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内容
一、焊割设备及工具的安全检查
1. 确保焊割设备完好无损,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检查电源线、气管等连接是否牢固,无破损。
2. 检查焊枪、割炬是否正常,喷嘴无堵塞,气体调节阀工作正常。
3. 安全装置如防回火装置、压力表等应定期校验,确保功能有效。
二、作业环境的安全控制
1. 焊割作业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避免产生有害烟尘积聚。
2. 现场应配备灭火器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3. 地面应干燥,防止火花引发火灾。
三、个人防护措施
1. 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焊接手套和呼吸保护设备。
2. 使用耳塞或耳罩防止噪声伤害。
3. 不得裸手接触焊割后的工件,防止烫伤。
四、操作规程
1. 开工前确认周围无易燃物,设置安全警戒线。
2. 按照设备操作手册正确启动和关闭设备,避免误操作。
3. 焊接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手持角度,避免火花飞溅。
五、应急处理
1. 发现火源,立即使用灭火器扑救,并报告上级。
2. 如遇人员受伤,应立即进行急救,并联系医疗救援。
六、作业结束
1. 关闭电源、气源,清理现场,将工具归位。
2. 对作业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无遗留火种。
标准
1. 符合gb/t 9448-2018《焊接与切割安全》国家标准,确保焊割作业安全规范。
2. 遵守osha(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关于焊割作业的相关规定,提高作业安全水平。
3. 实施iso 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员工在焊割作业中的健康与安全。
考试题及答案
1. 问题:焊割作业前应检查哪些设备安全装置? 答案:焊枪/割炬、防回火装置、压力表。
2. 问题:在焊割作业中,个人防护措施包括哪些? 答案:防护服、防护眼镜、焊接手套、呼吸保护设备、耳塞/耳罩。
3. 问题:发现火源后,正确的应急措施是什么? 答案:立即使用灭火器扑救,报告上级,如有需要进行急救并联系医疗救援。
4. 问题:焊割作业结束后,应如何处理? 答案:关闭电源、气源,清理现场,归置工具,检查无遗留火种。
以上规程旨在确保焊割作业安全、高效,希望每位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焊割安全规程范文
第1篇 气焊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严格遵守焊工一般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乙炔气瓶、氧气管道、橡胶软管、氧气瓶的安全使用规程和焊(割)炬安全操作规程。
2.工作前必须检查所有设备,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可靠,否则不准使用。乙炔气瓶、氧气瓶及附件不能沾有油污。
3.乙炔瓶不准倒放。
4.检查设备,附件及管道是否漏气时,只准用肥皂水试验。
5.乙气瓶及氧气瓶(管道)之间间隔应不小于5米,不准放在热源处或高压线下面,夏季要防烈日晒。
6.多组焊枪同时工作时,氧气带和乙炔带不要互相缠绕或跨越。
7.设备管道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工具敲击冰块,应用40℃的温水溶化,或用蒸汽解冻。
8.点燃要用暗火,先用乙炔调节阀点火后再用慢风阀调节火焰。烧咀不准对人,在焊、切时,焊枪如发生爆鸣或手感到震动时应立即先关乙炔调节阀,后关投送气阀,待冷却后再继续工作。
9.工作完毕或离开工作现场,要关好氧气阀和乙炔阀收拾现场院,清除火源,并将所有工具收、放到指定地点。
10.在煤气区作业时,必须两人以上进行,并严格遵守煤气安全规程。
11.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书后,方准上岗作业 ,作业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封闭的管子(容器)不准焊割。
第2篇 焊工电气焊割安全规程
1、焊工(电、气焊割)须具备相应安全知识,并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
2、电焊机接线符合安全要求,一、二次线绝缘良好;电焊机放置平稳,横跨通道的一、二次线要采取防压防漏电措施,严禁浸泡在水中或导电溶液中。
3、电焊机接地线不得接在电气设备外壳、人员经常接触的金属构件(如安全栏杆)上或精密仪器周围。化工厂区内,接地线只能接在焊接设备上,禁止接在其它设备或管廊架上。
4、工作前必须检查氧压表、乙炔表在校验合格期内并完好;气瓶必须有防震圈、瓶嘴无油污;固定气源无泄漏、开闭器完好。焊钳、焊枪、割炬、气带、面罩(防护眼镜)完好。氧气带连接必须牢固,乙炔带必须加装回火止回阀;横跨通道的气带要采取防压防漏措施。
5、氧气瓶应放置稳妥并采取防倾倒、滚动措施,乙炔瓶立放,做好防滚动或倾倒措施;在用氧气、乙炔瓶的间距 ≥5 米,距离火源应 ≥10 米(高空动火点以垂直地面点到气瓶距离为准),不得在高温设备周围或阳光下灼烫或曝晒;严禁将乙炔和氧气胶管交换使用;严禁敲打气瓶及其附件,开启气瓶时不能用力过猛,人不得正对瓶嘴。
6、焊(割)炬在使用中如发生回火,应立即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再次点燃焊炬或割炬前,应将乙炔管里的空气排净;开启点火时,应先开乙炔阀,点火后,再开氧气阀,并调整火焰至合适状态。
7、电焊作业结束或作业间隙,应将焊把悬空放置于绝缘、干燥场所,并及时关闭焊机电源。
8、移动焊机必须切断电源;移动气瓶必须关闭气阀;敲打焊渣时必须戴好护目镜。
9、搬运、装卸、运输乙炔气瓶、氧气瓶时,严禁抛、滑、碰撞和在地面放倒滚动,严禁通车运输。禁止使用电磁盘或绳索直接捆绑吊运气瓶;吊运时应使用专用吊篮,并采取稳固和防坠落措施,一次吊运不得超过5瓶。
10、氧气瓶、乙炔气瓶内气体不能用尽,氧气瓶内至少留有 0.1 至0.2兆帕压力,乙炔气瓶内至少留有0.05兆帕压力。
第3篇 焊割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工作场地,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应备有消防器材,有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
2、乙炔、氧气瓶周围10米范围内,禁止烟火。乙炔、氧气瓶间距不得小于7米,乙炔管必须有回火防止。堵塞时,严禁用氧气或压缩空气吹除。
3、焊接受压容器,密封容器,各种油桶,管道及沾有可燃液的工件,必须先清除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敞口卸压再进行工作。
4、 电焊机接地线、电源线及工作回线,不得搭在易燃易爆物品上,不得接在管道及设备上代替接地线或工作回线。
5、高处焊接,容器内焊接,必须设人监护,要有安全措施。
6、雨天不准露天电焊,潮湿地带工作时,应站在绝缘物品上,并穿好绝缘鞋。
7、移动电焊机应停机断电,焊机接中突停电,应立即切断电源。
8、氧气、乙炔阀应灵敏可靠,开启时禁止撞击,工作结束,应及时关闭。
9、发生回火时,应先关氧气阀,后关乙炔阀,乙炔管着火时,可采用弯折软管的方法,将火熄灭。
10、工作结束时,先停焊机负荷,然后切断电源、气源,检查场地灭绝火种。
第4篇 电焊割、气焊割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电、气焊(割)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1、检查乙炔、氧气瓶、橡胶软管接头、阀门等可能泄露的部位是否良好,焊炬上有无油垢,焊(割)炬的射吸能力如何。
2、氧气瓶、乙炔气瓶应分开放置,间距不得少于5米。作业点宜备清水,以备及时冷却焊咀。
3、使用的胶管应为经耐压实验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代用品、变质、老化、脆裂、漏气和沾有油污的胶管,发生回火倒燃应更换胶管,可燃、助燃气体胶管不得混用。
4、当气焊(割)炬由于高温发生炸鸣时,必须立即关闭乙炔供气阀,将焊(割)炬放入水中冷却,同时也应关闭氧气阀。
5、焊(割)炬点火前,应用氧气吹风,检查有无风压及堵塞、漏气现象。
6、对于射吸式焊割炬,点火时应先微开焊炬上的氧气阀,再开启乙炔气阀,然后点燃调节火焰。
7、使用乙炔切割机时,应先开乙炔气,再开氧气;使用氢气切割机时,应先开氢气,后开氧气。
8、作业中。当乙炔管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机或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
9、当氧气管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氧气瓶阀,停止供氧。禁止用弯折的方法断气灭火。
10、进入容器内焊割时,点火和熄灭均应在容器外进行。
11、熄灭火焰、焊炬,应先关乙炔气阀,再关氧气阀;割炬应先关氧气阀、再关乙炔及氧气阀门。
12、当发生回火,胶管或回火防止器上喷火,应迅速关闭焊宽慰上的氧气阀和乙炔气阀,再关上一级氧气阀和乙炔气阀门,然后采取灭火措施。
13、橡胶软管和高热管道及高热体、电源线隔离、不得重压。
14、气管和电焊用的电源导线不得敷设、缠绕在一起。
15、检查乙炔、氧气瓶、橡胶软管接头、阀门等可能泄露的部位是否良好,焊炬上有无油垢,焊(割)炬的射吸能力如何。
16、氧气瓶、乙炔气瓶应分开放置,间距不得少于5米。作业点宜备清水,以备及时冷却焊咀。
17、使用的胶管应为经耐压实验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代用品、变质、老化、脆裂、漏气和沾有油污的胶管,发生回火倒燃应更换胶管,可燃、助燃气体胶管不得混用。
18、当气焊(割)炬由于高温发生炸鸣时,必须立即关闭乙炔供气阀,将焊(割)炬放入水中冷却,同时也应关闭氧气阀。
19、焊(割)炬点火前,应用氧气吹风,检查有无风压及堵塞、漏气现象。
20、对于射吸式焊割炬,点火时应先微开焊炬上的氧气阀,再开启乙炔气阀,然后点燃调节火焰。
21、使用乙炔切割机时,应先开乙炔气,再开氧气;使用氢气切割机时,应先开氢气,后开氧气。
22、作业中。当乙炔管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机或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
23、当氧气管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氧气瓶阀,停止供氧。禁止用弯折的方法断气灭火。
24、进入容器内焊割时,点火和熄灭均应在容器外进行。
25、熄灭火焰、焊炬,应先关乙炔气阀,再关氧气阀;割炬应先关氧气阀、再关乙炔及氧气阀门。
26、当发生回火,胶管或回火防止器上喷火,应迅速关闭焊宽慰上的氧气阀和乙炔气阀,再关上一级氧气阀和乙炔气阀门,然后采取灭火措施。
27、橡胶软管和高热管道及高热体、电源线隔离、不得重压。
28、气管和电焊用的电源导线不得敷设、缠绕在一起。
第5篇 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1、 焊工一般安全规程
(1)工作前必须穿戴齐全规定的劳保用品,戴好防护眼睛或面罩,仰焊时应扎紧领袖,戴好放火帽。
(2)电焊、气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特种作业证方可上岗作业。
(3)焊接场地15米以内禁止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并应各有消防器材,保证良好的通风,在易爆场所焊接时,必须取得民爆消防部门同意,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4)焊接受压容器、密闭容器、各种油桶、管道、沾有可燃物的工件,必须事先除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解除容器、管道内的压力,消除容器密封状态(敞开口)再进行工作。
(5)在焊接、切割密封闭空心容器时必须有出气孔。在容器内焊接,外面设专人监护并有良好的通风措施。器内照明电压不超过12付。严禁在已做油漆或喷涂过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6)高空作业应系好安全带,不准将工作回线缠在身上,同时地面设专人监护。
(7)工作完毕应检查场地,灭绝火种,切断电源后方可离去。
2、 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工作前应检查电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各接点是否良好,线路横越车行道应架空或加保护盖,焊机二次线圈及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焊钳必须绝缘良好。
(2)电焊机接地线及电焊工作回线都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物品上,也不准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程。
(3)下雨天不准露天电焊,应站在铺设绝缘物品色地方,比穿好绝缘鞋。
(4)移动式电焊机从电力网上接线以及接地等工作应由电工逆行。
(5)移动电焊机位置,先停机断电,如焊接中突然停电,应立即好电焊机。
(6)换韩条时必须戴好手套,身体不要靠近在铁板或其它导电物体上,敲渣时应戴上好防护眼睛。
(7)焊接有色金属器件时,应加强通风排毒,必要时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8)工作完毕应关闭电焊机、断开电源。
3、 气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工作前必须检查氧气、乙炔气瓶及所使用的工具,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
(2)氧气、乙炔气瓶不得同时拉运,搬动时要轻抬轻放,严禁抛摔。存放时严禁爆晒及靠近其它热源,防止膨胀爆炸。
(3)冬季氧气、乙炔气瓶及胶管冻结时,要用热水或蒸气加热解冻,严禁用火去烤。
(4)氧气、乙炔气瓶要垂直放置使用,使用时要留有规定气压的余气,严禁用完。
(5)氧气瓶与乙炔气瓶的最小安全距离为7米,距离明火最小为10米
(6)扑灭乙炔火灾时,应用于砂,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用泡沫、酸碱等灭火器
第6篇 中小型机械企业常用设备气焊割安全操作规程
中小型机械企业常用设备气焊割安全操作规程
一、进行气焊割工作时应穿戴好防护服、防护鞋和防护镜,不得赤膊袒胸。
二、工作前应先检查气焊割工具、气管等是否安全可靠,检查氧气瓶、乙炔气瓶是否有超过额定压力负荷或泄漏现象,气瓶的压力表计是否准确,保险装置是否可靠,严禁使用超过检测保质期(三年一次)或有损伤后未经检测的气瓶。
三、气瓶不得置于高温(超过40℃)下暴晒,也不得置于距明火不足10米的环境旁,严禁在气瓶周围吸烟;气瓶在使用搬动过程中应轻搬轻放,不得受重力撞击;气瓶用后应关紧瓶阀,戴好保险帽;气瓶内的气体不能全部用尽,应保持一定的压力。
四、在进行气焊割操作时,输气管不得从尖锐快口物件上经过;不得用焊(割)枪作清除焊割渣和敲脱割件的锤子用。
五、不得对密封的或通气口过小的容器直接进行气焊割;不得对留有易燃、易爆残渣或残液的容器进行气焊割。
六、气焊割工应参加劳动安全部门组织的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持有效操作证上岗。
七、工作结束,应将气瓶和气焊割工具收藏于可关锁的场所,以免非专业操作人员接触。
第7篇 手工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1.严格遵守一般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电石、乙炔发生器、溶解乙炔气瓶,水封安全器、橡胶软管、氧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和焊(割)炬安全操作规程。
2.乙炔站应由专人操作,遵守乙炔站安全运行规程。
3.工作前或乙炔站停工时间较长再工作时,必须检查所有设备。乙炔发生器,氧化瓶及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均应紧固牢靠,不准有松动、破损和漏气现象。氧气瓶及其附件,橡胶软管,工具上不能沾染油脂的泥垢。
4.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漏气时,只准用肥皂水试验。试验时,周围不准有明火,不准抽烟。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5.氧气瓶、乙炔发生器(或乙炔气瓶)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如条件限制也不准小于5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6.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或乙炔气阀门。
7.气瓶设备管道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用工具敲击冻块。氧气阀或管道要用40℃的温水溶化,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及管道可用热水或蒸气加热解冻,或用23%~30%氯化纳热水溶液解冻,保温。
8.焊接场地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露天作业时应防止阳光直射在氧气瓶或乙炔发生器上。
9.压力容器及压力表,安全阀,应按规定定期送交校验和试验。检查、调整压力器件及安全附件,应取出电石篮,采取措施,消除余气后才能进行。
10.工作完毕或离开工作现场时,要拧上气瓶的安全帽,收拾现场,把气瓶和乙炔发生器放在指定地点。下班时应卸压、放水、取出电石篮。
[二]电石
1.贮存地点必须干燥,通风良好。电石桶应密封,桶上涂写“电石桶”和“禁止用水消火’等字样。室内禁止烟火及存放或敷设水管水沟。坏电石桶不准存于室内。乙炔瓶与电石不得同室存放。
2.电石桶的搬动应轻搬轻放,不准扔甩,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爆炸。雨天禁止淋雨搬运。
3.取装电石和砸碎电石时,操作者应戴手套,口罩租眼镜,防止打碎的电石进入眼中。
4.电石起火要用干砂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禁止用泡沫、四氯化碳灭火机或水消火。电石粒末只能在露天销毁。
[三]乙炔发生器
1.罩炔发生器本体外部应涂写“危险!”“乙炔发生器!”字样。
2.移动式小型乙炔发生器,须用胶轮或装有弹簧装置的手推车搬运。搬运时应先卸压。
3.乙炔发生器的零件(特别是内壁)不得用纯铜(即紫铜)制作,避免产生乙炔铜,引起爆炸,可以用含铜量在70%以下的铜合金。防爆膜(片)禁止用铜片或铁片代替。防爆片至少每年更换一次。
4.封闭式乙炔发生器,必须设置准确灵敏的压力表、安全阀。放入电石前,先检查发气室内的给水器和出气管是否畅通,热后放入电石。电石块度大小要适当,禁止用电石碎末。当电石块度较小时,必须采用带空心的电石篮,以免温升过高过急。电石篮放入位置应符合规定。
5.乙炔发生器的压力要保持正常,水必须保持清洁,电石分解的灰浆要及时用水洗掉。乙炔发生器的发气室温度不得超过80℃,对于水入式发生器,其冷却水温不得超过50℃。当温度超过规定时应停止作业。并用冷水喷射降温和加入低温的冷却水。
6.严禁使用浮桶式乙炔发生器。
7.移动式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不可放置在一起,相互间隔要3米以上。
8.每个乙炔发生器,必须装有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工作前应添上净水,保持水位一定高度。每个回火防止器只能供一个焊炬工作。供给两个以上焊炬工作的乙炔发生器,必须有一个总回火防止器。
9.乙炔发生器使用前应检查防爆及防回火安全装置,如防爆片(膜),防爆针及回火防止器。更换电石后,必须将容器内含有空气的乙炔气体放净,才能允许进行焊割。
[四]水封式安全器
1.使用水封安全器前应先用水位控制阀检查水位一次(回火后应再检查一次),并检查是否漏气。
2.水封安全器必须垂直放置,以免影响防止回火的作用,其工作压力应与乙炔发生器工作压力相适应。
3.每一焊割炬,必须有一个回火防止器,多于一个焊炬同时工作,应在乙炔发生器上安置总水封安全器,每一焊(割)炬处设一个独立的回火防止器。
4.水封安全器每月应拆卸清洗一次,并应定期大修一次。
5.检查漏气和解除冻结应遵守“一般规定”中有关要求。
[五]橡胶软管
1.橡胶软管须经压力试验。氧气软管试验压力为2兆帕;乙炔软管试验压力为0.5兆帕。未经压力试验的代用品及变质、老化、脆裂、漏气的胶管及沾上油脂的胶管不准使用。
2.软管长度一般为10~20米。不准使用过短或过长时软管。接头处必须用专用卡子或退火的金属丝卡紧扎牢。
3.氧气软管为黑色,乙炔软管为红色,与焊炬连接时不可错乱。
4.乙炔软管使用中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炬或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门,停止供氧。不准用弯折的办法来消除氧气软管着火,乙炔软管着火时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胶管的办法来将火熄灭。
5.禁止把橡胶软管放在高温管道和电线上,或把重的或热的物件压在软管上,也不准将软管与电焊用的导线敷设在一起。使用时应防止割破。若软管经过车行道时,应加护套或盖板。
[六]氧气瓶
1.每个气瓶必须在定期检验的周期内使用(三年),色标明显,瓶帽齐全。氧气瓶应与其它易燃气瓶油脂和其它易燃物品分开保存,也不准同车运输。运送贮存,使用气瓶需有瓶帽。禁止用行车或吊车吊运氧气瓶。
2.氧气瓶附件有毛病或缺损,阀门螺杆滑丝时均应停止使用。氧气瓶应直立着安放在固定支架上,以免跌倒发生事故。
3.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
4.氧气瓶中的氧气不允许全部用完,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兆帕,并将阀门拧紧,写上“空瓶”标记。
5.开启氧气阀门时,要用专用工具,动作要缓慢,不要面对减压表,但应观察压力表指针是否灵活正常。
6.当氧气瓶在电焊同一工作地点,瓶底应垫绝缘物,防止被窜入电焊机二次回路。
7.氧气瓶一定要避免受热、曝晒,使用应尽可能垂直立放,并联使用的汇流输出总管上应装设单向阀。
[七]乙炔气瓶
1.乙炔瓶在使用、运输、贮存时必须直立固定,严禁卧放或倾倒;应避免剧烈震动、碰撞;运输时应使用专用小车,不得用吊车吊运;环境温度超过40℃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2.乙炔瓶使用时,一把焊割炬配置一个岗位回火防止器及减压器。
3.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轻缓开启。拧开瓶阀不宜超过1.5转。
4.瓶内气体不能用光,必须留有一定余压。当环境温度小于0℃时,余压为0.05兆帕;当环境温度为0~15℃,余压为0.1兆帕,当环境温度为15~25℃时,余压力0.2兆帕,当环境温度为25~40℃时,余压为0.3兆帕。
5.焊接工作地乙炔瓶存量不得超过5只。超过时,车间内应有单独的贮存间。若超过20只,应放置在乙炔瓶库。
6.乙炔瓶严禁与氯气瓶、氧气瓶、电石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同库存放。作业点与氧气瓶,明火相互间距至少离开10米。
[八]焊割炬操作
1.通透焊嘴应用铜丝或竹签,禁止用铁丝。
2.使用前检查焊炬或割炬的射吸能力。办法是:先接上氧气管,打开乙炔阀和氧气阀(此时乙炔管与焊炬、割炬应脱开),用手指轻轻接触焊炬上乙炔进气口处,如有吸力,说明射吸能力良好。接插乙炔气管时,应先检查乙炔气流正常后接上。若没有吸力,甚至氧气从乙炔接头中倒流出来,必须进行修理,否则严禁使用。
3.根据工件的厚度,选择适当的焊炬、割炬及焊嘴、割嘴,避免使用焊炬切割较厚的金属,应用小割嘴切割厚金属。
4.焊、割炬射吸检查正常后,进行接头连结时必须与氧气橡皮管连接牢固,而乙炔进气接头与乙炔橡皮管不应连结太紧,以不漏气并容易接插为宜。对老化和回火时烧损的皮管不准使用。
5.工作地点要有足够清洁的水,供冷却焊嘴用。当焊炬(或割炬)由于强烈加热而发出“噼啪”的炸鸣声时,必须立即关闭乙炔供气阀门,并将焊炬(或割炬)放入水中进行冷却。注意最好不关氧气阀。
6.短时间休息时,必须把焊炬(或割炬)的阀门闭紧,不准将焊炬放在地上。较长时间休息或离开工作地点时,必须熄灭焊炬,关闭气瓶球形阀,除去减压器的压力,放出管中余气,并停止供水,然后收拾软管和工具。
7.焊炬飞或割炬)点燃操作规程:
(1)点火前,急速开启焊炬(或割炬)阀门,用氧吹风,以检查喷嘴的出口,但不要对准脸部试风。无风时不得使用;
(2)进入容器内焊接时,点火和熄火都应在容器外进行;
(3)对于射吸式焊炬(或割炬),点火时应先微微开启焊炬(或割炬)上的乙炔阀,然后送到灯芯或火柴上点燃,当发现冒黑烟时,立即打开氧气手轮调节火焰。若发现焊割炬不正常,点火并开始送氧后一旦发生回火时,必须立即关闭氧气,防止回火爆炸或点火时鸣爆现象;
(4)使用乙炔切割机时,应先放乙炔气,再放氧气引火;
(5)使用氢气切割机时,应先放氢气,后放氧气引火。
8.熄灭火焰时,焊炬应先关乙炔阀,再关氧气阀。割炬应先关切割氧,再关乙炔和预热氧气阀门。当回火发生后,若胶管或回火防止器上出现喷火,应迅速关闭焊炬上的氧气阀和乙炔阀,再关上一级氧气阀和乙炔阀门,然后采取灭火措施。
9.氧氢并用时,先放出乙炔气,再放出氢气,最后放出氧气,再点燃。熄灭时,先关氧气,后关氢气,最后关乙炔。
10.操作焊炬和割炬时,不准将橡胶软管背在背上操作。禁止使用焊炬(或割炬)的火焰来照明。
11.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气体通路或阀门有漏气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消除漏气后才能继续使用。
12.气源管路通过人行通道时,应加罩盖,注意与电气线路保持安全距离。
13.气焊(割)场地必须通风良好,容器内焊(割)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摘自《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8篇 焊工电、气焊割安全规程
1、焊工(电、气焊割)须具备相应安全知识,并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
2、电焊机接线符合安全要求,一、二次线绝缘良好;电焊机放置平稳,横跨通道的一、二次线要采取防压防漏电措施,严禁浸泡在水中或导电溶液中。
3、电焊机接地线不得接在电气设备外壳、人员经常接触的金属构件(如安全栏杆)上或精密仪器周围。化工厂区内,接地线只能接在焊接设备上,禁止接在其它设备或管廊架上。
4、工作前必须检查氧压表、乙炔表在校验合格期内并完好;气瓶必须有防震圈、瓶嘴无油污;固定气源无泄漏、开闭器完好。焊钳、焊枪、割炬、气带、面罩(防护眼镜)完好。氧气带连接必须牢固,乙炔带必须加装回火止回阀;横跨通道的气带要采取防压防漏措施。
5、氧气瓶应放置稳妥并采取防倾倒、滚动措施,乙炔瓶立放,做好防滚动或倾倒措施;在用氧气、乙炔瓶的间距 ≥5 米,距离火源应 ≥10 米(高空动火点以垂直地面点到气瓶距离为准),不得在高温设备周围或阳光下灼烫或曝晒;严禁将乙炔和氧气胶管交换使用;严禁敲打气瓶及其附件,开启气瓶时不能用力过猛,人不得正对瓶嘴。
6、焊(割)炬在使用中如发生回火,应立即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再次点燃焊炬或割炬前,应将乙炔管里的空气排净;开启点火时,应先开乙炔阀,点火后,再开氧气阀,并调整火焰至合适状态。
7、电焊作业结束或作业间隙,应将焊把悬空放置于绝缘、干燥场所,并及时关闭焊机电源。
8、移动焊机必须切断电源;移动气瓶必须关闭气阀;敲打焊渣时必须戴好护目镜。
9、搬运、装卸、运输乙炔气瓶、氧气瓶时,严禁抛、滑、碰撞和在地面放倒滚动,严禁通车运输。禁止使用电磁盘或绳索直接捆绑吊运气瓶;吊运时应使用专用吊篮,并采取稳固和防坠落措施,一次吊运不得超过5瓶。
10、氧气瓶、乙炔气瓶内气体不能用尽,氧气瓶内至少留有 0.1 至0.2兆帕压力,乙炔气瓶内至少留有0.05兆帕压力。
第9篇 气焊割工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1、 检查乙炔、氧气瓶、橡胶软管接头、阀门等可能泄漏的部位是否良好,焊炬上有无油垢,焊(割)炬的射吸能力如何。
2、 氧气瓶、乙炔瓶应分开放置,间距不得少于5米。作业点宜备清水,以备及时冷却焊咀。
3、 使用的胶管应为经耐压实验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代用品,变质、老化、脆裂、漏气和沾有油污的胶管,发生回火倒燃应更换胶管,可燃、助燃气体胶管不得混用。
4、 当气焊(割)炬由于高温发生炸鸣时,必须立即关闭乙炔供气阀,将焊(割)炬放入水中冷却,同时也应关闭氧气阀。
5、 焊(割)炬火前,应用氧气吹风,检查有无风压及堵塞、漏气现象。
6、 对于射吸式焊割炬,点火时应先微开焊炬上的氧气阀,再开启乙炔气阀,燃后点燃调节火焰。
7、 使用乙炔切害机时,应先开乙炔气,再开氧气;使用氢气切害机时,应先开氢气,后开氧气。
8、 作业中,当乙炔管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机或割炬的火焰熄灭,燃后停止供气。
9、 当氧气管着火时,就立即关闭氧气瓶阀,停止供氧。禁止用弯折的方法断气灭火。
第10篇 容器设备内部焊割安全作业规程
1、容器设备内焊割作业的危险性及安全措施
在电力生产建设和设备检修中,经常需要进入容器设备内部动火焊割,在容器设备内部焊割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除了存在易中毒、易窒息、易触电等危险因素外,还因在容器设备内部作业时人员进出困难、联系不便,易出现事故发生后不易被人发现的情况,导致事故危险性的扩大而造成伤亡事故。所以容器设备内部焊割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容器内部动火作业有关要求和规定,保证安全作业。
进入容器设备内部焊割作业时,除必须遵守焊割作业的一般要求外,还必须做到“八个必须”,即必须申请,并得到批准;必须进行安全隔绝;必须置换、通风;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必须在容器外设有监护人;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进入设备内部动火的安全措施有:
(1)进入设备内部前,要先弄清容器设备内部的情况。
(2)该设备与外界联系的部件都要进行隔离和切断,如电源和附带在设备上的水管、料管、蒸汽管、压力表等均要切断并挂牌警示。有污染物的设备应按前述要求进行清洗后才能进入内部焊割。
(3)进入容器内部焊割要实行监护制,派专人进行监护。监护人不能随便离开现场,并与容器内部的人员经常取得联系。
(4)设备内部要通风良好,不仅要躯除内部的有害气体,而且要向内部输送新鲜空气。但是,严禁使用氧气作为通风气源,防止燃烧或爆炸。
(5)氧乙炔焊、割炬要随人进出,不得任意放在容器内。
(6)在容器内部作业时,要做好绝缘防护工作,防止触电事故。
(7)做好人体防护,减少烟尘等对人体的侵害,目前多采用静电口罩。
2、进入容器后为什么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由于进入容器设备内部工作时危险因素很多,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仍会有一些不安全因素无法彻底排除或难以预见。如焊工进入酸罐、酸塔、管道检修,其酸液、酸雾无法清除干净。又如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因动火高温造成二次挥发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焊工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是防止自身免遭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防护用具主要用来防尘、防毒、防腐蚀、防静电、防高空坠落、防物体打击等。例如毒物对人的伤害主要以烟尘、雾、气体的形式,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有些物质还会直接对眼睛、皮肤造成伤害。我们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具后,就可以防止这种伤害。
3、监护人的职责要求
进入容器设备的内部焊割时必须设置监护人,并且监护人要尽职尽责,确实履行其职责。一般说来,监护人主要责任有如下必点:
(1)工作前,监护人要做如下检查:
1)检查是否办理了申请、批准手续,作业证中填写的安全措施是否和现场一致,并且要检查落实。
2)工作人员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工作要求,安全措施、工作任务是否明确。工作人员使用的安全带、防护用具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
3)架子、梯子、栏杆是否符合要求,照明是否符合规定。
(2)监护人应对被监护人的安全负责。工作前必须规定好联系信号,否则不准开始工作。监护人有权监督和要求被监护人执行安全措施。如发现违章作业,应立即停止其工作。
(3)监护人对安全措施尚不完善或还未落实的危险作业,应督促改进,经提出后,如仍不改进,应拒绝参加监护工作,并报告部门负责人。
(4)监护人必须严禁利用电动车、吊车、卷扬机等电器设备作起吊作业人员之工具。因为遇停电时,作业人员就无法从有毒区退出。
(5)监护人员必须选择适当的监护地点,注意自身防护,同时要做好处理事故的一切准备工作。监护人员不许离开现场,不准参与施工作业,不能做影响监护工作的任何事情。
(6)当作业人员发生意外时,监护人员应戴好防护用品,采取科学的方法,给予有效的抢救。严禁不讲科学,盲目蛮干而使事故扩大。
(7)监护人员一般应有两人担任,对于时间长,需要倒班监护的工作,应增加人员并轮换进行。但交班时必须交接清楚。监护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抢救经验,年老体弱者不能担任。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要求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这是因为各类事故往往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如进入容器设备内部,经常会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含量超标并存的情况。缺氧空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常被人们认为是无毒气体,因为无臭无味而不易被人察觉它的危险性。当检修人员进入这种存有缺氧空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容器内部进行检修作业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免不了要气喘吁吁地大口呼吸,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二氧化碳透过肺泡膜的能力比氧气大25倍,会造成体内二氧化碳滞留,加上缺氧引起窒息,会使检修工人在吸入这种气体后短短的几秒之内,几乎像触电般地迅速昏迷倒下,中毒致危。如果不马上将其抢救过来,极易造成死亡。这种中毒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闪电型”中毒。除上述混合气体外,还有氰化物气体等也能使人发生“闪电型”中毒。“闪电型”中毒在进入容器内工作中,时有发生,危害极大。特别是发生中毒事故后,往往在抢救时出现手忙脚乱现象。有的不尊重科学,有的违章指挥,连防毒面具也不戴就盲目进入容器抢救,结果连续出现“闪电型”中毒,造成事故扩大化。
总之,监护人要严守岗位,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密切注视被监护人的工作情况,就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第11篇 橡胶软管焊割炬安全操作规程
1) 橡胶软管须经压力试验、氧气软管试验。氧气软管试验压力为2mpa,乙快软管试验压力为0.5mpa。未经压力试验的或变质、老化、脆裂、漏气的胶管及沾上油脂的胶管严禁使用。
2) 软管长度一般为10~20米。不准使用过短或过长的软管。接头处必须用专用卡子或退火的金属丝卡紧扎牢。
3) 氧气软管为红色,乙炔软管为黑色,与焊炬连接时不可错乱。
4) 乙炔软管使用中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须先将焊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门,停止供氧。不准用弯折的办法来消除氧气软管着火,乙炔软管着火时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将火熄灭。
5) 短时间休息,必须把焊割炬的阀门闭紧,不准将焊炬放在地上。较长时间休息或离开工作地点时,必须熄灭焊炬,关闭气瓶球型阀,除去减压器的压力,放出管中余气,并取出乙炔发生器的浮筒或停止供水,然后收拾软管和工具。
第12篇 氧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具有考核合格上岗证。
2、生产工作前,应首先检查氧气瓶、乙炔瓶的完好性,确保安全可靠。
3、检查氧气管、乙炔气管应无渗漏现象。
4、检查焊具、割具应完好,安全可靠。
5、无论固定位置或移动位置作业,对氧气瓶、乙炔瓶的放置不能近高温区、易燃易爆区、强烈震击区。夏季,不能在烈日下暴晒,夏天露天作业时,应遮阳,搬动时,应预防猛烈震动,以确保安全。
焊割操作中,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工作衣裤、眼镜),以保证操作中的安全,特别是做好保护眼睛的安全。
6、空中作业时,应做好有关的保护措施,以确保空中作业的安全。
7、在焊割作业环境中,要避开易燃易爆品,防止发生意外。
生产结束,应检查作业区中有无燃烧火星存在,以确保完工后作业场所的安全。
8、气割割到浇口的要求:a11、a12、a13、a20、a21浇口留的长度3-8mm,a14、a15浇口割2次:第一次15-25mm,在割第二次时要正火完表面蒸红的情况下割到长度为3-8mm.。
9、如有新材料没注明割浇口的方法,请通知质量技术部决定。
第13篇 容器内焊割安全操作规程
1 在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时,除遵守一般焊割作业技术要求外,还必须遵守其特殊的相关规定。
2 作业前,必须检查电焊机上及其电源接头处的漏电保护器是否灵敏、可靠,气割设备是否正常无漏气,如有问题及时修复并通知电工进行修理。
3 加强防护措施,避免触电事故:不允许使用简单而无绝缘外壳的焊钳及翻新旧焊机,金属容器中临时照明必须用12v以下低压灯,灯泡要有金属网防护;同时要配戴好绝缘手套(应能经得起5kv电
4容器出口处要有专人监护,随时注意作业现场及其周围情况,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切断电源并进行抢救。
5进行气焊、气割必须随时注意防火防爆,作业前要认真检查各处的气体管路是否漏气。
6 焊割炬的引燃及熄火均应在容器外部进行;
7在焊接、切割作业间隙,必须及时切断气源并将焊、割炬放在空气流通的地点,严禁放在容器内、舱口处或焊接切割工作台座的孔洞上,以免焊炬泄漏出的乙炔形成易燃易爆混合气滞留其间,引发燃烧或爆炸事故。
8焊接施工前后,均应对作业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没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隐患时,方可进行作业或离开现场。
9在较为封闭的容器中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采取必须的通风措施;如作业时间较长,可以两人轮流进入容器交替进行;如作业环境中粉尘较多或噪音较大,则要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防尘口罩、隔音耳塞等。
10当需施焊受压容器、密封容器、油桶、管道、沾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件时,应先消除容器及管道内压力,消除可燃气体和溶液,然后冲洗有毒、有害、易燃物质;对存有残余油脂的容器,应先用蒸汽、碱水冲洗,并打开盖口,确认容器清洗干净后,再灌满清水方可进行焊接。
11在容器内焊接应采取防止触电、中毒和窒息的措施。焊、割密封容器应留出气孔,必要时与焊件间应绝缘;容器外应设专人监护。严禁在已喷涂过油漆和兼的容器内焊接。
12对承压状态的压力容器及管道、带电设备、承载结构的受力部位和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严禁进行焊接和切割。
第14篇 电气焊割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 电焊(气割、气焊)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工作前应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认真检查电气焊设备、机具的安全可靠性。
2、 对受压容器,密闭容器、管道进行操作时要事先检查,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要冲洗干净。在容器内焊割要二人作业,一人操作一人在外监护,容器内照明电压应低于36伏。
3、 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焊割场地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按规定备有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4、 电焊机外壳应有效接地或接零,工作回线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工作回线、电源开关应绝缘良好,把手、焊钳的绝缘要牢固,电焊机要专人保管、维修,不用时切断电源,将导线盘放整齐,安放在干燥地带,决不能露天放置,防止高温烘烤、淋雨受潮。
5、 氧气瓶和乙炔瓶应有妥善堆放地点,周围不准明火作业、有火苗和吸烟,更不能让电焊导线或其带电导线在气瓶上通过。要避免频繁移动。禁止易然气体与助燃气体混放,不可与铜、银、汞及其制品接触。使用中严禁用完瓶中剩余余气,压力要留有1:1.5表压余气。
6、 每个氧气和乙炔减压器上只许接一把焊割具,焊割前应检查瓶阀及管路接头处有无漏气,焊咀和割咀有否堵塞,气路是否畅通,一切正常才能点火操作。点燃焊割具应先开适量乙炔后开少量氧气,用专用打火机点燃,禁止烟蒂点火,防止烧伤。
7、 每个回火防止器只允许接一个焊具或割具,在焊割过程中遇到回火应立即关闭焊割具上的乙炔调节阀门,再关氧气调节阀门,稍后再打开氧气阀吹掉余温。
8、 严禁同时开启氧气和乙炔阀门,或用手及物体堵塞焊割咀,防止氧气倒流入乙炔发生器内发生爆炸事故。
9、 工作后严格检查和清除一切火种,关闭所有气瓶阀门,切断电源设备管理,设备维修,检测诊断。
10、电焊(气割、气焊)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以下“焊工十不焊割”规定:
1) 焊工未经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并领取操作证者,不能焊割。
2) 在重点要害部门或场所,未采取措施,未经单位有关领导、车间、安全、保卫部门批准和办理动火证(票)手续者,不能焊割。
3) 在容器内工作使用36v以上照明和通风不良及无人在外监护不能焊割。
4) 未经主管领导同意,其他部门部门擅自拿来的物件,在不了解其使用情况和构造情况下,不能焊割。
5) 盛装过易燃、易爆气体(固体)的容器管道,未经用碱水等彻底清洗和处理消除火灾爆炸危险的,不能焊割。
6) 用可燃材料充作保温层、隔热、隔音设备的部位,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不能焊割。
7) 有压力的管道或密封容器,如空气压缩机、高压气瓶、高压管道、带气锅炉等,不能焊接。
8) 焊接场所附近有易燃物品,未作清除或未采取安全措施,不能焊割。
9) 在禁火区(防爆车间、危险品仓库附近)未采取严格隔离等安全措施,不能焊割。
10) 在一定距离内,有与焊割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如汽油擦洗、喷漆、灌装汽油等可能排出大量易燃气体),不能焊割。
第15篇 焊割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一、焊接、切割前,焊接人员应穿戴焊工服、电焊帽或护目镜,绝缘鞋及鞋盖、电焊绝缘手套、口罩等,扣紧衣领和袖口。配合人员也应有相应的劳保防护用品。
二、焊、割场地10m范围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装设相应的消防器材,严防触电、火灾、有害气体中毒等事故。
三、焊机的存放地点,应通风良好,清洁干燥。久未使用的电焊机,其绝缘电阻不得小于0.5mω,接线部分不得有腐蚀和受潮现象。
四、焊机导线和接地线均不准搭在易燃、易爆和带有热源的物品上,不准接在机械设备和管道上。机壳接地应符合焊接工艺规定。
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焊机接入电网时,注意两者电压应相符。
五、焊钳握柄必须用绝缘耐热材料制作,握柄与导线联结处应牢靠,包好绝缘布。
六、特别要注意硅整流焊机的保护和冷却,严禁在不通风的情况下使用。
七、焊接、切割受压容器、密闭容器、油桶、管道、沾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件时,应先冲洗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消除管道内压力,焊割密闭容器应留出气孔,必要时在进气口外装置通风设备。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焊工与焊件间应绝缘,容器外应设专人监护。
八、严格按照焊机额定焊接电流和暂载率来使用,严禁过载。焊接铜、铝、锌、锡等有色金属时,必须通风良好,并采取防毒措施。
九、在高空焊割和施焊稳定性差的工件时,应系上安全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高空坠落和工件倒塌;禁止将导线挂绕身上。地面上有专人监护。
十、焊接切割工作结束,应详细清理工作场所,切断电源,将焊接、切割设备和工具,置放在指定地点,灭绝余火后,方准离开工作场所。
十一、定期清洁、保养焊接切割设备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