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教育心得体会

最美教育姿态心得体会(7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7

最美教育姿态心得体会

第1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

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在此分享读书心得体会。下面是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

儿童本身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能那样做之类的限制,并且他早早地接触了书籍,能从书籍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现实以外的世界,那么想象力就可以得到正常发展。

有人说过,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我十分相信这句话,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灵魂中,才能产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力量,必须在幼儿期萌发、茁壮,否则就会萎缩。

经常有人问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在教育上,并非家长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尤其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少就是多是一条黄金法则。检验孩子在家中是否获得了尊重和自由,家庭是否为他提供了一个放飞想象的空间,这里有一道简单的自我测验题:当孩子不小心闯了祸,如打了杯子或碰翻电脑,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为那损坏的东西而难过,出现内疚情绪,还是急于看你的脸色,出现辩解的行为?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体会想查看更多相关信息,请上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2篇 “最美生态护林员”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心得感悟

张玉玺,男,现年53岁,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2005年被县林业局聘任为公益林护林员,现为大石桥乡护林员队长。工作以来,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大石桥乡护绿植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每年都被县林业局评为优秀护林员。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张玉玺同志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身正为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无怨无悔的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护林员队长,他不仅要管护自己辖区的4000余亩的林地,还要管理其他护林员在岗情况。他时刻牢记护林工作的重要性,发放宣传材料,刷写林地标语,让身边的每个人都能自觉做到文明用火、安全用火、不乱捕乱猎、不滥砍滥伐,每个山头,每条小沟,每一个可疑的人,每一处细小的隐患点,都能巡护到位,不留死角,让林区安然无恙。2005年至今,他所在林区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没有一起乱砍滥伐林木现象,更没有乱捕野生动物现象。

张玉玺同志从不向困难低头,敢于同破坏林地林木犯罪做斗争,在上报一起滥伐林木案件时,被当事人知道后,找人收拾他,可他说:“不怕,护林员就是干这的,上报是我的责任”,最终当事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近年来,他不仅要求自己干好护林工作,还积极参与本乡植树造林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张玉玺同志靠十几年来如一日不懈的坚守,兢兢业业,干好护林员的本质工作,把每一件事都“落”在实处。

第3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范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范文篇1

伊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我很认同这本书作者的大部分观点。作者是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教育研究者,在书中传达的教育理念质朴而真实,从个体经验到群体现象,从经验分析到学术解析,覆盖了很多家长及老师们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并且遵循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简单、生动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在以下几点我感受颇深,分享一下给大家参考。

我们在儿童期间能给予孩子什么?

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时代发展到今日,除了生命,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可保障他们一生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习惯、自由、平等”。

习惯,对于社会人来说十分重要,好的习惯的重要的培养时期是少儿时期,怎么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成为家长们任重道远的话题。作者认为习惯的培养首先不是在于改造,而是在于接纳,让孩子们认识到习惯的好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但由于儿童年幼知识不足的前提下,各种“马虎”的行为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马上立即变得不马虎,并且不要往孩子身上标记“马虎、不认真”的标签,使得孩子潜意识降低自我认同感,阻碍智力发育,批评的方式更不可取,会给孩子一种负面的影响,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是应该建议孩子合理进行注意力分配,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好的习惯。

自由,自由是指多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中国教育多年热衷讲纪律、讲严格,尤其在教育上,家长错把控制欲当成教育的手段,以自己的认知,所谓的经验来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孩子套着“枷锁”长大,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失序、怯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孩子在特定的条件下,自主管理、自由支配、自我完善的机会,比如零钱、作息计划、新事物探索等,通过锻炼,孩子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同时也获得自尊感和责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强健。

平等,平等是指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平等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相处期间,很多时候表现出长辈姿态,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检查工作”和“安排工作”,交流方式比较武断,常常以当年自己的云云,来鞭策孩子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不仅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打击,我们应该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尊心也会慢慢成长,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平等的对待。很多时候家长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们,能更多的自主选择、处理的机会。

书中多次提到家长需要完善自身,不发脾气,不提倡严厉教育,发脾气和严厉教育的后果会给孩子在儿时性格塑造时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性,对今后的性格和对生活、对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事实上,发脾气不但没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对教育是反作用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克制脾气的方式:

1、半小时方式

不要马上发火,一切等半小时后再去做,分散自己注意力,冷静后再处理。

2、分散注意力

火气一起来,赶快把意念转移到身上的某一处,注意力关注身体的反应,想象有一股纯纯的气体再慢慢消磨怒气,慢慢散开。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范文篇2

寒假里,我读了教育学者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本写给学龄前孩子家长的书,对它有些意兴阑珊,为了开学能交出一份读书心得,又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读完书,发现封面上有一首纪伯伦的《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它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诗把我重新领进书中,细细咀嚼,颇有感触,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书中自有我们可取之处。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点是我从书中得到的最深感悟。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 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了解,尊重孩子,对他们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面队的是一群没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这些孩子们对世事似懂非懂的时候,因此,在我们进行管理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其实,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让每一孩子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会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给孩子信任和自由。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我们,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作者倡导给孩子自由,她在书中这样写道:“给孩子自由,不是对他们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 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是啊,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真正把自由交给孩子。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再次以纪伯伦的诗结束我的文章,与大家共勉。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范文篇3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不羁绊和自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

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日记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

最平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

第4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篇1

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第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习学习氛围。

第二: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习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三: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篇2

儿童本身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能那样做之类的限制,并且他早早地接触了书籍,能从书籍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现实以外的世界,那么想象力就可以得到正常发展。

有人说过,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我十分相信这句话,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灵魂中,才能产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力量,必须在幼儿期萌发、茁壮,否则就会萎缩。

经常有人问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在教育上,并非家长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尤其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少就是多”是一条黄金法则。检验孩子在家中是否获得了尊重和自由,家庭是否为他提供了一个放飞想象的空间,这里有一道简单的自我测验题:当孩子不小心闯了祸,如打了杯子或碰翻电脑,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为那损坏的东西而难过,出现内疚情绪,还是急于看你的脸色,出现辩解的行为?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篇3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不羁绊和自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

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日记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

最平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篇4

最近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简单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没有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当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最简单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为,尹建莉在第67页引用了一句蒙台梭利的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我们常常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平和呢?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第5篇 童趣是最美的语言教育心得

童趣是最美的语言教育心得

一直有家长和我抱怨: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一点也不会用成语,文字也一点也不美。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不会给他们“秘籍”,而是给他们泼一瓢冷水,告诉他们:成语太多,或者滥用成语反而会让作文失去可读性。

可以给大家打这样一个比方:一件白色的衬衫,可以是绸缎般的飘逸,可以是棉麻般的文艺,可以在衣角有一朵小小的刺绣或者在领子边佩戴一枚别致的胸针,这都会是一件很独特的衣服。假如我们在这件衣服上面密密麻麻地刺绣,别人看见的大概就是花花绿绿的外表,而这件衣服到底是韩版还是中国风就会被忽略了。

作文也一样,一个幽默的故事里有太多的抒情,一个温暖的故事里有太多勉强加上去的好词好句,我们初读的时候会觉得还不错,可真正品味起来会觉得文章有点矫揉造作。

好的文章可以是动感的。我给《小星星》杂志写过赏析,文章的题目是《在冬夜里歌唱的鱼》。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母亲煮鱼和兄弟姐妹们嘴馋的模样,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文章非常有立体感。读者就好像是邻居,站在他们家的厨房间看着这一幕。

好的文章可以是幽默的。黄译嘉在《外号就像调味豆》一文中写出同学们相互取绰号的事情,他用幽默的语言写出同学们给谁取了什么样的绰号,为什么要给他取这个绰号。无论谁读这篇文章,一定是嘴角飞扬,情不自禁地夸这些孩子太有才了。不管读了多久,只要说到黄译嘉,你一定会想起“黄色的衣架”这个绰号。

好的文章可以是童趣的。江楠很幸运成为《快乐日记》2015年10期的封面明星,她其中的日记《我们都老了》就非常童趣。江楠的同学给大家发学平险的保单,因为保单上面写着“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位同学就对江楠说:“江楠,你老了。”但是,他发到自己的时候一声不吭地放进了书包里,大伙就异口同声地对他说:“某某同学,你也老啦!”这样童趣的作文是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它会舒展读者的眉头,它会滋润读者的心田,它会让读者感慨“童年真美好。”

我一直认为童趣是最美的'语言。儿子在写《鞋子里的……》这个半命题作文时,写了《鞋子里的细菌大战》,整篇文章讲的是如何让鞋子保持干爽,消灭细菌。可他在结尾的时候给了我们一个小惊喜,用一句改造过的广告词“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脚臭了”使文章一下子升华了。

最近一个月,我在教金宝写日记。金宝属于非常有个性的孩子,比如她在写考试分数下来这篇日记时,我引导她:“当发下卷子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她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很坚决地说她当时什么都没想。我就想让她自由发挥吧,或许她自己的语言也会给我一个很大的惊喜。

事实确实是这样,她写的日记简单,但童趣味十足。她写的《好纠结》就非常有意思。

20__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舅舅不回家,真是太好了!

我终于不用看着他瞪着眼睛让我吃青菜了,可是我也吃不到香喷喷的拌面了,还有香脆的苹果。

真让我纠结呀!

在我拔罐那天,她说拔罐拔罐器里面一开始向一个白馒头,渐渐变红。我准备引导她写这段的,她却理都不理我,动手写了起来。她是这样写的:

20__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天气晴

姑妈生病了

今天,姑妈生病了。我帮她拔罐。

我把圆圆的拔罐器放在姑妈的背上,一会儿,姑妈哇哇大叫起来:“好疼呀!好疼呀!”一会儿,姑妈又说:“好舒服呀!”

我不明白,姑妈到底是疼还是不疼呀?

这两篇日记发到博客上就被编辑选中了,编辑说这一看就是孩子写的,趣味十足。

我一直想,孩子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如何运用好素材,教会孩子写好细节,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故事。当然,能恰到好处的用词造句是最好不过的。

保护好孩子的童真吧,因为我觉得童趣的语言才是最美的。

第6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伊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我很认同这本书作者的大部分观点。作者是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教育研究者,在书中传达的教育理念质朴而真实,从个体经验到群体现象,从经验分析到学术解析,覆盖了很多家长及老师们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并且遵循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简单、生动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在以下几点我感受颇深,分享一下给大家参考。

我们在儿童期间能给予孩子什么?

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时代发展到今日,除了生命,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可保障他们一生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习惯、自由、平等。

习惯,对于社会人来说十分重要,好的习惯的重要的培养时期是少儿时期,怎么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成为家长们任重道远的话题。作者认为习惯的培养首先不是在于改造,而是在于接纳,让孩子们认识到习惯的好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但由于儿童年幼知识不足的前提下,各种马虎的行为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马上立即变得不马虎,并且不要往孩子身上标记马虎、不认真的标签,使得孩子潜意识降低自我认同感,阻碍智力发育,批评的方式更不可取,会给孩子一种负面的影响,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是应该建议孩子合理进行注意力分配,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好的习惯。

自由,自由是指多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中国教育多年热衷讲纪律、讲严格,尤其在教育上,家长错把控制欲当成教育的手段,以自己的'认知,所谓的经验来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孩子套着枷锁长大,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失序、怯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孩子在特定的条件下,自主管理、自由支配、自我完善的机会,比如零钱、作息计划、新事物探索等,通过锻炼,孩子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同时也获得自尊感和责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强健。

平等,平等是指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平等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相处期间,很多时候表现出长辈姿态,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检查工作和安排工作,交流方式比较武断,常常以当年自己的云云,来鞭策孩子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不仅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打击,我们应该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尊心也会慢慢成长,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平等的对待。很多时候家长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们,能更多的自主选择、处理的机会。

书中多次提到家长需要完善自身,不发脾气,不提倡严厉教育,发脾气和严厉教育的后果会给孩子在儿时性格塑造时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性,对今后的性格和对生活、对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事实上,发脾气不但没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对教育是反作用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克制脾气的方式:

1、半小时方式

不要马上发火,一切等半小时后再去做,分散自己注意力,冷静后再处理。

2、分散注意力

火气一起来,赶快把意念转移到身上的某一处,注意力关注身体的反应,想象有一股纯纯的气体再慢慢消磨怒气,慢慢散开。

第7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优秀范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优秀范文篇1

寒假里,我读了教育学者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本写给学龄前孩子家长的书,对它有些意兴阑珊,为了开学能交出一份读书心得,又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读完书,发现封面上有一首纪伯伦的《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它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诗把我重新领进书中,细细咀嚼,颇有感触,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书中自有我们可取之处。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点是我从书中得到的最深感悟。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 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了解,尊重孩子,对他们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面队的是一群没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这些孩子们对世事似懂非懂的时候,因此,在我们进行管理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其实,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让每一孩子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会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给孩子信任和自由。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我们,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作者倡导给孩子自由,她在书中这样写道:“给孩子自由,不是对他们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 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是啊,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真正把自由交给孩子。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再次以纪伯伦的诗结束我的文章,与大家共勉。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优秀范文篇2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不羁绊和自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

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日记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

最平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优秀范文篇3

伊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我很认同这本书作者的大部分观点。作者是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教育研究者,在书中传达的教育理念质朴而真实,从个体经验到群体现象,从经验分析到学术解析,覆盖了很多家长及老师们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并且遵循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简单、生动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在以下几点我感受颇深,分享一下给大家参考。

我们在儿童期间能给予孩子什么?

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时代发展到今日,除了生命,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可保障他们一生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习惯、自由、平等”。

习惯,对于社会人来说十分重要,好的习惯的重要的培养时期是少儿时期,怎么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成为家长们任重道远的话题。作者认为习惯的培养首先不是在于改造,而是在于接纳,让孩子们认识到习惯的好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但由于儿童年幼知识不足的前提下,各种“马虎”的行为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马上立即变得不马虎,并且不要往孩子身上标记“马虎、不认真”的标签,使得孩子潜意识降低自我认同感,阻碍智力发育,批评的方式更不可取,会给孩子一种负面的影响,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是应该建议孩子合理进行注意力分配,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好的习惯。

自由,自由是指多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中国教育多年热衷讲纪律、讲严格,尤其在教育上,家长错把控制欲当成教育的手段,以自己的认知,所谓的经验来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孩子套着“枷锁”长大,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失序、怯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孩子在特定的条件下,自主管理、自由支配、自我完善的机会,比如零钱、作息计划、新事物探索等,通过锻炼,孩子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同时也获得自尊感和责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强健。

平等,平等是指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平等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相处期间,很多时候表现出长辈姿态,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检查工作”和“安排工作”,交流方式比较武断,常常以当年自己的云云,来鞭策孩子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不仅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打击,我们应该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尊心也会慢慢成长,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平等的对待。很多时候家长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们,能更多的自主选择、处理的机会。

书中多次提到家长需要完善自身,不发脾气,不提倡严厉教育,发脾气和严厉教育的后果会给孩子在儿时性格塑造时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性,对今后的性格和对生活、对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事实上,发脾气不但没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对教育是反作用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克制脾气的方式:

1、半小时方式

不要马上发火,一切等半小时后再去做,分散自己注意力,冷静后再处理。

2、分散注意力

火气一起来,赶快把意念转移到身上的某一处,注意力关注身体的反应,想象有一股纯纯的气体再慢慢消磨怒气,慢慢散开。

最美教育姿态心得体会(7篇)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在此分享读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最美信息

  • 最美教育姿态心得体会(7篇)
  • 最美教育姿态心得体会(7篇)7人关注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在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