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生产

新形势安全生产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2

新形势安全生产

第1篇 新形势如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增多,相当私营企业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松弛,事故隐患严重,这对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国内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引起了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必须树立新观念,采取新方法,探索新模式,建立新体系,使辖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一、正确估价安全生产的形势,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安全生产是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的头等大事,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作为政府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切实抓好。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做好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在安全理念上,要牢固树立小康社会首先是安全社会,安全就是生活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保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规划、同步实施。

二是在安全领域上,要从单纯抓生产安全向生活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全领域扩展。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创建“平安县市”的重要内容,把安全作为人的基本需要、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社会稳定工作切实抓好。

三是在安全职责上,把安全工作当作各级党委、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统揽全局的作用,形成各级政府牵头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树立安全也是政绩的观念,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考核党委、政府和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

四是在安全管理上,要改变围绕事故抓安全的管理模式,坚持依法管理,走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的路子。变 “孤军奋战”抓安全,为动员社会力量、借助市场推动抓安全。生产企业和部门 要充分把握新形势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实行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切实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促进安全生产的低成本运营。要突出强化“五种意识”,即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推进“五个转变”,即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从单一的大检查向强化基础转变,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通过政府、企业和广大从业人员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把安全生产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积极探索和实践,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以完善监管体系为目标,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完善的监管体系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决定》要求,重新检查落实安监机构的职能、编制和人员配备情况。进一步强化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工矿企业较多、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乡镇,要设立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专业监管人员。村委会和城市社区也要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单位都要依法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有关政府部门也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调整内部机构,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处室,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做到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实现监管手段的创新。要适应监管环境的新变化,针对不同的监管对象,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一是严格执行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根据辖区实际,制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和危险化学品等生产经营领域的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严格市场准入。同时,要严格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审查和安全生产评价、评估制度,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二是依法制定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如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制度,对从事矿山开采、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的企业征收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充分发挥经济政策的导向作用。三是要善于发挥行政手段的作用。通过完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加强执法和舆论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等手段,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安全科技创新。要抓紧研究制定县市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十五”中后期和“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保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对辖区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控。要发挥专家组以及科研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整合安全生产科研力量,针对重要工业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组织开展重大安全管理课题的科研攻关;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大力推广普及安全高新技术,引导鼓励企业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

四、下大功夫,狠抓重点安全工作的落实

安全生产的方针、目标非常明确,关键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一是要抓细、抓实、抓严。抓细,就是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指导督促企业和有关方面,认真细致地抓事故防范,不放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隐患;抓实,就是要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做到安全生产真正有人抓;抓严,就是对查出的问题一定要改,对发现的隐患一定要消除,严格把关,不留情面,一抓到底。二是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能。工、青、妇组织要围绕安全生产,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有关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也要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新闻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强大的宣传声势,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通过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各级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把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下去,一级抓一级,逐级抓好落实。同时,要加强进度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控制指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工作被动的,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运用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简报等形式,定期公布各级控制指标情况,充分发挥新闻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推动各级政府和部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四是要严格责任落实和追究。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政府、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一把手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承担分管责任。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的考核。建立每月一公布,每季一考评,半年一总结,全年进行考核的制度,把考核结果与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有机结合起来,严格行政责任追究。在安全检查、重大危险源监控、隐患整治、事故查处等各个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责任人、特别是单位领导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五、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解决事故多发行业和领域的突出问题

从国内一些地区最近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来看,有安全意识的问题,有设施的问题,有管理的问题,也有应急抢险能力的问题,安监部门必须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从专项整治入手,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开展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和城市燃气安全等六项专项整治。以各类金矿和采石场等为重点,治理重大事故隐患。道路交通要加大道路黑点治理,严格查纠车辆严重违章行为,规范道路运输秩序。水上运输应以客滚船为重点,严格执行适航等级规定。危险化学品突出生产、经营、储运等环节的安全监管,严防发生危险化学品泄露、污染和中毒事故。财办、工商部门应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的监管,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危险化学品的行为。公安部门要继续抓好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城管部门要加强对燃气输送管道的整治管理,严防燃气泄漏。农机、建筑、质监、海洋与渔业等部门,都要针对本部门、本行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认真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各级、各单位都要重视重大安全问题和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解决和治理工作不留死角,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开展全员安全管理活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双基”工作

“全员安全管理”活动,是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落实企业责任主体的基本途径,也是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任务。全社会要充分利用正反典型的示范和案例警示作用,强化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安监部门把那些安全事故案例放给广大人民群众看看,一定会起到触目惊心,这样才能警钟长鸣的作用。不够触目惊心,怎能警钟长鸣。政府及安监部门不要因为在管辖的范围内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发生过一些小事故,没有重特大事故,就麻痹。开展全员安全管理活动,应与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结合起来,依法整顿和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性、深层次问题,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确保辖内安全无隐患。

第2篇 谈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近几年,由于各地不断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全国上下抓安全生产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思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机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挑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提高农机监理队伍素质、树立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也就是要加强对农机监理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的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树立农机监理队伍的良好形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二、抓好农机监理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关键是落实责任制。第一要争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政府总体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单位和干部政绩考核目标责任制,将农机挂牌率、年检年审率、农机驾驶员持证率和农机事故率等列入政府考核内容。第二是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经常性的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第三要建立健全市、县、乡、村、户五级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分解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建立有效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监督机制。第四要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办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业务,做到“两不准一严禁”:即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准办证上牌,不按规定检验合格的不准办证上牌,严禁跨行政区域发牌发证。

三、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农机安全生产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基层、乡村、集市设立安全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设立警示牌、张贴宣传标语等进行深入宣传,同时开展好农机手安全学习日活动,开展好在乡村学校举办农机安全教育讲座活动,多方面对机手和群众进行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把经常性宣传和突击性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宣传教育效果,提高机手和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让机手真正自觉做到“心中有法、用机守法、安全第一”。

四、抓好农机源头管理,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健全农机监理基层网络是做好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强化县级、充实乡级、发展村级”的思路搞好基层监理网络建设。一要抓好县农机监理站的建设,保证有足够的人员编制,保证工资全额发放和足够的监理经费,不断加强监理装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监理执法水平。二要因地制宜,多形式地探索乡镇农机监理新模式,调动监理员的积极性。第三是深入推进“农机安全村”建设,不断总结完善,扩大建设面,扩大影响力。第四要严格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考试制度,严把培训考试关,提高农机驾驶员驾驶水平。严把年审年检关,严格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制度,提高拖拉机的安全技术性能,严防农机“带病”作业。

五、抓好农机长效监管,严防农机事故苗头发生。农机监理机关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不论春、夏、秋、冬都要积极与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配合,搞好联合执法,加强执法监控,对农机手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酒后驾驶、违章操作等严重违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净化农机安全生产环境,排查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苗头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第3篇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输电线路安全生产工作

近年来电网建设如井喷般迅猛发展,保证电网安全生产已是目前电网运营企业的首要任务,电网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变得日益重要。而一些单位的安全管理基础还不很牢固,应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还不够,同时对设备维护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也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新的形势对安全生产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电网安全生产工作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制度化管理是实现电网安全生产的关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不仅要牢记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条文,更重要的是落实。要坚决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有纪必守、有禁必止”,坚决杜绝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生产搞好。

通过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实施,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从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反习惯性违章、违纪入手,严格考核,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和不良行为。

要贯彻国网公司“追求卓越,努力超越”的指导精神,就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前提,积极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坚持运用危险点分析预控理论和安全性评价方法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在工区级管理中,我们在太原供电分公司输电工区严格执行“两票三制”的基础上,以安全工作票为载体,利用危险点分析理论,制定落实各种作业项目的预防控制措施。每天工作前的班前会,由班组长宣读安全工作票,结合当天工作任务,向全体工作人员交待作业危险点及预防控制措施,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做到“三查”(查措施、查衣着、查精神状态),进行“三交”(交任务、交安全、交技术),达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目的。

通过安全性评价,对设备、工器具在生产运转过程中的安全状态,各项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预防事故(障碍、异常等)的对策并加以实施,达到“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目的。

二、抓好班组管理是实现电网安全生产的基础

员工是设备的主人,班组是员工的家,班组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因此,抓安全生产,就必须从班组抓起。班组长是本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起关键作用的是班组长。

抓好班组安全管理,首先就要严把班组长任用关,挑选那些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职工担任班组长。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和企业的各项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班组,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才会牢固。

一个合格的班组长必须熟悉安全工作规程、现场技术规程等规章制度,掌握本班组管辖范围内设备存在的主要缺陷、安全生产中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掌握本班组的安全生产目标、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安全工作要点和安全技术、防止事故技术措施,掌握班组内人员的思想动态、技术业务能力和特点。

三、开展设备状态检修是实现电网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

通过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可以有效组织人、财、物等管理要素,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力。

根据我工区运行线路的特点:(1)线路条数多,单条线路长度相对较短,而员工配备数量也相对不足,春检时经常会同日出现两条以上线路同时停电,造成首尾难顾的局面。(2)线路路径复杂,并途经多个明显不同的气象、地质区,给巡视维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运检合一”的管理模式,即在巡视过程中同步消缺(需带电作业的项目除外),检修过程中兼顾巡视同一走廊内的杆塔。根据具体情况,我们将线路划分为不同区段加以管理,并在线路巡视检修过程中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既确保了线路安全运行又节约了维护费用。

在线路巡视中,我们将定期巡视与特殊巡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重点地段和非重点地段区别对待,组织技术人员对有疑点的设备或部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试验,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认真分析解决。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专题分析会,及时总结运行经验,分析设备现状,掌握设备运行规律,预测设备安全运行的不利因素,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学分析缺陷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及时提出反事故措施,控制设备缺陷的发生、发展。

110千伏古水一回和古水二回大部分位于高山峻岭,雷击率极高,每年的雷雨季节都如噩梦一般,掉闸频频。因此,工区领导本着“科学理性,经济适用”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了防雷方案:对山岭区段的杆塔普测接地电阻,对接地有问题的杆塔进行接地网改造,凭借运行经验,以被雷击过的杆塔为中心,前后各三基定为严重雷击区,对这一区段的杆塔使用降阻剂。以上两条线路自综合治理后未再出现过雷击故障。

四、做好技术工作是确保电网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对于线路运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认真分析,积极探索,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找到可行办法。

110千伏东城线和二胜支线位于太原市滨河东路沿线,此线路为重点系统线路,牵扯着城北、城西、东城三个变电站,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的供电工作。每逢春季放风筝季节,线路架空地线上就会挂满各式各样风筝残骸,最为危险的是风筝的锡箔纸尾巴悬垂至导线间,为线路安全运行埋下隐患。工区发动全体员工,集思广益,并成立了课题攻关小组,抽调技术骨干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关,终于研制成功导地线异物处理器,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并荣获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针对目前的网架特性,为确保供电可靠性指标,实现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工区积极开展带电作业。带电作业是一种技术含量高,安全、工艺要求严格的检修作业。因此,我们在严格执行带电作业“三大规程”(带电作业安全规程、现场规程和带电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和实际演练,认真进行作业项目的安全距离校核。目前已成功开展了220千伏等电位更换直线、带电附加引流线,以及检测零值绝缘子等十余个作业项目,为确保线路安全运行和提高电网可靠性做出了较大贡献。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实现输电线路安全生产的保证

在当前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重新塑造自己。“兵不在多而在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无法应对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发展形势。

提高职工素质的关键途径是教育培训。通过开展经常性、多样化的培训学习、宣传教育和岗位练兵活动,使职工熟练地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术及作业标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处理突发性事故的能力。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预防事故演习和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大提高了运行维护人员的事故处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委派专业技术员和骨干力量到省外同行业学习取经,掌握应用先进成熟的运行管理经验及技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管理无止境”,我们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将继续运用公司提供的管理理念,持续改进,创新求效,把电网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4篇 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探索实践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管理新方法

九十年代至今,上海城市建设连续保持高强度投入,投资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在几轮城市建设发展中,上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在建设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各级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兄弟省市大力配合支持下,取得一定成绩,总体受控,保持平稳。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这几年,我们不断学习和吸取先进国家经验,结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特点,在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现向大会作简要汇报。

一、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筑市场需求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上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已基本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形成一支高度机动、覆盖全市、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监管队伍。但随着建筑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主要做法:

(一)引入风险机制,培育建筑安全中介机构。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我们根据建设部的统一部署,确定了“行业管理、市场运作、社会中介参与”的保险运作机制,充分运用费率调节机制,改变“重理赔轻预防”的状况,鼓励保险公司聘用安全服务事务所、监理公司等安全服务中介机构,到施工现场进行咨询服务。这类安全预防服务中介机构在业务上接受安监站指导,并定期报告工地安全生产状况,起到了安全监管的信息员、报告员、服务员的作用成为政府安全监管的协同力量。这样一方面增强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力量,强化了过程监督,中小企业安全技术服务也有了保障。同时保险公司预防成本也得到合理开发使用,“业绩效益”两挂钩的激励机制,更促进中介服务到位有效

(二)推行安全监理制度,补充监管力量。从1996年开始,在市政工程领域试行了安全监理制度。2002年,我们又在闵行、虹口区试行安全监理制度,都收到较好效果。尤其是市政工程领域、闵行区实行了安全监理之后,安全事故高发的形势较快地得到了控制。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推广安全监理制度。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在监理质量的同时,要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审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督促实施,定期组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每月向安监站报告工地安全生产情况。这样既补充了现场监督力量,又使得安监站可以根据现场监理定期安全报告,有的放矢地对问题严重的工地进行集中执法整治,提高了监管效能。

(三)建立社会、职工和舆论监督机制。一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我们聘请一些人大、政协委员等社会知名人事担任社会义务督察员,定期组织他们开展检查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二是公开承诺机制。我市部分地区要求施工工地以告示形式,向职工和社会做出遵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承诺,并报监督部门备案,自觉接受职工和社会的监督;三是舆论监督机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曝光安全隐患和事故,营造重视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监督管理新模式:一是减低政府行政管理成本,逐步实现监督管理政府归位,企业到位;二是进一步了增强企业风险意识;三是大大激活了企业安全管理内在需求;四是促进和鼓励企业加强管理的积极性;

二、坚持科教兴业方针,探索实现监督管理手段现代化

上海建设工地量大面广,每年高大精深且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占不小比例,监督难度和深度在不断上升,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和监督措施是提高效率、降低事故的有效途径。

(一)探索打造“数字化工地”,提升监管科技含量。一是建立隐患预防预控系统;在部分重大工程和高大精深项目,以及一般项目关键部位中,试点建立了施工现场电脑安全监视指挥系统,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二是实行高危环节“以机代人”监控方式。对进入地下施工或隐蔽施工阶段工程,以及在升降设备运行中,更新传统监督方法,试点采用红外线探头监控监视作业方式实施监督,减少高危领域作业安全事故和监督过程中事故的发生。三是建立全市工地短信群发系统,应对大面积公共安全事故,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

(二)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一是建立了建设工程安全质量计算机申报系统。全市所有项目的申报统一进入计算机系统,达到信息采集及时,办理规程透明,信息共享充分,监管数据准确完整。二是探索建立现场安全监督计算机系统。通过全面采用手持式安全监督信息采集系统(掌上电脑),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标准一致、查处依据规范、告知文本统一,杜绝行政监督与查处裁量的随意性。

三、紧抓传统监督管理方法不放,安全监督有效有力

近几年,我们在大力探索实践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新模式的同时,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与传统管理的关系,始终抓住传统的、科学的、以及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不放,在监督机构完善、监管措施改进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等几大领域继续强化建设和引导,为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一)继续大力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是全面建立企业安全自控机制的重要基础。通过对现场“人、机、物、料、环”五个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监控。目前这项工作已向分包作业班组延伸。

(二)安全专项整治不放松。根据季节特点和安全防范重要时期,不间断地对深基坑、脚手架、活动房、升降设备以及电器设备等开展各项安全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规企业和个人。

(三)建立层次培训制度。一是加强一线工人培训,成立流动安全学校,把安全学校办到建筑工地,试点取得较好的效果,试点企业事故下降趋势明显。2003年下半年,在扩大办学机制上进行改革,实施社会化办学新思路,扩大办学力量,力争全覆盖。并规定从2004年4月开始,未经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培训且考试合格的,不准上岗。现在,这项培训工作正在上海蓬勃开展。二是建立项目经理、安全监督各类从业人员的年度强制培训制度。目前上海已初步经形成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初步满足了上海建筑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2004年,上海城市建设仍将保持较大的投资规模,建设项目总量呈稳中有升的态势。面对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任重道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以及《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继续努力探索,大胆实践,用“____”重要思想统领安全生产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始终作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握处理好建设与城市安全运行、环境改造、社会稳定的关系。坚持“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兴业”为手段,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建立“预案、预控、预报、预警”长效机制为重点,求真务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管理工作格局。依照“项目抓标准、企业抓许可、监督抓机制”的总体思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破:

(一)调整完善管理体制。按照差别化原则,建立市、区、街道(镇)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新模式,实现安全生产全覆盖、网格化监督。

(二)研究建立符合上海实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建设参与各方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地。研究安全事故责任分解方法。突出企业责任主体地位,建立以总承包单位为主线的安全责任分解体系,体现“责随事转、责权对等”原则。

(三)实施建设工程从业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探索建立以中介机构评估为主要手段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制度。整合管理资源,探索建立企业资质和安全许可联动管理新机制,研究安全许可纳入“三色通道”管理新途径。

(四)继续探索安全监督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体制与机制。一是研究建立建设工程领域系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建设单位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本市施工企业职工意外伤害保险、沪外企业职工综合保险的建设工程保险制度体系。在高危领域试点安全信用担保制度。二是构建齐抓共管支撑体系。发挥建筑业管理各部门以及相关协会、学会、检测认证机构、培训机构合力作用,构建法律、信息、技术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市场监管等安全生产支撑体系。自觉引入社会监督机制,争取全社会广泛支持。

(五)深化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建立以政府引导为基础、企业自主贯标为主、工程项目为落脚点的现场标准化管理模式。坚持量质并举,提高达标项目覆盖面。完善认证管理办法,提高认证水平。改革安全评优方法。将评优创优融入项目建设始终,变“集中应对”为“常规长效”,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安全常抓不懈。

(六)大力推行安全监理制度。确立安全监理在建设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安全监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实扩大队伍,提高工作质量。完善安全监理规则。明确从项目的监理规划到现场监督全过程的职责任务。用1至2年时间,对监理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监理知识培训。

(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预警、预报、预控、预案”机制。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市、区(县)、管理大口和工地相互衔接的建设工程“三级”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各区(县)和管理大口应建立工地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制度,防患于未然。

近几年,上海在创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国务院、建设部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与兄弟省市同行先进做法相比,上海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下一步我们要在建设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贯彻“量条例一决定”为契机,以降低伤亡事故,遏止重大事故为基本目标,全面做好2004年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为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5篇 新形势下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研究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经济的飞速增长拉动了煤炭的需求,煤炭需求的增加又需要煤炭生产设施、技术水平和产业能力的提高来实现;同时,由于对煤炭生产的发展和扩张又会给安全生产、监督执法、事故预防、安全教育、环境保护等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目前,我国在世界所有产煤大国中的安全生产水平还很低,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依然明显。那么,困扰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的症结在哪里?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存在一个怎样的关系?我们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究竟应当确立一种什么样的思路呢?本文拟从以下八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 政策支持与财税扶持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美国前四家煤炭大企业集中度占到全部的46.7%,澳大利亚前5家占了71.5%,南非前4家占了62.3%。2003年我国前4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仅占14.6%,前8家仅占21.6%。根据国务院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精神,我们的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煤电联营,把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作为大型的煤炭基地。加快建设“双高”矿井,全面提高和改进煤矿开采技术能力。加大小型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要对小煤矿逐一进行排查认定,凡按规定应关闭的矿井,必须立即予以关闭。

政府的财税支持是煤矿生存、改革和重组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政策,努力为煤炭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加快落后矿井的淘汰工作,对现有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推行采矿权公开招标拍卖,建立合理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收负担,支持企业处理不良资产,稳定煤炭进出口政策。

二、严格行政执法  加大整治力度

1、煤矿外部监督力量需要加强

我国煤矿监察人员一般从当地公务员中选出,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进行异地调动的,这就导致在一些地方,煤矿企业和煤矿安全的监督者暗地结成利益联盟,使得煤矿企业的外部监督力量形同虚设。因此,我们应当采用国际通用办法,完善监督职能,建立一支独立的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各地煤矿监察员实行常年轮换制,每2年轮换一次,如遇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调查,当地安全监察员不得参加。

2、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资格准入制

在中国,申请开矿却不需要很多的硬性资格条件,这就导致了许多煤矿主,特别是中小型煤矿的企业主们素质比较低,他们为追求产量,违章指挥,漠视法律法规,这样的企业管理水平,大大增加了煤矿企业的安全风险。因此,煤矿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必须接受安全资格培训,并经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考试合格后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凡未取得矿长安全任职资格证书的一律不得担任矿长。

三、科学技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仅为45%左右,除了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装备相对比较差,效率比较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全国大约有200万左右的矿工还从事手工采煤。而发达国家采煤机械化程度则接近或达到100%。加上煤矿安全人才匮乏,煤矿科技含量很低,导致的结果就是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加速实施 “ 科技兴安” 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利用先进技术将瓦斯变害为宝,转化为可利用能源为人类造福。

2、建立省、市、县、矿预警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加快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尽快拨专款用于省、市、县、矿四级瓦斯监控系统建设,建立省、市、县、矿四级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

四、确保充足的安全投入

许多煤矿经营者认为,加强安全生产,就得加大资金投入,势必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造成产品价格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下降。但是,面对可能发生的诸多安全事故,他们都心存一线侥幸,以为灾难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更有甚者,认为安全投入是连环保投入都不如的纯投入,这样的投入能不投就不投。

我国每年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大概是2000多亿元,占我国gdp总量的近2%。从众多的事故案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几乎所有矿难企业的背后都存在着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安全隐患。这就告诉我们:要加强安全生产,就需要加强安全投入,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力水平,那么,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也会跟着提升,而所有的这一切,最终都表现为事故的减少或者不会发生。从措施上,将加强安全监管与安全资金投入相结合,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煤炭企业才能驶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五、强化监督管理  严格责任追究

多年来,某些地方和部门官员因管理不严,对违规现象熟视无睹,使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一个个漏洞没能及时弥补,一起起事故隐患终于酿成大祸。事后,对责任官员的问责往往困难重重。实际上,我们缺少的是不折不扣执行法律法规的“制度和制度文化”。

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应尽快出台矿难赔偿法律或条例,提高矿难赔偿标准,要让矿主出了事故赔不起,从而体现出政府对生命的关爱和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视。加大对因违反安全生产各类法律、法规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煤矿主要负责人,应取消其矿主资格。对企业负责人,要实行安全生产责任一票否决制。通过行政立法(条例)的方式,确立包括煤矿安全生产在内的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地方政府落实监管职责。

六、超能力生产是事故频发的诱因

煤矿超能力生产给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压力。本来我国煤矿的瓦斯灾害就很严重,高瓦斯矿井占45.97%,超能力生产不仅导致井下供风不足,安全隐患突出,而且造成近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出现程度不同的采掘失调等一系列问题。

市场形势看好,价格不断攀生,盲目超产现象随处可见,因超产而引发事故,因事故而停产,因停产缺煤而进一步超产,最终形成煤矿超能力生产的死循环。灾难性事故已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发展和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七、加强事故预防措施

在安全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一条被称作是“事故法则”的“海恩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任何的严重事故都不是偶然的,几乎所有的灾难都是多个事故隐患和安全漏洞的叠加。

中国企业的管理多处于被动的“事故追究型”。企业在建设生产性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节省”的考虑,而不能保证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就是在生产经营中,依靠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去实现生产目标。我们的工作思路应从过去的被动处理事故向事前主动防范转变,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精力不仅要放在事故后去抢救、调查、处理和分析上,而应要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预防事故的发生,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新形势安全生产5篇

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近几年,由于各地不断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全国上下抓安全生产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思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机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挑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新形势信息

  • 新形势安全生产5篇
  • 新形势安全生产5篇82人关注

    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近几年,由于各地不断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全国上下抓安全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生产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