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730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共有298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2011年,全市教育事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为载体,以深入宣传贯彻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狠抓工作落实,为“十二五”开好局奠定扎实的基础。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本地户籍幼儿入园率达到97.9%,公益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24%,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2%,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7.2%,普职比达到1:1,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3.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6.8%。
(一)抓规划制订,明确各类教育发展目标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我们按照“十二五”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认真制订各类教育规划,分解工作任务。市里先后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功能和促进教师流动等三个文件。对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县、市区教育布局规划等工作进行了调研。制订完善“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十二五”教育人才发展规划和开发区教育规划等。
(二)抓薄弱环节,重点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以提高学前教育公益化水平为突破口,积极破解入园难问题。2011年9月,市政府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暨幼儿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并在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教师培养和民办幼儿园补助等方面出台了扶持政策。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市、县和乡镇三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51所,学前教育公益化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继续开展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新增省一、二级幼儿园48所。
(三)抓重中之重,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1年年初,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今后五年我市教育均衡发展作出部署。先后召开推进均衡发展、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现场会。制定《市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以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全市教师从城镇调入农村的有210人,其中担任校级领导的有79人,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的有1300多人次,农村教师上挂学习的有200多人。校安工程完成35万平方米,标准化学校新增97所,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达标率提高到98%,校园网建成率达到85%,义务教育均衡度指标达到0.74。教师在省教育资源网的访问量已达到35万人次,全省第一。启动实施“名优学校反哺计划”、“学校助进计划”、“民工子弟学校共进计划”等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制度,得到省厅主要领导的肯定和《中国教育报》的宣传。
(四)抓教育服务,提升教育与经济贴近度
2011年,中职免学费范围从原先的三大类扩大到全部专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中职免学费教育。
加强职业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调整工作。专题开展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调研,召开“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培养区域经济建设应用型人才”民主恳谈会,协助市直高校制定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方案,启动大石化项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前期工作。市直高校新增生物制剂技术等4个专业,撤销旅游管理、会计等8个专业。中职学校新增核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等11个新兴专业布点,撤销35个传统专业的不合理布点。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实行市级统筹管理,医药化工等11个省示范性专业实行全市统筹招生,同时开展市级精品专业、新兴专业、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评选工作。
推进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工作。促成学院与金融企业开展校银合作,举办金融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共签约900多人次。市直高校获国家专利23项,85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提高经济效益5600多万元。组织开展“千名中职教师进企业”和“千名技师进校园”活动,深化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加强社会培训工作,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与社会培训人数达到1:1。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市直高校本科、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4.86%、96.18%、99.14%,专业对口就业率分别达61.4%、64.6%和64.45%,均创历史新高。
深化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举办市第二届高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和市第八届中职师生技能大赛。14位高校师生获国家职业资格技师证书和“市技术能手”称号。中职学生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均获得一等奖。新增1所部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2个部级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1000多万元奖励扶持。
(五)抓中心区教育,加快提升开发区教育品质
专题调研加快市区教育一体化发展问题,认真编制市区教育布局规划,推动中心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召开开发区教育发展务虚会,深入研究开发区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制订了“十二五”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开发区教育内涵提升工程,教学水平整体得到了提升。深化开发区学校的教学督查工作,深入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加强骨干教师的引进和教师培训工作,新增市级名师5人。学院路小学今年秋季建成并正式招生开学,拟建的文华小学已完成图纸设计工作。
(六)抓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启动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申报的3个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和遴选确定的40个市级试点项目均已开题研究。在全省率先设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积极构建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组织实施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完成《市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启动实施自主式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培训制度,评出第六批市级名师名校长79名。加强特色学校等建设,扎实开展“两体一艺”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市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田径、球类、武术、朗诵、书画、歌舞等比赛,均获得好成绩。成功承办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深入全市高中学校教学调研和业务指导,2011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较去年明显下降。
2011年,我市教育事业在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有:教育装备水平还处在落后位置;择校热择校贵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学前教育公益化程度较低,“低、小、散”现象较为突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教师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等等。
二、2012年教育工作思路
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和“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公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学校特色化、市区教育一体化,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7%以上,普职比保持在1:1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左右。
(一)坚持两个为主原则,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学前教育以公益化为主,加快公益性幼儿园建设,争取建有公办幼儿园的乡镇占比达到90%以上,鼓励村集体兴办公益性幼儿园,公益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0%。出台公益性幼儿园收费指导标准,落实学前教育困难补助政策。坚持办园以规范化为主,扎实推进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大“低、小、散”幼儿园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规范化管理水平,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
(二)抓好四项机制建设,争取全面通过县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以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为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和考核制度,强化县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切实降低“择校生”比例,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费。切实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教育装备配置,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计算机和多媒体配置比例,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以校长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对象的教师交流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
(三)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内涵。推动地方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两体一艺”和大课间活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特色示范性高中建设”活动,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高中质量动态跟踪监测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开展常态化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探索普职教融合发展,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提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出台《市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开展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深入实施新教师培养期制度,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切实提高教师执教水平。
(四)开展三项行动计划,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以增强服务、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行业自动对接的专业设置机制,基本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的专业体系,提高教育与产业的契合度。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启动并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重点特色专业。着力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提升高校的咨政服务水平。深入实施“百千千”行动计划,组织开展“百名教授学者下企业”、“千名中职教师进车间”和“千名技师进校园”活动,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基础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争取新增省级及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3所,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3个,省级骨干专业、新兴专业、特色专业4-6个,夯实职业学校和高校基础能力。全面推进社会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构建区域学习型社会提供坚实平台。
(五)谋划市区一体布局,提升市区教育发展水平。制定完善市区教育布局规划,推动新建、迁建高中资源向环绿心布局,促进市区教育资源向环绿心区块集聚。完善市区民办教育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21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179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十五”期间,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落实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干部队伍和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健全培训制度和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以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主要领导干部为培训重点,逐步形成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符合干部成长规律的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充满活力的教育干部培训新格局和新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干部队伍。
2.教育干部培训的工作原则是: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对教育干部培训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在全面推进教育干部培训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高等学校领导及其后备干部、中小学校长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的培训工作。根据各级各类干部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实施分类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注重实效。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类别和层次岗位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要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研讨问题与改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干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训和使用结合。逐步建立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制度和在职定期进修的制度。干部参加培训、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情况,要作为干部选拔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坚持改革创新。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按照新时期干部成长规律和培训工作的特点,改革干部培训模式、内容、方法,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干部培训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和内容
3.“十五”期间,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按照不同工作岗位对干部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领导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类分层施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道德修养和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建设布局合理、分工协作、开放高效的教育干部培训网络,编制符合需要、内容规范实用的教育干部培训教材,逐步建立和完善灵活有效的干部培训制度。
4.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组织和引导各级各类教育干部深入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教育,反腐倡廉的教育,艰苦奋斗、自觉奉献的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等等,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强化教育干部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要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理论基础上,重视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和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还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把学习理论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讨论,努力使广大干部精通本行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适应干部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要学习科技、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主要任务
5.加强教育行政领导干部的培训。
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围绕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教育行政机关和高素质、专业化教育行政干部队伍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争取在5年时间内使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普遍参加一次专题研修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地(市、州、盟)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含副职)和县教育局局长(教委主任)的培训任务由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承担。上述范围之外的其他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
6.坚持和落实高校领导干部进修制度。
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按照培养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抓好高校领导干部培训工作。高校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至少应到中央党校、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或相关的省级培训机构脱产进修一次。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主要招收教育部直属高校和进入“211工程”的普通本科高校现职副校级以上领导干部与普通本科高校现职正校级领导干部。教育部直属高校和进入“211工程”的普通本科高校领导干部由我部实行计划调训。未纳入中央党校和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调训计划的其他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校级领导干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干部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并组织培训。
7.加大对高校中青年干部的培训力度。
高校校级后备干部在上岗前,都应选派到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或相关的省级培训机构参加三个月以上的脱产培训。因特殊原因,经上级干部主管部门批准先上岗的干部,要安排他们参加就近一期的培训。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主要招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推荐的高校中青年干部和拟在近期上岗的普通本科院校校级后备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干部主管部门对所属高等学校推荐的高校中青年干部要统筹安排进行培训。
8.积极开展高校管理干部分岗专题培训。
根据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需要,各高等学校要按照高校管理干部岗位职责要求,有重点、有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地对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干部培训分为:对拟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根据专项工作需要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管理人员以更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9.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认真制定并精心组织实施本地区中小学校长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规划。校长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校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面向实际,分层施训。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要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取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校长必须安排参加国家规定学时的提高培训。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骨干校长的培训。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要分别承担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任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要利用卫星电视教育频道、vbi数据广播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有效地开发、建设远程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校长培训提供相应的多种媒体教材、教学信息和学习支持服务。
10.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教育干部培训。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东部较发达地区要按照对口支援关系,采取代培代训、挂职学习、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加强与西部地区干部培训的交流与合作。要组织专家学者在西部举办形势、政策、知识讲座。要为西部地区的教育领导干部和中小学骨干校长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参加培训、考察提供便利条件。
四、保障措施
11.加强对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制订工作计划和确定重大项目时,要把干部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考虑,统筹安排。要切实加强领导,管好干部培训工作的方向、政策等重大问题,重视教育培训机构及其领导班子和干部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干部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还要带头参加培训,作学习表率。干部培训工作和干部学习情况,应列为考核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基本内容之一。
12.建立教育领导干部脱产培训考核制度。
根据中组部、《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见》(中组发[2000]16号)精神,对安排进行脱产培训的干部,学习结束时,都要进行必要的考核,并由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作出写实性的书面鉴定。学习一个月以上的,还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班次和课程内容的要求,相应采取闭卷、开卷考试或撰写论文、学结、工作案例等方式进行考试。干部学习鉴定和考试成绩应记入学员学习登记表,存入本人档案。
13.抓好教育干部培训基地建设和改革工作。
要对干部培训基地实行资格认定制度,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建立开放高效的干部培训系统,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教育部重点建设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干部培训规划确定的任务,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教育干部培训基地的网络体系。要确保各级培训机构具备培训所必需的教学基本设施和培训手段,以及能够适应干部培训教学与科研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要充分发挥现有干部培训基地的作用,提倡联合办学。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参与教育干部培训。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建设若干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拥有较强教学能力,对其他干部培训基地起辐射作用,适应新世纪干部培训需要的干部培训基地。要选择确定一批办学方向正、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高、改革有特色和成效的学校作为干部培训考察实习基地。
14.加强教育干部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
教育部分类制订全国教育干部培训课程开发指南,组织开发和推荐一批示范性课程及基础性教材。各地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组织编写有关教材,但要避免重复,确保质量。教育干部培训课程教材建设要反映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课程建设要特别注重现实需要,力求关注长远发展,努力体现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教材建设要满足干部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加强电子教材、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教材、网上教材等多种类型教材的开发,树立精品意识,确保质量。
15.建设高素质干训教师队伍。
根据干部培训任务的需要,组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训教师队伍。加强对干训专职教师的培养。要创造条件,保证教师继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同时要引导他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必须特别重视对中青年教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要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加强与党政及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还要从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中选聘兼职教师。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干部培训师资库,使师资优化配置,发挥更大作用。
16.推进干部培训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
要适应信息化的趋势,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继续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积极利用互联网拓展培训空间,节约培训成本,改进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效率。积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
17.建立干部培训质量评估体系。
制订对干部培训管理部门和承担干部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的工作评估标准,建立干部培训质量评估制度。要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的教学设计、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培训师资的选聘、培训过程的管理、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条件的创造等环节上加强对干部培训基地的监督和培训质量的检查。
18.保证干部培训经费投入。
中共中央《**年-**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保证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完成。对重要培训项目,要给予重点保证。”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干部培训任务的需要,设立干部培训专款。要积极探索改革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拨款方式,使培训经费的使用与培训机构的业绩挂钩。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管理,不断提高干部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培训干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严格按照加强干部培训管理的规定,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不正之风。
19.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制度的规定,制定学习计划,加大调训力度,保证领导干部参加学习,把经过培训作为选用干部必须具备的资格。对于没有参加过规定培训的人员,原则上不得予以提拔,对于因工作急需而被提拔的,必须安排参加近期培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分级建立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及时掌握干部学习状况和培训需求,为干部使用和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服务。要通过组织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等多种形式,推动和指导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
干部参加组织上安排的培训,在学习期间,其职务不受影响,工资、待遇、福利不变。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90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92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关键词]教育管理;多端性;道德调节
教育管理的多端性是指由于学校组织构成的多样、成员角色的多重以及学科的相对独立而导致在管理中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结构和职能组织。管理的多端性表明了教育管理发展有多维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端者,头也。多端就是多头、多元。它是与简单、划一相对立的概念。
一、多端性的内涵
行政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是教育管理的多端性的内涵。
行政管理。一般是指国家规定的教育领导体制和管理机构。在我国,党委对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讨论,做出决定。所谓重大问题,就是那些带有思想、政治倾向性的问题,业务工作中带有路线、方针、政策性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行政首长负责,通过学校中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集中群众集体智慧,发扬民主,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民主办学原则的贯彻,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领导体制。
与这个领导体制相应产生的行政指挥系统,是指以校长为中心的学校、行政指挥机构。这个机构由校长、副校长、负责处理日常工作的校一级的办事机构所组成。副校长、教务长、总务长等都是校长的助手,其工作对校长负责。各处室依据校长的指示处理学校行政管理事务,它们不是一级领导机构。在管理过程中,行政指挥系统负责制定学校的战略目标和长远规划等具体工作,确定全局性的工作措施,领导全校下一级单位。在学校党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之后,一个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全过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行政指挥系统的工作状态。
为了完善行政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行政机构设置和工作要实行个人责任制,进行科学的分工。
教育行政管理包括学校中的人事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育人事行政在教育管理中的主要任务是:选拔与任用符合教育需要的各种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育和教育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提高;以正确的考核与奖励手段,促进师生不断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合理设计,安排学校教育组织结构,达到整体优化的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定期向师生传达党的声音,讲述世界政局和国内形势,积极引导师生勤奋、好学、尚真、笃行、报国。通过定期举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师生与祖国同跳脉膊,励精图治,建立起和谐安定的校园。
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和运转的主轴。
教育之所以叫做教育,学校之所以叫做学校,就是因为它以教学为活动内容,以师生为活动角色。一所学校可能什么也没有,但有师生和教学,它就一定是学校。一所学校可能十分摩登,就是没有师生和教学,那它就绝不是一所学校。
学校的产品是人才,学校的生产是育人。不育人,不出人才,这个学校就是破产的、倒闭的“工厂”。教育就是学校产品生产的方式,学校生产的产品不同于工厂和农场。在工厂和农场,生产的过程同产品的出现同始同终。产品出现了,生产过程就结束了。人才培育不是这样,产品出现了,过程还在继续。学校产品的生产者是教师,他的生产特点是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而在空灵中收获。他会改变学生的观念、信仰和素质,但改变后的学生不归他所有。相反,只有把学生交给社会,被社会公认接受、认可和记下以后,教师才收获喜悦。学生以学校为亲,学校以学生为荣。出了学生,但出不了人才的学校不是好学校。正如生产了产品,但没有名优产品的企业一样,是不合格的或没有前途的企业。因此,人才至上关乎学校的前途和命运。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学校因教学而设,教学存则学校存,教学旺则学校盛。学生因教学而来,学生依靠教学才接受熏陶和哺育,教师依仗教学才实现自我和价值。教学优秀则学生优秀,教学出色则教师成名。教学是学生成才的苑圃,名师产生的沃土,校长施展管理才干的舞台。因此,办学的行家总是以抓教学为己任,教学为先,有如天大。
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教学工作来进行和运转的,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这是学校工作区别于其他各个系统的工作的最本质的特点。
教学管理工作的任务就是遵循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所担负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指导,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学管理不能忽视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因此要实行备课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批改作业管理、课外辅导管理、成绩考核管理等。
管理教学又叫管理教学研究。这不仅是因为搞好教学必须研究,而且因为在学校中,特别是有水平的学校中,科学研究也是学校出色工作的出色部分。有道是,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拳头。抓好了教学,学校就能站得稳;抓好了科研,学校才能打出去。因此,从广义上讲,教学管理包括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
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除设置专门管理教学的机构——教务处之外,还设置了专门管理科研的机构——科研处。
科研管理的任务是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科研的计划管理是科研管理中的中心环节。计划管理包括科研选题、科研规划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财务管理。这是一项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计划管理、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教育事业费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财产物质资金管理、财务决算、财务监督和检查等七项工作。
计划管理是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要求和社会需要,在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后,制定出学校的经济计划,用它来组织和协调学校的全部教学、科研、生产、后勤各方面的经济管理活动。学校的计划按时间长短可分长远计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按计划的内容可分教育事业发展计划、预算资金收支计划、科技费用收支计划、基本建设财务计划、学校基金收支计划、代管科研经费收支计划、生产财务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质供应计划、其它预算资金收支计划等。
在前面叙述的七项管理内容中,除计划管理外,重要的是教育事业经费管理,它包括劳动工资、助学金、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科学研究费、教学行政费、外事活动费和其他公务开支费等。
实施财务管理,除抓住计划、决算环节外,在内容上以教育事业经费管理为重点。此外,抓好财务监督和检查,则是学校资金充分、合理、有效使用和安全的保证。
后勤管理又叫总务管理,或者叫物资设备管理。它是在校长的领导下,通过全体后勤人员协调一致的工作,为建设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设备,抓好师生生活而进行的出色工作。
办好一个学校,不但要有好的决策人——校长、书记,而且还要有一批好的管理骨干。其中,包括一个好的总务主任,或者叫后勤处长。“政以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后勤处负责全校师生的吃、喝、拉、撒、睡,没有奉献精神和专业学问是万万不行的。
后勤或总务管理,实则是学校财产物资管理,它要管好教室和实验室的设备、图书馆和阅览室的设备、体育卫生的设备、校舍校具的维修和保管,此外还有学校生活管理,包括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办好食堂,改善伙食,关心师生,搞好福利,等等。
随着教育与新兴科技的并举发展,当今电化教学、远程教育也相继盛行,因此电化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校外基地、校办工厂、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也纳入了学校后勤管理的范围,并成为重要部份和更新周期较短的更加专业的管理。
教育管理的多端性内涵如图1所示。
二、多端之间的关系及伦理需要
在教育管理的多端性中,行政管理是指挥系统,教学管理是中心工作,财务管理是办学保障,后勤管理是办学支撑。要把一盘棋搞活并旗开得胜直到最后夺堡,关键在于通力合作。
现实中我们屡见这样的情形,搞行政的强迫命令,使从事教学的伤了元气。搞教学的自以为是,使搞后勤的心灰意冷,没有热情。搞财务的津津乐道,沾沾有喜,不关心教学和后勤的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扯皮制时,最后又集中到行政管理者的头脑中,左思右想,矛盾不化解,困难遂成堆,于是,校长、书记无法喘气。反之,如果各个部门各执其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那么,政通人和,渠道畅通,和谐运作,良性循环,学校就日益昌盛,教育就蓬勃向上。
协调好管理多端之间的关系,除了制定相应的职责规定和建立相应的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外,校长、书记的分工和引领部门上道也是一个好举措。
应该说,在上述几种举措中,呼唤道德的调节,请伦理出面调停,各自用伦理精神自律,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伦理是协调管理不同端点之间矛盾的客观需要,也是内在需要。
试想,在行政管理部门,提倡并实施了方便让给别人、麻烦留给自己的道德信条,那么,行政部门必定会心无二虑地去为教学、后勤服务。什么叫做管理?管理就是服务。什么叫做服务?服务就是心甘情愿去做事。显然,做官当老爷是与服务精神背道而驰的。
又如,如果教学管理部门倡导了清贫乐道、烛光照人的道德精神,那么,从事教学的教师必定是潜心学问,不致于浮躁下海,更不会走穴谋财,于是就会归顺行政领导的安排,与行政部门配合,同谋育人之业。即便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中遇到了困难,也会群策群力,马自奋蹄,迎难而进。
又如,财务管理如果坚守节约为荣、奢费为耻的道德信念,那么它不仅会计划用财,而且会节流开源。过去,在我们党的传统中有一种优良传统,叫做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孔子的“三思而行”中的第三思也是这么说的,“富则思穷故而能施”。“施”什么?把多余的钱用在济贫事业上就是施。搞财务管理的部门能够如此德性,必定会感动师生、感动上帝的,又何愁教学、后勤、行政之间不协调工作呢?
又如,搞后勤管理的,若是把服务育人牢记心中,不仅能把所管的财产设备如数家珍,爱惜一器一材,而且会将师生的饥饱冷暖放在心中,关怀备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后勤干部是“先行官”,用道德精神尽心工作的干部是“先进人”、“德性官”。
后勤管理不可小视,后勤管理中的校园、绿化管理实际就是育人环境的管理。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9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20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我局领导历来十分重视,一年来,我局多次在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会议和全区中小学校长会议以及各校的女职委主任会议上传达有关精神,并立足于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与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着力从思想上、政治上提高学校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搞好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计生工作摆上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以确保全区教育系统计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努力把计生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
为了切实加强对全区教育系统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确保圆满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各项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近年来,我局一直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全局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教育系统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配备一名工会干部兼职抓落实。同时制定了《2009年区各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细化了全区教育系统计生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并于年初与各校签订了责任书,使任务明确,职责到人,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三、强化措施,狠抓管理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文件精神,更好地落实各学校校长亲自抓、重点抓的要求和计划生育的工作职责,我们强化了《区教育系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的实施意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评先评职、晋升职务、入党入团等挂起钩来,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负责,单位包干”的计生管理体制和工作措施,把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学校健全有利于计生工作开展的有关配套制度和台帐,使制度更趋完善,并狠抓落实,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四、紧密配合,深化教育,努力创造计划生育良好的舆论氛围。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2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86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论文摘要] 优先学校计划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扶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一项计划,其实施内容和实施过程都很有特色,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说,优先学校计划不仅是一个教育计划,而且是一个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一个有益于社会公平的计划。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主要发达国家之一,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其内地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地区,教育上也呈现出差异性。为此,澳大利亚各个州政府都制定了适合本区发展的教育政策和战略。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的优先学校计划(priority schools programs,psp)就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计划,它着力于发展当地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优先学校计划概况
20世纪末以来,各国对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关注,并认为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南威尔士州教师联合会积极促使政府就教育不公平问题做出相应对策。2002年4月,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在悉尼召开了社区警务和家长论坛,一致认为应对贫困地区的学校给予特别的帮助,于是发起了优先学校计划。
优先学校计划针对的对象是处在贫民区的学校,由优先学校基金计划(priority schools funding program)和优先行动学校计划(priority action schools program)两部分构成,前者主要为贫困地区学校提高师资、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后者则主要提供资金援助。新南威尔士州希望借助于这一计划解决贫民区学校师资差、基础设施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在政府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加强学校和班级的组织管理,建立学校与家庭、学生的伙伴关系及提升教与学的质量等途径,提高贫困地区学生的入学率和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整体发展。
二、优先学校计划发展状况
优先学校计划自实施以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资金上,2002-2003学年,新南威尔士州预算有5 935万澳元用于优先学校基金计划及援助贫困学生,到2006-2007学年这笔预算已经达到8 880万澳元。并且,在新南威尔士州教育培训部的支持下,成立了专门的“优先学校基金计划”基金会,用于吸纳社会各界资金,发展优先学校计划。在发展规模上,2002年共有545所学校参加了优先学校计划,到2007年,参加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数已增加到573所。而且,自2007年9月起,新南威尔士州已开始进行优先学校计划的社会调查,从而确定新一轮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学校名单。在教学质量上,自实施优先学校计划以来,贫困地区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以贝尔蒙公立学校(belmont public school)为例,抽取三年级到五年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显示,71%的男生在语文方面能力有了较大的改进,82%的女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改进,其成绩增长水平均高于州平均增长水平2.2分。因此,优先学校计划在新威尔士州获得了好评。
优先学校计划在新南威尔士州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从政策、资金等多个角度积极支持优先学校计划发展,为优先学校计划顺利落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优先学校计划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持。优先学校计划明确了教师与教育机构的伙伴关系,给优先学校教师尽可能多的优惠政策,并大力支持教师全面发展。这些政策使教师更加安心本职工作,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优先学校计划的发展。再次,优先学校计划赢得了社区和家长的支持。优先学校计划针对对象是贫困地区学校,它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贫民学生。在优先学校计划实行过程中,学校很注重社区及家长参与其中,广泛征求家长意见,与社区、家长共同谋求学生发展。
三、优先学校计划实施情况
1. 建立优先学校计划管理机构
为了推进优先学校计划的发展,新南威尔士州成立了公平战略委员会(equity strategy unit),它是优先学校计划的直接管理机构,主要政策的制定,研究工作的开展,教师的培训、经费划拨和管理、优先学校的评价和监督工作均由它负责。除此之外,新南威尔士州教育培训部总干事咨询小组(director-general’s advisory group),其构成人员包括公平战略委员会主管、新南威尔士州教师联盟代表,社区和家长代表、校长代表,学校教育工作主管以及一部分观察员。这一机构主要任务是为参与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提供建议和帮助,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优先学校发展动态等。
2. 确定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名单
优先学校计划是个着眼于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帮助贫民学生的计划。为了确立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名单,新南威尔士教育培训部首先要对学生所在的家庭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学生所在家庭的基本状况,包括家长受教育情况、就业情况、工作时间等。之所以要进行这一调查是力求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并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确定优先学校计划备选对象。完成相关调查工作后,州教育培训部就调查数据展开分析,并最终讨论通过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名单。
3. 执行行动计划
首先,入选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必须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一份协议,明确学校的责任,并且确定一名信息统筹员(coordinator),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向所在地区优先学校计划最新信息,统筹报告学校年度发展报告和年度财政报告。
其次,学校建立优先学校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组织负责人等,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执行、优先学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校内评估。优先学校委员会成立后,学校依照优先学校计划的要求制定自身发展目标,确定发展学校基础设施、提升学生能力、改善教师教学质量及资金使用的方案,并着手实施这些方案。方案执行过程中,学校需要收集基础设施改善、教学质量上升和学生能力提高的相关证据,以便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呈现工作成果。
4. 对计划进行过程实行监测和评价
优先学校计划执行过程中,学校管理部门很重视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评价。计划执行之初,优先学校需向其管理部门提交学校工作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学生发展方向、教学质量改进措施等。公平战略委员会根据其制定的计划提出相关意见并且划拨资金。
学校初步计划获得认可后,学校需根据其工作计划展开工作。这一时期,优先学校发展顾问和学校上级主管官员会对其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落实后续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学校发展建议,指导学校完成优先学校年度工作报告。每学年结束的时候,即每年6月,优先学校需向主管部门汇报年度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工作报告对优先学校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设意见,并督促优先学校制定新的发展计划。
四、优先学校计划存在的问题
优先学校计划自实施以来,新南威尔士州参与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也对此计划给予充分肯定,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虽然优先学校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缺乏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有效改善
教育事业的发展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优先学校计划主要针对校园内部的建设,无论是教学设施的改善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都与校园外部环境关系不大。但优先学校招收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是以贫民区为主。虽然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所以优先学校计划只注重校内环境的建设是不够的,在发展校内环境的同时也应注重校外环境的改善。
2. 资助计划时间有限
优先学校计划执行过程中,以4年为一个周期,不是每所学校都能长期获得支持,受资助学校在这一期能接受到资助,在下一期未必能得到资助。但这些学校大多基础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并不是短期资助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长期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虽然优先学校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相对于各项条件较好的学校,学生平均水平还较低,这势必影响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优先学校计划要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贫困地区学校的发展,增加优先学校数量,延长优先学校资助年限。
3. 科研机构对优先学校计划支持不足
作为贫民地区学校,由于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管理者依照优先学校计划规划和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困难,迫切需要科研机构提供专业知识、经验反思等方面的帮助,并协助有些学校确立发展目标,施行行动计划。而实际情况是科研机构较少介入优先学校计划的施行,即使介入,也仅仅是为在科研机构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负责研究的也主要是在校大学生。
综上所述,优先学校计划在新南威尔士州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的发展等方面。尽管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借鉴和学习其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knowing makes the difference:learning’s from the nsw priority action schools program [r].2004:21-23
2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nual report 2002[r].2002:57
3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nual report 2006[r].2006:6
4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iority schools programs 2008 survey[r]. 2007:9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80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240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市领导在教师节表彰会上发言稿】各位校长、老师,同志们:
明天就是我国第33个教师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这个属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节日。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肯定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坚持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启动实施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学校体卫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推进了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改革,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具体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按照小学达到45人以内、中学达到50人以内的班额标准,加快推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全市62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目前已开工52所,竣工29所,荣成市的经验做法得到郭省长、孙省长的批示肯定,在全省推广。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累计评选市级特色学校38所。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国家实验区建设,完成了试点学校、区市、市级实验报告,做法和成效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二是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推开。在全面总结乳山、高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全面推开,全部取消了所有公办普通中小学校和校长(含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副校长)的行政级别,完成了校长选聘工作,新选拔聘用67人,68人进行了交流轮岗,落聘42人,教育家办学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三是德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面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一体化指导纲要》,在全市中小学建立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经验做法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及德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发言。四是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发展实现新突破。第二期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7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了78%。实施了公办幼儿园机构认定和教师核编工作,市直和六个区市已认定73所幼儿园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548名。各区市均建立了学前教育财政经费保障制度,出台了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全市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著提升,省级示范园比例达到4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五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稳步实施。实现了“一县一所骨干示范校”的办学格局。启动了城区3所市属学校整合工作,新开工建设的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进展顺利,年底前主体工程将基本完工。文登师范学校、威海卫生学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总数达到4所。中职学校省级品牌专业达到6个。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开放兼容、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三二连读”专业达到17个;“3+4”项目试点专业达到4个,年招生410人。六是高等教育校地共建实现新突破。市政府与山大、哈工大签署了“十三五”期间共建合作协议。哈工大(威海)开工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北交大威海校区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成功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首批招生252名。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并正式启用。七是体卫艺教育改革扎实推进。市及各区市均设立了体卫艺教育专项经费。年内将建成47处塑胶运动场地。近两年累计配备体卫艺教师240名。每年定期开展“六大联赛”和中小学生艺术节,帆船、游泳、足球、书法、绘画等特色项目扎实开展,评选市级体育、艺术及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7所,10所学校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8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八是教师队伍水平稳步提升。市及各区市均成立了教育人才服务机构或者明确了责任科室,全面实现了县域内教师编制统筹管理,畅通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渠道,去年交流教师1060人,今年交流1169人。在乳山市开展了小班化教学试点,探索按“班师比”配备教师。创新教师培养培训形式,深入实施了“四名工程”和“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设,加大了“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质量下乡百校行”等工程实施力度,启动实施了“威海名家大讲堂”,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加大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是凝聚了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扎实做好下一步教育重点工作
一要加快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这项工作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8月2日,市政府在荣成市召开了现场推进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调度部署。从最新的调度情况看,全市62所学校建设任务中,已开工52所,竣工29所;2017年34所学校已全部开工,竣工了25所;2017年24所学校开工了14所。下一步,一是要继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17年未竣工的9所学校年底前竣工,2017年未开工的10所学校今年年底前全部开工。进展偏慢的区市分管领导要每月调度工作情况,亲自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坚决不能影响全市整体进度,今年年底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市政府将行政约谈分管领导。二是要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在推动项目提速建设的同时,必须严格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三是要抓好教师核编和配备工作,要落实好现场会的要求,根据学校建设进度,做好教师配备工作;市教育局要会同编制、人社部门,按照明年全面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目标,及时研究制定明年教师招聘和配备方案;以区市为主,积极推行面试前置招聘方式。四是中心城区四个区要于9月底前,将下一步规划新建、扩建一批学校和幼儿园的方案,抓紧报教育局汇总后,报市政府研究,有条件的要争取年前开工。
二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去年的教师节,我们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从10个方面、17个改革试验项目入手,在全市全面推开了改革工作。一年来,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这里,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推动课程改革方面,省政府已经出台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下一步还要出台具体的高考改革方案,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并指导各高中学校借鉴试点省市的经验做法,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年内要完成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二期工程,谋划好三期工程;乳山市要加快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进度,确保2018年建成。二是在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方面,要加快建立中小学多元特色办学评价体系;改革校长教师评价制度,结合校长职级制改革,把考核校长与考核学校相结合,建立“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考核要加大对师德表现和工作绩效的考核力度;要加快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推进教育工作管办评分离。三是在加快推进社会参与监督体制改革方面,年内要出台《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市及各区市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扩大教育督导范围,创新督导形式,建立全方位的教育督导格局。四是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要把学校章程转化为学校办学的基本遵循,形成学校依章程办学、主管部门依章程监管的新格局。同时,各学校要完善章程配套制度,规范学校各项工作,将章程执行情况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向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主管部门报告。
三要深入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前,二期计划时间过半,各区市要对照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进度慢的区市要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二是要加强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针对建成闲置的18所、规划未建设的27所幼儿园,年底前要拿出每个园的解决方案,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恢复办园。到2017年,所有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全部投入使用。三是针对“全面两孩”政策,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加强协作,深入调研,做好新增学龄儿童增长趋势的摸排统计,为制定第三期行动计划做好准备。
四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一是要认真做好省政府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准备工作。今年下半年,省政府将对我市开展一次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各区市政府(管委)要对材料严格把关,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同时,要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原则,对查找出来的问题与不足,建立台账,找准措施,狠抓整改。二是要加强专业设置规划,加大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根据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比如“世界500强”软银集团落户我市等情况,针对社会急需加工制造业、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大实习实训投入,深化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推广现代学徒制度,培养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具备多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五要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一是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各高校要按照5月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积极实施高等教育改革,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扩大高校办学自等七个方面为主要方向,全面落实33条改革任务。二是要加强在威高校共建工作。各区市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全面完成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二期工程、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扩建工程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二期工程建设。
六要深入实施体卫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前,体卫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实施过半,各区市要对照行动计划确立的目标任务,对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一次摸底调研,于10月底前形成调研报告,并制定下步的具体实施计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推进举措和完成时限,11月底前报市教育局备案,并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017年所有中小学校的运动场地、体卫艺设施器材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2017年所有中小学配齐配足体卫艺教师,市及各区市“十三五”期间要建成1处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小学校医的配备要按照三年计划要求抓紧推进。市教育局明年要将体卫艺行动计划完成情况列入对各区市的督导考核。
七要稳步推进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稳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各区市要确保11月底前完成首次校长职级评定工作。二是要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各区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不断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确保乡村优质教师得到多元化补充,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各项倾斜政策落实到位。各级人社、财政部门要争取11月底前,研究出台绩效工资总量向乡村学校倾斜的政策。
八要扎实推进“智慧教育”项目。要把“智慧教育”项目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年底前实现教育资源服务和网络空间服务在部分学校上线运行,确保2017年底前覆盖全市90%以上中小学校。要加快建设市民卡校园服务功能,在全市学校逐步开展市民卡加载校园卡功能的建设和应用,确保到2017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校园安防、师生考勤、学籍管理等应用。
三、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各位老师、同志们,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结合这个主题,在这里,我对广大教师提四点希望。一要立树人之志,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要牢记职业使命,以培养人才为己任;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要坚定职业信念,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勤恳敬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将满腔热情献给教育事业。二要存为师之德,做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来自学识素养,更来自人格魅力。要向模范教师学习,加强师德修养,坚守高尚情操,维护教师职业声誉,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引领学生。三要行笃学之风,做有扎实知识的好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刻苦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四要怀爱生之心,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尊重、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诲人不倦,耐心指导,因材施教,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1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03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国务院和省政府以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为重点,启动实施了部级和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实施以来,改善了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了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对改善民生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提升营养改善计划的实际效果,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部分县市区实施国家、省级营养改善计划的基础上,由市、县两级财政筹集资金逐步对全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实施免费午餐计划。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是顺民心、解民忧,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开展实施此项工作。
二、范围标准和工作步骤
(一)范围标准。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覆盖全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采取市指导协调、县市区政府统筹管理、各学校负责具体实施,以学校食堂供餐的模式,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一顿免费午餐。标准按照6元/生.天执行(只含食材、调味成本)。
(二)工作步骤。
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由点到面、有序推进”的思路推进,从秋季开学起正式启动实施,到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各县市区政府是推进此项计划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市级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主动作为,全力以赴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平稳有序顺利实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
市政府成立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免费午餐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二)整合资金,改善条件。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所需资金,在国家、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市财政根据核实后的实际用餐天数和用餐学生人数,按照1元/生.天的就餐资金补助各县市区,其余资金由县市区财政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各县市区要结合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按照要求,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逐步改善学校食堂条件,使学校食堂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3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72位用户关注,26人点赞!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体育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人事调配、管理工作;管理和指导中小学校长、在职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组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负责和管理校长及教职工的学年岗位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组织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评审和聘任工作。
(三)研究和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教育工作计划,拟定全区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管理指导并检查学校教育教学实施工作;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指导推广普通话工作。
(四)负责教育、体育事业经费的预算管理和使用、检查、审核,组织协调全区各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的财务、计划管理;负责学校的基建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五)制定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招生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和配合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高、职高等各级各类学校的有关招生工作和自学考试工作;规划并指导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德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指导全区中小学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统筹管理、指导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工作。
(六)指导学校电化教育、图书、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的配备工作;指导与管理全区校办企业、勤工俭学工作;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进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
(七)统一规划全区运动项目的布局,指导体育训练,组织竞赛,培养、选拔优秀体育人才,研究制定竞技体育有关奖励政策,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八)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组织指导体育宣传,科研和教育工作,协调、组织全区重大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九)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今后凡涉及到政府部门审批事项取消的,以区政府文件为准。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区教育体育局内设6个科室:
(一)办公室
做好机关内部及有关单位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调研、信息、机关学习、会务、文书、收发、档案、、提案办理、保密、保卫、卫生及局机关政事务工作;负责起草工作计划、总结和有关重要报告。
(二)组织人事科
负责学校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负责学校领导班子的考察、管理、选拔、交流、任免和奖惩工作;指导全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协调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负责组织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负责全区教师职务评审、聘任工作;负责全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人才流动和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的考核录用和派遣工作;负责局机关干部和学校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工资晋升工作;办理本系统人员退休手续和负责日常管理;负责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负责本系统干部年报和区直属学校党员年报工作;管理本系统的人事档案和计划生育工作。
(三)计划财务科
负责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编制本系统经费收支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和决算;指导学校年度经费计划的编制、实施,审核其会计报表;负责校长离任经济审计工作;监督教育体育经费实施情况;负责检查本系统收费政策执行情况;负责对教育费附加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检查指导;负责培训本系统财务人员;负责校舍情况的调查规划与基建项目的安排监督和验收;负责局机关财务工作,办理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房改公积金等业务;负责教育年报工作。
(四)教育科(招生办公室)
负责制定普通教育及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负责管理幼儿园、学前班,管理中小学学籍,审核验发义务教育证书;协调配合普高招生,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招生;指导中小学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组织指导推广普通话和文字规范化工作,负责学校安全教育。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制订并实施全区的师训规划,负责在职教师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工作。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成人教育发展规划,负责农村成人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协同有关部门抓好职工教育并负责职工教育统计;制定并组织全区青壮年扫除盲工作;组织实施全区“燎原计划”,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组织实施“农民培训”计划;指导乡镇成人学校建设,负责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审批、管理。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招生政策规定及实施意见;承办中专(技)在本区招生的报名、考试、体检、政审、组档工作;负责有关试卷的接送和保密工作;负责组织普通高的报名、考试工作;负责自学考试工作;协助市招生办做好大、中专招生录取工作。
(五)教育督导室
制定全区教育督导工作规划和督导评估方案,组织实施教育督导工作;负责对区级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及其中小学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具体指导开展创建教育强乡(镇)工作和“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及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情况进行督导。对教育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向本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设在区教育体育局,负责制订全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对学校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六)体育科
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指导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指导乡镇(街道)及各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和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和宏观管理各运动项目的训练工作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指导、组织开展竞技体育活动;组织、指导体育宣传和科研工作,培训体育专业人才。
三、人员编制
区教育体育局机关行政编制为9名(含工勤人员编制1名)。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股)级职数6名。
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其他事项
1.撤销原教育文化体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区教育督导室(全额事业编制2名),其职能划归区教育体育局机关,由局机关相关科室承担。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3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38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一、基本情况
县教体局负责全县教育体育系统重点是县直学校和教体局机关共13个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县广大教育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体育系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直位于全县先进行列,在历年的“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县教体局都获得一等奖。近年来,在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教育体育系统实际情况,重点突出抓了在中小学校开展人口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程;在初中、高中学校开设人口国情教育课,传授预防性病、爱滋病知识;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学生中优先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独生子女入学、升学实行优惠政策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健康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狠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常规管理,计生工作常抓不懈,警钟常鸣。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县教体局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立了由教体局局长任组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局长靠上抓、具体抓,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关于做好教育体育系统县直各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规定》、《关于做好中小学生人口与青春期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规定,近几年又制定了《平原县优抚对象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和《关于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一免一补”专款发放的通知》等文件政策,并在具体工作中狠抓落实,做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行。
2、狠抓常规管理工作。在常规管理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了教体系统垂直负责体系和管理网络。每年,县教体局计生领导小组与县直各学校校长和各乡镇(开发区、办事处)教管会总校长签订《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定期考核评估。凡违反计划生育有关规定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是坚持计划生育工作月报制度。随时掌握所管理的各单位已婚育龄妇女结婚、生育、节育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解决。
三是严格《生育证》的办理。各单位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申办《生育证》,对生育申请逐级审核把关,切实做到持证生育。同时要求各单位认真按照计生局的要求做好女教职工的查体工作。
四是搞好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以各学校的“人口学校”为基地,发挥教育系统优势,定期不定期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理论、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教育,做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警钟常鸣。
(二)加强中小学人口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行计划生育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树立“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人口要控制”的思想意识是对每个公民整体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肩负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教育部门,在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平”,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在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做好中小学人口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坚定不移地把人口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这是教育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要求。在大力加强中小学人口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工作中,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把人口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列入课程计划,并狠抓落实。
各学校坚持把人口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学年(期)教学计划,排入课程表,像抓文化课程的开设一样抓好这两门课程的开设,同时做到学年(期)初有计划、有安排,学年(期)中有检查、有督导,学年(期)末有总结、有考核。
2、在教学过程中抓好教材、师资、课时、教法四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开设人口理论和青春期教育专题讲座。
如职业中专,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学校整体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突出抓了人口理论教育工作,由党支部负责具体抓,办公室、学生科、妇委会共同参与,经常邀请县计生部门负责同志为全校师生做《人口政策》专题讲座,使师生充分认识到人口的变化与发展、优生优育、晚婚晚育、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意义。同时,学校领导定期围绕中国人口现状、人口的发展、正确的婚恋观及早恋的危害等,对全体学生进行《人口理论知识》专题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再如平原一中,每学年都开展人口理论教育讲座,同时利用学校的电教中心播放人口理论方面的科教片。学校不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和县人民医院老医务工作者,就“中学生青春期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和“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等内容,开展专题教育讲座。通过每年至少两次的专题讲座,学生们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增强了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同时对防止青少年青春期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性教育是”的错误认识,对调整学生心理状态、树立正确人生观、防止早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全面落实各项教育优惠政策。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教体局制定了《关于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一免一补”专款发放的通知》、《平原县优抚对象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平教体字[2006]7号),全面落实各项教育优惠政策。
一是“一免一补”。对贫困学生减免杂费、课本费,减免比例为8%。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每天1元,每年按10个月计算,每生每年补助300元。二是县聋哑学校全体特教生全部免除上学费用并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年上学费用(教材、生活费、住宿费等)800元。三是学生持省统一发放的“政府助学券”,免交相应费用。四是对独生子女,入学入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家庭贫困的独生子女优先享受“一免一补”政策;优先享受国家、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出资设立的各类奖学金;优先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助学贷款;优先享受学校提供的困难补助和社会捐助。
学校教育行政工作计划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04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235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辅导站(以下简称函授站)的建设和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国务院部委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或批准,并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本、专科函授教育所属函授站。
第三条函授站是举办函授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主办学校或学校)对函授生进行教学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的机构。
函授站业务上接受主办学校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函授站的工作进行指的领导,行政上接受设站单位的领导。函授站所在省、自治区、导和监督。
第四条函授站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政府法令,贯彻国家有关函授教育的方针、政策的规章,执行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签订的建站协议,执行主办学校的有关制度,配合主办学校认真、严格地组织教学。
第二章设置
第五条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根据本规程协商建立函授站。
第六条主办学校设站应遵循的原则。
(一)拟设站的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业务主管部门。学校不得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和个人签订建站协议;
(二)根据系统,行业或地方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本校函授教育发展规划,在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教委批准的招生区域内,合理设置函授站;
(三)设置函授站的数目和函授站距离主办学校的远近,应同学校的办学力量和管理能力相适应;
(四)函授站一般应建在函授生较集中、交通较方便的地方。
第七条设置函授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连续或隔年报考的生源;
(二)能配备专职或以专职为主体、专兼职结合的管理人员队伍;
(三)能就地就近聘请合格的辅导教师;
(四)能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场所和其他教学条件;
(五)能提供或筹集函授站经费。
第八条提倡在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普通或成人中专学校、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函授站。
若干所普通高等学校若同时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举办函授教育,经过协商可以联合建立函授站。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所属学校的函授站及招生的范围,一般不得超出学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务院部委所属学校(包括受部委委托办学的其他学校)的函授站应根据部委对系统、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函授布局的规划安排。国务院部委所属学校,也可根据地方需要和有关规定建立面向社会招生的函授站。
第十条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协商后,应签订建立函授站的协议。建站协议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一)主办学校(建站方)与设站单位(设站方)各自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二)开设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层次(本、专科)、学制、招生对象、招生人数、覆盖地区(或招生范围)、发展规模;
(三)函授站地点及办学条件;
(四)函授站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
(五)函授站经费来源和管理办法;
(六)履行协议的期限;
(七)变更协议及违反协议的处理办法;
(八)经双方同意的其它有关函授站的内容。
第十一条建立函授站必须到函授站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履行备案手续。在履行备案手续时,主办学校应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教委颁其举办函授教育的文号及专业备案情况。建站协议在履行上述手续后方能生效。
第十二条函授站的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由设站单位提名,与主办学校协商确定。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及时报函授站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受上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职责
(一)及时传达国家有关函授教育的方针、政策;
(二)对教育质量及在函授站所进行的教学环节负责,指导函授站辅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制定函授站协助学校进行学籍管理和招生等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四)派遣主讲教师,聘任或派遣辅导教师;
(五)每学期或每学年对所属函授站工作进行检查或评估,表彰工作成绩优异的函授站和工作人员;对办学条件不能保证,管理混乱的函授站,应会同设站单位进行整顿;对不能保证辅导教学质量的函授站,应予撤消;对工作不负责任或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应与设站单位协商予以批评教育或调整;
(六)每学期或每学年召开函授站工作会议,安排工作,交流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七)组织函授站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学习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和函授教育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
第十四条函授站的职责是:
(一)协助主办学校做好在本站所在区域的招生工作;
(二)协助主办学校做好本站函授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三)承担主办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交给的教学辅导任务,执行主办学校交给的有关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负责及时、准确地向函授生分发教材和辅导材料;
(五)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教师和函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
(六)向主办学校推荐辅导教师,并协助主办学校做好辅导教师的管理工作;
(七)做好函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与函授生所在单位联系,争取单位对函授生学习的关心和支持,解决其学习中的困难;
(八)及时向主办学校反映函授生、辅导教师对教学及管理工作和意见、建议;
(九)健全行政、教学辅导、后勤、财务等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十)定期对本站所承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自我检查,积极配合主办学校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受委托的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本站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十一)每学期或每学年向主办学校、设站单位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受上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十二)建站协议规定的其它有关职责。
第十五条不承担第十四条第(三)或(六)项职责的,应称为函授点。
第十六条设站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主动配合主办学校落实函授站的建置,提供为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条件;
(二)解决函授站正副站长、专职管理人员和专职辅导教师的编制、职务聘任及工资待遇;
(三)做好函授站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定期研究和检查函授站工作;
(五)及时传达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第四章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
第十七条函授站设站长人(一般可由设站单位负责人兼任),副站长—人。管理工作人员根据需要配备,可按函授生人配备管理人员人的比例安排。
函授站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教学管理业务,工作负责,品德好,作风正派,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第十八条函授站负责人的工作人员应按受必要的培训。
第十九条辅导教师既可由主办学校从本校教师中选派,也可由函授站将本站或本地能胜任函授辅导工作的人员向主办学校推荐。函授站推荐的辅导教师应由主办学校审核同意后,方可作为辅导教师担任教学辅导工作。辅导教师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十条辅导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讲师以上教师职务,有一定教学经验和能力。
辅导教师应认真按照主办学校的要求进行教学辅导,教书育人,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十一条主办学校应当指导和考核辅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应组织辅导教师到校短期进修、集体备课、交流经验,以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第二十二条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函授站专职辅导教师,经过一定时期教学工作实践的考察,可由设站单位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委托主办学校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评定助教或讲师的教师职务资格。设站单位为其办理任职手续并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不能套改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
第二十三条兼职辅导教师的编制、职务聘任及工资待遇,由其所在单位解决。
第二十四条对于不符合条件或工作不负责的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主办学校或函授站应及时更换。对于作出优异成绩的辅导教师,应予以奖励。
第五章经费
第二十五条函授站所需经费,由设站单位提供或筹集。
第二十六条函授站的经费,必须用于函授站的教学、管理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不得挪作它用。
第六章管理监督
第二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函授站的主要管理职责如下:
(一)向函授站和设站单位传达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有关法令、法规;
(二)根据地方培养人才的需要和设站单位的条件,统筹规划面向本地区招生的函授站布局,择优设站。注意利用和发挥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其他部委所属学校的优势和作用;
(三)向函授站有主办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指导学校合理设置专业和招生计划;
(四)监督建站协议的执行;
(五)定期检查、评估函授站的工作。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函授站,应责成主办学校停止在该函授站的招生,进行整顿或通知主办学校撤消该函授站;
(六)帮助解决函授站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在有条件的地、市、区、县设立综合函授站或函授教育中心;
(七)组织函授站交流经验,学习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培训函授站工作人员;
(八)执行国家教委赋予的有关任务。
第二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可将上述部分职责委托地、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执行。
第二十九条国务院部委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规划所属学校建在直属部门、单位及行业系统的函授站,形成函授网络。为函授站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监督、检查教育质量。配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函授站。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条主办学校及其函授站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视其情况,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国务院部委的教育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顿、责成主办学校停止在该站招生或通知主办学校撤消该函授站。
(一)未按本规程规定设置函授站的;
(二)不履行函授站职责和建站协议的;
(三)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
(四)以函授站名义独立办学等超出函授站职责和建站协议进行活动的;
(五)违法或违反国家教委有关规定的。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规程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所属函授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