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安全管理重在落实
一个企业安全工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企业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以及安全管理部门职能发挥。我公司按照上级领导指示,把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作为工作的重要原则,将“以人为本、确保安全”放在生产经营的首位,认真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知识的缺乏和安全意识的淡薄往往是导致事故的思想根源,因此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是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核心和基础。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再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机器也要靠人去操作、去控制、去维修,其科技含量愈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愈高。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提高人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把公司“做精做强”创建一流施工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同样需要培养过硬的职工队伍。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是切实提高职工政治思想水平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站在“****”和确保职工生命安全的高度来对待安全工作;除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要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调动职工保证安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抓好抓实。其次是提高业务素质。对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除了正常情况下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内容外,更要加大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教育和演练。针对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现状,进行超前性、前瞻性的培训,提高了对特大事故的防范能力。
1、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公司在开展安全宣传教育过程中,认真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主线,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为基本出发点,我公司通过在门口及工地施工现场内悬挂横幅标语、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学习,达到了启发人、教育人、提高人和激励人的目的。通过持久不断、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极大的提高了职工整体安全生产意识和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形成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事事注意安全”的良好安全生产氛围。
二、增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实践证明: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为落实“谁施工、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扭转一些干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不务实现象,就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形成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同时制定完善了考核制度,明确不同层次考核的对象、内容、程序,并结合职工群众评议、考核等办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考核。对未完成定量考核任务或发生安全问题的,要有相应的处罚制度,以此增强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促进逐级负责制的落实,实现从“要我抓安全”到“我要抓安全”的转变。
三、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根据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和实际,各项管理方式、手段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与之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办法。首先要夯实安全基础,坚持预防为主,严查违章违纪。把重点放在杜绝违章违纪上,着力点放在预防上,从源头查堵漏洞。更关键的是要建立起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体制与机制;其次要坚持逐级负责制,落实领导责任。要科学地界定逐级负责制,把领导负责、分层负责、岗位负责和专业技术负责区分开,使其职责明确,各负其责,确保落实;另外还要提高认识,关键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第2篇 班组安全管理重在落实责任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创效发展的最前沿阵地。在班组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必须坚持不懈地强化五个方面。
一是强化班组长的素质培养。班组长是班组的整体核心,承担着班组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指挥和协调任务,安全生产更是其第一责任。日常工作中,班组长应事事处处以身作则,自觉带头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从严从细科学管理,严格控制异常和未遂事故,做到工作任务和安全措施同部署、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二是强化班组职工安全意识。人是有惰性的,因此,安全意识的树立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常常讲、时时说;安全生产意识不能停留在注意安全的表面层次上,要由事后查处变为积极预防,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使安全生产的强制性、约束性牢牢印在每个员工的脑海中,并体现在行动中。
三是强化班组安全活动的实效性。班组安全活动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它既有及时性、针对性,又维护了职工的知情权和建议权。抓住重点问题开展分析和讨论,有的放矢地进行防范。
四是强化班组安全管理的规范性。班组要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测,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不带病工作;重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进行登记建档,定期监控,并制定应急措施;重视结合生产任务的安全分析和立案实施,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真正做到周密细致,有备无患。
五是强化班组的安全责任制。班组要依据岗位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从每个职工、人人肩上担责任,个个岗位保安全,恪尽职守,不折不扣按章办事,消除安全违法、违章行为,实施安全生产责任追究,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维护班组正常的生产和安全秩序。
第3篇 安全风险管理重在落实
一直以来。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铁路安全工作开始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机制,这是铁路开展安全生产,提升铁路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一个新的重要举措。
近日,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项目安质开展了“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在铁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关键在落实,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强化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不论是管理者还是作业者,只有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员工的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才能把安全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
在高压配电所设备间,所内高压设备安装,部分人员就认为可以简化作业过程。其实不然。设备安装作业过程看似简单,但作业者必须克服马虎应付的思想,切实树立高度的安全责任心,按标准化流程作业,高压柜安装状态、二次线的接续核对、检修参数的复核,必须步步精细到位,否则就可能出现问题。所以,树立牢固的安全风险意识,是实现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前提。
其次,实现安全风险过程可控,即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有章可循。对作业者来说,是学标、贯标。学习标准: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作业标准具体化,学习熟知标准,全面掌握标准。学习标准还要贯彻标准。贯彻标准:使各项标准成为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时时、处处得到有效落实。通过落实标准,实现对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
对管理人员来说,是抓好安全生产关键环节的检查。如配电所设备间的二次线接续,一是加强对线芯的把控,密切关注线芯的对芯,杜绝反接、漏接。二是检查换装作业人员执行作业标准的情况,通过检查,使施工人员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防止线路错接和检修参数的错输。同时,对检修人员下地沟防护情况加强检查,杜绝防护不到位等惯性问题的发生。
最后,以考核奖励机制促进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仅有事中检查还不够,还需要事后的考核和奖励,实现对安全风险控制有效的监督。对风险防控不力的,要及时进行纠正,视轻重程度给予考核。对持续实现风险控制较好的,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效能。
总之,要实现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在于针对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将科学的方法落实到工作中去,则一定能取得实效。
第4篇 安全管理重在落实责任体系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控环节中,有一项至为重要的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体系。在笔者看来,安全责任体系是对安全应承担的思想教育、过程监督管理、事前防控、事后担责等所构成一个整体的统称。明确了安全责任体系的内涵,关键在落实四项安全责任。
安全思想教育责任。首先要承担对员工的四项安全灌输责任。一是灌输安全是最大的幸福、安全是最好的效益、安全是最完美的生活等安全理念;二是灌输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一切为安全让路等安全观;三是灌输“三违”是事故的祸根、是危险的种子、是造成环境危险源和伤害人生命健康大敌等基本道理。其次要抓好“三个落实”。即落实帮教转化“三违”人员走安全正道的职责。落实寓教于乐、亲母教子、夫妻携安、立誓安全等安全活动。落实班前“‘三大规程’宣贯、安全包(联)保合同签定、安全问题剖析、安全知识学考、安全问题强调”等系列安全教育,以促使安全思想教育责任细化落实到位。
现场安全管理责任。要装备好性能良好的运转机械设备、不同类别的现场支护材料。完善供电、供风、供水系统。配备好灵敏可靠的安全仪器、安全设施。创造好现场开工生产(作业)环境。具备好防灾、避灾预案和安全畅通的避灾路线。预测好现场危险源和员工不安全心理。精备好适合对路的安全防控策略,以促使安全管理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安全创新研究责任。要结合安全发展实际,创新安全正向激励机制和安全文化载体,提高员工的安全兴趣感。要针对安全管理暴露的新问题,创新堵漏的新方法;要结合员工暴露的隐形不安全现象,创新思想引导和输送心理安全营养的新方法;要对照现场繁琐的操作支护、不合理的运输系统,积极为员工创新安全绿色施工新工艺。同时,要创造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重点推出一批“区队、班组、工种、岗点”安全管理的当家人,确定一批安全明星个人。以促使安全创新“品牌”成为自主安全的“领航”。
安全问题承担责任。安全责任体系既是一个由下对上负责安全的整体任务,又是一个由上对下逐级考核的整体任务。要逐级明晰责任,执行落实责任。再通过逐级追究责任、自觉承担责任,促进安全责任体系达到有机完整统一,使责任体系真正成为筑起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员工操作(工作)安全的坚固屏障。
总之,安全责任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是前提,责任是任务,体系是整个安全责任落实的过程。过程落实的程度决定着安全效果,也检验着安全责任体系落实者的职业道德和本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