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259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7分钟,共有163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社区个人计划生育工作总结2021
今年以来,社区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为民服务作用,突出为民做好事,办实事,在xx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领导的精心指导下,社区同事的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 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社区成立初时就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了日常工作归档意识,认真钻研档案业务知识,努力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所有档案资料专柜存放,专人保管定期对其数量和保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规范使用管理程序,定期对档案资料除尘消毒,保持档案的整洁性和完整性。
二、 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理念,本着我组织,我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开展了独生子女才艺表演比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水平,提高了居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树立全新理念,深化宣传教育服务。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到育龄群众之所想,之所急,和管理于服务中,以优质服务促进节育措施,落实以优质服务推进婚育观念转变,以优质服务让育龄群众满意。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依托协会组织,服务社区广大群众,社区实现计划生育居民自治,优质服务,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少不了,为发挥协会作用,在社区内特设置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随时为广大育龄群众发放避孕药物。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三、 人口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工作是我自走上社区岗位的一件大事,我能亲自参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感到无比的神圣,同时也自知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自从人口普查工作启动开始我社区所有同事连续多日耗战工作至深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普查工作难度大,一部分人不充分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不够配合,或者态度激烈的对抗普查工作。我们做的就是认真的耐心细致的讲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尽量的少占用居民的时间,做到让每一个被普查的人理解人口普查,接受人口普查,赞同人口普查。利用节假日不休息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人口普查的任务,受到了街道领导的好评。
总的来说,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深知自己离本职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把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为社区居民服务工作为主旨,全身心的投入到居民群众家中,立足把社区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加完善,围绕今年的工作目标,实现新的跨越,更上新的台阶。
社区个人计划生育工作总结2021
本人在的坚强领导下,在区计生委、街道计生站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年计生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的工作态度,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在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以保障和维护广大育龄群众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开展计划生育科
技服务,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计生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学习不放松,不断增强个人修养迅速实现角色转变
x月,我因换届选举成为计生干部,主要负责计划生育工作。我深知作为一名计生干部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好这项基本国策,要求自己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要求个人必须要迅速实现计生干部角色转变,尽快的投入并熟练计生工作。一方面,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不断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了个人理想信念,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增强了个人党性修养。二是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计生工作水平。一年来,个人系统学习了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更加深入细致的全面掌握了计生工作知识,不断增强了业务能力,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健全目标工作责任制,务求计生工作取得实效
为了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今年不断健全了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重点加强了计生工作领导和组织保障,社区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计生干部具体抓、着手干,一级管一级,层层强管理。同时,不断加强巩固计生协会班子、计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要求计生干部坚持参加街道组织的例会和培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在思想上深化认识,在行动上加以指导,确保计生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计生工作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年来,按照的部署要求,本人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为契机,重点宣传《江苏省人口计生条例》、《决定》,努力营造计生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开展宣传活动。本人带领社区干部和协会志愿者充分利用“5.29、7.11、9.25”在社区广场开展计生一条龙宣传服务活动,回答群众计生咨询、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和“五期常识”宣传资料,服务群众达78人次。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利用社区黑板报、橱窗、公示栏及婚育新风传递夹等工具宣传先进的生育文化,以计生服务室为阵地开展优生优育、知情选择、避孕节育知识宣传。三是开展教育培训。利用好社区人口学校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讲座及培训班。全年开展了孕产期、育儿期、更年期知识培训和消防安全演习,提升了群众计生知识水平,营造了计生工作的良好外部环境。
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升基层计生工作水平
流动人口管理一直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创新采取了主动服务有效措施,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取得了计生工作实效。一是主动上门服务,及时做好育龄妇女建卡工作。对于居住在婚、孕、育的家庭,做好各类报表、台帐,做到表、帐、册、人情况相符,并及时上报统计工作。二是加强科普宣传,通过有效措施加强提升优生优育水平。开展“幸福护航”行动,广泛宣传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出生人口素质的氛围。全年向流动人口和社区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x盒,与x位产后育龄妇女签订知情同意书及时做好随访服务,对x位失业育龄妇女以及流动人口进行免费的b超检查,真正将计划生育的关怀行动落实到了最基层,提升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管理水平。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2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77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2013年,新疆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克拉玛依市、博州、昌吉州、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巴州、阿克苏地区、克州、和田地区等12个地州市和40个县(市、区)积极实施本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共投入奖补资金850.42万元。奖补资金首次超过自治区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642万元。地县两级共表彰先进集体603个,科普带头人175个,共计778个,表彰个数是自治区本级108个的7倍多,逐级培育、逐级推荐、逐级表彰的局面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培育、推荐、表彰的长效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
加强领导、制定办法。2013年,新疆科协成立了全国、自治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荐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及项目评审组,先后召开3次工作会议和2次评审会。组织业务骨干和表彰单位参加培训班,为顺利开展“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申报推荐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2012年制定《新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基础上,又印发《新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新科协发2013〕87号),开展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对8个地州市的四级联动、资金使用和示范作用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将科普惠农服务站纳入表彰范围,并增加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奖补名额。同时鼓励各地在确保自治区明确的奖补类别以外,增加本级其它奖补类别,如科普示范乡镇、村队,科技特色学校、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等。
优中选优、扩大覆盖面。为确保推荐质量,2013年,在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荐名额分配基础上,除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以外,均增加20%的名额分配至各地州市;自治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荐名额重点向四级联动地州市倾斜,并将差额比例从2012年150%扩大到180%。经过反复对比衡量和评选,择优产生了全区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科普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为表彰对象,并予以公示,体现了较高的公信度。
加强调研、分类指导。2013年,新疆科协领导先后多次对伊犁州、乌鲁木齐市、塔城地区、喀什地区、克州、和田地区、巴州、昌吉州、博州的37个县市进行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工作调研,并与自治区财政厅教科文处组成联合工作组,先后2次对南疆四地州、昌吉州共20余个县市进行了“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掌握了解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为推动四级联动和争取自治区财政的更多支持奠定了基础。
科普惠农惠民工作在促进全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自2011年起已连续三年被列为自治区党委确定的“民生建设年”重点项目。各级科协组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民生建设年”重大工作部署,积极开展科普惠农惠民工作,加大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及时周到的科技服务。二是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新疆科协、财政厅始终坚持培养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带动一批、表彰一批的原则,在全疆开展科普示范典型的培养和发展。对储备的项目进行了阶梯式归类,要求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库的管理机制,使项目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动态化,确保项目申报质量。三是科普服务站建设得到加强。将“科普服务站”作为抓手,列为自治区表彰对象,并先后制定出台了自治区科普服务站建设工作方案,下发了加强科普服务站建设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13年起,申报全国、自治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集体,必须建有科普服务站。四是基层科普组织稳步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健康发展,全区现有各类农技协组织2257个、会员68.4万人,成为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影响下,各县(市、区)积极筹备成立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截至目前,全区所有的地州市科协和56个县市科协成立了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为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随着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增加,自治区科协党组高度重视,专门筹措资金,2013年为22个县级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配发了科普大篷车。五是科普投入不断加大。随着“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基层科普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基层科普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2013年,自治区本级人均科普经费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由人均0.5元提高到1元,达到2200万元,翻了一番;7个地州市人均科普经费达到人均1元以上,全区86个农业人口县市区,近半数县市区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元以上。(新疆科协)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8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89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动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新。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区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公民获取科技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态度更加理性、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5%。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科普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加快提高,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服务更加公平普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支撑、经费投入、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结合实际,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知识。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认知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组织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节”、“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等宣传教育。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中小学学生科学理念,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增强实践能力。重视家庭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建立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普及服务网络体系,发挥“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民党校”等平台作用,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以及妇女“双学双比”等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加大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应对突发恶劣天气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科协、村级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以及“大学生村官”、科普员的科普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等科普活动。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富民)计划”,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等带动作用,深入开展科技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围绕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以提高劳动者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广泛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将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课程,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青工技能大赛”、“讲理想,比贡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避险自救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为重点,以创建“三型”机关为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与管理水平。区委党校要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知识考试、考核机制。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要定期举办有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的讲座、报告会、知识竞赛等科普活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等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地参观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开展社区“巾帼建功”创建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对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公共安全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技术以及公共保障水平的了解程度。针对突发性灾害天气、突发重大事故和灾难,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社区居民应对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等功能,健全镇办科协、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发展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着力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增加在职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内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加强宣传动员,鼓励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的专家学者参与科学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学素质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科学教育。鼓励和支持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机构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培训机构在全民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网络资源建设。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推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社会团体从事科普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繁荣科普创作,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合作与交流,引进优秀科普产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科普产业良性发展,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机制。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公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力度,加强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建设,促进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科普类栏目的趣味性、知识性,不断满足公众需求。有计划的开展宣传工作者科学素质培训,提高宣传工作者科学引导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借助电台、电视台、《日报》、《今日》等科技传播媒体,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品牌节目,形成科普文化特色。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建设区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60%的街道(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科普画廊(宣传栏)覆盖全区60%的社区和行政村,宣传内容每月至少更新一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拓展各类职业培训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等基础设施的科普功能。鼓励支持辖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普资源定期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员、业务骨干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等,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鼓励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建立专(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发展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体系,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和镇办要将相关任务纳入本单位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牵头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日常协调作用,落实工作会议议定事项,加强单位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对各部门、各镇办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推动《科普法》深入贯彻实施。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繁荣科普创作,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有关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措施。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97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29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2014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服务蠡园开发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切实履行好“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能,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坚持服务大局主线,积极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努力做强服务平台,推动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为开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创新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方式和载体。以科学教育为重点,充分挖掘辖区资源,创新实施方式,有效带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升,促进开发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的提高,向开发区中小学免费开放3个科普教育基地。
(二)、精心打造科普活动品牌。策划好开发区第十三届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和科普志愿者宣传月等科普品牌活动,举办各类主题科普活动不少于10场次。深入开展“科普惠农兴村”专项工程。
(三)、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全年组织实施“金桥工程”、“厂会协作”各不少于2项。
(四)、全面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全年组建重点企业科协和联合企业科协2家,有效推进学(协)会组织建设工作。
三、工作要点
(一)、围绕科学普及,以品牌科普活动为抓手,致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1、打造科普活动品牌。一是科学规划科普工作。要认真贯彻2014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要切实把科学普及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结合开发区的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认真落实“十二五”科普工作目标,科学规划2014年科普活动计划,并纳入科普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计划。二是精心策划科普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工作主题,精心组织科普志愿者月、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开发区性重大科普活动,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载体,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社会效应显著的科普活动,推进科普活动的经常化、社会化,形成大型科普活动、专题科普活动和特色科普活动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2、构建全方位科普宣传网络。一是充分发挥平面媒体的宣传作用。做好向《新滨湖》—《科技之光》、《科技之窗》、《科技前沿》、《科学生活》等栏目的投稿,积极开展科普画廊巡展和免费发放科普宣传册,组织科普大篷车、科普大讲堂进机关、学校、企业、乡村、社区、军营。二是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整合各类社会科普资源,着重发挥辖区3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的主题科普宣传平台作用,促进辖区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健全立体式、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普宣传网络。
3、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一是针对重点人群,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发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建立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联合协作,共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利用辖区科普资源,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科普六进”活动为形式,全面实施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二是以科学教育为重点,着重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积极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创新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方式和载体,促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围绕科技创新,以专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全力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1、大力实施海智服务滨湖计划。一是构建海智人才服务网络。充分利用“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建立开发区政策咨询、人才需求、项目合作等信息互通渠道,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开发区开拓项目。依托创意园、创业园、湖景科技园等海外人才密集区,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积极策应人才强区战略。加强对外、对上、对下的联络,为海外人才创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建立健全海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强化与区科协及有关部门的联系,逐步建立一套工作联系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协调沟通制度,推动海智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企业引智引才牵线搭桥,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
2、深入开展重点工程项目培育。一是大力实施“厂会协作”、“金桥工程”项目。充分发挥科协系统同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各学(协)会广泛联系的优势,围绕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好桥梁、推手作用,着力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企业做好服务。二是深入推进惠农项目创建工作。不断拓展科技服务新领域,增强服务能力,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
(三)、围绕自身建设,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行动为抓手,着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1、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一是全面加强开发区、社区两级科协组织建设。健全开发区、社区科协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职责,增强带领科技人员为经济、科技、科普、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的能力。积极协调基层科协工作,切实提升基层科协组织的地位。二是积极推进企业科协、学(协)会发展。按照企业科协、联合企业科协的组建标准,力争全年新建2个企业科协。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2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17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意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工作的总体要求,第二部分:推动社区科普大学实现健康发展,第三部分:为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创造有利
条件。
《意见》指出,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立足社区、服务百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不断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沈阳奠定坚实基础。要牢牢把握社区科普大学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行动计划为主线,面向社区居民广泛开展科学教育,扩大科普大学普惠面。坚持以具备参学条件的离退休、失业待业、居家赋闲的社区居民为学员主体,招收对象逐步向青少年、农民及在职人员扩展,推动办学触角向涉农街道、少数民族聚集区等区域延伸。拓展办学功能,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安全健康、防灾减灾、节能环保等内容为重点,开展系统化科普教育,着力提高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城镇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在科普课程中的比重,推动科普大学由科普教育平台向社会公共服务平台转化。
《意见》强调,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模式,要在坚持“两级办学”(市办总校、社区办分校)、“三级管理”(市、区、街道)和“四个固定”(教学场所、授课时间、任课教师、学员队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校和学员的自主管理,在社区的指导下民主选举产生校委会、班委会,不断完善学校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使社区科普大学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按照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科学设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增强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断丰富活动载体,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推广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社区科普大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采取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社会招聘等形式,选聘各类优秀人才担任社区科普大学教师,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社区科普大学教师队伍。
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发挥社区科普大学与社区群众联系密切、互动广泛的优势,在社区的监督指导下,积极引导学员参与社区建设。鼓励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学校、科研院所,充分利用社区科普大学这一平台,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理论宣讲、知识普及活动。在社区科普大学探索建立社情民意反馈机制,为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益帮助。不断拓展社区科普大学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协助社区开展各类公共服务。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将其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市社区科普大学领导机构,其办事机构由市科协、市文明办、市社区建设办组成,办公室设在市科协,负责指导全市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学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科普大学的投入力度。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鼓励社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社区科普大学建设,为社区科普大学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改善社区科普大学教学场所及各类硬件设施。社区科普大学要充分利用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设备等至少应满足50名以上学员教学活动需要。充分调动街道、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健全完善社区科普大学管理体制。具备条件的社区要逐步开办社区科普大学,暂时不具备条件的社区,要与相邻社区实行联合办学。探索建立街道(乡镇)领导干部联系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制度,并将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纳入和谐社区示范活动以及高标准社区、文明社区等考核之中。加大对社区科普大学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经验,选树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建设和发展社区科普大学的浓厚氛围。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91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8分钟,共有158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大力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程,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和谐*建设夯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行动和职责分工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订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
2.根据未成年人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广泛开展课外、校外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等实践活动。要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学家进校园、校园科技节等科普系列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
4.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结合城市公益设施布局和建设,配套完善青少年活动设施和场所,“*”期间每个县(市)区都要设立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健全市、县(市)区两级少年宫、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加强以上设施和场所的科学教育功能。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扩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渠道和机会,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5.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要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少儿科普文艺与少儿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要开辟科普专栏或专题,加大科技传播普及力度。以上由市教育局、团市委牵头,会同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科技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市妇联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绿色证书、科技和创业等培训计划,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加大对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能力,力争使80%以上的农民能够熟练掌握1-3项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
2.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组建和充实农业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通过举办科技下乡、科技赶大集、专家讲座、样板示范、田间学校、农业科技书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和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重点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保护耕地、清洁生产、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3.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到2010年,使全市2炖3的县(市)区成为全国、全省科普示范县(市)区,并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园区和基地的示范作用。
4.重点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农村科技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重点扶持一批农技协成为当地产业发展骨干。深化发展农村科普“五个体系”,不断完善从技术推广、培训到生产、销售一条龙技术服务。到2010年,使全市35%的农民加入各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
5.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完善县乡村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引导和信息服务,开展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阳光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力争“*”期间培训农民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以上。
6.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普村村通”工作,依托中小学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培训中心、文化站,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在全市范围建成“一站、一团、一栏、一员”科普网络,即建设乡镇科普活动站、县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村科普宣传栏和村科普员。
以上由市农业局、市科协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2.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把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并作为各类职业考核、鉴定的内容。
3.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及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期间,力争培训各类职工50万人次以上,其中,再就业培训10万人次以上。
4.建立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讲理想、比贡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厂会协作”、“金桥工程”等活动。
5.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市民学校的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大对社区公共科普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每个社区都建成并健全包括图书阅览、教育培训、文化活动等多动能的每万人至少500平方米的室内科普文化场所。
6.加强科普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社区科普活动的机制和方式。逐步建立服务街道、社区的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发展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培训科普志愿者,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自*服务;依托各级学会发展服务于社区的科普专家队伍,与社区建立定向的服务机制;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大学的发展,加强师资培训和教材开发,提高科普大学的教学质量。
以上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经委、市总工会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终身学习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建立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学习培训制度。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校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组织、人事部门在公开招考公务员、竞聘领导干部中,侧重对科学素质的考察,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
2.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带动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要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系列科普报告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带头参与科普活动,各级各部门适时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以上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社科院、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五)大力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中小学和农村化技术学校科普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壮大科普讲师团队伍;实施城乡科学教育教师互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推进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互动,建立双方合作共同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
3.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加强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各类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进一步增强行政院校和干部学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技培训。
以上由市教育局、市人事局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社科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六)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集成国内外现有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科普志愿者等各类科普信息,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一批紧扣时展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并推向国内外市场;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建立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成立科普作品创作组织,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
3.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以公众易于获得的方式送达基层。
4.制定落实相关地方法规和规章,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以上由市科协、市科技局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广电局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七)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1.建立公共科技传播平台,加大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市、县电视台、电台要增设科技频道、科技栏目,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大幅度增加。
2.提高科技频道、科普网站的专栏制作传播质量,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鼓励、支持电视台、电台、报纸等科技栏目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并择优扶持若干有特色、覆盖率高的知名科技栏目、科普网站和科普传播机构。
3.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积极培育科普文化市场。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创办广播电视栏目、科普传播机构、科普网站等,开发与经营科普类广播影视节目、书刊、音像制品、教育和游戏软件等,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文化产业格局,推动*市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
4.提高各类媒体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5.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充分利用网站(页)、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展科学教育与宣传。
以上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同市广电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院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制定全市科普设施的发展规划,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将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规划建设市科技馆,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机制改革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积极发展基层科普设施,完善四级科普设施建设体系。加快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4级科普设施建设步伐,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一批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科技类博物馆,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力争使每个县(市)区都有1所综合性、多功能的科技馆;在城乡社区继续建设和改造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增强以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3.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
4.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科研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落实所有科普基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公众定期免费或优惠开放。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
5.培育科普展览、展品市场,推动设计制作社会化。制定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的资质认定办法,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构,提高设计制作水平。结合泉文化,突出科普特色,积极培育科普旅游产品。
以上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协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责任部门具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市里已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市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县(市)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定期例会制度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全面规划、协调、督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及进度情况。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范围积极开展工作,牵头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会同责任单位研究制订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
(三)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关规定,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加教育、科普经费,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实施任务,按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管理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50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90位用户关注,60人点赞!
科普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普及,就谈不上科技进步和创新,更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区位于市委、市政府驻地,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日益成为我区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提高广大居民科学素质的阵地。面对这种新变化新要求新期待,我区社区科普工作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居民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社区科普的投入不足,设施和工作手段缺乏;社区科普活动频次低,质量和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一些社区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组织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等。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社区科普事业,营造社区科学文化氛围,让广大居民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具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提高全区人民整体科学素质和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明确社区科普工作的服务对象,切实做好社区科普工作
新时期社区科普工作必须把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失地人员等人群作为主要对象。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老年人反对愚昧迷信、运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丰富科学文化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的就业技能和生存技能,养成科学文明生活、保持理性平和心态、适应城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方式,形成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社区居委会、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的积极作用,动员、鼓励和支持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开发、开放和共享科普资源,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合力,普惠广大居民。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带动社区科普工作的全面提高。以加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数字化科普网络(简称“站、校、网”)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社区科普的服务能力,推动社区科普活动的持续广泛开展,为居民提供贴切、丰富、便利的科普服务。
三、以“站、校、网”建设为重点,改善社区科普工作条件
(一)建设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支持和推动社区因地制宜地建立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中心、社区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园、科普广场、科普宣传栏(橱窗)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在已有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设施和场所中增加科普内容、拓展科普功能。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做好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科普设备设施检查,及时更新科普展示内容,保证站内设施设备正常运转。有计划地利用科普益民服务站开展科普活动,提高活动频率、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居民受益面。
(二)建设完善社区科普学校。整合社区内及周边教学资源,建立科普大学、科普讲堂、社区学院、青少年科技辅导学校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学校,为居民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的科学教育和培训活动。引导社区立足实际、贴近居民,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配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切实提高居民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的能力。制定和完善社会科普学校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长效办学机制。支持培养一批教学能力强、热心于科普事业的社区科普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服务水平。
(三)建设完善社区数字化科普网络。推动建立社区电子科普显示屏、社区网络书屋、数字科普视窗等社区科普阅读终端。利用微博、微信、博客、即时通讯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实现居民科普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增加社区移动电视的科普功能,定期更新内容。
四、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切实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由社区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科普事业的能力,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社区科普工作计划、筹集社区科普工作经费、集成社区科普资源、组织社区科普活动。同时,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发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科普工作。配备社区科普员,引导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科普员,保障社区科普有专人负责。要积极推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传媒单位、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作为社区的兼职科普员,成为社区科普工作的骨干。引导中小学、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单位的科学老师成为社区科普的专兼职科普员,积极组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要大力支持社区科普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加强对科普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站、校、网”要为社区科普员提供开展科普活动便利条件。
五、丰富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切实满足居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新期待
社区要紧紧围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大力开展经常性的社区科普活动。针对老旧住宅社区、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社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新建住宅区,商务楼宇聚居区等不同情况,根据社区常住居民的组成、文化背景、科普需求等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根据未成年人的需要,组织开展科学营、科技竞赛、科普游戏、科学体验、动手做科研等多种形式的课外科学教育活动,激发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爱好。针对老年人对科学生活、身心健康、人文关怀等的科普需求,开展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消遣式科普,通过讲座、报告会、现场互动等活动形式,使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开展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科学生活等科普宣传,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和城市生活的能力。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科普活动,采取科普展览、专家咨询、科普讲座、科普文艺、科普影视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居民关注的卫生健康、应急避险、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心理关怀、反对愚昧迷信、生态环境等重点和热点问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及时解疑释惑,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居民科学对待和处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六、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用,为社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37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77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一、明确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明确指导思想:按照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此次组织实施“计划”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全省农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不断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和科普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科普工作真正惠及农业、农村、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二)明确实施原则
按照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各级科协要认真了解并深刻领会《实施方案》的实施原则,使“计划”在我省顺利实施展开。
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按照中国科协与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总体要求,把“吉林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与服务我省“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把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作为我省农村科普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
二要社会举荐,立足公益。评选范围要面向社会各界,凡符合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并要以立足农村科普工作战线为主,注重社会公益效果,为植根于基层的农村科普组织,百业科技致富竞赛评选的科普致富能人及农村科普带头人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以营利为目的。
三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坚持从我省中、东、西部农村区域划分特点的实际出发,遵循农业区域特点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等农业发展实际和客观规律,将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及优秀的科普示范带头人大力扶持并予以推荐,着力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作为我省农村科普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实施好、落实好。
(三)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及结合我省实际,各级科协要认真明确目标,抓紧落实任务,将“计划”组织落实好。通过“计划”的有效实施,逐步在我省广大农村建立起适应需求、服务农民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扶持并建成一批示范作用好、带动作用大、综合实力强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组建起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农村科普服务队伍;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并以此为基点,建立适应当前我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科协特色、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体系,进而形成科协组织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村科普工作运行机制。
1、以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突破口,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实用技术、新品种、新信息的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增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以建立农村科普示范体系为载体,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等农村科普示范网络体系,向农村和农民积极宣传推广农业技术成果,传播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普及科学生活知识,形成速度快捷、运转有效的农业信息传播渠道,实现科普信息和农业信息的有效流通。
3、以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为基础,通过乡土科技人才、农业专家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为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4、以强化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建设为保障,通过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集科普宣传、技术咨询服务、科技示范辐射等功能为一体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科学掌握推荐范围及条件
(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推荐范围:凡经政府社团管理部门依法登记的县级以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含县级)均可推荐。
推荐条件:
1、组织机构健全、产权明确、遵纪守法、管理规范;
2、获县级以上(含县级)表彰奖励;
3、拥有农户会员在100户以上,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4、协会组织成立3年以上,前景看好,有持续发展能力,会员年均纯收入高于本地农民年均纯收入的20%以上;
5、致力于农村科普事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范围:建立在农村、面向农民和青少年,以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场所。
推荐条件:
1、有明确的科普工作规划和任务目标;
2、曾获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表彰奖励;
3、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固定场所和科普设备,定期更新科普内容;
4、常年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等科普活动,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三)农村科普带头人
推荐范围:长期在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科普工作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科普志愿者。
推荐条件:
1、长期从事农村科普工作,热心农村科普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2、曾获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表彰奖励;
3、在组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带领致富,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曾获得省级农村百业科技致富竞赛大王、能手称号的科技致富能人具有优先权。
(四)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推荐范围:在少数民族地区成立,面向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科普宣传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推荐条件:
1、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成立时间在2年以上;
2、科普宣传设施健全,工作基础较好,科普工作队发挥的作用明显;
3、曾获县级以上(含县级)农村科普工作表彰奖励;
4、常年面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科普活动。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贡献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与认可。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效实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科协要充分认识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对“计划”的实施,各级科协领导要亲自主抓,积极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培育典型计划及实施细则,探索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二)广泛组织,严格推荐
1、名额确定。按照中国科协与财政部联合实施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要求及结合我省各地区农村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省科协确定了各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和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推荐名额,并下达到各市、州。
2006年,各市、州可推荐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各2个,农村科普带头人各1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推荐1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经省科协与省财政厅核实、筛选,将在全省选出3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名农村科普带头人,1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向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申报。
2、申报时间。各市、州的推荐工作截至到2006年9月10日,各地要将申报推荐名单及材料一式五份报省科协科普部(推荐材料需电子版)。申报材料包括:正式报送的函;各申报单位、个人的推荐表和相关材料。
3、申报办法。各级科协与财政部门要严格依照中国科协与财政部联合签发的《关于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通知》及《“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由县(市、区)科协与财政部门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及手段,广泛动员当地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单位与个人申报,通过县级科协与财政部门审批后,向市、州科协申报。市、州科协汇总各县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成立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在省科协下达的推荐名额内,提出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
省科协与财政厅将联合成立评审委员会,对各地上报的推荐名单和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对通过审核的单位和个人将在“吉林科技网”及有关媒体上公示10天,公示期无异议的,向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推荐,参加“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与个人”的评选。
4、各级科协与财政部门积极宣传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和有效经验,加大对获奖单位和个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指导力度,使其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市、州科协要认真做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的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在12月中旬将年度工作总结报省科协科普部。
省科协科普部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3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47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一、着力抓好两项“特色工作”
(一)突出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是县科协年部署的重点工作,县科协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总抓手,以“一站一栏一队一员”建设为活动载体,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工作,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去年已建设的乡镇和中心村科普服务站基础上,重点抓好受国家、省表彰单位的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今年,成立了果业协会、养猪协会、养鸡业协会等三个农技协科普惠农服务站、20个中心村服务站。形成了自上而下、覆盖面广的科普惠农服务网络,大大增强了科普技术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科普服务站”是依托科技人员资源优势,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传播科学技术的网络平台,随时实现专家与农户、专家与企业的对接。已接待咨询2800多人次,为农民解答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500多个,使广大群众足不出乡(村)便可直接享受一流专家的科技服务。农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家可以面对面予以解答,体现了直接、快捷、方便,提高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县委、县政府从年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扩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社会影响,通过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农村科普带头人、科普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为桃水镇油茶高产示范基地争取到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先进科普示范基地,全县以表彰20个先进惠农单位,10个科普带头人。
二、统筹兼顾,搞好科普工作
(一)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一是为强化对《纲要》实施工作的领导,县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领导成员变动情况,进行了充实调整。二是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科普健康行、青少年科技大赛、企业科技创新培训班、科普报告百村行活动,农民培训等等。三是编印《农村科普》、《社区科普》,全年共发行8期4万份,从各个方面普及科学常识,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
(二)青少年科普活动形式多样。一是联合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参加了科教创新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加强了我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了科技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经验交流,为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组织全县青少年积极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20件,在申报参赛的20个项目中获得了市级表彰的13个,省级表彰的2个。三是与教育局共同承办了为全县广大青少年学生举行的三场科普活动,进一步唤起了同学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探索创新的热情和兴趣,激发了他们从小立志献身科学的志向。
(三)社区科普工作广泛开展。为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工作的深入开展,县科协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新颖活泼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科普活动。一是举办影响广泛的社区科普广场活动。县科协在“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三次大型科普活动中联合城关镇科协和社区举办大型的社区科普广场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抗震减灾、节约能源、法律常识、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疫病防治等科普知识咨询服务和图片展览。每一次活动都吸引数以千计的居民群众参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积极拓宽科普宣传渠道,把科普教育宣传和社区各种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之中接受教育,这样既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又使居民群众学到科学知识,全年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二次,受益群众达2万人。有效地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三是组织《社区科普讲师团》和科普志愿者积极参与特殊节日的社区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全国科普日”开展预防疾病、科学生活常见病多发病专栏宣传。
(四)积极推进“科技助农致富工程”。根据“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协在新的一年完善服务“三农”工作的创新性举措,县农函大分校、农村科普讲师团的同志深入到村和基地举办技术讲座达30多次,培训5000多人次;对20多个科普示范联系点进行了跟踪服务;为无公害养殖、大棚蔬菜、有机葡萄、高产油茶、山地养鸡等设置了10个高产展示点;明确了10个高产攻关点;还设立了多种奖项并免费为联系点上的农民提供科普宣传资料和种苗。农业专家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加强科协自身能力建设
(一)召开攸县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月28日,在县委接待中心召开了大会,全县科技工作者代表18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县委、县政府表彰了24个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科协领导班子,总结八年来科协工作,对今后5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社区科普服务工作计划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5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41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一、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根据《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积极参与20__年科技活动周活动的通知》(人口厅发[20__]*号)及市人口计生局《关于积极参与20__年科技活动周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区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在5月20—26日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八个街道办和区计生服务中心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普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艾滋病等科学知识,提供免费查病治病、查环查孕等服务活动。活动期间,举办了“出生缺陷筛查、女性素质修养与生殖保健、青春健康、育儿期知识、避孕方法、饮食与健康、如何预防艾滋病”等知识讲座共24场,参加人员1940多人。举办了宣传咨询义诊活动26场,组织以“男女平等、关爱女孩、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文艺演出1场。接受群众咨询,悬挂宣传横幅59条,摆放宣传展板32块,发放宣传资料、笔记本、围裙、纸杯等宣传品35000多份,免费派发1万多盒,为群众义诊350人。并同时开展有奖问答,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取得很好的效果。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免费查环查孕14100多人,普查普治705人。
二、做好低保户独生子女母亲宫颈癌筛查工作。根据市人口计生局《关于印发〈低保独生子女母亲宫颈癌筛查方案〉的通知》(深计生[20__]62号)精神,我区认真做好低保户独生子女母亲的统计工作,下发通知做好落实。要求各街道把《免费凭证》在检查三天前送到对象手中并告知有关事项,并要集中组织送往市计生中心检查。使低保独生子女母亲真正体会到实行计划生育的优越性。
三、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普查及出生缺陷免费筛查(以下简称“双查”)工作。今年,我区继续加大“双查”工作力度,并把它作为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重要工作内容,与人口计划指标任务一起下达“双查”工作任务,有力地推进了“双查”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大量印发“双查”知识小册子及宣传单张,让群众充分了解到生殖道感染及出生缺陷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自觉参与“双查”,使我区的各种可干预的缺陷性婴儿出生减少,全面提高我区出生人口质量。二是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双查”工作是技术服务工作的重点,今后将是一个普及工作,要求每个妇科医生都应有效应对前来普查及筛查的人员,有效解释检查结果,提供随访咨询服务。因此,培训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5月组织了一场相关的培训,再一次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特别认识了生殖道疾病、地中海贫血疾病的病因,诊断及预防和治疗。三是指导各街道及定点单位开展“双查”工作,同时,做好全区“双查”人数的核实统计及经费结算工作。四是年初草拟了《关于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生殖健康普查工作评比表彰活动的通知》下发到各街道及各定点单位,并做好各单位服务质量电话回访工作,组织人员进行了检查评比,为表彰工作做好准备。
四、做好计生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为了全面提高我区计生技术服务人员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今年我们组织全区技术服务人员参加了省、市业务培训班学习十多期,大家一致反映良好,普遍认为收益匪浅。
五、做好申报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点工作。今年我局多次与区卫生局联系,要求社康中心要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点”,要尽早达到市的要求,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我科与区卫生局并多次到社康中心检查、指导,对6个条件成熟的单位已报送市人口计生局审批。
六、做好各计生服务机构督促检查工作。今年7月全区半年检查中,区组织了人员对8个街道计生服务站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对医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医疗文书、术前检查等规范服务情况以及各服务站的业务量进行重点检查,将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要求整改,并在半年总结会上通报。通过检查,提高了技术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技术技能,进一步推进服务机构严格按《常规》的规范进行服务,为群众所欢迎。
七、做好护士注册工作。根据市人口计生局的要求,我区下发了通知,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全区计生服务机构的护士填写有关表格,整理有关资料,集中到市卫生局统一办理护士首次注册及再次注册,使我区计生服务机构的护士注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八、积极开展免费查环查孕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今年我区各计生服务机构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采取了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到各社区集中开展活动,特别是上半年全省开展加强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专项活动中,各街道服务站医务人员、区计生中心流动服务车都深入社区进行便民、利民的免费查环查孕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
20__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抓好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普查和出生缺陷免费筛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普查和筛查的重要性,自觉到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接受检查。继续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工作,开展优生咨询服务,减少先天缺陷儿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继续开展“计卫联手”工作,加快全区社康中心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点的建立,对有条件申报“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点”的社康中心要积极申报。同时,还要扩大计生与医院
、社康中心联手工作,利用辖区的卫生资源,为辖区广大群众服务。三、贯彻落实《深圳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避孕药具的管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每个街道住宅小区(管理处)和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增加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箱,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四、根据市人口计生局的通知精神,组织我区计生服务机构的技术人员做好20__年度临床医学计划生育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
五、加强我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区、街两级计生服务中心(站)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