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隐患管理制度4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42

设备隐患管理制度

包括哪些

设备隐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设备隐患识别: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设备老化、故障频发、维护不当等。

2. 隐患评估与分级:对识别出的隐患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可能导致的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3. 隐患整改计划:制定针对不同等级隐患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确保及时消除隐患。

4. 责任分配与监控:明确各部门和个人在隐患管理中的职责,设立监督机制,确保整改工作的执行。

5. 应急预案: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或事故,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流程。

6. 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设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对隐患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7. 持续改进:通过反馈机制,不断优化管理制度,提升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重要性和意义

设备隐患管理制度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安全生产:有效预防设备故障引发的生产事故,保障人员安全和生产正常运行。

2. 提高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问题,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 节约成本:避免因设备大修或更换造成的高昂费用,通过预防性维护降低维修成本。

4. 保障质量:设备良好运行状态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维护企业声誉。

5. 法规合规:符合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措施

1. 制定详细的设备检查清单,确保检查全面无遗漏,重点关注关键部位和易损件。

2. 引入专业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技术,提高隐患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设立专门的隐患整改小组,负责整改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整改工作按期完成。

4. 实行隐患报告制度,鼓励员工主动上报设备异常,对发现隐患的员工给予奖励。

5. 定期演练应急预案,确保在真实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设备故障。

6. 定期举办设备安全培训,结合实际案例,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7. 建立设备隐患数据库,记录隐患的发现、整改及效果,为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我们旨在构建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设备隐患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升整体运营效能。

设备隐患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1、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是指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现场作业人员自行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状况进行检查,以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的行为。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每季度应至少组织一次全单位所有在用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并亲自带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每月组织一次事故隐患集中排查;特种设备现场作业人员每天对所操作特种设备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3、本单位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重大违法行为或者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同时要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报告,并通知质监部门。

4、对于已经发现的每项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使用单位应当指定部门或人员负责隐患治理工作。应当投入必要的隐患整治资金,并及时安排时间进行整治。经过整治消除隐患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检查确认,并在有关书面检查材料上签字。

5、在检查中,应严格按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逐项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并如实填写《特种设备隐患管理台账》。严格做到发现一处登记一处,整改一处注销一处,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得到全过程跟踪。

第2篇 设备隐患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重大设备隐患的控制管理,实现隐患的预防、发现、控制、处理的闭环管理,同时杜绝设备长期带病运行,预防各类设备事故的发生,以便为我厂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特制定此制度,本制度适用所有员工。

二、为促进设备隐患控制管理制度的顺利执行,成立以下管理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管理成员:各区、科室负责人及专业点检员

三、管理组织职责

组 长:负责设备隐患分级控制的全面工作,对a、b级设备隐患进行跟踪组织整改、及时上报、跟踪汇报整改情况和劣化趋势;

副组长:协助组长安排设备隐患分级控制组织工作,制定隐患控制相关制度和考核细则,组织专项隐患排查和周期性检查工作,跟踪c、d级隐患上报、整改和消缺工作;

管理成员:负责本单位所属区域设备的隐患分级控制工作,制定详细的隐患排查计划和整改措施,提供现场隐患数据,为隐患排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状态支持;

四、设备隐患的分类

根据隐患严重程度、解决难易,事故隐患分为a、b、c、d四个级别:

a类设备隐患:

潜在危险性大,控制难度大,易引发重大设备事故,一旦恶化必定造成长时间停产,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隐患。

b类设备隐患:

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能引发一般以上设备事故,一旦恶化必须立即停机紧急处理,造成单条生产线停产的隐患或者损坏后可能造成高价值设备损坏或者报废的隐患。

c类设备隐患:

潜在危险性小,容易控制,一旦恶化会引发设备故障,但不会造成主体生产线直接停产并能够利用定检定修机会处理的隐患。

d类设备隐患:

潜在危险性很小,隐患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或需进一步观察劣化趋势,隐患劣化后不会影响主体设备生产,并具备随时处理的条件。如各类设备的非关键性部件异常。

说明:在备用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隐患等级自动提升一级;设备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后,等级相应降低。

五、隐患检查控制与处理

1、隐患检查分为:日常点巡检、计划检修检查、专项检查、公司、厂级检查。

2、隐患检查人员在进行隐患登记和处理过程中,应根据隐患级别,实行分级管理、逐级上报。

3、对检查出的隐患,要按a、b、c、d级标准及时登记建档、及时实施监控整改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有:

(1)隐患的现状及可能产生的原因;

(2)隐患的危险程度及难易程度;

(3)隐患的初步整改方案;

方案的主要内容:a.整改内容;b.采取的措施和方法;c.备件的落实情况;d.负责单位和责任人,e.时间和要求,f.安全措施和标准要求。

4、a类隐患必须立即上报公司并通知主管厂长,由公司级控制,主管厂长按公司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制定方案;

5、b类隐患由厂级控制,由我厂主管厂长牵头,并联系机动部专业科室科长配合,组织相关人员制定方案;

6、c类隐患由科级控制,由我厂综合科科长牵头,并联系机动部专业工程师配合,组织制定处理方案并控制处理。

7、d类隐患由车间或班组指定人员控制,及时处理,禁止设备长期带病运行。

六、设备隐患汇报流程及要求

1、a类隐患发现时第一时间由当班调度通知机动部领导并通报相关单位,立即采取特护措施,24小时进行监控,适时通报控制整改情况。

2、b类隐患发现时8小时内由当班调度通知机动部,并由专业工程师到场协助制定特护措施和处理方案,计入开平板厂大型设备隐患治理档案,每日通报控制整改情况。

3、c类隐患发现时由当班调度通知专业工程师,并由其监督我厂的隐患控制处理措施,定期反馈处理结果,落实控制预防措施,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并报机动部。

4、d类隐患由我厂自主控制处理,每月定期向机动部反馈处理结果。

5、厂内具体上报流程如下:

七、要求与考核

1、设备隐患分级控制管理的主要负责单位是综合科,其要定期组织召开设备隐患事故分析会,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出考核意见,监督检查整改措施的完成情况。

2、对c类及其以上级别的设备隐患整改处理后需立即记入相应设备技术档案,协助主管厂长对相应隐患出具分析报告,制定预防措施报机动部。

3、各科室及生产区域负责人要动员全员参与设备隐患的排查治理,充分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对a、b类设备隐患及时发现汇报,并妥善处理避免恶性事故发生的班组和个人予以嘉奖100-500元/次。

4、设备管理员每周六向机动部汇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汇报不及时、不准确的考核50-200元/次,并连带管理人员。

5、发现隐患刻意隐瞒不报的对责任人及其直接领导处以200-2000元/次的考核。

7、对已经发现的隐患,由于控制处理不当引发事故的,按照事故等级加倍考核责任人。

第3篇 某炼铁厂设备隐患管理制度

1目的

设备隐患是设备事故、故障的根源,为加强设备隐患管理,减少设备事故、故障,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厂下属各设备使用单位设备的隐患管理。

3定义

本制度所有定义均采用gb/t19000-2000标准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设备科是设备运行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设备隐患管理工作的监督、协调、考核。

4.2设备使用单位是本单位设备运行管理的主体,负责本单位设备隐患的具体管理工作。

4.3设备检修部负责所服务单位设备隐患的专业点检、隐患排除等工作。

5管理流程图

隐患发现隐患确认制定整改措施隐患解决

制定防范措施方案动态监控适时解决

6内容及要求

6.1设备隐患管理原则

6.1.1设备使用单位是设备隐患管理的主体,单位一把手是设备隐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设备领导是设备隐患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设备科是设备隐患的直接管理者,设备操作者是设备安全检查,隐患的监护、整改计划的制定、方案的实施、验收,统计分析,总结上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6.1.2设备隐患管理是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采用先进的手段与方法,及时了解、治理设备隐患,把设备事故与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6.1.3凡正式投产的设备,由于老化、失修或设计、制造质量等原因,可引发设备事故、故障以及人员伤亡的缺陷,均称为设备隐患。

6.2设备使用管理

6.2.1设备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

6.2.1.1重要设备隐患

可能引发特大或重大设备事故和危及人身安全事故的设备缺陷、隐患为重大隐患。

6.2.1.2一般设备隐患

构不成重大设备隐患,但有可能造成设备事故的缺陷。

6.2.2设备使用单位设备缺陷、隐患管理内容及职责:

6.2.2.1设备科负责对本单位的设备缺陷、隐患进行全面管理,并负责将重大隐患及处理措施报装备处。

6.2.2.2设备使用单位对设备缺陷、隐患要逐项确认,并建立完整、准确的管理台账。

6.2.2.3设备缺陷、隐患要及时处理,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必须制订监护措施和治理计划(方案),落实到人。措施实施必须形成记录,作为趋势变化的依据。

6.2.2.4要对设备缺陷、隐患实施动态管理,制定和采取紧急措施,直至停止使用。

6.2.3为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安全技术状况,设备科必须将设备安全检查列为制度化工作,设备安全大检查原则上半年一次,除常规检查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如雷雨、汛期、风暴等)进行季节性检查。对某些特殊设备(如高压容器等)应按有关规定检查。

6.2.4设备安全检查工作应由厂统一组织实施,自下而上逐级进行。做到基层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简易检查与精密检查相结合;定性检查与定量检查相结合。对某些重大隐患,本单位难以定性或定量的,应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

6.2.5对经检查确定的设备隐患应逐项进行管理,直到隐患消除为止。设备隐患要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重大隐患要由厂直接管理,一般隐患可由设备所属单位进行管理。

6.2.6对设备隐患应按轻重缓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当年发现的隐患,原则在年内治理完毕。对暂不能治理的设备隐患要制定治理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凡重大设备隐患在治理以前都要制定监护措施,随时掌握隐患的发展状况,必要时设备管理部门有权采取紧急措施,直至停止使用。

6.2.7治理设备隐患要与设备检修相结合,各单位在安排检修项目时,应优先安排存在重大隐患的设备。

6.2.8设备隐患治理的实施要做到三个优先,即资金优先、材料优先和施工优先。

6.2.9设备隐患管理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时间落实,完善各项保证体系,为设备隐患治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6.2.10各车间要向设备科及时反映本单位的设备隐患,对未能及时消除隐患的,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制定特护措施,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特护措施报设备科一份进行审核,审核后交于责任车间执行。

6.2.11各车间月底以前要将本单位的设备安全检查情况总结和设备隐患项目无法解决的上报设备科。其中重大隐患项目要求逐项填写,内容包括隐患部位、隐患内容、监测情况、隐患变化情况和项目负责人等。

6.3设备隐患的记录

6.3.1设备隐患的记录遵循《炼铁厂设备点检程序》,在《炼铁厂设备管理台帐》的《设备点检台帐》中必须能记录到此故障的发现时间和采取措施,此设备故障在48小时没有处理就记录入《炼铁厂设备管理台帐》的《设备隐患管理台帐》;

6.3.2设备隐患的记录必须遵循可追溯原则,有检查、有记录、有数据,特别是a类设备的隐患记录。

6.4设备隐患的管理考核

6.4.1设备科把设备隐患治理与经济责任挂钩,纳入设备管理考核指标,并作为评价各单位设备管理工作成绩的内容之一。

6.4.2厂对设备隐患的检查治理工作有突出贡献者应给于表彰和奖励;对设备隐患漏查或由于治理不力造成重大设备事故,应根据事故情节及损失给责任者以惩罚。

6.4.3奖励条件

6.4.3.1凡提前发现设备隐患,避免重大以上设备事故发生的有功者;

6.4.3.2对设备隐患的检查、治理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6.4.3.3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隐患项目治理的单位或个人。

6.4.4惩罚条件

6.4.4.1厂对已发现的设备隐患不及时处理而造成重大以上设备事故,要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

6.4.4.2由于玩忽职守,对存在的设备隐患视而不见或隐患治理不彻底,致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要给于直接责任者相应的惩罚。

7质量记录

7.1 炼铁厂设备管理台帐

7.2 设备点检台帐

7.3 设备隐患管理台帐

第4篇 炼铁厂设备隐患管理制度

1目的

设备隐患是设备事故、故障的根源,为加强设备隐患管理,减少设备事故、故障,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厂下属各设备使用单位设备的隐患管理。

3定义

本制度所有定义均采用gb/t19000-2000标准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设备科是设备运行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设备隐患管理工作的监督、协调、考核。

4.2设备使用单位是本单位设备运行管理的主体,负责本单位设备隐患的具体管理工作。

4.3设备检修部负责所服务单位设备隐患的专业点检、隐患排除等工作。

5管理流程图

隐患发现隐患确认制定整改措施隐患解决

制定防范措施方案动态监控适时解决

6内容及要求

6.1设备隐患管理原则

6.1.1设备使用单位是设备隐患管理的主体,单位一把手是设备隐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设备领导是设备隐患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设备科是设备隐患的直接管理者,设备操作者是设备安全检查,隐患的监护、整改计划的制定、方案的实施、验收,统计分析,总结上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6.1.2设备隐患管理是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采用先进的手段与方法,及时了解、治理设备隐患,把设备事故与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6.1.3凡正式投产的设备,由于老化、失修或设计、制造质量等原因,可引发设备事故、故障以及人员伤亡的缺陷,均称为设备隐患。

6.2设备使用管理

6.2.1设备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

6.2.1.1重要设备隐患

可能引发特大或重大设备事故和危及人身安全事故的设备缺陷、隐患为重大隐患。

6.2.1.2一般设备隐患

构不成重大设备隐患,但有可能造成设备事故的缺陷。

6.2.2设备使用单位设备缺陷、隐患管理内容及职责:

6.2.2.1设备科负责对本单位的设备缺陷、隐患进行全面管理,并负责将重大隐患及处理措施报装备处。

6.2.2.2设备使用单位对设备缺陷、隐患要逐项确认,并建立完整、准确的管理台账。

6.2.2.3设备缺陷、隐患要及时处理,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必须制订监护措施和治理计划(方案),落实到人。措施实施必须形成记录,作为趋势变化的依据。

6.2.2.4要对设备缺陷、隐患实施动态管理,制定和采取紧急措施,直至停止使用。

6.2.3为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安全技术状况,设备科必须将设备安全检查列为制度化工作,设备安全大检查原则上半年一次,除常规检查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如雷雨、汛期、风暴等)进行季节性检查。对某些特殊设备(如高压容器等)应按有关规定检查。

6.2.4设备安全检查工作应由厂统一组织实施,自下而上逐级进行。做到基层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简易检查与精密检查相结合;定性检查与定量检查相结合。对某些重大隐患,本单位难以定性或定量的,应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

6.2.5对经检查确定的设备隐患应逐项进行管理,直到隐患消除为止。设备隐患要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重大隐患要由厂直接管理,一般隐患可由设备所属单位进行管理。

6.2.6对设备隐患应按轻重缓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当年发现的隐患,原则在年内治理完毕。对暂不能治理的设备隐患要制定治理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凡重大设备隐患在治理以前都要制定监护措施,随时掌握隐患的发展状况,必要时设备管理部门有权采取紧急措施,直至停止使用。

6.2.7治理设备隐患要与设备检修相结合,各单位在安排检修项目时,应优先安排存在重大隐患的设备。

6.2.8设备隐患治理的实施要做到三个优先,即资金优先、材料优先和施工优先。

6.2.9设备隐患管理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时间落实,完善各项保证体系,为设备隐患治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6.2.10各车间要向设备科及时反映本单位的设备隐患,对未能及时消除隐患的,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制定特护措施,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特护措施报设备科一份进行审核,审核后交于责任车间执行。

6.2.11各车间月底以前要将本单位的设备安全检查情况总结和设备隐患项目无法解决的上报设备科。其中重大隐患项目要求逐项填写,内容包括隐患部位、隐患内容、监测情况、隐患变化情况和项目负责人等。

6.3设备隐患的记录

6.3.1设备隐患的记录遵循《炼铁厂设备点检程序》,在《炼铁厂设备管理台帐》的《设备点检台帐》中必须能记录到此故障的发现时间和采取措施,此设备故障在48小时没有处理就记录入《炼铁厂设备管理台帐》的《设备隐患管理台帐》;

6.3.2设备隐患的记录必须遵循可追溯原则,有检查、有记录、有数据,特别是a类设备的隐患记录。

6.4设备隐患的管理考核

6.4.1设备科把设备隐患治理与经济责任挂钩,纳入设备管理考核指标,并作为评价各单位设备管理工作成绩的内容之一。

6.4.2厂对设备隐患的检查治理工作有突出贡献者应给于表彰和奖励;对设备隐患漏查或由于治理不力造成重大设备事故,应根据事故情节及损失给责任者以惩罚。

6.4.3奖励条件

6.4.3.1凡提前发现设备隐患,避免重大以上设备事故发生的有功者;

6.4.3.2对设备隐患的检查、治理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6.4.3.3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隐患项目治理的单位或个人。

6.4.4惩罚条件

6.4.4.1厂对已发现的设备隐患不及时处理而造成重大以上设备事故,要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

6.4.4.2由于玩忽职守,对存在的设备隐患视而不见或隐患治理不彻底,致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要给于直接责任者相应的惩罚。

7质量记录

7.1 炼铁厂设备管理台帐

7.2 设备点检台帐

7.3 设备隐患管理台帐

设备隐患管理制度4篇

包括哪些设备隐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1.设备隐患识别: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设备老化、故障频发、维护不当等。2.隐患评估与分级:对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设备隐患信息

  • 设备隐患管理制度4篇
  • 设备隐患管理制度4篇42人关注

    包括哪些设备隐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1.设备隐患识别: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设备老化、故障频发、维护不当等。2.隐患评估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