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工作计划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79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024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3分钟,共有136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依法办事,深入扎实地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完善计生工作队伍建设,推进全县人口计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是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根据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计划生育率,降低意外妊娠率,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把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保持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发展态势。

二是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实现计划生育齐抓共管、综合施治的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纵管到底、横管到边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系。

三是切实加强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坚持把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工作首位,将计划生育知识纳入义务教育和公益性宣传,采用进村入户、零距离宣传和开展各项宣传活动相结合,建立健全基层宣传阵地,建立健全宣传网络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率。

四是巩固和建立持久的利益导向机制,坚持把政府对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政治上感到光荣、经济上得到实惠。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法定的奖励优惠政策。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计生干部管理和服务能力,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乡镇村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乡镇、村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计生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

六是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从计划生育法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提高领导干部对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认识。把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原则贯彻到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计划生育执法队伍,建立健全各项行政执法制度。认真查处违法生育的人和事,将法律责任落实到位。

七是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在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中解决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简历健全宣传教育、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在农村村级区划调整和乡镇机构改革中,保证计生机构的稳定,落实好计划生育的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达到网络健全,素质提高,工作到位,提升水平的目的。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69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36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欠账较大,标准不一,难以整齐划一。由于历史原因,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加上农村干部对改善农村环境认识不足,导致多数村进村路、村内街道、街道便道硬化不全,村内亮化、绿化、娱乐设施基本没有,村民垃圾乱扔、杂物乱放,破旧房屋、空闲宅基地无人管;个别村甚至硬化基本没有,更谈不上其他设施。同时,环境落后村大都是基层组织建设较差村、农村集体收入较少村,短期内让所有农村都达到一个标准难以实现。

思想观念方面,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干部的思想观念问题。一些干部认识不到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不用兴师动众;一些干部认为农村环境几十年没有清理过,农民生活习惯上百年没有改变过,短期内彻底改变农村环境问题很难,因而对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存有畏难情绪;一些干部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存有一种应付思想,上级督查、检查时就临时安排一下,坚持长效不够。另一方面是农民的思想观念问题。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期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村内街道,不同程度地出现垃圾乱扔、乱倒问题,这使已经取得的整治成效又出现了反弹倒退。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缺少公共意识和环保意识,二是长期以来农民形成了不讲究的生活方式,比如垃圾随意丢弃和堆积、生活污水随便排放等不良习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资金保障方面,普遍面临经费不足问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无论是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危房,对村内街道进行硬化、绿化、净化、美化,还是进行其他公益建设,都离不开资金保障。然而对多数农村而言,没有或仅有很少的集体收入,日常开支都靠上级转移支付,对村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基本没有投入。经费普遍不足成为目前制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主要因素。

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克服这些因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育农民。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教育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调动他们改变生活习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和阳镇除连续召开镇全体干部、村双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和县直单位“回村工作队”队长参加的动员大会外,还积极组织各村通过有线广播、悬挂标语、制作板报、文艺表演等形式,大力度、全方位做好宣传工作,让“清洁光荣、脏乱可耻”的观念深入民心,使“清洁城乡、生活安康”的理念家喻户晓,努力发动群众改变生活习惯,积极投身到“清洁城乡”活动中来。

施压干部。针对个别干部认识不到位问题,和阳镇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与包村干部、村干部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进一步增强了镇、村干部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具体工作中按照镇分片、片管村、村划区管理机制,实行镇领导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做到事有人做,责有人负。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奖惩结合,即在督查核实的基础上,将各片、村“清洁城乡”工作情况全镇通报,对先进和落后的片、村从经济和荣誉两方面分别给予适当的奖罚;二是与评文明村、园林村、卫生村相联系,与村干部浮动工资相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后的,一票否决该村的评先评优资格;三是与评选文明户、卫生户、优秀党员挂钩,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村民代表结合。通过“三个结合”,进一步调动了镇、村干部及广大农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多方筹资。为弥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不足,南和县实行了县、乡、村、户四级投入机制。县财政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对各村按农村人口统一补贴,统一购置了保洁设施,按人口比例发放到各村,对按比例配备的保洁人员工资进行了补贴,对评出的先进村进行了以奖代补;和阳镇拿出资金,统一定制了废旧电池回收设施,对基础较差村进行了支持,对按比例配备的保洁人员工资进行了补贴;村级是筹资的主体,在压缩其他开支的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农户筹资上,和阳镇积极鼓励各村企业、门店、县直单位回乡工作队和在外成功人士捐款,特别是为调动每一个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全镇统一指导标准,收取了每家每户的卫生费,不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筹措难题,而且调动了农村居民改变生活陋习、参与环境整治、监督整治效果的积极性。

科学规划。按照全省提出的“四清四化”(即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危房,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处理方式)要求,逐村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和目标,并根据各村现有的基础和筹资情况,逐村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明确每一项标准和目标的完成时限。和阳镇35个村逐村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狠抓规划实施,短期内实现了村村大变化,环境大改变。同时,针对目前各项整治标准较低,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阳镇不断提出力度要加大,标准要提高,确保将清洁工作深入到每一条小巷,确保自内而外整齐干净,没有杂物,不留死角。

挖掘内涵。每个村庄都有历史,有些村庄还保留有记载村庄文化的符号,比如古建筑、古树、古石、碑文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是把每个村庄都进行同质化改造,也不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割裂。为此,和阳镇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注意挖掘村庄文化内涵,体现村庄特色,对发现的古木古石,做到古木用砖石砌起保护墙,认真加以维护;古石系个人所有,优先让所有人妥为保存,所有人不愿保存和无主的,由镇统一收集保存,决不能因“清洁”让文化受损,使文明缺失。同时,对各村的历史传说和记载,如东韩村的赵州桥姊妹桥——澧水石桥、冀屯村的手工织布梭、杨牌村的马头纸制造等进行调查和挖掘,在各村制成文化一条街或文化墙,进一步让村民记住历史,提升自豪感和荣誉感。

坚持长效。即从制度上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果并长期坚持。和阳镇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组织管理机制。镇、村建立了领导组织,聘请责任心强、威望高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卫生监督员,积极组织环境整治志愿者,义务开展服务活动,统一按比例配备了保洁员,实现了农村环境整治有人干、有人管。二是群众自我约束机制。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35个村经村民充分讨论酝酿,都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操作性强的环境整治村规民约,明确了村民在环境整治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使村民维护村容村貌整洁和参与村庄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三是监督督查机制。和阳镇实行了三级自查自纠制度,即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党员任村环境卫生监督员,每天全村巡视,立查立纠;包村干部每天到村,首先看村容村貌还存在哪些问题,安排各村限期治理;镇主要领导和包片领导不定期巡查,在全体会上视频播放曝光,分析问题,推进工作。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81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176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一、2007年的主要工作

强化基础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在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中确保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队伍稳定。积极推进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乡级实行核定乡镇计生工作人员编制,加强技术服务力量,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在村级推广建立村级服务员实行县聘、乡管、村服务,工资由县里发放制度,提高了计生人员的工作热情,筑牢了计划生育的网底工程。与2003年相比,乡级计生工作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了15.6%,达到了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标准。2007年,我们在全市深入开展计生干部培训工作和岗位练兵活动,行业内部开展行风评议活动,使全市广大计生工作人员积极性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强化了依法行政、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在全市对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免费服务项目、奖励政策等内容,实行市、县、乡三级公示,村级公开,使办事程序更加规范、办事过程更加透明、办事速度更加快捷、办事方法更加便利。二是在全市计生系统推行了规范行政行为的“六项制度”(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深入贯彻执行国家计生委制定的“七不准”和省计生委制定的“六个不准”,坚持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有效规范了行政行为。三是积极提供育龄群众免费享有的技术服务,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方式方法,由“我服务你接受”向“你需要我服务”、“我服务你监督”转变。特别是全市普遍取消了《一孩证》、实行避孕措施“知情选择”,免费开展生殖保健普查,维护了育龄群众的生育、生殖健康权益。四是严格按法律规定落实相关奖励政策。在每年兑现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20元的基础上,退休时加发5%工资或给予一次性不低于3000元的奖励。2002年开始,市政府在全市农村税费改革中每年核定资金865.5万元用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兑现率达100%;xx区、红岗区为社会无业独生子女父母兑现了年120元的政策性奖励;xx县、xx县、红岗区、让xx区四个县区为农村放弃生育二胎的家庭兑现了一次生300元钱的奖励费。五是开展计划生育系列保险。今年全市独生子女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工作深入开展,全市计划生育各类保险累计投保额达239,567,00元。农村独生子女辅助医疗保险工作落实力度普遍增强。其中xx县16个乡镇已全部开展保险,乡镇参保面达100%,xx县、xx县和xx县也都加大了工作力度,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六是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从2007年4月起,对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年满60周岁独生子女和两个女孩的农村居民每人每年发放奖励金600元。据统计,目前,全市享受政策的有1417人。截止八月末,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强化了综合治理、建立了部门联动的机制。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我们始终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一是年初与市综合办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将其纳入整体综治环境之中;二是协调政府与计生相关部门签订计生综合治理责任状,明确目标、确定职责,年终考核兑现;三是市计生委与政府涉农部门共同制定并落实计划生育“三结合”优先优惠政策,各县区对“三结合”工作做到年初有布置、日常有检查、平常勤沟通、年终有考核;四是市计生委召开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成员单位工作会议总结一年的工作,指导下步工作,督促各部门落实中发[2000]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度作稳定代生育水平的决定》中关于各部门职责;形成了多策并举,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的局面。截止2007年底,全市县(区)乡(镇)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平台已建立并逐步完善,加强流出、流入地之间的信息沟通,逐步实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进行管理和服务。五是市人口计生委经多次协调,联合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下发《关于贯彻落实〈xx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有关奖励优待问题的通知》,由劳动局、计生委联合制定关于生育保险的政策性文件,从政策上保证了计划生育奖励的落实。

强化了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开展特色宣传。坚持宣传教育领先,以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基本形成了面向基层、面向家庭、面向群众的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系统框架和一个较完善的包括党校、人口学校、中小学在内的全民人口教育网络,使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成经常有活动、处处有阵地的格局。

一是主动协调党委宣传部门,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整体部署,做到多方位宣传、多层次宣传。各级计生局年初都能够主动协调各级政府的党委宣传部门,使各级党委中心组坚持开展人口理论学习,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党的人口政策纳入党员干部学习内容,开展《决定》的专题学习讨论活动。利用党校、干校、人口学校等阵地,进一步加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教育。同时,按照中央《决定》和等13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法》的要求,市、县(区)广播电台、闭路台、报纸都开设宣传栏目,形成一个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媒体网络,增强了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是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全市以“八进家庭”为载体(即:宣传品进家庭、优质服务进家庭、家庭美德进家庭、科技信息进家庭、生殖保健进家庭、“三优”知识进家庭、政策法规进家庭、文体活动进家庭)。实施“一县(区)一品”工程,各县(区)注意形成自己的特色,xx县形成了“婚育新风”六种载体、xx县强化“人口学校”功能、让xx区开展了“生育文化进社区”活动、xx区构建了“楼道生育文化长廊”等。全市还利用“三下乡”、“科普之冬”等多种形式,整合活动内容,扩大了群众参与面,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努力解决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爱女孩行动”的有关文件。计生、卫生、药监、广播电视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大力宣传和倡导“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好”等新观念、新风尚,为女孩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xx县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蒙古族人口占18.2%。但全县出生强度并不高,出生性别比也一直较低。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坚持为育龄妇女开展生殖保健等优质服务,严格落实各项奖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经济发展中,对男女平等对待。近几年全县组织劳务输出共1.5万人,其中女性占65%。

强化了优质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2007年,我市加强了计生能力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把工作重点从推行计划生育向实施健康促进转变,做到3个强化。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的宗旨,只有把优质服务贯穿于人口计生工作的绐终,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二是强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阵地建设。全市共投资265万元,加大对县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改建扩建,我市共有五个县(区)级技术服务站全部达到了国家要求的设置标准,全市取得了职业许可证。全市58个乡(镇)服务站,现有56个乡(镇)服务站达到了国家要求的设置标准,取得了职业许可证。三是强化服务主体。全市共有65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全部进行了培训,并取得职业上岗证书。增强了技术服务能力,做到了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服好务。四是强化服务功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已全面启动。xx县引进了优生筛查芯片技术设备,xx县购置了酶标仪等设备,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我们选送了23名技术服务人员到国家计生委科研所进行培训。目前,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级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管理体系。五是强化了优质服务县(区)的创建工作。市人口计生委制定《xx市进一步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方案》。在xx县先行试点,逐步在各县区展开,经省人口计生委评估验收,xx县被评为国家和省级优质服务县。xx县也被推荐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

强化了协会功能,协会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2007年,全市各级协会继续巩固整建成果,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市各级协会基础工作进一步扎实规范,会员队伍素质普遍提高,协会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基层协会的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员、报酬得到基本落实。全市协会基层基础工作与去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资料详实,一个现化化办公、网络化管理工作新局面正逐渐形成。

2007年,市协会制定了重点救助500名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把组织会员献爱心、救助贫困母亲活动做好、做出规模并逐步引向深入的计划。为此,市协会分别下发了[2007]5号和[2007]6号文件,号召广大城镇会员,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爱贫困母亲,把全市救助贫困母亲活动引向深入。在组织开展捐赠活动中,各级协会通过精心组织和广泛宣传动员,使救助赢得了广大城镇会员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取得了良好成绩。截止目前,全市共捐款117741元。目前,已有300多名贫困母亲获得捐助,全市已下拨救助款10万余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深化综合改革,建立新机制。2007年,我们制定了《xx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工作标准》,以市政府办文件下发。在2007年综合改革的运行过程中,我们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突破以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上下功夫,从建立新机制上做文章,初步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新机制。今年突出了用人机制改革,突出了服务机制的改革,坚持了以人为本,依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保护了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去年底,针对乡(镇)取消农业税改革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级由于转移补贴资金紧张,村服务员报酬兑现难等实际问题,我们在人口大县xx县进行了新的用人机制的探索试点,建立村级服务员县聘乡管村服务新的用人机制,一个村一个村地聘任,签订合同、下发聘书,一聘一年。其工资报酬全部由县里开支,基本工资1500元、劳动保护500元、奖励浮动1000元,合计3000元,并对2004年工资进行了提前兑现,使村级服务员第一次吃上了“皇粮”,较好地调动了村计生员积极性,稳定了基层网底。xx县目前已出台方案,进行新的用人机制改革,除了村里应支付的金额外,其余由县里补足,视村型大小,定为3000—4000元,而且把村里转移支付中应兑现的金额由县财政一次性划拨给计生局。突出了建立群众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新机制。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实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确立群众是计划生育的主人翁地位,是基层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我们从事业单位入手,发挥协会主力军优势,由点到面地推进和建立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市计生委、民政局、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制定了《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的意见》,下发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章程、公约以及自治内容、工作标准等,对计划生育的组织内容、形式等作出了规范。分别建立了对计划生育村(居)务公开制度,设立了(村)居务公开栏,形成了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计生协会为主体的自治框架。

二、2008年总体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人口规划目标的起步之年,2008年,计划生育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一个核心(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核心);推进两项改革(村级用人机制改革、建立依法落实计划生育相关奖励政策机制);突出两项工程(加快推进w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全面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深化三项活动(优质服务活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活动)。

1、符合政策生育率城市控制在98%以上,农村控制在94%以上。

2、全面推进村级用人机制的改革。在全市建立村级服务员县聘乡管村服务的新的用人机制,工资报酬全部由县里开支。

3、依法落实计划生育相关奖励政策。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做到奖惩分明。对符合生育二胎而自动放弃生育的夫妇一次性奖励300元,兑现率要达到100%。

4、加快推进w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各县(区)要加强装备、培训人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重点加强已婚育龄女管理服务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信息库的开发应用。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日常统计和管理,为计划生育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5、全面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在2007年的基础上,扩大开展面,提高检测质量,进一步增强人们的优生优育意识,提高人口素质。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6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35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一、现状特点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乡各级主要领导坚持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县上成立了创建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五个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办法》。各乡镇、各部门严格按照县上总体部署,从辖区实际出发,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县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的良好工作局面。

2、计生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县、乡、村三级服务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县站和13个乡镇(街道办)计生站全部得到维修改造,达到省市级优秀站2个;综合示范村创建活动进展顺利,全县214个村达到市级合格村15个,县级合格村185个;完善设施配备,实现了信息网络化。计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长期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学习培训,计生干部执法水平、业务能力明显提高;村级干部实行“乡骋、村用、县备案”制,选配中心户长1331人,落实了工资报酬。

3、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狠抓常规管理,健全档案卡册,强化措施落实,各项质量指标均实现年初预定目标。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属地管理,社区实施,单位负责,居民自制”的新型管理机制,流动人口和下岗职工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落实优惠政策,全县农村双女绝育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投保、学杂费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全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4、督查工作力度明显加大。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五个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办法》要求,加大督查工作力度,采取不打招呼,进村入户,随机抽样、查宿分离等办法开展季度抽查工作,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对比,严明奖惩,解决困难,规范操作,提高工作质量,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存在问题

总的来看,我县创建综合服务县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与创建达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缺乏研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思路狭窄,方法简单粗暴,将工作全部推给分管领导和站长抓,没有很好地履行一把职责,工作处于怕被“一票否决”被动应付。二是服务工作跟不上,部分计生干部素质低,业务能力不强,工作敷衍塞责,加之工作环境和设施条件不尽人意,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的服务,只是处于一般性的行政管理或简单“三查”。三是计生机制不健全。历年计生机制建设注重了县乡两级,放松了村级,造成了县乡工作负担重,村级压力小,措施落实到户困难;四是基层基础工作落得不实。一些乡镇管理松懈,责任不实,工作人员作风漂浮,档案卡册不健全,特别是村级服务室几乎发挥不了宣传教育作用。五是常规管理措施不到位。个别乡镇常规性管理不规范,措施落得不实,潜伏着盲怀超生现象,尤其是出生漏报和计划外生育问题屡禁不止,各项质量指标时有下滑趁势。这些直接影响到我县创建工作进程,今后,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三、对策措施

按照市政府安排,今年是我县综合服务县创建达标年,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大。实现创建达标仅剩半年时间,扎实做好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至关重要。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创建综合服务县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体现,是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具体体现,面对法制环境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我们必须把创建工作融于依法治县和市场经济大局,解放思想,创新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要把“一法三规”宣传教育贯彻创建工作始终,建好宣传阵地,发挥媒体作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强化各级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创建工作同引导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同振兴县域经济相结合,同提高全县人口资源环境相结合,坚持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检查、同评比。同时,加大督查力度,严格按照县上制定的《五个管理办法》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兑现奖惩,实行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工作不负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坚决把“一票否决”制落到实处。

(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

创建综合服务县是新形势下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更加需要生殖健康科学知识,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愿望,提高服务水平。一是要抓好服务阵地建设。健全县、乡、村服务网络,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县站要建成省级优秀站,乡镇计生服务站要建成市级合格站,丹州、交里、街道办、集义4站8月底前要建成投用,壶口计生站改建工作要尽快完成,村级(社区)服务室要全部达到县级合格标准。搞好人员培训提高工作,努力发挥县、乡、村(社区)服务站(室)功能。二是要抓好生殖技术服务项目免费工作,大力实施婴儿出生干预,搞好优生监测工作,切实解决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三是要抓好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和帮扶工作。全面兑现农村双女绝育户投保和独生子女领证户优惠政策落实工作。努力拓宽计划生育工作新路子,搞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和计生贫困户帮扶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四是要抓好常规管理工作。围绕计划生育率、重点对象“三查”率、节育措施及时率等各项质量指标,切实摸清辖区育龄群众流动人口婚育底子,狠抓措施落实,健全档案卡册,努力提高常规管理能力。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73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190位用户关注,25人点赞!

年村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围绕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展现田园城市特征。按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形态,推进城市群走廊及其重点镇建设;按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县城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重点镇综合城镇化水平,推进一般城镇改造和特色城镇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按“四性”理念,实施农村居住区建设,同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业,提升农村居住区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将传统农居风貌与现代居住条件相结合,开展传统聚居林盘整治和农房改造,强化特色的田园景观,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一)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形成组团式城市走廊带。

按照田园式城市形态,全域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群串珠走廊带布局的要求,加快中小城市建设发展。

1、以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提升县城建设水平。加强县城建设发展的研究,各县城要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和田园城市“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特征,优化县城的城市布局形态;快速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以高端化发展为方向,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服务和指导,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各具特色、高端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其中二圈层的六个县城,按都市区“一主四副(四大新城)”的发展思路,按照都市区串珠式组团化的布局关系,凡与中心城区直接对接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安排,市和区县二级按分工责任共同实施,实现都市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统筹;加大都市区城市公建配套设施的统筹力度,指导相关区县建立公建配套设施统筹机制,实现城市公建配套设施的规范化管理。

2、统筹推进“198”战略功能区建设。“198”区域是市级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依托区内的建设用地,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文博旅游、总部经济为主的高端现代服务业。“198”区域涉及11个区县,建设部门根据分工职责,负责“198”功能区生态建设、新型社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年要按规划基本完成外环路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拆迁,基本实现外环路两侧各50米固定防护林带的贯通。重点抓好建筑密集区段和相对滞后的区(县)的拆迁;各区县结合本区产业项目和实际情况,优化和完善本区“198”区域新型社区实施方案,拟定计划推进社区建设,推进农民多种方式集中;完善“198”功能区路网规划。市、区(县)两级整合资源,明确实施主体责任,结合土地开发利用、生态功能建设、新型社区等项目,加大统筹力度,同步实施配套设施建设。

3、以提高综合城镇化水平为引导,大力推进重点镇建设发展。重点镇是全域城市群的组团,需要按田园城市组团化形态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各重点镇立足打破区域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发挥带动作用,按照田园城市的形态优化城市规划,优化发展空间,壮大主导产业,实现“三化联动”发展;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统筹城乡资源、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运用政策扶持措施,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步伐,加强城镇和农村社区管理,提升城镇化质量。其中:优先镇要着力提高综合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扩大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并对城乡统筹发展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多出经验,快速提高综合城镇化水平;重点镇着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建立健全城市化管理体制,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

(二)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形式高水平推进农村居住区建设。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市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之一,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综合性项目,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推广运用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强化统筹配合,同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1、建立和运用好农房建筑设计方案图集库,提高农房建筑设计水平。我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在总结多年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很多设计方案具有参考借鉴和推广价值,市建委组织力量汇集整理、筛选,建库,提供全市选用。拟年入库600个农村居住区项目方案,300个农房建筑单体方案。各地可利用这些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按“四性”理念再提炼选择、深化,形成当地的参考图集,指导当地农村新型社区、聚居点建设和农房改造项目的具体设计。

2、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管理力量。落实“市级行政督导,区(市)县延伸管理,镇乡依法履职,村组社会监督”的四级管理监督体制。强化县、镇两级村镇建设职能机构和力量,协助乡镇政府建立村组社会监督制度和机制,确保农村居住区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

3、加强项目的设计指导和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管,确保“四性”的落实。各郊区(市)县建设局进一步加强和稳定村镇建设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并针对性工作需要提高协管员素质,充分发挥协管员队伍的作用,坚持长期为农村建设服务。

4、强化农民集中居住区入住后的服务和监管。一是加强农村居住区(点)内新建建(构)筑物的管理,维护居住社区的形象和整体效果。各地要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建立村级社会监督制度,区(市)县相关监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各司其职,对已建成入住的农村居住区(点)加强巡察,及时发现和纠正屋顶加层、房前屋后搭建等现象。

二是同步配套生产设施。各地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对群众有发展庭院经济和养殖业的意愿、条件允许的农村居住区(点),以不破坏环境,不污染水源为前提,充分考虑集中居住后的生产耕作半径,在居住区项目规划时统一布置必要的生产设施,由群众出资出劳,修建相对集中养殖设施、农具房,满足生产需要。

三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村民自治机制,规范社区管理。各地要指导和协助乡村组织多种形式的村民会议,按照相关程序制定村规民约、社区管理规则,通过制度建设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培育村民的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意识和习惯,实现对居住区日常生产生活的规范化管理,共建共享和谐美好家园。

(三)增强川西林盘保护和整治利用力度,充分展现田园城市的特色。

按照田园城市的形态特征,调整工作思路和机制,积极主动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在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线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内,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组织开展林盘整治利用的试点示范,通过聚居林盘配套设施和环境整治、农房改造,改善林盘居住方式的人居环境,引导农民多种形式集中,传承和突出特色。

1、优化林盘保护点布局规划。建设田园城市是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对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增强特色。各地应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以及城镇周边,以“边线成片,聚点成群”的思路,优化川西林盘保护点布局。使全市14万个林盘的30%的到有效保护,其中3000--5000个逐步整治为林盘聚居点。构建全域的田园之中生态、业态、景观形态和居住生活形态有机融合,产业有支撑、服务功能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地方特色浓厚的林盘聚居群落。各区(市)县应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林盘保护点布局规划的优化调整,按专项规划审批程序报审。

2、按“四性”理念做好林盘整治建设规划设计。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筛选确定今年的林盘整治利用试点示范点,今年启动的示范点的林盘整治建设规划,遵循“四性”原则,按照《市林盘整治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依据产业形态确定整治利用方式,进行规划和设计,达到修建性详规的要求,其中新建和改造的农房设计方案,突出多样性和相融性。

3、加强林盘示范项目的指导和支持。按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进度,以“边线成片,聚点成群”的思路,选定今年启动的林盘整治示范点。各地在组织林盘整治建设规划设计的同时,编制年度林盘整治和农房改造项目计划,按要求申报试点示范项目,市建委将组织专业人员现场踏勘审查,对规划设计进行指导,筛选项目编制年度林盘示范项目补助专项计划,报市政府审定,予以资金支持。

(四)完善城乡体系结构,全面有序推进一般场镇改造。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需要实现“全域”的各类小城镇按照区域分工职能均衡发展。在全市已开展一般场镇改造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制定政策措施,以特色城镇为发展方向全面启动、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般场镇改造。

1、统筹谋划分类指导一般场镇发展。为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按照市政府《关于全面开展一般场镇改造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任务和改造建设方式,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全市一般场镇改造。有产业支撑和经济职能的场镇,按新市镇的发展要求,形成有特色生态产业支撑,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管理体系健全,人居环境优良,城镇风貌鲜明的小城镇。利用场镇存量资源,结合产业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改造建设,带动农村发展。不承担经济职能的一般乡镇和已撤销建制的旧场镇,结合土地综合整治改造旧场镇,改善人居环境、集约化利用场镇土地资源,建设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各地对区域内的一般场镇全面分析论证,拟定县域一般场镇改造的总体思路和实施办法,以及五年实施计划,上报市建委。

2、分步有序推进一般场镇改造。全面开展一般场镇改造不是所有场镇同时启动,而是在田园城市建设进程中对所有场镇分步有序地全面实施改造。年首先抓好场镇现状形象和功能太差的、位于市域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带内的一般场镇改造建设。各地尽快筛选急需改造的场镇,拟定年度改造建设项目计划,制定改造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及时报市建委,将在此基础上编制年度计划、拟定和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3、加强已启动改造的场镇的指导,确保改造建设质量。一般场镇改造建设具有综合性,不只是单个项目建设,全市已启动改造的一般场镇,各地要纳入全面改造的统一计划内统筹安排,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按照“四性”理念优化城镇规划和设计,挖掘本地资源和区位特点,走特色城镇发展之路,强化项目建设,深化场镇改造和开发。

(五)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统筹天府古镇和风景旅游城镇建设。

加强古镇的保护,利用天府古镇的资源优势,统筹推进龙门山、龙泉山“两带”风景旅游城镇建设和发展,在现代田园城市中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特色。

1、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当前集中力量发展8个古镇(黄龙溪、安仁、洛带、平乐、新场、街子、五凤、唐昌)和2个古村(花楸、尚合),将镇区的古街坊和镇外的风景名胜、田园风光融为整体,扩大古镇利用空间。灾损严重的历史文化名镇小鱼洞、白鹿,尊重历史格局恢复重建;灾后10多个整体重建的城镇,加大对文化古镇的古街区、古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和恢复利用。

2、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各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申报工作和宣传推介,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掘古镇古村资源,有条件的整理申报历史文化名镇(村);非历史文化名镇尚存的古街坊古建筑和遗迹,加强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对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作用。

3、加强指导和监管,健康发展。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性整治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的指导和控制,进一步提升天府古镇的发展水平。

(六)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点》深入开展城镇环境和镇容镇貌治理,完善新居工程、新型社区配套设施,统筹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1、县城和重点镇。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清理整治道路两侧和重要节点的广告、商招店招,实现“三化”;完善城市化管理体制,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和清扫保洁工作。县城和优先发展重点镇进一步加强特色风貌商业街建设,各完善1—2条特色风貌街;重点镇完善城市风貌设计,均启动特色风貌街建设,有条件的应建成一条特色风貌街。

2、一般场镇。重点整治场镇“脏、乱、差”现象,做到街面整洁、市场规范、摊点到位、道路畅通,改造农村版城镇。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46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188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__年,__县农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市农办的精心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市拉开框架,承担发展责任;乡村增收为本,坚定生态之路”的工作思路,围绕“生态引领、政策支撑、项目带动、典型示范、实际实干”的要求,抓典型带动,以示范引领,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__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是全省“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的启动之年,也是我市扶贫改革之年。我们积极行动,认真调查研究,多管齐下推动扶贫开发,县扶贫办获得全省“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先进集体称号。

1.以产业帮扶为重点狠抓主导产业培育。今年共投入798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帮扶,推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产业基地,培育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特色产业,推进了农家乐、来料加工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新建和修缮基地机耕路、基地作业道、水渠等农业基础设施。

2.以金融扶贫为抓手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坚持把破解资金要素制约作为低收入农户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加快村级资金互助会组建和小额信贷的发展,今年新建资金互助会8个,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31个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其中部级资金互助组织6个、省级资金互助组织13个、特扶资金互助组织12个。拥有互助资金801.7万元,累计借贷资金1011.7万元。此外,积极实施小额信贷,累计向3054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小额信贷7956万元。

3.以扶贫改革为契机着力强化调查研究。扎实开展扶贫对象调查认定工作,确认新一轮低收入农户23220户56718人,占全县农村人口30%;扶贫重点村135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6.5%。通过分析总结,全面了解掌握我县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现状、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为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切实将新一轮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提供依据。此外,稳步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深入各乡镇调研,赴云和等地考察学习,拟定了《关于全面推进扶贫改革试验的实施意见》,建立扶贫改革考核机制,促进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县承担的创新社区管理和完善山海协作机制两项任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4.以农民培训为载体提升增收内生动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农家乐、厨师、电焊工等培训。出台《__县“__技工(技师)”管理办法》,对__技工的选拔、待遇和管理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打响“__技工”品牌。截至目前,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0125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031人,农民转移就业2682人。

(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突出整乡整片抓村庄整治,突出集聚理念抓中心村培育,突出利用抓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通过抓点铺面,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

1.“六边三化三美”行动有新亮点。编制了《__县“四边三化”行动方案》以及五个子方案,通过“一抓二清三治四改”全方位推进,今年已累计投入资金1.16亿元。第一,突出“建”。进行全面“升级”洁净乡村活动,按照县领导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一道在督查方式和资金管理上下功夫,从原来的暗访与明查相结合改成全面暗访,把日常督查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二,突出“清”。一是结合“三改一拆”活动,对“六边”区域违法违章建筑、废弃场所进行清理、整治,拆除“六边”区域各类违法违障建筑、破旧厕所等1.5万多平方米。二是全面清理广告牌、路牌,拆除、改造广告牌175处16322平方米。第三,突出“治”。一是整治河道24公里,保洁325.8公里,绿化56公里。二是整治污水,全面清除露天粪坑127个,新建无害化卫生公厕62座。三是整治坟墓,通村公路的村庄,全面纳入殡葬改革范围进行整治改造。第四,突出“改”。一是公路沿线改造。完成龙丽高速__段、省道遂龙线三墩桥至安口段等公路沿线环境改造。二是改造村容村貌。加强对“六边”区域农户建房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对房屋外墙立面进行统一改造。三是改造农村危旧房。连片拆除危旧房,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村庄。四是改造林相。对荒芜低效经济林、山体以及公路绿化景观带等进行改造和提升,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结构,建设森林村庄8个,新建景观点4个。

2.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的目标要求,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制定出台了《__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实施意见》,编制《长濂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并通过省市评审。完成蔡和、桥西、淡竹、叶村四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一般村申报和规划文本设计工作,并启动建设。省级重点保护利用村落长濂存现已完成便民中心、花坛石亭建设;新建公厕、赤山殿生态堰坝;修复郑家大屋,郑氏宗祠两座古建筑,完成了县城16座古建筑整体搬迁至长濂村西园进行“异地保护”,建成明清文化街区,吸引根雕、奇石、书法、瓷器、剪纸等民间艺人入户。同时,村两委以无偿租用古建筑的形式,吸引中国美院洛齐大师入驻长濂村,开办“洛齐国际艺术馆”。

3.村庄整治取得新成果。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原则,把村庄整治与改 善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积极制定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__年我县村庄整治分省级整治村、县级生活污水治理二类,安排省级整治村点18个村,涉及7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村28个。目前已完成投资865万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整治村验收已经结束。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已通过市考核验收。

4.中心村建设取得新进展。__年,重点建设蕉川、柘溪上村、周村三个中心村,积极推进第一、二批10个中心村建设的扫尾,基本完成第一轮中心村建设任务。现已完成投资2187万元投资任务,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0立方米,安装路灯数35盏,改造卫生厕所农户707户,消除露天粪坑8个,新建公厕4个,垃圾箱163个,村内河塘整治面积0.1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0.24万平方米,种植绿化苗木0.66万株。同时,全面谋划第二轮中心村建设,初步确定16个中心村建设规划。

(三)创新推进农家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不断跨越提升

将农家乐提升作为解决我县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来抓,倾力打造高山避暑农家乐综合体,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实现跨越提升,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96.4万人次,同比增长34.5% ;经营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5.5%。

1.积极调研制定政策。今年相继出台《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农家乐综合体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农家乐管理办法》三个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家乐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积极创建农家乐综合体。一是明确目标。精心编制《__县农家乐综合体创建规划》,明确到2017年,确保建成5个、力争建成7个农家乐综合体。通过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推进全县农家乐实现由低级向高级、同质化向差异化、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三大转变。二是培育点位。投资7000万元重点打造高坪和长濂两个农家乐综合体。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差异化推进,不断探索融入__特色元素,如在高坪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中,将茶树坪、高坪新村箍桶丘集合提升打造,注重产业融合和文化引领,以浪漫花事带动避暑养生类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长濂农家乐综合体依托深厚的明清文化,整合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加强对历史文化景观的包装和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的设计,实现文物景观的静态展示与项目体验的动态参与有效结合。三是有机结合。将农家乐综合体创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高等级景区配套服务、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进行谋划和推动。

3.积极提升农家乐村点户。组织实施好农家乐特扶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景观丰富娱乐内涵,提升接待能力。结合“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开展休憩庭院建设,提升农家乐的品味和档次。进一步规范管理,引导经营户合法规范经营,积极与消防对接,争取消防审批。统一制作具有__乡土特色的农家乐广告宣传牌,统一管理制度和农家乐协会管理制度。

4.积极新建农家乐村点。推广“高坪模式”,引导中西部地区加快农家乐发展,今年新发展王村口半岭、石练大茂坑、三仁坑口、濂竹刘坑等农家乐村(点)。着手谋划九龙山农家乐和龙洋九龙口农民异地转移小区农家乐建设。探索开展培育高坪养生(养老)产业示范乡等各项工作。

(四)农民异地转移难中求进,人口集聚效益逐步显现

农民异地转移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县以乌溪江库区群众异地脱贫和整村搬迁为重点,全县近4万偏远群众通过转移实现了异地脱贫致富。第四季度开始重点开展《__县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实施意见》的调研和政策制定工作,目前该政策已经正式出台,在“一户一宅”、先拆后建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为科学、合理地推进农民异地转移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项目建设上,今年重点是推进爱丰小区建设,目前,该小区已完成6000万元投资计划,场平工程、施工便道建设已经结束,建房放样工作已完成,进入农户自建房阶段。通过坚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全县已转移2243人,完成102%,整村搬迁664人,完成100.6%。

(五)全力推进特扶项目建设,城乡统筹步伐明显加快

__年是第一轮特扶项目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为确保三年规划圆满完成,我们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全县特扶项目认真梳理,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对进度较慢、实施确实存在难度的项目提出了初步调整意见。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抓,多次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和实施单位负责人召开会议,对涉及三年规划的4个项目和分年度实施计划中的10个项目进行了微调及建设内容变更申报备案。如北界竹木加工集聚区项目,依据省审计厅对我县20__年度特扶资金审计意见,县委、县政府在积极整改的同时,认真研究分析,决定将500万元特扶资金用于石练镇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和__中学校舍维修。通过努力,前期停滞的项目有序推进,截至12月底,29个大项目、161个子项目,已有139个子项目完成建设,占计划数的86.3%,共拨付特扶资金1.63亿元。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农办新一轮政策启动年、项目落地年、作风锻造年。县农办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县委作风锻造年十大举措为动力,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不断创新举措,做到协调指导有力有效,干部作风转变务实,实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政策红利充分释放。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1.认真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工程。以产业、金融、结对帮扶等六大项目为抓手,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完善扶贫政策。深入调研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中药材、杂交稻制种、红提、农家乐、电子商务及其他种养新兴特色产业配套政策,及时制定新一轮扶贫政策实施意见,编制扶贫工作五年规划和低收入农户倍增计划具体实施细则。二是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制定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方案;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机制,开展部门干部和重点低收入农户结对认亲活动,帮助他们发展产业,确保不脱贫不脱钩。三是拓宽扶贫领域。引导扶贫重点村盘活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尤其是异地转移户的土地流转),同时盘活原有村级会堂、学校、厂房、仓库、城镇规划区外存量建设用地,兴办农贸市场、生产经营性用房、农家乐等集体物业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注重异地安置小区来料加工点位建设,在叶坦、湖山、金竹、应村等小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腾龙小区等来料加工点位建设,提升规模。四是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开展金融服务“爱心卡” 活动 ,方便低收入农户小额贴息贷款。在继续扩大村级资金互助会的同时,尝试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 社试水组建扶贫资金互助会,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五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切实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后备劳动力职业培训,完成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1000人,新型农民培训250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500人。

2.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四项工程。全方位开展中心村培育、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六边三化三美”行动等项目建设,全力实施省新一轮农村污水治理重点项目。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同类项目实行差额补助,对实施进度快、质量好的项目进行资金奖励,反之,则采取退出项目补助机制。2014年计划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72亿元,启动4至5个中心村培育,完成投资1500万元;续建第一批5个历史文化村落项目建设,启动第二批1个省级重点村、4个一般村保护利用工作,完成投资1380万元;积极开展“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完成投资11600万元,建成两条美丽乡风景线和一条迎宾大道,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美丽乡村样板户700户。

3.深入开展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计划实施异地搬迁20__人,其中整村搬迁600人。加大农民异地转移安置小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腾龙小区、石练爱丰小区、金竹小区二期、龙洋九龙口等小区建设进度,继续抓好湖山龙珠岗新村、焦滩独山新村等乡镇安置小区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启动云峰街道、黄沙腰镇安置小区前期工作。

4.创新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以农家乐综合体创建为重点,在“政策保障、示范引领、规范管理、创新经营、强化宣传、优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跨越发展。力争到2014年底,农家乐村点达82个以上。创建白马山—石姆岩农家乐精品示范区,启动创建以“茶养生、温泉养生”为主题特色的大田农家乐综合体和以“水上观光、生态养生”为主题特色的红星坪农家乐综合体。建成省级特色村、点各1个,实现游客接待数量达250万人次以上,经营收入达2.5亿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农家乐示范乡镇、村、点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茶、竹、高山蔬菜、农家乐等产业结合延伸发展。

5.积极谋划并实施新一轮特扶项目。加大第一轮特扶项目扫尾力度,积极总结上一轮特扶项目实施经验,为新一轮特扶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整资金投向,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编制2014-2016年__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启动新一轮特扶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管护督查制度,确保特扶资金管好、用好,发挥最大效益。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27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143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提高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发展和完善“三农”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我镇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好互动,逐步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求真务实、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促进全镇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生态经济区的要求,创新镇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构建与我镇实际相适应、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与镇财力相适应的乡镇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2、权责一致的原则。按照镇功能定位,依法科学配置镇政府职责,理顺区镇职责关系.赋予镇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权,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

3、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照转变职能要求,综合设置镇党政机构,严格核定编制和领导职数,合理设置岗位,优化队伍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4、依法行政的原则。按照建设法治型政府的要求,依法规范镇政府行为,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健全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逐步实现依法管理。

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明确职能定位

镇党委、政府要履行好以下主要职能:

1、坚持科学发展,落实惠农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和贯彻执行党和围家对“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及各项改革,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海西绿色腹地社会主义新农村。

2、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编制和执行经济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指导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营造发展环境,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经济主体提供示范和政策服务,引导促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3、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建立和完善镇“三农”服务体系,依法做好民政、财政、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就业、社会保障、市场信息、土地流转、村财托管、统计等工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组织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4、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依法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防汛、防火、防震、防疫、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民族与宗教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本行政区域的社会管理,依法保护各类经济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综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5、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指导村民自治,推动农村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务、财务公开,保障农民群众民利,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理顺职责关系

1、理顺区镇之间关系

(1)依法界定区镇两级政府的职权范围。凡明确规定由区级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责,不得转由镇政府承担;确需镇政府配合的,应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以镇政府管理为主的机构,区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听取区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

(2)加强行政执法能力。根据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实际要求,积极探索镇行政执法工作。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有关行政执法工作可依法委托镇政府承担,委托的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指导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强化综合统筹协调能力。落实和强化镇对区直部门派驻镇机构的监督和协管职能,要建立健全派驻机构工作报告制度以及主管部门与镇的沟通协调制度。派驻到镇的机构,区级各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管理;派驻镇的机构要服从和服务于镇工作大局,其党组织受镇党委领导(另有规定除外),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服务区域镇政府的意见,其领导干部考核评定和任免要事先征求镇党委意见。上级纪检、组织和机构编制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加强农村“各大员”以及驻村任职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协调管理。镇要会同主管部门和村加强农民技术员、综治协管员、计生管理员、安全生产协管员等“各大员”队伍、驻村任职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履行岗位职责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要结合镇村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各大员”工作机制。将农村“各大员”队伍纳入镇政府构建的“三农”服务体系,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增强队伍合力,拓展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各大员”的作用,提高镇村治理和服务水平。

2、理顺本镇行政事业关系

镇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要按照“政事分开”要求,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公共服务,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政事分工明晰、合作紧密、运转顺畅、精干高效的工作格局。

(三)镇党政内设机构主要职责

我镇行政人员编制25人,实有25人。其中正科级5人,副科级7人,科员级12人,行政工勤1人。

1、内设机构

镇统一设置:①党政综合办公室(挂纪检监察室牌子)、②经济发展办公室(挂财政所牌子)、③社会事务办公室(挂劳动保障事务所牌子)、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挂综治维稳中心牌子)、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5个内设机构。

2、内设机构职责

①党政综合办公室(挂纪检监察室牌子)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向党政领导提供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起草、会稿党政文件、工作计划、总结、开展调研采编综合信息;组织、筹备会议;完成上级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机构编制、精神文明、人事、监察等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制订并实施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工作规划;指导村级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组织开展工作;管理机关内务、财务、统计、后勤事务、文书档案;协调联系群团组织;承办镇党委、政府、人大主席团交办的其它事项。

②经济发展办公室(挂财政所牌子)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本镇产业发展、财政监管、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负责做好编制年度财政资金预决算,监督管理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等工作,监督指导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协调与本镇经济发展相关的其它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③社会事务办公室(挂劳动保障事务所牌子)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并实施镇民政、劳动保障、老龄委、关工委、老区扶贫、库区移民开发等工作规划、计划;指导村级自治组织和老年协会等组织开展工作;承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负责防灾、救灾工作;抓好福利事业的管理工作,提供残疾人就业机会;做好民政财务、物资管理工作;协助抓好敬老院管理工作;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工作;负责农村劳动保障、农民医疗保险等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管理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挂综治维稳中心牌子)主要职责是:负责协调镇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及时化解处理可能影响本地社会稳定、引发重大治安问题、的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开展和落实法制教育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等基层安全创建活动。指导村搞好治保、调解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负责协管、指导农村综治协管员、治保主任、调解员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消防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接待和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指导村级组织做好民间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本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日常工作;负责宣传和组织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指导实施、监督考核,全面掌握人口变动情况,加强对育龄群众婚育、节育状况的动态管理,申办有关生育行政许可证明,征收和管理社会扶养费;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抓好村计生管理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承办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镇大主席团、纪律检查委员会、人民武装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按照有关法律、章程和规定设立,并履行相应职责。

(四)镇事业机构及主要职责

我镇事业单位编制数总30人,现有事业人员编制18人。其中:1、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全额拨款)编制7人;2、流通信息工作站(经费自给)编制2人;3、生态保护工作站编制3人。(其中乡建站(全额拨款)编制0人,水利工作站(全额拨款)编制3人。)4、计生服务所(全额拨款)编制5人;5、文化站(全额拨款)编制1人。

1、镇事业机构设置

镇统一设置5个事业机构,即:“三农”服务中心(加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利工作站、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牌子)、村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挂环境保护工作站牌子)、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会计服务中心(加挂招投标委托中心、“三资”监管中心牌子)、文体服务中心。其中“三农”服务中心13人;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8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6人;会计服务中心2人;文体服务中心1人。

2、镇事业机构主要职责

(1)“三农”服务中心。(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利工作站、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牌子)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农村适用技术的推广,农村“员”工作指导。负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为农民提供生产指导、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系统化服务;承担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为农田水利设施、防洪抗旱、供水、水电等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承担防洪抗旱和水土流失监测工作。

(2)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挂环境保护工作站牌子)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编制实施镇规划,指导村规划和报批;负责镇村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报批,负责镇村容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乡镇建设的综合管理;负责乡镇环境监管工作,做好日常巡查,及时报告有关环境突出问题,对饮用水源地污染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受理群众有关环境保护的来信来访,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及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负责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为农民提供流通、信息等服务;受托做好镇村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报批。

(3)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负责宣传和组织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监督检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督促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搞好本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协调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其它工作;完成党政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承担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生育指导、避孕咨询、婚前咨询和新婚保健等服务工作;负责避孕药具计划管理发放并做好效果监测、使用方法指导;负责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培训,协助培训、指导村计生管理员工作;承担计生统计工作。

(4)会计服务中心。(挂招投标委托中心、“三资”监管中心牌子)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镇村“三资”监管、招投标服务、合同管理、村财镇托管、村级财务审计、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与监管,对公开竞价或委托招投标进行审核把关;具体负责对镇村所属的“三资”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建立“三资”管理台账;负责对村级组织的经济往来、资产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加强日常性监控,实现“三资”能够合理有序地流转,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5)文体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负责镇村文化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弘扬先进文化;组织指导乡镇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协助文化执法部门搞好乡镇村文化市场管理;培训村文化协管员,并指导他们开展工作。

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确保平衡。区委编委在现有总量内根据乡镇实际重新核定各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要严格按核定的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定岗定员。全面落实人员核编制度和实名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选调录(聘)用大中专毕业生要在编制限额内进行。

镇党政领导职数配备9—11名。未使用镇编制的挂职锻炼和下派专职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不占镇领导职数。镇每个事业单位领导职数配备1—2名。

深化镇机构改革工作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意义深远,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结合实际、改革创新,精心组织、上下结合,稳步实施、扎实推进。

1、镇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成员由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确保镇机构改革平稳推进。

2、严肃政治纪律、机构编制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和财经纪律,保证镇机构改革健康有序进行。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5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55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省“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为目标,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导向,突出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等工作重点,强化基层基础,开展全面评估,着力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二、目标要求

自查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党委政府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情况。重点是镇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签订与落实,年度目标管理责任细则的考评与奖惩,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执行等。

(二)相关部门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加强综合治理的情况。重点是各相关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签订与落实,目标管理责任细则的考评与奖惩,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执行,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协调共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制度执行、活动开展、检查通报、治理成效等。

(三)对照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工作和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各项指标完成情况。重点是检查“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工作的体制机制、组织实施、难点突破、指标达成和实际完成情况等。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重点工作落实和推进情况等。重点是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提质、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依法行政、阳光计生、村(居)信息化建设、新农村新家庭创建等专项活动及本市确定的重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强力推进和考核验收等。

三、方法步骤

(一)自查方法

采取镇(村)自查、自评与市指导评估相结合,座谈引导、实地考察、资料审核、数据分析、基层调查综合运用的方法。

(二)自查步骤

1、镇自查(2014年7月)

(1)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2014年7月8日前)。根据省、市要求,结合创建工作,梳理工作思路,镇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指标内容,细化工作责任,指导村开展自查工作。

(2)开展出生信息核查(2014年7月15日前)。村对2011年以来的出生人口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逐个登记相关信息,确定计划类型,补充、完善、修正综合信息平台,并按照附表的要求,完成出生情况调查表(表1)、出生情况汇总表(表2)的填写,于2014年7月15日前报镇计生办,7月20日前汇总上报计生委规统科。

(3)撰写自查报告(2014年7月20日前)。根据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及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本镇“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撰写自查报告。自查报告于2014年7月20日前上报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

(4)收集整理资料(2014年7月25日前)。根据自查内容,将2011年以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目标管理责任制、利益导向政策措施、依法行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开展优质随访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计生宣传倡导、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基层群众自治、作风行风建设、生育关怀等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分类装订,备用备查。

(5)开展宣传培训活动(2014年7月31日前)。根据群众访谈要求,集中组织育龄群众进行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合法权益保障、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健康服务、预防出生缺陷指导服务、生殖道感染查治服务、计划生育手术随访服务、流动人口在现住地与户籍地接受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及合法权益保障、行风作风建设、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确保群众访谈达到规定的要求。

四、复查评估(2014年8-10月)

迎接市7月底,市8月份的综合指导,不断完善资料,接受9.10月份检查评估。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单位要把中期评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自查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精心安排部署,确保中期评估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自查质量。镇村要按照市自查方案要求和创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信息核查、资料整理和宣传培训,巩固工作成果,夯实基层基础。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自查评估和创建工作,确保达到预期成效。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2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63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耕地保护是国土资源部门实施资源保护的核心任务。在保护耕地工作上,**市历来十分重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但同时,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一方面建设占用耕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复垦,土地后备资源日趋不足,开发复垦的难度越来越大,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所开发的耕地质量却相对不高。

现在,国家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战略决策,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具体说就是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以县(市)、区政府为实施主体,统筹规划,整村推进,整合资金,集聚集约,开展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

一、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意义重大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实现新增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用地指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集中经营,确保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特色。

二、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原则。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依靠各级政府主导,统筹各部门资源,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二)国土搭台原则。以土地整理政策、资金和城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新农村建设。

(三)规划先行原则。土地整治工作以编制村镇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田、水、路、林、村、房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用地,科学合理布局。

(四)农民自愿原则。项目的申报、实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提前知情和全程参与,在征求农民意见时,要有80%以上的农民签字同意。项目实施要确保农民受益,项目建成后要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整村推进原则。在规划的基础上,土地整治项目要以村或镇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做到整治一个,改造一方,造福一方。

(六)整合资源的原则。把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小水利、以工代赈、农村扶贫、退耕还林、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涉地、涉农资金整合起来集中使用,综合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

三、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做法

(一)项目实施

1、做好项目立项是龙头

在做好村庄规划的前提下,各县(市)、区政府制定项目建议书,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测量、规划设计、预算编制,明确具体项目内容,明确投资额、新增耕地面积、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财政局根据项目申报的数量、分布和全市资金安排计划等,择优选择项目,报市土地整治领导小组审定后,作为年度开工项目。

项目立项后,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土地整理项目、宅基地整理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若干子项目,并以土地整理项目为统筹,其它项目同步推进的方式,按各类子项目的原审批渠道、原资金用途、原实施办法进行申报审批,实现整个项目统一推进。

2、加强组织协调是关键

市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顾问,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农委、建委、财政局、交通局、民政局、教育局、环保局、水利局、广电局、科技局、卫生局、规划局、商务局、旅游局、团市委以及供电公司、电信公司、自来水公司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县(市)、区政府是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其中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内全部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管理,组织对项目的计划申报工作;组织进行规划设计工作;组织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工作;负责对乡(镇)、村及有关单位的协调及职责划分工作;负责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变更管理等各项工作;负责协调部门的配套工作;组织整理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需履行的职责是负责安排项目计划立项,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项目预算和评审;对项目的设计进行审查;对项目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组织项目验收及指标验收确认,报省国土资源厅复核和批复;对全市的土地整理资金进行调剂和平衡。

财政部门需履行的职责是负责统筹各相关部门资金,按项目统一拨付和使用;对项目资金使用全程监管。

规划部门需履行的职责是负责编制村级土地整治综合规划。项目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 治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

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涉及到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的,都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3、确保项目资金是重点

项目实施经费从市级补助资金、各县政府配套资金、农民自筹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等多渠道解决。其中市级补助资金包括从市级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中按规定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等安排的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和市级支农整合的资金。市财政局负责牵头整合市级各项支农资金,各县、区政府要以分解后的各子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等各级各类支农惠农资金,加大投入。

(1)补助资金标准和使用范围。农户拆旧建新部分,宅基地整理新增耕地每亩补助7万元,新增耕地面积以省国土资源厅批复为准。该项资金的使用应按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各部门的支农资金按照“资金分配权和分配渠道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配套跟进。县(市)项目资金不足部分由县(市)配套资金补齐;各区项目资金由市统筹解决。农房拆迁补偿不低于当地拆迁补偿标准,对自愿放弃新宅基地、同时拆除旧房的农户今后不再安排宅基地,除按当地拆迁标准给予补偿外,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工作经费。乡镇和村的工作补助经费,从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中列支,控制在市补助资金总额的3%以内,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专项用于新村建设大比例尺基础图测绘、村庄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地质勘探等以及其它管理性支出。

(3)项目资金管理。由项目实施的县(市)、区政府严格按有关规定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市财政部门监督。

(4)新增指标分配。通过土地及宅基地整理置换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综合年度用地计划统筹安排用于城镇建设。为鼓励县(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各县(市)项目指标分配方法可按资金投入适当提高分配比例。

4、实施“五个统一”是要求

(1)统一提供宅基地。由规划部门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新村选址和建设规模,明确建筑标准。新村规划应注重营造村容村貌、挖掘乡村文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乡(镇)、村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拆除旧房的农民,统一分配宅基地,按照审批的规划实施项目。

(2)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由市招投标局本着“有效最低价”中标原则,采取“乡划定、县把关、市招标”的方式,统一对新村中道路、电网、上下水、电信、有线电视等公用基础设施,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由中标的施工单位统一建设。各县(市)应把对口支农资金的申报、整合与项目挂钩,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方式做好衔接,此项工作要求将作为今后项目申报必备条件之一。

(3)统一配建公共设施。统一配建学校、医疗卫生、敬老院、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和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农民的居住和出行条件,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4)统一整理宅基地。旧村拆迁后,旧村宅基地要统一整理成耕地,置换成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缓解建设发展用地紧张的矛盾。

(5)统一推进规模种植。整个项目整理后的大片耕地,要统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效益;要结合招商引资,引进实力强、规模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让农民就近进入企业工作,提高耕地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做好项目验收是保障

(1)项目工程验收。土地综合整理实行综合验收制,由各县(市)、区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设计单位、监理、施工、村镇有关人员依据项目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标准,对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工程验收。对于重大配套工程,可组织单项工程验收。

(2)县(市)、区工程验收合格后,申请市领导小组进行项目验收。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农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及相关技术专业人员进行项目验收,核查两个指标情况,同时对项目资金情况进行检查。

(3)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复核和批复新增耕地及建设用地置换指标。

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具体措施

(一)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要向农民广泛宣传实施土地及宅基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政策,积极与广大农民进行沟通,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类矛盾,组织编制好好新村建设规划,具体落实项目实施任务,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在新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村级班子在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项目所在村级班子要健全,有威信,有战斗力。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02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257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一)我市农村环境现状与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乡镇规划得到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能源建设、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步伐加快,测土施肥、秸秆还田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环境监管能力极为薄弱,农村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垃圾任意排放,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使食品安全令人担忧。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成为影响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让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农村的具体行动;是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缩小城乡差别的具体措施。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的总体目标,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创建环境优美村、镇为载体,引导农民树立清洁生产理念,逐步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各级政府要把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作为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大力宣传、认真落实。要在充分尊重农村意愿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资金支持,发动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和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2、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在原有规划、计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统筹安排农村环境建设资金和项目,重点保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需要。

3、综合整治,和谐发展。坚持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创新适合农村特点的环境保护工作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在发展中改善环境质量。

4、重点突破,总体推进。在环境优美镇、村创建上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引导和推进一批具有较好基础的镇、村首先达到环境优美镇、村的标准。

5、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卫生、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村镇规划和环保能力建设。项目的安排要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先解决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到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趋势得到一定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到2015年基本达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目标。

(二)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近期治理目标,到2010年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任务。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首先,要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划定水源保护区,严格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特别是农村人口相对密集居住区的集中饮用水源。其次,要防治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第三,要建立农村水源水质监测制度。第四,要杜绝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化肥农药对水质造成污染。

(2)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土地退化和矿山植被破坏的生态修复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严格控制因不合理开发导致新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加强封山禁牧、封山育林。

2、强化乡村污染治理

(1)防治土壤污染。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根据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试点,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2)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环境监管,科学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重点保护的区域、流域和生态敏感区;要规范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超标排放的养殖企业进行限期治理;要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堆肥等工艺处理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与达标排放率。

(3)治理乡村工业污染。制定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对乡村工业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对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乡村工业企业,给予限期治理、取缔或关闭;乡村工业发展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有条件的地区,应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对污染实行集中防治。

3、开展村镇创优活动

要积极开展村镇环境创优活动。引导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环境的村镇率先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村的标准。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的提高自然环境调节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经济。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开发绿色、环保、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乡村工业生态化,提高乡村工业档次和效益。新建乡村工业要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秸秆等再生资源转化及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水平。

4、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市直部门包扶,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等综合措施,在全市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柴垛、清路障、清宅侧、清违建和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及村屯绿化等“五清、五改、一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5、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1)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通过秸秆气化为村民提供燃气。

(2)推行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作。开展太阳能、民用炉灶、炕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6、推进农村环境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建设部门采用适用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监管,适当加强乡镇一级环保机构建设与人员配备。

四、重点工程

(一)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

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已纳入我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和较强经济实力的乡镇、村,率先开展环境创优工作。全市建设20个环境优美乡镇,100个环境优美村。

(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示范工程

建设5个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示范工程。在县(市)进行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各建设1个饮用水源保护示范工程。同时,开展水源地周边截污、工业污染治理、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等工程。

(三)再生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建设5个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各县(市)要组织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选择经济适用技术,开展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各建设1个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

(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程。建设5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各县(市)要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因地制宜的选择生产有机肥、沼气、堆肥、粪尿处理、各类环境技术模式,各建设1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五)乡村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5个乡村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各县(市)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和完善乡村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各建设1个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六)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建设5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工程。各县(市)要开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开展产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各完成1个(有机杂粮、野生茹、干鲜果品等)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七)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1、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2、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3、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做到达标排放。4、村庄道路要硬化平整,道路两侧栽树种花,要清除柴草堆、物料堆、垃圾、残土堆、粪肥堆,无散放的畜禽。

(八)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完善8个县(市)区的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1、加大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基础设施、装备和队伍建设,初步建立农村环境应急预警系统。2、加强农村环保科研能力建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达标排放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加大农村科技人员培养与引进力度。3、深入开展科普与宣传教育工作,举办农村环保技术知识讲座,组织当地农民观看科普挂图、展板、宣传资料等,向农民传授农业环保实用技术,引导农民自觉保护农村环境,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要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卫生、民政、交通、建委、公用事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与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调度、协调和考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二)政策措施与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政府补贴、部门支持、农民自筹、市场运作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各部门要统筹安排专项工作资金,形成合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要作为环境优美村镇的配套工程进行安排,根据国家规定,从排污费中解决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工程建设,确保农村环境保护有稳定的投入,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调整。

(三)科技支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解决实施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强农村科技人员培养与引进,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大农村环保科普工作力度。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依法办事,深入扎实地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完善计生工作队伍建设,推进全县人口计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是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根据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村级综治信息

  • 村级综治员工作计划
  • 村级综治员工作计划99人关注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 ...[更多]

  •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
  • 村级综治工作计划79人关注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依法办事,深入扎实地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完善计生工作队伍建设,推进全 ...[更多]

工作计划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