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构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第2篇构筑建筑安全生产体系对策 第3篇强化企业执行力构筑安全生产基石 第4篇牢固构筑安全生产防线 第5篇构筑建筑安全生产体系的对策研究 第6篇通风设施构筑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7篇构筑铀矿山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第8篇构筑建筑安全生产体系的对策
第1篇 通风设施构筑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1条 参加班前会、班后会,完成队里交给的工作任务。
第2条 按工程计划用料及质量要求,及时完成工程量。
第3条 通风工程设施竣工验收完毕后,负责余料和工具的保管及现场清理工作,不得丢失浪费。
第4条 在通风不良和存在有害气体的地点施工时,末经领导和瓦检员检查前不得施工。
第5条 负责各类通风设施的工程质量工作。
第6条 严格遵守矿有关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熟悉本职业务;搞好自主保安工作。
第2篇 构筑建筑安全生产体系的对策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不安全因素多且点宽面广,而且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比较严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又跟不上,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严重。鉴于此,建筑业安全生产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1.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
1. 1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
1.999年基本建设投入发展到1.444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 6%,从业人员达到3327万,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员的1. 3还多[1.,2]。然而,当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状况还是喜忧参半,形势不容乐观。
(1)可喜的一面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总体较平稳。建筑施工特大事故数稳中有降,1.999~2001.年分别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2起、1起、2起,2002年发生1起,死亡13人,与上年同比下降50%和68 3%;结合建设规模增长情况,建筑施工每百亿元产值死亡率逐年下降[3]。据统计,1999年为9 84,2000年为7 89,2001.年为6 80,2002年为6 97;部分省区(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出现稳定好转。2002年,北京、湖北、河北、内蒙古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4]。
(2)严峻的一面随着我国建筑业规模逐年增加,伤害事故和死亡人数也一直高居不下。2000年发生846起、死亡987人,2001.年发生1.004起、死亡1.045人,2002年发生1.208起、死亡1.292人。2003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51.9起、死亡582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24 5%和20 7%;一些经济大省(直辖市),事故伤亡人数随建设规模增大呈上升趋势。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仍是我国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它们几乎占了总事故的80%以上,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类型及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1. 2部分发达国家的建筑安全生产情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一直位于各行业之首。统计表明:近年事故成本占工程成本的比例不断上升,在英国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达到总成本的3%~6%,根据美国osha统计,1.988年事故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7 9%,2001.年上升为1.5%。因此,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1. 2.1美国建筑安全生产情况
1.999年,美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为850万人,约占全美总就业人员的6 5%。当年度建筑业共死亡633人,其中管理人员91.人,工人642人。据统计,建筑业雇佣的劳动力相当于美国全国总劳动力的5%,但是却有1.1.%的致残事故和1.8%的死亡事故发生于建筑业内。鉴于此,美国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目前美国的很多项目承包商都把“零事故”(在施工现场不发生任何事故)作为努力的目标。虽然美国的建筑业并没有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但是建筑安全水平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仍然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1. 2.2英国建筑安全生产情况
英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约1.1.1.万人,1.999~2000年度因事故死亡59人。而2000年4月1.日至9月31.日半年间死亡44人,远高于前一年度同期的29人。但英国在职业健康方面成绩突出,并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英国建筑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工伤导致的工作日损失减少30%,重伤和死亡事故减少1.0%,职业病病例减少20%[5,6]。
从上面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虽然我国十分重视建筑安全生产,颁布实施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加大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水平仍需提高。
2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抓安全生产得过且过。甚至一些企业法人,只给员工下达生产指标,不提供安全保障,甚至出了事故也不认真查处,将安全风险转嫁给分包单位和群众,降低了安全的风险值。建筑企业中从领导到员工的安全意识普遍较低。
2.2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的数量还很少;现有的《建筑法》、《劳动法》等都比较抽象,操作性不强;而且一些建筑安全生产行政规章发布的时间过久,不适合现行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另外现行的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不够健全、完善,还有相当多的技术标准尚未制定。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工人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2.3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地区和城市仍没有设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建筑安全监督执法人员,致使一些建筑企业不了解建筑安全技术的法规和标准,更无法贯彻执行;其次,一些机构和人员的定位不明确,极大地影响了安全工作。另外执法监督经费落实不到位,也致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开展。
2.4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从目前建筑业的总体情况来看,操作工人的安全意识普遍缺乏,安全技术素质普遍偏低,以农民工最为突出。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使用的分包队伍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不到位,甚至放任不管,招来即用。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伤亡者也是这部分人。
2.5安全责任不明确
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承包中,一包了之或层层转包,甚至违法签订生死合同,把事故责任全部推给分包商,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3当前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建筑业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容易成为事故多发行业之一
3.1. 1工序较多,作业过程复杂
建筑施工过程是由不同的施工工序和复杂的作业过程构成。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将不同功能的施工机械、沉重的建筑材料、多工种大量的作业人员和各种各样复杂的施工工序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人员的作业面和工作平台在地下、地表及高空每时每刻不断改变,劳动强度较大、工作平台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复杂的作业结构和作业过程是导致建筑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3.1. 2建筑业的生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环境处于不断变化当中
在整个建筑施工生产过程当中,涉及的要素较多: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素质、进度情况、地质条件、天气状况、交通情况以及施工场地周边大环境、治安状况等因素对建筑安全生产也有较大影响,各种不同因素相互干扰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施工环境。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施工环境也是导致建筑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2建筑市场混乱,业务层层分包,业务主体对建筑安全生产缺乏足够重视
目前,建筑市场层层分包,以包代管现象严重。总包单位只关心具体的对外分包业务,工程分包出去后,认为安全生产与己无关,忽视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分包单位承揽到业务后,只关心业务的经济效益,不愿对安全生产进行过多的投入,缺少应有的防护措施和装备,大多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缺乏约束力,违章作业现象严重。
4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分析
4.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重要意义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当前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建立起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如: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尊重人的感情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并将它们落实到行动中[5]。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
4.2建立健全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在我国现有的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考核配套规章;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地方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法规规定,尽快形成国家和地方相互呼应、互为补充、比较完善的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4.3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工作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其次,明确监督机构的性质和责任及其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同时,保证安全监督管理经费的落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4.4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之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首先,进一步完善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基础建设,加快编写各类别、各层次建设安全生产培训教材。其次,加强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彻底消除职工“无知”这一最大安全事故隐患。
4.5明确安全责任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并及时结案;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严肃处理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保证做到明确安全事故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企业来说,要重点督促企业落实项目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尤其是要落实工程项目经理和主管安全生产的项目经理责任制[7]。
4.6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安全业安全生产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筑业主管部门及建筑业业务主体加快建筑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应用现代的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数据库,提高对建筑事故的预测和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化水平,逐步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监控的现代化,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率[8]。建立建筑业安全生产的门户网站,全国各地建筑企业,各级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以及科研机构,可以通过该信息系统进行现代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科研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安全生产的开展和监督,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的工作效率。
5结语
通过对建筑安全生产的剖析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本身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失控;市场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安全管理混乱。
(2)建筑业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针对上述状况,政府和企业只有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才能有效的预防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3篇 构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绝大多数煤矿企业未就相关责任保险进行投保,从近年发生的矿难事故中来看,矿工投保人数和比例极低,因此,一旦重大事故引发巨额索赔,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由政府承担赔偿责任,亦将构成严重的财政压力。而建立煤矿企业强制的相关责任保险制度则会相应解决很多问题。
2006年我国安全生产虽然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障碍等深层原因的影响和制约,加上一些地方和单位责任制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我国百万吨死亡率仍然大大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所以从相对指标来说,我国与国际水平相比,依然是比较落后的。
众所周知,煤矿生产属于高危、高风险行业。我国作为产煤大国,采煤业技术装备落后,缺少技术改造资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目前,导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有超能力开采和超负荷运输、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生产制度落实程度较差等。虽然政府十分重视安全生产,采取严厉打击非法煤矿、加大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及提高安全监督力度等措施,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煤矿企业控制风险的行政与经济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二是提取风险抵押金;三是实施商业保险。三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关系,补偿的角度不同,用民法的表述来说,为互为“填补”的关系。
保险业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两者在最终目的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客观上具有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内在需要和动因。把安全生产工作与保险业结合起来,既可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又可以拓展保险业的领域,充分发挥保险业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这既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保险业与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保险机构主动介入工伤预防,也是国外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欧美等先进工业化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工伤保险已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三大支柱(即安全立法、安全监察和工伤保险)之一。保险业发育比较成熟的德国,建立了35个同业工伤事故保险协会,即负责调查事故、办理赔付,也负责所辖范围内企业安全生产日常性监督检查,提供安全生产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由于保险机构面向企业所做的工作,是以防范事故、服务企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而其独特的经济手段和激励约束机制,又是一般的政府监管、监察行政执法工作所无法替代的。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从事故高发到基本稳定、最终实现根本好转的安全生产发展过程中,保险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扭转我国煤矿生产等高危、高风险行业当前事故多发的势头,除了依靠行政手段,我们还应该考虑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通过立法引入保险机制,利用商业保险(主要包括:强制实施工伤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第三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雇主责任险、公众火灾责任险等)保障生产安全。
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绝大多数煤矿企业未就相关责任保险进行投保,从近年发生的矿难事故中来看,矿工投保人数和比例极低,因此,一旦重大事故引发巨额索赔,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由政府承担赔偿责任,亦将构成严重的财政压力。而建立煤矿企业强制的相关责任保险制度则会相应解决很多问题。
在煤炭大省山西,其煤炭资源占全国的1/5,原煤产量约占全国的1/4。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年底,煤炭企业约有4050余家,从业人员约有90万人,但涉保的煤矿企业数却不足10%,参保人数还不到20%。2004年,山西介休金山坡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死的28人中,仅1人参加了意外伤害保险。该矿井下职工达200余人,参加保险的仅36人,投保率不足18%,许多煤矿企业和职工仍游离于保险之外。而同样是爆炸事故,2001年法国图卢兹一家工厂发生的硝酸胺爆炸,导致20亿欧元的损失,则多数由保险业负责赔偿。
2006年9月,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三个方面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运用商业保险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指导,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按照《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首先要在采掘业、建筑业等高危行业推行雇主责任险、商业补充工伤责任保险等险种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其他高危行业、公众聚集场所等领域推广,并探索保险与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制度。
第4篇 牢固构筑安全生产防线
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各种伤亡事故的发生,关系着企业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快乐,关系着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关系着社会的安定繁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寺河矿二号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狠抓安全不放松,牢固构筑安全生产防线,促进了矿井的全面发展。寺河矿二号井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一、营造浓厚的安全舆论氛围,努力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搞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只有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才能增强他们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从而确保安全生产。为此,我们采取多种形式,不间断、高频率、大容量地对安全生产进行广泛宣传,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以安全为核心、绝对服从安全大局的思想意识,从上到下,提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1、定期不间断地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简报等宣传物进行安全宣传;在各交接班室布置了安全文化牌版,制作了安全誓词,在每个班前会上进行安全宣誓;通过宣贯安全文化手册、建立安全文化长廊等,扩大对安全的宣传。这些有效的宣传,使广大职工耳濡目染,在不自觉中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安全的认知水平。另外,还通过选树安全生产中的突出人物和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观念,同时积极投身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当中。
2、积极开展各种安全活动:每年,我们都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形式多样地进行安全宣传。主要通过举办矿山安全知识竞赛、向不安全言行告别签字、三违”人员上曝光台和安全生产倒计时等活动,生动活泼地彰显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通过及时通报煤矿事故案例,来警醒广大职工,在比对和参照中增强他们对事故隐患的防范意识,提高其安全生产能力。
3、通过各种会议,强化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注重安全“三会”的召开,30分钟的班前会要求20分钟讲安全,10分钟布置生产任务;周一例会要求学习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矿长安全办公会,对安全工作做到一月一总结,一月一布置。我们针对会议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会议内容,注重开会实效,确实使各种安全会议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广大职工只有具有了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了其岗位工种所需的应知应会,才能在安全生产中趋安避险,做到万无一失。为此,我们在安全培训中严要求、严考核,让广大职工树立大安全理念,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让他们懂法律、懂规程、会操作,熟悉矿井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水平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实战能力。
我们分系统分工种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培训部门按时不间断地组织开展对科队长、班组长、安检员和井下特殊工种等人员的培训。各系统利用知识讲座、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向职工灌输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技术技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放心活。各个队通过传帮带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工人必须在达到本岗位应知应会的要求后才能下井。瓦斯监测、通风、机电等关键岗位和特殊工种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三、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技措工程
加大矿井安全投入、完善安技措工程是安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规范和要求,结合矿井实际,全力搞好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投入和保障,改善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确保各个生产环节达标,提高矿井安全水平。一方面,我们加快了矿井技改扩建步伐。主要抓了重点工程的建设,完成了30万吨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工程和满足更高一级生产任务的重点工程:井下急救峒室、消防材料库、中央变电所、主副水仓等均已竣工验收;总运总回、集运集回大巷改造业亦完工;完成了人行井绞车和井下辅助运输系统改造;等等。另一方面,我们结合矿井安全重点,全力抓好瓦斯治理和矿井水的防治工作。由于我矿所处的西部区域是高瓦斯区,随着井田向西的推进开采,瓦斯的涌出趋于增大,相应加大了我矿瓦斯治理工作的难度。在“一通三防”的安全投入上,我们除完成新风井的改造和投用外,还完成了通风系统的改造,实现矿井分区供风;其次,完善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确保瓦斯防治工作,下一步要制定瓦斯治理抽放的总体设计方案,准备好相应的设备设施,建立一套瓦斯抽放系统,以真正完善瓦斯治理工作的硬件设施,有效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另外,防治水工作已成为我矿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已经完善排水系统,备全备足了排水的设备和材料,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以增强矿井的抗灾自救能力。
在安全资金的投入上,我们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要求,提取安全投入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在安全设施设备投入上,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更新技术装备;对制约安全的重大基础设施,特别是瓦斯治理、顶板支护、通风设施、机电设备、劳动保护等要予以保证,投入到位。建立了完善的应急预警机制,做到组织、人员、装备三到位。
总之,在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技措工程方面,我们严格标准,讲究实效,抓好了安全配套设备设施的技改,全面优化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完成我矿在转型过程中生产与安全的同步协调和顺利衔接,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能力。
第5篇 强化企业执行力构筑安全生产基石
执行力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贯彻企业战略决策、发展目标、工作思路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决定因素不是战略本身而是其执行程度,因为再好的战略也无法自动实施。执行力对企业来说,意味着生命力,对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意味着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效。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工作有序进行,最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状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对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及工作思路的深入人心,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都明显提升。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安全的因素还四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门之间的职责存在不够清晰的界面。形成了有些工作多部门共管或大家不管的现象,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造成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真空地带,严重违背安全生产管理中“凡事有人负责”的要求。某些业务流程制定不合理,流转层面偏多,主管部门职责不明,不利于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对外包工作的安全控制力不强,安全隐患四起。对安全生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不力。
生产管理过程中越级指挥现象普遍。造成中间层不能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情况,不利于工作的推动和完成,也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使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流于形式。在职责权限上存在不授权或授权不完整的现象,造成管理效能低,执行力不强,损害员工的能力培养,对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造成障碍。
部门之间、部门与班组之间的沟通力不强。特别是不同专业线上的部门之间沟通不够,造成安全生产管理上,特别是专业交接面上的扯皮现象较多,容易使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形成事故隐患。
现场督查形式性强,实质性少。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深入基层不彻底,对指导基层班组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帮助不多。个别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长期停留在某一层次,影响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
某些班组的安全管理存在形式主义。每周进行的安全日活动没有针对性,不能联系本班组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个别班组及人员,安全意识仍然很淡薄,执行“两交一查”和“民工教育卡”敷衍了事。
一线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不能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职工缺乏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存在着“多干多错”的糊涂认识。
供电企业存在的这些不安全的诸多因素,有些是企业决策层的问题,也有些是部门和班组的管理水平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掌控能力。若不加以研究,采取对策,将严重影响供电企业年度安全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对安全生产的要求。
执行力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
供电企业员工执行力的强弱集中体现了企业的执行力,它决定了企业的安全工作思路能否落实到位,制约着安全工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策略和方法,都要通过企业的员工去执行。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么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及计划都会成为一场空,企业的安全管理就得不到保证,更不能实现电力生产的“长治久安”。
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安全生产的执行力是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素组成的,要提升安全生产执行力,必须统筹考虑影响执行力的各个因素。
建设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供电企业的中层干部,是执行力的中坚力量,是承上启下、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环节。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是否好,对企业各项工作的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则,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所带领的团队执行力的强弱。因此,提升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执行力,必须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员放在安全生产最关键的位置上去,要培养中层干部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实改变中层干部在素质修养、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灌输思想的能力和贯彻行为的能力。
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供电企业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有序进行的可靠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监督规定》等,就是具体的管理制度。这些具体的管理规定,是安全生产执行力的有效工具。没有这些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就不规范,也不会持久。所以,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和形势发展,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用科学合理的制度来规范供电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从上到下人人遵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政令畅通、工作有序、运作高效。
优化业务流程,明晰职责界线。供电企业业务流程是否合理,直接反映出企业管理运作是否高效,并决定企业业务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优化业务流程,使其更简化、更合理,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执行力的基础。要正确理解国家电网公司对用户业扩“一口对外、便捷高效”要求的真正含义,内部流程合理高效是提高执行力、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基本条件。部门之间的职责界线必须明确到点,特别是对不同专业部门之间,更应划清界线,使各方找不到可以推脱和扯皮的任何理由。所以,必须根据现有职能科室的定位,对现有业务流程标准和职责管理标准进行梳理和修改,规范工作程序,减少中间环节,细化业务流程,用流程和管理职责来规范员工的执行行为。使每一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岗位的工作内容、方法、职责、时限和质量要求。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培育良好的沟通氛围。沟通是提升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执行力的基础。供电企业相当多的安全规定,从执行的形式上就规定了必须通过沟通的方式来实现,如“两交一查”、工作的许可和终结等。对安全生产执行的过程,实际就是沟通的过程,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可大大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并可将事故防患于未然。领导与员工、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都要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使大家及时了解彼此的想法,并建立信任感,使沟通的渠道进一步畅通;通过沟通,使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工作意图及时得到快速有效的执行。有资料表明,一个企业的70%问题是由于沟通不力引起的,而70%的问题也可以由沟通来解决。这就说明了沟通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沟通平台,如供电企业的“oa”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要培育良好的沟通氛围,企业领导要主动与各级人员做好沟通工作,主动征询各级人员对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平等和谐的沟通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及时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和要求灌输给每一个员工,使大家形成共识,达成一致。
建立科学的职工培训长效机制。执行力是一个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具体体现,它和员工受教育的程度及工作经历密切相关。
首先要抓好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安规培训。业务技能和掌握安全规定是生产一线职工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担当相应岗位最基本的工作能力。如果不具备这项技能,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职工,也就不具备相应的执行能力。其次,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对员工的培训也要跟上。特别是自动化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如果培训不到位,势必影响执行力的发挥,最终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因此,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把对职工的教育培训纳入常态管理、制度化管理,并重点突出责任心教育,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执行意识,增强员工的技能水平、沟通能力,提高员工的执行力。
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提升员工执行能力,推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还有很多需要建立和完善的机制。公平、合理、正确地对员工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所作出的成绩进行奖励,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罚,是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有力手段。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削弱员工的积极性。所以,供电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员工的激励机制建设,包括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公平的奖惩制度。
第6篇 构筑建筑安全生产体系对策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不安全因素多且点宽面广,而且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比较严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又跟不上,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严重。鉴于此,建筑业安全生产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1.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
1. 1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
1.999年基本建设投入发展到1.444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 6%,从业人员达到3327万,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员的1. 3还多[1.,2]。然而,当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状况还是喜忧参半,形势不容乐观。
(1)可喜的一面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总体较平稳。建筑施工特大事故数稳中有降,1.999~2001.年分别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2起、1起、2起,2002年发生1起,死亡13人,与上年同比下降50%和68 3%;结合建设规模增长情况,建筑施工每百亿元产值死亡率逐年下降[3]。据统计,1999年为9 84,2000年为7 89,2001.年为6 80,2002年为6 97;部分省区(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出现稳定好转。2002年,北京、湖北、河北、内蒙古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4]。
(2)严峻的一面随着我国建筑业规模逐年增加,伤害事故和死亡人数也一直高居不下。2000年发生846起、死亡987人,2001.年发生1.004起、死亡1.045人,2002年发生1.208起、死亡1.292人。2003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51.9起、死亡582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24 5%和20 7%;一些经济大省(直辖市),事故伤亡人数随建设规模增大呈上升趋势。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仍是我国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它们几乎占了总事故的80%以上,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类型及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1. 2部分发达国家的建筑安全生产情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一直位于各行业之首。统计表明:近年事故成本占工程成本的比例不断上升,在英国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达到总成本的3%~6%,根据美国osha统计,1.988年事故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7 9%,2001.年上升为1.5%。因此,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1. 2.1美国建筑安全生产情况
1.999年,美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为850万人,约占全美总就业人员的6 5%。当年度建筑业共死亡633人,其中管理人员91.人,工人642人。据统计,建筑业雇佣的劳动力相当于美国全国总劳动力的5%,但是却有1.1.%的致残事故和1.8%的死亡事故发生于建筑业内。鉴于此,美国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目前美国的很多项目承包商都把“零事故”(在施工现场不发生任何事故)作为努力的目标。虽然美国的建筑业并没有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但是建筑安全水平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仍然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1. 2.2英国建筑安全生产情况
英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约1.1.1.万人,1.999~2000年度因事故死亡59人。而2000年4月1.日至9月31.日半年间死亡44人,远高于前一年度同期的29人。但英国在职业健康方面成绩突出,并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英国建筑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工伤导致的工作日损失减少30%,重伤和死亡事故减少1.0%,职业病病例减少20%[5,6]。
从上面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虽然我国十分重视建筑安全生产,颁布实施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加大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水平仍需提高。
2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抓安全生产得过且过。甚至一些企业法人,只给员工下达生产指标,不提供安全保障,甚至出了事故也不认真查处,将安全风险转嫁给分包单位和群众,降低了安全的风险值。建筑企业中从领导到员工的安全意识普遍较低。
2.2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的数量还很少;现有的《建筑法》、《劳动法》等都比较抽象,操作性不强;而且一些建筑安全生产行政规章发布的时间过久,不适合现行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另外现行的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不够健全、完善,还有相当多的技术标准尚未制定。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工人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2.3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地区和城市仍没有设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建筑安全监督执法人员,致使一些建筑企业不了解建筑安全技术的法规和标准,更无法贯彻执行;其次,一些机构和人员的定位不明确,极大地影响了安全工作。另外执法监督经费落实不到位,也致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开展。
2.4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从目前建筑业的总体情况来看,操作工人的安全意识普遍缺乏,安全技术素质普遍偏低,以农民工最为突出。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使用的分包队伍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不到位,甚至放任不管,招来即用。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伤亡者也是这部分人。
2.5安全责任不明确
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承包中,一包了之或层层转包,甚至违法签订生死合同,把事故责任全部推给分包商,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3当前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建筑业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容易成为事故多发行业之一
3.1. 1工序较多,作业过程复杂
建筑施工过程是由不同的施工工序和复杂的作业过程构成。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将不同功能的施工机械、沉重的建筑材料、多工种大量的作业人员和各种各样复杂的施工工序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人员的作业面和工作平台在地下、地表及高空每时每刻不断改变,劳动强度较大、工作平台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复杂的作业结构和作业过程是导致建筑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3.1. 2建筑业的生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环境处于不断变化当中
在整个建筑施工生产过程当中,涉及的要素较多: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素质、进度情况、地质条件、天气状况、交通情况以及施工场地周边大环境、治安状况等因素对建筑安全生产也有较大影响,各种不同因素相互干扰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施工环境。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施工环境也是导致建筑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2建筑市场混乱,业务层层分包,业务主体对建筑安全生产缺乏足够重视
目前,建筑市场层层分包,以包代管现象严重。总包单位只关心具体的对外分包业务,工程分包出去后,认为安全生产与己无关,忽视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分包单位承揽到业务后,只关心业务的经济效益,不愿对安全生产进行过多的投入,缺少应有的防护措施和装备,大多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缺乏约束力,违章作业现象严重。
4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分析
4.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重要意义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当前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建立起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如: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尊重人的感情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并将它们落实到行动中[5]。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
4.2建立健全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在我国现有的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考核配套规章;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地方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法规规定,尽快形成国家和地方相互呼应、互为补充、比较完善的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4.3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工作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其次,明确监督机构的性质和责任及其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同时,保证安全监督管理经费的落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4.4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之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首先,进一步完善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基础建设,加快编写各类别、各层次建设安全生产培训教材。其次,加强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彻底消除职工“无知”这一最大安全事故隐患。
4.5明确安全责任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并及时结案;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严肃处理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保证做到明确安全事故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企业来说,要重点督促企业落实项目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尤其是要落实工程项目经理和主管安全生产的项目经理责任制[7]。
4.6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安全业安全生产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筑业主管部门及建筑业业务主体加快建筑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应用现代的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数据库,提高对建筑事故的预测和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本质安全化水平,逐步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监控的现代化,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率[8]。建立建筑业安全生产的门户网站,全国各地建筑企业,各级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以及科研机构,可以通过该信息系统进行现代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科研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安全生产的开展和监督,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的工作效率。
5结语
通过对建筑安全生产的剖析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本身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失控;市场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安全管理混乱。
(2)建筑业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针对上述状况,政府和企业只有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才能有效的预防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7篇 构筑铀矿山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铀矿山属于非煤矿山,但其开采不同于一般非煤矿山。一是对矿石的识别,一般用肉眼难以做到,主要依靠放射性物探方法;二是铀具有放射性,氡不断地从矿岩暴露和矿井水析出并衰变成氡子体,因此,铀矿开采多了一项放射性防护的内容;三是对比其他非煤矿山,铀矿床品位低,仅为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多数采用湿法冶金。因此,铀矿山在矿山地质工作、采矿方法和通风防护技术等方面具有特殊要求。中核赣州金瑞铀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瑞铀业公司)是2002年7月1日从中国核工业七一九矿剥离出来组建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公司总部设在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赣州市的3个县设有生产工区,从事铀矿采冶。3个工区均设有独立矿山、堆浸水冶厂、尾矿(渣)库、生活区等。公司基层单位分散,又都从事井下采掘生产和岩土工程,因此,作业环境复杂,管理幅度宽,事故诱因多,安全生产难度大。近年来,金瑞铀业公司从建设“绿色矿山”入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的理念,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突出通风降氡、顶板管理、提升运输、爆破安全、高处作业、交通安全6个重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公司已初步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逐级落实安全责任、专业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矿山井下连续14年无工亡、无重伤事故。公司连续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授予“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2004年获得第三届“中国矿业十佳企业”称号;2006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十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综合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中核金原铀业有限责任公司评为“矿冶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6年获“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夯实安全保障基础金瑞铀业公司明确要求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三杜绝,一减少,三达到,一提高”,即“3131”安全管理目标。
“三杜绝”: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杜绝重大的交通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和工艺事故;杜绝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一减少”:减少轻伤事故,年千人负伤率控制在6以下。
“三达到”:矿山井下通风防护3项指标样品合格率达到:粉尘95%,氡85%,氡子体85%;水冶车间防护3项指标样品合格率达到:粉尘100%,氡95%,氡子体95%;安全生产合格班组达标率大于85%。
“一提高”:通过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二合一认证工作,全面提高金瑞铀业公司安全环保管理水平。金瑞铀业公司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新规定,每吨铀矿提取22元安全费用,确保安全费用的有效投入。在日常安全费用可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近年来,还在国防科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3项大的安全技改项目。一是大布工区通风安全技改项目,总投资212万元,于2004年12月通过了核工业江西矿冶局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该项目的一个关键工程是90m高通风天井,施工难度大,又没有施工经验,但施工人员克服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没有发生任何事故。二是草桃背矿井深部开拓延深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尾渣库加固改造工程,投资513万元,于2006年12月通过了中核集团公司和江西省科工办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三是综合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安全技术改造,投资846万元。目前已完成丰州工区尾矿库改造、丰州工区和草桃背工区新建3吨井下炸药库以及新增矿山应急救援设备。铀矿山采掘施工作业属于高危行业。为确保采掘施工作业安全,金瑞铀业公司在组织编制年度矿山采掘技术计划的同时,根据采掘技术条件的变化,认真编制年度采掘安防技术措施,并以公司文件下发执行。在编制年度采掘安防技术措施时,突出和细化顶板管理、通风降氡、提升运输、爆破安全等安防措施。这项措施已经在全公司实行了20多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3个矿井均采用机械通风,采掘工作面辅以局扇加强通风,所有从事放射性作业人员都佩戴个人剂量计。公司制定了《金瑞铀业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生产工区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分别在3个工区成立了3个应急小分队。为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及应急响应能力,公司还开展了井下炮烟中毒、消防联合、尾渣库防洪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小分队的应急响应能力。
第8篇 构筑建筑安全生产体系的对策研究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不安全因素多且点宽面广,而且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比较严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又跟不上,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严重。鉴于此,建筑业安全生产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1.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
1. 1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
1.999年基本建设投入发展到1.444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 6%,从业人员达到3327万,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员的1. 3还多[1.,2]。然而,当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状况还是喜忧参半,形势不容乐观。
(1)可喜的一面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总体较平稳。建筑施工特大事故数稳中有降,1.999~2001.年分别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2起、1起、2起,2002年发生1起,死亡13人,与上年同比下降50%和68 3%;结合建设规模增长情况,建筑施工每百亿元产值死亡率逐年下降[3]。据统计,1999年为9 84,2000年为7 89,2001.年为6 80,2002年为6 97;部分省区(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出现稳定好转。2002年,北京、湖北、河北、内蒙古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4]。
(2)严峻的一面随着我国建筑业规模逐年增加,伤害事故和死亡人数也一直高居不下。2000年发生846起、死亡987人,2001.年发生1.004起、死亡1.045人,2002年发生1.208起、死亡1.292人。2003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51.9起、死亡582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24 5%和20 7%;一些经济大省(直辖市),事故伤亡人数随建设规模增大呈上升趋势。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仍是我国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它们几乎占了总事故的80%以上,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类型及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1. 2部分发达国家的建筑安全生产情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一直位于各行业之首。统计表明:近年事故成本占工程成本的比例不断上升,在英国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达到总成本的3%~6%,根据美国osha统计,1.988年事故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7 9%,2001.年上升为1.5%。因此,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1. 2.1美国建筑安全生产情况
1.999年,美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为850万人,约占全美总就业人员的6 5%。当年度建筑业共死亡633人,其中管理人员91.人,工人642人。据统计,建筑业雇佣的劳动力相当于美国全国总劳动力的5%,但是却有1.1.%的致残事故和1.8%的死亡事故发生于建筑业内。鉴于此,美国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目前美国的很多项目承包商都把“零事故”(在施工现场不发生任何事故)作为努力的目标。虽然美国的建筑业并没有保持良好的安全业绩,但是建筑安全水平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仍然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1. 2.2英国建筑安全生产情况
英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约1.1.1.万人,1.999~2000年度因事故死亡59人。而2000年4月1.日至9月31.日半年间死亡44人,远高于前一年度同期的29人。但英国在职业健康方面成绩突出,并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英国建筑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工伤导致的工作日损失减少30%,重伤和死亡事故减少1.0%,职业病病例减少20%[5,6]。
从上面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虽然我国十分重视建筑安全生产,颁布实施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加大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水平仍需提高。
2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中的部分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抓安全生产得过且过。甚至一些企业法人,只给员工下达生产指标,不提供安全保障,甚至出了事故也不认真查处,将安全风险转嫁给分包单位和群众,降低了安全的风险值。建筑企业中从领导到员工的安全意识普遍较低。
2.2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的数量还很少;现有的《建筑法》、《劳动法》等都比较抽象,操作性不强;而且一些建筑安全生产行政规章发布的时间过久,不适合现行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另外现行的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不够健全、完善,还有相当多的技术标准尚未制定。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工人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2.3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地区和城市仍没有设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建筑安全监督执法人员,致使一些建筑企业不了解建筑安全技术的法规和标准,更无法贯彻执行;其次,一些机构和人员的定位不明确,极大地影响了安全工作。另外执法监督经费落实不到位,也致使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开展。
2.4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从目前建筑业的总体情况来看,操作工人的安全意识普遍缺乏,安全技术素质普遍偏低,以农民工最为突出。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使用的分包队伍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不到位,甚至放任不管,招来即用。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伤亡者也是这部分人。
2.5安全责任不明确
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承包中,一包了之或层层转包,甚至违法签订生死合同,把事故责任全部推给分包商,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