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优质范文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24-03-06 13:23:01 查看人数:89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637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共有190位用户关注,41人点赞!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概况

××县处于南盘江断裂带西侧,弥勒—师宗断裂带、石屏—富源断裂带和开远—罗平断裂带横穿境内,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应力容易积累。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和多次有感地震,全县均都处于7度以上地震烈度设防区。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地震机构成立于1970年,1984年撤销,1990年恢复为“××县地震办公室”,1993年与科委、科协合署办公,1997年更名为“××县地震局”,

2001年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定为“县政府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人,工人3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拥有水氡、水位观测数传仪、地温仪、遥测地震仪(已报停)、电磁波等监测仪器,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微观观测、宏观观测)、震情跟踪,2009年,根据防震减灾工作发展需要,新开展了震害防御、紧急救援工作,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三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为促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职能部门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波及面之广,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之大,震撼中国、震惊世界,令我们深思,经我们挑战。新形式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县人民政府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泸政发〔2009〕13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任务、协同作战、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剖析,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查找出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下:

1.基础设施滞后。目前,我县地震机构还没有独立的办公楼,办公条件简陋,缺乏通信工具和信息处理、传输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办公设备,严重制约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2.应急能力薄弱。没有应急车辆、地震预警机制和技术系统、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应急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

3.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偏低。由于地震部门体制等因素,虽然加大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力度,但是,由于执法主体不明确,难于依法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4.震灾预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地震监测台网现代化程度低,部分地震监测仪器观测老化、难于正常工作;

5.部份干部职工作风不实。

二、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动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加强地震预测预报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大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的维护、管理及保护力度,确保已建成的监测仪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增加投入,积极推广地震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提高我县地震监控能力。同时,加强与省、州级专家及其他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有益经验,逐步提高监测预报整体水平。

加强会商和区域联防。对每一个时期出现的突出地震活动或重大异常现象,及时组织会商,研究震情趋势,提出震情分析研判意见。加强对乡镇地震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其在震情跟踪、短临预报中的作用。

切实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要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乡镇要尽快落实设立防震减灾助理员,逐步推进在村级设立防震减灾信息员的工作,并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群测群防人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以县群测群防管理员、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级防震减灾信息员、地震宏观测报员为支撑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网络。要指导和支持好群测群防人员全面履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地震宏观异常收集上报、地震灾情速报、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等职责,切实提高地震群测群防整体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提高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

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地震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核力度。对新建的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按规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抗震设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做到大震不倒塌、中震可修复、小震无损坏。

全面开展对现有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普查。认真开展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大检查,工作重点放在检查公共建筑物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要通过检查认真查找抗震设防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抗震加固方案和处理措施。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责令尽快搬迁或重建,对危险建筑物和不防震的大板房必须限期拆除,对抗震设防存在明显隐患的要限期进行加固,未加固前要限制使用。对全县开展学校建筑物安全检查活动的情况,由县教育局负责牵头督查;交通、卫生、水利、电力、电信等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在本系统内开展督查,检查、整改情况报县地震局备案。

全面加强学校危房排除与新校舍抗震标准建设。教育部门要在三年内整体排除全县现有的d级危房,努力完成改造新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任务。危房改造新建资金按有关规定由中央、省、州、县、乡分级负担。新校舍建设要符合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并严格执行现行基本建设程序,除国家特别批准外,各乡镇、各部门和学校不得简化项目建设程序。

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薄弱环节的抗震设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此类建筑工程质量和设防标准的监督管理,有条件拆除重建的地方,要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拆除重建步伐,一时难以拆除的,要全面开展抗震设防加固工作。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要认真按照省、州、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县新农村办公室、各乡镇要密切配合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集中力量,整体推进,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

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城建部门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严格的工程规划、设计、质量管理机制和制度,严格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确保质量达标、群众满意。工程建设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图纸、统一技术标准,实行组织领导把关、材料质量把关、施工质量把关、验收入住把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

加强对乡镇民房建设的规划管理。在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建设的同时,城建部门要抓紧编制完成全县中心村、重点基层村的建设与整治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时,抓紧研究编制全县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在新的农村民居建设中,要坚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体现民族民居特色,确保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设立专栏,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课程,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加强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地震部门要制定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方案,组织机关、大型企业和中小学校定期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尤其是要强化在校学生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各乡镇要确定一所学校开展防震避险和应急疏散演练,通过以点带面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避灾能力。

建立完善抗震救灾舆论宣传机制。健全完善政府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新闻制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将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向社会公开,确保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新闻机构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好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

(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加强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各部门间的协调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健全“三网一员”队伍。县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要加强经常性联系,互通情况,共享信息。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同时是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分别由抗震救灾指挥部防震应急办公室(设在县地震局)、抗震救灾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抗震防震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轮流组织召开。

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加大投入,为地震部门配备地震应急车辆、通信、灾情调查、信息传输、现场震情监测等应急工作所必需的地震应急装备,不断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

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各乡镇、县属各部门要制订、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对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03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235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1.极端性气候趋于频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世界各种自然灾害频繁,以2007年为例:英国夏季出现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和60年一遇的洪水;南亚夏季高温达51.6℃,意大利和美国西海岸都出现45℃以上的高温;在海湾地区,历年极少见到的强热带风暴“古努”6月在卡塔尔登陆;11月超强热带风暴“锡德”孟加拉登陆,造成3400余人死亡。在中国:2月28日在新疆,从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旅客列车被14级大风(风速41.8m/s)吹翻;在淮河流域6月下旬到7月底连续降雨,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重庆沙坪坝区7月17日24小时降雨266.6mm;济南,7月18日降雨151mm;福州夏季有32天的气温超过35℃;上海气温35℃以上的连续多日;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在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同时,江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干旱,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夏季出现严重干旱。另外龙卷风和雷暴等特殊天气事件多发,造成多起人员死亡,2007年,因雷击死亡人数已经达676人。

根据紧急灾难数据库记载,2008年全世界发生321次自然灾害(其中80%~90%与气候恶化有关),死亡23.6万人,受灾人口达21.1亿,经济损失1800亿美元,是2000~2007年年均值的2倍。其中1月10日~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出现四次大面积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受其影响有19个省、市、区受灾。此期间全国累计23万公里公路被迫封闭,8.2万公里公路损毁;湖南郴州的输电塔倒塌,压倒京广铁路的输电线,使京广线和沪昆铁路部分区段停运,受灾期间正值2008年春节前后,部分省市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全国13个省、市、区的2.7万条输电线路断线,严重影响当地的社会生活,成为2008年年初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事件。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随着地面和海洋上空气温升高,大气环流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极端性天气事件发生的次数和强度都会增加。

2.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宁静期即将结束,下一轮地震活跃期即将开始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部,在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的交汇处,受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地震活跃区分布广泛,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所有省(市、区)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按中国地震烈度表的统计,基本烈度为7度以上区域面积为31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2.5%,全国299个大中城市中有136个城市(其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一半)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以上;人口在50万以上的61个大城市中有33个(其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54.1%)的地震基本烈度在7度以上。

中国从1900年到1994年共发生过1921次5级以上以上地震,平均每年18~20次。20世纪全世界共发生过7级及7级以上地震约1500次,约有1/10发生在中国境内;全世界陆地地震约有33%发生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中国发生的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全世界的35%。20世纪,全世界发生过震级≧8.5级的陆地地震3次,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1920.12.16.宁夏海原,8.6级;1950.08.15.察隅,8.5级)。

根据对历史上发生地震的统计,中国的地震活动有活动相对强烈的活跃期(持续时间11~25年,此期间发生7级或7级以上地震的频度为1.25~2次/年)和宁静期(持续时间11~22年,此期间发生7级或7级以上地震的的频度为0.36~0.8次/年),每个活跃期都有强震活动相对活跃的区域。中国上一个活跃期是1988年~1999年,这12年内共发生7级和7级以上地震16次,主要活跃区域是台湾、云南和新疆的地震带。

从2000年开始中国进入地震宁静期,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发生过8级地震1次(2001.11.14.昆仑山口,8.1级),7级以上地震4次(其中3次在台湾及其附近海域)。从2003年~2007年,中国大陆已经连续5年没有发生7级及7级以上地震。按历史资料推断,从2000年开始的宁静期将在近期结束,2008年3月21日在新疆于田发生的7.3级地震及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标志中国重新进入地震活跃期。

由于地震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195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灾害的人数超过35万,其中唐山地震(1976.07.28.河北唐山,7.8级)死亡近24万人,是20世纪地震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同时地震也是社会恐怖心理最严重的灾害。随地震活跃期临近,必须有得当的应对措施。

3.中国历来是自然灾害频繁、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

20世纪以来,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自然灾害都会使上万人丧生,而严重的自然灾害甚至可在短时间内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发生的、一次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的自然灾害约50次,而且每次受严重灾害影响的人数达万人以上。每年因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00亿~1000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的种类多而且频繁,灾害对公众和社会的危害强烈。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给公众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生产力的破坏,也是产生社会动荡的原因之一。

20世纪全世界发生过四次死亡人数在10万以上的严重自然灾害,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20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

根据民政部和国家气象中心的统计,中国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71%,以下依次为:地震灾害,占8%;海洋灾害,占7%;农林和畜牧业的生物灾害,占6%;其他灾害(太阳活动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等),占8%。1990年~2004年,每年由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台湾、香港、澳门未统计在内),往往一次台风就刮掉当年gdp的1%~3%。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的8级地震死亡6.9万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约占2008年gdp的2.8%。

自然灾害最直接的后果是农作物减产、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公众财产和设施受损(房屋、厂房和店铺的损坏和倒塌等)等经济损失。也会由于发生次生的灾害(如地震后的火灾,洪水后的瘟疫,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等)。由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自然灾害还影响到交通运输、水和电力的供应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9世纪50年代,中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的损失平均为476亿元,90年代则增加到1000亿元以上;1998年由于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洪水,全年经济2978亿元;自然灾害总体偏轻的1999年,经济损失800亿员。进入21世纪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体呈上升的趋势:2004年为1566亿元,2006年为1528亿元。2008年1月中旬~2月中旬中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就造成10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

中国既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同时也是自然灾害记录最完整的国家。从公元前18世纪以来,几乎无年不灾,有文字记载的2000多年以来,有记录的水灾约1600次;从公元前16世纪的夏桀五十二年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bc)的3363年间共有3322次地震记录。在近四千年有文献记录的灾害中,水灾、旱灾和地震是发生频度最高,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历史记录为灾害研究提供了条件。

4.中国的普通群众甚至地方官员对自然灾害的知识普遍匮乏

中国的灾害预防教育还相当落后,公众对自然灾害的知识相当匮乏。普遍的问题是各类学校里很少有关于预防自然灾害的系统教育,公众普遍缺乏有关自然灾害防御和灾害救助的知识。特别是,中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交通和通讯落后,居民知识水平有限,预防和抗御自然灾害的知识极为匮乏。即使是在城市,居民社区的预防和抗御灾害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仅限于散发宣传材料,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更没有像美国的佛罗里达州那样每年定期进行抗御热带风暴的演习和像日本那样定期的应对地震灾害的教育和演习。特别要提到的是,作为公共信息传播的媒体对自然灾害这样影响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事件,在日常的关注程度上,在宣传的广泛和深入程度上,在宣传的技术上都十分不够。在严重灾害发生时,及时、充分向公众公告有关信息做得非常不够,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在某些时段,有关地震的谣言,有关sars疫病的传闻则不胫而走。在灾害发生后媒体宣传介绍各种简单适用的抗御灾害的知识(例如,如何抗御低温、预防长期旅途中的精神障碍、在拥堵的公路上的司机和人群如何自救等)则非常不够。

由于公众抗御灾害的知识匮乏,使灾害发生时相当多的公众无所措,例如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某乡村小学在雷击事故中死亡7人,受伤44人。究其原因,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防灾知识匮乏,教室没有避雷设施。还有人在雷击发生时躲避位置不当(在大树下)。再例如,每年钱塘江中秋节后观潮,不顾安全规定,超越警戒线而被潮水冲走的事件几乎年年发生。

而政府官员由于在自然灾害面前缺乏正确的应对措施则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例如2005年10月2日,当年第19号台风“龙王”在福建登陆,福州连续7日大雨,而地方政府决策者没有及时腾空水库,山洪泻下时,致使155人死亡,经济损失155亿元。2007年,有部分人认为,长江流域将出现类似1998年的全流域大洪水,又由于6月汛期开始时的几场大雨误导,于是匆忙放空了水库的存水,其结果是连续数十天干旱,由于水库的“保命水”已被放空,致使人畜饮水都发生困难。

5.自然灾害的教育应该被列在重要位置

鉴于20世纪后期,全世界自然灾害频繁,给人类带来灾难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每年死亡万人以上,经济损失250~1000亿美元)1984年7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提出,由联合国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目的是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的、为期10年的活动。1987年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1900年到1999年在全世界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internationaldecadefornaturaldissasterreduction,缩写为idndr,中文简称“国际减灾十年”)。在该活动中,教育计划列为重要内容,除了对公众的减灾知识普及和教育外,特别提出:针对减轻自然灾害设置专门的大学课程。1999年在“国际减灾十年”结束后,联合国第54届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0年起,将减灾作为长期的、战略的行动持续开展下去,并规定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作为“国际减灾日”,每年的减灾日都有特定的主题,2006年的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2007年的主题是:防灾,教育和青年。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国际减灾十年”不仅关注自然灾害发生的机理研究和抗御对策等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的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还特别注重“探讨不同文化基础对自然灾害的反应”,以及“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可以接受的灾害的危险性水平和选择减灾的对策”(例如,由于传统的习惯和文化背景,某些人群不愿意甚至拒绝从容易发生灾害的地区迁出)这显然是重视对自然灾害认识和抗御的人文科学背景。

二、国内外有关自然灾害的教育和知识普及情况及建议

据悉:几年前,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大学先后开设了有关自然灾害的公共课程,选修该门课程的人数随开设年数增加很快,从初期的二十几人,到近期,选修该课程的人数已经超过200人。

在中国,2004年陈颙院士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了《新闻中的自然灾害》(naturaldisasteronthenews);2005年该课程名称为《自然灾害中的物理学》,力图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说明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机理和特征。同期,北京师范大学的史培军教授也在讲授类似课程。近日媒体报道,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教中心联合开设《气候变化》课程,并对其他大学开放。应该说,这都是新的开始。

国外相应课程有印刷版和电子版的教材,但是自然灾害的史料和实例则几乎全部是西方国家的案例,而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东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例很少。为此,陈颙院士和史培军教授编写了《自然灾害》一书,是一本图文并茂,内容生动的,一改以往中国高等学校教材在形式上“生、冷、硬、涩”的面貌,做到了编著者希望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而且视野开阔,思路灵活,因而比一般的教科书更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应该延续陈顒等人的思路,编辑出版一本在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上,更为广泛;在内容扩展上则更兼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实例及图片选择上,更结合中国和现代的教学参考书。

应该明确,更进一步的普及有关自然灾害和危机应对的知识,是学校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而且应该明确:减灾始于学校,使公众,特别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有比较深入的关于自然灾害和应对灾害的必要知识,使大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既有成就感,又有危机感,特别是培养大学生有超越职业训练以外的想像能力。

应该使每个学生明白地球和太阳系的一般知识,并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人类对自然灾害认识的历史等进行说明和讨论;对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环境灾害的形成机理,危害特征,空间和时间分布和重要案例给于介绍;并介绍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及灾害救援的一般知识。

三、对自然灾害认识的出发点

本书在考察自然灾害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是:1)自然灾害毕竟是地球上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因此应该是有规律的,而既然有规律,就应该是可以认识的,当然,这种认识是有过程和阶段的。2)对自然灾害的治理,应该着重于预测,应该用“将自然灾害的危险减为最小”来代替“将自然灾害的损失减为最小”的减灾思路。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3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49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届×次全会、市委工作会议、×届市纪委×次全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市局党组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地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约谈会,对市局班子成员、县局局长和各科室负责人就党风廉政建设进行约谈,对全市地震系统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020年全市地震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接受市委第×巡察组巡察,认真落实市纪委第×派驻纪检组季度督查随机检查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全市地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明显改观,展现出新气象新面貌: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争先意识进一步加强,担当精神进一步提高,问责力度进一步加大。党的建设为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从总体看,全市地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现在仍处于强筋骨打基础的阶段,目前形势依然严峻,仍须正视差距,直面问题,持续改进,切实提高: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创新力度不够,完成规定动作多,创造性工作少,宣传教育效果不明显。二是基层调研存在不深入的现象,在基层调研中,党组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调研的次数少、时间短,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指出提出明确要求,但事后跟踪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未能将调研情况及时梳理形成成果。三是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方面还存在不足,对党建部署大多采用开会“上传下达”、发文明确要求、签订责任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形式轻内容。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推动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全市地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又要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清醒认识全市地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要突出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两个责任”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履职尽责,推动全市地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下面,我就2021年全市地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一)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市地震系统干部职工的首要政治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对引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是我们地震工作者提高政治素养、强化理论武装、打牢理想信念的必修课。全市地震工作者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纪委的要求上,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到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之“圆心”,把握党性修养之“圆规”,扩展为民服务之“半径”,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新时代陇南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

(二)做好防震减灾本职工作是地震工作者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实践。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将全面从严治党贯彻到防震减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是全市地震系统坚定政治态度,站稳政治立场,提高履职能力,确保尽责效果的时代要求,是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保障。“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全市地震工作者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履职尽责的同时,要把日常工作做成特色,把优势工作做成亮点,把亮点工作做成精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不在“小问题”中迷失方向,在“微腐败”中滑向深渊。

二、紧盯廉政风险点,强弱项补短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要把工作纪律作为履职尽责的首要任务。慢慢腾腾抓不住工作机遇,轻轻松松实现不了工作目标,躲躲闪闪解决不了工作难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是我们干部职工的本分,全市地震工作者要从落实出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切入,把强化工作纪律作为履职尽责的切入点,把纪律意识放在心上落在平常,以铁的纪律激浊扬清,不断增强创造力执行力。全市地震系统党组织要持续加强纪律教育,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在实践中运用好“四种形态”,推动监督执纪日常化。要紧盯防震减灾重点工作倒查问责,力促防震减灾重点任务按要求按时限按标准落实到位。

(二)要把廉洁纪律作为担当职责的重要遵循。廉而不勤会误事,勤而不廉会出事,不廉不勤会坏事。要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抓住关键环节,详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要加强廉政教育,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提高地震工作者清正廉洁、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三)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履职为民的重要举措。工作作风是衡量防震减灾团队干事创业最直观的体现,是防震减灾团队的形象。全市地震系统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市纪委各项规定,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体表现,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抓作风化风成俗。要聚焦作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问题高发点,坚决整治“四风”问题及其演变而来的新表现新形式。

(四)要把驻村帮扶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全市地震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驻村帮扶脱贫攻坚作为地震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逆向前行。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要上下贯通、无缝对接、精准落地。全市地震系统驻村帮扶工作队,一要坚守职责理清楚干什么。二要找准定位理清楚怎么干。三要提升能力认真抓落实。要突出两项行动(“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5+1”专项提升行动),挨家挨户过筛子,一遍一遍抓清零,为实现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地震人的贡献。

三、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廉政责任,彻底净化地震系统政治生态

(一)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党组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领导主体,又是落实主体,既要谋划部署,又要身体力行、直接参与,要将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把党的建设与防震减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各级党组书记、党支部书记要把抓好党建作为第一使命,对本单位政治生态、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健康成长负责,坚决纠正党的建设弱化,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现象。全市地震系统各级党组、党支部要严格对标对表市委市纪委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求,推动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

(二)严格落实“一岗双责”。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抓好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分管领域同志的廉政监管,对分管科室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自查分析研判,找出共性个性问题,提出切实整改措施,对整改情况跟踪问效,及时开展调研检查,将调研检查情况梳理汇总,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每个党组织,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置身其中,不能当“局外人”、“旁观者”。

(三)切实加强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对“两个维护”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决不允许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在全市地震系统有一点点苗头倾向。全市地震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市委工作会议、四届市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细落实,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四)持续深化制度建设。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制度建设是保障,要查漏补缺,抓制度转作风促工作。一要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在廉政风险防控上,围绕地震权力行使、事业资金流向、项目审计决算验收等关键环节,对可能产生的廉政风险点逐一排查,制定防范措施,构建预警机制,有效处置风险。二要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制度,确保地震应急团队在状态抓落实不误事,豁出去冲上去靠得住。三要进一步完善年度目标责任、重点督查、年度考核制度,促进防震减灾事业持续发展。四要建立问责追究制度,解决制度挂在墙上落空的问题。要把公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的重点,不定期开展抽查,确保市委市纪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五)切实开展重点工作督查检查。市局县局班子成员要全面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监督触角要延伸到前端,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紧盯防震减灾重点任务,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以督查检查责任追究倒逼工作落实,努力营造地震系统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六)着力打造防震减灾铁军。队伍是创业的根本,班子是队伍的灵魂。全市地震系统领导干部要抓班子带队伍,做好干部职工的培养教育,把想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同志,安排在骨干岗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努力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纪律严明、敢于担当的防震减灾铁军。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0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07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要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科学抗击灾害,以科学观念来搞好地震防范工作,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近期工作日程。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宣传,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真正把防震减灾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为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招商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及各科室科长为成员的防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局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协调、灾情上报、信息传达等工作。

二、认真排查,防患未然

对各科室、会议室等办公场所进行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进行重点排查,排查出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短时间不能处理的,要将人员进行有序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搞好宣传,稳定民心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局学习防震抗震知识,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必须坚持科学的防震减灾工作原则,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在工作中防止地震信息处置不当而引起不安;要防范谣传,一旦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迅速予以平息,保证干部职工的情绪稳定。

四、灵通信息,严肃纪律

对防震减灾工作要实行定时上报制度,每日下午5时汇总上报当天防震减灾工作情况。保持信息畅通,保证24小时开机,并上报固定电话联系方式。同时,要加强值班,安排每日值班人员,严肃纪律,密切关注动态,一旦发生震情及时上报,快速防范。

局领导小组负责人要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对防震减灾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干部职工坚决予以批评、教育。

五、防震减灾工作要点

1、迅速了解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采取措施做好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加强控制,防止灾害扩散,减轻或清除污染危害,确保机关干部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3、及时了解、收集宏观异常,捕捉更多的地震前兆信息,并及时上报。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31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88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2.废墟上的风筝关仁山

3.遥寄天国的家书城市与减灾 刘庆骅

4.唐山大地震摧毁了我的初恋于允科

5.地震期间的邻里纠纷段燕勤

6.多事的日子丁人人

7.非常岁月的双重震灾汪钰林

8.血与泪的凝结杨绍文

9.他的良知在震灾中复苏张莉

10.危难中的亲情思达

11.纪念我的蒋叔叔钱钢

12.为生命喝彩张雅丽

13.寄往九泉的信初雪

14.父爱相随王志勇

15.生命的细节周清

16.震后第二天,我用镜头记录唐山常青

17.强余震中悲剧没有重现李光

18.唐山大震灾不曾褪色的反思马宗晋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公平正义郭建,孙惠莲

2.完善我国应急法律体系张琳

3.重视瑞赣高速公路路侧安全杨为德,杜宇飞

4.澳大利亚危机管理信息拓展计划刘静坤,顾林生

5.以'碧水蓝天'促科学发展——治理浏阳河污染的思考徐松竹

6.'鸟巢'对公众应急疏散的启示王东平,周鹏,王大伟

7.城市规划建设与防震减灾李三练

8.总结奥运消防成功经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李进

9.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大力推进宣传工作袁宝珠,田明,衡潇

10.日本中小学校舍建筑的风险防御王海澜,张婉茹

11.灾后神户走过十年依法重建路刘少才

12.多地震国家如何抗灾孙筠

13.城市易发生次生灾害目标的防护李志传,熊玮

14.城市与减灾 走近灾区吕苑苑,郭心

15.龟的前世今生(下)——保护生物多样性蔡亚娜

16.从'人定胜天'到敬畏大自然李忠东

17.道路标志与车祸昆仑

1.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制探讨黄典剑,李传贵

2.依法行政加快首都防震减灾建设——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施10周年任振起

3.中学的灾害教育李景霞,张英

4.2008'雪压中国'后的5个非常思考金磊

5.济南市主城区'7·18暴雨'灾害的启示刁颋,刘晓斐

6.提高文明素养增强减灾意识徐德诗

7.'安全社区'监测系统的建设迟阿鲁

8.《城市与减灾》征稿启事

9.如何做好城市的防震避险工作陈江驰

10.美国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马溯川

11.国外防灾教育'聚焦'普通民众王卫东

12.为杜鹃鸟辩解——保护生物多样性蔡亚娜

13.家庭防火篇:用气与用电安全曲磊

14.心路·情缘城市与减灾 马智

15.曼哈顿的放狗园高继宗

16.地震安全社区:彰显典范力量——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社区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纪实许慧鹏

1.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高琦,赵铁汉,马玉梅

2.让慈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姚明

3.风能宝贵的气候资源韩淑云

4.环境岩土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郭艳华,滕桃居,丁菊芬

5.建立在科学理念上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赴法国德国考察见闻彭岩,盖春英

6.发达国家城市综合防灾的启示周文彧

7.处在高烈度区管道的抗震设计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王优龙,王芙蓉

8.gis技术在城市环境噪声中的应用研究李红星,王雪平

9.完善我国消防技术规范的思路刘静,程远平

10.为狐诉求(下)——保护生物多样性蔡亚娜

11.红河谷的故事玩儿去

12.你知道吗——突发伤病怎么办周素梅

13.简易抻筋强身健体熊光明

14.河西,通向天堂的走廊兰宁远

15.卓然不群江山依旧——走进法国卢瓦尔河畔的香博古堡三石

1.以'生态足迹分析法'度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盘前华,姜秀娟

2.气候变暖与城市化发展郭建,孙惠莲

3.一座震后崛起的百年工业城市——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董惠娟,张继成

4.留住那属于城市的历史记忆——仅以本文献给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金磊

5.城市与减灾 我国城市面临的地质灾害状况金江军hhttp://

6.为什么工地硬化治不了北京的扬尘李皓

7.山东临沂的地质灾害郑传贝,闫洪朋

8.干旱区绿化新举措——屋顶绿化张云

9.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方法丁真真,王建中

10.通信站防雷击的方案与对策董守聪

11.凿刻在心灵碑石上的记忆潘石

12.乡村地震的碎片程才实

13.对蚊子的再认识(下)——保护生物多样性蔡亚娜

14.小震重灾的警示高继宗

1.水,生命之源的危急报告马智

2.首善之区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郭心

3.安全社区建设:社会减灾的基础工程三石

4.我国中小学安全现状分析陈秀珍

5.何不全国都开设安全自护课--由2005年6月的黑龙江洪灾说起金磊

6.氯盐融雪剂是把'双刃剑'--浅议国外使用化冰盐的教训与经验洪乃丰

7.发展生态林木--让城市有一个健康的'肺'祁彪

8.关于新时期的防震减灾工作城市与减灾 梁素萍

9.无序开采:'砂岛'面临生态灾难桂慧樵

10.'中国减灾世纪行'让防灾减灾走向亿万民众何永年

11.防震减灾事业的生力军--郑州市防震减灾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探索李贺永

12.淡化海水:取之不尽的宝库李平,李璐

13.美洲狮向我飞扑而来……安迪·彼德森,詹妮

14.告别人工草坪欧美家家种野草李皓

15.欧洲环保生态写照王启泉

16.告别恭王府王路

17.永远的夏天子堃

1.北京·海淀首届城市防震减灾(国际)论坛侧记

2.日本大城市防灾应急管理体系及其政府能力建设--以东京的城市危机管理体系为例顾林生

3.我国城市社区防震减灾应急机制研究赵淑芹,周永,赵胜利

4.社会发展与地震灾害李保廷

5.提高政府防震减灾应急能力李洪铭

6.历史建筑遗存:城市发展的'溃疡'还是财富?黄禹康

7.感受日本公众的安全文化教育金磊

8.防之有方破坏性地震又何足畏哉高继宗

9.值得推广的科普范例--记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青少年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君晖,宋伟

10.蠢驴不蠢--保护生物多样性蔡亚娜

11.无围墙敬老院开启养老新途径孟庆煜

12.10分钟智擒失控火车威廉姆·m·亨利克斯,詹妮

13.推进不同年龄段的自救互救教育张敬军

14.涅瓦河上徘徊的游船--夕阳红'岁月随想'主题活动在俄罗斯陈卓

15.'京台城市发展能源环境灾害问题交流会'赴台交流考察圆满结束

16.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成立将培养地震搜救队伍

1.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张继权,冈田宪夫,多多纳裕一

2.急救'白金10分钟'--时间就是生命何忠杰

3.城市绿地分布状况yu防灾避难功能李洪远,杨洋

4.城市与减灾 知识减灾--印度洋地震海啸的启示张守纪

5.社区、家庭地震应急预案--一项有积极意义的民心工程郝团生

6.日本海啸应急管理机制与经验教训顾林生,小林佳子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2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60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一、2014年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全国地震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州防震减灾工作目标,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全面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为防震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4年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主题是: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应对地震灾害能力。

二、2014年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1.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六进'宣传工作。各部门要继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通过开展'六进'活动,使广大社会公众掌握必要的防震避震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2、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市防震减灾指挥部办公室将与相关部门协调,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计划,使全市党政领导干部能普遍接受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科技活动周'内容,使防震减灾知识随着科技周活动进入千村万户;与市民政局联合,开展好“5.12”防灾减灾曰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与市科协联合,以科协的科普长廊等平台为载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各部门要依据相关政策,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开展好本部门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3、继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目前,

我市已建成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各地要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在中小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为使中小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开展,今年要力争再创建1所符合标准的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使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在我市中小学得到基本普及。

4、加强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创作。各部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群体,创作、编制、印刷一批防震减灾科普读物和专题片,如防震减灾知识专题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宣传片、防震减灾科普读物等,丰富宣传内容,不断满足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社会需求。

5、注重宣传教育骨干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这些人员既懂得专业知识,又能策划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类宣传活动。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卫生、公安、消防等部门相关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在不同行业和领域发挥防震减灾宣传作用,并使其成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骨干。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3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61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以“作风建设年”和“爱岗敬业年”活动为载体,整体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主要工作

(一)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教阵地建设

1、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建设。一是进一步搞好已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年内科普教育活动内容丰富。二是搞好全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并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新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参与2014年度“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的创建工作。

2、搞好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一是进一步对小商品城的地震安全示范工作进行必要的充实完善,以达到科学规范、提档升级的效果。二是积极与辖区内最大的地震次生灾害源企业海化华龙硝铵有限公司对接,力争年内将其规划建设成为地震安全示范企业。

3、加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一是对照《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管理办法》对全区各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组织一次检查考核,进行量化排名,形成检查报告。二是配合省、市地震局对我区3所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进行综合检查评比工作。三是做好2014年度地震科普优秀辅导员的推选工作。

4、注重防震减灾科普宣教队伍建设。一是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前,集中对防震减灾科普宣教人员、宣教基地和示范学校辅导员,集中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指导。二是立足一专多能,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地震部门业务骨干为核心,以防震减灾助理员、灾情速报员和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辅导教师、地震应急志愿者为主体的相对稳定的“地震科普宣教队伍”,并给宣教人员提供必要的宣传教育参考资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宣教能力。

(二)进一步丰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形式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我区防震减灾工作新成就、地震工作者爱岗敬业精神等,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知,不断强化全社会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2、充分发挥“区防震减灾信息网”的作用,整合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子资源,定期更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知识。全面反映我区防震减灾工作动态、信息。

3、创新宣传教育形式,组织系列巡讲活动。重点发挥好地震科普宣讲员的作用,年内搞好6场防震减灾走基层大型巡讲活动,推进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的长效化、实效化。

(三)抓好重点时段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1、以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协调各有关部门,组织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演练,以丰富的形式、充实的内容,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2、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纪念日、唐山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省防震减灾条例》实施纪念日,有针对性地组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防震减灾工作氛围。

3、加强地震舆情信息的收集和监控,指导平息地震谣传,做好稳定社会的相关工作。

三、要求

(一)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密切联系实际,以全面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为宗旨,按照“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原则,挖掘各种资源,广泛宣传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成就和社会公众关心的地震安全知识,扎实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2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22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一、于5月12日在乡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xx乡防震减灾会议和并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培训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包括《地震知识》、《动物震前异常反应》、《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等,我们从地震基础知识,到震情识别技能、灾情速报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热爱防震减灾事业的业务骨干。

二、在xx乡文化广场悬挂标语、横幅,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及现场咨询活动。活动当天着力宣传了防震、避震、地震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我国地震发展形势,丰富群众防震减灾知识,向群众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余份。向群众展示宣传图片5张,到各企业送发地震宣传单100余份,累计咨询人数达200余人次。这次活动对有效提高我乡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也能帮助群众正确处理地震发生与识别相关谣传。通过宣传,群众了解到防震减灾知识,接受到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增强了防震减灾意识。

三、在xx中学进行防震疏散演练,在疏散演练警报响起后,各班同学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快速有序地跑出教室,全校师生在校长王学强的指挥下用2分13秒安全撤离教学楼。在师生们到达指定位置后,班主任清点各班人数,向总指挥做口头汇报。最后,总指挥进行活动评估、总结。为做好这次地震逃生演练,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实的演练方案,让学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明确演练的重要意义、演练的程序、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对疏散路线和安全地带进行了仔细检查,消除各种可能存在的障碍和隐患,确保“逃生”路线畅通安全,真正做到了高效、有序、快捷地避震、逃生和疏散。此次地震逃生演练,使广大师生了解了防震知识、避震方法,疏散路线,树立了自救互救意识,掌握了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四、发挥地震预报观测点的作用。在我乡设立了2个观测点,发现异常情况迅速上报,通过畜、禽和自然现象密切关注地震灾害的前兆,有效地掌握地震动态。

这次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公众对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8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04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经常持久、科学求实”的原则,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方针,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不断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公众防震避险能力。

二、主要任务

把防震减灾作为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体系,经常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及政策措施,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与功能,提高群众防震减灾的自觉性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工作内容

(一)地区地震局:负责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编写相关宣传资料、课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现场咨询,举办专题讲座。

(二)地区教育局:负责抓好学校(含幼儿园)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地震安全疏散方案,提高广大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和医护人员的防震减灾知识水平和临震应急能力。组织一次全地区中小学生地震科普知识竞赛,在各学校开设防震减灾课程,开展地震自救逃生演练,建立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增强青少年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三)地区各新闻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报道,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四)各县(市)人民政府:一是将5月份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月,积极组织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大型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教育效果。同时,利用“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科技周”、“科普日”等重要纪念日和时段,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宣传展板和标语、组织宣讲团、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公众宣传我国地震灾害国情,普及地震基本知识和防、抗、救知识。二是为配合5·12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各县(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作一套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展报(展板内容由地区地震局提供),展板尺寸为1.2×1.8米,作为长期性宣传使用,同时举办一期黑板报展览。

各县(市)要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部队、进机关活动。三是4月28日,各县(市)要重点做好以《防震减灾法》为主体的宣传活动,采取广场宣传和沿街悬挂横幅等形式,重点宣传《防震减灾法》的重要性以及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有关法规制度。

四、有关要求

(一)各县(市)、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推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3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08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概况

__县处于南盘江断裂带西侧,弥勒—师宗断裂带、石屏—富源断裂带和开远—罗平断裂带横穿境内,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应力容易积累。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和多次有感地震,全县均都处于7度以上地震烈度设防区。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地震机构成立于1970年,1984年撤销,1990年恢复为“__县地震办公室”,1993年与科委、科协合署办公,1997年更名为“__县地震局”, 20__年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定为“县政府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人,工人3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拥有水氡、水位观测数传仪、地温仪、遥测地震仪(已报停)、电磁波等监测仪器,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微观观测、宏观观测)、震情跟踪,20__年,根据防震减灾工作发展需要,新开展了震害防御、紧急救援工作,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三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为促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职能部门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特别是20__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波及面之广,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之大,震撼中国、震惊世界,令我们深思,给我们挑战。新形式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__县人民政府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泸政发〔20__〕13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任务、协同作战、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剖析,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查找出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下:

1.基础设施滞后。目前,我县地震机构还没有独立的办公楼,办公条件简陋,缺乏通信工具和信息处理、传输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办公设备,严重制约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2.应急能力薄弱。没有应急车辆、地震预警机制和技术系统、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应急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

3.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偏低。由于地震部门体制等因素,虽然加大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力度,但是,由于执法主体不明确,难于依法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4.震灾预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地震监测台网现代化程度低,部分地震监测仪器观测老化、难于正常工作;

5.部份干部职工作风不实。

二、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动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加强地震预测预报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大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的维护、管理及保护力度,确保已建成的监测仪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增加投入,积极推广地震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提高我县地震监控能力。同时,加强与省、州级专家及其他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有益经验,逐步提高监测预报整体水平。

加强会商和区域联防。对每一个时期出现的突出地震活动或重大异常现象,及时组织会商,研究震情趋势,提出震情分析研判意见。加强对乡镇地震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其在震情跟踪、短临预报中的作用。

切实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要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乡镇要尽快落实设立防震减灾助理员,逐步推进在村级设立防震减灾信息员的工作,并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群测群防人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以县群测群防管理员、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级防震减灾信息员、地震宏观测报员为支撑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网络。要指导和支持好群测群防人员全面履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地震宏观异常收集上报、地震灾情速报、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等职责,切实提高地震群测群防整体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提高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

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地震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核力度。对新建的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按

规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抗震设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做到大震不倒塌、中震可修复、小震无损坏。全面开展对现有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普查。认真开展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大检查,工作重点放在检查公共建筑物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要通过检查认真查找抗震设防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抗震加固方案和处理措施。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责令尽快搬迁或重建,对危险建筑物和不防震的大板房必须限期拆除,对抗震设防存在明显隐患的要限期进行加固,未加固前要限制使用。对全县开展学校建筑物安全检查活动的情况,由县教育局负责牵头督查;交通、卫生、水利、电力、电信等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在本系统内开展督查,检查、整改情况报县地震局备案。

全面加强学校危房排除与新校舍抗震标准建设。教育部门要在三年内整体排除全县现有的d级危房,努力完成改造新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任务。危房改造新建资金按有关规定由中央、省、州、县、乡分级负担。新校舍建设要符合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并严格执行现行基本建设程序,除国家特别批准外,各乡镇、各部门和学校不得简化项目建设程序。

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薄弱环节的抗震设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此类建筑工程质量和设防标准的监督管理,有条件拆除重建的地方,要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拆除重建步伐,一时难以拆除的,要全面开展抗震设防加固工作。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要认真按照省、州、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县新农村办公室、各乡镇要密切配合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集中力量,整体推进,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

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城建部门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严格的工程规划、设计、质量管理机制和制度,严格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确保质量达标、群众满意。工程建设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图纸、统一技术标准,实行组织领导把关、材料质量把关、施工质量把关、验收入住把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

加强对乡镇民房建设的规划管理。在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建设的同时,城建部门要抓紧编制完成全县中心村、重/!/点基层村的建设与整治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时,抓紧研究编制全县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在新的农村民居建设中,要坚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体现民族民居特色,确保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设立专栏,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课程,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加强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地震部门要制定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方案,组织机关、大型企业和中小学校定期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尤其是要强化在校学生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各乡镇要确定一所学校开展防震避险和应急疏散演练,通过以点带面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避灾能力。

建立完善抗震救灾舆论宣传机制。健全完善政府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新闻制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将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向社会公开,确保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新闻机构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好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

(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加强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各部门间的协调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健全“三网一员”队伍。县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要加强经常性联系,互通情况,共享信息。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同时是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分别由抗震救灾指挥部防震应急办公室(设在县地震局)、抗震救灾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抗震防震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轮流组织召开。

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加大投入,为地震部门配备地震应急车辆、通信、灾情调查、信息传输、现场震情监测等应急工作所必需的地震应急装备,不断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

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各乡镇、县属各部门要制订、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对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概况 ××县处于南盘江断裂带西侧,弥勒—师宗断裂带、石屏—富源断裂带和开远—罗平断裂带横穿境内,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应力容易积累。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和多次有感地震,全县均都处于7度以上地震烈度设防区。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会议信息

  •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
  • 防震减灾会议纪要89人关注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概况 ××县处于南盘江断裂带西侧,弥勒—师宗断裂带、石屏—富源断裂带和开远—罗平断裂带横穿境内,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应力容易积累。历史上曾 ...[更多]

  • 公司年中会议纪要
  • 公司年中会议纪要80人关注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市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区纪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区纪委工作报告、全会决议以及单少军同志讲话提纲,重点学习 ...[更多]

  • 班会会议纪要
  • 班会会议纪要79人关注

    换届风气自查报告范文(一) 根据县纪委《关于开展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纪律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我镇对镇领导班子换届纪律执行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更多]

  • 组织生活会议记录
  • 组织生活会议记录59人关注

    2020年6月24日,临潭县教育局赵局长一行对临潭四中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督导检查。检查过程中,局领导就我校党建工作提出以下几点不足: 1、学校党总支对上级的相关会议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