基地实地勘察。他认为,搞玉米育种,立业村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纵横的林网可以培育出纯度好、收成高的玉米种子。于是,他自费到吉林农业大学学习玉米育种技术,并与科研单位、种子部门签订繁育合同。经过一年的试验,路智江赚到了钱。个别与他搞育种的村民秋天一算账,发现1公顷地能多收入3000元,而且种子质量都达到了优等,村民们信服了。
立足科普 带领会员共同致富
2007年,在车力乡党委、政府的帮扶下,车力乡玉米育种专业协会成立了。路智江当选为协会会长。他依托协会建立起高规格的玉米育种科普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协会职能作用,每年组织科普小院、科技到农户、科学大比拼等活动,同时举办各类培训班100余期,送农民到农业院校定向培训30余人次。今年,协会制作科普宣传栏3个,购买电脑5台,实现了科技信息天天更新,会员知识日日增长。协会凭借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育种订单农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先后与吉林瑞丰、宝丰,黑龙江垦丰等5家种业公司达成合作项目,由公司提供制种种子,派技术员开展施肥、管理、收获等科技指导,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科技服务,依托“制种订单”这一载体,按照合同“以销定产”,架通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之间的桥梁。协会会员由原来的107户发展到600多户,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50公顷发展到1000公顷,人均收入由原来的3000元发展到6000元。
秉承理念 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8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36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渴望发展经济生产,急需农村基层组织帮助他们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0__年,我始任四家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农民针对各种问题上访的很多。为此,我组织村干部通过深人群众调查了解,得知群众最不满愈的见村里帐目不清、民事纠纷积压太多、道路不畅和没有致富项目等。于是,成立了清帐小组,从一点一滴查起。经过半多个月的努力,帐目渐渐清晰起来。而对积压的民事纠纷,解决起来比清账还难,我带领村两委班子一件一件地梳理,逐个攻破。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解决积压的各种民事纠纷39件,现在老百姓在也没有来村里上访闹事的了,都在家里一门心思发展庭院经济
二、整修道路。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20__年村委会决心做第三件实事,为百姓修一条致富路群众渴望修路,但牵扯到自家利益都不愿意。村干部逐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由于劳累过度,村干部一次次累病在工地上,群众看到村干部这样辛苦,都被感动得掉下了眼泪,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四家村新修道路11000延长米,由于道路畅通无阻,当年,老百姓农产品全部兜售一空。
20__年,在__市妇联举办的女村官座谈会上,我们四家村的事迹感动了时任__市委书记孙春兰,当即敦促有关领导支持和帮助村级女干部。去年,在__和庄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帮助下,投资近46万元。目前,全村16个屯,39条道路,21000米道路全部畅通无阻。20__年,通过争取对口帮扶又投资近40万元兴建了村委会办公室、村民文化活动室288平米,还兴建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使百姓在闲暇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克服困难。带领群众致富。
引导农民发展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致富项目,也是村委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许多群众想上致富项目苦于缺少资金,村委会经多次与信用社联系沟通,通过联保等方式帮助发展家庭项目的农户贷款46万元,引导大家养猪、养鸡、种蘑菇。几年来,先后帮助140多户发展起家庭项目,其中刘远斌、谭安传等农户通过贷款发展养殖业,当年就收人近2万元。为了使更多家庭早日过上小康的日子,村委会还从外地引进韩国辣椒、草霉等项目,发动群众联片向外承包土地440亩,农户除了收人承包费外,180多人有了打工赚钱的机会。20__年全村908户发展家庭项目的户数占93,人均收人实现4735元。
四、清正廉洁,维护集体利益。
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村干部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疾苦是村干部的基本准则。20__年,因四家村与鞠家村合并,原四家村村委会的房子要拍卖,一位村民找到了村领导掏出1000元钱塞给她想买下来,当即被她拒绝,告诉他明天只管竞标好了。第二天,那位村民一大早又来到了村干部家中趁她不注意将1000元钱偷放在褥子下。后来这位村民在竞标中如愿以偿的买到了房子,而他出的10000元钱是最高的。村里干部打收据时,这位村干部对会计说:“房价是11000元。”村干部疑惑,于是她向大家道出了原委。那位村民送的1000元就这样交了公。几年来。村干部不仅没有多占集体和百姓一分钱,右时连自己的家庭收人都搭上了。有的村干部身兼数职,但只拿一份工资,仅此每年给集体节省开支上万元。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经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达100。
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部分农民发展家庭项目,急需启动资金;
三、农村特困户还需要政府加大扶贫救济力度。
几点建议和对策:
1、继续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人力度。农田基本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预算和支出,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实行对口帮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和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物质保障。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0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92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一、拓宽发展思路,让党员“敢”富。思路决定出路。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贯穿于试点工作始终,广泛宣传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让广大党员明白上级组织在想什么,基层党员该干什么,经济社会在怎么发展,农村党员该怎么办,从而激发农村党员加快发展,增收致富,富而思进的信心和活力,增强农村党员的带动力。同时,通过乡村两级引导、组织参观学习、讲解政策项目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党员转脑筋、把方向、谋出路、快致富,树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让党员“敢”富。
二、依托教育培训,让党员“会”富。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要看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有没有提高。对此,两个试点村在全面摸员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党员的年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状况,因人施教,“照单下菜”,为广大党员“量身定做”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中青年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对于流动党员采取预约培训、上门指导、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进行培训;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采取支部成立送学小组或结对送学的形式,确保培训取得实效。至目前,试点村分别开展党员集中学习21场次,累计培训党员群众1900人次。同时,结合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将培训关口前移,建立“实践课堂”,利用制种玉米培训基地、畜牧养殖培训基地、农机机械化培训基地等,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使每一个受培训的党员掌握了1项实用技能。通过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集中播放10场次,个别点播12个节目,上网查询30余次,信息4次,共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党员群众400多人次。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培训,让党员“会”富。
三、立足产业项目,让党员“快”富。试点村根据农业生产实际,确定了“做强制种业、做大养牛业、发展洋芋业、提升劳务业”的工作思路,由村干部、党员带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沤波村落实制种玉米30亩以上的党员达到22人,养牛10头以上的党员达到35人,带领本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经纪人5人;中南村落实制种面积30亩以上的党员16人,养牛10头以上的党员达到25人,外出务工年收入上万元的党员20人,党员在特色优势产业的致富能力得到体现。同时,把项目建设做为提高党员致富能力的重要措施,开展以小康住宅改造、乡村道路、造林绿化为重点的项目建设,让党员在项目建设中致富。中南村新修村级主干道5.3公里,配套完成二社、四社小康住宅道路硬化、渠道建设、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及四旁绿化、庭院美化等工作。沤波村完成人畜安全饮水管线8.7公里,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250座,促使农村党员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排头兵,让党员“快”富。
四、培养典型带动,让党员“先”富。结合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实施,不断深化拓展“先锋工程”,试点村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培育了一批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涌现出了沤波村石华山(农资经销)、马应军(养牛)、中南村柴兴军(蔬菜种植)等一大批创业先锋,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党员群众致富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他们“现身说法”,激励了广大党员带头致富的积极性,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学有先进、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让党员“先”富,促进了试点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五、围绕帮扶帮带,让党员“能”富。针对个别党员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生活困难,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和部分党员安于现状,满足于已有发展水平,不思进一步致富,甚至落后于部分非党员群众发展步伐的现象,乡党委确定在试点村实行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致富制度,乡机关党员在试点村每人结对帮扶1-2名60岁以下群众党员,互相建立致富帮扶卡,根据试点村群众党员发展现状和经济条件,确定致富方向,制定致富措施,落实致富目标。乡机关28名党员已结成致富帮扶对子42对。试点村党支部建立支委、党员致富能人联系贫困党员制度,试点村11名支委结成联系对子11对,20名党员致富能人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党员结成帮扶对子20对,通过开展“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帮资金”的“三送一帮”活动,实现了党员人人有人帮,个个能致富的目标,让党员“能”富。
六、创新工作方式,让党员“巧”富。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探索党员增强致富能力的有效途径。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党员按照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现实条件进行分类,60岁以上的党员划分为一个群体,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主要做好引导子女致富,带好孙子,做好家务等工作;村干部中的党员划分为一个群体,主要做好引领产业发展,带头致富,帮助贫困党员脱贫等工作;其他党员划分为一个群体,根据年龄分为60岁至45岁、45岁至30岁、30岁以下三个年龄段,按照每个党员的现实状况,确定致富的目标和方向,并定期进行监督评比,让党员“巧”富,确保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取得实效。
七、探索长效机制,让党员“长”富。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为了促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乡党委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工作制度、农村党员培训制度、干部及党员帮扶制度、督查落实及考核制度等各项机制,统筹安排、依靠制度抓好落实,探索建立增强党员致富能力的长效机制。乡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开展情况随时进行督查指导,逐村、逐党小组、逐党员户开展工作成效评价,准确把握取得的成效,将检查结果形成通报下发各支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针对的问题及时做好“补课”,对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宣传推介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同时,乡党委结合年初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主要指标,用党建整体工作带动工程实施,促进培养任务的落实。试点村通过对每名党员进行月考核,实行积分制,按照致富方向、落实情况,帮扶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量化,做为年底党员评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建立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长效机制,让党员“长”富。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1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01位用户关注,60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培养选拔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进一步深化“三级党建联创”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造就一批素质高的“双强”党员群体,建设一批符合“五好”标准的“双强”班子,尤其是造就一支“双强”党支部书记队伍,为全面实施“双强”工程,大力推进村级班子转型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培养选拔“双强”村党支部书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增强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重要目标是力争2-3年使全县60%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到“双强”标准,50%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具有较强的致富、带富能力,使村级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
二、选拔标准
培养选拔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按照建设“五个好”党支部的要求,把那些“讲党性、能带富、甘奉献、有威信”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讲党性”,就是在较高的政治觉悟,能够模范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带富”,就是有勤劳致富的本领和稳定的致富门路,有发展前景好、能够吸纳群众共同参与的个人致富项目,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经济管理才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甘奉献”,就是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宽阔胸怀和奉献精神,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实际行动和明显成效;“有威信”,就是有良好的思想作风、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受到多数群众的衷心拥护。
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的标准是:
1、政治立场坚定。能够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风民主,办事公道,奉献精神强;遵纪守法,廉洁为民,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能统缆全村工作,得到全村95%以上的党员和群众的支持、拥护。
2、个人致富能力强。(1)本人有1-2个致富项目;(2)个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
3、带富能力强。(1)发展思路清晰,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愿意带领群众致富的奉献精神,能利用自办企业或项目吸纳群众上致富项目。(2)能够积极推动村级班子转型建设,团结带领支部一班人发展社会区域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村级经济实力增强。
4、民富村强。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以上,村级经济收入不断壮大,无不良债务,各项经济指标位于本乡镇前列,农民无不合理负担。
5、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高。村党支部党建工作制度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开展,“两委”关系协调,村民的民利得到保障;村庄规划、建设和布局比较合理,村部、学校及文化设施比较齐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形成科学、健康和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秩序稳定,计划生育、等工作居于本乡先进行列。
三、具体措施
(一)注重培养,为选拔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夯实基础
培养选拔“双强”村学支部书记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培养造就一个“双强”党员干部的群体,才能为培养选拔“双强”村党支部书记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在工作中,要抓好“四个培养”。
1、把致富能力手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要把农村各类新经济组织中的青年骨干、个体工商户、外出务工的优秀青年以及通过科学种田致富的青年农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要举办各类培训班,着重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宗旨意识教育。要通过开展党员和致富能力“结对子、一帮一”活动,做好跟踪帮带工作。要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严格标准,严格程序,积极、慎重地把优秀致富能力培养、发展成为党员。
2、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富能力。要建立健全实用技术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县党校、党员培养基地等主阵地作用,在加强政治政府教育的同时,注重增强农民党员勤劳致富的本领。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定期聘请专家讲课等方式把“双强”党员逐步培养成为农村劳动党员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力量。
3、把“双强”党员培养成“双强”村干部。每个乡镇要选择一批年龄在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序的“双强”党员,建立一支“双强”党员后备干部队伍,每个村要确定2-3名党员后备干部人选。对于有培养前途的“双强”学员后备干部,注意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强化实践锻炼,条件成熟的及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
4、把农村优秀的“双强”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双强”党支部书记。对基本素质特别优秀的“双强”党员干部,及时把他们确定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每个村要有1名以上“双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乡镇党员要重点培养,对培养成熟的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组织程序,适时选拔到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
(二)按照标准,大胆选拔具有“双强”素质的党员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
选配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要坚持选拔标准,严格按照《中国共产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在具体选任办法上,要坚持因村制宜。对于本村有“双强”党支部书记人选的,要通过“党员评议推荐、群众民主推荐、党内进行选举”的“两推一选”方式选拔;对于“双强”党支部书记人选尚未培养成熟的,可以先让其担任支部委员、支部副书记,或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干部;对于本村确无“双强”党支部书记人选的,乡镇党委可以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等界限,直接从乡镇企业骨干、新经济组织负责人和具有领办、创办经济实体经验的乡镇机关干部、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择优选派。要注意从村级班子转型建设中发现培养人才,要大力实施“回归”工程,从优秀的外出务工人员中选贤任能。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坚持做到成熟一个,配备一个,不搞一刀切。
(三)建章立制,强化对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的管理、监督和培训
1、要加强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教育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民主集中制,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村支部与村委会、创办项目与做好工作、个人致富与群众共同致富的关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
2、要健全工作制度。主要是以农村党支部工作职为核心的党建工作制度,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标志的民主决策制度,以村务公开、离任审计、重大事项报告、定期汇报工作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制度,用制度约束行为,规范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通过依法选举的方式实行“一肩挑”的制度,增强发展合力。
3、要建立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工作目标责任制。村党支部每年初按照农村“三级联创”活动的要求和村级班子转型建设的标准,制定争创“五个好”的目标,乡镇党委对争创目标和措施进行研究把关后,与党技部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双强”党支部书记的考核主要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和村级班子转型建设的考评进行,着重考察其“双强”作用发挥情况。对经考核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对经考核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处理。
4、要建立民主评议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制度。每年年终,“双强”
党支部书记要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进行述职,接受评诡计和监督。述职的内容主要是履行职责和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对民主测评中党员群众意见比较大的,要及时进行调整。
5、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及村干部的培训制度。着重对他们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致富带富能力。
(四)以村级班子转型建设为抓手,优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转型建设是为农村培养干部、培养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一是要在转型建设中培养一批“双强”干部。把“双强”能人培养成“双强”党员,把“双强”学员培养成“双强”干部,把“双强”干部确定为“双强”村支部书记后备人选,为村级班子转型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从而整合人才资源、优化队伍、配强班子,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在“双强”工程的核心作用和群体作用,使更多的村进入“双强”先列。二是要通过“双强”村支部书记后备人选的培养推动村级班子转型建设。在发现、培养、造就一批“双强”干部、“双强”学员、“双强”能人的同时,要在具体工作中发挥他们的作用,将他们放在转型建设的实践中去锻炼提高,发挥典型带富效应,促进农村经济和基层组织建设协调发展。
四、组织领导
培养选拔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强力推进“双强”工程是深化“三级党建联创”活动,做好村级班子转型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这项工作健康进行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各乡镇党委要把培养选拔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认真安排,切实加强领导,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认真研究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现状,分别制定培养选拔“双强”党支部书记工作的具体规定、措施和标准。各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好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乡镇党委要具体抓好这项工作,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要履地好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乡镇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工作。
2、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乡镇党委要抓好一批实施“双强”、推进转型建设示范村,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做法及经验,加大对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8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74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农村小康建设进程的快慢与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素质高低、能力大小密切相关。“不能带头富,不配当干部;不顾群众富,不是好干部。”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带头致富,更要带领群众致富,增强“面貌不改我难安,群众不富我无颜”的责任感。为此,农村党支部书记要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当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头雁”。
当好“领头雁”,要有加快发展之“策”。思路决定出路。党支部书记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本地资源和经济条件上找优势,从发展思路和思想观念上找差距,根据本村实际,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路子。特别是贫困村的党支部书记,村里条件相对较差,村集体和群众的家底薄,更要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不能怨天尤人,不能“等、靠、要”,而必须启动民智,拓宽思路,找准路子,对照先进赶上来,让群众有希望、有盼头。
当好“领头雁”,要有勇于开拓之“胆”。干事创业要有一股精神,当新型“村官”,建设新农村,更要有一股闯劲。事实证明,越是不怕困难,越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斗志,取得超乎寻常的业绩。党支部书记也要抱着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创业就是要敢于探索新路子,出新招,办新事,大胆闯,大胆试,实干巧干,有一股子“牛劲”。对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对大局和广大人民有利的事,对已经看准了的事情,一定要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干不出成绩誓不罢休。
当好“领头雁”,要有带头致富之“能”。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自身穷得叮当响,连家庭生计都入不敷出的党支部书记,难以当好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领头雁”。因此,党支部书记一定要千方百计选好发展项目,率先富起来,为群众做出好样子。同时,党支部书记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加快发展的本领。比如抓农业就应知道什么是高效农业,怎样调整产业结构;抓企业就要懂得招商引资,成本核算,经营人才,占领市场;抓第三产业就要学会扩大商品知名度,提高商品附加值。
当好“领头雁”,要有群众信服之“法”。党支部书记作为一村群众的“主心骨”,要善于协调,凝聚人心,共谋发展,把群众的心拧成一股绳。党支部书记在处事的时候,一定要常怀公正之心,以心正求公正,以公正服大众;坚持遇到责任不推诿、碰到困难不退缩、见到难事不躲避,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带头学法、懂法、用法,坚持以法律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只有这样,党支部书记才有号召力、影响力,做到说话大家听,做事大家跟。
农村发展致富的路子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6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59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农民群众经常说:“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新时期农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朴素要求。而加快农村小康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有一套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一批有眼光、能力强、善开拓的“村官”,通过不断探索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引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把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惠及于民,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一、做会思考的“村官”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村干部只有立足本村实际,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走符合本村的科学发展之路。一是常思筑牢班子。建设新农村,关键要有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进村级班子,把有知识、有眼光、有追求的年青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改变少数地方“村干部终身制”的现象。二是常思找路子。村级班子要以“兴村富农”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路子。村干部要因地制宜,坚持宜农则农、宜经则经。村干部还要积极创办、领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一些“短、快”的产业项目,推动其做大做强,真正实现“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多赢局面。村干部更要合理引导农民就业转移,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常思加快步子。当前,村干部要打破“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消极思想,常思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步伐,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做好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做干实事的“村官”
群众是最纯朴,也是最实在的。作为村干部,要实实在在地办几件让群众看得见、体会得到、有成效的事情来,才能得到认可和拥护。要干出一番实绩,关键是讲究一个“实”字,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是要脚踏实地壮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就要充分利用村级有利资源,科学盘活和经营好集体资产。二是要真抓实干夯实发展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建设。铺路搭桥修水利,这是生产生活中最需要的事,也是群众最关注、最看重的事,也是最得民心、最顺民意的事,村干部要千方百计配套建设这些利于发展的基础设施,努力改变村庄面貌。要加强上级部门的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筹集建设资金,努力调动社会、集体、村民等多方力量参与修致富路、连心桥。三是要高瞻远瞩规划新村建设。规划新村建设是直接关系农村未来发展的大事,村级班子既要像抓城市规划一样,必须谋长远不谋眼前,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又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科学基础上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维护决定的权威性,全面协调各种关系,做好个别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新村规划顺利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