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水平7篇

发布时间:2023-02-14 07:06:34 查看人数:63

安全生产水平

第1篇 开拓创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当前,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时刻,电力生产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精神

在安全管理上,贯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精神,关键是站在“____”的高度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把制度建设、班组建设、信息网建设放在首位,抓紧抓好;必须勇于探索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对策,不断拓展安全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的行为方式,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必须始终正确对待安全工作的全面性、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科学性,把安全当作一门管理科学,不断探索安全管理的规律和内涵;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论断,牢记历史的教训,在队伍素质建设和岗位技能培训上狠下功夫。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深刻认识安全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正确处理安全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件大事。首要的任务是保持稳定。稳定是基础,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特别是思想稳定,要稳定领导干部的思想,只有领导干部的思想稳定,才能保证队伍思想的稳定,才能保证生产和电网的安全稳定,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稳定是基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第三,从以前几起重大事故来看电力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电力行业的公用性、公益性和网络性决定了电力作为基础产业在国家经济、人民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电力事故不仅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而且蔓延速度快,后果严重,甚至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损害是无法估计的,切不可等闲视之。第四,从目前电网安全生产形势看电力安全的严峻性、艰巨复杂性。2003年l~6月,虽然总体安全生产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同期,但障碍、异常还时有发生,人身安全仍是安全工作的重点。虽然2003年同期安全形势良好,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电力体制改革,发电公司、电力建设企业、电网企业分离,这些生产关系的调整,必然带来经济利益的调整,必定造成职工思想的波动。

三、深刻认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坚持制度、机制、管理、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尽适时析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因素,调查研究新形势下原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机制存在的问题,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防止出现真空。

第一,传统上的继承与管理上的创新是对立的统一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法度,是管理学上的需要。不墨守成规,也成方圆,这是创造,是改革发展的需要。基础工作在安全管理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安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几代人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一定要认真遵循,予以继承和发扬。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安全岗位技能培训是队伍素质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举一反三,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随着电网的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大电网、高参数、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而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安全工作的主体和从事安全活动的人、作业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所有这些必将对安全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紧密结合新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安全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关键就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智慧之源,力量之本。

第二,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职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

处理好传统上继承和管理上创新的辩证关系,关键是学习和思考;孜孜不倦地学,如饥似渴地学;要结合工作实际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认真思考本部门的安全管理水平,如何运用本单位的优势,发挥潜能,实现本单位的安全目标。

四、继续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l、继续抓好安全性评价工作。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安全评价与管理体系,并使这个体系正常运转,收到实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整改提高电厂安全稳定水平,因而千万不能搞形式,为评价而评价。自2002年安全性评价工作以来,组织了许多专家,动用了从基层班站到各级安全监督部门、技术部门,通过评价,查出了影响电厂安全的薄弱环节。下一步就要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有效地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同时对来不及消除的事故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做到万无一失。

2、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做好安全信息管理。目前安全信息还停留在事故报表汇总、安全信息发布、上级安全要求传达的层次上。要充分利用安全三级管理网络,通报事故分析报告,对历史上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分类分析,并按工作对象、作业环境、暴露的问题等进行分类,实现使广大职工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的实用化目标。

3、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安全管理的机制创新。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实施,提高人员岗位技能素质。这样才有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责任落实,提高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4、积极培育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企业要实现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必须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班组安全生产劳动竞赛”、“运行安全生产小指标考核”等活动,为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起到了一定作用。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企业的特点,党政工团各级领导集思广益,齐抓共管,积极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为安全生产出谋划策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长期稳定局面。

5、下大力气,培育一支过硬的安监管理队伍。安全管理是门科学,既有理论上的学习、继承与探索,又有实践经验和事故教训的积累,光有理论不行,仅有实践经验也片面。要培养一批既有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既爱好本职工作又敢于严格管理、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的安全管理干部。这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关心安监人员,爱护安监人员,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一是要舍得为安监设施完善、安监手段配备、安监网页建立等项目投资;二是要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做他们的后盾;三是要为安监队伍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如培训、考察学习等;四是坚持奖优罚劣,把安全卫士评选活动组织好,造就一个热爱安监、献身安监的氛围。

第2篇 试论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高

长久以来,提到企业的生产作业活动,就伴随着生产中所不可避免的安全事故问题。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在过去甚至将来,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消耗品,具有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煤炭则被作为能耗的标志来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能耗度,可见国家对煤炭工业的重视程度。而近几年的煤炭生产企业在不断的前进步伐中仍离不开深度的探讨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从体制、机制、规划、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重点企业和广大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监督。经过努力,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形成,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但安全生产形式依然严峻。

党的十七大科学规划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全面清晰地部署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其中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突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确了安全生产的指导原则、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和根本任务。十七大报告在回顾工作时指出,安全生产和其他一些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在部署社会建设任务时,强调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煤矿作为重点行业领域,地方小煤矿事故频发,百万吨以上企业事故偶有发生,瓦斯事故居高不下,水害事故,采区坍塌等事故的发生,都昭示着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急待改善。事故的发生是多原因的,主要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国务院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没有真正落实,有些地方、部门和企业把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和口头上;一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管理松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严重,安全隐患大量存在;一些地方采矿秩序混乱,非法生产和违规生产现象严重,地方及企业安全监管督导不利,安全执法不到位。

从深层次上来说,煤矿事故多发,不单纯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是煤炭市场需求过旺、煤矿生产绷得过紧、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和安全生产管理薄弱等多种问题在煤炭生产中的集中反映,也是煤炭行业管理弱化与煤炭在能源中的主体地位不相适应的真实反映,还是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煤矿企业中的综合反映。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如下:

(一)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初步建立

以“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同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人代表“两个负责制”为内容的安全工作基本责任制度。依法治安、重典治乱的安全法制建设方略。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建立包括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安全生产参与监督机制。

(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目前已有一部主体法即《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十余部专门法律中,都有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50多部行政法规,上百个部门规章。各地都制定出台了一批地方性法规规章,21个省(区、市)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条例》。企业建章立制工作也有很大进展。安全生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大致上都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安全生产政策体系趋于形成

国务院、全国人大、中纪委、高法、高检及有关部门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各地政府在扶持企业安全技术改造和补还安全欠帐、鼓励煤矿关闭转产、运用工伤社会保险基金开展安全宣传和事故预防、加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制定和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办法。

(四)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互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事实综合监管,成立国家煤矿安全检察局对全国煤矿生产监管。足现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各市(地),县(市),已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以及“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五)煤矿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

2007年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安全生产状况继续趋稳趋好。事故总量有较大幅度下降。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改善。各地在鼓励强弱结合的政策下,实施“强强联手,强弱扶植”的战略,实现国有大型煤矿与地方小煤矿的资源整合,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也为长远的能源战略打下夯实基础。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概括起来:

(一)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一些小煤矿、小矿山、个体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现象突出、管理混乱,甚至无视监管;一些国有重点煤矿等大型企业基础薄弱,管理滑坡。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忽视安全,盲目追求产量效益,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重大煤矿事故偶有发生,企业责任监管放任推脱。

(二)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

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力、公信力,在少数地方有逐级弱化的现象,个别地方的监管机构尚不健全,职责不清晰,基础薄弱。个别地方工作人员对煤矿整顿关闭以及国家和上级政府已作出的决策,实施起来很困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消极思想,甚至有充当非法违法生产的保护伞。造成小煤矿关闭工作的延顿。

(三)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各地大集团化战略等工作尚未完成。市场经济下,国家宏观调控的有限性,能源产业的投资过热,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问题,促发更多的企业加速进行行业内的资源圈占行为从而对生产活动的监管有少许放松。此时国家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发展阶段,煤炭行业更是处于事故的易发期,如何避免阶段性经济过热实现发展与安全生产工作并行的问题尚待解决。

行医治病当由源头下手,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综上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清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必然趋势,坚定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

(二)认清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

(三)切实加强煤炭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两个负责制落实到位。加强监管人员队伍的建设,完善地方监管法规,建议各地相关部门联合执法,避免执法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树立良好的政府监管形象。坚决关闭政府责令整顿关闭的小煤矿,杜绝事故发生的隐患。

(四)切实加快推进煤炭企业整合。国家要通过资金投入、资源转让等政策,鼓励地方政府支持大企业和中央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大企业和骨干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以煤炭资源整合、安全整治、技术改造等为契机,将部分有潜力的小煤矿改造成大煤矿,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装备精良的现代化矿井,带动全行业安全水平的提高。通过多企业组建集团化大企业的思路实现更专,更精的行业龙头性企业,为保障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夯实的基础。鼓励强势企业采取金融手段整合小规模企业,即实施管理强矿战略。

(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煤矿瓦斯重大事故防控、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等重大研究项目,研发集成先进技术装备,为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建立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研发、集成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发展教育、加强培训,化解安全专业人才危机。继续扩大煤炭院校煤矿主体专业招生规模。同时,还要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特别是小规模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并对这些企业管理者进行先进的科学系统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六)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术革新投入,引进融合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目前,国内多家大型国有煤炭生产企业通过旗下上市公司迈入金融投资市场,而由老牌企业转入现代企业管理化的步伐很慢。大集团应加快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的步伐,小规模煤矿企业应积极学习并尝试进行自身制度的建设。加大对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的入。通过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开发部门,鼓励有能力的员工再深造,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建立创新的员工考核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营造人人心中有安全的意识氛围。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事故多易发生,能否保障每一个煤矿从业者的生产安全也是构筑安全生产的基石。如何解决这个大问题是需要长期思考的。每一个人从事的工作环境不同,所要面对的问题不同,然而安全在每一个心中都应占有一定的分量。煤矿工人站在高危行业作业的前沿,企业如何使得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就是对每一位煤矿工人负责。

第3篇 努力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05年以来,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化监督管理,狠抓责任落实,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据初步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包括各专业建设工程)共发生事故869起、死亡960人,与2004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0.6%和29.4%.其中,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监管范围内发生的建筑施工事故416起、死亡497人,与2004年同比分别下降25.58%和25.04%.但是,全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带着感情、创新制度、提高效率、加强合作,确保完成今年的安全生产指标。

加强调查研究善用数据说话

05年以来,我部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查找和整改问题,强化了调查研究工作。截止目前,我们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共进行了8项调研,包括各地各类开发区管理现状、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情况、各部门建设工程安全监管范围、发生事故的工程办理施工许可情况、2004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2005年各地安全工作计划和控制指标情况、各地安全监督机构和人员情况等,为搞好下步工作奠定基础。各地也要对本地区的有关情况深入调研。

理清责任范围强化责任体系

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要求,当前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必须及时理清职责,清晰界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控制监管部门,建立明确的监管责任体系。

第一,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来看,企业承担着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是当然的控制指标落实主体;政府担负着维护公众安全和利益的重任,应当建立“责任政府”的意识,承担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

第二,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内部的关系来看,纵向上要明确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辖市及以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三个层级职责应当各有侧重;

第三,从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个职能机构的关系来看,横向上要明确建筑工程安全监管职责。

第四,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来看,也要依法分清建筑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建设、铁道、水利、交通等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分工,为此我们依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建筑业部分,向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五个部门进行了沟通联系,初步形成了《各部门建设工程安全监管范围草案》,但仍存在着一些诸如冶金、化工、电力等专业工程以及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施工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不明确。对此,我司已经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做了沟通并正在向各地调查了解情况。

第4篇 强化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炼化装置具有高温、 高压、 易燃、 易爆、 有毒有害等安全特点, 而其日常检维修作业通常是处于 “边生产、 边检修” 的状态, 期间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为进一步强化检维修作业的安全,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在认真分析查找的基础上, 针对公司在检维修施工作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通过一系列整改、 提高, 重点狠抓了如何确保现场检维修施工作业管理的时效性、 规范性及可操作性方面的工作, 经过一年的实践运行, 新的安全管理机制已逐渐形成, 其优势逐步呈现, 截至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现就现场检维修施工作业管理方面采取的安全措施做以下论述。

1 明确施工中安全管理责任

公司现场检维修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为切实落实安全责任, 充分体现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 “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 确保现场检维修管理的时效性、 规范性及可操作性, 公司按照中油集团公司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及股份公司的相关制度要求, 重新修订完善了 《克石化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 、 《克石化公司进入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定》 、 《克石化公司工业用火安全管理规定》 和 《克石化公司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管理规定》 。

上述四项制度和以往做法最大的不同就是, 着重突出了 “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在修订后的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工业用火安全管理规定和检维修施工作业风险管理规定中, 改变了以往作业票由基层单位安全人员一手操办、 作业票上仅有安全人员签字审核的模式, 转变为各类作业票由基层单位项目负责人申请办理, 同时, 按作业等级增加了主管生产、 设备、 技术部门人员审核签字的程序。由此, 将原来的现场检维修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单纯依靠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来负责, 改变为谁负责项目谁来负责安全, 只要现场检维修作业中涉及到的工艺流程、 生产运行、 施工方案等, 必须由主管专业部门对其安全负责把关, 通过增加专业审核, 加强了监督管理, 降低了现场施工作业的风险。四项新制度的执行, 为克石化分公司现场检维修作业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施工作业监督运行模式

一直以来公司现场检维修作业票的部门审核确认主要由质量安全环保处安全现场科负责, 并且直接负责工业用火作业、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可燃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工作。安全现场科定员只有3-4人, 每天忙于现场气体检测、 开票, 没有更多精力用于作业及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督工作。2005年4月, 公司为进一步加强现场检维修安全监督, 切实落实施工管理责任, 防止事故发生, 对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进行了加强, 将安全现场科更名为安全监督中心,直属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 定员增为9人, 并重新修订了安全监督中心的工作职责, 目的是让安全监督人员从琐碎的事务中逐渐解脱出来转型为咨询和监督人员, 这也是公司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施工作业监督运行模式的再次深化。

同时, 安全监督中心的成立, 意味着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以往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 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而通过建立安全监督机构, 使安全监督人员真正成为裁判员, 大家有精力和时间对各生产装置的工艺流程、 安全技术知识等进行系统学习和熟悉, 提高监督管理的水平, 加强对各类检维修施工作业工作的各项技术统计分析能力, 保证现场检维修施工作业监督工作的组织落实, 使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合分有度、 互相约束的管理监督运行模式基本形成。

3 启动检维修施工作业监督运行模式

随着安全监督中心的成立, 新的检维修施工作业监督运行模式已正式启动。首先, 增强了日常临时检维修作业的计划性, 改变了以往施工作业的随意性, 针对日常检维修施工作业建立了周计划制度,要求各基层单位在每周五前填写下周的 《日常检维修施工作业计划申请票》 , 并要求基层单位按照公布的计划表时间进行施工, 这样不仅减少了基层单位进行各类作业的随意性, 还增加了基层单位分析风险、 降低风险的主动性。

第二, 安全监督中心对每周的用火作业等各类作业票进行统计和技术分析, 并在公司内部网上进行公布, 使公司各级领导和员工对公司整体状况以及本车间安全状况有动态和量化的认识, 并对进一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三, 工业用火作业、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工作将逐渐移交到化验室, 增加了安全监督人员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验证程序, 规范了气体检测的管理办法, 使气体检测具有了代表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第四, 加强了现场检维修施工作业文档的集中规范管理。公司为基层单位配备统一的文件夹, 要求检维修施工作业的现场监火人或监护人持有, 文件夹中必须放置检维修施工作业票证、 风险识别控制措施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问卷等文档。这样使现场监护人的工作职责更加清晰明确, 同时又为现场监督人员提供了统一的检查标准和有效的检查途径。

第五, 加强了对施工作业的过程监督, 加大了对检维修施工作业中的违章处罚力度。安全部门定期在各类生产会议和公司内部网上对检维修施工作业中的 “三违” 行为公布曝光和进行处罚, 不仅使当事人受到教育, 还对其他人员起到警示 作用。

4 强化对日常检维修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

为强化炼化检维修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 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素质, 公司组织所有基层单位检维修项目负责人以及监护人安全学习和上岗考试。另外, 对相关方日常相对固定的检维修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强化学习和考试, 所有人员考试合格后实行持证上岗, 未通过考试的不允许参与检维修作业活动。通过强化教育和培训, 进一步提高参检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为安全检修奠定基础。

另外, 安全监督中心运行半年以来, 着重加强了对现场检维修施工作业的风险管理。通过强化事前控制、 过程监督和应急控制, 使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得到切实改善。克石化分公司在总结多年实践基础上对检维修作业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融合和创新, 使之更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更符合基层生产的特点。公司将炼化过程中检维修作业类别归并为五类, 并对每一类检维修作业细化了风险管理程序, 明确了生产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各专业处室和公司领导的工作内容和安全责任。在风险识别过程中, 将以往主要由安全人员负责, 变为由基层项目负责人主管、 各技术人员、 安全人员、 施工方共同参与的方式, 增加了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切实吸取事故教训,防止在抢修中发生事故, 特别是在第五类 “突发异常情况时需要抢修施工作业项目” 风险管理程序中, 明确要求抢修作业前, 由车间领导 (节假日、 双休日、 夜间由车间值班干部) 组织填写 《抢修项目 (过程)作业计划书》 , 并经四个生产处室领导和公司主管领导现场审批后, 再办理相关作业票证, 方可组织抢修施工作业。突出了越是紧急任务越是要按程序执行的原则, 从而确保现场检维修施工作业的本质安全。

5 结 语

完善的安全制度、 明确的监督机制, 无疑将会对公司今后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再好的制度和机制, 也要靠具体的人员来落实。因此, 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素质以及安全责任心, 就能更加发挥制度和机制的作用, 这也是公司需要长期开展的一项重要安全工作。公司已经建立了有效的加强现场检维修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我们相信, 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 一定会确保企业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

第5篇 强化安全性评价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一、平安县供电公司基本概况

平安县供电公司地处平安县平安镇,隶属海东供电公司,是海东行政公暑所在地,担负着平安县3镇5乡,互助县1镇2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1090平方公里。县供电公司机关下设“三部两班两组”即综合部、生产技术部、营销部、配网运检班、汽车班、配网监控调度组、客户服务组。下辖平安镇、三合、高寨、沙沟、小峡5个供电营业所,杨柳、上店、三合、巴藏沟、西村5个35kv变电所。公司现有员工 159人,其中全民职工47人,集体职工7人,农电职工86人。临时职工19人。

县供电公司管辖35kv变电所5 座、主变7台、变电容量43150kva;35kv线路3条25.33公里;10kv线路25条466.532公里;10kv线路开关64台;配电变压器763台,容量85091kva(其中公用变352 台、容量26275 kva;专用变411台,容量58816kva);低压线路1028.83公里。管理电力客户总数为40009户,其中高压用户为661户、低压用户为39348户。

二、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不断提高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准确找出和诊断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隐患和薄弱环节,对症下药,着力整改,不断夯实安全工作基础,促进和提高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根据《青海省电力公司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省电农[2005]723号)文件精神,《青海省电力公司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试行)》(青电农[2005]723号)文件精神,并结合省电力公司安监字[2007]70号文《关于县级供电公司完成安全性评价自评价报告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和部署,将我公司纳入此次县级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范围之内。

1、精心组织、健全机构

2007年10月底接到省电力公司《关于县级供电公司完成安全性评价自评价报告的紧急通知》后,公司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了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专项会议,对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这次工作搞好进行了部署,使本项工作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程序紧凑、有条不紊。在会上立即成立了安全性评价领导小组,由公司第一责任人任组长,主管生产、营销经理任副组长,各部室主任、安全员为成员,并下设生产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三个评价小组,负责督促、指导和协调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制定了安全性评价的实施办法、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为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各供电所也成立了安全性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安全性评价具体的落实、宣传、检查、整改工作。

2、全面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

为使安全性评价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公司召开了全公司安全性评价动员大会,把安全性评价工作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1月1日—11月15日为宣传、动员、学习阶段,各部门做好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宣传、动员、学习工作,通过培训、安全活动、板报、标语、口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明确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高认识,调动公司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皆知,全员参与,从而促使员工真正支持、关心、参与安全性评价工作,解除职工中可能存在的思想顾虑和厌烦情绪,以便在“自查”时能够做到主动、积极、深入、详实地检查和提出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为正确地评价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阶段:11月16日—2008年10月20日为检查、整改、评价阶段,从11月16日开始,安全性评价领导小组结合各部门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各部门、班组进行了“自查”,从生产设备、劳动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检查、整改、评价工作,在评价中人员按照各自的任务和责任,依据标准,结合实际,运用核对现场、查阅和分析资料、实物检查,并根据现场规程、制度对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部分进行逐项核对、检查,针对从这三方面发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人,并对各所的安全性评价打出分数,指出扣分原因,科学的对相关项目进行评价,并认真完成评价结果记录,评价得分和扣分符合实际,真实可靠。

第三阶段:10月21日—11月20日为总结、提高阶段,各部门根据公司安全性评价检查情况,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前阶段开展的评价工作,写出书面评价报告,并报到公司生产技术部。同时进一步使公司摸清了各营业所的安全基础情况,掌握了存在的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明确了反事故工作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反事故措施,为农网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安全性评价评分结果及发现的问题

1、评分结果

为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安评工作进行了“层层分解、细致分解、完全分解、分解到人”的原则,把评价项目分解到相关专业评价小组和自评价部门,在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坚持全过程、全方位的检查,各评价小组于10月20日完成了对各部门的评价评分工作,评价得分如下:

项目分数标准分实得分得分率
一、生产设备部分4040254963.09%
二、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部分100077077.00%
三、安全管理部分1200100583.72%
总计6240432469.29%

2、发现的问题

此次安全性评价依据 “贵在真实、重在整改”的原则,共查出各类问题2274条(见附录四)。其中,生产设备部分的问题共1870条,自行能整改的问题有1332条,需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有538条,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部分的问题共185条,自行能整改的问题有104条,需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有81条。安全管理部分的问题共219条,自行能整改的问题有135  条,需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有84条。

第6篇 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全面提升班组安全生产水平

我所在的班组是一个只有五个人的班组,却管辖着水情、气象、地震、船舶四个专业的设备以及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面对繁忙的工作的压力,以及人员少、任务重、专业跨度大且设备分散维护面广的实际现状,我从未放松过班组的对安全管理的力度,在每天的班前会上,针对一天的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技术交底,根据定期例行工作计划,向每个职工下达生产任务,并做好安全预控措施。班后会上进行总结和点评,坚持开展每周一次安全活动,在组织学习中及时把相关文件精神和公司有关安全方面的内容向班组成员进行传达,对于安全简报、事故通报、安全电话会议精神等有关内容都要认真学习讨论,并提出防范措施。每一份安全文件精神学习后,要求在相应的文件上进行签字,这样即保证安全文件精神学习的及时性,又在班组范围内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为了使所有人员对活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要求未参加的人员,必须重温学习,并要求查看安全活动记录,以达到了解安全、重视安全的目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本班组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结合具体工作探讨危险点及防范措施,对每一项工作做到事前有交代、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总结,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全面详实,在安全检查中曾多次受到了公司安生部表扬,通过安全活动有效扎实的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牢牢抓住安全生产这一主线,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按照测试公司和部门的要求,通过班组与部门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班员与班组长签定“三不伤害”保证书等形式,班组每位成员对自己的安全责任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工作,使安全生产更处于可控状态,充分发挥班组人员的职能和作用,使班组每一个成员体会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强化了员工对作业安全风险的辨识和预控,有力的保证了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由于班组所管辖的设备点多面广,在落实安全工作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尤其在野外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这给安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好地做好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班组安全文明生产,规范班组管理,更大限度的发挥出班组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班组职工的安全意识、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素质,在开展好班组安全活动的同时,结合现场工作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生产培训计划,针对班组的规程规范,预案、风险预控及危险源辨识等方面定期开展每月两次的安全培训工作,坚持以现场为阵地,以管理为重点,引导职工从思想上,从行为上提高控制不安全因素的能力,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措施,进一步明确班组的安全生产职责,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建立,使得班组基础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凡事有章可循。在每天的生产任务中,利用班前、班后会给大家时刻提醒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度和各类文件学习、安全培训、技术培训等活动,对班组成员及时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保证了班组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设备检修工作中,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规定,对每项工作都进行危险点分析,把危险点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牢牢控制在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中,在生产工作中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火墙。在“反习惯性违章自查”活动中,细致入微的做了大量工作,班组对自查出的习惯性违章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认真反省,吸取教训,由于规范了员工的安全行为,班组人员通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反事故安全技术措施等,提高了业务技术水平,转变了工作作风,使章守纪成为了大家的自觉行为,使得班组面貌焕然一新。

在安全生产各项活动中,总是积极主动的协助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制作主题分明,内容生动活泼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板报,并更据不同活动要求及时更新板报内容,在部门范围内从上到下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安全生产学习氛围。不定期的在班组范围内开展安全工作重点分析工作,着重在防人身、设备、消防安全方面和野外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设备定期进行巡回检查,要求班组人员在进行设备检修维护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班组成员必须熟悉设备性能,杜绝一切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查阅班组的规程、设备台帐、巡回检查记录、缺陷记录、安全活动记录等各类台账 ,发现不足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力求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增强了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防止了各类异常、事故的发生,极大的提高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水平。

由于班组担负着水情测报系统,每年在汛前、汛后组织人员对所辖的水位、流域水情及气象监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保证了汛期监测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汛前结合水务班的实际工作,制定《水务班防汛安排》,补充并完善了《气象站防汛值班制度》、《水雨情汇报制度》、《汛期设备巡回检查制度》,针对文件要求和精神组织班组人员认真进行学习,教育员工从思想上牢固地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立足于“来大水,防大洪,抗大洪”的意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水务值班纪律,有较大雨情按相关要求及时上报,确保了汛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地完成了汛期的各项任务。

“安全”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全随时随地陪伴在我们左右,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抵达到成功的彼岸。“安全”是我们每天上班时所恪守的信念,班组人员虽少,但为了保证全年设备的正常运行,每一个人身上散发着一种顽强的精神,凝聚着一种无穷的力量,这股力量驱使着每一位职工都不肯掉队,他们在工作中从未有过怨言,脏活累活总是主动去干,时刻以爱岗敬业、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完成了班组的各项任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责任的内涵,为上级部门提交了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第7篇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全国建筑业2007年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2722人,比2006年上升了6.9%,2008年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我们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从源头抓起,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各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责任主体的监督

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必须下大力气监督各方责任主体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督促和指导施工企业健全完善以法人代表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求建设、监理、施工各方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施工现场,把施工现场检查作为检查中的重点,一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到位;二查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是否到位;三查隐患排查治理是否及时彻底。从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追查建设、监理、施工各方主体的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对那些管理薄弱,安全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力,事故频发的企业则要从严惩罚,对那些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给予不良行为记录并扣分。切实改进现场安全生产状况,有效地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大隐患排查力度,严密监控重大危险源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说明了消除隐患是根本,加强防范是重点,落实责任是关键。安全隐患是能够或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现存问题,当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存在时,就构成了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发现并消除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各个部位、各个环节上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避免事故发生,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为此,把重大危险源的监督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监督工作专项工作去抓。

一是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河北省建设厅2006年下发了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的通知,各地市结合本身实际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从人、机、物、料、法、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列出重大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登记,建立台帐,制定保证措施,编制专项防护方案,并提供专家论证意见,按规定到安全监督站备案,在施工中按进度将重大危险源进行公示。施工单位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应急预案进行交底,从企业到项目、班组、员工各个层面,层层落实,把隐患治理工作贯彻到底。做到事前预防、事中跟踪监控、最终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形成隐患排查、登记、消除的责任化,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监理单位审核专项施工方案,督促施工单位按方案施工,并定期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监控情况。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专家论证制度,对重大危险源要求24小时动态监控,切实把工作做深做细。

二是突出治理重点。把防范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和规范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作为重点,列入日常动态监管的工作内容。重点检查内容为:脚手架工程搭设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验收及使用等情况;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专家论证、交底、验收等情况;建筑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安装、拆卸、检测、验收、使用、维修保养等情况;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查验、使用情况。

三是强化监督,消除隐患。首先,按照《河北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工作方案》(冀建质[2008]172号)开展隐患治理工作,对责任不到位,工作不到位,逾期不整改的果断采取处罚措施。加强对重点地区(开发区、城乡结合部)、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同时,建立隐患举报制度,强化群众监督。坚持回头看,反复抓,抓反复,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其次,改进监管模式。从注重工程实体安全防护的检查,向加强对企业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转情况的检查拓展和深化,促进企业不断查找管理缺陷,堵塞管理漏洞,形成“执行一检查一改进一提高”的封闭循环,使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不断细化,程序不断优化,从而实现建筑施工安全规范化、标准化。

三、依法对起重机械设备实施监督

建筑起重机械在安拆、使用和顶升过程中易发生意外事故。根据2008年初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结合建设系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建筑起重机械的备案、安拆和使用管理人手,一是重点对起重机械加强监督管理;二是加强对外埠安装、租赁企业的管理,对没有办理进冀(进廊)备案的安装、租赁企业一律不得进入。三是加强对起重机械的动态监督跟踪管理,对建筑起重机械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布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状况。

四、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管理就是按标准和制度进行现场管理,使管理程序标准化,管理方法标准化,管理效果标准化,场容场貌标准化,施工现场防护标准化,考核方法标准化,促使企业建立运转有效的自我保障体系。2004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要求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2005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06年河北省建设厅出台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手册》,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提高全省建筑安全生产水平。

一是按照我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方案》,依据《建筑施工现场检查标准》(jgj59-99),从2008年开始对施工现场进行量化打分,对施工现场推行标准化管理,用标准管理来减少人为因素,防止人的不良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事故。杜绝使用不合格的防护用品和操作工具: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施工过程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是积极鼓励文明工地创建工作,为提高我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气氛。鼓励企业申报文明工地,通过创建文明工地激励企业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标准化工作,首先以文明工地为切入点,文明工地率先实现标准化管理,进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我市建筑施工总体文明施工水平。

五、积极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以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为企业和企业中的每一员工共同持有的态度、意识、行为特征。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基础,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营造企业“关注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对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企业安全教育管理。在2008年《廊坊市建设系统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落实年实施方案》(廊建质安[2008]7号)中把安全生产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实施。首先,坚持三级教育常抓不懈。三级教育是建筑施工企业对企业人员必须进行的企业安全教育形式,是对新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和转岗、交换工种人员进行的企业级、工程项目部经理级、施工班组三个层次的安全教育;其次。特殊工种教育,由主管部门进行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发给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再次,全员安全教育。全员安全教育是企业定期对民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再教育,许多工伤事故表明,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在隔一段较长时间后会对安全生产逐渐淡薄,必须定期全员教育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只有广大农民工更多地掌握预防事故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广大农民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是积极拓展多种教育形式。首先,要求企业在工地建立农民工业余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业余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其次,通过电视、网络、报纸、讲座、知识竞赛等手段普及安全知识,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目的就是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各建筑施工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如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安全例会、项目部安全周例会、安全技术交底、板报、事故现场会、分析会、安全技术专题讲座、图片展览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力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三是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以外显文化,带动内隐文化建设。通过加大检查力度,增加巡查频率,检查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工程实体防护情况,有关人员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履行情况,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责令整改,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治理,按照“认真排查、坚决整顿、巩固成果、消除隐患”的总体要求,加强监管制度改革探索,推进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市场与现场联动的监管机制、差别化监管机制,有效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推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安全生产水平7篇

炼化装置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安全特点,而其日常检维修作业通常是处于“边生产、边检修”的状态,期间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为进一步强化检维修作业的安全,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认真分析查找的基础上,针对公司在检维修施工作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一系列整改、提高,重点狠抓了如何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水平信息

  • 安全生产水平7篇
  • 安全生产水平7篇63人关注

    炼化装置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安全特点,而其日常检维修作业通常是处于“边生产、边检修”的状态,期间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生产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