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容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iso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实施iso9001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实施iso9001标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产品可信程度
按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了消费者选购合格供应商产品的可信程度。
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iso9001标准鼓励企业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加顾客(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程度。因此,iso9001标准为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三、有效于企业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这就促使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恰恰为企业改进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iso9001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也在国际范围中得到互认,并纳入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世界贸易组织/技术壁垒协定(wto/tbt)是wto达成的一系列协定之一,它涉及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贯彻iso9001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成为参与国内和国际贸易,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因此,贯彻iso9001标准对消除技术壁垒,排除贸易障碍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iso9000认证常识
一、 什么叫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简称isa)。iec 也比较大。iec即“国际电工委员会”, 1906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ec主要负责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活动。而iso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iso 宣称它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iso 现有1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
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央秘书处现有170名职员,由秘书长领导。
二、什么叫iso9000
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共185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共611 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iso的2856个技术机构技术活动的成果(产品)是“国际标准”。
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
iso制定出来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名称之外,还有编号,编号的格式是: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例如:iso8402:1987、iso9000-1:1994等,分别是某一个标准的编号。
但是,“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的标准。
tc176最早制定的一个标准是iso8402:1986,名为《品质-术语》,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1987年3月,iso又正式发布了iso9000:1987、iso9001:1987、iso9002:1987、iso9003:1987、iso9004:1987共5个国际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此后,tc176又于1990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1年发布了三个标准,1992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3年发布了五个标准;1994年没有另外发布标准,但是对前述“iso9000系列标准”统一作了修改,分别改为iso8402:1994、iso9000-1:1994、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iso9004-1:1994,并把tc176制定的标准定义为“iso9000族”。1995年,tc176又发布了一个标准,编号是iso10013:1995。
三、什么叫认证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指南2:1986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生产的产品甲,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
这就是说,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那么,这个第三方的角色应该由谁来担当呢显然,非国家或政府莫属。由国家或政府的机关直接担任这个角色,或者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去担任这个角色,这样的机关或组织就叫做“认证机构”,详见附录b。
现在,各国的认证机构主要开展如下两方面的认证业务:
1.产品品质认证
现代的第三方产品品质认证制度早在1903年发源
于英国,是由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bsi的前身)首创的。
在认证制度产生之前,供方(第一方)为了推销其产品,通常采用“产品合格声明”的方式,来博取顾客(第二方)的信任。这种方式,在当时产品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检测手段就可以直观判别优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日趋复杂,仅凭买方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加之供方的“产品合格声明”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一套,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并不总是可信,这种方式的信誉和作用就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前述产品品质认证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1971年,iso成立了“认证委员会”(certico),1985年,易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促进了各国产品品质认证制度的发展。 现在,全世界各国的产品品质认证一般都依据国际标准进行认证。国际标准中的60%是由iso制定的,20%是由iec制定的,20%是由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也有很多是依据各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认证的,详见附录c。
产品品质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两种。依据标准中的性能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合格认证;依据标准中的安全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安全认证。前者是自愿的,后者是强制性的。
产品品质认证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很快。
到了50年代,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基本得到普及。第三世界的国家多数在70年代逐步推行。我国是从1981年4月才成立了第一个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
2. 品质管理体系认证
这种认证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国防部供应局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了品质保证要求,要求承包商“应制定和保持与其经营管理、规程相一致的有效的和经济的品质保证体系”,“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例如:设计、研制、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试验、维护、装箱、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品质”,并对品质保证体系规定了两种统一的模式:军标mil-q-9858a《品质大纲要求》和军标mil-i-45208《检验系统要求》。承包商要根据这两个模式编制“品质保证手册”,
并有效实施。政府要对照文件逐步检查、评定实施情况。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第二方品质体系审核的雏形。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品质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上述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
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委员会的“品质保证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保证委员会”。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前述“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独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自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来,为了加强品质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申请品质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约有40个品质体系认可机构,认可了约300家品质体系认证机构,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22日和1998年1月24日先后在中国广州诞生。
第2篇 施工环境管理体系:场区卫生
场区卫生
a) 整个施工现场分为若干个卫生责任区,确定安排卫生责任人,负责日常卫生清扫和现场整理。
b) 现场和生活区设置垃圾箱,易飞物和易腐烂的垃圾应装入塑料袋内,定期清理垃圾,消灭蚊蝇孽生环境。
c) 施工现场设水冲厕所,化粪池,每日有专人清扫。
d) 各分包商要负责自身施工区域的卫生,要求做到工完场清。清扫出的垃圾运到各自的垃圾场运走。如果分包商未能做到工完场清,则由总包场容队打扫并经过分包商签字确认,其费用当月在各分包商的工程款内扣除。
第3篇 ohs管理体系手册内容
ohs管理体系手册的内容
1)内封面:
组织名称;
组织标准编号;
手册标题;
符合标准的版次;
手册的发行版本、手册编码、手册发放控制号。
2)批准页:声明手册是ohs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法则;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实施的命令(含最高管理者签字),批准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
3)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应清楚表明手册和体系文件的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包括组织的行政范围、地理范围和应用领域。
4)对ohs管理者代表的任命书。
5)目录:应列出手册各章、节的题目和页码,包括章、节的主要附录等;
6)组织的概况:单位的名称、地址及通讯方法。也可包括如生产经营、地理位置、主要背景、历史和规模等。
7)术语和定义:手册应尽量使用公认术语和定义,但需要时可根据本组织实际规定不同含义的词,或对特定术语规定特定含义;
8)领导承诺:明确提出组织的承诺(最高管理者签字)。
9)ohs方针:明确提出组织的ohs方针(最高管理者签字)。
10)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明确本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可给出组织机构图)、各职能部门职责权限(可给出职责分配图)、隶属工作关系。
11)体系要素描述:是对ohs管理体系17个要素和ohs管理体系管理程序的简要描述,包括程序的适用范围和内容,该程序的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对该程序的控制及要求等;同时为程序文件提供了查询途径,即要附上相关程序文件编号和名称。
这部分一般按要素及其层次划分章节进行阐述。在编写ohs管理手册时,可以将几项要素合为一个要素,在一章中阐述,也可将一项要素分别写出,但一定要覆盖17个要素,阐明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章节的顺序,一般可按ohsms标准中所列出各体系要素的顺序编排。
这些要素可按下列内容编写:
概述(或目标、总则)。阐明该要素的目标和实施该要素应遵循的准则。要素的目标是指其职能发挥至最佳状态时应达到 的期望目标;
职责:描述此要素的责任部门,协助部门;
内容要求:要素要求的一定要写到;
相关文件。
体系要素描述应注意的事项:
① 无程序要求的要素(如ohs方针、目标与指标、组织机构与职责、ohs管理体系文件、管理评审等)尽量在手册一级文件中叙述清楚:
② 有要求制定程序的要素,简要描述,详见程序;
③ 按标准要求写,尽量贴近组织的实际操作情况。
12)支持性资料附录:该附录可含有支持手册的资料(包括程序文件一览表、作业文件一览表、ohsms记录一览表和手册更改记录表等)。
第4篇 s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体系总则
广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体系总则
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公司管理制度大纲。
一、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二、公司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三、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四、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五、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七、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九、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共分三等:一级制度为公司基础性制度,二级为各职能部门制定的业务管理规定规程,三级为各项目制定的业务流程指引。如下级文件与上级文件表述有矛盾,以上级文件为准。
第5篇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第1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是按科学程序运转的,其基本运转方式是pdca 循环管理活动。
1.1 pdca循环的四阶段
1.1 .1 计划经过对企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各种质量管理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和具体实施措施。
1.1 .2 实施按照p 阶段制定的计划措施,组织各方面去认真贯彻执行。
1.1 .3 检查对实际工作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与预期计划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得失和成败的原因。
1.1 .4 处理对检查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正确的加以肯定,总结成文,纳入标准,不能解决的问题列入下一循环进一步研究。
1.2 pcda 循环的8 个步骤
1.2 .1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1.2 .2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1.2 .3 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1.2 .4 针对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其效果;
1.2 .5 按照既定计划执行措施;
1.2 .6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1.2 .7 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总结;
1.2 .8 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找出原因纳入下一个循环处理。
第6篇 建筑施工管理体系测量分析改进
8.1总则
公司应规定、策划和实施为确保整合型管理体系体系符合性和实现持续改进所需的监视及测量分析和改进活动,对顾客满意情况、内部审核、施工过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及工程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和不符合的控制、持续改进等过程进行策划,做出规定并组织实施,同时进行数据分析,选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证实建筑产品的符合性,确保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过相关数据的记录、收集和分析及适当统计技术的应用,提出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负责过程和监视活动的监督管理。
8.2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
公司由经营预算处负责对顾客满意程度的有关信息进行监视、记录、分析和改进。各部门应及时识别并了解顾客及相关方对施工过程及交付后的服务、工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满意程度,并予以记录,分析和利用,以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明确可以改进的领域,当发出或评审后确认顾客的满意程度存在需要改进的要求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8.2.1.1经营预算处汇总顾客来访、来电、信函等形式反馈的需求信息,并随时注意收集、整理顾客的意见、抱怨、并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达到顾客满意。
8.2.1.2经营预算处组织,质量技术处配合做好工程竣工后的服务工作,每年通过工程质量回访、电话、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一次调查。
项目部负责在施工过程中收集顾客反馈信息,及时报告质量技术处。对收集到的顾客满意调查的有关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结果,找出差距,作为改进的依据,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通过管理评审做出改进的措施和决定,并组织实施,以增进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8.2.1.3顾客满意信息的分析、利用:
顾客满意度分五等:很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对顾客满意度评定可用单项评定或综合评定,以满意度评定项目前乘以权重系数,以确定项目的重要度,权重系数见下表:
项目 很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
权重系数1.00.80.60.3 0
经营预算处对顾客满意的信息通过调查表和顾客来信来函登记,统计顾客满意度并加以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满意度%二∑(感受项目×统计频次×权重系数)/调查频次总数×100%
经营预算处对顾客满意度每半年进行一次测量、统计分析,评定前向顾客发出《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经营预算处要将顾客满意信息分析输入公司管理评审,用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顾客和市场要求的差距,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和识别可改进的机会,最终作出决策。
对顾客不满意的事项,经营预算处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经营预算处负责建立并保存与顾客沟通档案。
8.2.2内部审核
公司由办公室负责制定《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验证公司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是否符合gb/t1900l一2000、gb/t2400l-1996和gb/t2800l一200l标准的要求,是否有效实施与保持否有效地满足方针和目标,并为管理体系的改进寻求机会,以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8.2.2.1管理者代表负责策划内部审核工作,组织办公室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8.2.2.2每年安排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如需要,可根据各项活动的实际情况,安排专项审核。管理者代表审批具体审核实施计划并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成员必须由经过内审核员培训的人员担任,审核过程按审核计划进行,由与被审核方无关的内审员执行,审核相关记录由内审员负责整理,并交办公室保存。审核结束后,由被审核方对审核组发现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整改的结果由办公室负责组织验证。
8.2.2.3每次审核前,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审核组应在实施审核前5天向受审核部门发出书面审核通知。
8.2.2.4审核工作顺序为:
年度内审计划-->审核实施计划-->现场审核-->提出纠正措施-->验证结果-->审核报告。
8.2.2.5审核员应通过面谈、查阅文件、现场观察、检测等活动对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进行现场审核。
8.2.2.6审核员收集客观证据,整理审核结果,填写不合格
报告,提交审核组长确认。
8.2.2.7审核组长在完成全部审核后,编写审核报告,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8.2.2.8审核组在未次会上发布审核报告并下发不合格报告,限期整改。
8.2.2.9受审核部门接到不合格报告后。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制订纠正措施,在规定的日期内整改完毕,并进行自检,形成自检结论,上报办公室。
8.2.2.10办公室负责按〈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收集并妥善保存内部审核全部资料,以作为管理评审时的资料。
8.2.2.1l相关文件: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办公室负责整合型管理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组 织实施。
8.2.3.1公司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及日常公叫各部门、项目部对所控制过程运行情况按相关文件的规定进行监视和测量。来实现 对管理体系全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2根据监视和测量结果,如发现过程运行情况末达到预期结果时,由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纠正和纠正措施实施并验证。具体按《事故、事件管理程序》进行控制。
8.2.3.3在过程和测量及其后采取的措施中,采用适当 统计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a.施工过程的测量监视应用于确认和保持每一个过程持续满足其预期的目的和能力。
b.项目部通过对过程的检查和验收,监视和测量各职能班组::制定的专业目标的完成情况,公司各职能部门通过对项目部的日常检查,对项目部制定的整合型管理体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
c.通过对测量结果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价每 一个过程满足要求的能力。
d.当过程未达到策划的结果时,公司各项目部应在适当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适宜性。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在工程形成的各个阶段通过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检验和试验、最终检验和试验,对工程项目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工程要求得到满足。
8.2.4.1进货检验和试验
(1)物资设备处负责对进货检验或验证的监督,项目部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零部件的外观检查和检测报告验证。
(2)项目部对公司采购和顾客提供的物资,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在进场时按规定对其进行外观、证件检查,并保存证件、作好记录,重要材料应进行复验。
(3)在确定进货检验和试验的批量、数量和内容时,应确保满足规范、规定要求,同时所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应齐全有效。
8.2.4.2过程检验和试验
(1)质量技术处负责施工过程检验和试验的控制。
(2)项目部在组织施工时,对施工过程(工序施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进行监控,不合格的坚决返工,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3)项目部负责按照规定要求,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4)只有经检验试验合格的过程或工序才能转入下道工序。
8.2.4.3最终检验和试验
(1)质量技术处负责最终检验和试验。
(2)必须在各项检验和试验工作已完成并全部合格,技术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
(3)在工程竣工交付之前,应完成所有的验证活动,并确认合格,否则不得竣工验收。当法律法规规定需进行法定检验的,还须经相应机构认可。
(4)项目部负责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具体实施工作。
对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先由项目经理部按照国家规定的验评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此前,对基础、结构和内外装饰的施工质量,按照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由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分阶段验收。公司质量技术处审核项目部的自检记录和竣工申请报告,报公司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在管理者代表主持下,公司组成施工质量检查小组,对竣工交付工程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在此基础上组织正式验收活动,争取一次验收合格。
(5)竣工验收时,应有负责质量的有关领导和部室参加,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8.2.4.4检验和试验记录
检验和试验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要求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以证明工程已按规定的标准检验和试验合格,并将此作为工程资料存档和移交。
&nbs
p; a.检验和试验的内容包括:采购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b.采购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试样抽取由项目部实施,水泥、钢材、防水材料等重要材料不得紧急放行。过程检验、试验不得例外转序。
c.文字性资料应齐全,有关人员应签字认可。
d.当测量和监视(检验和试验)结果表明工程满足了现阶段的各项要求,方可交付顾客,如交付时发生不满足需让步接收的情况,必须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由公司总工和顾客批准。
8.2.4.5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8.2.5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监测和测量
公司应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重大风险的运行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同时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和适用法律法规遵守情况,事故、事件、疾病等进行常规的、主动的和被动的监视和测量。
(1)生产安全处负责制定《绩效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并组织实施。
(2)生产安全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环境行为参数;
(3)各部门应对环境行为参数进行监测和测量,根据环境因素确定监测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和监测频次,、并做好记录。
(4)生产安全处年底对各种监测和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5)生产安全处负责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及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及环保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
(6)监测和测量结果超标时,应重新测量一次,若仍超标,则按《事故、事件管理程序》进行控制,并将处理结果上报生产安全处。
(7)监测设备、设施的使用及维护见《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8)公司生产安全处负责实施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监测和监督活动。
8.2.5.1相关文件: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
《事故、事件管理程序》
8.3不合格品和不合格控制
8.3.1不合格品控制
公司质量技术处负责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确保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并监督指导部门、项目部对该程序的实施。
8.3.1.l不合格品控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准确地判定不合格品存在的事实,做好记录。
(2)采用适当的标记予以标识,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3)评价不合格品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及有关部门职责和权限。
(4)根据处置决定,对不合格品的转移、储存及后序工作实施控制。
(5)通知与不合格品相关的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品。
8.3.1.2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检验人员应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其标识、记录和隔离(可行时),并通知与不合格品相关的部门,防止由于疏忽而使用或放行不合格品。
8.3.1.3不合格品的评审
(1)一般不合格品,由检验人员自行评定,确定整改方案,予以记录。
(2)重要物资发生不合格时,由物资设备处组织评审。
(3)严重不合格品由生产安全处组织评审。
8.3.1.4不合格品的处置
一般不合格品的处置由项目部决定,重要物资及顾客提供物资不合格品的处置由物资设备处决定,严重不合格品及过程的处置山生产安全处决定。
不合格的处置形式:
(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2)返修或不经返修而作为让步接收;
(3)降级使用;
(4)拒收或报废。
8.3.1.5有合同规定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或接收不合格品。
8.3.1.6返修、返工后,应重新进行验证。
>8.3.1.7当工程交付后,在保修期内,工程质量出现不合格时,经营预算处及时与顾客协商解决,结合质量技术处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确保满足顾客正当要求。
8.3.1.8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3.2事故、事件及不符合的控制
纠正和预防违章的发生,减少因违章而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伤亡事故,对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调查、处理,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产生新的不符合。公司生产安全处负责制定《事故、事件管理程序》并组织实施。
8.3.2.l重大事故、事件不符合由公司生产安全处组织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由产生部门具体实施,生产安全处验证实施效果。
8.3.2.2一般事故、事件不符合由产生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
8.3.2.3各部门对体系运行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发出通知,由受检查部门采取措施,检查部门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8.3.2.4对体系内、外审中发生的不符合项,责任单位分析产生不符合的原因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审核组负责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8.3.2.5各项目部在日常运行中负责分析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控制预防措施,对于发观的事故、事件及不符合,分析具体产生的原因并控制纠正措施,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8.2.3.6所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和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并在实施前通过风险评价过程对其进行评审,以免带来更大的风险。
8.4数据分析
公司质量技术处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管理。通过应用统计技术,收集、整理、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作为改进的依据。
8.4.1为了证实整合型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改进机会,公司各有关部门应收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
a.质量技术处负责收集:施工过程检查产生的数据、环境绩效数据、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数据。
b.物资设备处负责收集:材料、物资及施工机械设备供方的数据。
c.经营预算处负责收集:顾客满意程度的各种信息。
d.项目部负责提供施工过程控制方面的相关信息。
8.4.2数据来源包括:
a.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数据;
b.与运行能力有关的数据;
c.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
d.环境绩效数据;
e.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数据。
8.4.3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评价提供以下信息:
a.顾客满意程度;
b.工程和服务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c.过程和工程产品的特性和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供方工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及合作的状况。
8.4.4各部门应将分析的结果及时报质量技术处,由质量技术处进行传递。
8.4.5所有数据分析结果均应评审,以识别是否需要进行改进。
8.4.6各相关部门在收集分析数据时常用的方法有:抽样检测、排列图、调查表、因果图等。
8.4.7质量技术处负责统计技术的应用指导。分析结果提交管理评审,作为评价公司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确定改进方向的依据。
8.5改进
8.5.1持续改进
公司通过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内部审核、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活动的开展,选择改进机会,并将上述工作纳入公司各层次的日常管理工作,促进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的持续改进。
a.通过制定整合型管理体系目标,明确改进的方向。
b.通过整合型管理体系方针的建立与实施,营造一个激励改进的氛围与环境。
c.通过内外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来进行持续改进。
d.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改进。
e.在管理评审中,评审体系现状,确定改进目标。
8.5.1.1日常的改进活动由各部门负责组织。应利用对有关数据的分析结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信息。同时主管部门应明确改进的区域,确定改进项目,按《不符合、纠
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实现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持续改进。公司每季度召开施工协调会。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质量状况、环境管理状况和职业健康安全状况,针对存在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活动安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8.5.l.2对于重大的、长远的改进项目,通过开展管理评审,评价管理体系变更及持续改进的需要,经总经理批准后,并适当配置资源山责任部门予以实施。质量技术处负责按计划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实施,并进行跟踪和验证。
8.5.2纠正措施
为了消除管理体系运行和施工全过程中已发现的不合格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发生。公司由质量技术处负责制定《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并监督实施,办公室、生产安全处、经营预算处分别组织实施。
8.5.2.1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1)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不合格时:
(2)管理评审中发现体系缺陷时;
(3)施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中发现不合格时;
(4)接到顾客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抱怨时;
(5)环境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不符合时;
(6)同一供方连续两批次发生不合格时。
8.5.2.2当内、外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不合格时,由办公室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组织相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8.5.2.3当管理评审中针对体系缺陷而提出整改建议时,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实施相应的整改/改进措施。
8.5.2.4当施工中和竣工验收中发现不合格时,由质量技术处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实施。生产安全处负责进行跟踪和验证。
8.5.2.5当接到顾客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抱怨时,由经营预算处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实施。经营预算处负责跟踪和验证。
8.5.2.6当同一供方连续两批次出现批量不合格时,由物资设备处或项目部组织评审,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物资设备处跟踪和验证。
8.5.2.7当环境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环境行为不符合时,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针对不符合进行调查和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纠正措施,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实施。
8.5.2.8当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中发现行为不符合时,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针对不符合、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纠正措施,以管理者代表确认后实施。生产安全处跟踪和验证。
8.5.2.9在制定纠正措施时应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问题。纠正措施应与不符合的原因、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和危险源、风险相适应。在纠正措施实施前应通过风险评价过程对其进行评审,以防止带来更大的风险。
8.5.2.10在分析不合格原因时,可选用适宜的统计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8.5.2.1l当纠正措施确认无效时,由相应部门重新采取措施,直到确认有效。当纠正措施确认有效,涉及相关文件更改时,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8.5.2.12相关部门负责按《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保存纠正措施控制的相关记录。
8.5.2.13质量技术处负责对各部门的纠正措施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验,对所定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8.5.3预防措施
为了消除产生问题的潜在原因,防止发生不合格。公司由质量技术处负责制定《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并监督实施,办公室、生产安全处、经营预算处分别组织实施。
8.5.3.1公司通过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测量和监视、顾客及相关方意见、活动监视等识别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其原因。
8.5.3.2各部门将收集到的可能产生潜在不合格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质量技术处。,质量技术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当发现不合格迹象时,可随时建议管理者代表组织召开分析会,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由责任部门实施。质量技术处负责执行情况的跟踪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8.5.3.3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当发现不符合迹象时,组织相关部门分析潜在原因,制定预防措施,经管理代表确认后组织实施,生产安全处负责措施执行情况的跟踪和验证。
8.5.3.4在对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时,可选用适宜的统计技术,
8.5.3.5预防措施应与不符合原因、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
8.5.3.6当预防措施确认无效时,由相关部门重新采取措施
,直到确认有效。
8.5.3.7相关部门按《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保存预防措施控制的相关记录。
8.5.3.8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客观要求。
8.5.3.9按照潜在不合格与不符合的特性,通过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方案、专项技术措施、技术交底等形式制定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
8.5.3.10跟踪并记录预防措施的效果。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8.5.3.11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考虑风险、利益和成本问题,并在措施实施前通过风险评价过程对其进评审,以防止带来更大的风险。
8.5.3.12相关文件: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事故、事件管理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第7篇 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顾客沟通与顾客满意
一、与顾客信息的沟通
1、项目计划部负责对本项目部组织招标工程的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招标期间与顾客的沟通工作,了解顾客明示的和隐含的要求并予以满足;
2、施工及保修期内,项目计划部、工程安质部负责与顾客沟通、询问、征求意见,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做到持续改进。
3顾客对产品要求的确定:
a、对工程项目工期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b、对拟上场队伍人员的要求;
c、对拟上场施工设备、测量、试验设备的要求;
d、对工程项目安全、环境保护要求;
e、对工程交付使用和保修期的要求;
f、顾客隐含的要求。
二、顾客满意程度的控制
1、项目工程安质部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顾客满意程度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工程保修期内的质量回访工作。
2、项目工程安质部利用与顾客日常工作接触,或每季度以《顾客满意调查表》的形式获得顾客信息,并根据顾客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分析、评价,达到顾客满意,同时将其上报公司安质部备案;
3、项目部质检员对工程质量检验及竣工验收过程中从顾客(监理)处获得的质量满意度信息,做出相应的质量改进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项目部工程安质部在工程交付后和保修期内主动到顾客方进行质量回访并填写《工程质量回访记录》。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分析原因及时整改。
第8篇 质量管理体系用语定义范本
质量管理体系用语定义
1.改进: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质量方针,改进整体质量绩效。
2.管理体系: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质量方针所需的组织构架、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管理体系审核: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4.目标:一个组织依据其质量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质量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5.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论机构事业单位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合法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6.产品: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7.质量方针:一个组织对其全部质量宗旨、意图原则的陈述。
第9篇 物业危险辨识评价方法指引管理体系
物业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危险辨识与评价方法指引
危害辩识过程是公司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在危害危险因素辩识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分析预测,评估其危害危险程度就是危险评价的过程。
1.0 危险评价方法选择的原则
危险评价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本公司危害危险因素的范围、性质和特点确定,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2.0 危险评价的实施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即危险性分值d=l×e×c,来评价危险性大小。
3.0 l/e/c/d值的确定
3.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主要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不可能
3.2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主要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分数值危险程度
10连续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每周一次
2每月一次
1每年一次或几次
0.5非常罕见的
3.3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主要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分数值危险程度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灾难,数人死亡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严重,重伤
3重大,致残
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3.4 风险评估的最终危险性分值,依据以下数值确定:
分数值危险程度
d>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
70
20≤d≤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d<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4.0 重大危险因素
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着危险归结为重大危险因素。对于确定为重大危险因素的物业管理工作项目(场所、设备),应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指标值,并编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采取消除、限制、处理、转移等措施进行风险控制。(见《目标制订与评价程序》/《职业安全卫生方案管理程序》及《危险作业控制程序》)
第10篇 施工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实施运行规程
施工项目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与运行
一、运行控制
a) 各专业工程师在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或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参照本单位环境保护作业指导书及本手册提出的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做出对环境保护有针对性的规定和要求,明确实施标准,技术部负责保存此方面的证实文件;
b) 工程部应依据项目的环境管理要求,指导相关的分包方,使他们了解项目的环境管理要求,并落实。工程部保存通知至分包商的相关证实文件;
c) 物资设备现场采购部负责将本单位及项目的环保要求通知至相关供应商,并保存其相关的证实文件。物资设备现场管理部在进行物资验证时,同时验证物资的环保要求,并做出记录;
二、应急准备和响应
a) 项目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制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
b) 项目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应针对潜在的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保证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有响应的程序来应对,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降低损失;
c) 本项目主要是针对装修阶段及物资仓库、油库等易燃易爆区域的消防工作编制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该措施由项目副经理审批;
d) 在适宜的施工阶段,由项目副经理组织项目演练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主要是消防演练),项目环境管理员做出并保存记录(包括照片);
e) 演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迅速通知有关单位及人员、抢救(灭火)、疏散、保护重要财产、封闭现场等;
f) 装修阶段设置专门用于存放油漆的油漆库,为防止油漆遗洒渗入土地中污染水体和土壤,利用砼对地面浇筑进行硬化处理。
g) 消防应急准备:木料、防水卷材堆放场地,油漆库和防水层施工现场均备齐灭火器;
h) 成立项目义务消防队,确定消防队责任人,保证火灾突发时,得到最快的响应。
第11篇 某外资企业hse管理体系文件该企业的hse管理体系文件分为4个层次案例-1
本网据“安全、健康和环境”报导:该企业的hse管理体系文件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hse管理体系方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hse管理手册,主要包括:
1) 领导和行政管理;
2) 培训;
3) 有计划的检查、测试和维护;
4) 危险分析;
5) 事故和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
6) 应急规划和反应;
7) 组织原则;
8) 人员防护装备;
9) 审查;
10)变更管理;
11)交流;
12)承包商安全;
13)采购管理;
14)健康管理;
15)工作外安全。
第二层次为hse管理体系行政和人事程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hse程序文件,主要包括:
1) 程序格式及管理;
2) 办公室安全;
3) 文件管理;
4) 审核;
5) 人事变动管理;
6) 工作通知单体系;
7) 作业说明书;
8) 对登上、离开海上设施的人员跟踪;
9) 人员跟踪——海上设施;
10)安全会;
11)安全奖励和表扬;
12)健康、安全建议的跟踪处理;
13)因健康、安全危险原因而拒绝工作;
14)任务的观察和分析;
15)违反安全规定的奖惩措施;
16)变更管理(技术和设备);
17)安全信息的有效性;
18)危险的认定和报告;
19)事故/事件的调查分析和跟踪处理;
20)对雇员在健康和安全方面所关注问题的处理;
21)人员防护装备;
22)工业卫生监测;
23)健康监护;
24)人员搭乘吊蓝;
25)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工作。
第三层次为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业文件,主要包括:
1) 有计划的检查、跟踪分析;
2) 设备的隔离;
3) 压力安全阀的检查;
4) 石棉管理规则;
5) 起重设备的检查;
6) 消防灭火器的检修;
7) 梯子和移动升降台的检查;
8) 脚手架;
9) 带电设备的焊接;
10)消防安全系统的隔离;
11)压力测试;
12)起重作业;
13)伴随活动;
14)爆炸和放射性材料;
15)天然放射性材料;
16)钻井和完井;
17)材料处理;
18)管子的运装;
19)电气和滑线作业;
20)电潜泵操作;
21)无线电管制;
22)采购和材料控制;
23)危险物质;
24)废物管理;
25)船外排放;
26)工作许可;
27)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28)辐射;
29)直升机甲板管理;
30)守护船控制;
31)人员绞车。
第四层次为hse管理体系培训程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应急预案,包括:
1) 急救培训;
2) 培训的实施和评价;
3) 救生艇用于培训目的施放;
4) 应急演习方案。
第12篇 工程项目环境管理体系-2
工程项目环境管理体系2
1 总要求
项目经理部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环境管理绩效,预防污染对项目经理部及公司带来的不良影响。
2 环境管理方针
方针说明:
1)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遵守公司及上级单位的规章制度;
2)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服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都参与环境管理,人人有义务参与,人人有责任监督;
3)对影响周围相关人员生活、对社会环境不利的环境因素全面识别,严格管理;
4)通过我们的工作,为社会环保事业尽绵薄之力。
3 策划
3.1 环境因素管理
全面识别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见附表)
科学合理评价环境因素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施工条件、技术方法、建筑材料、法律法规等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更新
3.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制定专门人员通过公司或其他渠道收集适用的法律法规,并通过文件或交底的形式传达到执行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识别、传达、满足并超越施工合同对环保的要求。
组成专门的联络小组,建立畅通的渠道收集施工区域相关方的要求并合理处置。
3.3 目标和指标
为确保工程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减少施工扰民,配合当地环境保护的整治,我项目经理部将依据gb/t24001-1996/iso14001-1996 环境管理标准和我公司环境管理手册,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如下:
总体目标:
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力争施工和环境和谐,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施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质量',以'三文明,一满意'为宗旨,确保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并最大限度的达到施工环境的美化。
分项目标:
噪声污染: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噪声排放严于国家要求(见后页)
扬尘控制:全面控制,总体实现与外界环境同步
污水排放:排污达标,满足国家排污指标的要求
废弃物管理:废弃物排放无污染
节能降耗:材料节约率2%,施工用水用电15%(与同类工程比)
危险品的控制等:无火灾,无爆炸事故
3.4 环境管理方案
针对拟实现的环境管理目标指标,项目经理部编制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内容包括:拟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公司运营要求、技术措施、财务水平相适应且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每一相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表。
4 实施与运行
4.1 组织结构和职责
1)组织结构
项目经理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体系简图见下页:
2)职责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关岗位(特别是重要岗位)明确岗位职责:.
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项目经理部配置的人员有70%经过环保知识的专门培训和相关经验,其他人员在入场前进行相关培训,在施工过程中,适当时机安排进行继续教育,以保持和更新员工的环保知识、提高环境意识。
4.3 信息交流
项目经理部各层次和各职能部门之间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会议、板报、内部小刊物、向其它项目和单位学习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达到能及时上传下达。
项目经理部与当地有关部门的联络设置管理小组,随时沟通,随时处理,并安排专人记录有关决定和事项。
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执行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4.5 文件控制
按照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管理好相关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以确保:
1)文件便于查找。
2)对环境管理体系起关键作用的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
3)及时将失效的文件撤出、收回或上交,以防止误用。
4)欲保留的失效文件予以鲜明标识。
4.6 应急准备和响应
施工前,按照公司《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消防管理程序》针对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防火应急措施》《防尘应急措施》等切实可行并且详细具体的措施,规定主管人员、组成成员、事故报告、事故营救、消防联络、人员疏散、财产保护、事故处理、事故总结、预防措施等内容。
第13篇 xc物业管理公司薪酬管理体系
z物业管理公司薪酬管理体系
总 则
按照物业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国家有关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和《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参考其它物业公司薪酬标准。为规范薪酬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薪酬管理原则
薪酬管理制度贯彻按岗分配、奖勤罚懒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三大基本原则以及根据激励、高效、简单、实用原则,在薪酬分配管理中综合考虑社会物价水平、公司支付能力以及员工岗位在同行业的相对价值、员工贡献大小等因素。
第二条薪酬增长机制
1、薪酬总额增长与人工成本控制
工资增长要坚持国家规定的 “两低于原则”,建立与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市场相应的工资增长机制。
工资总额的确定要与全年收益总和与成本的控制紧密相联,加强以人工成本利润率、公共支出、维修支出、活动支出为主要监控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人工成本约束机制,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增长,使公司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和赢利水平。
2、员工个体增长机制
对员工个人工资增长幅度的确定在根据市场价位和员工个人劳动贡献、个人能力的发展来确定,对企业经营与发展急需的高级紧缺人才,市场价位又较高的,增薪幅度要大;对企业工资水平高于市场价位的操作层岗位,增薪幅度要小,甚至不增薪。对贡献大的员工,增薪幅度要加大;对贡献小的员工,不增薪或减薪。
第三条根据聘任、管理、考评、薪酬分配一体化的原则,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各管理人员、操作层员工,直接聘请的员工的薪酬分配统一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管理,并实行统一的岗位绩效等级工资制度。
第四条薪酬总额管理与控制
公司年度薪酬总额计划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实施总量控制与管理。
第五条薪酬类别(见下表)略
说明:
一、薪酬编制的构成:分为管理岗薪酬体系、辅助岗薪酬体系和操作岗薪酬体系三部分。
管理岗、辅助岗薪酬体系由基本工资、级别(等级)工资、职务(岗位)工资、岗位补助、津贴和绩效工资构成;
操作岗薪酬体系(一等)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津贴和绩效工资构成;
二、薪酬编制的说明:
1、基础工资:参照广东省政府公布的最低生活标准,确定基本工资为每人每月770元;(按政府规定适时调整)。
2、级别工资:级别设置1-5级。根据所任职务确定级别,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晋升一档。
3、岗位工资:按职工的技能、学历及不同岗位的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劳动复杂程度等根据“管理人员岗位工资标准”确定劳动报酬。
4、津贴:是一种福利性的补助和附加工资,包括内容: 1.电话费;2.住房补贴;3.高温费;4. 交通费;6.水电费;7.全勤奖(保安人员享受夜班补贴)等构成。
5、绩效工资:操作岗、辅助岗绩效占固定工资的10%,管理岗(一等)绩效占固定工资的15%,管理岗(二等)绩效占固定工资的20%,管理岗(三等)绩效工占固定工资的30%。根据公司月考评制度发放。
6、工资级别:管理岗(一等)级别差额200元、(二等)级别差额300元、(三等)级别差额1500元;辅助岗级别差额300元;操作岗(一等)级别差额80元;操作岗(二等)级别差额100元。
三、其他需说明的事项(包括级别类别表中未体现的薪酬):
1、操作岗按每月8天休息(4天正常休假,4天加班,加班费含在工资里),辅助岗、管理岗按每月6天休息,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例外
2、餐补:管理岗按出勤数16元/天、辅助岗、操作岗按300元/月补助;(公司食堂开启后自动取消)。
3、过节福利费:元旦、五一、三八(限女性)每人50元;国庆、春节每人100元;
4、试用期工资:操作岗的试用期工资按固定工资发放,辅助岗、管理岗的试用期工资按固定工资的80%发放。
第14篇 农房迁建工程管理体系框图
农房迁建工程管理体系及框图
一、管理体系:本工程采用项目法施工,选择市级优秀项目经理担任项目经理,在其原项目班子的基础上,在公司范围内抽调各类精干人员充实到项目中,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发挥公司善于修建组团优良的传统,确保打个漂亮仗。
职别 职责内容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生产经营活动。
技术负责人负责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参与经营决策,协调各专业技术施工的交叉作业。
责任工长按图纸、规范、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保证工期和质量、管理各专业工长和现场劳动力的使用。
模板工长负责模板配板、支模工作管理、工程进度和质量。
钢筋工长负责钢筋放样、制作、绑扎工种管理、工程进度和质量。
装饰工长负责抹灰、地坪、墙地砖、天棚、油漆等工种管理、工程进度和质量。
测量员负责建筑物及楼面的测量放线、定位抄平工作。
内业技术员工程结算;工程技术档案管理;技术核定。
技改、计量员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计量管理
微机管理员微机应用及操作员
质量检查员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措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安全员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二、质量保证体系:在全面熟悉施工图,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建立以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控制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质量保证体系如下框图:
三、技术保证体系:公司坚决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四、本工程技术保证体系如下框图(略)
第15篇 ohs管理体系文件资料控制程序
ohs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控制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从而确保:
(1)它们能够被恰当定位;
(2)对它们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键岗位,都能得到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4)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5) 法律、知识性文件和资料,予以适当标识并保存。
1.理解要点
对ohs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如文件的标识、分类、归档、保存、更新、处置等等,是文件控制的主要内容。文件的保存要有一定场所,有专人保管,并有一套机制保证文件的时效性。过期作废的文件要及时收回处置,新的文件要及时到达使用者手中,文件控制是对整个体系所有文件的控制和要求,为了实施对文件和资料的控制,除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外,还应有适当的支持文件。组织可结合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制订如受控文件登记表、文件修改登记表、收发文件登记表等。文件控制在iso9000系列中已有较严格的要求,可参照执行。
另一方面,ohs管理体系着重在体系的运行和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而不是建立过于繁琐的文件控制系统,在建立体系和运行体系中要注重实效。
2.审核要点
1)组织是否制定和保持了控制文件的文件化程序,是否对有关的文件包括相关方的资料都实施了控制(如:是否建立ohsms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设计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工艺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等)。
2)是否能保证体系运行的各个重要岗位,都能及时得到相应文件的现行版本。
3)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而保留的已作废文件,是否都进行了适当的标识和管理。
4)文件的收发、复制、归档是否都有编号,有责任人员签字。
5)文件更改、修订是否有原审批部门审批。
6)文件发布前是否由授权人员审批其适用性。
7)文件修订时,是否制定了相应记录和更改清单或一览表。
第16篇 qms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
qms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
本章描述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管理,提出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总的要求,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范围、质量手册内容及对文件和记录控制的要求。
1总要求
本条明确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总的要求。
1.1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识别
综合部应组织职能部门系统地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予以识别和管理,使过程达到预期的结果。必须做到:
a)识别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这些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识别其中的简单过程、复杂过程、关键过程、一般过程及相互关联的过程。识别这些过程的输入输出,应开展的活动,投入的资源。识别过程的顾客及顾客的要求;
b)为达到过程的有效运行,除对过程识别之外,应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顺序及过程的接口;
c)必须对过程的输入输出及开展的活动和投入的资源做出明确的规定,按过程结果的特性,确定对过程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的准则和方法;
d)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并对其加以监视、识别,必须获得必要的用于过程运行的资源和对过程监视的信息,明确信息的收集和反馈,通过对信息的判定实现对过程的监视;
e)通过对这些过程业绩的监视、测量以及监视、测量所获结果的分析,对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过程策划的结果及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1.2外包过程的识别
本公司产品实现过程中涉及的外包过程应予以识别,明确其控制的内容和方法,控制的实施见《采购控制程序》、《生产安装过程控制程序》相关条款中实现。
2文件要求
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能成为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起到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
2.1总则
本条阐述了本公司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范围。
2.2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及其关系示于下图。
第一级文件
质量方针
第二级文件
2.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以呈现为任何媒体形式,如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照片、标准样件等。
2.2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是公司最高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具有唯一性、适用性和检查性,质量手册用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控制与管理,对外用于证实能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通过有效的实施和持续改进,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增进顾客满意。
2.2.1质量手册的内容包括:本公司概况的介绍、发布令、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用标准删减的说明、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
2.2.2质量手册由综合部组织编制并审定,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实施。
2.2.3质量手册由综合部实施动态管理,对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每年12月由综合部组织有关部门对其适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报管理评审。若需更改由综合部提出,以更改单的形式,按原审批程序办理。
2.2.4质量手册每三年进行全面修订,修订后的质量手册,按原审批程序发布实施。
2.3文件控制
本条规定了文件控制的范围,批准发布、分发、更改和归档的要求。
本过程的主管领导是管理者代表,归口管理部门为综合部。
2.3.1文件控制的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文件,包括适用的外来文件,如标准、法律法规等。
2.3.2文件的批准与发布
文件发布前必须经过审定与批准,确保其适用性,文件发布前必须标明实施日期,并明确发放范围。
a)质量手册(含程序文件)执行2.2的规定;
b)部门文件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2.3.3文件分发
文件分发按文件的分类,文件分发应做到:
a)文件分发必须进行登记,记录文件编号、文件受控号,外来文件应控制分发范围,并以适当方式予以识别;
b)标识文件的受控状态。在受控文件上有'受控'红色印章标识;
c)在分发新版文件的同时收回作废的文件,需要保留的作废文件盖'保留'红色印章。
2.3.4文件更改与换版
文件更改必须按原审批程序进行,实行更改单的形式。由文件使用单位提出更改,文件应重新评审与审批。
2.3.5文件归档
文件应分类归档,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2.4记录控制
本条规定了记录控制的范围、记录填写、标识、收集、编目、查阅、归档、便于识别检索,执行《记录控制程序》进行贮存和处理的要求。本过程归口为综合部。
2.1记录控制的范围
能证明产品符合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均属于控制的范围。
2.2记录的标识
记录一般采用表格形式,采用相关程序的编码,依顺序编号的方式标识,表格名称明确表达其用途。
2.3记录的填写
必须及时、真实、完整、清晰和明了,不准涂改,记录应有记录人签名或盖章。
2.4记录收集、编目、归档和保管
a)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开展的质量活动的记录收集、编目、归档或保管;
b)记录保存环境必须符合要求,防止损坏,存入应便于检索,按实际需要分别规定保存期限;
2.5记录的查阅
当某项活动、产品质量需要追溯时,顾客在合同其内或商定的期限内可以查阅记录,但需经记录保管部门领导批准并登记。
2.6记录的处理
保存期满的记录可以销毁,各部门办理'资料销毁申请',交综合部核定后统一销毁。
3为实现上述要求,本章编制了下列文件:
标题gb/t19001
文件控制程序2.3
记录控制程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