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设备管理制度

10kv 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汇编【1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96

10kv 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包括哪些

10kv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涵盖了设备的日常检查、缺陷记录、缺陷分类、缺陷处理、预防措施及责任追究等多个环节。具体来说,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设备检查:定期对变配电室内的变压器、开关柜、电缆、母线、保护装置等关键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

2. 缺陷登记:发现设备异常后,及时记录设备缺陷的详细情况,如位置、类型、程度等。

3. 缺陷分类:依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缺陷严重性,将缺陷分为紧急、重大、一般和轻微四类。

4. 处理流程:制定针对各类缺陷的处理程序,包括临时措施、维修计划、设备更换等。

5. 预防措施:分析设备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性维护方案,减少类似缺陷的发生。

6. 责任划分:明确各岗位人员在设备缺陷管理中的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重要性和意义

10kv变配电室设备的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电力供应安全至关重要。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

1. 提升安全性: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缺陷,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延长设备寿命:通过定期检查和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3. 优化资源分配:通过制度化管理,合理安排维修资源,降低维修成本,提高效率。

4. 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电事件,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增强用户满意度。

措施

1. 定期巡检:设定固定的设备检查周期,确保所有设备得到及时监控,发现潜在问题。

2. 培训教育: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识别和处理设备缺陷的能力。

3. 信息化管理:引入缺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缺陷记录、跟踪、分析的电子化,提高管理效率。

4. 评估与反馈:定期评估缺陷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5. 应急预案:制定设备故障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响应,减少损失。

6. 审核与考核:对设备缺陷管理进行定期审核,将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强化责任落实。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需注重细节,保持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也要注重团队协作,共同为10kv变配电室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贡献力量。

10kv 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10kv 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全面掌握设备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设备缺陷,认真分析设备缺陷产生原因,积极摸索设备运行规律,是妥善安排设备检修、校验和测试工作的主要依据。

1 、设备缺陷是指:设备本体磨损老化、自然老化或由于安装不当、外力影响等使设备运行发生不安全状态。

2 、按照设备缺陷性质和危害程度分为以下三类:

( l )危急缺陷:性质严重,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处理,否则会随时发生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及停电事故,

( 2 )严重缺陷:性质严重,情况尚可,虽能继续运行,但短期内会发生事故,威胁安全运行。

( 3 )一般缺陷:性质一般,情况轻微,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能坚持较长期限运行。

3 、值班人员发现设备缺陷的处理和汇报。

( l )值班人员发现设备危急缺陷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采取措施处理。对可能影响电力网安全的缺陷应同时报告电力部门,在未处理前值班人员应加强监视或采取临时措施。

( 2 )值班人员发现严重设备缺陷,除做记录外,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部门安排计划处理。

( 3 )值班人员发现一般缺陷,不论其是否影响安全,均应积极处理,如有困难,除做记录外,可列入检修计划处理,并按月向电气负责人汇报。

4 、危急和严重设备缺陷未处理前应加强监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缺陷扩大或发展成事故。

5 、任何设备缺陷均应记录在缺陷记录薄内,对于在操作、检修、试验等工作中发现的缺陷而未处理的均应登记,缺陷消除后应在缺陷记录内填写清楚处理日期和结果。

第2篇 电气检修班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黑龙江省鑫玛热电集团通河有限公司生产部电检班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制度及考核办法。

本制度适用于黑龙江省鑫玛热电集团通河有限公司生产部电检班维护统计分析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制度的引用而成为本制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制度,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制度。

dl/t800—2001  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

dl/t838—2003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黑龙江省鑫玛热电集团通河有限公司《发电企业基础管理标准(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3.1 定期试验是生产设备、系统在运行、备用和设备、系统检修期间时进行的各种试验,用于对设备、系统性能进行评价,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系统或设备不合格的原因,对系统或设备在运行中能够安排隔离的及时处理,对不能处理的安排近期计划检修中;保证系统或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3.2 定期维护定期维护是指机组在运行状态下对允许退出运行的辅机进行的计划检修工作,合理使用检修资源,减小机组检修期间的工作量。

4  管理职责

4.1 实行设备专责制,做到套套保护、块块仪表等各个设备有专人负责。 4.2 专责、维修人员必须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设备。 4.3 专责人员通过岗位练兵和培训,对所使用的设备,做到“四懂”、“三会”,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进入现场进行维护检查设备。

5、管理内容及要求

5.1 专责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5.1.1 严格按检修规程规定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5.1.2 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5.1.3 认真做好设备消缺工作。 5.1.4 严格执行设备各项管理制度。 5.1.5 保持设备整洁,达到文明生产要求。 5.2 设备专责人要明确分工,对分工专责包干的设备,负有维修好的责任,并做到: 5.2.1 定时定点检查,并主动向运行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5.2.2 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予以消除。 5.2.3 按质按量完成维修任务。 5.3 所有备用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使所有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5.4 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总结维护保养经验,改进设备管理工作。 5.5 未经设备上级领导批准,不得将配套设备拆件使用。

6  检查与考核:

6.1各班组必须制定分工明细,班组成员不清楚所辖设备,扣50元。

6.2缺陷重复发生不采取措施,视情节扣50—100元。

6.3缺陷处理后,检修人员应及时联系运行人员鉴定并签字,每少签一次扣20元。

6.4设备缺陷处理,出现相互推脱,每次扣责任单位100元。

6.5临检前各单位提出的缺陷和运行中发现须停机处理的缺陷,在临检中无故不处理,每项扣100元。

6.6影响机组负荷的设备缺陷没向值长汇报,视情节每项扣50—200元。

6.7擅离工作岗位,每次扣100元。

6.8发生设备缺陷,未按规定时间处理,每项扣20元。

6.9缺陷处理结束后未及时填写检修交代,每次扣50元。

6.10重大缺陷处理,管理人员得到通知后没及时到岗位,扣罚100元。

6.11 本制度的执行情况由康平发电有限公司生产部电检班班长负责检查与考核。

6.12 依据本制度和绩效考核管理标准进行考核。

第3篇 设备设施安全维保管理制度

1、目的:确保机(仪)器设备之运作,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此制度.

2、范围:凡生产线上所有机(仪)器设备之维修及保养皆属之.

3、权责:

3.1一级保养:操作人员负责

3.2二级保养:工程部负责,使用部门人员协助

3.3特别保养:厂外之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工程部人员协助

4、内容:

4.1一级保养:

4.1.1生产线上机(仪)器设备由操作人员负责实施每日保养检查工作

4.1.2操作人员职责:

4.1.2.1依操作程序正常使用机(仪)器设备

4.1.2.2工作前检查:

非必要之物品不可置于机台上,工具应定点定位管理.

传动部份润滑是否足够

试车检查有无异常情形

4.1.2.3工作中检查:

操作时不得超越机(仪)器设备性能范围之外.

离开机(仪)器时应先行停机

随时注意使用状况,有无异常情况发生

注意产品之状况,以判定是否停机处理

发现异常情形,非权责范围内,应立即洽请单位主管检查并立即停机,找维修人员汇报至主管.

4.1.2.4工作后的检查

检查各机构是否正常,电源是否确实并闭.

散热部位已降温或隔离,确保无火险隐患.

传动及滑动部份添加润滑油及机器擦拭.

工具及零附件置于定位.

4.2二级保养:

4.2.1由工程部负责,依[年度机/仪器设备保养维修计划表]及[设备保养维修项目]

4.2.2维修人员职责:

4.2.2.1督促验证一级机器操作人员实施保养工作之成效异常反应之处理.

4.2.2.2特殊机械之润滑

4.2.2.3故障排除及精度调整

4.2.2.4损坏机件之更换及异常状况之反应

4.2.2.5依保养周期,配合一级保养同时实施保养工作

4.3特别保养:

4.3.1维修范围在制造厂商保修期间内或超出单位主管负责保养权责时由保修主管填写[请修单]并在备注栏注明”托外修理”,经部门主管签字后托外修理

4.3.2保修主管须填写[设备外修记录表]作为备查资料.

4.3.3维修人中:由厂内外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厂内主管人员配合实施.

4.3.4设备修复后保修课及仓储课作维修质量及数量的验收并签字,并交部门主管审核后交付现场使用.

4.3.5维修结果由保修课记录于[机/仪器设备保养维修记录卡]

4.4保养计划:

4.4.1工程部主管应对生产线之机器建立[机/仪器设备一览表]并排定二级保养之[年度机/仪器保养维修记录卡],避免多部机/仪器同时保养,影响生产运作

4.4.2保养计划之修订由工程部主管负责,经理(含)以上主管核准后实施.

4.5机器设备之异常处理

4.5.1设备一级保养人(操作人员)发现异常时,立即停机并通知维修人员,若当场能修好且不必更换零配件是时,不必开立[请修单],若设备异常需请本公司内专业技术人员修理,或须更换零配件时得由申请单位开立[请修单]交工程部负责修理.

4.5.2机器设备修复后,应将维修过程及结果记录于[机/仪器设备保养维修记录卡]维修记录内,记载维修日期,内容及更换之零件.

4.5.3机器设备修复后,由工程部通知申请单位主管进行交接,经双方确认已修好后在[保养记录卡]上.

4.5.4机器设备的防护罩每隔一个星期进行检查一遍,如有损坏的及时维修或更换.

4.5.5车间所有的安全装置严禁私自拆除.

第4篇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管理制度

1、矿井上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10kv及其以下的电气安装工程,按《煤矿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评级试行办法》进行验收。

2、新安装的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由矿机电主管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有关人员详细研究说明书内容,并制订出操作规程。在使用初期,主管工程技术员要经常检查其运行情况。

3、新设备安装必须有安装设计,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和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对隐蔽工程应有工程记录。

4、施工单位对新设备,或经大修后的设备进行验收,凡未经检修好的设备严禁继续使用。

5、设备安装完毕后,由机电动力科组织相关业务部门人员,施工单位及使用单位共同按施工图与安装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6、在设备试运转验收中,一般设备空运转2—4小时,带负荷运转24小时无故障,无异常才算合格,特殊设备按相关标准验收,如发生故障以及其他遗留问题由安装单位限期进行处理,合格后方能移交。

7、大型设备或关键设备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调试验收。

第5篇 cng加气站电气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一、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

二、保持电气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升不超过允许值。

三、保持电气设备绝缘良好,无绝缘损坏和漏电现象。

四、保持各导电部分在运行中连接可靠,接触良好。

五、保持电气设备清洁,定期进行清扫,以免堆积的赃物灰尘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六、保持配电房内卫生清洁。

第6篇 写字楼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写字楼设施设备管理

写字楼的设施设备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设备管理

(1)建立设备档案。做好写字楼各项设备验收文件资料的存档,建立设备登记卡。

(2)完善工程部架构。

(3)建立各部门、各工种的岗位责任制。

(4)抓好物料采购、供应和消耗的环节的计划与控制,开源节流。

(5)制定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制度。

(6)建立监管制度,监督检查专项维修保养责任公司和个人的工作。

2.维修与保养

(1)报修与维修程序。

a.两类报修:自检报修、客户报修。

(2)设备的保养。一般可建立三级保养制度:日常保养(又称作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3)设备的维修。

对于设备的维修控制,关键是抓好维修计划的制定和维修制度的完善。

编制维修计划时应注意:①是否按设备分类编制计划。②维修周期是否科学(周期是指两次大修之间的工作时间)。③维修方法是否恰当。

一般的维修方法有:①强制维修法。即不管设备技术状况如何,均按计划定期维修。② 定期检修法。即根据设备技术性能和要求,制订维修周期,定期检修。③诊断维修法。即根据使用部门的报告和提供的技术资料,对设备进行检查诊断,确定要维修的项目或部件,然 后进行维修。④全面维修。即当设备出现严重磨损、损坏或故障时,对主体和部件全面修理 (大修)。

建立设备维修制度主要是设备检修制度和报修制度。

(4)设备的更新改造。这里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更新改造的时机,制订切实可行的更新改造方案。

第7篇 设备检修作业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规范设备检修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加强设备检修作业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设备检修作业安全管理要求,适用于公司的设备大、中、小修与抢修作业。

3职责

3.1 安全部是设备检维修作业的归口管理单位,负责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的审批,对公司的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进行监督、控制和考核。

3.2 各车间负责设备检维修作业标准的贯彻、执行,建立完备的设备台帐、设备检修台帐。

4 管理内容与方法

4.1 设备检修的定义

为了保持和恢复设备、设施规定的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检测和修理。

4.2检修前的安全管理

4.2.1 外来检修施工单位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并在其等级许可范围内开展检修施工业务。

4.2.2 在签订设备检修合同时,应同时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4.2.3 根据设备检修项目的要求,检修施工单位应制定设备检修方案,检修方案应经设备使用单位审核。检修方案中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并明确检修项目安全负责人。检修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整个检修作业过程的具体安全工作。

4.2.4检修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有关检修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度。

2) 检修作业现场和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3) 检修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个体防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4) 相关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

4.2.5 检修现场应根据gb 2894的规定设立相应的安全标志。

4.2.6 检修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检修作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检修方案交底。

4.2.7 检修前施工单位要做到检修组织落实、检修人员落实和检修安全措施落实。

4.2.8 当设备检修涉及高处、动火、动土、断路、吊装、抽堵盲板、受限空间等作业时,须按相关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执行。

4.2.9 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并按规定安装和架设。

4.2.10 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隔绝、清洗、置换,合格后交出。

4.2.11 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与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共同检查,确认设备、工艺处理等满足检修安全要求。

4.2.12 应对检修作业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等各种工器具进行检查;手持式、移动式电气工器具应配有漏电保护装置。凡不符合作业安全要求的工器具不得使用。

4.2.13 对检修设备上的电器电源,应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设置安全警示标牌或加锁。

4.2.14 对检修作业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应安排专人检查,并保证完好。

4.2.15 对检修现场的梯子、栏杆、平台、箅子板、盖板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4.2.16 对有腐蚀性介质的检修场所应备有人员应急用冲洗水源和相应防护用品。

4.2.17 对检修现场存在的可能危及安全的坑、井、沟、孔洞等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设置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

4.2.18 应将检修现场影响检修安全的物品清理干净。

4.2.19 应检查、清理检修现场的消防通道、行车通道,保证畅通。

4.2.20 需夜间检修的作业场所,应设满足要求的照明装置。

4.3检修作业中的安全管理

4.3.1 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应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4.3.2 检修作业人员应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3.3 从事特种作业的检修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4.3.4 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时,应统一协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3.5 从事有放射性物质的检修作业时,应通知现场有关操作、检修人员避让,确认好安全防护间距,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监护。

4.3.6 夜间检修作业及特殊天气的检修作业,须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护。

4.3.7 当生产装置出现异常情况可能危及检修人员安全时,设备使用单位应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作业场所。经处理,异常情况排除且确认安全后,检修人员方可恢复作业。

4.4 检修结束后的安全管理

4.4.1 因检修需要而拆移的盖板、箅子板、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设施应恢复其安全使用功能。

4.4.2 检修所用的工器具、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等应及时撤离现场。

4.4.3 检修完工后所留下的废料、杂物、垃圾、油污等应清理干净。

第8篇 设备管理制度:电梯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电梯管理制度

一、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杜绝事故发生。

二、熟悉电梯构造、原理,对电梯主机、控制屏定期检查,提高维修技能。

三、严格按照《电梯维修保养计划表》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并作好记录。

四、应有两人同时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两人间要配合协调,互相提醒,确保安全。

五、每天上、下班时,应巡视电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对安全系统做到定期检查,及时处理电梯的突发故障,并作好记录。

七、做好电梯的清洁工作,特别对轿厢和厅、轿门地坎的清洁,保证厅、轿门的开、关顺畅。

八、做好电梯机房的三防工作,如机房门窗有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九、出现火警时,应及时停用电梯

第9篇 起重作业和起重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1. 总 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系统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依据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1.2 本文件提出的各项措施适用于公司系统的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和公司系统投资建设的电力工程中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1.3 本文件所称的起重机械主要指电力建设中常用的大型起重机械和中小型起重设备,其中大型起重机械包括: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混凝土布料机、施工升降机、缆索起重机、塔带机、输变电用牵张设备等;常用中小型起重设备包括:钢索液压提升装置、简易升降机、吊篮、卷扬机、电动葫芦、手动葫芦、千斤顶等及其他起重机械。其中对牵张设备和中小型起重设备的安全管理,可根据情况执行本文件中的适用执行。

2. 组织与职责

2.1 施工单位是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对起重机械从购置、租赁、安装、维修、检验、使用、拆除到报废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经理是本单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应明确生产副经理或总工程师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起重机械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2.2 施工单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体系由施工单位本部、施工项目部、起重机械使用单位三个层次构成,各个层次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职责如下:

2.2.1 施工单位本部

施工单位本部必须设置机械管理部门,对企业施工生产中的起重机械和一般机械进行归口管理;是起重机械专业安全管理部门,重点负责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机械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颁发的有关起重机械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单位特点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2).负责建立单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体系、机械岗位责任制和制定起重机械安全目标或安全指标;负责对各施工项目部和起重机械使用单位下达的安全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并组织评价、考核和奖罚。

(3).会同单位有关部门编制企业技术装备规划,并负责编制和参与审定机械设备购置计划,负责单位起重机械安装维修资质认证工作。

(4).负责或参与编制重要机械和起重机械的选型、购置、大修、改造、报废、租赁等方面的安全及技术经济论证方案,组织起重机械技术检测和鉴定工作;办理起重机械使用登记手续和报废注销手续。

(5).负责为施工项目部配置、租赁起重机械,并组织运输、试验、验收,确认满足施工要求。

(6).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查本企业所用施工机械和起重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审定起重机械安拆、大修改造作业方案,参与编制或审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机械配置和大型吊装方案。

(7).负责组织单位层面的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使用、维修、运输、试验等过程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安全控制措施的编制,并对作业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督和指导。

(8).负责组织编制单位起重机械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审查和指导施工项目部起重机械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和演练。

(9).按有关规定负责单纯机械事故和机械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参与机械事故并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10).负责对各施工项目部、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的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状况和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或专项检查、评价和考核,并指导、追踪、督查缺陷整改情况。

(11).配合组织对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取证;建立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台账,并进行动态管理。

(12).负责机械设备购置费用、折旧费、大修费的使用管理,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提高起重机械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13).负责建立单位施工机械总台账和建立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

(14).负责制订单位起重机械原始记录、检查表、统计报表、机械和相关人员台账、机械合同等标准资料格式,并对相关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存档。

(15).参与工程项目分包合同审查,重点审查分包单位自带起重机械的数量与安全状况、以及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责任方面的条款。

(16).负责组织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竞赛评比表彰,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管理经验。

(17).负责组织对新型或进口起重机械的相关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及方法的引进消化和推广工作。

2.2.2 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部

施工项目部项目经理是项目施工中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设置项目生产副经理或总工程师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施工项目部必须建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图)、机械安全岗位责任制和起重机械安全目标。

2.2.3 施工单位起重机械使用单位

施工单位应设立起重机械专业生产经营(或租赁)单位(如机械租赁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等),简称起重机械专业单位。施工企业的起重机械专业单位应具有安装、拆卸和维修起重机的专业人员。

施工单位的各公司、各工地、各分包队等使用起重机械的单位,简称一般机械使用单位。一般机械使用单位应根据使用起重机械的数量,适应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需求,设置专职或兼职机械管理员。

起重机械专业单位和一般机械使用单位在本文件中统称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起重机械使用单位是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的保障单位,应接受企业机械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考核。起重机械使用单位与施工项目部间应按照企业内部规定或相关合同协议,明确双方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职责,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接受施工项目部的监督管理与考核。

2.2.4 施工单位起重机械使用单位主要职责:

(1).根据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结合现场的实际,制订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办法或细则及起重机械作业人员机械安全岗位责任制。

(2).制定本单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目标,并分解至作业班组和岗位。

(3).建立起重机械台账,掌握所使用起重机械数量和安全技术状况,保证全部起重机械完好并取得安全检验合格证。

(4).负责编制所使用的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维修保养规程、检查检验规程、安拆作业指导书、作业方案和维修计划和方案,并按规定上报审批。

(5).负责对本单位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及参与起重机械作业的有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技术交底,建立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台账,定期向企业机械管理部门提出认证或换证计划,保证起重机械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6).负责根据起重机械的作业类别(安装、拆卸、试验、操作、维修、检查、检验)、作业过程、环境条件进行危险源辨识,并根据辨识结果制订安全措施。

(7).负责编制起重机械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按规定上报审查;配合一般起重机械事故的调查处理。

(8).负责对起重机械结构件、零部件在安装前及拆卸后的检查,对在用起重机械进行定期和经常性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验收,对存在的重大隐患缺陷上报企业机械管理部门及起重机械所在施工项目部。

(9).负责建立所使用的起重机械动态档案,填写起重机械安装、变换工况、试验、运行、保养、维修、安全技术交底、故障处理、检查及缺陷整改记录、拆卸、停用、事故记录和交接班记录等,并根据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

(10).负责起重机械安装过程的质量检验,参与起重机械轨道或基础的验收。配备常规的检测仪器,建立检测仪器台账,检测仪器需经检定合格。

(11).按维修保养规程,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维护保养,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3 起重吊装作业“十不吊”制度

第1条 指挥信号不明不准吊。

第2条 机械安全装置失灵或带病时不准吊。

第3条 现场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起落点不准吊。

第4条 吊物重量不明或超负荷不准吊。

第5条 斜牵斜挂不准吊。

第6条 散物捆扎不牢或物件装放过满不准吊。

第7条 吊物上有人不准吊。

第8条 埋在地下物不准吊。

第9条 棱刃物与钢丝绳直接接触无保护措施不准吊。

4 完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与记录资料措施

4.1 施工单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与使用制度;

(2)租用与分包工程自带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3)起重机械维修制度;

(4)起重机械安装维修队伍管理制度;

(5)起重机械安拆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查与执行制度;

(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与考核制度;

(7)起重机械检验仪器、工器具管理制度;

(8)机械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9)对施工项目部、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评价考核制度;

(10)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4.2 施工单位至少应具备以下规程、标准和定额:

(1)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2)起重机械保养和修理规程;

(3)起重机械设备技术试验规程;

(4)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艺规程;

(5)起重机械安全、质量检验标准;

(6)起重机械安全检查标准;

(7)输变电工器具安全检查标准;

(8)起重机械企业自检用“安全技术检验报告书”;

(9)对施工项目部和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的起重机安全管理的评价标准。

(10)起重机械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和各种安全措施。

4.3 施工单位至少应制订以下主要工作计划:

(1)起重机械及工器具购置更新计划;

(2)起重机械大修、改造年度计划;

(3)起重机械定期检验检测计划;

(4)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培训和取证计划;

(5)起重机械安全检查和评价计划;

(6)起重机械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4.4 施工单位至少应有以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记录资料,并保证其完整、齐全和准确:

(1)起重机械台账;

(2)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台账;

(3)企业对现场起重机械安全检查记录和缺陷整改验收记录;

(4)上级部门对现场起重机械安全检查缺陷整改追踪记录;

(5)对施工项目部和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评价和机械管理评比记录;

(6)起重机械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7)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培训、考试、考核和奖惩记录;

(8)有关机械安全会议、专业会议等记录;

(9)其他有关记录、通报、文件等;

(10)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包括:

4.4.1 原始资料部分

(1)购置合同、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合格证;

(2)新型(新产品)和超大型起重机械型式试验合格证;

(3)使用说明书、有关图纸等设计文件;

(4)使用登记证明。

4.4.2 动态资料部分

(1)安装告知书、安拆作业指导书、检验报告书;

(2)过程检验记录、安装后企业自检报告书、技术交底签字记录;

(3)负荷试验记录、特殊检验报告(有关焊缝探伤、应力测试、校核计算等);

(4)大修鉴定和修竣验收记录、技术改造记录、报废鉴定和手续;

(5)基础或轨道验收记录、特殊工况作业记录(超负荷作业、双机抬吊等);

(6)主要零部件更换记录、维修记录;

(7)故障记录、事故及未遂事故记录。

4.5 施工单位起重机械使用单位根据本文件明确的施工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计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单位具有可操作性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及细则(或办法),其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安装、拆卸、维修、保养、检查整改、人员培训、安全奖罚、作业指导书与措施编审、档案资料管理、测量仪器使用管理等。

4.6 施工单位起重机械使用单位根据本措施中企业起重机械资料管理要求留存的记录资料外,至少还应具有以下管理资料:变换工况记录、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操作和维护人员变更记录;测量仪器台账、测量仪器使用规程等。

4.7 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部应围绕起重机械进场准入、安拆队伍资质及人员资格管理、作业指导书编审与执行、起重机械安全检查与缺陷整改、起重机械使用管理等重点管理内容制定有关管理制度或细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4.7.1 起重机械(机具)进场准入制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进场告知和手续(调入、租赁、分包队自带等);

2.准入条件(整机、待安装的零部件检查标准);

3.准入验收工作程序。

4.7.2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和安拆队伍准入制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准入条件(七种人员资格证件及相应安拆资质);

2.准入审查工作程序。

4.7.3 起重机械安拆作业指导书审查制度(包括外租、分包单位的安拆队伍),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编写要求(编写标准);

2.送审工作程序;

3.实施要求。

4.7.4 起重机械安全检查(评价)制度(包括外租、分包队的安拆队伍),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检查方式(如巡检、旁站监督、月检查、专项检查、安全评价等);

2.检查(组)人员组成;

3.检查时间;

4.检查范围、内容;

5.检查标准和检查记录;

6.检查小结和结果处理;

7.整改验收(期限或措施)。

4.7.5 机械考核奖罚制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奖罚标准;

2.执行工作程序。

4.7.6 停机维修和停机封存制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告知原因、预计期限;

2.鉴定确认;

3.采取措施。

4.7.7 起重机械和起重机械作业人员退场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退场告知要求;

2.退场手续办理。

4.7.8 机械资料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项目部存档内容(目录);

2.收缴和整理期限;

3.借阅办法。

4.8 施工项目部应收集或留存的起重机械管理资料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4.8.1 有关起重机械法规、标准和上级有关文件等。如国家行政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规定等)、技术法规(所用起重机械、钢丝绳等技术规程标准等)、上级文件(本企业有关机械安全施工文件和安全评价标准等)。

4.8.2 本项目部机械管理体系网络图、机械安全岗位责任制、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4.8.3 进场起重机械(机具)名细(或台账),整机(或机具)检查验收表、待安装机械零部件检查表、整改验收单,安装告知书、检验报告书和安全检验合格证复印件等。

4.8.4 进场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登记台账和资格证件复印件;安拆队伍的资质证件复印件。

4.8.5 已批准的起重机械安拆作业指导书、并附有负荷试验报告和交底签字记录;地基、轨道、附着验收记录、过程检验记录和企业自检报告书等;机械其他方案和措施(如机械改造、变换工况、双机台吊、超负荷作业等);重要维修改造方案;特殊检验报告(焊缝探伤、应力测试、校核计算等);机械防风、防雷电、防撞措施等,应附有交底签字记录。

4.8.6 巡检、旁站监督、专项检查、月检查、安全评价等检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验收单、月检小结、通报和对各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的机械安全管理考核记录,以及上级检查报告和整改完成记录等。

4.8.7 机械事故和机械未遂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4.8.8 机械事故应专项急预案及演练计划、记录和评价报告、改进意见;现场停机维修、封存手续等。

4.8.9 施工项目部应留存租赁机械名细、租赁合同协议。

4.9 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起重机械和主要机具进场安全确认登记制度;

(2)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和安拆队伍进场申报审查登记制度;

(3)起重机械安拆作业指导书审查制度;

(4)起重机械安拆监督管理制度;

(5)起重机械和重要机具安全状况定期检查制度;

(6)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定期评价考核制度;

(7)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资料管理制度。

4.10 业主项目部的起重机械安全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起重机械相关国家行政法规、国家技术标准和安全规程;

(2)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图;

(3)业主、项目监理有关人员的机械安全岗位责任制;

(4)对项目监理、施工单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定期评价考核记录、通报;

(5)起重机械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和演练、评价记录;

(6)有关起重机械安全文件(专业会议、上级检查、评价情况、整改上报等)。

4.11 项目监理单位的起重机械安全监理程序或细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起重机械和主要机具进场安全确认登记监理程序;

(2)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和安拆队伍进场申报审查登记监理程序;

(3)起重机械安拆作业指导书审查监理程序;

(4)起重机械安拆和负荷试验监理程序;

(5)起重机械和重要机具安全使用监理程序;

(6)起重机械和重要机具安全状况定期检查程序;

(7)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定期评价考核细则;

(8)现场起重机械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及演练细则;

(9)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监理资料管理办法。

4.12 项目监理的起重机械安全监理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现场所用起重机械登记台账和其安全检验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2)进入现场起重机械(整机)安全状况复查确认表;

(3)进入现场待安装起重机械散件安全状况复查确认表;

(4)现场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台账和其资格证复印件;

(5)进入现场起重机械安拆队伍的相应资质复印件;

(6)起重机械状况月检查记录、总结、通报或纪要;

(7)机械缺陷整改通知单、停工令和整改验收单;

(8)起重机械作业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防范措施审批留存件;

(9)起重机械安拆作业指导书的审批留存件;

(10)有关起重机械重要作业的旁站监理记录;

(11)起重机械基础、轨道和附着审批、验收等资料;

(12)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评价(年度或阶段)报告、记录、通报;

(13)起重机械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演练评价记录及改进建议。

5. 起重机械安装与拆卸管理措施

5.1 起重机械安装与拆卸必须实行专业化管理,从事安装与拆卸作业的单位必须取得相应起重机械安装维修资质,并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作业。

5.2 从事起重机械安装与拆卸的专业单位应指定施工负责人、技术、安监、检验及其他管理人员,并明确管理界限和责任。上述人员必须接受与起重机械相关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

5.3 作业中的指挥、司机、司索、机械安装工、电气安装工、焊工应配套齐全,必须取得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资格证,并按证件类别规定作业范围,明确过程责任。

5.4 起重机械安装与拆卸中所用的机械设备、计量仪器、工具材料必须经检查、检测,并处于合格状态。

5.5 起重机械安装与拆卸必须编制作业指导书,安装与拆卸应分别编写。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员必须是起重机械专业工程师,并经安拆单位许可确认。

5.6 起重机械安拆作业指导书应经按施工企业有关制度中规定的权限审批。作业过程中施工方法及人员变更,应对变更部分重新编制和审批。

5.7 起重机械安装前,施工项目部必须持有关资料到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市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办理安装告知书。

5.8 应由施工负责人主持,由技术人员对全体参与作业人员进行全员安全技术交底,要交清作业内容、作业流程、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安全控制要点及责任分工。交底要针对不同的作业类别进行,并重点对危险点源及控制措施的交底。

5.9 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中的工序工艺流程、施工方法进行;组织分工明确,施工负责人、技术人员、安监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离开作业现场。

5.10 施工项目部机械管理专责人员应对关键工序进行指导把关;项目监理工程师对关键工序工艺过程进行旁站监督。

5.11 安装过程中要做好安装记录和过程检验记录,上道工序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5.12 起重机械安装后,安装单位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起重机械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自检合格,并出具自检报告书。

5.13 起重机械自检合格后,应向监督检验机构申请检验,并取得安全检验合格证。

5.14 安拆作业完成后,起重机械安拆单位应进行后评价。从作业方案的科学性、交底的清楚性、组织分工及责任的明确性、执行的全面性与合规性、危险点源辨识的准确性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满足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总结。

5.15 大型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应按以下纲目要求编写:(安装和拆卸相同部分内容要求,本纲目没有重复写出,凡不同的内容均写出安装和拆卸不同的要求)

5.16 安全措施

首先根据安全规程和说明书要求编写一般性安全要求;然后根据实际作业过程,辨识每一作业工序工艺及作业场所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分析出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危险环境因素,并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要求列出危险因素(或危险点)和危险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表。

5.17 附图与计算

在工艺中出现双机抬吊、超负荷起吊、增设临时支架、利用辅助卷扬机、架设揽风绳和地锚、大长件或异形件的吊点位置、特殊吊装等,文字往往很难叙述清楚,需要图式和必须校核计算等,不能省略,更不能只凭经验和估计。

5.18 拆卸后的零部件检查:拆卸作业完成后应检查各机构、结构和零部件的磨损、损坏及缺陷情况,做出记录,作为拆卸作业指导书的附件,便于下次安装前的维修或更换。

5.19 交底签字页

在安装和拆卸作业前,作业指导书必须进行交底,要求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必须全员签字,不得只有少数人签字或代签;为避免签字混乱,难于核查,应管理人员、各工种分别设签字栏。由于交底签字是在作业指导书审查批准以后,所以交底签字页,全员签字后可作为作业指导书的附件。

5.20 危险点和安全措施要清楚

1.不能只有一般安全要求,如上高空要带安全带、进现场要带安全帽等简单要求;

2.危险点(源)辨识要清楚;

3.安全措施要明确。

6. 老旧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措施

6.1 本文件中所称老旧机械是指实际使用年限超过 12年,但尚未达 到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使用年限,还仍在使用的起重机械。

6.2 起重机械的报废

起重机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6.2.1 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的;

6.2.2 达到安全技术规范等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或者报废条件的。

6.2.3 凡在工程现场使用的老旧起重机械,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整治:

6.2.3.1 开展对老旧起重机械的专项检测,其检测内容:

(1).外观检查(结构变形、油漆爆裂、腐蚀程度、焊缝外观、螺栓连接、主要零部件磨损情况等);

(2).形位公差测量(主要直线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等);

(3).对臂架、横梁、底架等重要结构主要受力焊缝进行焊缝探伤,并出 具探伤报告和腐蚀测厚报告;

(4).空载性能测试(起升、降落、变幅、回转、行走等测试。检查各机构和操纵、控制系统是否有异常);

(5).额定负荷试验和超负荷试验,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重点检查如整机结构、焊缝、螺栓、机构等;

(6).对本单位没有能力检测的内容,应当请权威机构核算和进行应力测试,作出鉴定结论。

6.2.4 老旧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要求:

(1)凡属于本文件规定的老旧起重机械,虽已取得安全检验合格证,但未经权威机构出具鉴定报告的,一律降低负荷至 80%额定负荷以下使用。

(2)经过整治的老旧起重机必须进行额定负荷试验和超负荷试验,按整治结论要求使用。

(3)严格使用条件,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加大检查频次,对主要受力结构和受力焊缝采取必要的专人监控措施。

(5)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7. 起重机械安全教育和培训措施

7.1 施工单位应组织本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相应的法定取证培训,做到起重机械相关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7.2 施工单位各层次应积极开展有关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和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杜绝违法行为。

7.3 施工单位应对各级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和使用人员进行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标准方面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7.4 对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内容:

(1)有关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2)有关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和技术标准;

(3)电力建设所使用的各种起重机械构造原理和性能特点及电气、液压控制原理;

(4)各种起重机械安全装置原理及检验标准;

(5)电力建设所使用的各种起重机械安拆实例;

(6)起重机械事故案例;

(7)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

7.5 各施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每年制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各类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除取证培训外,每年应举办不少于一期的培训班。每次培训后应做好总结和记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7.6 项目部应根据现场实际需要举办不定期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事故案例等短期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业主项目部、项目监理、施工项目部、起重机械使用单位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相关人员。

第10篇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

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常用设备,为了保证全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设备的完好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学校对设备严格实行科学管理。

一、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列入学校固定财产,有专人负责管理。

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爱护,依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操作、使用。

三、远程教育设备必须摆放机房指定位置,不得随意放置。

四、不得以任何借口将设备借出、转让、调拨或变卖,更不允许被个人占用。远程教育设备属专用设备,不得作为它用。

五、远程教育设备必须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凡不按规定办事,造成设备损坏的,将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六、做好对远程教育设备的安全保卫工作,每天下班,要关好窗户和安全门。

七、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将故障记录和处理情况及时向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落实售后维修公司进行维修。

八、对远程教育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保证安全,做好防火、防盗、防尘、防磁、防潮、防震、防高温、防雷击、防腐蚀等工作。

第11篇 设备点检管理制度规章

1.目的

点检是车间设备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目的是通过点检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

2.范围

办法适用于机械动力部所辖维护设备,实行全员点检定修制度。

3.点检实施

3.1根据设备分类,制定详细的点检周期、点检内容。

3.2根据设备分类制定排污周期、润滑周期、润滑部位、给油脂种类等。

3.3制定设备卫生清扫周期及清扫标准。

3.4对点检的设备详细记录部位、运行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要详细,记录故障情况、处理过程、更换器件型号、种类、件数。

3.5点检工具、**要携带齐全。

3.6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问题,要及时汇报。

3.7除做好点检记录外,日常检修也应详细记录。

4.点检内容及周期

4.1公共点检内容:

4.1.1对所辖区域内的设备进行点检,查看岗位生产记录,与岗位有关人员交换信息、收集设备运行状况并进行分析,掌握机件的劣化程度。

4.1.2根据点检情况,提出预防、改善设备性能的意见。

4.2仪表部分:

4.2.1对现场仪表的点检:(每日一次)

(1)仪表要保持安装姿态,垂直水平。

(2)外观要保持完好、清洁、证牌齐全。

(3)仪表引线保持整齐,牢固无脱落、裸线。

(4)导压管保持安装姿态,无堵、漏、无扭曲。

4.2.2对现场管线的点检:(每日一次)

(1)管线要保持安装姿态,垂直水平。

(2)线槽、线管无拖吊,导线无裸露,线槽盖板齐全完好。

(3)管路、接头、气源、保温是否有堵、漏、渗现象。

(4)阀门要完好,开闭灵活可靠,手轮齐全,丝杠无弯曲。

4.2.3对室内盘面仪表的点检:(每日一次)

(1)外观完好、证牌齐全,部件无缺损。

(2)仪表内外保持清洁。

(3)显示准确,画线正常清晰,按钮开关灵活可靠。

(4)自动调节系统品质要保持良好。

4.2.4盘后布线的点检:(每日一次)

(1)布线整齐规范,端子接线牢固,接触良好。

(2)改造线、临时线要进线槽,做到规范。

(3)照明要良好。

4.2.5对电源的点检:(每日一次)

(1)电源线应无破损、裸露,绝缘良好。

(2)保护盖齐全无损坏。

(3)24vdc要符号要求,电流正常。

4.2.6对执行器、调节阀的点检:(每日一次)

(1)执行器、调节阀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2)连杆、调节杆无弯曲、螺丝无松动。

(3)可动部分润滑良好。

4.3 plc(计算机)部分

4.3.1对现场管线的点检:(每日一次)

(1)管线要保持安装姿态,垂直水平。

(2)线槽、线管无拖吊,导线无裸露,线槽盖板齐全完好。

4.3.2对室内控制柜、盘的点检:(每日一次)

(1)外观完好、证牌齐全,部件无缺损。

(2)指示表显示准确、按钮开关灵活可靠,其它部件正常。

(3)布线整齐、规范,端子接线牢固可靠。

(4)照明良好。

(5)附属设备齐全、完好。

(6)盘内设备内外清洁。

4.3.3电源系统的点检:(每日一次)

(1)ups抗干扰净化电源及其它供电系统各参数正常,运行稳定,切换可靠。每半年进行一次放电检查。

(2)电源线无破损、裸露,绝缘良好。

(3)接地良好,无松动,未与其它金属搭接。

(4)备用设备正常。

4.3.4制冷系统的点检:(每日一次)

(1)制冷系统运转正常,无故障报警。

(2)室内温度、湿度满足要求。

(3)柜内、机箱内风扇运行正常,无杂音、设备无超温报警。

(4)备用设备正常。

4.3.5 plc系统柜(端子柜)的点检:(每日一次)

(1)系统电源正常。

(2)cpu、i/o模板运行正常,无故障报警指示。

(3)系统总线运行指示正常,通讯正常等。

4.3.6操作站(台)的点检:(每日一次)

(1)系统供电正常

(2)网络通讯正常。

(3)检查联锁、报警调节及显示参数,调节回路品质是否良好。

(4)检查信息记录表,掌握点检周期内设备运行情况及系统报警情况。

4.3.7变频器的点检:(每日一次)

(1)检查变频器显示信息。

(2)变频器供电系统。

(3)变频器接线端子是否松动,是否异常。

4.3.8通讯设备的点检:(每日一次)

(1)通讯架空电缆规范,符合要求。

(2)线路完好,无裸露,绝缘良好。

(3)避雷设施、地线符合要求。

(4)定期了解用户电话的使用情况,用户签字认可。

4.4低压电气系统:

4.4.1机车电源系统的点检:(每周点检二次)

(1)各机车集电器(磨电刷)有无变形,各部位螺栓、销子是否完好及刷块磨损情况检查。

(2)磨电道、滑线是否完好,瓷瓶(绝缘子)、压板、连板、膨胀缝过渡

第12篇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规定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1、大楼设备管理最有成效的经验是:立足于预防,即“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2、无论什么设备均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保养项目进行日常保养。

3、机电主管必须制定有关分管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作为维修防范全年的安排,是机电处最具权威的指令性文件。

4、各机电维修人员要严格按照预防性维修计划执行。

5、部门主管要严格按照预防性维修计划检查。

第13篇 起重设备、机具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起重机器、小型机械、工器具使用安全,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风电场范围内的起重机器小型机械、工器具及起重吊具安全管理制度。

3 引用标准: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4内容

4.1职责:

4.1.1风电场专业库房管理员负责起重机器、小型机械、工器具使用安全的管理,安全员负责建立起重机器、小型机械、工器具使用安全的管理台帐和档案记录。

4.1.2风电场专业库房管理员负责对起重机器、小型机械、工器具进行统一标识,定期进行外观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30天)和发放前的检查,并确认是否完好。

4.1.3借用人应在起重机器、小型机械、工器具出库前进行外观检查,并确认该工器具完好可用。

4.1.4风电场安全员负责对起重机器、小型机械、工器具的定期检验工作(时间间隔不超过6-12个月)。

4.1.5风电场专业人员负责起重机器、小型机械、工器具的维修工作,不能维修的交安全员统一联系外部维修单位进行维修或更换。

4.1.6风电场安全员负责监督起重机器、小型机械、工器具检测、检验工作,专业库房管理员负责起重机器、小型机械、工器具的保管、检查和维修等工作。

4.1.7按公司计划统一采购、管理和大修;由租借部门负责租借和管理,保证起重机械 、小型机械的性能完好,各租借部门负责使用、维护、修理、检查、安全部门监督指导。

4.1.8在2000元以下的小型工器具,起重作业工器具、吊具由物质部门按公司计划统一采购、管理、租借或发放。

4.1.9起重机械 、小型机械由物质部门供应,安全部门负责进行检查,验收、报废工作,必要时邀请同级技术、质检部门参加验收。

4.1.10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对小型机械工器具、吊具生产厂家、供应商的选择、评审和监督检查工作。

4.2定义;

a.小型机械是指施工班组独立使用的除施工设备以外的施工机械。安装小型机械,坡口机、套丝机、往复机、弯管机、切割机、太钻、砂轮机等

b. 小型机具是价值在2000元以下,能独立发挥作用的需动力或无需动力的机器、工具。

c.起重作业工器具,吊具是指起重绳索、索具、吊带、吊具起重钳、卸扣、吊钩、吊环、钢丝绳夹、起重滑车、各种倒链(平拉葫芦、千斤顶)等。

e. 起重机(crane)属于起重机械的一种,是一种作循环、间歇运动的机械。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取物装置 从取物地把物品提起,然后水平移动到指定地点降下物品,接着进行反向运动,使取物装置返回原位,以便进行下一次循环。

f.起重机械由起升机构(使物品上下运动)、运行机构(使起重机械移动)、变幅机构和回转机构(使物品作水平移动),再加上金属机构,动力装置,操纵控制及必要的辅助装置组合而成

4.3采购要求;

a.物质供应部门必在国家定点正规生产厂家单位或信誉较好的供应商采购,具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合格的小型机械,工器具和零件在同等价格以上优先考虑。

b.起重作业工器具的采购必须是经公司有关避免确定的厂家。

4.4机具使用要求;

a.机具应由了解其性能并能够熟悉操作知识的人员操作。

b.机具的转到部分及牙口、刃口等尖锐部分应装设防护罩或遮拦,转动部分应保持润滑。

c.机具的压力表、电流表、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检测仪表,以及制动器、限制器、安全阀等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完好。凡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或已损坏的应停用,安全防护装置完全阀等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完好。凡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或已损坏的应停用,安全防护装置恢复完善后方可使用。

d.机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严禁使用已变形、已损坏、有故障等不合格的机具。5.机具应按其出厂说明书和名牌的规定使用。必须超名牌使用时,应经核算,采取措施并经试验确认安全可靠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e.电动工具必须接地良好,并安装漏电保护器。

f.机械操作人,在机械运转中,不得打闹、闲谈、吃临食、不得酒后开机,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随时注意和检查机械各部分运转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停机处理。如发现机械存在影响安全方面的缺陷并不能立即排除时,应立即报告,推延不报或硬性使用的,操作者应为事故负责;有关专业接到报告后妥善处理,否者操作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g.每台小型机械、工器具应在醒目位子贴挂简明的安全操作规程,说明主要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及负责人。

h.小型起重工器具、吊具:1.一般钢丝绳应符合gs1102的规定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2.钢丝绳应防止打结或扭曲;切断钢丝绳应防止绳股散开的措施;钢丝绳应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润滑剂应符合该绳的要求并不影响外观检查;钢丝绳每年浸油一次。3.钢丝绳不得直接套挂连接,应按规程、规定连接。4. 钢丝绳不得直接套挂连接,其许可应力不得大于0.98kn/cm2,用作绑扎绳时,允许用应力应减低50%。5.卸扣的使用不得横向受力,卸扣的销子不得扣在活动性较大的锁具内。不得使卸扣处于吊件的转角处,必要时应加衬垫并使用加大规格的卸扣。

4.5滑车:

a滑车应按名牌规定的允许的载荷使用。如无名牌、则应经计算和试验后方可使用。

b.滑车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如发现吊钩磨损达到原尺寸的10%,槽地磨损3mm以上,以及有裂纹、轮缘破损等情况着,不得使用。

c.在受力方向变化较大的场合和高处作业时,应采取吊环式滑车;如采用吊钩式滑车,必须对吊钩采取保险措施。

d.使用开门式滑车时,必须将开门得钩环锁紧。

4.6起重机器机具管理制度:

a.起重设备只限于熟悉使用方法并经考试合格的人员员使用.起重机械和起重工具的工作负荷,不准超过铭牌规定。

b.起吊,搬运大型或精密试验设备(试品)应事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由有经验的专人负责领导进行,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熟悉起吊搬运方案和安全措施.起吊搬运时只能由1人指挥.

c.各式起重机的技术检查,每年至少1次.应检查有无保险装置,联锁装置和防护装置是否完好;检查绳索,链条,吊钩,齿轮和传运装置的状况与磨损程度和固定物状况;对电力传动的起重机,还应检查接地状况。

d.起吊工作开始前,应由工作负责人或指定专人检查工具,机具及绳索质量是否良好,起重机械的载荷,制动,限位,联锁及保护等安全装置必须灵活可靠,不符合要求者严禁使用。

e.起重物品必须绑牢,吊钩钢丝绳应垂直挂在物品的重心上.禁止使用吊钩斜着拖吊重物.起吊重物稍一离地,就须再检查悬吊及捆绑情况,确认可靠后方准继续起吊。

f.工作人员不得随起吊物升降.起重机正在吊物时,任何人不准在吊物下停留或行走,起重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4.7检查、维护、试验:

a. 起重机械、小型机械、工器具及起重工器具、吊具应有专人进行检查、维护、试验、并应随机挂贴安全操作牌。

b.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坚定。修复后的起重机械 、机具应经试转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c.维修、调整必须在停机后进行。

d.待修与完好的起重机械 、小型机械、工器具必须存在干燥、无害气体和腐蚀性化学品场所并用标签或色标加以区别。

4.8下列情况必须报废:a.以检查、试验及修理后起不到使用要求的。b.修理费用已超过重新采购和制造价格。

第14篇 炼铁厂设备寿命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及时更换运行至寿命临界点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与效益的双赢,特制订本制度。

2. 定义

所谓设备“寿命周期管理”,就是在一个设备即将达到它的使用周期时,把其从系统上更换下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合理预测设备寿命的“临界点”。提前更换在线运行设备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推迟更换在线运行设备容易酿成设备非计划停机事故。

3. 适用范围

炼铁厂各科室、车间。

4. 内容

4.1 炼铁厂设备寿命管理范畴为在用及备用的设备及备件。

4.2 设备科及各车间班组严格按照《设备寿命预测登记表》填写要求进行填写。

4.3 设备科制定的设备寿命周期是一个逐步研究、完善的过程,因此发现不合理的寿命周期,设备管理人员有义务及时提出建议及更改。

4.4 接近制定寿命周期的设备或部件,各车间要提前一个月书面汇报设备科,以便统一安排处理。

4.5 申报计划检修项目时要将接近寿命周期的设备或部件一并申报。

4.6对于下线的设备由设备科专业技术人员鉴定后进行报废或维修。

5. 考核

5.1 有未按要求填写《设备寿命预测登记表》的,对所属车间进行5分。

5.2 接近制定寿命周期的设备或部件,各车间要提前一个月书面汇报设备科,否则不予安排。若因设备或部件寿命到期车间未汇报而发生的事故,视事故大小处罚责任车间10-30分。

5.3 申报计划检修项目时若未将接近寿命周期的设备或部件申报,对每件设备或部件给予车间处罚10-20分。

第15篇 仪器仪表及自动控制设备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公司仪器仪表及自动控制设备(以下简称“仪表设备”)管理工作,提高仪表设备管理水平,保障仪表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对仪表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

3  相关文件及引用标准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设计规范》(sh 3063-1999)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sh 3005-1999)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2)

4  定义

本制度所称仪表设备是指在销售、生产、运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检测仪表、自动控制监视仪表、执行器、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分析仪器仪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及其辅助单元等。

5  职责

5.1生产部管理职责

5.1.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仪表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贯彻公司有关仪表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

5.1.2组织制定和修订公司仪表设备管理制度、规程、标准和规定。

5.1.3检查各使用车间执行仪表设备管理制度的情况,指导和协调各使用车间的仪表设备管理工作。

5.1.4参与新建装置、重大更新和技措等项目中仪表设备的规划、设计选型等前期管理工作。

5.1.5负责审查使用车间上报的仪表设备零购、更新、报废及检修计划。

5.1.6负责审核各使用车间仪表设备的检修项目及方案,参与重要仪表项目验收工作。

5.1.7负责组织仪表设备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交流及先进管理经验的交流及推广应用。

5.1.8组织公司重大仪表设备事故调查与分析。

5.2电仪车间管理职责

5.2.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仪表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贯彻公司有关仪表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

5.2.2负责制定和修订公司仪表设备管理细则。

5.2.3检查公司执行仪表管理制度、规程、标准和规定的情况。

5.2.4参与或组织新建装置、更新或技措等所有项目中仪表设备的规划、设计选型等前期管理工作。

5.2.5负责编制本车间上报的仪表设备零购、更新、报废及检修计划。

5.2.6组织审查公司仪表设备及其系统的技改技措项目计划。

5.2.7负责公司仪表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按时汇总、上报自动化仪表技术状况表。

5.2.8负责编制公司仪表设备的检修项目及方案,组织仪表项目验收工作。

5.2.9负责组织仪表设备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的交流及先进管理经验的交流及推广应用。

5.2.10组织公司仪表设备的事故调查与分析,及时上报仪表设备事故分析报告。

5.2.11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仪表设备台帐及档案。

6  仪表设备的前期管理

6.1仪表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全过程管理中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竣工、投运阶段的全部管理工作,是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必须重视前期管理工作。

6.2电仪车间应参与新建、改扩建等项目中仪表设备的设计审查,依据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对设计选型的可靠性、维修性、适用性、经济性、先进性、安全性提出要求。

6.3仪表设备购置要坚持质量第一、性能价格比高和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原则,严格进厂质量验收,进口设备应有必备的维修配件。电仪车间应参与或组织主要仪表设备的购置,负责技术协议的签订工作。

6.4  仪表设备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及《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h3521-1999)进行。在新建、改扩建工程中负责仪表设备施工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具有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的能力,具有健全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6.5电仪车间应参与或负责仪表设备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调试、竣工资料移交等方面的工作。施工单位在移交时,竣工验收必须按设计要求及《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h3521-1999)进行,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交接。要做到竣工资料齐全,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包括:

(一)工程竣工图包括(装置整套仪表自控设计图纸及竣工图);

(二)设计修改文件和材料代用文件

(三)隐患工程资料和记录;

(四)仪表安装及质量检查记录;

(五)电缆绝缘测试记录;

(六)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七)仪表风和导压管等扫线、试压、试漏记录

(八)仪表设备和材料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九)仪表校验和试验记录;

(十)回路试验和系统试验记录;

(十一)仪表设备交接清单;

(十二)报警、联锁系统调试记录;

(十三)智能仪表、dcs、esd、plc组态记录工作单;

(十四)未完工程项目明细表等;

(十五)仪表设备说明书。

6.6仪表设备投用前,应根据设备的特点编制相关规程,开展技术培训。

7  仪表设备的分类

仪表设备按以下类别进行分类:

⑴ 常规仪表

⑵ 过程控制仪表

⑶ 联锁保护系统仪表;

⑷ 在线分析仪表;

⑸ 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⑹ 其他仪表

8  常规仪表管理

常规仪表是指一般情况下通用的检测仪器仪表、控制监视仪表、执行器、辅助单元及其附件等。

8.1常规仪表选型应考虑以下原则

8.1.1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仪表选型应综合考虑其安全可靠性、技术先进性、

有关计量法规要求进行周检。

8.3.7仪表作业前应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当对参加联锁的常规仪表进行维护检修时,应严格按照《联锁保护系统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

8.3.8常规仪表的检修一般随装置停工检修进行,在检修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修计划,准备必要的备品备件、检修材料、工具和标准仪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检修网络图。需要外委的检修项目应办理外委审批手续。

8.3.9仪表检修按《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shs 07001~07008-2004)要求进行;在每个检修周期内, 应对每台仪表进行检查校验。

8.3.10仪表单机校验后应进行回路联校,参加联锁的仪表还应进行联锁回路确认。

8.3.11 仪表保温和防冻防凝管理

① 每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下一年的三月底为冬季防冻防凝期。

② 每年十一月十五日前,生产装置上所有蒸汽、水、油、化工物料等介质的引压管道内采用隔离液的,应灌充防冻液,防冻液应符合不小于-18±2℃的质量要求;对不灌充防冻液的回路(如介质为风、本介质)应定期放水(视情况而定),并做好记录。

③ 防冻防凝工作必须落实到人,要有台帐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④ 根据季节特点,对易冻、易凝、在风口位置的出口,封包保温伴热情况要加强检查(既要防止保温不足而使有介质冷凝又要防止保温过高而使防冻液汽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⑤ 对易冻易凝的出口封包、引压管线、变送器接压部分应采用保温或蒸汽伴热,并确保保温伴热的管道、外保温应完好无损,并涂有油漆。

⑥ 对仪表风罐及所有的空气过滤器每周应放水一次,并做好放水时间和积水情况的记录,如发现积水,应增加放水次数。仪表检维修部门应分别建立遇寒流、零度以下、零下3度以下的仪表防冻保暖的预案。

⑦  对引压管线、控制阀、变送器,当停用时应关闭出口阀,打开放空阀,对于控制阀要求车间(作业区)关闭上、下游阀,打开放空阀。

⑧ 每年防冻防凝期前,对疏水器全面检查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更新,每日检查疏水器疏水状态,疏水应是间歇出水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需保温蒸汽直排的,可挂牌说明。

⑨ 对于常温下易凝介质,做好全年保温防凝工作。

经济性。

8.1.2选用的仪表应是经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合格产品。优先选用经gb/t19000

或iso9001标准认证的产品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在工程设计中不得采用未经工业鉴定的试制仪表。选用的仪表需考虑外壳防护等级(ip)适应使用环境。

8.1.3仪表选型应考虑使用单位的现状和发展规划,主流机种力求统一。

8.1.4仪表选型应有利于全厂或区域性的集中控制和集中管理,有利于系统集成、信息集成、功能集成,提高公司生产管理水平。

8.1.5对于新建或改造装置的常规仪表配置、选型应遵循《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sh3005-1999)之规定,仪表设备主管部门应参与或组织对设计资料进行审查。

8.2防爆型仪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8.2.1根据使用场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选择仪表的防爆类型并满足等级要求。仪表的安装,配线应按安装场所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类别、级别、组别确定安装敷设方式。

8.2.2防爆型仪表及其辅助设备、管件、连接件、密封件均应有合法的防爆合格证,其构成的系统应符合整体防爆的设计要求。

8.2.3防爆型仪表检修时不准更改零部件的结构,材质。

8.2.4在危险场所对原有的防爆型仪表进行更新、改造时,必须审定仪表的防爆性能,不得随意降低防爆等级。

8.2.5在危险场所新增仪表测控回路及其他回路,其防爆等级不得低于区域内其它仪表防爆等级。

8.3常规仪表的使用、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和检修要求:

8.3.1生产部应建立和健全常规仪表运行、维护、校验、检修等各种规程和管理制度。

8.3.2仪表设备的操作及维护保养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8.3.3特殊仪表的维护人员应接受专门培训,才能进行仪表的维护调校工作;放射性仪表应指定专职维护人员,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8.3.4严格执行仪表设备的定期检查、强制保养制度,搞好计划检修工作。备用仪表应随时处于完好状态。

8.3.5仪表运行时如发现异常或故障,维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对故障现象、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做好记录。

8.3.6常规仪表校验严禁使用超期未检或检定不合格的标准仪器。各种标准仪器应按9  控制系统管理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集散控制系统(dcs)、紧急停车系统(esd)、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ipc)以及在先进过程控制(apc)和优化过程控制(opc)系统中使用的上位计算机等。

9.1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选型原则

9.1.1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的选型应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系统可靠为原则。

9.1.2选型时应考虑到公司机型的相对集中,新老系统的过渡配合,系统联网,以及性能价格比诸因素,在多方询价,择优选择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评审确定并按规定报批。

9.2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更新改造原则

9.2.1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需要更新改造时,应由生产部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评审,作出鉴定意见后,按规定程序报批。

9.2.2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考虑更新改造。

9.2.2.1实际使用年限超过十年,系统老化,硬件故障频繁,影响安全生产。

9.2.2.2机型早已淘汰,备品配件无来源。

9.2.2.3软件版本落后,且无法升级,功能开发受阻,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9.2.2.4工艺改造需要更新。

9.2.2.5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报废手续应在新系统正常运行半年后办理。

9.3对已投入使用的控制系统,如果需要改变控制方案,或增加仪表回路,应办理审批手续。

9.4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

9.4.1系统点检制度

9.4.1.1电仪车间应加强对系统的日常维护检查,根据系统的配置情况,制定系统点检标准,并设计相应的点检表格。

9.4.1.2系统点检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主机设备的运行状态。

b、外围设备(包括打印机、拷贝机等)的投用情况和完好状况。

c、各机柜的风扇(包括内部风扇)运转状况。

d、机房、操作室的温度、湿度。

9.4.1.3点检记录要字迹清楚、书写工整,并定期回收,妥善保管。

9.4.2系统周检制度

9.4.2.1电仪车间应根据规定,制定周检项目、内容和合理的周期,并做好dcs系统周检记录。系统周检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a、确认冗余系统的功能和切换动作是否准确可靠。

b、清洗过滤网。

c、清洗crt。

d、检查风扇及风扇的保护网。

e、定期清洗打印机。

f、清洗机房内设备的表面灰尘。

g、系统中的电池按期更换。

h、定期对运动机件加润滑油。

i、检查供电及接地系统,确保符合要求。

9.4.2.2系统周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填写缺陷记录,并立刻组织人员处理解决。

9.4.3系统硬件管理

9.4.3.1系统硬件电仪车间(应有专人负责保养,按规定进行点检、周检和维护。

9.4.3.2建立系统硬件设备档案,内容应名细到主要插件板,并作好历次设备、卡件变更记录。

9.4.3.3系统硬件的各种资料要妥善保管,原版资料要归档保存。

9.4.3.4在线运行设备检修时,要严格执行有关手续,按照规定,做好防范措施。

9.4.4系统软件管理

9.4.4.1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必须有双备份,并妥善保管在防磁金属柜内;控制系统的密码或键锁开关的钥匙要由专人保管,并严格执行规定范围内的操作内容。软件备份要注明软件名称、修改日期、修改人,并将有关修改设计资料存档。

9.4.4.2系统软件无特殊情况严禁修改;确需修改时,要严格按照申请、论证手续,主管经理批准后实施。

9.4.4.3应用软件在正常生产期间不宜修改。按工艺要求确需重新组态时,要有明确的修改方案,并由生产管理部门、工艺车间和仪表负责人共同签字后方可实施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9.4.4.4软件各种文本修改后,必须对其他有关资料和付盘作相应的修改。

9.4.4.5由通用计算机、工业控制微机组成的控制、数据采集等系统,应执行专机专用,严禁任何人运行与系统无关的软件,以防病毒对系统的侵袭。

第16篇 核电设备制造公司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各类危险性作业活动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及《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各部门、各单位。

2.在公司管辖范围内从事危险性作业的外委施工单位、承包单位、供货单位等相关方。

第三条 定义

1.危险作业指在生产或施工区域内进行的起重吊装、有限空间、临时用电作业、特殊物项运输、恶劣天气时室外作业、危险区域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工业管道抽堵盲板作业、交叉作业、动土作业、射线探伤、高温作业、脚手架搭设、狭小空间的焊接打磨、其他危险区域的危险作业等作业项目。

2. 动土作业:因工程需要在公司内进行的地面开挖、掘进、钻孔、打桩、爆破等有可能影响地下设备、管道、电缆及临近装置、建(构)筑物安全的作业。

3. 断路作业:生产区域内的交通道路上进行施工或吊装吊运物体等影响正常交通的作业。

4.特殊物项运输:指公司承担的车货总长度大于14米或宽度大于3.5米或高度大于3米或质量在20吨以上的大件进行的厂外运输;厂内单次利用厂内机动车辆运输5个以上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厂区内部各种车辆的超速行驶;其他情况特殊的厂内运输。

5.恶劣天气室外作业:超过六级以上的台风、暴风雷雨、暴雪、大雾、室外气温在零下10度以下的作业(吊装不允许进行)。

6.射线探伤:指在室外、生产车间或安装现场用手提式或移动式γ射线探伤机、*射线机进行探伤的作业及其他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装置进行的放射性作业。

7.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8.脚手架搭设: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悬挑式脚手架工程;吊篮脚手架工程;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9.狭小空间的焊接打磨:指作业空间小、施工难度大、常规工机具难以使用、操作人员活动范围受限且要求质量较高的部位进行的焊接、打磨作业。

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

第四条 职责

1.质量安全部

1.1 编制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1.2 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根据公司实际界定危险作业的范围;

1.3 监督危险作业许可制度的执行,对不遵守许可制度的单位进行督导,开具不符合项纠正措施,进行hse绩效考核。

技术中心

2.1 特殊危险作业开工前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2.2 组织作业单位有关人员对危险作业进行技术磋商,确定安全可靠的风险预防措施;

2.3 危险作业前组织或参与方案或安全技术交底。

2.4 对危险作业过程中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5 必要时会签危险作业许可证。

3.各部门、相关方

3.1 认真学习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和其他危险性较大的专业管理制度;

3.2 对需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特殊危险性作业向技术部门提出申请,提出具体要求。

3.3 认真履行危险作业审批手续,对在本区域内进行的危险作业进行监督、检查,会签作业许可证。

3.4 公司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接口相关方的危险许可的监督管理。

4.审批人员的职责

4.1对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进行审查。

4.2检查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4.3督促相关人员履行其职责。

5.专兼职hse管理人员的职责

5.1提出并督促落实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5.2 组织进行安全教育。

5.3 加强对作业现场的检查与指导。

6.监护人或的职责

6.1监督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的落实。

6.2 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的落实。

6.3 对违章作业及时纠正。

6.4 在发生危险时采取救援措施。

6.5 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和清理。

7.作业人员的职责

7.1 严格执行、落实有关安全措施,不违章作业。

7.2 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对于违章指挥有权拒绝。

7.3 正确使用和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和用品。

第二章 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内容

第四条 一般规定

从事危险作业的相关人员,必须按相关规定办理危险作业许可证,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

第五条 几种危险作业管理的内容

1.危险动火作业(简称动火作业)

1.1 定义

1.1.1 危险动火作业指在公司危险范围内进行的电焊、气焊、气割、切割、磨光等产生明火的作业。主要指在各种高压管道、空压站、乙炔汇流排间、涂装车间、配电室、变压器室、液氧站、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仓库、天然气站、ihp车间、办公楼、档案室或具有其他较大危险因素场所的动火作业。动火作业按动火危险程度分为特殊动火、一般动火二级。特殊动火需办理《危险作业许可证》。

1.1.2 特殊动火

凡属下列情况的动火均为特殊动火:

①高处交叉动火作业;

②有限空间内动火;

③乙炔汇流排间、油库、油漆库、液氧站、天然气站、档案室、仓库、涂装车间、ihp车间、各办公场所、计算机机房、保存有重要物资等危险较大或造成重大损失区域的动火作业;

④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装置、容器、输送管道、储罐等部位或其他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⑤带压不置换的动火作业;

⑥节假日、夜间等特殊时期进行的动火作业;

⑦冬春季枯草季节在枯草地附近2米范围内进行的动火作业或风力较大、作业中有可能引燃周围易燃物品的室外动火作业。

⑧其他情况下公司认为需规范的动火作业。

1.2 进入有限空间动火作业,必须同时遵守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高处作业动火,必须同时遵守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的要求。

1.3 动火作业过程中,如果作业条件发生异常变化,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动火作业许可证同时废止。符合作业条件恢复动火时,必须重新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2.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1.定义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指进入设备、容器、管道、储罐、地沟、锅炉、地井、烟道、专用贮料池等进行检验、检测、维修、养护等有可能造成窒息和中毒的有限空间作业。如进入结构模块、设备模块等空间较小、通风不良、氧气含量不足、有易燃易爆物品等的区域,涂装车间的有限空间和通风不良处所、存在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机溶剂蒸气

积聚的低凹场地结构(如地沟、地坑等),以及防火间距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构造等。

2.2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办理危险作业审批手续,填写危险作业许可证,要进入的设备与生产系统必须可靠隔断(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不允许采用关闭阀门、加水封等办法代替)。并清洗、置换。作业单位要做好严密的组织安排,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由设备所属单位对进入设备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2.3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确保清洗置换合格或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并指定专人进行检测,保证有限空间氧含量在19.5%--23%范围内,有害气体成分在国家允许范围之内。作业中应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连续监测。容器、设备内作业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休息。

2.4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动工具,必需使用时,要按相关规定制定安全措施,电动工具外壳要可靠接地、导线绝缘良好,并配备漏电保护装置,使用者必须穿戴绝缘鞋和绝缘手套。

2.5 有限空间作业要有良好的出入通道和换气通道,通风不良时,要强制通风。禁止用氧气吹风。进入有腐蚀性、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穿戴安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配戴空气呼吸器。

2.6.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设作业监护人,监护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监护人必须认真负责,坚守岗位,并与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络。

2.7 有限空间内作业,照明电源必须是36v以下的安全电压,如在潮湿场所内或煤气设备内作业,照明灯具的电压不得超过12v。容器内照明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2.8. 在设备内作业结束时,须认真检查,确认设备内无人、无工器具等,方可撤离。

3 危险高处作业(简称高处作业)

3.1 定义

高处作业:指在距离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3.1 高处作业的分类

3.1.1 特殊高处作业

(1)在阵风风力为6级及以上情况下进行的强风高处作业。

(2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异温高处作业。

(3) 在降雪时进行的雪天高处作业。

(4 )在降雨时进行的雨天高处作业。

(5 )在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进行的夜间高处作业。

(6 )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带电高处作业。

(7 )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悬空高处作业。

3.1.2 一般高处作业

(1) 在坡度大于45°的斜坡上面进行的高处作业。

(2) 在升降(吊装)口、坑、井、池、沟、洞等上面或附近进行的高处作业。

(3 )在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灼伤的区域或转动设备附近进行的高处作业。

(4 )在无平台、无护栏的塔、釜、炉、罐设备模块、结构模块等容器、设备及架空管道上进行的高处作业。

(5) 在塔、釜、炉、罐、设备模块、结构模块等容器、设备内进行的高处作业。

3.2 高处作业的管理规定

3.2.1 原则上不批准进行特殊高处作业。如遇紧急情况必须处理时,须将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后方可进行,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3.2.2 高处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制定安全措施并填报危险作业许可证,审批人员应到作业现场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批准。

3.2.3 高处作业人员作业前必须经安全教育,熟悉现场环境和施工安全要求。对患有职业禁忌证、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和劳动纪律差、班前、班中喝酒及有不良心理状态等人员,不准进行高处作业。

3.2.4 高处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扎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帽,不准穿硬底鞋。

3.2.5 高处作业必须设专人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监护,监护人应坚守岗位,对高空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3.2.6 作业开始前,作业人员必须检查作业场所栏杆、扶手、跳板、脚手架等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否则,不准进行作业。不符合高处作业安全要求的材料、器具、设备不得使用。登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作业时,必须铺设牢固的脚手板,并加以固定,脚手板上要有防滑措施。

3.2.7 高处作业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持物。不准往下投掷工具、材料及其它物品。易滑动、易滚动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坠落伤人。

3.2.8 高处作业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时,必须按指定的路线上下,禁止上下垂直作业,若必须垂直进行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高空作业现场必须设立围栏或其他明显安全界标,无关人员不准在作业点下面通行和逗留。高空作业和架空电力线路必须保持安全距离,以防触电。

3.2.9 高处作业应与地面保持联系畅通,根据现场情况配备必要的联络工具,并指定专人负责。

4 能源介质作业

4.1 定义

能源介质作业:因检修或其他作业须彻底切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而进行的抽堵盲板的作业。

4.2 检修单位根据检修计划和生产工艺需要,制定抽堵盲板方案,于检修前两天报生产部和质量安全部各一份。检修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抽堵盲板方案的安全可靠性负责。生产部和质量安全部负责对方案审查,如需变动应及时通知制订方案的单位进行修改。

4.3 抽堵盲板作业必须办理危险作业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抽堵与其它单位相连接的盲板时须做好通知与确认,作业前必须经生产部批准。

4.4 抽堵盲板时管道(容器)内的温度要小于60℃;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温、腐蚀等介质的管线(容器)抽堵盲板,必须在完全卸压后进行。真空管线抽堵盲板前必须调到常压。

4.5 氧气、氮气、乙炔等介质的容器(管道)检修时应用盲板可靠切断,保证作业安全。如对可燃可爆气体管道进行抽堵盲板时,应避免使用铁质工具,并配备消防器材。

4.6 带煤气抽堵盲板不应在雷雨天及夜间进行,作业时,必须有煤气防护人员现场监护,并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和检测仪器。

4.6 作业中需照明时,应采用36伏以下安全电压。如在高处作业,还必须执行高处作业有关规定。

5 危险临时用电作业(简称临时用电作业)

5.1 定义:

临时用电作业:是指除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的基建施工、检维修、设备安装等需要从配电柜、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而接入的临时性用电。

5.2 工程检修需在正式运行的电源上接临时用电前,应办理危险作业许可证。在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装置、罐区和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不允许接临时电源。确属生产、检修施工需要时,应办理临时用电危险作业许可证,并经审批。

5.3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拉接临时电源,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应按供电电压等级和容量正确使用,临时电源使用前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4 拉接、拆除电源线等用电操作,须由有操作证的专业电工负责。作业时必须两人以上,悬挂停电牌,并明确监护人,监护人技术等级必须高于操作人。必须按规定穿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5.5 除临时用电接线盘外,其它配电盘禁止拉接临时用电。如特殊情况确需在工艺配电拉接临时电源线,应经生产部同意。否则,不准接线。

5.6 临时电源线不得搭靠工艺设备、管道等,应合理架空敷设或穿管,严禁明铺供电线路。临时用电线路架空时,不能采用裸线,架空高度在装置内不得低于2.5米,穿越道路不得低于5米;横穿道路时要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严禁在树上或脚手架上架设临时用电线路。采用暗管埋设及地下电缆线路必须设有“走向标志”及安全标志。电缆埋深不得小于0.7米,穿越公路时应采取保护套管、盖板等措施。设置在户外的电气设备、电源箱应采取可靠的防风、防雨、防雷措施。

5.7 使用手电钻、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绝缘良好,并配上漏电保护器,应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防止触电事故。

5.8 外委施工临时用电由基建办负责组织,并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6 危险起重吊装作业(简称起重吊装作业)

6.1 定义

起重吊装作业:在公司制造车间、施工现场等区域内进行的大中型设备或不规则物体的安装、拆除、维修工程施工所需的吊装作业。主要指常规吊装10吨以上的重物,吊装形状复杂或刚度小或比径比大或精密贵重的物体,汽车吊装重量20吨以上的重物及在易燃、易爆、高压线路等危险区域的起重吊装作业。

6.2 从事起重吊装作业前,应办理危险作业许可证。作业单位须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并预先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和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工作现场。悬吊重物下方及吊臂下严禁站人、通行和工作。

6.2 夜间吊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雪、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6.3 起重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必须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时遵守高处作业安全规定。吊车驾驶员作业期间身体状况要良好,精力要集中,不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以免造成起重伤害事故。

6.4 吊装作业前必须对各种起重吊装机械的运行部位、安全装置及吊具、索具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吊装设备的安全装置要灵敏可靠。吊装前必须试吊,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6.5 起重作业人员作业前必须熟知施工方案、起重设备性能、操作规程、指挥信号和安全要求。起重吊装作业必须明确分工、统一指挥,禁止无人指挥或多人指挥。要严格执行起重作业“十不吊”。

6.6 严禁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做吊装点,不得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

6.7 起重吊装作业时,起重机具包括被吊物与高压线路导线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1kv以下的距离≥1.5m;10kv的距离应≥2m; 35kv的距离≥4m。

6.8 起重吊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严禁超负荷运行,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每台起重机都不得超载。吊运过程应保持钢丝绳垂直,保持运行同步,以防吊机吊载不均,造成吊机倾覆事故。

9.危险交叉作业(简称交叉作业)

9.1 定义

交叉作业:车间或施工现场两台起重机械同时进行的起重交叉作业、安装时上下高空交叉作业以及两个相关单位在同一区域内进行的交叉作业。混合型危险起重吊装作业、高空交叉作业、特殊动火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交叉作业需办理危险作业许可证。

9.2 起重交叉作业的管理规定

9.2.1 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在起重作业过程中,作业区域内不允许有其它无关起重的作业进行。

9.2.2 作业区域的设定为依据吊车作业半径划分,在其临近位置有其它工种作业时,作业区域的围护要尽量做到最小、最有效,并留出一条人行通道。

9.2.3 在无法避开交叉作业时,必须提前向pmt申请批准,同时要做到:

9.2.3.1 在作业现场必须有安全员全程监护。

9.2.3.2 吊臂、吊物正下方不允许有作业人员和其它无关人员。

9.2.3.3在吊臂旋转过程中,其下方不允许任何人进行任何作业;只有在吊臂停止,吊物落位开始安装时,其它作业才可进行。

9.2.3.4 作业区域不允许有任何无关作业人员随意穿越。

9.3.安装交叉作业的管理规定

9.3.1在每一层高空交叉作业下方必须设置有效的隔离措施。

9.3.1.1 焊接点下方必须设有防火毯或接火盆,以防止火花溅落灼伤下方的作业人员。

9.3.1.2 管廊下方必须装上安全网,防止高空坠物造成对地面人员的伤害。

9.3.2 上方的管材、钢梁必须要有可靠的固定。

9.3.3 携带到上方的所有的作业工具必须装入到工具袋内,所有的工具、零散材料不能堆放到钢梁、脚手架跳板及其他高空作业平台上。

9.3.4 所有的高空作业平台、走道必须设有踢脚板。

9.3.5 在高空作业的下方必须设置有效的围护,并设专人监护。

9.4 各作业单位在进行交叉作业前要签订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协议书或有相关安全责任划分记录。

第六条 危险作业的审批权限与程序

1. 现场检查,制订安全措施;

申请单位作业负责人(如工段长)组织有关人员,对危险作业内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危险作业现场认真检查,对作业过程开展风险评估,对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工作危害,制定并采取相应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2. 填写作业许可证:

申请单位作业具体负责人(如班组长)填写许可证上有关内容。

3. 安全措施确认签名:

安全措施分别由监护人和作业人员检查确认,并签名。

4. 兼职hse管理员审查:

兼职hse管理员到现场检查有关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审查签名。特殊情况下专职hse管理人员到现场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5. 审批:

作业单位负责人(如主管)作业单位上级负责人(如部门负责人、公司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后,签发作业许可证,准许作业。必要时特殊危险作业需经有关管理部门会签提出审核意见。

2. 作业许可证的时限:

作业许可证有效时间不超过7天,作业许可证不能延期使用。

第三章 附则

第七条 本管理制度未尽事宜或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抵触时,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执行;本管理制度与专项管理制度不一致时,按专项管理制度执行。

第八条 本管理管理制度解释权属于质量安全部。

第九条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10kv 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汇编【16篇】

包括哪些10kv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涵盖了设备的日常检查、缺陷记录、缺陷分类、缺陷处理、预防措施及责任追究等多个环节。具体来说,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设备检查: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设备信息

  •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汇编【16篇】
  •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汇编【16篇】99人关注

    包括哪些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内部的电气设备运行稳定,降低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生产效率。该制度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 ...[更多]

  • 住宅设备管理制度4篇
  • 住宅设备管理制度4篇99人关注

    包括哪些住宅设备管理制度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分类与登记:对住宅内的各类设备进行详细分类,如电梯、空调、供水系统、供电设施、消防设备等,并进行统一的编号 ...[更多]

  • 设备运行检修管理制度3篇
  • 设备运行检修管理制度3篇99人关注

    包括哪些设备运行检修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生产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它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设备运行规程:详细规定设备的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及紧急情况处 ...[更多]

  • 食品公司设备管理制度3篇
  • 食品公司设备管理制度3篇99人关注

    包括哪些食品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采购与验收:明确设备采购流程,规定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及验收标准。2.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定定期维护 ...[更多]

  •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附表汇编(15篇)
  •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附表汇编(15篇)99人关注

    包括哪些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生产运营中的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购置与验收:规定设备采购流程,包括技术规格、供应商选择、合同签 ...[更多]

  •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15篇
  • 设备技术管理制度15篇99人关注

    包括哪些设备技术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生产设备的高效运行,预防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购置与验收:明确设备采购标准 ...[更多]

  •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汇编【16篇】
  •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汇编【16篇】98人关注

    包括哪些设备设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设施的购置与验收:规范设备设施的采购流程,明确验收标准和程序。2.设备设施的使用与维护:制定设备操作规程,规定 ...[更多]

  • 设备调剂管理制度4篇
  • 设备调剂管理制度4篇98人关注

    包括哪些设备调剂管理制度主要涵盖了设备的购置、分配、使用、维护、更新以及报废等一系列环节。它旨在确保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证设备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