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工作计划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9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2410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7分钟,共有256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一、实施品牌化战略,实现服务品牌与服务市场的有效对接

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把实施品牌化战略与服务市场文化紧密结合,组建四方区“康乐捷”社区服务中心,以此为依托,推出“康乐捷”社区服务新品牌,盘活社区服务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建立信息处理中心、项目开发中心、劳务派遣中心、物品配送中心和管理中心,以“健康、欢乐、便捷”为理念,把百姓的需求作为我们服务追求的最高目标。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以快捷的服务送给千家万户健康和欢乐。加大宣传力度,创造“社区服务康乐捷、家庭生活好帮手”和“有事请找康乐捷”的服务品牌,逐步实现服务品牌与服务市场的有效对接。

二、成立行业协会,强化行业管理

(一)成立四方区社区服务行业协会。按照市民政局《关于实行社区服务业认证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做好社区服务业认证审批及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制定社区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和社区服务业标准,协调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对社区服务市场进行梳理,对从事社区服务的单位进行资格认证,发放资格证书,并实行年检制度,使社区服务逐步向行业化、规范化发展。

(二)成立四方区“康乐为老”服务协会。按照国家《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市有关规定,强化指导和管理,统一管理规定和服务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福利机构网络,为老年人养老、托老、居家养老、休闲养老、异地养老和旅游养老提供多项服务。同时,还将建立“康乐为老”服务中心,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吸纳部分骨干力量,形成整体优势,力争重点在居家养老、异地养老和旅游养老方面有所突破。要以阳光敬老院、水清沟敬老院为依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以四方福彩、海伦敬老院为依托,与全国一些旅游城市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老年人异地养老和旅游养老创造条件。

按照《青岛市城市社会福利设施专项规划》要求,使全区养老机构总数达到17处,床位总量1100张,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16张以上床位的工作目标,并做到布局合理,档次有别,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

今年,在全区所有社区全面建成“星光老年之家”,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场所。要强化措施,保证“星光计划”顺利实施。一是要加强对“星光计划”的组织领导,在建设“星光老年之家”站点的同时,建立灵活多样的融资、筹资渠道,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抓典型、推经验,召开“星光计划”工作经验交流会,并结合文化艺术节举办“星光计划”老年文艺专场汇演,营造实施“星光计划”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星光计划”档案,街道办事处要精心组织,各负其责。四是要落实好用地、税收、信贷、电信、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三、建设三支队伍,促进社区服务队伍社会化

(一)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要组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和院校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要建立健全志愿者组织和各类社会互助组织,建立健全志愿者档案,组织开展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为重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志愿服务的良好风气。

(二)社区服务管理队伍。一是充分利用社区管理学院,对区、街、居从事社区服务的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二是面向社会招贤纳士,聘请有管理经验和专业特长人员加入社区服务队伍行列,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社区服务专业队伍。成立四方区社区服务劳务派遣中心,依托再就业服务中心,与再就业工程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就业优惠政策,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人员,根据他们所具备的技能和特长组建各种专兼职服务队伍。今年将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选择部分社区共同开发服务项目,帮助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服务,派驻社区服务便捷员,采取询问与登门的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使社区服务站点下岗失业职工的安置率要达到80%以上。

四、构筑四大网络体系,搭建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一)加强三级组织网络建设。进一步理顺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工作站的关系,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切实做到区抓、街管、居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面向全市推出**热线联四方“网络通”服务。重新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打破不同所有制、不同辖区的限制,将千家万户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与能够提供服务的各类资源紧紧联系在一起,畅通服务信息渠道,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资源的利用率。

(三)面向全区推出**热线联社区的“一线通”服务和“排万家忧、解万家愁、四方社区服务进万家”的“一卡通”服务,实现区与街、街与街以及社会举办的各种社区服务项目优势互补,构筑四方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让广大居民真正享受到“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快捷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

(四)利用互联网建立社区服务网站,成立社区服务实体网络协会,吸收社会服务质量好、诚信度高的单位和个人加盟,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公开服务项目,推进社区服务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积极探讨把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服务的试点工作,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

五、落实五项措施,推动全区社区服务向纵深发展

(一)加强领导。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社区服务工作,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战略的眼光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社区服务作为民心工程摆在社区建设的龙头位置。各街道“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社区服务事业,为社区服务的开展提供政策和智力支持。

(二)加大投入。要加大对区、街、居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区社区服务中心要从全区实际出发,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构筑信息平台,发挥综合协调和信息主渠道作用;各街道要按照要求,切实落实服务中心200平方米用房,对拓展的社区服务项目要舍得投入;社区服务站要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原则上要达到30平方米以上。这项工作将作为年度社区服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制定规划。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要按照意见要求对本辖区内的社区服务工作制定详细规划,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明确发展目标。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70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首先,随着新医改的深入,高校医院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必然选择,为高校社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医疗服务,是拓展医院业务,促进医院发展,更是高校医院的职责所在。其次,因为高校医院就近、方便及专业性,长期为高校老年教职工及社区老年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方便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别近些年国家重点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医院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和综合服务能力。此外,高校医院隶属于高校管理,能同时得到卫生部门和高校政策、资金、人员等的各种支持,如高校强大的教学科研力量及设施,有的高校还设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健全的基层组织机构,如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学生会等,将为校医院管理、开展志愿者和社工工作、全科医护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持。因此,高校医院开展高校社区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二、高校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模式思考

采用多样化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形式,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社区医疗服务需求:①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高校医院提供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的形式,特点是政府通过为居家养老居民购买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券、健康保险或居家护理险(如长期护理保险、临终护理险)等确保居家养老人群享有健康服务。我国尚不富裕,由政府全部承担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并不实际,但可通过发放政府购买的部分医疗项目免费服务券、提高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报销比例、提供专项补贴鼓励老年人购买健康保险及长期护理保险等保险产品、针对弱势老年人开展无偿或低收费的基本保障社区医疗服务等等,以体现尊重生命,人人享有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②按生活自理程度分类服务形式:根据生活自理程度把居家养老老年人分为生活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3种人群,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特点是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各取所需。有研究提出对生活能够自理者主要开展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组织适宜的体育锻炼康复训练等活动,与居民订立契约式健康保健合同;半自理及不能自理老年人应开设家庭病床,定期上门巡诊,为照护者提供护理常识和技能培训,外出就医时提供上门接送等特殊服务。③按病症种类服务形式:根据老人所患病症种类,提供专项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特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方便同类患者一起管理,提高效率,针对病症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由医疗服务团队修订实施健康促进计划、健康目标、评价效果等。如美国有专门为社区老年痴呆症患者提供的特别护理服务。研究表明通过实施多因素干预措施可降低社区老人跌倒发生率,居家医疗服务可强化城镇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促进血压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多层次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①预防服务:老年人是疾病及突发事件的高发人群,重视预防,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内容有传染病预防(包括社区的一级病因预防、二级“五早预防”和三级预后康复预防)、非传染病预防(包括一级危险因素预防、二级早期疾病干预、三级防残预防)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如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等)。应制定针对居家养老人群群体和个体的短期及长远预防服务计划,同时需结合考虑环境、季节、人员等诸多影响因素。②医疗服务:主要是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控制,对危重病例的救治及转诊,高校医院应引入现代老年医学观念,开设老年科,提供个体化综合医疗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建立高校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建议开展家庭治疗、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可先由家属或老人到医院相关部门填表申请,经老年健康评估小组评估后,按等级收取医疗服务费用,费用列入医疗保险的支付项目范围,政府可参考等级给予相应补助。③康复服务:高校医院应设康复室,备有基本的康复训练器材,为各种慢性病老年病所致功能障碍者进行康复治疗,开设家庭康复病床,定期派康复工作者到患者家中进行康复咨询、治疗和转诊服务,进行医院、社区和家庭康复工作,由健康评估小组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服务费用应列入医疗保险的支付项目范围。④保健服务:居家养老老人常患有多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连续性日常保健至关重要。可设立家庭医生责任制,使老年人拥有相对固定的家庭保健医生,进行网络化管理,针对老人的体质状况及患病情况,提供个性化保健计划建议,并进行有计划的药物管理、心身管理和行为管理,为社区设施及家庭环境改造提参考意见,开展一些保健性质的服务项目,如养生保健、中医养生、足疗、心理辅导、健康锻炼等。⑤健康教育服务:针对居家养老人群开展有计划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服务。特别要开展老年性多发病、常见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制定针对群体和个体的短期及长远健康教育服务计划,建立专家-高校医院专业人员-家庭医生-居民等多级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统一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内容,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服务,设立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健康教育服务。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41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7分钟,共有141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创新一:

网格化管理均等化服务

全面提升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近年来,泰州市海陵区紧紧抓住社会管理创新热点、和谐建区发展良机,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为主、网格划片、以房管人”新模式,大力实施“规范化服务、市民化待遇、信息化共享”新机制,推动了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创新背景

随着泰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流动人口日益呈现增多的趋势,城区流动人口已达10万之众,占户籍人口的1/4,给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婚育信息难掌握。流动人口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文化的多样性增加了服务与管理的难度,流入地人口计生部门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婚育动态。

二是责任措施难落实。流动人口变动性大,信息交换量重,数据的收集、录入及上报需要从村居、镇街到区各级的密切配合,投入足够的精力。现有的按户籍人口数量配置机构编制和管理人员的现状,远不能适应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体制的需要。

三是服务管理难到位。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新建小区增多,“新市民”为断增多,难免出现计划生育管理“盲区”。社会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维权意识和社会需求多样化、个性化,难以满足其需求。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解决以上“三难”问题。

二、创新做法

(一)科学设置网格。

为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堵塞管理漏洞,消除管理“死角”和“盲区”,我区按照“走向合理、界限分明、规模适度”的原则,打破原有行政界限,重新调整布局街道、社区行政区域四址范围。在此基础上,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按照社区每两幢楼或每两条街巷设置一个网格的原则,结合社区辖区面积、地理环境、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情况、企业商铺数量等因素,将社区细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选聘一名网格管理员,使之成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基本单位和组织节点,从而在“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结构之下,增加“网格”这一层级,变为四级责任体系。社区再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多个片区,每个片区对应若干网格,建立社区第一责任人—片区责任人—网格管理员的包保责任体系,形成“无缝隙、全覆盖”的网格化到户管理体系,将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每个楼栋、每条街巷、每户居民,做到以“不动的房产”管好“流动的人”。

(二)规范网格管理员队伍建设。

整合社区

内部民政、计生、治安、社保等中心户长、楼道长资源,按照“六有六好”标准,在民主推荐基础上选聘产生了近2000个网格管理员,优化了队伍结构。建立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街聘居用区备案”,激发网格管理员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区、街道、社区共同为网格管理员配备人口计生宣传品以及法律、卫生、科技等读物,统一发放网格管理员工作记录簿,保障其正常开展工作。街道、社区每年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活动,针对工作实际,确定培训专题,着力增强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在评选“十星文明户”、发展新党员、安排就业岗位等方面,优先考虑网格管理员;在办理计划生育证件方面,给予网格管理员初审权。并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适当给予补贴,支出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三)明确网格管理员职责。

网格管理员主要履行“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监督员”职责,通过明确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落到实处,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的“耳目”和“助手”,成为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一是宣传和督促流出人口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二是协助社区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三是宣传告知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享受“免费技术服务”等政策;四是组织动员已婚育龄妇女参加免费孕情健康检查;五是核实提供经营场所、出租房、务工单位的情况,协助街道与相关单位、个人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六是协助社区开展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登记。

(四)推进网格化服务。

服务体系全覆盖。全力打造“十分钟服务圈—服务责任片—世代服务室(岗)”为全覆盖体系的服务链。打破行政区域,坚持市区一体,建成东西南北中多点呼应、各具特色的“十分钟服务圈”。建立区域、任务、利益明确的“城市计生服务责任片”,实行“五必访、五上门”。社区采取独立设置、与卫生室合建以及设立世代服务岗三种建设模式,保障流动人口方便快捷地接受服务。

优质服务均等化。一是政策导向市民化。确立“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工作理念,着力构建公共服务、权益保障、引导激励“三大体系”,出台外来务工人员优先优惠办法,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人一样,实现“有户籍、有收入、有社保、有医疗、有房住、有组织”及其子女“有书读”等10项同城待遇。二是计生服务均等化。通过《流动人口权利义务告知书》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机构、服务项目及联系电话,重点推进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健康检查、优生筛查、关怀关爱等

六个服务均等化,使流动人口享受到现居住地优质的计划生育服务。

(五)构建网格化纽带。

我区把社区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来推进,合力推进“和谐海陵”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人口计生与公安、人社、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间的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数据共享,提升社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社区配备信息系统专用电脑,安装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和基层人口信息管理服务电子台帐,实现计生信息一点通。只要点击一下每幢楼、每条街巷,就能通过图标颜色了解一般管理对象、重点管理对象和流动人口分布情况;点击任意一户门牌号码,或者随机报出一个流动育龄妇女姓名,就能查找出该同志的相关信息,管理和服务方便快捷。

三、创新成效

泰州市海陵区针对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居住情况复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服务难到位等情况,大胆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均等化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实现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的全覆盖。将社区管理下延到网格之中,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管理服务新格局,杜绝了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

二是保障了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真正落到实处。由于底数清、情况明,流动人口诉求渠道畅通,加上管理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流动人口真正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待遇,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三是适应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动态性。流动人口的突出特点就是流动性大,从业和居所变动频繁。实施网格管理、以房管人,管理员就在流动人口身边,便于流动信息及时掌握,服务管理及时跟进。

四是推动了流动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信息采集的及时准确,信息平台的建设打造,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多方共享,多方共赢,为综合治理流动人口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二:

打造阳光计生品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创新背景

为切实加强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提高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行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委以“阳光计生行动”为抓手,实行“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创新做法

1、以社会和谐为统领,实施“阳光计生”。坚持把“阳光计生行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具体行动,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规范执法行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谋发展。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规范。通过开展创

建计划生育便民维权示范镇(街道)、示范村(社区)活动,以及现场会、推进会、督查会等形式,确保“阳光计生行动”扎实开展。

2、以政务公开为抓手,促进“阳光管理”。一是公开形式多样化。通过政府网、人口网,政务公开栏、计生宣传栏,便民服务大厅、服务窗口等形式长期和定期公开;通过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及开通联通短信平台即时公开;通过制作宣传品、集中性宣传服务活动、电子显示屏等形式不定期公开。二是公开内容规范化。全区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事务公开实施办法》,明确区、镇(街道)、村(社区)政务事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做到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监督电话、政策法规、服务内容“六公开”。三是公开运行网络化。研究制定《海陵区人口计生行政权力和行政事务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操作手册》,将再生育申请审批、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核发、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核发、一孩生育服务证的申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病残儿医学鉴定等七项人口计生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项目全部在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3、以国优创建为载体,推进“阳光服务”。一是围绕群众家庭发展需求,实施幸福家庭促进工程。坚持以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为主体,以生育、生产、生活为主线,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启动“幸福家庭十大行动”。二是围绕群众生殖健康需求,实施世代服务提质工程。推进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东西南北中“十分钟服务圈”以及市、区、镇街、村居多点呼应的服务链。婚前医学检查、“两癌”筛查、生殖健康检查等公共服务项目,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避孕节育随访等服务项目城乡全覆盖。三是围绕群众权益保障需求,实施诚信计生创建工程。坚持利益导向,出台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实施办法,人口计生法定奖励政策落实率达100%。实施“亲情牵手—关爱女孩”十百千工程,打造“爱心奶奶”、“阳光驿站”关爱品牌。四是围绕流动人口需求,实施服务均等化工程。探索建立“社区为主、网格划片、以房管人”新模式,大力实施“规范化服务、市民化待遇、信息化共享”新机制,重点推进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健康检查、优生筛查、关怀关爱等服务均等化。

4、以评议监督为重点,保障“阳光维权”。一是“评议”兑现服务承诺。深入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请流动人口评计生”、“主题教育社会各界评计生”等活动,征询群众意见,倾听百姓心声,出台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二是“热线”畅通诉求渠道。将“12356”计生服务热线整合到

“12345”区政府呼叫热线之中,实行统一受理、分级办理、限时办结。利用政府网和人口网,及时对群众提出的人口计生问题进行网上解答,方便群众咨询、投诉和反映意见建议。三是“监督”增强维权实效。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群众代表担任行风监督员,明确职责权限、监督内容,定期交流反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五议三公开”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实现人口计生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以事业发展为根本,锻造“阳光队伍”。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建立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教育培训制度,推进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二是强化作风建设。树立勤政为民形象,牢记宗旨、关注民生,解决权力观、价值观问题;树立奋发有为形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解决事业心、责任感问题;树立清正廉洁形象,行为规范、甘于奉献,解决廉洁自律、永葆本色问题。三是强化绩效考评。对镇(街道),实行目标百分考核,折算三个文明得分;对村(社区),按绩定档,奖惩结合;对随访服务队,分片责任包干,“养事不养人”;对人口中心户长,街聘居用区备案,工作报酬区财政予以保障。

三、创新成效

1、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升级。开展“阳光计生行动”以来,进一步增强了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职工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促进了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转变、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优质服务的提质提速。

2、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村(居)民自治、村(居)务公开,激发了群众的参与激情,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获得了民心和民信,从而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3、提升了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阳光计生行动”的深入开展,增强了基本国策的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达到了顺民心、惠民生、转作风的目的,有力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全区涌现出一批示范镇(街道)、村(社区)、站(岗)等先进典型,进入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行列。

创新三:

“四定”促“四解”

开创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新路子

一、创新背景

社区和农村的计生村、居民小组长队伍处在人口计生队伍的最底层,也是我区人口计生队伍的最薄弱环节,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发挥作用不明显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海陵区人口计生委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深入调研,把优化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建设作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的强基提质工程来抓,建立完善了一套选拔、培训、管理、激励机制,有效地发挥了村、居民小组长在

村、居与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了全区人口计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做法

1、科学选配“定人”,解决“没人干”的问题。一是合理设置村、居民计生小组长。按照“规模适度集中、方便生产生活、有利群众自治”的原则和按社会化管理的要求,以每组30-50户的标准,对现有计生村、居民小组长进行撤并调整,并按照“一组一长”设置计生村、居民小组长。二是创新推选方式。采取“两推一考一选”(群众推荐、本人推荐、支部考察、村、居民选举)方式,把熟悉计生政策和本村、居情况,办事公道、群众信赖的人员选拔为计生村、居民小组长。据统计,全区有400多名村、居民计生小组长通过“两推一考一选”方式产生。三是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城市创业新星、农村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优秀外出务工返乡农民等人中选拔计生村、居民小组长,注重提高女性村、居民计生小组长的比例。目前,全区村、居民计生小组长中有各类种养能手86名,城市创业人员136名,农村实用技术人员216名,复员军人和返乡农民87名,大中专毕业生258名,女性658名,村、居民计生小组长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2、教育培训“定向”,解决“不会干”的问题。一是专题培训。将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培训列入区、镇街园区干部培训工作规划,区人口计生委组成了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讲师团,对他们进行人口计生的政策法规、人口理论、业务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仅今年就培训达1200多人次。二是基地培训。通过下派科技、规统、法规、宣传、流管等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各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有计划、分层次加强村、居民小组长的教育培训。三是特色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组织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定期收看网上的人口计生知识,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本领。

3、制度管理“定责”,解决“干不好”的问题。一是实施绩效管理。根据各村、社区工作现状和特点,创新推行“村、社区级绩效考评”,将村、居民计生小组长纳入考评范围,完善和制订“百分制”考评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村、居民计生小组长的责、权、利,使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在管理组里事务时手中有“权”,能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二是坚持制度管人。建立干部联系制度,区人口计生委中层以上干部、乡镇(街道)、园区计生科工作人员各联系3-5名情况复杂、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较多的村、居的村、居民计生小组长。目前,13名区人口计生委中层以上干部和10个乡镇(街道)园区计生科干部共挂钩联系132名计生村、居民

小组长,指导他们为群众办实事300多件,成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16起。三是推行民主管理。完善组务公开制度,各村、居民计生小组成立监督小组对组务进行监督,并设立组务公开栏和意见箱。去年来,各村、居组共收集意见建议218条,已解决202条,兑现率达93.5%。实施村民小组长向村民报告工作和村民评议小组干部制度,全市123个村(居)召开民主评议会400多场,群众对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工作满意率达95.6%。

4、激励保障“定心”,解决“不愿干”的问题。一是提高经济待遇。建立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固定补贴+绩效补贴”的薪酬制度,确保村、居民计生小组长每年的基本报酬。对任务完成较好,年度考核优秀的村民小组长,经全村、全社区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给予适当奖励。二是强化政治激励。按照“把党员选拔为村、居民计生小组长、把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培养成党员”的思路,积极推荐年纪轻的优秀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加入党组织,进而选拔为党小组长;通过法定程序将党小组长推选为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加快资源整合,努力实现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和党小组长一肩挑。据统计,全区有146名村、居民计生小组长被确定发展党员重点对象,小组长一岗双职的达到178人,其中村、居民计生小组长和党小组长一肩挑的有68人。三是加强精神鼓励。区、镇园区每年组织开展“优秀村、居民计生小组长”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先进典型,通过专项表彰、宣传媒体或各种相关会议,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增强村、居民计生小组长队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先后有54名优秀村、居民计生小组长获得各级表彰。

三、创新成效

“四定”举措的施行,极大地调动了基层计生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其用新的视角来看待工作,用新的思路来谋划工作,用新的措施来推动工作,特别是能够围绕工作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探索、创新、突破,营造了争先创优、奋发进取、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一是促进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有新的提升。广大计生村、居民小组长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转作风,实现了计生干部与育龄群众的零距离、面对面交流沟通,成为育龄群众的“贴心人”。二是促进整体水平和内涵质量有新的提升。人口计生网络不断延伸,能力素质不断增强,使村居服务管理更加全面深入、更加优质高效、更加贴近群众需求,信息准确率、优质服务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99.43%、99.36%、99.7

0%,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单项创特色、整体上水平,在人口计生队伍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职业化建设的新路子。

创新四:

生育关怀 助推社会老龄服务工作

一、创新背景

面临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养老服务已形成巨大的挑战。如何拓展延伸生育关怀服务内涵,促使政府及其部门为实行计划生育家庭老年弱势人群提供公共服务,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成为一大课题。海陵区计生协在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中,倡导推行“五心服务”,用责任心查实每位老人生活起居情况和需求,用真心营造敬老、助老、关爱老人温馨环境和氛围,用热心对待每位老人,用诚心满足服务对象,用爱心关爱老弱病残者,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病残老人、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增强了计生协的感召力、凝聚力、生命力。

二、创新做法

一是强化宣传,营造尊老、扶老、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策应泰州建设“三个名城”和海陵区打造“三张名片”的机遇,借助生育关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优势,广辟宣传渠道、优化宣传环境、拓宽宣传空间、构建立体式宣传平台,大力营造全社会尊老、扶老、关爱老人社会氛围。各计生协通过设置墙报、橱窗、户外广告、横幅、标语,印制宣传资料、折页,组织协会工作者、会员、志愿者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用身边人、身边事编排演出群众喜闻乐见文艺节目,启迪群众的尊老意识。利用人口计生网宣传老年人保障法律法规、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以及生活知识,通过12356阳光热线电话接受老年群众的咨询,开展老人援助服务。区、镇(街)、村(社区)文化园、人口文化广场、人口文化街等阵地常年开展一系列社会养老宣传服务、咨询活动,营造尊老、扶老、爱老社会氛围。结合敬老型社区、老年宜居社区、文明村镇、老年温馨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等创建活动,融思想道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每个家庭成为平等、文明、和睦,融时代特色和传统美德于一体的新型家庭,为老人营造良好的生活服务、精神慰藉和生态文明环境。以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街老年学校为网点,初步建立老年精神服务工作体系,老年活动丰富多彩。

二是建立完善利益导向体系,体现政府对高龄老龄人群的关爱。市区政府将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列为民生工程,全面落实法定的奖励政策。同时,实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和高龄老龄人优先优惠政策,实行“奖、保、优、扶、补”5个方面共31项优惠政策,重点解决计生贫困家庭和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病残老人、孤寡老人的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中对计生困难家

庭由政府代缴全部或部分最低缴费标准的养老保险,在农村全面落实“五保”政策,据统计,集中供养率已达65%以上。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1.25亿元。从2004年开始,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惠及城区2.1万人。积极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与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三合一”运行机制,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1800多万元。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街道为单位的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从2004年开始,市区同步建立人口计生公益金制度,累计筹资人口公益金150万元,解决计生困难家庭和社会老人的实际困难。同时,出台“家庭养老支持政策,补贴家有老年人口农户、建立养老互助”组。对残疾、孤寡老人实施优待普惠政策,计生特困对象优先入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和康复中心,费用适当减免,资金由财政补贴。市区从2003年起建立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计生家庭伤残、死亡特别扶助制度,仅2011年全区2575人享受农奖、特奖203.614万元。近年来,市区实施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给老人在文化、娱乐、医疗、交通、就医、养老、法律救助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和便利。自2008年至今海陵区为老人免费安装“电子保姆”,用户已突破11400户,通过红键求救成功抢救了410多突发疾病老人,通过绿键求助,为用户提供40000多次的生活服务,并成功劝说阻2位轻身老人。市区发放“凤凰一卡通”1.2万张,每年为老人节省百万元车路费,平均每天100多位老人免费游览景区,省门票费百万余元。

三是整合资源,搭建社会养老服务平台,做到“爱心”无缝对接。自2007年,城北街道工人社区首家成立养老服务站,是市区养老社会服务全面展开的标志。目前初步建立了区、镇街、村居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2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示范机构5家,居家养老服务站119家,社区老人日间照料室15个。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搭建社会养老服务平台。市区在逐步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居家养老信息系统,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统筹安排服务设施,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老年日间照顾,建立卫生站和助餐网点,镇和村居建立托养服务在内的综合服务实施站点。将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融入公共卫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融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在世代服务中心开展。区世代服务中心设老年保健室,开展对老人健康咨询、健康检查、身心健康指导,建立健康档案,整合世代

服务平台和随访服务资源,使老年人在就近社区得到服务,在家庭得到服务,电话得到服务。“世代服务、协会同行”,镇(街)、村、社区计生协积极参与社区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为老人服务志愿者达1.5万多人,用诚心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老人营造人文宜居氛围。

四是探索机制,建立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近年来,市区政府不断加强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十一五”期末,市区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市区政府将社会养老列为每年改善民生实事内容,加强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在老年人口集中的街道建老年活动中心,区财政实行以实代补办法,每家老年活动中心验收合格一律补助20万元。为解决社会养老机构床位不足,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创新社会管理,帮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2012年,市福利院移址新建,设计床位数2200张,建成后的福利院将成为一个集社会养老、医疗保健、功能康复、老人教育、特殊教育于一体养老综合服务示范基地,还将成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学习基地,这对主城区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同时,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社、群团组织的优势,尤其发挥人口计生系统的信息、组织、宣传、服务等己有优势,积极探索以计生家庭老龄服务为切入点的能力服务,提供相关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提高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水平。各级计生协拓展生育关怀内涵和倡导推行“五心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提升计生协的活力和影响力。

三、创新成效

海陵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26家,社区居家养老覆盖面达60%以上,农村社区(村)居家养老覆盖面达21%。同时,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区老年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求助求救呼叫中心常年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创新五: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提升村居信息化水平

一、创新背景

随着国家“金人工程”建设的深入,信息化村居服务终端全覆盖势在必行。我区在实现政府网络资源共享及规范管理,解答村居人口信息化建设“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做了一些探索。

二、创新做法

1、两网合一,实现多部门资源共享。选择接入政府内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

政府牵头通过政府内网进行资源整合是今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区已有公安、民政、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接入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多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即时交换得以实现。二是电子政务专网采用物理隔离,安全性能更高;10m光纤接入,网速更快。三是区政府出资将网络连接到全区所有128个村居并统一维护,人口网接入政府专网避免了重复投资。

2、制度建设,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转。我区制订了《村居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汇编》,通过八项制度从三个方面保障人口信息系统在村居得以安全有效运行。一是通过《人口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信息收集、分析、运用制度》、《信息质量保障制度》对源头信息质量和数据运用进行规范;二是通过《系统安全和保密制度》、《系统检查和维护制度》对系统的安全性和日常维护提出明确要求;三是通过《操作人员培训制度》、《操作人员能力标准》、《信息系统操作准入和退出制度》保证村居人口信息操作员队伍的先进性。

3、着眼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人口信息的最终目的是要与服务全人口相关联。我区在区计生指导站、各镇街计生服务站接入政府专网,安装了人口信息系统,为部分村居世代服务室配备了专用电脑,所有世代服务室(岗)预留了专网接口,为信息引导服务,服务充实信息打下基础。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1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26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同志们:

刚才,*同志对去年我区计划生育工作暨民政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潘捷部长宣布了区委、区政府《关于表彰20*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希望大家下来后,结合这次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及民政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开发人力资源,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实现区委建设“新四区”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计生工作是目标考核中的“一票否决”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政工作同样如此,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关心都是通过区民政局这个职能部门实施的,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内容与原来的民政工作内容相比显得更加丰富,民政工作是落实省、市党委、政府“惠民行动”的重要抓手。上述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和谐*的建设。区级各部门、各街道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和民政工作的认识。具体来讲,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上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民政工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度,从“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区级各部门、各街道要把这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职责,明确领导责任,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狠抓落实,工作中要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人员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经费保障到位。

二、突出重点亮点,抓出*特色

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和民政工作需要注意方法问题。除了抓好常规工作外,还要抓住工作重点、难点,抓出亮点,抓出*特色。

(一)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今年的重点是要围绕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这个载体,扎实抓好出生缺陷干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村(居)计生服务室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出生缺陷干预的目的是提高人口质量,是计生工作的重点,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对于中心城区来说是工作难点,村(居)计生服务室建设是直接为广大育龄妇女服务的,也是计生工作的重点,区级各部门、各街道要切实抓住这些工作重点和难点,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并积极探索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公共管理体系、工作保障体系,奋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发展,打造新的亮点。

(二)民政工作方面。首先,要围绕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3+1”工作体系,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全面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水平。二是要建立社区服务新机制。随着社区服务对象的增加、覆盖面的扩大和内容的拓展,单纯由政府提供的社区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要建立新的社区服务机制,需要动员和鼓励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综合作用,实现社区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三是要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各具特色的和谐的新型社区。要积极探索社区建设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社区建设示范单位,争取创建首批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区。抓好社区建设是我区开展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工作基础。只有把社区建设这个基层基础工作做好做扎实了,稳定、治安、市容市貌等工作就有了扎实的基础。希望区级各部门、各街道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切实将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其次,要围绕“惠民行动”的开展,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爱心慈善工作、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一是健全和完善以区联席会议制度为依托的高端管理平台,以街道、社区为依托的中、低端实施平台,实现社会救助职能部门全参与、救助内容全覆盖,确保救助对象不重不漏。二是要切实把关系困难群众利益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做实。要确保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各单位之间要互通共享信息资源,要注重救助与就业、就医、助学、助残、安居等工作的全方位衔接,实现互助互进。三是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慈善捐赠活动,使社会捐助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力争全年慈善捐款突破150万元,确保我区慈善捐款在全市“慈善榜”上名列前位。四是要以“立足社区、面向老人、多元服务、专业护理”为原则,采取政府向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满足居家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和扶持、社会各方面兴办、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行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要广泛开展邻里互助、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化范围,逐步实现关爱特困老人、空巢老人的全覆盖;进一步深化老年文化教育工作,抓好老年教育网络、老年文化设施规划和场所建设,为老年群体提供学习、健身和娱乐场所。抓好“惠民行动”对于建设和谐*,密切区委、区政府、部门和街道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非常重要。区级各部门、各街道负责同志一定要扑下身子,切实抓好“惠民行动”,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坚持协同配合,务求群众满意

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及民政工作有利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不断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工作难度大、困难多,需要各部门、各街道通力协作、齐抓共管。要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要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定期磋商、形成合力,切实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区级有关部门要将民政工作与“惠民行动”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满意及群众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将惠民、利民的各项工作抓落实,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31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58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xx年我们**社区在辖区各单位的大力协助下,本着“从社区的实际出发,齐心协力,服务居民”的宗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

社区支部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各项工作中,始终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站在把关、监督、协商、参谋和堡垒作用的位置上,支持居委会的各项工作。一年来,以xx大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为主导工作,紧紧围绕以创建星级社区的目标,狠抓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党员教育和管理,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自治工作中充分发挥社区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确保社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二、 立足于“便民利民”,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本着社区居民自治的这一特性,我们在居民中组建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志愿者、义务联防志愿者、文体志愿者、爱心志愿服务者等队伍。成为在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少儿教育、科普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文娱体育等都发挥了好的骨干作用。增强了志愿者自我服务意识,发挥了志愿者的榜样和模范作用。社区基础硬件设施有:科普长廊、科普画廊、健身器材、宣传窗、楼道宣传牌等,这些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康乐健身的利民服务园地。社区内有能在10分钟内方便快捷地满足社区居民群众各类生活需求的放心早餐、房屋中介、理发、裁剪、服装干洗、修车、饮食、计生服务、就业援助等,为社区居民建立了利民服务圈。以“敬老助残扶贫帮困”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利用传统佳节走访慰问老年人、残疾人、特困户,听取他们所需服务,满足社区弱势群体的服务要求。社区志愿者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对特困无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进行造册登记,确保社区劳动就业保障工作。经常了解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的生活状况,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和择业咨询服务。今年,到目前为止,这辖区下岗人员、特困人员解决劳动就业11人。组织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各类技术培训达23人,其中面点技术5人,计算机培训15人,服装制作2人,家政服务1人。

三、 文化宣传教育、营造文明环境。

巩固社区建设成果,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我们首先加大社区建设的宣传力度,利用宣传单、宣传画、黑板报、宣传标语、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在社区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宣传报道社区中的出现的好人好事。在“读书月”、“八荣八耻宣传教育”、“全民健身走”、“保护古城河、美化生活家园”、“越剧艺术节”、“越城邻里节”等活动及时报道信息。社区市民学校组织居民听取讲座、座谈,观看远程教育节目、参加大型活动、出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和科普知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展示社区文化、展现社区居民精神面貌,居民才艺,体现了社区居民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修养。

暑假社区青少年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围绕“学习弘扬名人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主题,精心策划了“既突出时代性,又不失趣味性”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社会这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成为中小学生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筹划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且使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暑期。

社区文化教育,促进了社区治安秩序的稳定,促进了社区“三个”文明的发展,净化了社区的环境、净化了居民生活空间。社区“金秋健身球队”在参加街道健身球操的比赛中荣获了二等奖。还涌现出了一批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教育工作志愿者、绿色环保楼、科普宣传楼。不断规范老龄管理工作,扩大老年体育协会队伍,扎实有效地开展老年体育事业。社区退休老党员、老年体协会长房栋森同志荣获xx年绍兴市十佳“重阳星”称号。

四、 创造井然有序的社区环境。

社区治安是社区建设的内容,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是保持社会稳定,是社区必须的首要条件,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以人为本,立足社区”的防范理念,建立健全了法制教育体系,完善以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义务联防的防控网络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治安防范措施,密切关注社情民情,积极排查民间纠纷。民事调解以“预防为主,调防结合”的原则。结合“xx”普法教育工作,狠抓法制教育宣传为主,利用黑板报、讲座、法律咨询、发放宣传单等不同的宣传方式,提高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群防群治的自学性。清查外来务工人员370余人,摸清辖区内的实有人口数和人户分离数。各级防范体系,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社区民事、刑事发案率为零起,社区政治稳定、安宁祥和。

五、 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社区强化计策管理工作,始终贯彻执行党的计划生育方针,狠抓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向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不定期宣传计生知识,发放计生宣传单,使育龄妇女奴才国家计生政策、法律、法规有了深刻的了解。加强外来人员计生管理工作,为外来人员提供了计生咨询服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办证服务、儿童计划免疫服务,严格管理外来人员计划生育工作,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展。社区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完成率达100%。

六、 保护环境、营造优美舒适的健康社区。

社区生态环境是关系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优雅的社区生活环境是社区文明的象征,社区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善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卫环境委员会、保洁队伍的三级网络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岗位到位。为改善老小区的居住环境,利用老住宅小区整治之际,主任力争把社区列入试点社区的行列之中,本着“因地制宜、攻克难点、确保实效”的原则进行,目前小区外墙及楼道已粉刷一新,前期工程已峻工。第二期工程即将开始,针对小区的花坛与路面进行修整和硬化,小区的外部环境将得到有效的、明显的改观。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82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8分钟,共有103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社工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一:20xx年是我中心成立的第二年,趁着社会工作大发展的春风,机构将继续秉承"扎根社区,服务社群,助人自助"的宗旨,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继续建设好一个凝聚爱心,服务社群的专业社工组织为目标,致力打造扬帆社工服务品牌,扎根xx,服务xx。20xx年度中心工作计划如下:

一、坚持一个中心:以专业服务为己任

xx社工事业现在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xx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我们有义务为社工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通过开展青少年、老人服务,让服务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庭,不断推进社工 义工的服务模式,但是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仍不高,各级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还缺少认识。

今后的中心工作,我们将以加强xx乃至xx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社会工作为己任,继续坚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按照社会工作服务程序,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大胆探索,在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宣传,还是社工岗位的开发、社工专业服务的介入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探索本土化的服务模式,积累可推广的经验。

二、做好两项工作:自身建设和社工宣传

(一)自身建设

20xx年,我们将继续完善中心在管理方面和服务方面的建设。管理方面,继续建立健全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树立中心的品牌意识,打造中心的品牌文化。服务方面,加强项目规范,建立更加丰富的资源库,同时加强与广州等高校社会工作系的联系,挖掘优秀的社工人才,并加强粤港台社工督导的沟通,打造专业的品牌团队。另外,加强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服务技巧,提升服务质量。

(二)社工宣传

社会工作作为中国大陆新兴的一个事业,并不为广大群众所完全认知与接纳,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对于社工的宣传也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心将通过深入社区宣传、报刊、网络等途径进行社工知识宣传。

1、深入社区:中心将在节假日不定期到社区举办活动,让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对社工有深刻的认识。过去的一年中心在南桂、桂园社区的成功充分表明了这一途径的可行性,今年我们将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宣传。

2、媒体:争取与《xx日报》、《珠江时报》《xx电视台》等xx本地媒体合作,中心的活动通讯、宣传社工文化,让居民在日常活动中对社工有进一步的认识。

3、网站:在新浪等网络媒体上开通了博客、微博,定期、及时更新中心的活动、项目开展情况。并争取在今年内完成中心网站的建设。

4、宣传专刊:通过活动宣传单张、项目通讯、月刊、年报等各类宣传手册,及时传递服务信息,加强中心服务动态介绍。

三、打造三大品牌项目:为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和社工人才建设

(一)以养老机构为载体开展为老服务

老龄化社会呼唤专业服务的介入,养老机构的老人需要社工的慰籍。经过对xx老人服务的现状评估,整合中心的现有资源,中心在xx市、xx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将为老服务定位为以养老机构为载体,深入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是开展桂城长者颐乐中心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在获得桂城关爱基金的资助下,中心将在桂城长者颐乐中心开展专业服务。包括建立社工部,开设社工岗位、建立社工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院内社工文化,开展员工专业团队建设、开展长者专业服务等。通过整合院内外的志愿者、场地设施、设备等资源等,为长者提供充足的资源服务;协助长者建立自助互助组织,满足长者的需要,提升长者的生活质素。

二是开展西樵福利中心的社工督导和培训。在西樵镇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了政府派驻社工,机构派驻督导的1 1合作模式,整合港台的社工专业资源,为西樵福利中心的员工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派驻专业督导定期为西樵福利中心社工提供专业指导,为西樵福利中心设立社工岗位、制定规章制度、打造院内文化、培养专业团队、开展专业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

三是拓展其他的养老机构服务。继续与xx其他的养老机构加强沟通,探讨服务模式,寻求可合作的途径,建立扬帆为老服务的专业品牌。

(二)以学校为阵地开展青少年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开展的430动力快车、阳光伙伴励志营项目经验分享,对中心开展青少年的服务区域有了重要的认识。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孩子的学习、情绪、智力、人格都有重要的影响。学校也是联系家庭和社区的纽带,为专业服务的介入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因此,今年中心的青少年服务采取驻校社工的形式,开始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的探索。

策划"阳光动力"助学与助长计划,争取关爱基金的支持,在桂城的两所中学(一所农村、一所城市)开始试点。一方面研究农村、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青少年行为特征等,借助专业手法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生活、情绪等方面开展专业性辅导工作,探索不同的驻校社工服务的介入模式;另一方面探讨社工与教师、家长的沟通合作模式,总结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同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有需要青少年得到及时的服务,推广"爱己及人,助人乐己"关爱精神,培养活力健康新一代。

通过驻校社工服务,进一步推广学校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全方位发展,实施培养青少年的"全人计划",协助青少年学生能够正视生活现状,挖掘自身潜能,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并能在活动中成为桂城义工中的一分子,参与"爱家、爱桂城"的行动。

(三)以培训为手段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本土社工人才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中心今年的另一重要工作。一是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考前辅导,帮助应考人员把握考试大纲规定内容,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应试能力,提高通过率,加快人员转型;二是通过专题培训,进一步普及社工知识,提高工作效能,推广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和技巧;三是通过业务考察、交流,实务训练,拓宽本土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手法,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做好四项工作:预估策划-项目实施-评估反思-总结研究

要提升专业水平,保证专业服务品质,必须要做好四项工作:

(一)预估策划:加强对服务人群和区域的调查研究,借助访谈提纲、问卷等工具,通过社区探访、焦点访谈等形式,深入一线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各类服务人群的访谈提纲和问卷,完善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加强项目策划的培训和指导,继续策划出符合市民需求、政府需要的专业服务项目。

(二)项目实施:在现有的服务项目中,将进一步规范服务的流程,建立服务的标准,规范各类文书档案,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可复制的经验模式。按照项目书的内容和进程,坚持专业服务的原则,有序开展各项专业服务,确保项目进度和服务品质。

(三)评估反思:根据项目要求,做好20xx年度关爱基金资助的三个项目、西樵山复退军人医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结项工作。做好项目的自评、项目服务的文书、图片、音像资料整理、分档保存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财务审计报告等,做到管理规范、材料完整、交代清楚,确保项目评估顺利通过。同时,要加强项目服务的反思,及时弥补不足,积累经验。

(四)总结研究:要充分利用中心的专家团队,加强对项目服务的模式研究,不断总结本土化服务的经验,推广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今年,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专业的研究性文章,并总结介入服务案例,在合适的时机结集出版,进一步宣传社工专业服务。

新的一年,中心将按照社工服务的专业要求继续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和规范,加快中心团队建设,努力做好已开展项目工作。在时机合适的情况下,将在新的领域、新的项目上进行拓展,为共同打造社工事业的春天而努力!

社工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二:一、今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社工中心在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有关部门(单位)及各村(社区)的相互配合和指导下,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下,中心坚持“服务身边人、感动身边人”的主题,踏实工作,大胆创新,以扩大社会影响力为契机,深入推广社工服务,着力打造具有xx特点的社会管理品牌服务项目。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针对xx镇部分老人存在生活居住环境较差、自我照顾能力较弱、缺少社会支持网络等情况,为解决老人的生活及心理问题,社工中心创新设计了社区居家养老项目,主要由香市公益互助会统筹规划,通过提供免费营养餐、居家服务、义工服务、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藉此探索适合本土化的社区照顾服务模式。

1、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开展老人免费送餐项目

完善老人送餐项目,在去年送餐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老人送餐服务范围,增加老人送餐服务人数,为老人送餐组织爱心募捐活动,今年以来,成绩突出,为老人送餐120xx余份,为老人募集爱心物资近20万,为全镇45名孤寡独居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辅之以慰问探访、家居清洁、心理咨询等服务,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求。

2、提升老人生活环境水平—推进居家改善项目

在开展老人送餐服务过程中,社工发现居住在村里的孤寡老人,由于房屋日久失修,出现瓦房漏水、窗门松脱、天花剥落、电线漏电、青苔满地等情况,对老人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同时,老人由于行动不便,家居卫生堪忧,影响老人的幸福生活。但老人由于经济问题而无法支付高额的维修费用,希望社会可以协助进行检查及维修,以减少家居意外的发生。今年以来,xx社工为孤寡老人开展居家改善计划,动员了社会爱心人士捐助近2万元爱心物资,组织500余名义工,为50余名独居老人提供安装饮水设备、家具维修、居家清洁、屋顶翻新等服务,让老人住得更放心、舒心。

3、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试点居家养老项目

从20xx年8月开始,在上底村试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家庭为核心,面向上底村高龄独居老人开展服务。项目前期,社工对上底村30余名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进行入户探访及需求评估,并撰写了一份居家养老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设计了居家养老工作方案。目前接受服务的老人有29名(享受无偿服务的2名,享受低偿服务的27名),组织助工为老人服务近800余次,主要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家政工作等的专业化服务。同时为解决部分老人因行动不便无法外出的困难,社工募集善款为项目添置一辆轮椅,并每月组织康娱活动,定期组织发型师开展上门义剪。通过在上底村进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待经验成熟后,将扩展到更多的村(社区),推进居家老人服务的发展。

(二)推进困难群众帮扶工作

根据社工对本镇低保困难群众走访,发现他们主要存在失业、疾病、残疾、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为有效帮扶本镇困难群众,社工通过链接社会资源,为其提供专业服务,安抚心理情绪,推进工作落实。同时开展紧急援助计划,为因疾病、灾害等情况提供紧急援助,缓解群众困难。

1、以平台为核心,强化帮扶作用。为有效提供专业服务,中心重点推出低保帮扶平台项目,围绕帮扶平台建设,着力发挥平台作用。一是推进低保子女助学服务。通过成长陪伴服务及教育资助,为低保家庭子女提供心理健康成长服务,由此社工组织44名大学生和22名小学生开展结对帮扶,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并在高考结束后,联合南方都市报、xx日报、xx阳光网等媒体为低保大学生筹集了近11万教育资金,解决了他们的学费问题。二是开展低保医疗救助服务。通过和xx医院、同济光华医院合作,组织医院为全镇低保困难群众服务,为全镇低保家庭建立医疗服务档案,并提供了费用减免(今年共有20余名低保群众前往医院治疗,减免费用达15万元)、上门诊治、主题义诊、陪诊陪护、健康讲座等服务,实时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三是探索帮扶就业服务。围绕“以工换资助”的主题,组织低保家庭大学生勤工俭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服务,反哺社会。同时联合人力资源分局等部门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困难群众通过技能培训和职业推介,成功实现再就业。

2、提供紧急援助,缓解经济困难。社工中心运用社会企业的模式,以“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大众”的形式,开创公益项目商业化创新,倡导人人公益及爱心消费,并有紧急需求的家庭或个人提供短期的过渡性援助,开创贴心市民大众、透明公开的本土援助项目。在今年以来,为5人发放紧急临时救助金,并在10月联合志愿者协会为身患癌症的凫山小学钟老师组织爱心义卖和宣传,共募捐了近3万元爱心资金。

(三)深化专业工作服务内涵

1、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作为xx市首个镇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项目实施至今,孵化基地共为入选项目提供能力建设培训10场,旨在提高入驻组织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入选公益项目共为社区居民开展社区活动80多场,受益人数达3000多人,同时成功孵化注册2个社会组织,在孵化基地的辐射影响下,加快了公益组织项目化及组织化进程,全镇社会组织数量增加了22个,增长率达23%。社会组织已成为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群众需求、化解社会矛盾的不容忽视的力量。

2、“青春飞扬”儿童青少年项目。项目以社工中心、良边村、泉塘社区的五点学堂为依托,以“双工联动”为基础,既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更关注他们的成长。组织义教大学生为五点学堂的儿童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社工则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活动和调查研究等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合理设计和提供切合社区儿童青少年成长需要的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截止目前,共开展活动46个,辅导个案10个,开展小组11个,组织志愿服务人次751人次,服务时数1177小时。

3、安居小区服务。红荔安居小区是xx镇泉塘社区辖区内的一个未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有约300户新莞人家庭居住于此。为推进莞人融合试点工作开展,社工中心联合爱心企业和义教团队在此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居小区服务项目,围绕安居小区改善居家环境、开展课业辅导、增进亲子关系、推动自治管理等主题开展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24个,小组3个,组织义工350人次,服务人次达20xx余次。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实现程度较低。目前我镇的社会管理仍以政府为主导,大多数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薄弱,也缺乏有效的途径,同时社会工作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在全镇的影响力不足,群众对社工中心的认知度不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不多。

(二)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我镇购买的社会工作者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从其他行业转做社工的人员,对于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必要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和工作技巧,因此开展一线工作时,难免会感到力不从心。

(三)社工流动性大,服务成效不稳定。我镇以岗位服务的形式购买社工,社工分属4家不同的机构,多头管理和内部机制等导致社工效率不高,同时由于社工整体流动性比较大,今年有6名社工换岗或离职,造成服务衔接不足,服务成效不稳定。

三、明年工作计划及建议

接下来,社工中心将按照镇委镇政府统一部署,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突出“服务身边人、感动身边人”的服务主题,塑造服务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现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宣传载体,扩大社会合力

要利用中心现有资源,围绕社工中心整体宣传,有计划地将中心宣传片(蒲公英)、宣传册、中心展板、xx公益行动网、微信公众平台等结合起来,采用走访、接待、外展等方法向上级领导、社会大众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广泛宣传,推广中心现有服务和项目,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扩大社工中心的知名度。同时为更好的调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社工中心要强化与外界之间的关系,要围绕品牌项目和专业领域发展,通过定期组织见面会、交流会,告知爱心资金的使用情况,提升服务公信力,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加对本地商会、企业、村(社区)、社会组织等单位的宣传,组织专门项目推介会,如老人送餐、帮扶助学等,宣传公益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二)强化业务培训,建设人才队伍

为有效提升中心服务成效,强化人才队伍,中心将有计划以“两步走”的形式对社工进行技能提升和理论强化。一是内部提升,中心通过定期组织资深社工或者专业技能教师对新进社工进行业务能力及理论知识培训,以提升社工的实务能力,同时强化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xx理工学院等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邀请其专家学者定期来中心交流,指导社工的成长。二是外部成长,组织一线社工赴香港、台湾、深圳、广州等社会工作发展先进地区轮训,通过外部交流,让社工吸取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学习工作理念及服务模式,并推动服务应用于本地,同时让社工积极自我增能,鼓励社工进行自我提升,攻读高学位,学习新技能,以促进自我成长。

(三)凝聚团队合力,扶持本土社工

为保持专业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升社会工作在群众的影响力,保持社工人才队伍的稳定,中心计划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开展团队建设,每月组织社工开展团队建设活动,以合作、协助为主题,增强社工对中心的归属感,保持社工队伍的凝聚力;二是扶持本土社工成长,以本土社工和本土社工机构发展为方向,培育更多的本地人,鼓励其参与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发展成为社工后备人才,同时扶持本土社工机构的成长,不断以项目或岗位的形式在本土机构培育社工人才,保证队伍的稳定。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20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120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区人口发展领导小组:

按照区委办《关于印发重庆市永川区2013年统筹人口发展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永川委办发[2013]77号)和《重庆市永川区统筹人口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川区2013年区级部门统筹人口发展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永人口领办[2013]4号)要求,结合我局职能职责,在婚姻收养、社会福利、基层政权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强化落实,大力促进人口与计(文秘站:)划生育工作。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推进计生工作

我局切实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由局长谢祥文同志任组长,局党组书记廖全明和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内设科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局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计生专干。

局党组制定下发了《重庆市永川区民政局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将计划生育工作责任指标纳入区民政局总体工作规划,对局机关科室、局属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明确了各科室、局属单位在各自业务工作中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按照《永川区2013年区级部门统筹人口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精神,把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将责任分解到科室和局属单位,切实把计生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和工作计划,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大了计生工作力度,在全局形成了“党组高度重视,科室分工负责,人员密切配合”的计生工作新格局。

二、依法办理婚姻收养登记,推进计生工作

1.在办理结婚登记工作中,区民政局积极配合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区计生集爱医院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大厅设立优生优育宣教室,派出得力医师免费为新婚夫妇提供孕前检查和优生政策咨询解答。为计划怀孕的的新人免费发放叶酸片。今年1-11月,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依法办理结婚登记8835对,登记合格率达100%。据统计,今年已为新人提供健康咨询达1.4万人次,免费婚检4000余人次,免费发放叶酸片7000余人次,4万余盒。

2.在办理离婚登记中,为防止出现假离婚、真超生现象,婚姻登记员积极调解,弄清当事人离婚的真正原因,办理离婚登记。今年1-11月,依法办理离婚登记 4208对,登记合格率达100%。

3、。在办理收养登记工作中,坚持收养人必须凭计生办出具的收养人未生育和无子女证明方可办理收养登记,今年1-11月,共依法办理收养登记 9人,登记合格率达100%。

区婚姻登记处无论是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和收养登记的人口信息,都及时按要求提供给相应的镇、街办事处计生办和区计生委。同时,我局还积极配合区计生委、卫生局、区妇幼保健院、区计生集爱医院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的宣传活动。一是利用春节、“3.8”妇女节、“12.4”法制宣传日,集中开展宣传活动;二是在婚姻登记处发放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资料,积极向前来办理登记的新人宣传;三是我局先后开展了“婚姻收养登记宣传月”、“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殡葬改革宣传周”等52场次民政法规政策宣传活动,保障了婚姻收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永川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逐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推进计生工作

1.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养老业发展

我局对老年事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我区实际向区委、区政府上报了老年事业的发展意见,今年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扶持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意见》,从政策、资金、税费减免等方面对民办养老机构予以扶持和支持,引进民间资金1400万元,新(改)建民办养老机构2所,家庭托养会所和小型家庭式托老2个,新增床位726张。新建69个城乡

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了社区养老服务覆盖50%的城镇社区和20%的农村社区目标。10个村老年活动室建设已全面启动,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

2.加大救助力度,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6000余名生活困难老年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放低保金1000余万元,对城乡低保对象中70及其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增发35元和20元的低保金,解决了困难老年人生活难问题;全区6000名老人得到门诊救助,1200名老人得到大病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金80余万元,4810名五保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缓解了看病难问题;全区2019名农村五保老人全部纳入了五保供养范围,标准每人每年为3240元,将2816名符合条件的城镇老人纳入城市“三无”人员供养,供养金每人每月415元,截止目前,共发放供养金20__余万元;全区50名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营养补助金,目前共发放12万元。

四、创新社会救助,推进计生工作

按照社会救助政策相关规定,我局创新社会救助,对计划生育户的生活、医疗、住房等困难优先扶持。对符合低保政策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1.在城乡低保方面。计生扶助和奖励金不计入最低保障家庭收入核算范围。我局通过“提高救助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分类分档救助,加强动态管理,加快信息建设,强化资金监管,健全档案管理”等七项措施,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区共有6131户9507人享受了城市低保;有8460户14557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为330元/月·人和185元/月·人。1-10月,全区支出城市低保资金3135万元;支出农村低保资金2663万元。

2.在专项社会救助方面。通过“取消救助门槛,打破病种限制,降低自付比例,扩大救助范围,实行分类救助,提高救助标准,改革救助方式,实现无缝衔接”等八项措施,实现了医疗救助制度的综合创新。将医疗救助范围由传统的低保、五保和优抚三类群体扩大到所有困难群体,大幅提高救助比例,重大疾病医疗年救助封顶线由8000元提高到10万元,并对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实行零负担救助,资助4.8万余名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加强与医疗保险制度的无缝衔接,城乡困难群众住院救助实现了一个窗口同步结算,救助实效全面提升。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残疾户、节育手术并发症户、贫困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生病住院,可享受一年6000元的医疗救助,仍需住院治疗的视情况给予一次性慈善医疗救助。截止目前,支出医疗救助金1451万元,惠及城乡困难群众50000人。开展“福彩”助学活动,今年有70名独生子女学生优先纳入福彩助学活动,每人获资助金4000元。

五、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计生工作

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村(居)民自治总体规划,推进村(居)民自治计划生育工作。今年区民政局以人口管理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城乡社会管理,城市社区把辖区内的所有居住人口纳入管理范围,实行一体化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站全覆盖。一是全区统一要求各社区按照“五室四站二栏一校一市一场所”的要求(即:社区组织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室、档案室、警务室、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综治工作站、宣传栏、公开栏、市民学校、爱心超市、健身文体活动场所),把社区阵地建设成为集工作议事、教育培训、党建服务、便民服务、文体活动“五位一体”的重要阵地。二是我区卫生、文化、体育、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医疗、卫生、警务、法律等进社区活动。目前,共建有便民药房、家政服务、便民商店、家电维修等各类社区服务网点208个,慈善超市51个,白日托老所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个,社区警务室62个,计生卫生室23个,图书室51个,残疾人康复室17个,信息化社区15个,“一站式”服务平台36个,形成了以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站点为补充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三是在全区260个村(社区)以村(居)民小组或集中居住院落为区域,划分网格化服务管理单元,将机关干部、社区民警、村居干部、楼栋长、环卫人员人员的姓名、电话、职责等公示上墙,方便群众办事,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目标。同时,为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区成立群众工作部、镇街设立群众工作办、各村建立群众工作室、各村民小组设立群众工作信息员,实现区级部门、镇街、村级群众工作室和群众工作信息员四级网络全覆盖,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如胜利路街道探索出“8+x”网格化管理模式,大安街道积极开展好收入、好环境、好心情、好身体、好民风“五好”幸福家园建设。

六、扎实抓好本局计生工作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0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42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您能有所收获!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一、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应当具备服务内容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加强与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

三、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具体内容详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对于已纳入相应慢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管理服务可作为一次随访服务。

四、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五、通过各种方式,每年组织辖区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包括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的检查。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现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要求,依据《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有关内容,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对辖区内老年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一般体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给予中医保健指导。同时普及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使老年人普遍享有优质的中医健康指导服务。

二、组织领导

1、中心组织成立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__x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__x、__x担任,成员有各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公共卫生科和医疗科为具体工作的执行科室,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服务指导。

2、职责与任务

公共卫生科负责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健康教育、资料印制和实施技术服务指导等。各医疗服务团队负责具体的执行、宣传、动员和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工作,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

三、工作内容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中医体质辨

识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评估和中医保健健康教育指导。

1、每年对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包括血压、体重、皮肤、淋巴结、乳腺、心脏、肺部、腹部、四肢、关节等体格检查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每年检查1次随机血糖,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检查以及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并增加血脂、肝功、肾功检查,告知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2、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情况。

3、每年进行1次中医健康指导,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进行健康状态评估,根据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指导内容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常用养生保健方法,包括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2、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要点;3、社区老年人常见病症的预防保健,如腰腿痛、失眠、便秘、健忘、耳鸣、尿频等。

4、每年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专栏,播放中医药音像资料,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

5、将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各医疗服务团队,并与绩效挂钩,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响应国家卫生部的号召。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的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的指导,减少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根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制定我乡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细则。

服务对象:全乡行政村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服务内容;为全乡行政村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的体检,体检的时间视情况具体安排,体检项目完全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并尽可能增加一些必要的项目,具体步骤如下:

1乡镇卫生院组织各村的老年人的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体检前先由各村乡村医生通知各家需要体检的人员,可以到卫生院进行体检,也可以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去村卫生室体检。

2老年人体检可与慢病体检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相结合。

3体检的内容包括健康状况的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4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现病史及临床表现、治疗和目前用药情况。

5体格检查方面含有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肺听诊、

腹部是否有包块、下肢是否水肿、呼吸、体温、脉搏

辅助检查有:每年一次血糖、血脂,有条件的话还应加上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x光片。

6告知老年人健康体检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者和2型糖尿病者纳入相应的慢病管理

对存在危险因素但是尚未纳入慢病的居民定期随访

对所有的老年人进行慢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防治知识、糖尿病危害的健康教育

主要工作目标: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3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66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一、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惠及广大老百姓的民生工程,2020年上级下达我县城区四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项目。分别是小区、小区、小区、镇政府宿舍小区,改造面积8万平米,惠及住户772户,改造资金来源于上级补助+县财政自筹资金。住房保障股根据《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综合整治基本型老旧小区功能,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居住品质。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理念,积极组织镇、规划、城管、社区、设计、供水、供电、燃气、管线等单位对四个老旧小区改造前期摸底、现场探物、召开业主、群众座谈会,改造小区规划方案评审会、供电改造更新等10余次协调会。截止目前,已完成4个小区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上报县招投标信息中心挂网投标、公示等工作。为下一步施工前准备工作时序推进。

二、上报老城区改造小区红外线改造项目实施计划

3月10日,参加了市住建局召开的各县区老城区改造小区红外线提升改造项目实施计划。根据会议精神,在局分管领导安排下,组织了县镇、社区、规划设计室、规划设计院等部门对县城区老旧小区红外线20余处街巷现场摸排、搜留图集、物探,加班加点整理汇编2.3亿元老城区红外线提升改造项目实施计划(城区雨污管网、停车场、治理内涝、景观绿化、城区道路、城区菜市场、城区河道等),不断完善美化、亮华城市功能。

三、顺应群众需求、提升老旧小区改造适老化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既有住宅使用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以及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提升型”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局分管领导安排下,于4月10日组织县经济开发区、质量安全站、社区等相关单位前往市区住建局,听取了区住建局住房保障科何科长详细介绍加装电梯工作流程及规范要求,汤小燕主任带领我们到省安全厅住宅小区现场观摩了加装电梯试点运行。为我县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提供良好示范。

根据工作安排,住房保障股安排近一个星期时间对县城区镇、县经济开发区内11个社区22个物业小区多层住宅进行摸排(不包括公租房、廉租房、集体土地房屋安置房),进行每个小区单元式摸排、整理。共统计出符合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计446栋、1099个楼栋单元,可惠及1万余住户。为我县城区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分阶段实施提供有力依据。

下半年工作计划:

住房保障股将在局党组领导下,局分管领导按排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积极完成下半年各项工作。

一是深入四个小区改造施工现场,积极排查施工安全、质量隐患、跟踪督促整改、发现问题敢于监督。今年受疫情影响,按上级改造时间节点部署已拖延时间,住房保障股将督促施工加快进度、按图施工,做到早施工、早竣工、使住户早受益。力争在10月底前四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竣工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11月份迎接上级检查。让惠及住户满意,上级领导放心的民生工程。

二是积极推进我县《既有住宅增设加装电梯试点》前期各项筹备准备工作。

三是积极巩固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四是协助规划设计室做好住房保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五是根据上级精神,谋划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前期准备工作。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08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3分钟,共有192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一、充分认识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区少生约1000万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人口生育进入第四次高峰,人口惯性增长依然强劲;违法生育现象严重;低生育水平出现反弹;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奋斗目标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广西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做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从现在起,按照“四年克难攻坚打基础”的思路开展工作,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把我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要坚决执行现行的生育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政策外生育,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要切实抓紧抓好。要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三为主”方针,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依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争到*年,全区符合政策生育率提高到90%以上,二孩符合政策生育率提高到80%以上,政策外多孩率控制在3%以下。

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广西*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广西*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执法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外生育。对政策外生育的,要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要通过思想教育,促使当事人自觉缴纳。人民法院要加大对非诉计划生育案件的立案和执行力度。要严厉打击干扰、阻挠依法执行计划生育管理公务的违法行为。

要严肃查处党员和国家机关等工作人员违法生育案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违法生育的,根据《广西*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除征收社会抚养费外,依法给予开除处分(属于聘用的,解除聘用合同关系);其他人员违法生育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党员违法生育的,依纪给予处分。对放纵违法生育、不服从管理的单位和违法生育造成恶劣影响的人员,可予以曝光。

有关部门、单位在办理婚姻登记、工商登记、新生儿上户口、户口迁移等社会管理事务和提供房屋出租、孕产妇接诊等服务时,应严格查验计划生育方面的证件,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人口计生部门。

要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实行政务公开,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各级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摆上突出位置。要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基础工程”、孕前孕期责任追踪管理“关爱工程”、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民心工程”、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惠民工程”、人口信息统计网络系统“监测工程”、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一把手”工程建设。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各级派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切实抓紧抓好。民政部门要采取措施增设婚姻登记网点,方便农村适龄青年就近办理婚姻登记,减少非婚生育现象。

要将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到村(居)民委员会、社区、企业等基层,采取县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干部包村包点的方式,明确并落实绩效挂钩、奖优罚劣的工作责任制,确保村、社区、企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到位。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和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活动,把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统筹兼顾,努力解决与人口相关的突出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一)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卫生、人口计生、民政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要组织对影响出生缺陷的生物遗传、社会环境、不良生活方式等重大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评估和干预。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建立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和出生缺陷监测制度,建立出生缺陷干预技术人才队伍,全面实施筛查和预防地中海贫血为主,以及先天愚型、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重大肢体残缺的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逐年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发生率。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密切配合,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加大力度实施“广西母婴安全工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促进母乳喂养,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和安全接生。要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组织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强化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和培养。

(二)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抓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领导责任,落实部门职责,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内容,加强对综合治理的过程评估和责任考核。

要组织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生育文明和“幸福家庭”建设活动,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普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营造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态势和环境。坚持同等优先原则,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女孩成长与提高妇女地位的各项社会经济政策,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和共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有效措施,建立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人口计生、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

人口计生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制定并落实定点分娩和定点终止妊娠、染色体检查、b超检查、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孕情检测、孕产过程管理、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婴儿出生、终止妊娠信息通报等制度。对从事遗传诊断和治疗的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严格实行准入管理,抓好对医疗、保健机构的监管。制定实施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机构执业许可和从业人员执业资质认证制度、使用b超和染色体检测技术准入制度。

食品药品监管、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终止妊娠药品和促排卵药品的销售和使用管理,未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使用终止妊娠药品,不得使用促排卵药品人为地造成多胞胎生育。

人口计生、卫生部门要建立健全已婚怀孕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协议书制度、孕期定期检查制度、终止妊娠审批及情况统计报告制度、孕情跟踪服务责任追究制度、孕前孕情定期分析评估制度等,认真实施对已婚育龄妇女孕前、孕期、产后3个阶段的全程监测、管理和服务。已领取生育证的已婚育龄妇女未经批准擅自终止妊娠的,由发证机关撤销其生育证,暂不批准其再生育的申请。各级人口计生和卫生部门要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受理群众的举报,并实行举报有奖制度。

公安机关要采取积极措施,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和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及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等违法行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齐抓共管,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各地要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人口总数,建立以流入地为主的目标管理双向考核和评估体系,建立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与流入地协调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其合法权益,在计划生育方面实行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待遇。要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费纳入与常住人口同样标准的财政预算,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用于购置基本设备、人员工资、宣传教育、免费“四术”服务、人员学习培训和重点对象追踪管理等需要。

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综合管理的新体制,形成人口计生、公安、综治、工商、民政、卫生、财政、建设、劳动保障、税务等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新格局。相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居住、经商、务工、租房、社会保障等相关手续时,应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通报信息。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要成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流入人口已婚育龄群众积极参与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活动。流出地要积极开展区域协作,做好外出人员的宣传培训、免费办理婚育证明等相关工作,配合流入地做好流出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要加强各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建设。要建立完善村(社区)计生专干、楼栋长(小组长)、信息员(管理员)和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共同参与的基层工作队伍网络。在流入人口比较多的社区及商住物业小区,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或综合管理服务机构,育龄流动人口1000人或流动已婚育龄妇女200人以下的要配备1名、育龄流动人口1000人或流动已婚育龄妇女200人以上的要配备2—3名流动人口计生专干或综合管理员(协管员),并将工作人员工资、报酬纳入县(市、区)财政预算和支出范围。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流动人口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和跟踪管理。

(四)注重人口老龄化问题,努力为老年人口提供服务

老龄工作、民政、发展改革、城市规划、卫生等部门要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积极应对和解决老龄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老年服务志愿者、照料储蓄、长期护理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制度。从老年预防保健入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有利于老年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为老年人营造出行安全和起居方便的环境。支持发展老龄产业,以满足老年用品和服务市场的需求。

民政、劳动保障部门牵头,人口计生部门配合,在农村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政府、集体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机构。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年父母,按规定提供适当补助。对军烈属、鳏寡及其他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按规定给予养老救助。城市要逐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支持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知识和经验密集型服务业,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参与社会的机会。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在城市规划中的比重,发展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开办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纳入公益宣传的重要内容,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特别是主要媒体,要制定规划,开辟专栏专题,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持续广泛地宣传中央《决定》、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报道先进经验和典型,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国情国策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司法行政部门要把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纳入全区“五五”普法内容;各级党校要开设人口和计划生育理论教育课程;中等以上学校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纳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或开设专题讲座等;要利用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各种文化场所和宣传途径,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活动;要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生育关怀行动,把生育文明和“幸福家庭”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使人口和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群众依法生育,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五、健全利益导向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等多层次、多元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办法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一次性奖励等制度,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对象领到奖励扶助金。在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两免一补”、农村低保、扶贫救助、库区移民扶助及其他惠民便民政策时,要提高对独生子女和双女户的补助标准。违法生育当事人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处理后,才能享受相关的惠民便民政策待遇。积极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与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幸福家庭“三结合”工作。

各级要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综合决策机制,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区域开发、扶贫攻坚等方面政策时,要统筹考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制定、调整可能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前要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已经出台的有关惠民政策性文件,如有不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条款,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各项惠民便民政策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相衔接。教育部门要制定并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双女结扎户女孩中考、高考加分的规定,减免他们住校的费用,及时帮助因贫困辍学女孩返校学习。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要结合开展“幸福工程”、“春蕾计划”等社会公益活动,推动“关爱女孩行动”的广泛开展。鼓励男到女家落户,依法保护妇女的宅基地、房屋等继承权和土地承包权等权益。

六、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到位

各级政府要建立“足额预算、分级负担、逐年提高、专款专用”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保障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从2007年起,各级财政要逐年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的投入,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到*年,各级财政投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达到人均30元(含社会抚养费8元)。2007年自治区本级投入达到人均3元,以后每年增加1元,到*年达到人均6元。

征收的社会抚养费要全部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财政、人口计生等部门要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支出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的督促检查。严肃查处在奖励优惠资金发放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单位违法违纪的,要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七、切实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提升为育龄群众服务的能力

切实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国债建设一批、整改达标一批、改革结合一批”的总体思路,争取用4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面积达标、布局合理、设备配套、服务优良,集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药具发放、人员培训五项功能为一体的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增强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的能力。

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围绕生育、节育、不育,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系列化、规范化、全方位的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优质服务,将计划生育服务站所逐步建成“育龄妇女之家”。要制定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规范,积极开展生殖道感染普查防治工作。通过宣传推广科学避孕和生殖保健知识与方法,提高已婚育龄妇女长效避孕措施落实率,降低政策外妊娠发生率、人工流产率和妇女常见病发生率,提高育龄群众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和生殖健康水平。深化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做好药具管理和服务工作。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监测水平

充分发挥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网络作用,开发人口宏观调控管理、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人口安全预警预报、基层管理服务、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奖励优惠信息管理等综合应用系统,开发利用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迁移、就业等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信息资源,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归口管理、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协调推进”的原则,制定自治区、市、县、乡四级信息化建设标准,由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统筹推进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的基础信息化应用项目以及跨市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到*年,建成依托国家公共信息网以“三网一库”(办公业务局域网、四级广域资源网、公众信息网、电子信息资源库)为基本框架的全区人口计生系统信息网络。要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加强和改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把信息化建设融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之中,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构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技术服务信息网络,建立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和综合利用,逐步实现全区资源共享和动态监测管理信息与服务信息相联通。

九、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增强高素质职业化能力

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会服务、善创新、作风实、不畏难、讲奉献”的要求,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在乡镇综合改革和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中,要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人员稳定,不得随意撤并和改变机构性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按照常住人口规模比例配备工作人员,原则上按所辖村(社区)数配齐同等数量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保证每个村(居)民委员会有1名专职定工干部,享受村(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待遇,工资报酬纳入当地财政列支。县乡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岗位特殊、任务艰巨,要切实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岗位津贴、社会保障等各种待遇,对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要注意培养和使用。各级党委要充实、配强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

加强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以医学专业为主的高素质技术队伍。市县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班子中,要配备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分管领导。“十一五”期间,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要占总人数的80%以上,要有专职b超、检验、药学等医技人员(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1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3—5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等资格的技术人员比例占88%以上;中心乡(镇)服务所配备4—5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1人);普通乡(镇)服务所配备2名以上医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其中开展计划生育手术的乡(镇)服务所至少配备1名执业(助理)医师。新聘用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配备计算机专业管理人员。配齐配强适应工作需要的药具管理人员。

认真制定和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培训规划,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以及计划生育协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探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积极推进竞聘上岗,公开招考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完善人员准入、选拔任用、引进培养、交流、退出机制。

加强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的计划生育群众工作队伍,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十、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优先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制定人口发展评估体系,完善人口发展和人口安全预报预警制度,监控人口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建立科学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分类指导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对各级党政领导、责任部门、人口计生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评价、衡量政绩、奖惩任用的重要内容。干部提拔调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选举或推荐、综合性评先评优,应对其执行人口计生政策情况进行严格审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党委组织部门在对地方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时,要有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方面的统计数据和评价意见,并听取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

各级要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成员单位要履行职责,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进建立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问题新格局。

按照“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落实党政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

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要把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覆盖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一、实施品牌化战略,实现服务品牌与服务市场的有效对接 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把实施品牌化战略与服务市场文化紧密结合,组建四方区“康乐捷”社区服务中心,以此为依托,推出“康乐捷”社区服务新品牌,盘活社区服务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建立信息处理中心、项目开发中心、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社区老年信息

  •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
  • 社区老年工作计划89人关注

    一、实施品牌化战略,实现服务品牌与服务市场的有效对接 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把实施品牌化战略与服务市场文化紧密结合,组建四方区“康乐捷”社区服务中心,以此为依托 ...[更多]

工作计划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