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内容
一、混凝土定义及基本性质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砂、石)、水和必要时加入的掺合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其基本性质包括强度、耐久性、工作性和体积稳定性。混凝土的质量取决于其组成成分的比例和混合工艺。
二、混凝土配制
1. 水泥选择:应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标号。
2. 骨料选择:骨料应清洁、无有害杂质,砂的细度模数和石子的最大粒径需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确定。
3. 掺合料与外加剂:根据工程需要,可添加粉煤灰、矿渣微粉等掺合料,以及减水剂、早强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性能。
三、混凝土搅拌
1. 搅拌时间:保证所有材料充分混合,一般不少于90秒,直至混凝土色泽均匀。
2. 水量控制:严格按照配合比加水,过多的水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和耐久性下降。
3. 混合顺序:通常先干混骨料和水泥,再慢慢加入水和外加剂,确保外加剂均匀分散。
四、混凝土浇筑
1. 浇筑前准备:清理模板和钢筋,确保无油污和杂物。
2. 连续浇筑:尽量减少施工缝,避免混凝土产生冷缝。
3. 浇筑方法: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600mm,确保振捣密实。
五、混凝土养护
1. 温湿度控制: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早期脱水,一般养护期不少于7天。
2. 温度管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要监控内部温度,采取措施防止温度裂缝。
六、质量检验
1. 坍落度测试:检查混凝土的工作性,确保其能顺利流动并填充模板。
2. 强度试验:通过标准立方体试件进行抗压和抗折试验,以验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3. 耐久性测试:如冻融循环、氯离子渗透等,评估混凝土在实际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
标准
1. 执行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 参照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配合比设计。
3. 按照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试验操作。
4. 符合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检验要求。
5. 遵守jgj/t 10-2011《混凝土振捣器应用技术规程》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
6. 参照jgj/t 141-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质量验收。
以上规程旨在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耐久性。
混凝土技术规程范文
第1篇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
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程
2三辊轴机组铺筑混凝土面板时,必须同时配备一台有安装插入式振捣棒组的排式振捣机,振捣棒的直径宜为50~100mm,间距不应大于其效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不大于500mm。插入式振捣棒组的振动频率可在50~200hz之间选择,当面板厚度较大和坍落度较低时,宜使用100hz以上的高频振捣棒。该机宜同时配备螺旋布料器和松方控制刮板,并具备自动行走功能。
3当桥面铺装厚度小于150mm时,可采用振捣梁。振捣频率宜为50~100hz,振捣加速度为4~5g(g为重力加速度)。
4当一次摊铺双车道路面时应配备纵缝拉杆插入机,并配有插入深度控制和拉杆间距调整装置。
9.2.2工艺流程:布料→密集排振→拉杆安装→人工补料→三辊轴整平→(真空脱水)→(精平饰面)→拉毛→切缝→养生→(硬刻槽)→填缝。
注:_指施工期间的日平均气温,使用缓凝剂延长凝结时间后,本表数值可增加0.2~0.35h。
10.3.4.2必须使用硬刻槽方式制作抗滑沟槽,不得使用粗麻袋、刷子和扫帚制作抗滑构造。
10.3.4.3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板长宜为6~10m,钢纤维掺量较大可用大值,掺量较少,取小值。面板长宽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10.3.5设钢筋网的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时,其钢筋网焊接、锚固与安装应符合10.1、10.2节有关规定;布料与摊铺应分别符合10.2.4条和10.3.2条的规定;振捣、整平、接缝和抗滑构造施工应符合本节规定
11混凝土面板接缝与养生
14.4.1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应进行现场验收,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复验。现场验收和复验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
14.4.2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城镇道路单位工程的分项工程,可根据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路段长度等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
14.4.3对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进行质量控制资料、外形实测指标及外观质量验收,并应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等进行见证检测或结构实体检验。
14.4.4当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1经返工重做的,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应予以验收。
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可予以验收。
4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部分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14.4.5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严禁验收。
14.4.6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全线以100~500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按表14.3.6-1、表14.3.6-2、表14.3.6-3、表14.3.6-4规定的频率,随机选取测点,对水泥混凝土面层全线自检,并绘制竣工图。
14.4.7大、中型桥梁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质量与验收,应以100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4.3.6-1、表14.3.6-2的规定。
14.4.8工程建设单位在接到施工单位的竣工验收报告,并确认施工资料齐全后,应立即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竣工检查与验收。检查验收应按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评定路段进行实测检查,每一检查段的检查频度、试验方法及检测结果应符合本规程表14.3.6-1、表14.3.6-2、表14.3.6-3、表14.3.6-4的规定。当实测检查有困难时,经质量监督部门同意后,可随机抽查一定数量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结果,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此种情况下,仍应复测部份路段的平整度,并利用施工中保存的钻孔试件对厚度及强度进行复核。
14.5工程施工总结
14.5.1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竣工文件编制的规定,提交竣工验收报告,连同竣工图表等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一并提交业主及有关档案管理部门。
14.5.2竣工验收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包括设计及变更情况)、工程基础资料、材料、施工组织、机械及人员配备、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试验研究、工程质量评价等。
14.5.3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工程竣工验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依据之一,应包括质量保证体系、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通知、隐蔽验收记录、试验段铺筑报告、施工前及施工中材料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施工中工程质量检查结果(测试报告)、工程完工后质量自检结果(测试报告)、工程质量评价、竣工图以及原始记录、相册、录像等各种附件。
附录a路面混凝土抗折(弯拉)强度评定方法
a.0.1路面混凝土抗折(弯拉)强度试验方法应使用标准小梁法或钻心劈裂法,试件使用标准方法制作标准养生时间28d,路面钻心劈裂时间应控制在28~56d以内,不掺粉煤灰宜用前者,掺粉煤灰宜用后者,试件取样频率见表8.10-1。
a.0.2路面混凝土抗折(弯拉)强度合格标准
a.0.2.1试件组数大于10组时,平均抗折(弯拉)强度合格判断式为:
kσ(a.0.2.1-1)
式中:
――合格判定平均抗折(弯拉)强度(mpa);
――设计抗折(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k――合格判定系数,按试件组数查附表a.0.2.1
σ――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均方差,可按式a.0.2.1-2计算。
σ=cν(a.0.2.1-2)
cν――实测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变异系数;
――实测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平均值(mpa)。
附表a.0.2.1合格评定系数
试件组数n 11~14 15~19 ≥20
k 0.75 0.7 0.65
当试件组数n为11~19组时,允许有一组最小抗折(弯拉)强度小于0.85,但不得小于0.75
当试件组数n大于20组时,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最小抗折(弯拉)强度不得小于0.85,其他等级城市道路允许有一组最小抗折(弯拉)强度小于0.85,但不得小于0.75
a.0.2.2实测抗折(弯拉)强度统计变异系数cν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a.0.3当标准小梁合格判定平均抗折(弯拉)强度、最小抗折(弯拉)强度和统计变异系数cν中有一个数据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在不合格路段每车道每公里钻取三个以上φ150mm的芯样,实测劈裂强度,并换算成抗折(弯拉)强度,其合格判定平均抗折(弯拉)强度和最小值必须合格,否则,应返工重做。实测劈裂强度与抗折(弯拉)强度可通过各自工地试验数据的对比统计公式进行换算,按各自统计公式换算要求的最小试验组数石灰岩、花岗岩碎石混凝土不宜小于10组;玄武岩碎石混凝土不宜小于15组。也可通过式a.0.3.1-1、a.0.3.1-2或a.0.3.1-3计算。
石灰岩、花岗岩碎石混凝土:(a.0.3.1-1)
――混凝土标准小梁抗折(弯拉)强度(mpa);
――混凝土直径150mm圆柱体的劈裂强度(mpa);
玄武岩碎石混凝土:(a.0.3.1-2)
砾石混凝土:(a.0.3.1-3)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本条为编制本规程的目的。编制本规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我省城镇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和运营的安全可靠性。运营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对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指标的严格要求上。
1.0.2本条为适用范围,由于本规程为省地方标准,仅适用于本省城镇道路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范围。属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范畴的专业标准。
1.0.3本条强调原材料、配合比的质量指标及其稳定性;强调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确定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强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试验资质的单位进行。
1.0.4针对目前的招投标体制,施工企业比较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相对忽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现状,特编制本条,目的在于鼓励施工企业技术创新。
1.0.5本条强调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
1.0.6混凝土的施工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为保证特殊气候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本条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期间,项目部应派人负责从国家、省、当地气象部门或新闻媒体及时准确接收、汇总和记录气象预报,遇异常天气时,应暂停施工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调整施工方案。
2术语
本规程术语、符号及条文翻译根据《英汉道路工程词汇》、《道路工程术语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等确定。
3路基与基层
3.0.1由于水泥混凝土面层座落在基层上,基层又座落在路基上,国内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实践表明:因路基不稳定,不均匀沉降,造成不少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早期断板及沉陷破坏。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有稳定、密实、匀质的路基。
3.0.3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的半刚性基层较其他基层具有整体强度高、板体性好、耐久等优点。为此,规程推荐高等级沥青路面采用此类基层。但石灰(水泥)稳定细粒土易产生裂缝,进水后易产生软化、唧浆等病害,只适宜用于路面结构层的底基层或垫层。
3.0.4将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这类工程为数不少,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尚未对这类工程的施工提出要求,只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范》(jtj/t037.1-2000)有提出要求。本规程按照旧沥青路面承载力、强度和质量状态的好坏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加铺。热天施工加铺层时,由于旧沥青路面表面温度高,为防止水泥混凝土板底失水及凝结过快而产生板底开裂,保证加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要求采取在旧沥青路面上喷熟石灰浆或喷水降温等措施。
3.0.5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设置加铺层,《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有详细的设计要求,《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范》(jtj/t037.1-2000)有一定的设计要求,本条系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范》(jtj/t037.1-2000)编写。
3.0.6养生期结束前如要铺筑水泥混凝土面层,应避免混凝土运输车辆在已铺筑的半刚性基层上行驶,以免破坏半刚性基层已初步形成的强度。
4原材料
4.1水泥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本条文按优先顺序规定了使用水泥品种,有助于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整体质量。
4.2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的技术要求
1粉煤灰是一种活性掺合料,掺在路面混凝土中,必须满足活性高的要求,只有使用ⅰ、ⅱ级干排灰,也只有静电除尘装置中2、3、4级电场的干灰及磨细粉煤灰才符合路面的使用要求。施工经验表明,结块或湿粉煤灰在新拌混凝土中会出现搅拌不开的粉煤灰小团快,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并使路面出现许多坑洞,影响车辆行驶质量和路面的耐久性,因此不得使用结块灰和湿灰。表4.2-1中对混合砂浆活性指数、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含水量有提出要求,活性指数表示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率,实际上是对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及活性没有规定的缺陷进行的弥补。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对于钢筋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抗锈蚀以及硫酸盐腐蚀等耐久性极为关键。含水量表达的是粉状粉煤灰的吸湿性能,这对于粉煤灰结团与否与拌和影响较大。
2路面混凝土有最大30%的粉煤灰掺量限制,这是水泥及外掺粉煤灰能够全部水化的最高掺量要求,同时也是路面抗冲、耐磨和耐疲劳性能的要求。因此使用时应准确了解水泥中已经加入的掺合料种类及数量,已能实施有效控制。粉煤灰的储存、运输等要求与水泥相同,在搅拌楼上应增加一个罐仓,计量时,先称水泥,然后,累计计量粉煤灰。
4.3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1砂按细度模数(m_)分为三个区:1区粗砂(m_=3.1-3.7)、2区中砂(m_=2.3~3.0)、3区细砂(m_=1.6~2.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规定“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本规程对砂的要求为“宜采用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洁净、坚硬,符合级配规定的粗、中砂”,两者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执行的严格性上有所区别。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通过使用强气高效减水剂、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可以做到使用细砂的混凝土能够满足弯拉强度和低水灰比,但由于砂的硬度及细度模数对已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路面的抗滑性能和横向力系数有关键性影响,砂过细,表面水泥浆磨损后,凸起的细砂颗粒无法为路表面提供足够的安全性指标,从行车安全角度考虑,本规程提倡使用细度模数大于2.5的中、粗砂,由于可通过采取专门制作另外的抗滑表层的措施来提高抗滑性能,因而本规程在细度模数方面只做推荐性要求,不做强制性要求。本规程不做强制性要求的第二个原因是《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规定“路面及桥面用砂的适宜细度模数应在2.0-3.5”,与本规程的要求不同。该规范在细度模数的下限上的要求比本规程松,在上限上有做要求,比本规程严。
路面施工中砂源不同时,由于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超过0.3,导致混凝土拌和物的绸度变异较大,有时会达到失控的程度,经常出现振捣不密实、麻面或水泥浆薄厚不均、塌边等现象。施工中应将细度模数变化超过0.3、来源或产地不同的砂,分别堆放,并按不同细度模数调整配合比砂率后再使用。
2表4.3-1中ⅰ区砂属于粗砂,保水性较差,作配合比设计时,宜用较大的砂率;ⅱ区砂属于中砂和一部分偏粗的细砂,粗细程度适中,级配最好;ⅲ区砂属于细砂和一部分偏细的中砂,颗粒偏细,粘聚性略大,和易性好,易振捣成型,宜用较小的砂率。
3该条文对强度较低,抗磨性较差的机制砂母岩的岩石品种加以适当限制,并提出机制砂的砂浆磨光值宜大于35的要求,目的在于提高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和横向力系数,保证路面行车的安全性。
4.4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规定:c60以上高强混凝土应使用ⅰ级集料;c30~c60中强混凝土应使用ⅱ级;强度等级低于c30的低强度混凝土使用ⅲ级。针对此规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提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水泥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的要求。本规程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的要求,提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及有抗(盐)冻要求的其它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对粗集料的等级进行规定有利于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耐磨性和耐疲劳性。
2对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进行规定有利于得到较高的混凝土弯拉强度,有利于防止混凝土离析和塌边。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规定的级配要求过宽,本规程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从严要求级配,其原因主要有:一、路面混凝土级配对弯拉强度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其振实后,能否达到逐级充填密实结构,形成高弯拉强度所要求的嵌锁力;二、粗集料的级配对于路面的干缩和温缩,即接缝开口位移量影响相当大,逐级充填的良好级配有利于减少收缩和接缝开口位移量;三、该级配已按照级配理论计算过,并已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使用了十多年,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宜轻易变动。
本条关于使用方空筛的规定一方面是参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沥青混凝土等集料筛的使用统一。
4.5拌和及养生用水规定的四项技术要求进行过校核试验,目前在其它相关规范中都采用。对化学有害杂质的规定主要是从耐久性要求提出的限制,海水及严重污染的河水、湖水其有害成分已经超出了上述规定的,不得使用。
4.6目前国内外加剂生产种类繁多,本条文的规定对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桥面工程质量有利。
4.7生产厂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指产品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等,通常应列出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当用户有特别要求时,还应列出某些专门检验数据。进场复验报告是进场抽样检验的结果,并作为判断材料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依据。
4.8钢纤维抗拉强度规定为应不宜小于600mpa是同时考虑了钢钎维的拔出应力、设计应力、施工便利和疲劳寿命的综合效果,钢钎维长度的规定是考虑到提高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抗拉强度、抗裂和增加韧性等作用,同时规定钢纤维长度不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倍是为减少搅拌不均或搅拌困难。
4.9本条编写是期望在今后的胀缝传力杆套帽加工及安装中,避免虽有传力杆套帽,但未封口或极不规范的情况。
4.10胀缝板的材料规定是经大量实际应用后总结出的使用效果较理想的种类。
4.11背衬垫条能控制均匀的填缝深度及填缝料形状系数,有效地提高接缝的灌缝质量。预制橡胶嵌缝及其润滑粘结剂的删除是因为大量的施工实践证明其使用效果欠佳。
5施工准备
5.1本条对工程开工前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进行了规定。关于设计交底和工序施工技术交底,建城[2002]221号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有5.1.6款的要求。
5.2本条具体针对城镇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现场准备进行了规定。规定5.2.7款施工现场应建立简易试验室问题,其原因为:不管采用商品混凝土,还是采用自拌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均应进行。因而简易试验室必须建立。由于市政工程位于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普及和见证取样与送检制度的建立,混凝土原材料检验、配合比试验以及强度检验等均可通过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试验室或检测机构来完成,因此施工现场建立具备相应资质的现场试验室不做强制性要求,但现场简易试验室应满足施工过程控制的需要。
5.3施工前材料检查包括施工开始前以及施工材料发生变化后的检查,规定了检查以“批”为单位,由于一个工程经常使用几个不同料场或分几次购,材料会有变化,必须每批都作检查。本规程只对“批”作定性规定,未作定量的规定。但对于数量太少的材料,不宜作“批”购入,以免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对实行监理制度工程还规定了检查结果要提出报告并得到认可批准。
5.5自拌混凝土搅拌站的设置要求:
1款是搅拌站建场要求,包括站址选择、水电供应等。
2款砂石料储备是对砂石料场的材料储备数量,场地的排水、硬化、隔离与标识以及材料的覆盖等提出要求。实践证明,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必须保证混凝土原材料在搅拌场发生积水、二次污染或混杂;防止使用淌水、夹雪、局部温度过高或表面尘土污染的砂石料配置混凝土,它将严重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匀质性和弯拉强度,如,装载机铲运刚淋过雨正在淌水的砂石料,在正常的拌和工艺下,首先非吸附的自由水根本无法测准砂石料含水量,搅拌加水量会失控;其次,表面厚吸附水膜中拌和不进水泥,或因吸水率过高,在摊铺机超高频振动下,会产生板低大量流浆现象,将严重降低混凝土的弯拉强度。对比国内沥青路面有相同的要求。有鉴于此,有必要严格规定,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3包装水泥与散装水泥相比,使用散装水泥能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水泥生产、流通及使用成本,减少水泥损耗,确保水泥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因此《厦门市建筑条例》要求积极推广使用散装水泥,严格限制使用袋装水泥。2007年6月4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也提出了“进一步推广散装水泥,继续执行‘限制袋装、鼓励和发展散装’的方针”的要求。因此本款提出“推荐使用散装水泥”的要求。同时由于福建省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包装水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的时间内依然存在,因而对使用散装水泥仅做推荐性要求,不做强制性要求。
4款是搅拌站生产和运输需要。
5、6、7款是正常生产质量合格产品的条件。
6混凝土配合比
6.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适用范围:满足滑模、轨道、三辊轴机组和小型机具四种施工方式的塑性振捣密实的各种水泥路面本节配合比设计均适用。对于桥面铺装层,当检测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桥面设计要求,可不更换配合比,直接使用。当桥面抗压强度比路面高时,必须对配合比进行更换,并且需按照桥面的要求,事先准备好需要的配合比,桥面抗压强度计算配合比可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要求进行设计。
2普通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的三项技术要求:
(1)弯拉强度
路面混凝土28d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的规定,设计规范中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28d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的数据见下表
表1混凝土路面板设计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
交通等级 特重 重 中等 轻
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fr(mpa) 5.0_ 5.0 4.5 4.0
钢纤维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frf(mpa) 6.0 6.0 5.5 5.0
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设计弯拉弹性模量ec(mpa) 31000 30000 29000 27000
注:_在特重交通的特殊路段,通过论证可使用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5.5mpa,弯拉弹性模量33000mpa。
本规范在此款表6.1-1~2中贯彻了按照各级道路规定的可靠度来计算配制弯拉强度,并规定了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允许变化的范围。对道路等级所要求达到的不同管理水平范围,本规范在弯拉强度变异系数方面允许有一点可选择的余地,快速路变异系数可取0.05~0.10,主干路可取0.05~0.10或0.10~0.15,次干路可取0.10~0.15,其它路可取0.15~0.20。在这些变异系数中,前者为其最小可取值,后者为其最大可取值。
本规范在此款中还规定“如果施工配制弯拉强度超出设计给定的弯拉强度变异系数上限,则必须改进机械装备和提高施工控制水平”。这项规定不仅是遵循和满足了可靠度要求,同时是要提倡使用能够保证路面质量及匀质性的大、中型机械铺筑方式。
(3)耐久性:
1)关于路面混凝土使用引气剂问题。路面混凝土应使用引气剂。长期以来,混凝土含气量的控制虽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实际工程推行起来仍有难度。引气剂的适宜掺量应通过搅拌机口的拌和物含气量测定反向控制。表6.1-4中所规定的含气量是搅拌机出口的检测值。国内外所有行业混凝土含气量均依此为控制基准。
水泥路面掺用引气剂,除了提高弯拉强度、工作性和平整度外,仅从耐久性来看,不只是抗(盐)冻性、减少面板伸缩变形、提高抗风化能力,满足耐候性的需要,而且是减少上表面泌水,提高表面耐磨性和抗海水、海风、酸雨、硫酸盐渗透等腐蚀环境介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2)关于路面混凝土耐久性所要求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问题
耐久性在水泥路面上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①抗(盐)冻性。除了引气剂外,混凝土本身应有足够的抗冻破坏能力,要求低水灰比和较大水泥用量。同时表面要有足够的抗渗性和防水性,而防水抗渗性混凝土表面必须有足够厚度的水泥砂浆,同样也要求低水灰比和较大水泥用量。②抗滑性。普通混凝土抗滑性不依赖于粗集料,而依靠表面足够低水灰比的水泥浆、砂的硬度和磨光值。水泥用量少,表面砂浆偏少,很快就露骨,而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粗集料没有磨光值要求,很不安全,需要罩面改善抗滑性,普通混凝土对粗集料不便提出磨光值要求,因为面板厚度220~330mm,不可能象沥青路面抗滑表层(50mm)一样来要求这样巨大数量的粗集料均具有高砂浆磨光值。否则,水泥路面将在大多数地方因建设费用过高或无法找到合格的粗集料来建设。③抗磨性。普通混凝土抗磨性是抗滑性能保持的前提,就抗磨性本身而言,一是需要表面高硬度和高强度;二是表面需要有一层厚度适宜的全封闭砂浆包裹层;三是表面需要不脱层、脱皮,不成坑。这些均要求较大水泥用量和低水灰比来保证。④抗冲击性。抗冲击韧性也要求较大水泥用量和低水灰比。否则,集料被水泥砂浆封闭起来,孔隙及尖锐的裂缝尖端多,抗冲击韧性会很差。⑤耐疲劳性。除了水泥成分中体积不安定的游离氧化钙,碎石尖角有较大影响外,水泥用量低,水灰比较大时,集料未被水泥浆封闭起来,界面孔隙和内部尖锐的裂缝引发尖端多,耐疲劳循环周次会大幅度下降。
因此,路面混凝土仅仅满足弯拉强度的要求,对其20~30年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为保证路面混凝土的耐久性,本规程所规定的水灰比不仅满足弯拉强度的要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耐久性的控制。
3)关于路面混凝土抗各种化学侵蚀性问题
抗海水、海洋大气、酸雨,除冰盐、硫酸盐环境要求水泥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通过硅酸盐水泥加掺合料和提高密实度来保证,规定不得单独使用硅酸盐水泥,要求水泥路面掺用粉煤灰、磨细矿渣和硅灰。路面和桥面耐久性条款中不能只有抗(盐)冻性和抗磨性条款,也应规定防腐蚀条款。
3外加剂的使用要求
1)拌和物凝结时间的控制。在任何气温下,均要求将拌和物的初凝时间控制在施工铺筑所必需的3h,终凝时间不晚于10h。夏季要求缓凝或保塑,低温施工要求早强,负温施工要求防冻。
2)提出实际工程结构混凝土含气量的检验方法和要求。
3)提出外加剂沉淀、絮凝现象的防止办法。
4配合比参数的计算要求
(1)水灰(胶)比的计算与确定:①要求由弯拉强度计算水灰比。②规定掺用粉煤灰时用弯拉强度计算水灰比代替水胶比,计入水胶比的粉煤灰采用超掺法、代替砂的部分不计入水胶比。③水灰(胶)比应同时满足弯拉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2)砂率的选择。表6.1-7的基本思想是路面混凝土的砂率必须按照其粗细程度和总表面积来选择。砂的粗细程度,即细度模数与吸附法测得的比表面积之间成反比线形关系。不同施工方式的路面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是确定的,维持工作性稳定的前提是包裹砂石料的水泥浆厚度要基本保持不变,则相同工作性要求保持混凝土集料的总表面积基本不变,粗集料的总表面积差别远小于砂,但碎石与砾石之间有差别,因而在表中分别表示。影响混凝土集料总表面积的主要因素是砂,砂粗时,比表面积小,应采用大砂率,提高偏小的总表面积,保持水泥浆厚度不变,并防止泌水;砂细时,应采用小砂率,以降低偏大的总表面积。该表所框定的较低坍落度路面混凝土的砂率,基本上是给定细度模数时的最优砂率。
(3)单位用水量的计算和确定。计算公式6.1-4和6.1-5要解决的是没有使用外加剂时的单位用水量。使用外加剂后,应按实测外加剂的减水率β由公式6.1-6计算掺外加剂时的单位用水量。计算出的用水量应满足不同施工方式表6.1-3的规定(表6.1-3未包括滑模摊铺,采用滑模摊铺时应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摸施工技术规程》jtj/t037.1-2000的要求,最大单位用水量卵石混凝土不宜大于155kg/m3;碎石混凝土不宜大于160kg/m3),此规定的目的在于最终选定的单位用水量能同时满足摊铺工作性、耐久性和计算弯拉强度三个方面的要求。
(4)单位水泥用量的计算与确定。由同时满足摊铺工作性、耐久性和计算弯拉强度三者要求的水灰比确定。满足弯拉强度和工作性要求的单位水泥用量通过公式6.1-7计算,并按耐久性表6.1-5进行校核。
(5)砂石料用量计算。可按密度法和体积法计算,经计算得到的配合比,应验算粗集料充填体积率不小于70%,粗集料充填体积率=1立方米混凝土粗集料用量除以其视密度。
路面混凝土振捣密实形成混凝土骨架密实结构以后,粗集料提供强有力的嵌锁作用对保证混凝土弯拉强度相当重要。《日本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指南》要求在配合比计算完成后,验算粗集料充填体积率不小于70%,一般应在70%~80%范围内,粗集料充填体积率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和砂的细度模数有关,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越大,充填份数越大;砂的细度模数增大,砂率增大,粗集料充填份数将减少。
5使用真空脱水工艺时,单位用水量可比计算值略大,但脱水后的剩余用水量不应超过满足耐久性的最大单位用水量及水灰比规定。
6路面混凝土使用粉煤灰有掺量限制。限制的目的是要保证粉煤灰能全部水化并发挥强度及其他效益。根据目前研究得到的粉煤灰和水泥体系的胶凝材料水化理论,粉煤灰的水化依赖于水泥水化释放出的氢氧化钙,产生二次水化,生成具有凝胶性能并提供后期强度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水泥当中能够产生的氢氧化钙是有限的,两者之间必定存在一个最优的匹配关系,国内外研究已经确认,粉煤灰能够全部水化的最大量为纯硅酸盐水泥的28%,超出的部分不仅不会对后期强度有利,而且如同土和石粉一样有害无益,收缩大、开裂多、易断板是其易出现的最大问题。本规程规定的最大粉煤灰用量已考虑了水泥中所掺的混合才量,两者之和最大不应超过30%。粉煤灰混凝土使用超掺法时胶材总量大于纯水泥混凝土,其变形大,抗裂性能差,且早期强度偏低,断板几率增大,如养生不佳,还将影响路面耐磨性。大面积路面养生条件比试验室差,尽管混凝土内部强度较高,但表面易失水干燥,将降低其强度和耐磨性。
使用较低粉煤灰掺量的另一个理由是我国使用最多的是普通水泥,该水泥在水泥厂已掺有15%以内的混合材,这与国外的波特兰(纯熟料)水泥使用高掺量粉煤灰有很大差别,中国水泥的活性和强度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不主张使用或追求高掺量粉煤灰。我国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高掺量的粉煤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问题,使用时必须慎重对待。
主张在路面混凝土中主张高掺量粉煤灰除了物理充填外的另一个观点是:掺入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不可能全部水化。如果低于0.38这个水泥和粉煤灰全部水化的临界水(胶)灰比,两者均不可能全部水化,但路面混凝土目前实际使用的水(胶)灰比在0.4以上,即使是高弯拉强度的混凝土也不低于0.38这个临界值,因此水泥和粉煤灰两者全部水化是可能的,即使不能够全部水化,两者的水化深度基本是相等的。路面混凝土中如使用低于0.38的水(胶)灰比,这对胶凝材料的使用无疑是不经济的。物理填充和水泥粉煤灰不可能全部水化的观点,在水(胶)灰比不大于0.35,抗压强度不小于60mpa的高强混凝土中是成立的,但在抗压强度30~50mpa,弯拉强度在4.0~7.0mpa,水(胶)灰比在0.38~0.48的中等或略高强的路面混凝土中,基本上是不能成立的。
此外,粉煤灰掺量过小,达1/10以下时,微珠含量太少,对增加和易性、降低碱度以及后期强度增长等方面的作用不显著,而且占用一个水泥罐仓,影响施工效率发挥。实际掺用粉煤灰的水泥路面长期运营表明,在普通水泥(已掺12%左右掺合料)中,粉煤灰掺量超过20%时,路面的6~8年以上长期耐磨性将无法保证,室内试验耐磨性降低的最大掺量大致为25%。两者之所以不同主要是由于实际路面的报湿养生条件相对较差。仅从保证耐磨性考虑,外掺粉煤灰和水泥中的掺合料总量不宜超过30%。
第2篇 混凝土泵车: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交底
1.构成混凝土泵车的汽车底盘、内燃机、空气压缩机、水泵、液压装置等的使用,应执行jgj 33—2001第6.1、第6.2、第6.3、第3.2、第3.5、第7.10节及附录c的规定。
2.泵车就位地点应平坦坚实,周围无障碍物,上空无高压输电线。泵车不得停放在斜坡上。
3.泵车就位后,应支起支腿并保持机身的水平和稳定。当用布料杆送料时,机身倾斜度不得大于3°。
4.就位后,泵车应显示停车灯,避免碰撞。
5.作业前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燃油、润滑油、液压油、水箱添加充足,轮胎气压符合规定,照明和信号指示灯齐全良好;
2)液压系统工作正常,管道无泄漏;清洗水泵及设备齐全良好;
3)搅拌斗内无杂物,料斗上保护格网完好并盖严;
4)输送管路连接牢固,密封良好。
6.布料杆所用配管和软管应按出厂说明书的规定选用,照明不得使用超过规定直径的配管,装接的软管应拴上防脱安全带。
7.伸展布料杆应按出厂说明书的顺序进行。布料杆升离支架后方可回转。严禁用布料杆起吊或拖拉物件。
8.当布料杆处于全伸状态时,不得移动车身。作业中需要移动车身时,应将上段布料杆折叠固定,移动速度不得超过10km/h。
9.不得在地面上拖拉布料杆前端软管;严禁延长布料配管和布料杆。当风力在六级及以上时,不得使用布料杆输送混凝土。
10.泵送管道的敷设,应按jgj 33—2001第8.5.2条的规定执行。
11.泵送前,当液压油温度低于15c时,应采用延长空运转时间的方法提高油温。
12.泵送时应检查泵和搅拌装置的运转情况,监视各仪表和指示灯,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机处理。
13.料斗中混凝土面应保持在搅拌轴中心线以上。
14.泵送混凝土应连续作业。当因供料中断被迫暂停时,应按jgj 33—2001第8.5.10条的要求执行。
15.作业中,不得取下料斗上的格网,并应及时清除不合格的集料或杂物。
16.泵送中当发现压力表上升到最高值,运转声音发生变化时,应立即停止泵送,并应采用反向运转方法排除管道堵塞;无效时,应拆管清洗。
17.作业后,应将管道和料斗内的混凝土全部输出,然后对料斗、管道等进行冲洗。当采用压缩空气冲洗管道时,管道出口端前方10m内严禁站人。
18.作业后,不得用压缩空气冲洗布料杆配管,布料杆的折叠收缩应按规定顺序进行。
19.作业后,各部位操纵开关,调整手柄、手轮、控制杆、旋塞等均应复位,液压系统应卸荷,并应收回支腿,将车停放在安全地带,关闭门窗。冬季应放尽存水。
第3篇 混凝土喷射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喷射机应采用于喷送作业,应按出厂说明书规定的配合比配料,风源应是符合要求的稳压源,电源、水源、加料设备等均应配套。
2)管道安装应正确,连接处应紧固密封。当管道过道路时,应设置在地槽内并加盖保护。
3)喷射器内部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加入的干料配合比及潮湿程序,应符合喷射机性能要求,不得使用结块的水泥和未经筛选的砂石。
4)作业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安全阀灵敏可靠。
②电源线无破裂现象,接线牢固可靠。
③各部密封件密封良好,对橡胶结合板和旋转板出现的明显沟槽及时修复。
④压力表指针在上、下限之间,根据输送距离,调整上限压力的极限值。
⑤喷枪水环(包括双水环)的孔眼畅通。
5)启动前,应先接通风、水、电,开启进气阀逐步达到额定压力,再次启动电动机空载运转,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投料作业。
6)机械操作和喷射操作人员应有联系信号,送风、加料、停料、停风以及发生堵塞时,应及时联系,密切配合。
7)在喷嘴前方严禁站人,操作人员应始终站在已喷射过的混凝土支护面以内。
8)作业中,当暂停时间超过1h时,应将仓内及输料管内的干混合料全部喷出。
9)发生堵塞时,应先停止喂料,对堵塞部位进行敲击,迫使物料松散,然后用压缩空气吹通。此时,操作人员应紧握喷嘴,严禁甩动管道伤人。当管道中有压力时,不得拆卸管道接头。
10)转移作业面时,供风、供水系统应随之移动,输料软管不得随地拖拉和折弯。
11)停机时,应先停止加料,然后再关闭电动机和停送压缩空气。
12)作业后,应将仓内和输料软管内的干混合料全部喷出,并应将喷嘴拆下清洗干净,清除机身内外黏附的混凝土料及杂物。同时应清理输料管,并应使密封件处于放松状态。
第4篇 混凝土喷射机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⑴、喷射机应采用干喷作业,应按出厂说明书规定的配合比配料,风源应是符合要求的稳压源,电源、水源、加料设备等均应配套。
⑵、管道安装应正确,连接处应紧固密封。当管道通过道路时,应设置在地槽内并加盖保护。
⑶、喷射机内部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加入的干料配合比及潮润程序,应符合喷射机性能要求,不得使用结块的水泥和未经筛选的砂石。
⑷、作业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安全阀灵敏可靠;
②、电源线无破裂现象,接线牢靠;
③、各部密封件密封良好,对橡胶结合板和旋转板出现的明显沟槽及时修复;
④、压力表指针在上、下限之间,根据输送距离,高整上限压力的极根值;
⑤、喷枪水环(包括双水环)的孔眼畅通。
⑸、启动前,应先接通风、水、电,开启进气阀逐步达到额定压力,再起动电动机空载运转,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投料作业。
⑹、机械操作和喷射操作人员应有联系信号,送风、加料、停料、停风以及发生堵塞时,应及时联系,密切配合。
⑺、在喷嘴前方严禁站人,操作人员应始终站在已喷射过的混凝土支护面以内。
⑻、作业中,当暂停时间超过1h时,应将仓内及输料管内的干混合料全部喷出。
⑼、发生堵管时,应先停止喂料,对堵塞部位进行敲击,迫使物料松散,然后用压缩空气吹通。此时,操作人员应紧握喷嘴,严禁甩动管道伤人。当管道中有压力时,不得拆卸管接头。
⑽、转移作业时,供风、供水系统应随之移动,输料软管不得随地拖拉和折弯。
⑾、停机时,应先停止加料,然后再关闭电动机和停送压缩空气。
⑿、作业后,应将仓内和输料软管内的干混合料全部喷出,并应将喷嘴拆下清洗干净,清除机身内外粘附的混凝土土料及杂物。同时应清理输料管,并应使密封件处于放松状态。
第5篇 混凝土切割机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1.切割机机械上的工作机构应保证状态、性能正常,安装稳妥,紧固可靠。
2.使用前,应检查并确认电动机、电缆线均正常,保护接地良好,防护装置安全有效,锯片选用符合要求,安装正确。
3.启动后,应空载运转,检查并确认锯片运转方向正确,升降机构灵活,运转中无异常、异响,一切正常后,方可作业。
4.操作人员应双手按紧工件,均匀送料,在推进切割机时,不得用力过猛。操作时不得带手套。
5.切割厚度应按机械出厂铭牌规定进行,不得超厚切割。
6.加工件送到与锯片相距300mm处或切割小块料时,应使用专用工具送料,不得直接用手推料。
7.作业中,当工件发生冲击、跳动及异常音响时,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作业。
8.严禁在运转中检查、维修各部件。锯台上和构件锯缝中的碎屑应采用专用工具及时清除,不得用手拣拾或抹拭。
9.作业后,应清洗机身,擦干锯片,排放水箱余水,收回电缆线,并存放在干燥、通风处。
10.长期搁置再用的机械,在使用前除必要的的机械维修和保养外,必须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6篇 混凝土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4)
混凝土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四)
交底时间:年月日
交底人签名:
被交底人签名:
交底内容:
1、车子向料斗倒料,应有档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
2、用井架运输时,小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轮前后要档牢,稳起稳落。
3、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管道接头,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必须卸压。
4、浇灌框架、梁、柱混凝土,应设操作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5、不得在混凝土养护边上站立和行走。
6、使用振动机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
7、预应力灌浆,应严格按照规定压力进行,输浆管道应畅通,阀门接头要严密牢固。
本表一式二联,一联归档,另一联交班组保存。
第7篇 混凝土拌合站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 称
施工部位
交底内容:
1.混凝土拌合站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按出厂说明书进行,并应在技术人员主持下,组织调试,在各项技术性能知识全部符合规定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2.与搅拌站配套的空气压缩机、皮带输送机及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应执行jgj33-2001第3.5节,第6.8节,第8.2节的规定。
3.作业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搅拌筒内和各配套机构的传动,运动部位及仓门、斗门轨道等均无异物卡住;
2)各润滑油箱的油面高度符合规定;
3)打开阀门排放气路系统中气水分离器的过多积水,打开储气筒排污螺塞放出油水混合物;
4)提升斗和拉铲的钢丝绳安装、卷筒缠绕均正确,钢丝绳及滑轮符合规定,提升料斗几拉铲的制动器灵敏有效;
5)各部螺栓已紧固,各进、排阀门无超限磨损,各输送带的张紧度适当,不跑偏;
6)称量装置的所有控制和显示部分工作正常,其精度符合规定;
7)各电器装置能有效控制机械动作,各接触点和动、静触头无明显损伤。
4.应按拌合站的技术性能准备合格的砂、石集料,粒径超出许可范围的不得使用。
5.机组各部分应逐步启动。启动后,各部件运动的情况和各仪表指示情况应正常,油、气、水的压力符合要求,方可开始作业。
6.作业过程中,在储料区内和提升斗下,严禁人员进入。
7.搅拌筒启动前应盖好仓盖。机械运转中,严禁将手、脚伸入料斗或搅拌筒探摸。
8.当拉铲被障碍物卡死时,不得强行拉起,不得用拉铲起吊重物,在拉料过程中,不得进行回转动作。
9.搅拌机满载搅拌时不得停机,当发生故障或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将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清除干净,然后排除故障或等待电源恢复。
10.搅拌站各机械不得超负荷工作;应检查电动机的运转情况,当发生运转声音异常或油温过高时,应立即停机检查;电压过低时不得强制执行。
11.搅拌机停机前,应先卸载,然后按顺序关闭各部开关和管路。应将螺旋管内的水泥全部输送出来,管内不得残留任何物料。
12.作业后,应清洗搅拌筒、出料门及出料斗,并用水冲洗,同时冲洗附加剂及其供给系统。称量系统的刀座、刀口应清洗干净,并应确保称量精度。
13.冰冻季节,应放尽水泵、附加剂泵水箱及附加剂箱内的存水,并应启动水泵和附加剂泵运转1~2min。
14.当搅拌站转运或停用时,应将水箱、附加剂箱、水泥、砂、石储存料斗及称量斗内的物料排净,并清洗干净。转移中,应将杠杆称表头平衡砣秤杆固定,传感器应卸载。
补充内容:
1.作业前,应先启动搅拌机空载运转。应确认搅拌筒或叶片旋转方向与筒体上箭头所示方向一致。对反转出料的搅拌机,应使搅拌筒正、反转运转数分钟,并应无冲击抖动现象和异常噪音。
2.作业前,应进行料斗提升试验,应观察并确认离合器、制动器灵活可靠。
3.应检查并校正供水系统的指示水量与实际水量的一致性;当误差超过2%时,应检查管路的漏水点,或应校正节流阀。
4.搅拌机启动后,应使搅拌筒达到正常转速后进行上料。上料时应及时加水。每次加入的拌合料不得超过搅拌机的额定容量并应减少物料粘罐现象,加料的次序应为石子——水泥——砂子或砂子——水泥——石子。
5.搅拌机作业中,当料斗升起时,严禁任何人在料斗下停留或通过;当需要在料斗下检修或清理料坑时,应将料斗提升后用铁链或插入销锁住。
6.向搅拌筒内加料应在运转中进行,添加新料应先将搅拌筒内原有的混凝土全部卸出后方可进行。
7.加入强制式搅拌机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允许值,并应防止卡料。每次搅拌时,加入搅拌筒的物料不应超过规定的进料容量。
8.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与搅拌筒底及侧壁的间隙,应经常检查并确认符合规定,当间隙超过标准时,应及时调整。当搅拌叶片磨损超过标准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9.作业后,应对搅拌机进行全面清理;当操作人员需进入筒内时,必须切断电源或卸下熔断器,锁好开关箱,挂上“禁止合闸”标牌,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
10.作业后,应将料斗降落到坑底,当需升起时,应用链条或插销扣牢。
交底部门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交底日期
作业班组人员签名
第8篇 混凝土抹光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使用前应检查电机、电器开关、电缆线和接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规定,并安装漏电保护器。
2、使用前应检查和清理抹盘上的杂物,以避免使用时整机跳动。
3、接通电源后进行试运转,叶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不得反转。
4、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电缆线由辅助人员提拿,辅助人员也应穿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注意防止电缆绝缘层被檫破而发生触电事故。
5、抹光机发生故障,必须停机切断电源后才能检修。
6、抹光机应存放在干燥、清洁和没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手柄放在规定的位置,转移时不得野蛮装卸。
第9篇 混凝土泵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在放下支腿并调整后应使机身保持水平和稳定,轮胎应楔紧。有基坑的应与基坑边缘保持一定距离。
2.泵送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2.1 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2.2 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2.3 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输出口上加装一段水平管,其长度不应小于倾斜管高低差的5倍,否则应采用弯管等办法,增大阻力。当倾斜度较大时,应在坡度上端装设排气活阀;
2.4 泵送管道应有支承固定,在管道和固定物之间应设置木垫作缓冲,不得直接与钢筋或模板相连,管道与管道间应连接牢靠;管道接头和卡箍应扣牢密封,不得漏浆;不得将已磨损管道装在后端高压区;
2.5 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3.砂石粒径、水泥标号及配合比应按出厂规定,满足泵机可泵性的要求。
4.作业前应检查并确认泵机各部螺栓紧固,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各部位操纵开关、调整手柄、手轮、控制杆、旋塞等均在正确位置,液压系统正常无泄漏,液压油符合规定,搅拌斗内无杂物,上方的保护格网完好无损并盖严。冷却水供应正常,水箱应储满清水,各润滑点应润滑正常。
5.输送管道的管壁厚度应与泵送压力匹配,近泵处应选用优质管子。管道接头、密封圈及弯头等应完好无损。高温烈日下应采用湿麻袋或湿草袋遮盖管路,并应及时浇水降温,寒冷季节应采取保温措施。
6.应配备清洗管、清洗用品、接球器及有关装置。无关人员必须离开管道周围。
7.启动后,应空载运转,观察各仪表的指示值,检查泵和搅拌装置的运转情况,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作业。泵送前应向料斗加人10l清水和0.3m3的水泥砂浆润滑泵及管道。
8.泵送作业中,料斗中的混凝土平面应保持在搅拌轴轴线以上。料斗格网上不得堆满混凝土,应控制供料流量,及时清除超粒径的骨料及异物,不得随意移动格网。
9.当进入料斗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应停泵,待搅拌均匀后再泵送。当骨料分离严重,料斗内灰浆明显不足时,应剔除部分骨料,另加砂浆重新搅拌。
10.泵送混凝土应连续作业;当因供料中断被迫暂停时,停机时间不得超过30min。暂停时间内应每隔5~10min(冬季3~5min)作2~3个冲程反泵—正泵运动,再次投料泵送前应先将料搅拌。当停泵时间超限时,应排空管道。
11.垂直向上泵送中断后再次泵送时,应先进行反向推送,使分配阀内混凝土吸回料斗,经搅拌后再正向泵送。
12.泵机运转时,严禁将手或铁锹伸入料斗或用手抓握分配阀。当需在料斗或分配阀上工作时,应先关闭电动机和消除蓄能器压力。
13.不得随意调整液压系统压力。当油温超过70℃时,应停止泵送,但仍应使搅拌叶片和风机运转,待降温后再继续运行。
14.水箱内应贮满清水,当水质混浊并有较多砂粒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15.泵送时,不得开启任何输送管道和液压管道;不得调整、修理正在运转的部件。
16.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17.应防止管道堵塞。泵送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控制好坍落度;在泵送过程中,不得中途停泵。
18.应随时监视各种仪表和指示灯,发现不正常应及时调整或处理。当出现输送管堵塞时,应进行反泵运转,使混凝土返回料斗;当反泵几次仍不能消除堵塞,应在泵机卸载情况下,拆管排除堵塞。
19.作业后,应将料斗内和管道内的混凝土全部输出,然后对泵机、料斗、管道等进行冲洗。当用压缩空气冲洗管道时,进气阀不应立即开大,只有当混凝土顺利排出时,方可将进气阀开至最大。在管道出口端前方10m内严禁站人,并应用金属网篮等收集冲出的清洗球和砂石粒。对凝固的混凝土,应采用刮刀清除。
20.作业后,应将两侧活塞转到清洗室位置,并涂上润滑油。各部位操纵开关、调整手柄、手轮、控制杆、旋塞等均应复位。液压系统应卸载。
第10篇 混凝土砂浆喷射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安全风险分析
(一)物料飞溅伤人安全风险。
(二)未佩戴护目镜安全风险。
(三)输料管堵塞,管路爆裂安全风险。
(四)故障处理未泄压安全风险。
(五)喷浆机搬运、起吊安全风险。
二、一般规定
(一)施工前,支护工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 的支护形式和支护技术参数。施工过程中,必须按支护说明书和质量标准要求精心操作,安全施工。
(二)喷射混凝土厚度、强度等参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三)施工中不得使用下列支护材料:
1.不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的支护材料。
2.支护材料、结构形式、质量要求应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3.过期、失效速凝剂、水泥、锚喷粉。
三、开车前的准备
(一)先将油水分离器内的油和水排净
(二)检查料斗内有无杂物遗留,检查电路,风路输料管路水源水环、信号系统、接地装置有无故障。
(三)检查橡胶结合板和旋转体是否锈蚀粘紧。
(四)点动试车,检查旋转体转向是否与箭头方向相同。
(五)打开进风阀,根据输料管长短,预调到需要启动的压力,用压风管吹管2~3分钟,开动电机确认一切正常无误时,送料开车。
(六)施工前,要备齐支护材料和施工工具。
(七)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敲帮问顶,用长柄工具及时处理危岩、活石。
(八)喷射前,应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毛断面的规格质量,处理好不合格部位。
(九)施工前,要掩护好风、水、电等管、线设施。施工设备要安放到规定地点。
四、运转时注意事项
(一)向料斗内上料应均匀连续。
(二)注意总风压与工作压力表值的变化。当输料管堵塞时,工作压力迅速上升,接近风源压力,此时应立即停止送料,停电、停水、停风进行处理。
(三)司机要坚守岗位,注意机器运转情况和联络信号,监视入料情况,保证正常运转。如发生故障应立即停电停风,停止加料进行处理。
(四)配料应严格按作业规程中的配合比进行,含水率8~10%较好。
(五)输送料:混合料从输料管喷射时应观察工作压力是否适合,回弹太多,说明工作压力高了。若喷着层附着力不足,说明工作压力低了,要及时依喷射地点发来的信号调整工作压力。
(六)机器停启顺序:开机时应先送风,再启动电机,后送料的顺序。停机时先停料后停电,再停风。绝对不允许反操作,以免损坏机件和发生阻料等事故。
四、喷射混凝土(砂浆)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喷射前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检查锚杆安装和金属网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清理喷射场地内的矸石(煤)等物,接好风水管。输料管路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必须严紧,不得漏风。严禁将非抗电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
3.检查喷浆机是否安好,并送电空载试运转,紧固好摩擦板,不许出现漏风现象。
4.喷射前,必须用高压风水冲洗岩面。
5.在巷道拱顶和两帮应安设喷厚标志。
6.喷射人员要佩戴齐全有效的劳保用品。
(二)对配拌混凝土料的要求:
1.喷射混凝土所用材料的标号、规格、材质,均应符合作业规程和措施的规定。配料前,砂、石必须过筛。
2.必须按设计配合比计量配料。
3.人工或机械配拌料时均须采用潮拌料。人工拌料时,水泥和沙、石应清底并翻三遍,使其混合均匀。机械拌料时间应大于2分钟。
4.速凝剂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的掺入量在喷射机上料口均匀加入。
(三)喷射机的操作要遵守以下规定:
1.必须严格按照喷射机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
2.开机时必须先给水,后开风,再开机,最后上料,停机时,要先停料,后停机,再关水,最后停风。
3.喷射中突然发生堵塞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再关水,最后停风。在喷射过程中,喷射机压力表指针突然上长或下降、摆动异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四)对喷射混凝土工艺的要求:
1.合理划分作业区段,区段最大宽度不应超过2米。
2.喷射顺序为:先墙后拱,从墙壁基开始,自下而上进行。
3.喷枪头与受喷面应尽量保持垂直。
4.喷头应按螺旋形一圈压半圈的轨迹移动。螺旋圈的直径不得超过250毫米。
5.喷射过程中应根据出料量变化,及时调整给水量,保证水灰比准确,要使喷射的湿混凝土无干斑、无流淌、粘着力强、回弹少。
6.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应大于50毫米。如一次喷射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分次喷射,但复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用高压风水重新冲洗受喷面。
7.喷射工作开始后,严禁将喷射枪头对准人员。用震动法处理堵管故障时,喷射手应紧握喷头并将喷口朝下。
8.在围岩渗水、涌水段喷射混凝土时,应采取减少给水量、加大速凝剂掺入量、插导水管等措施。
9.喷射工作结束后,喷层必须连续洒水养护7天以上,每天洒水不得少于一次。
10.一次喷射完毕,应立即清理、收集回弹物,并应将当班拌料用净。
五、维护
(一)用后,用压风吹净旋转体料腔及输料管内的余料,清扫机体外部的粉尘。
(二)拆卸出料弯头,清除橡胶结合板和旋转体的粘结物。
(三)拆卸座体,清除积存在座体内的余灰。
六、违反规程操作可能造成巷道成形差影响工程质量、支护效果差造成顶板事故等。
第11篇 混凝土泵输送安全技术规程
混凝土泵输送入仓应遵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泵应设置在场地平整、坚实、具有重型车辆行走条件的地方,应有足够的场地保证混凝土供料车的卸料与回车。
2)混凝土泵的作业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高压电线,应有高处作业的防范措施。
3)安置混凝土泵车时,应将其支腿完全伸出,并插好安全栓。软弱场地应在支腿下垫枕木,以防止混凝土泵的移动或倾翻。
4)混凝土输送泵管架设应稳固,泵管出料口不应直接正对模板,泵头宜接软管或弯头。应按照混凝土泵使用安全规定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运转。
5)溜槽、溜管给泵卸料时应有信号联系,垂直运输设备给泵卸料时宜设卸料平台,不应采用混凝土蓄能罐直接给料。卸料应均匀,卸料速度应与泵输出速度相匹配。
6)设备运行人员应遵守混凝土泵安全操作规程,供料过程中泵不应回转,进料网不应拆卸,不应将棉纱、塑料等杂物混入进料口,不应用手清理混凝土或堵塞物。
混凝土输送管道应定期检查(特别是弯管和锥形管等部位的磨损情况),以防爆管。
7)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有明显振动等现象,致使泵送困难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采取措施排除。检修混凝土泵时,应切断电源并有人监护。
8)混凝土泵运行结束后,应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在排除堵塞物、重新泵送或清洗混凝土泵前,混凝土泵的出口应朝安全方向,以防堵塞物或废浆高速飞出。
第12篇 混凝土输送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混凝土输送泵的安装
1.混凝土输送泵安放的地点必须坚实不致沉陷。拖式混凝土输送泵安放时,必须放下支脚保证机身的水平稳定。禁止将混凝土输送泵安放在斜坡或水坑内。
2.水平泵送的管道敷设线路应接近直线,少弯曲,管道与管道支撑必须紧固可靠,管道接头处应密封可靠。“y”型管道应装接锥形管。
3. 严禁将垂直管道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架设的前端装接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水平管近泵处应装逆止阀。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下端应装一段水平管,其长度至少为倾斜管高低差的五倍,否则应采用弯管等办法,增大阻力。如倾斜较大,必要时,应在坡度上端装置排气活阀,以利排气。
4.砂石粒径、水泥标号及配合比应按原厂规定满足泵机可泵性的要求。
二、作业前的检查
1.检查各部螺栓应紧固,管道接头应紧固密封.防护装置应齐全可靠,轮胎应楔紧。
2.所有控制开关均应放在中位(或切断位置)。
3.检查液压油箱的油量不足时,应加注同型号液压油。检查液压系统应正常无泄漏。
4.检查电源、水源和安全装置是否已按原厂说明书要求正确连接。
5.检查活塞杆冷却润滑密封室的冷却水面,水量不足应加满;水不清洁应更换,并检查混凝土活塞是否已损坏。
6.向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脂)。每个台班各润滑点必须润滑一次。
7.搅拌斗内应无杂物,上方的保护格网应盖严。
8.检查输送管道的磨损程度,管壁壁厚不能小于3mm。管道接头、密封圈及弯头应定期更换。天气炎热时应用湿麻袋、湿草包等遮盖管路。
9.准备好清洗管、清洗用品、接球器及有关装置。作业前,必须先用按规定配制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无关人员必须离开管道。
三、作业中的注意事项
1.起动混凝土输送泵后,应仔细检查泵和搅拌装置的运转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
2.应随时监视各种仪表和指示灯,发现不正常应及时调整和处理。
3.泵送混凝土应连续作业,必须暂停时,停机时间应控制在l0min以内,最长不能超过30min。暂停时间内,应每隔2min泵送一次。如时间再长时,应排空管道,以防混凝土固结。
4.应保持水箱内储满清水,发现水质混浊并有较多砂粒时应及时检查处理。如系混凝土活塞损坏要及时更换。
5.作业时不准取下搅拌斗格网或乱动其他安全装置。如发现不合格的骨料和杂物应挑出斗外。
6.如出现输送管堵塞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应拆管排除堵塞。
7.泵送系统受压力时,不得开启任何输送管道和液压管道,不得随便调整修理和润滑正在运转的部件。
四、作业后注意事项
1.作业后,必须将料斗内和管道内的混凝土全部输出,然后对泵机、料斗、管道进行冲洗。用压缩空气冲洗管道时,管道出口端前方10m内不得站人,并应用金属网篮等收集冲出的清洗球及砂石粒。对于混凝土凝固的部分可用刮刀清除,以保证下次工作安全方便。
2.将两侧活塞运转到清洗室,涂上润滑油。对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并涂油防锈。
3.所有控制开关均应回复中位(或切断位置)。
4.彻底清扫施工现场。
第13篇 单位混凝土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单位工程混凝土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严格遵守《建筑安装工人安全生产基本规定》。
2.车子向料斗倒料,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撤把。
3.用井架进输时,小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轮前后要挡牢,稳起稳落。
4.浇灌混凝土使用的溜槽及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操作部位应有护身栏杆,不准直接站在溜槽帮上操作。
5.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管道接头、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必须卸压。
6.浇灌框架、梁、柱混凝土,应设操作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7.浇捣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同时进行;浇圈梁、雨篷、阳台、应设防护措施;浇捣料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铺设临时脚手架,以防人员下坠。
8.不得在混凝土养护窑(池)边上站立和行走,并注意窑盖板和地沟孔洞,防止失足坠落。
9.使用震动棒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破皮漏电。
10.预应力灌浆,应严格按照规定压力进行,输浆管道应通畅,阀门接头要严密牢固。
第14篇 混凝土砂浆搅拌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搅拌机搅拌机必须安置在坚实的地方,用支架或支脚筒架稳固,不准以轮胎代替支撑。
5. 开搅拌机前应检查离合器、控制器、钢丝绳等性能良好,滚筒内不得有异物。
6. 进料斗升起时,严禁任何人在料斗下通过或停留,工作完毕应将料斗固定好。
7. 运转时,严禁将工具伸进滚筒内。
8. 现场检修时,应固定好料斗,切断电源,进入滚筒检修时外面应有人监护
第15篇 混凝土路面切缝机操作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条:开机前应陪同电工先检查电机、电器、开关、电缆线及接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有无安装漏电保护器。同时检查刀盘的转向,新刀盘的转向应与箭头所示方向一致。旧刀盘的旋转方向可由金刚石颗粒的磨削痕迹确定,严禁刀盘正向、反向轮流作用。每次启动切缝机前,都应检查刀盘转向和紧度,并放下防护罩。
第二条:操作人员作业时应穿绝缘鞋并戴绝缘手套。
第三条:切缝机在切缝时,刀片夹板的螺母应紧固,各联接部位和安全防护罩应完好正常。切缝前应先打开冷却水,冷却水中断时应停止切缝。
第四条:切缝时刀片要缓慢切入,并注意割切深度指示器,当遇有较大切割阻力时,应立即升起刀片检查。
第五条:切缝过程中,进刀、退刀要缓慢,切割推进要均匀,不能用刀盘单边切割,以防止刀盘变形和损坏。同时还应注意水箱水位,当水位降至水箱高度1/2以下时,要及时补充水,严禁无冷却水切割。冷却水应对准刀口和切缝,喷射要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