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案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894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共有130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全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主线,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推动全市工业经济、中小企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为载体,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全市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要求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具体要求是:
1、深化认识,提升境界。突出学习,认真阅读原文,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指导实践,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学用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理清全市工业(民营)经济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明确为什么需要产业转型升级、哪些需要转型升级、怎么转型升级问题;进一步深化服务工业(民营)经济、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工业(民营)经济工作新思路的自觉行动。
2、理清思路,提升能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当前干部队伍在推进科学发展工作中存在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战略思维不够、创新能力不强、思想解放不够等突出问题,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掌握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谋划和领导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结合我局的工作职能,着力增强五种能力,即谋划全局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攻艰破难的能力、贯彻落实的能力。
3、改进作风,明确方向。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风清气正、雷厉风行、言出行随、有诺必践、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堪当重任的领导班子,教育引导全局干部职工争创一流工作、一流形象、一流业绩,争当“领导放心、职工顺心、企业满意、社会肯定”的人,使全局党员干部作风有明显进步,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
4、破解难题,推动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全市工业经济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发展氛围不够浓厚、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不够强劲、发展后劲不够充足等制约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企业反映强烈的融资困难等难点问题,使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行动更加自觉,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明显,努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5、开拓创新,建章立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现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勇于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建立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切实转变职能,初步形成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实践中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三、方法步骤
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8月基本完成,集中活动时间为6个月左右。
学习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
(一)学习培训。
1、4月4日召开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洪同志作动员报告,对我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出全面安排。
2、制定学习计划,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网络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通读(《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既要学深学透,又要学以致用。
3、举办一次科学发展观讲座。
4、在*市经济局网站上开设学习实践活动专栏。
(二)深入调研。
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都要紧密联系我市工业经济工作实际,就各自分管的工作和业务,每人自定一个题目,亲自拟定调研提纲,深入基层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分析解剖问题,撰写调研报告。
(三)开展讨论。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联系我局工作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在事关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大局,本部门本单位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
(一)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工,着重从宗旨意识、政绩观、责任心和事业心、艰苦奋斗作风、组织纪律观念入手,深入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面对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并深刻分析原因,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前,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公布征求意见电子邮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领导班子写出深刻的分析检查材料,班子成员写好书面发言材料;班子成员之间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交换看法。专题民主生活会可与年度民主生活会合并召开,适当扩大列席人员范围,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列席。上级纪检、组织等有关部门和学习实践活动检查指导组派人参加会议,加强指导。
(二)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要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专题民主生活会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及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几个重点。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全过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并以适当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
(三)组织群众评议。
要认真组织对分析检查报告的群众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认真组织评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参评人员既要有本单位的党员和群众,也应有一定的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的代表,特别要注意吸收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方面代表参加评议,体现参评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评议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召开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形式进行,也可组织网上评议。参加评议人员要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和合理建议要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来。分析报告和评议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公开。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
(一)制定整改方案。
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落实谠案。整改落实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坚持近期和长远相结合的原则,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
(二)解决问题
要集中解决一些突出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标本兼治的原则,按照整改方案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贯彻中央及省委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我单位要以“百局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为依托,组织开展争先创优、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对跨地区、部门、行业的一些重大问题,积极探索集中会诊、集体把脉的方式,建立联动联调联谊工作机制,切实形成抓整改的工作合力。整改情况要向党员、群众通报,接受监督。
(三)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废、改、立工作,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工业经济工作的规章制度。
整改落实阶段基本结束时,局领导班子要交一份高质量的整改方案、一份整改责任承诺书、一份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并对整改落实情况和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后,召开全局机关干部职工大会,总结活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继续跟踪问题的解决,确保整改方案和措施落到实处。
四、组织领导
1、落实领导责任。局党委成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局长陈洪同志任组长,副局长毛光翔、彭新辉、鲁运芳同志任副组长,局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周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罗发平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各科室及各二级单位要结合科室(单位)实际,制定各自的具体落实方案。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进行,取得实效。
经济发展方案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31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工作要求,以改进作风、规范行政行为为抓手,以改善政务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行政效率为核心,以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县商务经济发展、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服务高效型政府部门建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大力优化商务系统投资发展环境,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优良的氛围。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着力解决影响、制约我县商务商务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重商、亲商、扶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和“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良好投资发展环境。
三、工作任务
1、全力打造“阳光商务”,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严格实行政务公开,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该公开的一律公开。综合运用宣传册、网络、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全方位的政务公开。印制《商务指南》,一次性全面公布涉及商务局事项的办理程序、办理时间和收费标准等,方便企业办事。未进办事指南的,一律不得擅自设置审批和收费。
强化和提升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办事功能和协调服务水平,完善外商投资从项目核准到工商注册以及企业在开工投产前所需办理的各种手续的全程、全方位、一条龙审批服务,完善外商投诉制度。充分发挥各窗口单位和成员单位的作用,为外资企业提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的协调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切实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局机关电子政务建设,凡是具备网上审批条件的事项,都应做到网上办理,实现行政许可事项信息、申请受理、内部流转和办理结果反馈等环节的网络化,逐步实行“一表受理、一网运作、一次发证”。开展效能监察,不断丰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功能,优化监察流程并向社会公开。
2、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商务行政执法公开、公正、透明。积极探索商务综合执法改革,规范商务行政执法主体,明晰执法职责和权限。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严格按照“三步式”执法(先教育规范、再限期整改、最后依法处罚)要求实施行政处罚。制定、落实自由裁量细化量化规定,压缩自由裁量空间,防止行政处罚畸轻畸重。严格执行罚没收入收支脱钩规定,杜绝坐收坐支。建立健全商务行政执法质量评估体系,组织开展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的评查。对因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造成的涉法败诉案件将严格问责处室负责人和责任人。
3、严格规范行政收费行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全面清理商务部门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国家和省依法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目录管理,凡省以下自行设置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工本费等一般性的收费项目由政府“买单”,严肃查处乱收费和“变相收费”、“搭车收费”行为。
4、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落实项目责任制度。加强对县商贸园区重点招商项目的组织协调,坚持和不断完善招商项目协调制度,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企业与政府的高层沟通平台,确保大公司大项目“直通车”畅通无阻。加快重点招商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实行大项目跟踪督办制度,对重大招商活动上的签约洽谈项目实行责任制,确定项目推进的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成立商务局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围绕重点,在解决问题、建章立制、提高工作质量上见成效。通过建章立制,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服务承诺制来明确为民服务内容,以办事公开制来推进政务公开,以民主决策制来强化群众监督,以绩效考核制来评价工作实绩,以责任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
经济发展方案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82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50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扩大开放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为抓手,突出抓好2—3个大项目,全力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为重点,突出抓好畜牧、干鲜果、野生中药材、蚕桑等特色种、养、加项目引进与开发,着力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真正使全镇在两年之内大打一场经济翻身仗,重振大镇雄风,再铸附城辉煌。
二、项目实施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保证,纵观全镇的总体情况,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选准并落实好项目的推进、开发和储备,为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一)进一步确立提升镇域经济实力的发展重点,下功夫做强做大做活化工、铸造、建材、煤炭四大支柱产业。
——瞄准新型化,强劲推进建材产业。重点抓好*陶粒砂有限公司3万吨陶粒砂支撑剂及二条生产线和耐火材料的立项开工,同时要以加快开发和上马新型建材项目为突破,进一步加快全镇耐火材料行业资源整合,以改变我镇建材行业小而散,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局面。
——围绕清洁化,集中扩大化工产业。在坚持环保优先的前提下,突出抓好以二硫化碳系列产品为主的化工产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实施企业联合经营,,着力提升规模效益。同时要抓好*化工有限公司3万吨造纸钙生产线二期工程建设,力求尽快达产达效。
——立足多样化,稳定转化煤炭产业。*煤矿要在完善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加快完成相关手续和证照办理;*煤矿要按照上级要求,实行彻底关停。同时两家煤矿要按照煤向非煤产业加快转移的思路,积极谋划接续产业开发,加速地下向地上、黑色向绿化转变。
——实施规模化,提升改造铸造产业。以引进开发高、精、尖铸件产品为重点,以发展壮大铸件产业为目标,集中抓好*有限公司5万铸件项目的环评报告和开发立项以及*冶炼铸件项目是上档升级,进一步加快全镇铸造行业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的转变。
(二)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思路,集中精力抓好畜牧养殖业,野生中药材,干果经济林,蚕桑养殖业发展。
——抓品种更新,加快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干鲜果品产业。要以**等镇域北部区域老果园改造和应用果品套袋技术为重点,逐步淘汰规模小、产量低,效益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干鲜果品种,进一步提升全镇果品产业规模效益。
——抓龙头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等传统畜牧养殖规模。要紧紧抓住国家对发展生态养殖业的鼓励政策,从我镇养殖业发展的传统优势出发,进一步加大***等养殖业龙头项目的建设力度,以带动全镇畜牧养殖的快速发展。
——抓基地开发,努力延伸中药材开发种植的产业链条。依托*野生中药材有限公司,以**等镇域东南部山区为重点、进一步推广扩大林药间作模式,促进中药材开发种植回归山林,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抓项目延伸,切实拉长延伸各个重点项目的产业链条。突出抓好以粮、药、果、蚕为重点的农富产品加工业发展,尽可能地延伸下游产品开发,提高其产品附加值,真正使我镇的产业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抓科技推广,全力提升全镇蚕桑养殖业的规模和效益。以*东南部各村为重点,大力加强桑园集中连片建设。坚持桑树品种优质化、桑园管理标准化、桑叶采摘规范化、蚕桑养殖科技化,使蚕桑养殖真正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推进步骤
实现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靠支撑镇域经济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及“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有效实施。我镇将按年度迈出两大步,一是20*年项目的扩展和新建项目的实施,二是20*年完成项目的续建和开发建设。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形式和性质上不拘一格,可以多元并举,无论独资、联营、股份、外引,只要是没有明令禁止的与产业政策不发生冲突的要放手发展。
——化工行业稳基础促发展。今明两年,我镇工业发展要突出抓好以二硫化炭为主的化工产业集中区建设,重点要实施联合经营,改善我镇化工布局分散的局面,该工程现已完成选址和规划,要抓紧水、电、路、厂房等基础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完成设备安装,明年春天投产。今年年底*化工有限公司的3万吨造纸钙生产线二期工程在完成车间厂房等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要完善设备的安装,争取年底试产,使碳酸钙系列产品年产量达到10万吨规模。
——铸造行业抓改造促提升。年内铸造业要在完成环评报告立项的基础上,要引进高档铸件系列产品,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要真正做成符合节能降耗和环保要求的产业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冶炼要加快向铸造的转变,尽快实施铸造工序的设计,完善环评和立项手续,力争年内有明显进展,使全镇铸造年产量达到9万吨的规模。
——建材行业抓整合促规模。年内重点要督促*陶粒砂有限公司第二条生产线的开工建设,积极整合全镇耐火材料行业,开发以工业炉渣、粉煤灰为原料的新型建筑材料,推动建材行业向规模化、集团化、系列化发展,争取陶粒砂支撑剂系列产品年产量达6万吨规模。
——煤炭行业抓稳定促转化。年内*煤矿完善15万吨规模的设施配套以及资源整合的相关手续,积极主动办理恢复生产有关证照,力争在今年8月份恢复生产,同时加快地下向地上的转变,为企业再发展奠定基础。
——村级工业抓重点促项目。重点是***等5大片头村,其中**投资项目额度要求达到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以其规模的超前性,增强发展力度。**村投资项目额度要求达到500万元——2000万元以上。全镇除片头村外,凡有工业基础的均可发展,没有工业基础,能引进来或者村上有能人联办工业者,我们将积极支持和鼓励,党委、政府在待遇上与片头村一视同仁。
——种植产业抓巩固强技术。在种植业项目上主要是蔬菜、中药材、干鲜果等,现在有基础的村要加大力度,*村蔬菜种植要在原30亩的基础上,集中土地扩大到300亩,尽可能的发展大棚蔬菜100亩,填补我镇无大棚蔬菜的空白。**等村要将林药间作工程巩固和完善,力争达到户均3亩药材,产生效益。*村现有800多亩的退耕地的中药材、苜蓿草等具有一定的规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理顺销售渠道,提高退耕地的效益。***等村要做好果园文章,重点加强果园的蔬花、套袋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必须巩固原有面积,同时挂靠省、市、县的科研所,引进优质果树,改善果的品质,发展自己的品牌,进而成为本村的特色项目。**要巩固1000亩核桃林的培育生长,要组织一支懂技术的专门人员进行管护,保证千亩核桃园区的达产达效,使其干果成为农民增收的项目。
——养殖产业抓传统促扩展。养猪业方面,***等20个村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要以养猪为重点,村集体上一定要做好引导、提供方便,特别是在用地上帮助专业户与国土资源部门协调好相关手续,帮助养猪户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现有猪场和新建猪场,要把建设标准定位在年出栏数2000头以上,以争取到上级3万元的扶持款项。养羊业方面,***等传统养羊村,要依托大户建立养羊园区,依靠政策鼓励大户壮大养殖规模,打破传统的养殖方式,改良羊的品种,实施圈舍和散养同步并举;在建立养羊园区时羊舍建设要求达到600平方米,园区的养羊数要达到600只以上,以积极争取市里5万元的扶持资金。养牛业方面,***三个养牛场,村上要作为重点项目积极扶持,在各个方面给予最大的便利条件,*牛场年底完成牛舍、生活区、设备等基础建设,明年春天雏牛入舍;*牛场饲养量现已达百头,力争年底足额到位;*奶牛养殖园区现已入园180头牛,年底要达到500头的规模。蚕桑养殖业方面,要求*区域的10个村,要在现有桑园面积的基础上,引进优质桑苗扩大桑园面积,****等村新开发的400多亩土地要作为桑园建设面积,全部实行优质化桑园建设,提高桑叶产量,依托桑园的厚实基础,改良养蚕技术,推广大棚养蚕,要达到户均6张蚕的目标,同时,***与*片一道,把蚕桑项目在今明两年之内做成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四、保障措施
我镇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现已明确,思路明晰,镇村两干部必须躬下身子、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换头脑。我镇经济发展滑到历史的低谷已是不争的事实,全镇各级干部要勇于正视现实,反思自己,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坐而论道、怨天忧人的消极思想,把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作为发展的意识基础,同时要打破循规蹈矩、因循守旧的思想,努力培训超前发展意识。
二是要精诚团结、带头做事、勇于争先。要求各村支书、主任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发挥支、村两委一班人的作用,利用一切亲戚朋友关系引项目、办项目。不管是工业项目或者是农业项目,支书、主任都要积极的创办项目和领办项目。
三是要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全镇各级干部要善于走出去,积极进行引资金、引项目、引技术、引人才,同时还要善于跑上边,争取项目,争取政策,争取支持。从镇到村都要认真研究吃准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抢抓“两区”开发机遇,加大“跑部进省”力度,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落户我镇并列入国家、省、市、县年度扶持范围和“两区”开发项目库。镇村两级要组织专门招商引资队伍,四面出击,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招商贸易洽谈会、展销展示会和项目推介会,力求两年内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要优质服务、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项目落地提供便利。凡是来我镇投资办厂的客商,镇、村干部要以优质的服务态度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办理手续,在水、电、路等础基设施建设上要提供最大的便利。无论是民营还是集体,只要符合政策,依法经营,我们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优先支持,降低收费门槛,祛除巧立明目的摊派,要让项目建设在清新宽松的氛围中发展起来。
经济发展方案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0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26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紧紧依靠社会各界参与和监督,全面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着力构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二、测评对象
测评对象为13个单位,以下分为社区、站所两个类别。
1.社区、大桥湖社区、花园坡社区、藕塘坡社区、瑶塘坡社区、雷锋山社区。
2.劳动保障站、计生工作站、城管爱卫工作站、经济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站、司法所、控违中队。
三、测评内容
测评内容主要是依法行政、办事效率、工作作风、政务事务公开、勤政廉洁等五个方面。
四、参评人员
(一)企业满意度测评参评人员。
街道纪检、监察直接组织以下四类测评人员共50人对涉企单位进行经济发展环境企业满意度测评。
1.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服务业、房地产等企业业主(含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信息测评员)12人;
2.个体工商户代表20人;
3.企业办事人员代表8人;
4.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10人,。
(二)群众满意度测评参评人员。
街道纪检、监察随机抽取60名辖区范围内群众,对所有测评对象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
五、测评时间
测评工作每年度开展两次,主要安排在6月和12月。
六、测评方式及计分方法
(一)测评方式。
1.企业满意度测评。
①上门测评。测评小组从测评人员中随机抽选20人,组织人员分组上门测评,请测评人员如实填写问卷测评表,单独征求有关经济、环境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②电话测评。测评小组从测评人员中随机抽选30人,组织工作人员通过有效电话联系测评人员,根据问卷测评表内容征询测评人员意见,按测评人员反映情况如实填写问卷测评表,同时做好电话录音备查。
2.群众满意度测评。
街道纪工委分别从6个社区(选本社区群众,根据测评问卷内容,对所有测评对象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
(二)计分方法。
1.单次测评得分计算方式。
①涉企单位测评得分为:企业满意度总评分占测评总分的60%,群众满意度总评分占测评总分的40%。
②非涉企单位测评得分为群众满意度测评总评分。
2.年度得分为两次测评的平均分。
七、测评结果的运用
1.每次测评排名情况向各社区、站所以书面通报,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测评排名最后一位的,给予黄牌警告,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黄牌警告单位应及时查找自身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积极进行整改,并按要求将整改情况书面报送街道测评小组。
经济发展方案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35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33位用户关注,60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目标,按照中、省、咸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安排部署要求和原则,在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今明两年,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保证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促进“十二五”规划的顺利落实。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协作配合机制,注重发挥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监督监管作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整体性的协调性。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要保证监督检查能够覆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方面,又要紧盯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选准着力点,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通盘谋划,分类实施。既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又要把握好区域协调发展、行业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实事求是地确定检查内容、工作节奏,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查纠结合,务求实效。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督促整改、查办案件、纪律处分、行政问责等多种手段,及时解决和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主要内容
以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4个方面24个主要指标特别是12个约束性指标实现为目标,围绕重点任务的落实,重点对以下7个方面开展监督检查:
(一)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情况。主要是在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和实施本地区“十二五”规划、明确政策导向等方面是否全面贯彻落实“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在分解细化经济发展指标时是否与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紧密衔接、协调一致,是否找准了影响和制约本地区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转变方式转变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并实施了有效的对策措施,在执行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二)管理通胀预期有关工作落实情况。主要是各有关部门对“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是否落实,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是否充分保障,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是否畅通、收费是否规范,价格临时补贴发放是否及时、合规,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是否落实,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是否得到严肃查处。
(三)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省咸水利发展改革监督检查的通知》的情况。主要是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是否优质、高效,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是否落实,水利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否得到实行,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是否不断完善创新。
(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落实情况。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是否符合本地实际,任务是否分解落实,项目是否按时开工建设,政府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建设项目用地是否优先保障供应,税费政策是否全面落实,建设主体、套型标准、配套设施、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和强制性标准,住房保障工作年度目标任务是否完成,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准入、退出机制和保障性住房运行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健全。
(五)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实施,中、省、咸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主要是项目安排是否符合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目录支持方向,国家资金是否按时、足额下达,项目建设和运营是否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组织实施,项目执行是否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省、咸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渠道来源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经费管理使用是否合规、有效。
(六)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主要是政府节能减排规划编制和目标责任制是否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是否完善,资金投入是否到位、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是否到位,节能减排目标是否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是否符合国家要求,新上项目是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重点行业环境污染是否得到有效治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是否符合规划要求,饮用水安全保障、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危险废物处置等方面工作是否有效。
(七)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主要是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和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是否存在违反国家政策为“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盲目扩张、重复建设项目批地供地等行为,对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违法用地问题严重地区的有关人员是否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
除上述7个方面外,还要根据中央和省、咸在一个时期部署的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各镇办各有关部门在完成统一部署的监督检查任务的基础上,可结合实际开展相关监督检查工作。
四、组织领导及任务分工
(一)组织领导。市纪委牵头成立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任组长,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信息办、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审计局、市物价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监察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镇办、各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机构)要在党委(党组)、政府(行政)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该市镇办、各部门有关单位抓紧成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确保监督检查工作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任务分工。监督检查实行“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分工分别负责、各司其职”的工作方式。
1、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情况、管理通胀预期有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由市发展改革局、市物价局负责。
2、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情况的监督检查由市监察局、市水利局共同负责。
3、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由市住建局负责。
4、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由市发改局、市信息办共同负责。
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由市科技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共同负责。
6、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负责。
7、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由市发改局、市环保局共同负责。
8、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由市环保局负责。
9、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
10、财政、审计部门要强化对政策投资的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对政府投资较大或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管和审计,确保项目资金规范、高效、安全、廉洁使用。
各项监督检查的负责部门要根据已有的监督检查机制或工作需要提出所负责监督检查的参加部门,市发改局协调安排。
五、几点要求
一要精心安排布置。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的责任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监督检查具体方案,明确目标、细化分工、实化措施,重点对今明两年监督检查工作作出安排;同时,要制定年度检查计划,报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检查时间、地点等进行必要的协调。各级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监督检查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监督检查的工作重点、时间安排和力量投入等,创新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保证监督检查顺利有效地进行。
二要搞发协作配合。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增强监督检查的整体合力。负责部门要切实负起主抓责任,加强与参加部门的联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及时交换意见,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参加部门要积极协助、全力支持,按照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各项监督检查之间也要互通情况,资源共享,努力做到运转协调、衔接紧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经济发展方案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3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39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打造政治基础
1、以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为切入点,建立了“有人管事”的工作态势。不断拓宽视野,选好“领头雁”。坚持“两推一选”制度,选拔有威信、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围绕中央提出的村党支部“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通过开展争创“学习型村庄”、“学习型党支部”、“经济强村”和“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年,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在干部基础薄弱的村成立联村支部,从乡镇里选派中层干部担任联村支部书记,加强了对村级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通过一年的运行,收到了明显成效,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呈现出了良性发展的局面。
2、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支撑点,建立了“有钱办事”的良性态势。近几年来,指导基层农村多业并举,通过开发资源优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村集体的耕地、林木、荒地等资源,采用村办、承包和租赁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老窝镇小宋村“两委”班子把村集体耕地收回后,由村里统一种植麦烟100亩,实行分户管理,烟站搞技术承包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在仅烟叶一项收入就达15万元,村级集体纯收入7.5万多元。通过加强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支部积极主动跑市场、跑路子,领办、创办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如农村经纪人协会等,在为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同时,通过收取中介费,让群众积极支持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公益事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以加强党建促进经济发展为主攻点,建立了党建、经济同步发展的互动态势。各级党委、政府一方面强化教育引导,使农村党支部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坚持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开展了村级“一把手”工程、党员示范户、示范基地创建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创新便民服务机制,打造“民心工程”
1、建立了镇村两级为民服务机构,完善便民服务运行网络。农业税取消后,各级基层党委、政府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进行以加强政府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为重点的职能转变,及时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群众需要政府解决协调的有关事项,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全面建立了为民服务站,人员由村干部担任。通过形成完善的工作网络,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政府有效的服务。
2、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完善便民服务运行机制。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办理制”,结合《行政许可法》、《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限时办结制度”,对于群众申请办理的事项,要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不得无故拖延。建立“民情反馈制度”,对于办理的每项工作我们都及时对群众进行回访,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属于群众方面原因的,耐心作好解释工作;属于工作方面原因的,及时进行整改。通过涉及事项受理、办理、终结、反馈等各个环节相关制度的建立,保证了便民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转,使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3、建立了各类专业协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带动作用,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广泛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催生了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红石桥村拆房协会,现有会员187人,通过几年来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进行市场开拓,已经发展成为制度完善、组织严密、合理分工、垄断召陵区东部乡镇拆房市场的经济实体。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五龙镇戏曲协会,由一批戏曲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业余时间排戏演练,会员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使得那些低级庸俗,甚至丑恶的社会陋习没有了生存空间。此外,还建立了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社会组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创新村务公开机制,打造“阳光工程”
1、公开内容,做到了全面真实、突出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凡是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主要问题都进行了公开,实现了针对性地公开向全方位公开的转变。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各行政村的财务开支情况每月5号以前都要接受乡、镇审计站的审计,当月所有收支情况还要在村公开栏内逐项逐笔公布。同时,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丰富和拓展了村务公开的内容,经过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后,及时在公开栏内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公开形式,做到了灵活多样、方便群众。一是建立固定的公开阵地,在村内比较醒目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及时按要求更换公开内容。二是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辅助方式,用红纸放大公开内容、在村内分别张贴或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广播会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进行公开,在工作实践中既简便易行又方便群众。
3、公开监督,做到了渠道畅通、强化制约。村务公开在实际操作中,做到定期公开和不定期相结合。统一开展的工作或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每季度公开一次。针对各村的情况不同,有些事情既重要又紧迫,做到随时公开。村务公开的目的,就是让村民真正参与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中来。全镇各村都成立村务监督组和民主理财组,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全程参与监督村内事务,认真审查村务公开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给群众一个畅通的监督渠道。
经济发展方案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32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270位用户关注,26人点赞!
[论文关键词]城中村改造 集体土地所有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村委会
一、城中村改造中集体经济组织面临问题研究的背景
2010年1月,广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提出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力争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三旧”(主要是旧城区、城中村、旧厂房)改造,用3年至5年时间基本完成位于城市重点功能区的旧城成片重建改造工作,基本完成杨箕、琶洲、冼村、石牌、三元里等52条“城中村”以整体拆除重建为主的全面改造工作,以及不符合城乡规划的旧厂房搬迁改造工作。
“2008年8月,琶洲村琶洲经济联合社向琶洲村全体社员公告琶洲村改造及拆迁补偿方案提请表决,得到了该社2/3以上的社员表决通过,该方案也经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在拆迁过程中,房屋产权人冯某某、胡某某成为“钉子户”。2010年9月7日,琶洲经济联合社以宅基地使用权纠纷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收回冯某某、胡某某的宅基地使用权。2011年,法院作出一、二审判决,琶洲村联合社有权收回两被告的宅基地使用权。而后冯某、胡某因拒不履行法院已生效判决,被海珠区法院依法予以强制执行,法院将他们的三栋宅基地使用权强制收回,交给琶洲经济联合社。”
在广州市越秀区杨箕村改造中,此类纠纷也在发生。“2011年5月25日,越秀区杨箕‘城中村’改造纠纷案首批8起审结宣判。其中杨箕股份合作经济联社(下称经济联社)状告‘钉子户’案件6起,判决结果均为钉子户败诉;而村民状告经济联社案件2起,由法院裁定驳回起诉。”
上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纠纷虽然通过司法程序得到解决,并且都是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胜诉,但是关于集体经济组织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并亟待解决。
二、城中村改造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之争
(一)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享有管理经营权
在上述提及的琶洲村城中村改造纠纷案件中,被告就原告的主体资格及其对涉案房屋范围内土地权属享有权利存在异议,主张原告的主体资格不适格,无权提起诉讼。究竟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否在城中村改造中对集体土地享有所有权,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都有明确规定。
《宪法》第10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民法通则》第74条第1款规定:“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为劳动群众组织所有的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第2款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物权法》第60条规定:“对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依照下列规定行使所有权: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表行使所有权;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
上述相关法律规定,农村集体土体所有权归集体所有,而集体经济组织并非集体,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城中村改造中,只是代表集体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
(二)城中村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两者的关系定位
“从我国现行立法的情况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时而相互并列,时而相互取代。”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公司登记管理中几个具体问题的答复意见》指出:村中由集体经济组织行使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为投资主体;没有集体经济组织,由村民委员会代行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的,村民委员会可以做为投资主体投资设立公司。村民委员会投资设立公司,应由村民委员会做出决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5条第2款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在这里,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相互独立的组织,前者对后者的经济活动有监督和保障职能。该法第5条第3款还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据此可知,村委会在集体土地等资产的管理方面,有时可取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从职能上看,村委会具有浓重的民主政治色彩,兼有成员自治、公共管理、社会服务与保障和集体财产的管理与经营等多种职能,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则相对比较抽象,法律更多地看重其在土地等资产集体所有制上的形式和概念,对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体性职能和特征关注不足,而其职能还与村委会出现交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没有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法人实体。“村委会存在的主旨是以村民为根,以自治为本;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主旨是以土地为根,以土地等财产的集体所有为本。”因此,笔者认为,在城中村改造中,在存在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情况下,应由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村委会对其经济活动行使监督作用。
(三)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限定条件
上述法条明确规定,城中村集体土地归集体所有,而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是集体的代表机构,那在什么情况下,集体经济组织能够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我国《物权法》及《土地管理法》均存在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集体所有土地的规定。在城中村改造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土地所有权,往往都是依据公共利益这一“霸王条款”。
“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城中村改造,目前基本采取的形式是通过与房地产公司合作开发,建造商品房等,虽然涉及部分公共设施建设,但绝不会仅仅为建设公共设施。而关于公共利益,公共事业建设,在我国《土地管理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本文提及的案例,原告琶洲经济组织主张,“琶洲村城中村改造完成后将大大改善琶洲地区的面貌和居住环境,全面提升社员的生活品质、壮大村集体的经济实力,使全体社员获得丰厚收益,因此属于公益事业建设。”这样的理由在法院判决中也得到了支持,可是没有统一的可采性。目前,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公共利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城中村改造是属于农村集体土地的改造,并不适用该条相关规定。
城中村改造中建设商品房销售,涉及商业利益。“商业利益一般都不会是公共利益,但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也都不会绝对说商业利益一定不是公共利益,应结合具体情况作出判断。所以,公共利益的决定程序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目前关于城中村改造中,集体土地在涉及公共利益方面规定不明确,即在实体法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采用程序进行保障,避免公共利益对城中村村民私权利的侵犯。如在城中村改造中集体经济组织收回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其改造方案应通过政府的有关部门进行论证,还要通过论证会、听证会等其他方式听取被征收人、社会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如果对城中村改造决定不服,原城中村房屋所有权人有关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而法院在判决过程中应当采取个案原则,对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公共利益与城中村房屋所有权人的私权利做出权衡,当然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公共利益问题,相关法律也应该进行明确规定和完善。
三、城中村改造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其他具体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在本文提及的案例中,琶洲村琶洲经济联合社向琶洲村全体社员公告琶洲村改造及拆迁补偿方案提请表决,得到了该社2/3以上的社员表决通过,该方案也经相关有权部门审批通过。这样的程序是否合法合理?而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身运作机制如何?集体决议需要社员多高的比例投票通过才符合程序要求?相关法律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拆迁程序等是否有明确规定?这些都是决定城中村改造能否良性发展的一些重要条件。
(一)城中村改造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问题
城中村改造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关系不明晰,自身运作机制不完善,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回收、管理等程序的规定不明确,这些都是城中村改造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问题。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关系不清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两者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时而相互并列,时而相互取代。而在现实当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村党支部是三块牌子、一套机构、一个班子。导致村干部在自身素质与思想觉悟有限的情况下,在城中村改造中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村民经济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等。
2.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运作机制不完善。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当前也存在自身组织机构、制度等机制不完善问题,如组织规范化程度低,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不完善,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集体经济组织最高和最终决策权往往不在集体成员手中,会员大会多流于形式,外部力量介入过多使民主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3.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具体决议程序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目前,我国对村委会组织的法律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规定,但是对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关法律规定较少。城中村改造中,集体经济组织如何按明确的程序去开展工作,如对改造工作的公告、听证、村民及村民代表如何表决,2/3的比例是否足以通过决议,等等繁琐的程序性问题需要相关法律规定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解决城中村改造中集体经济组织存在问题的相关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明晰城中村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当公共服务职能与经济管理职能交错在一起时,就会出现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生产经营的不担风险;利用公共资源去从事营利性的事业,甚至运用公共权力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却不承担任何后果”。 笔者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必须明确,村委会的宗旨本应是为村民服务,不具有营利性,市场规律对其运作不起作用,不需要承担市场风险,适用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而经济组织管理者的宗旨是
谋求经营效益,以营利为最大目的,必须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承担市场风险,效率是其运作的根本原则。城中村改造中,集体经济组织需从行政职能中脱钩出来,否则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不利。
经济发展方案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3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71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近年来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些村、镇领导档案法治意识淡薄,对农村档案工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制度不健全。保管条件简陋,安全措施不到位,火险、水险、盗窃隐患突出。二是专(兼)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大多村级档案是由村文书或村会计兼管,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大量档案资料散存在个人手中,甚至丢失,这严重制约着镇、村档案事业的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资源共建与共享已成趋势,这必将冲击传统的农村档案工作,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档案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档案工作同样也是如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档案工作应主要围绕两大体系建设:
一、进一步狠抓农村档案资源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丰富的信息资源。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基础。没有丰富的资源,档案信息服务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一定要进一步狠抓农村档案资源建设,不断提高村级建档水平。
1、加大投入,不断强化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要本着安全、实用、方便的原则,加强档案室建设。一是村委会应有存放档案的固定场所和箱柜,档案存放地点要远离火源和易燃易爆物品,有防火、防盗、防强光、防尘、防虫(鼠)、防潮等措施,有条件的村委会可设置专门的档案用房;二要争取更多资金,购置电脑等先进的档案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三要加强农村档案工作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是抓好村级文件材料归档制度,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从而实现农村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与现代化。
2、加大培训力度,打造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基层队伍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乡(镇)、村档案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大、专业水平不高的特点,改进培训内容,开展经常性、专题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加强电子文件、多媒体文件的收集力度并对纸质档案进行全文扫描,指导他们进行电子文件的系统整理、安全备份,为以后村级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网络化打好基础。
3、积极做好农村档案资源的收集工作,收集范围主要包括:
一是有关村级组织建设,包括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在换届选举、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组织活动、工作请示和报告等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及组织名册、人员登记表等。
二是有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变化,主要围绕农村改革,做好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流转、土地征用、农税改革、农村林权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农村金融信贷及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的档案;
三是是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农村电网、人畜饮水、民居改建、移民开发、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小城镇建设、村容村貌改造、公益事业建设等工程方面的档案;
四是有关农业科技与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产品的市场开发、病虫害防治、劳动技能培训与农村劳务输出等方面的档案;围绕农业产业化,做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方面的档案;
五是有关民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包括农村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粮棉补贴、农村社保(低保、养老保险、五保)等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档案。
六是有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有关村务公开、治安管理、村级文化活动设施设备、村级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文化资源建设、文明村组、文明家庭建设等方面档案。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档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做好档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地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要做好农村档案的整理、编目和数字化工作,及时提供有关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服务等档案信息,切实做好农村档案的鉴定和开放利用工作。除国家有明确规定以及涉及个人隐私不能公开的外,其它档案均应列入主动公开的范围,村民只要需要,可随时查阅涉及自身权益的档案。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作用,将有关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土地征用、农村低保等档案实现目录数据化,将公开的档案资料采集、上传、更新,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档案资源共享,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档案信息资源,汇编档案资料,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综合档案信息服务。围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汇编农村有关政策法规、以及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发展、农村实用技术等资(史)料,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参考和依据作用。
要建立村级活动中心,实行档案、信息、图书、资料一体化管理体制。对其他有关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科技知识、健康知识、文化娱乐等资料,档案人员也可收集起来,一起传到网上或刻成光盘、编印成册,免费发放送到农民身边。
经济发展方案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28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196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通过对法院受理的纠纷案件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案件发生的集中性
此类案件一般都集中发生在城乡结合地区。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许多城市周边农村的土地都被大量征用。
(二)案件主体的多样性
在此类案件中,原告主要是自然人,包括出嫁女、“上门女婿”、大中专毕业生、“农转非”等。原告起诉的被告则是具体执行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的主体,有以村民委员会为被告的,有以村民小组为被告的,有以村经济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为被告的,还有的以村委和村民小组为共同被告。
(三)案件争议的标的额大
许多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工业园区的开发等,致使村民小组农民的承包地几乎被全部征用,承包地多的农户获得的补偿和赔偿也较多,少则十余万,多则几十万元,有的高达上百万元。
(四)矛盾纠纷的尖锐性
在土地被征用后,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均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方案,决定对某些村民不分或少分,牵涉众多村民的利益。而分配方案是根据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多数人的意见作出,一人起诉往往容易导致其他村民分配的土地补偿款和安置补助费减少,引发其他村民的不满。
二、农村土地补偿费用分配纠纷的成因
可以说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案件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农民利益冲突紧密相连。究其发展,此类纠纷案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土地补偿诉求表达不畅
在广大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案件层出不穷,而法律、法规滞后或规定不具体是产生此类纠纷的根本原因。在法规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得各自依据本村实际自行制定分配方案。正是由于征地补偿费分配方式的混乱,为失地农民频繁上访缠诉埋下了隐患。
(二)地方政府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管不力
根据我国现有的《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征收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其引导、管理、协调和监督的作用。但从土地补偿费用分配工作的现实运作看,政府完全将这些事项交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决定,对其不进行行政指导与引导,基本淡出村级治理,这与农村土地承包时政府强力介入有天壤之别。
(三)行政机关操作不规范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商业用地需求的大量增加,土地价格飞涨,而且我国在建设用地审批上存在不少漏洞,因此行政机关不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征用土地也是一些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产生的原因。
(四)户籍制度管理存在缺陷
近年来,由于户籍制度的改革,户口与地域出现了分离。户籍登记制度改革后,公安机关与农业社对农业人口的迁移登记缺乏衔接,是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争议的行政原因。现在公安机关办理迁移登记,不再需要农村集体组的接收证明,直接凭借申请人的申请和接收家庭的户口本就可以办,公安机关也不向农村集体组通报农业人口迁入情况。农村集体组织在纠纷发生前并不知道哪些人已经迁出,哪些人已经迁入,往往在分配款项时才知道,这使农村集体组织很难接受。
(五)村民自治机制不健全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自治原则决定了村民干部在基层土地征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多数村民对村民自治机制根本不了解,村、社干部往往利用职务的不当影响,干扰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少数村、社干部甚至用个人决策代替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导致农村集体组织民主制度不健全,少数干部说了算。
(六)农村习俗、村民自治与法律规定的冲突
中国农村是一个乡土社会,受封建陋习和民间陈规的影响,农村的某些传统陋习和家族势力也都制约了村民自治,村民自治变成了多数人对少数人实施“独裁”的合法途径。譬如,按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属于该规定所述情况的妇女均有获得原承包地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的权利,同等参与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分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法律规定被大打折扣,大量农村妇女依法享有的权利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
三、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的解决思路
(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所产生纠纷的解决
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所产生的分配纠纷是审判实践中争议最大、数量最多、处理最难的纠纷,大约占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诉讼案件的80%左右。
1.未迁移户口的外嫁妇女的分配纠纷及其解决
外嫁妇女的分配争议纠纷主要集中于“农嫁农”。审判实践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获得承包地的前提条件,获得承包地是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必然结果,有承包地就可以推定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条规定“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说明立法承认外嫁妇女还是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但笔者以为,外嫁妇女应以实际生产、生活地来确定其成员身份,最高人民法院已有定论。外嫁妇女不接受原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不参与集体事务,不承担成员义务是农村多年形成的自然传统,要外嫁妇女继续行使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履行成员义务不符合客观实际。结婚妇女成为新居住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取得承包地的先决条件,如否定其新居住地成员身份,反不利于保护外嫁妇女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条规定结婚妇女在新居住地可以取得承包地,实际上就已经确定了结婚妇女属于新居住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嫁入方所在地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优先解决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至于没有解决之前禁止原集体经济组织强行收回承包地,不过是对外嫁妇女和农户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不应该误解为是对外嫁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保护。
2.农转非户口的分配纠纷及其解决
上个世纪八、九十 年代一些地方县、市政府因筹措建设资金等原因,搞了一个地方政策,凡愿意缴纳城市建设增容费的农业人口,可以转为非农业人口,将户口空挂于某个没有实际生产、生活的城镇,但就业、粮食、住房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自己解决,俗称“三自理”农转非。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现状和政策来看,确定这类人员属暂时保留资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最恰当。“三自理”农转非人员不办理粮油关系供应手续,说明当时没有纳入城镇居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仅仅享受了城镇居民的部分待遇。这类人在没有完全取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以前,宜暂时保留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3.因特殊原因将户口迁出所引起的分配纠纷及其解决
少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往往以户口来否定这类人员的成员资格。实际上这类人员虽然将户口迁出原集体经济组织,但往往还是以农村土地作为基本生活保障,尤其是服刑人员,迁入户口所在地并不负担其回归社会后的基本生活保障。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在学习、服兵役、服刑期间保留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非常符合客观实际。但是,学习、服兵役、服刑期满后,是否继续保留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解释》中没有谈及。笔者认为,如服刑人员、服兵役人员在期满后如果将户口迁回,可以继续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至于考入国家中等专业以上学校学习的学生,因其毕业后按照户籍登记规定应成为城镇非农业人口,所以不应再保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二)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行差别对待所生纠纷的解决
由于土地征收补偿费用没有按时划拨、集体经济组织讨论分配方案延后等多种原因,造成分配方案确定时,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死亡、外嫁等原因已失去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而集体经济组织因出生、嫁娶等原因新增了一些成员。许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新增加人员也一并纳入分配对象。这些死亡、外嫁和新增人员只分得了部分款项,所得数额少于其他成员。
这类纠纷比较复杂,审判实践中的分歧较大,认识不统一。笔者以为,均等分配的费用应只限于土地征收补偿费用,而不包括安置补助费。且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才丧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不论是死亡人员还是外嫁人员,都只能分得土地征收补偿费用,不能参加分配安置补助费。外嫁人员已经成为新居住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由新居住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安置。只要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没有丧失,其分配权也就没有丧失,无论是否在当地生产、生活,均应参与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分配。
(三)集体经济组织统征统分所产生纠纷的解决
例举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规定了三种安置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其他单位安置,自谋生路。放弃统一安置就是放弃前面两种安置方式,不要求任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任何单位为其提供基本生存保障,自己为今后的基本生存保障负责。且放弃统一安置的,应在安置方案制定过程中、被批准前提出,而安置方案一旦批准,便应严格执行,不允许随意变更。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安置补助费是对农户丧失承包经营权的补偿,受益主体是失去土地的农户,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需要被安置的农民个人,农民个人才是安置补助费的受益主体。笔者认为,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立法意图显然是将安置补助费的受益主体指向需要安置的农民个人,而不是承包方家庭。鉴于最高人民法院已经确定承包方家庭属于安置补助费的受益对象,审判实践中可以考虑承包方家庭和需要安置的农民个人均作为受益主体,以解决法律适用的冲突。
(四)请求确认享有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权纠纷的解决
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了少预缴诉讼费,仅仅要求法院确认其享有等额分配权,不请求给付。有的审判人员认为可以作为确认之诉判决。笔者认为法院不应该受理此类纠纷。分配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基本权利,只能由法律法规规定,不能由法院确认,法律法规对于权利已经规定得非常明确,法院受理此类纠纷没有任何意义,也无权确认或者否定一个村民是否享有基本权利。单独的法定权利确认不属于民事诉讼所指的确认之诉。
总之,破解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难题,功夫在农外。尽管我们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试图给弱势村民以司法救济,但是农村情况的复杂性,影响面的广泛性和涉及人员的众多性,以及法律规定的空白性,仅仅依靠法院的一家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建议各级、各部门对此予以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共同破解这一难题。
注释:
张宏东.河南征地补偿纠纷产生的原因.农业经济.2008(7).
经济发展方案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7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64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一、当前农村征信体系状况
当前农村征信体系状况是:以__县为例, 辖区内真正开展个人信用评级的机构没有一家。农村征信业务主要分为二类,一是人民银行建立的个人征信系统;二是农村信用社建立的信用农户评审机制。
(一)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由人民银行总行组建的个人征信系统主要收集有贷款的__县农户个人基本信息、贷款信息和信用卡信息1.2万个。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的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通讯地址、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贷款信息包括贷款发放银行、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担保信息等。信用卡信息包括发卡银行、授信额度、还款记录等。信贷领域以外的信用信息。
(二)农村信用社建立的农户信用评审机制。一是信用农户的核定。__县农村信用社在乡镇、村干部的协助下,对辖区的农户开展资信状况调查,根据资信评定标准进行评估,核定“信用户”,确定授信额度,发放信用证。全县共核定“信用户”2800户,发放贷款4100万元。二是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在农户填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表》后,由__县农信社逐户建立农户基本经济档案,然后根据资信评定标准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核定授信额度。信用等级共分为“优秀”、“较好”和“一般”三个等级,“优秀”等级的每三年评审一次,“较好” 等级的每二年评审一次。评为“一般”等级的农户不给予贷款或收回已发放的贷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信用缺失。当前,通过开展“信用村”活动,农村的信用环境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农村、农民对征信体系知之甚少,农民信用意识比较低,农村的信用环境比较差,仍存在一些问题,视金融部门贷款为“唐僧肉”,抱着能借则借,能逃则逃,能废则废的态度,制约了金融机构对农村的信贷投入,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户可用的信用档案资料匮乏。一是只有少部分的农民建立了信用档案。多数农民因未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业务,而没有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建立信用档案。全县农村劳动力约8.6万人,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建立信用档案约1.2万人,占比为13.95%。二是个人征信系统中的农民信用信息不全面。目前,个人征信系统中,能查询到的个人信用信息只有基本信息和银行信息,缺乏非银行信息。三是人行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未完全建立。由于人行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建立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较少。到目前为止,人行__县支行所建立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223户,已建立农户信用电子化档案只有45户,且尚不能对外提供农户信息。四是农信社只建立部分农户经济档案。当前,在__县农信社建立的农户经济档案约1.1万户,只占全县3.5万户的31.43%。且这部分农户经济档案只用于农信社内部,不对外共享。
(三)非银行信息采集难。当前,与人行__县支行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非银行机构只有法院、技监局、环保局三家,也只有三家机构为人行征信部门提供信用信息,但信息量很小,采集的信用信息不全面。其他多数的权力机构由于尚未与人行__县支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且这些权力机构所掌握的大量信用信息有的对外封闭,有的对外共享时机尚未成熟,难以成为人行的征信信息。总体上,人行征信部门所能采集的非银行信息量很少且有限,难度很大。
(四)个人征信系统的失信约束功能发挥受到制约。人行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以后,虽收集了大量的个人信用信息,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提供了方便,起到了约束信贷失信行为。但其约束功能的发挥却受到以下方面的制约:一是受制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基本信息、银行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受制于人民银行非银行信息的采集量低;三是受制于信用产品的开发与运用范围单一。个人征信系统失信约束功能的发挥受到制约,不利于农村的诚信建设。
三、推进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而加快立法。信用体系建设需要相应法律的保驾护航,如信用信息的征集、信息共享、信用信息的查询和使用。制订与建设征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紧迫任务,也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紧迫任务。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为征信系统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为金融机构和个人提供伸张正义、惩罚失信者的法律保障;才能达到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提高失信成本,保护债权人、守信者;才能打击失信方的信用规则,保护经济行为主体的正当权益。
(二)深入农村开展征信宣传。政府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征信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信用意识。一是组织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如散发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条幅、征信灯迷竞猜、开展巡回演出、办宣传栏、开座谈会等;二是建立村级征信宣传站,开展经常性宣传,让征信知识在农村持久地、广泛地传播。通过宣传,让农村经济实体、农民了解更多的征信知识,提高信用意识,明白信用记录对其事业、融资的影响,珍惜信用记录,懂得信用财富积累。
(三)完善农民信用信息档案。目前,个人征信系统中农民信用档案信息不够全面,农户信用档案建设滞后,农户信用信息比较匮乏,影响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最终阻碍了农民的信贷投入。所以,为推进农村诚信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如下:一是加强与当地政府及其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当地政府及其部门的支持,加快非银行信息采集,尽快完善农民个人的信用信息;二是农联社应积极配合人行开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快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建立;三是人行应加强向个人征信系统提供基本信息和银行信息的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