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规程范文

处置规程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26

处置规程

有哪些

处置规程是指企业或组织为确保日常运营和应对突发情况而设立的一系列具体步骤和指导原则。这些规程通常涵盖了各个业务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1. 安全管理:如火灾应急处置、危险品处理等。

2. 生产流程:如设备维护、产品质量控制等。

3. 人力资源:如员工招聘、离职手续办理等。

4. 财务管理:如账目审计、预算审批等。

5. 客户服务:如投诉处理、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6. 环境保护:如废弃物处理、节能减排措施等。

标准

处置规程应遵循以下标准:

1. 明确性:规程应清晰、准确,避免含糊不清或产生歧义。

2. 实用性:规程应符合实际情况,易于理解和执行。

3. 完整性:涵盖所有必要的步骤,无遗漏。

4. 可更新性:随着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规程应定期审查和更新。

5. 法规遵从性:确保规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6. 权责明确:规定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及其职责。

7. 沟通性:规程应易于传达给相关人员,确保全员知晓。

是什么意思

处置规程的意义在于:

1. 提高效率:通过标准化操作,减少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2. 保障安全:预防风险,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 维护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4. 规范行为:明确工作标准,防止不合规行为的发生。

5. 培训新员工:作为培训工具,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工作环境。

6. 应对紧急情况:在突发事件中,快速、有序地采取行动。

处置规程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基石,它为企业提供了一套有序、规范的操作指南,旨在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风险,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制定和执行处置规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不断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处置规程范文

第1篇 液氨充装站事故应急处置操作规程

液氨充装站内任何部位(包括罐车附件或相关管道)的泄漏时,充装员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1.迅速佩戴防毒面具、防酸碱手套,泄漏量大时,则戴空气呼吸器,穿防化

2.将氨罐出口送氨阀及罐车紧急切断阀或气瓶瓶阀切断,与泄漏点相关的阀门关闭。

3.用消防水冲洗泄漏处,以降低空气中氨的浓度。

4.通过泄压管排放与漏点相关部位液氨。

5.若液氨充装管线有问题,液氨排尽后,联系检修工处理;若罐车附件有泄漏,液氨排尽后,交罐车检验站处理。

6.事故原因查清后,进行妥善处理,采取本应防范措施后才能恢复。充装。

7.站内出现以下特殊情况时,应作特殊处理。

8.在发现有过量充装时,应立即打开泄压管排放,达到规定重量为止。分析清楚原因,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9.在充装过程中,若罐车的附件等有变形时,立即停止充装后,迅速将罐车内液氨泄完,交罐车检验站处理。

第2篇 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方法规程

一氧化碳(co)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硫化氢(h2s)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氯气(cl2)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把废气通入过量的还原性溶液中(亚硫酸氢盐、亚铁盐、硫代亚硫酸钠溶液),中和后用水冲支下水道。废水中的氯气和氯化铝电解中氯气回收。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氨气中毒(nh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液用水稀释,加盐酸中和后,排入下水道。造纸、纺织、肥料工业中的含氨废料回收使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3篇 聚合厂房火灾爆炸处置规程

a)发现人现场按下火警报警按钮,迅速汇报班长,班长立即向值班调度、消防救护队和车间主任报告;

b)车间主任通知应急小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指挥应急救援;

c)plc控制室操作人员通知巡检人员在马路路口接引消防车、救护车到达着火现场抢险救护;

d)若是管线泄漏介质着火源引发起火,plc聚合岗位人员佩戴巴固、氧呼或者空呼尽快使用厂房内配置的灭火器材进行扑灭;

e)控制室留守人员按下计量系统紧急停车按钮,班长组织岗位人员尽快切断泄漏源,联系处理漏点;

f)若是聚合厂房内粉料着火,佩戴好巴固、氧呼或者空呼,组织人员首先切断燃烧物料.尽快将粉料搬离现场,正确利用就地配置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g)如果火势很大,扩散速度很快无法控制时,现场按下聚合机紧急停车按钮,plc聚合岗位操作人员紧急停下动设备和风机;班长指挥其他人员进行现场掩护,防止火势扩大,周围设置警戒,疏散无关人员,尤其是下风向人员;

h)若是发生爆炸,控制室立即切断聚合机、pu-624/ 2-pu624、pu-635/2- pu635控制屏电源后按照车间预先演习的人员撤退疏散路线往上风方向及时撤到安全地带;

i)灭火工作结束以后,班长在车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带领全班人员进行善后工作,清理着火现场,联系维修人员维修烧损设备,管线,仪表,准备开工等工作。

第4篇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措施规程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⑴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 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救援工作。

•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视具体情况)、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⑵泄漏源控制

•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启动事故应急放置池(罐)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 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⑶泄漏物处理

•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或收集后委托有条件的单位处理。

(二)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 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 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 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 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 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 火灾扑灭后,进入现场人员仍要注意防护,除预防火灾复燃外,更要防止危险化学品及其分解物的中毒。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⑴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⑵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因人员。

⑶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⑷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⑸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⑹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⑺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⑻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⑼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⑽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

(四)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易燃液体通常也是贮存在容器内或用管道输送的。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而且,易燃液体还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

⑴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⑵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⑶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

大面积(>50m2)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⑷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⑸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

⑹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上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

第5篇 大面积停电现场处置方案规程

一、事故特征

(一)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本矿井下所有区域。

(二)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因素

矿井110kv变电站故障。

(三)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1、主风机停转,造成井下瓦斯积聚;2、主水泵停转,造成积水增加。

(四)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矿井110kv变电站故障。

(五)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析

造成瓦斯积聚,容易造成瓦斯、煤尘事故;造成水泵停转,容易造成淹井事故。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为保证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控制灾害蔓延,缩小事故范围,减小事故损失,我矿除与吕梁市军事化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外,设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救援分队。

(一)应急组织及自救的形式

1、应急组织

跟班矿长全面领导采掘运输巷内所有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 长:跟班矿长

副组长:代班长、技术人员、安监人员、调度员

成 员:全部作业人员

2、自救的形式

应急自救由当班队长在班前会讲述井下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自救方法,并且在井下现场作业环境下发生事故后的自救方法。

(二)职责

应急组织与机构组长:具体落实事故的地点、影响范围、伤亡人数、被困人员,全面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援工作。

代班长:负责传达跟班矿长的指挥和及时提供更好的救援方案。

技术人员:负责疏导人员的避灾路线以及传达自救方式。

安监人员:负责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

调 度 员:全面指挥人员,并向上一级传达井下事故现场的有关情况。

成员:协助现场救援工作有效地进行。

三、应急处置:

(一)应急处置原则

1、及时恢复供电。

2、及时把人员撤到大巷,与高处

3、防止瓦斯事故。

3、及时恢复抽水。

(二)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矿井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调度室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启动大面积停电应急救援预案,同时组织机电人员抢修,现场人员则根据实际情矿起动备用电源。

(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凡未经批准的风井风机停止运转,不论时间长短均属于无计划停风,一旦发生矿井主要通风机无计划停风,需采取如下措施:

2、矿调度室立即通知矿值班领导及机电科、通风科,同时通知应急指挥中心的各位成员,各成员接到通知必须立即赶到矿调度室,根据事故情况,研究、部署和组织事故抢救处理工作。

3、事故发生后,停风范围内的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的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到采区进风大巷并汇报矿调度室。

4、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后,司机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并立即查明原因,尽快恢复主要通风机运转。风井风机发生无计划停风时,风机值班司机在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经矿调度室同意后,应立即按程序进行一次启动操作。若启动操作失败,请示矿调度室进行倒换风机,若操作再次失败,则倒换备用供电回路启动风机。如果停风时间超过10min或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以上时,矿调度室值班领导必须立即电话通知受停风影响的地点,立即切断工作地点的电源,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然后通知值班电工切断停风采区总电源。在经瓦斯检查人员查明停风区主要巷道、硐室瓦斯情况,并采取措施排除积聚的瓦斯后,方可重新启动主要通风机。

5、矿井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风井井筒防爆盖要及时打开,充分利用自然风压通风。

6、主要通风机停风后,调度室要尽快查明主要通风机停风原因,进行处理;同时及时向矿负责人汇报,通知救护中队做好进行事故处理的准备工作。调度室调度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事故现场处理进展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调度记录,填写好事故统计台帐,随时将情况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并按照总指挥的指示要求调度指挥事故抢险。

7、主要通风机发生无计划停电停风,矿总工程师必须组织安全科、机电科、通风科、调度室、负责人进行分析处理,总结经验教训,3日内由机电科负责将停电原因、处理结果、防范措施进行通报。

8、机电科、通风科要按《规程》要求对主要通风机、回风井防爆盖、安全出口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保证灵活可靠。通防科要对井下通风设施全面进行检查,保证通风系统正常、稳定。

(三)一旦因供电原因导致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要求按以下规定执行:

1、调度室接到主要通风机停风汇报后,应迅速通知井下各地点工作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全风压新鲜风流中,同时联系值班电工,以便抓紧恢复供电,并报告矿领导,请示井下人员是否全部升井。

2、井下各地点工作人员,接到调度室撤人通知后,由现场管理人员负责,迅速组织人员撤到全风压新鲜风流中,在独头巷道工作人员,还必须将局部通风机开关打上闭锁,并在距门子口不超过2m处设置栅栏,做好“禁止入内”标记,而后汇报调度室,调度室通知变电所停电原因并落实供电制度。撤人、汇报等工作均由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完成,接到调度室通知而不撤人、汇报的,对现场负责人员按严重三违处理。

3、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后,瓦斯检查员在对包片范围内各独头巷道停风、撤人情况检查完毕,确认无误后,及时向调度室、通风科汇报,并请示待命地点,在规定待命地点待命。

4、如风机停风超过10min,风井司机快速将风井防爆盖和防爆门打开,充分利用自然风压通风,工作完毕后,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5、主要通风机恢复运转后,瓦斯检查员负责独头巷道的瓦斯检查及排放工作。若主要通风机停风时间小于0.5h且现场工作人员未升井,主要通风机恢复运转后,瓦检员可与现场兼职瓦检员联合进入独头巷道内检查气体情况。否则,瓦斯检查员应在指定地点待命,与救护队员汇合后,联合进行独头巷道的气体检查工作。

6、进入独头巷道内检查气体,应遵守以下规定:

1)必须检查自救器是否完好。兼职瓦检员与专职瓦检员联合进入巷道内检查气体时,专职瓦检员在前负责检查气体,兼职瓦检员在后负责监护;如果根据上条要求,需救护队员与专职瓦检员联合行动时,由救护队员佩带氧气呼吸器在前检查气体,瓦检员在后监护。二人均要前后保持3~5m距离,由栅栏处向巷道内逐渐检查测定,切勿深入太远,当发现瓦斯浓度达到1%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停止检测,立即返回。并电话汇报调度室,安排救护队下井由救护队按要求进行气体检查。

2)进入停风巷道内要时刻注意巷道帮、顶及支架状态,避免引起一切坚硬物体的撞击。

3)救护队员进入巷道内检查气体时,应同时检查氧气,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7%时,人员必须撤出,经汇报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若经检查巷道内瓦斯浓度小于1%且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小于0.5%,由瓦检员通知调度室供电,人工启动局部通风机,间断送风5~6次后恢复该巷道的正常通风。若检查巷道内瓦斯浓度大于1%,则要立即撤出,汇报通风科及调度室,待通防科编制安全措施并经批准后再行处理。若检查巷道内瓦斯浓度在1%时,汇报通风科及调度室后,由救护队员和瓦检员按措施进行排放,直到排放完为止。

5)恢复通风后,瓦斯检查员要对独头巷道内气体进行检查,只有瓦斯浓度小于1%,氧气浓度达到2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且稳定30min无变化,巷道内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经现场跟班电工检查完好,方可恢复供电,并汇报调度室,经批准后方可离开现场。

(四)发生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事故后,不经调度室通知,井下各变电所均不得擅自供电。

(五)发生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事故后,矿总工程师、通风工程师、机电工程师、救护队负责人、通风科科长必须在调度室统一指挥恢复通风排放瓦斯工作,在调度室负责指挥井下停、送电工作。

(六)如因供电系统故障导致风井主要通风机停风,矿井恢复供电后,要先向风井主要通风机供电。供电前,矿调度室按照矿总工程师的要求安排井下排放瓦斯人员对井下主要进、回风道进行瓦斯检查,在主要进、回风道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通知风井主要通风机司机迅速将风井防爆盖及人行通道风门关闭,然后启动回风井主要通风机,恢复井下通风。

(七)人员撤离

风井主要通风机发生无计划停风时,矿调度室必须通知受停风影响的人员全部撤离到水平进风大巷内,采掘工作面人员由当班班组长和安监员负责撤到进风大巷内,采区内部其他工作人员也须通知撤离。

(八)撤除路线及待命地点为:

风井风机停止运转时,人员撤离路线(后为待命地点,以下同):

工作面--主斜井--地面

工作面--副立井--地面

工作面--进风大巷--回风立井

受停风影响的人员撤离完毕后,由班组长组织将本单位人员撤离情况汇报矿调度室。通风工区当班瓦斯检查员负责在人员停留地点检查瓦斯浓度及通风情况,并汇报矿调度室,按照规程规定由值班领导决定是否立即组织人员升井,并请求救护队处理;安监员负责监督责任范围内人员撤离情况,严禁人员在停风区内逗留。

(九)瓦斯管理措施

1、主要通风机恢复通风后,专职瓦斯检查员或救护队员按照技术规定对机电硐室、采煤工作面及有机电设备的回风巷道严格进行瓦斯检查,报矿调度室,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确定是否恢复送电、生产。

2、当主要通风机停风造成井下局部通风巷道停风达到2h,或井下局部通风巷道停风时间小于2h,但工作面迎头瓦斯浓度达到1%,矿调度室必须通知救护中队进行探查、排放瓦斯。

3、当主要通风机停风造成井下局部通风巷道停风小于2h,并且井下各地点瓦斯不超限,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转后,可由专职瓦斯检查员进行探查、恢复通风,探察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逐段排查,逐段进入。

4、排放瓦斯措施:

1)在主要通风机恢复运转以后,由瓦斯检查员、安监员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对井下各变电所进行检查,在需供电地点10m范围内瓦斯浓度小于0.5%的情况下,由瓦检员汇报矿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上级变电所对该变电所或变电站恢复供电,未经调度室批准,各变电所不得擅自送电,各独头巷道不得擅自恢复通风。

2)局部通风地点恢复通风前,由两名救护队员进入巷道内检查气体,并迅速将检查结果汇报矿调度室,经调度室批准后,现场排放瓦斯工作可按以下要求进行。

3)若经检查巷道内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超过1%,且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小于0.5%,可以人工启动局部通风机,间断送风5~6次后恢复该巷的正常通风。

4)若经检查巷道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时,则首先将巷道门口以外第一节风筒接头断开,然后启动局部通风机,由救护队员控制断开处风筒口闭合断面大小,以限制送入迎头的新鲜风量,从而控制排放瓦斯量,在此同时瓦检员在巷道门口风流混合处用光谱式瓦检仪不间断检查瓦斯,发现瓦斯浓度大于1%,立即通知救护队员减少送入风量,如此排放,直至断开的风筒全部闭合后独头巷道门口以里瓦斯浓度仍稳定在1%以下,并且持续30min以上,救护队员及瓦检员进入独头巷道,对巷道内风筒状况及气体情况进行检查,若经检查,巷道内风筒接设完好,瓦斯浓度小于1%、氧气浓度达到2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可确认排放及恢复通风工作完成。

5)若经检查巷道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则按以下措施处理:

(1)调度室组织通风科、机电科、技术科、安监站等部门,确定排放瓦斯风流经过路线,在排放瓦斯前,通知变电所不得对该路线送电,并通知有关区队严禁任何人进入排瓦斯风流经过巷道。

(2)由矿调度室通知救护中队对该地点增加队员,进行瓦斯排放,参加排放的人员不得少于6人。

(3)排放瓦斯前,在巷道门口混合风流中,距巷道顶板300mm处,悬挂两台经校准的瓦斯检查仪,而后由救护队员按本措施第4条的要求排放瓦斯,当门口处断开的风筒全部闭合后独头巷道门口以里瓦斯浓度仍稳定在1%以下时,救护队员及瓦检员进入独头巷道,对巷道内风筒状况及气体情况进行检查,若经检查,巷道内风筒接设完好,瓦斯浓度小于1%、氧气浓度达到2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且稳定30min无变化,巷道内供电系统及电气设备完好,由瓦检员汇报矿调度室, 经调度室批准后,可由机电工恢复巷道内设备的供电。

(4)井下各地点瓦斯排放完后,由瓦斯检查员和救护队员联合对采煤面和有机电设备的回风巷道进行气体检查,气体正常后,由瓦斯检查员汇报矿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变电所向上述地点供电。

(十)其它:

1、对串联通风的独头巷道,必须顺风流方向依次恢复通风。对同一采区内,相邻的两个或多个掘进工作面,要安排瓦斯风流流经方向依次恢复供风。

2、矿井主要通风机未恢复运转前,井下待命人员要随时检查待命地点氧气及其它气体情况,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8%,或其它气体浓度超规程允许浓度时,要立即撤离,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3、排放瓦斯前,调度室要安排井下安监员、区队班组长等管理人员对瓦斯排放回风流进行人员排查,回风流中人员全部撤出后,汇报调度室,并在指定地点蹲点堵人。以上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瓦斯排放。

4、如独头瓦斯浓度不超限,并且停风时间不超过2h,各独头恢复通风由瓦斯检查员负责完成,否则由瓦斯检查员和救护队员共同完成。

四、注意事项

(一)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在遇有独头巷道冒顶的情况下,被困人员应立即佩用自救器,沿着避灾路线,迅速撤离现场。

2、佩戴者在使用时,应首先拉掉氧烛启动针,使气囊鼓起,然后迅速把口具塞拔掉,含口具,夹鼻夹。

3、在有条件撤退的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地撤离,步行速度根据情况可以稍快或稍慢,在十分紧急情况下,快跑是允许的,但快跑呼吸阻力会增大,耗氧增加,保护作用时间相对缩短。

4、在整个逃生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口具、鼻夹戴好,不漏气,绝不可以从嘴中拿出口具说话,需要联络可以打手势。

5、吸气时,气体比吸外界正常大气干热,这是生氧剂化学反应造成的,表明自救器在正常有效的工作,对人无伤害,千万不可摘下自救器。

6、发现囊体积瘪而不鼓,渐渐缩小,这表明自救器的使用时间到终点。

7、使用压缩氧自救器时,高压氧气瓶储装有20兆帕的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或当坐垫使用;携带过程中严禁开启扳把。

第6篇 液氨钢瓶常见事故紧急处置措施规程

液氨钢瓶在运输过程中,如遇到液氨泄漏,应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化工企业,并及时营救和安全疏散周围人员,实施紧急处置措施。

一、参加液氨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人员应获取液氨的理化性质、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进行液氨钢瓶泄漏处置。

二、液氨钢瓶事故通常有:

(1)泄漏

(2)燃烧爆炸

三、液氨少量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一)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二)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以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四、液氨大量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一)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消除附近火源。

(二)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三)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五、燃烧爆炸应急处置措施

常温下氨是一种可燃气体,但较难点燃。爆炸极限为16%~25%,最易引燃浓度为17%。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时的浓度为22.5%。

(一)报警、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米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二)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门等部位的防护。

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

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第7篇 冶金工业气体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规程

一般情况下,应急预案应分层次逐级启动,事故严重时,也可以几个层次的应急预案同时启动。

1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1.1一般灭火措施

(1)由于煤气设备不严而轻微泄漏引起着火,可用湿泥、湿麻袋堵着火部位,进行扑救和灭火,火焰熄灭后再按有关规定,补好泄漏处。

(2)直径小于150mm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气源灭火。

(3)当泄漏量较大时应停止该管道有关用户的煤气供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煤气压力,同时向着火管道或设备内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但煤气压力不得低于100p a,严禁突然关闭阀门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

(4)直径大于150mm的煤气管道或煤气设备着火时,应向管道或设备内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同时降低煤气压力,缓慢关小阀门但压力不得小于100pa,以防止回火引起爆炸,使事故扩大,待火焰熄灭后再彻底关闭阀门。

(5)煤气管道或设备烧红,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管道或设备变形断裂。

(6)当管道法兰、补偿器、阀门等处着火时,如果火势较小,戴好呼吸器可用就近备用灭火器灭火;如果火势较大,灭火器不能使火熄灭,可用消防车、消防水冷却设备,同时向系统内通入蒸汽或氮气逐渐关闭阀门,待火焰熄灭后彻底切断气源灭火。

1.2煤气管道灭火

⑴火灾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①停产。

②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⑵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有:

①管道严重腐蚀,大量煤气泄露,遇明火或高温。

②管道严重积水造成压塌,使管道断裂,大量煤气外泄遇上明火或高温。

③管内煤气压力高而击穿排水器,造成煤气外泄遇上明火活高温。

④排水器缺水造成大量煤气外泄遇上明火或高温。

⑤违章动火。

(3)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有:

①定期防腐,发现漏点及时处理。

②定时检查清扫排水器,使其保持畅通。

③保持管网压力相对稳定,一旦超高,立即全线检查排水器,制止煤气外泄。

④按要求给排水器补充水。

⑤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

2灭火方法:

①通知相关煤气使用单位与煤气调度室。

②系统降低压力,停止使用煤气,维持管内压力50~100pa。

③着火点煤气来源方向约20m以内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灭火。

④待火势较小时,戴防毒面具用灭火器或湿草袋等方法灭火。

⑤待火熄灭后,按停煤气步骤置换合格后补焊。

⑥火势较小,漏点较小时,可堵漏后按带煤气补焊方案补焊。

⑦排水器着火可逐渐关小排尘管开闭器,并向排水器内加水,待火熄灭并水封满流后,全开排尘管开闭器。

⑧煤气管道设施内部的沉淀物(如萘、硫化物、焦油、粉尘等)着火时,可将设备入孔、放散阀等一切与大气相通的部位关闭,使其隔绝空气,使火熄灭,或者通入大量蒸汽、氮气灭火、也可用消防车、消防水灭火。

3煤气爆炸事故处置

(1)事故区域要及时进行安全警戒,防止他人误入危险区,事故隐患未彻底消除,安全警戒不得解除。

(2)煤气管道和设备发生煤气爆炸未着火时可立即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同时向管道内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冲淡残余煤气以防再次爆炸。

(3)煤气管道和设备发生煤气爆炸引起火灾时,应按着火事故处理,严禁突然切断煤气来源,防止回火爆炸。

(4)因爆炸造成大量煤气泄漏,一时不能消除的应先适当降低煤气压力并指挥危险区域的人员撤出现场,以防煤气中毒。

(5)当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在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得向煤气设施复送煤气。

第8篇 建筑火灾扑救处置方案规程

一、高层建筑火灾扑救

(一)火灾特点

1.烟、火蔓延途径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

2.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3.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受高温作用下容易造成玻璃幕墙的下落,影响灭火战斗行动。

(二)灭火基本要求

立足自救,适应立体作战,加强第一出动,坚持“以固定灭火设施为主,固定灭火设施与移动消防装备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抢救疏散人员,有效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三)灭火战术要点

1.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2.确立进攻起点层;

3.内攻为主,内外夹攻,上下合击,堵截火势。

(四)灭火措施

1.火情侦察

(1)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

(2)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了解情况;

(3)深入建筑物内部侦察。

2.充分利用消防设施登高进攻

(1)内部进攻;

(2)外部进攻;

(3)内外结合进攻。

3.疏散和抢救人员

(1)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组织引导被困人员有秩序地疏散,防止发生惊慌、拥挤和跳楼事故;

(2)疏散和抢救人员的基本顺序:首先是着火层,其次是着火层的上层,然后是着火层的下层,在力量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同时进行;

(3)疏散和抢救人员的途径:从疏散通道(走廊)、出口,经消防电梯、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或者室外疏散楼梯,直接下到地面建筑物外,进入避难层(间)或者起火楼层的下一层,同时,也可以利用举高消防车、缓降器、其他救生器材(网、袋、气垫、绳索)等救人。

4.利用高层建筑固定给水系统进行火场供水

5.火场排烟

(五)注意事项

1.所有参战消防人员均应按各自分工和任务,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好器材和工具,方能投入战斗;

2.进入消防控制室内时,应向值班人员或者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情况,并由他们操作设备;

3.登高和疏散、抢救人员时,应首先使用消防电梯和消防楼梯。组织疏散和抢救人员时应注意选好疏散通道和出口,搞好人员分留;

4.开通广播系统时,应先通知着火层和受烟、火威胁的上一楼层人员,以免整个建筑物内人员惊慌,造成拥挤,影响疏散;

5.使用水泵结合器向室内内管网供水时,一定要搞清该水泵结合器的供给范围,防止误接;

6.在进行排烟前,要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在烟雾流经部位和出口,要相应地设防(做好射水准备)。对密闭房间排烟时,应逐渐开启排烟口,并用喷雾或开花水枪掩护,防止发生爆燃;

7.防止玻璃幕墙在火焰、高温和水冲击作用下爆裂,溅落伤人。

二、地下建筑(商场)火灾扑救

(一)火灾特点

1.起火点隐蔽;

2.烟雾浓,久聚不散;

3.高温增压,易造成火势蔓延;

4.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

5.灭火救援难度大。

(二)灭火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内部固定灭火设施,坚持自救与外援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疏散被困人员,有效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三)灭火战术要点

1.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

2.确定救人进攻突破口,通常应选择在烟雾较少区域或者进风口;

3.多点内攻,逐段、逐层消灭火灾;

4.火势处于发展阶段,战斗员无法深入燃烧区实施内攻情况下,适时采取高倍数泡沫灌注或者封闭窒息方法灭火。

(四)灭火措施

1.火情侦察;

2.设置前沿指挥所;

3.疏散和抢救被困人员;

4.火场供水;

5.火场排烟;

6.火场通信。

(五)注意事项

1.参战人员均应按各自分工和任务,佩戴空气呼吸器、隔热服,携带通信,照明、导向绳、呼吸器等器材;

2.进入消防控制中心了解情况或者指挥被困人员疏散、进行灭火战斗时,设备操作应由其值班员或技术工作人员实施;

3.疏散和抢救被困人员时,应及时开通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指导疏散方向;

4.选择多处出口,做好被困人员分流,避免发生拥挤踩伤事故;

5.在排烟时要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并在排烟口部署力量实施;

6.采取灌注高倍数泡沫或封闭窒息方法灭火时,要在确认无人被困的情况下进行;

7.利用水泵结合器向管网供水时,要搞清楚管网使用性质及固定消防水泵压力;

8.严格掌握深入地下灭后人员数量、时间,及时组织替换力量。

三、砖木结构建筑火灾扑救

(一)火灾特点

1.燃烧猛烈,蔓延迅速;

2.易形成立体火灾;

3.建筑物易跨塌;

4.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灭火基本要求

立足和充分发挥现有消防设备作用,积极疏散和抢救人员,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三)灭火战术要点

1.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当火势蔓延猛烈并威胁被困人员安全时,应采取灭火、救人同步进行的战术措施;

2.阻止火势横向、垂直和向邻近建筑蔓延;

3.实施内攻为主,快攻近战。

(四)灭火措施

1.火情侦察;

2.疏散和抢救人员;

3.内攻近战;

4.火场供水;

5.火场排烟。

(五)注意事项

1.承担前沿灭火和侦察救人任务的消防人员,要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具,必要时应用水枪掩护;

2.在屋顶灭火时,要注意防止踏空坠落;

3.不可用大口径水枪直接冲击承重墙和粱、柱等,防止房屋受冲击而倒塌。

第9篇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规程

①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时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②当电源线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切断时,一方面派人去供电端拉闸,一方面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保持一定充分距离。

③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扑救。

④气焊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将火熄灭。

⑤一般情况发生火灾,工地先用灭火器将火扑灭,情况严重立即打“119”报警、讲清火险发生的地点、情况、报告人及单位等

第10篇 腐蚀品泄漏事故处置规程

腐蚀性物品根据其化学性质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他腐蚀品,其危险特性主要体现在强烈的腐蚀性,极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和对其他物品的破坏。腐蚀性物品事故处置中,必须采取措施作全身性防护,严禁皮肤直接接触。

一、硫酸泄漏事故的特点

(一)硫酸的理化特性

硫酸属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分子式为h2s04,纯硫酸是无色、无臭、透明、黏重的油性液体。硫酸的结晶温度是随着h2so4含量的不同而变化,但无规律性。92%硫酸为-25.6℃;93.3%硫酸为-37.85℃;98%硫酸为0.1℃;100%无水硫酸则为110.45℃;20%发烟硫酸为2.5℃,65%发烟硫酸为-0.35℃。

硫酸的沸点,当含量在98.3%以下时是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的,98.3%硫酸的沸点最高,为338.8℃。发烟硫酸的沸点是随着游离s04的增加,由279. 69c渐至44. 7℃。当硫酸溶液蒸发时,它的浓度不断增高,直至98.3%后保持恒定,不再继续升高。

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有差别。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与碳、硫等共热时,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硫酸能直接和金属反应生成该金属的硫酸盐。浓硫酸在高温时能使银等金属氧化成金属氧化物;浓硫酸与氢能还原成so2、s,甚至h2s。浓硫酸对金属铁有钝化作用。稀硫酸无氧化性,不能溶铜、银,但可与锌、镁、铁等金属反应,被置换出氢并生成硫酸盐铁和稀硫酸发生反应。铅能耐稀硫酸,但不能耐浓硫酸。浓硫酸和稀硫酸均能与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

(二)泄漏事故特点

1.造成人员伤亡

硫酸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危险化学品,如果将浓硫酸溅到衣服上,它会立即使衣服的纤维素碳化,使衣服上出现小洞。如把硫酸溅到皮肤上,能迅速灼伤人体皮肤。

硫酸可经过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被迅速吸收,对人的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硫酸进入人体后,主要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可造成局部坏死,严重时则会夺去人的生命。人吸人酸雾后可引起明显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重者可迅速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如吸人高浓度酸雾时则可引起喉痉挛和水肿而致人窒息,并伴有结膜炎和咽炎。

2.腐蚀设备设施

浓酸酸既是一种强腐蚀剂,同时也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当硫酸容器或储罐发生泄漏,大量的硫酸流经之处,都会对硫酸后接触到的机器、设备、设施等造成严重腐蚀和氧化,有的会造成致命的损坏并无法修复。

3.严熏污染环境

硫酸的酸性和强腐蚀性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大量硫酸泄漏之后,浓烈和具有强刺激性的酸雾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如果人或动物呼吸后,则会引起明显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重者可迅速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浓度时可引起喉痉挛和水肿导致窒息,并伴有结膜炎和咽炎。

大量泄漏的硫酸流散到农田,则对农田造成污染,严重影响耕种,甚至造成农田不能使用。如果流散到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则造成水污染,严重时该水域的水未经处理不能使用。如果流散到公路、水渠等处,则对路面和水渠造成严重污染和腐蚀损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二、硫酸泄漏事故的处置

硫酸虽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但其本身和蒸气不易燃烧。因此在硫酸泄漏事故处置中,应采取科学、稳妥、积极、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严密控制泄漏的波及范围和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一)侦察灾情

救援人员到场后,通过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内部侦察或仪器检测等方式,重点了解掌握以下情况:

(1)泄漏硫酸的浓度及相关理化性质;

(2)硫酸泄漏源、泄漏的数量及泄漏流散的区域;

(3)硫酸泄漏的储罐或容器数量,能否实施堵漏,应采取哪种方法堵漏;

(4)现场实施警戒或交通管制的范围;

(5)现场是否有人员伤亡或受到威胁,所处位置及数量,组织搜寻、营救、疏散的通道;

(6)硫酸泄漏及事故处置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或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7)现场的救援水源,风向、风力等情况。

(二)设立警戒

根据泄漏事故现场侦察和了解的情况,及时确定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控制无关人员和机动车辆出入泄漏事故现场。

现场警戒工作一般由到场的公安。交警人员负责,在企业内部由保安或保卫人员承担。硫酸泄漏发生在公路上,要及时对事故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停止人员和车辆通行。

(三)疏散救人

救援人员应对硫酸泄漏事故警戒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及时组织疏散,疏散工作应精心组织,有序进行,并确保被疏散人员的安全。对现场伤亡人员,要及时进行抢救,并迅速由医疗急救单位送医院救治。

1.疏散组织

事故现场一般区域内的疏散工作由到场的政府、公安、武警人员实施,危险区域的人员疏散工作由救援人员进行。

2.疏散顺序

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应有序进行,一般先泄漏源中心区域人员,再泄漏可能波及范围人员;先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等人员,再行动能力较好人员;先下风向人员,再上

风向人员。

3.疏散位置

从事故现场疏散出的人员,应集中在泄漏源上风方向较高处的安全地方,并与泄漏现场保持一定的距离。

4.现场急救

对受到硫酸及酸雾伤害较重人员,应在事故现场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抢救。

(1)吸入硫酸蒸气者要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安静及保暖。吸入量较多者应卧床休息、吸氧、给舒喘灵气雾剂或地塞米松等雾化吸入。

(2)眼或皮肤接触硫酸液体时,应立即先用柔软清洁的布吸去再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

(3)口服硫酸者已出现消化道腐蚀症状时,迅速送医院救治,切忌催吐。

(4)急性中毒者要迅速送医院救治。

(四)筑堤围堵

硫酸泄漏后向低洼处、窨井、沟渠、河流等四处流散,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沿途的土地、设施、路面等造成严重腐蚀,扩大灾害损失。因此,救援人员到场后,应及时利用沙石、泥土、水泥粉等材料筑堤,或用挖掘机挖坑,围堵或聚集泄漏的硫酸,最大限度地控制泄漏硫酸扩散范围,减少灾害损失。

(五)关阀断源

输送硫酸的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后且阀门尚未损坏,可采取关闭管道阀门,断绝硫酸源的措施制止泄漏。关闭管道阀门时,必须在开花或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进行。

硫酸容器、槽车或储罐发生泄漏,如果采取关闭阀门的措施可以制止泄漏,则应在开花或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迅速关闭阀门,切断硫酸源。

关阀断源,一般应由事故单位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实施。如需救援人员实施关阀,则应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在搞清所关闭阀门的具体情况后,谨慎操作。

(六)器具堵漏

针对硫酸泄漏容器、储罐、管道、槽车等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堵漏器具,并充分考虑防腐措施后,迅速实施堵漏。

(1)储罐、容器、管道壁发生微孔泄漏,可用螺丝钉加赫合剂旋人泄漏孔的方法堵漏;

(2)管道发生泄漏,不能采取关阀止漏时,可使用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袋等器具封堵,也可用橡胶垫等包裹、捆扎等;

(3)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高压注射密封胶进行堵漏。

(七)输转倒罐

硫酸储罐、容器、槽车发生泄漏,在无法实施堵漏时,可采取疏转倒罐的方法处置。

倒罐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倒罐时使用的管道、容器、储罐、设备等要认真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一般由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具体操作实施,救援人员给予积极配合。

倒罐时要精心组织,正确操作,有序进行,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特别要做好操作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造成人员伤亡或灾情扩大。

倒罐结束后,要对泄漏设备、容器、车辆等及时转移处理。

(八)稀释冲洗

硫酸与水有强烈的结合作用,可以按任何不同比例混合,混合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硫酸时要避免直接将水喷入硫酸,避免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灼伤现场救援人员

皮肤。

对泄漏硫酸进行稀释时,要选用喷雾水流,不能对泄漏硫酸或泄漏点直接喷水。

如泄漏硫酸数量较少时,可用开花水流稀释冲洗,当水量较多时,硫酸的浓度则显著下降,腐蚀性相应降低。

在稀释或冲洗泄漏硫酸时,要控制稀释或冲洗水液流散对环境的污染,一般应围堵或挖坑收集,再集中处理,切不可任意四处流散。

(九)中和吸附

硫酸泄漏流入农田、公路、沟渠、低洼处等,可用碱性物质,如生石灰、烧碱、纯碱等覆盖进行中和,降低硫酸的腐蚀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进行碱性物质覆盖中和时,操作人员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特别要保护好四肢、面部、五官等暴露皮肤,避免飞溅的硫酸造成伤害。中和结束后,要对覆盖物及时进行清理。

对于泄漏的少量硫酸,可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物覆盖吸附,搅拌后集中运往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十)清理转移

硫酸泄露事故处置结束后,要对泄漏现场进行清理。清理工作由当地政府组织,公安、环保、救援等部门参加。

1.清理覆盖物

对处置硫酸泄漏使用的所有覆盖物进行彻底清理,把覆盖物集中运到相关单位进行处理,或运到环保部门指定的倾倒场处理。

2.洗消污染物

对泄漏硫酸污染的机器、设备、设施、工具、器材等,由救援人员作用碱性的开花或喷雾水流进行集中洗消,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对受污染的公路路面等也可用碱性水溶液进行冲洗,最大限度地减小泄漏硫酸的损害。

3.转移泄漏物

对泄漏硫酸污染的机器、槽车等可移动的设备,要组织力量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妥善处理。对倒罐后的硫酸也要及时转移到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硫酸泄漏事故处置结束后,现场不能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三、硫酸泄漏处置要求与注意事项

(一)加强现场警戒

根据硫酸泄漏后流散的情况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现场警戒区域要适当放大,特别是酸雾飘散的下风方向更要加强警戒,及时疏散警戒区域内的人员至安全地带,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防止酸雾对现场人员的侵害。

(二)强化个人安全防护

凡参加堵漏、倒罐等进入一线的抢险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执行关阀、堵漏、筑堤、回收、稀释任务的救援人员要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着救援防化服,戴防酸手套,不得有皮肤暴露,尤其是面部和四肢,避免飞溅的硫酸造成伤害。如不甚接触硫酸,要及时用水冲洗,或用碱性溶液进行有效处理,必要时迅速进行现场急救或送医院救治。现场执行其他任务的抢险救援人员,也要做好安全防护,特别是处于下风向的人员,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硫酸蒸气对呼吸道的侵害。

(三)选择上风向较高处设置阵地

现场水枪阵地一般应设置在硫酸泄漏源上风向的较高处,或侧上风向,防止酸雾对救援人员的直接伤害。救援车应停放在距硫酸泄漏源一定距离的较高处,如事故现场场地有限,则到达现场的救援车较多时,救援车应集中停放在远离泄漏源处,采取接力供水方式向处置现场供水,以防不测。

(四)选择喷雾射流稀释硫酸

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在与水结合后产生大量的热,如用密集射流直射硫酸,则会使硫酸飞溅,对救援人员造成直接威胁。救援人员如用水稀释硫酸,必须避免水流直射硫酸,即便使用喷雾射流,也不可直射硫酸,避免飞溅起的硫酸伤害救援人员。

(五)精心组织现场急救

事故现场如有受伤者,救援人员要迅速组织急救。现场急救一般应由到场的医护人员进行,救援队员给予配合。如果医护人员未到场,救援队员则要进行简单急救,或迅速送医院救治。现场急救应根据受伤者的伤势情况和伤者的多少有序进行,一般应先抢救危重受伤者,再抢救轻微受伤者;先抢救行动不便的受伤者,再抢救有一定行动能力的受伤者。急救工作要精心组织,避免混乱。

(六)及时堵漏,控制灾情

对持续泄漏的硫酸储罐、容器、管道等设备,救援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器具堵漏、筑堤围堵、挖坑聚集等有效措施,拦截、阻止、控制硫酸的流散,特别是向重要设施、设备、场所、水域等地方的流散,有效减少硫酸对沿途的强烈腐蚀、破坏及污染。

(七)由环保专家指导防污

对较大硫酸泄漏事故,救援人员在实施抢险的同时,要及时通知环保部门的有关专家到场,具体指导防止环境污染事项,以及要采取的措施。事故处置中一般由环保专家提出意见,现场指挥部决定实施,并指派相关部门具体落实,救援人员给予配合。严防泄漏硫酸对现场及周围环境的污染。

(八)集中处理稀释水流

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救援人员使用的稀释水流,因受到硫酸污染,切不可任其到处流淌,要采取筑堤、挖坑、人工回收等措施尽量集中或回收,然后进行物理或化学中和处理,避免造成次生污染,扩大事故灾情和损失。

第11篇 催化装置停10kv高压电事故应急处置规程

催化装置停10kv高压电事故应急处置

步骤

处理

负责人

发现事故,汇报

发现停电,报告班长

反应内操

向调度及单元领导报告。

班长

应急程序启动

通知相关岗位人员增援,人员分工。

班长

切断物料、处理事故

1、主机停机,主风联锁启动;

2、打开中部提升蒸汽阀、调节各雾化蒸汽、维持vqs线速在17~21之间;

反应内操

3、关闭石脑油进提升管回炼阀;

4、关闭进料一次阀,打开预热线;

5、关外取热滑阀,中压汽改至低压管网,温度无法维持时,改放空;

6、改通燃烧油循环流程。

副班长、外操

1、外取热下部增压风管线通入非净化风松动;

2、维持k101润滑油循环,启动顶升油泵,启动电机盘车冷却;

3、关闭k103出、入口阀。

外操

1、分馏维持各路循环;

2、e-210上水,吹通紧急外甩线;

3、粗汽油甩稳定;

4、改通收封油流程、维持d-205液位,主要脱水;

5、稳定保压、维持三塔循环;

6、气压机维持低速打反飞动;

7、d306凝缩油改至d201;

8、富吸收油改塔外循环。

内操、外操

注意事项

1、事故处理过程中,要按照事故处理原则进行,严防油汽互串、超温、超压事故发生;

2、所有进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关闭非防爆通讯工具。

第12篇 危险废物处置安全规程

一、 危险废物与一般固体废物和可回收废物应分类投入和存放,严禁混放混存。

二、 液体危险废物(废油漆、废溶剂)等应存放于专用的桶装容器中,贮存、运送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发生泄漏和火灾事故。

三、 固体危险废物(如电池、汞灯管、空容器罐、沾化学品抹布等)应分类、集中存放于专用包装容器内,并密闭。以防贮存、运送时泄漏、扩散、污染。

四、 危险废物出厂时需标明名称、编号、类别、数量、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

五、 长期存放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加盖,并密闭盖好。

六、 盛装危险废物时,不得超过包装物或容器的3/4,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七、 危险废物收集人员每天从各危险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好的危险废物按照规定的要求送至公司指定的暂存地点。

八、 危险废物存放点、危险废物暂存初要有相关标识及严密的封闭措施,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危险废物。

九、 一旦发生危险废物流失、泄漏、火灾等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启动应急方案,实施救援处理工作,同时上报相关负责人。

十、 建立危险废物月统计登记,登记内容为日期、产生部门、危险废物种类、数量或重量,处置情况及相关人员签名,并保持记录备查。

十一、 危险废物必须由具有资质的机构或环保部门指定单位接受公司行政部与之签订危废转移协议,并依照有关规定填写和保存废物转移联单。严禁有关人员私自转让、买卖危险废物。

十二、 危险废物处置流程

产生废物者按要求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投放

废物收集人员定期将部门内废物集中存放

废物收集人员出厂前在包装物上填写标签内容

填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危险废物运送到处置场所并缴纳危废处置费

统计上报政府机构废物管理部门

妥善保管第一联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赤峰宝海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一、产品组成

余热锅炉系统由炉体、供热单元和电器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供热单元的辅机由膨胀槽(高位槽)、储油槽(低位槽)、热油循环泵、注油泵、油过滤器、油气分离器等组成。

电气控制系统由电气控制柜及其检测,数显控制仪表等组成。

二、供热单元

⑴余热锅炉本体

有机热载体由此获得热源。

⑵热油循环泵

热油循环泵是导热油闭路强制循环的动力,要求每台锅炉配置两台泵,其中一台为备用。

⑶膨胀槽(高位槽)

膨胀槽用作导热油因温度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的补偿,从而稳定系统热载体的压头,同时还可以帮助系统脱水排气,因此膨胀槽应设置在比系统其它设备或管道高出2m以上。正常工作时应保持高液位状态,当突然停电或热油循环泵发生故障而紧急停炉时,可以将冷油置换阀打开,此时高位槽的冷油利用其位能流经炉管而入储油槽,从而防止炉管内导热油超温过热。

⑷储油槽(低位槽)

储油槽主要用来储存高位槽、炉管及系统排出的导热油。正常工作时应处于低液位状态,随时准备接受外来导热油。排气口(呼吸口)应接至安全区,且不得设置阀门。(用氮气保护系统除外)

⑸注油泵(齿轮泵)

注油泵用来向系统补充或抽出导热油。泵体上箭头方向应是主轴旋转方向,也是介质的流动方向。

⑹滤油器(y型滤油器)

滤油器用来过滤并清除供热系统中的异物。

⑺油气分离器

油气分离器用来分离并排除供热系统中的空气、水蒸汽及其它气体,从而确保导热油在液相无气水的状态下稳定运行。

辅机的使用请参照相应的使用说明书,在此不作说明。

三、调试

调试工作分冷态和热态两个步骤进行。

5.1冷态调试

(1)要求

_所有电机转向正确,设备负荷正常,动作正确,连续运行2小时以上。

_循环油泵在液压试验前应进行冷态调试。

_做好调试运行记录,及时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

_做好调试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冷态调试步骤

_检查所有设备及管线安装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_检查电器系统及控制仪表是否装妥。

_将热油循环泵轴承箱及其它传动机构根据要求注入润滑油或润滑脂。

_用手转动电机主轴,检查有无机械故障。

_将各运动机构单机试运转,检查设备运转方向是否正确,声音是否正常。

_调节系统各个阀门,为注油、试车作好准备。

_注油泵向高位槽注油。

_启动热油循环泵,观察锅炉进出口压力、炉本体压降及进出口油温,排烟温度等仪表的显示是否正常。

_冷态运行连续四小时以上,如无异常现象,方可进行热态调试。

5.2热态调试(烘炉和煮油)

⑴烘炉指在烘干炉墙中的水分,煮油旨在排除导热油中的水份和低沸点挥发物,正常煮油和烘炉连续缓慢进行,防止炉墙裂缝和冲油。

⑵烘炉和煮油前应具备:已在冷状态下正常运行,打开炉门进行自然通风,干燥燃烧室数昼夜,炉膛及排烟管中的杂物已清除,备有足够的木材。

⑶导热油出口温度和排烟温度作为烘炉、煮油的温度监视点。

⑷打开注油泵进出口阀门及循环系统阀门,检查所有排油口阀门应关闭严密,开启注油泵对循环系统注油,直到膨胀槽溢流管有溢出为止。充油过程中应打开排气阀排除管道及设备中的气体,启动循环泵开始冷油循环,注意压力表波动情况,波动严重时打开放气阀,排气,冷油循环时用旁通管路,循环时间为4小时。

⑸在冷油循环结束后,如各设备工作正常,即可点火升温,第一次油温不得超过100℃,以后升温不超过10℃/h。

⑹烘炉升温时间不得少于3天,若炉墙内水份较多,则需适当延长烘炉时间。

⑺煮油阶段,应在烘炉结束后继续进行,此时导热油温度不得高于150℃,且应在压差无波动时,方可继续升温。

⑻在煮油结束后,即可继续升温至工作温度,此时升温速率不得超过50℃/h,且应对全系统进行严格检查,并在工作温度下运行一段时间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行。(见升温曲线图2)今后在更换或补充新油时应重复煮油操作。

注意:点火后就必须连续对压差、油温检测等仪表进行监督,若压力升降过大,证明系统内气、水含量较多,此时应停止升温甚至降温,并采取适当措施,将系统内气、水排尽,适当延长一阶段操作时间,切勿升温过急而引起超温、过烧而引起热油结焦、外溢、甚至损坏炉管。

5.3升温曲线

四、运行操作

6.1电器控制(详见随机电气图纸)

⑴启动

_合上电源开关及控制电源开关,数显控制仪表显示出数值,检查电压是否正常。

_启动注油泵。将导热油注入膨胀槽。

_开启循环泵和打开用热设备管道上的阀门,使导热油充满整个系统,并观察膨胀槽内的液位,若液位下降,应及时添加导热油。

_启动循环泵,观察炉子进出口的两只压力表,正常时,进口压力为泵的扬程压力,出口压力低于进口压力,指针不抖动。若进口压力低于设定值,报警灯亮,并发出报警信号。

⑵运行

_经常观察压力表。要注意指针的抖动情况,若抖动激烈时,应采取措施减缓甚至停止升温。

_在运行过程中,不准任意调节或关闭阀门,不准停止循环泵,必要时,须经有关专业人员同意,否则会影响导热油的正常流动。

⑶液位控制

膨胀槽上装有一只液位变送器,电控柜上装有一支数显液位控制仪表其作用:

当液位降至低位时加油泵自动补油,当液位上升到高位时,加油泵自动停止。

当液位降(升)至下限(上限)值时,电控柜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⑷电控柜上的数显仪表

数显液位控制仪一只:显示高位槽导热油的实际液位。

数显温度控制仪四只:分别显示进、出口的油温、高位槽内导热油温度、烟气出口处的温度。

数显压力控制仪二只:显示进、出口压力。

数显流量控制仪一只:显示出口处的流量。

⑸报警

膨胀槽液位高于上限、低于下限。

进出口压力高于上限、低于下限。

出口油温、烟温超过上限设定值。

出口处流量低于下限设定值。

以上超过设定值时,均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为避免噪音,在按下“报警信号消音”按钮后,声音信号消除,但灯光保持,直至参数恢复正常。

6.2停炉

停炉时,热油循环油泵必须继续进行工作,待油温降至50℃以下,才能停止循环泵。

6.3事故处理

⑴临时停电或电网发生故障,循环油泵停止运行,这时应关闭炉出口阀门,缓慢打开炉前放油阀,把膨胀槽的冷油经过炉内,自流至储油槽内。要求低位槽储存一定的导热油,使热油流入低位槽时能和冷油迅速融合降温以免失火。待来电时,注油泵自动工作,待油注满时,启动循环泵,观察压力表正常时,再开始升温。

⑵运行过程中发现炉管裂纹漏油时,强制通风冷却,待油温降至50℃以下停止循环泵,将导热油排至储油槽,然后进行修理。

五、设备维护

⑴油泵及各种机电设备及其摩擦面,应定期进行保养,定期检查润滑油质、油量、并及时更换或补充。

⑵锅炉应每月保养1次,每年大修1次,做好设备的保养记录和备品、备件预购工作。

⑶锅炉设有吹灰孔,要求每班吹灰2次,保证炉管传热良好。吹灰器可以旋转180度

⑷电气控制柜应避免积灰,要经常用压缩空气吹扫,保证电气接触良好。

六、注意事项

⑴本设备最好连续使用,如长期停炉(不包括临时保养、检修),应及时进行保养,恢复使用时应重新烘炉煮油后进行正常工作。

⑵锅炉附近应有干粉灭火设备。

⑶导热油不应超过许用的最高温度,当导热油颜色变深、粘稠不能正常工作时,应及时更换。

⑷应经常检查测温仪表,并进行定期计量,防止测温节点热阻增加,造成温度显示不准而误操作。

⑸循环管路如有泄漏,应及时停炉修理。

⑹循环油管的安装要便于排除管内气体。

⑺用户应制定详细的定期保养检修制度。

第13篇 触电事故应急处置规程

(1)截断电源,关上插座上的开关或拔除插头。如果够不着插座开关,就关上总开关。切勿试图关上那件电器用具的开关,因为可能正是该开关漏电。

(2)若无法关上开关,可站在绝缘物上,如一叠厚报纸、塑料布、木板之类,用扫帚或木椅等将伤者拨离电源,或用绳子、裤子或任何干布条绕过伤者腋下或腿部,把伤者拖离电源。切勿用手触及伤者,也不要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把伤者拨开,也不要使用潮湿的物件拖动伤者。

(3)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开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切记不能给触电的人注射强心针。若伤者昏迷,则将其身体放置成卧式。

(4)若伤者曾经昏迷、身体遭烧伤,或感到不适,必须打电话叫救护车,或立即送伤者到医院急救。

(5)高空出现触电事故时,应立即截断电源,把伤人抬到附近平坦的地方,立即对伤人进行急救。

(6)现场抢救触电者的原则:现场抢救触电者的经验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迅速——争分夺秒时触电者脱离电源;就地——必须在现场附近就地抢救,病人有意识后在就近送医院抢救。从触电时算起,5分钟以内及时抢救,救生率90%左右。10分钟以内抢救,救生率6.15%希望甚微;准确——人工呼吸发的动作必须准确;坚持——只要有百万分之一希望就要近百分之百努力抢救。

第14篇 船舶搁浅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规程

(1)立即报告船长,船长应通知机舱、发出警报、召集船员,防止用车或用舵企图盲目脱浅或者摆脱礁石。

(2)设法判断搁浅、触礁部位及船舶损害程度。船舶搁浅、触礁后,首要的工作是搞清搁浅、触礁的部位和抽屉损害情况。

(3)立即用有效手段向调度中心和组长报告。

(4)船舶要确定脱浅方案。船长根据情况调查,结合当时当地的天气、江况做出船舶能否起浮、脱浅的判断和设施方案。

(5)必要时,申请外援脱浅。

(6)在等候自力脱浅时机或外援脱浅期间,应根据天气、江况及等候时间长短,适当采取固定船位的措施。

(7)调度中心得到船舶搁浅报告后,巡逻艇应立即赶赴现场施救。

(8)现场指挥应了解失事船舶搁浅水域、配载情况、搁浅程度,是否需要外援等

(9)及时将现场情况向调度中心和组长报告。

(10)船舶有倾覆危险时,紧急疏散有关人员。

(11)组织救助力量现场施救。

第15篇 氯气应急处置指南规程

氯气属剧毒品,室温下为黄绿色不燃气体,有刺激性,加压液化或冷冻液化后,为黄绿色油状液体。氯气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不稳定的次氯酸迅速分解生成活性氧自由基,因此水会加强氯的氧化作用和腐蚀作用。氯气能和碱液(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氯气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氯气能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氯与许多有机物如烃、醇、醚、氢气等发生爆炸性反应。氯作为强氧化剂,是一种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用途极为广泛,一般用于纺织、造纸、医药、农药、冶金、自来水杀菌剂和漂白剂等。

一、理化性质

分子量:70.9熔点(℃):-101

沸点(℃):-34.5相对密度(水=1):1.47(液氯)

饱和蒸气压(kpa):506.62(10.3℃)相对密度(空气=1):2.48

临界温度(℃):144临界压力(mpa):7.71

溶解性: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二、中毒急救

1.毒理学

急性毒性:lc50:293ppm/m3,1小时(大鼠吸入)

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时,与呼吸道粘膜表面水分接触,产生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新生态氧的氧化作用较盐酸强,是有活力的原浆毒。次氯酸也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它可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浆蛋白质反应,引起组织炎性水肿、充血甚至坏死。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浆液渗透到肺间质与肺泡,形成肺水肿。此外,氯也能直接吸收而引起毒作用,如高浓度氯吸入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止或喉头痉挛而出现猝死。氯气主要作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引起肺水肿。

氯中毒死亡的病理改变。数分钟内猝死的病例可见气管、支气管粘膜干枯,呈白色毛玻璃状,肺脏缩小、干枯或呈黄褐色。显微镜下检查见凝固性坏死、肺泡出血、肺水肿,心脏扩大。数小时至3天死亡的病例可见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小支气管可被坏死脱落的粘膜堵塞。粘膜下组织水肿、充血、点片状充血。肺脏扩大、重量增加,可见肺水肿伴肺不张、肺气肿、肺出血,并有嗜酸性透明膜形成,毛细血管充血或血栓形成。这种变化最终导致通气障碍及肺弥散功能障碍。由于肺泡血流不能充分氧合,肺静、动脉分流,产生低氧血症,致使心脑、肝、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

氯气对人的急性毒性与空气中氯浓度有关。

2.中毒症状

皮肤损伤:接触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急性皮炎及灼伤,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可引起暴露部位皮肤烧灼、发痒,发生痤疮样皮疹或疱疹。

眼部损伤:氯气可引起眼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水肿等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时,造成角膜损伤。

急性中毒主要是根据呼吸系统损害的严重程度划分,一般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

(1)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少量干性罗音,一般于24小时内消退。

(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咳少量痰、胸闷等。两肺有干性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性罗音。肺部_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一般以下肺叶较明显。经休息和治疗,症状可于1~2天内消失。

(3)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性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肺泡性肺水肿。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加重,胸闷、呼吸困难、阵发性呛咳、咳痰,有时咳粉红色泡沫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头痛、乏力及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胃肠道反应。轻度紫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或两肺弥漫性哮鸣音。上述症状经休息和治疗2~10天后会逐渐减轻而消退。

(4)重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_线表现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属重度中毒:

①临床表现:吸入高浓度氯气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肺水肿,可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性罗音;喉头、支气管痉挛或水肿造成严重窒息;休克及中度、深度昏迷;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或心跳骤停所致猝死;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②胸部_线表现:主要呈广泛、弥漫性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有大片状均匀密度增高阴影,或大小与密度不一,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广泛分布于两肺野,少数呈蝴蝶翼状。重度氯中毒后,可发生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后者是由于盐酸腐蚀形成瘢痕所致,难以恢复,并可发展为肺气肿。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时,按酸灼伤进行处理。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氯痤疮可用地塞米松软膏涂患处。

(2)眼睛接触时,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滴眼药水。

(3)若吸入,则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4)解毒治疗

①合理氧疗:使动脉氧分压维持在8~10kpa,o2sat>90%。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时,给予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疗法。呼气末压力不宜超过0.49kpa(5cmh2o),还须注意对心肺的不利影响,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②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是早期(吸入后即用)、足量(每天用地塞米松10~80mg)和短程,以防治肺水肿。

③维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和药物雾化吸入,如沙丁胺醇、丙酸倍氯米松等气雾剂,β2_如特布他林等。必要时可以进行气管切开术。

④去泡沫剂:肺水肿时可用二甲基硅油气雾剂0.5~1瓶,咳泡沫痰者用1~3瓶。酒精作为去泡沫剂虽有一定疗效,但可能会加重粘膜刺激。

⑤控制液体入量:早期应适当控制进液量,慎用利尿剂,一般不用脱水剂。

三、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根据现场的检测结果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确定隔离区的范围,严格限制出入。一般地,小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150m,大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450m。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泄漏现场应去除或消除所有可燃和易燃物质,所使用的工具严禁粘有油污,防止发生爆炸事故。防止泄漏的液氯进入下水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碱液吸收已经挥发到空气中的氯气,防止其大面积扩散,导致隔离区外人员中毒。严禁在泄漏的液氯钢瓶上喷水。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铜管将泄漏的氯气导至碱液池,彻底消除氯气造成的潜在危害。可以将泄漏的液氯钢瓶投入碱液池,碱液池应足够大,碱量一般为理论消耗量的1.5倍。实时检测空气中的氯气含量,当氯气含量超标时,可用喷雾状碱液吸收。

处置规程15篇

有哪些处置规程是指企业或组织为确保日常运营和应对突发情况而设立的一系列具体步骤和指导原则。这些规程通常涵盖了各个业务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安全管理:如火灾应急处置、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处置信息

  • 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规程
  • 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规程96人关注

    有哪些1.风险评估与预警:对潜在的化学灾害事故进行预先识别和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2.应急响应计划:制定详尽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疏 ...[更多]

  • 冶金气体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规程
  • 冶金气体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规程95人关注

    有哪些冶金气体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预防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通风设施有效运行,员工接受安全培训 ...[更多]

  • 井口房火灾现场处置方案规程
  • 井口房火灾现场处置方案规程93人关注

    有哪些井口房火灾现场处置方案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1.火灾报警与初期应对2.安全疏散与人员撤离3.灭火救援行动4.危险源控制5.现场封锁与调查6.后续恢复与 ...[更多]

  • 岗位应急处置规程5篇
  • 岗位应急处置规程5篇92人关注

    有哪些一、岗位应急处置规程涵盖的内容1.应急预案的制定: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2.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员工应了解自身在应急响应中的角色和 ...[更多]

  • 高温液体喷溅溢出爆炸事故应急处置规程
  • 高温液体喷溅溢出爆炸事故应急处置规程89人关注

    有哪些1.紧急疏散:当发生高温液体喷溅溢出爆炸事故时,立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确保所有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区域。2.初期应急响应:由现场人员采取初步措施,如关闭相关阀门,切 ...[更多]

  • 船舶碰撞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规程
  • 船舶碰撞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规程88人关注

    有哪些一、船舶碰撞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碰撞前的预防措施2.碰撞发生时的即时响应3.碰撞后的现场控制4.救援与疏散程序5.信息报告与沟通机制 ...[更多]

  • 应急处置触电事故规程
  • 应急处置触电事故规程84人关注

    有哪些1.立即断电:发现触电事故后,首要任务是切断电源,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2.拨打急救电话:启动应急响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报告事故情况。3.实施救援:在保证自身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