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检查重点 第2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知识-试题 第3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 第4篇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警示管理办法 第5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检查重点 第6篇交通运输专业安全生产禁令 第7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 第8篇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约谈办法
第1篇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工作。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指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部属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权限,对下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部属单位或者交通运输企业(简称交通运输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由于故意或者过失,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违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引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行为,作出问责决定或提出问责建议。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组织实施工作。
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部属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和权限,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工作。
第四条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以事实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责罚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晰、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处理适当。
第五条交通运输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或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件的,应追究企业及有关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未落实国家或者行业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的;
(二)未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足额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三)未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
(四)从业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
(五)未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
(六)非法违规从事交通运输生产建设经营,造成较大社会危害或影响的;
(七)未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或对已知的安全风险或隐患未采取防范措施的;
(八)瞒报、谎报、漏报安全生产事故,或处置安全生产事故不力,造成事故损失扩大的;
(九)阻碍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情况的;
(十)有必要问责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部属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件的,应追究相应部门(单位)及有关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未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未对企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事项予以行政许可或者验收通过的;
(三)对管辖区域或监督管理的企业监督管理不到位的;
(四)未有效监督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并监督落实整改措施的;
(五)未按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开展突发事件预警预防的;
(六)谎报、瞒报安全生产事故,或安全生产事故处置不力,导致事故损失扩大的;
(七)有必要问责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部属单位或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行为时,认为上级或上级部门(单位)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或上级部门(单位)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命令的建议;上级或上级部门(单位)不改变该决定、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应当执行该决定、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或部门(单位)负责,执行单位及工作人员不承担责任;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八条对交通运输单位的责任追究包括以下方式:
(一)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二)诫勉谈话;
(三)限期整改;
(四)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
(五)责令停业整顿;
(六)暂扣或者吊销相应行政许可;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九条对交通运输单位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包括以下方式:
(一)通报批评;
(二)责令或者建议离岗培训;
(三)暂扣或者吊销从业资格证;
(四)责令或者建议停职检查;
(五)给予或者建议给予党纪或行政处分;
(六)给予或建议给予降职、撤职、免职等;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条以上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
第十一条所在单位需要承担责任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的责任,不得以对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替代对单位的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 被追究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当年考核评优或评选先进的资格。
第十三条 责任追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第十四条 责任追究程序包括调查、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听取责任人申辩、做出责任追究决定。
第十五条 责任追究部门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开展责任追究工作,并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第十六条 责任追究部门有权对有关单位或个人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有权询问有关人员,核实相关信息,要求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 在责任追究调查阶段应吸收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工作。
第十八条 被问责单位或个人,应配合责任追究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如实回答责任追究人员的调查询问,提供有关证件、文件和工作记录等资料,协助责任追究部门查明情况。
第十九条 被问责单位或个人具有申辩权,有权要求责任追究部门对存在异议的事项予以调查核实;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
第二十条 根据分级问责的原则,责任追究决定或责任追究建议由负有责任追究权限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部属单位提出。
第二十一条责任追究决定应上报对被问责单位或个人负有责任追究权限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部属单位批准,并送达至被追究责任的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二条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单位或个人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
第二十三条 纪检监察部门或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被问责人的问责材料立卷存档,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将有关问责材料、问责决定或建议于10个工作日内移送相应人事任免机关,并跟踪处理执行情况。
第二十四条 责任追究部门工作人员在实施责任追究工作中,利用职权谋取不当利益,按有关法律法规由相应的纪检部门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部属单位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问责办法。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第2篇 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约谈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促进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依据国务院有关要求,结合交通运输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安全生产约谈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约谈,是指交通运输部与被约谈单位进行的安全生产诫勉谈话。
第四条 交通运输部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约谈的具体组织工作,部内相关司局、部海事局、救捞局按职责分工参与约谈工作。
第五条 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路生产运输或建设施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部应约请相关单位进行安全生产诫勉谈话:
(一)未落实国家或部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
(二)挂牌督办的安全隐患,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或采取相应措施的;
(三)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存在漏报、谎报或瞒报的;
(四)6个月内发生2次及以上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或连续发生多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并造成较大损失或影响的;
(五)发生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有必要进行约谈的其他情况。
第六条 约谈形式分为集体约谈和个别约谈。
在相近时间内2个以上地区或单位发生第五条所列情况的,由部领导或部安全总监主持集体约谈;个别地区或单位发生第五条所列情况的,由部领导、安全总监或安委办领导主持个别约谈。
第七条 被约谈单位是指存在第五条所列情况之一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直属单位、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企业。
第八条 被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应按要求参加约谈。
第九条 约谈以谈话形式进行。约谈时,约谈人听取被约谈单位对有关情况的陈述,并针对被约谈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质询,提出具体整改要求。
第十条 约谈时,被约谈单位应陈述下列情况:
(一)未落实国家或部有关安全生产部署的,应陈述未开展相关工作的原因,下一步整改计划和措施。
(二)挂牌督办仍存在隐患的,应陈述未进行隐患整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原因,下一步整改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应陈述事故发生的原因,相关处理情况,吸取的教训,已采取或将采取的措施;
(四)漏报、谎报或瞒报安全生产事故的,应陈述事件的处理情况,对违规行为的认识和相关整改措施;
第十一条 约谈由部领导、部安委办或部内相关司局、部海事局、救捞局提出,由部安委办提前10天书面通知被约谈单位,告知约谈事项、约谈时间、约谈地点。需部领导或安全总监主持的约谈,应报部领导或安全总监批准后下发约谈通知书。
第十二条 被约谈单位收到约谈通知书后,应在收到约谈通知2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或电话形式确认通知事项。
第十三条 部安委办承担约谈记录工作,负责起草约谈纪要。约谈纪要印发至被约谈单位和参加约谈的所有单位。
第十四条 被约谈单位应在约谈结束后10个工作曰内将整改方案以书面形式报部,并应及时报告整改方案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 部安委办应组织部内相关司局、部海事局、救捞局跟踪、督办整改方案执行情况,必要时进行现场检查。
第十六条 部安委办应将约谈记录和被约谈单位上报的材料等资料立卷存档。
第十七条 被约谈单位无故不参加约谈或未认真落实约谈要求的,约谈单位应给予通报批评。因约谈事项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相关部门追究被约谈单位及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八条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直属单位可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地区、本系统的安全生产约谈机制。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第3篇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条【责任主体】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包括直接从事生产经营行为的事业单位)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实施主体,应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开展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严格落实重大风险源报备和控制责任,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第四条【监督责任】交通运输部指导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地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有关部属单位指导管辖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管辖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报备信息处理及其监督抽查工作。
第五条【工作原则】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应坚持“企业为主、行业引导、突出重点、科学管控”的原则。
第二章 风险源分类分级
第六条【风险源定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源(以下简称“风险源”)是指因其本身不可消除的属性,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造成发生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负面社会影响、财产损失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储存装备、运输储存对象、建设工程等客观存在的交通运输管理单元。(安全生产法定义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对风险源定义在内涵和外延上较危险源均有所拓宽)
第七条【分类】风险源分为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城市客运、港口营运、交通工程建设、收费公路运营和其他等七个类型。每个类型可根据业务属性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类别。
第八条【分级】风险源等级按照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大小、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和生产经营单位对风险源的管控难度大小,由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个等级。
第九条【分级原则】重大风险源是指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和管理控制难度均为大的风险源;
较大风险源是指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和管理控制难度中仅有两个为大;或一个为大,其他为中的风险源。
一般风险源是指发生较大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和管理控制难度不满足以上重大和较大等级风险源条件,且不同时为小的风险源。
较小风险源是指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和管理控制难度均为小的风险源。
上述风险事件概率大小按照行业历史同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情况和致险因素状况与临界控制指标接近程度确定;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按照历史同类事故最大损失确定;管理控制难度由所需的人、财、物和技术投入,以及生产经营单位自身能力确定。
第十条【分级标准】风险源具体分级标准和重大风险源清单由交通运输部另行发布。(风险源分级标准拟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采用lec方法评价。具体的风险事件概率可采用专家打分、历史事件统计等定性方法,危害程度可采用历史同类事件最大值等定量评价方法,管理控制难度可采取经费投入、技术手段等定量计算方法)
第三章 辨识、评估与控制
第一节 辨识与评估
第十一条【辨识手册】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及其生产经营环节,按照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编制风险辨识手册,明确风险辨识范围、方式和程序,并列入受控文件实施。
第十二条【辨识要素】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辨识的要素一般应覆盖以下方面:
(一)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与应急技能;【人】
(二)生产经营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工作场所等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设施设备】
(三)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覆盖情况和有效性;【管理制度】
(四)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合规和完备性;【管理机制】
(五)影响安全生产外部要素危害程度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环境】
第十三条【辨识方式】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全面辨识是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所有生产经营环节开展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专项辨识是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部分领域或部分生产经营环节开展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
第十四条【辨识周期】全面辨识应每年不少于1次,专项辨识应在生产经营环节或其要素发生较大变化或管理部门有特殊要求时及时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结束后应形成风险源清单。
第十五条【风险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风险源分级标准和辨识评估相关要求,采用科学、有效、适用的方法对本单位风险源清单逐一评估,并确定风险源等级和主要致险因素、控制指标及控制范围。
第十六条【评估确认】生产经营单位确定的风险源等级及其主要致险因素、控制指标、控制范围应经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十七条【等级变更】风险源致险因素发生较大变化,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组织重新评估并确定等级。
第十八条【重大风险源建档】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评估确定的重大风险源进行登记,建立清单和专项档案,规范管理。
第十九条【第三方辨识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可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本单位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但不改变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管理主体责任。
第二节 管理与控制
第二十条【管控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源控制指标及控制范围,制定管控措施,并列入受控文件实施。
第二十一条【动态监测监控】生产经营单应根据风险源致险因素及其控制指标建立动态监有效的测监控机制,按要求进行监测、评估、预警,及时掌握安全风险状态和变化趋势。
第二十二条【管控及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落实风险源管控措施,保障必要的投入,将风险源控制指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二十三条【内部告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风险源位置、应急措施等信息通过安全手册、公告提醒、讲解宣传等方式告知本单位从业人员和进入危险源工作区域的外来人员,指导、督促做好安全防范。
第二十四条【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风险源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风险事件应急措施。
第二十五条【预警与处置】当风险源控制指标超出管控临界值,达到预警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防范风险事件发生。一旦发生安全生产风险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
第二十六条【总结分析与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管辖范围或风险源辨识、评估、报备、管控、应急等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十七条【档案管理】生产经营单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如实记录风险辨识、评估、监测、管控和监督等工作痕迹和信息,建立专项档案,并按有关规定存放。
第三节 重大风险源管控与报备
第二十八条【重大风险源管控】生产经营单应严格落实重大风险源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
(一)重大风险源应单独建档,每月至少更新1次监测数据或状态;
(二)重大风险源应单独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实行“一源一案”;
(三)重大风险源等级确定后按年度或在发生风险事件后1个月内组织专家对风险源管控措施进行评估改进。年度总结分析报告应通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向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备。
第二十九条【重大风险源管控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应保障重大风险源监测管控投入,确保重大风险源监测管控所需人员、经费与设施设备满足需要。
第三十条【重大风险源紧急措施】当重大风险源控制指标超出管控临界值,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急剧上升,不能保证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工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控制指标正常后方可恢复作业。
第三十一条【重大风险源培训教育】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进入重大风险源区域的本单位从业人员组织开展应急逃生避险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培训和演练。
第三十二条【重大风险源警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风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重大风险源危险特性、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果、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第三十三条【重大风险源外部告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风险源的名称、位置、危险特性、影响范围、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果、管控措施和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告知可能直接影响范围内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并积极回应相关方的关切。
第三十四条【重大风险源报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本单位重大风险源有关信息通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报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部门备案。报备信息应当及时、准确、真实。
第三十五条【报备内容】重大风险源报备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管控信息、预警信息和事件信息等。
(一)基本信息包括重大风险源名称、类型、主要致险因素、评估报告,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
(二)管控信息包括控制指标、管控措施(含应急措施)和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及影响范围与后果等信息。
(三)预警信息包括预警事件类型、级别,可能影响区域范围、持续时间、发布(报送)范围,应对措施等。
(四)事件信息包括重大风险源突发事件名称、类型、级别、发生时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应急处置情况、调查处理报告,风险管控评估报告和改进措施等。
(五)填报单位、人员、时间,以及需填报的其他信息。
上述第(三)、(四)款信息在预警、风险事件发生后报备。
第三十六条【报备方式】重大风险源报备分为初次、定期和动态三种方式。
第三十七条【初次报备时限】初次报备,应在评估确定重大风险源后5个工作日内填报。
第三十八条【定期报备】定期报备,采取季度和年度报备,季度报备截止时间为每季度结束后次月10日;年度报备时间为自然年,截止时间为次年1月30日。
第三十九条【动态报备】生产经营单位发现重大风险源控制指标超出管控临界值,或出现新的致险因素,导致发生风险事件概率显著增加或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后果加重,生产经营单位应在5个工作日内动态填报相关异常信息。
第四十条【备案销号】重大风险源经评估确定等级降低或解除的,应于5个工作日内通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销号。
第四十一条【总结上报】重大风险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评估总结,应在处置或调查工作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报备。
第四十二条【报备审核】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在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报备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形式审核,确保报备信息完整。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监督抽查】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将管辖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并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监测、管控和报备情况的监督抽查。
第四十四条 【抽查内容及频次】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按年度组织对管辖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的监测、管控和报备情况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每半年应覆盖1次。
第四十五条【监督抽查内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辨识、管控、报备情况的监督抽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重大风险源管理制度、机制、岗位责任体系建设情况;
(二)重大风险源辨识、评估、信息报备、监测管控、评估改进等落实情况;
(三)重大风险源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落实情况。
第四十六条【督促整改】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对监督抽查发现重大风险源辨识、管控、报备主体责任不落实的生产经营单位予以督促整改。
(一)对未建立完善的重大风险源管理制度、机制、岗位责任体系和重大风险源应急预案的予以警告;
(二)对重大风险源辨识、评估、信息报备、评估改进和应急演练等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限期整改;
(三)对重大风险源未有效实施监测和控制的纳入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予以挂牌督办;
(四)对重大风险源控制不力,不能保证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工停业整顿。
第四十七条【停业恢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工停业整顿的,经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验收,满足消除停工停业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第四十八条【记录与报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重大风险源监督抽查中,应如实、认真记录重大风险源信息,通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填报,并规范档案管理。
第四十九条【社会保险】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风险源参加社会保险,鼓励支持社会保险机构或其他第三方机构参与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的辨识、评估与管控。
第五十条【委托服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重大风险源督查检查工作。
第五十一条【社会监督】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建立投诉、举报渠道和奖励机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违法违规行为,均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投诉或举报。
第五十二条【信息安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拟公布的风险源信息进行评估,涉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应遵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未经允许不得公开。
第五十三条【企业主体责任追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对依法依规发生下列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记入其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
(一)对重大风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监测、管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规定报备重大风险源或迟报瞒报的;
(三)风险管控不力,导致发生风险事件的;
(四)进行危险作业和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未开展风险评估或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
第五十四条【第三方机构责任追究】承担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应对其承担工作的合规性、准确性负责,未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执行或弄虚作假的,应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并纳入安全生产信用记录。
第五十五条【管理部门监督责任追究】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一)对存在重大风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未履行监督抽查责任的;
(二)对发现未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或未有效管控重大风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未督促整改的;
(三)对已报备异常信息的重大风险源,指导、监督或督促督办失职渎职,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致险因素定义】致险因素是指导致各类风险事件发生,影响其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和不良社会影响的潜在原因或条件,主要包括可能产生负面结果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源自身的客观属性及其常态运行环境的“人、机、法、环”等因素。
第五十七条【风险事件】风险事件是指风险源发生管控目标外的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影响等事件或安全生产事故。
第五十八条【有效日期】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第4篇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检查重点
交通运输企业存在的主要危险有交通违法、超载、超速、运输企业无资质、超资质运输、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员无资质作业、车况不良等。对交通运输企业应着重检查以下内容。
1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
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2.道路通行安全隐患,主要有超速、客车超员、火车超载、货运车辆违章载人、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运输机械状况不良及带病运转等易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且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3.剧毒危险化学品运输审批工作情况。
4.交通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情况。
5.安全生产目标与责任、安全生产基础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驾驶员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内部检查与监督等制度及其具体的措施落实情况。
运输企业落实长途客运车辆双班驾驶员制度,保障驾驶员正常休息,防止疲劳驾驶的情况。
7.国家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从事运输危险化学品。
8.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当对其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他们必须掌握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并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9.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必须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10.运输车辆应在车头或明显部位悬挂由公安部门统一规定的带有“危险品”字样的专用黄底黑字信号旗,以明显醒目的标志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无关人员不得搭乘装有易燃易爆或剧毒化学物品的运输工具。
2 水上运输企业
1.检查码头布置、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码头装卸、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码头危险货物作业是否按有关规定办理申报手续、是否存在超许可范围作业等。
2.从事危险货物装卸企业经营范围、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执行情况
3.制定重大危险源、危险物品装卸、运输和水上交通事故、消防救生、人员疏散等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情况。
4.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5.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道运输上述规定以外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水运企业承运,并按照国务院交通部门的规定办理手续,接受有关交通部门(港口部门,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及配载的容器必须按照国家关于船舶检验的规范进行生产,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第5篇 交通运输专业安全生产禁令
1、严禁在禁烟区吸烟、无证或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严重超速、强超抢会。
2、严禁无企业内部准驾证驾驶公务用车、未经审批出长途车。
3、严禁不系安全带驾驶、乘坐公务用车。
4、严禁车辆未采取防火、防静电措施进入易燃易爆区域。
5、严禁车辆严重超员超载、违法载人、违规装运危险化学品。
6、严禁危险化学品车辆违规行驶、停放、搭乘人员。
7、严禁危险化学品装卸过程中驾驶员擅离岗位。
8、严禁不按规定静电接地进行各类油品、危险化学品车(船)装卸作业。
9、严禁违反“十不吊”规定进行起重作业和使用场内机动车辆违规载人行驶或载人作业。
10、严禁违章指挥和其他违章作业。
员工违反上述禁令,给予行政处分并离岗培训1-3个月;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并解除劳动合同,对所在单位直接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直至撤职处分,随同作业人员离岗培训1-3个月。离岗培训期间发放原工资的70%。
交通运输专业安全生产禁令有关术语解释
1、本禁令中的禁烟区是指汽车加油站、加气站、油气站库以及其他禁止烟火的场所;
2、本禁令中的无证驾驶是指未持有合法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等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件驾驶车辆。
3、本禁令中的严重超速是指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驾驶行为。
4、本禁令中的严重超员是指超过行驶证额定乘员20%以上的违法行为。
5、本禁令中的严重超载是指超过行驶证核定载质量30%以上的违法行为。
6、本禁令中的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精力和体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辆。
7、本禁令中的违规装运危险化学品包括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违规装卸、运输危险化学品和其它车辆违规捎带、搭载危险化学品。
8、本禁令中的车辆是指包括厂内机动车、农用机动车在内的所有以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的车辆。
9、本禁令中的严重后果是指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故:
1)工业死亡1人及以上或重伤3人及以上的人身伤亡事故;
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3)重大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4)重大责任交通事故;
5)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6)重大公共聚集场所事故;
7)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事故;
8)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其他重大生产事故。
第6篇 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警示管理办法
为认真贯彻实施《昆明市安全生产警示管理办法(试行)》,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制定《昆明市交通局安全生产警示管理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具体填写说明如下。
一、本通知单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由通知单位留存,第二联交被通知单位根据警示内容及时进行整改,第三联交局安监处备案。具体实施时,由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六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或相关单位到局安监处领取通知单,并由局安监处做好相应登记工作备查。各专业委员会或相关单位应按安全生产有关痕迹化管理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台帐管理工作。
二、根据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六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或交通运输系统各有关企业,实行安全生产提示、告知、告诫等警示管理办法,并督促上述单位、部门在受到提示、告知、告诫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警示类别包括提示、告诫、告知三种类别。
四、警示内容及应当采取的措施建议: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六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应当通过提示通知的方式对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或交通运输系统各有关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提示:
1、有关领导干部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
2.未落实安全监管所必须的人员、装备、经费等保障性投入;
3、未理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存在失管漏管、脱节断档情况;
4、未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5、其他需要提示的情况。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六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应当对局机关各处室或交通运输系统各有关企业进行告知:
1、发现有关职能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不到位,或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到位;
2、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不到位;
3、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到位;
4、安全生产“零申报”制度执行不到位;
5、其他需要告知的情况。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六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应当对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或交通运输系统各有关企业进行告诫:
1、发生1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2、1个月内发生2起以上一般安全生产事故;
3、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经督办后仍未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整改;
4、对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未依法关停而继续生产经营;
5、因不认真落实上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一年内被通报批评两次以上;
6、经提示、告知后,仍不采取措施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
7、其他需要告诫的事项。
第7篇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知识-试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 a )监督管理
a、全面 b、综合 c、积极 d、合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 d )。
a、国家标准b、地方标准
c、行业标准d、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a )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a、责任追究b、调查
c、行为追究d、举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 b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规定佩戴、使用。
a 、可以 b、必须 c、视效益状况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 d )
a、表彰 b、表扬 c、鼓励 d、奖励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 c )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a、不安全 b、危险
c、较大危险 d、重大危险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b )。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d、企业标准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a )制度。
a、淘汰b、报废 c、退出 d、限制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 a ),并告知从业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a、登记建档b、制定整改方案
c、制定安全措施d、制定处置方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 d )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a、车间、仓库b、商店、仓库c、车间、办公楼、仓库d、车间、商店、仓库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时间是(c )
a、2002年6月29日 b、2002年8月1日
c、2002年11月1日d、2003年1月1日
12、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坚持的方针是( a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 a)的“三违”行为。
a、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b、违章生产、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c、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法操作规程d、违章生产、违章指挥、违法操作规程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 b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a、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 b、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c、安全管理人员 d、从业人员
1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要对企业( c )给予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a、岗位工作人员 b、当事人c、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人员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b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a、建立 b、健全 c、完善 d、建立、健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a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应当、专职 b、应当、兼职
c、可以、专职d、可以、兼职
1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凡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 b),并对企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
a、停止违规行为b、停产停工整顿
c、边整边改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 b )。
a、要求 b、义务 c、责任 d、规定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 d )。
a、权益 b、合法权益c、权利 d、合法权利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 a )以下的罚款。
a、2万元b、5万元
c、8万元d、10万元
2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等级可分为( d )。
a、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恶性事故
b、一般事故、较大事故、很大事故、特大事故
c、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恶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d、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2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c )。
a、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
2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 b)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为重大事故。
a、5人b、10人c、15人d、20人
2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 c)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a、及时 b、逐级 c、立即d、迅速
2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a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1 b、2 c、12 d、24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 d)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
a、生产 b、经营
c、储存 d、生产经营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c )负责。
a、统一b、分工 c、全面d、分级
3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于2007年(b )起施行 。
a、10月1日 b、6月1日
c、6月30日d、12月31日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c )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a、提议 b、授权c、委托 d、联系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 d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a、鼓励 b、支持
c、监督d、鼓励和支持
36、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c )的基本措施。
a、落实整改b、防止事故隐患进一步蔓延c、消除事故d、有效监督
37、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是(c)
a、危险、危害因素 b、风险
c、麻痹大意 d、管理不善
38、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本教育制度、三级教育是指(a )。
a、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岗位(班组)教育
b、低级、中级、高级教育
c、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个人自我教育
d、预备级、普及级、提高级教育
39、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 d ) 的原则、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明确地规定了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
a、谁主管谁负责 b、人人管安全
c、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d、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
40、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 (b)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a、周围职工b、操作者本人、他人
c、多人造成危害 d、操作者
4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制定(a),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a、应急预案 b、安全提案 c、处理方案
42、《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b )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a、按美观原则 b、正确 c、按自愿原则
43、《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在对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c)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a、安全检查 b、安全教育 c、抢险救护
44、《安全生产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b )报告或者举报。
a、国家安全部门 b、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
c、安全中介机构
45、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a );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a、处分 b、培训 c、制裁
46、《安全生产法》规定,给予拘留的行政处罚由(b)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决定。
a、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b、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
47、《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应当(c),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a、同时进行 b、统一安排 c、作好记录
48、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责令该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a ),可以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a、停产停业整顿 b、主要负责人停职反省 c、安全管理人员检讨
49、为了有效地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制定了一个规定,以国务院302号令的形式公布施行的全称是( a)。
a、《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b、《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c、《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50、《安全生产法》规定,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行为,有权(b)。
a、行政处分 b、要求纠正c、进行起诉
52、《安全生产法》自(c)年()月()日起施行。
a、2002年6月29日 b、2003年6月29日
c、2002年11月1日 d、2003年11月1日
53、从业人员超过(c)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100b、200c、300d、400
64、危险物品的(c)、()、()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
a、生产、经营、运输b、生产、经营、运输、储存
c、生产、经营、存储d、生产、运输、储存
65、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d)签字。
a、主要负责人b、单位领导c、法定代表人d、有关人员
6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d)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a、县级b、县级以上c、省级d、有关地方
67、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c)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a、免除b、减轻c、免除或减轻d、减免
68、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c)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a、本单位负责人或者上级主管部门
b、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上级主管部门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
d、上级主管部门
69、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d)、()、()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a、同时设计、分别施工、分别投入生产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分别投入生产
c、分别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70、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b)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取缔,并依法予以处理。
a、人民政府有关部门b、负责行政审批部门
c、负责行政许可部门d、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71、(a)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72、危险物品的生产、()、()单位以及()、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a、经营、运输、医院b、储存、运输、矿山
c、经营、储存、医院d、经营、储存、矿山答案:d
73、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c)。
a、本单位负责人并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b、上级主管部门c、本单位负责人
74、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c)以上()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以上()以下的罚款。
a、一倍以上五倍以下、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b、一倍以上五倍以下、三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c、二倍以上五倍以下、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d、二倍以上五倍以下、三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75、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d)的处分。
a、降级、撤职b、降职、开除
c、撤职、开除d、降职、撤职
76、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报请(c)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a、县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77、危险物品,是指(a)、()、()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a、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b、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
c、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剧毒物品
d、易燃易爆剧毒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8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c)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a、6月9日 b、6月19日 c、6月29日
82、《安全生产法》由_主席于2002年签署第七十号令予以公布,自2002年(b)起施行。
a、10月1日 b、11月1日 c、12月1日
83、《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a),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a、 生产安全事故 b、火灾、交通事故c、重大、特大事故
84、保障人民群众( c)安全,是制定《安全生产法》的目的之一。
a、生命 b、财产 c、生命和财产
85、制定《安全生产法》,就是要从( c)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健康有序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从而促进和保障经济的发展。
a、思想上 b、组织上 c、制度上
86、《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 a)。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87、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 b)。
a、综合管理 b、综合监督管理 c、监督管理
88、《安全生产法》共计有7章97条,其中条款最多的是( a)。
a、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b、 第三章: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c、 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89、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c)负责。
a、主要 b、全部 c、全面
90、《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六个方面的职责,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b)。
a、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b、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c、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9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经长期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实践证明的成功制度与措施。这一一制度最早见于国务院(a)年3月30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即《五项规定》)。
a、1963 b、1973 c、1983
92、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在(c)上下真功夫,这是关键的关键。
a、健全、完善 b、分工明确 c、贯彻落实
93、《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述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c)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100 b、400 c、300
94、企业所设置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a)。
a、 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b、 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c、 生产管理或技术管理机构
95、企业所设置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指(a)。
a、 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b、 负责设备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
c、 负责技术、设计工作的人员
96、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a)。
a、 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b、 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允许生产经营
c、 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97、《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数额和比未作具体规定,但最低要求是必须保证(c)。
a、 安全宣传教育费用 b、职工防护用品费用
c、 能够持续地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98、“三同时”的规定可以从源头上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最早提出“三同时”是在(a)年10月21日《_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的。
a、1978 b、1983 c、1993
99、《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c),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 生活设施 b、福利设施 c、安全设施
100、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审批制度,对危险化学品的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 c)。
a、 登记制度 b、备案制度 c、资质认定制度
10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 b)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a、职工食堂 b、员工宿舍 c、职工俱乐部
102、《安全生产法》所指的危险品包括( a)。
a、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b、 枪支弹药 c、高压气瓶、手持电动工具
103、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属于(a )。
a、中介机构 b、行政机关 c、事业组织
104、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a )。
a、行业标准 b、地方标准 c、企业标准
10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命安全的(a )。
a、 工艺、设备 b、工具 c、原材料
106、生产经营单位对( c)应当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
a、 事故频发场所 b、重大事故隐患 c、重大危险源
107、《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c )。
a、 安全宣传标语b、安全宣教挂图 c、安全警示标志
108、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 c)和管理能力。
a、 生产经营 b、安全技术 c、安全生产知识
109、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都经过( c),否则,生产经营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
a、 安全生产教育 b、安全技术培训 c、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110、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的从业人员,要制定详实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经费由( a)安排。
a、 生产经营单位 b、从业人员 c、政府财政部门
11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 a)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a、 有关主管部门 b、安全监察部门c、行业协会
112、《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 a)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a、 操作资格 b、许可 c、安全
11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 c)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a、班组级 b、车间级 c、专门
114、从业人员既是安全生产的保护对象,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c )。
a、关键 b、保证 c、基本要素
115、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 a)。
a、建议 b、批评 c、检举
116、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工伤保险费应由( b)缴纳。
a、 从业人员 b、生产经营单位 c、地方财政拨款
117、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工危害和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事项,这三项内容是劳动全同( a)的内容。
a、必备 b、基本 c、较为重要
118、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 c)。
a、防署用品 b、防寒用品 c、劳动防护用品
11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中存在的( a)、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危险因素 b、事故隐患 c、设备缺陷
120、《生产安全法》规定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包括“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 b)。”
a、 安全卫生设施 b、劳动防护用品 c、劳动防护工具
121、《安全生产法》第六章为“法律责任”。主要规定了安监及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法》所应承担法律责任。这一章共有19条,其中对( a)违反《安全生产法》处罚规定最多。
a、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 b、从业人员
c、管部门的工作人员
122、《安全生产法》规定,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未能保证安全生产必需的资金投入,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 b )万元以下的罚款。
a、10 b、20 c、30
123、《安全生产法》第九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b )。
a、行政处罚 b、处分 c、追究刑事责任
124、从业人员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了解岗位操作规程,但未因此而造成事故的,行为人应负( c )责任,有关负责人应负管理责任。
a、领导 b、管理 c、直接
12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逃匿的,由( a )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26、《安全生产法》规定,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 a )三种。
a、 民事责任 b、财产责任 c、其他法律责任
127、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的自然人、法人或者行政组织。行政处分的对象则是( a )。
a、 有关责任人员 b、生产经营单位 c、政府有关部门
128、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一般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下超过( c )。
a、120日 b、150日 c、180日
129、《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职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是指( c )。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介绍信
b、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发的工作证件
c、 有关部门制发的一种专门的证件
130、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验收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购买其指定品牌,或者购买指定生产、销售单位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这种错误行为属于( a )。
a、 滥用职权 b、破坏公平竞争 c、侵犯生产经营自主权
131、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验收,所需费用(b )解决。
a、 由接受审查验收的单位赞助 b、由政府财政拨款
c、 由审查、验收的单位自筹
13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末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在(b )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3 b、5 c、7
133、《安全生产法》对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a )作出了规定 。
a、监督职责 b、享有的权利 c、应尽的义务
134、不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c )处分。
a、降级 b、降职 c撤职
13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末履行《安全生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关于(b )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a、 玩忽职守罪 b、劳动安全事故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
136、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章操作,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关于(b )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a、 工作人员失职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劳动安全事故罪
137、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c )。
a、 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 b、安全系数越高越好 c、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138、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b )。
a、特殊社会保障 b、特殊劳动保护 c、特殊劳动保险
13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每(c )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价。
a、半 b、1 c、2
14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 c )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a、1年 b、2年 c、3年
14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c)负责。
a.主要b.全部c.全面
142、《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a)。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c)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a.6月9日b.6月19日c.6月29日
14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b)起施行。
a.10月1日b.11月1日c.12月1日
14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a),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a.生产安全事故b.火灾、交通事故c.重大、特大事故
146、制定《安全生产法》就是要从(c)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健康有序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从而促进和保障经济的发展。
a.思想上b.组织上c.制度上
147、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b)。
a.综合管理b.综合监督管理c.监督管理
148、《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述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c)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100b.400c.300
149、按《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由(b)负责。
a.工程技术人员b.委托单位c.工程技术人员原所在单位
150、企业所设置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a)
a.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事务的部门b.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c.生产管理或技术管理机构
151、企业所设置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指(a)
a.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b.负责设备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
c.负责技术、设计工作的人员
152、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a)。
a.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b.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允许生产经营
c.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53、《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数额和比例未作具体规定,但最低要求是必须保证(c)。
a.安全宣传教育费用b.职工防护用品费用c.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154、《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c),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生活设施b.福利设施c.安全设施
15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b)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a.职工食堂b.员工宿舍c.职工俱乐部
156、《安全生产法》所指的危险物品包括(a)。
a.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b.枪支弹药
c.高压气瓶、手持电动工具
157、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属于(a)
a.中介机构b.行政机关c.事业单位
158、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a)。
a.行业标准b.地方标准c.企业标准
15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命安全的(a)。
a.工艺、设备b.工具c.原材料
160、生产经营单位对(c)应当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
a.事故频发场所b.重大事故隐患c.重大危险源
16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c)。
a.安全宣传标语b.安全宣教挂图c.安全警示标志
162、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c)和管理能力。
a生产经营b安全技术c安全生产知识
163、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都经过(c),否则,生产经营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
a.安全生产教育b.安全技术培训c.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164、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的从业人员,要制定详实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经费由(a)安排。
a.生产经营单位b.从业人员c.政府财政部门
165、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a)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a.有关主管部门b.安全监察部门c.行业协会
166、《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强调要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 a )、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a、挂牌督办 b、责任追究
c、行为追究 d、群众举报
167、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b )。
a、持证上岗 b、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
b、经培训合格后上岗d、经三级教育后上岗
168、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 d )的原则、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明确地规定了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
a、谁主管谁负责 b、人人管安全
c、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d、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
169、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各级政府要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c )等措施落实到位。
a、预案、防范、整改 b、监控、整改、预案
c、监控、整改、防范 d、责任、监控、整改
170、《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强调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c )。
a、边生产边整改 b、依法予以关闭 c、停产整顿
171、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d )建设,提高生产安全防护水平。
a、预防预警系统 b、安全系统
c、关键技术和装备d、安全系统和装备
172、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意见》指出要制定完善的 ,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 。( d )
a、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通报批评
b、政绩业绩考核评价制度、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c、政绩业绩考核评价制度、通报批评
d、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173、《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要求,要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a ),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
a、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 b、举报奖励
c、安全生产监督和举报奖励 d、隐患排查和举报奖励
174、《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厉打击(b )、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
a、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 b、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
c、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175、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的部门是(a)。
a、国务院 b、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各部委
176、三级安全教育是指(b)。
a、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班组长
b、公司、项目、班组
c、公司、总包单位、分包单位
d、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177、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时,意外伤害保险费由(b)支付。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 d、事故责任单位
178、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包括:定期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a)和不定期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
a.综合性安全检查 b.指令性安全检查
c.防火防爆安全检查 d.预防性安全检查
179、班组长在安全生产上的职责是: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班组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c)。
a.尽职尽责,措施完善 b.班前班后检查、评比
c.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 d.事事有人管
180、(a)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a)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a.安管人员岗位工人 b.车间主任班组长
c.车间主任工人 d.班组长岗位工人
181、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三违”现象是指(b)。
a.违反作业规程、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安全规程
b.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c.违规进行安全培训、违规发放劳动防护用品、违规消减安全技措经费
d.违反规定建设、违反规定生产、违反规定销售
182、目前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b)、公正公开和分级管辖的原则。
a.严刑厉法b.四不放过
c.三不放过d.五不放过
183、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a)、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
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b.群众监督与专业机构监督相结合
c.新闻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d.个人监督与集体监督相结合
184、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a)、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危险因素b、事故隐患c、设备缺陷d、安全生产责任
185、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c)。
a、马上报告有关部门 b、找有关人员协商
c、立即制止 d、通知项目负责人
186、用人单位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是(a)。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c.安全检查制度 d.安全操作规程
187、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作用。解决人机系统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d)
a.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b.应用机械的冗余设计
c.强化监控d.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
188、《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c)。
a. 安全资格b.安全技能 c.管理能力 d.生产组织能力
189、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既相对独立,叉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五要素”包括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和(a)。
a.安全文化b.安全教育 c.安全管理 d.安全评价
190、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c)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a.当地 b.本单位c.行业d.国家
191、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c)。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管理的缺陷
c.物的不安全状态 d.有害的作业环境
192.安全生产工作要牢固树立 (a )的理念,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
a安全发展 b经济发展 c企业发展
193.(c )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a班组 b岗位工人 c企业
1944.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键是 (a)安全责任的落实。
a企业主要负责人 b企业领导班子
c企业安全管理人员
195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以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a )、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a危险化学品 b纺织业 c轻工业
19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出,凡(b )、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
a超预算 b超能力 c超标准
19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指出,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c )、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a设备 b人员 c责任
19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煤矿、非煤矿山要有(a ),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a矿领导带班 b矿领导或助理带班 c班组长带班
199.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c )上岗。
a职称证书 b安全培训证书 c职业资格证书
20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事故查处实行层层督办,重大事故查处由( c)挂牌督办。
a市级安监部门 b省级安监部门 c国务院安委会
20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重大隐患治理由(a )挂牌督办。
a省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
b市级安监部门
c国务院安委会
20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规定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c )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 (厂长、经理)。
a 3年 b 5年 c终身
20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强调,企业应急预案要赋予(a )在遇到险情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a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
b车间主任
c公司领导
20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a )的“三违”行为。
a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b违章生产、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c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治安
205.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应有必要的组织保障,一般包括(c)。
a机构保障和资金保障
b人员保障和设备保障
c机构保障和人员保障
206.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 (a )。
a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07.除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a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专职 b兼职 c专职或兼职
208.“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b )。
a同时立项、同时设计、同时验收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209.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工作应在( a )进行。
a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前
b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
c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前
210.下列属于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一般要求是:(a )
a使用前应首先做一次外观检查
b无期限地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c使用前要做全面检查
21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a )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
a安全标志 b安全警示 c许可标志
212.(c )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
a岗位工人 b班组长 c特种作业人员
213.生产经营单位的(b )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a安全管理人员 b主要负责人 c班组长
214.(a )是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制度
c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215.国家安监总局在《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企业领导带班下井人员包括(a )。
a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和副总工程师
b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和矿长助理
c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安全管理人员
216.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决定。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由(b )予以保证。
a董事会 b厂长或经理 c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
217.安全生产费用是高危行业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 (a )的资金。
a安全生产条件 b职工劳保福利 c员工安全意识
218.考虑到不影响特大型、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当企业风险抵押金累计达到(c )时不再存储。
a 300万元 b 400万元 c 600万元
219.安全费用由(b )自行提取,专户核算。
a省市地方人民政府 b企业 c省市安监局
220.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可以作为(b )使用。
a工伤赔偿
b事故发生时产生的抢险、救灾费用以及事故善后时直接发生的费用
c购买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费用
221.安全费用不应仅限于安全设施的支出,还应当用于包括(b )、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支出。
a意外伤害保险费
b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c工伤保险费
22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煤矿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必须具备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依法申领 (b ),方可从事生产建设活动。
a工商营业执照 b安全生产许可证 c生产许可证
223.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a ),不设年检。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 3个月向原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
a 3年 b 2年 c 5年
224.以下不属于安全生产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是(c )。
a厂内机动车辆 b游艺机及游乐设施 c冲压机械
225.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b )进行。
a正常生产之后
b试生产运行正常后
c试生产同时
22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 (a)。
a数量 b体积 c质量
227.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 (c )制度。
a专人保管
b一把手亲自负责
c双人收发、双人保管
228.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 (b )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a分管领导 b主要负责人 c安全责任人
229.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a )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a安全生产条件 b安全管理能力 c安全生产机构
230.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a )的职责。
a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 b现场监管
c定期监督检查
231.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c )学时。
a 24 b 36 c 48
232.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考核是以(a )考核为主。
a实际操作技能
b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c事故现场勘验技术
233.离开特种作业岗位 ( b)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a 3个月 b 6个月 c一年
234.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每 (c )年进行一次。
a 1 b 2 c 3
23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一般情况下,对新从业人员要进行 (c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a一级即厂级
b二级即厂级和班组级
c三级即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
236.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c )学时;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 c)学时。
a 8;16 b 16;48 c 24;72
237.下列属于班组安全生产教育主要内容的是(b )。
a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
b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c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38.涉及危险物品单位、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a )学时。
a 16 b 24 c 32
239.生产经营单位的 (a)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a主要负责人 b出资人 c安全科负责人
24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a )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a每半年 b每年 c每两年
24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 (a),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a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
b请示领导、获得批准
c保持物件完整、保证现场痕迹尽可能不受破坏
24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b)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立即 b在1小时内 c在2小时内
243.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b )。
a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现场救援情况
b单位概况、事故时间、地点、简单经过、死亡人数、
现场情况、采取的措施等
c事故伤亡人数
244.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分为(b )级,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标准等级分为( )。
a三级二级、三级
b三级一级、二级
c四级一级、二级
245.评为一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a)分(满分1000分,下同)且完全满足所有达标企业必备条件,评为二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分且完全满足二、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评为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分且完全满足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
a900700600
b900800600
c800700600
246.(b)负责本管辖范围内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二、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
a交通运输部
b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c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47.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包括(a)等三种形式。
a初次考评、换证考评和附加考评
b初次考评、再次考评和升级考评
c初次考评、升级考评和附加考评
248.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有效期为(c)年。
a2 b5 c3 d1
249.未通过考评的或经主管机关审核不合格的,交通运输企业应采取纠正措施并可在(a)个月后重新申请考评。
a3 b1 c2 d6
250.交通运输企业在接受考评过程中,企业应:(d)
a提供所需的工作便利,以确保考评员充分有效地实施考评
b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
c与考评员合作,以保证考评工作顺利完成
d以上全部
第8篇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检查重点
交通运输企业存在的主要危险有交通违法、超载、超速、运输企业无资质、超资质运输、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员无资质作业、车况不良等。对交通运输企业应着重检查以下内容。
1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
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2.道路通行安全隐患,主要有超速、客车超员、火车超载、货运车辆违章载人、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运输机械状况不良及带病运转等易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且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3.剧毒危险化学品运输审批工作情况。
4.交通事故报告、处理及责任追究情况。
5.安全生产目标与责任、安全生产基础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驾驶员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内部检查与监督等制度及其具体的措施落实情况。
运输企业落实长途客运车辆双班驾驶员制度,保障驾驶员正常休息,防止疲劳驾驶的情况。
7.国家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从事运输危险化学品。
8.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当对其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他们必须掌握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并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9.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必须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10.运输车辆应在车头或明显部位悬挂由公安部门统一规定的带有“危险品”字样的专用黄底黑字信号旗,以明显醒目的标志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无关人员不得搭乘装有易燃易爆或剧毒化学物品的运输工具。
2 水上运输企业
1.检查码头布置、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码头装卸、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码头危险货物作业是否按有关规定办理申报手续、是否存在超许可范围作业等。
2.从事危险货物装卸企业经营范围、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执行情况
3.制定重大危险源、危险物品装卸、运输和水上交通事故、消防救生、人员疏散等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情况。
4.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5.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道运输上述规定以外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水运企业承运,并按照国务院交通部门的规定办理手续,接受有关交通部门(港口部门,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及配载的容器必须按照国家关于船舶检验的规范进行生产,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