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和谐3篇

发布时间:2022-10-21 10:06:08 查看人数:50

安全生产和谐

第1篇 安全生产好与否直接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

安全生产的好与否将会直接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它与社会和谐与稳定息息相关。大家试想,如果今天出事故,明天又听见因为什么,什么……出现因工伤亡了多少人的现象,这样人心就会乱和思想就会不稳定,人心乱了和思想不稳定了,社会能和谐与稳定吗?

因此说,安全生产的好与否将会直接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它与社会和谐与稳定息息相关。只有安全了才能促进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安全同样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前提。同时,实现安全生产,促进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各级管理人员理应责无旁贷,是骨干力量。

首先要实现安全生产,各级管理人员就必须要懂得什么是安全生产,因为管理人员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骨干力量。所谓“安全生产”,它主要是指在社会生产(工作)实践活动过程之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之中,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出现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切实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受破坏的一切行为,就叫安全生产。

然后各级管理人员要弄懂弄明白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它的宗旨就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因为,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改善劳动条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职工的伤亡率,才能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才能稳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生产的持续稳定与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假设:如果真的没有了生产,这很显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因果效应——企业就减少或没有了经济效益,企业减少或没有了经济效益,职工的工资收入肯定就会因此而减少,事态严重的还会直接造成大量职工失业或下岗,由此就会给职工的家庭生活带来许多困难,而出现不和谐不稳定的现象。

其次是各级管理人员要懂得实现安全生产,保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实际上就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或“以人为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理由有三:

(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就是讲政治。因为实现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企业应该履行的首要职责。如果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不改变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局面,就会损害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因此说,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政治任务。

(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就是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特别在当前,我们正处在进行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更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重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消除事故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率,为广大职工创造安全、文明、舒适的劳动条件,这样才能激发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以促进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或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就是促发展。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广大职工在生产劳动过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实际上就是保护和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科学发展上新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因此,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或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质量,乃至社会安定团结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2篇 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摘 要 阐述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全面分析了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必须加强行业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办矿标准,理顺办矿体制;强化人才培养,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实施“科技兴安”,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行业整体水平。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生产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一直在2/3以上,2004年产煤19.56亿吨,占世界的43%①。但长期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不好,事故多、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尤其是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不仅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遭受很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地遏制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煤炭行业实践“____”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急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改革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等,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和改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煤矿生产力水平低下,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百万吨死亡率明显高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水平,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与科学发展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1、煤矿死亡人数多。长期以来,我国煤矿每年因工死亡都在万人以上。1990-2004年累计死亡97754人,年均6517人;2004年死亡6027人,占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8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90年开始,国际上煤矿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2003年至今澳大利亚煤矿实现了零死亡。

2、百万吨死亡率高。解放初期至“十年浩劫”期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长期在10人之上,1960年达17.61人。进入二十世纪后开始逐年下降,年均降幅0.75人。2004年达到3.08人,创历史最好水平,但仍居世界第一位,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印度的10倍。

3、“三个多发”的特点明显。一是重特大事故多发。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矿难21起,死亡3456人;2004年发生特大事故42起,死亡1008人,平均8.6天一起,死亡24人。二是小煤矿事故多发。我国小煤矿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而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国死亡总人数的2/3多。2004年,小煤矿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3%。三是瓦斯和水灾事故多发。我国煤矿因瓦斯爆炸等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死亡总人数的80%,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5亿元;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全国有250多个矿井被淹,死亡1700多人,经济损失350多亿元人民币。

4、经济损失惨重。在工矿商贸企业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事故、近一半的重大事故和四分之三的特大事故,均发生在煤矿。全国煤矿一年因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原国有重点煤矿年销售收入的5%。

5、社会和政治影响恶劣。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心腹之患,成为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人权攻击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安全生产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和政府形象、关系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政治问题。

二、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安全事故多发,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看,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的一段。在农业经济为主时期和工业化初期,生产伤亡事故较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事故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事故开始大幅度下降,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美国上世纪前30年,煤矿每年事故死亡2000-3000人,百万吨死亡率曾经高达8.37。除此之外,煤矿行业在我国属高危行业,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更多。

首先,我国煤矿受自然灾害威胁严重。与美、澳以露天矿为主、全机械化开采不同的是,我国煤矿多为井工开采,其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95%,受各种自然灾害威胁严重。一是受瓦斯威胁严重。我国大中型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0.34%,小型矿井中占15%左右。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强,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不断增加,突出威胁区域不断扩大。二是受煤尘爆炸威胁严重。国有重点煤矿中,有532处煤矿的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占87.37%。三是受自然发火威胁严重。国有重点煤矿中,有288处煤矿的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危险,占47.29%;安全重点监控的企业中,有269处煤矿的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危险,占64.6%。四是受动力灾害与热害威胁严重。国有重点煤矿中,有27处煤矿具有冲击地压危险性,占5.13%;约有70多处矿井工作面气温超过26℃,最高达40℃。

其次,煤炭工业长期负重爬坡,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集中显现。一是安全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有安全保障的煤炭生产能力约为12.5亿吨。在2004年全国19.56亿吨煤炭产量中,约有7亿吨是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非法违规生产的煤炭。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许多国有煤矿已经进入衰老期,主要生产设备老化、超期服役的约占三分之一。二是技术装备和技术管理水平低。我国煤矿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均衡,既有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煤矿,也有条件较差的中小型矿井。目前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为数相当多的小煤矿,技术手段和开采方式落后,资源浪费严重,伤亡事故多发。三是员工队伍素质低。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据调查,3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矿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44%,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3‰;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中,中专以上职工平均不到3人。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反映,中国矿业大学等9所原煤炭院校,1999-2002年只培养了1454名地矿类专业毕业生,其中不少人还不愿意到煤矿,不愿意到生产一线,每年到煤矿工作的不足100人。据2001年的调查,我国96%的煤矿缺乏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矿缺乏采矿专业人才,通风安全、防突等人才更缺乏。用工制度改革以来,大量农民工、临时工进入煤矿,逐步成为井下一线的主力。特别是小煤矿,工人流动性大,常常不培训就下井上岗。这部分人的纪律观念、安全意识、技术水平等方面都需加强培养,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和违规操作现象相当普遍,直接威胁安全生产。四是产业集中化程度低。2004年全国各类煤矿的25236处矿井,平均每处矿井仅7.75万吨。原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三大类煤矿的平均年产规模,分别为129万吨、15万吨和3.15万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产煤国家,都通过发展大公司、大集团,一方面形成相对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现代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煤矿安全保障水平。目前,美国前4家煤炭企业市场占有程度为47%,澳大利亚前5家煤炭企业占有度为72%,南非前4家煤炭企业占有度为62%。而我国神华、大同、山西焦煤、兖矿、中煤能源、淮南、平顶山和开滦等8家特大型、大型煤炭企业,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共计也只有20%左右。五是煤矿企业总体税负高,历史包袱重,安全欠账大。国家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煤炭实行垄断经营和矿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行增值税计征办法没有体现煤矿的特殊性,税制改革后,煤炭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增加6个百分点以上,每年多交增值税100多亿元。目前煤矿企业算术平均综合税率为14.65%,是全国工业总体税负水平的两倍,高出国际同行业水平近6个百分点。煤矿企业大多地处偏僻地区,比其他工业企业承担更重的“办社会”职能,尤其是大矿、老矿人员多,历史包袱沉重,新增效益主要用于补还职工欠账,安全上的欠账补还不多。再加上随着资源的枯竭,采场向深部、浅部、构造复杂区、自然灾害威胁严重区转移,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安全投入需求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仅国有煤矿安全欠账就高达505亿元。

第三,煤炭需求增加推动了煤矿超能力生产。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高能耗的产业结构,加剧了煤炭供需紧张。在这种形势下,要求煤炭工业维持较高产出,煤矿普遍超能力开采。超能力开采目前已经成为全国煤炭工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对此估计不足,缺乏有效应对,使之也成为我国煤矿各种事故的导火索之一。

另外,煤炭企业下放到地方后,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煤炭行业管理弱化,安全监管体制不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是煤炭行业管理弱化。1999年,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体制调整后,部分省、市、县煤矿管理部门被撤销、并转或降格,各级煤矿管理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规格低、专业人员缺、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使煤炭行业管理弱化,综合管理缺位,造成煤矿安全监管、发展规划、勘探开发不能统筹考虑,严重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煤炭管理部门职能交差重叠,责、权、利不统一,互相牵制制约,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管理工作效率,削弱了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难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使煤矿安全管理缺乏权威性,决策缺乏科学性,工作缺乏高效性。二是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不顺,机制不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安全监管体制和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国家监察、地方监管的体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多头执法的问题。煤矿安全生产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证照,这些部门在证照管理和监督执法等方面统筹协调不够,联合执法机制没有形成,难以形成合力。经济管理与安全监管缺乏协调机制,有的地方管安全的要求停产整顿,而管经济的要求保证产量,部门之间互不通气,造成经济管理和安全监管脱节。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部门忙于事故处理和突击检查,对吸取事故教训、加强事前防范、防止同类事故反复发生,缺乏超前预防措施。三是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生产还没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些地方领导只重生产,轻视安全,把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一些企业负责人没有把维护职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受利益驱动突击蛮干,强迫职工超强度劳动,甚至进行奴役性生产。不少职工也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能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都为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核心内容,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②,这更为煤炭工业的发展确立了思路与目标。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坚持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实现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业人员由较低素质向高素质转变,安全生产从被动监管型向本质安全型转变,实现煤炭工业健康持续发展,从而也在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一)加强行业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这是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举措。一是国家尽快组建国家煤炭工业部,管理协调煤炭经济运行,研究制定煤炭法规、制度、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解决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负责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制定并实施煤炭资源利用开发标准及规划,提高全国煤炭资源利用水平,全面促进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地方要尽快建立统一高效、责权对等、上下理顺的煤矿管理体制。提升煤炭管理部门的地位,明确职责,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做到管安全必须管生产。加强煤矿监管队伍建设,积极解决编制、经费、办公场所、车辆、工资等问题,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强化煤矿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压死责任,确保煤矿监管体制的良性运行。三是企业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且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③,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监督保证措施,确保各岗位责任落到实处。

(二)严格办矿标准,理顺办矿体制。按照“建大、改中、关小”的原则,一方面,结合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淘汰那些技术落后、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浪费资源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在解决小煤矿无序开采、违法违规生产问题的同时,解决我国煤矿数量过多、集中度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小煤矿进行整顿规范、联合改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煤矿实行联合改造。同时,严格新建煤矿标准,提高煤炭生产准入门槛,不再建设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

(三)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煤炭行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一方面,国家要采取特殊政策,大力发展煤炭高等教育,扩大大中专院校采矿专业的招生规模。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煤炭行业,以人才促安全,以安全揽人才,尽快解决技术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局面,逐步改善煤矿的知识结构,为安全生产奠定人才基础。另一方面,煤炭管理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干部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煤矿干部职工队伍的安全意识、管理水平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对煤矿法人代表、矿长,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不能颁发资格证书;加强新工人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推行入井人员资格证制度,不具备相应学历,未经培训合格人员不准下井作业。

(四)实施“科技兴安”,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一是组织科研攻关。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其专家学者的作用,整合和壮大安全科技资源,围绕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防治技术、大采深矿井开采及热害防治技术、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大型机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井上下紧急呼叫系统技术、绿色开采工艺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技术、煤炭液化及煤化工多联产技术、洁净煤利用技术及煤炭深加工等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基础课题,组织开展研究和攻关,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理论水平。二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围绕煤矿瓦斯区域预测、地质构造超前探测、瓦斯爆炸预警、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矿井突水、火灾、粉尘等主要灾害防治与重大事故抢险救援所需要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和装备,开展应用性研究,抓好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提高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三是提高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重点是采用网络化、数字化、视频监控和远程调度指挥等先进技术,提高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政府安全监管和国家安全监察工作的科技含量,把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五)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行业整体水平。一是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电联营,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决策,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④。二是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积极推进煤炭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打破区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培育和发展跨区域的煤炭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鼓励不同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实行煤电联营、煤运联营、煤炭与其他相关产业联营,尤其是要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坑口电站,培育和发展煤、电、路、港一体化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相互参股,培育和发展跨所有制的煤炭企业集团。三是不断拉长煤炭生产产业链,推进煤炭就地转化为二次能源,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

第3篇 构建电力安全生产的和谐格局

1电网安全稳定是构建电力安全生产和谐格局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电网建设“一强三优”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电力生产和谐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只有建设坚强的电网,才能实现公司的资产优良、服务优质和业绩优秀。2003-08-14美、加大停电事件,是一起由电网局部故障扩大到电网稳定被破坏,电压崩溃,最后造成电网瓦解,引起大面积停电的严重恶性事故。事故的教训是:电网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没有形成合理的网架结构,造成电网电压等级多,网络结构复杂,电磁环网交错,事故时很难实施有效的控制和解列措施;网络输送能力不足,线路负载过重,一旦有异常情况,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电网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运行时难以统一调度,事故时难以统一指挥,应急处理机制也不健全;电网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协调性差,没能阻止事故扩大。

实践证明,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4个必要条件是:超前规划和优化电网的网架结构;可靠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高素质的调度、运行、及管理职工队伍;管理并经营好电网,实行统一调度,完善电网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机制和“黑启动”方案。笔者认为,要实现电网安全,应做好以下几点:统一规划电源和电网,合理安排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备用容量和检修工作;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要求统一电网运行标准;统一配置和整定电网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建立统一可靠的专用通信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统一组织联合反事故演习,制定电网“黑启动”方案等措施,完善保障电网安全的“三道防线”。各方面协调配合,充分发挥电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支撑点作用。

2公共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是构建电力安全生产和谐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应该从领导的职能、组织行为、制度建设和企业环境等方面为职工创造安全条件,提供安全保障;职工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学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提高安全防范技能,为构建企业安全稳定和谐的格局贡献力量。电力企业关联政府和社会各层面的客户,电力安全服务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需求。电力企业应依靠地方政府,充分利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按照“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路”的原则,合理安排企业错峰、避峰,落实好计划限电、超电网供电能力和事故状态下拉限电等措施,确保电力的有序供应。各发供电企业要尊重和维护电网统一调度的权威,正确处理好电网安全与企业生产和效益的关系,完善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各项有效措施,积极做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工作,加强电网统一调度和“三公”调度,努力争取更多的电力供应。

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仅是电网企业的重要职责,也是所有并网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的共同要求和职责。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在享受电力市场服务的同时,要遵守市场规则,自觉维护市场秩序。电网要积极创造条件,高质量地执行安全检查制度,有计划地合理安排电力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减少非计划停运率和事故率。要争取用户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并网电厂和电力用户也要对电网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发生事故要及时向供电单位报告。用户侧低频、低压自动减负荷必须做到容量足、分布合理。供电部门要科学地引导用户在高峰负荷时段合理避峰和错峰用电。正确处理好电力市场与电网安全和电力供应的关系,加强与电厂及用户的安全管理协调、沟通服务交流,继续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电网与电厂及用户要全面落实电网安全生产预警与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要点,严格执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反措要求,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正确判断和评价应急预案的实施作用。开展实战演习,提高实战水平。电网安全稳定和谐发展需要发电企业、供电企业及广大电力用户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3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电力安全生产和谐格局的保证

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和关键的因素,是企业管理者实施安全调控的最重要对象,是维护电网安全稳定的主体。主体需要多重客体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员工队伍的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要通过尊重职工,关爱职工和激励职工建立与维持。通过感情化沟通、人性化管理、制度化激励实现安全生产稳定的工作目标。职工之间、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了,职工群众才会自觉地发挥出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才会将自己的才智奉献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将自己的理想融会到企业的远景蓝图中,从而使企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的正确决策,安全工作才会有成效。电力企业之间沟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的融洽沟通是推进安全生产的润滑剂;激励沟通是规范安全生产作业行为目标的有效手段;制度化建设是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通过认真考核和深入分析,表彰奖励那些在安全生产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的人和事;对违章行为和事故隐患做到有情提醒,无情纠错,严厉处罚。奖是正激励,罚是负激励。这就需要在奖罚的处理过程中,充分抓好调查研究和严细实的思想工作,使方方面面都能够得到沟通,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才能取得激励的应有效果。

4搞好“坦诚优质服务”是构建电力安全生产和谐格局的关键环节

通过精神服务来为电力生产一线输送精神食粮;通过物质服务来保证电力生产设备的健康和电力的有序供应;通过技术服务来解决电力设备隐患缺陷;通过优秀技术人才的现场服务能达到创新高效的目的。在电力供应紧缺的形势下,需要电业人发扬“隐患险于明火”的积极主动精神、“防范胜于救灾”的预防为主、预防为先的求真务实精神、“责任重于泰山”的敢于负责、高度负责的大无畏精神。

技术指导服务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参数、大容量机组不断投运和高电压、跨区域电网逐步形成,尤其是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于电力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广泛应用,需要一大批精通业务、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强的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排除运行设备的隐患故障。电力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素质高低、技术服务的态度端正与否,对能否降低事故风险值、对确保电力安全生产和谐格局起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现场服务更是不可缺少的。领导层、管理层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安全大检查或到基层进行调研活动,与一线职工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能发现许多平时发现不了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也是管理者现场解决问题的极好时机,同时也是一种高效的服务形式。通过各种服务,重视和改善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让职工感受企业给与的关怀和温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营造出企业和员工“风正气顺、和谐共进”的良好发展氛围。

安全生产和谐3篇

安全生产的好与否将会直接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它与社会和谐与稳定息息相关。大家试想,如果今天出事故,明天又听见因为什么,什么&helli;&helli;出现因工伤亡了多少人的现象,这样人心就会乱和思想就会不稳定,人心乱了和思想不稳定了,社会能和谐与稳定吗?因此说,安全生产的好与否将会直接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它与社会和谐与稳定息息相关。只有安全了才能促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和谐信息

  • 安全生产和谐3篇
  • 安全生产和谐3篇50人关注

    安全生产的好与否将会直接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它与社会和谐与稳定息息相关。大家试想,如果今天出事故,明天又听见因为什么,什么&helli;&helli;出现因工伤亡了多少人的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生产热门信息